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研研究計劃書范文

科研研究計劃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研研究計劃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研研究計劃書

第1篇:科研研究計劃書范文

關鍵詞:可視化技術;圖像理解

中圖分類號:TP391.4

可視化技術是計算機圖形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是圖形科學的新領域。它是指是運用圖形學原理和方法,將大規(guī)模的科學數據-數值和圖像,轉換為可視的圖形和圖。它能夠給予人們深刻與意想不到的洞察力,在很多領域使科學家的研究方式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它涉及的研究領域很廣,成為計算機科學研究領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例如計算機圖形學、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它也是理解復雜現象和大規(guī)模數據的重要工具。

自從1986年可視化概念提出以來,發(fā)達國家紛紛開始研究可視化理論、方法,開發(fā)可視化工具與環(huán)境,它們的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于石油勘探、氣象預報、航天航空、核武器研制、醫(yī)學圖像處理等科學與工程領域以及自然科學領域中。

90年代初,我國開始了科學計算可視化技術的研究工作,一般需要使用巨型計算機和高檔圖形工作站處理龐大的數據量以及相關復雜的圖像生成算法。所以,在高水平的大學、大公司和國家級的研究中心才有實力對可視化技術進行研究和應用。近幾年來,隨著處理器功能的不斷提高,可視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它的應用已經擴展到科學研究、工程、軍事、醫(yī)學、經濟等各個領域,但是,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差距,因此還需要在在醫(yī)學、地質、海洋、氣象、航空等行業(yè)加大應用力度。

1 可視化的基本概念

可視化是一種計算技術,它將符號轉換成幾何,使研究者能觀察到他們的研究工作??梢暬夹g能夠將看不見的事物通過計算機變?yōu)槟軌蚩匆姷氖挛?,提供了科學發(fā)現和展現事物的新途徑,改變了科學家原有的研究方式,能夠給人們意想不到的啟示。

根據可視化技術的交互性、多維性、和可視性的特點,以及考慮結合程度,可視化技術可以分為后置處理,實時跟蹤處理和實時繪制及交互控制三個層次。后置處理指的是將計算結果解釋或顯示為可視化的圖形,目前大部分應用軟件屬于這一層次;實時跟蹤處理強調它的實時性,因此要求計算與顯示必行同步進行,這樣能夠隨時發(fā)現執(zhí)行中的錯誤以便日后改正;實時繪制及交互控制一方面強調它的實時性,另外能夠根據顯示結果隨時改變執(zhí)行過程中的參數以便得到滿意的結果,因此具有交互界面。近二十多年來,在美國、德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的著名大學都在致力于可視化技術的研究,而且已經重點向實時處理和交互控制方面發(fā)展。

2 國內外比較著名的研究成果

2.1 流體可視化軟件

這是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NCSA,National center of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的研究成果。該軟件通過多個相聯系的模型,在交互及分布環(huán)境下研究暴風雨的形成規(guī)律。其中安裝在NCSA的超級計算機CRAY-YMP進行模型計算,VGX工作站則用來實現二、三維圖形顯示,提供用戶接口,二者之間使用網絡連接。

2.2 醫(yī)學可視化技術

醫(yī)學數據的可視化,已成為數據可視化領域中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由于近代非侵入診斷技術如CT、MRI和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PET)的發(fā)展,醫(yī)生已經可以非常容易獲得病人有關部位的一組二維斷層圖像。因為核磁共振、CT掃描等設備能夠產生人體病變區(qū)域的多個方面多個剖面的圖像,或者重建為具有不同細節(jié)程度的三維真實圖像,使醫(yī)生對病灶部位的大小、位置,不僅有定性的認識,而且有定量的認識,從而及時高效地診斷疾病。CT圖像打破傳統的膠片感光成像模式,借助于計算機重構人體器官或組織的圖像,使醫(yī)學圖像從二維走向三維,使人們從人體外部可以看到內部。利用可視化技術軟件,能夠重構有關器官和組織的三維圖像,例如美國加洲的ADAC實驗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開發(fā)出的軟件已在許多醫(yī)院得到應用。利用可視化技術可以以獲得心臟的三維圖像,并用于監(jiān)控心臟的形狀、大小和運動,為綜合診斷提供依據,例如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等進行的主動脈病變的臨床診斷和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后的血管顯示等。正是應用了可視化技術,變不可見為可見,從而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耿國華教授實現了醫(yī)學圖象數據庫系統MidBASE。在數據庫設計、基于內容的圖象檢索、嵌入三維可視化構件、WEB方式遠程查詢等方面特色明顯。已在多個醫(yī)院使用,效果良好[1]。

2.3 地學可視化技術

科學可視化應用到地學中,產生了地學可視化。1990年的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協會的舉辦“科學可視化”專題討論會,促進了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可視化研究。進而在1995年舉辦的“可視化技術用于發(fā)現和開發(fā)更多的油氣資源”會議,使得科學可視化技術在油氣工業(yè)中的應用成果大放光彩。目前,美國的SGI公司在可視化技術方面是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它在地學中主要應用于油田開發(fā)、油藏數值模擬、石油地質、地震勘探、鉆井、測井、遙感測繪等方面。

2.4 人類胚胎的可視化

這是美國依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研制的成果。首先依據美國衛(wèi)生和醫(yī)學國家博物館所得到的胚胎數據重構人類胚胎模型,其次將該模型進行三維顯示。這一成果預示著人類可以遠程訪問人類性態(tài)數據,可以進行分布式計算。

2.5 數字博物館的可視化技術

數字博物館最突出的特點是:虛擬現實技術。虛擬技術通過計算機圖形構成三度空間或把現實環(huán)境編制到計算機中去,產生逼真的虛擬環(huán)境,從而使得用戶在視覺上產生一種沉浸于虛擬環(huán)境中的感覺。數字博物館借助這樣的技術,對珍貴藏品進行三維可視化的建模。在追求視覺真實感受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物體真實數據。研究者可以直接測量模型得到標本的形態(tài)結構信息,為遠程標本研究提供可靠翔實的基礎,真正地做到了輔助科學研究及數據保存的作用。例如中國地質大學地學數字博物館、中山大學生物數字博物館、清華大學美術數字博物館、西北大學考古數字博物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數字博物館等,這些數字博物館不僅為學者提供了一個高水平高質量的學習平臺,有利于院校之間的學術信息和研究資源的共享,而且滿足用戶的交互性、參與性和沉浸性。

2.6 大場景及文物的虛擬修復可視化技術

大場景與文物虛擬修復還原和展示的研究涉及多個研究領域,需要綜合應用數字圖象處理、計算機圖形學、模式識別、可視化技術等研究領域。目前,在我國很多研究機構已在與大場景和文物的虛擬修復技術相關的領域內進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還沒有研制出完全自動的虛擬修復和還原系統,并且這些研究成果相對獨立,沒有一個綜合文物復原和大場景虛擬還原展示的系統。

3 結束語

NCSA(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是國際上從事可視化研究的權威單位,一直從事可視化算法如軟件的開發(fā)研究。而在國內,清華、北大、國防科大、中科院軟件所等單位相繼開展了可視化算法的研究及可視化工具的開發(fā),都已取得了一大批可喜的成果。隨著計算機硬件條件的改善和諸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可視化算法的成熟,可視化技術一定會產生一個大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榮國棟,孟祥旭.Inspeck3D-DF三維掃描儀在數字博物館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2,38(16):237-239.

第2篇:科研研究計劃書范文

由于學院缺少對思維過程的評價,導致學生只看重結果,而忽略過程的重要性,也不可能促使學生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容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與習慣,限制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造成部分已經有的實踐教學不能很好地執(zhí)行,沒有真正發(fā)揮專業(yè)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偨Y出問題所在,我們進行了計算機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提出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應用方案,并且指出在實施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特別注意的問題,希望能夠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相同。依據計算機技術專業(yè)的要求,圍繞著專業(yè),結合各門課程特點,我們對計算機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嘗試。

二、面向問題找到計算機專業(yè)實踐教學方案

1.制定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和實踐教學大綱,獨立院校計算機專業(yè)以理論知識以“必須、夠用”為度,有一定的專業(yè)認識能力和抽象能力、具有較強的設計能力和實踐能力。與自信、創(chuàng)新、吃苦耐勞精神品質為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教師也需要對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進行認真理解,以此作為教學導航。在制定實踐教學大綱時,不能向以往一樣只羅列出知識點,必須在提出典型應用的項目及項目分解的任務,納入計算機前沿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進行具體任務操練時還需指明課程群中各課程間的聯系,以及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對綜合項目的實際作用,并要求提供全面、專業(yè)的參考資料。在實際操作過程講解中要增加對學習方法的引導,引導學生主動學生、高效學習、快樂學習。我們對已有的專業(yè)課程實驗內容進行整合,突出聯動性和任務性,對任務的難易進行相應的分類,加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使實踐教學活動改變過去演示性和驗證性的現象。

2.制作出嚴格規(guī)范的實踐流程。實踐性環(huán)節(jié)與理論授課相差甚遠,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教師中心,強調以學生為本,通過對項目內容的深層挖掘分析,對任務的恰當安排,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踐項目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實踐流程的實施一般包括:項目的收集,任務課題的擬定、任務課程的實施步驟、學生設計與開發(fā)、提交、評閱、總結等。教師的引導要從收集到總結,穿插在每個實踐環(huán)節(jié)之中;利用網絡及參考資料輔助學生搭建項目知識框架、劃分出重難點,引導學生發(fā)現任務中的問題,引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由學生去自主探究,讓學生發(fā)揮更大的潛能。每個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具體任務都要明確要求,使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做都有統一的標準。實踐操作的實施主要體現出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對產生相應的文檔資料的編寫能力。

3.挖掘適合的實踐項目作為計算機專業(yè)課程群中的主干基礎課程。計算機專業(yè)中課程群的實踐教學項目,不要僅限于課程本身,而應盡可能地與課程群內其他課程相關知識點貫穿起來,形成一個綜合的、科學的項目。當學生在完成某一主干課程實踐任務時,能復習或了解先前學習的相關課程,并在本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中,能通過本課程任務進行綜合理解,知曉本課程在計算機專業(yè)課程群中的地位與作用。這樣就要求實踐項目既要鍛煉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掌握,更需要給學生理解本專業(yè)實踐設計整體知識體系的網絡。引導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認識計算機專業(yè)本身的規(guī)律,讓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思維,可以達到舉一反三之效果。滿足就業(yè)崗位需求。

第3篇:科研研究計劃書范文

    關鍵詞:電網,自動化,技術,可靠性

    引言

    經濟的發(fā)展需要強大的電力系統支持,如果一個城市的電網系統跟不上現代化發(fā)展需要,那么這個城市的發(fā)展步伐必定趕不上時代的節(jié)奏,經濟全球化趨勢對電力城市電力系統的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用戶對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實現城市配網自動化是電網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城市電網改造對提高城市配網自動化技術與可靠性提出了亟待解決而且必須解決好的課題。城市電網改造將給配網自動化技術與可靠性水平帶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這一改造將打破傳統的配電方式,構建電網的網架結構,形成自動供電系統,提高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為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提供電力保障。

    一、城市配網自動化系統概述

    (一)城市配網自動化系統簡介

    配網自動化是對配網的開閉站、小區(qū)配電室、電纜分界室、自動開閉器、負荷開關、用戶分界開關等進行實現遠方監(jiān)控的系統。對城區(qū)公司各類站點的配網自動化系統可采取不同的實施方案,例如開閉站、帶保護的小區(qū)配電室可以采用保護管理機與配網自動化主站按104規(guī)約進行通信,轉發(fā)保護裝置采集的所有10 kV遙測、遙信信息,并實現對10 kV開關、自投的遠方控制。這一措施可以保護管理機與站內直流系統通信,轉發(fā)直流母線電壓及直流系統的異常信號,保證區(qū)域內通信正常進行。

    (二)配網自動化系統的功能

    城市配網自動化系統的功能具有多樣性,重要有數據采集、信息處理、遙控、安全管理、歷史庫管理、報表生成與打印、畫面編輯與顯示、Web瀏覽、事件順序記錄、調度員培訓模擬等。配網自動化系統的調度主站在整個調度自動化監(jiān)控和管理系統中處于核心的重要地位,調度主站與人大腦的中樞神經一樣沖整體上負責者整個配網系統調度自動化的監(jiān)視和控制,分析電網的運行狀態(tài),對整個網絡進行有效的管理,保證整個系統處于最優(yōu)的運行狀態(tài)。

    在市配網自動化系統的重要節(jié)點往往采用雙機熱備用,這一舉措能夠提高整個電網系統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當其中有服務器出現問題不能正常運行時,所有運行在該服務器上的數據都會自動地切換到另一臺服務器上而不至于中斷,能夠保證整個系統按照正常的程序推進,對突發(fā)事件時期的供電提供了一定的保證。同時配網自動化系統具有健全的權限管理功能,當故障發(fā)生之時能夠快速、平穩(wěn)地切除系統本身的故障,并且不至于影響到系統中其他正常節(jié)點的運行。在WEB瀏覽功能上,配網自動化系統能夠通過WEB服務器,支持多個客戶端實時數據、靜態(tài)數據、圖形、曲線、報表事項等查詢,瀏覽功能十分強大。

    二、城市配網自動化系統運行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社會各界對電力需求不斷增長,工業(yè)、商業(yè)、金融、人民生產生活等各類社會行為對電力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城市配網自動化技術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在我國,現有配網自動化系統平臺并不是統一的,電網自動化技術并不高,功能十分單一,各區(qū)域之間的電網系統之間很難實現相互聯系和信息共享,電網系統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造成了國家電網系統信息資源的嚴重浪費,這些現狀都極大的限制了電力系統的發(fā)展,同時也造成電力系統難以滿足社會各界對電網系統使用的需求。

    三、城市配網自動化技術的可靠性

    在現代社會,配電自動化已從各種單項自動化林立階段向開放式、一體化和集成化的綜合自動化方向發(fā)展,即實現了“多島自動化”配電向“大一統”邁進。現代城市配電自動化系統采用分層集結策略,各層技術都有相應的保障,在大城市配電自動化系統一般分為四個層次,以第一層為例,城市配電自動化系統的第一層稱為現場設備層,這一層主要由 FTU、TTU、遠動終端單元(RTU) 和電量集抄器等構成,它們是配電自動化終端設備,RTU一般依靠其自身攜帶的免維護蓄電池來維持運行;FTU一般采用高性能單片機作為CPU,這使得其本身具有帶光電隔離的開關量輸入和交流采樣、故障檢測和上報、抗惡劣環(huán)境等功能,能夠保證系統在運行過程是安全可靠的;TTU是配電變壓器處安裝的監(jiān)測單元,它能夠完成對配電變壓器常規(guī)監(jiān)測,同時還可以低壓側無功電壓綜合控制,分散用戶抄表集中器與電能核算;電量集抄器安裝于配電變壓器附近,它能夠采集分散用戶的電量數據,為科學管理用戶用電量提供依據和保證。城市電網應在未來的幾年內加速網架結構建設和城區(qū)配網自動化系統建設,提高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以滿足現代化建設的供電需求。

    暢通、快速、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和實時、準確、有效運行信息的無阻塞傳遞是社會對城市配網自動化系統的要求,提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在市配網自動化系統發(fā)展問題上,專家們越來越多的將目光投向了數字化變電站和數字化電網的研究開發(fā)上。城市電網自動化系統必定會朝數字化方向發(fā)展,實現測量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和市場信息等方面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的轉換,實現數據集成、信息共享,讓數字化變電站成為市配網自動化系統的主體。讓市配網系統朝著數字化方向發(fā)展必定能使一些新興技術在未來調度自動化系統中得到廣泛深人的應用,實現電網監(jiān)控分析的數據統一和規(guī)范化管理,實現電力信息化和可視化、智能化調度,提高決策效率和電力系統的安全、穩(wěn)定、經濟運行水平。

    參考文獻:

    [1]錢成兵;蘇娟;董志玲;配網自動化的建設應用[J];農村電氣化;2011年07期

第4篇:科研研究計劃書范文

關鍵詞:LOD技術;Creator;簡化

模型的實時繪制是虛擬現實的一項基本要求,而計算機所提供的計算能力往往不能滿足復雜三維場景的實時繪制要求。1976年,Clark提出了細節(jié)層次(LeveI ofDetail,LOD)模型的概念,認為當物體覆蓋屏幕較小區(qū)域時,可以使用該物體描述較粗的模型。在虛擬現實系統的場景繪制時,在不同的顯示時段需要不同的簡化模型,因此需要進行一系列簡化。

一、LOD技術相關研究

LOD技術是指在同一個場景中,依據視覺的特性,遠離視點的物體只需較粗的細節(jié),而只有離視點較近的物體才需要詳細的細節(jié),這樣便可以通過具有不同細節(jié)的描述得到一組模型,供渲染時使用。LOD技術主要有頂點刪除、三角形刪除、三角形合并、基于包絡網格的模型簡化等算法。1992年后,國內外學者相繼提出了許多LOD技術模型生成算法,對地形網格生成而言主要有基于規(guī)則三角形網格算法和基于不規(guī)則三角形網格算法兩類。作為對規(guī)則三角形網格算法多分辨率地形的簡化,在大地形的場景繪制時,在不同的顯示時段需要不同的簡化模型,因此需要進行一系列簡化。Hoppe提出了一種遞進網格算法,增加三角形到任意網格來滿足需要的細節(jié),后來又對遞進網格算法進行了擴展,形成了基于視點的遞進網格算法,避免了三角剖分給整體網格帶來的影響。

二、實物模型在Creator軟件中的LOD簡化

Creator軟件中的LOD技術主要通過設置模型的Switch ln、Switch Out值來實現不同視點距離顯示不同復雜度模型。在實際開發(fā)中注意相鄰復雜度模型中低復雜度模型的多邊形數目是高復雜度模型多邊形數目的75%。采用該技術不但可以增強場景的逼真度,也可以減少場景繪制的多邊形的數量,既提高了可視性又節(jié)約了系統資源。

第5篇:科研研究計劃書范文

現代美術教學日新月異,手段和理念都再不斷的更新,加之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運用,課堂教學更吸引學生,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時也使得很多的教師幾乎將課堂上的演示拋于腦后,認為這是落后的教學手段,陳舊的教學方法。筆者則認為不然,多媒體和課件的運用對教學的幫助是毋庸置疑的,中國畫傳統的教學,歷來提倡“畫從譜出”,凡學畫的人,無論畫山水、人物還是花鳥,對譜中或者老師傳授的每一法、每一式都反反復復地精益求精?,F在我們對小學生的繪畫教育與培養(yǎng)專業(yè)畫家的目標雖不一樣,但對“畫譜”在教學中的顯著作用絕對不能忽視,絕對不能一味的厭舊求新而輕易拋棄。在技法類的教學中,范畫比之其他的教學方法更有優(yōu)勢,更能讓學生學習直觀的學習,更喜聞樂見?!胺懂嫿虒W”更合乎我國民族特點。

根據現代美術課堂的特點,范畫主要分為五類:

1欣賞范畫

美術教育不全是技術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提高他們對藝術的鑒賞能力。所以美術欣賞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占著極為重要的位置,但課本中供學生欣賞用的古今中外名畫和當代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因為版面有限的原因,他們都縮得非常小,很多地方無法辨認學生常常是一看而過,無法品味,教師即使在上課時將課本高高舉起,但由于畫面太小,也很難將學生的目光吸引,欣賞無法實施。要是事先把它們(主要作品)繪制放大成范畫(無法仿繪的也該收集大副印刷品)懸掛于課堂之上,效果就截然不同,學生會對掛圖目不轉睛而較快的心領神會,產生較強的感受與共鳴,這也省去了教師許多不必要的嘮叨。

2步驟范畫

凡作畫總的有個先畫什么后畫什么的步驟,由于課本中“步驟圖”印得太小,不連綿,有的根本就沒有(如人教版第十冊“繪畫——人物以類聚比例動態(tài)“第十一冊”工藝——會徽設計“第九冊”中國畫——寫意花卉等)學生不可能從這幾課又簡單的范畫中“反”得很多,對他的忽視就是造成學生亂涂亂畫的嚴重禍根,要指導,又不能光靠一枝粉筆,而且時間也容不得教師在課堂上那么“慢條斯理”。這就要求教師按作畫一,二,三……的順序,課前早有“預制品“到用時依次掛出,邊掛邊講,既直觀,又簡練。

3對比范畫

在講評分析學生作業(yè)時,只是一味的講述如何如何,一味的指出不應這樣那樣,往往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影象,學生在“好”、“差”之間始終趨于含糊朦朧的狀態(tài)。如果兩幅范畫并列對照,如色彩的飽和與灰暗效果,景物的大小疏密,很快就一目了然,讓學生欣然翻悟在分秒之間,在比較中使學生對什么是好,什么是差有一個比較肯定的明確的鑒別,成為學生從“所以然”的感性認識飛躍到“之所以然”的理性認識的催化劑。

4啟示范畫

有不少教師以為“范畫”總是用來讓學生“照葫蘆畫瓢”的,其實不然,它完全可以用來開拓學生的思維,而且是引導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才智的有效方式,學生創(chuàng)作水平跟知識、技法的增長應同步上升,然而不少學生卻是相反,他們對“創(chuàng)作”隨著年歲增大反而越來越怕,他完全應歸結于我們課堂教學的失誤,是我們在教學中沒有調度好“導”與“創(chuàng)”的關系所致,如果教師在每次創(chuàng)作作畫教育中,充分認識到“導”的重要性,在尊重學生的個性的同時,能按班級實際水平,事先組織幾幅范畫,用各種不同的構思。同時,范畫中使用的技法又都是已學過和分散零星的集成,這就是用范例來啟示學生如何“學用結合”,很大程度地培養(yǎng)學生把積累的技法,經常應用與自己筆端的習慣。

5當堂范畫

盡管教師在課前準備了各種各樣的范畫,但還是很難一應俱全,如間色、復色和濃墨、淡墨的調和,油畫棒、水彩顏料的混合使用等等,都必須讓學生親眼看一看才能真正讓學生了解,特別是對學生臨時提出的問題,才有許多更需要教師當場揮筆演示才能達到教學效果。

第6篇:科研研究計劃書范文

關鍵詞:中職;美術專業(yè);繪畫基礎課;教學

在當前中職美術專業(yè)教學過程中,為能夠使專業(yè)教學取得理想成果,對美術專業(yè)人才進行更好培養(yǎng),應當加強各種專業(yè)課程教學,而繪畫基礎課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門課程。所以,在中職美術專業(yè)繪畫基礎課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美術教師應當對該課程教學加強重視,并且要充分清楚認識,在此基礎上以有效途徑開展課程教學,從而使繪畫基礎課教學能夠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使課程教學質量及水平得以提升,促進課程教學更好發(fā)展。

一、中職美術專業(yè)繪畫基礎課教學的重要意義及價值

在當前中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美術專業(yè)屬于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可對美術專業(yè)人才較好培養(yǎng)。在中職美術專業(yè)教育教學過程中,繪畫基礎課屬于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美術專業(yè)教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因而加強繪畫基礎課程教學也就十分必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具體而言,在美術專業(yè)教育教學中,有效開展繪畫基礎課教學的作用及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有效開展繪畫基礎課有利于提升學生美術水平及能力,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教學,可使學生具備好的繪畫基礎能力,能夠掌握基礎繪畫技巧及方法,從而也就能夠使學生更好學習其他相關美術知識,對學生美術能力及水平提升十分有利;其二,有效開展繪畫基礎課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在美術專業(yè)繪畫基礎課教學過程中,造型能力培養(yǎng)屬于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而通過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可使學生能夠實現二次創(chuàng)造,這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其三,有效開展繪畫基礎課教學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及水平的提升,在繪畫基礎課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通過對事物特點進行觀察,然后融入自身情感對事物進行描繪,因而可對學生觀察能力進行培養(yǎng),同時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能力,增強其情感體驗,因而可對學生綜合水平及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對學生發(fā)展十分有利。

二、中職美術專業(yè)繪畫基礎課教學現狀

在中職美術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中,繪畫基礎課屬于專業(yè)基礎課程,該課程在學生造型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方面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因而科學合理有效地開展繪畫基礎課教學也就十分必要。然而,就當前中職美術專業(yè)繪畫基礎課教學實際情況而言,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仍舊存在一定問題及不良影響因素。具體而言,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中職院校美術教師仍選擇傳統教學模式,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注重技巧教學,對于繪畫基礎課與學生專業(yè)之間的差異未能夠充分考慮,其最終所導致結果就是繪畫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程各自進行,造成學生在學習繪畫基礎課過程中缺乏清晰目的及相關訓練目標。另外,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各種人像、石膏及事物等方面寫生過分強調,對于學生審美意識及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往往忽略。此外,繪畫基礎課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設計能力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繪畫基礎課教學使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提升,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素描能力培養(yǎng)比較重視,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往往忽略。最后,對于繪畫基礎課未能夠充分清楚認識,對于中職院校美術教師而言,其通常對繪畫方法訓練比較注重,然而并未能夠使繪畫基礎課中設計繪畫及設計意識實現有效結合,并且實際課程教學中基本都選擇傳統素描模型,并未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描繪有關事物,這對學生繪畫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

三、中職美術專業(yè)繪畫基礎課教學有效途徑及措施

1.明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在繪畫基礎課實際教學過程中,中職美術專業(yè)教師應當將社會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作為最終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更加符合中職教育要求及目的。為能夠使這一目標得以較好實現,中職美術專業(yè)技師應當依據社會發(fā)展形勢及學校實際市場定位,對教學目的及教學方向進行綜合分析,就目前美術專業(yè)市場就業(yè)定位情況而言,中職院校美術專業(yè)學生今后的職業(yè)主要為畫家、設計人員及軟件操作人員與教師等,因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應當以這幾種職業(yè)為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另外,對于不同職業(yè)教育而言,對于教師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均會產生較大影響,因而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當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以發(fā)展眼光看待問題,從而制定科學嚴謹教學計劃,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更多實用型專業(yè)人才。

2.確立并運用現代化科學教學理念

在當前中職美術專業(yè)繪畫基礎課教學過程中,應當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首先,在實際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樹立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通常都是教師在課堂上單純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師未能夠對學生感受及情緒充分考慮,這種教師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求,對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十分不利。所以,教師應當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從而依據學生不同特點開展教學,最終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次,通過直觀性教學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對于繪畫作品而言,其屬于直觀藝術,可對人們產生較強烈視覺刺激,因而通過直觀性教學可在較大程度上提升學生興趣,比如教師可在課堂上展示優(yōu)秀繪畫作品,使學生較好感受這些作品,同時,教師也可通過對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應用讓學生感受繪畫作品,從而使其提升學習積極性及興趣。

3.加強繪畫基礎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在中職美術專業(yè)繪畫基礎課實際教學過程中,為能夠得到更好教學效果對學生進行更好培養(yǎng),還應當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對學生繪畫技巧的培養(yǎng)加強重視,并且應當對學生造型技能培養(yǎng)加強重視,使學生造型能力能夠得以提升,為學生綜合美術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另外,對于教學評價方法應當進行創(chuàng)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屬于重點內容,通過科學合理教學評價,可較好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更好認識自己。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以往單一評價方式,對多種評價方法進行綜合應用,從而使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全面,并且更加合理,從而為更好開展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4.構建項目教學模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匯中,可分模塊對繪畫基礎課實行項目教學。對于項目教學模式而言,其目的主要就是使教學理論及教學實踐之間實現有效結合,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潛力,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其符合中職教育目標。依據中職美術專業(yè)繪畫基礎課內容,可將其分為兩個部分,即設計素描與手繪速寫,所以在項目模塊教學中可分為兩個部分開展教學工作。其中,對于設計素描項目模塊而言,其所包括內容主要就是入門觀察法、結構透視素描以及整體關系處理法與創(chuàng)意素描。在該教學模塊中,其重點內容就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模式進行培養(yǎng)。在手繪速寫模塊中,其內容主要包括線描速寫、畫面整體關系速寫及多種不同繪畫材料表現技法,該模塊教學中主要就是對學生基礎知識及能力進行培養(yǎng),要求學生必須要這些知識內容熟練掌握,從而使其繪畫基礎能力及水平能夠得以有效提升,為其更好學習其他美術專業(yè)知識奠定理想的基礎條件。

四、結語

在當前中職美術專業(yè)教學過程中,繪畫基礎課屬于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對學生繪畫能力及造型能力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在繪畫基礎課程實際教學過程中,中職美術教師應當積極分析繪畫基礎課教學現狀,在此基礎上以有效途徑及措施合理開展繪畫基礎課教學,提升其教學質量及水平,促進其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巴哈提•卡下旦別克.對美術繪畫專業(yè)素描基礎課程的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14):126.

[2]侯傳洲.淺談技工院校美術專業(yè)繪畫基礎課的教學[J].生物技術世界,2013,(12):75.

第7篇:科研研究計劃書范文

關鍵詞:油田;注水系統;可視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1019401

以科學計算可視化作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可視化技術,其最初主要應用在科學計算與工程測量中。伴隨著可視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所應用的領域也成擴大化的發(fā)展趨勢。本文從油田注水系統的層面出發(fā)對可視化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1可視化技術的應用

可視化技術指的是通過三維表現技術來實現對三維世界物體的再現,進而呈現出三維形體所具有的復雜信息。可視化技術是伴隨著計算機圖形學的發(fā)展而快速發(fā)展的新型技術,有著較廣泛的應用途徑。從現有石油行業(yè)的情況來看,可視化技術就被廣泛的應用在石油勘探、油田開發(fā)以及油氣集輸等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油田注水系統中通過可視化技術的應用,能夠極大的降低運營難度與成本,提高系統的安全性,進而有必要對油田注水系統的可視化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從可視化技術的發(fā)展趨勢來看,其與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等的結合會不斷的促進自身技術優(yōu)勢的增加,進而在油田注水系統的優(yōu)化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2油田注水系統的提升措施分析

油田注水的目的是為了維持油田能量,確保油層壓力,進而促使供液能力的提高,并實現原油遞減率的降低。簡而言之,油田注水是油田維持地層壓力的重要措施。從我國現有油田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油田都處在高含水期,這就使得注水量大的問題導致油田生產投入成本的增加,進而有必要從油田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來確定油田注水系統的提升措施。

油田注水系統效率指的是油田注水到注水井中的總能量在注水泵電動機消耗總能量中所占的百分比。通常情況下,油田注水系統的效率分為電動機效率、注水泵平均運行效率以及管網效率三個部分。其中電動機效率指的是對注水泵電動機消耗能量的描述;而注水泵平均運行效率則是用來對注水泵消耗能量的描述;管網效率則是對管網的摩阻損失進行描述。正因為油田注水效率由這三大部分組成,決定了確定油田注水系統提升措施上也應從提高注水設備效率與調節(jié)注水系統參數入手來實現油田注水系統效率的提高。從提高注水設備效率的層面來看,需要加強對電機、泵以及管網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電機應用的優(yōu)化主要指的是應結合油田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節(jié)能高效的電機。泵的優(yōu)化則指的是通過注水泵的優(yōu)化來提高泵效率。管網的優(yōu)化主要是指通過合理的布局來降低管網摩擦所導致的損失,合理確定注水管的管徑,降低對能源的消耗。從調節(jié)注水系統參數的層面來看,主要是進行調節(jié)注水速度與節(jié)流來促進油田注水系統效率的提高。

3油田注水系統可視化技術的應用策略

在油田注水系統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策略應包括以下內容:

3.1油田注水系統可視化程序的應用

可視化技術的應用需要油田注水系統可視化程序的支持。該程序是以注水系統能量平衡的數學模型、注水系統效率、注水系統能耗及注水系統的水力參數數值進行計算基礎上,運用計算機編程技術編寫油田注水系統可視化程序。該程序的基本功能是將油田注水站站內數據信息輸入到系統中,進而實現油田注水站站內數據以及注水系統整體運行的可視化,同時還通過將連接數據信息、坐標數據信息以及站外數據信息的輸入,實現了油田注水系統中注水網系統的可視化。油田注水系統可視化程序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數據信息輸入、泵機組能耗分析、整個系統能耗分析、管線壓力損失計算以及顯示超過經濟流速管線等等。

3.2油田注水系統可視化技術的應用流程

油田注水系統可視化的應用流程主要為以下幾個步驟:

流程一:通過物質守恒原理與流體力學理論的應用,建立了油田注水系統效率與能耗的數學模型。

流程二:在確定出油田注水管網系統數學模型以及計算方法的基礎上,以模塊為基礎構建了油田注水系統流程圖,進而建立注水系統數據庫。

流程三:對油田注水效率、能好以及注水系統水力參數進行計算的基礎上,應用相應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編寫油田注水系統可視化程序。

流程四:通過油田注釋系統可視化程序的運用來進行油田注水系統注入動態(tài)以及可視化術分析,進而確定具體的油田注水系統管理的節(jié)能措施。

總之,伴隨著可視化技術的發(fā)展,可視化技術在包括油田注水系統等在內的石油行業(yè)中的應用已經成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而,有必要結合油田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優(yōu)化可視化技術在油田注水系統中的應用,進而促進整個石油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卓,宣蕾,郝樹勇.可視化技術研究與比較[J].現代電子技術,2010,(17):133138.

[2]周定照,柳進,羅強,黃朝斌,劉忠軍,文濤.可視化技術在石油行業(yè)的應用[J].石油工業(yè)計算機應用,2012,(11):25.

第8篇:科研研究計劃書范文

關鍵詞: 工程施工;科學;施工計劃管理;研究

計劃管理是通過計劃來組織和協調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項管理制度,公路施工企業(yè)的工程計劃管理是企業(yè)平衡勞動、調配材料、調度設備、籌備資金等計劃管理的基礎。搞好施工企業(yè)的計劃管理有利于領導部門合理布置人力、物力、財力,指導施工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有利于廣大職工明確目標,更好地發(fā)揮主動精神,有利于施工企業(yè)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搞好工程計劃管理也是企業(yè)本身不斷提高企業(yè)經營素質和競爭能力滿足建設方提

出的工期、質量、費用等要求。

近年來工程計劃管理面臨著很大挑戰(zhàn),有些項目因得不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征地、拆遷工作等不能按計劃完成,致使個別標段施工進度嚴重滯后,建設方的中、長期計劃得不到落實,施工企業(yè)也是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由此產生了很多問題,不僅相關方蒙受很大經濟損失,而且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由此就公路施工企業(yè)而言搞好工程計劃管理及時調整計劃戰(zhàn)略,既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建設方的進度要求,又免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就顯得尤為重要。計劃管理有其多變性特點,當施工單位按承包合同組織進場施工后,由于征地、拆遷的影響、施工條件的變化、設計的修改、工程變更以及業(yè)主、監(jiān)理對工程工期的要求等不可預見因素較多,這就造成施工企業(yè)的施工計劃的多變性。因此,編制施工計劃除了要積極可靠和留有余地外,還要迅速收集和分析變化的信息,及時調整計劃,以便適應隨時變化的新情況。計劃管理在執(zhí)行中調整的必要性:無論采用什么方法編制的計劃,施工計劃都只是一種設想文件,當工程施工計劃交付實施之后,通常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計劃實施條件的限制和影響。一個比較好的計劃,因為考慮施工條件和各種變化因素的影響比較切合實際與周到,執(zhí)行起來與實際出入

較少。但再好的施工計劃方案,由于在施工過程中資源的供應、工藝方法和氣候等因素不可避免地會隨機變化,必然造成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發(fā)生偏差,如果這種偏差得不到及時的糾正,進度總計劃目標的實現必然會受到影響。因此,要發(fā)揮計劃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指導和控制作用,及時、有效地調整施工計劃是必須的。也就是計劃的合理性和均衡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計劃的滯后性和局限性是絕對的,只有對計劃進行及時的調整,才能使計劃適應客觀條件的變化。計劃控制的原則:施工計劃管理分為質量、工期、成本和安全四大目標體系,四者之間相互依存,互為前提,辯證統一。而其中工期目標在保證其他目標前提下,往往顯得更為重要和緊迫。

因此,對施工進度的控制決定著管理目標的成敗。工程施工計劃的調整:在工程施工進度檢查過程中,一旦發(fā)現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不符,即出現進度偏差時,計劃人員必須認真尋找產生偏差的原因,分析進度偏差對后續(xù)工作產生的影響,并采取必要的進度調整措施,以確保總體計劃的實現。具體調整過程為以下幾方面。

(1)分析產生進度偏差的原因。計劃人員通常根據所收集的實際數據與計劃數據進行比較來發(fā)現進度偏差,了解實際進度比計劃進度提前還是落后,深入現場,進行調查,以查明原因。對于出現重大偏差的項目,計劃人員必須匯報給主觀領導,有企業(yè)的主觀領導與業(yè)主溝通,作出重大計劃的調整方案;同時對該項目的人員、材料、設備、資金等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2)分析偏差對后續(xù)工作的影響。當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產生偏差時,在作必要的調整之前,需要分析由此產生的影響,例如對那些后續(xù)工作產生影響、對總工期有何影響以及影響的大小。

(3)確定影響后續(xù)工作和總工期的限制條件。在分析了對后續(xù)工作的影響之后,需要采取一定的調整措施,此時應首先確定進度可調整的范圍,以及總工期允許調整的范圍。

(4)采取計劃調整措施。相關方為保證調整后計劃的有效實施,必須采取相應的經濟措施、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合同措施等,以保證最終任務目標的實現。施工企業(yè)的計劃管理的關鍵應搞好里程碑事件的管理。發(fā)生里程碑事件的原因除一些自然災害影響施工計劃落實以外,一般為征地、拆遷及變更問題的影響。合同規(guī)定該問題一般由業(yè)主負責解決,但由于一些沿線的鄉(xiāng)鎮(zhèn)、村委會、通訊、電力部門等對賠償問題與業(yè)主意見不一致,造成問題復雜化,致使

這些問題遲遲不解決。作為施工企業(yè)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而不能一味的等靠,甚至不與業(yè)主溝通隨意撤出。如此不僅影響本單位形象,也給解決問題增加難度。

二、施工計劃的重要性

在過去的工程建設中,有時會出現施工時間超過期限,耗費資金超過預算,造成企業(yè)虧損,所建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低下。究其原因,從企業(yè)的內部管理來說,人們經過長期的工程實踐認識到,只在企業(y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之初,就針對企業(yè)的發(fā)展經營目標,認真制訂完成工程項目的實施計劃,并在施工過程中,以此計劃來指導、檢查和調節(jié)具體的施工活動,才能有利于企業(yè)的發(fā)展和提高經濟效益。為了充分發(fā)揮施工計劃的作用,每一具體計劃都應認真制訂、實施和調整。工程性質規(guī)模、工期要求。了解施工條件和勞動力、機械設備、材料等資源情況。

(二)均衡、科學地安排計劃

綜合平衡是計劃管理的核心,也是計劃工作的基本方法。要統籌兼顧全面考慮,搞好施工任務與勞動力、機械設備、材料供應之間的平衡,科學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

(三)積極可行,留有余地

所謂積極,就是既要尊重規(guī)律,又要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挖掘潛力,運用各種技術組織措施,使計劃指標具有先進性。所謂可行,就是要從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計劃的可行性,使計劃留有充分余地,防止指標過高而挫傷執(zhí)行者的積極性。

(四)計劃指標要明確具體

做到長計劃、短安排,年度計劃要保證合同工期的要求;季度計劃要保證年度計劃的完成;月份計劃要保證季度計劃的完成;避免各類計劃之間的脫節(jié)。

(五)突出重點

一般工程應受重點工程的制約;附屬工程應受主體工程的制約;單位工程計劃應受項目總進度計劃的制約。

(六)計劃的內容及要求

項目經理部計劃人員應依據合同、施工組織設計和甲方的有關要求,以及施工的客觀條件,負責編制所轄工程項目的月份施工計劃和季度、年度建議施工計劃,內容要準確、完整,分清投資和建安數量,如有變更的項目,合同數量有變化的要及時做好調整。應根據所施工的工程項目按章、節(jié)進行編制施工計劃,章、節(jié)內容包括主要施工項目的數量、產值(土石方、橋、隧、涵要進行折合),最后以書面的形式對所施工的項目進行形象說明,特別應提出本期計劃中按合同工期即將完工的項目。概況總結上期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對未完成的項目要分析出原因,以便領導及時采取措施,并附質量、安全保證措施和技術措施。

第9篇:科研研究計劃書范文

關鍵詞:可持續(xù)策略 參數化 建筑設計

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e a point, any architectural design, nature is the architect on the building with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But the parametric design is from Cognition Intermediary -- architectural design tool angle defini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sustainable strategy under parametric design.

Key words: sustainable strategy, parameteriza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

1.可持續(xù)策略下參數化建筑設計的本質

從對建筑認識的角度來看,參數化設計可以認識任何問題,也就相當于沒有認識問題;可以是任何建筑設計,也就不是某種確定的建筑設計。再回到工具的角度,參數化設計的特殊性,就在于使用參數化工具,能夠表現一般工具所不能表現的建筑構配件形狀及其空間位置關系。然而歸根結底,參數化設計不回答本質——建筑認識的問題。

而可持續(xù)建筑設計可以直接從本質上定義。從本質上講,可持續(xù)設計就是建筑師對與建筑相關問題有目的的認識,尤其是對建筑中與可持續(xù)相關問題有目的的認識;前者將可持續(xù)設計與非建筑設計區(qū)分開來,后者將可持續(xù)設計與其它非可持續(xù)設計的建筑設計區(qū)分開來。

可持續(xù)設計與參數化設計,是建筑設計按不同標準分類的產物,類似“大學生”與“四川人”,兩個概念劃分標準不一樣,因而沒有可比性。但是兩者確實又有相同或相異的地方,并統一在一類建筑設計中。

2.可持續(xù)策略下參數化建筑設計的意義

2.1對于參數化建筑設計

參數化建筑設計是從工具角度定義的,它本身并不能回答任何“認識”的問題,就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在漫無目的地游蕩。而可持續(xù)策略下的參數化建筑設計,賦予了參數化設計以可持續(xù)的內容,使參數化設計具有了嶄新的靈魂,從而構成一個完整而鮮活的認識。

參數化建筑設計,由于其工具的先進性,目前被廣泛用來設計新穎的建筑表皮、建筑形態(tài)和建筑空間。誠然,形式和空間是建筑師永恒的追求,如果使用參數化工具,能夠有助于建筑師設計新的形式和空間,這本身也就是參數化工具的一大功勞。但同時還應該看到,參數化工具的潛力還遠遠沒有被發(fā)掘,特別是其對部分非線性問題的解決,與可持續(xù)問題中的通風、采光等,完全可能發(fā)生聯系;如果是這樣,將極大的提高建筑師解決這些問題的效率。此外,由參數化設計帶來的建筑師對線性思維和非線性思維的認識,對于發(fā)現和分析像通風、采光等自然界非線性問題,無疑也將有極大幫助。

即使是為了創(chuàng)造新的形式和空間,用可持續(xù)策略去指導,也能使參數化設計獲得更多的設計源泉。目前,用參數化工具單純?yōu)榱诵问蕉鴦?chuàng)造形式,確實可以有相當龐大的“數量”;但是這些形式能用在建筑中的,具有一定“質量”的,卻并不多。所以,參數化建筑師目前面臨的一個尷尬就是,他們能用參數化工具和手段設計出大量形式豐富、獨特、新穎的工藝品,卻很難將這些形式“套”到建筑中。那么換個角度,如果參數化建筑師跳出這個為了形式而形式的慣性思維,轉而向可持續(xù)策略尋求創(chuàng)新點,或許能產生出新的有“質”有“量”的形式。事實上,像國內建筑師王振飛,僅僅是用參數化工具和手段設計于家堡工程指揮部

大樓的立面,由于考慮了采光這一因素,也創(chuàng)造出了非常新穎和獨特,同時又極具內容的表皮。

2.2對于可持續(xù)建筑設計

可持續(xù)建筑設計,無疑是極具理性的建筑設計,在作為技術和藝術結合的建筑設計中,它偏技術的成分非常明顯。極端的看,可持續(xù)建筑是離“居住的機器”最近的建筑。也因為這一點,可持續(xù)建筑在建筑美學上,極易遭人詬病。比如劍橋大學馬丁中心可持續(xù)建筑專業(yè)博士郝林,在《世界建筑》2004 年08 期和 09 期的英國可持續(xù)建筑專輯篇首語中指出,“整體上講,除了個別的案例外,現今可持續(xù)營造的美學狀態(tài)是相當令人失望的。宣稱是綠色營造的案子,往往會呈現出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態(tài):第一種是‘看上去很綠’,雖然充滿了綠色建筑的語匯,卻可能與本質毫無關聯;第二種是把可持續(xù)營造僅僅當作技術層面上的問題處理,而忽略了技術內涵在建筑性上的表現?!?/p>

3.可持續(xù)策略下參數化建筑設計的過程

對于一次具體的可持續(xù)策略下的參數化建筑設計,其過程大致如下;

3.1發(fā)現建筑中的可持續(xù)問題

建筑中的可持續(xù)問題,一般說來就是通風、采光、遮陽、采暖、降溫等問題。由于項目所在位置的氣候、緯度、場地、周邊環(huán)境等條件不同,在不同的建筑設計中,這些問題有輕重之分;即使在同一個建筑設計中,由于上述條件對建筑影響程度各異,這些問題也有主次之別。

從哲學的角度講,這些問題構成了可持續(xù)設計的矛盾體系;而進一步的講,在這一矛盾體系中,必然存在處于主導地位的主要矛盾。所以,在可持續(xù)策略下的參數化建筑設計過程中,建筑師考慮這些可持續(xù)問題,一方面要認識到所有這些問題的客觀存在,切忌主觀遺漏;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在這些問題中找出主要矛盾。

當然,理想情況下,建筑師應該無論主次,對所有這些問題都進行全過程的認識。但實際操作中,這些問題之間往往會互相掣肘,比如在寒冷地區(qū),通風常常會與采暖相沖突,而面面俱到容易導致解決主要問題的不徹底;同時,由于可持續(xù)問題認識的復雜性,要對全部問題都進行全過程認識,會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建筑師對此也需要做出權衡。然而無論如阿,先認識主要問題,之后有條件再認識其它問題,與認識所有問題也并不矛盾。

要在這眾多問題中發(fā)現出主要問題,建筑師可以通過現場踏勘、查閱氣象數據、考查當地傳統建筑,以及調研當前周邊建筑使用情況等方式獲得一手資料;在這基礎上,建筑師通過比較和判斷,可以發(fā)現主要問題。

3.2借助可持續(xù)策略分析問題

以分析通風為例,建筑師一方面要認識通風的自然規(guī)律。比如形成通風的根本原因是空氣的流動,而引起這一流動的外力一般可分為風壓和熱壓。除了受外部風速和風量的影響,風壓通風又與風場的形狀和大小有光,風場形狀越狹長、風場體積越小,風壓通風越猛烈;而熱壓通風又與進出風口的高差、溫差有關,進出風口高差越大,溫差越大,熱壓通風效果越顯著。

另一方面還要認識人在風環(huán)境中的活動規(guī)律。一般說來,適宜的通風可以促進人體體表水分蒸發(fā),可以清潔空氣從而有利于人體呼吸,這些因素是人對通風的普遍需求。但是在炎熱地區(qū)和寒冷地區(qū)、潮濕地區(qū)和干燥地區(qū),人對通風的需求又有各自的特殊性。以人在炎熱地區(qū)的風環(huán)境中活動為例,通風帶來的體表水分蒸發(fā)會吸收熱量,從而增加人體舒適度;但風速過大,又會造成體表水分大量流失,增加人體供水負荷,造成舒適度降低。再以潮濕地區(qū)為例,通風有助于清潔和干燥空氣,防止霉變;但風速過大,又可能帶來溫度降低,增加供暖負荷。在認識以上兩個規(guī)律的基礎上,分析通風剩下要做的,就是用第一個規(guī)律指導布局墻體、窗戶、樓板,以及它們圍合成的空間,使在這里面的通風盡量滿足第二個規(guī)律。

3.3借助可持續(xù)策略和參數化工具解決問題

在上一過程中,滿足第一個規(guī)律要求的墻體、窗戶、樓板等布局,絕不是一次就能成功,它需要建筑師反復修改調整,排列組合。而所謂解決問題,也就是在這些排列組合中,通過比較、判斷,找出盡量滿足第二個規(guī)律的最優(yōu)方案。

參數化工具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事實上在分析問題的末尾,或者叫解決問題的開頭,也就是對“墻體、窗戶、樓板”進行“反復修改調整,排列組合”時,就已經開始了。

參考文獻:

[1]萬書元,當代西方建筑美學新思維(上),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3,(4):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