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初中生物分層教學反思范文

初中生物分層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生物分層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生物分層教學反思

第1篇:初中生物分層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 初中生物教學 高效生物課堂 構建策略

1.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式單一。一些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只是單純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導致教學單一、枯燥。在上述狀況下,學生非常容易對生物學習產(chǎn)生厭煩心理,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1.2教學內容死板。生物知識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各項知識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內在關聯(lián),把握好上述關聯(lián)對降低學習難度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當前許多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并沒有讓學生了解到上述關聯(lián)效果,只是單純灌輸知識,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死板記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益。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對知識進行引申,不將抽象內容具體化,教學內容教條主義,這導致知識的理解難度加大,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1.3不重視動手實踐。當前一些學校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真正達到實驗教學指標,沒有完成對生物課程對應實驗的設計,這直接制約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發(fā)展。部分學校雖然設定了生物實驗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對實驗內容進行合理安排,沒有設置合理流程,沒有進行科學引導,最終導致實驗流于形式。在上述過程中學生根本無法獨立完成生物實驗,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生物知識水平及能力水平的提升。

2.新課標下高效生物課堂的構建策略

2.1轉變觀念,構建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核心設置教學任務。只有圍繞學生開展生物教學操作,其教學質量才能夠得到真正改善。與此同時,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還要做好教學創(chuàng)新,將單純知識教學轉變?yōu)橹R能力一體化教學,確保在教學中改善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為學生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教師要將生物教學活動與學生發(fā)展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成為課堂進行的核心要素,從本質上改善課堂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2.2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新課標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情景,通過創(chuàng)造問題環(huán)境、知識環(huán)境、實驗環(huán)境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情景設定的過程中教師要依照教學內容對應選取,要依照課堂教學指標要求合理篩選,從而保證情景內容與教學目標一致,提高情景應用質量。除此之外,情景設定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把握好情景的創(chuàng)新性及可塑造性,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生物學習意識。

筆者在教學《流動的組織――血液》的過程中,就從文章中血液內容出發(fā),選取了兩段血液視頻。第一段視頻主要展現(xiàn)了血液在身體中的流動狀況,第二段視頻主要展現(xiàn)了血液的形態(tài)、顏色和內部成分等。筆者在課堂開始時對學生說:“本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流動的組織――血液,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吧?!比缓笥缮鲜鲆曨l自然引入到課堂內容中。上述情景的引入降低了課堂內容的難度,增強了生物教學的吸引力,學生學習效果大大優(yōu)化。

2.3注重差異,營造積極環(huán)境與氛圍。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以上差異,針對學生具體狀況實施對應教學,因材施教,從本質上提高新課標下的生物教學效益。筆者在新課標教學的過程中依照學生學習狀況將學生分為優(yōu)秀、良好及普通三組。在教學中筆者只要求普通組學生掌握基本知識,要求該組學生完成基礎課后作業(yè);要求良好組學生在掌握基礎學習知識的情況下適當對課堂內容進行拓展,要求學生完成全部課后作業(yè);要求優(yōu)秀組學生能夠對基礎知識及作業(yè)進行全面拓展,讓學生進行深入挖掘。在上述分層教學后學生學習質量均得到非常好的改善,學習積極性大幅提高。

2.4回歸生活,提高生物學習效率。生物知識來源于生活。新課標背景下生物課堂構建時需要做好生物知識的生活化處理,要適當設置生活背景,給予知識一定的空間環(huán)境,從而降低知識理解難度。這種生活背景可以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讓抽象的知識生動化、立體化,對學生生物學習具有非常大的幫助。筆者在《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教學過程中就讓學生從生活場景出發(fā),對其影響因素、影響狀況進行闡述。讓學生以生活實例進行解答,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該節(jié)內容的印象,還加深了學生對該節(jié)內容的理解,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改善。

2.5合理實驗,改善動手操作能力。生物實驗設置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實驗設計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性,保證實驗內容與教學內容相一致,從本質上提高實驗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教師要充分考慮生物教學特點,在實驗教學中做好實驗內容設計及流程設計,要保證實驗任務能夠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

3.結語

隨著新課標教學體系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初中生物教學已經(jīng)得到了本質上的轉變,已經(jīng)開始對其知識教學體系進行反思和改革。在今后的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新課標核心內容,要做好對新課程體系的構建,做好對知識和能力體系的革新,以科學化、規(guī)范化、高效化教學結構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知識和能力教育效益,加速初中生物教學發(fā)展進程。

參考文獻:

[1]潘潔.“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改革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市場論壇,2011,05:93-94.

[2]俞彥卓.淺談新課改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法的探究[J].學周刊,2014,12:150.

第2篇:初中生物分層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生物 教學效率

1.研究背景

伴隨著教育體制的強化和新課程標準的施行,重點針對培養(yǎng)學生全面成長和綜合發(fā)展的需求,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研探索精神為發(fā)展方向,提倡自主能動的探索學習。教學模式也逐漸從應試教育培養(yǎng)模式轉向素質培養(yǎng)模式,此時,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迫在眉睫。在此方面,作為初中生物教師,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jīng)驗,探討初中生物教學的策略和體會。

2.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2.1重點培養(yǎng)興趣

美國的一名心理學專家布魯納認為,學生對自身所學知識的最佳契機,是對其本身存在強烈的好奇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物是一個非常有趣和充滿想象的學科,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啟發(fā)式的教學策略對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至關重要。例如,采用講解有關生物學的風趣幽默的小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對各類現(xiàn)實生活中信手拈來的生物學現(xiàn)象采取提問形式,充分挖掘學生積極思考的潛力和細心觀察的洞察力。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己動手做一些生物小實驗,采取褒獎和跟進的方式,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幫助并給予建議。

例如,在“觀察草履蟲”的實驗中,筆者事先找?guī)讉€感興趣的學生讓他們首先在有機物含量豐富的污水里采集草履蟲,將采集的草履蟲均分成3組,采取不同的培養(yǎng)液成分對3組草履蟲進行培養(yǎng)。通過切身實地的實踐體會,學生感受到科學的神秘和風趣,對學習有了積極性和興趣,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2.2注重實驗操作

生物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自然科學,通過觀察和實驗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以蘇科版八年級上冊《觀察植物葉表皮氣孔》的實驗為例,考慮到學生對顯微鏡知識了解甚少,甚至從未接觸過顯微鏡。因此,筆者準備了一段涉及顯微鏡結構和操作的視頻供學生實驗前觀看,這樣學生可以從宏觀上認識顯微鏡結構和操作,進而通過實驗過程的操作,更好地掌握實驗操作方法。為了充分挖掘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心,筆者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制作蠶豆葉表皮臨時裝片,并認真觀察表皮細胞和保衛(wèi)細胞,并把它們畫出來;另外,筆者準備了一些問題考驗學生。例如:除了本實驗使用的方法撕取葉表皮外,是否還有其他新穎的方法?有些思維比較敏捷的學生會想到其他可行的方法。這種邊實驗邊思考的方法,不僅帶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而且使學生對生物課程學習的興趣油然而生。接著,筆者將全班同學平均分配成三組(①直接撕取蠶豆葉表皮②利用膠帶撕取蠶豆葉表皮③指甲油涂抹)進行實驗,最終對比哪組學生觀察到的蠶豆葉表皮氣孔效果最佳。這樣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又激發(fā)了他們對生物學的積極性和興趣,也為今后的生物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2.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每一位生物老師都應該思考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此,筆者認為,生物教師不妨通過精心設計一些比較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例如給學生演示《尋找紙蝴蝶》的實驗前,筆者要求每位學生分別折一只紙蝴蝶,上課過程中,筆者把一幅偌大的風景圖掛在黑板上,事先蒙上兩位學生的眼睛,其余學生將與風景圖顏色一致的紙蝴蝶粘貼上,接著蒙眼的學生睜開眼尋找紙蝴蝶。在此次課堂互動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了他們對生物課學習的熱情,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平等互動交流。

2.4注重概念圖教學

概念圖教學法是一類基于相關知識點的教學策略,采用框和圓標注,進行延伸和囊括的一種教學策略。其中,寫關鍵詞可以幫助我們對知識進行有效梳理,還可以讓學生把握問題關鍵,容易鞏固、分析、存儲和使用學習目標。它的優(yōu)點是,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教師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概括,能準確地對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行分類和總結,輔助學生通過概念圖的模式全面掌握每個重要知識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經(jīng)常使用這種方法,例如,請同學們參閱相關被子植物關鍵詞的描述方法,寫出能描述與細菌相關的關鍵詞。

2.5因材施教

2.5.1分層次制定教學目標。學生和學生之間本身都存在學習能力的先天性差異,教師應致力于研究學生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2.5.2科學組織教學檢測。由于學生自身存在的不同的差異,因此使得教學檢測工作也變得有所不同。評價教學效果不適合采取“一個尺寸適合所有”的模式,它應該以學生的不同類型采取相應的檢測內容,并開展教學檢測工作。對于后進生,重點檢測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對于優(yōu)秀生則偏重于檢測他們利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內容上。有條件的情況下,在檢測形式上,可以采取同一試卷、試題取舍的方式,也可以采取AB卷的形式。

2.6多媒體教學

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多媒體應運而生,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推動“應試培養(yǎng)”模式轉向“素質培養(yǎng)”模式提供了巨大幫助。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在生物課程教學實踐中,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而且豐富了生物課程的教學,最終實現(xiàn)網(wǎng)絡資源的共享。比如,筆者在解釋生物課堂知識的時候,會提前把相關資料收集起來,采取多媒體電子講義或自己編改的形式,使得學生更清楚、直觀地理解和獲取相關生物學的知識。

3.生物教學實踐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3.1教師素質的提高

首先,教師必須清楚,教育不僅是注入式,還是發(fā)展認知和引導創(chuàng)新的手段。因此,教師轉變教學模式,從封閉式教學轉向開放式教學,營造出活潑開放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展現(xiàn)。其次,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再學習。教師應該熟悉當今高科技領域的生物學研究結果、運用相關知識,掌握國內和國際基礎教育變化的信息和生物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方向等,引導學生喜歡上生物。最后,教師應經(jīng)常參加教研活動、講座和進修班。多與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交流探討,克服自己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3.2加強教學反思

教學實踐的反思,能夠讓教師對教學實踐中的每個細節(jié)認真思考,并從中挖掘出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可行性方案,針對具體問題思考如何改善教學策略,積極探尋和解決教學實際中的存在的各種缺陷。筆者任教以來,通過不斷自我反思教學,不僅促進教學的發(fā)展,而且提高專業(yè)教學能力,獲得理想的教學成績。

4.結語

要想把初中生物教學搞得有聲有色,第一,轉變教學方法,增設一些互動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第二,注重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努力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認識水平,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鼓勵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試驗計劃,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索和思維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

參考文獻:

[1]馬秀琴.生物學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科學教育,2009.

[2]王月霞.淺談生物教學的方法與技巧[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0.

[3]趙玉宏.研究型教學在生物學科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

第3篇:初中生物分層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初中 生物 有效教學 策略

教學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師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或是否教授得精彩來衡量,而使以學生有沒有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和提高能力來衡量。因此,有效教學關注的是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特別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之時,討論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與必要的。

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fā)展,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它不取決于教師教多少,而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結果。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參與有效的學習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得到啟發(fā)和激勵,從而優(yōu)化知識結構,乃至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下面談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tài)對教材進行有效備課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標已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大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技 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三維目標”應達到怎樣的“度” ,需要準確了解。而有效備課要求 教學目標明晰、具體、精確。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動詞描述的教學目標,學生因太抽 象而不知所措,備課時應盡量用知道、說出這樣的動詞。有效備課要求對教材有效利用, 教師必須給予重視,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主要是分析本節(jié)內容在本章中的地位, 教材重難點,與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等。并“再度開發(fā)”有效備課要求對學生學情的把握,考 慮學生的求知熱情?,F(xiàn)代社會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積淀,教師必須考慮學 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有效備課更要強調“如何讓學生對學習這些知識保持熱 情” 。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不限于知識水平,而在于求知熱情。

二、啟發(fā)式教學

初中生物要想做到有效教學,教學方法很重要,教學方法能夠實現(xiàn)教學目標?,F(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認知的活動中有主導作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是最好的教學方法?,F(xiàn)代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的教學方法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學改革倡導學生的參與精神,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這很重要,而且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氛圍,要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要讓學生積極思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學會如何學習。

三、提高課堂教學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不能只一味注重形式,追求花樣,應從“實效”的角度出發(fā)。即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將教材中抽象的內容進行宏觀化模擬,將生物實驗中不能替代的內容進行虛擬化,將板書內容進行直觀化和簡單化等,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用“一個氧分子歷險記”的故事(課件)向同學們展示呼吸系統(tǒng)的各個器官,由學生們總結出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和呼吸道的概念,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簡單的知識充實化。作為生物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根據(jù)本學科的特點拓寬教學思路,完善教學手段,從而使生物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引人入勝?,F(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正在逐漸走向常規(guī)化,但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并不就意味著課堂教學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進有效課堂教學的落實。

四、有效設計練習題

首先,練習題設計要有針對性;我利用空余時間,網(wǎng)上尋找習題,經(jīng)過篩選,自己編輯了一課一練,重在基礎知識的訓練。課前準備好預習的學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解決一些基礎知識。其次,練習題設計要有層次性,關注測查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作業(yè)布置分層結合,視學生實際及時調整各層次學生的作業(yè)數(shù)量及難度,具體包括鞏固性作業(yè)和提高性作業(yè)。例如:在設計關于“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練習時,整體水平較弱的學生,主要完成血液、心臟、血管的結構功能特點,血液循環(huán)的組成等基礎題,這樣有利于提高他們的信心;整體水平較好的學生完成提高題,如:靜脈輸液時,舌尖為什么感覺甜的,葡萄糖是經(jīng)過怎樣的途徑到達舌尖的?以加強對知識的強化,少做一些重復性機械題,同時要多布置一些拓展性、發(fā)散性題目。同樣,練習題設計要有聯(lián)系實際問題突出知識的應用。生物學科本身就和實際問題息息相關,在生物練習中設置一些資料分析題目,對于學生各方面知識拓寬非常有效。

五、及時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

第4篇:初中生物分層教學反思范文

一、高中生物教學與“微課”結合的必要性

(一)“微課”教學的定義

所謂“微課”是教育教學領域提出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拔⒄n”是集合多種現(xiàn)代信息技術而成的,其中包括無線網(wǎng)絡、電子白板、電視墻和微格教室等?!拔⒄n”教學是相對傳統(tǒng)教學而言,其主體是虛擬空間,而不是實實在在的教學課堂,在這樣一種虛擬的“微課”中,不論是學習的場所,還是學生學習的時間地點都是不受限制的,這樣可以使學生每時每刻都可以學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喜好而更加自由地支配學習的時間,這樣可以學生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

(二)高中生物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的優(yōu)勢

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都處于尚未成熟的階段,其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在現(xiàn)如今高中學生大多覺得生物課程學習枯燥無味的背景下,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融合“微課”是促進其化學學習興趣,并提高生物學習效率的有效舉措?!拔⒄n”是在傳統(tǒng)的電子白板的教學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從而使電子雙板形成,這樣可以實現(xiàn)教學資源與教學設計相結合,這對學生合理有效地掌握化學知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構建知識網(wǎng)絡,理清生物知識框架

與較為初級的初中生物教學相比,高中生物教學的知識點較為抽象,主要是以“生命系統(tǒng)”為學習重點?!拔⒄n”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是在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并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特點而開展。“微課”可以促進高中生物教學與現(xiàn)代技術相結合,促進教師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方法相結合,并且能夠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加強,使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各不相同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情況進而因材施教。一言以蔽之,高中生物教學與“微課”的結合,是能夠使學生提高化學學習效率,并使其生物素養(yǎng)提高的新型教學方法。因此,學生要想真正的學習好高中生物就必須先在腦海中構建出詳細的知識網(wǎng)絡,能夠在較為復雜的知識體系中理清知識框架,從而建立起直觀、形象的“生物知識模型”。高中生物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充分的利用“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進行視頻回放、專題主講等。比如在學習高中生物人教版《蛋白質的構建》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應該首先利用微課將蛋白質的基本知識進行梳理,具體而言要將蛋白質的組成元素、構成單位、化學結構等,按照循序漸進的進行展示。在此過程中教師利用微課將其教學大綱中的教學重點進行分層次講解和劃分,清晰的呈現(xiàn)生物基礎知識。值得一提的是,教師不能完全的過度依賴微課教學,還應該運用科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鍛煉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有效性評價,將“主導者”的角色轉換成“指導者”,真正樹立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二)利用“微課”實現(xiàn)動態(tài)教學

高中生物屬于理科性教學,知識的結論都需要大量的實驗作為基準。但是傳統(tǒng)的高中生物教學由于課時、材料、教室等眾多因素的限制,很多教學實驗無法在課堂上百分之百的還原,更多的時候都是教師直接給出學習結論,然后學生進行死記硬背,該教學方式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學生對結論的得出存有疑惑,無法真正的在解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很快會對新的知識點產(chǎn)生遺忘。但是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實現(xiàn)動態(tài)教學,運用視頻等方式進行實驗的反復播放,加深學習的效果。比如在學習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實驗操作,從而讓學生得出:在光合作用下,生物所釋放出的氧氣是來源于“水”。

第5篇:初中生物分層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五學;實驗課;再設計;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8

我們縣開展的構建“五學”課堂教學模式,即“目標導學”、“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展示賞學”和“檢測評學”五個環(huán)節(jié),給每位學生都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提升學生、特別是學差生的自信心,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雖已取得初步的成效。然而“五學”實驗課目前仍然未有一個相對系統(tǒng)、完善、實用的教學模式,為了能實踐出具有學科特色、真正適合初中生物學科的“五學”實驗課,我們組的全體成員都在不斷進行探討、實踐、反思、修改、總結,以下是我在《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五學”實驗課實踐過程中的修改日記,希望通過以日記形式的闡述能得到專家、同行們的指點,幫助我們提前實現(xiàn)初中生物“五學”實驗課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日記一:一堂令我沮喪的實驗課

今天是我參加省級骨干教師培訓回來的第二天,第一期的培訓時間近2周,班級的課都是由組里的老師不遺余力地幫忙代上的。由于課時多,實驗課無法按時完成,所以,今天我便向年段申請調節(jié)課時順尋,將前邊落下的實驗課補上。

我信心滿滿的來到實驗室,按照課前設計的實驗教學程序有序的進行著《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的探究課:首先,教師通過讓學生將無糖饅頭放入口腔細細咀嚼后談自己的感覺活動,導入本課探究課題(目標導學);二、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獨立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自主探學);三、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的探究方案(合作研學);四、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質疑、修改、補充完善(展示賞學);五、實施已完善的探究方案(檢測評學)。教室里熱鬧極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參與面也很廣。課上我只在小組間巡回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當學生需要幫助時予以適當?shù)奶崾?,盡量讓學生自己完成。的確學生能按照我課前預設的教學程序進行,可是一節(jié)課只有45分鐘,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和小組討論就已經(jīng)花了30幾分鐘將近40分鐘了,小組之間的交流,顯得很倉促,學生還沒來得動手實施方案,一節(jié)課下課了。在課堂上被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所感染的我,在鈴聲響起的瞬間給沖淡了,甚至有些沮喪,于是我開始反思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存在哪些問題,利用課余時間將原先預設的教學程序做了如下修改:讓學生利用課間將實驗方案設計好后,在實驗課上只進行組間交流、修改、完善和實施實驗方案。我很期待明天的實驗課快點到來……

“五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理念是:給每位學生都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本節(jié)探究課雖然多數(shù)學生都能很好的展現(xiàn)自我,但是,由于時間倉促,學生在實施探究方案、表達和交流兩個環(huán)節(jié)無法較好地完成有些遺憾,學生的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科學的思維能力等方面的訓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為了能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習效率,我對上一節(jié)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總結、修改,將上一堂的探究課改成了開放式的探究課。

日記二:我被我的學生掛在了講臺上

昨天令我沮喪的實驗課后,我利用課余時間將原先預設的教學程序做了如下修改: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將實驗方案設計好后,實驗課上只進行組間交流、修改、完善和實施實驗方案,即將“自主探學”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前完成,課上只進行“合作研學”“展示賞學”和“檢測評學”三個環(huán)節(jié)。所以,今天我很是期待實驗課會出現(xiàn)預期的效果。

離上課時間還有20分鐘,我已早早的等候在實驗室里,預設著學生的設計情況,不止一次的估計著學生可能的設計方案,以及哪些不足……我又再一次的充滿著信心等候上課鈴聲的敲響。終于一陣急促的預備鈴聲響起來了,學生陸陸續(xù)續(xù)地走進了實驗室,不等上課鈴聲響起,我就開始喊“上課”了。于是,我就開始實施我的上課計劃:“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設計了實驗方案,下面哪位同學愿意將自己課前設計的實驗方案拿到展臺上來與同學們分享?”。臺下鴉雀無聲,你看我,我看你。我沉默了一會兒說:“沒有同學愿意,那老師就只好自己點兵了?!”“小敏同學你先來吧!”我用鼓勵的眼神看著我心目中的學優(yōu)生?!皩Σ黄鹄蠋熚覜]做?!?。我微微一笑道:“你先坐下,那就詩琪吧?!”“老師,我…”詩琪低下了頭小聲呢喃。一下我的心涼了半截,剛才的自信全沒了。心里估量著:“看樣子今天肯定不可能按我修改后的教學程序進行上課了”,“若繼續(xù)按昨天的方案進行,結果也只會和昨天一樣,由于作業(yè)沒完成,學生學習的情緒肯定比昨天的班級還差,效果也不一定會好過昨天班級。”于是我只好深吸一口氣,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后說:“孩子們,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為什么沒完成,愿意向老師作合理的解釋嗎?”。沉靜了一會兒,突然聽到班上最調皮的一名男生笑嘻嘻地回答:“你沒有像語數(shù)英老師那樣處罰我們,所以就沒放在心上。”“生物是等級科,語數(shù)英都沒時間做,誰會有時間去做生物!”我愕然。過了一會兒,我微笑著對他們說:“謝謝同學們給我的解釋。所有組長聽清楚了,下節(jié)課生物課前如果你的組員若沒有完成探究方案,那我將處罰組長,如果能有效的設計出探究方案的,老師將通過公平的評價,對每位組員的考核予以分層次加分。當然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與實驗員聯(lián)系,實驗員會將實驗室打開讓你們將自己設計的方案預先試做,等下節(jié)生物課的時候將實驗結果與同學們分享。下面我們先上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我只好臨時將上課內容做了修改。其實我心里一點兒底都沒有,不知道組長是否能落實到位,如果組長.......,我不敢多想。

上周實驗課我被我的學生掛在了講臺上,使我不得不懷疑我根據(jù)生物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建立一個開放式的生物教學平臺,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在這個平臺上表現(xiàn)、發(fā)展的實驗課設計是否有些一廂情愿,還是我的設計有些缺漏?

日記三:柳暗花明重拾希望

第6篇:初中生物分層教學反思范文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4年上學期,從寧波市甲中學(采用“導學案”模式進行生物教學)和乙中學(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生物教學)八年級各選取6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甲3班(46人)、5班(48人)、6班(47人)、8班(50人)、9班(48人)、10班(48人)和乙2班(50人)、3班(47人)、5班(49人)、6班(51人)、8班(48人)、9班(50人)。其中甲中學3班、5班、6班,以及乙中學2班、3班、5班所屬班級是理科實驗班,學生入學成績較高,學習能力較強,屬于平均分班;甲中學8班、9班、10班,以及乙中學6班、8班、9班所屬班級是普通班,學生入學成績中等,學習能力一般,也屬于平均分班。兩所中學采用相同的教材(中圖版生物教材Ⅰ),學生入學分數(shù)要求基本相同,學生性別、生物基礎知識基本一致,且兩校師資力量基本相同,可以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比較法

在學期初(2014年3月份)和學期中(2014年5月份),組織兩次生物考試,統(tǒng)一命題、統(tǒng)一考試時間、統(tǒng)一評分標準、統(tǒng)一閱卷,通過成績分析比較“導學案”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1.2.2調查法

為了調查“導學案”教學在學生群體中的真實反映,從“導學案”的認可度、問題現(xiàn)狀、學習負擔等方面設計了10個相關問題,對采用“導學案”進行生物教學的甲中學的3個實驗班和3個普通班共287名學生,在學期中進行問卷調查。

1.3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進行數(shù)據(jù)的t檢驗、方差分析等統(tǒng)計分析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學生考試成績的分析

2.1.1甲、乙兩所學校實驗班的兩次生物考試成績見表1。從表1可知,兩所學校實驗班學期初的考試平均成績、85分以上和60分以下人數(shù)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學生生源、生物基礎知識基本一致。但兩所學校在學期中考試的成績差異則較大,平均分差距由1分增加到6分,85分以上人數(shù)差距由2人增加到6人,60分以下人數(shù)差距由2人增加到4人,作為實驗組的甲中學實驗班考試成績要顯著高于對照組的乙中學實驗班(P<0.05)。表1表明:說明經(jīng)過半年不同教學方式的教學,兩所學校實驗班的生物成績在學期中考試中出現(xiàn)了明顯差異,且成績差距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2.1.2甲、乙兩所學校普通班的兩次生物考試成績見表2。從表2可知,學期初甲、乙兩所學校普通班生物考試平均成績、85分以上和60分以下人數(shù)基本相同,乙中學學生考試成績較甲中學略微優(yōu)異,但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兩所學校普通班的生源質量基本一致。但是經(jīng)過半年不同教學方式的教學,作為實驗組的甲中學普通班在期中考試中平均分卻反超對照組的乙中學7分以上,85分以上人數(shù)反多出13人,60分以下人數(shù)反少了9人,差異極顯著(P<0.01)。另外從表1和表2數(shù)據(jù)可知,甲中學普通班的學期中考試,平均成績、85分以上和60分以下人數(shù)等指標均超過生源質量更好的乙中學實驗班。因此,“導學案”教學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

2.2調查結果分析

發(fā)放調查問卷287份,回收有效問卷287份,回收率為100%。統(tǒng)計結果見表3。

2.2.1“導學案”教學對學生學習具有積極作用表3統(tǒng)計結果表明:超過40%的學生喜歡采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導學案”的使用讓課堂教學真正發(fā)生了變化,超過56%的實驗班學生和超過44%的普通班學生都認為“導學案”教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生物課程學習?!皩W案”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認可度也較高。普通班有49.3%,實驗班有62.4%的學生都認為“導學案”教學能培養(yǎng)自己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因此,“導學案”教學對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是中學新課改背景下值得推廣的一種教學模式。

2.2.2學習壓力大、負擔重盡管“導學案”教學在學生群體中有較好的認可度,但在普通班的調查中卻有38.4%的學生明確表示不喜歡生物“導學案”教學,實驗班也有24.1%的學生不喜歡。筆者認為,這種不認可可能與“導學案”加重了學生的學習任務有關,特別是對于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尤其如此?!皩W案”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先學后教,強調合作交流,基礎較好、學習適應能力強的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小些,能很快適應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反之,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由于學生接受知識較慢,就會變得很緊張、很有壓力。由表3可見,普通班超過45%的學生都覺得“導學案”教學的內容較多,需要老師指導,比傳統(tǒng)的教學要緊張,更有壓力,而在實驗班只有3.5%的學生有這種情況。同時普通班只有12.3%的學生能嚴格按照“導學案”進行預習,34.2%的學生基本不預習,53.5%的學生不能按照“導學案”預習,即使在實驗班,也有39.7%的學生不能按照“導學案”預習,這進一步表明:“導學案”教學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學習負擔變重。這在表3的問題10中有體現(xiàn),普通班有84.9%,實驗班有70.9%的學生明確表示采用“導學案”教學后課外作業(yè)增加了。

2.2.3“導學案”教學實施不到位根據(jù)表3中問題2調查結果表明:甲中學在生物“導學案”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導學案”的設計流程進行授課的在普通班和實驗班分別占56.2%和41.1%,普通班采用“自己講授的方式”進行授課的還占到33.5%,“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授課方式主要還是在實驗班,普通班只有10.3%。從“導學案”教學使用情況看,普通班“使用較少,但質量較高”、“使用較多,但質量較差”的比例高達49.3%,幾乎占一半,實驗班的比例只有32.6%。從課堂上“講練結合”的情況看,普通班有52.7%的學生明確表示課堂上不能保證“講練結合”,實驗班卻有44.7%的學生表示課堂上能保證“講練結合”,接近一半。從課前預習情況看,實驗班有56%的學生基本能按照“導學案”進行預習,普通班僅只有12.3%的學生按要求預習。這些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導學案”教學模式在甲中學普通班中的開展情況不如實驗班。這可能與兩個方面的因素有關,第一普通班的學生在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及學習習慣等方面整體較實驗班學生弱一些,不利于開展“導學案”教學;第二普通班的教師普遍較年輕,缺乏對學生學情的了解,教學經(jīng)驗不足,對于“導學案”教學沒有經(jīng)驗豐富的中年教師那么掌控到位,即使較多地使用“導學案”,其教學效果也不是很明顯,甚至讓學生感覺不到“導學案”教學的特點和優(yōu)勢。

3“導學案”教學建議

3.1轉換角色,放手讓學生學

調查顯示,甲中學生物“導學案”教學實施情況并不理想,特別是課堂上很難保證“講練結合”,教師“以自己講授為主”的比例還很高。“導學案”教學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教學模式,在于“多學少教、先學后教、以學論教”,在于思想點撥和方法引導,由此帶來教師課堂角色的轉變。教師不再是一味從上而下灌輸、傳遞知識,不再是“標準答案”,而是需要去點撥、去引導學生,甚至組織誘導學生去質疑、去評價,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體驗的差異性,并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障礙和困難,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求。調查結果表明:超過一半的學生都認為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不得低于20min。因此,課堂不能“以自己講授為主”,要“以學論教,鼓勵學生自學為主”,放手讓學生學。在充分展開自己思維的同時,更要積極調動和拓展學生的思維,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和動態(tài)靈活調控課堂,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講解和多余的指導,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思考和訓練時間,實現(xiàn)“多學少教、講練結合”。

3.2活用“導學案”,讓每個學生都學得好

就調查的甲中學而言,生物“導學案”的教學讓學生課外作業(yè)量增加,課前預習難度加大,特別是學習內容較多,更需要老師指導,整個學習過程顯得很緊張,壓力大。這些問題在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較弱的普通班更為突出?!皩W案”強調自主學習,合作探討,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更有利,很容易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從而加重學生的壓力和負擔。筆者認為,學生壓力大、負擔重這種情況不能通過簡單的減少教學內容和課外任務進行緩解,而是應該在“導學案”實施過程中體現(xiàn)分類指導、分層教學的教育思想,活用“導學案”,避免好的越好、差的越差這種惡劣的教學局面,避免在“導學案”教學實踐中的同質化問題[2],讓課堂真正活起來?!皩W案”的“活”應該體現(xiàn)在教師對課程理解和教學反思的個體性、獨特性和差異性,切忌盲目借鑒、照抄照搬,切忌過度依賴權威性和行政化;“導學案”的“活”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的限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不能讓學生被“導學”,不能讓“導學案”反過來控制了學生,控制了課堂。只有活用了“導學案”,教師才能真正“導”,學生才能真正“學”,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每個學生都學得好。

參考文獻:

[1]周家銀.“學案導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研究,2013,36(2):111-113.

[2]張良.論“導學案”的現(xiàn)實問題及可能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4(1):57-59.

[3]黃勝利.什么是學案[J].新課程(教師),2010(1):113.

[4]葛沖.高中生物學案設計的理論與實踐———以《遺傳與進化》模塊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第7篇:初中生物分層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5-0117-03

一、教材分析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第五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細胞呼吸是細胞新陳代謝的基本內容之一,它涵蓋了胞內物質、能量代謝,緊密聯(lián)系了“酶”和“ATP”,指明了“光合作用”形成糖類的部分去向。本節(jié)課闡述了細胞呼吸、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細胞呼吸原理應用4個板塊的內容,呈現(xiàn)了“有氧呼吸過程圖解”,補充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涉及較多概念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要求學生能理解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過程,能將細胞呼吸原理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進行應用。

二、教學設計思路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是對ATP主要來源的總體評價,這一評價需學生仔細思辨、反復理解才能認同。思辨可借助若干問題作為載體,問題可從充分挖掘教學素材而生。對此,筆者基于問題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突出“問題”的層次性:學生“自學”時,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互學”時,希冀“解決問題”;“領學”時,圍繞“新生問題,提升認知”。如此,學習過程“以問題為核心不斷答疑、生疑、再答疑”,順道“解決問題”,最終形成細胞呼吸的具體過程、核心概念,得到“ATP的主要來源是細胞呼吸”的結論。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簡述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過程;說出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說出細胞呼吸原理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應用。

(2)能力目標:訓練學生從反應條件、物質變化、能量變化、摩爾數(shù)變化4個角度認識化學反應;嘗試培養(yǎng)學生尋找關鍵詞的能力;鍛煉學生提取信息、梳理信息、簡化文本、化文為圖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積極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的能力,明白“知識從生活中來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過程。

(2)認同ATP的主要來源是細胞呼吸。

五、教學過程

1.視頻導入

播放“發(fā)酵歷史”視頻,引導學生從視覺上初步了解以下內容:公元前6000年,古巴比倫人掌握“發(fā)酵釀造啤酒”技術;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學會了用“發(fā)酵法”制造面包;中國在殷商時期掌握了“釀酒”技術,在秦漢時期,學會了制醬,在周朝時期,學會了制醋。

播放完視頻后,教師提問:(1)視頻中反復出現(xiàn)了一個關鍵詞,請找出來。(2)怎么理解發(fā)酵?(3)在生活中,大家也會有意無意地接觸到發(fā)酵。如市場上售賣的安琪酵母(課件出示圖片)是用來發(fā)面的。發(fā)面后,面團松軟,為什么?面團偶有酸味,為什么?發(fā)酵與細胞呼吸之間有怎么樣的關系?

[學生學情]能指出視頻中的關鍵詞是“發(fā)酵”,知道面團松軟是因為產(chǎn)生了氣體,但不知道產(chǎn)生的氣體是什么及發(fā)酵是怎么一回事。

[教補充]補充“發(fā)酵”在生活中的其他應用及點明“發(fā)酵”與呼吸作用的聯(lián)系:發(fā)酵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教師繼續(xù)追加問題,引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取一部分發(fā)酵液,用乙醇和丙酮處理其中的酵母細胞,將它們殺死,發(fā)現(xiàn)處理后的發(fā)酵液仍然保持發(fā)酵能力,為什么?

學生紛紛進行思考,整個教室一片寂靜,此時教師不急于解釋,為后文發(fā)酵相關知識的拓展做好情境鋪墊。

2.學生自學,理解“細胞呼吸”核心概念

待學生的“頭腦風暴”過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細胞呼吸”相關板塊,尋找問題答案,之后再拋出兩組問題(多媒體投影),引導學生自學。

第1組問題:(1)找出細胞呼吸概念的關鍵詞,它們在一個化學反應式中各自對應的意義是什么?怎么理解氧化分解?(2)怎么理解細胞呼吸概念中的有機物?有機物是指前面學過的四類(核酸、蛋白質、糖類、脂質)嗎?(3)細胞呼吸有哪些類型?(此組問題主要用于解讀“細胞呼吸”概念)

第2組問題:(1)生活中常使用“呼吸”一詞,請做深呼吸。這里的“呼吸”指的是什么?(2)你能否結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呼吸全過程”(如圖1),標出你認為的“呼吸”對應范圍?(3)呼吸作用僅發(fā)生在肺里嗎?(4)O2進入肺后最終去哪兒了?CO2從哪兒來?(此組問題主要用于尋找“呼吸”與“呼吸作用”的關系)

[學生學情]學生討論并交換意見后知道“有機物”是反應物(底物),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質,如糖類、脂肪,“細胞內”是場所,“酶”是反應條件,“CO2或其他產(chǎn)物”是生成物(產(chǎn)物),“ATP”是能量。細胞呼吸有兩種方式: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但學生對于“有機物能否判斷為蛋白質、核酸”疑惑不解、各執(zhí)一詞,以為“呼吸”就是呼氣和吸氣。

上述學情,表明學生已完成“自學”和“互學”,暴露“細胞呼吸概念”思維盲區(qū):不理解“氧化分解”的含義,不明白“ATP”是作為物質還是能量,無法區(qū)分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不清楚細胞呼吸、呼吸作用與呼吸有何異同,不理解“呼吸”的含義,誤以為呼吸作用僅僅發(fā)生在肺里。這些學情,正是教師教學的人手點及學生“互學”提升的好素材。

[教師補充]“氧化分解”是一種化學反應類型,包含氧化還原反應和分解反應兩種;ATP不是能量,是產(chǎn)物,它雖含兩個高能磷酸鍵,但它是大部分細胞主要能源物質,故ATP應視為產(chǎn)物。能量變化為釋放能量。除了糖類、脂肪可釋放能量外,還有蛋白質,可作為生命活動的特殊能源。核酸不能提供能量,一般用作遺傳物質。學生口中的“呼吸”即肺通氣,不完整。以人為例,所謂“呼吸”指人體從周圍環(huán)境吸入O2,同時呼出CO2的過程。它包括三個層次:肺通氣(外呼吸);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體內運輸);呼吸作用(內呼吸)。細胞呼吸與呼吸作用實質相同,都是細胞內的有機物發(fā)生氧化分解,釋放能量,形成ATP。

3.學生互學,教師領學,突破“有氧呼吸”學習難點

葡萄糖是細胞內的主要能源,也是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質。教師先展示“葡萄糖的有氧呼吸過程”(如圖2),然后再將其轉化到一個具體的細胞內(如圖3),最后以1mol葡萄糖的有氧呼吸為例,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兩組問題。

第1組問題:(1)請說出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的位置。線粒體外膜、內膜、嵴、線粒體基質分別在哪?(2)有氧呼吸共3個階段,在圖3中用①②③表示,請說出各個階段在哪發(fā)生,討論每個階段的物質變化、摩爾數(shù)變化,并寫在括號內。(3)有氧呼吸離不開O2,但真正需要O2的是在第幾階段?若把O2中O用18O標記,”O(jiān)最先出現(xiàn)在哪?(突破學生“物質變化”學習難點)

第2組問題:(1)1mol葡萄糖經(jīng)有氧呼吸釋放能量為2870 kJ,其中只有1161 kJ左右的能量儲存在ATP,其余的能量去哪了?由此說明釋放的能量有哪些去向?(2)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大約有95%來自線粒體,因此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在哪?(3)寫出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與化學反應式對比,生物反應式的寫法有何異同?(4)說出有氧呼吸的關鍵詞,使用這些關鍵詞,給有氧呼吸下定義。(解決學生“能量變化”的學習困難)

[學生學情]學生在完成兩組“互學”問題的過程中產(chǎn)生新困惑:(1)[H]是什么?有何作用?它和以前接觸的H、H+、H2有何區(qū)別?(2)如何計算物質摩爾數(shù)?有氧呼吸總反應式出現(xiàn)的“+能量”是“ATP”或是“熱能”還是“ATP+熱能”?學生的這些新困惑,是問題式課堂真正的互動力和生產(chǎn)力。

教師隨即分析學情,找準“下手點”:從物質變化、能量變化、反應條件以及反應類型四個角度梳理“有氧呼吸過程圖解”,如表1。不難發(fā)現(xiàn)物質摩爾數(shù)變化、反應類型在表中依然懸而未決。究其原因,就是[H]作用和它作為“中間產(chǎn)物”的地位問題沒有解決,出現(xiàn)了“知識斷點”。對此,教師教學的“下手點”應為[H]和“中間產(chǎn)物”。

[教師“領學”提升][H]不是H,不是H+,而是一種化合物NADH,具有還原性,作為還原劑。O2作為氧化劑,這為“反應類型是氧化還原反應”做足了提示。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生成[H],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從C6H12O6最終變成了CO2來看,屬于分解反應。綜上所述,有氧呼吸反應類型為氧化分解,與前文細胞呼吸反應類型一致。

教師接著介紹“中間產(chǎn)物”,為“書寫總反應式”和“能量逐步釋放”搭橋鋪路。有氧呼吸是一系列連續(xù)反應,不是一個化學反應。以丙酮酸為例,丙酮酸既是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產(chǎn)物,也是第二階段底物,像丙酮酸這樣的,還有[H],都屬于中間產(chǎn)物。每一階段由專門的酶(可用酶1、酶2、酶3表示)催化,且前一階段的反應產(chǎn)物是后一階段的反應底物,因此葡萄糖逐步分解,能量逐步釋放。釋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其余的在有關酶催化下被ADP接受,與磷酸結合,生成ATP。

4.檢測基礎,“領學”拔高,突破“無氧呼吸”學習難點

第1組問題(檢測基礎):(1)在有O2的情況下,細胞有氧呼吸釋放能量,形成ATP。在沒有O2或O2不足的條件下,細胞怎樣解決ATP供應問題?(2)據(jù)圖4,無氧呼吸包括兩個階段,在圖4中用①②表示,討論每個階段的發(fā)生場所、物質變化、能量變化,在圖5括號內寫出。(3)寫出無氧呼吸總反應式。(4)同是無氧呼吸第二階段,為何丙酮酸被還原的產(chǎn)物不同?能否舉例說明哪種生物進行酒精發(fā)酵,哪種生物進行乳酸發(fā)酵?有沒有一種生物既進行酒精發(fā)酵又進行乳酸發(fā)酵?試舉例說明。(5)仿照有氧呼吸,給無氧呼吸下定義:無氧呼吸一般指在____的條件下,通過____的催化,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成為____,同時釋放____的過程。

[學生學情]“互學”后生疑:據(jù)有氧呼吸[H]作用,提示兩種無氧呼吸反應類型均為氧化分解,卻無法說出丙酮酸被分解為不同產(chǎn)物的原因,亦不能說出氧化分解的異同。

諸如此類就是知識縫隙,教師找出這些知識縫隙后,應見縫插針,從“能量釋放多少和去路”人手,設計第2組問題,實現(xiàn)思維引領螺旋式上升。

第2組問題(“領學”拔高):(1)以乳酸發(fā)酵為例,每消耗1 mol葡萄糖釋放的能量為196.65 kJ,其中只有61.08 kJ左右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去哪了?以酒精發(fā)酵為例,每消耗1 mol葡萄糖釋放的能量為225.9 kJ,其中只有61.08 kJ左右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去哪了?o氧呼吸第二階段釋放能量了嗎?(2)與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2870 kJ相比,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非常少,二者釋放能量相差如此之大,這對于理解氧化分解有何意義?差值部分能量儲存在哪?(3)說出哪些過程能形成ATP?在ADP轉化成ATP過程中,所需能量從哪來?

教師補充表2:由于酶種類不同(用酶a、酶b、酶c表示),丙酮酸被還原的產(chǎn)物不同,要么生成酒精和CO2,要么生成乳酸,不會二者兼而有之。酒精發(fā)酵適用于大多數(shù)植物、酵母菌;乳酸發(fā)酵適用于大部分動物和乳酸菌。與有氧呼吸相比,無氧呼吸釋放能量較少,說明有氧呼吸氧化分解徹底,無氧呼吸氧化分解不徹底,大部分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

[歸納小結](1)細胞呼吸主要方式:有氧呼吸。(2)判斷氧化分解徹底與否的依據(jù):觀察產(chǎn)物是否均為無機物。(3)ATP的主要來源。個:①有氧呼吸;②無氧呼吸;③光合作用(如圖6所示)。相應的,在ADP轉化成ATP的過程中,所需的能量來自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或光能。對于動物、人、真菌和大多數(shù)細菌來說,均形成ATP的過程主要有3來自細胞呼吸作用有機物分解所釋放的能量;對于綠色植物來說,除了依賴呼吸作用所釋放的能量外,在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時,還能利用光能將ADP轉化為ATP。因此ATP的主要來源是細胞呼吸。

5.提問結課.首尾呼應

酵母菌是引課素材,繼續(xù)尋找挑戰(zhàn)點進行結課,做到首尾呼應。

提問結課:(1)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生存,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是什么?(2)回到課前“頭腦風暴”:取一部分發(fā)酵液,用乙醇和丙酮處理其中的酵母細胞,將它們殺死,發(fā)現(xiàn)處理后的發(fā)酵液仍然保持發(fā)酵能力,為什么?(3)某小組在注射器中加入3 mL含酵母菌的培養(yǎng)液,吸入9 mL空氣后加塞密封,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針管內的氣體體積增加。為什么?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涉及較多的概念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夾雜推理分析,課堂處理很有難度。在不照搬教材的情況下進行重構:切塊、分層同時推進。切為3塊,分別是細胞呼吸、有氧呼吸、無氧呼吸,每1塊以組織若干問題分層推進。

“視頻導入”引課,帶出關鍵詞“發(fā)酵”,為細胞呼吸概念尋找關鍵詞做好思維內動,亦為“結課”做好首尾呼應,做到了用一個觀察點抓住一節(ji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