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體育課程的概念范文

體育課程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課程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體育課程的概念

第1篇:體育課程的概念范文

摘 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闡述了生命教育理念的概念與內涵,分析了生命教育理念與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關聯(lián)性;以湖北科技學院大學體育課程的建設為研究對象,概述了近十年來的改革歷程,并從生命教育理念的角度出發(fā),重新審視了地方院校大學體育課程的改革,認為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地方院校在體育課程建設中無論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時數(shù)的設置還是教學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及課內外一體化模式的實施等方面存在主客觀因素的缺憾,并提出了相應策略。

關鍵詞 生命教育 地方院校 大學體育課程 思考

前言

隨著全球經濟水平的迅速提高和我國市場經濟的變革,當今大學生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當自我的期望值與現(xiàn)實社會形成落差時,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表現(xiàn)為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輕視與傷害生命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并呈上升趨勢,2009年全國直屬高校共發(fā)生63起大學生自殺事件,有關數(shù)據(jù)表明,自殺已取代突發(fā)疾病和交通意外成為大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上海高校共發(fā)生各類安全事故52起,在事故死亡的24名大學生中,自殺身亡的大學生13人占年度死亡人數(shù)的54.17%[1]。近十年來,湖北科技學院等地方院校的大學生自賤生命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給學校及廣大的師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和警示。因此,在高校開展生命教育,引導大學生尋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學會尊重生命和熱愛生命顯得尤為地重要和迫切。而生命教育的形式主要有開設生命教育課程,把生命教育內容滲透到其他課程當中、專題教育等多種形式。目前,生命教育的主要方式還是將其滲透到其他各門課程中[2]。所以,將生命教育視為一種理念滲透到大學體育課程中去,進行體驗式教學,使學生身體在動態(tài)中感悟到生命的價值,將是我們廣大高校體育教師值得探討的一個課題。自2002年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頒布,地方院校大學體育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許多經驗和成績,但是今天,我們從生命教育的角度來審視這些改革與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其中有著許多的缺憾,本文試圖以社會對合格人才的需求為出發(fā)點,根據(jù)地方院校的實際情況,正視這些缺憾,將生命教育理念滲透到體育課堂中去,重新構建大學體育課程,綻放大學體育課程建設的新亮點。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將“生命教育”視為一種理念在大學體育課程中的滲透與相融

大學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不同的歷史時期大學體育課程所蘊涵的理念各有特色,自2002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后,大學體育所倡導的是“終身體育、快樂體育、陽光體育”等理念。它有五個目標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其核心是人的健康,即“健康第一”,是以人的生命運動為載體來實現(xiàn)人的身體、身心、社會適應性等多維健康理念。所謂生命教育,就是依據(jù)生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價值,理解生命與生活的真正意義,注重其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關注其生命的整體發(fā)展,使其充滿生活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鮮明個性和創(chuàng)造智慧的過程[3]。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生命,即“生命第一”,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統(tǒng)一體,自然生命是價值生命的載體,價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靈魂,舍棄二者中的任何一個,生命都是不完整的[4]。一個人生命的不完整說明了身體與靈魂的不協(xié)調即不健康。兩者所追求的都是身心整體和諧發(fā)展。而大學體育課程的本源就是學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和大學體育是相通、相融的。特別是現(xiàn)階段針對青少年因各種心理疾病而誘發(fā)的殘賤生命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因此將生命教育視為一種教育理念滲透到大學體育課程中去顯得尤其地重要與緊迫。

第2篇:體育課程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工程師;工程造價;課程群建設

作者簡介:陸紅梅(1979-),女,江蘇南通人,新疆石河子大學水利建筑工程學院,講師。(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石河子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建筑工程概預算》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JG-2010-05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5-0138-01

一、工程造價課程體系以往存在的不足

課程群建設是在以往單門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對相關課程重新組合,達到資源優(yōu)化配置,是目前高校教學工作的建設內容之一。工程造價系列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yè)教學的方向之一,目前工程造價系列課程中部分課程配合必要的課程設計,使學生掌握并深刻理解設計流程及其理論和方法。筆者在近10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目前該方向的相關課程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相關課程內容上銜接不夠,導致實踐環(huán)節(jié)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課程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一般院校在土木工程施工和土木工程概預算課程理論教學之后安排了課程設計,這二者在課程設計上一般都會相互銜接。施工組織安排的數(shù)據(jù)來源于工程預算、工程計量的數(shù)據(jù),定額來源與施工定額。同時工程計量的基礎是建立在合理的施工方案的基礎上,即實踐環(huán)節(jié)注意了二者的銜接,但是在課程教學內容上,沒有十分重視內容的銜接,諸如此類的問題對于沒有實踐經驗的學生來講,很難將相關課程系統(tǒng)聯(lián)系起來。

2.有些課程缺乏相應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導致無法統(tǒng)領學生建立整個課程體系的整體系統(tǒng)性

工程項目管理是工程造價系列課程很重要的一門課程,基于本門課程的內容——從工程項目前期、建設期及后期的施工、造價等管理工作,從整體上統(tǒng)領整個課程體系。但是一般院校缺乏本門課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而本門課程涉及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比如招投標環(huán)節(jié),學生僅通過課堂教學,對于復雜的招投標程序是不能完全領會的。對于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與工程造價管理工作聯(lián)系緊密,學生如果缺乏對整體環(huán)節(jié)上的流程梳理,必然缺乏對整個專業(yè)體系的把握,因此很難建立專業(yè)整體系統(tǒng)性。

基于傳統(tǒng)課程體系中存在的缺陷,筆者及其所在的教學團隊提出以“重實踐,夯基礎”,以工程項目管理流程為主線,優(yōu)化教學內容,以改促進,建立基于工程師培養(yǎng)理念的工程造價課程群。

二、工程造價課程群建設規(guī)劃及實現(xiàn)

1.從工程造價教學內容上體現(xiàn)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實現(xiàn)“三位一體”

工程師培養(yǎng)理念重在培養(yǎng)具有綜合專業(yè)素質的學生,同時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傳統(tǒng)課程體系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上,培養(yǎng)具有“理論認知+實踐應用+工程素質”的三位一體的畢業(yè)生,這就要求在教學內容上構建合理的知識模塊:理論認知模塊+實踐應用模塊。其中理論認知模塊包括專業(yè)理論基礎和專業(yè)應用知識;專業(yè)理論基礎包括:工程構造、工程地質、工程材料、工程法律法規(guī)、工程經濟、工程財務等課程;專業(yè)應用知識包括: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及其基本制度、工程施工技術與組織、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工程計量。實踐應用模塊為“工程施工組織課程設計+工程計量課程設計+專業(yè)認識實習+專業(yè)生產實習+畢業(yè)設計”。

2.進行工程造價教材建設改革

傳統(tǒng)課程體系無法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內容上的互相銜接,從很大程度上源自各個課程教材內容的相對獨立性,因此,實現(xiàn)課程教學內容的互相銜接,教材建設改革必不可少。本課程群內的課程: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工程計量、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組織,屬于具有實踐性操作的課程,在這幾門課程教材內容上,采用同一個工程項目實例,在不同的課程教材中實現(xiàn)不同的體系內容,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互相滲透,便于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3.分四步走強化工程造價實踐教學

通過優(yōu)化教學內容,引入實際工程實例圖紙進課堂,為實踐動手奠定基礎;課后布置相關內容的習題,分步分項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系統(tǒng)課程設計,進行整體梳理;通過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用“分四步走”的模式強化實踐教學。

引進實際工程案例,優(yōu)化課堂教學:工程師實踐性的加強,不僅依托于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巧妙利用課堂,有助于學生感性認識的加深。工程造價課程中,工程計量課程是實踐性的理論基礎,巧妙理論課堂,工程計量規(guī)則講解依托于實際的工程案例圖紙,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成工程計量,不僅是單純的計算規(guī)則應用,在很大程度上,還要讀懂工程圖紙的信息。因此,學生實踐的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對圖紙的解讀上,包括找出各專業(yè)圖紙之間的聯(lián)系,對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大樣圖、設計說明及圖集的解讀。通過引進實際工程案例進課堂,引領學生統(tǒng)一工程計量的流程,并且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相關課程內容之間的系統(tǒng)聯(lián)系。

課后實例工程作業(yè):作業(yè)內容主要考慮課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結合,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本課程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應結合實際的施工圖紙,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自己動手,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實踐動手能力,同時鍛煉他們的系統(tǒng)性思維,并提高主動查找資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性環(huán)節(jié)教學:隨著本課程體系理論學習的不斷深入,結合教學內容我們在不同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訓練和學習,同時從土木工程專業(yè)所需的知識結構出發(fā),對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內容整合,打破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界限,并與其他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相結合,通過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等加強實踐動手能力。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SRP、科研實踐等活動,“點、線、面”多角度豐富實踐性環(huán)節(jié)教學,進一步提高實踐能力。

三、工程造價課程群建設的意義

1.整合工程造價教學資源,達到優(yōu)化高效使用

相關單門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會有重復部分,在課程群基礎上,能夠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比如本課程群中工程計量、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工程項目管理在部分內容上重復,通過課程群建立,可以優(yōu)化教學內容,同時補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緊密結合,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課程群內的各門課程內容互相協(xié)調,協(xié)同作用,能夠發(fā)揮整體效益,從而達到最佳效果,使得各門課程通過建設都能得以提升,從而使整體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2.建立完整工程造價課程體系,增加學生專業(yè)系統(tǒng)素養(yǎng)

工程造價課程群的建設實際上合理融合、分解各門相關課程,即時融入新的知識,設置與行業(yè)發(fā)展緊密結合的課程,課程功能更完善,有利于課程的有效實施和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課程群中的課程之間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相互之間的內容縱向有傳承關系,橫向有內在的聯(lián)系,單門課程知識之間能夠互補,互相融合,避免重復,幫助學生形成較為完整的專業(yè)知識體系,掌握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技能。

3.拓展學生培養(yǎng)目標,奠定實踐能力基礎

對于應用性專業(yè),實踐性是很主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往往實踐課與理論課教學相比有欠缺,實踐能力培養(yǎng)達不到既想的效果,要按照課程的地位與作用,重新構建相關課程,建立課程群,多方面、多渠道強化實踐教學,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教學,能夠使學生從整體上開闊視野,從一定程度上能夠拓展學生培養(yǎng)目標,提高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彭亞萍,張錫增,于衍真.工程結構課程群的建設構想與實踐[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4).

[2]齊宏偉,張瑞紅.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結構工程課程群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1,(6).

第3篇:體育課程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新課標 體育 成績 評價方法 改革

一、前言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21世紀人才的戰(zhàn)略舉措,也是現(xiàn)階段我國基礎教育發(fā)展和改革的總趨勢。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如何克服現(xiàn)行的學校體育弊端,迅速實現(xiàn)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己成為學校體育討論的焦點。對此,我校在領導重視下,在教科室的組織下,我們體育組大膽進行改革與嘗試。我們以素質教育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體育與健康》的五大領域目標為要求,以培養(yǎng)終身體育鍛煉為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觀等。大膽地提出了“學生體育成績綜合評價方法的理論構建”――由學生自己、伙伴、教師等采用絕對性與相對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對學生體育理論與健康知識測評,對學生體育課程階段性評價,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檢測,對學生個性項目展示等進行評價。這種“綜合評價模式”是在新時期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下根據(jù)學校場地、器材、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的,也是我校在加強對《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質量評價實驗》這一實踐探索過程中的嘗試。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與本研究內容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及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和數(shù)據(jù)庫檢索,搜集相關信息。

2.觀察統(tǒng)計法。通過搜集、整理、閱讀相關內容記錄與本研究內容相關的各項數(shù)據(jù)資料以備統(tǒng)計分析。

3.對比分析法。將調查統(tǒng)計的結果與國家相關規(guī)定進行對比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傳統(tǒng)的體育成績評價方法。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成績評定基本還是以單一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量化”作為最終的指標進行評價。把是否達到《學生體育合格標準》作為體育課考核成績,而沒有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心理和情感的表現(xiàn)作為考核成績綜合的體現(xiàn),這種方法只考慮了每個學生掌握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水平和一定的活動能力水平,它體現(xiàn)不出體育教育所要完成的全部任務,所以是一種局部的評價。

2.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成績評價方法。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xiàn)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fā)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反應,重視社會有關方面的評價意見。這使得新課標在學生的學習評價方面顯得更加合理、全面和人性化,充分體現(xiàn)“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思想。

3.我校學生體育成績評價方法的改革。我們以往評價學生體育成績,主要通過競技運動項目的測試來反映學生體育成績的。實踐證明,這種評價方法只能片面地反映學生運動成績的好與差,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整體素質,更會帶來諸多不利因素:其一是造成一些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滿足現(xiàn)狀、自負和不求上進;其二是挫傷那些經過努力后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這種以運動成績?yōu)橹鞯脑u價模式制約了學校體育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為使學校體育健康有序發(fā)展,充分地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我們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適合學生身心共同發(fā)展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和體育氛圍,須對評價體系進行改革。

我校評價體系的幾點想法與做法

1.評價體系的改革,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一起參與評價,使評價更具有客觀性。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

2.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由于人的形態(tài)、生理和心理及能力有很大的差異性,其發(fā)展也是非同步的,所以應是結合過程性的評價方式,根據(jù)學生自身的進步幅度多角度地進行評定。對形體上或生理上有明顯差異的學生,通過增加一些任選項目來進行評價。只有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才能得到預期的評價效果。

3.加強對學生體育能力的評定。體育是指個人具有自我從事體育鍛煉的本領,即學生畢業(yè)后走向社會,不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下都能從事體育鍛煉。所以,在體育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課的基本知識,還應向學生傳授從事體育鍛煉的科學方法。在此基礎上,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測,自我評價、組織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能力。評定學生體育能力,可通過考評和達標形式進行。例如:每學期期末綜合考試、1000米、800米、立定跳遠、毽球、實心球等項目,組織小型比賽等多種形式來評定學生體育能力??傊?,在全面評定學生體育能力的同時,應把評定的重點放在學生是否掌握體育鍛煉方法上。

第4篇:體育課程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五年制高職;學習方式;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130-03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市場化、國際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五年制高職作為培養(yǎng)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的目標,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注重內涵發(fā)展,以為社會培養(yǎng)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人才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斷適應用人單位對技能人才的要求。探索“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技能人才培養(yǎng)模式,建立以職業(yè)活動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綜合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融會貫通的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是提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質量,加快技能人才規(guī)?;囵B(yǎng),探索中國特色職業(y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一、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及其內涵

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是指按照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根據(jù)國家職業(yè)標準,以綜合職業(yè)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構建課程體系,并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按照工作過程和學習者自主學習要求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的課程。它明確了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即培養(yǎng)其綜合職業(yè)能力,即在真實工作情境中整體化地解決綜合性專業(yè)問題的能力和相應的技術思維方式,包括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其課程體系源于從企業(yè)真實工作過程的代表性工作任務中提煉出的典型工作任務,教學的內容則是典型工作任務轉化過來的學習任務,實施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現(xiàn)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融通合一,專業(yè)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能力培養(yǎng)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的特征。其直接來源是企業(yè)的典型工作任務,這就決定了它必須以校企合作為基礎,按照企業(yè)實際工作過程實施教學。也就是說,學習就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xiàn)學習。

二、五年制高職學生學習方式現(xiàn)狀分析

學習方式,也稱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xù)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方式,是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它指的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反映了學生傾向于以什么樣的行為和認知方式去完成學習任務,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結果。

1.傳統(tǒng)的“三中心”教學模式使學生形成了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受我國“重學歷、輕能力”、“重知識、輕技能”的社會文化價值取向的影響,長期以來,五年制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往往體現(xiàn)“類基礎教育”、“類高等教育”的特征。在體現(xiàn)以“課堂、教師、課本”三中心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學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培養(yǎng),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很少有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很少有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發(fā)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即便是有師生互動,那也都是由教師精心策劃和安排的,學生也只能按部就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無形中受到了教師的控制。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教,這形成了教師對學生的權威性和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學生的獨立性和個性得不到尊重和發(fā)展,致使學生形成了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

2.傳統(tǒng)的學科本位觀念遏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受傳統(tǒng)學科教育的影響,五年制高職教育過分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理論的系統(tǒng)性,缺少與社會實際、生產實際、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的生動活潑的內容。教師習慣于“粉筆+黑板”的授課方式,學生習慣于聽理論、背理論、考理論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科本位觀念導致教學過程重灌輸輕引導、重接受輕探索、重理論輕實踐,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實踐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長此以往,這必然養(yǎng)成學生依賴老師講解的心理,學生惰性加大,不善于思考,不愛動腦筋。在這種只注重“教”,不考慮“學”的情況下,學生難于自主學習,也無力自主學習。

3.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使學生失去了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一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訓,巧妙地將師生關系血緣化、政治化、等級化。在“師道尊嚴”的幌子下,教師可以隨意對學生(甚至包括家長)發(fā)號施令、指手畫腳,學生卻不能有一點與老師要求不相符的言行,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不到展現(xiàn),個性得不到張揚。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以老師講授的內容為示范,不斷在課中、課后重復演練、模仿,他們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完全按照課本和教師的思路進行,不會也不敢對相關知識產生不同看法,提出不同意見,完全變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唯命是從的學習“仆人”,沒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和權利。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fā)的核心,是從工作世界中尋找一系列具有職業(yè)的典型意義的綜合性工作任務,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體系和教學模式,根據(jù)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來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體現(xiàn)能力本位的特點,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得到發(fā)展,是當前深入推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三、五年制高職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策略

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學習行為,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協(xié)調教學活動的整體結構,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夠更有效促進其發(fā)展。

1.加強專業(yè)入學教育,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五年制高職生源中,很多都是在初中階段成績相對較差、考不上高中的學生,多數(shù)人入學動機不明確,專業(yè)選擇比較盲目。有的是服從家長意愿上學的,有的是因為同學在同一所學校上學而報考的,也有一些是因為聽說某個專業(yè)畢業(yè)后能找到好工作而就讀的,更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年齡太小只好上學混時間。他們對自己專業(yè)的學習情況不了解,對專業(yè)課程的目標與作用不清楚,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專業(yè)入學教育是使學生明確專業(yè)與課程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效途徑。首先,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教師的作用,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為藍本,加強對新生的專業(yè)教育。我們要鞏固學生的專業(yè)思想,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專業(yè)背景、專業(yè)特色、課程設置、就業(yè)方向等,讓他們充分認識所學專業(yè)的特點和前景,穩(wěn)定其專業(yè)思想,使其樹立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興趣。其次,我們要著重介紹高職階段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教育新生明確學習主體的角色轉變,學會利用圖書館和網(wǎng)絡等各種資源自我解惑,把握學習的主動權,提醒學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學習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更新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強調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技能為基點,以實現(xiàn)主要能力目標為主線,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這一新的教學理念促使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轉變自身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樹立起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和教學目標觀。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教學也不再是教學生學,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tǒng)一,其中教師只起教學的主導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新的教學目標觀也不再是單一的知識與技能,更要使學生在通過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控制、評估等步驟完成學習領域的同時,獲得相應的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促進其綜合職業(yè)能力的提升。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勢必發(fā)生轉變,使學生懂得學習的過程不是被動地接受課本上的現(xiàn)成結論,而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為目標,需要學生通過小組學習或自我學習的形式,運用各種設備和材料,在教師幫助下完成實際的具有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任務,從而通過顯性學習任務的實施實現(xiàn)隱性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yōu)閷W生創(chuàng)建類似于企業(yè)工作環(huán)境的學習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讓學生在做中學,掌握工作崗位需要的各項技能和相關專業(yè)知識,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學生在盡量真實的職業(yè)情境中學習“如何工作”,在以項目為載體的綜合化情境中完成完整的工作過程,勢必能提高其應用知識的意識,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更有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4.轉變教學方式,強化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意識。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實施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與工作過程,強調學生不斷輸出學業(yè)以驗證學習效果。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顯然不能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多渠道系統(tǒng)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行動領域的知識,指導、引領學生按照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原則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把學生置于開放的、動態(tài)的、多元化的環(huán)境中,從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流程設計上,教師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提供給學生更多地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上,讓學生明白怎樣學,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使他們在合作學習、自主探究中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當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為職業(yè)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種學習理念的根本性轉變。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的行動導向教學過程,正是師生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學習方式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過程的參與度,更使其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不僅強化了師生間的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更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思維模式得到了提高;不僅重視知識本身的獲取,更注重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學生自身綜合職業(yè)能力的提升。這一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綜合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融會貫通的課程體系必將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yè)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1).

[2]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陳永芳.職業(yè)技術教育專業(yè)教學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趙志群.職業(yè)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fā)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吳韶華,周桔.開放教育學生自主學習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2)

第5篇:體育課程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課程,優(yōu)化研究

面對當前時代市場競爭環(huán)境日趨激烈的現(xiàn)狀,人才的競爭成了競爭的主體。而職業(yè)技術學院的一個根本任務就是為各個行業(yè)提供具備高技能、高素質的專業(yè)性人才,學生想要在畢業(yè)后適應崗位的工作,不僅要具備優(yōu)秀的專業(yè)技能,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審身體素質。體育課程是職業(yè)技術中在課程體系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體育教育以及體育鍛煉,能夠使學生的身心更加的健康,真正的實現(xiàn)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一、職業(yè)學校體育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體育課程屬于課程的下位概念,當前在過內的研究中將體育課程的概念歸結為以下四類:觀點一任務體育屬于一門學科課程;觀點二認為體育課程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作為教育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門;觀點三認為體育課程是一種活動;觀點四認為體育客車是一種方案或者是計劃。而筆者將從觀點一的角度對這篇文章進行敘述。體育課程是設置的一門學科課程,其目標就是為了令學校體育培養(yǎng)能夠得以實現(xiàn)。

二、當前職業(yè)技術學院在體育課程設置上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學生實際需求的重視?,F(xiàn)階段,我國職業(yè)技術學院在體育課程的設置上,并沒有對學生在實際層次上的需求予以足夠的重視,沒有根據(jù)社會對人才的全面發(fā)展需求進行定性,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潛能予以足夠的重視。當前很多的學校依然將課本知識以及專業(yè)技能的教育放在首位,對學生的素質能力按照考試的成績進行評定。對于體育教育來說,并沒有在全面的角度上對其予以重視,對待體育課程僅僅是作為一項輔助學科。這種情況下,學生也就很難產生良好的體育學習動機,也就不會主動的進行體育鍛煉,最終也就導致體育能力無法上升,也無法養(yǎng)成體育愛好。此外,不同的地區(qū)以及不同的學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也各有不同。學生在對體育課程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時,其積極性不僅沒有得到激發(fā),相反原有的積極性也被打擊了。因此,認為職業(yè)學校在體育課程的設置上缺乏了對學生實際需求的關注,不能通過職業(yè)教育在培養(yǎng)上的目標相符合。

(二)不能同基礎院校體育課程進行恰當銜接。當前職業(yè)技術學院的體育課程設置同之前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習的體育課程之間不能進行良好的承接,對于實質性的理念來說,,仍然缺乏實質性的觀念。學生在職業(yè)學校的體育學習過程中,并不能得到體育能力的真正體現(xiàn)。通過一些相關的研究,職業(yè)技術學院在體育課程設置上的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同中學階段之間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并沒有明確的進行界限的劃分。甚至不僅僅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相似上,有時就連教學的手段也十分相似,這樣一來,職業(yè)學院學習的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學習上很難提升自己的興趣,并且還會感到十分的枯燥。職業(yè)學院在體育課程的設置上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對于職業(yè)院校在體育課程方面的特征并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不斷重復的學習好會導致學生較為有限的學習時間遭到了浪費。在職業(yè)院校中對體育課程的這種強制教學形式,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無助感。學生不會從這種教學的形式中獲得終身體育鍛煉的認識,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研究來說,更是無法提及。

三、改善置業(yè)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的模式選擇

(一)自主選修的課程模式。在職業(yè)院校體育課程的發(fā)展過程中,仍就是將其作為必修課程進行設置的,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是單純的掌握幾種體育課程中的身體鍛煉方式,而并不能對體育的文化以及體育的功能進行真正的理解,學生不能在體育課程的學習下養(yǎng)成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而自主選修課程能夠將學生的自主性進行充分的展示,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自己喜歡的以及感興趣的體育科目,這樣一來就會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積極性得到真正的調動,進而將學校的資源進行有效地利用。

(二)學分制的課程模式。這種課程模式能夠將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同時還能給予學生在時間上以及內容上的一定程度自由選擇權。學生不擁有過長的學習周期,這樣教學成本也就會很好的得到節(jié)省,學生的就業(yè)也可以提前實現(xiàn),可以說是一種富有彈性的教學及管理模式。

(三)俱樂部模式。這種模式能夠使職業(yè)學校體育課程獲得很大程度上的改變,令其邁入到一個全新的模式中,對于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來說,已經成了一種主要的教育方式。將俱樂部模式納入到職業(yè)學校的體育課程設置中,需要學院對體育資源進行及時的配備,進而將學生的體育需求以及個性需求進行充分的發(fā)揮,保證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精力充沛的體魄,以及一個足夠堅硬的心理素質,為后續(xù)的工作與生活建立一個良好的條件。

結束語:綜上所述,職業(yè)教育當前的人才培養(yǎng)重點就是高技能與高素質共同培養(yǎng),為高素質以及高技術的專門型人才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面對尚不完善的體育課程設置,職業(yè)院校應當準確的把握體育教育在職業(yè)院校中開展教學的概念與意義,針對當前體育課程設置缺乏對學生實際需求的重視以及不能同基礎院校體育課程進行恰當銜接等問題,尋找對應的措施,建立其合適的課程模式,使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得以提升,進而使院校能夠真正的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與專業(yè)技能兼?zhèn)涞娜瞬拧?/p>

參考文獻:

[1]陳壽根,謝斌.“素質本位”的高職體育課程模式――以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課程實踐模式為例[J].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2):35-40.

[2]李海鵬.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體育課引入拓展訓練課程的實證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3]吳貽暉,方軍,單顯露,王麗娜,林朝霞,陳園.陽光體育背景下銅川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課程體系研究[J]. 武魂,2013(10):109-111.

第6篇:體育課程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體育課程,體育教學,關系

一、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的概念

(一)體育課程的概念

在學校的體育教學中,體育課程作為一項獨立的存在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F(xiàn)階段的體育教學中,主要目的是通過課程設計讓學生掌握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開展各項體育活動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在嚴格、科學和系統(tǒng)的訓練中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在考試與測評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這些方式達到提高學生運動成績,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學習態(tài)度的目的。從教學方式層面來分析,課程是指在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學目標形成的一種具有規(guī)范化、集成化、系統(tǒng)化和具體化等諸多特征的教學模式,這其中包含了學生的年齡特征、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以及教學內容等。當前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主要是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這一種新型的課程體系以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為方式實現(xiàn)其教學目標。體育課程在現(xiàn)階段學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A教育工作正常開展的保障,對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意義。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和深入,在體育課程的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體育課程的覆蓋程度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了現(xiàn)代體育教學中的重要部分。

(二)體育教學的概念

體育教學根據(jù)現(xiàn)代教學論中的基本觀點,按照體育課程計劃和課程目標的要求,并以特定的體育教學目標為依據(jù)的一種教學活動過程,體育教學是在全校師生共同參與下運動相關系統(tǒng)模式和結構體系形成的一套系統(tǒng)化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當前的體育教學中,主要是以一定的體育課程內容為媒介,在課堂這一主渠道中,師生雙方相互交往,并對體育課程的特定內容進行具體實施,其主要特征是教與學和諧統(tǒng)一下的身體教育活動。在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到組織和引導的作用,通過身體活動和鍛煉,讓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一些體育文化知識、技術、技能、理論和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體育教學是完成和實現(xiàn)體育課程目標和目的的主要途徑,對于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意識、精神和體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之間的關系

(一)體育課程設計與教學在性質上的關系

體育課程設計與體育教學活動兩者之間的關系密切,然而在性質上,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對體育課程設計與體育教學活動兩者的性質進行分析,前者主要為后者提供方案和藍圖,并且由行政和決策部門進行操作,在性質上更多的類似與國家行政部門。體育課程設計需要在其工作中將國家的相關教育方針、政策制度、法規(guī)以及要求等通過課程計劃、課程標準以及教科書等形式反映出來,是以價值選擇為中心的。我國教育政策中要求需要體育課程的教育要體現(xiàn)出我國的教育方針,并反映出學校體育教學的思想、態(tài)度、觀點、立場以及目的任務,根據(jù)這些要求,體育課程的設計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和指導性。而體育教學的性質是學校和老師按照體育課程計劃和目標的要求,結合教育主體的需要,并根據(jù)教材特點進行設計并組織的一項具體的施教活動。從體育教學的性質可以看出它是通過教學活動過程將體育的價值以及課程目標、要求具體的落實并體現(xiàn)出來,從而完成其特定的教學目標。由此看來,體育教學相比與體育課程而言,具有更強的自主性、靈活性和可操作性,體育教學設計往往會受到地域、學校環(huán)境和教師教學風格的影響,帶有其獨特的特點。

(二)體育課程設計與教學在功能之間的關系

在功能上,體育課程設計與體育教學活動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前者主要為后者提供總體的活動方案,是社會、教育和學校體育的需要,也是體育教學與體育實踐活動之間的中介,發(fā)揮著紐帶作用。因此,我國學校中的體育課程,一定會反映出我國的教育、學校體育的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目標以及國家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目標要求。體育課程設計對體育教學能起到指導和制約作用,這是因為前者對后者會提出宏觀的計劃、標準和要求,對于不同教育階段、各類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和教學對象,體育課程設計在這其中能起到直接的導向、依據(jù)等作用。體育課程設計的功能體現(xiàn)在幫助教師更有效的“教”和學生更有效的“學”這兩方面上,屬于計劃和方略范疇。體育教學的功能體現(xiàn)在以具體教學對象的需求為依據(jù),將課程設計中的內容、標準、要求和目的等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具體落實。體育課程與教學之間的功能關系可以將其比喻為設計圖紙與施工、樂譜和作品演奏這樣的關系,也就是說體育教學是體育課程的具體實施環(huán)節(jié)。然而,即使是同一門體育課程,在其實施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教學效果的不同,例如教師、教學手段和方法、場地設施等。一般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和手段、擁有完善的環(huán)境設施場地等的體育教學過程會有更強的趣味性效果,當然也就會受到學生的歡迎而獲得較高的教學質量。反之,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單一,設施場地不完善,其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則會枯燥無味,教學效果也不佳。

結束語:綜上所述,體育課程和體育教學之間的辨證關系有較為明確界定,體育課程設計屬于總體方案和計劃,對體育教學起到規(guī)范和指導作用,而體育教學則是體育課程目標具體落實的實踐活動。體育課程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決定了體育教學能否取得較佳的預期效果,而體育教學活動組織與落實的好壞也關乎到體育課程設計實施的效果。了解了體育課程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學校體育課程設計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使體育教學工作真正發(fā)揮其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辛利.論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的若干關系[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26(03):273-276.

[2]張金花.淺談體育課程和體育教學[J].新課程?下旬,2015,14(08):190.

第7篇:體育課程的概念范文

摘要:“健康教育化”是近來體育課程改革中出現(xiàn)的一種流行傾向。就該傾向的成因及利弊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該傾向實質上是對“健康第一”課程理念一種形而上學的詮釋,不利于體育課程改革和學校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課程改革;健康教育化

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6)05-0663-03

目前,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一場聲勢浩大的體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各類學校中如火如荼地展開,體育課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在改革過程中,新的改革思潮不斷涌現(xiàn),人們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著各種不同的探討和嘗試,力圖進一步推動體育課程的發(fā)展,體育課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傾向就是諸多改革思路中的一種。

1 “健康教育化”一體育課程改革的一種流行傾向

近年來,在體育課程改革中諸如“健康教育一學生體育教育的起點和歸宿”[1]、“樹立健康教育為主導的學校體育教育思想”[2]、“健康教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核心”[3]之類的觀點非常流行,這類論調事實上反映了體育課程改革中的一種傾向,我們稱之為體育課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傾向。這種傾向的主要觀點主要是:過去的體育課程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很好地關注學生的健康,忽視了健康教育。因此,體育課程改革的關鍵應該是在課程中突出健康教育的目標,增加健康教育的內容,體育課程朝著健康教育的方向發(fā)展或走體育與健康教育結合之路才是改革的希望所在。持這種傾向的人主張對現(xiàn)有的體育課程進.行“健康教育化”改造,在實踐中其具體做法因程度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xiàn):1)主張在現(xiàn)有的體育課中更多地融合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這種做法的“健康教育化”程度相對較低;2)主張將現(xiàn)有的體育課與健康教育課合并成一門新的綜合課程;3)主張體育課程歸屬于健康教育[4],并力圖將體育課改造成新的健康教育課,徹底改變體育課程的性質,這是一種比較激進的做法。盡管做法各不相同,但此傾向在體育課程改革中已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或附和,已成為當前體育課程改革中的流行傾向之一,并有愈演愈烈之勢。對此,人們必須給予高度的關注。

2 體育課程改革“健康教育化”傾向的原因

2.1 “健康第一”體育課程理念下的一種應然 長期以來,我國體育課程受學科中心論思想的影響,“增強體質”和“傳授技能”一直是體育課程的主要目標,結果造成嚴重忽視學生身心健康,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需要等種種弊端。為此,體育課程改革一直希望能夠逾越“體質論”和“競技論”體育課程觀的樊籬。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人們最終選擇了“健康”這一概念作為突破口。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中,“健康”這一主題被引人體育課程當中,“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成為體育課程的基本理念,體育促進健康的重要功能和目標被突出,“健康”這一概念成了體育課程的核心主旨。體育課程的這一變革被認為是對我國傳統(tǒng)的“體質論”和“競技論”體育課程觀的歷史性突破,“體育為健康”這一新的學校體育教育觀很快得到諸多課程理論研究者和實踐者的認可和響應。體育課程作為一項教育過程,既然它的價值傾向和課程目標都已指向“健康”,因此,在很多人看來,體育課程理所當然地就應該是一項以健康教育為主的教育過程了,更有一部分人認為體育課程本質上就是一種健康教育。于是對體育課程進行“健康教育化”改造也便是順理成章的舉措了。

2.2 “體育衛(wèi)生模式”慣性思維的結果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學校教育中就有著體育與衛(wèi)生相結合的傳統(tǒng),人們習慣于將體育與(衛(wèi)生)健康教育放在同一層面或內容中考慮,這不僅是我國學校體育發(fā)展的一項重要經驗,同時也是學校健康教育的一個主要途徑[5],人們稱之為健康教育的“體育衛(wèi)生模式”。這種模式反映出人們的一種樸素的體育健康觀,突出了體育課程在學校健康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實踐中有著“體衛(wèi)”并稱、“體衛(wèi)”工作一起抓的習慣?!绑w育衛(wèi)生模式”體現(xiàn)了人們對體育課程的一種普遍心理定勢:人們習慣于將學生的健康問題歸因于體育課程,每當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下降時總會去指責體育課程。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中實際上也含有某種程度的“健康教育化”萌芽,只是在“體質論”和“競技論”體育課程思想的束縛下,顯露得并不明顯而已,但這種傳統(tǒng)至今一直體現(xiàn)在我國的教育領域中:許多學校的健康教育課常由體育教師擔任,體育教研組與醫(yī)務室也常被設置在一起。新的體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一就是基于青少年健康下滑問題,在此背景下,這種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被得以強化,而“體質論”與“競技論”體育課程的解構以及“健康第一”課程指導思想的樹立,更是為這種思維方式提供了發(fā)展的空間,于是“健康教育化”傾向開始在體育課程改革中逐漸被張揚。可以說,“健康教育化”傾向與“體育衛(wèi)生模式”是一脈相承的,是這種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一種延續(xù),更是一種強化。

2.3 國外體育課程理論遷徙的產物 我國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借簽了大量國外體育課程改革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我國的體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隨著世界各國對健康問題的普遍關注和“體育為健康“口號的提出,各國體育課程的改革中都突出了增進健康的目標。將體育課程改造成有明確的健康目標,并將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融人體育之中成為當今世界體育課程改革的一種主流趨勢“,。新西蘭、日本等國將體育課程與健康教育課程合設為一門課程的模式更是為我國的體育課程改革提供了直接的參考。在國外體育課程理論的影響下,我國的體育課程改革也開始了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嘗試,基礎教育中的體育課程(初中階段)更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突出體育課程的“健康”目標,而大學體育課程中也開始強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敖】到逃眱A向在改革中逐漸生成發(fā)展,成為國外體育課程理論借簽和引進的產物之一。

3 體育課程改革“健康教育化”傾向的理性審視

3.1 “健康教育化”改革傾向的長處 體育課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傾向無疑是當前體育課程改革中的一種新的嘗試,這種傾向的優(yōu)點在于它直觀地體現(xiàn)了“健康第一”的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理念,突顯了體育課程的“健康”目標,拉近了體育與健康的距離,從健康的角度提高了體育課程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同時這種改革傾向還較充分地體現(xiàn)了體育課程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不但糾正了以往的體育課程只注重運動技能的學習,甚至將運動技能的學習當成惟一的內容與目的的不足,強調了健康促進及健康知識的學習同樣是體育課程的主要目標和重要內容,同時也克服了以往體育課程僅偏狹于

促進身體健康方面,使體育促進健康的功能朝著三維健康拓展。這對改變幾十年來在“體質論”和“競技論”指導思想影響下的體育課程具有重要意義。這種傾向也比較貼近傳統(tǒng)的“體育衛(wèi)生模式”,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同時又緊扣新世紀人類呼喚健康的時代主題。此外,這種傾向在課程改革實踐中還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如增加體育課中健康教育的內容,增加理論課的課時和比例等都是容易做到的。因此,此傾向不失為體育課程改革中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切人點,對體育課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對提高人們對健康教育的認識也有著促進作用。

3.2 體育課程改革“健康教育化”傾向存在的問題

3.2.1 “健康教育化”傾向所存在的前提有待商榷 體育課程“健康教育化”改革傾向是以“健康”為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著眼點的,它所存在的前提假設是:“健康”是體育的根本或終極價值取向。盡管“健康”概念的引入,使得人們對體育課程的認識有豁然開朗之感,當前的課程改革也大打“健康”牌,寄希望于體育課程通過“健康”這一主題找到自身發(fā)展的突破口。然而,一方面健康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體育對于學生健康的影響只是眾多因素中的一個方面,不是學校健康教育的全部。另一方面,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態(tài),具有多種價值內涵,“健康”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體育課程的根本或終極價值取向是否必然就是“健康”,至少在目前還沒有令人信服的論證。實際上“健康第一”是整個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不僅僅是體育課程的指導思想,它對學校的各門課程都具有普適性,而惟獨體育課程將其直接作為自己的課程理念,并將自身的根本價值取向定位于“健康”,這種定位是否準確,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檢驗和論證。

3.2.2 “健康第一”只是體育課程改革的一種理念 而“健康教育化”傾向則將理念直接演繹成體育課程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反映出人們對于“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簡單化理解和機械套用。體育課程提倡“健康第一”的理念與體育課程的“健康教育化”之間并沒有邏輯上的必然性,“健康第一”是一種時代的教育思想,一種體育理念,而不是一種方法,一種工具,一種包治萬能的“藥”[7]?!敖】档谝弧钡睦砟铍m然揭示了傳統(tǒng)體育課程的片面性,但并不能解釋造成傳統(tǒng)體育課程與教學諸多弊端的所有原因?!拔覀儗Α】档谝弧难芯?,應當掌握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不能有‘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闹饔^隨意性?!盵7]因為推祟“健康第一”的理念,要突出體育課程的“健康”目標,所以就必須對體育課程進行“健康教育化”改造,使體育課程走健康教育之路,這實質上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做法。這種傾向有可能導致體育課程改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整體上把握課程改革的諸多要素。有了新的改革理念,但卻缺乏新的手段和途徑,缺乏相關理論成果的支持和推動,也暴露出體育課程自身理論研究上的貧乏。

3.2.3 體育課程的學科性質面臨動搖 體育課程是一門技藝性的學科,這是當前人們對體育課程的學科性質和特征所持的基本共識。體育課程的“技藝性”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不同于一般文化課的認知過程,是一種身體認知,它更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體育課程的特殊性?!凹妓囆浴笔求w育課程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特殊本質[8]。體育課之所以能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很大程度上與其豐富多彩的技藝性學習有關。但體育課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卻有可能使體育課程原有的學科性質發(fā)生削弱或改變。持這種傾向的人認為,體育課程的主要目標既然已經發(fā)生改變,那么相應的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和內容就應當改變,體育課程的學習就不能再集中在身體認知上,而應當以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為主或至少要加強健康知識技能的學習。盡管不同人的“健康教育化”傾向程度有差別,但一致的做法就是在體育課中增加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內容,增加理論課的課時或比例。這種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從事身體練習的時間減少,這對于受“應試教育”的擠壓,課時已很緊張的體育課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將體育課看成為“體育”與“健康教育”兩門課的合并會嚴重削弱體育課程的學科特性,而將體育課改造成健康教育課,使之成為一門文化課,則完全喪失了體育課程的學科特性,也就意味著體育課程的消亡。實際上,學科性質與課程理念及目標是不同的概念,體育課程作為一種實現(xiàn)教育目的載體或手段,其學科性質和特征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不會因理念及目標的不同而隨意發(fā)生改變?!敖】到逃眱A向將體育課程的理念、目標與學科性質和特征混淆起來,不但會使體育課的“技藝性”特性丟失,導致學生對體育課更加不感興趣,同時也抹殺了體育對于健康促進的獨特貢獻。

3.2.4 健康教育課面臨困境 在我國學校課程體系中,健康教育課是落實學校健康教育的核心課程。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健康教育課程在學校教育中一直處于薄弱環(huán)節(jié),“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考起來不要”是其現(xiàn)實寫真。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課程結構中卻沒有明確設置獨立的健康教育課,而是將原健康教育課的內容分散、滲透到以新更名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為主的各門課程當中。盡管新課改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沒有、不能也不可能包容原健康教育課程的全部內容[6],沒有明確主張以體育課去替代健康教育課。但在實踐中,體育與健康課實質上已經替代,更確切地講是擠掉了原有的健康教育課。體育課程的更名導致很多人誤以為健康教育課已經被合并到體育與健康課當中,健康教育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形態(tài)已經在學校中消亡。由于新課程的誤導,更由于人們對于“健康第一”理念的誤解,一些持“健康教育化”改革傾向的人則更是明確主張體育課應成為落實學校健康教育的核心課程。體育課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傾向導致在學校教育中本來就非常薄弱的健康教育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敖】到逃眱A向使得體育課程在學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被空前夸大,這不僅可能使體育課程自身的改革誤人歧途,還可能導致學校健康教育課程的消亡,實際上反而弱化了學校健康教育,結果造成與增進健康的改革初衷相悖。

參考文獻:

[1]王愛萍.健康教育一學生體育教育的起點和歸宿[J].安徽體育科技,2002(4):68-70.

[2]李小英.健康教育與學校體育的宗旨[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2):84―88.

[3)畢研潔.健康教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核心[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5):170-172.

[4)楊忠偉.(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健康內涵分析[J].體育學院學報,2004(2):33-36.

[5]顧淵彥.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6]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第8篇:體育課程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問題;反思

一、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體育課程論的繁榮――模特時裝。體育課程理論的繁榮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近年來如火如荼的體育課程理論似乎并未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反而讓一線教師越來越糊涂。近年來體育課程理論的繁榮主要表現(xiàn)為課程術語的不斷翻新,國外體育課程時髦名詞紛至沓來;在如此繁榮的課程理論中面向本土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極為罕見。一線教師剛剛弄懂一個名詞,新的名詞又紛至沓來。課程論領域成了“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T臺秀,教學的田野成為國外課程理論的跑馬場。我們有些課程理論工作者熱衷于標新立異,引領新潮,很少顧及這些理論是否實用,是否可用,更無意于將理論本土化和操作化,將這些生吞活剝的舶來的理論推銷到教學現(xiàn)場,其結果可想而知。難怪有老師嘆道:“新的課程理論讓我們心儀神往,那是艷麗在模特身上的時裝?!?/p>

體育教學的田野――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當前教學實踐的種種現(xiàn)象值得我們關注,徒有形式的熱熱鬧鬧,現(xiàn)代手段的時髦新潮,學生學習失序,教師指導乏力,課堂花樣越來越多,學生所得越來越少,部分條件的合作交往,沒有問題(假問題,無畏問題)的資助探究。這些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的許多問題與課程理論的膨脹不無關系,脫離實際的教學源自脫離實際的課程理論的誘惑。教學是鮮活的,但又是相對規(guī)范的。當一種教學模式建構并運用,它的過程和作用是長期的,一時難以改變。在教學的田野上,教師的教學如同農民的播種;在課程天空里,課程的思潮如同五月的風雨。課程思潮是變動不居的,可以瞬息萬變的。如果完全不顧及課堂教學的相對穩(wěn)定性,師生對新的教學理論適應的情景性和過程性,今天“解釋學”明天“現(xiàn)象學”,今天“后結構”明天“后現(xiàn)代”,今天“多元”明天“全納”,今天“建構”明天“解構”,即便是好的理論,不加分辨的全盤接受也必然會“消化不良”或營養(yǎng)失調。當我們引進了這些理論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多問問:它到底有何用?如何用?有何用,要關注的是用它到底解決什么問題:如何用,涉及的是在什么情況下使用以及如何把它轉化為特定情景下教學操作。以“師生交往”、“小組合作”為例,當我們面對一個班級80、90名學生,學生要側身而作以盡可能的少占教室空間的時候,如何進行“師生交往”?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如果硬要把“小班教學”的“合作學習”搬用到超大班級的教學,肯定是得不償失的,甚至是很滑稽的。

二、對高中體育教學的反思

經過10年來的體育課程改革,長期以來陳舊、單一、繁難、僵化的課程的一大力的改造和重建,學校體育課程管理與建設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師生在教學中的面貌為之更新。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基礎教育的問題非常復雜,并非課程改革可以改變一切,事實上,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課程功能是有限的,功能無邊放大所追求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況且,許多屬課程的問題也并非刻意僅從課程一維就可解決,而是需要綜合治理,當然并不排除從某一角度切入或著重解決某一問題的探討。

對體育課程改革過高的期望和期許,可能有它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原因。改革開放之后國際體育課程改革思潮的大量涌入。10年來課程改革試驗已在并正在證明課程只是課程,而不是其他,更不是一切,它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時是非常脆弱的、無奈的。想用體育課程來解決一切,最后只能是不該做的做不了,該做的沒做好。當前,師生、家長面對課改與考試悖反的尷尬,恐怕不是單從課程著手可以解決的。

這里并不是說體育課程研究不重要,也不是說體育課程對體育教師無足輕重。引領體育教師提高課程意識,不僅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而且可以增強教學改革的深度、效度和力度。這些觀念的確立并形成共識正是得益于這場大規(guī)模的課程改革。但是,如同文化基礎知識發(fā)展不能代替專業(yè)知識發(fā)展,體育課程主體性和體育課程意識的增強,不能代替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論與教學論的關系即便像學校教育與課堂教育的關系那樣,前者可以包容后者,但是,學校教育的研究也不能代替課堂教學的研究,不僅如此,課堂教學研究必須由它獨立的發(fā)展的空間和領域。

本來,體育課程研究的深入會引導并帶動體育教學研究的深入,體育課程理論的發(fā)展會引導并帶動體育教學理論的發(fā)展,無疑是件大好事。但當前的問題是,不是研究的深入和理論的發(fā)展,而是概念的浮躁和泛濫。陳桂生先生一針見血的指出:“課程概念化是一種假象,是把課程理念的變化作為課程概念的變化所致?!弊C實課程概念的無邊界泛化,是課程成為飄蕩在教育領地的游魂,似乎到處都是“課程”,學校課程與學校教育幾乎是同義語,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幾乎找不到還有什么不是課程。這種課程概念的泛化,實際上,不僅是對課程本身的消解,而且也是對教學的擠兌。在對課程與教學的關系的理解上,目前通行的觀念是,課程可以包含教學,或課程可以整合教學。當教學論被納入課程理論的時候,教學論便失去了自己的“問題域”、“問題焦點”和自我發(fā)展的空間與路徑,它給教學研究所帶來的缺失已在教學實踐中越來越明顯的反映出來。幾年來的體育課程改革,已讓我們走到必須面對體育教學問題的關口,如何成功渡過關口?當務之急是讓膨脹的課程縮水,讓萎縮的教學強身。

縱觀歷史,我認為體育教學既要有高遠的視界,更要有細微的體察。僅從體育課程的大系統(tǒng)中把體育教學作為一個部件來對待是有問題的,需要我們拿出來話大力氣專門研究,更何況僅從體育課程的系統(tǒng)重視回答不了的、解決不了體育教學中的諸多問題的。學科發(fā)展演化的歷史也告訴我們,學科的發(fā)展必然要經歷一個分化、綜合到再分化、再綜合的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螺旋之路,而分化是學科成熟的標志,分化的學科才能獲得自足的縱深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曉燕,我國課程理論研究文獻分析(1922-2003年),第九屆教學論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文集[C].北京: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2004.4

[2]金志遠.教學論研究主要論文和著作索引,第九屆教學論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文集[C].北京: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2004.4

第9篇:體育課程的概念范文

開設體育課程除了能增強學生的體魄以外,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意識。這非常符合我國當下對培養(yǎng)綜合人才的要求。因此,當下高職院校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方面的知識,還要加強體育教育,為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而努力。針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強化體育教學質量的建議。

1.構建科學的體育教學概念在體育教學課程改革已經深化到各個學校中的今天,依舊存在的一個問題是體育教學觀念還是秉持著傳統(tǒng)的思想,并未做到科學化、現(xiàn)代化。因此,進行強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過程中調整學校體育教學理念是其中一項。體育教學理念就相當于體育教學的方向,以素質教育為基礎構建“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理念,促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不僅僅局限一門課程中,而是從增強學生體魄出發(fā),進行各種不同形式的體育教學,真正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2.認真對待體育教學無論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教師還是領導都未能夠做到認真對待體育這門課程。幾乎很少有領導層在會議桌上就體育教學相關內容進行深刻的討論,也很少有體育教師就如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進行深刻的思考,也很少有同學努力認真的進行體育項目訓練。總體來說,體育教學未能得到認真對待。而筆者認為提高體育教學很簡單,只需要學校領導、教師、學生認真對待體育這門課程,加強體育課程的重視,體育教學質量就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3.加強體育課堂管理相對于其他教學課程來說,體育課堂教學過于混亂,教學組織過于自由,整個課堂狀況可以用“松散”來形容。此種狀態(tài)當然不利于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因此,要想改善目前高職院徐奧體育教學質量就需要加強體育課堂管理。加強高職院校體育課堂管理的具體內容是要求學生參與到各種體育項目中,杜絕自由活動行為;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促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體育項目;制定明確的體育課堂要求,約束學生的行為,使學生“自由”的活動而非松散活動。

二、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