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嫁接的技術要點范文

嫁接的技術要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嫁接的技術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嫁接的技術要點

第1篇:嫁接的技術要點范文

秸稈加工的目的是改變原來的體積和理化性質(zhì),便于奶牛的采食,提高適口性,減少飼料浪費,提高其營養(yǎng)價值。到目前為止,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生物學方法和化學方法。

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指對秸稈進行切斷或粉碎、制成顆粒、碾青、熱噴等。這種方法一般不能改善秸稈的消化利用率,但可以改善適口性,減少浪費。

1.1 切短

秸稈經(jīng)切短便于采食和咀嚼,并易于與精料拌勻,防止牛挑食,從而減少飼料浪費,提高采食量。切短的長度一般為1.5~2.5cm。

1.2 粉碎

粗飼料經(jīng)適當粉碎,可提高采食量。多采食的部分能補償粗飼料本身所含能量的不足,但要注意粉碎的粒度。

1.3 制顆粒

粗飼料經(jīng)粉碎后與其他飼料配成平衡飼糧,然后制成顆粒,適口性好,營養(yǎng)平衡,粉塵減少,顆粒大小適宜,便于咀嚼,改善適口性,從而提高采食量。用單純的粗飼料或優(yōu)質(zhì)干草經(jīng)粉碎制成顆粒飼料,可減少粗飼料的體積,便于貯藏和運輸。

1.4 碾青

將秸稈鋪在地面上,厚度約為30~40cm,上鋪同樣高度的青飼料,最上面再鋪秸稈,然后用磙碾壓,此過程稱為碾青。青飼料流出的汁液被上、下兩層秸稈吸收。經(jīng)過該處理,可縮短青飼料曬制的時間,并提高粗飼料的適口性和營養(yǎng)價值。

1.5 熱噴

將初步破碎或不經(jīng)破碎的粗飼料裝入壓力罐內(nèi),用1.47~1.96MPa的壓力,持續(xù)1~30min;然后,突然減至常壓噴放,即可得熱噴飼料。經(jīng)該處理,可提高牛對粗飼料的采食量和有機物質(zhì)消化率。

2 生物學方法

生物學方法又稱微貯,即利用微生物在發(fā)酵過程中分解秸稈中的半纖維素、纖維素等,再連同菌體喂牛。微貯對改善秸稈的營養(yǎng)價值、提高粗蛋白含量有一定效果。目前推廣的秸稈微貯技術操作要點如下:

2.1 菌種復活

在處理秸稈前,先將一袋發(fā)酵活干菌倒入2kg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在常溫下放置1~2小時,使菌種復活。

2.2 菌液配制

將復活好的菌種倒入充分溶解的0.8%~1.0%的食鹽水中拌勻。食鹽水和菌液量計算參照下表。

微貯菌劑用量與菌液配制計算參考表

2.3 貯存

在磚窖或土窖的四周,襯塑料膜,將秸稈鍘成2~3cm,裝入窖中,約30~50cm厚為一層;然后,在秸稈上均勻噴灑菌液水,同時加入占秸稈質(zhì)量60%~70%的水并壓實;在最上層均勻灑上食鹽,食鹽用量為每平方米250g;最后,用塑料膜封頂,四周壓實,上部用土或其他重物壓實。封頂后一周內(nèi)經(jīng)常檢查窖頂變化,發(fā)現(xiàn)裂縫或凹坑應及時處理,以防漏氣腐敗。

2.4 開窖

一般在窖內(nèi)貯藏21~30天才能取出。取出時要從一角開始,從上至下逐漸取用。每次用量應在當天喂完為宜。取料后一定要將窖口封嚴,以免水進入引起變質(zhì)。微貯料要與其他草料混合飼喂,也可與精料同喂。飼喂時,應有一段適用過程,逐漸加量,一般每頭牛每天1.5~2.5kg為宜。

3 化學方法

化學處理是利用化學試劑對粗飼料進行處理,使其內(nèi)部化學結構發(fā)生改變,更易被瘤胃微生物所消化,主要有堿化法、氨化法、生物酶法等。

3.1 堿化法

堿化法是利用強堿液處理秸稈,破壞植物細胞壁及纖維素構架,釋放出與之關聯(lián)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種方法能大幅度地提高秸稈的消化率,但處理成本高,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

3.1.1 氫氧化鈉處理

傳統(tǒng)的方法也稱濕法處理,具體方法是用8倍于秸稈重量的1.5%的氫氧化鈉溶液浸泡秸稈12小時,然后用水沖洗至中性。該法處理的秸稈牛喜歡采食,有機物質(zhì)消化率提高24%。缺點是費力費時,需水量大,且營養(yǎng)物質(zhì)隨水洗流失較多,還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為克服濕法的這些缺點,目前已對該法進行了改進,主要包括半干處理和干處理。半干處理是秸稈經(jīng)過氫氧化鈉溶液浸泡后不用水洗,而是通過壓榨機將秸稈壓成半干狀態(tài),然后烘干飼喂。干處理是將秸稈切短,通過螺旋混合器加入30%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勻,使秸稈含氫氧化鈉的量為干物質(zhì)的3%~5%;然后,將這種秸稈送入顆粒機壓成顆粒,冷卻后飼喂。

3.1.2 石灰液處理

按秸稈與生石灰100:1備料,先將生石灰按1kg加水20kg溶解,除去沉渣;然后,用該石灰液浸泡切短的秸稈24h,撈取稍干飼喂。該法效果比氫氧化鈉差,且秸稈易發(fā)霉。但原料易得,成本低,方法簡單,能提高秸稈的鈣質(zhì)。也可再加入1%的氨,防止秸稈發(fā)霉。

3.2 氨化法

氨化法是指利用液氮、尿素、碳銨和氨水等,在密閉的條件下對秸稈進行氨化處理。其優(yōu)點是操作簡單、成本低,可提供一定的氮素營養(yǎng),能明顯提高秸稈的消化率和粗蛋白水平,改善適口性,提高采食量,對環(huán)境基本無污染。因此,氨化處理秸稈在世界范圍內(nèi)被廣泛應用。

3.2.1 無水液氮處理

多采用“堆垛法”,將秸稈垛起,上蓋塑料薄膜,底邊四周用泥土密封,其內(nèi)安裝多孔導管與液氮相連;開啟罐上的壓力表,按秸稈干物質(zhì)重量的3%通進液氮,氨氣很快遍及全垛。氨化處理時間取決于氣溫,氣溫低于5℃時需要8周以上;5~15℃需要4~8周;15~30℃需要1~4周。啟封后通風12~24h待氨味消失,即可飼喂。

3.2.2 氨水氨化處理

可用含氨量15%的農(nóng)用氨水,按秸稈重量10%的比例,把氨水逐層均勻噴灑于秸稈上。噴灑完氨水后,用塑料薄膜將垛封嚴。該方法在氣溫不低于20℃時,5~7天氨化完成,啟封后12~24h待氨味消失即可飼喂;也可按照上述液氮的“堆垛法”處理。

第2篇:嫁接的技術要點范文

關鍵詞: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高層建筑

中圖分類號:TU323.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近年來,隨著土地價格的不斷攀升以及人們對建筑高度和抗震度等方面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隨著高層建筑的增多,很多比較新穎的建筑施工技術也不斷的得到了應用。就目前情況來看,框剪結構依然是高層建筑采用最多的結構形式之一,該結構可以同時兼顧框架結構和剪力墻兩種結構的特征,無論是在安全性上還是經(jīng)濟性上都較為可取。但是,怎樣提高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能還屬于一個正在研究中的熱點和難點,歸根結底也是怎么樣將兩者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突破形變帶來的束縛,抵抗地震破壞。因此,本文結合之前的工作經(jīng)驗,在部分工程的基礎上對此問題進行了總結。

1框架-剪力墻抗力特性

1.1框架和剪力墻的受力特征

建筑框架結構的受力特點較為復雜,首先由荷載傳給樓板,然后再依次傳給次梁、主梁、柱、基礎、地基等。在該結構中,受力體系由梁、柱組成,用以承受豎向荷載是有利的,但是在承受水平荷載方面能力有限,因此僅僅適用于房屋高度不大,層數(shù)不多的建筑。剪力墻則為一段鋼筋混凝土墻體,因其抗剪能力很強,故稱剪力墻。在框剪結構中,框架與剪力墻協(xié)同受力,剪力墻承受大部分水平荷載,框架承受大部分的豎向荷載,這樣大大減少了柱子的截面。

1.2框架-剪力墻的受力特征

在框架-剪力墻建筑結構中,能將兩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基本上都是平面樓蓋,通過大面積大剛度的樓蓋將之聯(lián)系成為一個網(wǎng)絡式的結構,每個結構內(nèi)的框架,剪力墻等共同承擔外力,從而保證框架內(nèi)所有的結構位移距離均等,減少變形的幾率??蚣艚Y構的受力特點是由框架和剪力墻結構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純框架結構中的框架,剪力墻在框剪結構中也不同于剪力墻結構中的剪力墻。

1.3框-剪結構的優(yōu)點:

(1)同樣設防烈度地區(qū),框-剪結構因抗震能力較接近剪力墻結構,規(guī)范允許建造的高度比框架結構高得多;(2)框-剪結構比起剪力墻結構,其建筑空間布置更靈活,更容易滿足使用功能需要有較大空間區(qū)域的要求;(3)框-剪結構在水平荷載(或地震水平作用)下的整體側向變形介于彎曲型與剪切型之間,是中庸平和類型;在用料、舒適度等各方面都比較適中;(4)由于框-剪結構在水平荷載下,大部分剪力由剪力墻承擔,底層的框架柱截面尺寸可以做得不必過大而節(jié)約使用空間。

2高層框剪結構抗震設計的技術要點

2.1提高剪力墻的抗震能力

框剪結構的抗震能力一直飽受關注,實際上,只要做好設計,另外再采用合理的肢墻面積完全可以實現(xiàn)。在設計方面,為了更好的穩(wěn)定剪力墻結構,可以在其周圍增加一些梁柱結構用于受力傳輸,形成邊框剪力墻。這種結構可以在地震發(fā)生時阻止震波的橫向擴散,而是向下方延伸,即便是剪力墻遭到地震損壞,也可以由梁柱結構進行受力承載,這就極大地增強了其抗震性能。另一方面,在肢墻面積的選擇上,可以選擇較小的肢墻面積,然后采用雙肢墻或者多肢墻的結構形式,一旦出現(xiàn)裂縫,也可以由另一方或者其余肢墻承擔,而且這樣也可以降低剪力墻的剛度,避免出現(xiàn)剪力墻在地震沖擊波初期過早損壞和屈服。

2.2改善框架的抗震能力

框架抗震能力的提升可以通過三個方面加以實現(xiàn):

(1)強化框架結構的角柱。因為角柱遭遇雙向地震作用,屬雙向偏心受力構件且扭轉效應對內(nèi)力影響較大,受力復雜,需要在結構設計時注意給予加強。角柱是連接橫縱框架的關鍵,要增加框架結構的整體性,就需要增強角柱的抗剪能力。

(2)如果將一定數(shù)量的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墻板嵌入到框架當中,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框架的剪力滯后的情況,提高框架結構的整體性和抵抗推力的剛度,減少整體結構的側向移動,特別是層間的位移。但是,應注意這樣的結果是延性較差,如果在墻板上適當?shù)卦O計十字開口,人為地使之出現(xiàn)結構薄弱部位,形成延性的耗能墻板,則更加有效。

2.3改善整體抗震能力

(1)設計中采用機構控制達成總體屈服效果

可以通過設定一些小的機械構件來達到對框剪結構抗震的影響,比如可以在特定位置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塑性鉸”,東西雖然較小,但是在地震發(fā)生時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發(fā)生位置、次序、形變程度的控制,形成一個完整的耗能網(wǎng)絡,消耗震波能量。

(2)平衡結構剛度和承載能力

框架-剪力墻結構是一個兩種結構平衡的綜合結構,任何一種結構都不可以過多或者過少,如果剪力墻的數(shù)量設置過多,體積增大,剛度也會隨之增加,這就會使結構的自振周期變小,總體水平地震作用加大;反之,結構的剛度就會減小,地震力作用也就變小。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當根據(jù)建筑的基本情況來綜合考量,將建筑的設防烈度、高度、裝修等級等內(nèi)容考量在內(nèi),以確定結構允許的位移的最大限值,從而確定剪力墻的數(shù)量和體積,保證經(jīng)濟和安全并重。

(3)剛度與延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框架與剪力墻結構在剛度和彈性限值、延性系數(shù)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就給框剪結構抗震性能的提升制造了難題。在設計中應將各個構件協(xié)調(diào)起來,使剛度與延性和諧統(tǒng)一,以此保證建筑的抗震需求。

3結語

隨著國家在土地問題上的壓縮,城市土地利用必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土地經(jīng)濟所帶來的種種影響逐一體現(xiàn),可以預見,高層建筑必然會越來越多。框架-剪力墻結構由于可以綜合框架結構與剪力墻結構的優(yōu)點,而且將之有機互補,因而優(yōu)勢較為明顯,只要設計合理,荷載量計算準確,則可以顯著提升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在今后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一定要把握結構的均勻度,對于關鍵的承載量計算以及節(jié)點的把握都要嚴格認真,從而保證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能。

參考文獻:

[1]郭兆偉.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設計的技術要點分析[J].建材技術與應用2011.(01)

[2]王艷軍.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優(yōu)化設計淺析[J].山西建筑.2010(05)

第3篇:嫁接的技術要點范文

關鍵詞:多層結構;設計階段;抗震

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level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by leaps and bounds, all kinds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grows day by da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specia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multistory buildings, to focus on the design in the link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ain points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Keywords: multi-layer structure; Design stage; seismic

中圖分類號: TU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設計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整個工程施工的基礎,設計環(huán)節(jié)中如果出現(xiàn)一些漏洞和問題,就會導致整個建筑工程質(zhì)量的降低,本文針對鋼筋混凝土多層建筑,來著重對其設計環(huán)節(jié)中應該特別注意的要點,進行研究和討論。

1.獨立基礎設計荷載的取值

如果建筑基礎的主要受力區(qū)域中無軟弱粘性土層,8層或低于24m的多層框架建筑,不需對天然地基及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既使當所處區(qū)域為8度震區(qū)時,鋼筋混凝土的多層框架結構的建筑物,不需作抗震承載力驗算。然而,當符合以上條件的建筑物,在進行設計時,還是必須要考慮到風荷載的因素。不可因普通建筑風荷載的控制作用小,而在設計時的計算中不進行輸入。另外,在進行獨立基礎的設計中,其頂面外荷載在取值時都要兼顧軸力和彎矩及剪力的設計值,如果取值中缺少其中一項都會影響到結構的質(zhì)量。

2.基礎拉梁層的計算模型

當多層結構的基礎拉梁層沒有樓板,用TAT程序對其框架進行運算時,其樓板的設計厚度設置為零,同時要對彈性節(jié)點確定,然后利用總剛的方法對其作分析。在有些條件下,雖把樓板厚度值設置為零,也作了彈性節(jié)點,但是沒有用總剛的方法進行分析,而是在分析時按剛性樓面運算,這樣就會與現(xiàn)實條件發(fā)生差距。造成房屋的不規(guī)則平面。

3.基礎拉梁的設計

通常情況下,如果獨立基礎的埋深不夠,或采用了短柱基礎,因為地基較差或柱體的荷載不均勻,依照相關的抗震標準,可以依主軸方向,進行基礎拉梁的設計。其截面的寬度以中心距的1/20~1/30來確定,且不應小于250mm,以中心距的1/10~1/15來確定其高度,且不宜小于400mm。可以依照以上數(shù)值范圍的下限來確定構造基礎拉梁截面,其受力鋼筋的運算方法可以依照軸力設計值10%作為拉力條件進行運算,如果拉梁上需要承擔樓梯柱的負載力的情況下,要適當?shù)募哟罄旱钠矫婷娣e。結構的地基拉梁的頂部標高要相等于與短柱頂?shù)臉烁?,這時,進行基礎的設計時就可以依照偏心并有負荷的基礎操作。

當框架結構的底部層高較小,或基礎的埋深較淺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強化對基礎拉梁的設計,這樣就可以用拉梁起作用來達到平衡柱底彎矩的目的。這樣,拉梁的正彎矩鋼筋就要設計成全跨的拉接形式,負彎矩鋼筋則要達到最小1/2跨的拉接形式。進行拉梁正負彎矩鋼筋位于柱內(nèi)錨固的操作和拉梁的箍筋加密操作以及抗震構造都要與上部框架梁相適應。這樣,拉梁需要設計在基礎的頂部,而不是位于基礎的頂面,基礎的設計可以依照其中心的壓力負荷來進行。

4.帶樓電梯井筒

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其井筒會很大程度的對地震的剪力形成吸取,這樣就會很大程度的降低了結構對地震剪力的承受能力,同時,對其下基礎進行設計時也非常復雜,所以,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都使用砌體材料作成隔墻,或不進行井筒的設計施工。如果實際要求必須有鋼混井筒的設計時,就必須降低井筒墻的厚度,同時還要設法通過開豎縫或結構洞的方式,對井筒的剛度進行減少;另外也要減少井筒中鋼筋的裝配,以此來降低井筒產(chǎn)生的作用,在進行運算的過程中,在依照框架來衡量抗震能力之外,還需要以有井筒結構的框架來進行重復計算,同時更要增加與井筒連接處的柱體的鋼筋配置。

還要更加注意的是,在框架結構中,突出屋頂?shù)碾娞菁八洌瑘詻Q不可用砌體墻來承擔重量,而要用框架承受荷載;還要注意到鞭梢效應;雨篷等的挑出要選擇在承重梁而不可選擇填充墻;還有樓梯梁和夾層梁也要把其荷載設計在承重柱體,而堅決不可設計在填充墻。

5. 合理選取結構計算參數(shù)

依據(jù)《抗震規(guī)范》的明確規(guī)定,經(jīng)過計算機運算得出的所有數(shù)據(jù),都必須經(jīng)過分析來確定他們是否合理有效,然后才可以把其運算得出的數(shù)據(jù)作為整個工程設計的有效參數(shù)。一般來說,計算機工作所得出的數(shù)據(jù),大多是建筑的自振周期指數(shù)和地震剪力系數(shù)以及彈性層間位移、側向剛度、墻與柱的軸壓和墻、柱、梁的鋼筋配置數(shù)據(jù)、抗震能力、鋼筋超出的上限等一些信息。

對于通過計算機的運算而得出的上述數(shù)據(jù),要對其進行適當?shù)姆治?,以確定其合理性,在對結構進行設計運算過程中,首先就要具備比較合理的結構方案還要有合理的結構計算模型以及對計算參數(shù)正確的填寫,包括抗震設防的程度,所在場地的區(qū)別,要保證采用最為合理的形式來作出計算機運算出的總的信息以及所有重要參數(shù)的選擇。下面,以SATWE設計程序為例,并通過以往經(jīng)驗中的發(fā)現(xiàn),來簡要描述對于計算機運算結果的參數(shù)選擇。

5.1結構的抗震等級

在實際的建筑工程的設計工作中,有大多數(shù)的建筑按照抗震設防烈度來進行分類的話,都屬于是標準設防類的建筑結構,比如民居和普通的生產(chǎn)生活設施。對其抗震等級的確定可以依照《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的標準來進行確定。而電信、交通、消防等類型的建筑在確定其抗震等級時,先要以《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為依據(jù)來確定哪一個為重點設防類或者是標準設防類的建筑物,地震作用的數(shù)據(jù)可以根據(jù)所在區(qū)域的抗震設防烈度為依據(jù)進行運算。對于其中的重點設防類,通常是抗震烈度為6~8度時,應按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同時,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此時,就可以此為依據(jù)通過對《抗震規(guī)范》表的對照,來確定此建筑物設計時的抗震標準。

5.2地震力振型組合數(shù)

對于地震力的振型組合數(shù)的選擇,當結構為高層建筑時,如果不加入對扭轉耦聯(lián)的運算,就最少確定為3;如果振型的值大于3,就要相應的選擇3的倍數(shù),同時也要注意不可大于層數(shù)。如果建筑的層數(shù)大于2并包括2時,可以用層數(shù)來確定振型數(shù)。在有些相對不規(guī)則的建筑結構中,有時需要加入對扭轉耦聯(lián)的考慮,如果是對高層建筑進行設計時,其振型要選擇大于等于9;如果建筑結構有非常多的層數(shù)或者表現(xiàn)出有很大變動的剛度時,對其振型數(shù)要多取,如果是有轉換層的建筑結構或者是有頂部塔樓的建筑結構,其振型數(shù)的選擇要大于等于12,同時也要注意不可多出總層數(shù)的3倍;要注意的是,只有定義彈性樓板,并且要運用總剛的分析,振型才可以增加。在有關的《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中已經(jīng)有明確的指出,適應的振型個數(shù)通??蛇x取振型參與質(zhì)量并實現(xiàn)總質(zhì)量90%時所需要的振型數(shù)。在SATWE中已經(jīng)具有了有這樣的能力,已經(jīng)能夠可以很容易的進行參與質(zhì)量比值的輸出。在實際的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員沒有對軟件的使用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在進行振型數(shù)的選擇時表現(xiàn)出隨意性,這是一定要杜絕的現(xiàn)象。另外,非耦聯(lián)計算的地震剪力一般要很大程度上大于耦聯(lián)計算的地震剪力,只是在建筑結構表現(xiàn)中明顯扭轉時可利用耦聯(lián)計算,而把非耦聯(lián)運算作為其中的補充來使用。

5.3結構周期折減系數(shù)

在框架結構中,由于受填充墻的影響,建筑結構的剛度實際上對表現(xiàn)出大于計算的剛度,同時表現(xiàn)出實際周期多過運算周期。所以,使運算而得出的地震剪力較小,降低了建筑結構的安全程度。所以,折減對于建筑結構的運算周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于框架結構來說,對于其運算周期的折減或者過大的折減都不適合。對于框架結構的建筑來說,當利用砌料來填充墻體時,其折減的數(shù)值可以采用0.6~0.7;利用砌料填充的墻體很少時,其折減的數(shù)值可以采用0.7~0.8;當屬于全部輕質(zhì)板材時墻體時,其折減的數(shù)值可以采用0.9。而對于沒有任何墻體的框架結構,就可以不進行折減。

5.4框架梁、柱箍筋間距

在電算程序中,一般把梁、柱箍筋加密區(qū)間內(nèi)定為100mm,當框架結構的梁跨中部有次梁等負荷時,非加密的區(qū)域如果采用200mm間距就會造成此區(qū)域的鋼筋配置不夠,基于這個考慮,就把程序內(nèi)定數(shù)值中的梁箍筋設置為200mm,這樣就能夠在保障非加密區(qū)域的抗剪承受力的同時,又可以對梁端箍筋加密區(qū)的抗剪承載力起到加強的作用。而關于框架柱體,當其內(nèi)定的箍筋間距為100mm,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也能造成非加密區(qū)箍筋不足,所以,也就把程序內(nèi)定柱體的箍筋間距改為200mm.

5.5地下室層數(shù)的輸入

對于多層框架結構的地下室。因為其隔墻的數(shù)量不多,所以一般都用筏板式基礎。在進行程序的電算時,應該把地下室的層數(shù)結合其上部結構同時錄入,并合理確定上部結構嵌固部位位置。如此就可以作到地基和基礎底板豎向荷載的運算一次完成,而且在進行建筑結構的抗震運算工作時,程序就能夠自動對框架底層柱底截面的彎矩設計值乘以增大系數(shù)。如果建筑結構體現(xiàn)出豎向不規(guī)側的特征時,就不但需要進行薄弱層的驗算,還應該對其地震剪力作乘以1.15的增大系數(shù)運算。

參考文獻:

[1] 方鄂華,多層及高層建筑結構設計 [J],中國建筑,2008(11):25

[2] 王元清,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釋疑及工程實例[J]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12):33

第4篇:嫁接的技術要點范文

關鍵詞: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 TU3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5-60-2

0 引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中,由于工程自身特性,整合了框架和剪力墻技術優(yōu)勢,具有更為突出的安全性能,還可以提升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力導致的結構變形問題。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被廣泛的應用在其他的工程建設中。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應用,可以有效的精簡施工步驟,優(yōu)化施工流程,充分發(fā)揮先進技術和工藝優(yōu)勢,提升工程建設效率和質(zhì)量,提升結構穩(wěn)定性,盡可能降低外力對工程結構帶來的變形影響,延長工程使用壽命,降低資源浪費,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此看來,加強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要點研究尤為必要,有助于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依據(jù)。

1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技術概述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技術主要是指結合框架和剪力墻技術優(yōu)勢基礎上,進一步實現(xiàn)房屋建筑梁和柱的穩(wěn)定連接,形成一個承重能力更強的工程結構,為工程后續(xù)施工活動提供更為堅實的保障。在梁和柱的搭配下,形成的這種穩(wěn)定性更高的框架,可以有效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整體水平荷載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抵御外力對房屋結構帶來的變形壓力影響[1]。

從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墻結構受力特點來看,本身是一個完全垂直地面的結構體,自身承受水平荷載力能力較強,結構較為穩(wěn)定。結構承受能力較強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新工藝和新材料的運用方面,伴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建筑行業(yè)獲得了快速的發(fā)展,相應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得到了較為可觀的發(fā)展。在對房屋建筑新技術和新工藝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有意識的整合框架結構技術和剪力墻結構技術優(yōu)勢,能夠充分發(fā)揮兩種技術各自優(yōu)勢,實現(xiàn)1+1>2的目的,充分發(fā)揮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優(yōu)勢,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應用,從結構橫向和縱向受力進行分擔,轉移作用力同時提升建筑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2]。

2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要點

2.1 鋼筋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鋼筋施工技術作為一門工程建設中較為常見的技術,技術應用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工程整體結構穩(wěn)定性,故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中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需要充分考慮到鋼筋材料和選材方面的問題,根據(jù)工程建設要求嚴格控制。首先,在鋼筋的選擇中,需要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包括鋼筋材料價格、質(zhì)量和型號等多方面,選擇更加合理的鋼筋材料[3]。其次,節(jié)點處鋼筋施工技術的選擇,需要充分考慮到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重點和難點所在,即梁柱節(jié)點施工,主要原因在于鋼筋分布較為密集,需要施工人員能夠在@取準確數(shù)據(jù)基礎上,熟練地完成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施工步驟,盡可能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減少鋼筋節(jié)點問題的出現(xiàn)。最后,在鋼筋施工中,需要盡可能避免節(jié)點位移問題出現(xiàn),施工中需要選擇合理的加固措施,對鋼筋進行綁扎加固處理,嚴格遵循施工要求來把握鋼筋位置節(jié)點,明確鋼筋梁柱節(jié)點所在情況,確保施工人員可以按部就班的開展施工活動,并由專門的技術人員在現(xiàn)場提供指導和幫助,提升施工質(zhì)量。

2.2 模板施工技術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中,模板施工技術應用尤為關鍵,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整體質(zhì)量。首先,在支模階段的施工中,需要在模板就位安裝線和控制區(qū)域位移偏差3mm范圍內(nèi)進行控制,確保混凝土墻高度相同,為后續(xù)施工活動有序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還應該做好墻體施工質(zhì)量,在墻根處進行水泥漿的地墊抹,厚度控制在15cm以內(nèi)即可[4]。如果發(fā)現(xiàn)鋼筋在外現(xiàn)象,工作人員需要及時做好補漿工作,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模板支護中,明確陰角膜位置,不同的末班施工工藝需要結合工程實際建設要求,遵循施工流程有序開展,確保模板之間可以有效合攏,避免縫隙的出現(xiàn),留下質(zhì)量問題。引陰角膜安裝中,為了有效避免出現(xiàn)傾倒現(xiàn)象,施工人員可以做好陰角膜和鋼筋的加固處理,避免陰角膜連接出現(xiàn)縫隙不牢固,提升施工質(zhì)量。其次,在拆模階段施工中,同樣根據(jù)施工流程有順序的進行拆除,在基本的混凝土澆筑工作完成后,對混凝土澆筑強度進行檢測,只有達到1.2MPa后才可以開展后續(xù)的施工活動,確保拆模過程中不會對混凝土外表產(chǎn)生損壞。

2.3 混凝土施工技術

在模板施工結束后,質(zhì)量檢驗合格后方可開展后續(xù)混凝土澆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調(diào)試工作,檢查調(diào)試后的混凝土質(zhì)量是否符合要求,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動態(tài)進行調(diào)節(jié)。②混凝土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在施工中需要保持作業(yè)的連續(xù)性,主要是由于大面積使用中,混凝土使用量較大,需要分段澆筑,這就可能出現(xiàn)在澆筑混凝土后,下一層混凝土澆筑可能存在重復澆筑現(xiàn)象,所以需要連續(xù)作業(yè)盡可能的避免混凝土澆筑斷層問題的出現(xiàn),提升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5]。③混凝土在澆筑完成后,為了避免混凝土后續(xù)使用中出現(xiàn)裂紋現(xiàn)象,應該做好養(yǎng)護工作,結合施工區(qū)域環(huán)境因素,如果天氣干燥,為了避免混凝土內(nèi)部水分快速流程,內(nèi)外溫度差異過大引起裂縫現(xiàn)象出現(xiàn),可以適當?shù)膰娝幚恚_?;炷帘砻姹S兴帧8鼮橹匾氖?,為了避免混凝土裂縫問題出現(xiàn),在混凝土調(diào)試中避免加入膨脹劑,防止后續(xù)混凝土質(zhì)量出現(xiàn)問題。

2.4 內(nèi)隔墻施工技術

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中,為了確保建筑整體結構穩(wěn)定性,同時還可以起到美化作用,應該有針對性的加強施工技術重點控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內(nèi)隔墻材料選擇,應該選擇經(jīng)濟性好、抗震能力強的材料,砌塊結構最好是空心的,這樣可以提升建筑整體外觀性能。其二,內(nèi)隔墻施工技術選擇中,盡可能選擇操作合理和簡單的施工技術,作為施工后期收尾階段的重要部分,需要充分考慮到建筑整體施工情況,及時整改和完善,提升施工質(zhì)量。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中,由于新工藝和新技術的應用,工程施工難度增加,需要施工人員不斷提升自身施工素質(zhì),掌握先進技術,嚴格遵循施工要求開展施工活動,充分發(fā)揮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技術優(yōu)勢,提升工程建設質(zhì)量。

參 考 文 獻

[1] 馬國力.解析框架剪力墻結構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27(11):175+177.

[2] 張宏.關于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墻結構主體工程施工技術方案的探究[J].門窗,2014,31(11):117-118.

[3] 李向武.芻議框架剪力墻結構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門窗,2015,31(08):120-121.

[4] 丁茂喜.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探析[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5,24(19):56-57.

[5] 張文超.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6,12(17):108-109.

[6] 佟月強,郝明,試論結構設計優(yōu)化技術及在房屋機構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yè),2012(8):252.

第5篇:嫁接的技術要點范文

深州蜜桃個大、味美、品質(zhì)優(yōu)良、歷史悠久,是歷代皇家貢品,種植面積13000公頃,成為深州果農(nóng)經(jīng)濟收入的主要支柱產(chǎn)業(yè)。通過長期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桃樹育苗經(jīng)驗,現(xiàn)將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快速育苗新技術要點

1.1種子選擇

種子要選用種仁飽滿,桃殼新鮮,抗逆性強的優(yōu)良毛桃種子。晾干后,儲藏備用。

1.2層積沙藏催芽

封凍前,選擇排水良好,背風向陽處,挖坑層積沙藏,挖坑深度80厘米,長寬視種子量而定,種子細例為l份種子,3份細沙,摻拌均勻,加水以手捏成團不滴水為官。填人坑內(nèi),種子上部覆30厘米厚土層。沙藏時間80天左右。翌年解凍后經(jīng)常檢查種子發(fā)芽率,發(fā)芽率70%以上即可播種。

1.3整地

每畝施人有機肥l500~2000千克,氮、磷、鉀復合肥50千克,澆足底水,耕地,平整土地,打埂做畦,畦長寬視地平坦程度而定。

1.4播種

當沙藏種子發(fā)芽率70%以上時開始播種。播種方式:條播。株行距為10~12厘米x40~50厘米。采用開溝點播,覆土厚度1.5~2厘米,輕度鎮(zhèn)壓。

1.5封地面、覆膜

用封地面除草劑落地胺500倍藥液噴灑地面,隨噴藥隨覆膜。覆膜后5天左右種芽出土,注意及時破膜出苗,破膜處用土埋嚴。

1.6苗期管理

分別在4月中下旬與5月中下旬打眼追肥,葉面噴肥,膜上澆水,防治病蟲害。

1.7嫁接

6月上、中旬,當砧小苗高60~70厘米,粗度0.4~0.6厘米時,開始嫁接。嫁接前澆足水。采集接穗要用結果母樹上小質(zhì)化程度高的一年生枝,及時摘除葉片,放人桶內(nèi)有5厘米高的清水中。嫁接方法,采用丁字形芽接法、半小質(zhì)化帶小芽接法。嫁接部位距地面高度10~20厘米處。接芽刀口必須封嚴綁緊。接芽以下必須保留l~3個分枝或8~12個葉片。

1.8嫁接苗的管理

嫁接后3~5天剪砧,7天解綁。8~10天接芽萌發(fā),注意及時抹芽。當嫁接苗生長到25厘米左右時,每畝追施尿素10千克,以后視苗情、墑情,追肥澆水,葉面噴肥,防治病蟲害。當苗小郁閉時解除地膜,中耕、松土、除草,9月上句噴300倍磷酸二氫鉀或矮壯素??刂频?,對未停止生長的新梢進行摘心,促進種苗的成熟度,要求苗小嫁接部位粗度在0.8厘米以上,高度100厘米以上,根系完整。一級苗率在80%以上,二級苗15%~20%。

2.應用效果

第6篇:嫁接的技術要點范文

[關鍵詞]砧木 接穗的培育 嫁接方法嫁 接苗的管理

一、嫁接原理及其有關生理特征

植物在受到傷害時,由于創(chuàng)傷刺激產(chǎn)生大量的愈傷細胞。愈傷細胞進行分化繁殖,形成愈傷組織,這就是植物受到創(chuàng)傷后具有的再生能力。嫁接是削取砧木和接穗的一部分二者的密切結合,通過愈傷組織分化結合而成為新的植株,是利用植物再生能力的一種繁殖方法。

二、嫁接技術

瓜類的嫁接技術包括砧木、接穗的培育、嫁接方法、嫁接苗的管理,直到培育成健康的嫁接苗的全過程。

1 砧木

適宜的砧木首選應選擇抗土壤傳播病害的種類,主要解決西瓜抗枯萎病的問題;其次要選擇與西瓜親和性好的種類;三是嫁接后結出的果實對品質(zhì)無不良影響;四是嫁接時要操作方便。西瓜嫁接用的砧木,根據(jù)其親和性,抗病性,及品質(zhì)等性狀來衡量,其優(yōu)劣依次是瓠瓜、南瓜、冬瓜、西瓜。

2 接穗和砧木苗的培育

營養(yǎng)土的配制,營養(yǎng)土要求疏松、肥沃、保水保肥、無病菌、蟲卵和雜草種子。營養(yǎng)土配置是園士2/3,腐熟廄肥大1/3,每立方米土中加過磷酸鈣l公斤,腐熟雞鴨糞5~10公斤。為方便操作和管理,一般彩用塑料營養(yǎng)袋。

2.1接穗

2.1.1接穗的西瓜多采用撒播

最好播在育苗盤子中,因為有利于土壤溫度提高,可以移動。隨時調(diào)整位置,爭取更多的光照條件,土壤濕度容易掌握,使接穗胚柱粗壯。為接穗成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播種前先將營養(yǎng)土澆透,把種子均勻的撒在上面,上面蓋1~1.5厘米的土,覆蓋地膜,以保持苗床溫濕度一致,防止水份蒸發(fā)。揭膜要在下午或傍晚進行,早晨揭膜有時會使苗結水,造成失水而死。

2.1.2苗期的管理

及時除去地膜,降低苗床溫度,是防止下胚株過份伸長的關鍵,當幼苗出土后白天溫度降至20~25℃,夜間不低于是18℃為宜,控制澆水。嫁接前1~2天,適當通風,以提高適應性,澆水使嫁接挺拔,便于操作。

2.2砧木苗的培育

砧木種類和嫁接方法不同,對嫁接時砧木的要求是不一致的,以葫蘆砧為例,采用頂插接,劈接以第一真葉開展為宜,如砧木胚株過細,嫁接時下胚株易開裂,如過大,株腔空,影響成活。如果采用靠接,則葫蘆砧可以適當小些,與接受穗苗的大小接近,以便操作。南瓜砧嫁接時適宜苗齡則較小,采用頂芽和劈接以顯真葉為宜。幼苗過大,胚株空,同時南瓜砧木根系容易引起衰老,從而影響緩苗,影響嫁接成活。(1)播種:一般點播在營養(yǎng)袋中。(2)苗期管理:砧木種子較大,覆蓋應相應增厚,其它管理同西瓜接穗苗。砧木工嫁接前1-2天應控制澆水,以免嫁接時胚株裂開,而降低成活率。(3)砧木、接穗嫁接適期相遇,以上介紹了接穗和砧木嫁接苗的適期以及各自的培育方法,如何使二者適期相遇,是保證順利嫁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常是通過播種期來撐握。如南瓜作砧木,采用頂插接和辟接法時,砧木在嫁接前7~10天播種,接穗6~7天前播種,也可以同期限播種??拷訒r砧木在嫁大的場所不宜。

3 嫁接的方法

嫁接應在沒有直射陽光,溫暖,背風和濕度大的場所為宜。早春嫁接一般設在塑料大棚或溫室內(nèi)進行嫁接,若是晴天必須進行遮光,防止陽光直射造成穗砧失水死萎蔫。影響嫁接成活率。室內(nèi)溫度保持在于26~28~C,濕度越高越好,有利于嫁接苗傷口的愈合。頂芽插接操作方便,成活率高,工效高,其操作如下:

3.1頂芽插接法

將砧木用竹簽從子葉一側用力支掉生長點及兩面?zhèn)鹊囊秆?,也可以用手將砧木心葉斜向拉掉,然后用竹簽平面朝下,在砧木一側子葉中脈與生長點痕交界處成75度角,沿胚軸的內(nèi)表皮斜插一個深約7-10毫米的孔,以不劃破外表皮,隱約可見竹簽為宜,如果用力過大,竹簽穿破表皮,接穗插入時尖端外露部分易生自根,定植后以土壤接觸就失去了嫁接的意義。

取接穗苗,可以不帶根用左手拇指與中指輕輕的將兩片子葉合攏捏緊,食指頂住下胚軸,右手用刀片自子葉下1~1.5厘米處削成斜面長7~10毫米,切面一定要平直,然后用左手拿砧木,右手取出竹簽,隨后把接穗切面朝下插入孔中,使砧木與接穗切面緊緊吻合,同時使砧木與接穗子葉呈十字形。最好將嫁接夾子在嫁接處夾緊,用左手拇指與食指輕輕壓一下夾子,使砧木與接穗切面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嫁接時砧木與接穗苗大小適宜,嫁接技術熟練時也可不用夾子,但緩苗要晚期1~2天。

技術要點:①砧木粗狀,蹲實不徒長的苗。②適時嫁接,砧木苗具有剛開展的一片真葉,或真葉一葉一心,接穗為剛開展的子葉苗。③接穗苗一定要平直,因此嫁接用的刀片要鋒利,一般切削200次以后要及時更換.嫁接工具要注意清潔,經(jīng)常用法75%的酒精擦拭,防止病菌侵染.切面必須朝下插隊入砧木孔中,④砧木用竹簽搗孔時不宜過大,使接穗插入后有一定的壓力。⑤離土嫁接時,嫁接苗把嫁接苗放入保濕的塑料袋子中,防止嫁接苗失水而萎蔫,有利于切口愈合。頂插接法,方法簡單,傷口愈合好,成活力率高,嫁接效率快。

3.2劈接法

先將砧木生長點去掉,用刀片從兩片葉子的中簡一側向下辟開,長度1~1.5厘米,注意不要將整過莖劈開,否則子葉下垂捆難,將接穗從子葉下胚軸兩面各削一刀,削面和平共處1~1.5厘米,將接穗插入砧木劈口處,使接穗與砧木表面平整.然后用地膜剪的條帶捆3—4道.將地膜帶一端壓在未劈開的一側子葉間即成.成活后不用解開捆扎物,隨著嫁接苗的生長捆扎物會自然松開.或用嫁接嫁子嫁上.

技術要點:①嫁接適期砧木具有1片真葉,接穗子葉展開.辟切法從砧木兩片子葉中間一側向下切開,避免把砧木整個胚軸切開,否則子葉下垂捆難。②接穗兩面切削一定要平直。③捆扎要緊,使砧木與切面一定要密切吻合。④嫁接后把嫁接苗放在保溫保濕的塑料袋子中。優(yōu)點是傷口愈合好,成活率高,以后發(fā)育也好,但易斷。

4 嫁接苗的管理

嫁接苗成活率的高低,除了與砧木的種類、嫁方法、嫁接技術的熟練程度有關外,嫁接后的管理也至關重要,要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來加速傷口的愈合和幼苗的生長。

4.1溫度

嫁接苗適宜的溫度白天是26~28℃,夜間是20~22℃。

4.2濕度

保持濕度是關系到嫁接成活的關鍵。方法是利用塑料棚,苗床澆透水。嫁接后顧之2~3天棚內(nèi)密閉,使?jié)穸冗_飽和狀態(tài)。嫁接后3~4天,早晚空氣濕度大時,開始少量通風、換氣,以后逐漸增加通風時間和通風量。7~10天后,按一般苗床濕度管理。

4.3遮光

在棚外覆蓋草簾,竹簾等。

4.4大約十天以后,嫁接苗成活并開始生長,要除去捆扎物或夾子

第7篇:嫁接的技術要點范文

關鍵詞:茉莉;繁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S339.4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一直以來,人們對茉莉的繁育研究多以無性扦插、分株、壓條3種方式為主,而對用嫁接、高壓環(huán)剝、種子撒播等方式進行的茉莉繁育方式卻鮮有研究,公開報道中更是未見同時對茉莉的6種繁育方式進行系統(tǒng)的綜述。

2 茉莉的六種繁育方式

2.1 扦插

生產(chǎn)實踐中,扦插是應用最廣的繁育方式。金望林、郭津伍的總結較為全面地介紹了這一繁育方式的技術要點。

(1)扦插時期:理論上茉莉1年一般可以扦插3次,第一次是“春扦”,時間為驚蟄至谷雨,利用修剪下來的枝條扦插;第二次是“伏插”,在霉花旺采后7~10d扦插;第三次是“秋扦”,在伏花旺采后7~10d扦插(在立秋后,處暑前)。但由于春季雨水充足,空氣濕度大,插條發(fā)根快,成活率高,因而春扦是最適宜的扦插時期。

(2)苗圃地準備:選用排灌良好、肥沃疏松的沙質(zhì)土作苗圃,進行深耕、耕細耙平,做成龜背式長形畦,畦寬1~1.2m,高30~35cm,兩畦之間留走道50~80cm。苗床方向以東西向較好,避風暖和、遮蔭潮濕,插后易成活。苗圃四周,要開好排灌溝,排水溝要比畦溝底低5~10cm,以便排水。

(3)扦插條的選?。哼x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2~3年生的枝條為插穗,穗長10~15cm,每根插枝保留2~3個節(jié)位,節(jié)間要帶有腑芽,剪去插條頂端。上端切口離葉柄3~5mm,插條下端切口離芽位約1~2cm,上下端剪口要平滑,不可以撕裂和損傷腋芽,否則會影響生根和成活。

(4)扦插:先用生根粉將扦插條浸泡1~1.5h,然后取出晾干。扦插前苗床要先噴水濕潤土壤,然后按株行距3cm×5cm扦插,插枝深度以露出畦面2個腋芽為宜,一般插條插入2/3,腋芽和葉柄露出,扦插時要邊扦插邊壓實,然后澆水定苗。

(5)苗圃管理:春扦時氣溫尚低,苗床一般不需搭棚,但枝條插完后,要馬上澆透水,一般在插后7d內(nèi),晴天在清晨和傍晚各澆一次水,以保持苗床表土濕潤。春扦后約20d左右,插穗長出枝葉,發(fā)出細根,之后要開始追肥,可用腐熟人糞尿兌水10~20倍,隔4、5天澆一次。此外,平時要經(jīng)常除草,保持苗床干凈無草。由于扦插苗根淺,只可用人工拔草,拔草時要防止松動苗根,拔草后要立即澆水以使拔松的泥土得到壓實,防止根系露出泥面。管理得當,一般3~5個月即可出圃栽種(圖1)。

2.2 分株

分株繁殖是將叢生狀母株分成若干帶根的小株然后進行分栽。方法是:用枝剪或利刀從根頸分蘗處剪開或劈開,按每2~3個叢生莖為一小株分成若干部分。分株時期應在新芽未發(fā)的3月份進行為最好,其次在即將進入休眠的初秋也可進行,但最遲不要超過9月份,因為此時氣溫下降不利于生根。

2.3 壓條

采用壓條方式,既能繁育花苗,又不影響當年的鮮花產(chǎn)量。車南??偨Y的經(jīng)驗表明,壓條一般是選用當年新生的土里枝作材料。時間從清明到白露都可以進行,但以處暑前后為好,原因是此時園地栽種的花叢不必進行中耕除草,有利于不松動壓條。一般壓條后30d即可切離母株成為新苗。

具體方法是:壓條在花田里的花叢旁進行,圍繞花叢四周都可以壓。一般每叢花可壓2~4根。做法是將枝條下部彎曲埋入土中,其深度約為8~10cm,枝條上端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要扭轉裂破(但不能扭斷),以促進生根。待下部生根后,即可與母株切離分枝(圖2)。

2.4 嫁接

茉莉嫁接是截取一個品種的茉莉植株的短枝,接到另一個品種的茉莉植株的適當部位,使兩者結合成為一棵新的植株。嫁接時期常在春季腋芽剛剛萌動而新梢尚未抽生時進行,因為此時樹液已開始流動,接口容易愈合,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賴明志研究的茉莉嫁接方法是:采用切接法,選取一年生發(fā)育成熟的枝條,剪成具有一對腋芽2~3cm長的接穗,然后在接穗基部用切刀削成兩個大小不同的對稱斜面,一面長約0.5cm,另一面長約1cm,削面要平滑。另一方面,將砧木從距地面5~10cm處平剪,再在砧木上與接穗直徑等長的部位,用切接刀自上而下切一裂縫,深1cm左右,將長削面向內(nèi)插入切口中,使兩側形成層對齊,最后用塑料帶連同砧木剪口一起綁緊即可。

嫁接法適用于插枝易發(fā)根而花質(zhì)較差,與接穗難發(fā)根而花質(zhì)較好的品種互補。實驗表明:以雙瓣茉莉為砧木、單瓣茉莉為接穗嫁接的植株,長出的單瓣花花期提早7~10d,著蕾數(shù)高出1倍(圖3)。

2.5 高壓環(huán)剝

采用高壓環(huán)剝技術繁育茉莉,這在國內(nèi)還沒有報道的先例,但信國彥所述的《木本花卉環(huán)剝技術要點》中的高壓環(huán)剝技術在泰國芭堤雅、清邁的茉莉繁育中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要點如下:在枝芽萌動開始的生長期,選擇1~2年生的枝條進行環(huán)狀剝皮,環(huán)寬約為枝條直徑的1~2倍,刮凈木質(zhì)表面的形成層,待干燥后,用塑料薄膜把環(huán)剝的枝條下部圍起來捆緊,然后翻上去成袋狀,并使環(huán)剝口位于袋中央,填入濕沙土或青苔,壓實后扎緊上口即可。但之后要注意經(jīng)常保持內(nèi)部濕潤,生根后剪下栽植即成一株新植株。由于高壓繁殖環(huán)剝口不需愈合,環(huán)剝寬度一般為枝條直徑的1~2倍,過窄時環(huán)剝部位未生根,傷口就愈合了,不利于生根。環(huán)狀剝皮后,要加強管理,供應充足的肥水,及時防治病蟲害(圖4)。

2.6 種子撒播

關于茉莉種子,賴明志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茉莉有性生殖已退化,其植株自然結實率極低,雙瓣茉莉為0.19%,單瓣茉莉為0.13%,人工授粉前噴施生長素的幼果結實率可達28.67%,田間播種均未見出土。其果多為單果,偶見雙果,幼果淡綠色,長大呈黃綠色后轉為紫色,成熟時為紫黑色扁球形漿果狀核果(圖5)。

至2008年,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院韋昌聯(lián)、陳伯倫等研究人員經(jīng)過反復試驗研究,取得采用茉莉種子播種發(fā)芽并育成實生苗株系的突破,其總結的方法如下。

選取茉莉成熟果實,在室溫條件下后熟5d,然后用清水將果肉與果皮清洗干凈,得到黑褐色的成熟種子。把剛剝離果肉的茉莉新鮮種子放入有沙床(0.3~0.5mm厚的細河沙)的育苗盤內(nèi),再蓋上0.2mm細河沙,放入30℃的人工氣候箱內(nèi),在黑暗條件下培養(yǎng)10d,之后在光照條件下培養(yǎng)2個月,然后轉入玻璃溫室進行培育,約2個月后將實生苗移栽大田(圖6)。

韋昌聯(lián)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實生苗移栽大田后生長正常,但在葉片和花蕾形態(tài)方面出現(xiàn)了諸多變異,如有性生長周期變短等……因而有關這方面的變異情況還需做進一步的觀察研究。

3 結語

(1)扦插是目前茉莉花生產(chǎn)應用中最常見、最快捷、最行之有效的繁育方式,分株、高壓環(huán)剝只是實際生產(chǎn)應用中的一個補充。但長期以無性繁育為主,容易導致品種的單一和嚴重退化。

(2)茉莉嫁接雖然是對衰老園區(qū)改造、換種的一種良好途徑,但由于技術性要求較高,在生產(chǎn)上難以得到推廣應用。

(3)從自然結實的種子中繁育出實生苗,解決了茉莉種子發(fā)芽難的技術難題,是茉莉繁育技術中的一個重大突破,為今后選育更適合于現(xiàn)代栽培要求的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品種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徑。

參考文獻:

[1]金望林.簡介茉莉扦插育苗技術[J].茶葉,1981(2).

[2]郭津伍.茉莉花扦插育苗技術[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1998(5):37.

[3]車南福.茉莉壓條繁育技術簡介[J].蠶桑茶葉通訊,1981(4).

[4]賴明志.茉莉花產(chǎn)業(yè)配套生產(chǎn)技術[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8.

第8篇:嫁接的技術要點范文

 

關鍵詞:春暖大棚葡萄;黃香蜜;改接技術 

近年來,我們先后引進了150多個品種進行試種。經(jīng)多年觀察對比,從中篩選出了適合在魯北地區(qū)春暖式大棚栽培的葡萄優(yōu)良品種——黃香蜜。該品種屬歐美雜交種,為山東省壽光市王會明培育,2004年通過濰坊市組織的省專家鑒定,定名“黃香蜜”,原暫用名“超甜”。該品種抗病性強,生長勢旺,坐果率高,豐產(chǎn);果穗圓錐形,平均穗重850g,平均粒重14g,無核化處理后穗重可達1000g以上,粒重15g以上。果粒成熟后金黃色,晶瑩剔透,玫瑰香味濃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25%以上,果皮較厚,耐貯運。成熟后可在樹上掛至1個月后采摘,風味更佳。露地栽培7月底8月初成熟,春暖式大棚內(nèi)7月中旬成熟。該品種市場競爭力較強,為此,我們將園內(nèi)的10多個品種進行了綠枝嫁接試驗,改接為黃香蜜,取得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F(xiàn)將綠枝嫁接的技術要點報告如下。 

 

1 試驗園基本情況 

 

試驗園設在淄博市高青縣田鎮(zhèn)的李管村。該地系黃河沖積平原,壤土,土層較厚,土壤pH值7.4,含鹽量0.2%,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0.98%。當?shù)啬昶骄鶜鉁?2.4℃,有效積溫4918.8℃,無霜期為218天,年降水量422.6mm,年日照時數(shù)2824小時。春暖式大棚葡萄園面積1334m2,大行行距1m、小行行距0.5m,南北行向。為利于改接后的植株生長,于2004年秋結合施基肥進行了行距調(diào)整,將原來小行距0.5m一行挖除,改為行距1.5m、株距0.4m。被挖除行的架面仍保留備用。2005年春,對園內(nèi)種植的4年生8612、巨星、矢富羅沙、紅雙味、6~12、紫珍香、京亞、早馬奶、早艷、一品香、奧古斯特、奧迪亞和無核白雞心等10多個品種進行了綠枝嫁接,改接為黃香蜜。 

 

2 改接技術要點 

 

2.1改接前的準備 

改接前1周,對改接園澆一次透水,保持園內(nèi)土壤濕潤。對被接砧木和接穗枝條摘心。備好嫁接刀、剪及捆綁用塑料薄膜帶(寬3cm、厚0.01~0.008mm)。 

 

2.2改接時間 

在當?shù)?,露地嫁接的時間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砧木和接穗枝條均半木質(zhì)化后進行。春暖大棚內(nèi)葡萄3月上旬即萌發(fā),嫁接時間可提前到4月上旬進行,比露地嫁接早1個月,這為嫁接成活枝蔓的生長和多次嫁接贏得了更多的時間。 

 

2.3綠枝嫁接技術 

綠枝嫁接采用兩種方法:①隔株平茬嫁接。即在種植行內(nèi)隔1株嫁接1株。將嫁接株上的枝蔓離地10cm左右平茬,待新梢萌發(fā)后,留3~4條生長,其余全部抹除。新梢長6~7片葉時摘心,并抹除副梢,促其早半木質(zhì)化。為防止當年產(chǎn)量降低,被留株適當多留結果枝,并將其全部或大部分斜捆在已挖除行的保留架面上,騰出嫁接株新梢生長的空間。②帶穗萌蘗嫁接。對被嫁接植株,留上部的結果枝,保留花序讓其結果,并一律斜捆在已挖除行所保留的架面上,根部萌發(fā)的萌蘗或靠下部的預備枝、結果枝保留2~3個,待其生長到6~7片葉時摘心,有花序的抹除花序,讓其增粗并早半木質(zhì)化。兩種方法形成的半木質(zhì)化枝條,均于4月上旬進行嫁接。嫁接時,將接穗從母樹上剪下,剪去葉片,保留1.5cm的葉柄,并放在容器內(nèi)用濕布蓋好備用。

將砧木枝條留3~4片葉短截,用嫁接刀在砧木橫斷面中間從上往下劈長約3cm的切口。如砧木粗接穗細時,可在砧木髓部外側劈口,然后將接穗在芽上1.5cm處平剪,芽下4cm處剪斷,并在芽下1cm處沿芽的兩側向下各削1刀成楔形,芽下的留面略厚于另一面,下端厚1mm,將接穗快速插入砧木的劈口中。插入時,要形成層對齊,砧木粗接穗細的要一側對齊,接穗斜面上部露白2mm以利愈合,用塑料帶從接口下端1cm處自下往上捆扎,留出接穗芽后將接穗的上口封嚴,然后回扎綁牢即可。 

 

2.4嫁接后管理 

2.4.1補接嫁接后10天內(nèi)對接穗進行檢查,接活的用手一觸其葉柄即脫落,未脫落的即未接活。對未接活的可將砧木剪下一段后補接。 

2.4.2除萌與摘心嫁接后要及時抹除砧木的萌芽。新梢長40~50cm時,及時捆綁在架面上;長80~100cm時摘心;摘心后生長的副梢除頂端留1~2個副梢留3~4片葉摘心外,其余副梢一律留1片葉摘心。對利用根部萌蘗嫁接后生長的新梢,可留5~6片葉摘心,并及時捆綁在架面上,頂端留l副梢,3~4片葉摘心,其余副梢一律留1片葉摘心。不論用哪種方法嫁接后生長的新梢,到9月中旬一律摘心,培養(yǎng)成翌年的結果母枝或成熟枝,以安全越冬。對兩種方法嫁接后發(fā)生的結果枝,均在果穗以上留6~7片葉摘心,果穗以下副梢全抹除,果穗以上及頂端副梢一律留1片葉摘心。 

2.4.3肥水管理嫁接前已澆水一次,嫁接后視墑情適時澆水,以提高成活率。生長期除正常的澆水施肥外,摘果后要強化水肥管理。7月下旬摘果后立即按666.7m2溝施漚熟有機肥3000kg,磷酸二銨40kg,復合肥40kg,并立即澆水。8月中旬再沖施硫酸鉀復合肥50kg。從8月初開始葉面噴施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3~4次。 

 

2.4.4修剪摘果后的修剪:采用第1種嫁接法改接的植株,如嫁接枝生長旺盛,第2年可結果,并基本達到預期產(chǎn)量時,可將保留株全部挖除;如達不到預期產(chǎn)量,可適當保留一部分結果枝,待下一年結果后再全部挖除。采用第2種嫁接法改接的植株,如摘果后嫁接枝生長旺,第2年能部分結果,可適當剪除原品種的結果枝;如生長弱,大部分第2年不能結果,可適當多留原品種的結果枝,待下一年結果后再全部剪除。冬剪:直徑達到1cm以上的嫁接枝蔓,可剪留80~100cm,作第2年的結果母枝,達不到的,則留3~4芽短剪。原品種保留的結果母枝均按常規(guī)修剪。 

2.4.5病蟲害防治大棚內(nèi)病蟲發(fā)生較少。萌芽前噴1遍3~5°Be石硫合劑;生長期鋪地膜并噴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福美雙等防治白腐病;開花前噴殲滅、速滅殺丁等防治薊馬等。拆膜后,殺菌劑與波爾多液交替使用,防治霜霉病等。 

 

3 改接效果 

第9篇:嫁接的技術要點范文

關鍵詞黃瓜;嫁接技術;管理;注意事項

黃瓜嫁接是利用南瓜等抗土傳病害的葫蘆科植物作砧木,以黃瓜作接穗,利用嫁接苗進行栽培的技術。其有以下優(yōu)點:一是可防根位病害,特別是對防枯萎病效果十分顯著。枯萎病菌不能侵染南瓜根系,換根栽培中枯萎病株可以降到20%以下,甚至根本不發(fā)病。二是南瓜根系發(fā)達,吸肥水能力強,嫁接后的黃瓜植株生長旺盛,環(huán)境適應性強,可增產(chǎn)30%~50%,并能提早上市5~7 d[1-3]。

1嫁接前的準備

主要品種是黑籽南瓜,用種22.5 kg/hm2,種子量為4 400~4 700粒/kg。種子催芽前在陽光下晾曬1~2 d,溫水浸種6 h,搓洗3~4次,浸種后在12~14 ℃條件下晾18 h,使種子皮變干,于30 ℃催芽,2 d開始出芽。

主要嫁接栽培用的南瓜苗和黃瓜苗要適時培育,嫁接一般在出苗后7~8 d進行。黃瓜、南瓜幼苗2片子葉都充分展開,真葉還未萌生,苗高達4~5 cm,葉色由黃轉綠時嫁接,一般成活率可達95%。如果嫁接過早,因幼苗太小,不易操作;如果嫁接過晚,因幼苗組織老化,成活率不高。育苗時:一是先播南瓜,過2~3 d再播黃瓜,因南瓜生長較慢,相差2~3 d,嫁接時正好二者子葉都同時展開;二要分2~3批育苗,每批播種相差1~2 d,以便陸續(xù)進行嫁接;三要適當提高育苗溫度,使子葉下胚軸伸長,便于嫁接時操作[4-5]。

2嫁接方法

2.1靠接法

先畦播黃瓜,5 d后播南瓜。南瓜播在營養(yǎng)缽中,缽中的營養(yǎng)土可放至7成滿。2~3 d南瓜出苗,約10 d南瓜長到一葉一心開始嫁接。嫁接前要先用竹片削一個竹簽,其柄部為片狀,最尖端為圓柱形,將尖下部竹片光滑面削成刀刃。嫁接時先用竹簽刀刃部或刮臉刀片將南瓜生長點從子葉處去掉,用竹簽尖在2片子葉基部的側芽處劃1下,以免長出側芽。南瓜在生長點下0.5 cm處用刮臉刀片向下切約1/2莖粗的斜口,黃瓜在生長點下1.5 cm處向上切2/3莖粗的斜口。黃瓜、南瓜切口的斜面長度約1 cm,將二者切口對插吻合。用嫁接夾夾在接口處,再向營養(yǎng)缽內(nèi)放些床土,將黃瓜根系蓋上并澆足水,進入嫁接后期管理。10 d后用刀片斷去黃瓜根,去掉夾子[6]。

2.2斷根靠接法

等南瓜出苗后再播黃瓜,可省去斷根工序。南瓜長到一葉一心開始嫁接。南瓜的切口、去生長點方法同靠接。在黃瓜生長點下1 cm,插入南瓜切口中吻合。用嫁接夾夾在接口處或用地膜條包綁。

2.3水平插接

在南瓜出苗后播種黃瓜,可節(jié)省斷根和夾嫁接夾工序。南瓜長到1葉1心時去掉生長點,生長點下0.5 cm處用比黃瓜莖略粗的竹簽垂直插穿南瓜莖,略露出竹簽。展平黃瓜苗子葉,從生長點下1.0~1.5 cm處切30°斜面,切口朝下插入南瓜莖插接孔中。黃瓜苗選用粗壯苗,不宜用徒長苗。

2.4斜插接

南瓜、黃瓜的播種及苗的大小均與水平插接相同,首先用竹簽尖部在南瓜1片子葉側,與莖成45°的方向斜插1個稍穿透的孔,將剛展平子葉的黃瓜苗從子葉下1 cm處切約30°斜面,朝下插入南瓜斜插接孔中。

3嫁接后的管理

3.1溫度管理

5 d內(nèi)苗床溫度白天保持24~26 ℃,不超過27 ℃,夜間18~20 ℃,不低于15 ℃。5 d后,白天保持在22~24 ℃,夜間12~15 ℃。

3.2濕度管理

嫁接苗床的空氣濕度必須保持在90%以上。3 d后適量通氣,使棚內(nèi)的空氣濕度下降,嫁接苗成活后,加強通風,適宜的空氣濕度為70%左右[5-6]。

3.3澆水管理

苗栽入苗床或育苗缽放進苗床后,要隨即逐株或逐行澆透水,3 d內(nèi)不再澆水。苗床開始大通風后,育苗缽土容易失水變干,要根據(jù)缽土的干濕變化及時澆水,使苗缽土經(jīng)常保持濕潤。

3.4光照管理

嫁接當日以及嫁接后3 d內(nèi),用遮陽網(wǎng)把嫁接場所和苗床遮成花蔭,從第4天起,每天早晚讓苗床接受短時間的太陽直射光照,并隨著嫁接苗的成活生長,逐天延長光照時間。

3.5抹杈和抹根

砧木在去掉心葉后,其子葉節(jié)處的腋芽能夠萌發(fā)出側枝,與黃瓜苗爭奪養(yǎng)分,應及時抹除。另外,在濕潤、弱光環(huán)境下,嫁接苗的黃瓜苗莖上也容易產(chǎn)生不定根,要及時抹除。

4注意事項

(1)提早播種。嫁接黃瓜有個緩苗過程,南瓜根系耐低溫,可早定植,故要早播10 d左右,否則影響早熟。

(2)乙烯利處理。嫁接緩苗要求的溫度偏高,使黃瓜坐瓜節(jié)位上升,瓜數(shù)少。因此,需要用乙烯利處理降低坐瓜節(jié)位和增加坐瓜數(shù)。方法是黃瓜長到1~2片真葉時,用100 mg/kg乙烯利噴葉,7 d后再噴1次。此外,要特別注意若是(下轉第147頁)

(上接第145頁)

1代雜交黃瓜種,不宜用乙烯利處理,因為其本身結瓜性很強,處理反而會出現(xiàn)花打頂現(xiàn)象。

(3)盡量采用生態(tài)防治霜霉病。嫁接基本根治了蔓割病(枯萎病),但對其他病害和霜霉病等得不到直接防治,故要采取生態(tài)防治,采用4段變溫管理,創(chuàng)造不適宜霜霉病發(fā)生的溫度、濕度條件,再配合藥劑綜合防治。

(4)增施復合肥。嫁接可多年連作,但往往導致土壤營養(yǎng)比例失調(diào),某些營養(yǎng)缺乏。要多施農(nóng)家肥、復合肥。例如50 kg水中加葉面寶1支、尿素0.5 kg進行葉面追肥。

5參考文獻

[1] 比列克孜·馬木提.黃瓜嫁接技術[J].農(nóng)村科技,2010(4):47-48.

[2] 栗淑芳.黃瓜嫁接技術要點[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09(11):186-187.

[3] 張萬春,關佳蕙,張娜娟.黃瓜嫁接技術研究[J].吉林蔬菜,2009(3):88-89.

[4] 陳海燕,寨秀蘭,馬艷華,等.黃瓜嫁接技術研究[J].河南農(nóng)業(yè)科技,1989(4):22-23.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