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美術教育哲學范文

美術教育哲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術教育哲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美術教育哲學

第1篇:美術教育哲學范文

一、現(xiàn)實觀念決定其位置

在提倡素質教育取替應試教育的今天,社會、家長、學生卻信奉著只有通過分數(shù)才能量化人才的觀念,認為一個學生是不是“天才”、有沒有用,只需看他在學校里的成績與排名。僅注重升學考試科目的成績,而忽視人的整體素質和發(fā)展方向的問題。

《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明確指出: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藝術文化傳統(tǒng)和外國的優(yōu)秀藝術成果,提高文化藝術素養(yǎng),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感受美、表現(xiàn)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啟迪智慧,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它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教育有助于發(fā)展人的全面思維,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有助于加強德育工作。通過藝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激發(fā)其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個性,促進其全面發(fā)展。這就是藝術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前段時間不是有即將從知名大學畢業(yè)的大學生或公司白領為了找個好單位及有更大升遷機會而花錢學唱歌、畫畫等進行藝術修養(yǎng)充電的新聞發(fā)生嗎?這充分說明藝術教育在人的發(fā)展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不能忽略了人之初的藝術啟蒙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在努力倡導素質教育強調學校深化藝術教育的同時,卻缺乏相應的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的規(guī)范約束,加之對藝術教育缺乏客觀的評價量化標準,造成“只聞雷聲不見雨點”的局面。

二、制度剛性不足,保障乏力

藝術教育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xiàn)象仍相當普遍存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13號令《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規(guī)定,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包括:藝術類課程教學,課外、校外藝術教育活動,校園文化藝術環(huán)境建設。

但現(xiàn)實很無奈,在廣大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園地――學校,迫于應付上級考核要求也只有形式上的重視而缺乏實際上的具體操作。這主要表現(xiàn)在:(1)大部分學校缺乏進行美術教育所必需的師資力量和開展教育活動的必要場所。美術師資不足,就以其他學科老師臨時兼任,甚至干脆課表上安排美術課而課堂內則改上語數(shù)等名不符實的“假課”。另外,六七十個學生全擁塞在一間四五十平方米的美術教室內,又怎樣開展好需要有一定時間和空間的美術活動?更不奢談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huán)境中感受藝術、創(chuàng)造美了。(2)在資源配置上,對美術學科的投入相對較少,或幾乎為零。大部分學校連起碼的教學器材和基礎設施都不具備。如教學掛圖、錄像帶、幻燈片、石膏、幾何形、寫生用的靜物、襯布、寫生臺、畫架等,更不必說畫室、雕刻用具、燈光等設備了。這樣就缺少在美術教育中進行藝術教育所應擁有的硬軟件設施。缺乏土壤,又何談造就一片藝術綠茵地?

三、師資水平與培養(yǎng)方向制約

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并不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從事專業(yè)技術和掌握專門知識的美術人才的教育,而是對他們進行藝術感染,塑造美的意識,注重情感體驗和穩(wěn)定的個性特征的發(fā)展,從而達到提高人的整體綜合素質的目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到關鍵的傳導作用,這也是一個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過程。作為傳播藝術的使者,美術教師應首先明確自己肩負的重任。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無不要求浸潤著藝術的感染力。但即使是專職美術教師自身水平也呈良莠不齊之勢,部分美術教師自身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對自身學科的認識不足,甚至產生“自卑”心理,采取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有的教師則在接受培訓期間因偏愛某一類藝種和技法,也將之轉嫁給學生,讓他們接受師之所愛,而忽視進行相關的其他方面的藝術教育,造成學生對藝術理解及認識上的缺陷和誤導。當然,這也是師范院校藝術教育滯后的結果。但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打破這種惡性循環(huán)造成的不良后果,擔負起藝術教育跨步前進的先鋒作用,讓藝術教育根植于小學美術教育中。

第2篇:美術教育哲學范文

作者簡介:李建平,男,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學教育集團錢江苑校區(qū),副校長,郵編:310 016。

圖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美術教師充分利用圖例資源,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和想象活動,習得有關的美術知識和能力,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視覺識讀能力”的教學活動。如何從培養(yǎng)學生視覺識讀能力的角度去思考和運用圖例,充分發(fā)揮圖例在教材中的作用和意圖,成為美術教學促進學生視覺識讀能力發(fā)展的新命題。本文以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以下不再注明出處)教材為例.將筆者在小學一、二年級美術教學實踐中采用“猜圖、識圖、補圖、評圖、說圖”等策略,來進一步促進學生視覺識讀能力的發(fā)展,從而提高美術課堂綜合效益的一些經驗與同行們分享。

一、“猜圖’,-—.在觀察、想象中,激發(fā)學生自覺的讀圖意識

(一)“猜圖”的目的

“猜圖”就是利用圖例優(yōu)勢,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以“猜猜看”等形式與學生共同看圖,猜測圖片本身所傳達的各種信息和含義,激發(fā)學生對“圖例”的好奇與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意識。

(二)“猜圖”三步走

1.猜想,激活敏感觀察。猜想就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從圖片的線條、色彩等要素進行觀察,邊讀邊猜想圖中的內容或故事,猜測圖片所傳達的訊息。如第一冊《叔叔阿姨真忙》一課中,教師出示《鋼水、汗水》(圖1)這張畫,讓學生猜—猜:畫面中的叔叔們,他們是做什么工作的?

2.觀察,引發(fā)自由想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獲得信息,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而找到與課本圖例所描繪的景象相匹配的材料,引發(fā)自由想象。如《鋼水、汗水》,在“猜想”環(huán)節(jié)中,當大部分學生都是根據(jù)圖片中傳達的信息說出各自不同的猜想結果時,教師應以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展開自由想象。如,這位叔叔的服裝是怎樣的?表情是怎樣的?動作是怎樣的?他身上有什么?他周圍環(huán)境是怎樣的?等等。

3.表達,促進思維發(fā)展。經過前面對圖例的猜測、想象,學生就會開始注意尋找解圖思路和方法,此刻應給學生創(chuàng)設用自己語言描述圖意情境的機會。根據(jù)前面“猜想”和“觀察”的情況,教師公布答案是鋼鐵工人,猜中的同學就會有成就感。然后教師給大家提出作業(yè)要求:“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請同學們畫—畫你身邊的叔叔或阿姨;并請大家想一想、說一說,你的叔叔或阿姨是做什么工作的?他們工作時的樣子是怎么樣的?他們的工作環(huán)境會怎么樣?會用到哪些工具?等等?!?/p>

(三)“猜圖”注意事項

“猜圖”的目的主要在于激發(fā)學生對圖例的興趣。一、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但表達能力卻跟不上。因此,在剛開始的訓練中,不應限制學生的猜想表達形式,只要能讓孩子盡情暢想、暢所欲言即可。

二、“識圖”——在指導、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識圖能力

(一)“識圖”的目的

“識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覺地運用一定的方法,對圖例中的色彩、線條、構圖(人、物和風景)等畫面組成要素進行觀察、感受與解釋。讓學生通過有序觀察,掌握基本的讀圖方法,以形成基本的識圖能力。

(二)“識圖”二環(huán)節(jié)

1.有序觀察。讓學生從單圖觀察逐步轉向多圖觀察,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有梯度的指導。以單圖觀察為例.首先,應當提示學生按照“先整體、后細節(jié)”的順序進行:第一步,這是什么地方;第二步,畫中有誰,或是有什么,他們在干什么;第三步,重點是什么。接著,要提示學生抓住事物特點,按定順序進行觀察。例如,由景到人、由靜到動等,分主次地看。以第一冊《我的老師》一課(圖2)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畫面中白發(fā)蒼蒼的老教師、黑板、講臺,再觀察老教師的表情、動作和衣著打扮。最后,請學生找一找畫面中的色彩:將讀圖和題目結合在一起,人物、黑板和講臺這三者構成了畫面的最佳視覺效果;教師的白發(fā)、身上衣服的灰色和黑板的黑色三者相結合,形成了一種無色的色彩效果。

多圖觀察時,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注意圖與圖之間的聯(lián)系,畫面主要內容是什么,作出這樣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等等。以第一冊《卷紙動物》一課為例。教師連續(xù)出示了5張制作步驟示范圖,并指導學生觀察。這時,應當告訴學生這是制作螃蟹的步驟圖,同時,要讓學生觀察討論每—步干什么、每步之間的先后順序是否可以互換等問題。例如,第—步與第二步互換不影響制作螃蟹,但是第二步與第三步就不可以互換。(圖3)這種觀察討論的形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識讀步驟圖的能力。 2.合理想象。學生看懂畫面、理解畫面含義還不夠,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由此及彼地聯(lián)想開去。

(1)想畫面內容。觀察事物是根據(jù)畫面進行分析判斷的思維活動,所以,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立足于畫面,并依據(jù)畫面展開各種豐富的想象。例如,在上第—冊《巧用碎紙片》一課時,教師隨意撕下一張碎紙片,讓學生拿在手中玩一玩,提示他們改變不同的方向仔細觀察,同時思考:這張碎紙片可以添畫出哪些形象?(圖4)教師可以先示范添畫—個,然后讓學生來添畫。最后,通過欣賞一些學生的添畫作品,進—步啟發(fā)思維。(圖5)

(2)想圖外之意。學生對畫面的認知不僅要立足于畫面,還要高于畫面;不能滿足于客觀描述,還要根據(jù)畫面內容展開聯(lián)想;要搞清楚圖的主題思想,并據(jù)此生發(fā)開去。所以,教師可以抓住畫面細節(jié),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例如,第一冊《畫家筆下的童話》一課中有一幅作品《梨子提琴》,教師可運用—連串的提問啟發(fā)學生。如:①你在畫面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動物?它們在干什么?周圍的環(huán)境怎樣?②請說說畫面中有哪些顏色?這些顏色在畫面中有哪些變化?③請同學們來模仿畫面中動物的表情和動作。為什么它們有這樣的表情和動作呢?④看了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什么?(圖6)同時,教師應當注意,在問題情境中允許學生插話,簡單地表達感受。實踐證明,想象過程中,學生因思維的敏捷和活躍所產生的成就感,遠遠超過圖片本身所帶來的愉悅感,這正是識圖的樂趣和價值所在。

(三)“識圖”注意事項

在引導學生“識圖”過程中,要注意全面、細致與正確。只有看得全面,才能對圖和文本認識得完整;只有看得細致,才能對圖和文本認識得具體;只有看的順序正確,才能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指導孩子們看圖例時,還要提醒他們注意圖例下方的文字注解,以保證對畫面內容的準確把握和想象的合理性。

三、“補圖”——在重組互動中,拓展學生廣泛的“審美視閾”

(一)“補圖”的目的

“補圖”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對圖進行“填、改、添”,使他們在圖文互動的讀圖過程中,產生一種有別于單獨“讀圖”的全新的“意”,從而更完整地領略故事、感受人物、體會內涵;繼而發(fā)現(xiàn)不同文本之間和圖與圖之間的關聯(lián)性,或是發(fā)現(xiàn)文本在圖中的空白點,激發(fā)更深入的探究;甚至能根據(jù)連續(xù)畫面缺少的情境,在缺少的連續(xù)畫面中進行創(chuàng)造或設計。

(二)“補圖”三方式

1.填圖。填圖就是對圖例的“填畫”。如,在第二冊第1課《五彩煙花》中,教師在示范了煙花的創(chuàng)作技法之后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在畫面中體現(xiàn)自己的煙花又高又大?”待學生討論結束,再出示事先畫好的煙花圖片,讓學生添畫景物。(圖7,圖8)

2.改圖。改圖指的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表達的需要對圖進行適當?shù)男薷?。以第二冊?7課《大牛和小牛》為例,在學生掌握了牛的畫法和特征之后,教師出示學生的作品(圖9、圖10),并提問:你覺得作品中老牛和小牛的關系怎樣?怎樣能夠表現(xiàn)出它們之間的親密關系?通過問題討論后,總結出可以通過“神情、動態(tài)、環(huán)境”等因素表現(xiàn)出親密關系的結論,然后再指導學生進行改畫。(圖11、圖12)

3.添圖。添圖指的是在圖例上進行自由、合理的添畫。如,第二冊第12課《手指印畫》,利用手指的印紋,通過聯(lián)想添畫表現(xiàn)各種不同的形象。在指導如何添畫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圖13,講解如何由畫一個指印延伸到畫多個指印。教師先示范,畫出一個指印,然后讓學生思考,如何用簡單的線條添畫,使整幅畫構圖完整。(圖14)

(三)“補圖”注意事項

“補圖”的關鍵是怎樣引導學生“補”。因此,在引導學生“補圖”時,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1.“補”的指向要明確?!把a”不是隨心所欲的添加,而是在教學目標指引下的補充和完善。

2.“補”的核心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要能通過“補圖”體現(xiàn)出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

四、“評圖”——在批判、鑒賞中,開發(fā)學生多元的“視覺表征”

視覺表征主要指“形狀、色彩、肌理、點、線、面”等因素的關聯(lián),以及對“和諧、對稱、均衡和節(jié)奏”等結構關系的處理。兩者憑借“空間、方向和張力”等一系列關系而有機結合起來,構成“有意味的形式”。美術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對圖例的鑒賞、評價,努力構建自己心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一)“評圖”的目的

圖例雖然是精心選擇或設計的,但在運用和研究過程中,有時難免也會出現(xiàn)有爭議的情況。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鑒賞、評價圖例本身是否有缺陷。如,圖例的色彩、構圖、線條、主題等是否合適,是否有更合適的圖例可供選擇,等等。這樣的鑒賞、評價有助于學生開發(fā)多元的“視覺表征”,構建自己心中豐富的“有意味的形式”。

(二)“評圖”三要素

1.從色彩評。即從圖例色彩的飽和度、明度等要素進行評價。如,第一冊第19課《心中的太陽》所選擇的圖例中有—幅作品比較粗糙,(圖15)該圖“色彩不夠飽和,太陽形象也沒有特征”。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太陽光芒是否可以更漂亮?”“表情是否可以更豐富?”“人物造型過于簡單了嗎?”“色彩還可以更豐富嗎?”“涂色是否粗糙?”等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2.依構圖評。即針對圖例整體構圖方面進行評價。如第二冊第8課《美麗的盤子》,第17頁有一幅學生作品為不對稱構圖(圖16),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容易使學生混淆構圖概念,這時就需要教師的特別指導和講解。為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你覺得這幅圖與其他盤子的構圖有什么區(qū)別?你喜歡嗎?通過對這樣的構圖的評價、討論,讓學生了解“構圖中的空白有時也是一種美”。

3.據(jù)主題評。即看圖例主題與教學目標之間是否吻合,對應。如,第一冊第10課《紙袋玩偶》(圖17),教學要求是“學習設計制作有趣的紙袋玩偶”。但是,教材中的示范圖大量選用了信封的圖片,而并沒有用生活中常見的紙袋。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信封究竟是不是紙袋”展開評論,了解紙袋的多樣性,以消除學生心中可能存在的疑慮。

(三)“評圖”注意事項

1.評圖不能拘泥于一些不相干的因素,如,印刷質量或其他不太重要的細節(jié)。教師可以采用分析對比的方式,就像在做“大家來找茬兒”游戲一樣,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這樣,學生既學得輕松,也能更好地理解。.

2.在評圖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指引非常重要,因為低年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還不夠強。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評圖時要循序漸進,因勢利導;還要有耐心,允許學生在評圖初期犯錯。

五、“說圖”——在綜合表達中,促進學生整體的情感體驗

(一)“說圖”的目的

說圖,是讓學生把心中關于圖例的各種認識、理解、判斷和疑問通過自由講述、復述、表演等綜合表現(xiàn)形式更加直觀地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在課堂情境中更加投入;同時,也能調動那些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說圖”二途徑

1.給圖例配音。“給圖例配音”就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表現(xiàn)的內容,然后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發(fā)表感受。如,第二冊《畫畫親近的人》,教師先出示一幅中國畫《悄悄話》(圖18),學生通過自主觀察,能說出畫面所表現(xiàn)的內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畫面表現(xiàn)的內容,聯(lián)系各自的生活經驗發(fā)表感受,說說自己和親近的人之間發(fā)生的生活故事。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劇本,即興演出。(圖19、圖20)

2.依圖例復述。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依照圖例進行復述,復述的內容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第—冊《畫家筆下的童話》一課中有一幅插畫《月長廊下》(圖21),畫面中,藍色的夜晚很寧靜。教師可以請學生先仔細觀察這張插畫,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畫面中兩個主角之間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圖22)

(三)“說圖”注意事項

“說圖”更傾向于學生對想象內容的直觀表達。這里的“表達”是一種綜合體驗過程,因此,在學生“說圖”時,教師應當引導他們不必拘泥于小節(jié),而要注重整體性和綜合性,這有助于提高學生情感體驗的深度和廣度。

在策略實施過程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盡管年齡小,但是視覺識讀卻是全方位的。教師在教學時,應運用適宜于兒童和教學實際的方法,并采用必要手段啟發(fā)和幫助學生。特別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1.課前調查要布置。教師應當在課前布置學生采用觀察法、訪談法、查閱資料法等對某些圖例做一番調查了解。如,教學《民間玩具》這一課,先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找一找民間玩具的圖片,了解中國傳統(tǒng)民間玩具有哪些;再請學生將家里的玩具帶到課堂上,在課的開始為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 2.小組討論要充分。分小組對課文圖例中的難點與熱點問題進行的討論要充分展開、交流,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得提升。例如,在《奇特的夢》一課中,關于《冬日夢》畫面中夢境分析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可以讓學生先各自欣賞,然后小組討論,說一說各自的感受,再說一說作者的夢想是表達什么內容的。

3.圖物感知要并舉。一般而言,圖例沒有實物那么直觀,因此,在上有些課時,教師可以采用圖例與實物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對圖例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神奇的大公雞》一課中,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比較圖片中的雞和真實雞的區(qū)別,從而對雞的結構、雞的腿和爪子等較難畫的部位能有更準確的理解。

4.角色表演重參與。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中,以提高他們對圖例的感性認識。如,《動物音樂會》是一堂美術綜合課,教師可以讓學生穿著自己做的衣服,在音樂聲中模擬動物的動作,了解動物的習性,揣摩動物的心理活動,通過唱、跳、講故事等形式,盡情地表現(xiàn)它們的一舉—動。

5.綜合感知要和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各類感知方法,或是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讓學生獲得綜合的感知。以《春天》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帶領學生來到自然中,讓他們呼吸春天的氣息、觀察嫩綠的小草、聽小鳥的歡叫、聞泥土的氣息,讓學生模仿風吹時柳樹飛揚的姿態(tài),等等,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動覺等,將各種感受融合在一起,使身心與自然的規(guī)律達到和諧—致。

參考文獻:

[1]計宇.當閱讀教學遭遇“讀圖時代”[J]小學美術教學,2009(4):35-36.

第3篇:美術教育哲學范文

    自16世紀西方的文藝復興起,西方形成了自己的美術教育傳統(tǒng),其技法上的透視學、解剖學以及各種繪畫技巧在今天仍然適用于國內外美術教育。由于工業(yè)革命的影響和包豪斯運動所帶來的美術教育方面的貢獻,人們把美術教育的功能引向了新的領域,比如設計類、工業(yè)類等用于經濟競爭、產業(yè)創(chuàng)新的實用藝術。這深刻啟發(fā)了當時的中國美術家,使他們開始探索新的美術教育方式,于是中國美術教育隨之轉型。

    二、總結美術教育史,看現(xiàn)代高中美術教育

    誰也無法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中尋求到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現(xiàn)成模本,但可以從中得到啟示。中國傳統(tǒng)美術教育具有自己的獨特性,這是因為它深受當時的社會性質、傳統(tǒng)觀念以及哲學思想的影響。技與藝是相輔相成的,傳統(tǒng)美術教育因缺乏理論總結而導致很多技法失傳,影響了技藝的提升,因而現(xiàn)在的美術教育要注重對理論的學習與總結。此外,外國的美術教育理論對中國美術教育也產生了強大的推動力量,革新了傳統(tǒng)模式。由美術教育的本質可見,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就是要注重美術技藝的傳授,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為學生將來表現(xiàn)自我個性的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從美術教育的目的出發(fā),高中美術教育要以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介紹美術的分類,不只局限于教會學生繪畫,還要讓他們全面了解美術的作用,引導他們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

    三、技與藝的統(tǒng)一,審美與應用的結合

    任何事情都存在法則,那就是理性的顯現(xiàn),而審美趣味也同樣是人們要遵循的法則。目前高中的美術教育已經開設了鑒賞課程和實踐課程等,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鑒賞美術作品,提高對美術分類的認識,獲得更大限度的認知;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補充學生的課外知識,這樣才可以讓學生自己做出判斷、選擇,樹立正確的文化追求意識。

    許多哲學家認為哲學與藝術是相通的,并認為藝術和美的事物可以健全人格。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發(fā)和技法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深入事物內部,培養(yǎng)專注的性格。這絲毫沒有夸大美術事業(yè)對世人的影響力。不僅如此,在涉及美術的應用上,美術專業(yè)對現(xiàn)代工業(yè)、科技、人類的整個生存環(huán)境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而,美術教育事業(yè)在當今必須得到人們的重視,這關乎全民族的整體文化素養(yǎng)以及民族的偉大復興。美術教育事業(yè)將為世界文明、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第4篇:美術教育哲學范文

關鍵詞:新形勢 中職教育 美術教育 人文價值 分析研究

美術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它對學生品格、個性和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人們對素質教育的提倡,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們真正成為21世紀的接班人。但是由于原來的應試教育,社會、學校和家長都以分數(shù)做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使得美術教學成為很多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可有可無的小科目,而即使進行美術教學也是為了高考升學,這使得現(xiàn)代教育中美術教育的人文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一、中職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中職美術教育的現(xiàn)狀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美術教育以升學或就業(yè)為目標,忽視了美術教學中的人文價值;美術教育過程中缺乏人文價值等。

(一)、美術教育以升學或就業(yè)為目標,忽視了美術教學中的人文價值

在中等職業(yè)教育中,美術教育的教學模式要么是以升學為目標,眼光只集中在學生的分數(shù)上,這使得本來非常具有人文價值的美術教學成了冷冰冰的美術繪畫技能的傳授,缺少了相應的樂趣。美術教學的內容也完全應和考試的需要,將素描、色彩、速寫等幾門課程作為衡量學生學習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美術教育或者單純以就業(yè)為目標,把美術教學當成單純的專業(yè)技術來學習,以專業(yè)學習為一切,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再加上有些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落后,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無法得到發(fā)展,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他們在以后的發(fā)展中缺乏動力與潛力。

(二)、美術教育過程中缺乏人文價值

現(xiàn)在很多中職學校都采用半軍事化的管理方法,這使得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缺乏個性的思想和主見,學生逐漸成為教師意志和思想的附屬品,缺乏獨立的思考和決斷的能力,而這對美術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是致命的錯誤。同時中等職業(yè)學校在管理中還將量化考核作為對教師的評價的唯一方法,量化考核的結果還將和教師的利益直接掛鉤。雖然這種嚴格的管理制度能彌補主觀評估的不足,使得管理更加規(guī)范,但是過于極端就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人格的成長不利。而美術專業(yè)的人才需要有正直且健全的品格,還要有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全面的人文素養(yǎng)。這樣,一些中職美術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就缺乏了人文精神,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新形勢下中職美術教育中的人文價值的體現(xiàn)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中等職業(yè)教育要體現(xiàn)人文價值,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注重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發(fā)展學生個性,體現(xiàn)人文價值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基礎,只有對美術學習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的去學,而不是被動的、被強制性的學習。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善于把握學生在繪畫中的閃光點,哪怕學生畫的比例不算很協(xié)調、色彩搭配不太和諧,只要是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自己感情的抒發(fā)教師就應該肯定。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自己在美術學習中的天賦,使得他們對美術學習充滿興趣,充分展示每一個學生個性。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從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轉向關注學生個性的成長,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教師要對學生在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出來的個性進行嘉獎,讓學生真正成為美術課堂學習的主體,體現(xiàn)人文價值。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人文精神

在中職美術教育中,美術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要使美術教育體現(xiàn)人文價值,美術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現(xiàn)代意識和人文素質。首先在專業(yè)能力上,要不斷拓展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能力,探索先進的美術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另一方面,美術教師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對學生起到真正的人文示范形象,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出有愛心、能包容的學生。而這恰恰是美術類人才必備的人格特征。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

創(chuàng)新是一切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新的課程改革要求,要利用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美術是藝術性的活動,學生在創(chuàng)作、繪畫的過程中應該有豐富的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而不是對教師作品的簡單的模仿。在創(chuàng)作中,美術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不拘一格的大膽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個性創(chuàng)作,真正體現(xiàn)美術教學中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同時教師要注重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歷史、文學和哲學等人文學科的素養(yǎng),改變單一的美術教學就是繪畫技巧傳授的單一局面,增設諸如藝術欣賞、中外藝術史等課程,讓學生廣泛的接觸各類知識,為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 語:

美術教育是體現(xiàn)人文價值的重要形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全面的高素質的人才。在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美術教育如何將專業(yè)技能教育和培養(yǎng)人的人文價值結合起來,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大問題,也是每一個中職美術教師應該十分關注和積極探索的課題。只有我們美術教師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重視人文價值的體現(xiàn),才能讓學生真正學習好美術課程,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宋麗斌. 淺論美術教育與人文精神的內在聯(lián)系[J]. 太原師范學院 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2.劉東. 從《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看美術教育之人文性[J]. 教育導刊. 2004(Z1)

3.徐春娜. 人文精神乃美術教育之靈魂――談談美術鑒賞課中人文精神的體現(xiàn)[J]. 濟南教育學院學報 2002(05)

第5篇:美術教育哲學范文

關鍵詞:南洋風格 南洋風情 形象 東方元素 精神

一、緒論

新加坡美術發(fā)展具有微妙的歷史與文化因素,源自東方與西方兩大文化的影響,使新加坡美術具有了東西方文化哲學的思想內涵。新加坡的文化基石源自南洋原住民美術元素。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與文化進程中逐漸醞釀了具有東南亞色彩的南洋風情形象,此形象在往后中國畫家南來寫生及交流中,孕育了具有南洋色彩的新加坡繪畫風格。

南洋樸實的民風、婀娜多姿的人物形象,構建了具有民族精神的南洋鄉(xiāng)土繪畫,東方藝術的理念與精神元素更激起了華人畫家的愛國精神,以及對中華文化情操與美術教育的熱衷。廈門美術教育家林學大在1938年創(chuàng)立了東南亞第一所藝術學院――南洋美術專科學校(Nanyang Academy of Fine Arts),簡稱南洋美專(現(xiàn)為南洋藝術學院),成為當時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美術教育的重要學府,為當時南洋地區(qū)培育了很多美術人才,被譽為新馬藝術家的搖籃。新加坡美術發(fā)展與教育基石源自南洋風情的內涵與元素,并形成“南洋風格”繪畫的精神源泉,南洋繪畫元素的探索與研究,以劉抗、鐘泗賓、陳文希、陳宗瑞、張荔英、葉之威等為代表。

二、南洋風情與中華情結

移民的文化歷史背景致使新加坡美術發(fā)展呈現(xiàn)多元性,構建了極微妙的歷史與生活元素,而新加坡則承襲了兩大文明的精神與內涵。同時東南亞原住民文化因客觀因素演變,形成具熱帶情調的南洋風情,而具有東南亞色彩的生活習俗,醞釀了南洋風情形象。此形象在往后的美術交流中孕育了“南洋風格”繪畫基礎,以及20世紀五十年代新加坡畫家的南洋風情寫生佳話。華人畫家陳宗瑞、陳文希、劉抗、鐘泗賓等,陶醉于對南洋風情的描繪,發(fā)展了具有南洋特色的東南亞典型繪畫形式,構建了南洋地區(qū)特有的繪畫風格,稱為“南洋風格”繪畫(Nanyang Style)。

中國繪畫大師徐悲鴻自1919年起多次拜訪新加坡,完成了許多偉大的繪畫創(chuàng)作,響應救國抗日的號召,賣畫籌款為中國的抗日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徐悲鴻在南洋寫生期間沉醉于南洋島國的風土民情,締結了南洋情結,對南洋鄉(xiāng)土的熱愛,成為往后文人雅士對南洋文化的論述話題。

來自廈門美術??茖W校的林學大,在集美校友會的協(xié)助下創(chuàng)辦南洋美專,成為廈門美專的海外延續(xù),這在當時被視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體系向海外延伸的表征。

林學大對新加坡美術教育的影響深遠,其對美術的熱愛形成一股探索南洋美術精神形象與內涵的浪潮,是中國傳統(tǒng)儒道學說在南洋的釋蘊,此文化精神孕育了南洋的美術教育及藝術發(fā)展。林學大的藝術執(zhí)著與中華情結,促使多位華人藝術家拜訪新加坡,南洋美專成為當時海外藝術家到訪南洋的重要聚點,從抗戰(zhàn)救國到改革開放,多位中國繪畫大師先后在南洋美專執(zhí)教及講座,徐悲鴻、劉海粟、程十發(fā)、黃胄、王乃壯、范曾、尹積昌、吳冠中、方力鈞等對南洋美專及新加坡美術的交流影響深遠。此乃實際意義上的全面性藝術互動,是東方元素的延伸。

三、新加坡美術發(fā)展與東方元素的釋蘊

東西文化與南洋元素的影響致使新加坡美術發(fā)展呈多元性,西方美學理論框架逐漸形成,推動東方精神內涵訴求應運而生。在多元民族及宗教社會,這種思想哲學更體現(xiàn)出其包容性,因此“南洋風格”繪畫的東方元素思想觀與中國五千年文化浩瀚一致,體現(xiàn)了其博大與永恒。南洋美術的精神內涵除了原有南洋“土生”元素外,東方精神哲學理念的隱喻,也是“南洋風格”繪畫的重要元素,此元素乃東方哲學思想的延伸?!澳涎箫L格”繪畫深受中國傳統(tǒng)“道”學說的核心思想的影響,其思想構建源自事物的基礎原創(chuàng)性,不受外界時空與潮流的影響,是樸實的純真精神。因此,“道”的精神哲學是研究“南洋風格”美術發(fā)展的重要精神指引。從“道”的精神哲學理念基礎為起點,以宇宙自然的循環(huán)作息,天地與人的自然關系,對客觀事物演變以自然的形態(tài)釋蘊,探討藝術向度與美術格局。

中國元素的形成蘊含于每一個華人的生活作息中,中國哲學思想孕育了五千年中華文化,在華人移民社會涵蓋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理念,形成華人在異鄉(xiāng)生活求存的精神源泉。南洋畫派的形成,南洋風情的存在,“南洋風格”繪畫的構建,基本上出自于同一個哲學概念,因此新加坡美術的發(fā)展與形成是“南洋風格”繪畫的升華,源自東方元素的圓融作用。

“南洋風格”繪畫是南洋地區(qū)美術在多元種族文化背景與東方元素的融合作用的成果,其理念體現(xiàn)了早期華人移民對祖國文化的追求。在探索歸屬感的艱辛歷程中,內心思想與客觀環(huán)境的對立與磨合,形成了南洋美術的基石,形成本土文化的雛形,此過程具有客觀環(huán)境與主觀環(huán)境因素的互動。在戰(zhàn)后脫離殖民地統(tǒng)治的南洋社會中,政治及宗教種族的敏感性更進一步催化了東方元素與南洋原始文化的融合?!澳涎箫L格”繪畫與美術的本土化色彩更顯出其重要性,具有新加坡美術和馬來西亞美術的理念風格的產生,足見東方元素釋蘊影響的深遠。

四、結語

南洋風土民情對新加坡美術發(fā)展的基礎構建有重要的意義,“南洋風格”繪畫的構建與形成孕育了新加坡美術發(fā)展框架。東西文化與南洋元素的影響致使新加坡美術發(fā)展形成多元性,中國哲學思想及南洋伊斯蘭教文化釋蘊了新加坡美術的精神源泉,傳統(tǒng)價值觀及儒道精神形成新加坡美術與教育發(fā)展的思想內涵。在多元民族及宗教的社會,這種思想哲學更體現(xiàn)出其包容性,因此“南洋風格”繪畫的東方元素思想觀與中國浩瀚的五千年文化相一致,體現(xiàn)了博大與永恒。

南洋美專在抗戰(zhàn)的背景下成立,表現(xiàn)出林學大對藝術的執(zhí)著,及中華情結與民族精神在新加坡的延伸。對于日軍的侵略行徑,林學大深感痛恨,對于新加坡的淪陷,南洋美專的停課,雖無奈但仍下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體現(xiàn)出林學大的執(zhí)著與認真,這種精神源自中國五千年的傳統(tǒng)價值觀,是儒道精神與內涵的延續(xù)。

中國美院之一的四川美術學院在抗戰(zhàn)時期成立,當時四川是抗戰(zhàn)的大后方,創(chuàng)校時期徐悲鴻奔走各方。四川美院與南洋藝術學院有著共同的歷史因素及時代背景,中國藝術大師徐悲鴻勞于奔波,穿梭于中國與新加坡兩地,為藝術與抗戰(zhàn)樹立了精神楷模,這是中華文化與精神的延伸,同樣也是“南洋風格”繪畫及新加坡美術東方元素的一種體現(xiàn)。

(作者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生、南洋藝術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第6篇:美術教育哲學范文

關鍵詞:中學;美術教育;國畫教學

國畫教學,主要強調的是傳統(tǒng)繪畫的表示手法,同時它也能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精神,使得中國畫也成為了中學生培養(yǎng)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畫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中學生的審美觀點和審美能力,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愛國主義精神。

1對當今我國的中學美術教育形式進行分析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在一些中學課堂中,美術課由原來的兩節(jié)減為現(xiàn)在的一節(jié),有的學校甚至都把這門課程砍掉。而實際上,任何學生都需要擁有豐富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概念,同時也還要對投影透視以及一些繪圖示意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掌握。所以,在中學的美術課上,有時上有時不上,使得學生不能正確辨別色彩,對空間概念嚴重缺乏,最后畢業(yè)工作時還需要重新的補課。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對藝術不感興趣,對美育也缺乏修養(yǎng),最后表現(xiàn)出愚蠢霸道;而也有些青少年在學校時沒有接受過美術教育,在社會上表現(xiàn)出以丑為美,甚至不懂得保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遺物。這足以說明,美育對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中學生,它是一生成長的關鍵時期。而在中學美術教育中加入國畫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能讓學生們增強審美觀點和審美能力,同時它也能以傳統(tǒng)的繪畫方法來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文化,以增加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讓青少年在步入社會,能擁有著良好的文化素質和專業(yè)知識。

2對中學美術教育加入中國畫教學進行分析

中國畫,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產物,同時它也是中國人審美的一種“語言”,它包含了不同時期的文學、哲學以及歷史等各種文化知識。而中國畫的本質不是物質性,而是精神性。首先,它追求四維空間的畫面,體現(xiàn)的不是物象的寫生,而是借物抒情的一種表現(xiàn)。其次,它是抽象性的表現(xiàn)。在國畫中,它通過特定的符號來表達作者的理念。最后,國畫也是對裝飾美和構成沒的追求,它包含著很多審美情趣的特點。所以,在中學美術教育中加入國畫教學,勢在必行。

在我國中學的美術教育中,插入中國畫的主要內容主要有人物、山水以及花鳥這三大類。而將這三類進行科學地連接起來,有順序地分三年教學,從技法來看,由簡到繁,由淺到深,先工后寫的教學,使得學生的美感不斷提高。對于學生的學習方法,能正確利用臨摹和的關系,將其有機的結合。對于臨摹,是在學習古人的手法,之后運用到寫生的實踐中,以便能對現(xiàn)實對象的體現(xiàn)手法進行提高。而對于寫生,是對古人們的經驗進行加強理解,最后并能對現(xiàn)實生活的表現(xiàn)能力進行加強。

對于國畫教學的實施,除了教材以外的障礙之外,還有設備條件的障礙。其中,毛筆是中國畫的主要設備之一。對于中學生的美術作用,則可以用蘸著墨汁的毛筆在皮紙或毛邊紙的反面畫,這樣也能將國畫的筆墨技法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這樣的畫法同時也能將民族繪畫的特點展現(xiàn)出來。

3對中學美術教育中的國畫教學應遵循的原則進行分析

在中國畫中,對事物的觀察一直都保持著精神的狀態(tài)。它所追求的不是事物的物理形態(tài),而是一種超越的自然境界,最后使得人類的審美感悟和藝術結合在一起。所以,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國畫教學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在對文化理論教育的加強,同時還要在傳統(tǒng)文化理論下傳授技巧。通過臨摹前輩的作品以及針對性研習,使得學生更能領會中國藝術的精神。而在國畫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單純的存在臨摹,還要對傳統(tǒng)的文化理論知識進行教化,通過對優(yōu)秀作品的賞識和分析,使得學生能從一件藝術品中認識到中國文化的內涵。所以,中學美術教育中的國畫教學是通過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教學,既能傳遞中國民族文化,又能使學生了解民族藝術的理論知識和民族精神,從而進行更好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和學習。

第二,在國畫的教學中要重視書法的作用。在中國畫的教學中,書法是教學基礎,同時它也具備著雙重的作用。首先,它是一種抽象藝術,它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最高目標。其次,它是中國畫的一項基本功,學習它,可以將中國畫的主體精神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第三,在國畫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加入現(xiàn)代人的感受,強調創(chuàng)造。根據(jù)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基于全球化以及國際化等命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思考,讓藝術貼近生活,換一句話說就是在遵循中國民族特色的同時還要尋求文化的不斷發(fā)展。

最后,在國畫的教學中,美術老師還要不斷的擴展知識結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以便達到以傳遞傳統(tǒng)文化為主,貼近現(xiàn)代化教育的教學效果。

所以,對于中國畫來說,它不僅是一個畫種,同時它也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體現(xiàn)。在中學美術教育中加入中國畫教學,勢在必行。

4總結

在中學美術教育中加入中國畫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青少年對美育的興趣,同時還能提高他們對中國民族文化的認知,讓他們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文化青年。

參考文獻:

[1] 云子.談談中學美術教育中的情感思維作用[J].長沙水電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03):177179.

[2] 黃若舟.中學美術與國畫教學[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04):131.

[3] 楊潔.淺析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S1):106108.

第7篇:美術教育哲學范文

初中美術教育在中學教育中非常重要,是學生德、智、體、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美術教育對于青少年陶冶情操、啟發(fā)思維、提高審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賦予生活美感的意識,提升學生對美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洞察力。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般來說,沒有審美教育就不會有任何教育。”西方一位哲學家也認為,人類思維著的頭腦用藝術的、宗教的、實踐—精神的、理論的(科學的)四種思維方式掌握世界。

二、農村初中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農村初中美術教育的滯后

農村初中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往往在經費投入、師資水平、教學設施、教學資源開發(fā)等方面滯后于國家課程改革的腳步。美術教育需要學生結合教學器材進行親身體驗和感悟,但是一些農村初中美術教育受到兩個方面的制約:一方面,由于一些學生受到家庭條件的限制或者家長不支持、無處購買美術用具等,美術課程的開展難度較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農村中學存在教學設備不足的問題,上美術課時教師只能展示提前畫好的幾張畫,或者讓學生到黑板上畫幾幅圖。這樣的美術教學并沒有真正實現(xiàn)美術教育的宗旨。

2.農村初中美術教育認識上的偏差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農村中學將美術當作“副科”,雖然課表上安排了美術課程,但學校往往只注重考試科目,美術課程教學時間被壓縮,甚至有的學校沒有開設美術課程。一些農村地區(qū)對學校的評價仍然只看升學率,沒有綜合考量學校的教學質量。部分家長也認為學生學好“主課”才是重點。這樣導致部分學生不重視美術,對不上美術課習以為常。

3.專業(yè)美術教師不足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農村初中美術教學面臨的一大困難就是美術教師不足,并出現(xiàn)美術教師專業(yè)素質較低的情況。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山村的中學,幾乎沒有科班出身的美術教師。由于農村經濟條件的限制,部分藝術專業(yè)畢業(yè)生不愿去農村,這也導致了農村美術教師的缺乏。部分農村初中的美術教師往往由其他課程的教師充當,上課時教師管理不嚴,沒有考核,文化課教師本身不要求寫教案,教課內容不固定。

三、農村初中美術教育的對策

1.轉變教育觀念

素質教育并不是嘴上說說,而應落到實處,不管是教育管理者還是教師自身,都要轉變教育觀念,切實從全面培養(yǎng)人才的角度出發(fā),重新認識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提高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相關教育部門也要加強對農村藝術教育工作的領導,加強扶持,使農村中學真正將美術教育提上教育日程。

2.加大資金以及設備投入

解決農村初中美術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關鍵要完善教育資源的配置,保證投資合理。首先,各個部門和學校要準確定位美術教育,重新形成科學合理的投入觀念。其次,多種渠道引進資金,同時充分利用學?,F(xiàn)有的教學設備,避免設備被擱置的現(xiàn)象。再次,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自制設備,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后,學校要做好輿論引導,加強宣傳并借鑒教育界的成功經驗,用實際效果改變人們的觀念。

3.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師資隊伍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符合實際需要,學校行政管理部門、教育部門、美術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美術教育,加強美術教師的培養(yǎng)與訓練,按時開展學校間的美術教學觀摩,讓美術教師了解教育發(fā)展的新情況,端正工作態(tài)度。

4.重新定位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位置

重新對美術教育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提高學習美術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教師的努力培養(yǎng)美術人才。學校領導應準確把握教育方向,根據(jù)素質教育的要求,合理安排課程結構,擺正美術教育的位置,不要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而忽視美術教育。

四、結語

第8篇:美術教育哲學范文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中國畫隨著中國歷史延續(xù)至今,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分。將中國畫納入美術教學中,并作為重點教學內容,不僅讓學生學會中國畫操作技巧,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懂得美術不僅是繪畫本身,而是運用繪畫語言將思想和情感表達落于筆端。隨著學生繪畫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高,人格修養(yǎng)也得到了鍛煉。該論文針對中國畫的特質及其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

中國畫;美術教育;特質;作用

中國畫是東方藝術的代表,其所體現(xiàn)的藝術特色在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運用,且繪畫風格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吻合。通過解讀中國畫,就可以對中華文化加以解析。中國畫與西方畫有所不同,西方繪畫創(chuàng)作以寫實為主,中國畫則不然,以意象創(chuàng)作為主。所以,對中國畫的評價往往會與創(chuàng)作者的品格密切相關。中國畫所發(fā)揮的效用并不重在畫的內容,而更為重視畫家的人格魅力,所以,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與畫家的人文修養(yǎng)存在著必然聯(lián)系。在中國的美術教育體系中,中國畫課程教育的前提是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并掌握專業(yè)基本功,然后才能從臨摹向創(chuàng)作過渡。中國畫理論知識教學周期長,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創(chuàng)作,使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無法得到訓練,潛在的繪畫能力更無法發(fā)揮出來。在美術教育中,對中國畫的特質加以解讀,融入教學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修養(yǎng)非常有利。

1中國畫的歷史文化內涵

中國經濟的崛起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帶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中國畫作為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展至今已經逐漸與經濟融合,使呈現(xiàn)出來的中國畫更具有時代感,且創(chuàng)作空間更為寬泛,創(chuàng)作方式多樣化。中國畫創(chuàng)作者在繪畫過程中,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規(guī)范,而是將自己的理念、思想和個人好惡等融入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審美多元化取向。這些都與中國的美術教育存在必然聯(lián)系[1]??v觀中國著名的國畫家,無不接受過美術教育,且教育內容并不局限于美術本身,而是能夠接觸到相關的藝術形式,扎實的藝術基礎造就了藝術素質,為藝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條件。比如徐悲鴻、劉文西、潘天壽等,他們的藝術成就成為了中國畫的代表作品,促使中國畫提升到學術研究層次,并在現(xiàn)代美術教育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早在以前,中國畫以師徒相傳的教育模式進行傳承發(fā)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畫家接觸到西方美術教育方式,就將西方的美術教育方式引入中國,結合中國教育實際,創(chuàng)建了符合中國美術教育環(huán)境的學校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門派式封閉教育形式,而是以現(xiàn)代美術教育意識構成,將美術教育向社會普及。中國畫所釋放的藝術魅力在于其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繪畫語言表達方式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特點,即運用意象思維作畫,使中國畫的審美不局限于畫面內容本身,而需要發(fā)揮想象力,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才能夠對畫作準確解讀。可見,學習中國畫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繪畫創(chuàng)作的技藝,還要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提升美術修養(yǎng),以將中國畫創(chuàng)作領域擴寬,從原有技法的學習轉向創(chuàng)作形式的學習、繪畫語言表達的學習[2]。

2中國畫的意境表達

中國畫創(chuàng)作受到傳統(tǒng)思想影響頗多,特別是中國古代這些思想,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儒家思想在中國畫審美上所發(fā)揮的“教化”作用促進了思維轉化;道家美學講究精神自由、精神享受。中國畫的自由創(chuàng)作則需要從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講解。當深奧的哲理運用繪畫的語言表達出來,就形成了中國畫的意境。中國畫的意境是繪畫創(chuàng)作技巧與人文思想的融合,意境的形成是歷史文化積淀的結果。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中國畫的意境更多地是運用詩歌的形式表達的。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意境可以從詩歌中領悟,觀賞者在觀賞中國畫的過程中,會將主觀思想融入其中,由此而建構了中國畫思想。既然意境中存在有主觀的成分,就必然融合了時代審美。處于不同時代的繪畫創(chuàng)作者,對事物的理解就會發(fā)生變化,其中不乏時代因素的影響。哲學思想具有實踐性,思想的發(fā)展是動態(tài)的。雖然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延續(xù)至今,但是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時期,哲學思想也會體現(xiàn)時代性特點[3]。比如,20世紀初期,中國畫家開始逐漸接觸西方繪畫作品,并著手于研究西方繪畫創(chuàng)作手法和藝術思想表達。至此,中國傳統(tǒng)的國畫創(chuàng)作手法發(fā)生了改變,在藝術表達上,中國畫與西方畫開始融合。張大千就是當時具有代表性的國畫家。他所開創(chuàng)的潑墨潑彩畫法,就是將西方藝術中的寫實創(chuàng)作手法與傳統(tǒng)的中國國畫創(chuàng)作手法相結合,使中國國畫在寫實的基礎上表達意境,不僅體現(xiàn)出國畫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還作為一種思想傳遞方式,將中國畫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傳達出來,讓人了解作品要表達的內涵,從主觀意識出發(fā)深化對作品的理解。中國畫欣賞者的文化背景、審美層次都會對國畫內容的解讀產生一定的影響。國畫的意境表達是綜合美的因素,將現(xiàn)實感悟運用繪畫語言表達,使繪畫創(chuàng)作者將主觀思想恰當?shù)厝谌胫袊媱?chuàng)作中,將中國畫藝術升華為完美境界。

3美術教育中中國畫所發(fā)揮的作用

中國畫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繪畫基本功,還能夠提升學生美術專業(yè)創(chuàng)作能力和美術素養(yǎng)。在中國的教育設置中,美術教育不僅是對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按照中國目前的教育目標,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綜合素質人才。美術教育承擔著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責任,特別是中國畫教學引入美術教育中,在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藝術素養(yǎng)的同時,還為學生開展了道德教育[4]。中國畫教學在美術教育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結晶,是中國民族歷史文化傳承至今的寶貴精神財富。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畫的精神意義,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美術教育中,引入中國畫教育可以實現(xiàn)民族教育。其二,美術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素質。中國畫教育可以對學生的基本造型意識進行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造型審美,運用恰當?shù)脑煨头椒ê驮煨图记杀磉_出來。其三,學習中國畫可以提升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國畫以著色表達意境,美術教育中,講授國畫的著色技巧,使學生在認識自然色、有效運用自然色的同時,還能夠隨著對色彩的深入理解和運用的靈活程度,逐步過渡到運用單純色表達豐富色彩的自然界。其四,隨著學生對中國畫的欣賞到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深化對中國畫的理解,并不斷地效仿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創(chuàng)作者深層次的情感表達,使學生建立起中國畫的審美理念。

4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畫作為中國文化中的寶貴財富,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隨著歷史的變遷,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也會發(fā)生改變。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意境表達也發(fā)生了改變。中國畫是繪畫技藝與意境的完美結合,一幅成功的中國畫,不僅具有較強的觀賞力,而且還注入了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思想。在美術教育中著重中國畫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繪畫藝術的鑒賞力,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yǎng)。

作者:沈啟玲 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信息工程系

參考文獻

[1]張梅.淺談中國畫繪畫語言中的線條[J].美術教育研究,2014(17):30.

[2]張國軍.藝術的語言生命的符號——論中國化的線條藝術[J].科教論壇,2010(8):16-18.

第9篇:美術教育哲學范文

現(xiàn)代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yè)的課程設計應以現(xiàn)代中小學美術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建設為基礎,以推動中小學美術文化的普及,推動中小學生人文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完滿為核心價值目標。本科四年的美術教育專業(yè),美術師范生所要學習的課程應包括基礎文化知識類課程,普通教育基礎理論類課程,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類課程,美術理論與專業(yè)實踐類課程,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等五個部分。

1.基礎文化類課程應涵蓋基礎人文學科和部分自然科學學科的文化常識。它是作為教師素養(yǎng)的基本保障和學習鉆研更深層的藝術教育以及美術文化的基礎。一般大學都會開設諸如大學語文、大學外語、哲學基礎、現(xiàn)代計算機基礎與應用等文化課程。這些課程一般不作為學生專業(yè)技能的主體學科而開設,應該在具體內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礎理論類課程是教育類專業(yè)的通修課程,包括教育學、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教育心理學、教師口語、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是所有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基礎理論與素養(yǎng)的保障,也是學生獲取教師資格證的必修課。

3.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類課程是美術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第一大核心專業(yè)課程。它具體包括:美術教育史、美術教學方法論、美術教學實踐(或美術教育見習與實習)、現(xiàn)代美術教育研究與論文寫作等。往往在美術學院的教育專業(yè)中很多學生并沒有把這些課程當作專業(yè)核心課程來看待,更多的是把它們籠統(tǒng)的歸類為文化或理論課程,這是本質性的錯誤。造成這樣的認識究其原因根本來自于學科教育中對這些課程的性質、作用以及價值的忽視。加上美術學院大的教學環(huán)境中對美術實踐類課程的推崇與側重,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強對這些課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導也是專業(yè)課程建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4.美術理論與專業(yè)實踐類課程是美術教師美術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基礎。它的地位僅次于美術教育類課程,是美術教育專業(yè)課程構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對于它的構成應具有現(xiàn)展的課程觀念,應具有包容意識和綜合意識。其中美術文化理論課程應包括:美術史、美術概論、美學(或藝術哲學)、美術批評、現(xiàn)代美術研究、藝術比較學等。其次,美術專業(yè)實踐類課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資源來合理配設。建議開設課程包括:造型基礎(以現(xiàn)代開放的素描實驗為基礎)、色彩基礎(色彩知識與主觀色彩表現(xiàn)實踐)、自由繪畫(自覺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繪畫實踐)、現(xiàn)代媒體藝術、綜合藝術實踐(以社會生活與現(xiàn)實為背景,開展總體的、綜合的、多元的視覺表述、藝術策劃)等。另外,傳統(tǒng)的書法、國畫、油畫、工藝設計、版畫、雕塑(或陶藝)、水彩、水粉、攝影等可以以選修的形式開設,具體的內容則以鑒賞和基礎技法訓練為主,點到為止。

5.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是美術教育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滋養(yǎng)與豐滿的途徑。各學校應結合自己的辦學基礎開設相關的拓展課程以供學生選學。在這個板塊中綜合類大學相較于美術學院更顯得得天獨厚。建議所開設課程應盡可能的寬泛和豐富??砷_設的課程如:藝術人類學、藝術市場學、音樂鑒賞、現(xiàn)代藝術傳播與媒體研究等。對綜上這些課程的課時配比需依據(jù)美術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以及各學校資源的整合、綜合利用的整體考量之后來設計。建議在第一部分基礎文化類課程中做到文理兼容,理論性與應用性相結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礎理論類課程中,盡可能做到對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經典的教育理論綜合闡釋,兼容并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類課程中,應盡可能多的展示國內外最優(yōu)秀的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研究與調研、總結相結合。在第四部分美術理論與專業(yè)實踐類課程的設置中,應以前瞻的眼光來看待發(fā)展中的美術文化,以作為素質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學生的美術需求為出發(fā)點,以美術教師綜合的現(xiàn)代美術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來設計。在第五部分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的設計中,應充分的考慮到現(xiàn)代美術教師應具有的藝術文化素養(yǎng)的廣博性和可延展性。具體到每個課程板塊的比重,因第一、第二部分為國家調控課程,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課程內容應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課程的比例應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則較為復雜,建議美術理論課程與美術實踐課程的比例為2:1;美術理論課中傳統(tǒng)美術文化與現(xiàn)代美術文化的比例應保持2:3左右;創(chuàng)造性、實驗性美術實踐課程與傳統(tǒng)技法實踐課程內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甚至2:1。在美術實踐課程中民間美術的研究與實踐內容應占到其總內容的1/4左右?,F(xiàn)代美術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創(chuàng)造與管理也應該在所有課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應兼顧到傳統(tǒng)與當代、理論與生活實踐相互補的原則。如此設計與配比是基于對現(xiàn)代美術師范生的自身素質的需求而考慮。總體設計理念是立足當代美術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性,以美術的發(fā)展為前瞻,以美術文化的傳統(tǒng)為滋養(yǎng)。也只有具備了當代意識的美術教師,才能在美術傳播中緊密的聯(lián)系生活,發(fā)覺現(xiàn)實世界的審美本質。

二、現(xiàn)代高等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yè)課程實踐研究

明確了美術教育專業(yè)課程組織的方法與原理,還應該對不同的美術課程實踐有一定的理解和認知。課程的實施包括課程定位、課程研究、課程實踐、課程總結與評價四個部分。

1.課程定位是課程實踐的基礎。每一門課程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具有不可替代的設計目的。特定的課程針對受教者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同時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與發(fā)展。每一門課程與其他課程都具有關聯(lián)性,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互為基礎。認識每一門課程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是進行課程實踐的開始。在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課程中所羅列的美術教育史、美術教學方法論、美術教學實踐(或美術教育見習與實習)、現(xiàn)代美術教育研究與論文寫作課程就具有關聯(lián)性。其中美術教學方法論是美術教學實踐的前提和指導。美術教學實踐是美術教學方法論的具體應用與檢驗。美術教育史是理論與實踐知識的補充,現(xiàn)代美術教育研究與論文寫作則是所有這些課程的總結與深化。這幾門課程的安排也應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總結。

2.課程研究是針對不同課程的具體內容、秩序、組織、知識點、難點、重點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對課程的深入研究是課程實施的關鍵和保障。比如在美術理論課程中,美術史的內容就應該有所側重。因為課程時間的限定,合理分配教學內容就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對于非藝術史論專業(yè)32課時的西方美術簡史授課內容里,西方傳統(tǒng)美術文化與現(xiàn)代美術文化的內容合理的比例應該是40%比60%。而在中國美術簡史的教學中,32課時的教學時間里對中國傳統(tǒng)美術文化與現(xiàn)當代美術文化的比例則應該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在美術實踐課程里,自由繪畫的提出和設立則意在模糊傳統(tǒng)的國畫、油畫、版畫等狹隘的畫種界限。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工具媒介,自覺的尋找適合自己的藝術造型語言。從而自由的吸納更多元的美術技巧,創(chuàng)造更為原創(chuàng)的、豐富的視覺信息。

3.課程實踐是對課程的具體實施和體驗。不同的美術課程實施的方法存在極大的差異,沒有絕對的正確與標準。教師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應保持主導的地位,參與與旁觀相結合。理論性課程建議以學生課外的資料收集、整理,加課堂討論為主。教與學雙方提出問題以學生自主研究并解決問題為目的。美術史類的課程則建議以比較美術的方法來展開。實踐類的課程也由學生自己提出方案,學生個體獨立實踐與集體小組實踐相結合。教師適時地旁觀與指導整個過程,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學生的實踐成果。

4.課程總結與評價是課程實施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理性的思考課程實施中的具體問題與客觀的界定課程得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則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對課程實施的評價,另一個是對課程中學生學習的評價。建議課程實踐中及時記錄相關信息和整個過程。課程結束時總結得失,并記錄下學生的學習感受,思考存在問題并解決問題。對課程中學生的學習評價則應該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既對學生在本課程學習行為的開端與整個過程以及學習結束為終止的所有表現(xiàn)如實的記錄。以學生本人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進展的程度來綜合評定其學習成績。美術教育課程的設計、構成與實施并不能如此簡單的歸納與梳理便得以完整和清晰的。它基于對現(xiàn)代教育理念、國情特色與人文素質發(fā)展的需求而來,這些因素相互矛盾、互相磨合且互相妥協(xié)。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