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范文

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

第1篇: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問題;對策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是封閉的,不但限制了教師的發(fā)揮,也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已經認識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才是現(xiàn)代教育的核心目標,只有開展綜合性學習才能改變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诖?,本文在此淺談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

一、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受到制約,導致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也為綜合性學習的開展設下限制。首先,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缺乏開放性,多數(shù)教師以考試綱要作為教學目標,這就在教學設計時給教師提供了限制。同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不得不安排學生進行反復機械化的做題,這就缺乏了教學的開放性。

其次,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通常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這就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學生獲得的認知不夠深刻,同時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解決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問題的對策

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思想,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并合理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善于借助信息化技術開展更有效的課堂教學,同時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以《奇妙的克隆》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不再按照教案進行單純的說教,而是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分享與交流自己對克隆的理解和認識。此時,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電影、小說中的情節(jié),使學生在交流中加深對克隆的認識,并提高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有深度地閱讀理解。通過有效的問答,教師將初中語文課堂打造為師生交流的場所,符合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總的來說,目前,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當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較多問題。這就促使眾多教師改革思想,并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與交流,使綜合性學習得到發(fā)展與建設。

第2篇: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范文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對策

中圖分類號:G467.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9-0242-03

2007年5月13日,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下文中簡稱《意見》),決定從2007年秋季學期開學起,進一步建立我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新資助政策從完善制度入手,通過切實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投入力度,建立新的國家獎助學金制度,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和學校從事業(yè)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助學經費等措施,大幅度擴大受助學生比例,切實提高資助水平。2007年6月,財政部、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又連續(xù)下發(fā)了8個配套實施辦法,對促進新資助政策的健康實施提供了指導與保障。這對于切實解決我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新的資助政策體系全部落實到位,每年國家用于助學的財政投入、助學貸款和學校安排的助學經費將達500億元。

盡管國家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政策的相繼出臺和配套措施的進一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教育機會的均等化,并給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生存發(fā)展環(huán)境,但是在我國經濟發(fā)展現(xiàn)實狀況的約束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仍然存在著諸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缺乏合理的機制、資助工作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健全、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精神資助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這些問題仍然嚴重地干擾著大多數(shù)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如何在經濟、物質的資助基礎上,重視思想教育、心理援助,建立并完善多渠道、全方位的更有效的資助體系,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習與健康成長,是關系到教育功能發(fā)揮的重要問題。

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存在的問題

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缺乏合理的機制

目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其通用的方法一般是學校根據(jù)學生所持生源地開具的證明進行認定。

生源地民政部門或街道辦事處按照教育部、財政部于2007 年6 月聯(lián)合下發(fā)的《教育部財政部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規(guī)定,“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教育、財政部門參照本行政區(qū)域內各地(市、州)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確定各地(市、州)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但由于目前對貧困生資格的判定缺乏可靠的、可核實的家庭收入指標和資產數(shù)據(jù),僅憑學生填寫的一張表格和學生家庭所在地或家長單位開據(jù)的證明作為認定依據(jù),沒有收入申報制度和對收入申報的監(jiān)控機制,家庭經濟背景的真實性難以判斷,準確性難以把握。而現(xiàn)實中又缺乏進入每一個家庭進行經濟情況調查的可能性,這使政府資助難以有效針對具體人群提供幫助。另外,學生生源地政府的某些辦事人員或是出于地方保護心態(tài),或由于學生家長強勢的“社會資本”,可能出具家庭經濟困難的虛假證明。家庭經濟困難生的界定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特別是對于新生來說,僅憑生源地的貧困證明來界定其為經濟困難生是非常武斷的。

學校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認定時,一般是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在班主任或輔導員的主持下,經過班級、學院、學校層層審核,然后列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名單。這樣認定就和被評議學生的人際關系密切相關,同學關系比較好的學生容易進入貧困生名單,而平時不太愿與同學交往的學生落選的可能性比較大。就貧困生本身而言,對于自己的貧困狀況,有的學生善于說明,而有些學生卻羞于說明。另外,部分新生的班主任或輔導員本身就是新教師,沒有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經驗,工作經驗的欠缺和工作方式的欠妥往往會傷害到部分經濟困難學生的自尊心,使得真正貧困的學生不愿意申報。經濟困難學生往往因為人際關系處于劣勢、不擅表達,或由于好面子、虛榮心強及強烈的自尊心等原因不愿意申報,進而導致那些應該得到資助的學生卻難以得到,形成學習、生活條件甚至心理上的不平衡,這也給高校資助工作帶來了困難。因而,盡管資助工作的目標人群在政策設計上是合理的,但在實踐中難以落實到位。這直接導致在國家助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評定上的困境。

2.資助工作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健全

首先,盡管國家在政策和制度層面上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做了較全面的規(guī)定,但由于從中央到地方的現(xiàn)行管理機構無法協(xié)調財政、教育、民政、銀行、高校等各方力量,難以形成一套完整、協(xié)調、有效的工作機制,使得某些資助政策不能完全落實到位。

其次,我國高校學生資助制度確立較早,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法規(guī)體系,存在空白與遺漏之處。雖然我國基于公共財政的資助政策體系在不斷完善,利好措施不斷實施,但由于缺乏相關法律的權威規(guī)定,好的政策難以普及,政策的落實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政策效應被削弱,現(xiàn)行的家庭經濟困難生資助體系難以適應我國宏觀體制變革和責、權、利的重新分配。在資助活動中產生的資助糾紛無法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解決。

另外,各校、院的獎勵標準千差萬別、資助條件寬嚴不一、執(zhí)行情況各不相同。部分資助工作者因為缺乏工作經驗及對資助對象的了解,在進行資助時,會出現(xiàn)針對典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陽光普照”式的過度資助及一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撒胡椒面”式的平均資助等現(xiàn)象。

3.社會力量參與不足

貧困生資助問題,完全依賴國家和學校是不夠的,助學資金只有建立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基礎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問題。目前,國家在引領社會力量的資助,樹立助學幫困的社會風尚與倡導捐資助學的政策支持方面力度不大,社會各方面對捐資助學的認識不足,社會力量參與很薄弱。即使有像西部助學計劃、新長城助學金、企業(yè)在高校設立的各類獎學金等多種形式的資助,那也是杯水車薪,無法從結構上和制度上根本解決日益突出的貧困生問題。

4.精神資助體系不完善

隨著高校的擴招,貧困生的數(shù)量也在逐年增加,其中許多貧困生因為經濟窘迫而產生了思想、道德和心理上的“精神貧困”問題,如缺乏感恩之情、誠信之心、自卑心理嚴重、人際關系僵化、自我價值否定等。具體表現(xiàn)在:部分受助對象認為受資助是應該的,甚至還覺得太少,對國家和學校給予的資助缺乏感恩之情;少數(shù)學生在申請經濟困難學生建檔過程中提供虛假材料,部分受助學生不按時償還國家助學貸款,甚至出現(xiàn)惡意欠款行為,缺乏誠信之心;部分受助學生得過且過,喜歡過著“等、要、靠”的“寄生蟲”式的生活,缺乏自立自強、積極進取的精神;少數(shù)受助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如自卑、嫉妒、焦慮、心胸狹隘,這些學生不能正確面對家庭貧困的現(xiàn)實,自卑心理嚴重,對周圍的一切表現(xiàn)過分敏感,常為了一點小事反應過激,甚至大打出手,對這種現(xiàn)象如不引起充分重視,將可能會導致更為嚴重的惡性事件的發(fā)生。

“人窮志也窮”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當前阻礙高校貧困生健康成長的主要因素。目前,在高校的貧困生助學工作中,往往忽略了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缺乏對貧困生心理的引導、支持和幫助機制,因此,許多貧困生雖然獲得了物質上的資助,但卻很難實現(xiàn)真正的精神脫貧。

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對策思考

我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雖存在較多不足,但其對于促進教育發(fā)展,彌補教育差距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建立合理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不論是對社會的穩(wěn)定、社會的發(fā)展,還是學生的健康成長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就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培訓,提高資助工作者素質

這里所指的資助工作者包含生源地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及高校從事資助申請、批準和實施的工作人員。資助工作者的素質的高低,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進展及其效果的取得,非常關鍵。提高資助工作者的素質,主要指提高其業(yè)務素質和道德素質。

對于新參加工作的資助工作者,主管部門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訓機制,以提高其處理資助工作的能力。資助工作者要了解資助工作流程、熟悉相關規(guī)定及文件精神,以確保在資助工作中不會錯誤的執(zhí)行政策;資助工作者要加強辨別能力,盡量識別虛假的檔案信息;資助工作者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多方位了解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及前期受資助情況,防止過度資助。另外,資助工作者要擁有較高的道德素質,具備責任心、愛心和公平心,在進行資助工作的同時做好受助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制定客觀、科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

要制定出一個相對客觀、科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測評標準的量化體系。如針對生源地域差別、健康狀況、教育支出、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數(shù)、突況等多個因素為主要參數(shù),制定一個統(tǒng)一的量化評估體系或分類辦法。各高校根據(jù)統(tǒng)一的量化評估體系,采取“量化測評與民主評議”相結合的評價辦法,建立由輔導員、班主任、非貧困生代表和貧困生代表組成的民主評議小組,根據(jù)學生困難情況進行量化評估,認定貧困生,并劃分出不同貧困等級,有針對性地予以資助。同時,認定結束后,及時地建立貧困學生檔案庫,檔案庫每年調整一次,及時增減,全方位進行動態(tài)管理。

另外,要清晰的認清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不僅僅是高校要做的,而是要做好中學與大學之間的銜接工作,也即在學生的生源地就應該建立相應的信息系統(tǒng)。應完善生源地職能部門建立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庫的機制,以便學生讀大學后與高校共享。

3.為資助立法, 保障資助者和受資助者的合法權益

目前,我國還沒有與學生資助直接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政府出臺的資助政策強制性、穩(wěn)定性和普遍性不強,沒有明確規(guī)定各種學生資助方式的具體操作程序及各方違約的相關懲罰機制,難以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實問題。作為教育的受益者和推動者,國家有責任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包括助學貸款在內的學生資助法律法規(guī),對各種資助方式進行明確界定,使資助行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切實保障資助者和受資助者的合法權益。

因此,借鑒外國經驗(如德國的聯(lián)邦獎學法、日本的育英法、其他國家的學生資助法),確定資助目的和受資助對象、資助主體的行為規(guī)范,建立某種資助政策實施保障和有利于實現(xiàn)高等教育公平的法律是非常必要的。

4.建立多渠道的社會資助網(wǎng)絡

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既幫助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又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還折射出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與公民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我國應進一步加大力度鼓勵各種形式的捐資助學,大力開展社會互助、扶貧濟困活動,引領社會和企業(yè)資金,利用校友資源,設立各種助學基金和獎學金。各高校也應積極服務社會,與社會各屆廣泛溝通協(xié)調,爭取多渠道的資助。各部門、各地區(qū)也要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廣泛宣傳社會上捐資助學的先進典型,營造全社會關注、關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良好氛圍。

5.完善貧困生精神資助體系

(1)實施心理援助。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健康成長,需要通過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檔案、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加強心理咨詢等方式對其實施心理援助,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現(xiàn)實,解決思想上的種種迷茫和困惑,培養(yǎng)健康的心態(tài)。同時還應幫助學生樹立自我調適,把握自我,爭做生活強者的意識,真正把困難當成磨練自己意志和毅力的寶貴財富,力爭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問題所導致的惡性事件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實現(xiàn)精神脫貧。

(2)開展誠信教育。學校要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誠信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誠實做事、誠信做人的處事原則。在辦理助學貸款時,實行誠實申請、合理使用、按期還款的全過程目標管理。要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助學貸款政策,指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會理財,合理支配貸款和其他收入。

(3)增強自立意識。在勤工助學中,要通過開展崗前培訓、推行崗位責任制和崗位考查等措施,對受助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責任觀念及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以勞動為光榮、以自食其力為驕傲的榮辱觀,使學生樹立自強自立的精神風貌,將貧困作為第二大學,努力拼搏,奮發(fā)成才,力爭獲得更多的獎學金來改變現(xiàn)狀。

(4)深化感恩教育?!暗嗡鞫ó斢咳鄨蟆笔侵腥A民族代代相承的道德精華。學校應通過建立“志愿服務小分隊”等形式組織受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教育廣大受助學生常懷感激、傳遞關愛、知恩圖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父母、教師、國家和社會,從而增強他們的感恩之心。

參考文獻:

[1] 潘四群.“大眾化”背景下高校貧困生資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0,(12).

[2] 王小元.論和諧校園視野下完善高校貧困生的資助體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

[3] 段鑫星,程靖.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4] 赫崇飛,王繼輝,彭勃.高校被資助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及對策探析[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 and problem of the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system

of the financial difficult family in the new situation

LIU Ning 1,JIANG Zhao-qin 2

(1.Management college,China mining university,Xuzhou 220006,China;

2.Shandong province Laizhou city No.2vocation school,Laizhou 261436,China)

第3篇: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高中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應用 

研究性學習是在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產生的新型學習模式,該種學習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有著良好的優(yōu)勢.但是,在高中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旨在對高中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進行分析,并探究如何利用探究性學習來提升我們的綜合能力. 

一、研究性學習的概念與特點 

(一)研究性學習的概念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進行探究,在已經知識基礎上進行同化、探究和組合,從而獲取到新的能力與態(tài)度,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性素質.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核心即素質教育,關鍵就是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推廣研究性學習可以改變以往單純的知識獲取方式,讓我們可以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涉獵知識,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的特征 

1.開放性 

在研究性學習中,我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媒體與書刊來收集相關的知識,進行篩選,實施社會調研,利用針對性的研究方法來得出結論,從而提升自己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是非常開放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可以作為學習內容,這無疑讓我們的學習更加具有趣味性.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確定課題后,通過媒體、網(wǎng)絡、書刊、日常生活等多個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篩選,開展社會調研,選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 

2.探究性 

在探究性學習模式中,我們需要探究的主題多為自己確定,學習方式是主動的,積極的,一般不需要教師進行全程指導,只要進行歸納和總結即可.在提出探究性主題之后,可以在相應的情境與背景下進行學習,由我們自主來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歸納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3.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這種模式強調理論與生活、科學和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強調關注現(xiàn)實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既能夠讓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產生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實踐能力. 

二、新課改背景下開展高中數(shù)學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一)在日常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在目前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課堂依然是我們學習的主要陣地,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也要立足于數(shù)學課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對于我們而言,求知欲望是我們分析問題的主要動力,如果我們對一項事物產生求知欲,這種欲望就會支持我們孜孜不倦的去探索問題,找尋到問題的答案.在日常學習中,我們可以主動的進行討論,與其他的同學一起來分析問題,讓數(shù)學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幫助自己走出思維上的分水嶺.實際上,在高中數(shù)學教材中,大量的公式和定理本身就是實施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材料,如對數(shù)的性質、橢圓方程、雙曲線方程、拋物線方程等等,這都可以讓我們利用其進行探究. 

(二)利用數(shù)學開放題開展探究性學習 

開放性題目是高中數(shù)學中的新題型,與傳統(tǒng)封閉性題型不同,開放性題目更加注重數(shù)學問題的研究性,強調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開放性題目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常常會給我們布置大量的開放性問題,如這個問題:“在一塊正方形草地上,想要開辟中一個花壇,花壇面積為正方形草地的一半,那么應該怎樣設計呢?”這道問題是典型的幾何圖形問題,在老師提出這個問題后,我們就可以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模式進行探究,大家一起進行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 

(三)利用生活實踐來實施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注重數(shù)學理論與生活實際、科學知識和社會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數(shù)學源自于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世界中,有大量的數(shù)學知識,因此,我們要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在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中,社會實踐是重要的獲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學生通過對事物的觀察、了解并親身參與取得了第一手資料,可以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予以解決.以下的問題均可作為數(shù)學研究性問題來進行討論,如購房貸款決策問題、商品營銷策略問題、氣象學中的數(shù)學問題和拍照取景角最大問題等. 

三、結語 

研究性學習作為課程的新事物,還處于初創(chuàng)探索階段,還存在許多方面的問題.但是筆者認為,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應注入研究性學習的時代活水是不容置疑的.筆者認為,學生必須深刻理研究性學習的內涵,真正確立以自己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改變過去陳舊的傳統(tǒng)學習觀念,逐步培養(yǎng)我們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wǎng)專業(yè)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參考文獻】 

[1]高桂清.善于發(fā)現(xiàn),勤于思考,勇于實踐——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案例[J].新課程(中學版).2008(04). 

第4篇: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范文

從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應用化學專業(yè)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原則及模式三個方面進行探討研究,為培養(yǎng)應用型化學人才提供一種新的教學、學習模式。

[關鍵詞]

網(wǎng)絡環(huán)境;應用化學實驗;研究性學習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1]與應用化學實驗結合恰好彌補了應用化學實驗培養(yǎng)過程中的一些不足[2]。21世紀是網(wǎng)絡信息時代,隨著電腦、智能手機和網(wǎng)絡的豐富,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傾向于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多的學生使用網(wǎng)絡資源,大大提高了視野和學習效率[3]。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能力、思考能力、探究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旨在塑造新型科學創(chuàng)新型人才。目前研究性學習在中小學實施比較多[4-5],在高等教育里研究及實施的都相對較少[6-7]。應用化學是在基礎化學上發(fā)展出來的應用學科[8],主要以應用為主,介于基礎化學和化學工程之間。其培養(yǎng)的人才一方面需要具有基礎化學知識,另一方面需要以工程技術為很坐標橫向發(fā)展[9]。但目前應用化學實驗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實驗室資源條件有限,實驗室很難到達企業(yè)或公司的實際設備條件,有些實驗只能在書上或教師的ppt中觀看到一些圖片。二、本科應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與企業(yè)聯(lián)系較少,不能讓學生真正走進企業(yè)實習或是見習,一般只能參觀。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及獨立工作能力較低下的問題。高?;瘜W工作者已經越來越關注研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網(wǎng)絡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的優(yōu)勢,將兩者結合,相互補充,將其應用到應用化學的實驗教學中,能很好的解決應用化學實驗教學的瓶頸問題,為培養(yǎng)應用型化學人才,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同時也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1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應用化學實驗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1.1樹立正確的網(wǎng)絡信息觀

隨著我國網(wǎng)絡的普及,及電腦、筆記本、智能手機等走遍了全國,越來越多的學生接觸到新科技,新信息。當然信息技術是新世紀應用型人才所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是學生學習生活必不可少的技能。但我國的中小學及大學生在使用這些智能設備時,很少將其用在學習上,大部分將其作為娛樂設備如:玩游戲、聊天、關注娛樂體壇信息、看新聞等。這就是在大量的網(wǎng)絡信息垃圾下,如何正確使用智能設備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與知識。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應用化學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信息觀,在網(wǎng)絡信息的海洋中抵制各種誘惑,排除各種垃圾,牢牢記住自己的目標,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用自己的科學觀、價值觀辨別是非,正確認識和理解網(wǎng)絡文化,也為將來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長期研究性學習打好根基。

1.2提高實驗動手應變能力

應用化學作為以應用為主的理科專業(yè),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以‘用’為主,而大部分的理論知識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的,因此應用化學實驗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必須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但一般情況下受到學校硬件條件下的限制,很多實驗都分組完成。分組實驗能很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但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很多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一些學生幾乎不動手操作。同時還有一些危險性的實驗,由于其安全性問題,學校不會設置此類實驗,大大減少了學生面對危險實驗的處理能力。而網(wǎng)絡虛擬實驗則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可以根據(jù)需要觀看化學實驗視頻,然后再虛擬仿真的化學實驗平臺上自己操作,加深實驗內涵的記憶和理解,進一步加強動手能力,提高應變能力。

1.3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發(fā)散思維

應用化學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生主要面向的是公司和企業(yè),需要具備公司和企業(yè)所需要的必備的基本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處處存在危機,處處存在問題,需要學生具有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將每個實驗操作及可能存在的問題都需要考慮到,將問題或者危險扼殺在搖籃中,且需要發(fā)散思維,有應對突發(fā)狀況的能力。學校的實驗中無法進行公司或企業(yè)中的大型實驗,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應用化學實驗利用仿真實驗平臺能很好的彌補這一缺陷,能讓學生在仿真實驗過程中認真觀察,思維擴散,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步步為營,從而達到鍛煉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和縝密科研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1.4自主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合作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研究性學習,與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不同,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老師不在是主導,而是協(xié)助的作用。學生自主研究設計,提出問題,驗證問題,探討分析,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在團隊合作中,任務明確,有利于團隊協(xié)作。

2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應用化學實驗研究性學習的原則

2.1引導啟發(fā)

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不在起主導作用,而是引導啟發(fā)的作用。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要目標,選擇設計合適的問題或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問題,引導啟發(fā)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散其思維,增強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正確完成目標并在不斷的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個性主體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研究性學習,學生要意識到其主體的定位,不再是跟著老師的思維走。而是在實驗內容的基礎上,自己思考設計合理的研究方案,提出系列可能存在的問題。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自行解決驗證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最終完成實驗目標。在研究性學習中需注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的特異性,網(wǎng)絡環(huán)境及實驗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到個性主體性原則,同時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

2.3資源豐富、共享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應用化學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個重要的客觀條件就是網(wǎng)絡資源的豐富和各種仿真化學實驗軟件的支持。目前國外有很多組織或者機構在進行虛擬實驗室的建設,如VSL(VisualSystemsLaboratory)虛擬系統(tǒng)實驗室、VRICHEL(VirtualRealityinChemicalEngineeringLaboratory)實驗室、虛擬工程/科學實驗系統(tǒng)等,而國內也有很多大學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虛擬實驗,這些與化學實驗相關的軟件及虛擬實驗室的建設是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應用化學研究性學習的物質基礎,但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比較全面的軟件平臺。資源共享將是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應用化學實驗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發(fā)展趨勢,我們可以聯(lián)合國內各大高校實施聯(lián)網(wǎng)實驗、建立網(wǎng)絡高速公路或者實施網(wǎng)上實驗年等方式促進網(wǎng)絡資源的共享,一方面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范圍,給學生一個更大更好的學習及展示平臺。

2.4有效評價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一個主要模探索式,在整個過程中并不會因為教師功能的改變,而使得教學過程無法控制。研究性學習仍然是一個可以操控的學習模式,這就需要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及時的交流、反饋給老師,然后老師及時地給學生一定的評價與指導,就像風箏一樣,線永遠在老師的手里,學生既是主體風箏,自由學習。兩者之間存在著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

3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應用化學實驗研究性學習的模式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用用化學實驗研究性學習與傳統(tǒng)的應用化學實驗模式不一樣,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需要一個設定一個比較合理的模式來作為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支撐。在結合網(wǎng)絡、研究性學習及應用化學這三個因素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如下圖的學習模式。在此模式中主要分為;課題確定、情境創(chuàng)設、方案制定、實踐探究、總結評價反思和實驗拓展這六個部分,每部分都是在前一部分的基礎上,但六大部分不可分割息息相關。

3.1課題確定

由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研究性學習具有特定性,且現(xiàn)在各方面資源與條件并不是很豐富,不是所有應用化學培養(yǎng)方案中的實驗。課題的確定也是教學目標的確定,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動手能力,所以應在多層次分析應用化學實驗內容的基礎上,利用網(wǎng)絡資源結合建構主義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膶嶒炚n題。如可從:煤化工-甲醇的生產精餾實驗、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分析-水體有機化合物的測定、精細化工-水溶性漆的制備與應用、食品分析-橘皮中果膠的提取與應用、應用電化學-材料表面電化學改性及其性能測試等課題。同時應考慮實驗的實驗客觀因素,以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

3.2情境創(chuàng)設

在以往的應用化學實驗中存在教學與現(xiàn)實分離的情況,一般的實驗內容主要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及問題,很少將實驗與實際的應用或生活相連接。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利用各種資源及軟件,將每一個實驗目的、原理甚至危險都真正融入實驗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實驗情境,然后與我們的實驗相對比,比較真實實驗與實驗室實驗的聯(lián)系與不同點。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還需將如何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通過哪些途徑可以查詢到我們所需要的信息等都融入其中。

3.3方案制定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儲備、動手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一致,可以將學生按一定的能力平均分組,然后學生自行分配任務。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學生可以以自己的知識儲備或查到的資料為基礎,設定處實驗方案、實驗過程和預期的實驗結果。

3.4實踐探究

在前期的準備工作基礎上,小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設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實踐,再以實踐的結果來驗證實驗方案和實驗假設,然后根據(jù)實驗結果來修正實驗方案,最終完成實驗內容。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由于每個小組的實驗方案并不一致,所以每個小組需要及時、清楚的記錄每一個實驗操作,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在旁及時輔助與必要的指導。

3.5總結評價反思

在研究性學習中在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也會出行不同的問題,需要及時的歸納總結,和小組交流,這樣可以促使研究性學習順利進行,還可在增強同學間、師生間的相互協(xié)作的關系。在學習結束后可以通過討論的方法對成果進行鑒定,網(wǎng)絡互評以便于學生進一步強化知識內容及實驗過程中的應變能力。還可以將成果共享。

3.6實驗拓展

拓展實驗能提高教學效果,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應用化學實驗的研究性學習中,實驗拓展能在網(wǎng)絡、理論知識、實驗和實踐中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4總結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應用化學實驗的研究型學習能提高應用化學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驗動手應變能力,將是應用化學實驗學習的主要模式之一。但這種學習方式還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積極配合。學校需要給予政策、經濟和人才上的支持;教師需要不斷的學結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生需要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改變以往接受式的學習模式,在討論中開拓思維、提升能力。目前這種學習模式在應用化學實驗中實施的比較少,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作者:吳福芳 王倩 呂秋穎 盛良全 夏娟 單位:阜陽師范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新明,余繼飛.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綜述[J].中國電化教育,2003,194(3):20-23.

[2]王濤濤,黃玓.網(wǎng)絡化化學教學與傳統(tǒng)化學教學模式的比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2,(4):71-73.

[3]牛亮峰,孫婷,李公春,等.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有機化學實驗預習模式優(yōu)化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3,16(6):155-157.

[4]黃榮懷.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5,3:19-23.

[5]赤麗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中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2011.

[6]牛淑杰.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模式探析[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1):121-123.

[7]齊欽.略論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10):101-104.

[8]馬學林,楊威.應用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陰山學刊,2015,29(1):70-72.

第5篇: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范文

問題之一:廣泛化。

動不動就研究或隨意地給人們早已熟知的一些教與學的形式貼上“研究”的標簽。這種泛化、神化了的研究絕對是有害而無益的。首先,問題不管輕重都研究,勢必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時間;其次,學生整天“搞研究”,到真正研究時,還會有興趣、熱情嗎?

應對策略:該出手時才出手。語文研究性學習這一學習方式的出現(xiàn),使得學生有可能在更高的層面上展開學習,但這并不意味可以否認接受式學習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反,我們還是應十分注重以其他學習方式和其他課程的學習為基礎,進而提供并擴展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和體驗,激活學生在其他學習中的“知識儲存”。

只有確實存在問題,我們才有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必要。這種專題應該特別能夠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直接指向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與此同時,還能增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關心和責任感。曾有學者指出研究性學習課堂設計要注意以下六點:“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與聯(lián)想,有利于對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有利于障礙的預防與診斷,有利于學科間的聯(lián)系與溝通,有利于聯(lián)系生產、社會實踐,有利于選擇和參與教學活動?!?/p>

問題之二:表面化。

把從問題的提出、資料的收集、方案的制定與實施,一直到結論的得出和檢驗等全部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活動才視為研究性學習。學生在課堂上完全主宰著自己,甚至走了彎路,走了錯路,教師仍以張揚學生的個性為由,僅僅是不斷微笑鼓勵而已。

應對策略:眾里尋“她”千百度。研究性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探究,但絕不意味著教師喪失了作用或擔子輕松了。如果沒有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反而不能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所進行的研究性學習始終是停留在表面的。

例如對于研究專題的確定一定要“眾里尋她千百度”。孫雙金老師執(zhí)教《天游峰的掃路人》,學生自讀課文后,熱情高漲,接連提出了幾十個問題,孫老師巧妙地引導學生從中提煉出三個重要問題:(1)天游峰石梯這么多,掃起來這么苦,老人為什么還說得那樣輕松?(2)這個老人為什么這么大年紀還要工作?(3)為什么作者說過了30年再來看老人呢?老人能活到100歲嗎?學生圍繞精心提煉的這三個問題讀書、思考、討論,不僅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深刻體會到了老人勤勞的品質和豁達開朗的胸懷。

問題之三:學科化。

教師將學生的研究誤解為對某些知識的學術性研究,過于強調學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這是舍本求末。有的教師甚至將研究性學習等同于科技活動、興趣小組,認為只要是學生能研究的、能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就是研究性學習。

應對策略:咬定“青山”不放松。語文教師固然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指讓學生品味作者是怎樣借助這種語言形式表達內容的,并且學會表達。

我曾經在雜志上看到某校語文教師開設的“時文分析”課,將電視臺的“焦點訪談”、“新聞調查”等欄目遷移到語文課的教學中,針對熱點問題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社會調查進行分析研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語文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重視知識的應用性教學。經過一年的訓練,其中一個班級的學生竟寫出四十余篇有一定質量的調查報告和專題小論文,并受到一些專家的好評。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要讀懂很多相關的資料,融入自己的觀點,又要揣摩語言,內化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把自己生成的觀點表達出來。文本的閱讀和自我的表達緊密結合,既始終遵循著語文的教學規(guī)律,又體現(xiàn)出語文的學科特征。

問題之四:形式化。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習過程的展開,有一部分教師就誤以為課改了,注重過程,不要結果了;開展了研究性學習,就可削弱知識的傳授。自然在40分鐘的課堂上,學生雖然熱熱鬧鬧,議論紛紛,但結果什么也學不到,甚至連基本的疑問也不能解答。

應對策略:“湖光”“秋月”兩相和。從客觀上講過程和結果兩者并無主次之分。以前的語文教學重結果輕過程,如今大家都充分認識到沒有過程的結果是無源之水。

第6篇: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范文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類型與操作;實施保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3-0027-02

新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實踐證明:研究性教學作為一種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對于有效改變大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大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部教高[2005]1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研究性教學的內涵

研究性教學來源于研究性學習,而研究性學習的發(fā)展則源遠流長。自18世紀至今,研究性學習經歷了四次較為明顯的變化階段:第一次為18世紀研究性學習的興起,其主旨是從神學束縛下解放人的理性;第二次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研究性學習的發(fā)展,受杜威"做中學"教學理念的影響,本階段的研究性學習表現(xiàn)出明顯的重視生活、經驗和實踐的特性;第三次為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研究性學習以發(fā)現(xiàn)學習為主流,強調培養(yǎng)人的智力的卓越性,造就社會精英[1];第四次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研究性學習作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形式,強調培養(yǎng)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研究性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既密切相關,又有一定的差異。研究性學習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2]。研究性教學則是指支持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策略和模式。研究性教學中"教"與"學"的關鍵具體體現(xiàn)在教學與研究的結合上,研究性教學需要從對固有知識和先在結論的把握轉向對未知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掌握。

研究性教學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幫助學生獲得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經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和學習動力,促進學生領悟知識的構建與創(chuàng)新過程,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傳授與意義發(fā)現(xiàn)相互分裂的情況。研究性教學具有明顯的主體性、開放性、探究性、過程性等特征,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與地位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擁有者,學生也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接受者。如果將研究性教學比作修筑道路的工程的話,那么,在這一工程之中,教師并不是道路修筑的決定者,而是道路建筑的協(xié)助者,學生才是道路修筑的具體實施者;道路的修筑也不是一開始就已經決定好了,不可更改,而是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配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是支配與接受,而是聯(lián)系與合作。因此,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而言,研究性教學既有利于學生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等品質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學生交流、溝通、協(xié)作等能力的鍛煉。

依據(jù)教學實踐,研究性教學主要有兩種方式: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性教學和以專題為中心的研究性教學。

2研究性教學的類型與操作

2.1問題式研究性教學及其操作

問題式研究性教學以具體教學"問題"為基本載體,以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為基本目標;以學生科研方法的訓練為基本內容;以具體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為基本過程。問題式研究性教學較好地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的知識灌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其實踐操作程序一般是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通過"問題" 訓練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具體操作程序上,通常包括如下四個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評價總結。

2.1.1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問題式研究性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師生結合實際提出具有思考價值、有意義的"問題",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2.1.2討論問題。討論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是問題式研究性教學的核心。針對所提出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討論,深化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溝通能力,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教學過程的時效性。通過對問題的討論,不僅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展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使學生通過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開放、平等的討論中,學會與別人共享和分享。

2.1.3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是問題式研究性教學的最終目的。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并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評價總結。

2.1.4評價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是問題式研究性教學的深化拓展。通過評價總結,使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的經歷、感受進行回顧、概括,鞏固和熟練原有知識與技能,促進知識與技能的進一步深化和提高。

如在《地理教學論》課程教學中,筆者在"地理理教學設計"一章進行的問題式研究性教學操作如下:

提出問題。給同學出示兩份不同時期針對同一教學內容的地理教學設計,一份為1998年的"地球的自轉意義"教學設計,一份為2010年的"地球的自轉意義"教學設計。將學生分組,對兩份不同時期的教學設計進行閱讀、比較、分析、討論。提出問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教學設計與之前的地理教學設計相比發(fā)生了哪些方面的變化,哪些方面沒有變化,為什么?請分析其變化與不變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理由與看法。

討論問題。學生分組,分頭探索,交流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對學生的閱讀、分析、討論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解決問題。學生分組上臺發(fā)表各自的討論結論和意見,以及自己對不同時期地理教學設計的看法和建議。

評價總結。教師組織學生評價總結,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地理教學設計的內涵、構成、變化等,通過討論得出具體的變化特點,掌握地理教學設計的發(fā)展趨勢。

2.2專題式研究性教學的實踐操作

專題式研究性教學是指對教材中涉及的某些現(xiàn)象或事件,以專題的形式提出,對其加以考察、探索、分析、概括,從而揭示其具體變化情況、特點及趨勢的教學形式。專題式研究性教學中,對專題所涉及的資料收集、信息處理、問題分析等,都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參與進行,可以通過不同側面、不同層次、不同深度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評價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也沒有固定的答案,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拓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全面提高學生的探究素養(yǎng)。專題式研究性教學的實踐操作通常由如下四個步驟組成:專題選擇-專題研究-專題討論-專題評價。

2.2.1專題選擇。這是專題式研究性教學的第一步。專題的選擇并非簡單的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結合教師、學生、學校實際進行選定。專題的確定需要具備兩方面的特征:一是專題需要源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具有必要性;二是專題必須符合學校實際、學生學情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具有可行性。專題選擇一般通過以下兩條途徑:一是教師通過鉆研教材,尋求并挖掘適于進行研究性教學的專題;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就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探索,商定適于進行研究性教學的專題。

2.2.2專題研究。本環(huán)節(jié)是專題式研究性教學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專題確定之后,需要收集相關資料,以為之后的具體研究奠定基礎,資料的收集應盡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分小組或個人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圖書館、資料室,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其他社會資源等進行;其次,在資料收集的同時,進行專題研究分組,分別查閱與專題有關的背景知識、發(fā)展現(xiàn)狀、相關成果、存在問題及發(fā)展動向等;第三,在此基礎上,使不同小組的學生結合實際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在初步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初步的結論交流,明確進一步的研究思路和方案,此時,教師可給予適時的指導。接下來,各小組根據(jù)進一步的研究方案,實施更為詳細的具體研究。

2.2.3專題討論。本環(huán)節(jié)是專題式研究性教學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專題研究的最終結果。這一階段通常采用"面向全班,分組匯報"的形式進行,以全班為整體,通過各小組間的交流與探討,對專題研究的不同部分進行成果總結。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以平等的參與者身份參加不同小組的討論與交流,鼓勵小組成員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引導小組集思廣益,引導不同小組之間進行研究果的共享與分享,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本階段一般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不同小組進行研究成果的展示,向全班解釋研究成果并交流;其次,其他小組對展示小組的研究成果進行交流、討論、質疑,展示小組進行解釋、答疑,并進行全班范圍的討論;最后,教師對不同小組的交流、討論情況進行小結,從專題研究的整體出發(fā),引導學生對照專題研究學習目標檢視研究成果。

2.2.4專題評價。本環(huán)節(jié)是專題式研究性教學的最后一環(huán)。通過專題評價,對專題性研究的教學過程進行總結反饋,使學生整個研究過程進行體會和感悟,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評價應注重過程性、激勵性、實踐性和互動性,評價內容應豐富、靈活,不僅包括知識的掌握狀況,而且包括學生思維水平、研究能力、情感體驗等多方面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如在《地理教學論》的課程教學中,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如下專題式研究性教學: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推進的現(xiàn)狀、成績、問題與對策?具體操作如下:

專題選擇: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推進現(xiàn)狀、成績、問題與對策?

專題研究:以省為單位,將全班學生分組;不同小組通過多種方式收集不同省份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情況的相關資料;不同小組制定本組的工作思路與方案,實施具體研究。

專題討論:不同小組對各自的信息進行整理;分小組面向全班展示本組有關本省地理新課程改革情況的研究成果;不同小組進行相關研究成果的討論、交流;對照專題學習目標,總結我國中學地理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特點。

專題評價:提交專題研究成果,對本專題研究的具體成果進行評價、總結。

3研究性教學對師生的要求

3.1對教師的相關要求

實施研究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關鍵在于教師的高素質。作為研究性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需要注意如下兩大方面:一是更新教育觀念;二是轉變教師角色。就更新教育觀念而言,研究性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知識權威代言人的看法,改變了教學過程中教師至高無上的地位。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氣息;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把創(chuàng)造還給學生,讓教育成為充滿智慧的事業(yè)"[3]。有效實施研究性教學,需要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增強研究意識,真正做到"在教學中研究"和"在研究中教學"。一方面通過豐富、更新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另一方面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總結,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素養(yǎng)。就轉變教師角色而言,研究性教學對教師的角色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的主宰者、控制者,而需要向教學過程中的平等者、合作者轉變。強調師生間的共同探索、合作與交流,要求教師變講授式教學過程中的單向傳輸關系為研究性教學過程中的雙向互動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均是平等參與者,教師是"平等者中的首席"。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平等交往與合作,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2對學生的相關要求

學生的參與狀況與程度是影響研究性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研究性教學對于學生有如下要求:一是需要學生增強自主求知、主動探究的意識;二是需要學生重視對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三是需要進行相應的角色轉變。角色的轉變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應適應自主學習者的角色,研究性教學是一種開放、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活動,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學生要適應自主探究、自主質疑或反思的需要;其次,應適應探究學習者的角色,與傳統(tǒng)教學中的"授"與"受"不同,研究性教學更為重視"研"和"究",注重使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到具體教學過程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意識、研究精神和研究能力;最后,應適應合作學習者的角色。研究性教學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強調發(fā)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使師生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互相尊重、平等對話、雙向交往、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華,石偉平,馬慶發(fā).課程流派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6.

[2] 張肇豐.試論研究性學習[J].課程.教材.教法,2000(6):42-45.

第7篇: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范文

為了適應新時期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很多高校都開始將體育教學改革作為學校體育中心工作,在體育課程設置方面也做出較大的改動,修訂了新的教學大綱。新的教材主要是明確“健康第一” 的指導思想,以堅持鍛煉身體和著眼于未來為教學目標。在思想觀念、教學計劃、教材方面都做出相應的改革和嘗試,從而使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更加適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要求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對學生們良好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激勵學生參加運動,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體育的原有認知,最終促進學生體質的增強。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主要在于改變教學方式、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

二、大學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為了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證學生身體的正常發(fā)育,要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洞髮W生體育合格標準》修訂至今,主要從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體育課成績、課外體育鍛煉效果等多個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育成績,并且直接與學生的學位制度、獎學金掛鉤,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硬性規(guī)定。它的頒布和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以及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對大學生日常體育鍛煉產生了積極影響。

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在很多方面已經出現(xiàn)了體育教學應試化的現(xiàn)象,應試化教學會忽視學生的個人愛好,使更多的同學對體育失去興趣,甚至對體育課程出現(xiàn)抵觸情緒。體育課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在對學生考核評價體系上,也要多方面考慮和評價學生,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目前,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要加強創(chuàng)新,用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去培養(yǎng)學生,達到育人的目的。對教學內容要進行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最終讓每位大學生都可以樹立良好的體育心態(tài),加強自身素質。

三、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落后

教學觀念是人們對教育和學習獲得內在規(guī)律的認識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以及持有的基本態(tài)度,教學觀念決定著教學活動,它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而我國之所以要實施體育教學改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xiàn)在的教學觀念不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現(xiàn)在的教學觀念主要就是“以教師為中心”采用傳統(tǒng)的陳舊的教學方法,這不僅制約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制約了高校教學改革的未來發(fā)展,針對種種問題亟須改變這種教學觀念,避免強負荷地要求學生。

2.教學內容多而不精

教學內容 “多而不精” 主要是指高校體育教學的課程過于復雜、內容過多,高校學生有自己的理性認知,太過復雜的學習內容只會讓他們產生厭惡感,同時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產生應付感。學了多年的體育結果到頭來在體育上沒有一技之長,甚至不懂得最基本的鍛煉,如此一來開設體育課這門課程便失去了意義。

3. 改革方向模糊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經過幾年的努力已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改革的力度不夠,缺乏深入探索的精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體育教學也應該不斷進步,把握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老師是其中的主力軍,為此要不斷加強學習,積極參加各類素質培訓,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同時也要認清形勢,在改革中勇于實踐,積極探索,通過多方的努力來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并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樹立正確方向,這一點應當值得重視,并牢牢把握住。

四、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轉變觀念,明確體育教學改革主要思想。我國的體育教學觀念應當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而進行相應調整,國家頒布的教育改革文案中也指出:“健康的體魄才能塑造偉大的祖國,是必要的基礎,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具有生命力的體現(xiàn)。所以學校教育一定要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加強體育工作的落實。”這是培養(yǎng)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需要,也是現(xiàn)在體育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這一指導思想應當落實到每個高校,重新審視學校體育的重要作用。

(2)明確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體育教學應當和終身體育相結合,只有這樣高校體育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強化自身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他們主動鍛煉身體的自覺性,最終使其養(yǎng)成了保持運動的良好習慣。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大學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是每個體育老師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們在這方面需要老師的幫助灌輸這類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

第8篇: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范文

關鍵詞:網(wǎng)絡環(huán)境;三段式;梯度教學模式;延展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5-0170-02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以培養(yǎng)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職教育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網(wǎng)絡技術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領域中的前沿技術,因其具有資源共享性、虛擬性和交互性等特點而成為21世紀的熱點。隨著網(wǎng)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日臻成熟,教學的網(wǎng)絡化、多媒體化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教學模式是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具體體現(xiàn),探索網(wǎng)絡條件下的教學模式改革是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試點的核心內容之一。網(wǎng)絡以其先進的技術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人們已提出很多種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如甘肅廣播電視大學的楊志社提出了“基于網(wǎng)絡、以學生自學為主的‘336’教學模式”,采取“三導、三督、六助”的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天津廣播電視大學的楊冬梅提出“雙主”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基本素質和專業(yè)綜合能力為主線的多元化、多層次的教學模式。如今,如何有效地利用網(wǎng)絡技術,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技能仍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三段式”梯度教學模式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教師講,學生聽。采用這種模式教師可以很好地控制課堂,但這種模式的一個缺點就是整個教學過程由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之間的差異被忽略了?;诰W(wǎng)絡環(huán)境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把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課件、實驗和課堂演示動畫等多媒體教學資源,放置到網(wǎng)絡上,由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意愿有選擇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占主導地位,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采用這種模式,一些學習習慣差的學生,缺少了教師的嚴格要求,學習上很難有較大的提高。

基于以上考慮,筆者提出了一種融合傳統(tǒng)教育和網(wǎng)絡教育的“三段式”梯度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在不同的梯度上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注重學習的可持續(xù)性和發(fā)展性。該模式框架如圖1所示。

基礎階段 在初學階段,由于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適合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網(wǎng)絡授課作為輔助手段,學生利用網(wǎng)絡主要進行“回顧式”學習。在這一階段,教師充當?shù)氖恰肮照取钡慕巧?,主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及內容進行指導。學生在利用網(wǎng)絡學習時遇到的問題,主要在課堂上由教師來解答。

提高階段 在學生獲得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后,教師的角色應發(fā)生變化,要讓學生脫離教師,進行一定的自主學習。但學生之間有一定的差異,這個時候,網(wǎng)絡教學的優(yōu)勢就發(fā)揮出來了,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去自主學習。但在這個階段,由于學生的技能不熟練,基礎知識尚不牢固,僅僅依靠網(wǎng)絡教學還是達不到教育目的,因此,在這個階段應傳統(tǒng)教學和網(wǎng)絡教學并重,教師的活動以引導學生學習為主,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式學習。

晉級階段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學生的技能有了很大提高,這個時候,傳統(tǒng)教學就不適合了。學生的興趣不同,知識積累也不同,因此這個時候采用網(wǎng)絡教學比較合適。學生可以利用網(wǎng)絡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對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由教師來解答,也可以借助網(wǎng)上學習論壇,由班內其他學生解答,這樣,答疑方式就由原來的“一對多”變?yōu)椤岸鄬Χ唷薄?/p>

教學環(huán)境建設

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必須建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包括教學資源建設和教學隊伍建設。

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建設包括教學平臺的建設。教學平臺要建設成支持多種服務的綜合教學平臺,包括網(wǎng)上交流、網(wǎng)上作業(yè)、網(wǎng)上測驗與考試等模塊。對于教學資源建設,由于在不同的網(wǎng)絡學習階段,學生需要的網(wǎng)絡資源是不同的,因此,教學資源也應該是成梯度的。良好的網(wǎng)絡教學資源應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三段式”梯度教學模式中的網(wǎng)絡教學主要是通過網(wǎng)站來實施的,因此網(wǎng)站的建設非常重要,針對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的特點,網(wǎng)站要設置不同的學習內容,具有不同的功能。網(wǎng)站要成為研究性學習網(wǎng)站,主要體現(xiàn)在晉級階段的學習中,網(wǎng)站應包括以下幾個模塊:(1)課題開設模塊。研究性學習首先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提出課題。因此,課題開設應作為專題網(wǎng)站的第一個模塊,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景階段,要包括課題的背景資料、學習小組人事檔案,以及學習計劃等內容。(2)資源中心模塊。為了將問題情景引向深入,使研究性學習建立在足夠的學習資源基礎之上,資源中心模塊充當原始信息的搜索、信息分類收集與整理的角色,為研究性學習積累有用信息資源和工具資源。(3)互動學習模塊。互動學習模塊通過網(wǎng)上問卷調查、網(wǎng)上論壇、在線聊天以及電子郵件列表等途徑來實現(xiàn)。(4)成果展示模塊。成果展示模塊用來呈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成果,應設置有圖片展示區(qū)以及文字展示區(qū)。(5)指導評價模塊。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評價要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并體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指導教師、專家顧問等的指導較集中,因此應集中指導與分散評價相結合,建設指導評價模塊。(6)用戶管理模塊。研究性學習網(wǎng)站的建設工程量比較大,需要研究性學習小組、指導教師、專家、顧問共同建設,需要信息技術教師支持和參與。因此,需要實施分級注冊管理,分為超級用戶、責任用戶和一般用戶。

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 把網(wǎng)絡教學引入全日制高校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要適應這一變化。傳統(tǒng)教學和網(wǎng)絡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不同的。因此,采用這種模式要注重教師培養(yǎng)??赏ㄟ^以下幾個途徑進行教師培養(yǎng):(1)組織教師參加典型的網(wǎng)絡授課,幫助教師找到網(wǎng)絡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的區(qū)別,并找到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點。(2)組織同組授課教師定期開展經驗交流,交流自己對網(wǎng)絡教學的認識,以達到共同進步。(3)組織學生定期開展座談會,交流在使用網(wǎng)絡資源時遇到的問題,聽取學生的建議。

“三段式”梯度教學模式

運作成效及存在問題

“三段式”梯度教學模式根據(jù)不同階段學習者知識基礎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這樣的教學模式,既能有效保證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又能較大程度地拓展學習者的學習空間。因此,這種方法從提出至今已經在多門課程中應用。但由于課程自身的不同,并不是所有課程都適合采用“三段式”梯度教學模式。對于專業(yè)基礎課程,由于在基礎階段,學生知識比較薄弱,而專業(yè)基礎課程的開設只限于某一個學期,為了使學生的專業(yè)基礎扎實,可以采用“三段式”梯度教學模式,以保證知識的延續(xù)性和發(fā)展性。而對于實踐類課程,由于學習者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實踐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者的專業(yè)技能有更大的提高,就不適合采用“三段式”梯度教學了。

通過在《圖形圖像制作》以及《網(wǎng)頁設計與制作》等專業(yè)基礎課程中試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很多學生在課外利用網(wǎng)絡來拓展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以及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得到了提高,參加省市各級各類比賽,成績較以往有很大提高。雖然這種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問題,尤其在以下兩個方面要繼續(xù)探索:(1)在“三段式”梯度教學模式下,由于晉級階段是在課外實施的,因此,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2)在此教學模式下,每個階段教師和學生扮演的角色都不同,每個階段實施的效果如何,需要有一個反饋機制,因此,如何針對每一個階段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饋機制是下一步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玉蓉.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高校教學模式的反思與構建[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

[2]楊志社.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336”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6(2).

[3]李靜.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的特點及其設計構想[J].文教資料,2009,(4).

[4]竇永恒.探索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教與學的模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2).

[5]陳麗虹,吳清泉,劉冬梅.“學導式”課程教學模式應用的調查分析[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8(4).

第9篇:研究性學習存在問題范文

關鍵詞:英特爾未來計劃;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4-0014-04

以計算機技術、網(wǎng)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類信息的獲取、傳播和應用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也促使人們對與工業(yè)化時代相關的傳統(tǒng)學習觀念以及相應的教育、教學、培訓形式所存在問題的認真反思。英特爾公司在總結美國多年的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推出了面向全球的教育培訓項目“英特爾未來教育”,并于2000年7月在中國啟動。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進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今天,英特爾未來教育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真正詮釋著“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這一理念。

一、“英特爾未來教育”理念解讀

英特爾未來教育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任務驅動、資源共享、協(xié)作學習等一系列教學思路給師生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1.作業(yè)理念

國際學習科學研究領域有句名言:“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更能學得好”,英特爾未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強調從課堂走向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體現(xiàn)“主人、主體、主角”的人格本位的學生觀,以問題為中心來組織課程和學習情境,開啟整個教與學歷程,作為刺激學生的學習、引導其探究而發(fā)展未來工作所需的專業(yè)知識與解題技能的工具。[1]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研究性作業(yè)過程。在實施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明確的目的,每一項活動都有活動的目標、方式、步驟和時間,每一項活動都有記錄,單元計劃有模板、實施計劃,有評價學生電子作品的相關量規(guī),并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找出相應對策。

2.合作理念

“人的需要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性需要。無論是人的存在需要、享受需要和發(fā)展需要,都是發(fā)生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交往促使人的主體意識形成。”[2]而學習本質上就是社會性對話的過程,[3] 因此,英特爾未來教育學習就是不斷增加對社會共同體實踐的積極參加與獨特貢獻,學習意義的制定是參與者通過對話及交談相互協(xié)商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他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向導”,更是他們學習的“伙伴”,充當著“組織者”、“支持者”、“咨詢者”、“參與者”等多種角色,而學生通過自主的個別化學習和分組的合作學習,相互幫助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最終構建新的理解和意義。這正如愛爾蘭作家蕭伯納所說“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

3.技術理念

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旨在支持計算機技術在課堂上的有效利用,其核心在于強調技術的價值,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美國西北大學教授路易斯·戈麥茲(Louis M Gomez)就認為“學習是一種建立在技術支持和有效服務機制上的促進過程”?!坝⑻貭栁磥斫逃弊鳛橐环N基于開放性資源的,把研究性課程的學習放在信息技術平臺上實施的模式,其技術理念是將信息技術既作為意識,又作為內容、方法和手段融于學科教學之中的理論與實踐。換句話說,技術的使命在于建立新型的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工具,使之能借助反思去積極探求解決任務。

二、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在校本課程中的嘗試

如上所述,英特爾未來教育多是以研究性的主題學習為主,教學中不太注重學科內容的完整性和學科結構的嚴密性,強調學習體驗,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這些都與新課程的內涵相吻合。而我校開設了符合學生需要、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目的在于給學生創(chuàng)建新型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收集、學會分析,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以筆者在高二年級開設的“致遠電腦”校本課程為例,學生已經掌握較好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所以此校本課程不想作為信息技術課程的平面延伸,而是想讓學生將獲得的信息技術知識作為支持手段,為學習其他學科知識服務,故筆者采用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實施校本課程。

1.實施過程

具體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此校本課程將分成若干個研究小組,學生確定研究課題后,通過查閱有關資料,進行調查、訪談,通過學習、合作、探究,最后形成科技小論文或調查報告等。

在實施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分組合作、制定計劃: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每3-4人一組,要求學生選擇與學科知識緊密相關的、具有知識性、可研究性的課題,填寫單元計劃。確定的課題打破學科界限,涉及不同學科的內容、問題和活動,向課外、社區(qū)和家庭生活等各個領域延伸,需要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單元計劃主要依據(jù)主題來制定,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單元計劃概述;該單元涉及哪些課程領域;學生的學習目標;研究的過程及成果展示的形式等。如學生“電磁的應用”研究主題是通過收集和分析電磁原理,集合所學相關物理、醫(yī)學、農業(yè)、生物、國防、節(jié)能、環(huán)保等等領域知識,創(chuàng)建演示文稿和以網(wǎng)頁的方式匯報有關電磁應用和防制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