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程范文

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程

第1篇: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程范文

關鍵詞:教學質量;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建設規(guī)范

隨著計算機及應用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技能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2007年2號文件明確地指出了“培養(yǎng)和提高本科生通過計算機和多媒體課件學習的能力,以及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1]。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在本科教育中與數(shù)學、外語一樣,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同時還有實用性、不可替代性,是大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進一步推動廣東省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2009年6月,廣東省高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省內高校開展了“廣東省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的探索與實踐, 旨在集中全省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一流師資,在較短的時間內,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完成優(yōu)秀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并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改革探索,最終實現(xiàn)優(yōu)秀教學資源、教學思想的共享,從整體上提高我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水平。

1項目建設背景

2007年1月至5月期間,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對省內高校的在校學生、一線教師、畢業(yè)生及企業(yè)進行了“廣東省高等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調查”,從不同的側面為廣東省高校計算機課程改革提供重要的參考數(shù)據。在此調查報告的基礎上,廣東省教育廳高教處確立了廣東省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主導思想為“面向社會,針對崗位,強化能力,促進發(fā)展。”[2]

為適應新時期對高校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計算機基礎課程必須結合廣東省用人單位的應用需求以及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從教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到教學模式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應的改革。2007年9月,廣東省教育廳高教處決定以華南師范大學為試點,在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模式上進行全面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嘗試。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提高了學生計算機實用技能應用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在專業(yè)學習過程中主動應用計算機技術及工具輔助學習,提高專業(yè)學習的效率。[3]

華南師范大學在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根據教育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指委關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精神,制定了大學計算機課程“三層次”課程體系,并通過對課程設置、教材開發(fā)、教學方法轉變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4],驗證廣東省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指導思想方向的正確性與方法的可行性。

2項目建設意義與指導思想

項目以《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為指導,結合教育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指委關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精神,以“面向社會,針對崗位,強化能力,促進發(fā)展”為宗旨,圍繞教學改革和資源建設的核心,以項目形式培養(yǎng)、打造出優(yōu)秀的教改團隊,提高教師教學科研水平,推動廣東省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項目旨在使廣東省內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能借助先進的教學理論與方法,在現(xiàn)代“計網信”(計算機/網絡通信/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以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標準,緊緊圍繞實現(xiàn)“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學以致用,強化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思想,在網絡學習資源、學與教案例(模式)、練習與試題庫、實驗指導、電子教案和立體教材等方面,組織高校優(yōu)秀教學團隊積極參與,逐步建立以智能化學習系統(tǒng)為平臺、以廣東省大學計算機課程資源庫為基礎、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結構靈活、教學內容實用、易于實施、實用性強的課程包,以滿足多類別、多層次高校的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

3項目建設內容

3.1面向應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三層次”課程體系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其應用的不斷發(fā)展,各行各業(yè)的信息化進出不斷加速。為了適應信息化社會發(fā)展和用人單位信息技術應用實際需求,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必須以應用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在校期間使學生較好掌握計算機、網絡及其他相關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上能迅速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崗位實際問題[2]。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課程體系也應根據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而動態(tài)地調整。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并結合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指委根據廣東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用人單位需求調研結果,經反復研討論證,于2006年形成了適合廣東省高校實際情況的“三層次”課程體系教學建議(如表1 所示)。課程教學按不同應用劃分層次,每個層次由若干門面向全校的必修課或選修課組成,每個層次都有其基礎教學內容和目標,形成一個完整、獨立的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課程體系。

3.2圍繞“三層次”課程體系開展的教學改革

在面向應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三層次”課程體系結構的框架下,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指委需要組織全省高校研制開發(fā)若干門大學計算機基礎實用軟件和社會通用工具、學科專業(yè)工具軟件立體化教學資源,針對各高校專業(yè)特點共同完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逐步形成廣東省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課程資源庫,使各高校能依托計算機基礎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開展基于網上資源利用的教學改革試驗研究。

項目在2009―2011年間的主要建設內容為:

1) 組織各類型高校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試驗,構建面向適應多專業(yè)、多學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共享教學資源。

在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指委的指導下,利用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試驗中所建成的系列教學資源與學習平臺,組織有條件的高校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基于網上資源利用的教學改革試驗。

各學校借鑒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中成功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利用廣東省高校教學共享資源庫中的教學資源(學習光盤、學習平臺、在線學習資源、考試評測系統(tǒng)等),開展以“集中輔助導學講授+學生自主上機驗證”的教學模式的試驗,并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指導原則,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教育,逐步減少課堂講授時數(shù),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最終轉變?yōu)樵诮處熤笇乱劳辛Ⅲw化教材的自主學習。同時,各項目組根據學校學科特點設計滿足本校專業(yè)的學習案例,最后集合成廣東省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第一層次)共享教學資源庫。

2) 組織優(yōu)秀的教學團隊開發(fā)工具軟件類課程、計算機技術基礎類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逐步建立省級計算機工具課程共享“超市”。

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工具性、時代性等特點。組織省內有實力的教學團隊以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基礎,以網絡、多媒體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建立若干門工具軟件類課程、計算機技術基礎類課程的教學指南(要求)與技能認證標準;并充分體現(xiàn)靈活性、開放性、動態(tài)性、立體化的特征,按照《廣東省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規(guī)范》要求,集中各所各校不同學科背景的優(yōu)勢共同開發(fā)實用性強、能有效針對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 “文字教材―學習輔助光盤―在線學習資源―技能實訓”四位一體的立體化教學資源。并通過逐年建設,形成資源豐富、多層次、多類型、多維度的計算機工具課程教學資源“超市”庫,適應廣東經濟發(fā)展以及專業(yè)應用需求。

3) 組織省內實驗/實訓條件良好的高校探索“計算機語言及系統(tǒng)應用教育”層次的教學模式。

“計算機語言及系統(tǒng)應用教育”層次教學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研究能力,探索以項目導向、工學交替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開展計算機技術基礎類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一種高級語言的程序設計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方法。

“計算機語言及系統(tǒng)應用教育”層次教學在下列幾方面進行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的探索,最終形成若干教改示范案例。

(1) 項目驅動式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資源建設與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2) 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教學與實驗設計、仿真實驗系統(tǒng)、動漫技術教學與設計;

(3) 行業(yè)信息化應用系統(tǒng)需求分析與設計。

教改示范案例以教學單元/主題為核心,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形成有實際參考價值的教改案例,強調教育技術提高課程課堂教學的方法、手段,以點帶面,推動廣東省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

4) 組織開發(fā)集計算機技能測試、學習資源個性化推送等功能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多元自主學習系統(tǒng);組織省內學校開展基于學分制與第三方認證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能力檢測模式探索。

為滿足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在線學習、統(tǒng)一考試認證等需要,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指委將組織開發(fā)“廣東省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網站”,讓省內高校能免費使用該學習網站及網站中的學習資源。與此同時,建立學習、評價與跟蹤管理網絡資源學習平臺,并與課程包捆綁一起。各高校選擇下載所需的課程包后,便可以立即使用,實現(xiàn)教與學中網絡教學資源、立體教材、教學案例和學習評價等相互配合,提高教與學效果。

隨著廣東省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庫課程的日漸完善,將建立一套以計算機應用能力認證為基礎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在該種新體系下,組織省內學校探索開展基于學分制與第三方認證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能力檢測模式,既可以實現(xiàn)真正的教考分離,又可以讓學生在校期間實行不間斷計算機技能學習,根據社會的需求培養(yǎng)服務于各專業(yè)的應用性人才。

4項目建設規(guī)范

為規(guī)范所有立項項目最終實現(xiàn)優(yōu)秀教學資源、教學思想的共享,由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指委、教育技術專家和教學管理專家組成的專家指導組制訂了指引明確、可操作性強的《廣東省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規(guī)范》,對各種類型立項項目建設什么、如何建設、如何實現(xiàn)共享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

4.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試驗類項目規(guī)范

各校需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第一層次課程教改的實施試驗方案。實施方案覆蓋面由項目組根據本校實際確定,可選取若干班級數(shù)或大一全體學生,如選取若干班級試驗方式的班級數(shù)量不少于5個,參與試驗的專業(yè)不少于3個。

各校可在華南師范大學教學資源包知識點劃分的基礎上,需根據本校特色、優(yōu)勢專業(yè)開發(fā)單元學習案例包。案例包需覆蓋如表2所示的模塊。

4.2工具軟件類課程、計算機技術基礎類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開發(fā)類項目規(guī)范

本次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最終需要形成紙質教材、在線學習活動指引、重難點學習光盤、實驗指導、認證考試標準與試題資源開發(fā)等,具體需要建設的內容如表3所示。

4.3“計算機創(chuàng)新能力教育”層次教學模式研究類項目規(guī)范

教改示范課程要建立一支教學隊伍,由主要負責人、主講人、其他參與教師組成。項目負責人由專業(yè)水平高、授課經驗豐富的副教授、教授擔任(高職高專教改課程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擔任),案例制作人可以有年青教師擔任。通過示范課程的建設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wěn)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團隊。

項目團隊選取1~2個教學單元/主題的內容,在2個學期內完成教改實踐,并完成示范教學案例的制作。示范教學案例的基本內容包括5部分: 課程教學

改革方案、教學單元內容與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課件和課堂教學視頻。

1)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教改方案要體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地位的轉變、教學過程的轉變、教學方法的轉變。

2) 教學單元內容與教學設計方案:選取試驗的課程單元內容及其教學設計方案。

3) 教學課件與相關資源:選取教改過程中使用的PPT課堂教學課件、網絡相關資源、學生作品等。

4) 課堂教學視頻:試驗教學單元的課堂教學全程視頻。

5) 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以項目驅動式的學生實踐設計案例。

5結語

展望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在基礎教育中的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第一層次教育――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將逐步在各高校淡出,以至最終取消。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育重點在第二層次(即工具軟件類課程、計算機技術基礎類課程)和第三層次(即計算機創(chuàng)新能力教育)課程,為了給廣東省各類型高校、各專業(yè)學生提供“因用而教,各取所需”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庫,廣東省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項目將組織省內各高校積極探索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資源、教學思想的共享,不斷提高我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S]. 教高函[2007]2號,2007.

[2] 劉文平,葉惠文,鄭德慶,等. 廣東省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yè)生計算機技能水平需求情況調查報告[J]. 計算機教育,2008(3):40-43.

第2篇: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程范文

關鍵詞:非計算機專業(yè);大學計算機基礎;革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7-0000-02

1 教學目的明確,思路清晰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一門公共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內容、技術和方法,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具備實用計算機常用軟件的基本技能,為學生學習后續(xù)專業(yè)課建立必要的保障。以理論為基礎,目標為導向,實踐為依托,計算思維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使學生能夠達到以下教學目標:理解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理解計算機的硬件組成與工作原理;理解計算機的軟件組成與其中一些重要概念;了解計算機網絡、數(shù)據庫、多媒體等技術的基本概念、相關技術和應用領域;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以及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

2 教學內容充分,因材施教

老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為核心,根據專業(yè)性質的不同,編寫不同方案的教材,分門別類講授,避免死板的“一鍋出”。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更新頻繁的今天,必須改變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才能適合學生實際,激發(fā)學習熱情,并保持其持續(xù)性。通過對計算機基本理論的講解,使學生具有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能力;通過對計算機編程的講解,使學生具有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對計算機信息工程的講解,使學生具有信息素養(yǎng);通過對計算機相關軟件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利用計算機解決專業(yè)問題的能力。針對新生計算機基礎不同的問題,計算機教學的內容必須有層次、目的明確。

由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是為了把它當作工具來使用,只要求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簡單操作能力即可。但是目前的教程內容偏多,一本書講了很多的內容,同時課時還少,一學期就幾節(jié)課,對教與學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在教材中過于著重理論講解,稍微有深度的東西都只是泛泛敘述,學生掌握起來很困難,自學阻力也很大。同時與專業(yè)相關的計算機應用課時較少,學生將枯燥的理論轉換為實踐專業(yè)課程中的應用難度很大,因此需緊密結合專業(yè)應用實際才能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3 革新教學觀念,有的放矢

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對《大學生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的忽視,認為可學可不學,缺乏學習原動力,同時老師也對這部分學生不夠重視,課件老套,傳統(tǒng)守舊的教學模式始終在沿用,造成無的放矢。這應該引起老師和同學的重視,要知道,這不僅僅是一門課程,而是引領我們進入更高領域的地基,基礎不牢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都將受到影響和威脅。計算機的普及要求高校學生必須掌握這門基本技能。教學不應僅僅是理論基礎知識的簡單傳授,更需要的是一種探究式教學,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拓展欲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需要轉換角色,課堂不是教學的唯一場所,同時課件內容也不應該守舊,要隨時更新,要建立一個輕松的教與學的方式和方法。教師應把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提高學生協(xié)作學習、主動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明確教師不再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工具,而是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引導者。

4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增強教學效果

4.1 增設網絡平臺。針對我國貧富差距仍較大的基本國情,大學招生區(qū)域的擴大,教師在編寫教程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入學基礎層次,可以根據知識基礎編制網絡綜合基礎教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的知識量進行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就不必在課堂上浪費學習時間。對具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學生來說如果從非常簡單的知識開始學起,很可能造成學生厭學或聽課不積極的現(xiàn)象。網絡平臺的出現(xiàn),使學生不再被動,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對課堂上掌握知識的情況,可在網絡上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有針對性地學習。如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在線輔導,既解決了學生知識構架層次不一的問題,也解決了時間調配問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有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可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網絡平臺內容需隨時更新,保證知識和信息的先進性和準確性;網絡平臺可設自主考評系統(tǒng),學生可以通過一定的學習以后對自己的接收情況進行檢測,以完善知識結構;網絡平臺還可以增設論壇,讓老師明確教學的重點與深度,從而保持問題交流的持續(xù)性;促進學生的知識交流,提高學研互動時效性;拓展學生的知識維度和挖掘知識深度;增強老師與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反思意識;使學研內容公開化、共享知識成果,促進知識的良性有效交流,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

4.2 多媒體軟件的教學應用。多媒體軟件教學具有模擬性、互動性、針對性、重復性和高效性等特點。按“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實施課程的教學、編寫教材,充分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制作學生們感興趣的“精講”和“多練”的數(shù)字資源,從而獲得顯著的教學效益??梢园呀虒W課件的內容做出Flash等動畫形式,模擬操作程序,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老師還可以結合學生本專業(yè)課程進行課程重組,例如機械學院的學生,可以穿插一些如UG、CAD等繪圖軟件,把繪制成功的工程圖作為課件,順應專業(yè)方向,教導合一,大膽實施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專研專業(yè)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從而發(fā)揮計算機作為基礎學科在專業(yè)課程中的輔助作用。

4.3 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照本宣科的現(xiàn)象致使了學生課堂出勤率低、聽課率低和聽不懂等問題始終嚴重,為此,教師就應該研究如何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性和學習的可持續(xù)性。教師可以增加課堂和課下互動環(huán)節(jié)。課堂上要打破死鉆課本的現(xiàn)象,避免只聽講不積極思考的被動接受模式,在學生端正態(tài)度,樹立自主學習的觀念的同時,也需要講授與接收的一種自主互動。課堂的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己講解,分析原理,提出問題,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編制教學模板等形式。老師再不是機械的傳播手,而是與學生互相學習探討進步的學者,求知的欲望使教師變得更加多元化,向全面型教師發(fā)展;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收機體,享有課堂上的主動權,從而達到教師與學生共贏的目的。

4.4 建立課外活動平臺。高??稍O立計算機創(chuàng)新學習知識平臺,定期舉行計算機新技術、新概念的講座;設立研發(fā)基金或獎金,為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提供基礎保障,激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動力;定期組織與大企業(yè)間的合作,讓學生感受計算機在實踐中的地位,積極參與實踐,提高應用能力。

5 變革考試機制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F(xiàn)在各高校均過度重視理論知識的考核,而忽視了學生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己嗽u分可由原來的理論七分、實操3分的模式改為五五分制,畢竟學習的目的就是實際應用??己讼到y(tǒng)需將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能力作為指導思想,創(chuàng)建以能力主導型課程考核機制,破除“一張試卷死記硬背就過關”的傳統(tǒng)模式,不斷升級“機考系統(tǒng)”版本,豐富考試內容,并自主研制適應新的教學內容的“機考系統(tǒng)”,不斷更新題庫,融入與專業(yè)相關的計算機應用試題,增加創(chuàng)新試題。同時鼓勵學生不斷提高計算機應用技能,積極參與計算能力水平等級考試。

6 結束語

就非計算機專業(y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而言,其培養(yǎng)目標應該是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具備簡單使用技能、專業(yè)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造革新能力。教學研究的目的就是提升非計算機專業(yè)教學的效益,通過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的改革,深化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和實用性,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與學相承,計算機基礎課與專業(yè)課相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南岳.計算機應用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程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 微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7-0236-01

1 引言

計算機技術飛速發(fā)展,知識更新步伐加快,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需要不斷建設和改革才能跟上這快節(jié)奏的時代和課程的要求。目前,我校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的建設和改革一直在不斷進行,并于2006年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起點,進行了第一階段的分層教學改革,具體實施采取大一新生入學伊始,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進行摸底,達到合格成績的學生可允許免修本門課程,并取得本課程相應的學分;同時,根據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對合格分數(shù)以下的同學開展教學并組織考核。分層教學是針對我校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實際情況開展的因材施教,此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并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但隨著社會及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為適應教學、學習及就業(yè)的需求,還需要對我校的兩級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補充及改進,以滿足我校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需要。

2 研究內容

搭建全新“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的微教學平臺,并建立“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的“微課程”學習資源包。主要分為以下幾步:

首先,對“微課程”進行相關的理論研究,梳理“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內容,然后結合課程內容特點分析研究其“微課程”的可行性。

其次,結合之前的“微課程”理論,以及對“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分析結果,總結出其設計原則。

再次,在此設計原則基礎上,構筑微課程整體框架模型和模式。

最后,開展教學內容設計,知識點的提取,微課程的設計及制作,及最終素材的集成,并提出該“微課程”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方案等。

3 研究目標

提出“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的微課原則和微課模式,利用微課程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對以《大學計算機技術基礎教程》、《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教程》這兩本“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材為基礎的大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進行一個全面、具體、有針對性的知識點梳理和講解,構建一個集課程設計、教學內容于一體的,并且可以運行在手機、PAD及臺式機等平臺上的,能夠隨時隨地、利用點滴時間進行學習的全新的教學輔助學習平臺,以支持移動學習、混合學習、碎片化學習及翻轉學習等多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4 解決的問題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我校自2006年開展的分層教學,經過近十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確實是解決我校新入學學生由于來源、地域、水平等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實際差異的很好的途徑,也是開展因材施教教學的好方法。但同時,由于我校教學資源的限制,一直進行的是兩級分層,這就造成了分層過粗引起的免修學生的部分知識點欠缺和少數(shù)非免修學生又感覺教材的滯后性而“吃不飽”以及現(xiàn)實中計算機技術飛速發(fā)展所帶來的知識更新加快而使部分學生學習吃力等矛盾現(xiàn)象的存在。這些都會對學生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及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嚴重影響。因此需要在現(xiàn)有分層教學基礎上再進一步改革和補充。

5 主要特色

網絡是當今知識學習和補充的最便捷有效的途徑。隨著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當今“微時代”的特點,在微時代與信息化教育融合下,“微時代”正以微課程的形式進軍教育事業(yè)。學生可“隨時隨地,隨需隨取”利用微課程進行“充電”。因此,在現(xiàn)有兩級分層教學的基礎上,梳理出教學中的重要知識點,與微課程相結合,利用微課程進行輔助教學與知識點補充,提出分層教學+微課程輔助學習的全新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補充學生某些知識點的欠缺,而且通過這種精彩短小、應用靈活的微課程可以抓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補充學習,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完全吸收所學知識點,更可以達到“隨時隨地,隨需隨取”的自主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對信息化教育資源的使用更為高效,為學生提供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迎合了當今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有助于提升網絡時代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和教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跟上時代教育步伐??傊?,項目特點集微課程設計、隨身性、全新的分層教學+微課程輔助學習的教學模式于一身。

6 總結

通過對本校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明確開展該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根據微課程特點深入研究設計手機微信版,搭建出一個以微信為平臺的訂閱號來為學生提供課程服務;提出全新的分層教學+微課程輔助學習的教學模式,為提高我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熊開武,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研究,寧波大學,2014年6月5日.

第4篇: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程范文

關鍵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大學計算機基礎

一、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教育

創(chuàng)新是指運用知識和理論,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提出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fā)明最終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將創(chuàng)新的思想或成果反過來服務于社會大眾,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同時為社會服務,就是創(chuàng)業(yè)。近年來各高校積極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開設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專業(yè)及相關課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重點在創(chuàng)新,結果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業(yè)是大學生最終的學習目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能夠為社會國家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高素質的人才,促進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大學課堂融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理念,把學生放在主導位置,大力開拓他們的特性,激勵學生發(fā)揚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增強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實現(xiàn)學有所用,促進未來多維度的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偠灾?,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課堂是現(xiàn)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符合新世紀的教育培養(yǎng)理念,現(xiàn)今正處于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期,從教師到學生都應與時俱進,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念,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

《高等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fā)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币虼?,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大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是各高校目前刻不容緩的任務。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就業(yè)與工作有著重要影響,計算機技術已經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滿足現(xiàn)今時代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普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開設的公共必修課,在第一學期學習基礎知識,第二學期學習一門計算機語言。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了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基礎教師團隊一直進行教學改革,與時俱進,從實驗教學到理論教學,從教學模式到教學方法,為實現(xiàn)學生將計算思維能力融入學習和生活,促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高校教師默默迎接著一個又一個挑戰(zhàn)。通過開展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的課程教學改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從課堂走向課外,實現(xiàn)了課程深度和寬度的拓展,最終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為未來的自我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堂

為了不斷的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培養(yǎng)計算機創(chuàng)新實踐人才,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及大學生將來的就業(yè),通過深入研究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就教學中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翻轉教學法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指將學習的中心由教師轉移給學生,實現(xiàn)課堂時間和空間的拓展。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翻轉課堂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中心。課堂解決不了的問題,課下解決,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課后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將課堂學習延伸至課外,通過多種方式與老師同學溝通,真正成為教學的主角。翻轉課堂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首先進行的是教材更新,由原來的理論陳述為主的教材,更新為以案例教學為主的《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其次在理論授課過程中,學生為主導,教師通過案例講解知識點后,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和老師同學一起分析問題,完成教學任務。最后翻轉課堂在實驗課中得到了充分利用,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積極主動實踐操作,并在基本任務要求基礎之上,通過自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一步美化了實驗任務。學習興趣濃厚,實踐操作技能大大提高。為了適應牡丹江師范學院全院三千多學生共同學習的目的,我們建設開發(fā)了大學計算機基礎網絡實驗平臺,平臺上包含《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的全部內容。教學隨時隨地,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論何時學生都是自己學習的主導。通過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開設的一門基礎學科,課程特點實踐性。本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1)討論式教學,大學計算機基礎授課過程中,教師以案例為導向,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問題中來,積極思考、討論,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2)任務驅動教學,大學計算機實驗課中,實行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教師布置實驗任務,學生有目的的完成實驗教學內容,積極努力完成實驗任務,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有教師引導在任務基礎上創(chuàng)造發(fā)揮。(3)案例教學,每堂課布置1-2個基于理論知識的案例,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掌握理論知識,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思維方式慢慢改變,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4)教育心理學的社會助長現(xiàn)象融入課堂,鼓勵心有余力的學生主動幫助其他同學。在實際授課中,同學們通過案例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在案例要求的基礎上進行了不同成度的創(chuàng)新,促進了未來的創(chuàng)業(yè)。

(三)分層次教學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目前,雖然計算機技能相關課程普及到中小學,但因為升學壓力,新入學的大學生計算機基本技能水平不盡相同。根據學生專業(yè)特點,分為三個教學層次:理科、文科、藝體。理科指的是生物、化學、物理、數(shù)學專業(yè)的學生,理科生具有理性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強的特點,計算機語言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講授過程中注重邏輯思維及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操作過程中學生總會有一些新思路、新想法。文科包含文學、英語、歷史、政治、教育、經濟管理等專業(yè)的學生,文科生偏感性思維,動手操作能力較差,實際授課中,首先增加實驗課學時,然后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進而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藝體生主要是美術、音樂、體育專業(yè)學生,因為專業(yè)特點,學生不重視文化課,基礎相對較差,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授課計劃制定降低難度,加強實驗課指導,督促學生完成實驗內容。由于本課程實踐性要求高,因此各專業(yè)均增加實驗學時,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明顯提高,學生都能完美的完成實驗課布置的操作任務,個別動手能力稍差的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愉快的完成。學生對自己上交的作業(yè)特別有成就感,并能進行作業(yè)基礎之上的創(chuàng)造,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創(chuàng)新意識明顯增強。

(四)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

充分利用交互式信息平臺做為教學補充,基于本門課程實用性要求極強的特點,讓學生真正熟練地掌握所學軟件的操作技能,是本門課程學習的最終目標。然而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把大學計算機課程實現(xiàn)時間及空間的延伸,充分利用現(xiàn)有交互式信息平臺做為實踐教學的補充:(1)大學計算機基礎網絡實驗平臺;(2)牡丹江師范學院教務管理系統(tǒng);(3)電子郵件及微信。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課程教學模式以傳統(tǒng)教學授課方式為主,網絡課件、網上資源作為補充,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實現(xiàn)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延伸,提高大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素養(yǎng)。教學模式改革之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實現(xiàn)現(xiàn)有知識內容的擴展,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出許多有建設性的問題,例如,“如何利用PPT動畫效果實現(xiàn)翻書特效、EXCEL中如何實現(xiàn)復雜計算”,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素養(yǎng)能力的提高,促進授課教師不斷擴充新知識,學習新技能,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第5篇: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程范文

【關鍵詞】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問題分析;解決措施

一、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形成原因

電大在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過程當中還具體存在著較多方面的問題,下面簡要說明之:首先就是學員本身的水平有著較大的區(qū)別,電大學院顯著的特點就是學員多為在職的人員,因此其計算機基本知識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有著較大區(qū)別的,有的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對計算機技術相當熟悉,但也有學員在此之前是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就要考慮到這樣一個方面的問題。其次就是教學時間上的限制,計算機知識及其技能所涉及到的方面較多,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是很難逐一涉及到的,因此教學過程當中還需要進行合理的取舍。再次就是章節(jié)內容上的差異,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當中涉及到的內容往往觀念性并不大,往往一章的內容就是一門課程的縮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就很難將其良好的串接起來。

二、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解決方案分析

通過上文中一系列的說明和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到,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還是存在著較多方面的具體問題的,下文中正是針對于上文中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進而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1.分層次教學。上文中已經提及電大學生本身較為特殊,通常都是在職人員,因此其自身的素質是有著千差萬別的,有的對于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已經相當熟練,但是也有部分人員是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針對于這樣一種現(xiàn)實的狀況,我們就可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采取分層次教學,也就是在課程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一個摸底的測試,然后對于一些層次較高的就可以直接免修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而直接進入到后續(xù)的學習當中去,但是同樣需要參加相關方面的考試。而其他的人員就需要按照課程要求按部就班的進行學習。通過這樣一種分層次的教學計劃,基本上就能夠將授課的進度控制的比較到位,也能夠保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水平基礎上更有大的提高。

2.教學實踐的差異。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采取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來保證教學時間盡可能的充足,在這其中可以利用教學案例或者是任務驅動來進行,實際上主要強調的就是利用效率來換取有效的學習時間,使得教學過程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有所拓展。具體來說,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開始之前精心的準備一系列的案例以及任務,并盡可能的保證所有的教學知識點都貫穿于其中,這樣就能夠在課堂之上實現(xiàn)以較少的教學時間完成較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實際上,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和操作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脫節(jié)的問題。

3.完善教學手段。集中授課和上機輔導是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過程當中相當關鍵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在這樣兩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就是非常明顯的,一方面是能夠拓展教學過程的時間范圍和空間范圍,另一方面還能夠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網絡教學手段良好的結合到一起。在網絡環(huán)境之下實現(xiàn)學生個性的彰顯就需要保證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是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來進行學習的,在這樣一種狀況下學生的學習就完全是主動參與和完成的,所學到的往往也不僅僅只是知識,更多的是傳統(tǒng)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在這里我們對其中一些典型的措施和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就可以利用投影課件等來進行現(xiàn)場的演示,在此基礎之上帶領操作;其次就可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向學生推薦一些比較好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視頻網站;再次就是可以利用現(xiàn)代先進的通訊交流工具來進行交流、互動和答疑;最后教師還可以將自己制作整理的一些多媒體課件、教學重點內容以及相關方面的試驗素材等都放在網上供學生下載使用,這樣一方面是便于學生在課后進一步的進行拓展學習,另一方面就是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加明確的掌握好教師教學過程當中的重點,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掌握情況來進行調整和跟進。

4.課程的全新定位。在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對課程進行全新定位其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學生能夠盡快的適應于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的新要求,在教材體系上要避免教材的內容過于陳舊,在使用周期相對較長的狀況下就要盡可能的引進一些計算機的前沿科學和知識,并一定程度的縮短教材本身的使用周期。

三、結語

通過上文中的分析和說明我們就可以看到,對電大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可謂是勢在必行的,在進行改革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的改變觀念并在此基礎之上深化改革,以此來建立起科學的課程體系。在改革的過程當中應當充分的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并針對于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當中切實存在的問題來進行處理和改進,希望能夠為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起到較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6篇: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程范文

關鍵詞:教學改革;計算機;應用基礎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各行各業(yè)都離不開計算機。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順應時展的要求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素質。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zhàn),需要對該課程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1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現(xiàn)狀

1.1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存在著問題

由于學校招收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各地的經濟水平和教學水平差異很大,所以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了解和計算機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存在著很大差異,這就造成了教師很難把握教學深度和廣度,有效地制定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加之,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公共必修課,一般會選擇在大教室上課,這就使得老師接受學生反饋信息的難度加大,學生的反饋得不到很好的回應,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大教室上課,學生多,干擾學生學習的因素也很多,使得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沒有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學生對這門課程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認為學不學都無所謂,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都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2教學內容不具有時代性和專業(yè)側重性

眾所周知,計算機技術更新迅速,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內容很容易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受各種條件的限制,不能及時更新和增加一些新的教學內容。而當前許多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內容就存在這種問題,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已經不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很好的應用了,這在某種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積極性和熱情。

每一個專業(yè)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要求掌握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對所有學生的教學內容卻是相同的,并沒有針對專業(yè)的要求相對應地設置符合專業(yè)特點的教學內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專業(yè)學習和就業(yè)發(fā)展。

1.3學校的教學設施配備不完善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校配備的計算機數(shù)量達不到教學要求的標準,計算機系統(tǒng)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要,計算機質量上達不到要求,經常出現(xiàn)問題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進程,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另外,由于學校教學設施不健全,計算機不夠用的情況,使得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時實際上機操作的機會得不到保證,上機訓練的時間不充足,這些最終都會影響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熱情和學習效果。

1.4考核評價制度不合理

在考核評價過程中,現(xiàn)存的考核評價制度往往會出現(xiàn)考核方式不合理、評價結果不公正等問題,影響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具體表現(xiàn)為考核只注重結果,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或是對過程評價不合理。最終的考試形式往往以試卷的形式出現(xiàn),這種考試方式只注重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的考查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查,違背了最初教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目標,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還有的學校考核的評定標準和計算機等級考試掛鉤,直接拿等級考試的成績來確定這門課程的成績,這樣做忽略了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不能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最終對學生的學習結果評價不公平、不合理,影響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

2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改革

2.1改革教學內容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內容要緊跟時展的步伐,根據計算機技術更新的普及程度來更新教學內容,使得在教學過程中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能夠體現(xiàn)這門課程的實用性,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也為學生今后專業(yè)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內容要有專業(yè)側重性,針對不同專業(yè)的不同需要,制定出符合專業(yè)特色和需要的教學內容。在確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之前,可以通過一些網上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專業(yè)需求和擇業(yè)方向,還可以通過對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實際了解來確定各個專業(yè)的學習需要和以后的就業(yè)方向,以此為依據制定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最終使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為以后的專業(yè)學習和參加工作奠定基礎。

2.2更新學校教學設備

學校計算機的配備是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基本保障。學校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滿足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教學所需的教學設備,保證學生能夠有機會上機進行充足的操作訓練。除此之外,學校的計算機教學設備應該緊跟計算機應用發(fā)展的主流,及時更新計算機系統(tǒ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使學生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應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建立健全學校的計算機維護和維修體系,及時維修出現(xiàn)問題的計算機,對計算機進行合理、有效的維護,使現(xiàn)有的計算機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的使用,保障學生學習資源和設備的充足。

2.3考核評價體制的改革

考核評價的方式應該盡可能多樣化,以此保證對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的進行考查,通過對學生的全面考查,對學生作出比較公平、合理的評價??己嗽u價的內容應該主要包括3個方面:平時的表現(xiàn)、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理論知識掌握和計算機應用基礎上機操作的熟練程度。這樣的評價方式既保證了兼顧理論和實踐,又保證了兼顧過程和結果,是比較科學的評價方式??己嗽u價內容的各個部分比例分配最好應該是上機部分占較大的比例,這符合教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平時表現(xiàn)這2個部分的比例分配可以按照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這樣的考核評價結果更能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給學生公平、合理的評價結果,促進學生對這門課程的不斷學習。

2.4教學方式的改革

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學習幻燈片的制作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教師教授的方法和技巧制作自己感興趣主題的幻燈片,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可知,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掌握計算機的基礎應用是這門課程的關鍵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上機操作的訓練,在上機前要注重方法的教授,在旁指導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操作練習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除此之外,可以舉行一些關于計算機基礎應用的主題活動,以此豐富課堂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由于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基礎不同,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具體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劃分小組,小組成員要互相幫助,教師在旁給予必要的指導,盡量兼顧到每一個學生,保證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