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范文

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第1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范文

關鍵詞:健康人格培養(yǎng);閱讀療法;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閱讀療法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作用及途徑研究

收錄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大學生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后備人才,不僅要具備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而且還要擁有健康的人格。人格是個人在生活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風格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自我意識,是與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為其他社會成員所接受的,又充分展現主體個性特征的人格模式。健康人格是指各種良好人格特征在個體身上的集中體現。大學生健康人格的特征應包括社會責任感、獨立意識、堅強的意志力、和諧的人際關系及創(chuàng)新精神等。

一、閱讀療法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作用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人格具有個性特征,它是個人的性格、氣質、心理、道德品質、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的總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一方面受社會的、歷史的、家庭的文化影響;另一方面有賴于自身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既是一個認識過程,又是一個逐漸培養(yǎng)的過程,需要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杰可遜認為,閱讀療法是把文獻作為一種“文化資源”,由讀書顧問精選后提供給讀者,以幫助讀者領悟人生,增強信念,完善人格。前蘇聯人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閱讀療法所依靠的心理機制主要是指導讀者學習英雄,增強信心,磨煉意志,克服困難,戰(zhàn)勝疾病。這是一種強調激勵的閱讀療法,是一種如火冶煉般的剛性療法。

閱讀療法是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的創(chuàng)新形式,高校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不易取得理想效果,通過閱讀療法這一方式能夠順利推行,且效果很好。閱讀療法成為高校在德育教育、學生工作、圖書館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領域的創(chuàng)新品牌,閱讀療法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發(fā)揮了促進作用,閱讀療法也獲得了良性發(fā)展環(huán)境。

二、閱讀療法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途徑

1、創(chuàng)建閱讀療法網站,宣傳正確的價值觀。閱讀咨詢網站是推廣、宣傳、實施閱讀療法的網絡服務平臺,也是高校運用閱讀療法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徑。網站設有閱讀咨詢室、工作團隊、專家鏈接、動態(tài)信息、成功案例、閱讀交流、書目信息、網站留言、閱讀療法協會等主要欄目。網站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價值導向,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并且能夠自覺抵制不良因素的影響,磨煉自己的意志,培養(yǎng)健康人格。內容豐富多彩,貼近校園學習生活,能夠提供方便快捷的閱讀療法服務,實現實時有效地交流與溝通。

2、悉心指導個案,加強自我教育。閱讀指導與咨詢是閱療館員通過與大學生面對面交談,舒緩其學習、戀愛、交際、就業(yè)等方面的壓力,使他們重建自信。閱療館員在與大學生接觸、交流過程中,針對生活與學習中碰到的一些問題、遇到的挫折,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詢和閱讀指導。通過閱讀,大學生學會不斷地思考,不斷進行自我體驗、自我覺察,感悟成長。這個過程就是自我進步的過程。

閱療館員用專業(yè)知識和敬業(yè)精神,以閱讀療法為手段,幫助眾多因孤獨、自卑、學習壓力、交際困難、精神抑郁的同學走出情緒低谷,擺脫心靈困境。閱讀咨詢的過程也是大學生通過閱讀加強自我教育的過程。

3、推薦閱讀療法書目,提升品質修養(yǎng)。甄選閱讀療法書目、編制閱讀療法書方是閱讀療法服務的核心工作之一。閱讀療法書目就是在實施閱讀療法的過程中,針對讀者的心理偏差和問題而開列的文獻目錄。通過研制發(fā)展性閱讀治療書目與臨床性閱讀治療書目,能夠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健康人格,提升品質修養(yǎng)。

4、創(chuàng)辦閱讀療法刊物,宣傳道德規(guī)范?!堕喿x療法工作通訊》通過閱療視窗、新聞快訊、新書推薦、悅讀育心、成功案例、協會天地、知識講堂等欄目的設置,成功開辟了我校普及閱讀療法知識、報道閱療工作動態(tài)、推廣閱讀療法服務及交流閱療心得體會的又一有效渠道,對閱讀療法理念的推廣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閱療館員深入到大學生中去根據他們的現狀,滿足他們的正當合理需要,以調動其積極性?!堕喿x療法工作通訊》大力弘揚主流道德價值,宣傳道德規(guī)范,使校園道德風氣得到凈化。

5、開設閱讀療法課程,推進素質教育。通過開放、探究性的課程形式為大學生提供能夠產生豐富感受和體驗并具有多元解讀方式的真實事件、活動和經驗,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精神和態(tài)度。閱讀療法課程的實施過程是促進大學生主動建構心理、塑造健康人格的過程。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促進大學生原有經驗發(fā)生轉化并形成新的理解,引導大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體驗知識獲取的過程,幫助大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發(fā)展性問題,充分開發(fā)潛能,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閱讀療法課程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勇于實踐,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推進高校素質教育。

6、成立閱讀療法協會,強化社會實踐。大學生是閱讀療法的應用對象,也是參與者、實踐者。建立大學生閱讀療法組織很有必要。閱讀療法協會是大學生社團聯合會的下屬學生社團組織,以促進大學生閱讀與健康人格培養(yǎng)為目標,協會宗旨是“以人為本,團結互助,提升品位,增強素質”。閱讀療法協會成立后,陸續(xù)開展了會員納新、讀書交流、書方推薦、知識講座、心理電影賞析等豐富多彩的閱讀療法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通過與人溝通交流,鍛煉社交能力,培養(yǎng)愛心,提高團隊配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地增強了大學生的自立觀念和自立能力,能夠磨煉他們的意志品質,能夠促使他們處理好奉獻與獲取的關系。

7、開展閱讀療法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應為大學生成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校園開展閱讀療法活動,如閱讀指導與培訓、讀書沙龍、書方推薦會、專題學術講座、團體治療活動、學習參觀活動、閱讀療法研討會、辯論賽、知識競賽等,用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增強他們的集體觀、榮辱觀,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團隊意識。閱讀療法有力地促進了健康的校園文化建設,并使校園文化為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主要參考文獻:

[1]鄭偉芬.淺談大學生健康人格特征及教育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7.

第2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范文

一、在課堂上貫穿于思想教育

學校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的主陣地,教師的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的實施者。如教學“元、角、分”時,可教育學生人民幣是國家的財產,代表著國家的尊嚴,我們應該愛護好人民幣;又如教學“時、分、秒”時,以課件出示北京申奧成功人們的喜慶場面為畫面,教育學生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學生也可以通過對“時、分、秒”快慢感受后,教師適時地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又如教畫長方體、正方體、圓形、利用對稱圖形及平移圖形的特點設計多種組合圖形的圖案時,讓學生享受數學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塑造美好心靈;又如教學大數的“讀作、寫作”時,介紹一些本地有教育意義的數據,還可以介紹我國的地形地貌特征,如我國地域遼闊,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我國境內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長江,全長6300千米。體會我國的江山如此多嬌;又如教學“應用題”時,可以根據應用題中所反映的日常中的生活、農業(yè)、科技、衛(wèi)生等方面有說服力的數據,通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對學生進行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班級的凝聚力

多姿多彩的活動永遠是孩子們成長歲月中的難忘回憶,利用活動來促進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形成,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健康人格。例如在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不僅讓學生了解不同季節(jié)的大自然的變化,還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在全校開展的“學習弟子規(guī),踐行弟子規(guī)”活動,作為班主任,安排學生們天天誦讀《弟子規(guī)》。弘揚祖國精髓的傳統(tǒng)文化;在體育課中可以舉行拔河比賽、體操比賽、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等等,學生通過參與集體的競爭活動,強身健體,提高團隊意識。還可以通過自主訓練,培養(yǎng)學生自主處事的心理品質,克服依賴心理;通過情感訓練,培養(yǎng)學生活潑開朗的心理品質,防止膽小閉鎖心理。

三、幫助學生學會人際交往

目前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平時任性,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強,經常同學之間會發(fā)生矛盾,人際交往的意識淡薄,文明禮貌也顯得比較薄弱。針對這種問題,從文明禮儀教育入手,每個學期的開學初是進行教育最佳時期。如:與別人見面要說聲 “您好”;跟別人道別說聲“再見”;請求幫助,要說“請”;得到關心、幫助說聲“謝謝”;打擾了或有愧于別人時說聲“對不起”、“請原諒”。別人向自己道歉時應該回話“沒關系”、“別客氣”等禮貌用語,用好“微笑、招手、點頭、鞠躬、鼓掌、請進、敲門”等體態(tài)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學生形成健康人格教育時,這些“禮貌”就會深入人心;還有教師要幫助學生與父母建立良好的關系,學生要尊重父母,理解并能體諒父母的一番苦心;教師本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充滿希望和信心;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教師要指導學生恰當地評價自己和他人,正確地識人和擇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和諧的群體使人感到溫暖產生安全感。這樣,學生受到鼓舞,就會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思想品德修養(yǎng)。

四、重視對學生的理想教育

第3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范文

“昨天的面包不充饑”,一味的運用傳統(tǒng)家教方法與手段解決不了今天的家教實際問題,單純的加大經濟投入未必能帶來家教的成功。核心是發(fā)揮智力優(yōu)勢,把智慧文化轉變?yōu)橹笇Ъ彝ソ逃乃囆g。

時代不斷往前推進,也加快了人們的生活步伐,多數父母醉心于權利,沉浮于名利,卻看不到身旁的孩子;他們把孩子交給保姆、交給學校、交給電視、甚至交給罪惡;他們可以給孩子很多的零用錢、很多禮物,卻給不出任何時間,這是我們下一代的悲哀,更是造成社會不安的潛在因素。

培養(yǎng)孩子健康人格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先成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要從現在開始

你該何時開始教育孩子?你該何時開始按照那些積極的步驟來把他們養(yǎng)育成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些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1-7歲的規(guī)則時期。

例如: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向她媽媽述說學校一天所發(fā)生的事。她說:“我們今天有個代課老師,她讓我們隨便做什么都可以,我們不喜歡她?!睆倪@可以看出來,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知道她該做什么,假如不明白的告訴她該遵守的規(guī)則,人會變的任性,不快樂。沒有安全感,并且有一種“沒有被愛”的感覺。有時候她甚至會跑出“界外”,試試她的行為界限在哪里。

這是道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她會思想或做應該做的事之前,我們應該告訴她,什么是她該做的。這是教導服從的最好時候。而服從是道德意識及良知發(fā)展的第一個要素。假如父母在孩子小時侯能夠管住他們,待他們長大后便可以比較輕松,因為那時孩子已能自制。假如小時不加管束,長大后的孩子不僅常茫茫然不知所從,也比較可能對任何管教都產生反叛。所以讓我們盡量少說“不可以”,但態(tài)度要堅決而且包含愛心。

第二階段是八至十歲的模仿期。

孩子需要從具體榜樣中學習,因為這年齡的他們還沒有很好的能力去做抽象的思考。家長個性上的優(yōu)點及缺點全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在孩子身上家長所無法容忍的事情往往是家長最糟的缺點。這就是所謂的“有樣學樣”。閱讀在這個時期是很重要的。適當的書和雜志對價值觀的決定有幫助。在這幾年中孩子會模仿他們認為“很有英雄氣概”或“很有挑戰(zhàn)性”的行為,所以應在此時多讀有關良好行為、勇敢誠實的故事。

第三階段是十三歲以上的啟發(fā)時期

年少的孩子常會受到一些偉大思想的啟發(fā),他一定會有英雄崇拜,假如沒有英雄,他自己會去找,如果他沒有受到“好”英雄的啟發(fā),那么他便會受到“壞”英雄的影響。因為這個時期的少年,如果心中有個目標,就會有較多的穩(wěn)定性和良好的性格,當然規(guī)則和限制仍然很重要,這個時候青少年需要能發(fā)揮有效的自我控制,因為父母不可能隨時在身邊,青少年需要用到過去的經驗。

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會很清楚的知道父母的信念是什么,可是他并不一定了解新年背后的原因。因此花時間讓孩子了解這些背后的原因是相當重要的事?!敖徽劇笨梢詮娀?guī)則和信念;最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感覺到父母的愛、信任和支持。在他知道有人愛他、接受他之后,他會迎向一切好的轉變。

二、創(chuàng)造愛的環(huán)境

培養(yǎng)積極特質的過程中另一個重要的方法是給孩子一個令他覺得幸福、能接受他的環(huán)境。你可以用愛和樂觀來幫助孩子開始和結束每一天。讓孩子快樂的期盼每一天的來臨。

三、你會得勝

家長一定要記住的是:用和善的語言肯定孩子。你永遠都無法知道在什么時候,短短的一句或幾句誠懇的話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對于孩子的缺點,不批評,不抱怨,不訓斥。而是真誠的提醒,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找孩子什么方面的閃光點,希望孩子學習好就找學習的閃光點,希望孩子聰明就找聰明的閃光點,信任孩子以鼓勵為主,在他成功時鼓勵他,在他失敗時同樣要表揚他,采取寬容的心態(tài)。給孩子以力量,在他們的成長中,不停的為他們鼓掌歡呼,為他們加油,讓他們盡情享受美好的童年。

第4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范文

Abstract: Healthy persona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 of becoming a useful person for undergraduate. It is needed that the independence, creativeness, and initiative of personality in modern society. These good personality qualities can be formed through education in mental health.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urrently applied in our country is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person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 for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cient "Tao Te Ching" not only contains psychological thought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 but also enlighte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healthy personality to undergraduate.

關鍵詞: 《道德經》;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

Key words: Tao Te Ching; undergraduate; healthy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2-0320-02

0引言

近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社會和各級教育部門研究和探討的焦點。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康人格也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重心所在。人格及人格教育是80年代引入學校德育的,90年代逐漸成為熱點[1]。在《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關于“人格”一詞的解釋是:“每個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狀(或特征)的有機結合,包括遺傳的和后天獲得的成分,人格使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并可通過他與環(huán)境和社會群體的關系表現出來?!盵2]在西方的心理學體系中,人格指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向,它表現為個體在適應環(huán)境時在能力、情緒、需要、動機、價值觀、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連續(xù)性和一致性的自我,使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3]。國內的人格研究和心理咨詢以及其他相關的領域大多依據這個理論展開工作。從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工作實效來看,并不能令人滿意。筆者認為原因主要在于傳統(tǒng)文化背景的差異。任何一種文化都會在民族、種群的人格發(fā)展過程中打上烙印。人格是先天的遺傳素質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產物。故此,中國人的人格概念不會與西方人完全相同。從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理論中尋找適應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理論,應是當前理論與實踐工作的當務之急。

1當前社會大學生的人格健康

眾所周知,學校教育的首要目的乃在于樹人,意即塑造社會個體健康的人格。而現今的學校教育卻與這個根本目的逐漸相左。作為學校教育核心因素的教師,其作為大學生榜樣的作用也在相應地弱化。具體一點,以學生為中心這一現實的訴求已經呼吁了多年,在學校教育的實踐過程中,這一訴求仍然停留在形式的層面。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由于中間橫著一條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對權威的服從的觀念的鴻溝而逐漸變得困難。社會在變,價值觀在變,這個舊的觀念卻未變。換一個角度,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現實,首先需要學校教育教學生學會生存,而有價值生存的第一要務,仍是健康人格的塑造。惟有此才能舍卻對物欲的盲目追求,獲得人生存本真的快樂。在哲學的層面上,人格作為人的本質的存在狀態(tài)或生存樣式是人的最高生存方式的表征。它標示著人之為人的現實歷史規(guī)定,標示著人之所以如此這般生存的意義與價值依據所在。人格塑造與提升的目標就是人格的健全,所謂人格健全是指各種人格特征的完備結合。其特點有三:第一,內部心理和諧發(fā)展。即個體的需要和動機、興趣和愛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觀和價值觀、理想和信念、性格和氣質都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第二,能夠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發(fā)展友誼。即在人際交往中顯示出自尊和他尊、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等優(yōu)良品質。第三,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運用到能獲得成功的。工作和事業(yè)上。在學習和工作中勇于創(chuàng)造、善于創(chuàng)造,能夠走向成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并形成新的興趣和動機等。

人格心理學對人格心理結構的探索以及對人格心理要素的分解,能夠指導人格教育目標的確立。當前的人格教育實踐,在教育目標上還比較籠統(tǒng)、模糊。人格教育的目標指向是健康人格的塑造,但什么是健康人格?健康人格包含哪些要素?健康人格的基本要素體現在教育目標中應該如何描述?目標的達成又應該以什么樣的指標來衡量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當前人格教育實踐需要解決的問題。

2當前社會大學生的人格健康與《道德經》的有關論述

東方文化強調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相處。道德經中多處贊美圣人的智慧與情操,顯然,老子認為社會中的理想人格應該包含圣人所具有的純樸、含蓄、節(jié)制、理性以及慈愛的人格特質。老子所提倡的健康人格不僅是東方文化背景下的,更與我國當今社會現實情境下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的要求相適應。老子所提倡的健康人格,即圣人如何,其所描述的乃是一種人格發(fā)展的理想狀態(tài),是超越絕大多數人現實的。但其中所包含的一些與今天仍然有實踐意義的思想,與現在流行的、西方的人格心理學理論相結合,兩種方法論的有效互補,有助于找到塑造現今大學生健康人格的方法與技術。

《道德經》所論的“道”有兩重意義,一重意義是作為世界本原的“道”,另一重是作為萬物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道”。人生的智慧體現在遵從第二重意義的“道”有所為,違反這個“道”則無為。從老子以無為的觀點出發(fā)的論述,可以總結出老子借圣人的所為、所不為而反映出的理想人格。楊玉輝在他的文章中提出:老子的理想人格是一種符合“道”的規(guī)律的人格,也就是與“道”合一的人格。它主要有以下五個基本的特征:①自然無為的生活準則;②清虛靜泰的精神狀態(tài);③質樸節(jié)儉的生活方式;④柔順不爭的處世態(tài)度;⑤慈愛和善的道德情操[4]。

從這個觀點進一步推論:①自然無為,是遵從“道”有所為有所不為,即按照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做事。這就要做到理性、克制;②清虛靜泰,是說要節(jié)制俗世的物欲,專心于作為人的修養(yǎng)提高;③實際上與②的主旨相同。④柔順不爭,是叫人處下,功成不居,即謙遜;⑤慈愛和善,是對他人的寬容,沒有附加條件的對人本身的熱愛,是一種超乎俗世道德規(guī)范的廣義的愛。以上是人追隨“道”的目標,那末,如何追隨“道”或者說如何塑造這種理想人格呢?老子提出,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5];要隨時覺察到所處情境的變化(老子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5];要節(jié)制俗世的私欲,要富有自然的愛人之心(老子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不要因為長者而自恃,尊重人并尊重自己[5](老子第七十二章,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今天反觀《道德經》,實在是中國人文主義思想的鼻祖。以上羅列的其中五個章節(jié),其中所包含的對人類終極關懷的情致之切,與今天以無休無止的爭強斗勝和掠奪為特征的現代文明相對比,不能不讓人動容。以人的本性為基礎的現代社會人的人格結構中消極的一面,需要這種思想來加以補充和糾正。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須立足于以這種人文主義思想為背景的社會環(huán)境,無論是家庭、學校的小環(huán)境,還是社會文化大環(huán)境。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與道合一的理想人格是道家與道教人格追求的終極目標。具體來說,人最理想的行為模式就是符合道的規(guī)律的模式。人是由道化生的,并遵循道的規(guī)律運動變化,因而人要健康地生存和發(fā)展就必須遵循道的自然規(guī)律,理想的人格不過是道在人身上的體現而已,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也就是按照道的規(guī)律和要求行動和生活的人,所具有的是一種純樸厚道、淡泊寧靜、深沉淵博、而充盈著靈敏智慧的“圣人心智”結構[6]。

當然,《道德經》強調“無為”與清心寡欲,一味的強調個人的修養(yǎng),否定人對于現實目標的追求;一味的強調“使民無知無欲”;在今天是來看是消極的、不適宜的,與當今的時代精神有悖,畢竟現代的人類社會不可能回歸到那個“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時代。

3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幾點建議

3.1 改變教育觀念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塑造健康人格,不僅是培養(yǎng)各種能力和技能。教書和育人的傳統(tǒng)社會責任一個也不能松懈。作為大學生模仿對象的教師,要學會與學生相互尊重。教會學生相互尊重。學生首先作為人與教師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與交流才能贏得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尊重。

3.2 加強人文主義教育人文主義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塑造健康人格??茖W教育本身滲透著人文價值和人文特征。在日常的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中,人文主義教育意味著人人生而平等。教師隨時隨地以一種與學生平等的態(tài)度展開有效的對話與交流。站在學生的角度,盡最大努力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提出相應的建議與意見。不可從一己之主觀愿望出發(fā),把自己認為的“好與不好”強加給學生。

3.3 教師的人格自我完善是素質教育的前提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大學生模仿對象的教師,其人格的自我完善是教師自身修養(yǎng)的核心內容。現在全國各個學校正掀起一場倡導學生誦讀經典的活動,筆者認為廣大教師應首先需要學習經典古籍,扎實地補一下傳統(tǒng)文化課。

參考文獻:

[1]談炳和,樊富珉.試論人格及人格教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1):63.

[2]陳少華,鄭雪.西方人格心理學的困境與出路[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3):41.

[3]黃希庭,范蔚.人格研究中國化之思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5頁.

[4]郝翠榮,吳沁芳.試析先秦儒道理想人格之比較[J].管子學刊,2004,(1):46.

第5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范文

一、重視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當代幼兒教育的主題

3~6歲的學前兒童還處在心理成長發(fā)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可塑性大,由于他們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jié)、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極易因環(huán)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點。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fā)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有時甚至是難以逆轉的影響。幼兒園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階段,它不僅是為小學階段學習、生活做好準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質的基礎。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國際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心理學會,為了保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兒童權利公約》、《兒童心理權益宣言》等文件。把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從目前我們的幼兒園教育現狀來看,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忽視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養(yǎng),致使兒童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任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chuàng)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孤僻、攻擊、膽怯、多動、情緒障礙等等。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因此,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也應是我們幼兒園教育改革中一個極其重要和無法回避的課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園自2007年開始以“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研究”為主題,對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二、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為了更好地實施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我們根據幼兒心理特點和健康人格的要求初步確立了幼兒心理教育基本內容為:

(一)愛心教育

愛心教育是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礎和基本內容。通過愛心教育,使幼兒得到愛的滿足和學會從愛別人那得到快樂,提高能力和自尊。愛是幼兒健康發(fā)展的“精神食糧”,是幼兒生活中的“太陽”。愛能使幼兒獲得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長。為此,從園長到教師都將點點滴滴的愛心傾注在每一個孩子身上,他們時刻用樂觀的情緒、柔和的表情、適度的動作、溫柔的語言與每個孩子進行情感接觸和交流,對每個幼兒都充滿信心,因而使孩子們在師愛的搖籃中長大,也懂得了去關心和愛護周圍的人。

(二)探索周圍世界的教育

兒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是在與周圍世界不斷交互作用中逐步開展的,而多方位、多層面的環(huán)境能激起幼兒對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質,為此我們通過自然角的設立,科學發(fā)現室的設置,微型社會景觀的引入,讓幼兒從觀察中接觸、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系,促進幼兒多種經驗的獲得,多種情感的體驗,發(fā)展幼兒的探索精神,使幼兒園環(huán)境成為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內涵、激發(fā)幼兒情感的無聲的“教科書”。

(三)交往教育

交往是建立個人與社會聯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對于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交往三步曲已成為我園教育特色之一。首先,我們讓幼兒學習一些語言或非語言的交往方法,豐富幼兒交往策略。其次,為幼兒創(chuàng)設交往環(huán)境,提供交往機會、交往環(huán)境,從與同班幼兒交往,發(fā)展到與同齡幼兒交往,再擴展到異齡幼兒間的交往,加強幼兒與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間的交流,發(fā)揮互補效應。再次,以開放式教育拓寬交往空間,將人際環(huán)境延伸到部隊、奶牛場、桔園、農貿市場、商店、美容院等,以鞏固幼兒交往技巧,發(fā)展幼兒禮貌待人、主動交往、友好協商、謙讓合作的技能。

(四)自主自理教育

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識,學會面對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獨立解決問題也是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平時生活管理中,包括吃飯、穿衣、睡覺等,都幫助、鼓勵兒童自己克服困難,學會自理。在教育活動中,總是鼓勵孩子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教師盡量做到不把自己觀點、想法強加給幼兒,注意讓他自己得出結論。通過自由活動,鍛煉他們自主交往、獨立思考、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

(五)積極自我意識的教育

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內容,幼兒對自己積極和認識來源于成人的尊重、認可和夸獎,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我們要求教師要學會尋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恰如其分地讓幼兒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時時以肯定的語氣鼓勵孩子的進步。讓每個孩子相信,我能行。我們還讓幼兒體驗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如利用幼兒群體的力量和強帶弱的優(yōu)勢,幫助膽小自卑幼兒找能干幼兒做朋友,達到雙方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師也嚴格杜絕傷害、貶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語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自我的尊嚴和價值,使其自我意識得到新的升華。

三、實施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徑

(一)尊重幼兒心理權益,把心理教育落實到教育行為上。

2007年以來,我們根據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需要,參照國際心理學會頒布的“兒童心理權益宣言”,在全園范圍內制定出教師“維護兒童心理權益語言、體態(tài)、動作規(guī)范”,對教師在情緒、教育方式、管理、指導等方面作了詳盡的規(guī)定,使教師的教育語言和行為建立在平等、尊重兒童,有利于兒童發(fā)展的基礎上,倡導教師要努力成為維護兒童心理權益的典范。

(二)開展心理輔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心理輔導是對幼兒進行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所謂心理輔導,就是運用現代教育、心理科學等理論,根據幼兒心理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對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發(fā)展所進行的幫助、指導和服務。

(三)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

我們以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為導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中去。在各種活動中,

貫徹尊重幼兒意愿,發(fā)展幼兒獨立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原則,讓每一個幼兒真正成為各種活動的主體。

(四)家園配合,鞏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第6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范文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學生 人格培養(yǎng) 對策

當前,職業(yè)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培養(yǎng)、訓練基層技術工人,為社會輸送一線建設人才的作用越來越突顯。大量的青年學生及社會人員為求一門謀生手藝,紛紛進入職業(yè)學校接受教育或再教育。由于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如何既讓學生學到實用的技術,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健康人格,是擺在職業(yè)學校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以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為例,探究學生的人格特點,試圖尋找現代職業(yè)學校學生健康人格養(yǎng)成的途徑。

一、現代職業(yè)學校學生的人格特點

筆者任教的學校開設有汽修、電子商務、財會、幼兒教育等專業(yè),共有在校學生4500多人。學生主要來自城市周邊農村及鄉(xiāng)鎮(zhèn),以初中畢業(yè)生為主,大部分為應屆初中畢業(yè)生,還有部分在社會上磨歷幾年后重新走入校園的人員,也有個別學生為退伍軍人,組成較為復雜,學生的入校目的、成長經歷、思想傾向具有多樣性??傮w而言,他們的人格特征有如下表現。

1.公德素養(yǎng)欠缺,日常行為習慣差

當前職業(yè)學校學生在公德素養(yǎng)方面主流是好的,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但是,也存在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現象,給校園環(huán)境帶來了消極影響,損害了技校生的自身形象。例如,缺乏最起碼的文明禮貌素質,唯我獨尊,不尊重老師、同學,個別學生甚至經??谕屡K話卻不以為恥;在教室大聲喧嘩,上課遲到,甚至曠課、逃學;缺乏愛護公物和維護校園環(huán)境的意識,亂扔果皮、包裝袋,為抄近路踩踏草坪;不熱心參與社會公益,對愛心捐款、志愿者活動等公益活動漠不關心。這些都說明部分學生的公德素養(yǎng)存在較大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2.意志力薄弱,沉迷于網絡

職業(yè)學校學生的自我意識已開始發(fā)生質的變化,他們對是與非還沒有嚴格的界定,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缺乏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網絡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部分學生在網絡交流中不注意語言文明,在網上亂發(fā)不負責任的言論。少數自制力薄弱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和網絡交友,成為網絡的“奴隸”。與傳統(tǒng)的網癮相比,手機上癮的學生群體越來越多。手機上癮與傳統(tǒng)的網癮相比更具有廣泛性和隱蔽性,危害更大,一旦成癮就容易導致人格障礙,對人冷漠,缺乏愛心,不善于與人溝通,傾向于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另外,玩手機時間過長,會降低睡眠質量,影響注意力,學習成績自然下降。

3.人際交往障礙突出

人際交往與合作是人類本能的需要,也是現代人事業(yè)成功、生活幸福的基本保證。職業(yè)學校學生因為年齡較小,處理人際關系時容易沖動、不理性;對別人的過錯不能寬容、忍讓、諒解,容易得理不饒人,甚至總以為自己的想法是真理,常因小事而激烈相爭,甚至以拳相向;缺乏善良、寬容、與人合作的美德。例如,因為午餐打飯學生多,學生在排隊等候時缺乏互敬互讓意識,導致大打出手,飯盆都成了武器。這說明學生人格發(fā)展中的問題比較突出,嚴重阻礙了他們智能的發(fā)揮和優(yōu)良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影響了他們學業(yè)的進步和人際間的正常交往,甚至危及社會穩(wěn)定、家庭安寧。

二、培養(yǎng)職業(yè)學校學生健康人格的對策

1.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格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自尊心得到尊重、理解和認可是人格得以正常發(fā)展的重要條件。相反,自尊心若受到損傷,則極易使學生的人格受到扭曲?,F在的學生需要鼓勵,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受到鼓勵而樹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長內容。教師要賞識學生,愛學生,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即使表現最差的學生也不會一無是處。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長處并加以引導,對每個學生的每一次哪怕最細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要給予誠懇的鼓勵和贊揚,強化學生積極上進的認同心理,以此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和熱情。

2.重視學校德育教育,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學校德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的主渠道。長期以來,德育工作片面強調曉之以理的灌輸,忽視通過循循善誘激發(fā)學生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內在需要和機制,經常把對學生的德育要求與學生道德發(fā)展的自我需要和內在機制對立起來。在僵化的灌輸德育方式下,學生的人格是不健全的,因為這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思想,忽略了對作為人的最起碼的道德、操守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師先要轉變角色,加強自身師德師風建設,把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思想困惑結合起來,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多接觸人,多給學生一些激動、感動的機會,以愛心、關心、細心、耐心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把學生培養(yǎng)成心理健康,技能精湛,道德素質、行為習慣良好的高級藍領人才。

3.選擇適合職業(yè)學校學生的教育方式

職業(yè)學校重技能、輕文化是一貫的傳統(tǒng),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導致部分學生理想信念迷茫,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為配合學校的德育工作,教師要經常性地向學生進行職業(yè)理想和人生觀教育,增強他們對專業(yè)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讓他們從思想深處充分認識到職業(yè)學校學生的風采,端正學業(yè)態(tài)度。筆者曾擔任財會班的班主任,為班級學生建立了學生成長檔案,創(chuàng)建了QQ群,定期同學生交流、溝通,搭建起師生互動、互信的平臺。雖然,他們早已畢業(yè),但筆者與學生之間仍然經常聯系。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有心里話不愿同老師說的問題,學生有困難,老師愿意幫助或主動幫助,增強了彼此的信任,增進了師生的感情。教師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鼓勵學生在校做合格的學生,在廠做合格的員工。

4.讓學生懂得感恩

第7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范文

(赤峰學院 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人格是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各種心理特征的綜合反映,涵蓋了性格、情感、認知、品德、修養(yǎng)等諸多方面.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社會的轉型、文化的多元化、環(huán)境的多樣化都在不同程度上激發(fā)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給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形成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由此也可得知,要想實現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目標,就必須對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關系和作用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認識,進而再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原點,對大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人格培養(yǎng).

關鍵詞 :心理健康;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1;B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2-0222-02

引言

心理學上認為人格是由人的氣質、能力、性格、理想、情感等諸多要素構成的人的整體精神風貌的總和.而所謂健全的人格就是在個體身上能夠同時集中表現出各種良好的人格特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各項改革事業(yè)的全面推進,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繼承者,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已然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的要點事項.在現實中受家庭、社會、學校以及教育本身的影響,高校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進展緩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fā)展.為此,我們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輔導,從而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1 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關系

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綜合體現,大學生人格健全與否對于其心理健康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通常一個人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和觀念會折射出這個人的人格特點.健全一個人的人格,不僅是使他能夠以正確的觀念和態(tài)度接人待物,更好的完成各項事務,同時也能夠在此過程中享受到快樂與舒適,感受到來自內心的滿足與充實.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其心理更容易被壓抑或扭曲,在待人處事方面易產生危機.大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定型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人格隨著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逐漸成熟而發(fā)展.因此在這個時期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格教育既是為了健全大學生的人格,也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取決于大學生人格的健全程度,同時健全人格的形成離不開健康心理的支持.影響個體人格形成的因素可以大致劃分為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影響這兩大類.通常情況下,后者對個體人格形成的影響更大,主要涉及個體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文化、童年生活和學校教育等多個方面.現代教育的發(fā)展使得個體的受教育年限被拉長,在人生的頭二十幾年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不再是單純的文化知識傳播基地,同樣也肩負著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價值觀念和人格的重任.學生在校期間所形成的人格將對其在未來社會中的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在現實中,受我國升學制度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升學競爭壓力,不少的家長和學校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性質的主要標準,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導致學生在人際交往、人格塑造和自理能力上相對薄弱.這也就造成本應該在中學階段完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延至高等教育階段,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對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2 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人格培養(yǎng)的作用

具體來講,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三觀”作為大學生人格構建體系中的重要支柱,是大學生人格健全的基礎,是大學生在待人處事過程中正確立身處事的前提和導向.只有當大學生能夠以正確的心態(tài)和眼光來看待事物時,其才能有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處事方式.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自尊自愛,促使學生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使學生形成堅定的意志.要想形成高尚的人格,學生必須學會自尊自愛,為理想不懈奮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克服內心消極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人生.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超越意識,借助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良性競爭的意識,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開拓,不斷挑戰(zhàn)和超越自我,從而緩解或化解自身可能存在的人格障礙,同時通過不斷開拓和良性的競爭來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大學生在未來競爭更加激烈的社會中能夠更快的適應.

其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消除大學生人格中的缺陷和不足,促進大學生人格發(fā)展活動的開展.在現實生活中,受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在大學生的人格中必然存在“短板”,而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強化學生心理因素,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特點,為大學生營造出了一個相對積極、輕松的人際交往氛圍,能幫助大學生凈化心中的消極心理情緒,促使大學生學會體諒他人,從而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健全.

3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途徑和方法

3.1 完善大學的心育組織機構,積極發(fā)揮心理教育的作用

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要求高校從學校、院系、班級三個層次建立起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并不斷對該網絡加以完善.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承載體,高校應以此為中心,面向全校大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服務,針對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特點,有效的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借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的專業(yè)優(yōu)勢,加強對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宣傳,豐富大學生的心理衛(wèi)生知識,有效的增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或咨詢師以及其他專業(yè)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及時發(fā)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和干預,以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就院系和班級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教師應主動深入學生,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有效的溝通了解大學生內心的想法和需求,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予以高度的關注,以盡早的消除學生人格中的缺陷,使學生的行為更加規(guī)范.其次,利用班會和團會的機會,向大學生普及一些有關如何增進心理健康或者消除心理困擾,舒緩壓力的有效辦法和途徑.通過談話和討論的方式,增進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交流,既提高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又消除了大學生的不良人格,使心理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有力地促進和維護大學生人格的健全.

3.2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大學生是未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生力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是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發(fā)展,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客觀要求.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人格教育有助于幫助學生對自身有更加透徹而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有利于高校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學目標的實現.由此可見人格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扮演著頗為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應重視對大學生的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將其作為高校教育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將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強烈的獨立意識以及較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得當代的大學生更加渴望來自于家長和教師的信任、理解、支持與尊重.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必須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增強和激發(fā)學生自信心和積極性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力量來克服性格中的弱點并發(fā)展和挖掘自身的閃光點,以此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3.3 關注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預防障礙性人格的形成

經濟比較貧困、學業(yè)落后、日常生活散漫、生理存在缺陷的大學生即為本文中所指的大學生“特殊群體”.在這個特殊的群體中心理健康問題是比較普遍的,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其人格向不良方向發(fā)展,因而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對這些特殊群體的心理狀況予以關注和重視.學校和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比如針對貧困生,要注重對他們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精神的培養(yǎng),鼓勵他們勇往直前;而針對存在違紀現象的學生,學校則需要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加強對其思想教育,使其認識到自身行為的危害性,從而及時改正自己的行為,向著更加健康陽光的方向發(fā)展.

3.4 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心育環(huán)境,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氛圍

上文我們曾提到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而校園作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環(huán)境,筆者認為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對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的有效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輔助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助力.因此學校應積極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心育環(huán)境,通過環(huán)境來感染和影響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進而在無形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人格觀念.所以鑒于此,筆者建議學校應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質載體,通過心理信箱、心理咨詢師、心理小報等來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同時通過舉辦心語沙龍、校園心理劇和心理社團的方式來強化大學生內心的良性情感,從而推進對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結語

總而言之,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評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關鍵依據.高校應該加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宗旨,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對大學生的人格教育緊密的結合起來,通過科學有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來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自由、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金銘.論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02).

〔2〕趙劍平.論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方略[J].教育與職業(yè),2013(01).

第8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范文

一、理想健康人格教育與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1.以培養(yǎng)“理想人格”為學校道德教育目標,概括、抽象、準確,能夠言簡意賅地表達德育要求;平實、真切、可感,與“和諧社會”相呼應,極易為民眾所接受,并達成共識;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鮮活的時代特征,體現了生生不息和與時俱進的當代特色。

2.以培養(yǎng)“理想人格”作為德育目標創(chuàng)新與價值定位的切入點,直接切入學生的人生課題,直接體現教育與人的發(fā)展的關系,在“成人”教育與“成才”教育的沖突中明確了價值取向。給人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喚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夠有效啟發(fā)學習自覺,引發(fā)內心體驗,引導德育實踐。

3.以培養(yǎng)理想人格為目標,易于使人理解教育的宗旨和教育最原始的出發(fā)點,利于德育的人性化與生活化回歸,扭轉工具性德育的不良影響,使德育復歸其自然的本色,成就其“育德”的使命;利于與學生的現實發(fā)展相聯系,體現其目標上的層次化與一體化。

4.以培養(yǎng)理想人格為目標,不僅為大學生指明了發(fā)展的方向,對社會亦具有輻射作用,她易于喚起人們的道德認同感與人類良知,作為教育導向,有利于社會風氣的純化與凈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理想人格教育的價值功能上的聯動性,是其他德育目標所難以具備的。

5.以培養(yǎng)理想人格為目標,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當代教育理念,體現了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一體化的要求,以及人與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是新時期學?!按蟮掠^”的體系;具有生成性,對于大學生素質的整體發(fā)展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導意義,體現了現代德育的科學性,保證了學校德育的一貫性與先進性。

二、理想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徑與方法研究

1.率先垂范,做到躬行實踐、知行統(tǒng)一

躬行實踐、知行統(tǒng)一的方法,是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方法。所謂躬行實踐、知行統(tǒng)一是指親自參加實踐,使認識和實踐相統(tǒng)一。在人格的培養(yǎng)和塑造中,必須堅持親自參加實踐,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塑造自己美的形象和美的心靈,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從而達到理想的人格。

在實踐基礎上,知行統(tǒng)一,是人格修養(yǎng)的根本方法。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在人格修養(yǎng)和塑造中的具體應用。一方面,理想人格的培養(yǎng)和塑造必須在實踐中進行;另一方面,又必須以,以倫理學、美學,以關于人格的理論、認識為指導,并付諸實踐,使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緊密結合。

沒有理論的指導,人格的修養(yǎng)和塑造將是盲目的、不自覺的;沒有實踐活動,就無法獲得感性的體驗,也就無法達到理想的人格。因而,理想人格的培養(yǎng)和塑造必須堅持躬行實踐,知行統(tǒng)一,統(tǒng)一的基礎是實踐。而學生的道德實踐活動經常是在接受了相關理論之后,又會自覺不自覺地觀察教育者特別是老師的行為,并以此作為自己能否真正實現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理由。

基于以上原因,教育者尤其應注意在告訴學生如何去做的同時,自己更要率先垂范,從而通過自己的“行”帶動和影響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宗旨。

2.對學生人格進行系統(tǒng)塑造,防止片面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作為系統(tǒng)而存在的。所謂系統(tǒng)是指由內在要素按一定結構方式組成的、具有新質的、有機的統(tǒng)一整體。整個世界以系統(tǒng)存在的形式,彼此發(fā)生著普遍聯系。正因為事物總是作為系統(tǒng)而存在的,因此在研究事物時就應該運用系統(tǒng)的方法。所謂系統(tǒng)的方法,就是把對象放在系統(tǒng)中加以考察的一種方法。具體說來,就是從系統(tǒng)的觀點出發(fā),始終著重從整體與部分(要素)之間、整體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以達到最佳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系統(tǒng)的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方法,也應該是理想人格培養(yǎng)和塑造的重要方法。人格本身就是一個系統(tǒng),包括三個基本要素:智慧、道德和意志,智慧是基礎,道德是核心,意志是保證。因此,人格修養(yǎng)就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是三個要素的綜合體。在這三個子系統(tǒng)中,又包含著許多小系統(tǒng)。在這些子系統(tǒng)之間,不僅是縱橫交錯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從而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動態(tài)的、開放的人格系統(tǒng)。

在進行理想人格培養(yǎng)時,必須進行整體性的、綜合性的培養(yǎng),僅從知識或只從道德一個方面著手,不能使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因為人格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整體又是由部分構成的,部分反過來又影響整體。因此,理想人格培養(yǎng)必須從局部做起,從點滴做起,即從一個個小系統(tǒng)塑造著手。首先要不斷地豐富學生的知識。智慧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學習知識,增長智慧的過程就是人格優(yōu)化的過程。現實中,不少人人格的缺陷是源于知識的貧乏,而豐富的知識容易使人自信、堅定、理智、禮貌等,正如培根所言:知識就是力量。其次是要加強學生道德修養(yǎng)。道德在人格構成中居于核心的地位,道德是和整個社會以及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密切相關的,人們時刻離不開家庭道德、職業(yè)道德和社會公德,因而在指導學生的道德實踐活動中,應不斷地完善他們的道德人格。再次是加強意志的鍛煉。意志在人格系統(tǒng)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堅強或軟弱的人格特征主要以意志的發(fā)展水平為標志。因而,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內容。

總之,人格是由各個部分(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教育者必須從整體性觀點出發(fā),才能培養(yǎng)理想的人格。首先要把人格修養(yǎng)看成建造一座高樓大廈的系統(tǒng)工程,然后對這個系統(tǒng)工程的各個組成部分、結構、功能、相互聯系等進行綜合的系統(tǒng)考察,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塑造,最終才能塑造出理想的人格。

3.教育大學生自覺做到“慎獨”

“慎獨”是我國古代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修養(yǎng)達到的很高的精神境界。從一定意義上說,“慎獨”也是一種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方法。雖然“慎獨”在古代思想家那里,在一定程度上是脫離實際的,然而它卻體現著人格修養(yǎng)的主觀性和自覺性。“慎獨”的方法經過改造,仍然值得借鑒,有其合理性和價值性。

何謂“慎獨”?《禮記?中庸》中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聞,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見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逼湟馐牵瑐€人在獨處無人監(jiān)督時,仍能謹慎遵守道德原則。它是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方法,又是道德修養(yǎng)所達到的一種極高的境界。因此,教育者應教育學生做到誠其意而慎其獨,在一個人獨處時都嚴格地要求自己,這樣才能成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第9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范文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體育教學;健康人格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0-0007-01

職業(yè)學校學生進行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對于他們成才和自主創(chuàng)業(yè)有著積極意義。通過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過體育教學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體魄的同時,可以有效地塑造他們的健康人格。

一、通過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審美觀念

體育教學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形式,而身體活動并不僅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還伴隨著知識的信息、心理的活動、情感的體驗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時出現。從目前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來看,有一些畢業(yè)生缺乏吃苦耐勞、愛崗敬業(yè)精神,缺乏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缺乏團結協作精神,知識面窄,心理承受能力及適應性差,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嚴重影響了擇業(yè)和就業(yè)。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直接參與、身體力行這一實施強的特點,刻意安排艱苦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如體操、球類等);營造緊張的氣氛,培養(yǎng)學生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結構健全的個性心理;可以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氛圍,伴以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讓學生通過充分展示外形的動作來表達內在的情感,從而發(fā)展個性,陶冶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氣質,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質(如韻律操、體育舞蹈等);還可以通過體育實踐體驗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保健素養(yǎng),形成科學用腦、講究規(guī)律的現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過復雜技術動作的教學和實踐,使學生既了解內部結構又能感知外部形態(tài),促進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協調發(fā)展。體育運動與思維訓練的巧妙結合,不僅有利于誘發(fā)和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的靈感,而且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和思維品質的改善。

二、通過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成功觀念

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緒、態(tài)度等特征暴露特別快。比如跳高,面對一個新的高度,支撐跳躍面對一個新的難度動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顯露。但是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卻面面大觀。成功者的喜悅與得意溢于言表;失敗者的氣餒與沮喪、急躁與沖動、緊張的焦慮、膽怯與自卑等表現各不相同。作為教育者,應迅速抓住學生思想行為充分暴露的有利時機,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成功與失敗、順利與挫折、長處與短處,激勵他們勇于戰(zhàn)勝困難,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礙,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識、認識、情緒,行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調節(jié)能力;促使學生經過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不斷體驗,增強耐挫能力,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樂觀的心境,這樣,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沒有個性,就沒有創(chuàng)造性。沒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者,很難創(chuàng)出有前景的事業(yè)。因此,人的個性對于創(chuàng)業(yè)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個性包括了人的智力、性格、情緒、意志等一些重要特征??v觀歷史上創(chuàng)造奇跡的偉業(yè)之人,無一不具有鮮明的個性。新的環(huán)境下,自主創(chuàng)業(yè)已成為畢業(yè)生的一條新的道路,這條路上既有鮮花清,又有荊棘陷阱。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的成功固然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但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個性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通過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