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范文

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第1篇: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 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情緒智力教學效能感

一、問題提出

教師的情緒工作是指在教育教學情境中,教師為完成學校賦予的教育教學任務和達到學校對教師的情緒表現(xiàn)要求,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心理調節(jié),并表現(xiàn)出利于完成教育教學活動的情緒的過程。Kelchtermans(1996)就曾指出:情緒是教育的一部分,個體的情緒并沒有獨立于他們所處的情景,因而情緒工作也是教師教育教學過程的一部分。Hargreves(1998)也指出:教學不僅是教授技術或認知的工作,也是情緒實施的工作。對于情緒工作的影響因素,國內外大都集中于情緒工作的前因變量如個體變量,包括年齡、性別、工作經驗、移情能力(情緒關注和情緒感染)、情緒特質、情緒智力等;與工作相關的變量,包括情緒表現(xiàn)的訓練、客戶情感、情緒維系和表現(xiàn)自由度等;后果變量如個體的工作滿意度、情緒衰竭、工作倦怠、角色認同、教學效能感等等;以及一些調節(jié)變量的研究。Morris等人發(fā)現(xiàn)情緒失調會引緒疲勞,導致工作滿意感的下降,情緒工作持續(xù)時間越長,就越需要角色內化。壓抑真實體驗到的情緒與員工的工作滿意感呈負相關[1]。Brotheridge等人發(fā)現(xiàn):深層表現(xiàn)與個人成就呈正相關,與去個性化呈負相關;表面表現(xiàn)與去個性化呈負相關[2]。然而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師生互動過程,在這一活動中,教師的情緒狀態(tài)是否穩(wěn)定,是否積極、樂觀,將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有關課堂氣氛的研究已經揭示了教師良好的情緒能夠創(chuàng)造親和、平等、融洽的課堂氣氛,這種課堂氣氛將增進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積極性,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國學者劉延玲(2007)研究表明:教師情緒工作和教學效能感部分維度關系密切[3]。教學效能感不但影響教師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xiàn)(如:情緒、表情、動作),也影響教師的情緒狀態(tài)(內心情緒感受),從而影響教師的教學績效和學生的學業(yè)成就。Chan認為,教師需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情緒智力來滿足他們的社會和情感需要,但是教師在充當咨詢者和指導者時缺乏信心,教師的這種低自我效能感可能與教師的專業(yè)訓練和情緒智力比較低有關。Chan的研究表明:情緒智力的不同組成部分對不同子群體的自我效能感有顯著的預測作用[4]。Chan還認為,情緒智力的不同組成部分可以提高教師的自我效能感,產生良好的教學成果,而教師高自我效能感可以促進情緒智力特定組成部分的發(fā)展[5]。上述的研究結果說明:教師的情緒工作、情緒智力與其教學效能感之間關系密切,故本研究通過實證研究進一步探討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研究方法

1.被試

被試選取寧夏石嘴山、銀川、中衛(wèi)、吳中四地中小學教師240人,剔除無效問卷17份,實際統(tǒng)計用數(shù)據(jù)223份。其中男教師86人,女教師137人,小學教師101人,中學教師122人。

2.工具

研究使用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問卷、中學教師情緒智力量表和教師教學效能感量表。

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問卷,由劉衍玲編制。問卷包括三個維度――表面行為、被動深度行為和主動深度行為,共15個題目,采用五級評分(1=從未如此,5=總是如此)。該問卷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總問卷的Cronbach系數(shù)為0.777,三個維度的Cronbach系數(shù)在0.681~0.779之間,重測信度系數(shù)為0.856,量表結構效度系數(shù)介于0.611~0.819之間,且均達到極顯著水平(p

中學教師情緒智力量表,在Kenneth Wong的編制基礎上加以修訂。量表包括四個維度――情緒覺知、情緒理解、情緒表達和情緒管理,共20個題目,采用六級評分(1=完全不同意,6=完全同意)。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和信度,總問卷和四個分問卷的分半信度均在0.715~0.853之間,它們的Cronbach系數(shù)均在0.528~0.892之間。

教師教學效能感量表,由俞國良、辛濤、申繼亮等人編制。量表包括一般教學效能感、個人教學效能感兩個維度,共27個題目,采用六級評分(1=完全不同意,6=完全同意)。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一般教學效能感分量表、個人教學效能感分量表和總量表的Cronbach系數(shù)分別為0.74、0.84、0.77;分半信度依次為0.85、0.86、0.84。

三、結果分析

1.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情緒智力與教學效能感基本狀況

(1)情緒工作基本狀況

研究對223名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基本特征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指標為被試在情緒工作三個維度上的平均分和標準差。其中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中等臨界值3分。具體結果見表1。

表1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基本狀況

從表1可以看出,中小學教師在主動深度行為維度平均分3.3561,高于中等臨界值;在被動深度行為維度平均分3.4978,為三個維度中均分最高;表面行為平均分2.5578,低于中等臨界值,且為三個維度均分最低的維度??梢娭行W教師在情緒工作上的得分:被動深度行為>主動深度行為>表面行為。

(2)情緒智力基本狀況

通過對223名中小學教師在情緒智力四個維度上的平均分和標準差的統(tǒng)計,得出中小學教師在情緒智力上的特征。具體結果見表2。

表2中小學教師情緒智力基本狀況

從表2可以看出,中小學教師在情緒覺知維度平均分為5.1121,接近滿分6分;在情緒理解維度平均分為4.957,在情緒表達維度平均分4.3318,在情緒管理維度平均分為4.8623。可見中小學教師在情緒智力各維度得分均高于中點分3.5分,得分總體特征為:情緒覺知>情緒理解>情緒管理>情緒表達。

(3)教學效能感基本狀況

本研究對被試中小學教師在教學效能感兩個維度上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進行了統(tǒng)計。具體結果見表3。

表3中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感基本狀況

從表3可以看出,中小學教師在一般教學效能感維度平均分為3.0982,低于中點分3.5分;在個人教學效能感維度平均分為3.8562,高于中點分??梢娭行W教師在教學效能感上:個人教學效能感>一般教學效能感。

2.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情緒智力與教學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對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情緒智力與教學效能感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情緒工作與情緒智力、教學效能感各維度均存在顯著相關,其中表面行為與情緒智力的三維度存在負相關,即表面行為越多其情緒智力越低,也說明中小學教師的情緒工作、情緒智力和教學效能感之間的關系可進一步探討。

3.情緒工作的中介效應檢驗

為了檢驗情緒工作在情緒智力和教學效能感之間是否存在中介作用,進行回歸分析。第一個回歸方程考察情緒智力對教學效能感的預測作用;第二個回歸方程考察情緒智力對中介變量情緒工作的預測作用;第三個回歸方程考察情緒智力和情緒工作對教學效能感的預測作用。所建三個回歸方程為(1)Y=cX+e1(2)M=aX+e2(3)Y=c'X+bM+e3(其中Y代表因變量教學效能感,X代表自變量情緒智力,M代表中介變量情緒工作)。

情緒工作在情緒智力和教學效能感間的中介效應分析結果見表5,其中的結果是標準化解,用小寫字母代表相應變量的標準化變量。由于依次檢驗(指前面3個t檢驗)都是顯著的,所以情緒工作的中介效應顯著。由于第四個t檢驗也是顯著,所以是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0.356×0.309/0.509=21.6%。

表5情緒工作在情緒智力和教學效能感之間的

中介效應檢驗

注:*p

根據(jù)以上分析,得出以情緒工作為中介的相關路徑圖(圖1)

四、討論

1.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情緒智力與教學效能感基本概況

在情緒工作方面,總體上看,教師情緒工作的總平均分(M=3.1253)高于中等臨界值3分,說明從總體上看,寧夏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處于較高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為被動深度行為(M=3.4978),其次是主動深度行為(M=3.3561),得分最低為表面行為(M=2.5578)。這表明多數(shù)中小學教師在情緒工作中多采取被動深度行為策略,即在工作中的情緒體驗和學校要求的情緒表現(xiàn)規(guī)則是相一致的;采取表面行為策略的中小學教師最少,說明在工作中偽裝自己的情緒,表達與自己情緒體驗不一致情緒的中小學教師最少。綜上這些結果與之前學者所做的研究結果是相一致的,即教師在情緒工作策略選擇上,被動深度行為多于主動深度行為,選擇表面行為策略的最少(劉衍玲,2007)。被動深度行為和主動深度行為策略選擇的教師較多,表面行為策略選擇較少,使得教師經常去按照學校的要求進行情緒的體驗,這需要極大的意志努力,使得教師這一職業(yè)需要極大的感情投入,且容易引起情緒耗竭(Heck&Williams,2004)。

從中小學教師情緒智力方面來看,各維度得分較高,說明中小學教師情緒智力水平較高。其中情緒覺知得分最高(M=5.1121),接近該維度滿分6分,說明中小學教師在感知、認識、辨別自己和學生的情緒方面能力較高;其次是情緒理解(M=4.957),說明中小學教師可以對自己和學生情緒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判斷;再次是情緒管理(M=4.8623),表明中小學教師對自己和學生的情緒調節(jié)、控制能力較強;得分最低為情緒表達(M=4.3318),這說明中小學教師情緒表達能力具有一定水平,但相對于他們對情緒的覺知、理解和管理方面的能力仍有差距。中小學教師在情緒智力各維度表現(xiàn)出的特征,有可能是由于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環(huán)境影響所致,即對情緒情感認知能力較高,但在情緒表達的方面能力有所欠缺,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在教學效能感方面,中小學教師在一般教學效能感維度平均分(M=3.0982)低于中點分3.5分,說明中小學教師對教與學的關系、對教育在學生發(fā)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缺乏自信;中小學教師在個人教學效能感維度平均分為(M=3.8562),高于中點分3.5分,說明其對自己教學能力較為自信。個人教學效能感得分高于一般教學效能感得分,這種教學效能感上所表現(xiàn)出的特征,可能是因為實現(xiàn)教師職業(yè)的成功較為困難,從而使教師一般教學效能感水平較低。但由于個人教學效能感有助于教師的自我防衛(wèi)、保持自尊等原因,教師個人效能感水平較高(袁貴勇,2006)。

2.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情緒智力與教學效能感的關系分析

情緒智力主要是個體加工和處理情緒信息和情緒性問題的能力,而教學效能感是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的能力的主觀判斷。這種判斷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對學生的指導等行為,從而影響教師的工作效率。從理論上講,如果個體能夠對情緒性事件或情緒信息進行良好的加工,那可以使得個體在心理層面獲得較多的積極感受,進而在教學上也會擁有較高自信和教學效能感。從研究數(shù)據(jù)結果也表明情緒智力對教學效能感的直接影響。然而隨著對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多的學者傾向于把情緒工作作為中介變量或調節(jié)變量考察。本研究中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的三個維度(主動深度行為、被動深度行為、表面行為)與情緒智力的各維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顯著相關。劉衍玲(2007)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教師的主動深度行為和被動深度行為與教師情緒智力的大部分維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那些在工作中容易感知、認識、辨別自己和學生情緒的中小學教師會主動從學校角度思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表現(xiàn)出符合學校要求的情緒;那些在工作中容易感知、認識、辨別自己和學生情緒,并加以控制的中小學教師往往會根據(jù)情景改變自己的情緒。表面行為是指偽裝自己的情緒,表現(xiàn)虛假的情緒,這與教師真誠對待學生的職業(yè)要求相悖,使得極少有教師選擇這一情緒工作的策略。上述結果也說明情緒智力是影響情緒工作的重要因素。對于情緒工作與教學效能感的關系,數(shù)據(jù)結果也表明,情緒工作可以預測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感。進一步對三者關系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表明,情緒工作在情緒智力和教學效能感間起中介作用,中介效應顯著,且是部分中介作用,即中小學教師情緒智力的高低對教學效能感的影響部分地通過通過情緒工作的高低起作用,其效應占總效應的21.6%。這一結論說明教學效能感低的教師可以從情緒工作角度入手提高其教學效能感,情緒工作是低情緒智力中小學教師提高其教學效能感的有效途徑。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覺知、理解、表達和管理一些情緒性事件,那么就會導致其情緒工作處于較低水平,當個體感受到自身真實情感與組織需求情緒表達不一致時,所選擇的情緒工作策略不僅取決于組織情緒要求,而且受個體對組織情緒要求的認知判斷。個體認知判斷必然包含有組織情緒要求所導致的情緒狀態(tài)。當個體有著較高的處理情緒信息的能力,則多數(shù)會采用低表面行為策略,減少了個體在情緒上資源的消耗,即使是個體采用高表面行為策略,由于其自身情緒智力水平高,對情緒的認知、處理和運用能力強,因而能夠獲得更多的內部資源應對,減少了個體在情緒上資源的消耗,也會體驗到較高的教學效能感。

――――――――

參考文獻

[1] Morris J.A.,&Feldman D.C The dimensions,antecedents,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

[2] Brotheridge C M,Lee R T.Testing a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model of the dynamics of emotional labor.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2.

[3] 劉衍玲.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的探索性研究.重慶:西南大學,2007.

[4] Chan D W.Emotional intelligence: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schools.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2a.

[5] Chan D W.Emotional intelligence: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schools.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2b.

第2篇: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范文

一、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師應具備的教學能力

1.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能力

首先,思想上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過去的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只注重教授技術動作、練習身體部位,而完全忽略了學生學習體育的根本目的。而今,《新課程標準》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以學生為體育教學的中心。這就要求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健身育人”的理念,以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其次,要在教學行動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往的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只是趕進度、“填鴨”式的滿堂灌、以考試和分數(shù)刺激學生、不管學生懂不懂的主觀強教?,F(xiàn)今,《新課程標準》下的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改變傳統(tǒng)的發(fā)號施令的傳授方式,采用“學導式”指導方式,先為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創(chuàng)造活潑、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完成學習目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2.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的能力

以往的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方法單調乏味,無一例外都是陳舊的“四段教學模式”,即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久而久之,本來可以使人放松的體育課也讓學生膩而乏趣、望而生畏,沒有了學習體育課程的積極性?!缎抡n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沒有固定的教學程序和統(tǒng)一的模式,而應該是百花齊放、豐富多彩的。新時期的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師要本著教學有法、法無定法、研究規(guī)律、創(chuàng)造應用的原則,根據(jù)體育教學的目的與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本身的條件和特點、各種教學模式的功能和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以及教學時間和效率,來合理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以適應新時期“終身體育”、“終身教育”的口號。

3.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電子計算機、電視、錄像機、投影儀、幻燈機、錄音機及多媒體等應用于體育教學,尤其是計算機大量應用于展示教案、動作環(huán)節(jié)圖、演示教學內容等,使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F(xiàn)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的采用,使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中信息傳導的途徑和方式不斷增加,傳播媒介和手段不斷豐富。

《新課程標準》下的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師不能像以前一樣,僅僅依賴于講解、示范以及單一的教學設施,而要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4.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

以往完全統(tǒng)一的接受式課堂組織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活潑好動的職業(yè)中專生不能很好的體驗到體育課的愉快?!缎抡n程標準》下的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別、心理、生理情況和性格差異等,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組織起來,并結合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饒有秩序地進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教學效果。

5.示范的能力

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必須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而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需要直接的感性經驗作支持。正確、優(yōu)美、協(xié)調的示范可以使學生體驗到體育動作的形體美、力度美、嫻熟美和健康美,并引發(fā)學習體育技術動作的極大興趣。因此,教師的示范動作要過硬,要力求做到準確、熟練、輕快、優(yōu)美、大方,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一開始,就能受到教師示范動作的感染,力的鼓舞和美的熏陶,使學生油然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理,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和保持對體育的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二、提高新課標下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對策

1.構建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關系

首先,教師要當好“指導員”,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實踐的飛躍。其次,經常的、有針對性的加強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習動力。最后,建立和完善評價考核制度。實事求是的批評或表揚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并戒驕戒躁。

2.實現(xiàn)的體育教學模式

教師根據(jù)情況自由選擇結合成小組完成教學內容。以健身為主要目的,練習自己所喜愛的運動項目,同時,教師隨時巡回指導、輔導學生。又如自主選項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采用自主選項的方式教學。

3.提高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師的教育技術

(1)提高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師個體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教師個體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時,首先必須目的明確、講究實效,特別要考慮如何充分發(fā)揮電化教育媒體的作用,防止為電教而電教的形式主義;其次,教育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力求在科學知識教學的同時,也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和教育。再次,媒體選擇與組合的最優(yōu)化,充分考慮教學需要和媒體的特點與功能。第四,效果性與經濟性相結合,盡量提高電化教學設備的利用率。第五,視聽、思考、詞語相結合。盡可能的周密組織學生視聽、提示方法、開拓思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認識與練習。第六,堅持反饋性原則,做到教其所需、解其所惑。第七,要讓師生積極參與活動。

第3篇: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培智教育;教師;能力結構

一、研究背景

教師的能力結構是所有類別的教育都需要關心的一個重要話題。在普教中,國家出臺了各級各類學校關于教師資格的準入制度。從教師培養(yǎng)開始就精心設計培養(yǎng)方案,挑選課程,所有教師持證上崗,力爭使教師在進入一線學校之前就具備職業(yè)所需的各種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在特教當中,特教教師的準入制度一直是廣大特教學者所關心的重要話題。有學者提出,應該將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納入今后的特殊教育立法[1]。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稿》有關特殊教育內容征求意見座談會上,與會專家也認為,可以參考國外“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的做法,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和隨班就讀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2]。南京特殊教育職業(yè)技術學院丁勇院長認為,我們應該借鑒國際經驗和做法,積極開展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試點及推廣工作[3]。過去及當前的一段時間內,由于我國特教師資培養(yǎng)能力的限制,以及現(xiàn)有一線教師成分構成的復雜性,使得特教教師資格的準入政策在短期內難以出臺。但是,大勢所趨,在不久的將來,特教教師的資格準入制度必將出臺。為此,先期的準備研究應該盡早著手。在這種背景下,本研究對培智教育教師的能力結構進行了調查研究。一方面是初步了解我國特教教師的能力現(xiàn)狀;另一方面,就如何優(yōu)化培智學校教師的能力結構提供建議,希望對相關政策的出臺有所參考價值。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目的

希望通過對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的調查,了解我國培智教育教師的能力現(xiàn)狀,以及對于一個培智教師來說,哪些知識和技能是必備的。并就如何優(yōu)化培智教師的能力結構提出建議。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利用一次全國培智教育培訓班的機會,對來自全國十多個省份的近二十多所培智學校的骨干教師進行了調查。樣本量為30人。樣本覆蓋面較廣,涵蓋學校較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自編訪談問卷。問卷所涉及的問題由兩個維度組成:第一,作為一名培智教育教師,哪些知識和技能是必須具備的;第二,作為一名培智教育的教師,哪些知識或技能是當前最缺乏的。每個問題下面列出了二十一項知識或技能作為選項,可以多選或補充。且這二十一項知識和技能可歸納為十個大類,其結構如下:第一,康復技能。包括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業(yè)康復、作業(yè)治療、社區(qū)康復。第二,特教專業(yè)知識。包括特殊教育理念、特殊教育教學法、個別化教育、班級管理、特殊教育課程、特殊兒童評估。第三,心理學知識。包括行為矯正、兒童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第四,家校合作。第五,醫(yī)學常識。第六,課題研究。第七,輔助技術。第八,政策法規(guī)。第九,教師職業(yè)修養(yǎng)。第十,教師基本功。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工具為Excel2003。

(四)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以量的分析為主,適當輔助質的分析。在量的分析上,由于兩個問題都要求受試者選擇相關知識或技能,所以主要統(tǒng)計相同或類似答案的出現(xiàn)比例。在統(tǒng)計頻數(shù)時,一張問卷上,只要出現(xiàn)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業(yè)康復等康復知識,記一次康復技能;若出現(xiàn)個別化教育、班級管理等特教知識,記一次特教專業(yè)知識;其它類推。

三、研究結果

(一)培智學校教師認為教學過程中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從圖1可以看出,在十大類知識中,特教專業(yè)知識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其次依次為心理學知識、康復知識、教師職業(yè)休養(yǎng)、家校合作、教師基本功、醫(yī)學常識、輔助技術、政策法規(guī)。其中認為特教專業(yè)知識、心理學知識、康復知識是必備知識的人數(shù)遠高于其它幾類知識。

從圖2可以看出,在二十一小類知識中,培智學校教師認為特殊教育教學法是最重要的。其次依次為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物理治療、教師個人修養(yǎng)、特殊教育課程、語言治療、班級管理、行為改變技術、個別化教育。

(二)培智學校教師教學過程中缺少的知識和技能

通過對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受試者在回答教學過程中所缺少的知識和技能一問時,選擇到的知識和技能包括16個課程方向。這16個課程方向主要涉及類知識和技能,分別是:第一,康復技能。包括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業(yè)康復、作業(yè)治療、社區(qū)康復。第二,特教專業(yè)知識。包括特殊教育理念、個別化教育、班級管理、特殊兒童評估。第三,心理學知識。包括行為矯正、教育心理學。第四,家校合作。第五,醫(yī)學常識。第六,課題研究。第七,輔助技術。第八,政策法規(guī)。

通過圖3可以發(fā)現(xiàn)在類知識中,培智學校教師最缺的是特教專業(yè)知識。其它依次為康復技能、心理學知識、家校合作、醫(yī)學常識、課題研究、輔助技術、政策法規(guī)。在這八類知識當中,特教專業(yè)知識、康復技能、心理學知識出現(xiàn)的頻數(shù)遠遠高于其它類。此外,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似乎也有所突出。

通過圖4可以看出,在16個課程方向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物理治療。其次依次為特殊兒童評估、語言治療、個別化教育、行為矯正、特殊教育理念、家校合作、班級管理。

四、研究結論

(一)培智學校骨干教師認為培智學校教師應該具備九個領域的知識

研究表明,培智類學校教師普遍認為,作為一名培智學校的教師,必須掌握九個領域的知識,按其重要程度排序如下:第一,特教專業(yè)知識。包括特殊教育理念、特殊教育教學法、個別化教育、班級管理、特殊教育課程、特殊兒童評估。第二,心理學知識。包括行為矯正、兒童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第三,康復技能。包括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業(yè)康復、作業(yè)治療、社區(qū)康復。第四,教師職業(yè)修養(yǎng)。第五,家校合作。第六,教師基本功。第七,醫(yī)學常識。第八,輔助技術。第九,對政策法規(guī)的了解。

(二)當前培智學校教師相對缺乏的知識涉及領域,特別是其中的八個課程方向

這領域按其缺乏程度排序如下:第一,特殊教育專業(yè)知識;第二,康復技能;第三,心理學知識;第四,家校合作;第五,醫(yī)學常識;第六,課題研究;第七,輔助技術;第八,政策法規(guī)。八個特別缺乏的課程方向,按其缺乏程度依次為:物理治療、特殊兒童評估、語言治療、個別化教育、行為矯正、特殊教育理念、家校合作、班級管理。

(三)當前康復類知識的缺乏成為影響培智教育的重要因素

從圖3可以看出,康復類知識被認為是當前培智學校教師非常缺乏的知識,僅次于特教專業(yè)知識。究其原因,本研究認為,隨著融合教育成為當前特殊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潮流,越來越多的中度智力缺陷兒童開始進入普通學校就讀。如此一來,培智學校的生源受到影響,被迫招收重度甚至是極重度智力缺陷的兒童,包括部分自閉癥,輕度腦癱等原本公辦校不招收的兒童。這些兒童在語言上、動作上、行為上等方面多少都存在問題,他們在接受特殊教育的同時,必須接受一定的康復訓練。而當前的培智校教師大多從未接受過康復類的訓練,面對新形勢,他們急需接受相關知識的培訓。此外,本次調查的對象當中,有部分是民辦特教機構和社會福利院的老師,這些機構招收的教育對象對康復的需求更加迫切。

(四)一些與心理學相關的學科應該引起特教師資培養(yǎng)的高度關注

在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yǎng)中,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容易被忽視,甚至被認為是非專業(yè)知識。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行為矯正、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等相關心理學專業(yè)知識普遍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容易理解的。因為智力障礙兒童,特別是重度和極重度智力落后兒童大多存在行為問題。這也是最讓培智校老師頭疼的問題。行為矯正的各種原理和方法能有效地解決各種行為問題,因此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兒童發(fā)展心理學是了解普通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重要學科,而智力障礙兒童教育目標的制定必須參照普通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果不了解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所以這門課程也很重要。

(五)一些非主要領域的知識也應該引起特教師資培養(yǎng)的重視

作為一名培智專業(yè)的教師,特殊教育學知識、康復類知識、心理學類知識相對比較容易引起重視,但是,教師基本功、家校合作、醫(yī)學常識、課題研究、政策法規(guī)和輔助技術等知識卻往往容易被忽視。本研究表明,作為一名培智學校教師必須掌握這些知識,并且其中的許多知識已成為一線教師的能力缺陷。

五、關于優(yōu)化培智學校教師能力結構的相關策略

(一)優(yōu)化特教師資培養(yǎng)方案,精心選擇課程,提高師資培養(yǎng)質量

師范類院校是特教師資的培養(yǎng)基地。培養(yǎng)方案建設是影響特教師資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專業(yè)課程的選擇。一份好的課程設置方案應該根據(jù)一線學校對教師的能力需求以及未來特殊教育的發(fā)展方向來選擇課程。不僅著眼于當前,而且面向未來。但是,從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許多師范院校都是僅僅根據(jù)自身對特殊教育的理解來選擇課程的。這樣造成的一個問題是:各所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特殊教育師資能力結構差異較大,特別是對一線的實際需求了解不充分,以至于畢業(yè)生走上崗位和仍需二次培訓才能上崗或滿足崗位需求。因此,優(yōu)化特教師資培養(yǎng)方案,精心選擇課程,是提高特殊教育師資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途徑。本研究表明,在課程選擇上,應該把特殊教育教學法、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物理治療、教師個人修養(yǎng)、特殊教育課程、語言治療、班級管理、行為改變技術、個別化教育等課程作為必修課納入培養(yǎng)方案。在選修課當中應該包含教師基本功、家校合作、醫(yī)學常識、課題研究、政策法規(guī)和輔助技術等課程。

(二)準確把握在崗教師培訓重點,提高師資培訓質量

能在師資培養(yǎng)階段就盡可能的完善教師能力結構是最理想的選擇。針對我國當前許多在職特殊教育教師并非專業(yè)出身的實際情況,加強在職培訓是完善教師能力結構的重要選擇。要提高培訓的質量,必修準確把握培訓的重點。要把握培訓的重點,必須事先調查清楚一線教師最急缺的知識技能。本研究表明,物理治療、特殊兒童評估、語言治療、個別化教育、行為矯正、教育理念、家校合作、班級管理等課程是當前一線教師最急缺的知識和技能,應該成為培訓課程選擇的重點。

(三)加強在職教師的自我成長能力

在當前知識爆炸式增長的大背景下,加上一線教師每天都有可能面對新的問題。能力的準備和補救式的培訓是很難從根本上滿足不斷變換著的教學需求的。所以,從根本上看,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自學能力。每當遇到新的問題時,能第一時間通過自身的探索需求答案,而不是抱怨能力準備的不足或等待下一次的培訓。要具備良好的自我成長能力,教師必須擁有強烈地求知欲望,良好的自學方法和習慣。除此以外,學校必須為教師的自我成長營造氛圍,提供條件。比如,經常舉辦各種研討活動,競賽活動,為老師提供各種圖書資料、信息化學習平臺等。

參考文獻

1.包萬平,李金波,郭煒煜.我國特殊教育法律缺陷及其立法學術建議.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12),68.

2.黃偉,楊希潔.《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稿》有關特殊教育內容征求意見座談會綜述.中國特殊教育.2010(4),95.

3.丁勇.關于我國中長期特殊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幾個重大問題的思考.中國特殊教育.2010(10),5.

作者簡介:

第4篇: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組織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公關;心理;文化;情商(EQ);實踐操作;語言表達

1 綜合素質

對體育教師來說的素質,除了專業(yè)素質外,這里還包涵有思想、文化、心理、情商(EQ)、社會公關以及身體體能等不同的綜合素質。

1.1 思想素質,教師包括體育教師要肩負傳道、授業(yè)、解惑三大重任。歷史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就要靠他(她)們了。學生從無知到掌握知識,認識社會,學會做人,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這都要靠老師的辛勤勞動,細心的引導與教育,才能獲得成功。這是歷史給我們的使命,端正的的思想教育,是教師的根本。

1.2 文化素養(yǎng)。

終有很高的思想覺悟而沒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知識也不可能把體育教育工作做好。專業(yè)知識就是體育教師必須掌握體育有關項目的技術理論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以及各個項目鍛煉所能達到的效果作用。另外,為什么要掌握廣搏的文化知識呢?我們要知道體育這個學科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綜合性學科,它與很多學科有必然的聯(lián)系的。例如:心理、生理、人體解剖、生化、數(shù)學、物理、歷史等學科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從教育學生的角度來說,上面已講過,教師必須肩負對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三大重任。試想如果老師沒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又怎能完成這三大任務呢?

1.3 心理素質。

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師才能帶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在現(xiàn)代教學中學校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就算是有注意心理教育,也只是認為這是班主任的事情,其實不然。心理教育各學科老師都應該關注,特別是體育,因接觸學生面廣,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感情比較融洽,體育教師所講的話容易被學生接受。在體育教學中是由師生交感互動的過程對學生整個人格的發(fā)展發(fā)生極大的影響,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呢?這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己在學校中所辦演的角色。第一是文化的傳遞者,教師是必須要把社會的價值,文化的精華傳授給學生。第二是道德與品格的楷模,教師必須要以身作則,表現(xiàn)良好的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行為就是做事要認真負責,言出必行,承受力強、辦事公正無私;對學生要親切友善。

1.4 情商(EQ)

情商是一個人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開朗幽默性格的表現(xiàn)。是勇于面對困難,對待事業(yè)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對待別人要和善與關懷,要善于與人溝通和相處的能力。體育教師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中主要是面對人,包括領導同事及學生。要虛心傾聽他們的不同意見。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的態(tài)度。特別是學生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教學工作對象,要了解學生,我們就要善于親近他們,要和他們溝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教學工作做好,并以我們良好的行為去影響他們,使他們在你的言傳身教下慢慢懂怎樣做人。

2 能力結構

能力結構包括專業(yè)的操作能力,領導與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公關能力等。

2.1 專業(yè)的操作能力,體育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在教學中,傳授給學生運動技能的時候。體育教師必須作出正確的示范動作,并要抓住動作要領,使用簡單的讓學生容易掌握的方法,逐步誘導他們正確掌握你所教的運動技術,要想正確地掌握好專業(yè)的操作能力,教師必須熟悉教材,掌握鉆研教材,并要了解你的教材對象的情況,包括思想,身體素質和性格愛好等。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領導與組織能力。

體育教學的場所一般都是在室外或是體育館等場面比較開闊的地方,學生比較分散。如果組織得不好,不僅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會出現(xiàn)想不到的安全事故隱患。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有較強的組織能力、領導能力。我們必須知道,當你在上一個班課的時候,你就是這個班的領導者。如何領導組織好這堂課,體育教師是一個主導。第一,要樹立你在學生中的威信。因為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學問的化身,特別是在幼小的學生心目中,他們認為老師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因而他們很尊敬和服從老師;就算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已對事物不斷認識提高;或者對老師所講的他們不一定聽。但因為老師具備一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使學生不得不聽從教導。第二,要培養(yǎng)好學生骨干,因體育教學比較分散,要利用這些骨干去帶領他們的小組或小團體去進行練習。第三,要不失時機地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中表現(xiàn)好的學生,進行鼓勵與表揚,對課堂中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要及時制止與批評教育。體育教師在組織學校的運動會或大型的體育活動中,組織領導能力更不能缺少。

2.3 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你在學生中樹立威信的關鍵,教師的語言要豐富。邏輯性要強,要幽默,學生聽起來就感興趣,又容易理解,要使自己的語言豐富,首先教師要博覽群書,看報、摘錄好的詞言,其次,要多接觸社會,特別是各階層各體育屆等人物的談話,在他們之間學會很多逝理性,邏輯性強,幽默性的語言,這會對你的教學工作有很大幫助。

2.4 創(chuàng)新的能力。

這作為體育教師一種必不可少的能力,教學工作本身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因為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人,人與人之間不僅在心理、體質、性格等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教師就要從差異中找到他們的共同點,又要根據(jù)他們的差異去創(chuàng)設不同的方法去進行教學。

2.5 公關能力。

體育教師是很多時候都要參與社會活動。例如:社會體育活動的組織工作或裁判工作。這都會在學生中提高自身的威信,有時候會協(xié)助某些大型企業(yè)搞體育活動,體育競賽的組織等。這些都需要體育教師經常與當?shù)伢w育部門有密切的聯(lián)系,才能提升自身的社會威信及影響力。反過來說體育教師在社會上有了這種威信和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社會效應,使學校開展各種活動都會得到社會的支持,所以作為體育教師必須具備這種社會公關能力。

以上是本人對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結構的一些粗淺見議,可供同行作為努力方向的參考,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第5篇: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教育觀念;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素質

1.引言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在教育,科研,技術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的時代,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挑戰(zhàn),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提到重要的高度,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具備應有的素質,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著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適合時代需要的復合型,創(chuàng)造型英語人才。英語是21世紀人們必備的重要素質,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型能力,是每一個英語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

2.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教師的思想品德素質、專業(yè)知識素質、組織教學能力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產生重大的影響。高校英語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楷模就必須在學生中樹立起信仰堅定、品德端正、學識淵博、熱愛本職工作、敬業(yè)愛崗、誨人不倦的良師益友形象。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在學習中進步,在實踐中完善,使自己的學識、人格達到完美的境界。只有這樣的英語教師才具有積極向上的感召力和無窮的人格魅力。

2.1. 思想道德素質

鍵康的身體,良好的師德,對教育事業(yè)的奉獻精神,高度的責任感,為人師表的自我修養(yǎng),熱愛學生的道德原則是高校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思想道德素質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靈魂,是貫穿教育全過程的精神支柱。它對學生和社會都會產生深遠影響,是其他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表現(xiàn)在以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偉大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周圍的人與環(huán)境,真正做到“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有了這樣的素質,教師才會對本職工作有高度的責任感與強烈的事業(yè)心。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去關愛學生,才能激勵學生的成就動機,促進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質健康發(fā)展。因此,高校英語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增強其人格的感染力,做學生的表率。

2.2.專業(yè)知識素質

專業(yè)素質指的是大學英語教師應具有扎實的英語專業(yè)知識,英語國家人文、地理、歷史、文化知識,外語教學法、二語習得理論、認知理論、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知識,具備較高的聽說讀寫譯等英語實踐能力。

高校英語教師作為高學歷高起點的語言教育者,必須對語言學及其教育學以及相關學科、邊緣學科的理論,如應用語言學、心理學、語義學、社會語言學等有所了解,有了理論的基礎才能有效地指導語言教學。高校英語教師還應了解國內外外語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相關的教學理論,了解不同的教學法及其特征,具有綜合各種教學法并靈活運用它們的能力。

高校英語教師除了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理論水平外,還要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對自然科學、文學藝術、教育科學、歷史地理、法律倫理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識,尤其是對英語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藝術、歷史地理概況都應加以學習和了解,才能勝任教學要求,提高教學藝術和教學質量。

2.3.教學能力素質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英語教育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很多不同之處,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來進行實踐訓練。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是以課堂講授為主,在課堂上,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機械地作筆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師生之間的交流也多采用課堂提問,提交作業(yè)等方式。由于時間,地點和學生人數(shù)等因素的限制,教與學之間缺乏交流,而教材的內容大多數(shù)也都是描述性文字,學生只能順序閱讀,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局限性,對相關資料的查找費時費力,聽力訓練也同樣是由教師播放視聽材料,學生聽后做指定練習,然后由教師給出習題答案。雖然教師也作了一些積極的努力,但總離不開教材的限制,可以說教師被教材牽著走,學生被教師牽著走,教與學的雙方都無法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教學方法單調重復,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所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教學效果。

因此,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英語應用型人才,英語教師就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放手幫助學生大膽地進行語言實踐,用英語表達,交流思想,用英語組織一切課堂活動。學生是英語教學活動的主體,語言是客體,教師與學生用英語進行教學活動構成最基本的語言環(huán)境,把英語教學系統(tǒng)中的主體,客體和環(huán)境三要素緊密結合起來,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自然有序的學習英語的機會,營造一種濃厚的英語氛圍,以便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便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一直處于活躍的地位。

3.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個性。創(chuàng)造個性包括獨立性,自信心,好奇心,進取心,冒險能力,表達欲,想象力,敏感性,幽默感等等。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個性是國際上通用的兩個創(chuàng)造力指標,一個人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一個民族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力,將決定能否走向世界的前列。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創(chuàng)新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3.1.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受學習動機支配的,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動機因素是多方面的,學習的目的性動機,學習的成就動機和學習的興趣是形成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愿望的、主要的、積極活躍的因素。學習的目的性動機就是指學生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學習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意義而對學習活動產生心理的動力。

學習的目的性動機又有遠期性目的動機和近期性目的動機。遠期性目的動機主要是指學生對社會、對國家意義的認識以及個人理想、志向相聯(lián)系的動機,它能使學生產生持久的學習動機和探索熱情。因此,要教育學生把自己的學習動機同人類社會的需要,與個人的志向和遠大理想結合起來。

近期性目的動機指的是學生對具體學習活動目前價值意義的認識和個人當前需要及興趣相聯(lián)系的動機,它對學生的學習能立即起到作用,所以教師要把具體的教學目標變成學生確定的學習目標,這種近期性目標動機往往會成為學生從已知探求未知,形成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愿望的直接動力。

3.2.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語言從根本說是學習者自己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或其他人教會的。母語學習是這樣,外語學習也如此。因此,在英語學習能力的結構要素中自學能力是第一重要的。教育學從學生智力發(fā)展的角度,也特別強調自學能力的重要意義。

英語自學能力包括獨立閱讀學習材料和研究的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概括要點、聯(lián)點成線、聯(lián)線成面和聯(lián)面成體的能力,循序練習和重點練習的能力,及時復習和及時提高的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英語學習能力的形成首先要靠學習者關心自己的學習,從而不斷地研究自己的學習,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概括地說,學習中的問題有三類:一是學習信心問題,二是學習技能問題,三是學習方法問題。學習信心問題往往產生于剛開始學習時,由于發(fā)音不準和生詞記不住而感到焦慮不安。問題的解決要通過學習者認識這種情況的普遍性,同時注意學習方法的學習和運用,學習技能的修煉和成熟。開始學英語時,在學習方法方面首先要注意敢于開口和及時復習;在學習技能方面則要注意純熟的拼讀技能和快速的書寫技能,以及朗讀技能。這幾項既是語言基本技能,又是學習基本技能,兩者是統(tǒng)一的。另外,英語學習能力的形成還有賴于學習者善于學習成功的學習者的經驗,化他人的經驗為自己的經驗。不斷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己獲得知識的能力。

3.3.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以口頭和書面的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應充分貫徹交際性的原則,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必須把語言訓練與使用語言環(huán)境密切結合起來,使教學活動盡量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語篇能力是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學中不僅要重視以句子為單位的訓練,還要發(fā)展語篇水平上的交際能力。

所謂交際能力主要是指交流,溝通思想,傳遞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往往既強調口頭語言的能力,也強調書面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主要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能力,這種能力以目的語言能力為前提,正確掌握語音、語調、詞匯、語法知識并能靈活,恰當?shù)剡\用,這是交際的基礎,離開這個前提和基礎,交際能力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如果一個英語基本知識很差的人與英語為母語的人進行交際,那么這種交際就很難獲得成功。另外,一個民族的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脫離文化的語言是不存在的,因此,要獲得交際能力,還必須會用所學語言看待事物,觀察世界,反映該語言社會思想,行為習慣,也就是還應具有文化能力。良好的交際能力體現(xiàn)為兩個方面,即語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兩者密切結合融為一體,才能形成跨文化的交際能力。

每一種語言都與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對應,該語言的語言結構,語言交際模式,篇章修辭原則等都很大程度上受到作為該語言上層文化觀念的影響甚至制約。學習一門語言就是了解一種文化,而了解一種文化又可加深對語言的掌握。因為任何一種民族的語言都是該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語篇閱讀材料中每一個詞語和句子都包含著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有必要導入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使之與語言知識相結合,向學生展示英語國家獨特的社會風貌,揭示與之相關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使學生能在對異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對其語言現(xiàn)象的理解和領悟,逐步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英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4. 結語

英語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每一個英語教師都應在教授語言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幫助學生盡快找到適合自己自學,自練的最佳模式。教師應該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和管理者,是學生活動的參與者,鼓勵者和合作者,是學生問題的分析者和解答者,課堂教學重點應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讓學生通過訓練,實踐,獨立地去獲取知識,從而受到教育,得到發(fā)展。教師要不斷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啟發(fā)學生去質疑,有疑問敢于大膽提出并進行闡述,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辯論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和快速反應的能力,讓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信心,從而能更主動地學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藝術,做學生成長成才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

[1]吳瓊《學習動機與大學英語教學 》〔J〕 沈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1.3

[2]楊富運《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J〕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2.6

第6篇: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學中做;學習動機;學習思路

“學中做、做中學”是西方科學教育的一種先進教育理念,為進一步提高小學科學教育的效率,我們運用這種先進的理念來指導科學教育,構建了“在‘學中做’從‘做中學’”的小學科學教育模式,實現(xiàn)了小學科學教學中知識與能力的有機融合。下面就以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第四課“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為例,闡述本人的觀點、做法和體會。

一、激趣設疑――引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學習科學,興趣是動力,疑問是催化劑。“激趣設疑―引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是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起點,也是科學探究活動得以開展的基礎。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科學學習疑問,是“在‘學中做’從‘做中學’”教學中的一個起始環(huán)節(jié)。興趣的激發(fā)、問題的產生應源于學生對科學現(xiàn)象的觀察,當學生對所觀察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現(xiàn)象產生質疑時,問題就產生了。

例如:在教學“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一課之前,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我們可以用這兩種物質來干什么?”學生便紛紛議論開了:

生1:可以用小蘇打發(fā)酵面粉,用來做面包、做饅頭。

生2:可以利用白醋來美容。

生3:可以利用小蘇打去除冰箱冷藏室和冷凍室的異味。

生4:可以利用白醋來清除衣服、玻璃等物體上的污漬。

生5:可以將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看它們會有什么變化,會發(fā)生什么反應。

……

當學生將問題引入正題以后,老師就可以啟動下一步的教學了。

二、猜想假設――打開學生學習思路

猜想和假設是“在‘學中做’從‘做中學’”小學科學教學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開展實驗活動之前,讓學生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設,可以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的初步的直觀信息和有關的舊知識與生活經驗,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推理和判斷,培養(yǎng)學生定向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例如下面的例子:

老師:假如我們把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

生1:可能和沙子和黃豆混合一樣沒有什么變化。小蘇打還是小蘇打、白醋還是白醋。

生2:可能小蘇打會溶解在白醋里看不見了。因為白糖和開水混合后白糖溶化了,也就看不見了。

生3:可能會變成像牛奶那樣的東西。我看見媽媽泡奶粉時,把奶粉和開水混合后,就變成牛奶那樣了,而且奶粉看上去和小蘇打差不多,白醋也和水差不多吧。

生4:可能會冒出泡泡,因為我們把泥土放在水里時,會看到泡泡。

生5:……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學生正在利用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原有的知識經驗,對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現(xiàn)象作出假設和猜想,而且都能找出支撐的證據(jù),絕不是信馬由韁的胡思亂想。

三、實踐探索――完善學生學習親歷

學生在提出了各種假設之后,最想做的就是親自動手去驗證自己的假設。這時我們應該讓學生帶著疑問,按自己的想法去選擇材料、制訂方案、進行實驗探究。例如:在“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一課教學中,在學生進行了充分猜想與假設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并進行仔細的觀察和詳細的記錄。

指導要點如下:

1.實驗操作指導:先觀察小蘇打和白醋混合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再檢驗反應時產生的是什么氣體。

2.實驗現(xiàn)象觀察指導:利用多種感官觀察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發(fā)生的現(xiàn)象以及反應時產生的氣體的特點。

3觀察記錄指導:詳細記錄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

另外,我們在引導學生動手探究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實驗探究需要時間,更需要計劃。(2)實驗探究應注重過程??茖W課注重讓學生獲得體驗。實驗探究需要結論,但更注重過程。

四、互動交流――弘揚學生學習長處

互動交流是“在‘學中做’從‘做中學’”小學科學教學模式中的華彩樂章。交流就是將自己在探究中獲得的信息和成果以口頭、書面等形式陳述、展示出來,與同伴和老師共享的過程。鼓勵有不同看法的學生大膽地提出質疑,把自己的觀點提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討論。我們在組織互動交流時,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互動氛圍

學生的認知活動是受情緒因素影響的,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自主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交流的催化劑。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生才能活躍思維,才敢暢所欲言。

2.提倡便捷多樣的交流方法

交流不單是語言的闡述,而是利用多種形式對信息的傳遞;交流也不僅是展示自我的觀點,更重要的是要像海綿吸水一樣獲取外界的信息。

五、拓展延伸――開闊學生學習視野

拓展與延伸是“在‘學中做’從‘做中學’”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升華。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將課本知識向課后、課外拓展延伸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深入學習探究的能力。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短暫的,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也是有限的。新課標指出:我們不應把上課的鈴聲當作學習的開始,也不要把下課的鈴聲當作學習的結束。因此,我們要把在課堂探究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和產生的新問題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例如:“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一課,在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之后,讓學生在課外開展“尋找二氧化碳的足跡”“發(fā)揮二氧化碳的作用”“設計制作二氧化碳的方法”等活動,都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開闊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在‘學中做’從‘做中學’”小學科學教育模式是促進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有機融合的有效途徑。它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環(huán)境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馬學軍.探究為本,注重過程.小學自然教學,2002-07:8.

第7篇: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范文

1983年,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論,確認七種智能的形式,即語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邏輯─數(shù)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視覺─空間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身體─動覺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際關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及自我認識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這個觀點超越過去把智能窄化為優(yōu)異語文及數(shù)學表現(xiàn)的傳統(tǒng)觀點,認為心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多面向的。十二年后,Gardner 又提出了第八種智能,及自然觀察的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擁有此智能的人通常在辨認、以及分類自然界和人為的現(xiàn)象上特別杰出。最近Gardner提出另一個智能,即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這是指人類渴望能夠理解和追求生命的終極問題、意義和奧秘 (Campbell & Campbell, 1999)。多元智能理論不斷揭示人類的潛能,挖掘人之所以為人之可能發(fā)展性,可說是對人性的一種正面價值的肯定。教師若能體認學生個體的價值,“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或:“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較易產生。換句話說,老師的期望和老師對于學生的能力所持的信念影響學生智能的發(fā)展 (Campbell & Campbell, 1999)。多元智能理論可擴大課程范圍,幫助教師轉變課程或單元,提供學生多元模式的學習機會,學生也會經驗自己智慧的擴展(Campbell, Campbell & Dickinson, 1996)。多元智能理論無形中會迫使老師必須超越傳統(tǒng)講授的教學方式,成為一位多元智能的老師,同時發(fā)揮老師本身與學生多元智能的潛能,Gardner 還認為每個人并非在每種智力方面都有均衡的發(fā)展,故而每個學生的智力體現(xiàn)在不同方面。比如理科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語言智力卻不一定發(fā)達。Gardner先生還提出了人類智力的進化論,他認為智力的發(fā)展源于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每一種智力都有自己的發(fā)展史和不同的高峰期。智力的發(fā)展又與個人特定的活動密切相關。只要這些活動適當,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智力因素,同時輔之于恰當?shù)慕逃h(huán)境,那么學生可利用她們某個方面較發(fā)達的智力,激發(fā)其他各項智力的發(fā)展。各項智力的發(fā)展又能彼此引發(fā),相互影響,共同作用,這樣,每個人都有可能把9種智力發(fā)展到相當高的水平。

2 引導、鼓勵學生發(fā)展智能強項,帶動其智能弱項的發(fā)展

傳統(tǒng)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有一個模式或標準,即主要局限于對語言智能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的評價。這種評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它使得一部分在這兩項智能上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而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至少存在七項智能,七項智能的不同組合使得每一個人的智能結構各具特點。而且即使是同一種智能,具體到每一個人其表現(xiàn)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評價受教育者不能用傳統(tǒng)的標準和模式。教師應增加評價的尺子,應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得每個學生都能通過適合其智能特點和學習方式的途徑展現(xiàn)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尊重學生人格,揚長促短,幫助孩子形成理想、增強自信、鼓勵進取心,而教師則借機引導學生在其強項智能于弱項智能之間架起橋梁。讓這種對學生產生正面影響的心理因素,對學生取得新的進步起到推動作用,從而進入一個不斷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3 關于英語多元教學法的分析與討論

多元智能理論至少肯定七種智能的存在,這七種智能,在教學上,可代表七種教學的方法;在學習上,可代表學生學習的七種風格。這個理論認為,沒有一套教學方法在所有的時期,對所有的學生都適合。由于學生的個別差異,建議老師對學生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一旦教師在課堂中變換不同智慧,學生總有機會積極發(fā)揮其最強的智慧來進行學習(Armstrong, 2000)。就英語科教材教法而言,其最終目的在培養(yǎng)「語言智能,但不能只重視語言文字的形式,實際生活中,語言還包含其它的功用。傳統(tǒng)的教學法,如文法翻譯法及聽說教學法,較以「形式為本位,強調文法及正確性,但其效果并不見得好。過濾假說(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顯示 (Krashen & Terrel, 1988),過于強調形式,會使學生焦慮感提高,阻礙學習。語言學習應以傳達訊息為要,讓學生有足夠的語言輸入,從中習得形式。教學法當中,我們所倡導的溝通式教學法,能實際考慮語言溝通的功用,能將語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 本身與多種智慧相結合,以符合實際生活的情境,并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來對學生有客觀的評價。

不容否認的,有些教學法當然也考慮語言溝通的功用,但有的偏重知識傳授,認為只要懂語法,就能實際應用,事實上,理論與實際還有一段距離;有些教學法較偏重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按部就班,提供學習者大量機械式及有意義的練習,但與實際溝通的不可預期性仍有一段距離。

由于學生個人的差異,采用一種教學法并不能讓所有學生的智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對學生的評價也可能不客觀。因此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任何一種教學法皆有其側重之智能,并無法同時兼顧七種智能教學的方式。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法,應考慮學習者不同智能的取向,英語科多元智能教學則可統(tǒng)整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法,因為語言之學習包含有意識之學習 (conscious learning) 與無意識之習得 (acquisition),兩者缺一不可。如Shrum 及 Gilsan (1994) 歸納語言學習各種理論所述,語言習得有賴教師于課堂中提供四種有利的因素:(一)提供目標語可供理解之語言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 in target language);(二)提供學習者機會,協(xié)商目標語之意義 (to negotiate mean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三)提供學習者機會,用目標語互動溝通;(四)塑造不具威脅的學習環(huán)境,以促使學習者勇于自我表達。七種智慧的教學活動、教學材料及授課方法多采多姿。英語教學不再局限于某種智能的授課方式,英語授課內容可結合其它智慧設計活動,可以舉辦英語推理劇場之演出,可以舉辦英語歌曲卡拉OK大賽,可以用英語導游活動介紹臺灣,可以要求學生撰寫英文修行日記等等,多元智慧理論提供多元化創(chuàng)意的點子,唯恐教師不用。愈能采用多元智能方法實施教學,愈能符合學習者吸收的方式。

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在七種智能指導下的教學活動、教學材料及授課方法多采多姿。英語教學不再局限于某種智能的授課方式,英語授課內容可結合其它智慧設計活動,可以舉辦英語推理劇場之演出,可以舉辦英語歌曲卡拉OK大賽,可以用英語導游活動介紹中國,可以要求學生撰寫英文修行日記等等,采取不同的方式,讓學生的智能在學習中得到提高,發(fā)展。這樣才能綜合客觀的評價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缺點,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4.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元智能化理論,優(yōu)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

在教學方面,對于孩子的評估、測驗,也應突破和超越單一的紙筆測驗形式。這種形式只對一些文字表達能力強或語言智能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有利,而其他學生也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很深,但卻束縛與表達方式的限制而無法正常發(fā)揮和展示。所以應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智能類型和學習類型,允許學生以多種變通的方式展示特定的學習內容,即通過自己的強項智能展示其所知所學。

以小學英語課為例,新起點英語一年級上冊書中的lesson 30 Fun Time講的是一個英語小故事:老師給了三個小朋友Andy Joy Bill一盒巧克力共12塊。結果Bill用了“one for Andy and one for me, one for Joy and one for me…….” 的錯誤分配方法造成了自己擁有6塊巧克力,而Joy 和Andy每人只有3塊巧克力的不公平結果。這個幽默的英語小故事,一波三折,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道理。

要評價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可以設計方式如下:

1 復述故事,請學生重新組織語言,用自己的簡單英語,(不會說的地方可以有肢體語言介入)給大家講這個故事并試著談一談自己的的看法、體會,(語言智能及身體運動智能)

2 以小品劇角色扮演的形式表現(xiàn)本課內容。(身體運動智能)

3 以畫畫兒或連環(huán)畫的形式展現(xiàn)課文內容,并根據(jù)自己適當?shù)南胂?,編寫合理結局。從三個小朋友的動作、表情來表示本課的故事情節(jié)。(空間智能)

4 分小組用簡單英文討論Bill 為什么分配的不均勻。用中文說一說自己有沒有過類似的錯誤。有哪些需要學習和改進。組員間相互補充,理解人人應該遵守公平原則道理。(人際關系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

5 根據(jù)本課中瑯瑯上口的長短句,自編出有節(jié)奏的英文小歌謠或小歌曲。教給全班同學,增強記憶。(音樂智能)

6 在三人學習小組中,用簡單英語進行交談和合作重新分配12塊巧克力??醋约菏欠衲軌蚍峙渚鶆?。(數(shù)理邏輯智能)

這些評估方式把學習內容與戲劇表演、團體討論、畫圖、個人感覺等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有了更多元、更彈性的選擇,從而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運用他們的多元智能來展現(xiàn)所學知識,使得每個學生都以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評估,使得人人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5 結論

第8篇: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范文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師 全科型培養(yǎng)模式 專業(yè)能力 課程設置

1.目前小學英語教師專業(yè)能力職前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2014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了針對小學教育的實際需求應重點探索全科教師培養(yǎng)模式,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的目標在于努力培養(yǎng)大批優(yōu)秀教師。一般認為,全科小學教師是由具備相應資質教師教育機構專門培養(yǎng)的、掌握教育教學知識和技能、學科知識和能力,能承擔小學階段國家規(guī)定的各門課程教學工作、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研究與管理的教師。按照這個定義,全科型小學教師具有知識博、基礎實、素質高、能力強、適應廣的特征[1]。在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的我國,全科教師部分地解決了地區(qū)教師資源匱乏的問題。在這種培養(yǎng)模式中,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受到限制,一些問題凸顯出來,主要表現(xiàn)在:

目前一般把職前小學教師培養(yǎng)課程分為通識課程、學科課程、教育課程、教學實踐課程、課外活動等類別??菩徒處煹呐囵B(yǎng)既要追求素質綜合,又要顧及學科專業(yè),既要彰顯師范性,又要確保學術性。如何在固定學程內科學安排好五類課程的確比較棘手。就英語學科來說,專業(yè)課設置缺乏廣度和深度,五分之三以上的課程主要為聽說讀寫等技能課程;英語語言教學理論課程和語言學課程的設置幾乎一片空白,外語教育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缺失,無法高屋建瓴。在職前小學教師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英語課程類的考試基本以理論筆試的終結性考核為主,對學生的實踐活動缺乏形成性評價和反饋,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人才的發(fā)展。

培養(yǎng)全科型小學教師時,重其學業(yè)的廣,而沒能顧上學科的專。這種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小學英語教師,在英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跨文化交際與情感態(tài)度這五個維度存在一定缺失[2]。全科教師入職英語教學后,大部分教師感到很難用英語寫完整的教案,很難寫出合乎語法規(guī)范的結構完整的英語句子;由于職前對教師準確語音語調、地道的英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不夠,以及在培養(yǎng)過程中未能緊密聯(lián)系小學英語實際教學,職前教師缺少英語教學言語能力的綜合實踐平臺,致使這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受到限制,入職后甚至很難用課堂英語進行流利教學。

盡管全科型教師安排了教育實習及教學實踐課程,共有近兩個月的實習時間,但學生上英語課的機會遠遠少于語文和數(shù)學,因學校領導層面對小學英語的認識存在一定偏差,有時課表中的英語課甚至可能被其他課占用。由于缺乏平臺,職前教師很難學以致用,職前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無從談起,因此難以實現(xiàn)入職時的有效銜接。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學實踐經歷,教學反思成了無源之水,從而導致職前教師在語言教學理論、語言學科教學知識及情景知識等方面的欠缺。長期以來,高等師范教育重視語言知識的培養(yǎng),忽略對語言職前教師科研全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針對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3]。

2.完善課程設置,加強小學英語教師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根據(jù)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院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對應標準,適時調整人才培養(yǎng)方案,完善課程設置,以培養(yǎng)專業(yè)能力為核心構建符合小學英語教師職業(yè)崗位要求的課程體系。

2.1細化專業(yè)課程,培養(yǎng)語言教學專業(yè)能力。

全科型教師的職前培養(yǎng)方案中需增設英語語音課,對準教師語音語調和口語從嚴把關。第一學年應單獨開設語音課程,要求每位準小學英語教師務必過好語音、語調關,未達要求者將采取淘汰制;建議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修訂中除了大學英語必須達到一定等級的規(guī)定外,須增加“英語語音”合格證書。第三學年針對選修英語方向的學生增開語言理論和語言學課,使得專業(yè)課程開設有廣度和深度。增開外語語言學習理論和語言教學理論,讓學生了解語言輸入輸出、語言習得等理論,這些理論對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開設語用學、語義學、話語分析等語言學課程,讓學生接觸語言學知識,以便更好地駕馭語言教學。我國教育界已經意識到培養(yǎng)師范生國際意識和視野的重要性,但在我們培養(yǎng)方案中沒有明顯的體現(xiàn),在日程教學中也有待切實實施[4]。因此,建議在第四學年增開語言與文化、跨文化溝通課程,開闊準英語教師的國際視野,提升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2增設教學研究類課程,提升教學研究和反思專業(yè)能力。

盡管我國多數(shù)高校都開設了科研方法和畢業(yè)論文課程,但因課時、學分少,教學方法單一,缺少與實踐的聯(lián)系。許多學校在科研方法教學過程中還是采用傳統(tǒng)單一的講授法,忽視學生實際訓練,導致準教師們的畢業(yè)論文結構松散、邏輯不嚴密,論文寫作缺規(guī)范,大部分論文沒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復制現(xiàn)象嚴重。特別是英語方向的準教師們,由于平時缺乏規(guī)范訓練,畢業(yè)論文短短幾行英文摘要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少,如人稱代詞使用不當或指代不明;句子成分缺失,如缺少主、賓語;時態(tài)語態(tài)運用不當;句子結構混亂等既明顯又頻現(xiàn)。針對現(xiàn)實問題和未來教師的發(fā)展需要,建議在我國職前小學英語教師教育培養(yǎng)中要加強教學研究課程的建設,融學、教、研為一體。通過學習此類課程,準教師們既能掌握論文寫作規(guī)范,又能熟悉小學外語教與學甚至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既開闊了視野又形成了教學研究專業(yè)能力,為成長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卓越的研究型教師奠定了基礎。

2.3增開信息技術課程,提升課堂應用信息技術的專業(yè)能力。

數(shù)字化環(huán)境給準英語教師開啟了信息共享、智慧互聯(lián)的平臺。數(shù)字化的教學環(huán)境給小學外語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利好,而諳熟信息技術是駕馭這個平臺的前提。數(shù)字化教學的大背景導致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的改變,以及教學內容存儲的數(shù)字化,準教師們學習專門針對小學英語教學的信息技術課程,掌握信息技術已迫切成為這一職業(yè)的專業(yè)性要求。

2.4保證英語學科的教學實踐時間,切實提高準教師的基礎英語教育教學專業(yè)能力。

目前,我國小全科型教師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都有教學實踐課程設置,但一方面設置的目標和評價過于籠統(tǒng)和粗線條,體現(xiàn)不了準教師教學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時間短而集中,一般只有8-10周的實習,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觀摩,真正上課的時間一般僅為2~6個學時或甚至更少。根據(jù)訪談得到的數(shù)據(jù),近80%的準教師沒有上英語課的機會,少數(shù)幾個幸運者即使有機會也是流于形式,因指導老師缺位,準教師僅把實習當做一個任務去完成,導致課堂教學和實習效果的雙低。《意見》反復強調將教育教學實踐貫穿教師培養(yǎng)全過程,切實落實師范生教育實踐累計不少于一個學期制度;全面推行教育實踐“雙導師制”,由教師教育院校教師和小學優(yōu)秀教師共同指導,充分發(fā)揮高校指導教師的理論與研究優(yōu)勢、小學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優(yōu)勢。基于此,培養(yǎng)院校應優(yōu)化課程設置,延長實踐時間,保證小學英語課的教學實踐比例;同時,由培養(yǎng)院校的專業(yè)教師和小學英語教師共同指導,切實提高準教師的教學專業(yè)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因此,教師職前教育要提供豐富的教學實踐背景,使師范生有更多的機會深入多樣的教學實踐,通過實際訓練發(fā)展專業(yè)能力[5]。

3.結語

優(yōu)質的小學英語教育呼喚優(yōu)秀的小學英語教師。職前全科小學英語教師的培養(yǎng)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課程教學是這個系統(tǒng)的內核,因而高等師范院校應與時俱進,聚焦教師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這一根本點,完善當前課程設置,制訂高效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

參考文獻:

[1]張楠.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yǎng)模式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以新疆教育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物,2013. 11.

[2]周麗.關于小學英語教師職前培養(yǎng)課程設置的思考[C].新教育時代,2015.10.

[3]顏東.職前英語教師反思能力培養(yǎng)探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1.

第9篇:小教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范文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中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各種技能型人才、生產服務一線的操作人員。因此,中職生是我國社會勞動力的重要來源。為了適應現(xiàn)代經濟發(fā)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2005年國務院作出了“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我國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從此進入了快車道。目前我國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在校人數(shù)和普通高中的人數(shù)大體相當。然而,隨著我國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化,普通高中大量擴招,致使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嚴重滑坡現(xiàn)象,這主要體現(xiàn)為生源質量差。進入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中考落榜生,學習基礎差,英語水平尤其低,厭學情緒較濃,自卑心理嚴重,自我效能感極差。因此,目前我國中等職業(yè)學校生源質量不佳、一線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較低的現(xiàn)實與經濟發(fā)展對高素質勞動者的迫切需求之間已經形成了較突出的矛盾。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與國際不斷接軌,我國工業(yè)生產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進口生產設備、生產技術和生產軟件越來越多地被應用,這對一線勞動者的英語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事實上,大部分中職生英語基礎極差,對英語課興趣索然??梢?,在當前的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師的任務非常艱巨,必須針對實際深入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才能因材施教,真正促進他們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中職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二、自我效能感理論簡介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1977年提出的,他認為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組織、執(zhí)行獲取特定目標活動的能力的信念或信心”。自我效能感不是一種技能也不是個體的真實能力,而是個體對完成特定任務所具有的行為能力的自信程度。

一般來說,自我效能感具有下列功能:一是自我效能感影響個體的行為趨向和目標選擇,即個體選擇哪種活動取決于他對面臨的各種活動的自我有效感;二是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個體在從事目標活動中所花費的努力和面對逆境的堅持性,高自我效能感會使個體在活動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直至實現(xiàn)活動目標,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稍遇挫折便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半途而廢;三是自我效能感通過歸因影響個體的認知: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會把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強、把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會把成功歸因于運氣好、把失敗歸因于自己能力不夠,這些不同的認知進而又影響個體的動機水平;四是自我效能感影響個體的情緒反應,從而又影響其后繼行為。

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個體成敗經驗、替代經驗(觀察學習、示范、模仿)、身心狀態(tài)和他人的言語勸說等幾種因素。個體成績經驗是最強大的自我效能感信息來源。個體的成功經驗越多,其知覺到的自我效能感就越強。同時,當個體觀察到與自己情況相似的人成功能夠自我效能感就會提高,而看到與自己類似的人失敗,自我效能感就會降低。情緒狀態(tài)也影響人的自我效能感,如人在焦慮、抑郁或悲傷時的自我效能感就不像在情緒狀態(tài)積極、心境好時那樣高。另外,個體常會從他人那里接收到一些說服信息。如果這些信息是積極的,就可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當然,這些信息不是直接影響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而是通過個體的認知間接地影響其自我效能感。個體在評價自我效能感時會權衡各種因素并將它們結合起來以形成自我效能感。

三、自我效能感理論對中職教學的啟示

自我效能感理論的研究成果啟示我們,提高自我效能感是改善學生自我認識和學習狀況的前提。因此,為了改善中職生自我效能感低、學習效率不佳的現(xiàn)狀,廣大中職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個體成敗經驗是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愿望的源泉,就在于進行緊張的智力活動并體驗到取得勝利的歡樂?!?“只要兩三個月里不能看到自己腦力勞動的成果,他的學習愿望就會消失?!辫b于中職生的英語自我效能感水平與年級、性別和英語成績水平都有著極顯著的相關,中職英語教師應該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使他們都盡可能地受到最適合的教育,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享受到成功的歡樂。惟有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特別是弱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形成較強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2.樹立典型榜樣,教育學生要善于悅納自我、合理比較。

中職生往往因為自己沒考上普高而自卑,認為自己什么也不行;處處拿普高與中職學校相比,主觀地、固執(zhí)地認為中職不如普高好,中職生比普高生低一頭。這是中職教師必須幫助學生解決的問題。替代性經驗也是提高個體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教師要經常向學生宣傳職校英語弱科生學習成功的范例,使學生對自己的成功有信心。同時,要讓學生真正明白:中職與普高是不同類型的學校,不具有可比性,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欣賞自己的優(yōu)勢、揚長補短才是明智之舉;還要教育學生不僅要重視橫向比較――與別人比進步,更要學會縱向比較――與以前的自己比。因為超越自己才是最大的進步。心態(tài)調整好了,才會有努力學習、不斷追求進步的心理基礎,才會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3.重視學習歸因訓練,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通過歸因影響個體的認知,進而又影響個體的情緒狀態(tài)和動機水平。中職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歸因訓練,指導他們盡量作成功能力、方法歸因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和學習成績,避免消極的歸因(如將失敗歸于能力低,將成功歸于運氣好),逐漸形成積極的歸因方式;教他們學會欣賞自己的成功,不斷增強自我效能感、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不斷搞好學習、把成績提上去。

4.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個體身心狀態(tài)和他人諺語勸說也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中職生普遍英語基礎差,因而對英語學習懷有較深的焦慮感,在英語學習上往往知難而退。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理解并相信:英語是一門語言,只要下工夫就會有收獲;他們先前學得不夠好,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學好而是因為他們沒好好學。語言學習是一種需要耐心與毅力的活動。要學好英語必須持之以恒地用心去學才行,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同時,學英語不僅要學習語言知識,更要學習語言技能;僅僅把它當作一門知識來讀、寫、練、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重視英語聽說練習與實際應用。邊實踐邊學習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英語語言的規(guī)則與特點,從而逐漸擺脫漢語的思維模式,形成用英語思考的好習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研究證明,學習歸因與自我效能感通過學習策略對學習產生影響。因此,學法指導非常必要。教師要幫學生掌握各門學科的基本學習方法,讓他們明白不同學科的學法是不一樣的,需要不同的技巧。當然,教師不僅要教給他們有效的學習方法,更要讓他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自己既然已經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今后只要堅持努力,一定能行!因為自我效能感是個體能動性的基礎,個體只有在相信自己通過努力能夠產生自己所期待的結果時才可能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