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有效教育教學理論范文

有效教育教學理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效教育教學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有效教育教學理論

第1篇:有效教育教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 大學文科 有效教學 教學投入

大學文科教學是高等教育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需要,是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需要。然而,當前由于自身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教學輕課下交流、重知識傳授輕學法指導等問題致使大學文科教學處于低效狀態(tài)。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積極性不高,只重視專業(yè)考核通過率,學業(yè)成績低,認知變化不大,能力和素質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遑論學以致用,學習收獲增值了。因此,面對這一困境,如何以積極有效的教學投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學業(yè)成績,幫助學生學習收獲增值,最終提高大學文科教學的有效性,是擺在大學文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大學文科教學為何必須“有效”

自從產(chǎn)生了教育,人們就不斷追問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是教學本質的基本要義之一。大學文科教學作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關注教師教學質量的管理和提升,更要關注這種教學對學生所產(chǎn)生的影響及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對學生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觸動學生心靈的教學才是真正意義的教學,才是促進學生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的有效教學。大學文科教學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使命決定了其“有效”的屬性。

(一)大學文科有效教學的內涵。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是教學過程有效性即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是有效果的教學,是有效益的教學,是有效率的教學[1]。大學文科有效教學是遵循大學文科教學規(guī)律,追求大學文科教學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從不同側面描述了大學文科教學的目標和追求,共同構成了大學文科教學“有效”性這一基本屬性?!坝行Ч敝荚诒砻鞔髮W文科教學對學生所產(chǎn)生的身心影響起到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學業(yè)成就和認知變化方面;“有效益”則追求大學文科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可以從學生是否學會學習、運用知識的能力與程度及學習收獲是否增值等方面評判;“有效率”則意味著大學文科教學并不是投入越多越好,“投入”或者說教師的教學活動并不是衡量有效教學的有力標準,而是追求在一定的投入下,學生學習的效果和發(fā)展狀況。

(二)大學文科人才培養(yǎng)的使命需要“有效教學”。

“有效”是人類教學追求的目標,但凡教學皆追求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自從有了教學活動,人們從未停止過對有效教學的追求。遺憾的是,即便“大學文科教學”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但通常情況下,當人們提及“教學”時主要從教師角度通覽教學準備情況、教學手段、方法、教學進程、教學熟練程度等方面,而往往忽略學生“學”的方法、進度和內化吸收,進而忽視了教學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如此就很難完成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提高國民素質的使命。

“有效”被詮釋為教學活動的結果[2],也就是學生的認知產(chǎn)生變化、學習能力和素質有所發(fā)展和進步?!坝行Ы虒W”更注重從學生“學”的方面入手分析其學習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如果說“教學”側重于教學活動整體存在的“形”的話,那么“有效教學”則追求教學活動之后對于學生所產(chǎn)生的“意”。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大學文科完成教學使命,提高文科生素質,促進學生認知變化等都離不開“有效教學”。

(三)大學文科教學的困境呼喚“有效教學”。

有研究表明,大學課堂作為大學生較佳的學習空間,其地位與作用正日漸式微[3]。大學文科教學陷入質量不高、教學乏力的困窘境地,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業(yè)成就較低,不僅沒有引起相應的認知變化,而且沒有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思維不在場甚至身體不在場的課堂必然影響基本知識的掌握和理論體系的系統(tǒng)學習)。其次,學生文科知識學習的態(tài)度不端正,僅以背誦、記憶所學知識點應對考試為學習目標,很難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難以學以致用,將學習收獲增值。再次,教學投入與學習收獲難成比例。教師備課、熟悉教材和學生的比例較大,卻沒有實現(xiàn)既定目標。面對這一困境,大學文科呼喚“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研究必須從理論走向實踐才有可能使大學文科教學真正走出低效甚或無效的困境。大學課堂教學日臻“有效”理應成為大學工作的重心。

二、大學文科“有效教學”的意義

大學文科教學需要“有效”,呼喚“有效”,“有效教學”走進大學文科教學不僅可以令人重新審視教要素,幫助教師實現(xiàn)教學既定目標,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改善目前文科教學乏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一)引發(fā)思考,重新審視教學。

大學文科有效教學進入人們的視野,可以引發(fā)教師思考、反思和警醒,幫助教師在“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中合理定位自身角色。當教育學者們追隨教育發(fā)展,合理批判忽視學生需求、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教育時,卻讓一些人錯誤領會了一些這樣的信息: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已經(jīng)成年的大學生,教師教學結束就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不能替代學生學習,至于學得怎樣,不在教學考慮之列。在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教師評價體系助推下,加之大學文科學習考核以識記為主,這類想法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大學文科有效教學力求“有效”,關注學生發(fā)展,恰恰有助于糾正這種錯誤認識,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正名。全面理解大學文科有效教學,追求學生學習后的效果和效率就有必要重新審視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教學結束教師的使命遠遠沒有結束,教師必然要關注學生學習進程和理解狀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有益引導者,這便意味著教師不僅要吸引學生到課堂聽課,更要為學生認知變化、內化吸收添能加油。雖然學習的本質要以學生為主體發(fā)生,但是學校和教師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文科教育困境面前要積極應對。在學習論研究基礎上,以積極有效的教學投入,促進學生提升學業(yè)成就。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成功成才加油。

大學文科有效教學將焦點鎖定在教學活動發(fā)生之后的學生發(fā)展變化上,這必然會提高高校和教師對學生的重視程度和關注程度,要求教師不僅關心教案、課件、素材和教學目標等因素,更關照學生課堂表現(xiàn)、后續(xù)學習和理解程度,確保學生認知變化和知識增值。這一轉變一旦完成,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將成為大學文科教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這將會從兩個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一方面,以學生為工作重心,會傳遞教師的殷切期待,期待效應的奇妙作用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以學生為工作重心,教師自然而然地會增加對學生的各種投入,增加學生學習動機激發(fā)途徑的探索。而“事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才是保證學生學習投入的上策”[4],學生的認真投入是其深入學習、內化吸收的前提。大學文科有效教學引入所帶來的以上轉變都有益于喚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保在教師引導下對學習不斷投入,最終促進他們成功成才。

(三)改變大學文科教學困境。

大學文科有效教學不僅能促使高校和教師思考、定位,審視教育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其意義還在于通過各方面努力改變當前大學文科教學的困窘境地。因為有效教學是促成高質量教學的基本保障,提高教學質量,最終以有效教學為前提,只有實施有效教學,才能解決教學質量低下的問題,切實提高大學文科教學質量。大學文科教學所面臨的困窘之境呼喚有效教學,將有效教學理論應用到大學文科教學中,既是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摒棄,又是引領當前大學文科教學走出困境的有益探索。

三、大學文科有效教學實踐探索

(一)教學內容:整合更新。

大學文科有效教學的前提是大學生積極參與并能動地思考,而對所學課程是否感興趣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投入程度的高低。目前,一方面,在網(wǎng)絡高度普及的現(xiàn)代校園,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日益便捷,另一方面,大學文科的課堂知識還停留在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更早的知識體系。學生可以用很短的時間獲取所學知識,必然對課堂教學喪失興趣,進而游離于課堂之外。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有必要在遵循大學教學內容更新的規(guī)律下,及時調整大學文科教學內容,去繁就簡,重組重構,保證科學性和邏輯性的基礎上,凸顯知識的更新進程,站在學科的前沿,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大學生思考和創(chuàng)新。只有如此,大學文科教學才可能是有效的,才可能為國家培養(yǎng)出高質量人才。

(二)教學方式:靈活有效。

有效教學效果的達成還依賴于有效教學方法的實施。提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研究者多會想到基礎教育,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相較而言,基礎教育更注重教育教學方法的摸索和思考,高校則更注重科研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大學文科生的學習積極性偏低,能動性不強,急需激發(fā)和培養(yǎng),加之他們期望老師“能根據(jù)自身和學生實際,進行教學方法變革的嘗試”[5],所以大學文科課堂需要更加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設置新穎的導入,引起學生注意,為學生持續(xù)不斷地關注教學內容埋下主線;設置反饋思考環(huán)節(jié),設法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盡可能當堂了解,當堂反饋,及時引導學生思考;有效借助網(wǎng)絡,保證學生全員參與等。無論哪種方式,只要能促進學生認知發(fā)生變化,學識得到增值,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就是有效的;反之,就是無效的,需要根據(jù)具體情境加以調整。

(三)教學組織形式:適當放權。

一般高校文科課堂教學多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形式:一位教師,四五十位學生,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加固定的教學內容。教師被要求按照既定的教學大綱和知識點囿于固定場所授課,改變課堂教學的權限較少。尤其是年輕教師疲于應對各類檢查,沒有權限更沒有時間進行課堂改革的探索。這不僅影響了教師積極性的激發(fā),而且大大影響了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追求。大學文科有效教學勢必要求對教師予以適當放權,給予教師一定的權利改變和組織課堂,在制度規(guī)定的前提下,允許教師根據(jù)教學具體內容安排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甚至走出校園,讓教師和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教學評價:視角多元。

追求大學文科教學的有效性勢必要求高校改變以往重科研輕教學式的教師評價,同時也要求改變以教師和教學為主忽視學生學業(yè)成就式的教學評價。有效教學追求“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每個層次都離不開學生自身的成長,高校教師評價必須圍繞其為學生學業(yè)成就增值所作貢獻開展,教學評價不能僅局限于課件制作、大綱修訂和教案編寫等內容,應以促進學生成長為導向。大學文科有效教學的評價應該多元化:既有教師層面的考評,又納入學生層面的考評,既有既定教學材料準備的考核,又考慮學生學習效果,考核不應離開學生當前學業(yè)狀況和后續(xù)學習潛能的評價。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

有效教學雖然追求大學文科教學“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追求學生知識增值和身心發(fā)展,但這并不意味著忽視教師及教師作用,只是轉變了教師角色而已,極端以教師為主和極端以學生為主都是有效教學所反對的。

此外,在有效教學中,并不是教師投入得越多越好,而是講求教學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有效教學理論不應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增加教師工作量的借口。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有效教學涵義初探[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5).

[2]馮豐.“有效教學”理論在高等教育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4(19).

[3]韋永瓊.大學課堂教學困境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

[4]李煥武.有效教學的理念與行動[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3).

第2篇:有效教育教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教師親和力 教育教學 有效性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親和力能夠使他們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還能得到學生的寬容和理解,即使教師在教學方面有一些欠缺,學生也能主動學習和思考,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關系,除了有教學的基本功之外,還要不斷激發(fā)自身的親和力,成為學生的朋友,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1、教師親和力的來源

教師的親和力,來源于教師激情的教育夢想。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是知識的再生產(chǎn),也是道德文明的再生產(chǎn)。教師如果沒有理想、沒有激情,很難想象他的學生是否有遠大的理想。只有具有激情的教育理想,才能有激昂的情緒去迎接教學中的挑戰(zhàn),去探索教育真理,清楚的認識教學的意義,擯除浮躁的心態(tài)。教師的親和力來源于高雅的審美情趣,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要時時刻刻注意自身的行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去感染學生。教師的親和力來源于對學生深沉的愛,要學會與學生開展心靈的對話。教師的親和力來源于師生之間的相互分享。學生成長中遇到的歡樂和挫折很多,一個合格的教師就會靜下心來仔細聆聽學生的心聲,用一顆心去感受另一顆心,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關懷學生。

2、教師親和力與教學效果的有效性

(1)教師親和力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的親和力主要是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來關心、愛護學生,用帶有思想情感的行為去感染學生,教師的親和力可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的親和力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還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去理解老師。一旦教師沒有親和力,以自我為中心,就會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這一門學科的教學效果就不會特別理想,就算教師講的再好,想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也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的親和力是一種愛的情感,要發(fā)自內心的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自己的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擁有親和力才會有博大的胸懷,才能更好的理解學生,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特長,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由此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2)和諧師生關系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保障

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解決了學生的思想問題,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這樣才能充分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興趣是一種心理活動,當興趣往愛好的方向發(fā)展時,就會是一個人的長久而穩(wěn)定的傾向,對人的能力的發(fā)揮產(chǎn)生影響。興趣是產(chǎn)生積極性的一個源泉,是認識某種未知事物的需要和基礎,也是不斷推動學生去探索新知識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成為學生尊敬和愛戴的教師,這樣學生才會喜歡這門學科。教師富有情感的授課,才會與學生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還要顧及個體之間的差異性,關愛每一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就會對學習內容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對于他們來說,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成為了一種享受,學生越喜歡越想學,教師的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可以運用語言藝術,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以飽滿的熱情向學生展示這門學科的魅力,用自身的真情流露去吸引學生,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的興趣進一步升華。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這樣一來,只要是學生有興趣的活動,他們都會積極的參與進來,對于他們感興趣的知識點,也會積極的探索和獵取,只有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提高教學效果。

(4)教師親和力為教學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親和力是作為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和修養(yǎng),也是教師才能的一個補充。具有親和力的教師,能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想接近的沖動。對于學生來說,教師高尚的師德和人格魅力,最能吸引學生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一個真正熱愛教育事業(yè)的老師,會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用廣博的學識教育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的親和力是強化師生關系的一劑良藥,也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劑??梢允箖?yōu)秀的學生更加優(yōu)秀,落后的學生產(chǎn)生向前的動力,讓迷失的學生找到航向。教師只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親和力,才能讓學生信賴,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為教學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提高教師親和力與教學效果的路徑選擇

(1)用關懷創(chuàng)建平等、民主的學風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是課堂中的主導,沒有與學生進行互動。不知道學生想的是什么或者他們需要怎么樣的課堂,也不知道課堂教學的成效如何。這樣就會讓教育學脫離開來,學生與教師之間產(chǎn)生了代溝。教師是培養(yǎng)學生的靈魂工程師,要用真誠去對待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用發(fā)自內心的愛去關懷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信賴和對他們的尊重。一個完美的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有有原則的寬容學生。即使學生犯了錯誤,也不會不問青紅皂白胡亂指責,需要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犯錯誤的學生改正錯誤,用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的錯誤。微笑是人類交流最有效的語言,教師帶著微笑走向課堂,能給學生親切的感覺,還使壓抑的課堂氛圍得到放松,給學生學習的勇氣和信心,把課堂氛圍提高到最佳效果,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

(2)用時代知識吸引和感召學生

文化知識是教師必備的素質,也是一個必要的軟件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行必要的升級,這樣才能讓教師完成社會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會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chǎn)生影響。教師只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豐富自己、提升自身的水平,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從教師這里吸收知識和養(yǎng)分。教師在不斷學習,秉承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他們會向老師學習。教學是一門多要素組合的藝術,需要發(fā)揮教師自身的能力去溫暖學生,用實際行動向學生展示這門學科的魅力。

(3)尊重學生個性,創(chuàng)設平等寬松的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學生有自己的尊嚴和個性。要遵守“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宗旨,認真分析學生的特征,對那些性格開朗、大膽發(fā)言的學生給與及時的表揚,對于喜歡質疑的學生給與鼓勵,對內向、害羞的學生給與信心,讓他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當教師的愛心轉化為學生的心理動力的時候,學生就會把對教師的尊重轉移到對學科的尊重上來,求知欲被激發(fā)了出來,就會勇于接收教師傳播的知識。讓學生在教師真情的感召下,從心里和情感上煥發(fā)出激勵效應,增強學習的信心。

(4)用真情架接情感交流的橋梁

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教師的激情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充滿激情。在教育教學中,一個教師對教學事業(yè)充滿著熱愛,就會用細心和耐心就對待學生,用真情去撞擊學生的心靈,做到情語動人。在教學中,教師要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去影響學生,用包含著人生智慧的學識去教育學生,用優(yōu)良的德行去吸引學生,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

參考文獻:

[1] 卡羅爾.西蒙.溫斯坦.中學課堂管理[M].田慶軒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 劉建榮.網(wǎng)絡時代下學生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及思考[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4)

第3篇:有效教育教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熱點事件;教學改革

所謂社會熱點事件是指在當前國內國際社會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一些領域內出現(xiàn)、存在著的,涉及到國際形勢或影響到國計民生,引起官方或民間高度關注的重大現(xiàn)實社會問題。主要是在某一時期引起人們集中關注、議論的焦點問題,它既有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時政問題,也有關系人們現(xiàn)實利益的社會問題。目前,我國正處于世界政治格局大調整和國內改革的攻堅期、矛盾突顯期。新舊體制的摩擦與碰撞,不同利益群體的矛盾與沖突,引發(fā)人們的廣泛關注。每時每刻發(fā)生的社會熱點事件牽動著人們的每一根神經(jīng)。作為信息社會大背景下的大學生,他們通過報紙、網(wǎng)絡等媒體對各類社會熱點事件有著廣泛的了解,但受到社會閱歷淺、理解片面、媒體誤導等因素的影響,對社會熱點事件的認識往往流于表面、有失偏頗。當大學生們把所學理論與社會熱點事件相聯(lián)系時,很容易產(chǎn)生困惑和疑慮,甚至影響他們對世情、國情的正確認識和判斷,影響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認同和接受程度。因此,為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確有必要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探求與社會熱點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以真正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目標。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能否真正發(fā)揮作用。實踐中,我們不斷探索與社會熱點事件相結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方法。近年來,主要從熱點事件的選取、熱點事件的切入途徑、熱點事件的教育方法等方面開展實踐研究。

一、精心篩選熱點事件,充分組織教學材料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重視對社會熱點事件的研究和分析,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性質、課程特點和教學目的所決定的。正確認識和分析社會熱點事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任務。為完成這樣一項重要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結合教學內容分析研究社會熱點問題,解惑答疑。

首先,教師要充分關注并深入研究社會熱點事件,尤其是大學生廣泛關注的熱點事件。大學生對社會熱點事件具有較為敏銳的觸角,他們十分關注社會重大政治問題和身邊的熱點問題。能否正確認識和分析社會問題,成為大學生能否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產(chǎn)生認同的關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以為指導思想的同時,也要與時俱進,調查研究并科學解答社會熱點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把教育內容同時代特征相結合,緊扣熱點難點問題展開教育,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其次,教師要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選取適當?shù)臒狳c事件作為教學材料。歸納來看,按照不同的標準,社會熱點事件有不同的分類形式。例如,按照教育意義的不同,可分為具有積極意義的材料和具有消極意義的材料;按照事件的真實程度,可分為現(xiàn)實存在的事件和虛構捏造的事件;按照事件內容的不同,可分為時政大事和現(xiàn)實社會問題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熱點事件的不同特點,精心篩選事件為教學服務。

二、適時切入熱點事件,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

社會熱點事件不僅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材料,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熱點事件篩選好后,就需要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切入熱點事件,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關于熱點事件的切入,既可以課前導入,也可以課程講授過程中導入,也可以課程結束之前作為教學總結的一部分。教師要根據(jù)熱點事件本身的特點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熱點事件切入契機的把握,直接決定著教學能否取得良好效果。譬如在講授《形勢與政策》課時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提出問題,“如何看待在反日浪潮中的燒自已同胞的過激行為”,請學生思考后對問題作出分析。這樣,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內容中來,并且使他們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對于學生的發(fā)言,教師要認真給予點評。并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認識到,決定要行動之前必須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有清楚的認識,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三、充分借助熱點事件,有效開展教育教學

第4篇:有效教育教學理論范文

一、有效地深度理解

(一)自我充實很重要。

提起有效很容易想到要有效率和效果,書中更進一步的總結了有效――有規(guī)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讓我擴展了對有效的理解更廣義,有魅力是現(xiàn)在教育很重要的,要想讓學生對你的課感興趣,必須讓學生喜歡你,怎么叫學生喜歡,這就體現(xiàn)了個人的魅力,首先老師知識面是很重要的,要全面加專業(yè),不能說是對每方面知識都很專業(yè),但是至少要有所了解,尤其是通用技術這門知識很雜有很廣的學科,例如:工藝,書中只有金屬加工工藝,但是對于木工加工工藝也是我們必須要知道了解的,到加工廠學習,自己親自操作,才可使自己的“水杯”多些水。

(二)有效不只是知識,情感培養(yǎng)義不容辭。

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們認識了自然規(guī)律,還應從新的更高層面來理解教學中情意和過程。使情感價值觀有機的滲透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

講到穩(wěn)定性,書中有國外的比薩斜塔,我們中國也有斜塔(我國早就有多座著名的斜塔,而且建塔時間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更早。有的斜塔的傾斜度還超過比薩斜塔,迄今依然屹立無恙。展現(xiàn)了我國建筑方面的能力。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也是提高教學,提高學習興趣,增加老師魅力的一個手段。

二、教學理解的升華

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這些大多數(shù)都是在課堂中所體現(xiàn),那么課堂教學時間分類研究,書中提出布魯姆在有關研究中還明確區(qū)分了“流逝時間”與“專注學習時間”,當我看到這里心中一動,是呀,每個人學術學習時間是不一樣的,而學生學業(yè)成績的高低,不僅受學習時間總量的影響,更決定于學生在這一時間中的參與程度,積極學習時間的長短、所許可的學習時間、實用時間、學習動機及教學因素。所以我們要怎么樣才能增加學生的專注學習時間是要考慮的?在通用技術中我們可以把每一章每一節(jié)都融入我們生活中,這樣離學生近了,關注程度就會增加,自然地就可以增加他們的專注學習時間。如:在人機關系中,就可以用我們學生自己的桌子椅子來叫他們找出相應的人機關系中的合理與不合理,這樣在結合設計讓學生設計自己的桌子椅子怎么樣更符合人機關系目標,雖然感覺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學生們可是問題多多呀!感覺到自己的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學生在對待自己事情是十分積極關注,流逝時間慢慢縮短。確保把有限的教學分配時間用于高質量的教學活動。為此,教師應該做到:第一,課前要充分做好準備,在認真分析研究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和教案,備好所用教具設施;第二,要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第三,適時安排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第四,要精心提問,啟發(fā)學生思考;第五,要研究語言藝術,不拖泥帶水,重在引導點化。提高學生的專注學習時間。

三、多方位的批改作業(yè)

第5篇:有效教育教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課堂教學

1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定義

經(jīng)濟新常態(tài)下,隨著政府部門和民眾對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強烈呼聲,通過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研究也呈現(xiàn)進一步的增加趨勢。國內教育學者通過教師、學生、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理論工作者開放性地描述教師的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并對其重要程度進行排序,研究結果表明,與改進學生學習成績高度相關的教學行為是被試者十分看重的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雖然大多數(shù)教師都了解和實際表現(xiàn)出與學生良好成績相關的行為,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更多地表現(xiàn)出這些教學行為。姚利民(2005)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的一個基本假定就是,教學是線性活動,過程(教學行為)直接影響結果(學生的學習效果)。楊帆(2009)根據(jù)有效教學和教學行為的特征總結出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定義:是指教師以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在具體的課堂情境中靈活地運用教學智慧和教學策略,為達到課程與教學目標要求,促使學生學業(yè)發(fā)展及教師自身專業(yè)成長而參與的專業(yè)行為。綜合國內有關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定義,教育專家用多種觀察工具和評定量表客觀激勵教師的教學行為,通過教師教學行為出現(xiàn)的頻率與學生成績的相關而確定兩者之間的關系,標定那些與學生優(yōu)異成績高度相關的教學行為是教師的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姚利民(2004)從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教學、效果、效益和效率等四方面進行分析和綜合,指出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是教師通過保證教學過程的合規(guī)律性,成功地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相對有效地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

2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內涵

GDBorich(2000)在《有效教學方法》(第4版)這本著作中指出10種教師行為與理想的學生學習業(yè)績有顯著關系,其中有以任務為導向、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教學的多樣性、授課的清晰明了以及確保學生的成功五種行為在過去30年里在眾多學者的研究中獲得了一致的認同和支持,這五種行為被稱作關鍵行為(keybehavior),它們被認為是有效教學的主要教學行為。另外適當提問、參考學生的觀點和建議、精心組織、展開詢問以及傳遞自身的影響五種行為被稱作輔助行為,它們通過與關鍵行為配合使用,促進有效教學。姚利民(2004)通過參考大量國內外有關有效學校和有效教學的研究論著,同時征求眾多優(yōu)秀中小學校長和優(yōu)秀中小學教師的意見,選定三大類、15種行為為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行為,它們主要是:第一,主要教學行為:講授、組織課堂討論和提問,其中講授包括講授組織條理性、講授清晰明了性、講授科學性、為理解而講授;第二,輔助教學行為:適應性教學、激發(fā)動機、運用非言語手段和創(chuàng)設課堂環(huán)境,其中創(chuàng)設課堂環(huán)境包括創(chuàng)設適宜課堂環(huán)境和創(chuàng)設教與學環(huán)境;第三,管理行為:管理課堂、管理教學時間、管理課堂作業(yè)和家庭作業(yè),其中管理課堂又包括制定和執(zhí)行課堂規(guī)則、管理課堂。

3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特征

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特征主要是區(qū)別去低效或無效教學行為的獨特標志,其應是在符合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涵義,有助于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目標實現(xiàn)的基礎上,表現(xiàn)在教師的具體教學行為上。國內外有關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特征研究主要有:(1)正確的目標;(2)充分的準備;(3)充滿熱情;(4)促進學生學習;(5)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6)高效利用時間;(7)激勵學生。姚利民(2005)通過綜合分析國內外有關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特征研究,指出五種公認的特征:教學清楚明了,主要是指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充分了解和對教學目標的正確認識,并清楚明了地傳遞給學生;充滿熱情,主要是指教師教學活動中通過言語、情感、肢體動作等顯示自己對教學行為、學科和知識的理解,以及對學生的熱情,促使整個教學活動充滿感染力和影響力;精心準備教學和合理組織教學,主要指教師為確保一門課程或一堂課能有計劃地進行并完成教學任務所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精心策劃,并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教學時間,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善于激勵學生,主要是指教學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促進其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知識豐富,主要要求教師不僅有扎實的學科知識和一般教育學知識,而且要求教師具備融合、綜合學科內容知識和一般教育學知識,形成特定學科的知識。

4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結果變量

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需求以及真實的學習水平,尊重和關懷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并且科學地運用提問、激勵、組織討論等教學方法,其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對于學生學習成績和認知發(fā)展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楊春英(2010)通過對杭州采荷實驗學校進行的教學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有助于學生的元認知技能水平的提高,具體表現(xiàn)在操作班學生的測驗成績優(yōu)于對照班,同時發(fā)現(xiàn)操作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顯得主動、思維活躍、提問質疑的積極性也較高,并且顯示出一定的深刻性。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壓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這些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有效性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美國的帕里克的對比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氣氛中,其學習情緒高漲,對知識感受性高,記憶深刻,思維敏捷,注意力集中;學生在壓抑的學習氣氛中,其情緒會不穩(wěn)定,認知活動效率下降,機械重復和混亂反應增多。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要求教師注重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更大程度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且適時、適度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注重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的認知和記憶。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滿熱情,不僅對所教學科充滿熱情,并且在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言語交流以及學習互動中都表現(xiàn)積極、熱情,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充滿熱情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強具有積極作用。莊緒靜(2008)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冷漠行為對學生造成的影響要大于批評和體罰等行為的消極影響,傷害學生的自信和自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學行為充滿熱情,摒棄冷漠的行為,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增加和自尊心的認可。另外教師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眼神交流、肢體語言等輔的教學行為,有利于學生感知教師的關心、關懷、尊重和重視。大量研究表明,教師根據(jù)學生不同方面的特征,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不同的期待,這種期待主要通過教師的表情、與學生的目光交流和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并被學生所感知。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第34-35頁。

[2]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第37-38頁。

[3]楊春英:《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研究》,《浙江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第6篇:有效教育教學理論范文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步伐加快,對各種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尤其是對具有專業(yè)技能的人才的需求將會隨著產(chǎn)業(yè)結構的調整而進一步增加??v觀當今中職畢業(yè)生就業(yè)現(xiàn)狀,可謂一片大好:百分之九十的高就業(yè)率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是透過現(xiàn)象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中職生就業(yè)質量的提升跟不上就業(yè)率的步伐。突出表現(xiàn)在:專業(yè)不對口;待遇低;工作不穩(wěn)定。

 

1 中職會計專業(yè)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專業(yè)課程設置滯后于市場需求

 

不少中職學校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坐在教室,聽老師講授會計理論:基礎會計,成本會計,流通會計,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等等課程,一個不少。至于學生在工作是否用到, 用到多少,那是學生的事。結果是學生聽得云里霧里,到工作實踐中,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在學校學的知識大而空,不知從何入手,動手能力很差,還要從頭學起。其實中職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一種技能,讓學生到工作實踐中真正能夠做到“手能動起來,擔子能挑起來”。這樣就要根據(jù)市場的需求來定位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比如針對出納崗位,學校就實時開設適合出納崗位的課,如點鈔技能課、珠算技能課、識別假鈔課、銀行業(yè)務課等等。這樣的話,學生一走上工作崗位就能很快適應崗位需求,不會手忙腳亂了。

 

1.2 校企聯(lián)合停留于表面

 

在淺層次的校企聯(lián)合的背景下 ,企業(yè)沒有責任和義務干預和參與學校的專業(yè)設置和課程安排,而企業(yè)作為一個獨立的經(jīng)濟實體,學校也沒有參與企業(yè)經(jīng)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企業(yè)調整生產(chǎn)結構和決定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必然受制于市場的需求,而學校的學科專業(yè)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這些種種的不和諧或矛盾,導致了校企聯(lián)合現(xiàn)在只能停留在一種淺層次的合作階段。

 

2 中職會計專業(yè)教學的改革思路

 

2.1 轉變思路,重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改變思路,重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我們當下中職教育的迫切任務。如何改變?筆者認為要從學生開始上會計專業(yè)課的第一節(jié)就開始。也就是說要把實踐教學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去。理論講到哪里實訓課就開到哪里,讓學生便學理論邊實踐,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中總結出理論,時時營造一種實踐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其次,打破教材固有的組合,優(yōu)化技能模塊,給學生定身份和崗位,從身份和崗位中找到適合的教學模塊進行強化教學和實訓。比如給學生定位往來會計崗位,就要找出合適的實訓內容讓學生操作。等到學生掌握一定崗位技巧后,就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往來帳,有哪些會計科目,如何設置明細賬簿,壞賬是什么,如何計算等。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討論解決,老師實時進行點評。等到不同的崗位學生都實踐過后,最后做綜合業(yè)務模塊學習和實訓。

 

2.2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入情景模擬教學

 

以往的會計教材大多枯燥,不生動,不直觀,對于初學者來說,進入狀態(tài)比較慢, 也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多媒體教學的引入會大大改善這種局面。比如對于固定資產(chǎn)的學習,老師可以在屏幕上列示房屋、機器設備等,讓學生說出這些資產(chǎn)的特征,老師再進行點評,這樣學生就能很直觀地掌握固定資產(chǎn)的概念。

 

2.3 建立完善有效的會計實驗室

 

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對當前的中職學校來說是迫在眉睫的事。學??梢栽谛@內找到一個合適的空間甚至是一間比較合適的教室來建這樣一個實驗室??梢园凑罩行∑髽I(yè)的內部結構和外部氛圍來建造。既有工商、稅務 、銀行等這些外圍部門 ,也開設企業(yè)內部的各種崗位,如材料員崗位、收銀員崗位、出納崗位、會計崗位、會計主管崗位等。上課時可給不同的同學分配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各司其職,從建立一個中小企業(yè)要給工商部門提供哪些手續(xù);如何稅務登記;去銀行如何開戶等等做起,讓同學們橫向了解一個企業(yè)是如何誕生的。再給不同同學分配不同的角色:材料員,收銀員,出納員,明細賬會計,會計主管等。從采購開始, 用實訓的原始票據(jù),在各個環(huán)節(jié)流動,各個崗位的人員各司其職,包括原始憑證的審核、記賬憑證的處理、登記賬簿、出報表等等,讓學生完成一個完整的會計流程。

 

2.4 深層次的校企聯(lián)合,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學生在學校學習階段已經(jīng)經(jīng)過從情景教學到仿真模擬實訓的階段,對企業(yè)的經(jīng)營環(huán)境熟悉了很多,這時要趁熱打鐵,讓學生到企業(yè)中頂崗實訓。

 

在這方面我們要借鑒德國的“雙元制”模式,雖然國情不同,但是還是有可以“拿”過來用的地方。即學校和企業(yè)聯(lián)合辦學,以企業(yè)為主;理論和實踐結合,以實踐為主。讓學生每個學期,或畢業(yè)前學期,以學徒的身份到企業(yè)頂崗實習兩三個月。企業(yè)有專門的技師指導,學校派相關的專業(yè)老師陪同。這樣的話保證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得到及時解決。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一定要對合作的企業(yè)有所選擇。一定要選擇那些生產(chǎn)技術先進,管理嚴格,經(jīng)營規(guī)范和社會聲譽好的企業(yè)合作。

 

通過校企合作,學校、企業(yè)和學生三方均感到受益匪淺。學校方面認為,由于針對市場和就業(yè)崗位辦學,辦學方向更加明確;彌補了學校在實訓條件和師資條件等方面的不足;促進了學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和建設;推動了學校的招生、安排就業(yè)工作及職教改革和發(fā)展。學生方面認為,這使他們熟悉和了解了今后的就業(yè)崗位和個人發(fā)展前景,激發(fā)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使他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企業(yè)得到驗證和加深;在企業(yè)接觸到很多在學校尚未學到過的東西,回到學校后,從理論上得到提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行為導向教學法被生動地應用于學校的教學中,學生由于在真實的生產(chǎn)環(huán)境中學習,畢業(yè)時容易實現(xiàn)零距離上崗;另外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服務意識,以及與人共事和小組合作等關鍵能力,使其提前接觸了社會,學會了如何做人和做事。企業(yè)方面認為,企業(yè)中普遍存在著職工素質偏低的問題。

 

總之,中職教學改革任重道遠,老師肩負的責任重大。

第7篇:有效教育教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高校;英美文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語類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4-0026-02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需要盡快更新與修正。新的形勢要求英語教學跳出教師作為教學主體、課堂講解偏重語言現(xiàn)象的框架,以便大學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鍛煉。與傳統(tǒng)的偏重語法與詞匯的教學模式相比,新形勢下的高校英語專業(yè)的教學目標更加切合實際,更加注重利用語言的交際能力與跨文化溝通能力;同時,現(xiàn)代大學的培養(yǎng)目標是塑造有個性、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也要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變得更注重可行性、教學手段不再單一,而配套的教學材料也應盡可能地多元化。另外,為了重建師生和諧的課堂氛圍,定期進行科學的教學評估、在反思的基礎上不斷更新與調整教學模式,也是當前深化高校教學改革的要求。這些改革與調整的終極目標都是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讓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然而,針對英語專業(yè)而言,若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而化之、一概而論是不可行的?;A課與專業(yè)課應當區(qū)別對待,專業(yè)課中的各門不同的課程也理應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最可行的教學方法。本文針對英語專業(yè)的英美文學課堂教學,結合廣受關注的語類理論,研究如何提高英美文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實際問題。

一、高校英美文學課教學的現(xiàn)狀陳述

二十世紀以來,人們愈發(fā)認識到課堂教學是藝術性與科學性兼具的產(chǎn)物,而這種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就是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如何將兩者結合、同時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就成為了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比起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主觀性的主導地位,有效教學更注重探索如何運用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服務。近年來“外教社杯”等各級高校外語教學大賽的舉辦,從側面說明了高校外語教師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的持續(xù)關注。有效教學的探索涉及文學、語言學、哲學與社會學等多個領域,引發(fā)了廣泛的關注與爭論。關于有效教學的概念,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認識。有人指出有效教學是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目的在于“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估和目標管理”。也有人認為有效教學強調“教學的科學性、規(guī)律性和實效性,既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有效教學指教師將科學的理念與方法融入課堂實踐,并不斷地用實際教學效果更正、更新教學理念的行為。教師應懷有較強的時代感、懂得新形勢對高校英語教學的要求;既不能一味地恪守陳規(guī)、也不能無視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

英美文學課是高校英語專業(yè)高年級的專業(yè)必修課,這門課程既能體現(xiàn)英語教學的普遍特點,也呈現(xiàn)出其自身特有的獨到之處??v觀英語專業(yè)的各門課程,只有文學課結合了語言學習與跨文化交流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與思辨能力,是一門有別于其他專業(yè)課的重要課程。英美文學課要求大學生閱讀經(jīng)典西方名著,通過對經(jīng)典的閱讀與學習,大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寬、認知的深度得以強化,進而具備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內在修養(yǎng)的綜合素質。在兩年的基礎學習后,閱讀經(jīng)典也是對大學生語言能力與對目標語言的文化背景理解能力的綜合考察。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虞建華教授曾撰文談及文學課對高校大學生的意義,認為文學與哲學、歷史、美學、倫理學等都是智慧型的課程――試圖找尋作家、作品與現(xiàn)實之間可能存在的淵源和互動關系。雖然如此,近年來的文學課教學遇到了不少的問題:首先,大學生不滿于教師獨角戲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而教師也覺得大學生的主動性根本沒有得以調動,二者的積極性都沒有調動起來;其次,經(jīng)典名著有一定的難度,而利用課堂時間進行閱讀又十分有限,那么怎樣檢測學生的閱讀水平與進度也成了文學課的難題之一。另外,文學課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講解“經(jīng)典”,而身為90后的年輕學子會感到課堂內容與自身、與時代關系不大,代入感不強,故而提不起興趣。

針對這些情況,英美文學課若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與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就需要在發(fā)揚文學課之特殊性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教學方式都要進行適當調整。教學應嘗試強化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肯定大學生的主動參與,將教師的主觀講解從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轉化為支架作用――即如何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將大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轉化為積極的自我學習模式,幫助大學生建立培養(yǎng)學習習慣、保持學習興趣、將課堂知識內在化的良性機制。文學課的終極目標還包括幫助學生將文學課的學習與其他課程相聯(lián)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內在化,培養(yǎng)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綜合人文素養(yǎng)。

二、語類概念與文學課有效教學的結合

近年來,引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的悉尼學派代表人物馬?。↗ames R.Martin)提出了語類定義、語類模式、語類關系等理念。馬丁指出,語言本身絕非獨立的、偶然出現(xiàn)的,而是社會文化背景下的特定產(chǎn)物。馬丁的語類理論幫助我們從社會與文化的角度切入,研究社會文化與語言結構和意義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語言現(xiàn)象與社會背景、文化寓意是渾然一體的。這種觀點意在強調,對語言的學習絕不能單純地停留在學習語言現(xiàn)象的層面上,而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社會現(xiàn)象和文化背景。其實,無論馬丁的悉尼學派還是其他學派的語類研究,目的都是將語言的使用規(guī)律與特定的文化背景相結合、使得語言表達的意義能夠被目標團體接受,從而實現(xiàn)有效交際。這一觀點對提高英美文學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有極大的啟示:閱讀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目的不在于背誦客觀事實或名句佳章,而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有效交際的目的是如何實現(xiàn)的――如何根據(jù)不同的情境選擇不同的語言類型、統(tǒng)籌語言的表達并完成交際的目的――這些正是語類理論的重要啟示意義,同時也是文學課教學得以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依據(jù)。

語類教學強調對不同語境中的語言規(guī)律加以辨別與分析,將傳統(tǒng)的語言點講解帶入語類框架內整體把握。這種轉變的意義是,在轉變教學模式的同時調整教學目標,不僅關注語言層面的表達,更將學習目標延伸至促使語言表達的交際動機、看似偶然的表達與所處的篇章結構及文化情境之間的互動作用等。盡管作為語言表達的基礎要素的語法規(guī)則與詞匯短語是固定的,但事實上如果大學生僅記住了某些固定的表達方式,而無法辨識不同的語境與交際目的,他們在獨立完成表達任務或交際任務時,將不明了語境與目的是如何影響基礎語素的,甚至導致偏離目標的語義輸出。針對這種常見的問題,文學課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思維、運用語類理論,將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向更深化、更靈活的方向引導。

三、語類支架式教學法與英美文學課教學的結合

“支架式教學法”是語類理論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重要實踐之一,既強調教師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與大學生的互動,又確保大學生的參與度,讓相關文化背景的滲透式教學與語言現(xiàn)象的分析相結合。“支架式教學法”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課堂教學中充當著共建的角色,這也是目前在專業(yè)課教學里力求實踐的新型教學模式。當然,最終的理想模式是大學生獨立于教師的“支架”之外,實現(xiàn)自學、互助與自建相結合。這種自建,指的是在一定的師生共建基礎上,大學生掌握充分的基礎語言能力,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有意地運用語類概念檢驗、反觀自我學習進度與程度后的新型學習模式。

若要用語類支架式教學模式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模式,首先應該改變的就是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與中小學教育明顯不同的是,大學師生間融洽平等的關系是促進大學生投入學習的關鍵之一。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關鍵則在于教師在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絕不能忽略大學生的情感需求:大學生絕非接受信息的學習機器,而是學習能力不一、情感需求相似的個體。文學課的內容中相當一部分對于大多數(shù)大學生而言都是陌生的,如果教師在這一點上對大學生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學進度進行,勢必造成師生之間更嚴重的隔閡。課堂中教師需把握好信息輸入的形式、進度與強度,同時關注大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與進度。文學課上信息量較大,學生對信息的處理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著課堂上的師生關系。與其讓每一位大學生都獨立地被動接受大量陌生的信息,不如嘗試小組互動模式――既能降低教學難度,又能加強大學生的反饋與參與度。教師可以有意將互助式學習小組培養(yǎng)成教師支架的一種延續(xù):比如,將課堂教學任務提前分配給各小組,要求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展示,這既鼓勵了小組成員間開展合作項目,也提升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分析能力都不露痕跡地融入了語言知識的學習中。

另外,教師的支架性作用應體現(xiàn)在突顯教師拋磚引玉的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不同于傳統(tǒng)文學課教學模式中教師“自問自答”的局面,教師如果將教學目標分解為若干相關問題,引導大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及概括,適當?shù)卦黾哟髮W生的反應時間,那么,在教師的有效支撐下,大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將大大提高。教師應當向大學生提前解釋自己所充當?shù)慕巧皩Υ髮W生的期待,讓大學生對教師的支架作用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師生的配合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教師一旦主動從生硬的權威角色中走出來,課堂教學氣氛會有明顯的改善。然而,這一轉變的結果注定是逐步達到的:教師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之前舊的教學模式對大學生學習與思維模式造成的負面效果,制定出一套具體的實施方案。在教師啟發(fā)、學生給予教師反饋的模式中,教師的支架作用至關重要。

這種模式一旦與教師的支架作用相融,大學生將體會到主動學習帶給他們的滿足感,并且著手思考如何調動自己的主觀分析與總結能力。這樣一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功能就從強制式灌輸轉變?yōu)檩o助式引導。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大學生與教師在這樣寓教于樂的形式中達成了某種情感的默契。教師還可以嘗試進行語言輸入的多模態(tài)化,創(chuàng)建輕松而不失教育性的語言情境。既然讓大學生領會和學習作者寫作技巧是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那么對經(jīng)典文本的重新開發(fā)、實現(xiàn)舊作新讀,也可以通過引導大學生觀看網(wǎng)絡公開課、將傳統(tǒng)課本與網(wǎng)絡優(yōu)質資源相結合來實現(xiàn)。這樣的舉措,既留給大學生更多的延伸閱讀空間,同時也充分實踐了教材立體化的新時代教學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適應新環(huán)境與新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崔允.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J].人民教育,2001(06).

[2]朱彥.提高外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J].外語界,2013(02).

[3]許慶紅.讓文學回歸其應有的位置――文學本體性與英美文學教學和研究反思[J].山東外語教學,2012(02).

[4]Martin,J.R.&D.Rose.Genre Relations:Mapping Culture[M].London:Equinox,2008.

第8篇:有效教育教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體育教學 課堂管理 有效性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教學的開放性和動態(tài)性。因此,體育教學的課堂管理的難度往往要更加突出,其教學的開放性決定了課堂教學會受到外在環(huán)境的不同程度的影響,其動態(tài)性又使得課堂教學更加難以控制。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壓等辦法以控制學生的問題行為,而結果往往是問題行為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現(xiàn)代課堂教學管理則強調為促進學生積極的學習行為和爭取成就的行為,創(chuàng)設積極的課堂學習氣氛,同時預防問題行為的產(chǎn)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注意到:教師對其教學過程的控制與調節(jié)是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重要方面,它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身心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課堂管理上教師不只是要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而是要將紀律管理與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怎樣做好體育課堂的課堂管理,這無疑對廣大體育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學生的特點在于活潑好動、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抗干擾能力都相對較差,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很好的將學生的特點與課堂管理的方法有效的融合,管理效果勢必會事半功倍。本文僅從“立規(guī)矩、養(yǎng)習慣、重理解”三個方面探討提高體育教學課堂管理有效性的方法。

一、“立規(guī)矩”。

對學生嚴格要求,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在課堂教學中,要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要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就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具有良好的課堂紀律,才能保證有良好的課堂秩序實踐證明。

1.加強課堂常規(guī)的約束性。

將一般的要求變?yōu)檎n堂常規(guī),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常規(guī)的過程中來實現(xiàn)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活潑好動性格各異的孩子,如果沒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秩序規(guī)則,就不可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起來。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地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guī)范并嚴格監(jiān)督執(zhí)行,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課堂管理的效率,而且學生適應這些規(guī)范后,就會在心理上增強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在體育課堂上,我把“1-2-3”這三個數(shù)字很好的利用起來,快速數(shù)的情況表示要同學們齊聲回答“站站好”,慢慢數(shù)的情況下表示要求同學們在三個數(shù)之內迅速安靜下來,并且在開學之初加以強調,這條關于紀律的要求也就慢慢變成了課堂常規(guī)的一部分了。

2.及時有效的應對學生的不良行為。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發(fā)現(xiàn)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采取恰當?shù)姆椒m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采取什么措施取決于學生產(chǎn)生的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自控能力較差,不僅管不住自己還不斷的影響別人,這樣的情況一味的批評并不能起到明顯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我通常采取的辦法是用全班同學的關注來約束他,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并不是要求全班同學來監(jiān)督他,而是發(fā)掘他身上的優(yōu)點,并且夸大優(yōu)點,請他為全班同學示范,并且請他單獨排在全班之前。這既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并且能夠促使他更好的學習技能。

二、“養(yǎng)習慣”。

在這里的養(yǎng)習慣主要是指學生聽的習慣。體育課上,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解和示范對于學生來說似乎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在要求體育老師要精講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聽的習慣也尤為重要。傾聽,是一種技巧,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門藝術,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主要保證現(xiàn)在的課堂熱鬧大于寧靜,言說多于傾聽,學生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卻不會認真傾聽,不會對同學的回答做出評價提高課堂有效性,關注傾聽的細節(jié)顯得十分重要一方面教師要跟學生講清楚課堂傾聽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上專心聽講的良好習慣,幫助學生學會認真傾聽,理解和信任學生的舉動,尊重與接納學生的觀點,才能讓學生在主動自由的狀態(tài)下充分表現(xiàn)出聰明才智。

三、“重理解”。

1.了解學生,多表揚,少批評。

對每一個教師而言,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的特點,才能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師的每一句話都可以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實際上,在體育課堂上運用表揚的同時也是在樹立學習的榜樣,或者說是在強化正向的行為,這樣孩子們就能夠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我的課堂上,很少會有批評,一般情況下只有表揚和不被表揚,只要那些出現(xiàn)原則性錯誤的人才會被批評,這些年的教學讓我體會到?jīng)]有批評的課堂更加充滿活力,學校效果更加顯著。

2.豐富而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

實際上,我一直認為,當我們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技巧足夠度多的時候,課堂管理也將不再是問題。豐富多彩的教學技巧已經(jīng)讓孩子們應接不暇,又何來時間和精力去理會其他呢?當然,這也只是我自己的理想狀態(tài)罷了,因此,教學技巧還要不斷的加強,孩子們在學習時往往只是機械地執(zhí)行,容易造成精神渙散,無法集中注意力來學習,學生的注意力持續(xù)不了多久這個時候就要調控課堂進度,可以輕松一下再回歸課堂,要作到一松一緊,張弛有度。兒童文化就是游戲文化,在體育課堂上把游戲合理的穿插在教學之中,能夠使孩子們更好的融入課堂。

3.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孩子。

據(jù)有關調查表明:在學生的眼里公正客觀是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學生最希望教師對他們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學生最不滿意教師憑著個人的好惡偏愛,偏袒某些(某個)學生或冷落歧視某些(某個)學生。教師要把每一名學生視為優(yōu)秀的有希望的孩子,帶著賞識的積極肯定的目光去看待學生,要以多維度全面發(fā)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

四、結束語。

我們的宗旨是:讓課堂煥發(fā)生機與活力,讓課堂更加關注人的尊嚴、生命、智慧,肯定自我、張揚個性、倡導民主與和諧,用教師對學生的關懷與愛,使學生獲得身心潛能的發(fā)展成為可能,為學生的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石。

【參考文獻】

[1]魏書生,《好學生 好學法》【M】,漓江出版社,2008.06.01.

[2]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03.01.

[3]溫立國,《有效學習下的課堂管理》【J】,科學管理,2012

[4]章文捷,《新課程背景下的課程管理策略》【D】,2004.10

第9篇:有效教育教學理論范文

一、更新觀念,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1.自行提高,轉變觀念

所謂自行提高就是教師通過自我反省、總結等形式對自己的觀念進行轉變,這樣的效果比較直接,也比較有實效性。教師可以閱讀相應的文獻、書籍,充實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和轉變。例如,中國學校體育博客圈、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論壇和中國學校體育QQ群都是教師自我提高的資源地,教師從中可以接觸到最直接、最真實的現(xiàn)實以及有效的策略,通過專家的專題帖子、文章,教師可以從深層次理論中加以提升。

2.參加活動,體會提升

這里的活動包括教研活動、教師專題講座、培訓活動等,可以說教育活動是教師提高業(yè)務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在參加活動過程中觀察到的、聽到的都會不同程度上對自己的思想、理念產(chǎn)生影響,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進行梳理與總結,最終提升自己。

3.相互交流,激發(fā)轉變

交流是人們日常交往中最重要的傳遞信息的途徑之一,在交流的過程中人們進行著思想、評價標準、判斷是非等方面的傳遞與交換。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們的思想會隨著交流的次數(shù)、交流對象檔次等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其中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因此,教師要把握好交流的對象,這一點對教師轉變觀念非常重要。

二、整合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的可能性

教法,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有力保障。選擇合理、恰當?shù)慕虒W方法將對課堂教學有效性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否則將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目前在體育理論課教學中,應用的教法比較多,如視頻教學法、游戲法等,筆者對其進行整理與分類,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類:

1.看類

看類教學法,主要應用的原理就是依據(jù)視覺的直觀性而進行設計的教學方法,目前有掛圖展示法(投影儀)、視頻教學法(PPT)等。這些方法的特點就是通過視覺刺激,使學生對其內容產(chǎn)生興趣,形成參與欲望,最終形成參與行為。這些方法存在不足之處,那就是易受器材、設備等影響,有時由于一些小的細節(jié)就可能導致無法進行。

2.聽類

聽類教學法,主要是利用學生的聽覺器官所進行的教法設計,目前有音樂教學法、故事教學法、講解分析法等。這些方法的特點就是通過一些信號對學生聽覺器官進行刺激,使其產(chǎn)生興奮點,進而產(chǎn)生參與行為,最終掌握知識與技能。

3.說類

說類教學法,主要利用學生的言語能力,通過提供表達和闡述平臺,進而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最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組討論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證明效果非常明顯,尤其是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更好地貫徹了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

4.想類

想類教學法,主要所利用的是學生的想象能力、聯(lián)想能力。這是一種學生通過教師所提供的素材進行聯(lián)想、想象,對知識進行掌握的教學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情境教學法。這類教學法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抽象想象能力和聯(lián)想能力,同時對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相對較少。

三、巧用提問,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提問是教師課堂教學中頻繁出現(xiàn)的一種教學互動形式,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問與學生的答。那么如何巧妙地提問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小方法可以參考。

1.在學生狀態(tài)正佳時提問

所謂學生狀態(tài)正佳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保持高度集中和效率最佳的狀態(tài),這個時段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回答問題的準確率非常高。因此這個時候教師提問,往往會得到預設的效果。

2.在學生竊竊私語時提問

所謂學生竊竊私語,就是在教師教授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發(fā)出疑問或者不同意見,但沒有公開議論只是在下面小聲議論。這時,如果教師不及時處理將會直接影響后續(xù)的教學,因此這時教師拋出問題會化解課堂失控的局面。

3.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提問

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對學習內容失去了興趣,因此教師在此時拋出問題會起到轉化不良局面的效果。通過教師的問題,學生會進行關注與思考,這樣就會重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四、合理制定激勵策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激勵策略,即教學評價手段,是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而采取的獎懲措施,目前較多提倡的是獎勵。其表現(xiàn)的形式有教師的課堂即時評價和課程結束后的學業(yè)評價等形式。在兩種形式運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即時評價堅持客觀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及時評價對學生的后續(xù)參與有著積極的作用,往往教師的一句話可以改變學生的參與熱情程度。因此教師要堅持客觀性,不能趟于夸張,學生不知為何被夸獎反而會歪曲即時評價的初衷。

2.有效把握獎勵的時間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仔細觀察,把握給予獎勵刺激的時機,這樣做才會保證獎勵策略的有效性。一般出現(xiàn)下列情形時應給予獎勵:學生在學習中起到了示范性作用時;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了不良情緒,有棄學征兆時等。

3.學業(yè)評價要注重發(fā)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