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學教育思想范文

科學教育思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教育思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學教育思想

第1篇:科學教育思想范文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社會進入了科學化的時代,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得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變革,使幼兒科學教育正從傳統(tǒng)的學科教育向現代的科學探究教育轉變。《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薄耙龑в變簩ι磉叧R娛挛锖同F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庇纱丝梢?,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應當與幼兒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連,讓生活既是幼兒園的科學活動的問題,又是幼兒解決科學活動的途徑。

一、自然角――科學教育生活化的自然天地

自然角是幼兒園中非常靚麗的一景,鮮活的生命,繽紛的色彩,是每天最能吸引孩子的一個小天地。它能夠真實地再現和反映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事物,既能美化教室的環(huán)境,又能增強幼兒的好奇心。孩子們來園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親自動手料理自然角里的動植物。他們?yōu)榉N植角的小花小苗澆水、除草,知道了大蒜頭種植方向與發(fā)芽時間的關系;觀察含羞草的葉子神奇的變化;比較每人種植的蠶豆生長情況;發(fā)現植物的葉子有向陽光方向傾斜的特點;了解有些植物可以水生,也可以在泥土中生長……孩子們每天都在交流觀察到的變化,并做好觀察記錄。

二、戶外活動――科學教育生活化的隨機智慧

對幼兒來說,每天三小時的戶外活動是他們最能自由地敞開內心與教師暢談的快樂時光,同時在做做玩玩中能夠有效地開發(fā)智力。如果教師注意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將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三、區(qū)域活動――科學教育生活化的有機滲透

在區(qū)域活動中,越是生活化的物品越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因為他們平時接觸的太多了,太了解它們的特性。當他們知道這件熟悉的物品可以產生如此神奇現象的時候,都會歡呼雀躍,科學活動也由嚴謹變得趣味橫生。但是在投放材料的時候,也要注意材料的可操作性,這樣更加容易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觀察和研究,從而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科學、喜愛科學。如:每次洗手時,有不少孩子都喜歡玩水,遲遲不肯結束。為了滿足孩子愿望,我找來幾個盆,裝滿水放在活動室。在水里放置了瓶子、塑料管、木塊、鐵塊、海綿等不同物體,讓幼兒通過玩這些東西,引導幼兒發(fā)現問題,并通過問題,引導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水的一些特性:瓶子為什么會在水里冒氣泡?木塊為什么會浮起來?鐵塊為什么沉下去等。幼兒帶著問題去玩水、去探究、去討論。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是自主、自由的,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體驗探究和發(fā)現的樂趣,感受獲得科學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事實證明:無論從幼兒提出的問題,還是從幼兒得到的經驗看,他們的科學探究都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因此,在進行科學教育時,應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幼兒在生活中接觸科學。再如為了讓幼兒認識天氣的變化,在活動室設置了“天氣預報”表和娃娃家,還準備了各種娃娃衣帽,讓幼兒根據自己對氣候的感受,調整天氣預報表,并給玩具娃娃更換衣物等。

四、集體活動――科學教育生活化的點睛之筆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他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還必須以具體的事物和材料為中介和橋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對物體的直接操作。所以,幼兒的科學活動必須以幼兒的實際生活為出發(fā),遠離幼兒生活的高深莫測的科學道理,幼兒往往提不起興趣,他們也難以理解。只有幼兒身邊的科學,才是幼兒所喜愛的科學,如在《玩具總動員》教育活動中,幼兒從家里帶來各種各樣的玩具,讓他們對玩具進行分類、進行排序,對玩具進行拆裝再組合,再利用廢棄物品制作新玩具。在這個活動中,幼兒非?;钴S,積極性也高,實現了幼兒在玩中學的目的。因此,選擇幼兒熟悉的教育內容,不僅可以為幼兒認識周圍世界提供了獲得直接經驗的前提和可能,而且能培養(yǎng)幼兒真正的內在的探究動機,保持永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時讓幼兒真正體驗到科學活動的探索樂趣。

五、“窗外聲音”――科學教育生活化的拓展空間

陶行知老先生指出:“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庇變核畹沫h(huán)境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社會環(huán)境,一種是自然環(huán)境,僅僅以課堂和書本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讓我們從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出發(fā)點,讓幼兒直接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學習,聆聽窗外的聲音,讓大自然大社會成為一本真正的書,一本“活的”書。

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親子郊游是最適合不過的寓教于樂的形式。如:我們都進行親子春、秋游活動,由我們老師家長帶領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來到野外春游,讓孩子們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姑娘”,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綜上所述,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出發(fā),教師只有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自然現象、事物、物體及其簡單關系,引發(fā)出具有研究試驗意義的科學問題,他們才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會是幼兒自己當前想要了解的經驗和希望解決的科學問題,才能真正激發(fā)他們主動地去探究、去操作。

第2篇:科學教育思想范文

Abstract: Albert Einstein was not only a remarkable scientific giant, but also a preeminent ideologist and educator; his proposal, which stated that the education emphasis should be on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 thinking, trainings of scientific method, and establishment of free and comfortable circumstances of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inspiration in how we reform the education system, cultivate creative talents of quality.

關鍵詞: 愛因斯坦;科學;教育

Key words: Albert Einstein;science;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8-0232-02

0引言

愛因斯坦不僅是非凡的科學巨人,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在科學教育方面的很多思想,在我們今天強調科教興國、科學發(fā)展、建立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時代背景下,對我們搞好教育改革,更好地培育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和價值。

1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對于有價值的教育生命攸關

一個不習慣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老是人云亦云,以別人的思想為思想的人是不可能在科學上有所作為的。愛因斯坦對獨立思考非??粗兀f:“要是沒有能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fā)展就不可想象?!盵1]他非常強調在科學教育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認為“使青年人發(fā)展批判的獨立思考,對于有價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關的”。[1]在《論教育》一文中,他主張在學校教育中,“發(fā)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認為“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并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jié)知識為其內容失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1]

愛因斯坦說:“人們把學校簡單地看做是一種工具,靠它來把最大量的知識傳授給成長中的一代。但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要為活人服務。它應當發(fā)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質和才能。但這并不是意味著個性應當消滅,而個人只變成像一只蜜蜂或螞蟻那樣僅僅是社會的一種工具。因為一個由沒有個人獨創(chuàng)性和個人志愿的規(guī)格統(tǒng)一的個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fā)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1]

愛因斯坦在談到他所敬仰的物理學家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時說“馬赫的真正偉大,就在于他的堅不可摧的懷疑態(tài)度和獨立性?!盵2]在紀念哥白尼的講話中,他不僅贊嘆哥白尼的成就,更推崇哥白尼“具有罕見的思考的獨立性”。[2]在談到與他同時代的許多卓越科學家時,他非??粗貥O力贊美的優(yōu)秀品格中也都包括了他們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不拘成見的獨立思考精神。

愛因斯坦自己在少年時代就愛好窮根究底地思考各種問題,包括大自然的奧秘和人生價值問題。他在閱讀書籍的時候,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以獨立的批判精神,認真吸取各派哲學精華,不拘泥于任何一派哲學體系,不盲目附和任何哲學教條。[3]

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他反對學校給學生制造過重的課業(yè)負擔。認為“太多和太雜的學科(學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過重負擔,大大地危害了這種獨立思考的發(fā)展。負擔過重必導致膚淺。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承擔?!盵1]

在強調獨立思考的同時,愛因斯坦也沒有忘記交流合作的重要?,F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日益密切,需要更多合作和相互依存的社會。在科學研究中也是一樣,它需要獨立思考和探索,但也需要交流。愛因斯坦說:“一個人要是單憑自己來進行思考,而得不到別人的思想和經驗的激發(fā),那么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他所想的也不會有什么價值,一定是單調乏味的。”[1]愛因斯坦對美國科學研究機構的成就十分欽佩,認為“專心致志、堅韌忍耐、同志式的友好精神,以及共同合作的才能,在它的科學成就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盵1]14因此,他重視獨立思考在科學中的重要性,同時,他也重視合作精神,他說“健康的社會狀態(tài)取決于組成它的個人的獨立性,也同樣取決于個人之間的密切結合?!盵1]他不主張過分競爭,反對將達爾文的生存競爭以及同它相關的選擇的理論,引證來作為鼓勵個人競爭的根據。認為這樣的引證是偽科學的、錯誤的,他認為人在生存競爭中的力量全在于他是一個過著社會生活的動物。[1]

2形式邏輯和實證方法是現代科學的基礎,必須注重培養(yǎng)和訓練

什么是科學呢?按照愛因斯坦的說法,就是用系統(tǒng)的思維,把這個世界中可感知的現象盡可能地聯系起來。[1]就是“尋求我們感覺經驗之間規(guī)律性關系的有條理的思想”。[1]

而要“把這個世界中可感知的現象盡可能地聯系起來”,形成能夠反映“我們感覺經驗之間規(guī)律性關系的有條理的思想”,必須要有恰當的方法。愛因斯坦認為,科學探索最重要的方法,一個是思維要遵循形式邏輯,一個是實驗。他認為,西方科學的發(fā)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它們一個是包含在歐幾里得幾何中由古希臘哲學家發(fā)明的形式邏輯體系;一個是文藝復興時期發(fā)現的通過系統(tǒng)的實驗找出因果關系的方法。[2]

歐幾里德幾何學所包含和展示的形式邏輯體系,并不只是一種數學所遵循的特有的方法,而是研究所有學問都應當遵循的普適基礎和方法,是所有探索科學的人都應遵循的思維規(guī)則,因為形式邏輯實際上是人類理性借以展開的唯一方式,理性實際上也就是思維的邏輯性。

愛因斯坦盛贊歐幾里得幾何所展示的形式邏輯體系,認為它“使人類理智獲得了為取得以后的成就所必需的信心”。他說“如果歐幾里得未能激起你少年時代的熱情,那么你就不是一個天生的科學思想家?!盵2]

愛因斯坦強調形式邏輯對于科學探索的重要性,但他同時也認為,單靠純粹的邏輯思維還是不夠的,還必須注重實證和實驗,他說“一切關于實在的知識,都是從經驗開始,又終結于經驗?!盵2]所以,愛因斯坦反對空談,主張切實的行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

愛因斯坦自己從小對動手的技術和抽象而又邏輯嚴密的數學都非常感興趣。10歲以后,他就讀了一系列數學、科學和哲學書籍。在蘇黎世瑞士聯邦工業(yè)大學讀書時,他大部分時間在實驗室里度過,迷戀于同經驗直接接觸。[3]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取得那么高的科學成就,與他從小就培養(yǎng)起了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的習慣是分不開的。

愛因斯坦曾給教育下了一個有趣的定義:“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盵1]他希望學生能夠留下來的東西,無疑包括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以及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勤于動手的習慣和能力。

3科學教育離不開寬松的環(huán)境,必須呵護和培養(yǎng)自由的心靈

科學并不是憑空就能夠產生和發(fā)展的,它需要存在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前提。愛因斯坦認為:“科學進步的先決條件是不受限制地交換一切結果和意見的可能性――在一切腦力勞動領域里的言論自由和教學自由。……交換的自由是發(fā)展和推廣科學知識所不可缺少的。”[1]

愛因斯坦在回答“學術自由的根本性質是什么?為什么它對于追求真理是必需的?”這個問題時說:“我所理解的學術自由是,一個人有探求真理以及發(fā)表和講授他認為正確的東西的權利。這種權利也包含著一處義務:一個人不應當隱瞞他已認識到是正確的東西的任何部分。顯然,對學術自由的任何限制都會抑制知識的傳播,從而也會妨礙合理的判斷和合理的行動?!盵1]

愛因斯坦除了強調科學發(fā)展要有寬松自由的外部環(huán)境,還強調探索科學要有自由的心靈。他說:“科學的發(fā)展,以及一般的創(chuàng)造性精神活動的發(fā)展,還需要另一種自由,這可以稱為內心的自由。這種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權威和社會偏見的束縛,也不受一般違背哲理的常規(guī)和習慣的束縛?!挥胁粩嗟亍⒆杂X地爭取外在的自由和內心的自由,精神上的發(fā)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進?!盵1]

在愛因斯坦看來,科學教育要健康正常地進行,必須要有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必須在教育中注意呵護和培養(yǎng)學生自由的心靈。愛因斯坦非常強調想像力對于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他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2]然而,想像的翅膀要能夠充分展開,是需要有自由的心靈,更需要有一個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的,如果在教育當中過于強調統(tǒng)一,強調標準化,對違反人們成見和“常識”的奇思妙想不加寬容和善待,學生的心靈得不到自由的天空,被束縛起來,想像是會被窒息的,想像的翅膀也是很容易被折斷的。

愛因斯坦也很強調好奇心對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他認為探究科學必須要有對科學的強烈好奇心,他將這種好奇心比做是脆弱的幼苗,認為“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勵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沒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會夭折。認為用強制和責任感就能增進觀察和探索的樂趣,那是一種嚴重的錯誤?!彼J為,對于學校來說,一切禍害中最壞的禍害,就是用強制手段將學生變成順從的人。[1]

愛因斯坦回憶他少年時代在瑞士蘇黎世的阿勞中學上學的情景時說:“這個學校以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仰賴外界權威的教師們的純樸熱情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使我深切地感到,自由行動和自我負責的教育,比起那種依賴訓練、外界權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來,是多么地優(yōu)越呀。”[2]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對自然奧秘的強烈好奇心,能夠發(fā)展起杰出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造就了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和卓越的成就,與他受到的這種比較寬松自由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參考文獻:

[1]許良英,趙中立,張宣三.愛因斯坦文集[M].第3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39,310,147,143,310,303,14,145,181,253,146,179-180,323,180,144.

第3篇:科學教育思想范文

【關鍵詞】以人為本;教育為本;育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Science development, make people the center of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schoo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work of application

Lei Fa-yu

【Abstract】Make people the center, set up new relation of teacher and pupil;Make people the center, teach artificial origin;Overall, moderate, can keep on development Be science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basic contents of view is mutually contact, mutually promote of whole;Make people the center, be want to take student as corpus, the outstanding person's character development;Make people the center be humanities concern and morals which want to pay attention to with body now to the student education.

【Key words】Make people the center;Education is origin;Teach artificial origin;Overall;Moderate;Can keep on a development

“以人為本”的思想正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在基礎教育領域,也同樣日益鮮明地受到科學發(fā)展、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廣泛影響,并已成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耙匀藶楸尽钡乃枷胫饕w現于把教育對象真正當成“人”來看待,“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應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中,制訂規(guī)范的一個重要理念,以人為本是科學教育發(fā)展觀的本質, 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核心思想, 也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理念是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的具體體現,尊重每個學生,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翱茖W發(fā)展、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實施?結合自己教育工作實踐,淺述如下:

1.以人為本,要樹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平等、和諧的,也是互敬互動的,這種關系的建立又取決教師的人格品德、學識水平、專業(yè)知識、組織能力。

1.1以德育德,言傳身教,用人格的力量吸引人。教師的形象就是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應該做到,因為教師的思想品德、學識作風本身就是一本無形無言的教科書,對學生成長成才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談話、一次生動活潑的活動、一次隨機事件的處理,教育正是由這樣一個個過程連綴起來的。因此要取得教育的實效,就必須重視每一次教育的過程。

1.2愛動其心,情到理通,用情感的力量去感化學生。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人,沒有對學生的滿腔熱情是不會產生心靈火花的撞擊,愛學生就要尊重他們的人格,理解他們的心理。當然這里的愛中也要包含嚴格的要求,愛中有嚴,嚴中有情,方能愛動其心,嚴導其行,做到以情感的力量感化人。

1.3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用真理的力量說服人。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個性,承認人文全才,肯定人人有才,既有人情又要有道理,做到有情有理,情理交融。

2.以人為本,育人為本

各項教育活動的開展應以人為本,而教育發(fā)展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人。教育應堅持以人為本,以育人為本, 是科學教育發(fā)展觀的核心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整體素質是科學教育發(fā)展觀的最終目的。其重要性是更加重視教育發(fā)展的人性化。強調教育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是教書育人,一切為了學生成長,不斷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3.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科學教育發(fā)展觀的基本內容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整體

全面是指各個方面都要發(fā)展, 協調是指各個方面的發(fā)展要相互適應。強調基礎教育與各類教育發(fā)展的內在聯系和有效促進,而且更加注重基礎教育發(fā)展的特殊性。

4.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突出人的個性發(fā)展

人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人是教育的重點,也是教育的目的;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也是教育的根本。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要以學生為主體,服務學生全面發(fā)展為重點,一切從學生的身心成長著想,建立起關心學生,服務學生,方便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保障體系,尊重和維護學生,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服務質量。

5.以人為本,就是要注重和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道德教育

青少年的成長更需要人的關愛與情感的交流,只有以情感人, 才能以理服人。道德教育和健康情感應以提升現代人格為目的, 弘揚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精神為己任, 培養(yǎng)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要學會關心人、體貼人、幫助人,、溫暖人,絕不能忽視人文關懷的巨大作用。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是確立以人為中心的教育觀,把尊重人、關心人、教育人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教育的目的是為造就千姿百態(tài)的人才群體奠基,最終是塑造人,在學校教育活動中,人處在中心的位置。一方面,教師肩負著向受教育者傳播“人是根本”理念的使命,使他們懂得和學會尊重人、關心人、相信人;另一方面,學校教育管理、教學活動、教育內容都應當體現對人的尊重和關注,學校把維護師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學校教育環(huán)境、教育的規(guī)章制度應當有利于調動和發(fā)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師生的才能發(fā)揮,有利于師生的健康成長。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使受教育者一是學會做事,二是學會做人,一方面要讓受教育者掌握生存和勞動經驗及其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使受教育者思想人格的塑造。

第4篇:科學教育思想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科學化 內涵 路徑;

科學化是新時期發(fā)展中進一步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開放以來自身發(fā)展的基本訴求和趨勢。近年來,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和貫徹國家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規(guī)劃綱要,我國在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過程中也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和成果,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下,要加強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建設就需要對以往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總結,從而更好地推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實現。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內涵和相關內容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主要是指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堅持的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精神,并通過科學的方法去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進而加強對其規(guī)律的掌握和運用,從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建設主要包括理論科學化與實踐科學化兩個方面,具體來說,理論科學化主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相關科學理論體系建構和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的科學化。而實踐科學化則主要包含高等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的科學化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體系的科學化。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fā)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在兩個層面上都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和成果。其中,理論科學化作為實踐科學化的前提和基礎,其成果在研究生的培養(yǎng)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學科的理論建設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在理論科學化的推進過程中加強實踐科學化的推進,對于指導科學實踐以及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有的作用。

二、將理論科學化與實踐科學化結合起來的有效路徑

1、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意識的確立

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長期的發(fā)展中仍存在著 “兩張皮”現象,這成為制約和影響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主要障礙。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積極強化和確立學科意識,從學科的角度來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合力的形成,進而逐步推進和實現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科學化。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人員加強思維方式的轉變,在學科的視野中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統(tǒng)攝和統(tǒng)攬。

在具體的工作中,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人員要具有“眼睛向下”的情懷和學科意識,努力把自身所創(chuàng)建和研究的科學化理論有效地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去,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將其轉化為特殊的實踐價值。同時,還要具有“眼睛向上”的情懷意識,在實際的工作中自覺把相關學科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來,并及時進行工作經驗的總結。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不斷豐富和發(fā)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系,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整體上科學化的實現。

2、積極開展科學實驗,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進程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在推進科學化的過程中也需要積極開展相關的科學實驗。在過去的發(fā)展中,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常常忽略了科學化的實驗研究,這也是導致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進程緩慢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中,要積極開展科學實驗來驗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設計是否合理,進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進程。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驗證時,要注意實驗組織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雖然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這些方式和措施大都是“自發(fā)”性的,并沒有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安排,因此,在今后科學化的推進過程中要注意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狀況,從而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fā)展的進程。

3、積極建立相關的社會機制,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發(fā)展提供保障

機制主要是指相關的工作原理或機理,其是由制度、執(zhí)行制度以及支撐制度的文化觀念和構建關涉制度的機構有效整合而成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推進過程中,要實現理論科學化與實踐科學化的有機結合同樣需要相關的工作原理或機理。這種特殊機制的形成不能僅憑相關的學術研究機構來承擔,而是要在國家相關部門的統(tǒng)一安排和籌劃下,協調多方面的力量,并經過經過一定的發(fā)展過程而形成的。

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發(fā)展過程,在具體的實踐中,我們要注意明確其科學化的具體內涵,注意將理論科學化與實踐科學化結合起來。具體來說需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意識,通過科學化實驗的開展和社會機制的建立來保證理論科學化與實踐科學化兩者之間的平衡發(fā)展,從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徐軍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實現路徑研究 [D].鄭州大學.2013(5).

2.陸明青.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實現路徑[D].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8).

第5篇:科學教育思想范文

關鍵詞:陶行知;公民教育;科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3-0015-01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公民教育的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與時俱進的,他提出了“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觀,他還說“今日的學生就是將來的公民”。由此看來,小學階段是每個孩子開始真正學習怎樣成為一個“健全公民”的初始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關鍵期??茖W課程是小學階段的一門綜合性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何在科學課堂中融合公民教育,讓孩子們能夠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受到良好公民教育的熏陶,顯得尤為重要。

二、科學課課堂公民教育出現的問題

現今的科學課堂大多是以探究實驗為主線,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筆者在親身實踐中總結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師自身的公民教育培養(yǎng)意識不強。在課堂中多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忽視滲透公民意識。第二,忽視“全人”教育?,F實的情況是,注重人的個性教育,追求兒童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身心健康,還沒有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第三,學生缺乏公民意識。忽視科學課堂中有關“公民行為”的養(yǎng)成,公民的主體意識不強。

三、科學課堂融合公民教育的策略

(1)挖掘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在科學課程的具體實施中要注意挖掘蘊含在課程內容中的民主與平等、權利與義務、自由與法治等公民意識和價值觀,并注意運用公民教育的有效策略開展教學。如六年級“電和磁”一課,這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對整個單元起著總領和鋪墊的作用。要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能夠有問題可問,帶著第一課的問題去探究接下去的教學內容。

(2)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增強學生群體認同感??茖W課堂的評價方式大致由師生之間的評價、生生之間的評價兩種評價方式組成,并貫穿課堂始終。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對于每一位學生的積極回答都應給予鼓勵,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減少學生對彼此的反感,不會因為某一個問題回答錯誤而其他同學回答正確增加心理負擔,使學生群體認同感增強了。如教學四年級“動物的卵”一課,探究觀察雞蛋的內部構造并畫在記錄單上。每一組只有一張實驗記錄紙,在觀察的過程中,組員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時,教師在巡視的時候應該鼓勵學生用他人的方法再一次嘗試,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使他們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

(3)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社會責任感。關于如何培養(yǎng)公民,陶行知先生認為:“智育注重自學,體育注重自強,德育注重自治?!蓖ㄟ^自治,“學生可以養(yǎng)成三種主要習慣:一是對于公共幸福養(yǎng)成主動的興趣;二是對于公共事業(yè)養(yǎng)成擔負的能力;三是對于公共是非養(yǎng)成明了的判斷。”自治的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作為合格公民必不可少的主動參與意識、參與能力和理性思維。社會責任感還可以從很多細節(jié)處培養(yǎng),如讓學生到大自然中撿樹葉這一活動,目的是告訴同學們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們應該保護它們。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帶學生去附近的環(huán)境走走,參與社會實踐,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科學課堂中公民教育需處理好幾個關系

(1)學生之間的關系。小學階段,學生的獨立意識增強,這雖然是一個良好公民應具有的品格,但也應該把握一個度。在當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應該教會孩子學會傾聽,不要急于反駁或者補充,這是一種尊重,一種信任,一種鼓勵。在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實驗時,組員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這是每個公民應具有的基本素養(yǎng)。

(2)每個小組合作共同體之間的關系。每個小組合作共同體之間是競爭合作的關系,在探究實驗過程中,不是每一次所有的小組都實驗成功,其實,探究實驗的成功是相對的,成功雖然能得出結論,但失敗的嘗試能總結教訓,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向學生傳達這樣一種思想,成功的法則可以分享給大家,讓班級其他小組合作共同體能夠共同學習,失敗的教訓也可以拿出來共同討論,讓其他小組能夠引以為戒。

(3)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應以身作則,做學生的好榜樣。如在進行熟雞蛋觀察實驗時,應盡量將課安排在一兩天內完成,這樣,剖開的熟雞蛋既不會壞掉,又能使每個班級用同一批的雞蛋進行觀察,節(jié)約了資源,讓學生能夠慢慢養(yǎng)成節(jié)約資源的良好習慣。

五、結束語

總之,公民教育要始終立足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注意將公民教育與學生行為養(yǎng)成及科學課堂相結合,促進學生“個體社會化”,使之成為健全的公民。科學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相關的基本知識,更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平等、自由的公共生活環(huán)境,引導我們的學生去關注并積極參與公共活動。教師在開展公民教育的同時,批判地傳承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將有助于使我國的公民教育既具有時代的特點,又具有中華民族的特色。

參考文獻:

第6篇:科學教育思想范文

通過問卷調查圍繞《測評體系》各項指標在各大高校具體開展落實情況,以福建省高校推行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實踐為主要調查對象。全面審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調查統(tǒng)計分析數據的基礎上對當前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因素進行分析,更加有針對性提出解決對策,并進一步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fā)展。

(一)對精細化的科學內涵理解不到位,忽略執(zhí)行中柔性要求

對于精細化理念科學內涵的理解和認識不到位,盲目追求工作中巨細無遺,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工作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guī)劃,執(zhí)行中注重制度的剛性而忽略執(zhí)行中柔性要求,阻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發(fā)展。這是福建高校實施的精細化方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調查中輔導員反映:過多細化量化的工作,讓工作人員只顧著埋頭做事,而無法考慮工作落實的實效性。同時在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中,沒有把制度的剛性與執(zhí)行中柔性要求相結合,不太注重方式方法的科學性,忽視了人性化的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工作需要得到師生的認同,積極配合。如果師生對推行精細化教育和管理認識不到位,管理者以頻繁的檢查、嚴格的評比等“剛性制度”強制規(guī)范師生的行為,將會導致師生表面上服從而內心抵觸,從而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各環(huán)節(jié)的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也就無從談起。

(二)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探索不夠,全員育人機制有待完善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實現科學化,必須在路徑上進行積極、全面、有效的探索并且建立全員參與、全程滲透、全方位實施的育人機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做出了眾多量化和定性考核。例如每周要下學生宿舍和學生談話幾次,做幾次家訪,認真撰寫工作心得,定期給學生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而對于全校師生如何共同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中探索并不多。例如對專業(yè)任課教師、后勤管理人員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求基本都沒有涉及到。當問到“你們學校在全員參與、全程滲透、全方位實施的育人方面做的如何的問卷中”時。思想政治教育要實現科學化就是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對現代媒體的充分運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水平重要途徑。調查中顯示:當問及“學校在利用現代媒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專題網站、校園網絡輿情監(jiān)控、網上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得如何?”時。高校正是對有效路徑探索不夠,全員育人機制不健全,包括對現代媒體利用不充分,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受阻。

(三)對思政運行機制、執(zhí)行保障探索不夠,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落實不到位

加強組織領導建設,健全思政運行機制,強化執(zhí)行力,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fā)展的重要保證。調查中發(fā)現,高校做了大量思政工作,但是落實在學生身上實際效果并不佳。例如運行機制不健全,執(zhí)行保障和有效激勵措施沒有跟上,有效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考核標準缺乏科學性,執(zhí)行隊伍素質能力不強等因素影響,使得政策在執(zhí)行過程中,不能真正落實到位,從而導致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落實不到位,阻礙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fā)展[4]。調查顯示:當問到“你們學校在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方面做的如何?”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切實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查發(fā)現,高校都設有校級心理咨詢機構和場所,并配備專職心理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當問到:“你們學校在落實從校級、院(系)和班級三級開展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方面如何?”。調查結果說明了由于組織領導、運行機制、執(zhí)行保障不夠健全,高校在落實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心理問題方面做的不盡人意,直接影響教育效果落實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fā)展。

二、精細化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對策

精細化視角下探討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解決對策,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相結合,形成科學的理論和科學的工作方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fā)展。

(一)強化理論學習,警惕精細化誤區(qū),提高思政教育實效性和科學水平

強化精細化理論學習,加強師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工作的認同度,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學進行的首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有兩層含義,首先是科學化。全校開展精細化理念學習時,必須讓師生意識到:精細化絕不是搞“繁瑣哲學”,而是堅持以人為本,以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面對錯綜復雜的關系,能審時度勢,突出工作的重點,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其次是精致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把握基礎上對大學生進行細致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到每一個過程、細化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到每一個步驟、具體到每一個事件、落實到每一個學生[5]。強化理論學習提升思政工作科學水平中必須讓全體師生警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誤區(qū):誤區(qū)一,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不是盲目追求巨細無遺。過多的細節(jié)管理抑制了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限制師生自身發(fā)展的需求,違背以人為本的理念,不符合科學管理的要求。誤區(qū)二,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工作不是過分注重“剛性管理”。制度的剛性固然是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實施的前提,但是學生思想工作中精、細、準不同于企業(yè)生產活動,需要實行剛性與柔性相結合的管理制度。誤區(qū)三,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不是過分注重“細節(jié)管理”而忽視“戰(zhàn)略管理”。一定程度上要處理好戰(zhàn)略目標與具體目標,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解決關鍵問題,引領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方向。只有科學認識和正確理解精細化的深刻內涵才能保證工作的科學性和正確性。

(二)健全運行機制,強化執(zhí)行保障力度,提升思政工作科學水平

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形成工作責權明晰、科學高效,黨政齊抓共管引領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化的根本保證。健全思政組織領導機制就是要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健全思政教育日常工作運行制度,明確思政教育崗位責任制,保證思政工作具體落實到位;強化思政工作流程化,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guī)范化,形成公平、競爭、激勵的工作環(huán)境。通過崗位職責明確化、工作流程化、制度規(guī)范化、考核標準化使各工作環(huán)節(jié)相互配合,有機聯合,增強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思政工作科學化水平。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知識化的思政隊伍是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執(zhí)行力和思政工作科學性的前提。黨政干部、共青團員、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執(zhí)行主體、專職人員、組織保證。具體來說這支隊伍可以從領導隊伍專家化、思想政治理論隊伍務實化、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執(zhí)行保障的科學化[5]。

(三)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方式,推動思政教育科學發(fā)展

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根據時代要求和學生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規(guī)律、體現時代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符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精細化視角下要求思政工作者關愛和尊重學生,堅持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了解和尊重學生,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成長需求。在落實以學生為本的要求中,根據時代變化和學生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理念和方式,使思政教育內容貼近化、時代化,方法現代化、科學化。教育內容貼近實際,才能符合實際,只有符合實際的教育才是科學的。中國夢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中國夢內涵著理想信仰、價值觀、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學子夢等思政教育內容是高校思政同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宣傳中國夢教育中必須認真思考的時代問題。同時將大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人際交往、職業(yè)心理素質、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內容納入思政教育內容。這樣才能做到教育內容貼近化、時代化和生活化。教育方法現代化著重教育上科學性和教育覆蓋上的廣泛性,使教育達到每個角落,實現細致化[5]。大學生思政教育必須充分利用課堂主渠道、校園文化主旋律、學校社團等社會實踐活動及網絡宣傳輻射等途徑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樣化、生動化、科學化。充分發(fā)揮校園網、QQ群、微博、博客、微信、易信等新媒體的教育輻射功能,實現思政教育網絡化、信息化、科學化。

(四)建設“四為一體”的長效合力機制,保證思政教育科學發(fā)展

第7篇:科學教育思想范文

一、擺正師生關系,開展深入交流

對于高中班主任而言,師生之間良好的關系能夠促進班級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有些教師抱著師道尊嚴的陳舊理念,和學生之間保持遠遠的距離。實際上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調查顯示,最受高中生歡迎的班主任屬于師生關系融洽、尊重學生人格、經常進行交流的教師,因此,高中班主任應當擺正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起平等、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并積極與學生進行真誠、深入的溝通,增進了解,相互理解,為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筆者在日常管理中尊重每一位學生,從不隨意批評學生,即使學生犯了錯也注意批評的場合以及語氣,更多時候采取商討的語氣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樂于接受,受到教育,并且心服口服,并在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與心理疏導,提高教育成效。

二、借助熱點事件進行思想教育

當今的社會是信息社會,一堵圍墻隔絕不了高中生與社會生活信息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高中生已經逐步學會關注社會,其中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成為了他們關注和議論的話題,如中國式過馬路、國人在國外行為陋習等,教師可以借助學生關注的事件為切入點,因勢利導地進行思想教育,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高中生對于近期網絡媒體曝光的國人在國外旅游時亂刻亂畫等不文明行為較為關注,對行為人進行了指責。筆者獲知這一信息之后,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并由此延伸到國內游客、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在對其進行分析議論之后,話題一轉,反思我們自己身上存在著什么樣的缺點,應當怎樣改正等,從萬里之外的行為延續(xù)到學生自己的行為,兩者相距萬里卻又嚴絲合縫,教育滲透效果非常明顯。

三、發(fā)掘身邊典型,強化示范引領

許多時候,班主任習慣于選取一些高大的典型形象對學生進行教育,殊不知這樣的典型遠離學生生活,難以發(fā)揮較強的教育效果。筆者在教育中摒棄了空泛的典型說教,轉而在學生中間有意識地選樹一些典型,讓學生身邊的典型影響、引領其他學生共同進步,效果較為顯著。筆者結合學生校園生活特點,有意識地在班級選樹了幾名學習刻苦、生活勤儉、團結同學、熱愛集體的學生作為典型,教育中經常對其進行贊揚,在學生中形成了一種思想導向:這樣的學生是優(yōu)秀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通過這樣的典型引路,班級學生中形成了一股學習要刻苦、生活要簡樸的良好風氣,對于學生良好思想品質以及人格的形成都具有促進作用。

四、注重心理疏導,走出早戀誤區(qū)

早戀是諸多高中班主任最為頭痛的問題,稍不留神就會釀出極端事件。筆者以心理疏導和環(huán)境熏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教育,一方面向學生公布了電子郵箱,隨時接受學生的匿名交流,對學生的每一個問題都認真回復,幫助學生解答心理困惑,還向學生推薦一些讀物,讓學生明白: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異性產生興趣是正?,F象,但是現在的主要精力應當放在學習上。另一方面,筆者在班級大力宣揚“人人都是兄弟姐妹”這樣的理念,讓男女生之間坦誠相處,在學習上相互幫助,化青春期的懵懂情愫為學習的上進動力,鼓勵學生將內心最美好的情感留到最為合適的時候。通過這樣的方式,筆者在班級營造了男女生正常交往的良好氛圍。

五、結合生活實際開展警示教育

第8篇:科學教育思想范文

0 引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大變革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大學生作為社會接班人,其思想政治水平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和發(fā)展以及國際地位的提升有著絕對的厲害關系,所以必須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內容是實現思政教育目標的基礎保障,更是思政教育本質的表現。所以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點。下面就這一課題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參考。

1 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應遵循的原則

1.1 方向性原則

教育方向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與成效,所以說方向性原則應始終貫穿于大學生思政教育活動中,這是其本質要求。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基礎是立足于我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生活,其教育內容必須體現社會主義的性質,必須服務于實現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基本方針?,F階段,我國社會與經濟體制正處深刻變革時期,社會結構與利益格局出現了重大變化,再加上世界各國交流與合作日益緊密,多元化的文化激烈碰撞,給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理想信念以及行為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就對大學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時必須堅持貫徹正確的方向,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1.2 系統(tǒng)性原則

此原則強調的是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是系統(tǒng)化的,實施教育內容必須精心組織、系統(tǒng)實施、長期持續(xù)。堅持該項原則就是要求深刻認識到大學生思政教育自身系統(tǒng)的構成與運作。不同的教育內容對大學生有著不同的作用,進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大學生思政教育是長期、連續(xù)的系統(tǒng)過程,針對學生入學、在校、畢業(yè)等不同階段應實施不同的教育內容與方法。同時,大學生思政教育還涉及到家庭及社會教育的配合與聯系。所以應遵循系統(tǒng)性原則來來構建合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注重把握思政教育各要素間的聯系,提高教育內容的整體性。

1.3 時代性原則

時代條件和社會背景的不同,所賦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就會不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應緊隨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與時代主題相結合,開展具有時代特色、時代風格的教育內容,增強思政教育的活力。所以,在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時應遵循時代性原則,開展具有時代氣息、針對性、現實性的教育內容,培養(yǎng)出符合時展的高素質人才。

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觀結構體系的主要內容

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和作用來構建教育體系應反映其基本任務,符合新的歷史條件和形勢,還要有具體的抓手和載體。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宏觀體系,其架構如圖1所示。

2.1 核心內容

核心內容是整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基礎與核心,也是實現思政教育目標的關鍵,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的“三觀”教育。理想信念主導著個體的行為,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的高素質群體,對我國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以及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堅定走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具體來說就是加強大學生學習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將個人行為與社會發(fā)展、國家富強緊密結合,積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②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愛國主義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和民族的強盛,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主旋律也是主要內容,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凝聚大學生的力量,激勵其為中國社會進步發(fā)展努力奮斗。

③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主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涵蓋了社會對個人在家庭、工作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文明要求。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具體來說,就是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樂于助人、遵紀守法、愛護環(huán)境、文明禮貌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進而在完成學業(yè)后順利走向社會及崗位。

2.2 時代內容

時代內容延伸了新時期的核心內容,是不同時代背景要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代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榮辱觀屬于道德范疇,是判斷榮與辱的根本觀點和態(tài)度,其整體狀況全面反映了社會的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時代意義深遠。在開展榮辱觀教育時必須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以現實生活中的素材來引發(fā)大學生的共鳴,使大學生認同和內化社會主義榮辱觀,進而有效提升大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文明行為。

②網絡道德行為教育?,F如今的社會可以說是網絡社會,網絡以實現了全覆蓋,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有的學生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網絡世界中,對冗雜的網絡信息缺乏正確的判斷,甚至在網絡中迷失自我;還有的學生肆意信息和個人觀點,忽視了道德要求和行為規(guī)范,造成了廣泛而惡劣的影響。所以,將網絡道德行為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開展網絡道德行為教育要將重點放在信息的分辨、選擇、處理及綜合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上,進一步規(guī)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的網絡道德與行為,實現最佳的思政教育目標。

2.3 實踐內容

??踐內容在實踐層面拓展了核心內容與時代內容,更貼近大學生的生活現狀和實際需求,是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載體。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新生入學教育。其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規(guī)章制度教育,學涯規(guī)劃、職涯規(guī)劃和生涯規(guī)劃教育等內容,旨在幫助新生解決適應大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樹立新的學習觀念,培養(yǎng)優(yōu)良學風。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結合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幫助大學生解決自我管理、環(huán)境適應、人格發(fā)展、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問題為目標,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講座、咨詢與輔導活動,使大學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大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及個體健康水平。③國防觀念教育。開展國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軍事理論教學、軍訓活動等,目的在于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國際軍事形勢,掌握基本的軍事理論和軍事科技知識,增強國防觀念和國防安全意識,培養(yǎng)國防后備力量。

第9篇:科學教育思想范文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理念

[作者簡介]蔣雪梅(1971-),女,四川內江人,內江師范學院政法與歷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川內江641112)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7-0055-02

進入網絡時代,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生存觀念、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無論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網絡”,還是“網絡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都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緊密地聯系起來了,使之成為高等學校加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是高等教育中具有強烈方向性的教育實踐活動。正如其他教育實踐活動一樣,它需要具有指導作用的科學理念來決定它的教育原則、內容和方法。因此,研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理念成了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特性及功能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它既要反映網絡存在和發(fā)展的本質要求,符合網絡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又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高校教育活動的本質屬性、要求和發(fā)展規(guī)律。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高校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原則、內容、方法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積累了一些規(guī)律性的認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理念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特性。

1.一般特性。包括表現形式上的觀念性。觀念是一種思想觀念,是人們對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它具有觀念的特征,即在內容上它是客觀的,而在表現形式上是主觀的,表現為對網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現象的一般反映。同時,它具有功能作用上的方向性。理念作為觀念的一種,它不是一般的觀念,它是對事物本質屬性、規(guī)律的認識,具有真理的特征。它是經過人們理性加工的高級認識形式,是對網絡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屬性、發(fā)展規(guī)律的反映,是理性認識。重在一個“理”字,它主要體現為保證主體行為的方向性、目的性。有什么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它決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發(fā)展方向和具體實施方法。在形成方式上,它具有提煉性。科學理念的產生不是自然而然地任意產生,它包括主體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事物從感性到理性,再從理性到實踐的反復認識過程。只有真正認識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提煉出科學的理念。

2.特殊屬性。包括網絡發(fā)展的主觀反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理念是人們對社會和網絡發(fā)展,主要是對網絡發(fā)展的主觀反映,是網絡社會健康發(fā)展的觀念表現形式。因此,它必須源于網絡現實需要,而不是人為的主觀臆造,是網絡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的正確反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理念,不僅要體現網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要求,還要體現和滲透社會對網絡世界發(fā)展方向、目的、功能、價值的正確判斷和體認,體現人們對網絡世界價值的特殊的正確理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理念是人們在網絡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和深化認識的結果。因此,它應當是理性的選擇和情感的體認,而不是一時半會的臨時想法和觀點。如果該理念在網絡實踐行不通,或者與自身的情感不合,就得不到人們的認同,該理論也無法實現指導網絡實踐行為的目的,從而喪失其科學理念的身份。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具體表現:一為目的方向功能??茖W理念指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因為,任何一項活動都應當具有自己的目的和方向,沒有明確的目的活動,只能是盲目的活動,它可能向任意方向隨意發(fā)展,最終導致活動的失敗。而具有明確目的的活動,就會沿著一定的方向持續(xù)發(fā)展,從而使活動有目標、有動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深入,實現育人的目的。二為基本原則功能。科學理念具有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的功能。要實現什么目的,就必須確定有利于實現目的的原則,只有符合理念要求的原則,才能確保目的的實現,喪失原則,就可能偏離目標。三為方式方法功能。內容決定形式。在一定的目的的指引下,在原則的約束下,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才能順利地實現目的。

二、“以人為本”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理念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在政治思想上培養(yǎng)教育人,這就必然要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要以網絡受眾的主體——人為主體。在高校,全部的大學生都是網絡受眾,他們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如果只靠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者,這種教育只能是輸入式、被動式的教育。只有把他們作為主體,才能真正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實效。以人為本的理念正是具有如上所分析的特性和功能的科學理念。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經濟社會發(fā)展,就是把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人民群眾的需要既是發(fā)展的目的也是發(fā)展的動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就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教育的目的就是從全體大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f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用網絡信息陶冶學生的情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才能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內容、方式方法等各個方面,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fā),從促進大學生長遠發(fā)展出發(fā),從大學生根本利益出發(fā),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增強教育的針對性,使教育達到預期目的。只有在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才能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中,充分發(fā)揮全體大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緊密結合自己的思想,自覺克服思想誤區(qū),在網絡世界無人監(jiān)督的完全自由的情境中,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自覺克制自己,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只有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才能真正實現兩個全面發(fā)展,即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為兩個發(fā)展緊密相連,沒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沒有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學生是社會全面發(fā)展的主體,必然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如果學生片面發(fā)展,就會導致社會的片面發(fā)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包括心理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知識素質等各方面。只有在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才能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出發(fā)來創(chuàng)建網絡文化環(huán)境,才能在開放網絡的條件下,實現開放育人。

三、“以人為本”科學理念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1.從全體大學生根本利益出發(fā)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總原則。原則是實現理念的重要保障??茖W理念是以人為本,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要從大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大學生的根本利益,集中體現在全面發(fā)展上。凡是有利于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就堅持,凡是不利于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就反對。大學生正處在學習知識、錘煉意志,形成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以學生為本,就是要事事處處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專業(yè)技能和身心健康。要通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增長科學文化知識,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使學生成為合格的接班人,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成長的根本利益出發(fā)來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全體學生成才,不出一個“次品”“廢品”“危險品”。

2.從大學生素質現狀出發(fā)確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能由教育者的主觀愿望出發(fā),而要堅持以人為本,則要從學生主體的政治思想素質現狀出發(fā),來確定教育的重點、難點,同時,針對不同群體的素質變化,不斷變換內容,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隨著時代的變遷,根據學生思想的變化與時俱進,保持教育的活力和生命力。如果教育內容脫離學生的實際,成為空洞的說教,教育就會成為無的放矢。很多時候,都是大學生主體在網絡上互相聯系、互相教育、互相影響。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貼近學生思想生活實際,從全體學生的思想素質出發(fā),才能使教育在學生之間自覺進行,自己教育自己,才能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卓有成效的結果。

3.從大學生個體特點出發(fā)確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從全體學生出發(fā),就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針對不同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總體來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流良好,但是,在個體上存在著各種形形的思想及其表現。有的信仰不堅定,理想動搖;有的貪圖利益,違紀行為;有的行為偏差,消費異常;出現這些現象有其深刻的原因。因此,要針對不同的個體特點,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全體由個體組成,每個個體教育成功,才能保證全體教育成功,從而真正實現“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

4.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在實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信息開放與信息把關相結合的原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過網絡信息內容去影響大學生,讓大學生在瀏覽網絡信息、利用網絡信息和網絡信息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和教育。因此,網絡信息的性質尤為重要,根據網絡自身的特點,必須實行信息開放原則,信息開放是網絡的基本屬性和要求?,F代社會本身就是信息社會,對各種事物的知情權是大學生的基本權利,知情的過程就是受教育的過程。要滿足知情,從中受教育,就必須信息開放。地域要開放,內容要開放,信息時間效率要開放,只有實現三個方面的開放,才能充分發(fā)揮網絡的特殊作用,使大學生充分享用信息資源,自覺教育,自我教育。同時,必須堅持信息把關原則,這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健康運行的本質要求。要從根本上實現大學生的利益,確保網民的身心健康,必須堅持把關原則。通過把關使大學生獲得對自己成長有益,對社會發(fā)展有益的網絡信息。在把關中,要堅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要求,網絡的虛擬性導致信息的虛假性,從廣大大學生成長需要利益出發(fā),就必須對這些信息進行分辯,把與事物自身特點、屬性、規(guī)律相違背的粗糙信息去掉,保證網絡信息健康。二是平等互動與引導相結合的原則。在網絡世界里,所有的網民是平等的,同時,它又是虛擬的,沒有真實的姓名、單位、地址,這種身份的平等性為網民之間互動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條件,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者,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使受眾打開心靈與之溝通,從而實現教育,否則教育不能成功。在溝通中,對發(fā)現的不良情緒、思想,要善于進行引導?;邮乔疤?,疏通是重點,引導是關鍵。通過引導,讓大學生在交流中提高,達到自我完善,實現教育的目的。三是突出重點與兼顧整體的原則。要從全體大學生的成長全局出發(fā)來開展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息、道德觀念等。同時,要針對不同網民不同群體的實際情況,突出重點,在內容上,要把異常網絡行為和網絡心理作為教育重點,防止大學生身心受到傷害。只有堅持以上三條原則,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把全體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四有”新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