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學探究實踐范文

科學探究實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探究實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學探究實踐

第1篇:科學探究實踐范文

關鍵詞:探究式 化學 學習

現代科學教學觀認為,科學教學應挖掘出學生蘊藏的巨大的智力潛能,培養(yǎng)學生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探究式教學就是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并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因此,利用探究式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應成為能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特殊教學形式。

1、探究法教學優(yōu)點分析

(1)探究法教學將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會聚性思維與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機組合。因此,探究法教學就是要對化學課程進行科學探索,也就要利用發(fā)散性思維進行思考和挖掘學生潛力的過程。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死記硬背致使學生失去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缺乏單調乏味的理性活動。因此,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我們要積極采用探究教學的模式,充分的展現每個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并且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完全讓學生在未知領域里自由去探索,積極地去思考,真正做到認識目標,情感目標,并且從中挖掘更多的靈感和智慧,不斷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2)探究法教學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創(chuàng)新的時代,時代也呼喚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中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根基。通過探究式的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學習的動機,并在交流中探索和獲取知識。同時,我國化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將變革了學習方式,倡導探究性化學學習放在了突出地位。因此,變革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更多的內容,增加許多交流研討和活動探究,更多的化學實驗將在探究和討論中變得爍爍如聲,這也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探究法教學是改變傳統(tǒng)化學教學方式的模式之一。我國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由于傳統(tǒng)化學教學方式一味地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教學方式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利用探究法來改變傳統(tǒng)化學教學方法,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并思考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在充滿新奇的化學實驗現象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和智能的發(fā)展,逐步提高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因此,努力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是化學教育者的實際需要,也是順利推進探究式化學教學方式的根本保證。

2、堅持以科學探究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的探究式教學方式

(1)要選擇合適的內容。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教學現代化的不斷提高,化學教學內容的載體也變得更加多樣化了,化學老師就應該改變仍普遍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大運動量反復操練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實施化學探究式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去影響學生的過程,老師要有計劃地為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提出要求、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多樣化、多渠道化使學生能更有效地掌握好教學內容,教師也要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生自身的水平等因素來選擇探究的內容。確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經歷過程、掌握方法、體驗樂趣、獲得知識與技能。

(2)擯棄機械化和表面化的探究?;瘜W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主動地開展化學課堂探究活動,并在化學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已經成為化學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因此,我們就要擯棄模式化的探究、刻意安排的探究等機械化和表面化的教學探究方式,堅持以以問題為中心,學生自主參與,激發(fā)學生思維,發(fā)現和提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開端。

(3)堅持以問題為中心創(chuàng)造良好、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教育是要學生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因此,必須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課堂,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從而獨立地解決問題,發(fā)展其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由于探究是從問題開始的,發(fā)現和提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開端。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化學與生活、技術、社會的聯(lián)系,可以更好地體現化學學習的價值,堅持以問題為中心創(chuàng)造良好、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成為化學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同時,我們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情景”對于調動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還要教會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民主、和諧、開放、靈活的氛圍中通過各種途徑來解決化學課程遇到的各種問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認知,從而達到更高層次的探究能力。持之以恒,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4)要以情景引路。作為探究式教學,不論在探究活動開始,還是在探究活動之中,教師都要善于創(chuàng)設符合探究內容的教學情景,不僅使學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滿足,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還會使無形的“情”與有形的“境”有機融合,不僅使學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滿足,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從而開啟學習者心靈的窗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尋求正確答案的積極性,點燃其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探究式教學活動之中。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2篇:科學探究實踐范文

我們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強調進行探究活動的同時,也要重視40分鐘課堂以外的科學實踐活動,注重教材中問題的探究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于學生生活實際的關注與研究。不然的話就很難達到“讓學生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的總目標。以下就是在課外進行的一次學生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科學三年級上學期關于種子知識的學習學生了解到種子的萌發(fā)需要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在此學習的基礎上有的學生就提出了疑問,種子萌發(fā)后植物開始慢慢長大是不是還需要這些條件。于是我建議這些有疑問的學生可以在課外對于這個問題進行探究來找尋答案。

一、探究活動的設計和準備的過程

首先在活動的開始,我和學生一起到花卉市場選擇我們所要研究的植物,最后確定了玉竹這種大小合適,價格適中,比較普遍的盆栽作為我們研究的對象。然后對怎樣進行實驗研究又進行了談論:

1、研究的問題

我們想研究玉竹這種植物要能正常生長是否需要陽光,水,養(yǎng)料,空氣這些條件。

2、假設

我看到爸爸養(yǎng)盆栽時都要澆水,搬到有光的地方,泥土里有營養(yǎng),周圍充滿空氣,所以我假設玉竹生長需要陽光,水,空氣,養(yǎng)料這些條件的。

3、研究計劃

準備玉竹,設計四種環(huán)境,第一種環(huán)境缺少光照,第二種環(huán)境缺少水分,第三種環(huán)境缺少營養(yǎng)物質,第四種環(huán)境缺少空氣,然后把每株植物放到這些特定的環(huán)境中,最后留有一盆植物在正常的環(huán)境中生長做對比,每天觀察記錄,分析觀察記錄,實驗總結。

4、實驗材料的準備

玉竹盆栽(2),燒杯(2),錐形瓶(1),保鮮膜,沙

把一株玉竹移栽到裝有沙的錐形瓶中(缺營養(yǎng)),一株玉竹移栽到晾干的土壤中(缺水),一株玉竹葉子用保鮮膜蓋起來(缺空氣),另一盆玉竹移到暗環(huán)境中(缺陽光),剩下一盆玉竹各種條件都不缺作比較。

二、探究活動的觀察和數據記錄過程

準備好實驗材料后,就要學生每天堅持觀察玉竹植株的變化,做好記錄,在這段時間,除了做缺少陽光實驗的玉竹,其它玉竹都要放到窗臺上,除了做缺少水實驗的玉竹,其它玉竹隔兩天就要澆次水。

觀察記錄表:

三、探究活動實驗結果的分析

第3篇:科學探究實踐范文

一、“引”博覽群書――科學興趣的培養(yǎng)途徑

科學教材雖然給了兒童一個很廣闊的思維空間,但由于課本內容的框架設置,使得學生個性的發(fā)揮和知識面的拓展受到很大束縛。在這種情況下,博覽群書就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最好途徑。如《百科全書》《小學科學》《小愛迪生》《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等,這些書籍和雜志,都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幫手,教師可以在教學相應板塊內容時做些不定期的推薦。如教學“地球的運動”章節(jié)時,課本內容簡明扼要,通過幾個實驗難以解決學生的需求,教師可建議學生閱讀《百科全書》中“地球運動”的內容,這樣既能很好地拓展教材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又能激發(fā)學生對地球奧秘探究的興趣,一舉多得。另外,網絡的合理利用也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搭建良好的平臺。如學習《證明地球在自轉》一課中的“傅科擺”時,學生會產生疑問:傅科是物理學家,怎么會與天文學搭上邊呢?教師可以推薦一些科普網站,要求學生查閱物理學家傅科的相關資料,這樣既引導學生綠色健康上網,又增長了學生的科學課外知識,收效甚豐。

通過書籍雜志的閱讀,網絡平臺的搜索閱讀,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的精神。

二、“激”好奇質疑――科學學習的不竭動力

科學研究從疑問開始,打開科學奧秘之門的鑰匙也只能是一個個“?”。我們在科學教學中也應該重視問題的產生與提出,激發(fā)學生去“激”疑“誘”惑,讓學生對大自然充滿各種好奇和驚訝。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教師應有目的的開放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沒有壓力和束縛的輕松環(huán)境中自由想象,得到更多的思維啟迪。如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藍天白云、青草紅花的交相輝映中,讓學生與植物親密接觸?!爸参锏母惺裁醋饔??”“根一定在地下嗎?”“向日葵的莖這么高這么粗,我家牽牛花的莖怎么那么細,還爬來爬去的?”……在不斷的質疑中,讓學生認識了植物的莖和根,對植物有了深刻的了解。

課堂教學中,如《磁鐵的磁性》一文的探索,可利用磁鐵的性質,演示磁鐵“跳舞”的實驗?!按盆F具有吸引力”,這是大多數學生的共識,而今磁鐵竟然還會“跳舞”,這一現象強烈地沖擊著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激起了學生的認知矛盾。但就是這一“沖擊波”,使得學生腦海中疑問環(huán)生:“磁鐵難道還會互相排斥?”“磁鐵的吸引力會不會跟它的大小有關?”……這些學生感到有趣但卻無法一時解釋或解決的疑問,大大地激起了他們進一步研究探索磁鐵性質的欲望。

在科學教學中,如果我們能主動、經常地啟發(fā)學生利用并發(fā)揮自己好奇的天性去猜想、假設、自行設計、自行探究,啟發(fā)學生通過引申、對比來生疑、釋疑,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自圓其說,那么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無疑是大有益處的。

三、“教”求真求實――失敗中滲透科學精神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通過成功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賞識,實現自我價值。在科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每個學生獲得必要和足夠的成功,更要予以他們必要的激勵,同樣,也要給學生嘗試必要的失敗與挫折,要教會學生用情感、用智慧和理性去體味、評品失敗、挫折的滋味和價值。在教學中,教師還要竭力保護學生有意無意地過錯或失誤,有時也可以失敗為標準來評判學生。

如“固體發(fā)聲”實驗中,學生為了讓試管發(fā)出更大的聲音,把試管給打破了,此時教師如果指責學生會適得其反,不僅會分散學生實驗的注意力,更會使學生在實驗時束手束腳,影響學生的研究和學習。這時,教師如果只是會意一笑,對學生的實驗研究絕對是有力的激勵。有時學生固執(zhí)的看法或意見貌似是跟教師故意唱反調,其實這是學生一種研究學習的科學精神,教師理應鼓勵。如觀察貓的習性,有學生觀察到貓不但吃魚,還會吃草。在相互交流時遭到全班同學的反對,但這位學生硬說是親眼看到的,不會錯。面對這位學生的堅定,教師一方面要肯定他的執(zhí)著,另一方面則建議大家查找資料,因為科學結論的證實是要有依據的。經查實,貓在吃魚太多時或因經常舔舐自己的毛發(fā)在胃里形成毛球時,會引起嘔吐,食欲不振,吃草有助于貓胃腸的蠕動,所以貓有時也會吃草。激勵不僅僅在學生成功之后,還可以在學生失誤之時,這對學生求真求實的良好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極大作用。

四、“促”探索研究――實證中增長科學才干

實踐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渠道,在學校、商場、工廠、自然界……凡是可以提供給學生實踐的都可以作為學習的場所。在寧靜的自然環(huán)境中,在廣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在真實的人際交往中,學生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的體驗,這樣的切身體驗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技能。如學習《萌發(fā)的種子》一文時,如果單憑教師講授,學生很難認識種子的胚根和胚芽,更難以理解種子的胚根和胚芽的作用。但如果放手讓學生做“種子發(fā)芽”的實驗,讓學生親自浸泡種子,觀察種子發(fā)芽、生長的情況,那么,他們所獲得的便不單單是“胚根會長成植物的根,胚芽會長成植物的莖和葉”等知識,而是在實驗的過程中,親自體驗到了種子的種皮和子葉對種子發(fā)芽所起的作用,認識到了氣候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明確了怎樣才能使種子更快更好地發(fā)芽生長,同時,不知不覺地增強了進一步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

空氣有重量嗎?為什么植物花的顏色是不同的?怎樣才能使雞蛋在水中浮起來?生活中什么地方應用了杠桿原理?學生帶著一個個疑問親自體驗、實踐,在探索中提高了實驗能力,增長了實踐才干。

五、“護”獨立實踐――尊重中張揚學生個性

小學科學教學的終極目標是通過師生的教學合作,不斷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充分培育和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傾向性,營造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適時為學生提供能直接參與探索活動的機會和條件,鼓勵學生獨立探究,張揚個性。

如在教學《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課,通過實驗,學生知道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如何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場面一下子熱鬧起來,學生們紛紛動手操作。從形狀來說,學生捏的橡皮泥有的是圓的,有的是方形的,也有的是船形的,形狀各異,但都能浮在水面上。接著教師提出:用同樣多的橡皮泥,看誰的承載物(一元硬幣)多?這就增加了實驗難度,同樣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學生們通過討論,有的從精致上下手,有的從壁的厚度上做文章,爭先恐后地紛紛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后,當教師要求學生總結自己的作品為什么能承載更多硬幣時,他們非??茖W地提出了“船”的“排水量”這一科學概念,為下一課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又如,在觀察黃豆種子發(fā)芽生長時,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黃豆芽受種皮的束縛,長得很慢,于是就把黃豆的種皮給剝掉了。再觀察時,發(fā)現不受種皮束縛的黃豆芽,長得很快,馬上長出了真葉。實踐使學生得出結論:種皮對種子的發(fā)芽并不起大作用,沒有種皮的保護,種子照樣能發(fā)芽生長。但是,在以后的幾天里,學生又發(fā)現,剝掉種皮的黃豆,新葉開始漸漸枯黃,最后夭折了,而沒有剝掉種皮的黃豆都長得很好。于是,他們重新得出了結論:種皮對種子起著保護作用,雖然沒有種皮,種子也能長出胚根、長出新葉,但是它最終還是不能生長。

第4篇:科學探究實踐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踐活動;實踐探究

地理學包含的范圍及其廣泛,就其在高中階段就在自然方面考察地質學、地貌學、巖層學、礦物學、氣象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冰川學、火山學、地震學等方面。高中考擦人文方面是必修二中的所有,比較簡單,考察農業(yè)、工業(yè)、社會為主。學生在獲取這些知識,教師都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一些實踐探索。學生在生活中就可以掌握、了解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的一些自然現象,還可以在農村中去了解農業(yè),城市中去感受工業(yè)。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通過實踐,學生掌握知識更加準確、深刻。

一、教師帶領深入實踐

高中地理課程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我們所處地球或所屬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例如天氣,水循環(huán),氣候等,還有我們的人文環(huán)境,包括農業(yè)的特點,要求;工業(yè)的地理位置選擇等,地理跨越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這一特點要求老師必須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和書本,融入自然,融入社會。在高中階段教學,任何時候都不能與課本脫離,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地理實踐活動時,要結合教材,設計實踐活動方案。例如:剛開始學習地理時,主要是學習簡單的比例縮放,圖標,方位等。這時候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校園,讓學生繪制出學校的平面圖。加強學生對方位空間的理解。再有學習水循環(huán)章節(jié)時,分別在晴天和雨天帶學生外出,讓學生觀察地面上的水是怎樣蒸發(fā)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最終如何形成水滴下落,流入地下的水會最終匯集在哪里,還可以帶學生分別觀察鄉(xiāng)村和城市中水的匯集速度,和匯聚地。這樣學生很快就會學會這一章節(jié)內容。比如,城市的水下滲難,鄉(xiāng)村的水下滲容易,城市的水經常積聚在一起,形成水災,而鄉(xiāng)村則的雨水很快就流入地下。讓學生進行一下對比和分析原因,學生很容易就得出城市硬化面積大,水不容易下滲,常引發(fā)洪澇災害。而鄉(xiāng)村綠化面積比較大,雨水容易下滲。學生在實踐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然后設計解決方案。

二、小組自由組織實踐學習

高中相比較初中和小學而言,自主學習更加重要。早晚自習的設定就是為了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地理學習中,有些實踐活動的開展,老師沒有辦法帶領每個學生進行。這時候要求學生自主組隊去生活中實踐探索。學生之間可以根據需要分成若干小組,在課外約定時間一起去從事地理實踐活動,比如在學習農業(yè)這一章節(jié)時,農村的孩子可以分別帶領一些城市的孩子去農村觀察,掌握農業(yè)生產的時間、條件。城市的學生可以帶領學生去一些商場觀察,掌握商業(yè)的地理位置條件、人群密集度等。如若家住黃土高原,學生分組去看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現狀,并提出各自小組的解決方案,老師可以進行評估,鼓勵學生向這方面前進。秦嶺、淮河一帶的學生,可以在不同季節(jié)考察這條線的地理位置,冬天觀察是否真的是在它南方的區(qū)域不結冰,而北方結冰。觀察它一月的溫度是否接近于0度,觀察它南北的植被是否是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針葉林。觀察它是否是旱地與水田地區(qū)分布分界線等等。每一個小組可以選擇一項進行觀察、研究。

三、實踐評估

對學生實踐評估對高中地理科學實踐探究活動的考察與指導,教師在評估學生的實踐探究活動時,可以了解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有些學生掌握的速度更快及深度更廣,可以讓這些學生幫助一下那些掌握速度較慢,理解力較差的學生,讓學生共同進步。其次,評估活動也有一定的準則,地理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必須符合新課標要求,設計科學具體細致且可操作性、實踐性強,老師們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要掌握這一條評價標準。評估中要關注活動的選擇與設計價值;活動過程中學生的體驗與收獲;活動的成功及社會效益;活動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的體現情況;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通過對地理科學實踐活動的評估,讓每個學生都了解自己不長處和不足,下一階段的實踐活動的改進。例如:在學生考察城市商業(yè)中心的地理位置選擇的實踐活動中,城市的孩子對這項實踐活動比較有感覺,農村的孩子對這方面的理解少一點,這時候在評估時就不能一下定結論,而應該在下一次實踐活動時城市學生帶領鄉(xiāng)村學生共同參與實踐活動后再做評估。

四、結論

高中地理科學實踐活動,是適應教學改革的內容新注入的生氣,以往的地理只注重傳授學生課本上的內容,讓學生死記硬背,而實踐活動則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地理書本上的內容?,F階段,老師在實踐活動上要加強改進,培養(yǎng)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學以致用的能力。老師對實踐設計得目標要明確。

作者:劉瑋 單位:信豐縣信豐中學

參考文獻:

第5篇:科學探究實踐范文

關鍵詞:探究式; 自主學習; 合作討論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6-042-001

探究式教學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即指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并從中感悟到科學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學思想的熏陶,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思維打好基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

一、抓住學生心理,培養(yǎng)學生探究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睂W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會產生去探究“是什么”或“為什么”的動力。教師只有在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實施探究式教學??茖W教育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學科,教師可以在實施探究之前,精選一些能充分引起學生興趣的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鼓勵科學調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

探究總是圍繞著問題而展開的,在許多探究活動中,要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資料的收集,這就要求學生能進行科學調查,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去科學進行調查,因為在全面細致地了解調查對象的過程中,會涉及到信息的搜集、整理、處理等問題,這樣能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當然在調查中還會訪問群眾、實地考察和研究分析,能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及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

三、體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

讓學生去體驗科學的探究過程,這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一個重大轉變,這一轉變將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新課程標準認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經歷探究過程,教師把探究的問題、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弊寣W生圍繞探究目標進行觀察、試探、驗證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思維和操作中產生靈感,體驗“探究”的樂趣,從中培養(yǎng)科學研究的精神。

例如在探究“熱在固體中是怎樣傳遞的”時,我先向學生介紹實驗材料(不同形狀的鐵絲、鐵片、酒精燈),然后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有的學生提出想研究熱在圓形鐵片中是怎樣傳遞的?有的學生想研究熱在“S”形鐵絲中是怎樣傳遞的?有的學生想研究熱在“U”形鐵絲中是怎樣傳遞的?……學生提出問題后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大膽猜測,然后小組自行設計實驗驗證,最后得出熱在固體中是沿著物體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學生通過“提問――猜測――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不僅得出了科學結論,更重要的是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嘗到了探究的艱辛與歡樂。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體驗了科學研究的過程,領會到了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嚴謹態(tài)度以及在科學中提出質疑的重要性,從中培養(yǎng)了學生學科學的精神。

四、滲透科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在科學教育教材中,自始至終貫穿著科學方法內容的滲透。這些科學方法的掌握,能使學生學習知識,走便捷之路,也是學生進行實踐和創(chuàng)新必備的基本功。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教給學生科學知識,還要教給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說,后者比前者更重要??鬃釉f過:“授之以魚,供一餐之用;授之以漁,則享用不盡。”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重視了這些內容的教學,通過分散、集中等把科學方法的教學與科學知識的傳授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去學習,去實踐,去創(chuàng)新的能力。

五、貫徹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合作作為人際關系的一種形式,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培養(yǎng)21世紀所需的人才,必須使其具有整體意識和合作能力。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堂教學之中,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當前我們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缺少同等地位的合作伙伴,缺乏合作性的活動,學生理解別人、關心別人的態(tài)度很難在家庭中形成。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六、引導課外探索,培養(yǎng)探究習摜

有位教育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通過課堂內容的探究后,十分有必要將學生的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探索更多的未知的問題,從而產生自主學習的需要,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第6篇:科學探究實踐范文

所謂自主探究式教學事實上就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發(fā)現、提出、優(yōu)化,產生可探究問題,并進而主動設計方案,開展研究活動,最終獲取正確科學概念的過程。本課題組經過了大量實踐與研究,初步構建了小學科學“探究教學”常模。

一、“自主探究式”常模構建

1.模式流程

2.模式特點

自主性 學生主動質疑,主動制訂與實施計劃,主動交流分析、運用拓展。

問題性 從質疑到最終釋疑,自始至終圍繞問題展開,從某種意義上說,“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產生問題與解決問題。

開放性 探究問題的產生、探究活動的開展以及探究成果的運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追求非封閉,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真切感受探究活動的真實,才能落實探究全過程的鮮活。

3.適用范圍

本模式主要適用于小學科學實驗課、活動課等。

二、“自主探究式”常模分析

1.設置情境,引導質疑,生成可探究問題

問題貫穿于“自主探究式”教學的始終,設置形式多樣、生活活潑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優(yōu)化問題,最終產生可探究的問題,明確自主活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成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使學生認知失調,產生知識的“缺陷感”與“饑餓感”,進而產生質疑的欲望,生成探究問題。我們可以設置趣味式情境,引發(fā)學生趣中質疑;設置懸念式情境,使學生產生疑惑;設置沖突式情境,使學生或“憤”或“悱”……同時,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對問題價值進行正確評估,最終確定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2.猜想假設,制訂計劃,完善科學探究方案

猜想假設是科學探究的先導和價值所在,是探究方案的前提。猜想與假設一般分為猜想環(huán)節(jié)與假設環(huán)節(jié)。猜想是建立在各種事實及對事實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的一種直覺,假設則是對猜想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得到的較為科學的一種假定??茖W合理的猜想與假設一般建立在對學生長期訓練的基礎上。基于猜想與假設在探究活動中的重要位置,我們需要十分注重引導,要讓學生形成在表述自己猜想假設的同時說明自己的依據,久而久之,學生猜想假設能力自會有長足進步。

計劃是為了證實假設的具體的探究方案,是后續(xù)探究活動的具體化與程序化,一般而言,首先要引導學生圍繞假設分析可采用的研究方法,然后根據自身興趣、知識儲備及相應的器材條件確定一種或幾種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實驗操作步驟。為了有效提高學生制訂計劃的能力,實驗前我們應組織匯報計劃,讓學生在交流、質疑中不斷完善計劃,實驗中應隨時關注,引導學生根據實驗進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修正計劃,實驗結束后鼓勵學生反思計劃制訂的得失。

3.觀察實驗,搜集數據,獲取完整探究信息

首先應注意合理分工。實驗小組學生要明確各自的分工,主持人、操作員、觀察員、記錄員等職責明確,這樣方可保證實驗活動的有序高效。同時每個角色盡可能實現流轉制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其次應注意方法的指導。無論是觀察還是實驗都有科學的方法,如觀察時應注意觀察的有序性,實驗操作應注意規(guī)范性等。

再次應高度重視實驗現象的觀察、描述與記錄。后續(xù)的解釋與說明前提是實驗信息準確與采集的完整,實驗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準確描述,詳細記錄。

4.展示交流,解釋說明,形成科學探究結論

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組織學生向全班學生匯報、展示本組采集的實驗信息,并引導學生補充、甄別、解釋與說明,最終形成科學概念的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描述與表述能力,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相互質疑,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理解認識的層次。

為有效提升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育教學效益,我們要努力營建和諧奮進的氛圍,鼓勵想說敢說、實話實說;要豐富學生展示模式,采用參觀展覽、編講小故事、角色扮演、辯論會、信息會、自主板貼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展示興趣與展示實效。

5.運用拓展,自主評價,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

運用探究獲取的科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科學概念內涵的認識,拓展科學概念的外延,有效鞏固、強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同時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個正確的自主評價,明確自己探究過程的得失。

三、“自主探究式”常模變式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自主探究式”教學常模有時僅包括其中的一些部分,進而產生許多變式。例如:

1.引導質疑式。整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一般的環(huán)節(jié)為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提問,分析問題價值生成可探究性問題。這一模式的關鍵是和諧氛圍的創(chuàng)設和有效情境的設置,和諧氛圍創(chuàng)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想問也敢問,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產生好奇、疑惑或沖突,使學生能問。

2.猜想假設式。猜想假設很容易與學生的“胡亂猜想”混同,因此,這種課型的主要流程是根據老師提供的問題猜想與假設,強調學生表述時的“事實性依據”與假設生成的邏輯性特點,重點在于訓練學生科學思維方法。

3.循環(huán)遞進式。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的具體情況,將一些大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形成階段性結論,再探究第二個問題……最后完成所有的探究活動。

第7篇:科學探究實踐范文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進行“合作互動、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對建立起以教師為主導的“導”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的多向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在近幾年的科學教學中,針對小學科學課的特點,積極進行這方面的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從領悟自主學習開始探究

1.觀察質疑,激發(fā)探究欲望

要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探究的意愿,必須引起他們的興趣。把他們的欲望提起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才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如在學習《有趣的浮沉現象》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一大一小的木塊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之后又讓學生觀察相同的木塊在另一中液體中的結果,通過觀察,學生在腦海中就自然產生了疑問,為什么同樣的木塊在不同的液體中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這樣,就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帶著疑問上課,從而能主動地去學習、探究。

2.運用目標激勵,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欲望

每當學習新的內容課時,我除了引導學生明確本課的目標外,然后指導學生針對自己的認知能力自我設計學習標準,讓學生對知識有一顆探究的心,樹立起學生對自己的標準――“我要弄懂”“我想知道”“我須明白”,他們的學習欲望被激發(fā)了起來,就能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營造探究中的團隊氛圍

1.組建更適合學習的探究團隊

以前的探究學習小組都是前后位的學生組成,雖方便,但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我重新劃分學習小組,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性格特點等進行組合,使之學習小組更加合理、公平,也更好地實現互補和互幫互助,更好地實現小組協(xié)作。

2.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

在探究過程中我經常采用不同的方法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動手操作,啟發(fā)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形成或溫馨、或激烈、或競爭、或團結的學習討論氣氛,這樣讓每個學生在團隊的合作中受到鼓舞,思維會更加發(fā)散、活躍、開闊。

3.培養(yǎng)競爭的團隊精神

小組中的合作互動,既體現團隊的智慧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互助的品質,促進學生合作互動能力的提升,同時還讓學生學會了相互信任,團結互助,自我競爭,共同進步。

三、自主探究過程的體驗

1.探究從問題開始

“科學始于問題”。在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從問題開始經歷過程。如在學習《四季星空》時,讓學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讓我們感到有些古怪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梳理這些問題,選定幾個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習。

2.帶著疑問,大膽猜測

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假設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提出假設就為問題的解決搭起了從未知到已知的橋梁。這時他們的大腦中就會出現一個個猜測性的答案。為此,針對學生的一個個為什么,鼓勵學生大膽假想,積極探究。特別是要求學生在小組這個集體中,敢于提問,虛心聽取,大膽發(fā)言,明確答案。

3.大膽設計、自主探究,體驗成功的喜悅

鼓勵學生大膽設計,指導他們不斷嘗試,允許他們失敗,從失敗中尋找動力,從失敗中尋找方法,從失敗中得到經驗。這樣,科學實驗教學由“我知道”走向“我體驗”“我創(chuàng)造”,實現了知識的深度學習,實現了知識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而,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第8篇:科學探究實踐范文

1.1學校的經費緊張,實驗條件不足

學校擴招使本來就不充裕的實驗室面積、實驗設備量嚴重不足,且儀器設備陳舊落后,資源配置緊張;實踐教學課時被削減,被多媒體演示或課堂講授形式所代替,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多數高校的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實驗內容也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偏少,創(chuàng)新性實驗更少。

1.2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缺乏嚴格合理的考核制度,流于形式

學生的專業(yè)生產實習、畢業(yè)實習流于形式,實習報告或者畢業(yè)論文(設計)也僅僅是在生產單位原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修改,并沒有達到最終的實踐目的。畢業(yè)設計(論文)環(huán)節(jié)是體現大學生完成四年學習后專業(yè)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但由于處于大學最后的階段,往往得不到重視,又受到學生找工作、考研等的影響,使得時間比較倉促,學生并沒有獨立認真地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1.3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欠缺,不能很好的起到引導作用

大多數青年教師都是剛畢業(yè)就上講臺,雖然專業(yè)基礎知識比較深厚扎實,但普遍缺乏生產實踐經驗。作為實踐教學的執(zhí)行者,這恰恰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一個沒做過設計的教師去指導學生的畢業(yè)設計,結果可想而知。專業(yè)課的講授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理論不能聯(lián)系實際,學生聽起課來也覺得乏味,對專業(yè)課內容沒有感性直觀認識,沒能達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效果。

2提高工科學生實踐能力的措施

2.1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更好的實踐教學條件

根據專業(yè)定位目標,完善現有的實踐教學安排,增強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內容,提高學生設計實驗能力。對現有課程中的實驗安排要保質保量地完成,確保學生能真正學到東西,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于大型實驗設備缺乏而又暫時不能解決的情況,可積極與相關兄弟單位加強合作,達到實驗安排的最終教學目的;同時對有些專業(yè)課程可針對性地安排課程設計或課程論文,以提高學生的科技寫作能力和工程設計能力。比如對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yè)來說,地基基礎、巖土工程勘察等課程均可設置課程設計,對學生進行分組,讓組員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有效地融入到項目的完成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學習、自主地進行知識的運用,最終從頭到尾完成一個項目的設計,熟悉設計的流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場所,創(chuàng)造更好的實踐教學條件,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我校積極克服各種困難,建立了臨城、張河灣等校外實習基地,作為一二年級學生的地質認識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等教學實習基地。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不但為青年教師隊伍提供了一個良好有效的工程實踐鍛煉場地和條件,而且也避免了學生在企業(yè)實習走馬觀花的情況,解決了學生校外實習住宿、交通等因素的制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時間。除上述傳統(tǒng)的校內校外實習實踐教學模式外,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yè)也采取了與生產單位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工程實踐、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活動中??辈榧夹g與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集體完成一二年級的地質認識實習和工程地質實習后,基本掌握了對野外地質現象的認識與描述、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及工程地質測量與測繪方法與技能。因此,三年級與四年級的實習安排在工程單位進行,參與到實際的工程勘查實踐,既把一二年級實習所學的技能得到了應用,又在實踐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學到了在學校中沒接觸到的東西,為日后就業(y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加強畢業(yè)實習環(huán)節(jié)

畢業(yè)實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實踐環(huán)節(jié)中亟待加強的地方。畢業(yè)實習是繼認識實習、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等環(huán)節(jié)之后的一個時間較長、綜合性較強的特殊教學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但往往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考研、找工作等,學生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也很難達到預期目的。針對近年來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yè)出現的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措施:(1)端正學生對畢業(yè)設計的態(tài)度,糾正他們的錯誤思想,使其認識到畢業(yè)設計是對大學階段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提高;(2)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畢業(yè)后不同的發(fā)展對畢業(yè)設計選題進行分類,提高學生畢業(yè)實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3)完善畢業(yè)設計監(jiān)督和管理,加強畢業(yè)設計過程中教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作用。

2.3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與考核體系

為確保實踐教學活動的質量,我專業(yè)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分別制訂各項專業(yè)實踐教學活動的考核大綱,細化考核方式、考核內容、操作規(guī)范、評分標準等,并制訂相應的教學考核標準,使實踐教學的評價科學化、標準化,對學生起到督促作用,并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己朔绞交究蓺w納為:口試、筆試、提交報告、第三方證明(證明文件)等??谠囀且钥谡Z演說、答辯等形式測試學生口頭表達類等技能程度,如畢業(yè)設計的答辯等。筆試是以書面答卷形式考核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能要領、步驟規(guī)范等,是常規(guī)考核方法?,F場操作是讓學生現場動手操作,觀測其操作規(guī)程與技能掌握程度,比如對儀器操作的考核可以采取這種方式。提交報告(論文或設計)是通過提交一定格式要求的書面文字材料來考核學生觀察、分析、策劃、寫作等綜合技能,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yè)一二三年級實習要求提交實習報告,四年級實習要求提交畢業(yè)論文(或設計),每個年級根據實習內容再選擇口試、筆試等相結合來考察學生。

2.4增強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建設高素質的實踐教學隊伍

第9篇:科學探究實踐范文

關鍵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136(2010)15-0159-02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根據這一理念,并通過小學科學教學整整一輪的實踐與探究,筆者明確地認識到。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談到科學素養(yǎng),就不能不說其重要性。美國是舉世公認的世界頭號強國,之所以如此,有多種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應歸結為美國高度發(fā)達的科學技術事業(yè)。然而發(fā)達的科學技術又來源于什么呢?我國科學家、教育家、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教授認為:就教育與科技而言,當然教育更重要。由此可以看出,一流的教育才是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石,而教育的中心是人的科學素養(yǎng)的教育。

據中國科協(xié)最新的我國公眾科學素養(yǎng)調查結果顯示:2001年我國公眾具有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比例為1.4%,而美國早在1990年的數據為6.9%,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提高我國公眾的科學素養(yǎng)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重要的任務,教師更是責無旁貸。

那么科學素養(yǎng)都由哪些因素構成呢?主要包括三方面:對科學知識的基本了解;對科學方法的了解;對科學技術與社會和個人影響的了解。概括起來講,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思想)、科學精神(態(tài)度)。

1 科學知識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步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是科學課程的目標之一。實驗有利于這一目標的達成。雖然許多科學知識化靠教師講學生記也能達到目標,但靠死記硬背獲得的知識是枯燥的、抽象的,也是不牢固的,遇到實際問題就會發(fā)生困難。實驗能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然界中發(fā)生的現象,使他們看清這些自然現象之間韻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獲得一些生動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是學生自己獲得的,所以記得牢固,用起來靈活。如《空氣在哪里》一課,假如不做實驗,教師告訴學生:空氣要占據空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學生雖然記住了,但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不明白空氣會占據空間,也不知道磚里、番茄里是否有空氣。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很多,有觀察的方法、思維的方法(演繹、歸納、類比)、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和整理資料的方法等,實驗也是學生學習掌握科學方法的重要途徑。

2.1 觀察的方法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在實驗教學中離不開觀察,實驗現象必須依靠觀察才能獲得。實驗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現象,有的比較明顯,時間也較長;有的現象不明顯,而且一出現就馬上消失,只有經過有順序的、細致的、不失時機的觀察才能發(fā)現微妙的地方。例如,學生做水的沸騰實驗,教師應指導學生從試管底部開始觀察最初出現的微小的氣泡越集越多,接著觀察氣泡從底部開始慢慢上升,由小變大,越升越高,越變越大,直到氣泡升到水面的現象,進而指導學生進行比較,試管口與試管上端所出現的現象有何不同。通過有順序的觀察,使學生了解到氣泡從形成到散失的全過程。如果不仔細觀察,許多微妙的現象就容易被忽略。

2.2 思維的方法

少年兒童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天生喜歡大自然,面對大自然的種種現象,他們總想知道為什么。而實驗可在人為控制下使大自然的現象重現,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例如,風是怎樣形成的?這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問題。通過模擬實驗使學生看到空氣從爐灶內流動形成風的情景,接著提問:爐灶內外的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求異思維)為什么會有冷熱不同的環(huán)境?(索因)然后把這一實驗推廣到整個大自然,讓學生思考自然界是否有冷熱不同的環(huán)境?為什么有冷熱不同的環(huán)境?(類比思維)

學生思維非?;钴S。在實驗教學中,自始至終都有思維的參與,實驗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

2.3 科學探究的方法

實驗為學生提供了科學探究的機會。在探究中,不斷地運用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即:提出問題――進行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

例如《怎樣溶得快》,這個題目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學生提出三種假設:攪拌、捻細、加熱,然后教師啟發(fā)提問:要研究攪拌比不攪拌溶得快應怎樣沒計實驗?學生討論得出:把肥皂塊放入兩只燒杯中、要求肥皂塊的大小一樣,水的多少、溫度一樣,一只攪拌,另一只不攪拌。你看沒計得多好,這不是科學研究中常用到的對比實驗嗎?經常進行這樣的設計,學生的實驗能力將會大大提高,科學研究的方法也會在一次次的設計中得到鞏固。

3 科學精神

3.1 探索精神

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這一點是很明顯的。因為現在的實驗絕太多數是探究實驗,鼓勵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探究,自己獲取知識,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例如,《電磁鐵》一課的教學。教師為學生提供實驗的器材:鐵釘、導線、電池、指南針等,讓學生處自行研究電磁鐵的性質,教師只在其中起點撥指導作用。當學生知道電磁鐵通電產生磁性后教師提問:電磁鐵磁性是否有南北極?讓學生繼續(xù)研究。當學生遇到有的釘子帽是南極。有的釘子尖是南極時,教師都給予肯定并請學生再研究電磁鐵的南北極為什么會變?與什么有關?……在實驗教學中,把實驗的設計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探究精神得到培養(yǎng)。

3.2 事實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科學實驗就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在實驗教學中可培養(yǎng)學生事實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在演示實驗中,如果實驗失敗,教師不能輕易地用幾句話把整個實驗否掉并得出自己需要的、但當時實驗中并沒有體現出來的概念,這不是事實求是的態(tài)度。即使實驗失敗而出現錯誤現象時,也必須向學生講清失敗的原因,并用正確的實驗來加以糾正。在學生實驗中,要求學生如實反映自己在實驗中所發(fā)生的現象和結果。如果自己的現象和結果與大多數學生所做的不一樣時,可檢查一下自己的實驗器材、裝置、步驟、方法有無差錯。如有問題應調整后重做,如沒有問題,教師就應允許學生堅持自己的實驗結果。

3.3 創(chuàng)新精神

實驗是創(chuàng)新之本??茖W家的發(fā)明成果大多數出自實驗室,實驗是驗證、探索、發(fā)現新東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首先就必須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實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