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生物概念教學方案范文

生物概念教學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概念教學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概念教學方案

第1篇:生物概念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學案教學模式;高中生物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91

隨著教學改革進程的加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實際需求,生物教學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教師應該引進先進、有效的教學模式,學案教學模式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充分的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顯著的提高生物教學水平。因此,文章針對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學案教學模式的概念分析

學案教學是近幾年產(chǎn)生的新名詞,指的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認知水平,再研讀大量的書籍,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和探究而編制的教學方案。學案教學模式充分的認識到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教師編制教學方案的目的在于輔助自己教學,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當然,學案并不是隨意編寫的,而是教師閱讀大量學習資料的基礎上,同時掌握學生的實際狀況,按照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學習方案,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效率。

二、高中生物教學應用學案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核心為“教、學、做合一”,即教、學、做應該相結合,從該角度出發(fā),高中生物教學應該應用新的教學模式,學案教學模式是一種融合了教、學以及做的教學方式之一,通過將學案教學模式應用高中生物教學中,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讓課堂變成學生的舞臺,由學生們自由的交流和盡情的展示,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的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有效的增加了考查學生生物歸納、總結能力,深度分析生物知識和問題,顯著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由此可見學案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因此,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已經(jīng)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三、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知識理論水平,同時基于學生的興趣,設計科學、合理的學案,通常采用經(jīng)常性討論問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進行相互 討論,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能夠讓學生更快的掌握知識框架,在討論的過程中將問題解決,或者遇到問題時通過大家的努力共同解決,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

1.2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不僅應該重視理論知識的教育,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通常采用實驗的方法,先由教師為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仔細的觀察,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這樣能夠提高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1.3為了開拓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應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生物圖片、視頻等,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動物圖片,并由學生自己進行分類,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生物種群、群落概念的理解,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成績。

1.4在制定學案時,還應該重視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群落和種群之間的結合、減數(shù)分裂與有絲分裂的結合,這樣能夠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思考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多方位的思考以及探究式的學習,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

2實例分析。以有性生殖學案為例,該學案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們理解和記憶受精作用的概念、有性生殖的概念、被子植物個體發(fā)育過程以及高等動物有性生殖的意義,其案例設計表現(xiàn)為:(1)前置性補償,讓學生們討論鏡子、卵子形成過程的聯(lián)系以及區(qū)別;(2)探究教學和執(zhí)導,提出以下問題:受精作用的概念是什么?受精過程是什么?受精結果是什么?受精作用的意義是什么?有性生殖的定義是什么?被子植物體發(fā)育過程是什么?高等動物個體發(fā)育過程是什么?(3)形成性檢測,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進行檢測與評價。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顯著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水平和效率,對于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值得將學案教學模式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

參考文獻:

[1]李紅云.學案導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3,(10):98.

第2篇:生物概念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生物教學 教學方案 觀察實驗 教學質量

生物課是初中一門重要的學科。生物學科的教學與當前世界重大的問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比如當今世界糧食、人口、環(huán)境、資源等面臨的問題。無論是從長遠的科學發(fā)展趨勢看,還是從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看,都離不開生物的研究。因此,從初中抓起,對初中生進行生物科學教育意義重大。對中學生進行生物科學教育的主渠道是生物課堂教學,進行生物課堂教育的主體是教師。那么,提升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就落在了生物教師的身上。作為生物教師,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結合學情,設計高質量的教學方案

課程標準和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jù)。教師研讀課程標準并吃透教材,才能準確把握生物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做到針對性強,有的放矢。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和要求,要符合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要求,在注重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在注重學習結果的同時,強調學習的過程,要學生親歷學習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快樂。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要貫穿整個教學的過程。要全面考慮,不能顧此失彼。

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節(jié)課的總體設計,是教師教學意圖的體現(xiàn)。教學方案設計首先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設計教學過程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了然于心,提出的方案符合學生的實際,有操作性。其次,方案的制定要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最大限度讓學生參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再者,教學設計要有個性,避免照抄書本,沿用舊的做法。

高質量的教學方案是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基礎。方案一般包括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流程、教學方法設計、學法指導、作業(yè)布置、課后反思等等。課堂教學目標的不同,教師可以在制定教學方案時靈活掌握,有所側重。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習慣,加強實驗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首先從觀察和實驗入手,掌握學習生物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現(xiàn)在使用的中學生物教材,側重學生的觀察和實驗,完全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在初中生物實驗課本第一冊(下)就有學生觀察與動手的實驗29項,學生分組實驗的內(nèi)容4項。生物實驗對一個普通中學來說,困難較大,一是實驗材料的準備,二是缺乏實驗教師。作為生物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條件,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做好每一項實驗。要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教學,讓學生感到實驗教學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養(yǎng)成動手操作的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觀察、實驗材料的準備往往存在著與時間、自然季節(jié)不相符的困難,這給生物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這就要求生物教師必須有計劃地做好觀察和實驗材料的采集、培植、飼養(yǎng)和保存等工作。如果錯過了采集、培植、飼養(yǎng)和保存的最佳季節(jié),那么生物教學也就錯過最好時機。

指導學生做好觀察實驗,加強直觀教學,是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命、贊美生命的最有效辦法。教師除了采集、培植、飼養(yǎng)和保存好實驗所需之外,還要合理地選擇和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這些直觀教學手段形象、直觀,不僅可以直接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還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生感受生命誕生、發(fā)展的過程,對生命產(chǎn)生敬畏和熱愛的情感。

三、巧妙設置疑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一堂好課,就在于教師能夠巧妙設置問題,引起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的設置,一是問題具有啟發(fā)性。問題有啟發(fā)性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學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使學生爭論,說明了問題使學生動了腦筋。二是要有層次性。問題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教師能夠將問題引向深入。三是要體現(xiàn)學生思考的過程。不論是講解還是做觀察實驗,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調動學生的思維,不能告訴學生結論,要體現(xiàn)學生思維的過程,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講新陳代謝時,教師作了以下的問題設計:(1)新陳代謝是一個什么過程?(2)新陳代謝通過哪兩方面的作用來實現(xiàn)?它包括哪兩個方面的代謝?(3)新陳代謝的本質是什么?教師并沒有從概念講起,而是先設計問題,然后隨著上述問題的逐步解決,最后由學生根據(jù)以上的內(nèi)容自己歸納出新陳代謝的概念。

生物學知識中能夠設計的問題比比皆是,只要教師認真研讀教材,精心設計,就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強練習,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第3篇:生物概念教學方案范文

一、依據(jù)教學大綱,緊扣教材和學生生活實際,設計高質量的教學方案

教學大綱和課本是教師教學的依據(jù)。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和吃透教材,才能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要從政治思想教育、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三方面綜合考慮,缺一不可,不能顧此失彼。

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切合學?,F(xiàn)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種照抄書本或只摘錄知識要點、照搬他人現(xiàn)成教案或沿用自己的舊教案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高質量的生物課堂教學方案還必須包括教具準備、教法設計和學法指導等。高質量的教學方案是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加強直觀教學,強化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的培養(yǎng),上出生物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

1.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而中學生物教材,都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編了大量的觀察和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內(nèi)容。由于初中學生知識少,經(jīng)驗也較少,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概念的形成需要直觀形象來幫助感知和理解。2.生物學教學內(nèi)容是自然界生物的形態(tài)、構造、生理和生態(tài)知識,生理衛(wèi)生的教學內(nèi)容是人體的解剖、生理、衛(wèi)生保健知識等,這些都是具體的,運用直觀手段可讓學生直接感知的。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動學生,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搞好教材中所選編的每項觀察和實驗的教學。通過合理地觀察、選擇組合和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展示或再現(xiàn)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情況和實驗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養(yǎng)成他們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師在安排觀察、實驗內(nèi)容的教學時,要重視和設法克服教學內(nèi)容,時間與自然季節(jié)不相符的困難。必須有計劃地做好觀察和實驗材料的采集、培植、飼養(yǎng)和保存等工作,否則過了適宜的季節(jié),也就錯過了最佳的教學時機。

做好觀察實驗,加強直觀教學,上出生物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是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首要途徑。

三、利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課堂上恰當設問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落實啟發(fā)式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具有啟發(fā)性,鼓勵學生提問和爭論。不論是講解還是做觀察實驗,都要設計好調動學生思維的問題,突出啟發(fā)性,而不是告訴學生結論,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講新陳代謝時,教師作下列設問:(1)新陳代謝是一個什么過程?(2)新陳代謝通過哪兩個方面的作用來實現(xiàn)?它包括哪兩個方面的代謝?(3)新陳代謝的本質是什么?隨著上述問題的逐步解決,學生自然主動地歸納出新陳代謝的概念。

生物學知識中實例和數(shù)據(jù)比比皆是。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用實例和數(shù)據(jù),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時,教師引用海島上的植物大多矮小或蔓生,島上昆蟲的翅大多退化或特別發(fā)達的實例就能形象、生動地說明島上植物、昆蟲對島上經(jīng)常刮大風的自然條件的適應。而與生物學教學有關知識更是不可勝數(shù),只要我們平時善于積累,教學時使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并能達到突破難點,鞏固重點,啟迪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把握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實用技術最佳結合點,加強生物實用技術教育

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而生物學的內(nèi)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是無處不在,所以在生物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加強生物實用技術教育。找準了最佳結合點。不僅教師所介紹的實用技術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會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對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也大有裨益。

例如,我校是一所新建的農(nóng)村實驗學校,學校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搞起了花房,種植了不少花草樹木,我結合這個實際情況,改進生物課堂教學,結合植物學有關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了花卉栽培等實用技術教育,很受學生的歡迎。這種做法既促進了學校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有提高,又培養(yǎng)和塑造了學生良好的勞動和審美素質。

找準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實用技術間最佳結合點,加強生物實用技術教育是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必要補充。

五、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目前,不少學校已明確要求教師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工夫。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復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nèi)容完成后,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概念時,列舉嬰兒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談虎色變、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動時,請學生辨別等,其檢測和鞏固效果都非常好。

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是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有力保證。

當然,我們在課堂教學的問題設置上要求教師要善于依據(jù)教材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科學地設置問題,問題設置要達到“四度”:1.難度;2.跨度;3.梯度;4.密度。且及時地回收學生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關鍵,立即反思,改進教學。

第4篇:生物概念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習方法;學習興趣

生物工程是本世紀的熱點之一,對社會進步和科學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必須加強生物科學教育,尤其是必須加強初中生物科學教育。中生物課是義務教育階段每一位同學必須學習掌握的一門基礎課。但有相當一部分初中學生說初中生物課比較難,成績不理想。初中生物科學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就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課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重視課堂教學效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手段多種多樣。筆者結合多年的生物學教學經(jīng)歷,在此就該問題提出幾點看法。

1.深讀課程標準,深鉆課程教材,設計教學方案。作為一名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備課時要精選那些學生終身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做到有的放矢。高質量的生物課堂教學方案是實現(xiàn)生物課堂高效率的必要前提,因此課前要精心設計。在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和學校的實際條件,照搬他人的方案和沿用自己的舊方案都是不可取的。

2.明確教學目標,巧設疑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長期的教學工作,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愿意學,而且學得較好。某種事物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學生容易記住。在講課時,要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提出相應的問題,這些問題不但能反映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知識重點,而且用語巧妙有趣,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產(chǎn)生了較好的效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學過程注意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生物課堂教學是不能脫離實際的,我們學校的條件又很有限,怎么辦呢?我就聯(lián)系我們?nèi)粘I钪械膶嶋H現(xiàn)象給學生講解問題,使學生一接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就可以用學過的生物學知識進行解釋,也就加深了要掌握的知識的印象。如在講生長素的時候,就向學生講,盆栽的花的莖總是彎向光源,為什么呢?這和生長素的分布有關。生長素的分布受日光照射的影響,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很少,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得多;生長素分布得多,生長得快,反之則慢。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對生長素的生理功能也就記得比較主動了。再如,講無籽西瓜時,先提示學生:我們吃西瓜時,討厭的是它里面有種子。怎么辦?想辦法讓西瓜不結種子,就是培養(yǎng)無籽西瓜。接著向學生講述了無籽西瓜的培育方法,然后上升到理論。這樣學生一見到西瓜,就會想起講過有關無籽西瓜的培育、原理等一系列知識。學生對無籽西瓜的一些知識掌握得也就較扎實了。

4.簡練形式,讓學生記得迅速而準確6初中生物學理論起點高、難度大,記起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學中,對容易混淆的概念,找出知識間的共性與個性,抓住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列表比較,學生記得快。如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把這兩個概念列表進行了五個方面的比較,學生對這兩種分裂方式就清楚了,實際上也是把知識變換形式的一種方法。

5.強化練習、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靈活掌握,可安排在剛上

課復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講課的過程中,也可安排在教學內(nèi)容講完之后,但總的時間不要少于10分鐘。根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教師要精選例題,講解例題的時候,要能讓學生也參與進去,而不是由教師一個人承包,對學生進行滿堂灌。通過學生的答題可反映其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鞏固教學效果,確保生物課堂教學的優(yōu)質高效。

6.用哲學的觀點統(tǒng)領和駕馭教材。在教學中滲入哲學觀點,用哲學觀點統(tǒng)領和駕馭教材,必然會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例如,用哲學上普遍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觀點來指導分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就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通過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相互影響的本質。

7.通過發(fā)散思維,實現(xiàn)知識的系統(tǒng)化。生物課的各章節(jié)之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我們可以運用發(fā)散思維,從一個知識點把思維的觸角伸向各章節(jié)的相關部分,實現(xiàn)知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表及里的系統(tǒng)化,從而對生物課某一方面的知識獲得全面認識,這也有利于保持記憶。

8.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生物課往往容易走上“滿堂灌”的老路,這樣的課當然是不受學生歡迎的更激不起學生的興趣,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講的機會,多給學生一些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問,在問的過程中不但可發(fā)現(xiàn)學生對該節(jié)課的知識掌握情況及學生的思維方式,同時為今后的課堂教學提供有力的方向。

第5篇:生物概念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生物實驗 注重細節(jié)

一、比一比,讓實驗設計更優(yōu)化

實驗設計是生物實驗的靈魂。不同學者對“實驗設計”的表述各不相同,廣義的實驗設計指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通常包括問題提出、假說形成、變量選擇及控制、數(shù)據(jù)收集及分析、結果交流與評價等。實驗設計主要應明確:①做什么,即實驗目的和內(nèi)容;②怎么做,即依據(jù)實驗原理,選擇合理的實驗方法,制定多套可供選擇的實驗方案;③為什么這樣做,即:收集、分析有關實驗資料,選擇最合理的方案。除此之外,實驗設計還要制定具體的操作步驟、預計可能的實驗結果、確定數(shù)據(jù)收集及分析方式等,甚至還應包括對實驗人員、時間和場地的安排以及對實驗進行評價(做得怎樣?)等。如何設計一個好的方案,并不斷進行優(yōu)化,應該是實驗教學的關鍵。

通過教學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相當多的學生認為教材提供的實驗方案是唯一的方案,卻并未意識到某一個具體實驗可能存在多套方案;相當多的教師則認為教材實驗方案一定是最為合理的方案,而并未從地域特點、季節(jié)因素和本校實驗條件限制等角度出發(fā),有意識地改進原有方案或選擇替代方案,使實驗教學的效果更明顯。

在“檢測生物組織中存在還原糖”實驗中,教材的建議方案為:“以蘋果和梨果實的組織提取液作為實驗材料,用斐林試劑作為檢測試劑,進行水浴加熱,觀察是否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惫P者在教學實踐中,根據(jù)親身實踐經(jīng)驗,向學生提供了兩種改進方案,供學生選擇。

方案一:用成熟葡萄去皮代替蘋果或梨,不需要研磨,去皮后放在小燒杯中擠壓即可流出果汁,提取液加入斐林試劑后水浴加熱,觀察顏色變化和沉淀反應。

方案二:用徒手切片法切下梨(或蘋果)果實的薄片放在載玻片上,直接滴加兩滴新配制的斐林試劑,在酒精燈上直接均勻加熱。

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實踐、討論、分析上述方案,形成共同觀點如下:方案一的優(yōu)點是組織提取液無須過濾,實驗材料符合該實驗的季節(jié)特點,且處理簡單、效果好;方案二的優(yōu)點是無須制取組織提取液,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直接觀察到多邊形的梨細胞中有許多磚紅色的顆粒,但應注意切片和直接加熱過程中的安全性。

上述實驗方案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靈感,學生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案:方案三,制取新鮮動物肝臟(如雞肝)的研磨液,用教材中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方案四,制取胡蘿卜塊根、桔子(果實)的組織提取液,用教材中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

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分組實驗,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然后師生共同評議方案的可行性,得出結論如下:方案三可以檢測動物組織提取液中是否有還原糖,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糖類廣泛分布于生物體內(nèi),是主要的能源物質”,但豬肝研磨液等動物組織自身的顏色會對實驗現(xiàn)象造成一定的影響,需仔細觀察。方案四是最有爭議的,部分學生認為該實驗不能以胡蘿卜塊根、桔子(果實)的組織提取液作為材料,因為出現(xiàn)的磚紅色沉淀會被植物組織提取液中的其他鮮艷的顏色所遮蔽。在與全班學生一起做該實驗后發(fā)現(xiàn)方案四實際是可行的,通過仔細觀察,是可以分辨磚紅色沉淀與組織提取液中的其他顏色間的區(qū)別的。但若從實驗現(xiàn)象的明顯角度,胡蘿卜塊根等的確不適宜作為該實驗的材料。

經(jīng)過對同一實驗不同方案的比較,學生加深了對于科學的理解、懂得了方案優(yōu)化的價值,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實驗與理論間的關系。

二、選一選,讓實驗器材更科學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選擇合適的器材(儀器、藥品和生物材料)是做好一個實驗的基礎。在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未從真實實驗角度出發(fā)去關注實驗器材的選擇,而是根據(jù)主觀經(jīng)驗判斷:“應使用什么器材,或者不能使用什么器材。”生物實驗的效果受環(huán)境、材料本身等因素的影響很大,而許多實驗材料又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和地域性。如經(jīng)過實驗發(fā)現(xiàn),以魚白(雄魚的精巢)作為DNA粗提取的材料,效果優(yōu)于雞血、菜花等材料。但魚白這種材料具有較強的季節(jié)性,價格偏貴,不適宜作為中學實驗中DNA粗提取的材料大面積推廣。所以實驗材料的選擇,應充分遵循“依據(jù)原理、服務主題、經(jīng)濟易得、現(xiàn)象明顯、安全簡便”的原則,務必在“可以選擇哪些材料做該實驗?哪種是該實驗的最適宜材料?從何處可以得到該種材料?以該材料進行實驗時,需進行怎樣的處理?”等細節(jié)方面作深入思考,讓學生理解生物實驗的科學內(nèi)涵,以切實提高實驗材料的選擇能力。

第6篇:生物概念教學方案范文

論證式教學;論證;科學史

科學的本質是基于證據(jù)的思想、解釋與辯解,是證實和證偽的過程。論證式教學是指將科學研究方式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經(jīng)歷類似科學家的評價資料、提出主張、為主張進行辯駁等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論證是指圍繞某一論題利用科學的方法收集證據(jù),運用一定的論證方式解釋、評價自己及他人證據(jù)與觀點之間的相關性,促進思維的共享與交鋒,最終達成限定條件下可成立的結論的活動??茖W教育中實施論證式教學有利于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理解,促進學生對科學概念的建構、科學探究的深入開展以及學生論證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中的“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jié),提供了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豐富的科學史,展示了科學家如何逐步通過實證的方法獲得相應科學結論的過程,也體現(xiàn)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科學認識的影響過程。復習教學時,可以通過論證式教學,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小鼠對兩種類型肺炎雙球菌的免疫過程是什么樣的?”“轉化因子為什么是遺傳物質?” “艾弗里的實驗既然已經(jīng)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為什么赫爾希和蔡斯還要用噬菌體侵染細菌做實驗得出相同的結論?”“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能不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等四個疑問。

二、論證式教學設計思路

針對學生的四個疑問,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為主題,展開基于論證式教學策略的復習教學。通過問題設置、補充資料、還原科學史實,使得論證主題情境化,沿著“轉化因子遺傳物質DNA是遺傳物質 RNA是遺傳物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論證框架,逐步深化學生對“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并通過設置“質疑和辯駁”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復習熱情和興趣。再把相關生物變異、免疫調節(jié)、DNA分子結構、DNA分子雜交等重要概念穿插于復習教學中,使得學生體驗和領悟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技術之間的相互影響。

論證是從學生活動“質疑舉證:蛋白質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導入,再以“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實驗”和“重組煙草花葉病毒接種實驗”為主體展開對“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論證,最后歸納總結作為遺傳物質應具備的基本條件。論證過程力圖使學生領悟到:一個正確的結論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獲得,從而認同科學結論獲得的最基方法是實證方法,人類對科學的認識是不斷深化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其中補充“兩種肺炎雙球菌的遺傳關系”“肺炎雙球菌引發(fā)人患肺炎和鼠患敗血癥的生理機制”等資料,對格里菲斯、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進行方案與思路的還原,穿插引導學生運用生物變異、DNA分子雜交技術等概念解決“轉化的分子機制”問題、運用免疫調節(jié)的知識分析“R型活菌與加熱處理的S型死菌混合條件下在小鼠體內(nèi)的數(shù)量變化”等問題。最后引導學生歸納DNA作為遺傳物質的結構特性和功能特性。

通過上述論證教學,還引導學生認識“從微生物培養(yǎng)技術到物質分離提純技術,從同位素標記技術到病毒重組技術,從X射線衍射技術到化學物質含量測定技術”等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科學發(fā)展的影響。

二、論證式教學與反思

1.“蛋白質是生物的遺傳物質”的論證式教學

學生通過回顧蛋白質相關知識,圍繞主張“蛋白質是生物的遺傳物質”從正、反兩個方面提出相應的質疑和支持的證據(jù)。

證據(jù)①: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有20種,由于氨基酸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排列順序不同,空間結構具有多樣性,具有貯存大量信息的潛能。

證據(jù)②:蛋白質的功能具有多樣性,其作為酶能夠控制代謝,進而影響生物的性狀表現(xiàn)。這與遺傳物質能控制生物新陳代謝和生物性狀相同。

證據(jù)③:蛋白質具有種屬的特異性,遺傳物質也具有種屬的特性。

質疑①:蛋白質不能進行自我復制。這與遺傳物質能夠傳遞給子代不符。

質疑②:蛋白質的結構和含量不穩(wěn)定。這與遺傳物質具有結構和含量的相對穩(wěn)定不符。

質疑③:蛋白質的結構和活性易受外界條件影響而改變。

2.“格里菲斯的肺炎雙球菌體內(nèi)轉化實驗”的論證式教學

圍繞“死亡小鼠體內(nèi)的S型活菌從何而來?”和“R型活菌如何轉化S型活菌?轉化機制屬于基因突變還是基因重組?”這兩個問題展開論證式教學。首先,教師在課前將補充資料和還原后的格里菲斯實驗過程、結果整合成主題案例資料,以便學生課堂閱讀,并布置學生根據(jù)上述兩個問題提出主張和搜集證據(jù)。其次,展示學生依據(jù)資料提出個人的主張。再次,通過質疑與辯駁,學生基于證據(jù),對自己的主張?zhí)峁┙忉尯脱a充證據(jù),對他人的主張進行質疑。最后,對主張進行修正和限定,達成 共識。

資料1:S型細菌有莢膜,其莢膜多糖稱為內(nèi)毒素,是一種抗原物質,對動物體有危害作用。當S型細菌被吞噬細胞吞噬后,由于莢膜的保護,能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和消化,從而在細胞內(nèi)迅速增殖、擴散,引起人患肺炎或鼠患敗血癥。而R型細菌無莢膜,則能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所以不能使機體患病。

資料2:R型和S型是同一物種不同品系。R型是S型自身合成莢膜的基因突變形成,即R型是由于S型發(fā)生突變而喪失了合成莢膜能力而形成。R型和S兩型可以相互轉化。S型分為許多種亞型,分別被稱為SⅠ、SⅡ、S Ⅲ等,其物質基礎是構成莢膜的多糖存在差異。不同亞型的S型肺炎雙球菌都能突變形成相應的R型,它們又都能發(fā)生回復突變形成相應的SⅠ、SⅡ、SⅢ,但只能發(fā)生同型突變(SIR I、SⅡ RⅡ、SⅢRⅢ)。

資料3:還原后的格里菲斯實驗

①問題1:死亡小鼠體內(nèi)的S型活菌從何而來?

初步主張:觀點① 加熱處理不完全,殘余的S型活菌傷后復原繁殖產(chǎn)生;觀點② S型死菌死而復生;觀點③ R型活菌自發(fā)突變形成,與加熱殺死的S型死菌無關;觀點④ R型活菌在加熱處理的S型死菌的作用下轉化產(chǎn)生;

基于證據(jù)的辯駁:針對觀點①②,學生提出質疑的間接和直接兩種證據(jù)。如證據(jù)①:蛋白質高溫變性失活,是不可逆過程(間接證據(jù));證據(jù)②:第三組實驗結果小鼠健康存活表明,加熱處理已致S型活菌完全死亡。針對復活觀點,學生補充提供了其通過網(wǎng)絡搜集的證據(jù),格里菲斯在1933年,在體外用S型細菌的無細胞提取物與R型活菌混合培養(yǎng)實驗,仍然發(fā)現(xiàn)S型活菌的出現(xiàn)。證據(jù)③:第一組實驗結果表明,實驗過程中,R型活菌沒有自發(fā)突變形成S型活菌(直接證據(jù))。

歸納解釋:R型活菌發(fā)生性狀的轉化,且這種轉化可傳遞給子代。這表明R型活菌的遺傳物質發(fā)生了穩(wěn)定性的變化,這種可遺傳變異與S型死菌有關。

完善主張:在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促成這種轉化的活性物質(轉化因子),這種轉化因子將無毒性的R型活菌轉化為有毒性的S型活菌。

②問題2:“R型活菌如何轉化S型活菌?轉化機制屬于基因突變還是基因重組?”

預設主張:觀點① R型細菌自身的基因發(fā)生突變轉化形成;觀點② R型細菌獲得S型死菌的有關特異性莢膜合成部分遺傳物質,通過基因重組實現(xiàn)轉化。

支持辯護:先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觀點,使其明白兩種觀點的主要區(qū)別是對轉化因子作用的界定上,觀點①認為轉化因子的作用是誘變劑,而觀點②認為轉化因子的作用則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即轉化因子是遺傳物質。再啟發(fā)學生進行反向推理,最后利用提供材料進行判斷。如若是基因突變,則RII型細菌只能發(fā)生同型突變形成SII型細菌,而實驗分離得到是SIII型細菌,從而否定觀點①,而支持觀點②。

完善主張:R型活菌發(fā)生性狀的轉化的本質由于其接收了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的部分遺傳物質,并實現(xiàn)重組整合形成的。

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提出有關“為什么加熱沒有使遺傳物質失活?”問題,此時教師可直接補充“加熱所使用的溫度”與“遺傳物質的熱穩(wěn)定性”等資料加以說明,也可“留白”,讓學生課后自己搜集材料思考。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還設計兩個問題來觀察學生對這一主題是否真正理解,以及學生能否運用實證的方法獲取相關經(jīng)驗。問題①:請用現(xiàn)代生物學相關方法區(qū)分RII活菌是轉化為SII型,還是SIII型?問題②:請分析格里菲斯第四組實驗小鼠體內(nèi)兩種類型細菌的數(shù)量變化?值得欣慰的是,關于第一個問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能夠提出三種解決方案:①微生物形態(tài)結構顯微觀察;②DNA分子雜交技術;③免疫反應抗體分析。關于第二問題學生也能做出正確判斷:R型先降后升,S型從無到有。

3.“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的論證式教學

先拋出“艾弗里的實驗結論不被當時大多數(shù)科學家接受”的史實引發(fā)學生疑問,接著展示還原后的真實的艾弗里實驗方案,再讓學生對比教材編者處理過的實驗方案,使得學生認識到雖然物質分離方法不同,一個采用現(xiàn)代提取分離提純技術,一個采用酶解逐個成分去除技術,但實驗設計思路是一致的。從中提示學生注意艾弗里采取上述方法是受限于提取分離技術,使其初步認識到技術與科學之間的關系。最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肯定艾弗里實驗結論的正確性。并簡要補充介紹當時社會背景和一些導致艾弗里成為諾貝爾獎遺漏之珠的科學事件,讓學生領悟科學發(fā)展的曲折以及科學精神。

4.“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與“重組煙草花葉病毒接種實驗”的論證式教學

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復習,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實驗材料選擇的依據(jù),并從材料選擇引出實驗設計思路。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該實驗如何實現(xiàn)DNA與蛋白質分離的觀測,得出同位素標記方法。接著引導學生將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論有機聯(lián)系起來。再運用反證法說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重組煙草花葉病毒接種實驗方案則作為補充資料,用來修正“DNA是生物的遺傳物質”這一主張。并通過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比較表,進一步完善、達成共識“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第7篇:生物概念教學方案范文

一、精心設計復習課的教學目標,落實思維能力的訓練

在高中生物復習中,如果教學目標只是體現(xiàn)知識方面的要求,對思維能力沒有一定的要求或者要求較低,那么對于以能力立意的高考來說,這種復習必然導致考生無法適應高考的要求。所以在生物復習中,每節(jié)課都要將思維能力的訓練作為一個必須的教學目標,并在教案中設計相應的實施與檢測方案,真正讓思維訓練得到有效的落實。

二、激發(fā)學生的問題和反思意識,落實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

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根本途徑,良好的思維習慣包括好問與善問的習慣、反思的習慣等。

(一)培養(yǎng)學生好問與善問的習慣

問題是思考的開始,復習中發(fā)現(xiàn),那些優(yōu)等生往往具備較強的問題意識,而學業(yè)平平的學生大多不太愛問問題,所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要從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筆者在生物復習中常常滲透一些關于質疑的基本方法和途徑,如引導學生從對面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實際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探索因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反思中發(fā)現(xiàn)問題等。對于那些問題意識較弱的學生,我盡量多向他們提問,多挖掘他們思維中的閃光點,激發(fā)他們積極思考,培養(yǎng)思維的意志等。另外,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堅決杜絕滿堂灌,課堂上用問題串來引導學生不斷思考、質疑,從而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深入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常反思的習慣

學會反思是自我監(jiān)控能力中的一項重要技能,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習思維活動中存在的優(yōu)勢和不足,如思考不全面,思考不能持久,思考速度慢,思考方法不夠靈活等。在生物試卷講評課中,我會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典型錯誤進行分類分析,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并引導學生反思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是知識沒掌握?是審題不清?是表述出了問題?還是其他原因?通過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強化或改正思維的結果,保證思維能夠達到預定的目標。學生對于自己的思維過程的監(jiān)控,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關鍵點。通過控制和調節(jié),可以增強思維活動的自覺性、獨立性和效益。

三、加強概念復習、變式訓練和問題引導,落實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學生思維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既有一般的普遍的規(guī)律性,也存在個體差異性,個體思維中的智力特征,就是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等。在生物復習中,訓練提高思維的品質,也是培養(yǎng)生物思維能力的突破口。

(一)注重概念復習,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指思維過程的快慢,智力的敏銳程度,表現(xiàn)在思考問題時反應靈敏,推理過程簡捷、快速。思維是否敏捷,取決于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考試大綱中所說的知識的要點,主要是指生物學概念。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和知識的基本單位,是判斷和推理兩種思維形式的基礎。概念學習,不僅可以建立意義性的知識和結構體系,而且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概念教學中,不是讓學生死記概念,而是讓學生分析概念的本質、內(nèi)涵和外延,從而真正理解概念,如進行《基因突變》教學時,我從具體的案例入手引導學生分析基因突變的原因、實質,以及基因突變的特點、意義和與生物進化的關系等。生物學中的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所以,還要引導學生對各種概念進行歸納和總結,把各個概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通過概念圖體現(xiàn)出來,形成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在解題時,對于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把握準確,能夠快速檢索,判斷快捷,準確找到答案,思維的敏捷性得到發(fā)展。

(二)注重變式訓練,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指思維活動的靈活程度,是對原來所確定的思維框架的突破甚至摒棄,根據(jù)已經(jīng)變化的新情況及時調整方案,思考的程序,實施的途徑,求得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生物復習中,需要多做題,這樣知識得到檢查和鞏固,但是不能盲目搞題海戰(zhàn)術。學生未加選擇地做題,但是大量題目都是同質的,這樣盲目重復,必然是低效的復習。作為教師,需要多花時間和精力篩選有代表性的、符合高考要求的題目,對于同樣的考試內(nèi)容,改變信息的呈現(xiàn)方式,或文字、或圖像、或曲線圖,從不同角度考查,強化變式訓練,盡量讓學生在不同情境下思考問題,從而使得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得以發(fā)展。

(三)注重問題引導,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第8篇:生物概念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生物教學 課堂效率 教學手段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新課標下,任課老師明顯感覺課時的不足,為此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根據(jù)課堂教學經(jīng)驗總結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作為中學教師,我們必須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探索和學習新的、適應現(xiàn)代課堂教學要求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課堂效率,體現(xiàn)教學的應用性原則,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的需求。

一、設計高質量的教學方案

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個一課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xiàn)。高質量的教學方案是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必要前提。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根據(jù)現(xiàn)有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F(xiàn)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種照抄書本或只摘錄知識要點、照搬他人現(xiàn)成教案或沿用自己舊教案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高質量的生物課堂教學方案還必須包括教具準備、教法設計和學法指導等。

二、巧用實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顯示,學生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激奮水平較高,大腦接受的信息印象就深。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列舉一些與課堂知識有關的常見的生命現(xiàn)象,很自然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體液調節(jié)》一節(jié)中幾乎每一種激素都有對應的分泌失調疾病,如巨人癥,甲亢等;《免疫調節(jié)》一節(jié)的內(nèi)容和器官移植、疫苗制備等緊密聯(lián)系;《呼吸作用》的知識就是酸菜和酸奶的制作原理……學生對這些話題很感興趣,很自然會產(chǎn)生很強的學習動機。

三、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內(nèi)容極其抽象、難懂,例如染色體組的概念、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機理等,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內(nèi)容形象化。例如在講述染色體組的概念時,可以這樣比喻:把一副撲克牌去掉大小王后剩下的五十二張牌看作一個細胞中的五十二條染色體,同一數(shù)字的四張牌看作同源染色體的話,所有的紅桃、黑桃、方片和梅花分別相當于一個染色體組;介紹DNA的分子結構時可以把DNA分子與螺旋樓梯進行類比,把DNA的主鏈比作樓梯的扶手的話,那么DNA分子內(nèi)部的堿基對就是樓梯的臺階。抽象的生物學概念等一旦被轉化成熟悉的事物后,學生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了。

四、多種教學手段巧妙結合

在課堂上,教師適當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照片、動畫和視頻材料,把課本上過于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很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可以讓學生視覺、聽覺并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講授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時,用Flas等演示就非常適合。多媒體課堂的容量大,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收獲。

當然,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的使用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能對網(wǎng)上的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搜索、篩選和組合;為每堂課準備精美的課件,意味著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需要更高的工作效率,等等。

五、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

目前,不少學校已明確要求教師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堂上設計一定數(shù)量的練習題。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具體時間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復習鞏固環(huán)節(jié),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nèi)容完成后。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據(jù)此調整教學節(jié)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yōu)質、高效進行十分必要。

六、以激勵作為主要的評價方式

第9篇:生物概念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 任務驅動 最近發(fā)展區(qū) 自主學習 概念建構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任務驅動式教學指的是依據(j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應用學習資源,通過問題解決獲得知識的建構。

“任務驅動”法主張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以任務的完成過程作為教學活動中心,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并完成知識體系構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處理信息、自主探究以及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筆者以“兩棲動物的生殖與發(fā)育”教學為例,談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時,應該關注的幾個問題。

1 做好學情分析,明確學習目標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整體的現(xiàn)有水平和潛在能力,做好學情分析,使教學目標的設定與教學內(nèi)容和進度的安排能最符合學生整體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就“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這一學習內(nèi)容而言,學生知道蝌蚪是蛙的幼體,可以說出蝌蚪與成蛙之間體表特征上的一些不同,但是,大部分學生對蛙的發(fā)育過程并沒有全面的認識,對兩棲動物的了解也是粗淺的。教師通過視頻介紹與小組資料交流,學生對蛙的生殖與發(fā)育,乃至對兩棲動物的概念有了更科學的認知,結合閱讀教材,構建并理解變態(tài)發(fā)育這一概念是可以實現(xiàn)的。

在課前,教師通過學生對預習學案的交流,可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學生對這一學習內(nèi)容有哪些困惑。

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中,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為:

(1)通過觀看視頻和小組討論,能描述蛙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

(2)小組交流蛙在發(fā)育過程的形態(tài)結構變化,嘗試歸納蛙的生殖發(fā)育特征。

(3)通過學習與交流,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兩棲動物的特征,并建構變態(tài)發(fā)育的概念。

2 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切合實際的任務

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的欲望是思維的先導,也是初中生特有的心理年齡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與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并根據(jù)學習進程推出層次不同的任務,不斷地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求知心理之間造成一種“困惑”或是“疑問”,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實現(xiàn)積極的意義建構。

2.1 情境創(chuàng)設,引出任務

教師要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本節(jié)課筆者利用學生幼時就熟悉的童話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了全班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共鳴,充分體現(xiàn)了“身邊的生物學”、“生活中的生物學”,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原本熟悉的現(xiàn)象中蘊含的生物學原理,帶領學生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2.2 任務的設定要有層次

設計任務時要緊扣學習目標,教師提出總體要求,探究方案與過程完全由學生自己去安排和組織。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考慮任務完成需要的時間以及任務的難易程度。學生的基礎有差異,任務最好是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獨立自主完成的。教師要將重點和難點進行分解,避免由于任務設置過難而不能如期完成,影響教學效果。

由易至難,循序漸進的任務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實現(xiàn)從現(xiàn)象到本質、理性到感性的過渡。一般可按三個層次來設計:第一層次的任務是最基本的任務;第二層次的任務是提高性的任務;第三層次的任務是開放性的任務。

新課開始時,通過組長對學案的預習情況匯報,教師在對學生的前科學概念特征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提出第一層次任務:

(1)你曾經(jīng)在什么環(huán)境下聽到蛙的鳴叫?

(2)雌蛙和雄蛙都能鳴叫嗎?

(3)青蛙的鳴叫有什么意義?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青蛙生殖過程的視頻,進一步關注:

(1)什么是青蛙的抱對?抱對有什么意義?

(2)青蛙采用的是什么受精方式?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完成的?

觀看結束后,展示提高性任務:

(1)蝌蚪是怎么產(chǎn)生的?

(2)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3)你能說說蝌蚪與青蛙的區(qū)別嗎?

(4)通過視頻介紹,與同學間的交流后,你能嘗試總結出青蛙的生殖過程與特點嗎?

通過直觀的視頻觀察和教師適當?shù)囊龑?,學生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升概括,這個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出來的。

接著讓學生交流他們課前預習時準備的小資料(對兩棲動物的了解),并觀看教師準備的其他兩棲動物發(fā)育過程的視頻,展示第三層次的任務,展開討論:

(1)請你與小組同學交流你所知道的兩棲動物種類。它們有哪些共同特征?你可以給兩棲動物下個定義嗎?

(2)你還知道其他兩棲動物的生殖與發(fā)育過程嗎?

(3)請用科學的方式描述青蛙發(fā)育的過程。

(4)還記得前面所學的昆蟲的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概念嗎?請與小組同學一起嘗試總結兩棲動物變態(tài)發(fā)育的概念。

在這一階段中,學生通過思考進行抽象思維,教師鼓勵學生用不同的陳述方式進行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整理信息以及總結歸納、表達的能力。

2.3 任務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任務必須涵蓋要學習的知識技能,實現(xiàn)學習目標,但完成任務的方式和過程可以多種多樣,最后的成果也可以是各不相同的。任務的開放性給學生提供了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空間,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比如,在學生了解了蛙的生殖與發(fā)育過程的基礎上,再進行知識拓展,提出小組討論的任務:

(1)兩棲動物的變態(tài)發(fā)育與昆蟲的變態(tài)發(fā)育相比有什么不同?

(2)寫下你要詢問的關于兩棲動物的生殖與發(fā)育的問題,向其他小組提問。

,

(3)請你對捕捉青蛙上餐桌的行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 對任務進行分析,尋求可能的行動方案

任務呈現(xiàn)后,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問題,而是要指導他們先對方案設計進行討論,啟發(fā)他們交流達成任務,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如從哪里去獲取相關的資料,解決問題可以有哪些思路等。這樣可以使學生獲得比較清晰的思路,從而找到合適的方案,自主完成任務,保證任務完成的質量與效率。

本節(jié)課是以小組議學為基礎,以學案為載體,在學生已經(jīng)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討論重難點,提出疑問,在任務的驅動引導下,讓學生自行探索兩棲動物生殖發(fā)育的特點與規(guī)律,并在交流活動中,引導變態(tài)發(fā)育概念的建構。請學生進一步總結兩棲動物的變態(tài)發(fā)育概念和昆蟲的變態(tài)發(fā)育概念

間的異同點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梳理信息,將小組成員了解的共性特征與不同特征羅列出來,進行分析,幫助他們尋求突破口,找出哪些是兩棲類擁有的,哪些是昆蟲獨特的,怎樣判斷哪些才是最本質的特性。經(jīng)過教師的點撥,學生可以采用列表等方式進行對比,這樣歸納出來的結果,經(jīng)過小組成員思維的碰撞,不是教師“教”給他們的,而是學生自主體驗獲得的,更容易被同化。

4 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任務完成

任務完成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作為指導者,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及時地為學生提供幫助,讓學生能在和諧的氛圍中自信地去完成任務。學生一般可按“自主探究”和“協(xié)作學習”的方式來完成任務。

4.1 自主探究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主動性獨立完成任務,比較簡單的任務可以采用這種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中,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絕大部分都能歸納出青蛙的生殖發(fā)育過程,在小組的交流展示與表達中,學生可以就自己的表述與同學進行交流。不僅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和失敗,更重要地是從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在對所探究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培養(yǎng)了能力。

4.2 協(xié)作學習

為了及時、有效地完成復雜的任務,可以采取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按座位或是能力分成小組,匯集小組成員的智慧,共同完成任務。

小組成員就任務展開討論,互相交流,確定方案,然后進行分工,最后總結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每個人得到的最大收獲,通過討論交流,統(tǒng)一認識,得出相對完整的結論。比如有關兩棲類動物特征與變態(tài)發(fā)育概念的構建與表述需要小組間共同的協(xié)作,經(jīng)過成員的修正補充,從青蛙的生殖發(fā)育過程抽象出變態(tài)發(fā)育的概念,達成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

由于基礎的參差不齊,會有部分學生不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任務,比如學生通過對青蛙生殖和發(fā)育過程的學習來了解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而兩棲動物的定義教材中并沒有明確給予描述,他們無法區(qū)分哪些才是兩棲類動物與其他類動物不同的特征。這里涉及到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活動,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學生進行相應學習活動的指導,特別要關注基礎較差的學生,在重要環(huán)節(jié)、關鍵時刻給予特殊的幫助,不讓他們成為被動的旁觀者。教師的指導要“指”在關鍵處,“導”在疑難點,可以結合一些課堂練習題進行教學效果即時檢測,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

5 進行多元化評價,審視學習效果

任務完成后,對結果優(yōu)劣的分析是評價檢測階段。教師對學生完成任務的各個階段給予及時的評價,不僅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也能為學生進行下一步任務的改進進行指導。結合學生心理特征的及時有效的評價反饋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教師評價的重點應該是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是否提高,要引導學生形成“注重過程、學會欣賞、集思廣益、共同進步”的觀點。

教學評價應體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指導評價等方式。如對青蛙生殖發(fā)育過程的概括表述,有的學生用文字,有的用簡圖,有的列成表格,在課堂中展示學生不同的總結方法,開展組內(nèi)交流與組際交流。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并且在交流過程中其所帶來的成就感將激勵學生投入到下一個任務中去,同時也是一種對學習方法的指導。

6 抽象任務結論,構建概念體系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新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建立起與已學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比如教師結合前面由昆蟲的生殖發(fā)育過程引出的不完全變態(tài)概念,并將兩種發(fā)育方式進行列表比較,在“同”與“異”中,進一步明晰概念間的本質特征。

7 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反思

任務驅動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把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轉化成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開放式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有嘗試成功和創(chuàng)新的機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在培養(yǎng)能力方面也有其他教學方法所不可取代的優(yōu)勢。但是,在實踐中仍有以下特別需要思考的內(nèi)容。

由于傳統(tǒng)的應試功利思想影響,學生習慣性地關注結果,如果教師不深入任務完成環(huán)節(jié),注意引導,交流會演變成一種實質上是核對答案的低層次活動,思維的品質不能得到保證。為了保證小組活動的有效性,要實行小組長負責制,與學生一起制定自我管理規(guī)則,關注過程性評價,以免自主學習流于形式。

課堂上完成任務的時間規(guī)劃與對教學的調控,需要教師有相對豐富的經(jīng)驗。別外,對任務完成過程中的生成性問題,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機智,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較高的要求。

利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新知識的建構被分解到一系列任務中,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往往還是零散的,知識的系統(tǒng)性、邏輯性和完整性需要加強。教師要關注課堂效益,對重難點與關鍵點要適當板書,引導歸納,深化思維,以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由于學生認知水平及表述能力的局限,存在不少欠科學的表述,甚至會得出有歧義的結論,而生物科學的教學,需要嚴謹規(guī)范的科學表述,教師在使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時,對科學性的把握是不容忽視的。教師要深入到小組活動中去,及時糾正學生認知與表述上的偏差;對典型性問題要組織全班交流,對于概念的外延和內(nèi)涵要進行必要的講述,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隨堂反饋,確保概念建構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