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研究化學的方法范文

研究化學的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研究化學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研究化學的方法

第1篇:研究化學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初中化學;科學方法;化學教育

初中生在九年級首次接觸化學課程,也是他們思想的轉變時期。這時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方法和思維習慣。化學這門課程聯(lián)系現(xiàn)實中的物質的組成變化,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一定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這對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有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因此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育的科學方法。對幾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法的依據(jù)

學生將來都要走向社會首先要順應社會的需要。隨著科學信息的發(fā)展,不能只掌握書本知識,而是要在大量信息中高效的處理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社會信息進行教育,讓學生能夠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判斷和分析。其次掌握學生的心里,初中生在此階段是一個轉型期,思維方式正在發(fā)生改變,但是在組織性、靈活性和邏輯能力等方面還有很大欠缺。初中化學的中的實驗課恰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在實驗課時讓學生結合課本進行觀察、分析、對比和總結等,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再次,化學是研究物質組成變化的一門自然科學。實驗、觀察和資料收集是初中化學的三個重要學習途徑,實驗中充滿了很多的未知,學生能夠進行推理、比較和歸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教學的原則

根據(jù)新教學大綱的提出,教師越來越重視科學教學,根據(jù)自身的經驗提出以下教學原則:首先,理論聯(lián)系實際,現(xiàn)代教育不僅要把教材內容較好還要求緊密結合實際。知識和實際情況結合一起才能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次,由淺入深,科學教學方法的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教師在授課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學,要針對不同學生認知能力來制定相應的方法。比如說: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可以先通過幾個有趣的化學實驗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在以后的過程中讓他們進行推理分析。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礎和知識基礎之后,可以讓他們自己進行簡單的試驗設計。再次,師生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題,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發(fā)揮他們的主管能動性。初中化學本來就是傾向于實驗課,老師通過實驗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進行討論。

三、教學方法

初中化學的學習為以后的高中、大學的學習奠定基礎,這門課程是以實驗和簡單原理為基礎,比較容易被學生接受。下面結合幾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在教學過程中科學方法的教育,每一門課程的編排都蘊含著科學的思想。初中化學的教材中也是如此,在的學習中首先是每一個具體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最后是歸納總結。這種思想是以知識為載體的,這個過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瘜W講述的是物質的構成、性質和本質特征,化學的各個知識點都在不斷的完善中,并且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嚴謹?shù)目茖W性,每一個概念都蘊含著科學方法,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來傳給學生。

第二,聯(lián)系實際進行科學教育,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理解科學方法。科學方法的教育意義是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使他們了解科學方法。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創(chuàng)建合理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比如說讓學生對酸堿鹽的反應的試驗進行自行操作,并歸納總結規(guī)律性;還有自然界的“鬼火”是怎么形成的?這都能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運應開放性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問題。

第三,在實驗中進行科學教育方法,化學的進步都離不開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的課本上有很多的實驗示例,課后討論題也大多數(shù)涉及到實驗的研究。比如:通過典型的實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通過試驗進行對比、歸納和總結;對特殊試驗進行更充分的科學教育;對于化學發(fā)展史上的實驗進行驗證和優(yōu)化;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自己設計實驗。

第四,形成知識網?;瘜W知識內容分散,需要理解的內容較多,而且有些知識容易混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持久性不夠好。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知識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將知識系統(tǒng)化,形成一個讓學生容易理解的網絡結構。

四、小結

本文從教學的依據(jù)、教學的原則和教學方法上總結了這幾年的教學經驗??傊?,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心里狀況、聯(lián)系實際等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盡快適應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鄭麗巖.初中化學老師的定量認識思維現(xiàn)狀調查分析[J].

[2]梁青.初中化學高效課堂建設的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煙臺市為例[J].

[3]阮明.初中化學中科學方法教學研究[J].

第2篇:研究化學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基本上是整堂課以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記憶為主。由于方法單一所以學生課堂效率較低從而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無從談能力培養(yǎng)了。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最大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是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也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1.實驗導入新課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教學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各種現(xiàn)象紛呈的實驗也是化學的樂趣所在。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的第一方法是實驗。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或者趣味實驗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例如我們在講到過氧化鈉的性質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趣味實驗來引入。在蒸發(fā)皿中放上一薄層脫脂棉,平鋪上少量過氧化鈉粉末,用細長的玻璃管向過氧化鈉粉末緩緩吹氣。學生在看到脫脂棉燃燒的時候會很好奇:老師好厲害??!難道老師有特異功能?接著的實驗可以讓學生上講臺做,同樣蒸發(fā)皿中放上一薄層脫脂棉,平鋪上少量過氧化鈉粉末,用膠頭滴管向過氧化鈉粉末上滴幾滴水,脫脂棉也燃燒起來,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起來了,這時候教師再講解過氧化鈉的兩點性質即與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學生就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聽課時也就更認真了。

同時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設計一系列合理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實驗中的問題。問題設計要有啟發(fā)性和遷移性,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更能大大開闊學生的思路,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提供更廣闊的天地。而遷移性的問題有助于學生觸類旁通,以點帶面,降低學習的難度。同時問題設計要有由易到難,降低學生探究的難度,避免學生產生畏懼心理。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學習法

化學教學活動應努力豐富學生對化學的感受和經驗,使學生獲得的感受和經驗與人類積累的化學知識得以溝通的活動。因而,化學學習應是學生主動地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研究、探索新問題的過程,應是學生從化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完成認知建構、發(fā)展探索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過程。優(yōu)化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在操作上應注意選材呈現(xiàn)實踐性、應用性和發(fā)展性;過程要突出自主性、建構性和獨創(chuàng)性;結論要體現(xiàn)多元性、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改變以例題、講解、示范為主的教學方式,以開放、寬容的態(tài)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導學生投入到充滿著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中去。突出探究性學習,教師要深入了解并科學調控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要廣泛提供并不斷豐富探究性學習的資源,使研究性學習成為可能、變成現(xiàn)實,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養(yǎng)。高中化學新教材中安排了許多適合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也應有意識地利用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探究性問題的設計,例如:氯水成分的探究、氫氧化鋁的制備優(yōu)化方案的探究、實驗證明醋酸是弱酸的方案設計探究、Fe(OH)2的制備探究等等。

3.互動教學法

互動教學法的具體實施可主要分為預習質疑、誘導設疑、實踐探究、歸納遷移這四個環(huán)節(jié)。

預習質疑:鼓勵學生超前學習,要求學生自己在課下閱讀教材,并自主選用教輔材料(包括參考書、工具書、網絡等),可以互相合作,小范圍討論和交流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要善于點撥學生看書,怎么樣找概念中的關鍵字眼,怎么樣看書中的圖表,怎么樣理解文章的某一句話等等。這一環(huán)節(jié)特別有利于學生獨立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誘導設疑:在課堂中,首先由老師組織全班學生討論、思考,共同解決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學生的討論、爭論、取長補短,糾錯立正,解決部分問題。還剩下的疑難問題,可由老師相機指點,講清關鍵,打開學生思路,啟迪學生思維,解決問題。當然老師也可以靈活掌握,相機誘導,繼續(xù)激疑、解疑,活化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老師要善于收集學生的疑問,還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質疑,誘導學生解疑。

實踐探究:主要是強化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練習,包括實驗練習和習題練習?;瘜W本身就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動手操作、觀察記錄現(xiàn)象、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獲得實驗結論的這樣的實驗探究過程,學生不僅能獲得知識、還可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孜孜不倦的 鉆研精神,觀察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通過必要的定題量定時間的習題訓練,通過發(fā)散性及遷移性的習題練習,可以提高學生提高思維的發(fā)散性、敏捷性和變通性。

歸納遷移:師生要共同歸納學過的知識點,歸納應盡量由學生完成。如果學生有困難,那么老師要從旁啟發(fā)點撥,引導學生運用分析、比較、綜合、演繹等方法,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歸納。化學這門功課給學生的感覺就是結論太多,要記得的東西很多,以至于許多學生厭學。如果讓學生能自己歸納起來,那么我想記憶的負擔會很輕,化學也會很容易學,學生學起來要有興趣得多。如果是學生難于發(fā)現(xiàn)和歸納的結論,那么要重視結論的形成過程而不是直接給出結論。也就是說,應該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掌握某一結論,不能死記硬背,學得過死。

教無定法貴要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創(chuàng)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篇:研究化學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教學原則 教學方法

研究性學習是人類進入高度文明、高度綜合、高度信息化社會后逐漸形成的一種現(xiàn)代的學習觀。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更有效地突出學生學的方式,形成一種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教學方式。具體講,研究性學習應注重以下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一、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原則

1.探究性原則

探究性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已有成果的再發(fā)現(xiàn)或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新知

識,是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親身體驗,它的意義在于教師給予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機會。由于要求學生要大膽地進行想象和推測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也讓學生證實了自己猜想的是與非,從而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擴展了知識視野,提高了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增強了科學協(xié)作精神和探究氣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2.實踐性原則

學以致用是研究性學習的又一基本特征。在新教材中,我們??吹皆S多課題就是實踐活動,如硫酸工業(yè)和環(huán)境保護、土壤溶液的pH與作物生長的關系等都是觀察、實驗及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這有利于學生從目前中學教學中的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到社會中學習,增強面向社會的能力,并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主體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的整個過程,其實是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的過程,是學生自己思考問

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親身參加科學研究的情感體驗,不僅體會到了創(chuàng)造的艱辛,也體會到了創(chuàng)造成果的喜悅,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越俎代庖,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合作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是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有機結合,許多研究性學習都是在自主與合作的過程中完成的,其中小組合作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能有效的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活動,在學生進行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小組成員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相互爭論與討論,最后取得小組的探究結論。在合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取得高質量的成果,同時學生間增進了相互了解,學會了相互交流與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啟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要策略的師生良好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師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充分利用新教材,開展研究性學習,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

1.用實際事例,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本身就很有趣,并且與人們的衣、食、住、行、玩密切相關。為使學生

熱愛化學,真正對化學產生感情,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從化學在社會和生活的實際應用入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培養(yǎng)探究意識。

(1)用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

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滅火器為什么會滅火?酒是怎樣產生的?汽水飲

料的生產原理是什么?身上穿的、臉上抹的、頭上染的、洗衣粉、洗潔精等等,都離不開化學知識和化學原理。

(2)用生產實例激發(fā)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農業(yè)上的農藥、化肥;工業(yè)上的涂料、顏料、粘合劑、

添加劑以及化工產品和實用化工產品等都離不開化學。

通過化學課的學習,讓學生親身體驗化學與我們社會生活的廣泛聯(lián)系,感受到化學是生動有趣的。當學生能用化學知識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后,他們就會產生成就感,自然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用自主學習,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

自主學習就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使學生在課堂和實驗室里經常處于不斷發(fā)展,積極思考,勤于動手,善于總結的環(huán)境下,再加上老師的指導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大大增強,創(chuàng)造精神一定可以提高。

3.運用教學策略,提高化學研究性學習的效果

在教學中,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特別要注重教學策略,真正起到主導作用。

首先,要以情動人。這里的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與教育對象建立感情。教師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影響和感染學生。同時,要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特別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二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其次,要聯(lián)系實際。任何科學知識都是與生活和社會緊密相關。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生產實踐相結合,使學生不但理解了書本知識,同時掌握了生活中的化學。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又對學生產生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學生聽你的課就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提高。

再次,要發(fā)揚民主。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學活動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才能實現(xiàn),因此,課堂教學需要民主、平等的氣氛。只有大力發(fā)揚民主,讓學生大膽思考,大膽說話,才能真正推動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符合時代要求的創(chuàng)新人才。

最后,要重視差生。由于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復雜的,因而我們就不能把所有差生都簡單歸結為“腦子笨”或“不用功”,教學中應針對差生的特點進行幫助和教育,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化學課,這樣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我國提出的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從某種意義上講,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往往在下等學生中,他們與眾不同、膽子大、敢說話、敢與老師較勁,他們可能是創(chuàng)新人才。因此,要愛差生、關心差生、幫助差生,盡可能的保護他們的特長,才能有效地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研究性學習像春風,給教育帶來了勃勃生機;像催化劑,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像舞臺,給每位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機會,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中收益。

參考文獻

1蔡云波.化學污染與農業(yè)職業(yè)教育.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向敏芬.情感教學與中學化學教育.化學教學

第4篇:研究化學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 中藥化學 研究思路

中藥是我國傳統(tǒng)防治疾病的武器,中醫(yī)中藥在臨床應用了幾千年,其療效經過了實踐的檢驗,并成為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但是由于生產工藝比較落后,質量監(jiān)控亟待改進,特別是中醫(yī)獨特的哲學思想使西方人難以理解,成為中醫(yī)藥在全世界進一步推廣發(fā)展的嚴重障礙。另一方面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人們對生活與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在以科學技術和知識經濟為主體的21世紀,要使我國的傳統(tǒng)中藥以治療藥物的身份堂堂正正地進入國際醫(yī)藥的主流市場,加強中藥的基礎性研究,加速中藥的現(xiàn)代化迫在眉睫。由此國家科技部倡導了“中藥現(xiàn)代化科技產業(yè)行動”。而中藥化學正是中藥現(xiàn)代化的基礎和前提,如何研究中藥化學,是我們每個中藥工作者都認真思考的問題。

1 中藥化學研究現(xiàn)狀

近幾十年來,中藥在化學成分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已對500余種常用中藥進行過系統(tǒng)的化學成分研究,發(fā)現(xiàn)了近萬余種化合物[1],其中活性成分600余個,大多數(shù)為生物堿、黃酮、萜類等低極性的化學成分。從中開發(fā)出了40多種一類新藥[2],如青蒿素、人參皂苷Rg3、川楝素等。近年來對極性較大的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如皂甙、鞣質、多糖等也進行了研究。但由于缺乏合適的藥理篩選模型,加上未能按生物活性導向進行分離,致使絕大多數(shù)中藥和復方的藥效物質基礎尚未闡明,因此對單味中藥和復方有效成分的研究還未取得真正突破性的進展。

2 目前在中藥化學的研究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1 選題太偏 一部分科研工作者為了避免與他人重復,選擇一些極不常見的甚至根本就沒有藥用價值的植物進行研究,研究成果可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但大多數(shù)毫無價值,至少在醫(yī)藥學上沒有價值。中醫(yī)藥是經過幾千年實踐檢驗的成果,有療效的藥材才會流傳下來,療效不確切的、無用的藥材必然會被淘汰,想從不常用植物中尋找新藥,筆者認為是走彎路。

2.2 研究目的不明確 中藥化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中醫(yī)藥服務的,而很大一部分中藥化學工作者,一味的為研究化學而研究中藥化學,以發(fā)現(xiàn)新化合物為榮,以發(fā)現(xiàn)新化合物的多少來判斷科研水平的高低,而不管其是否具有藥理活性。

2.3 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較少 大多數(shù)中藥在民間常用水煎方式進行口服,然而中藥化學工作者較少注意進行水溶性成分的研究。這主要是因為水溶性成分大多是一些高分子成分,難以分離和鑒定結構所造成的。

2.4 不注重復方的研究 中藥很少以單味藥來運用,多以復方形式在臨床配伍應用,但是由于科研難度的較大,目前復方藥物的研究還是相對比較少見的。

2.5 與藥理研究相脫節(jié) 這一方面有實驗經費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自身的思想問題,部分中藥化學工作者認為找得到找不到化學物質是自己的事,有沒有藥理活性是藥理的事,與己無關。

3 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 要充分注意利用我國豐富的中草藥資源以及臨床積累的豐富經驗。這是我們的一個優(yōu)勢,我們篩選新藥要比西方盲目的篩選有針對性。我們參考中醫(yī)藥理論不只是看中藥的功能主治,還要看它的煎煮服用方法、配伍應用、采收加工炮制等,這樣可以使我們少走許多彎路。如青蒿素的發(fā)現(xiàn)就是得益于傳統(tǒng)中醫(yī)藥學的典型例子。我國自1967年起篩選治療瘧疾的中草藥三千二百多種(包括青蒿,但未成功),均未獲滿意結果。1969年中國中醫(y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接受抗瘧新藥研究的任務,命屠呦呦任課題組長,她以繼承發(fā)揚祖國醫(yī)藥學為指導思想,從系統(tǒng)收集整理歷代醫(yī)籍本草入手整理出一冊以640余種為主的方藥集。在此基礎上,以鼠瘧、猴瘧為動物模型,篩選200多個方藥,屢經失敗,經用現(xiàn)代方法結合古代用藥經驗,特別結合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青蒿“青蒿一把絞汁服,可以治瘧”記載,考慮可能有溫度、酶解等影響因素問題,反復改進提取方法,終于1971年10月發(fā)現(xiàn)青蒿的中性提取物對鼠瘧、猴瘧有100%的瘧原蟲抑制作用。經進一步研究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命名為青蒿素[3]。

3.2 研究重點要放在中藥基礎理論的研究上,不要只認準新化合物這條路。對一些中藥原理方面的闡述,意義重大。如烏頭炮制解毒,何首烏炮制后降低瀉下作用等。重視中藥基礎理論的研究,就是要運用傳統(tǒng)理論和現(xiàn)代中藥化學研究方法,開展對中藥的四氣、五味、歸經、十八反、十九畏、七情配伍及禁忌等中藥理論研究,提示其內在規(guī)律和科學基礎,從而達到對中藥基礎理論的科學闡述,最終構建現(xiàn)代中藥理論體系。這也是防止中藥現(xiàn)代化向中藥西藥化方向轉化的保證。

3.3 要與藥理研究工作緊密聯(lián)系。在現(xiàn)代中藥化學的研究過程中,從藥材的提取、粗分、細分、純化到得到單體一直與藥理工作相聯(lián)系,始終對有藥理活性的部分,進行深入研究,這樣得到活性成分的機率才會增大。否則那些含量甚微又難于分離的活性成分在分離途中極可能丟失,且丟失也難于察覺。與藥理工作緊密聯(lián)系還可以在藥材、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不同化學層次進行綜合評價,闡明中藥的作用機理。

3.4 重視民族民間藥的研究。研究民族民間藥用資源是我國中藥的寶庫之一,各少數(shù)民族積累了不少天然藥物用藥經驗。有些民族在其長期的使用中已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如藏藥、蒙藥等。民間藥物靠代代口述相傳,經過了歷史的考驗。一般來說,民族民間藥物,療效確切,且處方較小,從中發(fā)現(xiàn)活性成分或活性部位的機率很高。

3.5 注重藥材中微量成分的研究。隨著提取分離及分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進步,一些過去未知的藥材中所含的微量成分被發(fā)現(xiàn),其中不乏具有較強生物活性的成分,如人參和三七中的環(huán)肽,可能是一類新型活性成分。

轉貼于

3.6 體內活性成分的研究。中藥化學成分雖然多種多樣,但是當作為口服藥物應用時,只有那些能被吸收的成分才是活性成分研究的目標。將藥材的水或醇提取物給大鼠服用后,收集血清、尿及膽汁樣品,比較投藥前后的化學物質差別。隨后分離純化投藥之后在血清、尿及膽汁樣品中出現(xiàn)的新成分,鑒定它們的結構,探討它們的活性,確定中藥藥效物質基礎。該方法應用于中藥復方的研究,用以明確中藥復方以何種形式進入體內,進入體內后如何變化,藥物配伍對血中成分的影響,把握中藥復方的內在實質。

3.7 構效關系的研究 構效關系的研究是以活性成分為先導物,合成一系列同類化合物,用適當?shù)乃幚砟P秃Y選,分析比較活性與無活性分子的構象差異,進行構效關系研究。在本學科中這方面的研究內容很少,基礎相對薄弱。近5年來僅有3項相關研究,即對14種新人參皂苷抗嗎啡成癮的構效關系研究、對黃芩的抗焦慮活性成分及其構效關系研究和對廣西5種抗癌中草藥有效化學成分及構效關系的研究[4]。一些中醫(yī)藥工作者認為,將中藥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進行結構修飾,已經不再是中藥。筆者認為,做為一項基礎研究,探討中藥活性成分的作用機理,構效關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如何研究,如何保持中醫(yī)藥的特色而不備西藥化,還需進一步的探討。

3.8 加強對復方藥物的研究。中藥復方研究是采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方法闡明中藥方劑治療作用的物質基礎及作用原理,對闡明中醫(yī)藥理論、將中藥方劑推向國際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中藥復方治療作用的物質基礎及作用原理依然所知甚少,中藥復方研究尚未走出一條中醫(yī)藥獨特的道路。

3.8.1 中藥復方研究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①目前中藥復方物質基礎研究還過多地集中在尋找與單一藥效作用相關的單體成分,對復方多成分共存狀態(tài)下的化學——藥效相關性的系統(tǒng)研究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中藥質量標準的控制上也多采用測定其中某一單一成分。②中藥復方的實驗藥理學研究雖然逐年增加,但絕大多數(shù)也僅限于藥效學的觀察,而且由于沒有中藥化學工作者的有效配合,方劑組成多不穩(wěn)定,藥效重現(xiàn)性較差,難以準確反映復方的藥理學作用。

3.8.2 對中藥復方研究的總體思路是:①將中藥復方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中藥復方配伍后的化學成分并非是單味藥化學成分的簡單加和,復方在煎煮過程中有化學成分含量及種類的變化,如:柴胡和赤芍配伍后,既有成分的增溶現(xiàn)象,又有成分的減弱現(xiàn)象,同時還有新峰產生[5]。顯然,將單味化學成分提純,在配伍的方法,不能反應中藥復方的特色。②采用多指標活性評價體系。中藥復方采用多途徑、多靶點、整合調節(jié)機制發(fā)揮藥效作用。中藥作用的多樣性給活性成分研究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困難。因此在追蹤分離活性成分過程中,像西方那樣只用單一活性篩選體系追蹤分離得到的活性物質很難合理說明中藥的真正作用物質基礎。應采用多指標活性評價體系,以便盡快追蹤分離得到目標活性成分。③在目標活性成分為等劑量條件下進行目標活性成分、單一藥材及復方的藥效學對比,探討復方的組方依據(jù)及作用原理。④標準處方和標準湯劑的研究,用現(xiàn)代藥理學手段確認標準湯劑的藥效。中藥復方多水煎服用,按照制定的標準工藝做成標準湯劑,采用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方法正確表達與確認標準湯劑或其凍干粉的臨床療效。此項工作是整個中藥研究的前提。⑤采用全成分綜合分析的方法。對中藥化學成分的研究不能脫離中醫(yī)藥理論,中藥用藥講究整體,是多組分協(xié)同作用。對復方的研究中藥復方由多味藥材組成,每種藥材均含有很多化學成分,這些成分盡管其中一些已被提取、分離和鑒定,但仍有很多是未知的化合物。因而對中藥復方除了進行“有效成分”的研究外,還應從全成分綜合分析的方法去認識其作用的化學物質基礎。該法也同樣適用于單味藥的研究。

綜上所述,中藥化學要想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還任重道遠,需要我們每一位藥學工作者共同的努力,進行多學科合作,結合中醫(yī)藥理論,引進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方法,進行長期深入持續(xù)性研究,根深葉茂,厚積薄發(fā),為中藥現(xiàn)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果德安.淺談中藥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草藥,2003,34:9~11.

[2] 劉建利.中草藥活性成分的結構修飾與新藥研發(fā)[J].中草藥,2003,34:73~77.

[3] 楊光華,饒淑華.青蒿素發(fā)明發(fā)現(xiàn)的方法學研究[J].醫(yī)學與哲學,1997,18(12);641~644.

[4] 劉屏,王昌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基礎研究項目評述[P].中國天然藥物,2003,1(3):129~131.

第5篇:研究化學的方法范文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老師應充分采納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化學知識的能力,有效的提高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能力,開啟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一種綜合的自覺地獨立學習的素質。在化學課堂上實施探究式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的體驗,對化學知識、規(guī)律、定理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在教學中,老師必須要建立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理念,為學生做好各種教學啟發(fā)和智力支持,在一個探究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正確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中,針對某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獨立式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親歷探究的全過程,自主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對事物的觀察、提問、探究的良好習慣,形成善于質疑,努力思考,勤于表達的思維模式,愿意嘗試創(chuàng)造性的實驗,在自主探究中獲取新知,充分體會到所學化學的知識、概念、原理的形成過程,提升對化學探索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探究性學習的思維和方法,最終實現(xiàn)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實踐、探索、創(chuàng)新的渴望和能力。在探究式教學中,老師可以采用設計情景,制造問題的方法,根據(jù)教學環(huán)境的需要,因地因時地隨機插入,來引導學生進行化學探究的活動,讓能夠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一年級的能量轉化專題第二單元中的“化學能與電能”一課時,老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初步掌握電極判斷、形成原電池的概念,通過對原電池組成條件的研究,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設計創(chuàng)設漸進式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進行試驗探究,從而得出最終的結論。老師可以以國慶60周年彩車中的高能電池,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課題,實驗探究1,設置階梯式問題,對學生進行探究思路引導,當學生觀察到“銅片上產生氣泡”這一反常的實驗現(xiàn)象,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學生提出問題結論的假設結果,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和已有的知識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通過實驗器材進行試驗論證。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概念;利用模擬動畫將學生看不見的微觀世界宏觀化幫助學生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從而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當學生們了解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較強的好奇心理,更好的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促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對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探究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技能和學生的學習成績,存在缺乏對學生展開互動式教學的思想,老師在授課時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普遍采用單向式的授課方式,忽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親身體驗,對學生的個體特點、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不夠了解,只以自己的思維為主,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過于注重課本概念和理論的講授,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在課堂上,老師往往高高在上,學生只能認認真真聽課,不能自由的與老師就課程的內容進行相互探討;學生只有被老師提問的資格,而不能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反問的權利;學生只能根據(jù)老師的教學安排,一步步的去進行按部就班的學習,不能根據(jù)教學內容主動參與制定計劃的權利。老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差別性,造成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化學的學習不知道該如何入手,在原有基礎上難以進一步得到發(fā)展,使化學教學和學習變得索然無味。因此根據(jù)以上存在的問題,為了改變這樣的教與學的狀態(tài),必須對教學觀念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跳出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束縛,開展互動式的教學,全面學習和深刻理解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以學生的整體發(fā)展為核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例如,我們在學習高一化學蘇教版氧化還原專題第一章時,通過6Na+2NaNO2=4Na2O+N2的反應,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氧化還原反應是什么轉移的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的系數(shù)是與反應過程中什么數(shù)目的得失相關?辨析在6Na+2NaNO2=4Na2O+N2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什么?當問題的不斷提出,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有效的提高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中分清角色,老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該成為學生自發(fā)探究學習中的引導者和啟發(fā)者,提倡探究、創(chuàng)新、分組等互動性較強的教學方式,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散性思維和合作精神。讓學生在一種動態(tài)、立體、交互的信息環(huán)境中探究學習的方式,啟迪多元的思維,從而培養(yǎng)起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形成對一個問題具有立體化、多元化的認識的意識習慣。

三、結語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老師根據(jù)新的大綱要求,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過程,開展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實施互動式教學理念,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的提升學生綜合的化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高中化學教材編寫組.有機化學實驗[M]

第6篇:研究化學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教學改革;有機化學;高校轉型

O65-4

當前,我國正逐步建成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教學教育體系,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高速發(fā)展,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正逐步凸顯出來,主要表現(xiàn)在人才的供給和市場的需求的不對等需求。大學生就業(yè)難、就業(yè)質量低;而企業(yè)對于自身需求的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則需求不到。學生的就業(yè)和企業(yè)的需求出現(xiàn)了不對等的矛盾,為緩解就業(yè)問題中的這一矛盾,教育部等三部委印發(fā)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意見》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指明了發(fā)展方向,也正式拉開了精英教育到應用教育的序幕。

有機化學是化學、化工、生工、制藥、食品等領域的基礎課程,有機化學實驗作為進一步鞏固有機化學知識起到關鍵作用,該課程的實際目的是使得學生掌握有機化學專業(yè)的知識并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知識掌握有機實驗的一般操作技能及簡單有機物的合成、分離、提純等一些列操作方法,,通過基礎操作培養(yǎng)學生獨立操作、準確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析及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為后續(xù)相關課程的學習、畢業(yè)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高校轉型發(fā)展下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有機化學又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制備的學科,是化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分支,也是高等院校化學體系的四大基礎課程之一。

有機化學又可分為有機合成化學、生物有機化學、物理有機化學、元素有機化學和金屬有機化學等分支。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有機化學的教學內容雖然在持續(xù)增加,然而教學課時卻有逐漸壓縮的趨勢,所以教學內容多、學時少也就隨之成為教學工作中的矛盾主體。因此,作為一名化學學科的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定義、公式和實驗方法,而是要盡可能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各種化學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準確快速尋求到解決今后所遇到的化學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高校有機化學教學要適應新世紀對新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由理論公式型向現(xiàn)實應用型模式轉變,以培養(yǎng)真正適應科技發(fā)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目前,關于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方法和教學實驗現(xiàn)狀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新的高校教育改革形勢下阻礙基礎有機化學的教學和學生們關于課程的學習和理解。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比較傳統(tǒng),教學效果欠佳;學生安全意識低,應急能力差。有機化學的教學內容一般不會針對專業(yè)的差異進行適度的延伸,而是傳統(tǒng)的講解、演示,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挖掘本專業(yè)的側重點,另外對于有機實驗,傳統(tǒng)的實驗考核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了報告“照搬硬抄”,操作“照方抓藥”的不良習慣,學生很難體會到實驗帶來的樂趣及思考過后的成就感,因此消極對待實踐課程。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接觸較多的有機化學試劑,這些試劑往往是易燃、易爆的有毒試劑,學生在實驗開始之前,很少去了解實驗藥品的毒理特性和安全使用規(guī)范,使用完的藥品隨意排放,另外,在實驗中遇到一些緊急的狀況,如著火、加熱套接口處冒火花等問題便會陷入慌亂、尖叫中。

因此,對于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改革是十分有必要性的。

二、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改革方案與實踐應用

1.整合教學內容,為各專業(yè)實驗做好鋪墊

整合有機化學的知識,結合不同的專業(yè)進行針對性的詳細解讀,對于化學專業(yè)的學生,著重理論性的講解,對于化工類學生,多介紹實際應用的知識。對于有機化學實驗課的內容,也要有針對性的選擇,整合一套各專業(yè)均“剛需”的實驗項目,注重實驗思維模式的建立、培養(yǎng)良好的實驗習慣、同時注意實驗內容的銜接性。對于專業(yè)后續(xù)知識開展意義不大的實驗可以適當性的放棄,例如:熔沸點的測定及溫度計的校正實驗,而對于涉及常用操作較多的實驗,例如蒸餾分餾、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則是必須掌握的。

2.改革教W方法,充分利用資源

隨著網絡平臺的發(fā)展,我們也借此對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優(yōu)化,針對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性實驗,我們制作了相關的視頻、微視頻課程,對于必須了解的知識和關鍵點,專業(yè)實驗開展的目的和操作均進行了講述,將此視頻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方便學生在上課之前可以進行預習了解,以便于在正式課堂上對于難點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把握。

3.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

傳統(tǒng)的知識考核方式是進行書面考試,對于實驗考核是實驗報告,這些方式過于單調,并且不能很好的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挖掘,針對此問題,需要對于考核方式進行改革。課前,學生通過微視頻進行知識預習,回答老師精心設置的問題,同時提出自己預習中的疑難點; 課中,學生按照教師發(fā)放的實驗操作評分標準給自己評分,做到認識實驗操作,認識自身操作,有的放矢的學實驗技能; 課后,教師通過網絡平臺點評學生的實驗報告,及時學生作業(yè)的優(yōu)缺點,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勞動成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最后通過隨機抽題的方式完成理論與操作的考核。

三、結語

高校新改革形式下,結合專業(yè)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利于將專業(yè)、就業(yè)更好的結合,將地方辦學的特色凸顯出來,使得高校與所在地的經濟、創(chuàng)新更好的銜接在一起,與經濟開發(fā)區(qū)、產業(yè)聚集區(qū)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接,與行業(yè)企業(yè)人才培養(yǎng)和技術創(chuàng)新需求對接。

參考文獻

[1]萬茂生, 畫莉, 謝登禹,等. 地方高校轉型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實踐[J]. 廣東化工, 2016, 43(6):197-197.

[2]吳紅梅, 郭宇, 張震斌. 高校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析[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4(5):120-121.

[3]黃楠楠. 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念下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 時代教育, 2016(7):66-66.

第7篇:研究化學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物質的量

前言:作為一名在讀高中生,筆者本人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也有著一段較為苦手的經歷,但在頻繁請教教師、查閱資料后,筆者總結出了一套較為適合自身的高中化學解題方法,雖然這一解題方法不見得存有較高的普世性,但筆者還是希望本文內容能夠為苦手于高中化學解題的高中生帶來一定啟發(fā)。

一、物質的量概述

對于物質的量這一高中化學的重點專題來說,其本身包含著較為繁多的知識重點,結合自身高中化學的實際學習經驗,筆者將這一重點概括為物質的量及相關概念的辨析、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阿伏加德羅定律、阿伏加德羅定律的有關推論、標準狀況下氣體密度的計算、物質的量濃度、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P于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釋計算等內容,這些知識點在高考中都較為常見,而高中生想要取得較為優(yōu)異的高考化學成績,較好掌握上述知識就顯得很有必要[1]。

對于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這一知識重點來說,高中生必須掌握這一溶液配制的具體步驟、使用儀器、重點注意事項等知識,并能夠結合這些知識完成實驗誤差的分析。具體來說,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步驟一般為計算所需溶質的量、溶解或稀釋、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這一系列過程需要使用托盤天平或量筒(滴定管)、燒杯、容量瓶、玻璃棒、膠頭滴管、藥匙等實驗儀器,而為了保證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能夠較為順利且高質量的完成,這一實驗還需要保證容量瓶瓶塞不漏水、容量瓶規(guī)格與配制溶液相同、避免溶質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和稀釋、移液需要在室溫下進行、水定容超過刻度線后便需要重新進行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結合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這一重點知識點的內容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小小的一個知識點包含的內容完全能夠轉變?yōu)槎喾N問題,所以說掌握高中化學知識的基礎,是解題的重要基礎,這點必須引起高中生的高度重視[2]。

二、物質的量基本概念解題與突破方法

(一)基本概念解題

在上文中結合筆者論述我們能夠較為全面了解物質的量所涉及的各類基礎知識,而這些基礎知識進行的變形、變換,就能夠組成各類化學問題。在筆者的實際調查中發(fā)現(xiàn),物質的量這一高中化學知識專題在高考中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且選擇題的難度并不高,但由于物質的量所涉及的知識點過多,這就使得高中生還是很容易在這類專題的化學問題中出錯,但這類問題只要高中生掌握較為扎實的相關化學基本概念就能夠實現(xiàn)較好解決[3]。

(二)突破方法

為了較好應對物質的量相關的拔高題,高中生還需要對物質的量及相關概念的考查、以氣體物質為中心的計算、與物質結構基本知識聯(lián)系、與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結合、化學鍵數(shù)目的計算、阿伏伽德羅定律的應用等內容予以高度重視。對于以氣體物質為中心的計算來說,分析物質的體積是否符合標準、考慮粒子數(shù)目是否與外界條件無關;而在阿伏伽德羅定律的應用這類問題中,相關高中生需要了解這一定律適用于所有氣體與混合氣體、阿伏伽德羅定律本身不能作用于非氣體、以及這一定律的“三同”推“一同”,只有掌握了這些物質的量相關突破方法,才能夠保證高中生能夠較好完成物質的量相關問題的解答[4]。

三、相關建議

結合上文內容我們較為全面的了解了物質的量相關概念以及其在高中試卷中的具體表現(xiàn),而結合上文內容與實際高中化學學習經驗,筆者就能夠提出針對性較高的高中化學物質的量問題解題相關建議,這一建議可以細分為學會正確理解有關的概念、熟練掌握物質的量與其他化學計量間的相互轉化關系、結合解題分析掌握物質的量相關的解題規(guī)律。具體來說,在學會正確理解有關的概念這一建議中,這一建議要求相關高中生需要在物質的量相關學習中了解這一概念的適用條件,而在了解這一適用條件后,高中生就能夠較為好實現(xiàn)對物質的量的整體認識,這樣在具體的高中化學問題解答中,因概念掌握不足引發(fā)的解題問題就能夠實現(xiàn)較好解決;而在熟練掌握物質的量與其他化學計量間的相互轉化關系這一建議中,這一建議本身來源于近年來我國各地高考化學物質的量相關問題分析,而在了解了這一相互轉化關系后,對這類關系進行靈活轉化、舉一反三,就能夠較好實現(xiàn)化學問題的解決;而在結合解題分析掌握物質的量相關的解題規(guī)律這一建議中,這一建議本身屬于一條拔高建議,這一建議希望高中生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化學學習水平,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化學問題的解題練習,這樣高中生不僅能夠較好解決自身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不足,其本身也能夠在這一解題過程中實現(xiàn)解題規(guī)律的總結,長此以往高中生將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方法,物質的量這一高中化學專題問題的解題自然也將實現(xiàn)更好的展開。

結論

本文以物質的量專題為例對高中化學基本概念解題研究及突破方法展開了詳細研究,雖然介于筆者對閱歷限制本文還存在著一定漏洞,但還是希望這一內容能夠為我國相關高中生的化學解題帶來一定啟發(fā)。

參考文獻:

[1]肖曉君,衷明華.高中化學基本概念解題研究及突破方法――物質的量[J].江西化工,2013,04:283-284.

[2]陳善西.淺談初高中化學銜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12:43.

第8篇:研究化學的方法范文

探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實踐能力

一、高中化學教學的現(xiàn)狀

化學是高中生所學學科中比較重要的一門,在高考的成績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化學基本知識和化學基本理論教學,平常對一些化學實驗常常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課本內容進行想象。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往往提不起對化學課堂的興趣,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對一些化學現(xiàn)象并不能通過實踐去思考,這樣的化學課堂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是非常乏味的,自然課堂效率并不高。新課改后對高中化學課程的要求是:在學生原有的知識下,使學生自主發(fā)展,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高校自主學習能力??梢?,以往的化學教學方法并不能滿足新課改對化學課程的要求。

二、化學課程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

1.教師充足的準備是打造一個高效化學課堂的基礎

在新課改后,化學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要求,熟悉新課改后化學課程的教學任務。只有弄清楚了目標,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在高中學校中,有部分教師認為中學化學知識比較簡單,所以在上課前并不怎么備課,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學校方面應該制訂一些相關的規(guī)定,使化學教師在固定的時間去集體備課,在備課中,教師可以交流各自的教學方法和經驗,這樣教師就可以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科學,這樣更容易完成新課改下的化學教學任務。化學教師在平常生活中,也要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使自己保持著一個先進的教學方法,在發(fā)展迅速的化學教學中不落伍。

2.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高中所學的化學知識是非?,嵥榈模诮虒W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學生建立知識網絡后,對課本內容更容易理解。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化學性質》這兩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把這兩章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這兩章的內容,使學生對于氧化還原反應和金屬的化學性質聯(lián)系起來,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教學時不能只停留在化學課本上,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關于氨知識的學習中,化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實驗室中進行這一章內容的學習,通過做化學實驗,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使學生對這些化學現(xiàn)象牢記于心,學生通過觀察實驗中的一些現(xiàn)象,對這些化學現(xiàn)象進行思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化學實驗中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化學教師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在實驗中學習更能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為實現(xiàn)新課改后化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高中化學教師要在課堂前做好備課,保證自己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幫助學生建立化學知識網絡,在化學實驗中,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9篇:研究化學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有效教學;探究;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18-0089-02

一堂好的化學課,猶如一池春水,虛者波瀾不驚,實則蘊涵著無窮的智慧與能量。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課堂教學行為,把握45分鐘效率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握:

一、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幕后準備

化學課前、課后準備可以從實驗準備的可塑性、習題演練的高效性、作業(yè)批改的及時性這三方面入手。

1.做好課前的實驗準備工作。每次課堂實驗,都必須認真準備,并學會改進實驗,做好一次及以上的模擬工作,確保課堂實驗的成功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要多做習題演練,多看雜志,多發(fā)現(xiàn)問題。例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未建立溶解平衡概念,為此,在課前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個家庭小實驗:往飽和的食鹽溶液中,加入NaCl固體,觀察實驗現(xiàn)象。在課堂中通過學生描述實驗現(xiàn)象,由學生得出結論:存在“溶解結晶平衡”。這一措施可以加深學生對平衡移動的印象,為后面章節(jié)的學習做好鋪墊。

3.及時進行作業(yè)批改,甚至做到面批,解決部分學生的個別問題。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講解錯得比較多的題目,同時選好題做變式練習。

二、課題引入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筆者認為,入題可以從以下幾個類型著手:

1.實驗引入。例如,原電池引入。課后的家庭小實驗,可以改為課堂引入的基礎,可以設計一個“檸檬電池”,創(chuàng)設情境:為何水果也可以產生電流?通過一節(jié)課的探究、比較,使學生學會用化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2.舊知識引入。例如,鹽類水解引入。在這一課題的引入中,往往采用實驗引入的方法,但實際上也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出發(fā),提問鹽溶液中存在哪些平衡,這些微粒相互之間又有什么影響?從而提出鹽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是堿性。

3.熟知引入。例如,在太陽光的作用下,綠色植物將CO2和H2O轉化為糖類物質,糖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物質,糖是由什么元素構成的?糖類物質都甜嗎?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也可以改寫成C6(H2O)6,歷史上把糖類叫做“碳水化合物”,你認為這種說法能作為糖類物質的定義嗎?用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承上啟下,讓學生注重已學知識的應用。教師要重視用生動、鮮活的生命元素作用于課堂教學,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4.故事引入。例如,在《鈉的性質和應用》教學中,筆者引用了網絡上《廣州日報》2001年7月8日報“廣州市珠江河段上驚現(xiàn)神秘‘水雷’”的素材。

三、教學探究要注重把握課堂教學的整體性

采用探究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建立有效的課堂教學行為的精髓。

筆者認為,探究式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型:

1.整堂課的探究式教學。例如,SO2教案。整堂課可以緊緊圍繞以下幾個探究問題出發(fā):

探究一:SO2的溶解性情況,如何用實驗來驗證?

探究二:從物質組成角度分析,SO2是不是酸性氧化物,如何用實驗來驗證?

探究三:從化合價角度分析,SO2具有什么樣的性質?如何用實驗來驗證?

探究四:SO2的漂白性。

按照課程內容的要求,積極開展實驗探究活動,通過推測、設計實驗、結果驗證三步曲,實現(xiàn)整堂課的教學目的及重難點要求,在實施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設計實驗的能力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探究式教學。氯氣的教學(氯氣與水的反應)。

探究一:氯氣與水發(fā)生了反應嗎?

探究二:如果反應,生成的產物是什么?

探究三:氯水中可能有哪些微粒存在?

對于氯氣這一節(jié)內容中,氯氣與水的反應是重難點,氯氣與堿的反應僅僅是這一反應的衍生,所以必須把這一內容講透,用抽絲撥繭、層層深入的方式,刺激學生的思維。

四、實驗應用要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課堂演示實驗的合理利用,是建立有效的教學行為的保證?;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改進實驗。學會用生活用品來代替實驗藥品、儀器;認真評價課本實驗的各種方案,學會創(chuàng)新、改進實驗。例如,銅與稀硝酸實驗的改進。筆者改用針筒實驗,不僅解決了尾氣排放的問題,還實現(xiàn)了NO與NO2的轉換。

2.認真對待科學探究。例如,氫氣、氯氣的爆鳴實驗。這一實驗的演示,無論對于筆者還是學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甚至表示:氫氯爆鳴實驗,終身難忘。

3.演示規(guī)范。例如,碳酸鈉、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對比。這一實驗盡管操作非常簡單,但學生在觀察及描述實驗現(xiàn)象時,往往丟三落四,不夠全面,教師可以趁機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五、媒體、實物投影的應用要建立有效的課堂教學行為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對于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的應用,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無法用宏觀物質描述的微觀模型演示。例如:CH4與Cl2在光照條件下反應的原理,可以采用Flash播放。另外,有機分子式等可以用Gaussview、ACD Labs FreeWare等軟件的繪制。

2.無法清楚觀察實驗。例如,試管操作;銅-鋅原電池的銅片、鋅片表面觀察。演示實驗最強調實驗的可觀性,而以往受條件限制,后排學生一般很難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有了實物投影,效果非常好,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3.有紀念意義的大事件錄像回放。例如,《環(huán)境保護》中,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造成的嚴重危害,可以采用播放錄像的方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六、評價體系的滲入要從各方面評價學生的能力

要從各方面評價一個學生的整體素質:例如,從課堂表現(xiàn)情況評價(舉手發(fā)言、小組討論、課堂實驗參與情況等)。評價體系的介入,有利于刺激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上課的效率。

師生之間的交流畢竟是有限的,對于教師來說,把握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建立有效的課堂教學行為是一個值得共同研究、共同幫助、共同提高的永恒話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