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籃球傳球教學設計范文

籃球傳球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籃球傳球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籃球傳球教學設計

第1篇:籃球傳球教學設計范文

論文摘要:排球運動作為一項大眾體育運動已經(jīng)深入人心,但是通過實踐教學和查閱的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一些弊端,本文分析傳統(tǒng)的排球教學方法的弊端,并且發(fā)現(xiàn)了排球運動與其他運動之間的相似性,提出了運用相似教學法進行教學,希望為排球教學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添磚加瓦。

相似技術教學法是指運用動作技能的遷移規(guī)律在教學的過程中把一些動作結構和用力環(huán)節(jié)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技術進行歸納總結,從中找出共同的規(guī)律并加以科學引導和合理安排教學的方法。

一、傳統(tǒng)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弊端

(一)教學設計的邏輯起點不合理

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觀中,課堂教學設計的邏輯起點是教學內(nèi)容,教學設計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著如何完成教學內(nèi)容而進行的,教師的職責也就是如何使所有學生都能好的掌握教學內(nèi)容。比如說過去教學大綱規(guī)定了排球教學內(nèi)容,那么教師就必須進行該內(nèi)容的教學設計,盡管很多的學生不是很喜歡這個內(nèi)容。

(二)教學目的設計的技能化

由于傳統(tǒng)教學設計的起點是教學內(nèi)容,所以教學目標更多的是反映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教學目標的設計只是教學內(nèi)容的副產(chǎn)品,沒有實質(zhì)意義。同時,教學目的的設計比較偏重于技能目標,如學生對動作掌握的如何、成績達到什么程度等目標,沒有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考慮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目標導致體育教學目標的單一性、競技化。忽視了體育教學功能的多樣性。

(三)教學策略設計的單一化

在教學策略方面,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重視“教法”的設計,忽視“學法”的設計。而且在教學方法方面重視講解、示范等傳輸式的教學,學法上強調(diào)模仿、練習等方法。這種教學策略的設計導致學生只能機械的模仿,忽視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地培養(yǎng),沒有從學生如何學習的角度設計學習方法,極大地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

二、排球項目不同技術相似環(huán)節(jié)分析及運用

(一)無球技術同有球技術之間

排球技術分為無球技術和有球技術,無球技術包括準備姿勢和移動,有球技術包括發(fā)球、墊球、傳球、扣球和攔網(wǎng)等。無球技術是有球技術的基礎,任何一項有球技術發(fā)揮好的前提都是需先做好無球技術,即只有在做好合理的準備姿勢和快速的移動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發(fā)、墊、傳、扣、攔等各項技術。因此,要將無球技術同有球技術同等對待這樣無球技術才能做到學以致用,也能有更多的時間提高有球技術。

(二)擊打類技術之間

上旋球的擊打技術是正面上手發(fā)球力跳發(fā)球、扣球、兩人打墊練習中的打球等各項技術的基礎,雖然各自的擊球點有所不同,但發(fā)力順序、鞭打動作和推壓腕動作幾乎完全一樣,因此,在教學的初級階段,應先安排上旋球的擊打方法,在熟練掌握之后,根據(jù)各項技術的特點,稍加點撥,就能很好地完成各項技術的教學任務,同時,在每次課的準備活動部分,多安排上旋球的擊打技術練習,使練習者通過反復觸球練習,建立觸球部位的肌肉對排球的敏感性,逐步了解、熟悉球性,掌握排球在各種狀況下的運動規(guī)律,并建立球感。

三、排球同其他運動項目之間相似技術環(huán)節(jié)分析與運用

(一)扣球助跑起跳同跳遠相似技術環(huán)節(jié)分析及運用

排球兩步助跑,起跳扣球與跳遠兩項技術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均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等階段組成,助跑基本上都屬于水平助跑技術,要求在正確完成起跳的前提下,發(fā)揮可控制的最大速度(扣球尤為明顯,助跑速度以有利于制動和完成起跳為前提)。扣球時第1步的步幅比第2步小,為第2步主動加速,提高助跑的水平速度做準備。跳遠時,后3步中,最后一步的步幅相對較小,為的是獲得最佳的起跳角度及提高水平速度做準備,因此,扣球第一步與跳遠最后一步在技術環(huán)節(jié)上,其共同特征基本相似。

(二)上旋球的鞭打動作同擲標槍和網(wǎng)球發(fā)球技術相似環(huán)節(jié)分析與運用

鞭打是運動員揮臂做動作時,以身體轉動發(fā)力,以大臂帶動前臂,前臂帶動手腕的抽打動作。從力學角度分析,在揮臂初期手臂在肘關節(jié)的彎曲是必要的,這樣能縮短半徑,增加大臂轉動的角速度。另一個方面,左腿的支撐與蹬伸是實現(xiàn)動量增加和傳遞的重要步驟,它保證了身體重心升高,并且為轉體收腹提供了更大地發(fā)揮空間。通過以上分析,正面上手發(fā)球和擲標槍動作以及網(wǎng)球發(fā)球技術在以上各環(huán)節(jié)上完全一致,大力跳發(fā)球、扣球、兩人打墊練習中的打球技術在引臂動作和鞭打動作也是完全一致。這些共同特征為上旋球中鞭打技術的教學提供了幫助,因此,在進行上旋球擊打技術的教學時,要多結合以前的動作印象對學生進行啟發(fā)。

(三)傳球同籃球的雙手胸前傳球技術相似環(huán)節(jié)分析與運用

準備姿勢籃球、排球相同,只不過排球是不持球。籃球的教學持球強調(diào)掌心不觸球,兩手持球時呈半球狀,所以在排球傳球技術教學時引入籃球持球動作,就很容易使學生掌握,而不必擔心手型不對而挫傷手指和出現(xiàn)錯誤動作。

四、運用相似技術教學法進行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根據(jù)各項技術的特點,研究相連接、相類似或動作結構相同的動作,處理好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縱向、橫向聯(lián)系,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二)制定教學進度時要首先考慮以同類型動作中的基本動作為基礎來安排教學順序,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采取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相互誘導的原則,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進度要科學合理,把相連接的技術教學放在同一階段教學中,以某一教材為主,另一教材為輔,相輔相成,交替出現(xiàn),以期起到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加快掌握動作的目的。

(四)在利用其他項目動作進行遷移教學時,應采用誘導和對比分析法,將已有的技術動作輕松地遷移到新技術的教學中,使學生快速掌握和提高新技術。

參考文獻:

[1].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理論關系的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4(2):56-58.

第2篇:籃球傳球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籃球技能;小學體育;籃球教學;游戲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1;G6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1-0041-01

在籃球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傳授籃球技能,訓練學生的靈敏度,提升運球、傳球和投球的能力。通過一系列教學,促使學生獲得關于籃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進而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zhì)。

一、巧設游戲,快樂運球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籃球訓練中去,教師需要運用一些方法??紤]到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心理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玩游戲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上第一節(jié)籃球課時,可讓學生玩“趕鴨子”這個游戲。這個游戲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籃球,學會一些基本動作。在游戲開始之前,教師說明游戲方法,特別強調(diào)反應迅速和判斷準確。先把球給一名學生,讓他運球,其他學生只能用身體阻擋那名同學前進,如果運球的同學成功到達終點,則勝利。在學生分組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的訓練狀況,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興趣都很高漲。運球的學生不但要注意前方阻擋的同學,還要保持自己手中的球不掉落,這很考驗學生的手眼和腦并用的能力;而阻擋的學生觀看運球同學行進,能夠激發(fā)其運球的渴望。這堂課,沒有學生抱怨太枯燥。而以往的體育課,學生都是按照教師的動作要求去訓練,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趕鴨子”是體育游戲中的躲閃類游戲,這類游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在玩游戲的時候,不僅使學生獲得運動的快樂,而且對學生身體發(fā)育也起到重要作用。

二、小組合作,傳球接球

在學習籃球傳球接球時,根據(jù)個體的差異性,均衡地把班級分成幾個小組,并且讓組長負責,組織組內(nèi)的同學積極參與傳球接球訓練。小組合作進行籃球傳球接球訓練,學生合作互助,主動練習,積極思考,能夠更好地領悟傳球接球的技巧;同時,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有利于發(fā)揮個體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比如,在教學籃球傳球接球時,根據(jù)班級情況,可將所有人分成8個組,每2個組是一個練習團隊。2個團隊相對而站,2個組相距5米。首先,某隊隊首那位學生將球傳給對面相對應的同學,然后從右后側跑到該隊的隊尾,整個過程需要流暢無礙,人員跑動和傳接球要連貫順暢,不失誤。這項運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練習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在這個集體活動中,為了團隊榮譽,每位學生都專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完成這項活動之后,都有了基本的傳接球的手感,讓學生去運球,大家都說手感比以前變好。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主體的學習方式,教師負責分配學習任務和檢查學習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傳接球在籃球運動中是一項基本技術,它是團隊聯(lián)系的紐帶,是貫徹戰(zhàn)術的根本途徑。在傳接球訓練方面,可以根據(jù)學生能力均衡分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三、開展競賽,精準投籃

投籃是進球得分最關鍵的一步,是將籃球從籃筐上面投入球籃的各種動作的總稱。投籃的基本姿勢,一般包括5種:單手原地投籃、行進間單手高手投籃、跳投、行進間單手低手投籃和運球接球急停跳投。在投球的時候,力量從腳前掌發(fā)起,通過身體的傳遞,最后由手指將籃球投出,整個過程要連貫協(xié)調(diào)。投籃的難度很大,學生在籃球投進的時刻會有很大的滿足感,但是進球率往往不高。籃球比賽的勝負是由比賽雙方得分多少決定的,投籃命中率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投籃教學,要讓學生初步了解投籃的基本方法,牢記動作要領,把握好投籃方向。比如,上投籃課時,先讓學生自主學練,體驗投籃進球;當觀察到學生開始乏味的時候,吹哨將學生聚集在一起,進行投籃進球比賽。男生排成一隊,依次站在所畫的線外,女生站在旁邊注視并記分。每個男生有5次投籃機會,一次投完,投中1個得1分。當有男生投中3個以上的時候,女生就會報以熱烈的掌聲,無形中讓后面的同學專心起來。在所有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把成績單交給體育委員,并告訴學生:投得少的下次翻身,投得好的繼續(xù)保持。這樣的競賽,要經(jīng)常進行。只有真正的競賽才能增大投籃的精準度,才能讓訓練的成效得以體現(xiàn)。

投籃進球是一系列動作連貫進行的結果,它對學生的協(xié)調(diào)度、身體的靈敏素質(zhì)等有嚴格要求,通過投籃訓練,能夠增強學生的節(jié)奏感和表現(xiàn)力。同時,通過投籃教學,提高了學生的籃球運動鑒賞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自控能力、自學能力、自練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收獲了成功的榮譽感。

四、結束語

總之,在籃球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取適宜的教學方式,環(huán)環(huán)相扣,提升學生籃球技能。要注重巧設游戲,快樂運球;小組合作,傳球接球;開展競賽,精準投籃。通過有趣、簡潔的體育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學和練的理想平臺,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小學籃球運球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10(06).

第3篇:籃球傳球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課程;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籃球球性練習;準備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4-0036-04

隨著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發(fā)展及推進,多個實驗區(qū)的中小學開始將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內(nèi)容引入體育課堂當中,但如何將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課程融入中小學的體育課堂當中,同時不影響規(guī)定內(nèi)容的體育課進度,成了當今一線教師亟待解決的難題?;诖?,本文結合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以籃球教學結合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為例,選取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動作融入到籃球課的準備活動當中,既達到準備活動熱身目的,又練習了球性,形成了特有的專門性準備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設計思路

以籃球教學為例,圍繞基本部分主教材三步上籃第二課次內(nèi)容,進行以身體運動功能為主要練習手段的準備活動設計(表1),并提供籃球課為主的動作庫,便于在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理論的指導下,科學選取練習內(nèi)容,以期一線教師能夠設計出更符合教學實踐、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設計。

二、結合籃球球性練習的動作庫

1.肌肉激活結合球性練習方法

(1)迷你帶-雙腿開合和單手原地運球(圖1)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運動基本姿勢(雙腳開立與肩同寬,先屈髖再屈膝,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屈肘大小臂夾角90°,五指張開置于體側),將迷你帶套在自己的膝關節(jié)上方,髕骨上方的位置。單手不間斷拍球,以右手拍球為例,左手前平舉。同時以臀大肌為發(fā)力點兩腿向外側緩慢打開,再回到起始姿勢,然后體前運球到左手,兩腿緩慢打開,按照上述要求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兩腿開始要伴隨腳的外翻,充分調(diào)動臀大肌發(fā)力。

注意事項:球性不好的同學,可兩腿打開后拍球一次停留,兩腿回到起始姿勢后再拍球,兩手交換時,可直接用手遞接,重復上述動作通過練習直到能夠不間斷地拍球。

單手原地運球

(2)迷你帶-向前移動和單手運球(圖2)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運動基本姿勢,將迷你帶套在自己的膝關節(jié)上方,髕骨上方的位置。單手不間斷拍球,以右手拍球為例,右腳蹬地左腳向前跨出,左手有力的擺動,然后回到起始姿勢。左手運球時,要求同右手運球一樣。

動作要點:右腳蹬地發(fā)力將身體蹬出,兩個腳尖始終保持和前進方向一致,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動員臀大肌發(fā)力,上身不要過度前傾。

注意事項:球性不好的同學,可先移動步伐,然后再拍球,停球后再移動步伐。

(3)迷你帶-向前連續(xù)移動和單手拍球(圖3)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運動基本姿勢,然后不間斷拍球,以右手拍球為例,左腳向前跨出一步,右腳蹬地將身體蹬出,左腳隨重心向前移動約一個腳掌長的距離,后腳再向前移動一個腳掌的距離,左手手臂自然隨擺,然后右腳再蹬地將身體蹬出,重復上述動作。

動作要點:向前移動過程中身體始終保持向前,兩腳尖方向也保持向前,身體不要過度前傾。

注意事項:球性不好的同學,可將動作速度放慢,每移動一步次則停球一次。

(4)迷你帶-前后分腿側向移動和單手運球(圖4)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前后分腿姿勢,然后不間斷拍球,以右手拍球為例,向右移動時左腳蹬地,右腳向右跨出一步,移動身體重心到右腳上,左腿收回到前后分腿姿勢,左腳蹬地,按照上述要求重復動作。

動作要點:重心移到右腳時,兩腳的腳尖向正前方,右腳的肩、髖、膝、踝在一條直線上,膝蓋不超過腳尖,動用臀大肌發(fā)力支撐身體。

注意事項:球性不好的同學,可在移動的過程中將球放在手上,移動完成后在身體的右側拍球。

2.動態(tài)拉伸結合球性練習方法

(1)小腿拉伸和單手運球(圖5)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練習者直立站立,單手不間斷拍球,以右手拍球為例,左腳向前邁出一步約超過右腳半個腳掌的距離,左腿伸直,腳尖勾起做足背曲;右腿微屈,屈髖,左手伸出向左_腳尖方向,同時右手運球向左腳腳尖方向,到自己的極限時,交換到左手運球,重心移動到左腳,緩慢站立,右腳向前邁步重復左腳動作。

動作要點:動作過程中對目標肌肉的拉伸要慢,控制自己的身體不要出現(xiàn)歪、倒、偏、斜等多余動作,盡量不要停球。

注意事項:柔韌性差的同學,通過減小屈髖的角度來減小動作的難度;球性不好的同學可通過單側運完球后在地上將球滾到另一側手上;柔韌性和球性都不好的同學可采取單側運完球時屈髖到極限然后兩手抱球向腳尖方向伸,再換至另一只手運球。

(2)髂脛束拉伸和左右手交替運球(圖6)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練習者直立站立,單手不間斷拍球,以右手拍球為例,左腳前交叉到右腳右側,并與右腳平行站立,屈髖成體前屈姿勢,左手向身體右下方伸出,右手同左手移動方向,同時直臂運球,保持這個姿勢的前提下,運球經(jīng)過體前,到達身體的左側,左手跟著一起擺過來,球的移動路線為弧形。此時換左手運球緩慢的直立身體,右腳前交叉到左腳的左側重復上述動作。

動作要點:動作過程中,保持兩腿伸直尤其是后側腿,兩手臂保持伸直,注意叉的方向和雙手畫弧的方向。

注意事項:柔韌性差的同學,可減小屈髖的角度但手臂要盡量向遠處伸直;球性不好的同學,可單手運球到地上后,單手將球滾到另一側,再由另一側拍球直到直立。柔韌性和球性都不好的同學,可運球到地上后,兩手抱球在一側,保持自己的最大屈髖幅度向另一側畫弧,再單手拍球直到直立。

(3)前弓步胸椎拉伸和左右手交替運球(圖7)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練習者直立站立,單手不間斷拍球,以右手拍球為例,左腳向前弓步,左手向前伸出,再向左旋轉90°,右手運球到體前,兩手臂成90°,并保持兩手臂夾角90°向左轉到最大,轉動的同時向左轉頭眼睛看左手,到極限時將球交換到左手運球,后腳蹬地變成直立,右腳向前邁出一步成弓步,重復上述動作。

動作要點:弓步時大腿與小腿夾角90°且大腿與地面平行,膝關節(jié)不超過腳尖。后腿大腿與小腿也成90°夾角,上身保持挺直,后側腿大腿與軀干成一條直線,且與地面垂直。轉動過程中,身體不要發(fā)生傾斜,始終保持軀干在垂直軸上做旋轉。

注意事項:球性不好的同學,可運球至弓步位置時,改為運球手單手托球,其他內(nèi)容不變。

(4)后交叉步臀肌拉伸和單手運球(圖8)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練習者直立站立,單手不間斷拍球,以右手拍球為例,左腳向自己身體的左后約45°的方向邁步約小腿長度的距離,左手向自己的正前方伸出,右手不間斷在體側拍球,下蹲將重心移動在前腳上(即右腳上),到最低點時運球到身體的正前方,換左手運球,然后站立成直立姿態(tài),換右腳向自己身體的左后方向邁步,按照上述要求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邁步的距離根據(jù)自己的小腿的長度設定,不要太小,將重心移動到自己的前腳上,上身盡量保持挺直。

注意事項:球性不好的同學,可單手拍球后停球在手上,再進行單手拍球,通過練習直到能進行不間斷的單手連續(xù)拍球。換手時,可在手上直接換到左手上,其他動作要求保持不變。

圖8 后交叉步臀肌拉伸和單手運球

3.動作整合結合球性練習方法

(1)舉球向前軍步(圖9)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兩手相對抱球,手臂上舉,身體直立站立,以右腳為例,抬起右腿,大腿小腿夾角成90°,大腿與地面平行,腳尖勾起,向下用力蹬地,將力量從腳底傳到籃球,左腳按上述要求抬起,重復上述動作。

動作要點:動作過程中始終保持手臂伸直,身體成一條直線,抬腿和落地的過程中要保持身體姿態(tài)。注意腳尖方向始終向正前方。

(2)舉球向前軍步跳(圖10)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兩手相向抱球,手臂上舉,身體直立站立,以右腳為例,抬起右腿,大腿小腿夾角成90°,大腿與地面平行,腳尖勾起,向下用力蹬地,將自己彈離地面,將力量從腳底傳到籃球,左腳按上述要求抬起,重復上述動作。

動作要點:動作過程中始終保持手臂伸直,身體成一條直線,抬腿和落地的過程中要保持身體姿態(tài),注意腳尖方向始終向正前方。

(3)舉球側向軍步(圖11)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兩手相向抱球,手臂上舉,身體直立站立,以向右移動為例,先抬起左腳,大腿小腿夾角成90°,大腿與地面平行, 腳尖勾起,用腳掌內(nèi)側蹬地發(fā)力,向右移動,將力量從腳底傳到球上,同時抬起右腳,大腿小腿夾角成90°,大腿與地面平行, 腳尖勾起,用力向下蹬地,將力量從腳底傳到籃球,再抬起左腳重復上述動作。

動作要點:動作過程中始終保持手臂伸直,身體成一條直線,抬腿和落地的過程中要保持身體姿態(tài),注意腳尖方向始終向正前方。

(4)舉球側向軍步跳(圖12)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兩手相對抱球,手臂上舉,身體直立站立,以向右移動為例,先抬起左腳,大腿小腿夾角成90°,大腿與地面平行,腳尖勾起,用腳掌內(nèi)側蹬地發(fā)力,將身體蹬離地面,向右移動,將力量從腳底傳到球上,同時抬起右腳,大腿小腿夾角成90°,大腿與地面平行, 腳尖勾起,用力向下蹬地,將身w蹬離地面,將力量從腳底傳到頭頂,再抬起左腳重復上述動作。

動作要點:動作過程中始終保持手臂伸直,身體成一條直線,抬腿和落地的過程中要保持身體姿態(tài),注意腳尖方向始終向正前方。

4.神經(jīng)激活結合球性練習方法

(1)碎步加單手原地拍球(圖13)

練習方法:起始姿勢為運動基本姿勢,雙手持球在體側,臀大肌發(fā)力帶動腳向上微抬,以最快的頻率將兩替上抬,同時單手不間斷地拍球,以右手拍球為例。

動作要點:從慢速開始,控制自己身體的姿態(tài)和平衡。用臀大肌發(fā)力去帶動腿和腳的上抬,不要用股四頭肌發(fā)力變成高抬腿動作。

注意事項:協(xié)調(diào)性不好的同學,可單手拍一次球后將球丟出,慢慢的增加拍球的數(shù)量,直到能夠不間斷地拍球。

(2)碎步加單人傳球(圖14)

練習方法:運動基本姿勢下,雙腳高頻率原地交替的抬起,同時雙手胸前抱球,將球傳給對面站立的同學,并接住對面同學的回傳球。

動作要點:從慢速開始,控制自己的身體姿態(tài)和平衡。用臀大肌發(fā)力去帶動腿和腳的上抬,不要用股四頭肌發(fā)力,變成高抬腿動作。

注意事項:協(xié)調(diào)性不好的同學,可將球傳給站立的同學,不需要接到回傳球。

(3)碎步向前加單人傳球(圖15)

練習方法:兩人對面站立,起始姿勢為運動基本姿勢,其中一人雙手抱球在胸前,開始后雙腳高頻率交替的抬起,并緩慢地向前移動,10s時間應移動1m左右的距離,同時將球傳給對面的同學,然后接到對面同學的回傳球。

動作要點:向前移動的時候要控制好節(jié)奏和頻率,保持姿勢和頻率不變,用臀大肌發(fā)力去帶動腿和腳的上抬,不要用股四頭肌發(fā)力,變成高抬腿動作。

注意事項:協(xié)調(diào)性不好的同學,傳球時可通過停下腳步再將球傳給對方,接球時也停下腳步。傳、接球動作結束后再繼續(xù)剛才的頻率兩替的抬起。

圖15 碎步向前加單人傳球

(4)兩人碎步向前加傳球(圖16)

練習方法:兩人面對站立,起始姿勢為運動基本姿勢,其中一人雙手抱球在胸前,開始后兩人同時雙腳高頻率交替的抬起,并同時向前移動,移動速度要慢,10s的時間移動1m左右。將球傳給對面的同學,接球的同學在保證身體姿勢不變,腳下頻率不變的前提下將球接住,并再次將球傳出,兩人交互傳球,并向著對方移動約1m的距離。

動作要點:保持姿勢和頻率不變,用臀大肌發(fā)力去帶動腿和腳的上抬,不要用股四頭肌發(fā)力,變成高抬腿動作。

注意事項:協(xié)調(diào)性不好的同學,傳球時可通過停下腳步再將球傳給對方,接球時也停下腳步。傳、接球動作結束后再繼續(xù)剛才的頻率兩替抬起。

三、說明與建議

1.動作庫中是按照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體系分成了四個(肌肉激活、動態(tài)拉伸、動作整合和神經(jīng)激活)對應的部分,并結合了籃球球性的練習。教師在上課前應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主教材對每個部分選擇提取1~2個練習內(nèi)容來設計準備活動,從而使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更具針對性。如本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是防守,那么選擇時就應針對性添加橫向移動(像肌肉激活結合籃球球性練習的迷你帶分腿側向移動和動作整合結合球性練習的舉球側向軍步)等準備活動的練習內(nèi)容。

2.由于動作庫中結合球性練習的準備活動四個部分(詳見動作庫)的強度是依次遞增的,內(nèi)容安排上對學生的身體能力和動作技能要求也是依次遞增,所以教師在選擇上課所需的準備活動動作時,盡量按照動作庫中提示的四個板塊的順序依次選取練習內(nèi)容。

3.本文只是從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角度出發(fā),結合籃球的課堂準備活動,設計了相應練習方法,動作庫中的動作并非全部,希望一線教師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及對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認識,不斷地總結、提煉好的教學方法,讓體育課上得更精彩。

參考文獻:

[1]尹軍,袁守龍.身體運動功能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第4篇:籃球傳球教學設計范文

籃球教學融合游戲的教學價值

在小學體育籃球課程的教學當中,融合游戲教學策略的主要價值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貫徹“寓教于樂,快樂施教”的科學教育理念。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是小學生學習籃球的基礎階段,對于這一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對于籃球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熱愛學習籃球,要比籃球技巧教學更加重要。因此,小學體育教師需要認識到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貫徹“寓教于樂,快樂施教”的科學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而游戲教學方法在小學體育籃球教學當中的應用,正好可以滿足其這一需求,游戲教學方法其本身的核心教學理念就是利用游戲性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小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籃球體育課程學習質(zhì)量。第二,強化小學生的團隊精神。新課標教學理念當中明確提出,現(xiàn)代小學生的體育籃球教學應當更加注重小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而不是簡單地技巧教學,而團隊精神的學習正是小學生綜合能力和學習素質(zhì)當中的重要一點。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必須認識利用籃球教學來強化小學生團隊意識和精神的重要性。游戲教學策略在小學籃球教學當中的融合正好可以滿足其這一需求,比如說,小學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將“一個人的籃球”設計為“一群人的籃球”“合作捕魚”等教學游戲的方式,來教學生融合在一起,讓其在團隊合作當中感受合作協(xié)助的強大力量,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和強化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能力。

游戲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體育籃球教學有其基本的教學要求和目標追求,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應用游戲教學方法來輔助籃球課程的教學時,應當嚴格遵循以下幾個設計原則:第一,安全性設計原則。不論是在籃球課程的教學當中,還是在小學體育其他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設計當中,安全性永遠都是第一位的,任何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形式都應當在嚴格保證學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應用游戲教學策略來輔助籃球課程的教學時,它的教學型游戲活動都應當嚴格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及嚴格遵循安全性的設計原則。第二,適應性設計原則。小學生年齡較小,身體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身體情況來合理地設計籃球教學游戲,避免出現(xiàn)教學游戲活動量較大,對于小學生身體負荷較大的籃球游戲情況產(chǎn)生,充分保證教學游戲設計的適應性。第三,針對性設計原則。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游戲也不例外,因此,為了保證小學籃球教學中教學游戲設計和應用的正確性,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游戲的設計時,應當充分地保證所有的教學游戲設計都具備針對性,以小學生的籃球學習為中心,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證籃球教學游戲設計的正確性和教學效果。

籃球教學中的三個階段

根據(jù)小學體育籃球課程的教學結構特點,本文從小學籃球課程教學中的準備階段、教學階段以及結束階段這三個階段,來詳細地分析論述游戲教學方法在小學籃球課程教學當中的具體應用:第一,在準備階段方面的應用。小學體育籃球課程教學的準備階段也被稱為開始階段,在時間上來說主要是小學籃球課程開始時的前面5分鐘左右,這一階段的籃球課程教學主要為準備活動教學,讓小學生能夠盡快地活躍身體的各個器官,以適應即將開始的籃球活動。因此,針對這一基本需求,小學體育教師可以設計教學游戲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枯燥的單一動作教學,比如說“左右傳球”“上下花式傳球”或者“短距離接力游戲”等,這些教學游戲相對而言難度不大,可以有效地起到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小學生身體技能的重要作用。第二,在教學階段的應用。教學階段是小學籃球課程教學當中的關鍵階段,是課程教學中的關鍵點所在,這一階段的籃球教學效果要求是最高的。因此,為了有效地避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不強,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地發(fā)揮游戲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作用,科學的設計多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游戲,來代替普通枯燥的教學練習,比如說設計“一人運兩球”“移動籃框”等教學游戲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往返投球訓練,這樣可以有效地起到激發(fā)小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效果。第三,結束階段主要是放松小學生的身體機能,讓小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調(diào)節(jié)身體情況,平靜情緒,這一階段的教學游戲設計應當以放松為主,比如說“盲人放球入框”等。

結束語

第5篇:籃球傳球教學設計范文

一、研究目的

籃球教學是中學重要體育教學內(nèi)容,而投籃是籃球運動中重要的技術之一,更是籃球比賽中獲勝的重要手段。但綜觀籃球技術的教學方法,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籃球技術的投籃教學上教師教學手段比較簡單,一般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原地徒手模仿練習,然后持球練習。由于可使用的練習方法比較少,加之教師對技術動作要求較細,有時一節(jié)課都在重復同一動作,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影響教學效果。同時,在單元安排中,原地練習后,沒有有效的教法、學法來過渡,直接安排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讓學生同時達到行進間的腳步動作、起跨點的要求、起跨腿的要求,對初學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了。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了使學生盡快正確地掌握單手肩上投籃動作,有必要對該技術教學進行探討,以總結出比較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

二、研究對象

從八年級中隨意抽取兩個班級,八年級(8)班為實驗班,九年級(9)班為對照班

三、研究方法

1. 實驗法;2. 調(diào)查法:調(diào)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需求及行為要求。

四、研究過程

實驗研究前,作者通過對各級別籃球比賽中單手肩上投籃運用的效果的觀察和教學實踐,設計如下實驗:

1. 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教學。在對照班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墻投準、傳球假動作后單手肩上投籃、移動后接球單手肩上投籃見(表1)

2. 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如果沒有有效的過渡性練習,學生很難掌握走向技術,把動作進行分解并降低練習難度。實驗班采用“逆向”教學,技術結構相反順序,由后向前進行教學:第一步:學習上左腳向前一小步,同時起跳投籃。第二步:學習右腳向前跨一大步,同時雙手接球。我在教學的設計中分二個部分進行,一原地徒手模仿練習,二持球練習。見表(2)

3.在教學單元的中后期,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常用結合游戲、比賽的方法,但在實施過程中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常常破壞剛建立起來的動力定型。教學中采用“變向變速運球上籃”、“高低運球接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和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在游戲、比賽中的合理使用”,使學生理解單手肩上投籃的價值,從而加深對動作的理解。見表(3)

4. 教學效果達標統(tǒng)計。見表(4)

五、結果與分析

1. 本實驗對參加的兩個班級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通過調(diào)查可以發(fā)現(xiàn):對照班與實驗班在學習過程中,對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的感受和對課堂氛圍的認識用明顯不同,實驗班的學生對單手肩上投籃練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高,說明實驗班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是成功的,并得到學生認可的。

2. 通過對單手肩上投籃教學效果進行技術達標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

(1)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動作的優(yōu)秀率:實驗班(35.5%)比對照班(23.3%)多12.2%;良好率:實驗班(42.2%)比對照班(30.4%)多11.8%,合格率和不及格率:實驗班(22.3%)比對照班(46.3%)少 24%。說明在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動作中實驗班的教學效果更好。

(2)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動作的優(yōu)秀率:實驗班(36.3%)比對照班(20.3%)多16% ;良好率:實驗班(43.5%)比對照班(24.6%)多18.9%,合格率和不及格率:實驗班(20.2%)比對照班(55.1%)少14.9%。說明實驗班的教學方法比較合理,由淺入深,循序過渡,使學生容易掌握動作。

(3)在游戲比賽中,實驗班(34.8%)比對照班(18.6%)多16.2%;良好率:實驗班(45.1%)比對照班(21.7)多23.4% ,合格率和不及格率:實驗班(20.1%)比對照班(59.7%)少39.6%。說明在游戲、比賽階段練習,學生能熟練掌握技術動作,并能在比賽中合理地使用技術動作。

六、結論與建議

1. 結論

實驗班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點,有助于以后多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技術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及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6篇:籃球傳球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三門球;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3-034-2

一、介紹三門球及與之相鄰運動項目的特點,營造體育課堂的文化氛圍,領略三門球的豐富文化和激烈對抗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練興趣

首先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充分了解到三門球是一種讓三個隊同在一個設置有三個球門的圓形場上用手打球,以將球有效地射入對方任何一個球門得分為目的而建立起來的具有攻二防二性質(zhì)的游戲競賽活動,它始終處在一個三方較量的態(tài)勢之中,在比賽中要斗勇,更要斗智,既要本隊團結協(xié)作,又要隨時準備聯(lián)合兩隊中任何一方來阻止另一隊的進攻。三門球結合橄欖球、籃球、手球等多種項目特征,在練習中要求學生能做到舉一反三,積極遷移。由于對抗激烈,攻守轉換快速突然,防守陣營的聯(lián)合轉化不斷,需要在各種距離和復雜狀況下運用各種方式射門,必須具備較強的身體素質(zhì)和體能。在反復的對抗中,參與著積極而深刻的審時度勢,靈活而周密的運籌角逐,無疑有利于智力,提高思維的整體意識和應變能力。然后我把學生帶到比賽場地,讓學生感受三種顏色球門,觸摸棱形球體,感受反彈方向捉摸不定,營造體育課堂的文化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練興趣,為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二、挖掘教材的游戲內(nèi)涵,探尋三門球運動技能教學與體育游戲的融合點,創(chuàng)編三門球演化性游戲,在游戲中掌握技、戰(zhàn)術

在三門球技術教學第一次課上,我首先對三門球的球性進行教學設計,我利用棱形球體反彈方向捉摸不定,攻守轉換的瞬息變化,培養(yǎng)學生快速反應能力和靈活性,然后用籃球教學中的“活動籃筐”游戲遷移到三門球的教學中來,由兩隊之間對抗變成三組之間對抗,具體方法是:教師先講解游戲方法與規(guī)則,游戲開始,教師在中圈擲球,三組同學爭搶反彈球,通過小組間相互傳球,射進本方的“活動球門”,其他兩方可搶斷球,力圖獲得球轉守為攻,游戲結束以射門得分多者為勝。通過游戲發(fā)展學生投擲能力,提高三門球的傳接技術,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在這個游戲熟練后,進行“遞手絹”游戲練習,學生分成紅、綠、黃三組,每人學生各持一塊相同顏色的手絹,安排好場上依次拿出手絹的順序,增加練習難度和對抗性,增強她們積極跑動的能力。

三、巧妙設計,層層深入,提高技、戰(zhàn)術學習的針對性

1.巧用四角傳球提高學生的視野。

籃球訓練中要努力培養(yǎng)運動員在球場上的觀察能力,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靈活多變。利用籃球四角傳球遷移到三門球教學中來,全體同學要求:跑動路線和傳球路線不變,每個角隊伍前面的同學伸出手指來表示15個數(shù),可隨時變換手指的個數(shù),一個球傳熟練后,再用兩個球同時傳,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反復練習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2.綜合其他球類項目,結合三門球特點,合理運用技、戰(zhàn)術。

我們平時教學從思想上循循善誘,做好鼓動工作,對每個能綜合運用技術,完成漂亮戰(zhàn)術配合的學生,號召大家一起掌聲鼓勵。這樣幾節(jié)課下來,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都能完成規(guī)定技術的動作。學生也在比賽中靈活運用技術,互相配合,實現(xiàn)完美的戰(zhàn)術配合,贏得比賽。三門球運動有它獨有的特點,進攻時兩個球門可供選擇,射任意一個門,都能得分。在進攻時使用一些謀略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聲東擊西”就是經(jīng)常使用的手段之一。要能“忽悠”住對手,那么“聲東”的動作就要做得特別引人注意、做得逼真,比賽中故意向防守嚴密的一方球門,通過短傳配合,采用陣地式椎進、短兵相接的“肉搏”戰(zhàn),給對手制造非常大的壓力。若對手稍有疏忽,就不用“擊西”了,順勢就地射門得分。加強全隊短傳配合,充分挖掘每一位隊員的技術特點,并使之巧妙融合,達到“1十1>2”效果,并形成“拳頭”。

3.有層次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術、技能,有效地實施個別指導。

由于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其能力、興趣、動機、學習方式、接受教學信息的情況均有所不同,教師首先應根據(jù)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興趣進行分組,設計好問題和練習順序讓小組成員相互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先與學生一起對問題進行觀察和初步探討,使學生形成認知矛盾,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擬定適合學生水平的嘗試層次,學生在嘗試過程中練習體會動作,對所學技術動作進行類比,在練習和研究中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和技能,解決提出的問題,達到掌握新知識、技術、技能的目的,在強化技能形成時,應有效地實施個別指導??稍O置一些素質(zhì)練習及輔和誘導性練習的內(nèi)容,編制好練習順序,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同時,安排練習內(nèi)容必須注意合適的梯度,逐漸增加創(chuàng)造性因素,或把某一動作進行適當引伸和變化,逐漸增加創(chuàng)造性因素,同時要注意對各層次學生加以區(qū)別對待,認真指導。正是由于采取了區(qū)別對待,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練習之中,達到良好效果。

四、實戰(zhàn)演練,學以致用,提高戰(zhàn)術學習的實效性

三門球的攻防特點和計分規(guī)則,決定了進攻方必需以少勝多,敵我人數(shù)對比為2∶1,在對方嚴密防守下,怎樣“傳球―推進―射門”形成有效進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從短傳配合方面演示一下怎樣提高三門球比賽中進攻的有效性。守門員發(fā)球后,得球者就成了眾矢之的,被對手圍追堵截,丟失球的情況會隨時發(fā)生,接應的隊友也會被嚴密盯防,傳球路線越長,對手搶斷的機會就會增大,顯然對進攻隊不利。我采用兩三個隊員間的短傳配合,由于傳球距離短,球暴露給對手時間短,不容易被搶,準確性自然大大提高,有了控球時間就為球隊得分爭取到了主動權,技戰(zhàn)術才能有實施的“土壤”,才能為進攻的有效性奠定“物質(zhì)基礎”。全隊短傳配合時,各隊要充分挖掘每一位隊員的技術特點,并合理運用戰(zhàn)術“以柔克剛”,用整個團隊的力量對抗防守方的壓力,從而節(jié)省主力隊員體力,保證全隊的進攻始終能有序、高效。

五、培養(yǎng)學生不怕吃苦、敢于嘗試、團結合作的良好心態(tài),從而在內(nèi)心深處熱愛體育,積極投身到體育中來

在三門球比賽中,學生們都想贏得比賽,那么就必需積極地奔跑、傳接,進行各種配合,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耐力水平,培養(yǎng)了學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平時教學中,我注重磨練學生意志和毅力,從思想上讓學生意識到鍛煉的作用。為了激勵學生,在比賽中,我常和學生一起奔跑,一起配合,堅持每次對學生多表揚和鼓勵,這對學生是有很大感召力的,長期下來,全班學生百分之百能達到耐力項目測試的要求,學生對自己也更有信心。我經(jīng)常組織一些小組接力賽、對抗比賽等,使學生逐漸明白,每個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只有和別人加強合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進步,教學比賽中,學生既需要個人技術,又需要集體配合,特別需要積極地動腦思考。要樹立敢于嘗試的大無畏精神,否則,必然不能完成進攻戰(zhàn)術。怎么辦?我們平時教學從思想上循循善誘,做好鼓動工作,對每個能綜合運用技術,完成漂亮戰(zhàn)術配合的學生,號召大家一起掌聲鼓勵。這樣幾節(jié)課下來,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都能完成規(guī)定技術的動作。學生也在比賽中靈活運用技術,互相配合,實現(xiàn)完美的戰(zhàn)術配合,贏得比賽。

三門球運動對于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合作與競爭的現(xiàn)代人意識,培養(yǎng)他們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和良好的體育道德,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智力,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和人體機能能力具有顯著的效果。三門球運動作為一項新興運動項目,在體育教學、課外活動和訓練競賽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應用,既豐富了學校體育教育,又豐富了學生課余體育生活。

[參考文獻]

第7篇:籃球傳球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籃球教學;常見的訓練方式;改進途徑

一、研究背景

作為體育運動中所包含著的運動項目,籃球教學不僅關注體能訓練、智力發(fā)展,還強調(diào)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因而在日常的籃球教學中,運動員不僅需要懂得戰(zhàn)略部署,還必須做好同戰(zhàn)友的溝通協(xié)調(diào)及配合工作。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研究我們認為籃球教學還能夠對運動員自我調(diào)節(jié)以及自我約束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良好的教學能夠幫助運動員在訓練操作中不斷對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以及身體狀態(tài)進行調(diào)整,以達到最佳水平;此外有效的籃球教學有助于運動員養(yǎng)成公平競爭意識,在反反復復的訓練中逐步強化自身的適應能力。但是我們結合現(xiàn)狀進行分析,國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的籃球教學雖然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卻始終無法同新時代背景下的訓練要求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更不要說同世界領先水平接軌,若訓練方式得不到調(diào)整和改變,勢必會對教學質(zhì)量造成影響,自然無法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

二、國內(nèi)籃球教學在新課程改革后發(fā)展的狀況

(一)重復單一的訓練方式

現(xiàn)階段,籃球教學在國內(nèi)所呈現(xiàn)出的訓練方式普遍存在著重復單一性,雖然新教改已經(jīng)實施了一段時間,但是籃球教學在國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依然沒有取得較大突破,這主要是因為籃球教學是圍繞著基本的上籃、運球以及步伐等動作進行的,其要求學生必須反反復復的進行以上動作,隨后才是一些集中式技巧訓練,而面對這樣一個漫長的訓練過程,學生難免會有乏味枯燥、厭倦的情緒產(chǎn)生,一旦產(chǎn)生負面情緒,學生便很難在接下來的籃球訓練中保持激情。

(二)籃球教練的水平參差不齊

在新課改全面實施后,我們對于課程改革的思想核心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其所強調(diào)的是從根本上對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進行改變,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學習,因而要求每一位科目教師都必須掌握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方式的革新。這也就意味籃球教學應當從國內(nèi)當前新的教學改革背景下進行改變,增強在籃球教學方案設計中的投入工作,有機結合實效性以及有效性訓練方式,通過對訓練設計方式積極而又深入的挖掘,找出高效的訓練方式來,以此來提升學生們整體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最終確保籃球教學訓練的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課改全面實施后,大部分的籃球教練都對相關的籃球教學設計方式和教學方案進行了調(diào)整和改變,并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中不斷進行調(diào)整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學效率提高的作用。但是經(jīng)過實地走訪我們發(fā)現(xiàn),還有一部分的籃球教練并沒有對新的一個教學方式和訓練方法引起重視,他們在訓練項目選擇上表現(xiàn)出盲目性和隨意性,以致訓練過程中缺失針對性,加之過于單調(diào)的訓練形式,和枯燥乏味的訓練過程,很難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甚至長時間反復單一的訓練方式,極易引起學生不滿和反感情緒,從一定程度上而言是難以將預期教學效果實現(xiàn)的。

(三)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突顯

眾所周知,在傳統(tǒng)形式上的籃球教學訓練中,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占據(jù)主導地位的一直是籃球教練,而面對這樣一種被稱作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激發(fā),在一定程度上還容易增強學生學習上的壓力,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學習中持有懈怠心理,就難以達到教練預想的訓練效果。一般而言,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是籃球訓練關注的重點,其所強調(diào)的是動作的連貫性和流暢性,但是籃球教練在教學操作中基本無法全方位的對學生整體的訓練狀況進行考慮,這也就意味著學生在整個的訓練操作中均是根據(jù)教練所規(guī)定的重復性動作進行的,正是因為這樣一種缺乏溝通性的教學行為,導致整個的教學效率十分低效,始終達不到較高的一個水平狀態(tài)。可見,籃球教學同其他文化課程的教學有著明顯不同,在籃球教學中我們必須與體育學科總體的特征結合進行,在保證學生智力和體力共同進行發(fā)展的同時,還能夠不斷提升他們的體育素養(yǎng),以此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價值觀和興趣觀,只有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才能夠為終身體育意識奠定良好基礎,而這要求我們在體育教學中選擇正確的訓練方式和教學理念。

三、有效的改進途徑

(一)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性

在籃球教學中需要教練同學生間良好的溝通,教練應當主動的參與到籃球教學中,多與學生互動,其有助于學生整體的學習熱情和主動積極性得到激發(fā),并且學生有效的學習同教練正確的動作示范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也只有這樣學生才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到更多的訓練技巧。同時籃球教學課堂應當營造出出和諧輕松的氛圍,在輕松氛圍的學習下,學生才能夠掌握到更多的訓練技巧,并且輕松的課堂有助于學生學習上的心理負擔以及恐懼心理減輕;此外教師還需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和訓練狀態(tài),為了避免有安全事故出現(xiàn),教練需要在籃球教學中教與學生一定的保護動作,以提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保護能力。曾有位哲學家這樣說過,學生的學習必須以興趣為前提,因為興趣是他們最好的教師,基于這一說法我們也經(jīng)過實踐得到了證明,一旦某個人對某個事物產(chǎn)生了興趣,便會主動地去探索和接觸這一類事物,并且在與這類事物有關聯(lián)的活動中參與度都非常高。為了幫助學生更加快速的產(chǎn)生學習籃球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在正式開展訓練課程前,會做好相關的示范教學工作,即將相關的技術關鍵點講解給學生,親自示范投籃、運球以及傳球等動作,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將各項技能掌握,還能夠拉近學生同教師之間的互動關系。

(二)學生主體地位的突顯

新教改的實施和落實,人們不斷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改變,前文中有提到在傳統(tǒng)形式上的籃球訓練中,籃球教練具有整個訓練過程的完全控制權,其是訓練內(nèi)容的主導者,所有的訓練內(nèi)容均是有教練自己確立和設計的,學生無法參與其中。但是在新課改的號召下,所強調(diào)的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突顯,因而要求我們必須將學生放在主要的教學位置上,任何一項教學內(nèi)容的產(chǎn)生都應當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只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顯,才能夠激發(fā)出他們對籃球訓練的參與熱情。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籃球教練來講,首需進行的是教學觀念的轉變,應當樹立起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意識,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籃球訓練活動中,其目的是為了增強訓練方式和過程的有效性。

(三)教學目標的合理制定

課時目標集中匯聚在教學目標中,作為教師應當合理地從編制出學習目標,而這要求其不均需要對課堂訓練內(nèi)容進行滿足,還必須契合學生認知的需求,因而每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都必須從課時內(nèi)容出發(fā),充分的對學生整體發(fā)展需求進行考慮,只有將科學的一個訓練框架構建出來,才能夠最大可能的將教學效益發(fā)揮出來。

(四)訓練形式的改變

籃球教學一般采用的是集中式教學形式,因而在正式課程教學中應當有機結合個別教學以及分組教學等形式,因為只有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才能夠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籃球的熱情,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參與到籃球訓練活動中。諸如:所有的籃球教學都是在體育館或操場中完成的,其由于受外界的影響較大、空間較大等,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要求我們每一次籃球教學活動的開展都必須是經(jīng)過嚴密設計和組織的,在場地所使用的器材全部是經(jīng)過合理布置的,并且還需要根據(jù)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隨時對教學方式進行調(diào)整。對于籃球教練來講,必須針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學習成績的差異等,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其目的是為了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此外,在籃球教學中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籃球技術運動具體的達標程度等進行分類,諸如:學生實際的課程目標完成情況等,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如傳球訓練組、運球訓練組以及投球訓練組等,待小組劃分完成后,需要將不同小組的成員組織在一起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四、總結

綜上所述,籃球訓練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起到培養(yǎng)學生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思維能力和配合能力等作用,因為學生在接受籃球訓練中,教練采取正確的、科學的教學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有助于學生良好的掌握籃球訓練技巧和技術。因而在日常的籃球訓練活動中,我們要求籃球教練必須加強對訓練方式的重視,只有訓練效率得到提升,才能夠確保訓練質(zhì)量的有效性,而這便需要我們在新課改的號召下,對傳統(tǒng)的訓練方式進行改變,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趙高偉.常見籃球教學的訓練方式和改進策略[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2:95-96.

[2]王禮碧.常見籃球教學的訓練方式和改進策略[J].湖北體育科技,2016,02:128-130+109.

[3]姜廣禹.高?;@球教學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因素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34:58+60.

第8篇:籃球傳球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體育課程;指稱;教材;對話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90(2012)03-0113-05

研讀賈齊先生在《體育與科學》2010年第6期“關于體育課程若干基本概念之指稱對象的考察”一文(以下簡稱賈文)與相關的文章,深感我國體育課程理論的匱乏與完善建設的必要,賈齊老師的文章在深化學校體育與體育課程理論方面可謂獨樹一旗,其意義與價值在此不再贅言。基于百家爭鳴的視角,本文針對賈文中的三個基本觀點進行討論,以期通過對話,實現(xiàn)深入探討之目的。

1 問題之一與討論:有關課程內(nèi)容與教材定位的思考

賈文首先提出的第一個矛盾是:“比如在一節(jié)體育課中,教師圍繞‘籃球的運球’組織學生進行了相關的練習。那么按照現(xiàn)在通行的說法,這節(jié)課的教材(或內(nèi)容)就應該是‘籃球的運球’。但是,當我們進一步追問時,問題就出現(xiàn)了。因為在該節(jié)課中,學生所進行的身體練習實際上包括‘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等三種不同的具體形態(tài),那么這節(jié)體育課中的教材(或內(nèi)容)是相同的還是不相同的呢?” 如果認為是不同的,就與這節(jié)體育課的教材(或內(nèi)容)是籃球的運球這一判斷發(fā)生了矛盾。而若認為是相同的,那么這顯然不是對這三種不同形態(tài)身體練習的指稱,而是對其共性的指稱。因為按照后者的邏輯,意味著體育教材(或內(nèi)容)不是具體的存在而是抽象性的存在。那么,到底應該是依據(jù)事實上的不同,還是應該依據(jù)其共性上的相同進行判斷呢?”[1]

在這段話中,若按作者的思維邏輯,“籃球的運球”與課堂教學中的“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的指稱確實存在著合理對接的兩難困境,但我們從另一個視角來分析,可對以上兩者之間的指稱做一合理解釋,并有助于理解課程內(nèi)容與教材之間的關系(注:為了與賈文討論的一致性,本文的課程內(nèi)容所指就是教學內(nèi)容)。

首先,我們從教材的緣起進行思考。由于體育與運動的概念一直以來都處于探索階段,沒有權威性的定論。因此,此處的“體育”含義主要沿用與“身體教育”相關的詞意,且與“運動”含義不同。作為體育教學的教材,它是組成體育教學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教師——教材——學生),而教材的上位概念是課程內(nèi)容,那么課程內(nèi)容的上位概念呢?不難推理,應該是運動素材。運動的素材很多,有形形的運動項目、競技項目、身體娛樂與健身項目等,但并不是所有運動素材都可以成為課程內(nèi)容,只有那些適合于青少年身心需求、適宜于課程教學的運動素材才有可能被選擇并作為課程內(nèi)容。

因此,運動素材與課程內(nèi)容之間存在著上位與下位、多與少之間的關系,一旦課程內(nèi)容被確定,那么課程內(nèi)容就形成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當然從運動素材到課程內(nèi)容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fā)展,課程內(nèi)容中可不斷增加新的運動素材)。

按賈文引用他人劃分的課程內(nèi)容來看(注:劃分與分類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確切地說,應該的劃分,而不是分類):中國的課程內(nèi)容為(田徑、體操、球類、武術、舞蹈、游泳等),日本為(田徑、體操、球類、武道、舞蹈、游泳等),英國為(田徑、室內(nèi)競技、器械體操、游戲、越野跑、游泳、野外活動、舞蹈等),前聯(lián)邦德國為(田徑、器械體操、一般體操和舞蹈、游泳、球類、擊劍和柔道等)。若以籃球為例,課程內(nèi)容的第一層面是“球類”;而第二層面的課程內(nèi)容則是“球類”中的“籃球”、“足球”、“排球”等;籃球中的各項技術(如傳球、運球、投籃等)與戰(zhàn)術又是課程內(nèi)容劃分的第三層面,這樣的分步劃分與思維邏輯是沒有問題的,那么問題在哪兒?

問題就在于課程內(nèi)容的繼續(xù)劃分是無窮盡的,即“籃球運球”還可以劃分為“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體前變向運球”和“轉身運球”等等,其中“原地運球”又可以劃分為“1分鐘原地運球”、“5分鐘原地運球”等等,那么到何處為止才能窮其盡呢?其次,課程內(nèi)容要劃分到哪一個層面才能稱之為“教材”?這是我們最關心的也是討論最核心的問題。但在賈文中前后都沒有看到這個結果,因此,筆者想以此作為切入點,深入探討課程內(nèi)容與教材之間的關聯(lián)。

要理解課程內(nèi)容與教材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們還需要對“教材”的本質(zhì)與定位進行一翻考察。

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指課堂上和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比如,課本、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補充練習、輔導資料、自學手冊、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光盤、復印材料、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節(jié)目、幻燈片、照片、卡片、教學實物等等。教師自己編寫或設計的材料也可稱之為教學材料。另外,計算機網(wǎng)絡上使用的學習材料也是教學材料。總之,廣義的教材不一定是裝訂成冊或正式出版的書本。凡是有利于學習者增長知識或發(fā)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稱之為教材。狹義的教材就是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從目前來看,教科書除了學生用書以外,幾乎無一例外地配有教師用書,很多還配有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掛圖、卡片、音像帶等。[2]

從以上廣義和狹義的教材概念來看,主要的區(qū)別有兩點:一是課堂資料還是課外資料;二是僅指教科書還是其他所有的教學材料。按體育學科理解,雖然學校體育是副科,用不著諸多的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補充練習、輔導資料、自學手冊、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光盤、幻燈片等,雖然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一些輔助教學材料也適應于體育教學,但體育教學還是主要以課堂教學材料為主體(其實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連教科書都極少使用),因此,筆者以為狹義的教材概念比較適合體育教學,這里實際上也包含了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掛圖、卡片、音像帶等一些輔助材料。

我們了解教材概念的主要意圖并不是陳述“教材”是什么,而應透過教材概念的描述,進一步探析構成“教材”需要的條件與課程內(nèi)容劃分之間的關聯(lián)。

先考察的是課程內(nèi)容的指稱。什么是指稱?在語義學中,“指稱”(reference)通常被用來解釋名詞或代詞和用他們來命名的具體目標對象(object)之間的關系。所提到的目標對象被稱作文字的“指稱對象”(referent)。[3]因此,課程內(nèi)容的指稱有多種不同層次的含義,課程內(nèi)容的具體劃分如下圖所示:

以籃球為例,所呈現(xiàn)課程內(nèi)容的第一層面首先是“球類”,第二層面是“籃球”課程內(nèi)容,第三層面是“籃球運球”、“籃球傳球”、“籃球投籃”課程內(nèi)容,第四層面是 “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課程內(nèi)容。當然,前已所述,我們還可以把“原地運球”再劃分為“1分鐘原地運球”、“5分鐘原地運球”、“在同伴干擾下原地運球”等等,但這樣劃分下去是沒有止境的,課程內(nèi)容要劃分到什么程度才能演變成“教材”呢?

筆者認為課程內(nèi)容劃分到第三層面或第四層面時,課程內(nèi)容就成了“教材”。其主要的依據(jù)有以下三點:

第一,課程內(nèi)容要成為教材應具備第一個條件是:課程內(nèi)容(或學習的經(jīng)驗)需要劃分到一個相對獨立的結構,其結構內(nèi)的各子項既具同一屬性、且密不可分,是同一內(nèi)容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這個結構可直指我們通常講的“單元”。

什么是單元?“流行的單位是單元,使兒童的思維活動有一個段落,將教材或學習經(jīng)驗構成一個個有機的單位,謂之單元。單元包含兩個側面:一是依據(jù)兒童的思維結構與過程,進行教材與學習活動的程序設計的單元構成側面;二是依據(jù)這種計劃,指導兒童的思維活動,以形成一定的概念與技能的單元展開側面?!保?]體育課程內(nèi)容的劃分也存在這個道理,處于第一層面的課程是田徑、球類、體操等,其中的球類雖是一個獨立的單位或結構,但是組成“球類”的各子項如籃球、排球、足球等是互不關聯(lián)的,其屬性雖皆屬“球”,但卻屬于不同性質(zhì)的并無直接聯(lián)系的“球”;劃分到第二層次的課程內(nèi)容是“籃球”,雖然組成“籃球”的各子項如“運球”、“傳球”、“投籃”等同屬“籃球”,滿足了“各子項同一屬性”的條件,但是籃球中的各子項中“運球”、“傳球”、“投籃”的技術不同,即各子項技術皆是較為獨立的教學單位,沒有本質(zhì)性的關聯(lián),如“籃球傳球”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段落,它與“投籃”沒有本質(zhì)的關聯(lián)。只有把課程內(nèi)容劃分到第三層次的籃球運球、籃球投籃、籃球傳球等時,“籃球運球”既是一個獨立的經(jīng)驗單位,同時,組成“籃球運球”的各子項“轉身運球”、“原地運球”“運球突破”等的屬性既皆屬“籃球”,且各子項相互關聯(lián),是同一完整技術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同時,它們的集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籃球運球”教學單元。若該單元學時為3,那么單元內(nèi)的3次課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獨立的學習單位。這時,“籃球運球”就是單元教材,“體前變向運球”等則是“課”的教材;如果“籃球運球”單元只有1學時,那么“籃球運球”就直指“教材”,也就是說,此時的“籃球運球”既是“單元”教材又是“課”的教材,并不需要再繼續(xù)劃分了。那么,課程內(nèi)容具體要劃分到第三層面還是第四層面呢?這就要看課程內(nèi)容的難度了,較為容易的課程內(nèi)容(單元課時為1)劃分至第三層面就形成了單元或課的“教材”,難度較大的的課程內(nèi)容(單元課時為N)則需要劃分至第四層面才形成課的“教材”。 因此,筆者認為“單元”和“課”是區(qū)分“課程內(nèi)容”與“教材”的邊界點。還有一個問題需要繼續(xù)追問,為什么不能繼續(xù)劃分到第五、第六、第七層面才形成教材呢?這與以下提供的依據(jù)有關。

第二,課程內(nèi)容要成為教材應具備第二個條件是:組成“教材”的各單元與課次需要按一定的編排方式排列并構成一個有機的邏輯關系。

從教材的排列角度來看,教材排列是指:“按一定的順序編排一門科目的內(nèi)容。一般可分為兩種:(1)直線式排列;(2)圓周式排列(螺旋式排列)”[5]以這個視角分析,既然構成了“教材”,就有其特定的排列方式,且具體教材內(nèi)容之間也就必然有相應的邏輯性,這是由學科特點所決定的,而對于第二層次、第一層次的課程內(nèi)容而言,卻沒有這樣的規(guī)定性,即不需要具體的排列方式,也沒有具體內(nèi)容的先后、前后的邏輯關系。那么,分解到第三層面與第四層面的課程內(nèi)容之間就必然具有嚴格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了嗎?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了解教材的性質(zhì)。所謂“教材”是指:“教師與學生據(jù)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教學的主要媒體。教材通常按照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分學科門類和年級順序編輯,其中包括文字教材(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圖表和教學參考書等)和視聽教材?!保?]在上述概念與含義中,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材通常按照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分學科門類和年級順序編輯”,當然教育學包含各類學科科目,落實到體育學科,那就是說“教材”是“按年級順序”進行編輯的。年級教學計劃即學年教學計劃在落實具體的課程內(nèi)容時,也是以“單元”作為最終落腳點的,學期教學計劃則落實到了“課”的層面。其實,學期計劃的編排也是把單元中的各課按照一定的排列規(guī)則進行排列的,因此,學期教學計劃也與單元緊密相連。據(jù)上分析可知,“籃球”是課程內(nèi)容的第二層面,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與其他的課程內(nèi)容如田徑?jīng)]有什么關聯(lián),但如果把課程內(nèi)容劃分到第三層面的“籃球運球”之后,“籃球運球”和單元內(nèi)的各課次(第四層面的課程內(nèi)容)必然與其他的教材如田徑的挺身式跳遠單元中的各課次(第四層面的課程內(nèi)容)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即各課次先后排列之間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這種邏輯關系既是編制學期、學年教學計劃的主要依據(jù),也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條件。由此可見,第一層面、第二層面的課程內(nèi)容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而處于第三層面、第四層面的課程內(nèi)容就已具備較為嚴格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這種嚴格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正好與“教材”的定位是相吻合的。

第三,課程內(nèi)容要成為教材應具備第三個條件是:教材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應具有明確、直觀、可操作等特點,以便于教學實施者——教師進行必要的“教材”分析。

按照課程內(nèi)容的劃分情況分析,當我們把課程內(nèi)容劃分到第三、四層次時,我們就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具體的教學材料了,即把抽象的第一層面的課程內(nèi)容“球類”與第二層面的課程內(nèi)容“籃球”轉變?yōu)榉浅>唧w、直觀、可操作的第三層面的“籃球運球”或第四層面的“籃球轉身運球”。若把“籃球運球”這樣的“教材”呈現(xiàn)給教師,體育教師也就十分明確體育課該“教什么”了;其次,也能展開對“教材”的具體分析,如分析“籃球運球”的概念、原理、運動特點、動作路線、重點難點等內(nèi)容要素,從而為進一步實施教學打好基礎;但是,僅把第一層面的課程內(nèi)容“球類”與第二層面的課程內(nèi)容“籃球”呈現(xiàn)給教師還是遠遠不夠的,此時教師無法對“球類”或“籃球”課程內(nèi)容的有關原理、步驟、階段、重點難點等內(nèi)容要素進行分析,因為“球類”或“籃球”還停留在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層面:“球類”包含各種大大小小的球,“籃球”包含“運球、傳球、投籃、上籃”等等各項技術,還有籃球戰(zhàn)術等。

如上所述,“單元”與“課”是區(qū)分課程內(nèi)容與教材的兩個關鍵詞,由于單元是由數(shù)次“課”組成的,因此,作為教材,它始于“單元”,也就是說課程內(nèi)容劃分到“單元”(此處的單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大單元,而是具有實質(zhì)性意義的內(nèi)部各子項密不可分的小單元)時,課程內(nèi)容的稱謂發(fā)生了變化,課程內(nèi)容形成了“教材”,而“課”作為教學過程的最小單位,又是單元中必不可少的成份,“課”的內(nèi)容也可稱之為“課的教材”。當然,作為學期教學計劃或學年教學計劃,不能把單元中課的次序直接安排到學期之中,必須按照教材的編排方式進行排列,即把各個單元的課拆開并按一定的編排規(guī)則進行合理排列,從而構成了具有較強邏輯性的教材。

最后,我們把思路拉回到問題之一的起始點來看看矛盾的解決情況。根據(jù)以上分析的結果,筆者認為在問題之一中提出的“籃球的運球”是體育課程內(nèi)容劃分的第三層面,屬于“單元教材”,而“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是第四層面的體育課程內(nèi)容,屬于“課的教材”,因為“籃球的運球”單元包含了“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的3課次,至于課的教材“原地運球”之下的劃分如“1分鐘原地運球”、“在另一個同學干擾下原地運球”等等則屬于課中的教學方法內(nèi)容。(有關教學方法與教材的區(qū)別將在下文中闡述);如果“籃球的運球”單元只有1課時,那么,“籃球的運球”既是單元教材,又是課的教材。而“籃球的運球”上一層面的“籃球”和“球類”指稱對象是課程內(nèi)容,而不是“教材”。

這里還有一種特例需要說明,那就是在高校體育專業(yè)中,有專門的田徑教材或教科書、籃球教材或教科書等,是因為高校體育專業(yè)教學中課的編排方式具有特殊性,如田徑課是連續(xù)排列的、不間斷的,往往一個學期都是田徑課或籃球課,這與中小學體育教學、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2 問題之二與討論:有關身體練習與學生自我評價所屬“教材” 范疇的思考

賈文提出的第二個矛盾是:“按照當前通行的說法,身體練習屬于教學方法的范疇(即所謂的練習法)。然而按照這種說法對上面那節(jié)體育課進行描述或指稱時,就會注意到原本被指稱為教材(或內(nèi)容)的那些作為身體練習的運球形態(tài)又‘變’成了教學方法,從而導致了在相同的背景和語境中使用不同概念指稱同一對象的矛盾?!保?]

在這段話中涉及了幾個重要的概念及其關系:身體練習、教學方法、練習法、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因此,只有理清這些概念與關系的基礎上,才能明確道理其中所在,并解決矛盾。

首先,我們從分析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入手。當課程內(nèi)容落實到教材之后,我們將面對什么是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對于這個問題,教育學理論有不同的表述。如:百度百科中的闡述:“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由事實(歷史上或社會上發(fā)的事件過程或者是試驗中進行的過程和結果)、概念(反映客觀事物本質(zhì)的思維形式)、原理(已經(jīng)被驗證了的、公認的、不需要加以論證的命題)及它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構成(事實、概念、原理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教育大詞典則認為:“教材內(nèi)容要素包含三個方面:(1)構成知識體系的術語、事實、概念、法則和理論;(2)與技能和能力相關的各種技術、作用方式和步驟;(3)作為世界觀基礎的態(tài)度、觀念以及可以激發(fā)非認知因素的事實?!保?]結合體育學科,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到底是什么?首先,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是教材的術語、概念、原理、內(nèi)在觀念等,毫無疑問,這些要素是構成每一門學科的基本特性,那么,體育學科的特殊性是什么?體育教學是一門理論性與操作性兼具并側重于操作性的學科,沒有師生身體的直接參與和實踐操作,就不可能成為體育教學,那么,有關身體直接參與活動這方面的內(nèi)容要素應該用什么詞匯來表述?是身體練習?運動技術?還是練習方法?這個問題如果含糊不清,就會導致幾個概念之間的混淆,也正如賈文所言的矛盾之二——導致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練習法之間的混淆。

其次,需要理清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練習法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要梳理這些概念及其關系,需要分幾個層次來進行:第一,考察身體練習與運動技術之間的內(nèi)涵與關系。運動技術是指:“能充分發(fā)揮運動員和其他體育活動參與者的身體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特定動作的方法?!保?]顯然,運動技術是方法論,而身體練習所指呢?“是指構成體育手段的各種具體動作。”[10]查閱《體育概論》教科書,沒有身體練習的概念,只有“身體運動”一詞,但書中表述了:“身體運動實際上就是我們習慣所講的身體練習,并認為身體運動比身體練習更貼切。而身體運動是指體育手段的核心部分?!保?1]進一步說明身體運動屬于體育手段,但之后書中又指出:“作為體育核心手段的身體運動,也是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基本由不規(guī)范,通過不斷地改進提高,最后達到規(guī)范的模式而發(fā)展,這種規(guī)范化的身體運動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體育運動技術?!保?1]按這樣邏輯思考,身體運動就是運動技術(這里把體育與運動一詞合起來使用也是有問題的),同時,身體運動是核心體育手段,也是身體練習。因此,通過簡單的梳理,實際上我們所說的身體練習就是身體運動,也是運動技術,只是運動技術是一種規(guī)范性很強的身體運動或身體練習。如果以上分析成立,那么筆者認為,“籃球體前變向運球”教材中的一個內(nèi)容要素是“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運動技術”, 但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身體練習或身體運動,而是具有正確和規(guī)范意義上的運動技術。當然,教材的其他內(nèi)容要素還有“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相關概念、原理、方法與結構等。

第二,搞清楚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之間的區(qū)別。雖然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都是方法論,但這兩個方法論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首先,運動技術屬于教材層面的內(nèi)容,即構成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之一,而教學方法并非是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關于教材與教學方法的關系將在下文闡述);其次,運動技術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前人留下的經(jīng)驗與文化,也是學校體育要傳承的體育文化之一,它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管是否實施教學,它都一樣獨立存在著,但教學方法卻迥然不同,它必然與教學實踐聯(lián)系在一起,沒有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存在并無意義。

第三,分辨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的區(qū)別。如前所述,身體練習與身體運動、運動技術是同一個層面上且含義相近的概念,只是運動技術的表述比身體運動與身體練習更為合適。然而,由于教學方法中存在著“練習法”之稱謂,容易把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誤以為是“身體練習”,從運動技術與身體練習或身體運動的區(qū)分來看,身體練習可以被運動技術所合適替代,那么有關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的區(qū)別,我們前已有述,進一步說,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是不能劃等號的,它們是兩個不同層面上的概念與內(nèi)涵,即運動技術屬于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而練習法則屬于教學方法,身體練習又是運動技術的代名詞,因此,可顯而易見地認為“身體練習”與“練習法”不能等同起來。

根據(jù)以上分析思路,筆者認為賈文中所提到的“在‘足球頭頂球‘的教學中順序:(1)雙手持球上舉,學習頭頂固定球,體會用前額頂球的動作;(2)兩人相隔一定距離,自拋自頂至對方;(3)二人相距3—4米,將對方拋過來的球頂回去,體會頂球的時機?!保?2]這個富有邏輯的教學順序是學生練習方法的步驟,應從屬于教學方法是范圍,并不屬于“身體練習”的概念范疇。一般來說,教學方法還可分解為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雖然體育教學并不能把教學活動完全割裂為教與學的兩個方面,但關注學法更有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質(zhì)量。而上述的練習方法是學法中的一個內(nèi)容,雖然在練習方法中也存在身體的直接參與或運動的技術含量,如“兩人相隔一定距離,自拋自頂至對方”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學生身體參與的練習,也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但它僅僅是學生的練習方法,與純粹意義上的身體練習或運動技術有本質(zhì)不同。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推斷運動技術屬于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教學方法則不屬于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教材所呈現(xiàn)的是“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而教學方法屬于“怎么教”范疇;其次,“練習法”從屬于教學方法,身體練習與運動技術含義相近,因此,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與身體練習不能混為一談,練習法不屬于教材內(nèi)容要素,而身體練習則屬于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

同理,教學評價也不例外,它與教學方法雷同,是教材之外的因素,不能成為教材內(nèi)容要素,即教學評價不屬于教材,那么,教學評價中的學生自我評價自然也不屬于教材范疇。

最后,我們還需回到問題之二的起始點來看看矛盾的解決情況:身體練習與運動技術同屬教材內(nèi)容要素,教材內(nèi)容要素中運動技術的稱謂比身體練習或身體運動更合適;身體練習不屬于教學方法范疇,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3 問題之三與討論:有關“教材”與教學方法關系思考

賈文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是:“考慮到長期以來我國的通行說法是將示范講解以及身體練習等作為教學方法,而本研究卻將其作為教材予以定位,為了便于進一步理解這一觀點,本部分以一節(jié)體育課的觀察記錄為例,就體育教材的分類展開討論。

一、準備活動(略)

二、學習的展開(Ⅰ)

1.教師組織學生領取器材和調(diào)動隊形

2.教師講解示范(籃球急停急起運球)以及要求和注意事項

3.學生在慢跑(走)中自主進行急停急起運球

4.教師示范“之”字型急停急起運球,并提出練習的要求事項

5.學生在慢跑(走)中看教師手勢進行“之”字型急停急起運

6.教師針對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提示

7.學生在慢跑(走)中看教師手勢進行“之”字型急停急起習

三、學習的展開(Ⅱ)

8.教師組織調(diào)動隊形

9.教師示范(急停急起運球接上籃),并講解技術要點以注意事項

10.教師將學生分四組于四個半球

11.學生進行急停急起運球接上籃的練習

12.教師巡回觀察練習情況并進行提示

13.學生自我評價

按照前面有關體育教材之指稱對象的討論,這節(jié)體育課的觀察記錄中除了‘1、8、10’屬于‘教學組織’的范疇外,其他部分都應該歸屬于體育教材的范疇?!保?3]

與賈齊老師的觀點不同,筆者認為上述的體育課教學流程不能定位和稱之為“教材”,否則就把教材與教學方法等同起來了,并構成了自相矛盾的困境。其理由有三:第一,賈文中明確指出了教材與教學方法的明顯區(qū)別:“教材與教學方法的區(qū)別就顯現(xiàn)出來了:在教學過程中將經(jīng)驗以形態(tài)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的是教材,而將這些教材按照一定邏輯關系依次呈現(xiàn)的方式則是教學方法?!边@段話闡述了教材與教學方法的區(qū)別,但在此處卻把體育課記錄(基本是教學方法與流程)定位于教材范疇,似乎又把教學方法與教材等同起來了,有些自相矛盾。第二,教學方法是指:“(1)某種教學理論、原則和方法及其實踐的總稱??捎糜谝磺袑W科與年級。(2)師生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共同獲得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保?4]教材與教學方法之間要構成一定的邏輯關聯(lián)需要一個中介因素,那就是教學目標,沒有教學目標,形形、五花八門的教學方法的存在與選擇就會失去意義。同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教材內(nèi)容密切相關;當然還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與特長、教學環(huán)境條件有關。也就是說,一旦教學目標確立,教學方法就開始被選擇與實施了,并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旦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方法就會隨之失去存在的意義,但教材卻還是依然存在著。也就是說,教材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教學方法是靈活的、多變的,并以教學目標的存在而存在,以教學目標的達成而消失。這就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教材可以相同,若教學目標不同,教學方法與手段則完全不同,教學方法存在的意義在于為教學目標服務。第三,教材只說明“教什么”,而教學方法表述的是“怎么教”,以上所述的教學流程說明的是“怎么教”,而不是教材所呈現(xiàn)的“教什么”,因此,教材與教學方法是兩個不同范疇的內(nèi)容,應該區(qū)別對待。

通過以上的進一步論證,認為課的教材與課中實施的教學流程有本質(zhì)不同:課的教材寓意著“教什么”,課中實施的教學流程意味著“怎么教”,它們具有兩個不同層面的內(nèi)涵;教學流程中包含的內(nèi)容較為豐富,既有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又有教學評價,還有教學要求與教學常規(guī)等,這個有序的排列構成了體育教師獨特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流程。

4 結論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明晰了幾個概念及其關系,運動素材是體育課程內(nèi)容選擇的上位概念與基礎,只有那些適合于體育課程教學的運動素材才可以成為體育課程內(nèi)容。體育課程內(nèi)容的劃分具有不同的層次性,以籃球為例,第一層面球類;第二層面是籃球;第三層面是籃球運球、籃球傳球、籃球投籃等;第四層面是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等;課程內(nèi)容劃分到了第三層面或第四層面,就可稱之為單元或課的“教材”。身體練習、身體運動與運動技術含義相近,運動技術是規(guī)格化的身體運動或身體練習,它也是教材的內(nèi)容要素之一。教材與教學方法意味著“教什么”與“怎么教”的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把教材與教法聯(lián)系起來的中介要素是教學目標。教材是客觀存在的,而教法是靈活多變的,教法依賴于教學目標的存在而存在,教法因教學目標的達成而消亡。

參考文獻:

[1] [7][12][13] 賈齊,朱妹,李國紅等. 關于體育課程若干基本概念之指稱對象的考察[J].體育與科學 (南京),2010.6:89-92

[2] [3][10] 省略/

[4] 鐘啟泉.現(xiàn)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32.

[5] [6][8][14] 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59, 695, 695.

[9]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香港體育學院編.體育科學詞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01.

第9篇:籃球傳球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籃球;投籃技術;防守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0022701

1引言

中學籃球教學擔負著培養(yǎng)籃球后備人才基數(shù)的重任,籃球的教學貫穿于其中,教學的效果與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有一定的地域差別,但在教授的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認識一致,突出籃球技術特點。本文基于對信陽市部分中學的調(diào)查研究,對中學籃球教學內(nèi)容、教學時數(shù)、教學場地與使用的教學工具進行了對比分析,從而為當前中學的籃球教學提供參考。

2中學籃球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2.1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在籃球教學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先天條件好,技戰(zhàn)術水平進步較快,而有的學生則受各種原因限制(如:身高、力量等),進步不大,自然造成學生的籃球水平參差不齊。我們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群體:一是對籃球有興趣且有一定基礎;二是沒興趣的其中包括大部分的女生;三是有興趣無基礎的。新的課程標準中要求淡化對學生的技術要求,目的是不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并不是放棄技術教學,對于基礎較差的女生,我們要求無干擾情況下能獨立完成動作,且能判斷動作的正確與否。有了不同的標尺來衡量他們的練習效果,就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習中出現(xiàn)的消極和懈怠的練習情緒。

2.2教學手段單一

現(xiàn)行籃球教學一般都以教師親身示范講解為主,而籃球教學是一項操作性極強的教學,要求直觀形象生動得體,動作表象的建立和動作概念的形成,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與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動作要領是技術動作的核心部分,在籃球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合適的教具與教學媒介,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過分單調(diào)枯燥,會影響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因而有必要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考慮練習方法的競爭性、對抗性和趣味性,運用多樣化的現(xiàn)代媒介信息能促使學生加速籃球技術的掌握。

2.3教學效果不明顯

技術教學設計要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原地到行進間的教學流程,引導學生體驗籃球基本技術,逐步強化基本技術的規(guī)范性。由于學生忽視基本技術的練習,基本功不扎實,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存在著技術滯后的問題,也就是在戰(zhàn)術動態(tài)配合中不能隨機應變的熟練運用技術,尤其是不能適時的完成基本技術動作的能力。

3籃球技術教學過程分析

3.1進攻技術的教學分析

投籃時準備姿勢不正確,造成投籃后身體出現(xiàn)不平衡現(xiàn)象原因: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說,由于對正確的準備姿勢概念不清,往往不是屈膝,就是重心不落在兩腳之間,重心前傾太大,造成投籃力量向前,所以投籃以后身體往前沖,使身體重心失去平衡,影響投籃的命中率。

投籃時用力不協(xié)調(diào),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是收球慢,引球路線不正確,造成投籃時球未出手兩腿已經(jīng)蹬直,全身用力不一致,出現(xiàn)身體脫節(jié)現(xiàn)象。另外,初學者大腦皮層抑制、興奮的轉換能力差,主要是不該參加工作的肌肉不能迅速而及時地放松和不能隨心所欲地支配自身肌肉快速收縮。在收球時(以右手投籃為例),右前臂不是快速地做旋外動作,而是動作緩慢,引球向前上方劃弧,延長了收球的路線,延長了時間。

3.2防守技術的教學分析

滑步時身體重心高,移動時蹬地無力。糾正方法:在練習中應強調(diào)基本站立姿勢和低重心滑步防守的好處??刹捎没街羞B續(xù)觸地或給以降低重心和蹬地條件的限制,借以幫助降低重心或快速的移動。

移動時手腳配合不協(xié)調(diào),動作僵硬,不能合理控制防守范圍。糾正方法:可從基本站立姿勢開始,先進行兩臂的揮擺練習,然后在慢速移動中體會手腳配合動作,最后在快速練習。

移動時低頭含胸,不注意觀察球和場上的情況。糾正方法:講解運用腳步動作的目的是為了合理積極地防守對手,所以必須注意觀察對手的意圖和動作??刹捎锰ь^看信號或看指示方向的移動練習。

防守中盲目的搶、打、封堵對方手中的球,而造成防守的錯位或犯規(guī)。糾正方法:在練習中應強調(diào)準確地判斷搶、打、封球的時機和運用正確合理的技術。

4改進中學籃球技術教學的對策

4.1轉變籃球教學觀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自覺地轉變觀念,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增強責任感和事業(yè)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廣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術技能和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榜樣。在課堂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

4.2改變籃球教學組織形式,實行分層教學

針對學生籃球技術水平的參差不齊,目前,我們應采取籃球運動特點與技術動作相結合的小組分層教學形式,小組分層教學形式是根據(jù)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運動水平等情況來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教學活動。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能大大提高學生信心。

4.3加強組合技術,提高運用技術能力

加強在戰(zhàn)術訓練前期傳球的“小技術”訓練,尤其是加強組合技術的訓練,如:運球、傳接球技術的訓練,急停跳投訓練,持球突破技術的訓練等。另外,在組織戰(zhàn)術配合訓練過程中先讓學生熟練掌握傳切、掩護、策應等等小配合,要求學生積極配合防守,使學生明白如果防守不配合,隨時都能出現(xiàn)投籃機會的話,組織戰(zhàn)術就失去了意義。其實,任何一個戰(zhàn)術配合套路其本身是沒有問題的,而主要是學生的技術能否達到戰(zhàn)術配合的要求,不要安排超出他們水平的戰(zhàn)術。所以,在戰(zhàn)術教學訓練過程中,在給學生進行分解戰(zhàn)術配合訓練時,不斷發(fā)現(xiàn)學生的配合習慣和具有特長的攻守方法等。然后,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技術特點組織相適應的戰(zhàn)術,提高學生的戰(zhàn)術運用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戰(zhàn)術成功帶來的樂趣和在比賽中戰(zhàn)術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好的戰(zhàn)術配合是要有良好的籃球技術為基礎的,能大大提高學生對籃球技術練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