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范文

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

第1篇: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范文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治理;措施

森林病蟲害會在全國范圍內發(fā)生,而且一旦發(fā)生森林病蟲害,所造成危害是相當嚴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森林病蟲害的蔓延速度快且危害面積大。

1.我國森林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

森林病蟲害的主要發(fā)病特點分別為以下幾種。a.常發(fā)性森林病蟲害的危害面積極大,并且其危害面積只升不降。b.對于偶發(fā)性森林病蟲害來說,一旦發(fā)病,不僅發(fā)病的面積相當大,在這期間所造成的損失也是十分嚴重的。c.危險性病蟲害的蔓延速度極快,因此是當前威脅到森林資源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d.由于幾種不同的次要害蟲在某些地區(qū)上升為主要害蟲的情況,以至于增加重大危害的病蟲種類。e.目前經濟林病蟲所造成的危害日益加重,這樣一來,會對山區(qū)經濟的發(fā)展與林農的致富之路產生極大的影響。

2.森林病蟲害的主要種類

(1)蛀干性害蟲。這一類害蟲主要包括青楊天牛、青楊虎天牛、楊干象甲與白楊透翅蛾等。

(2)食葉類害蟲。這一類害蟲主要包括楊扇舟蛾、楊潛葉跳象、楊小扇舟蛾與刺蛾等。

(3)刺吸類害蟲。這一類害蟲主要包括楊圓蚧、楊牡蠣蚧、青葉跳蟬等。

(4)主要病害。主要的病害有楊灰斑病、爛皮病、楊潰瘍病等。

3.導致我國森林病蟲害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3.1人工林面積不斷增加

人工林面積的不斷增加,是導致森林病蟲害的發(fā)病情況日益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據(jù)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在近幾十年以來,我國的人工林面積的增加幅度約有50%。在這期間,森林病蟲害的發(fā)病面積也同步增長了40%左右,并且此數(shù)據(jù)還在逐年遞增。由于當前所建立的人工林普遍為單一樹種或單一結構的純林,進而會導致人工森林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變得極為脆弱。所以,主要出現(xiàn)發(fā)病情況,病情就會在短時間內引起大范圍的暴發(fā)流行,經濟也會因此受到極大的損失。

3.2天然林長期超負荷砍伐

林業(yè)的主要經濟產業(yè)就是木材生產方面,因此,使天然林遭到了超負荷的采伐,進而造成天然林的數(shù)量不斷減少、質量越來越低,同時由于森林生物多樣性、林分原始結構與天然林的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出現(xiàn)了一定的損壞,從而加劇森林病蟲害的發(fā)生與流行。

3.3國內、國際間的互相交流與人為傳播

對于松材線蟲、美國白蛾、松突圓蚧、松針褐斑病等幾種有害生物造成的病蟲害,最初是由于國外的隨林產品進口到國內而引發(fā)的。另外,我國一些重大病蟲害疫區(qū)為因為人為活動因素會導致疫區(qū)擴大的情況。

3.4化學農藥施用不合理

當發(fā)生病蟲害時,如果只采用化學農藥來進行防治的方式,一方面會使病蟲產生抗藥性,另一方面還會進一步惡化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只采用化學農藥來進行防治的方式是絕對不可以的,而且這種防治方式的防治效果也不高。

4.森林病蟲害存在的問題

4.1發(fā)生面積不斷增加且防治難度大

由于人工造林的面積越來越大,尤其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會極大的加重病蟲害。期間如果出現(xiàn)干旱或冬季偏暖等情況,會降低害蟲越冬的死亡率,因此導致發(fā)病面積增加。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人力與技術等條件的支持,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將會很難進行。

4.2成災病蟲種類增多且危害損失嚴重

近些年來,成災病蟲的種類越來越多,其中有一些種類是由外地傳入的,或是未曾發(fā)現(xiàn)過的。以往在防治楊扇舟蛾或天牛等一些病蟲時就沒有能夠徹底將其防治的相關措施,因此,隨著成災病蟲的種類不斷增多,會嚴重影響到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社會經濟。

4.3頑固難治、暴發(fā)現(xiàn)象常有發(fā)生

一直以來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危害較重的幾種病蟲,如天幕毛蟲、楊扇舟蛾、青楊虎天牛與青楊天牛等,不僅十分頑固,同時還會導致病情暴發(fā)現(xiàn)象。在病害初期如果沒有及時監(jiān)測出來,在后期發(fā)現(xiàn)時,要將其防治會十分困難。

4.4群眾對防治重要性認識不高導致工作發(fā)動難

如果沒有將相關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法律法規(guī)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會導致一部分人民群眾將防治問題看作政府的事,從而不會對其防治工作進行大力的投入。

5.森林病蟲害的預防措施

對于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因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的來進行,具體的防治措施可按照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5.1加強做好森林植物檢疫與監(jiān)測預報工作

做好植物檢疫工作可有效的預防森林植物發(fā)生危險性病蟲害。在發(fā)生植物檢疫對象地區(qū),可將疫區(qū)封鎖,并做好種籽、苗木等一些繁殖材料與木材的調運工作,為營造健康森林,應嚴格執(zhí)行檢疫措施,使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減少。期間還應做到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于病蟲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動態(tài)進行偵查工作,并與當?shù)氐膶嶋H氣候條件與林木狀況相結合,來科學的推斷出病蟲害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趨勢,并立即進行通報,以達到在正確的時機將其進行防治。

5.2因地制宜的做好封山育林工作

要適地適樹的采取選育措施,期間應選用抗病蟲力強的樹種。在必要時可以進行混交,以達到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敵數(shù)量、提高林木的保護性的目的。做好封山育林工作可有效的減少人、畜對森林植被產生的破壞。

5.3加強育苗消毒處理

苗圃的建設過程中,會在種桿與土壤中潛存一些病源或害蟲,因此,在育苗中要加強對種桿與土壤的消毒工作,可保證出苗率,必要時也可進行輪作。

5.4保護害蟲天敵

森林中會有一些以林木害蟲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蟲,微生物或益鳥等生物,這些生物會對害蟲的發(fā)生與繁殖產生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應將這些生物保護好,以起到防治害蟲的目的。

5.5適地適樹

科學的進行培育健苗、健樹工作,并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工林經營模式,同時加強防災控災能力。

5.6營造混交林

采用近天然林的經營模式,以達到林分中各生物之間起到互相制約的目的,穩(wěn)定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

6.有效的生物治理措施

對于病蟲害的具體的防治原則應以預防為主,期間可配合相應的治理措施,而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生物治理方式。

6.1昆蟲病原細菌

對于防治松毛蟲以及其他森林食葉害蟲可選用蘇云金芽胞桿菌來進行防治,這是當前我國工業(yè)化生產水平最高的一種生物農藥。

6.2昆蟲病原真菌

目前防治森林害蟲使用最為廣泛的就是白僵菌,使用時應在松毛蟲低蟲口密度下進行施放。

6.3昆蟲病原病毒

目前林業(yè)中應用最多的昆蟲病原病毒就是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且防治效果較好。

6.4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

在選擇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時,可選擇滅幼脲,因其影響環(huán)境的程度小,而且不會危害天敵,因此,這也是目前防治森林害蟲中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

6.5植物源農藥

在防治松材線蟲方面,可選擇苦豆堿,因其具有極大的殺線活性,同時其毒性還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大。

第2篇: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范文

關鍵詞:馬鈴薯;病蟲害;特點;綜合防治;措施

綏德縣屬陜西省北部,榆林市東南部,地處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降雨偏少,光照較充沛,無霜期165天,平均降雨量486毫米。馬鈴薯在我縣已經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在農業(yè)生產結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23萬噸。近幾年,隨著我縣種植業(yè)產業(yè)結構的快速調整和農作物良種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馬鈴薯的生產規(guī)模也不斷加大。但是,隨著馬鈴薯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病蟲害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也愈加重要,現(xiàn)將我縣馬鈴薯的病蟲害及與之相對應的防治措施,做簡要介紹,僅供參考。

一、馬鈴薯病蟲害發(fā)生的特點

1 病害發(fā)生的特點

1.1 馬鈴薯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是真菌性病害之一,在氣溫較高、雨水充沛的7-8月發(fā)生的頻率最高。根據(jù)田間的實地調查,馬鈴薯晚疫病的發(fā)病率極高,主要發(fā)生在葉子部分,病原能夠在葉片中迅速傳播。一旦植株受到感染,感染部位就會很快產生可由空氣和水傳播的孢子,進行再度傳染。基本特征為:在葉緣或者葉尖部分有淡褐色斑,在斑的周圍有暈圈,當空氣濕度變大時褐斑就隨之變大,葉片也變?yōu)楹诰G色且發(fā)軟,葉子的背面有白霉。在空氣干燥的時候葉子就會枯萎,馬鈴薯的葉柄、莖也會被傳染,有黑褐色斑及白霉的出現(xiàn)。馬鈴薯的塊莖被感染后,表皮會出現(xiàn)褐色斑,發(fā)病初期不會變形,但隨著浸染的不斷加深,病斑會向下延伸并變硬。發(fā)病后,植株大部分葉片枯死變黑脫落,甚至全田枯死,大流行年份,可造成毀滅性的損失。窖藏期,帶病薯塊的病情繼續(xù)發(fā)展,造成爛窯,損失極大。中度流行年份減產11.8%左右,大流行年份減產30-60%。

1.2 馬鈴薯環(huán)腐病 馬鈴薯的環(huán)腐病是細菌性的維管束病害之一,其發(fā)病率高達30%-40%?;咎卣鳛椋憾喟l(fā)生在馬鈴薯的花期,從根部葉片開始,并由下向上傳染,直到感染整株。病發(fā)初期,葉脈由綠變黃,并逐漸變枯,直至整株馬鈴薯倒伏而死亡。切開馬鈴薯發(fā)病的塊莖便能看見里面的維管束變成乳黃色直至黑褐色,皮層內呈現(xiàn)環(huán)形或者狐形,所以稱之為環(huán)腐。

1.3 馬鈴薯病毒病 由于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稱為病毒病害。馬鈴薯病毒病常見的有以下3種:花葉型、壞死型、卷葉型?;ㄈ~型病毒病馬鈴薯的葉面葉綠素分布不均勻,葉面黃綠相間或者濃綠淡綠相間,嚴重的情況下葉片縮小,整株馬鈴薯會矮化。壞死型病毒病馬鈴薯的葉片與枝條的莖部產生褐色的壞死斑,嚴重的情況下,馬鈴薯的全部葉子枯萎而死。卷葉型病毒病馬鈴薯葉片自主脈或者沿主脈向內翻轉而逐漸變硬,嚴重時馬鈴薯的葉子呈現(xiàn)筒狀。

2 馬鈴薯蟲害發(fā)生的特點

2.1 地下蟲:螻蛄,小地老虎,金龜子等地下害蟲它們的爪子把馬鈴薯的根或者地下莖撕成絲狀,導致地上的部分枯萎或者死亡,有時也會咬馬鈴薯的芽,導致芽不再生長,致使馬鈴薯缺苗。也可使幼根失去土壤的滋養(yǎng),并使其透風,導致馬鈴薯缺水,最終死亡;在馬鈴薯苗與地面的結合處把莖咬斷,導致馬鈴薯整株死亡,或者也會咬食其嫩葉,致使成孔。也會在地下咬食馬鈴薯的塊莖,致使莖塊成孔,馬鈴薯的塊莖被鉆蛀之后,導致其品質下降或者使其感染腐爛菌而造成整個馬鈴薯的腐爛。

2.2 蚜蟲蚜蟲對馬鈴薯的危害有以下兩種:直接的危害,在馬鈴薯的葉背幼芽上咬食,導致其葉子皺縮、變形,影響其光和作用,使其發(fā)育不良;在蚜蟲的咬食過程中,有可能把病毒傳給健康的植株,從而引發(fā)其病毒病,最終造成馬鈴薯的減產。

2.3 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

2.3.1 寄主:除危害馬鈴薯,茄子,番茄科蔬菜外,還危害豆科。葫蘆科,十字花科等

2.3.2 發(fā)生規(guī)律

以成蟲在背陽的樹皮下,樹洞內,墻壁間隙,各種桔桿,雜草堆中及土縫內滯育越冬,由于越冬代成蟲產卵期長達2-3月,故世代重疊,食主害為第2、3代。發(fā)育最適溫度25-28℃,相對濕度為80%-85%。6-8月溫度不高,雨量較少發(fā)生危害就重。各生期間,嗜食的寄主面積大,食料豐富,發(fā)生就重。

二、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1病害防治措施

1.1 馬鈴薯病害的預防: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發(fā)病前可采用噴灑農藥的治理方式,使發(fā)病率降低,并且得到有效控制。根據(jù)不同病害的發(fā)病時間等信息以及天氣的陰晴狀況,合理適時噴灑農藥,秉承“趁早不趁晚”。

1.2 病害防治措施

1.2.1 防治措施

植物檢疫、栽培管理、技術預防、化學防治等都是防治馬鈴薯病害的有效方法,充分、合理及恰當?shù)貞媚軌颢@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各種方法能揚長避短、互相協(xié)調,取得更大的防治效果及效益。

1)種薯的處理。一定要嚴格挑選脫毒無病的種薯,建立無病的留種田,使用單株選優(yōu),芽栽或者整薯來播種;催芽曬種,淘汰帶病的種薯;選用72.0%百思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者80.0%的云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浸泡10-15min然后晾干后再種植;

2)栽培時的注意事項:選擇排水良好、土質疏松的地段種植馬鈴薯;盡量避免雨后的田間積水與偏施氮肥;若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要在第一時間清除;

3)要注意合理輪作換茬,要避免重茬;種薯在入窖儲藏前要嚴格把關,入窖后也要采取相關措施,防止?jié)穸冗^大、窖溫過高的情況出現(xiàn);

4)藥劑的防治。發(fā)病初期在馬鈴薯的葉面噴灑72.0%的百思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者30%的百菌清500倍液,或者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液,噴霧來進行防治。

2 蟲害防治措施

2.1 防治策略在充分發(fā)揮農業(yè)措施控害作用的基礎上,適時開展化學防治。

2.2 防治方法

2.2.1 農業(yè)防治螻蛄、地老虎、蠐螬等地下蟲和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的防治措施秋季收獲馬鈴薯后進行深翻地、深耙地等措施,以此來破壞幼蟲、成蟲、蛹的過冬環(huán)境,減少其數(shù)量,減輕來年對馬鈴薯的蟲害;清理馬鈴薯種植的田間環(huán)境,重點消滅越冬蟲源,及時處理,尤其是殘株,雜草與雜物,不僅要對其清理還要將其帶出地外,利用成蟲的假死性進行捕捉等,以此來減少蟲卵與幼蟲的數(shù)量,有效降低越冬基數(shù),壓低蟲口密度。

2.2.2 化學防治

1)地下害蟲的防治

使用殺蟲劑:在馬鈴薯插秧種植時采用40%毒死蜱乳油200IL拌種肥施入播種溝內防治,毒殺地下害蟲;灌根殺地下蟲:用40.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馬鈴薯的苗期時灌于根部,每株50-100mL的量。

2)蚜蟲的防治措施進行合理的輪作種植;種植馬鈴薯要遠離有病毒的田地;在蚜蟲發(fā)生的初期,采用啶蟲脒微化劑10-20毫升/畝、滅蚜威500-1000或者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稀釋噴霧防治。

3)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的防治,防治適期:卵孵化盛期至2齡幼蟲期(分散期前)

第3篇: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范文

[關鍵詞]大豆 病蟲害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6-0302-01

我國屬于農業(yè)大國,大豆種植在農業(yè)生產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但是,我國大豆產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環(huán)境因素、病蟲害因素等。對于大豆病蟲害的防治,我國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大豆種植過程中應加強對大豆病蟲害的防治。

1 大豆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1.1 防治措施落后

大豆病蟲害一直是影響大豆產量的最為不利的因素,它的發(fā)生面積非常廣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大豆病蟲害面積至少占種植總面積的一半以上。目前,我國在治理大豆病蟲害的主要方法還是采用農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其主要問題就是雖然一些農戶有防治病蟲害意識,但選擇的防治時機不恰當,藥物用量也不是非常合理,選用的藥物是陳舊藥物,這些藥物存在諸多缺點,比如藥物陳舊在病蟲中已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藥物毒性很大,藥物藥效較差,不能夠達到除病和殺蟲的效果。這些缺點會導致整體的用藥效果差,會耽誤殺蟲除病的時機,也會提高除病殺蟲的成本,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另外,我國農藥市場較為混亂,這給病蟲害防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很多農藥不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對農藥的使用┝勘曜⒉幻魅罰最終使得大豆病蟲害防治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整體政策存在問題

我國對于大豆種植的整體政策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政府對于大豆病蟲害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很好地制定相應的政策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治理和防治。很多大豆種植農戶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相對較低,知識量比較少,學習能力較低,在實際操作中大多僅僅強調“治”,而忽視了“防”。很多農民受自身觀念的影響,往往等病蟲害發(fā)展起來后再進行治理,極少預防。這不僅延誤了防治時間,還會增加治理成本。根腐病、孢跋叱娌?、地下害虫、大豆食心虫、大秹蛞斑病峨H淺<的大豆病蟲害,而且大豆種植時存在重茬會增加大豆病蟲害的發(fā)病幾率。因此大豆病蟲害的防治要以“防”為主,以“治”為輔。

2 大豆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2.1 綜合性治理

大豆病蟲害顧名思義包括兩類,即病害與蟲害。常見的大豆病害包括大豆灰斑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花葉病毒病、大豆菟絲子病、大豆根腐病等。大豆常見的蟲害包括大豆胞囊線蟲病、大豆食心蟲、大豆根潛蠅等。大豆病蟲害防治還要依靠化學、物理及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工作展開之前要使用測報儀器對田間進行觀測和調查,以掌握準確的大豆病蟲害發(fā)生的動態(tài),再根據(jù)病蟲害的動態(tài)和勢態(tài)開展病蟲害防治,選擇種子和種植技術,有效地進行整體的休整,對病株和生蟲植株進行清理等。在大豆的選用上有兩種主要途徑:一種是選用自留的種子,在選用自留種子時要選用飽滿的、顆粒較大的、沒有遭受病蟲害的種子。另一種是選用市場上售賣的大豆種子。要合理輪作換茬。與禾本科作物實行 3年以上輪作,一些害蟲通過病殘體土內越冬,還有一些病害通過土壤傳播。針對這類病蟲害實施輪作換茬可有效減輕危害,如田間發(fā)現(xiàn)胞囊線蟲病,則要適當進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進行深翻,合理中耕培土,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改善土壤通氣條件。如播種后需噴施苗前除草劑,可對播種深度做適當調整。田間管理過程中要增施有機肥,提高氮磷鉀等肥料的使用比例,控制氮肥施播量,否則氮肥施播過多會導致植株徒長、晚熟等。田間管理作用非常重要,合理的田間管理可明顯提高大豆產量。而田間管理主要包含了中耕除草、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以及清除田間病殘體等內容。除了上述農業(yè)防治措施外,大豆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出現(xiàn)不同的病蟲害還需要化學防治,以保證大豆生長良好,比較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就是殺蟲劑。這種防治措施效果理想,而且起效很快。要對不同種類的病蟲害進行預防和治理,針對大豆霜霉病,使用適量瑞毒霉(甲霜靈也可)拌種,直接提升防治效果;針對大豆蚜蟲以及紅蜘蛛等,使用具有良好內吸效果的種衣劑進行拌種操作,直接提升種子抗病蟲害綜合能力;針對根腐病以及包囊線蟲病等,可以使用適量多克福種衣劑,嚴格依照科學比例配比使用;對大豆灰斑病和褐斑病等真菌病害在大豆花莢期初見病斑時用多菌靈膠;對大豆細菌性斑點病和斑疹病防治用代森錳鋅、可殺得、農用鏈霉素等藥物噴藥。防治應在大豆菌核侵染前施藥預防,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即發(fā)病初期用藥,最遲封壟前要及時噴藥。不過這種措施可能會或多或少有缺點存在,可能會對土壤以及水源形成污染,存在安全隱患。此外,還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在田間釋放食心蟲的天敵――澳洲赤眼蜂,以降低病蟲害的危害。這種防治工作是在整個過程中進行防治,能夠有很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2.2 加強農戶的防治意識

假如種植農戶對于病蟲害防治沒有正確的意識,僅僅采取被動的防治措施,可能會導致病蟲害的防治效率大大降低,[1]已經發(fā)生嚴重的后果再去搶救,往往后悔已晚,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理念進行預防和治理工作。提高大豆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還要選擇優(yōu)良的大豆品種,優(yōu)良的大豆品種擁有較好的抗病能力。對于大豆病蟲害的防治應當采用先進的理念,也就是說要進行大豆有機的種植方式,同時要發(fā)展大豆生產的綠色農業(yè)。改良種植大豆的土壤,建立綠色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要合理密植,適時早播,對出現(xiàn)芽干、壞種的地塊要及時坐水補種[2];不能將大豆種植在土地肥效較差的崗坡地或者病蟲害發(fā)生幾率大的地塊,盡量選擇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平川地或者二洼地來種植;出苗后,對缺苗斷條或發(fā)生蟲害的地塊應補種早熟品種并進行藥劑防治。大豆種植要根據(jù)當?shù)貧夂蛘莆辗N植時間,盡可能地做到適時早播。一般情況下,當?shù)販胤€(wěn)定通過八攝氏度時就可以抓緊種植了,而且種植時要保證機械的精密點播,保證最佳的株行距與合適的播種深度。同時,在對大豆病蟲害進行治理時,要著重治理大豆內在的本質問題,找準病因、對癥下藥、綜合治理。在防治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一株出現(xiàn)病蟲害,就要對周圍的一片區(qū)域進行防治,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伴隨著如今不斷提升的科技發(fā)展水平,有很多農戶在田地間設置了測報儀器,隨時掌控大豆出現(xiàn)病蟲害的規(guī)律以及動態(tài)情況,這給病蟲害防治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結語

總而言之,大豆病蟲害給我國農業(yè)經濟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必須加強對大豆病蟲害的防治,改善現(xiàn)有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在種植大豆的過程中,應當針對于不同地形、不同種植環(huán)境、不同作物類型采取不同的病蟲害治理方案,注重交替合理使用大豆病蟲害防治的藥物,設計科學且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工作規(guī)劃,保證我國大豆的年均產量有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第4篇: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范文

摘 要:林業(yè)病蟲害防治是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林業(yè)病蟲害的各項防治對策逐一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林業(yè)病蟲害;防控;防治;對策

近年來,由于林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脆弱,生物多樣性降低,穩(wěn)定性差,病蟲害時常大面積爆發(fā),給林業(yè)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林業(yè)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此,筆者就林業(y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進行了以下論述,供參考。

 

1 加強動態(tài)監(jiān)測

監(jiān)測對象為當?shù)氐闹饕0l(fā)性和次期性病蟲害,尤其是冰凍雪災會改變林分環(huán)境,原先一些次要或一般的病蟲害,尤其是次期性病蟲害容易轉變?yōu)橹饕N類。因此,要針對不同林種或林分類型、受害等級,設立固定樣地,密切監(jiān)測病蟲害的發(fā)生發(fā)展動態(tài)。特別是要加強疫區(qū)外圍和供電線路沿線的松材線蟲病監(jiān)測。調查方法以害蟲信息素誘集和人工地面調查為主。

 

2 分類防控

加大宣傳力度,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防治方針,提高群眾基礎安全意識,確保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科學化、標準化、法制化。林防工作的方針就是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防是第一位的、治是第二位的。要根據(jù)林種或林分類型、病情調查結果和受害等級,針對主要次期性病蟲害,分類施策,總結以往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相應預防和控制的實施方案,并認真實施。分析和評估全年林業(yè)有害生物發(fā)生發(fā)展趨勢,制定相應的防治預案,并根據(jù)監(jiān)測結果適時調整全年防治對策,及早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2.1.整形修剪結合植保。注意徹底剪除枯死枝、病蟲枝及病蟲僵果等,并及時燒毀或深埋。

2.2.刮皮。主干及骨干枝基部老死開裂的粗皮(勿刮傷嫩皮)刮皮前應在樹干四周地面鋪好塑料膜,以便于集中處理。

2.3.涂白。在樹干及主枝下部用生石灰30份、石硫合劑原液2份、水36~40份,粘土或瓦工用的107膠水2份、食鹽1.5份,配成白涂劑,在落葉后來年春季發(fā)芽前各涂刷一次。

 

2.4.深挖園地滅蟲滅菌。在土壤封凍之前或早春對土壤全面進行25cm以上的翻挖,使一些越冬的成蟲、蛹、幼蟲、卵及病菌暴露于地表凍死、曬死或被鳥啄食。此舉還可熟化土壤,增加雨雪水的吸收量。

 

2.5.噴藥。噴3~5波美度石灰硫磺合劑2次,可殺滅多種害蟲及病菌,落葉后及發(fā)芽前各噴一次為好,并周到均勻。

2.6.樹干孔洞滅蟲。在刮除粗皮或在涂白過程中,如遇到樹干及其分又處有蟲孔,應立即先用小刀疏空洞口,再用磨尖的細鋼絲向洞內搗攪,再用敵敵畏拌黃粘土堵洞悶死害蟲。

 

3 林業(yè)病蟲害的防治對策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積極推導以營林為基礎的治理工作。采用各種林業(yè)技術措施防治病蟲害,可以有效地控制環(huán)境條件,使之有利于林木生長,提高抗病蟲能力,而不利于病蟲的生存活動。它能從根本上消除病蟲害的發(fā)生發(fā)展,且具有不花費藥劑、藥械和專門勞力,不污染環(huán)境等優(yōu)點。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3.1.育苗措施防治病蟲害。利用雜交的辦法可選育抗病蟲力強的樹種培育良種壯苗,既能速生又能抗病蟲,這是林木速生豐產的基礎。育苗用的圃地進行土壤處理,或苗、農輪作可以減少病蟲侵染。合理密植和適當控制播種期,也可以避免某些病蟲害。加強苗木的撫育管理,可以創(chuàng)造有利于苗木生長而不利于病蟲發(fā)生的環(huán)境條件,從而增強苗木的抗病蟲能力。這些都是育苗中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措施。

 

3.2.造林措施防治病蟲害。從造林調查規(guī)劃及豐產栽培時候起,對樹種的選擇和造林類型的確定就要考慮到病蟲害發(fā)生的可能性?;旖涣謨雀鳂浞N相互阻隔,可以阻礙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蔓延。

 

3.3.育林措施防治病蟲害。幼林撫育間伐對抑制林木病害有很大作用,同時合理修枝可防止引起木材腐朽或害蟲的侵害。

3.4.成林撫育措施防治病蟲害。成林撫育應根據(jù)不同時期特點施行適度的撫育伐和衛(wèi)生伐,伐除瀕死木、枯立木、風倒木、風折木以及有次期害蟲、立木腐朽菌和嚴重機械損傷的林木,以免病蟲的蔓延。成熟林必須及時采伐。選擇合理的采伐方式,清理好采伐跡地,防治害蟲突然上升、蔓延。

 

4 加大投入,工程治理

堅持“誰經營,誰防治”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基本責任制,實行以地方投入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群眾投工投勞的投入原則,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投入機制。政府應該設立預測預報和森林植物檢疫專項基金。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危險性病蟲害防治已成為我縣森防工作目前的主要矛盾,政府應有計劃地組織實施危險性病蟲防治工程,將病蟲控制在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可允許的最低密度,維護生態(tài)平衡。

第5篇: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范文

關鍵詞:棉花;栽培管理;病蟲害

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80

1 棉花病蟲害發(fā)生特點

棉花是我國主要經濟作物之一,雖然其種植面積大,但是病蟲害的種類也比較多,可發(fā)生于棉花的全生育期。棉花不同的生長階段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也有所不同。棉花苗期。苗期主要病害包括棉花炭疽病、立枯病、紅腐病、黑斑病、莖枯病等,主要蟲害包括小地老虎、棉蚜、棉薊馬、棉葉螨、棉粉虱等。尤其是如果苗期陰雨天氣多會導致棉花病蟲害頻發(fā),嚴重者會導致災害性損失;棉花蕾花期。棉花蕾花期植株生長旺盛,具有較強的補償能力,以各種蟲害為主,包括棉鈴蟲、棉蚜、棉葉螨等。當然此時棉田天敵也比較旺盛,此時不僅要加強各種蟲害的防治,還要注意保護各種天敵;棉花結鈴期。此時病蟲害齊發(fā),其中又以棉鈴蟲為害較大。如果此時恰逢降雨豐富,則棉鈴疫病、棉鈴紅腐病、棉鈴紅粉病、棉鈴黑果病等鈴期病害發(fā)病率也會增加,此時要注重這類病蟲害的防治。

2 棉花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

針對棉花在不同時期所發(fā)生的病蟲害特點,可以采取下列綜合防治措施。

2.1 棉花苗期

棉苗病主要由土壤傳播、擴散,特別是在低溫或高溫天氣,發(fā)病更為嚴重。棉苗病的防治主要以藥劑拌種為主,棉種用60℃左右的熱水浸泡30min左右,再用冷水浸泡24h,晾干后拌入50%多菌靈、40%五氯硝基苯等,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5%。當棉苗長出2片真葉后,再用春雨1號1粒兌水30~40kg噴施葉面,可以提高棉苗的抵抗力。

2.2 花蕾期病蟲害防治

花蕾期期是棉花各種病蟲害高發(fā)期,此時病蟲害的防治至關重要。要及時清理田間積水。雨季由于降水豐富,棉株長勢過強使得田間通風透氣量差,如果田間排水不良會導致棉田濕度、溫度增加,從而為枯萎病、黃萎病等病害的發(fā)生提供條件,因此在降雨后要及時疏通排水系y,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做好葉面噴肥。棉花是吸鉀作物,葉面噴施鉀肥可以提高棉株的抗病性,從而提高棉花產量??蓪⒏咝р浥鸬热~面肥噴施于葉面,不僅可提高棉花的抵抗力,還可以有效防治枯萎病及黃萎病。如果棉田病株少,可人工拔除病株,以減少菌源,防止病害蔓延,同樣可以降低枯萎病及黃萎病的發(fā)生率。最后,藥劑防治。如田間病株過多,可用多菌靈、克黃枯、克萎星等藥劑200~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周噴施1次,連續(xù)用藥2~3次,以控制病情蔓延。如果棉田發(fā)病率過高,則可采用藥劑灌根結合噴霧的防治措施,灌根采用多菌靈0.25kg兌水50kg,可灌概約2500棵左右,次日按照同樣劑量再灌根1次,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2.3 棉花后期病蟲害防治

棉鈴蟲是棉花后期為害最后嚴重的害蟲之一,通常情況下2代棉鈴蟲無需防治,3、4代棉鈴蟲則要加強防控。此外,棉花后期還要注意防治薊馬、棉盲椿象、紅蜘蛛、棉蚜等??捎眯亮蛄住⒕挣ヮ愞r藥交替輪換使用進行防治,三氯殺螨蝽、雙甲迷、久效磷、氧化樂果等還可用于防治紅蜘蛛、薊馬等。

2.4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主要利用害蟲天敵的生物特性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比如可以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在田間設置殺蟲燈,殺蟲燈具有變頻功能,可起到較好的殺蟲效果。還可利用趨光板涂黃油殺滅蚜蟲等。生物防治技術是利用生物鏈的自然控制可大大降低藥物的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節(jié)約人力資源等,并且還有助于棉花種植區(qū)域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此外用藥過程中要注意對有害昆蟲天敵的保護,比如分區(qū)域噴灑農藥等。

2.5 其它注意事項

除上述幾項防治措施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防早衰、防病害。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缺鉀,鉀參與棉株的光合作用,提高棉株的吸氮量,因此要注意施播鉀肥,可施播硫酸鉀10kg/667m2;清潔田園及秋耕。棉花收獲后要及時拔除棉稈,可及時清除病蟲殘體,以達到清潔棉田的目的。要做好秋耕深翻,如條件允許可在棉區(qū)進行秋冬灌水保墑,以降低病蟲的越冬基數(shù);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棉田內、田埂、路邊的雜草,以降低棉葉螨、棉盲蝽等蟲害的蟲口基數(shù)。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則要避免氮肥施用過多,冷浸田時要注意增施磷肥;施肥的同時配合合理灌溉,以水調肥,促控結合。

3 結語

總之,棉花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其技術含量高,過程復雜,在實際栽培管理中要結合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有的放矢的采取防治措施,包括藥物防治、生物防治、農業(yè)防治等,以提高防治效果,從而提高棉花的生產品質及棉農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第6篇: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范文

[關鍵詞] 南華縣沙橋鎮(zhèn) 森林病蟲害 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8-0129-01

在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中,林業(yè)建設是拉動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面對森林病蟲害呈現(xiàn)出持續(xù)擴大的趨勢,要加大防治力度,就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確保森林能夠發(fā)揮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沙橋鎮(zhèn)位于南華縣西北部,這里林業(yè)資源豐富,林業(yè)用地面積314400畝,占國土總面積的71.5%,其中的森林覆蓋率可以達到71.07%。從沙橋鎮(zhèn)的森林樹種來看,主要為云南松、滇油杉等。近些年來,森林病蟲害呈上升趨勢,主要的害蟲為云南松葉蜂、思茅松毛蟲、云南松小蠹、楚雄腮扁葉蜂等,給森林造成嚴重的傷害,需引起當?shù)亓謽I(yè)工作者的重視。

1 導致森林病蟲害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是森林病蟲害的主要原因

南華縣沙橋鎮(zhèn)春季風大,夏季和秋季多雨。在沙橋鎮(zhèn)內西境多山,氣候寒冷,陰雨綿連的季節(jié)就有冬季之感。受到風、雨水和溫濕度的影響,會造成森林病蟲害,特別是當?shù)氐臑暮π詺夂?,是森林病蟲害的重要因素。比如,沙橋鎮(zhèn)的春天多風且干旱,特別是周圍的農田出現(xiàn)病蟲害,就會威脅到林區(qū)。

1.2 人為因素引發(fā)森林病蟲害

沙橋鎮(zhèn)為了擴大林地面積,就增加人工造林面積。但是,所栽種的樹種單一,使得生態(tài)系統(tǒng)脆弱。當局部林地出現(xiàn)病蟲害,就會快速蔓延。為了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蟲害,必須使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了消滅緩解森林病蟲害的作用,但是一些害蟲的抗藥性有所增強,導致這些害蟲不僅沒有被徹底消滅,反而使森林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被打破。此外,監(jiān)測人員沒有對森林病蟲害提高認識度,而是被動采取滅蟲措施,而沒有建立有效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機制,不僅大量的資金被浪費,還損失了木材資源。

2 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原則

2.1 遵循生態(tài)學的原則

森林本身就形成了生態(tài)環(huán)境。要做到對森林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就要對依賴于森林環(huán)境中生存的生物進行病蟲害防治。森林中生物的新陳代謝,存在著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關系。在遵循生態(tài)學的基礎上對森林病蟲害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不僅對于森林的生態(tài)結構以調節(jié),還可以營造一個適合于害蟲的天敵生存的環(huán)境,以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蟲害。

2.2 環(huán)境保護的原則

對于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可以采用多種防治措施。但是在具體操作中,往往采用單一的防治措施,諸如采用化學藥物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等等,雖然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沒有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出發(fā)實施森林病蟲害防治。比如,化學藥物防治中所使用的藥物會對森林中的生物造成威脅,甚至威脅到人類。將化學藥物防治與生物防治措施相結合,化學藥物使用量減少,注重生物防治的運用,可以促進森林環(huán)境保護。

2.3 降低成本原則

森林病蟲害會使森林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效益降低。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一項指標就是經濟允許水平,即森林病蟲害的程度低于病蟲害防治指標,就無需采取防治措施,這就是從降低病蟲害防治成本的角度考慮的。從森林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病蟲害情況具有針對性地開展綜合防治工作,可以降低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成本,且獲得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3 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3.1 運用營林造林技術增強森林的自控能力

營林造林可以對森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調節(jié),通過營造混交林,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蟲害。通過采伐、造林等環(huán)節(jié),選育具有較高抗病蟲能力的樹種,并實施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通過提升森林自控能力防止病蟲害發(fā)生。由于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沒有合理的植被條件,使得基于森林環(huán)境而形成的生物群落缺乏合理性。病蟲害的天敵生物沒能夠實現(xiàn)森林生態(tài)平衡。所以,要根據(jù)南華縣沙橋鎮(zhèn)的森林環(huán)境,因地制宜地應用營林造林技術,并實施必要的管理,對預防森林病蟲害發(fā)揮一定的作用。比如,在營造混交林時,選擇生長期短的優(yōu)質苗木,切忌選擇沒有頂芽、根系不發(fā)達的苗木,更不可以選擇染有病害的苗木,根據(jù)樹種的特性進行種植。對于純林進行改造,種植一些闊葉樹,當混交林形成后,使病蟲害的天敵在混交林中棲息繁衍,由此而對森林生態(tài)平衡發(fā)揮促進作用。

3.2 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

森林植物的長勢與森林病蟲害的發(fā)生存在著相關性。如果樹木的長勢不好,就容易有病蟲害出現(xiàn)。要有效地預防森林病蟲害,就要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加強森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森林中長勢差的樹木,要注意松土、施肥,并及時澆水,以使樹木的抗病能力增強。秋季和冬季是森林樹木的修剪季,其目的是為了降低病蟲害的繁殖率。要將枯死的樹枝,染上病蟲害的樹枝剪去,以防止春季森林病蟲害大量繁衍。此外,林業(yè)工作人員需要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對區(qū)域范圍內的森林病蟲害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建立病蟲害數(shù)據(jù)庫,并滿足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3.3 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避免次生災害產生

對森林病蟲害有效控制,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即是利用害蟲的天敵控制害蟲的繁衍率,以維護森林的生態(tài)平衡。對森林病蟲害采用綜合防治措施,就是要創(chuàng)造生物防治環(huán)境,降低化學藥物的使用量,通過加強害蟲天敵的放養(yǎng)和繁育,減少害蟲數(shù)量。但是,在森林環(huán)境中引入害蟲的天敵,需要對有關害蟲的資料進行分析,以確保引入的害蟲天敵發(fā)揮控制森林病蟲害的作用。

第7篇: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范文

[關鍵詞] 河北地區(qū) 玉米種植 病蟲害 防治措施 分析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058-01

我國是人口大國,對糧食的需求量較大,因此提高玉米產量至關重要,主要玉米產區(qū)集中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區(qū),其中華北地區(qū)的玉米產量占總玉米產量的百分之三十,占有較大比例,因此河北地區(qū)的玉米種植在我國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河北地區(qū)玉米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河北地區(qū)玉米種植的現(xiàn)狀

河北省作為玉米的主要產區(qū),近年來玉米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三百萬畝以上,多處畝產量超過了850公斤,取得了較高的效益,并且玉米的播種面積與產量一直位于全國玉米種植的前列,由此可見,該地區(qū)玉米種植在我國具有重要的位置,對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提高該地區(qū)的玉米產量至關重要,但是目前,玉米產量有所下降,其中影響因素主要有兩點,一、病害的影響,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苗枯病等病害嚴重降低了玉米產量,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二、蟲害的影響,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蟲害的危害一直較嚴重,玉米柱莖夜蛾,地老虎等害蟲嚴重影響了玉米的生產,危害性較強,因此研究玉米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不僅提高玉米產量,還為玉米的田間管理提供借鑒。

2 河北地區(qū)玉米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玉米大斑病的癥狀及防治措施

玉米大斑病的癥狀:早期,葉片在受到大斑病菌侵染后,會出現(xiàn)點狀水浸斑,中期形成梭形的中間呈灰褐色的大斑,后期,在病斑上面會生成黑色霉狀物。傳播途徑:一般情況下病菌的菌絲會分化并依附在出現(xiàn)病變的玉米上過冬,并通過氣流傳播,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病條件,溫度在20至25之間,濕度較高,大于90%,大斑病的主要分布地區(qū),華北北部,東北,高海拔地區(qū),由于玉米大斑病主要發(fā)生在氣候較涼爽的地區(qū),因此河北地區(qū)是玉米大斑病的高發(fā)區(qū),受到玉米大斑病的影響較嚴重。

防治措施:一、加強田間的管理,播種前施足肥料,保證玉米具有足夠的養(yǎng)分生長,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摘除少量底部葉片,減少田間濕度,及時清除帶病植株,避免大斑病菌的大面積傳播,最后,盡量采用輪作的方式,提早耕種,致使達不到大斑病菌適宜生長的溫度,減少大斑病的發(fā)生幾率。二、加強化學防治,在溫度適宜大斑病生長之前,噴灑70%百菌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三、選擇優(yōu)良的抗病性強的品種種植,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2.2 玉米小斑病的癥狀及防治措施

玉米小斑病的癥狀:病斑主要侵染葉片,為褐色橢圓形,邊緣呈赤褐色,在潮濕的情況下會產生黑色霉狀物,在嚴重情況下也會侵染到玉米莖,導致莖稈折斷。傳播途徑:與玉米大斑病一樣,病菌菌絲能夠分化依附在出現(xiàn)病變的玉米殘體上過冬,通過氣流傳播,但存在細微差異,即小斑病可以通過風雨傳播。小斑病的發(fā)病條件:最佳溫度為26至29度,濕度超過90%,小斑病的特點,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在玉米生長過程的各個階段都能夠發(fā)病,發(fā)病的高峰期為植株抽雄之后。

防治措施:一、加強田間管理,施用磷鉀肥增加玉米的抗病性,采用深耕的方式降低帶菌量,及時摘除病葉,降低田間濕度。二、加強化學防治,在發(fā)病之初噴灑70%甲基硫菌靈、75%百菌清藥劑,7至10天噴灑一次,連續(xù)噴撒兩三次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2.3 玉米旋心蟲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玉米旋心蟲的危害:玉米旋心蟲對玉米種植的危害十分嚴重,低齡幼蟲在底部注入莖心向上取食玉米,會對多株玉米造成危害,致使玉米形成花葉,變成枯心苗,甚至造成玉米的畸形,無法結果,影響玉米的產量。

防治措施:一、使用農業(yè)方法防治,采用合理輪作的方式,錯開玉米的生長時間,降低危害,二、使用藥劑防治,可以采用敵敵畏與敵百草進行防治,還可以將甲萘威西維因可施性粉劑撒至玉米根部附近,降低玉米旋心蟲的危害。

2.4 地老虎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地老虎的危害:地老虎又稱切根蟲,具有多食性的特點,夜間活動,具有趨光性,危害特別嚴重,地老虎主要將玉米苗咬斷,拖入洞口,由于具有多食性的特點,會大面積地吃食玉米,降低玉米產量。

防治措施:地老虎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三點,一、使用毒餌防治,在清早或傍晚將毒餌撒至壟內,進行防治。二、噴灑農藥防治,由于地老虎喜歡在夜間出動,適宜的農藥噴灑時間在傍晚與清早之間,施用適量的殺滅靈進行防治。三、通過人工捕殺進行防治,在發(fā)現(xiàn)幼苗受蟲害后,清早傍晚時在玉米根部捕捉,達到防治的效果。

3 結語

河北地區(qū)溫度適宜,濕度較高,適合玉米的種植,是玉米的主要產地之一,但是該地區(qū)溫暖濕潤的氣候同樣易出現(xiàn)病蟲害問題,對玉米種植的危害較大,因此研究河北地區(qū)玉米種植與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價值,有助于提高玉米的產量,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從而促進河北地區(qū)農業(yè)生產的高效率開展,實現(xiàn)最佳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蕾,趙莞婷.簡述玉米常見病蟲害的種類及其防治措施[J]. 現(xiàn)代化農業(yè). 2015,03(04):104-105.

[2]周昌洪,袁新華.談玉米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類型及其防治策略[J]. 農技服務. 2014,15(11):189-190.

第8篇: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范文

關鍵詞:茶園;病蟲害;無公害技術

1 改善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

1.1 茶樹選種及茶園選址

建立優(yōu)質高產高效無公害茶園,首先要選用高產、優(yōu)質、抗逆、適用性強的優(yōu)質茶樹作為種植品種。在茶園種植時要注意品種搭配,多品種搭配不僅可以豐富茶園生態(tài)結構、增加茶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提高茶園的品質,提高茶園的市場競爭力,增加茶園的經濟效益。

1.2 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維護

在茶園四周及道路等地方種植一些和茶樹生長條件相適宜的數(shù)木,這樣可以增加茶園的生態(tài)結構,提高茶園的抵抗病蟲害能力。樹木可以種植在茶園的四周或道路兩旁,也可以與茶樹間作,使其形成一個堅固的防護林,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茶園的生態(tài)結構,也可以對茶園起到遮蔭、防風抗寒等作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工業(yè)廢氣對茶園造成的污染。

2 農業(yè)防治

2.1 防治特點

農業(yè)防治主要是指茶園栽培管理方法,即指茶葉生產過程中的主要管理和技術等措施。農業(yè)防治是防治病害蟲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過對茶樹修剪、中耕、除草和灌溉等茶園管理方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害蟲賴以生存的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害蟲的作用。

2.2 防治措施

采摘可以破壞害蟲的生長環(huán)境,減少害蟲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成份,破壞害蟲的繁殖場所。在采摘季節(jié)可進行分批多次采摘,為了防止害蟲的傳播應對含有害蟲芽葉重點采摘;修剪可以通過改善茶園通風透光等條件,從而達到抑制喜濕怕光害蟲的生長繁殖;中耕,通過該方法可以促進土壤通風透氣性,這樣不僅有利于茶樹的生長增加抵抗力,還可以破壞害蟲的地下棲息場所;其它茶園管理措施,如臺刈、施肥、冬季深耕培土、灌溉、排水等管理方法也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3生物防治

3.1 防治特點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定生物與害蟲之間的敵對關系控制病蟲害的一種方法。它不僅包括傳統(tǒng)的利用害蟲的天敵防治蟲害,也包括使用激素使害蟲不育、死亡等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茶園病害蟲無公害防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方法無抗藥性、對環(huán)境無污染等優(yōu)點。

3.2 防治措施

一是通過保護天敵。在茶園周圍及道路兩旁種植杉、棕、苦楝等樹木,形成防護林,為害蟲天敵形成良好的生長繁殖環(huán)境。在冬季可為害蟲天敵準備適量的過冬糧食,幫助其生長繁殖。二是引種、釋放害蟲的天敵。主要是指引種對人體和茶樹無害但對病蟲有害的真菌、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為微生物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使其大量的生長繁殖擴散,感染害蟲,從而殺死害蟲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三是利用昆蟲性外激素防治害蟲,主要為直接誘殺法,通過其誘殺雄性害蟲,造成茶園中害蟲雌雄比例失衡,從而預防病害蟲。

4物理技術防治

4.1 防治特點

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蟲對光的趨性、群居性等生活習性,通過激素、光源、顏色等對害蟲進行誘殺或機械捕捉防治病蟲害。目前,常采用誘蟲燈進行病蟲防治,誘蟲燈不僅適用害蟲種類廣、殺傷力大,而對害蟲天敵無害,對環(huán)境無污染,且效果快、明顯。

4.2防治措施

一是燈光誘殺法。該方法主要是針對趨光性強的茶尺蠖、茶毛蟲等害蟲。目前,應用最多的是東方紅電子滅蛾燈和黑光燈,結合茶園的面積和實際情況在害蟲發(fā)生期安裝適量的滅蛾燈可有效殺死害蟲,防治病蟲害。二是嗜殺法。主要根據(jù)害蟲對顏色喜愛不同的特性。對其進行誘殺,可在茶園中放置適量的各種顏色的紙片,并對附著在紙片上的害蟲及時殺死,從而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5 化學防治

5.1 防治特點

化學防治是指通過涂抹、包扎、噴施等手段,將農藥等化學藥品散布在茶園中,達到控制、消滅茶園中害蟲,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瘜W防治具有高效、速效等優(yōu)點,但由于化學防治對環(huán)境有污染,且易造成農藥殘留影響茶葉品質等缺點,該方法只能在病蟲害嚴重的情況下使用。

5.2 防治措施

原則上減少或不使用化學農藥防治茶樹病蟲害,但當茶園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病蟲害時可使用該方法?;瘜W防治在選擇農藥時,要以高效、選擇性強、水中溶解度低等為參考標準選擇農藥品種;同時要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書規(guī)定的劑量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自我保護,防止中毒,在防治過程中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對環(huán)境的污染。

參考文獻

第9篇: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范文

一、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是我國植保工作的一貫方針,也是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

二、控制環(huán)境,減少用藥次數(shù)

許多病蟲害的發(fā)生及危害要求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如黃瓜霜霉病在高濕條件下危害嚴重且易暴發(fā)流行,保護地蔬菜灰霉病在連續(xù)陰天時容易大發(fā)生等。所以,根據(jù)具體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創(chuàng)造不利于其發(fā)生和危害的環(huán)境條件,可限制許多病蟲害的發(fā)生,從而減少用藥次數(shù),降低農藥殘留與污染,保護生態(tài)平衡,有利于生產無公害農產品。

三、充分利用農業(yè)綜合措施減少病蟲發(fā)生

利用農業(yè)綜合措施防治病蟲害,是最古老、最經濟、最有效的一類防治方法。目前在生產上常用的農業(yè)綜合防治措施有:搞好田園衛(wèi)生,清除遭受病蟲危害的農作物殘體;高壟栽培,防止水傳病害;剪除病蟲危害過的作物殘體,防止擴大危害;及時通風降濕,控制病害發(fā)生;地膜覆蓋,降低環(huán)境濕度;合理施肥澆水,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果實套袋,防止病蟲危害;合理輪作倒茬;選用抗病品種;使用無病毒苗木等。

四、不宜見病蟲就用藥

在各種作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地發(fā)生多種蟲害或病害,但對人類經濟活動真正造成較大損害或損失的病蟲害只有少數(shù)種類,對于那些對農業(yè)生產基本沒有影響的害蟲或病害,雖然生產中時有發(fā)生,但并不需要用藥防治,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角度來說,“和平共處”是最好的選擇。而對于那些對農業(yè)生產會造成較大或重大損失的害蟲或病害,就應當重點防治。也就是說,防治病蟲危害是指防治那些對人類活動會造成顯著經濟損失的害蟲或病害。

五、防治主要病蟲害,兼治次要病蟲害

在作物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可能同時或先后有不同程度的多種病害或蟲害發(fā)生,但在防治時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要善于抓住主要病害或害蟲種類,集中力量解決對生產危害最大的病蟲害問題,對次要病蟲害則要考慮兼治;同時還要密切注意次要病害或害蟲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變化,有計劃、有步驟地適時防治一些較為次要的病蟲害。例如,果樹休眠期防治的中心任務是消除越冬的病源和蟲源,主要措施是搞好果園衛(wèi)生;果園展葉開花期應著重防治病害的初侵染和害蟲的始發(fā),采取的具體措施和選用的藥劑種類、藥劑濃度、用藥時機等,應主要針對當年可能嚴重發(fā)生的病害及害蟲,而且要盡量兼顧防治其他病蟲害;結果期至成熟采收期,以保證果實正常生長發(fā)育為主,主要措施以保果為中心,兼顧保葉。另外,不同環(huán)境或氣候條件下的病蟲害防治重點也不相同,如防治蘋果早期落葉病,在沿海地區(qū)的果區(qū)以防治斑點落葉病為主,而在陜西果區(qū)則以防治褐斑病為主。

六、抓住關鍵防治時期防治

常見種植作物一般都有比較明確的、需要重點防治的病蟲害,應根據(jù)不同病蟲害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抓住不同病蟲害的關鍵防治時期進行重點防治,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如防治保護地蔬菜灰霉病,若遇連續(xù)兩天陰天,則應立即噴藥防治;防治黃瓜霜霉病,應以發(fā)病前預防為主,避免病害蔓延;防治梨黃粉蚜為害,一方面要在樹體萌芽前均勻周到地噴藥,另一方面在樹體生長期要及時采用淋洗式噴藥防治,防止黃粉蚜為害果實;蘋果病蟲害的防治原則應為“春重、夏緊、秋松”等。

七、適當發(fā)揮農藥助劑的作用

許多害蟲身體表面及植物表面常帶有一層蠟粉或蠟質層,一般藥液很難附著其上,致使藥劑防治效果多不理想。因此,為提高藥劑的防治效果,應適當在藥液中加入一定濃度的農藥助劑,以便降低藥液表面張力,提高藥液的附著能力,充分發(fā)揮藥效。如在防治介殼蟲類及白粉虱、蝽類等害蟲時,或在果樹休眠期噴藥防治病蟲時,或在防治甘藍類病蟲害時,若在藥液中加入助殺、農藥展著劑等農藥助劑,均可顯著提高相應藥劑的防治效果。

八、選用低毒、低殘留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