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精神病學知識總結范文

精神病學知識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精神病學知識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精神病學知識總結

第1篇:精神病學知識總結范文

精神病學教學現(xiàn)狀和思維導圖應用

癥狀歸納精神障礙按照心理活動的不同和心理過程的異常表現(xiàn)特點,可概括為感知障礙、記憶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和意志障礙等。這些不同特點的各種障礙,又分別有它特殊的、具體的臨床表現(xiàn)。例如:抑郁發(fā)作的臨床表現(xiàn)為典型的“三低”癥狀,即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意志活動減退,除此之外,常見癥狀還有興趣減少、樂趣喪失、焦慮、精神運動性激越或遲滯、自殺觀念和行為等;部分患者還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發(fā)作還經常伴隨一些軀體不適:頭痛、眩暈、耳鳴、胃腸功能障礙、心悸、氣促等;癥狀表現(xiàn)豐富、易變,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雖然學生通過科普知識對抑郁癥有一定認識,但一節(jié)課下來,仍是教師講得多,學生能記住的內容少,既不系統(tǒng)也不全面。通過簡單的圖示,學生很容易掌握抑郁發(fā)作的典型癥狀、常見癥狀及伴隨癥狀等,對臨床表現(xiàn)有了直觀全面的認識,學生也樂于接受。思維導圖見圖1。鑒別診斷因精神病普及教育相對于其他疾病較少,即使目前教學采用教師講授、圖片或相關錄像等相結合,學生仍然對一些典型疾病的癥狀及鑒別診斷不能很好地掌握或經?;煜嚓P癥狀。精神癥狀豐富,同一癥狀可出現(xiàn)在不同診斷的疾病中,如:類躁狂樣表現(xiàn)(興奮話多、精力充沛、易激惹、意志活動增強、情感高漲等)像是一個躁狂癥患者,殊不知,其他疾病也能有相似表現(xiàn),所以,需要做鑒別診斷以防誤診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另外,某些藥物、代謝障礙(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感染性疾病、神經系統(tǒng)障礙等均可出現(xiàn)類躁狂樣臨床表現(xiàn),因此,需要學生掌握鑒別診斷,試用思維導圖把躁狂發(fā)作的鑒別診斷畫出來(圖2)。通過該部分思維導圖的學習,學生對平時不感興趣且難以掌握的鑒別診斷有了新的認識,提及躁狂的器質性原因,腦中即顯現(xiàn)出這個圖形,幾大類器質性因素一目了然,記憶深刻,便于復習。

思維導圖在精神病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教師備課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備課會使教師的思路更加清晰。用一幅圖或圖畫表達中心思想,畫出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使用不同粗細的曲線、不同顏色和圖形突出重點,讓閱讀者的大腦興奮;將中心圖像與主要分支連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2級分支連接,分支隨著關鍵詞不斷擴展,自然形成一幅思維導圖;每條分支上使用的是關鍵詞:如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或藥物、腫瘤等,而不是一句話,便于思維不斷發(fā)散。利用思維導圖備課具有直觀可視化特點,易更新新知識、新觀點,并且可以自動生成大綱文字,便于匯總書寫文字材料,當作教案的大綱,并逐步擴展成完整的教案材料,不僅不會增加工作量,反而會減輕臨床教師的工作負擔。附屬醫(yī)院的教師要兼顧醫(yī)療、教學、科研,工作量大,使用思維導圖教學使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幫助學生更快掌握知識要點復雜多變的臨床表現(xiàn)和鑒別診斷給學生帶來的困擾可由思維導圖輕松解決,使學生便于學習和記憶。思維導圖不僅有利于記憶,而且還能增強理解力,鍛煉學生大腦的綜合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學習的自信,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8]。結合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在思維導圖上的內容,非常直觀、清楚地把握核心知識及要點,能夠跟著教師的思路完整地走下去。課后,學生依然能夠通過思維導圖快速回顧重點需要掌握的內容圖像,層次分明,記憶加深;同時作為提綱式內容,也為將來復習提供了方便。

第2篇:精神病學知識總結范文

1 精神科護理學總體框架的授課安排

課程安排總共26節(jié)課,理論課占18節(jié),所占比例為百分之69.23,實踐課占8節(jié),所占比例為百分之30.77。具體安排詳見表1:

表1

在以上的課時計劃中,有效的將精神科護理學中的理論知識教授與實踐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們在學到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之后,能快速的在實踐中積累臨床護理經驗,更深刻的掌握相關護理知識。最后安排的三節(jié)見習科目,能較好的檢驗考核學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也能更好的考察學生如何在臨床中合理運用這些理論知識,最后在見習反饋課上學生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把在見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出加以小組討論和解決,最后進行概括總結,本門課程就可以圓滿結課了。

2 針對不同性質和特點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實施的教學方法和措施

2.1 確立切實可行的知識、能力、情感三維課堂教學目標,給教學目標科學的定位

在精神科護理學的課堂上,要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學會專業(yè)護理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滲透護理工作情感教育,這些內容都要事先精心設計好。這些目標還必須科學有序,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保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步落實。

2.2 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知識規(guī)律性

在課堂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盡情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進行合作、質疑和探究,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有所收獲。同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如何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包括識記、理解、運用的具體方法以及在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并且具體指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做到“授之以漁”,這樣一來,學生在每節(jié)課上的收獲在今后實際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才會有延續(xù)性的學習效果,使他們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2.3 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在講授理論課時注重多種教學法的靈活運用,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引入大量臨床圖片、臨床實例及相關的影像資料。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如講精神障礙病狀學時,先采用情景導入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再運用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等方法將幻覺、妄想、思維障礙等主要內容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再如精神分裂癥及人格障礙護理等內容則以實例導入法、啟發(fā)式教學法、談話法等把臨床常見病的病因、病狀、護理及預防等問題闡述清楚。

第3篇:精神病學知識總結范文

論文摘要:20世紀中葉以來,臨床心理學家的處方權問題引起了美國學術界的極大關注;成為了一個熱點問題。對于這場處方權運動從戰(zhàn)爭對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精神藥物學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社會健康服務模式的變化以及衛(wèi)生保健行業(yè)處方權的發(fā)展等4個方面進行了知識社會學意義上的分析。

“職業(yè)心理學中的處方權運動發(fā)生在人們對精神藥物治療心理障礙已有成熟認識的時候,20世紀80年生的職業(yè)和社會事件伴隨并深刻影響了心理學界追求處方權的努力。以美國心理學會為主的學術組織和以Fox;R:E.,Deleon,PH.等為代表的心理學家堅持處方權是臨床心理學職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從理論論證、教育培訓、立法游說等方面積極促成臨床心理學家擁有處方權。

但同時,以美國精神病學會、美國醫(yī)學會為代表的學術組織和以DeNels沖,G.Y,Moyer,D.M.等為代表的專家學者對臨床心理學的處方權訴求予以堅決的反對與抨擊。認為賦予臨床心理學處方權將會造成臨床心理學家培訓成本的上升以及內部不必要的矛盾與分裂,導致與精神病學的嚴重對立與沖突等等。

1心理學家處方權訴求的歷程

理解心理學家的處方權首先需要清楚心理學家追求的是何種意義上的“處方權”。澄清這個問題需要簡單回顧一下美國處方權的歷史。1906年,美國國會通過《純凈食品和藥品法》,該法沒有限制消費者自選用藥,即任何藥品沒有處方也可以銷售。1938年美國國會修訂了((純凈食品和藥品法)),并改名為《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1951年((處方藥修正案》將醫(yī)藥市場上的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作了嚴格區(qū)分,規(guī)定處方藥必須由獲得執(zhí)照、具備處方權的從業(yè)人員開出,而非處方藥品,消費者可以任意選購。

美國聯(lián)邦政府負責各種藥物的法定分類,而各個州政府有權制定各類衛(wèi)生行業(yè)的職業(yè)資質,決定哪些從業(yè)人員具有處方權資格。從公眾利益和健康安全的角度出發(fā),各個州對處方權的管理通常分為3種模式:非限制性獨立處方權、限制性的獨立處方權和限制性的非獨立處方權。

一般而言,進行對抗療法(allopathic)的醫(yī)師具有非限制性的獨立處方權資格,而其他衛(wèi)生保健從業(yè)人員分為限制性的獨立處方權和限制性的非獨立處方權資格。牙科醫(yī)生、驗光師、足科醫(yī)生等在實踐中具有限制性的獨立處方權資格,即盡管開具處方藥物的種類有限,但并不需要接受醫(yī)師的監(jiān)督或指導。醫(yī)師助手、藥劑師、專業(yè)護理師等只是在部分州具有處方權資格,而且是限制性的非獨立處方權資格,這種處方權受到許多約束,比如藥物的種類、藥物的使用等均有事先規(guī)定,而且需要接受主治醫(yī)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

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加利福利亞州已經有一些培訓項目,對非醫(yī)學專業(yè)(包括心理學)的人員進行患者評估和開具處方的培訓。1984年,美國參議員DanielK.Inouye在夏威夷心理學年會上明確指出在許多行業(yè)不同程度地獲得處方權的情況下,心理學家也非常有必要獲得官方認可的處方權。1985年美國心理學會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專門研究心理學家有限處方權問題。1989年夏威夷心理學會向夏威夷州參議院提交法案,提議允許經過恰當訓練的心理學家具有精神藥物的處方權。盡管該法案遭到否決,但在心理學家追求處方權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1990年,美國心理學會代表理事會以118票贊成、2票反對,通過成立了一個心理學家處方權特別工作小組,主要的目的就是論證和調研針對心理學家精神藥物處方權而開設的課程內容、實踐方式和考核認證。1995年,美國心理學會通過其所屬的代表委員會接受“心理學家擁有處方權”作為美國心理學會的官方政策,并相繼采取了一些措施:發(fā)展了處方權法律的州立法示范模式;與教育事務部聯(lián)合開發(fā)博士后心理學家獲得處方權的精神藥物學培訓課程;發(fā)展出在讀博士處方權培訓的示范性課程,提供給那些為處方權州立法進行游說的心理學家:代表委員會投票授權美國心理學會職業(yè)心理學院在2000年之前完成對精神藥物學的全國性考核方式的開發(fā)。

1998年年底美國關島立法機關不顧政府的否決,通過了第一個允許臨床心理學家在與醫(yī)生的合作下使用、開具和配發(fā)處方藥的法律。1999年7月,路易斯安那州心理學會的35位心理學家完成了該州對博士后取得精神藥物學碩士學位的培訓。2002年新墨西哥州成為美國第一個法律上允許心理學家有資格獲得處方權的州,兩年后即2004年路易斯安那州成為美國第二個法律上許可心理學家有資格獲得處方權的州。一些州已經提出或者計劃推行心理學家處方權立法,主要有阿拉斯加州、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夏威夷州、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路易斯安那州、馬里蘭州、密蘇里州、蒙大拿州、俄勒岡州、田納西州、德克薩斯州和華盛頓特區(qū)。截止2005年,美國至少有20個州已經進行了心理學處方權的立法調查或者立法生效心理學家具有處方權資格。

2心理學處方權訴求的背景解析

2.1戰(zhàn)爭對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隨著從心理學角度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呼聲不斷增強,臨床心理學成為精神病學之外的一個選擇,因為心理學家能夠在基于心理學理論和原則之上提出解決辦法。”

二戰(zhàn)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也給大量幸存者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僅僅依靠精神科醫(yī)生無法滿足社會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急需心理學家特別是臨床心理學家參與到戰(zhàn)爭后心理救助的活動當中來。美國退伍軍人局將臨床心理學家的角色擴大到了許多基于實踐經驗的活動中,包括心理測驗、診斷晤談,并且最終延伸到精神治療。?

另外,一些學者研究指出,僅僅有醫(yī)學基礎的從業(yè)醫(yī)生們缺乏對心理健康的專業(yè)知識背景,并不能提供理想的衛(wèi)生健康服務,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對心理健康服務的質量需求。

2.2精神藥物學的飛速發(fā)展

戰(zhàn)爭給臨床心理學創(chuàng)造了發(fā)展的機遇,同時也直接推動了精神藥物學的興起。與此相對應,推動心理學家處方權訴求運動的另一個因素,是制藥公司不斷增長的對擴大具有處方權資格的專業(yè)范圍的興趣。

2001年,美國藥物銷售量增長最顯著的是精神藥物類。根據艾美仕咨詢公司的統(tǒng)計,影響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藥物2002年12月的銷量,比5月的453億美元增長了16%。北美是精神類藥物使用最多的地方,年增長率19%,值得注意的是,在歐洲這個比例下降到1%,而在非洲/亞洲/澳洲和拉丁美洲分別是4.5%和2.4%。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為什么心理學家處方權運動在美國的發(fā)展勢頭與其他國家相比更加強烈。

在心理學家追求處方權的推動力因素上,經濟利益是一個重要方面。精神藥物在全球市場占據越來越多的份額,每年有逾百種精神藥物在研發(fā)中,2001年精神藥物的研究與開發(fā)耗費高達860億美元。出于商業(yè)利益,制藥行業(yè)為那些堅持精神藥物學取向的臨床心理學家“慷慨”解囊,出資贊助他們進行學術討論和各方游說,并為他們提供越來越多的研究和教育基金。

2.3現(xiàn)代社會健康服務模式的變化

現(xiàn)有的衛(wèi)生服務系統(tǒng)中,臨床心理學占據的市場份額有限,要避免被邊緣化就必須革新,向社會公眾、政府部門、學術界等充分展示臨床心理學能夠為社會提供的貢獻。而臨床心理學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在職業(yè)手段和模式上進行變革。處方權資格的訴求是心理學面對這種時代特點和職業(yè)需求之下應運而生的。

從整個心理疾病的治療領域看,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傳統(tǒng)作用不可否認。但另一方面,心理學的傳統(tǒng)取向和重要性確實受到沖擊和挑戰(zhàn)。臨床心理學家的職業(yè)作用呈現(xiàn)弱化趨勢,Olfson,Marcus和P~在1999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1985年來心理健康服務機構88.7%的患者是針對心理治療,到1995年這個數字下降至78.7%,來訪者時間也從平均50分鐘減少至15分鐘。”

心理疾病的生物病原學模式日益突出,精神藥物治療心理疾病的比重增長迅速。這種狀況實質上反映了在心理疾病“身心觀”的重大轉變,身心二元論取向從強調非物質的心靈轉向物質的身體。而這背后更關鍵的問題是,處方權問題并不是簡單地只是把生物學取向評估及處理手段引進心理學,而極有可能因為堅持生物醫(yī)學模式,而忽視心理學模式,使得心理學形象發(fā)生改變,否定甚至心理學傳統(tǒng)的理論基礎。

2.4衛(wèi)生保健行業(yè)處方權的發(fā)展

“非常明顯的是,非醫(yī)生的衛(wèi)生健康服務提供者(nonphysicianhealth~provider)的處方權實踐是一個全新的,并且快速擴展的領域。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心理學家已經在全美50個州獲得了自主執(zhí)業(yè)資格。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臨床心理學職業(yè)以外的其他衛(wèi)生健康行業(yè)如驗光師、藥劑師、專業(yè)護理師等都在一些州不同程度地獲得了不同類型的處方權資格,而此時心理學家還沒有在一個州獲得處方權資格。1999年驗光師正致力于擴大他們眼部激光外科手術的州范圍。他們己經被許可在美國50個州開具處方藥,而在40年以前,他們還不得不努力獲取對隱形眼鏡的服務資格。藥劑師在8個州具有處方權,他們致力于擴大法定處方權的州范圍。

在其他衛(wèi)生服務行業(yè)不斷追求處方權的過程中,我們能找到心理學家處方權訴求的先例和示范,但更多的是呈現(xiàn)在心理學執(zhí)業(yè)者們面前的競爭壓力和巨大考驗。心理學家處方權訴求遭到了美國精神病學會、美國醫(yī)學會的強烈反對,這個現(xiàn)象從側面反映出臨床心理學從業(yè)者所面臨的巨大競爭壓力。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護理學等醫(yī)學學科有著相似的目標,即保障人的健康、促進人的幸福。但在為實現(xiàn)這些目標而依托的理論基礎、概念范疇、核心原則和技術程序等方面,心理學與它們存在較大的區(qū)別。精神病學、護理學的歷史傳統(tǒng)、東口識體系、教育模式、職業(yè)實踐等為處方權提供了充分的基礎。而這點心理學與精神病學、護理學有著重大的差異。不可否認,精神藥物學是當代應對心理疾病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安全、有效地掌握藥物的使用需要經過嚴格的科學訓練,需要掌握全面的人體生理學、藥理學等多方面醫(yī)學知識,臨床心理學的知識體系尚難以滿足這種要求。

第4篇:精神病學知識總結范文

關鍵詞 藥物自我處置模式訓練 精神障礙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73

精神障礙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抗精神病藥物依從性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疾病的療效,決定著病情的穩(wěn)定與否[1]。本研究進行了藥物自我處置模式訓練,同時運用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陰性癥狀量表(SANS)、陽性癥狀量表(SAPS)[2],對入組評定,并對影響疾病康復因素的發(fā)生及消失情況進行分析與對照組比較。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10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接受治療的精神障礙患者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平均39.3±5.14歲,平均發(fā)病年齡23.3±3.84歲,平均病程11.7±5.321年,依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CCMD-3)由三級醫(yī)生查房明確診斷,取得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后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入組的藥物治療無特殊限制。

方法:借鑒Liberman《社會和獨立生活訓練模式》[3]結合我國患者實際情況對研究組對象從以下方面進行訓練:①了解有關抗精神病藥物的知識;②識別藥物不良反應;③和專業(yè)人員交流,處置藥物不良反應;④識別病情發(fā)展先兆,進行癥狀自我監(jiān)控;⑤病友中輪流推出室長與工作人員共同完成日常事務,匯總發(fā)現(xiàn)的問題,采納合理建議;⑥安排患者假試出院(daycare),工作人員、患者、家屬互相隨時交流,解決存在的問題。課題組成員均通過一致性測驗,對研究患者在入組前及課題實施1、2、4周進行BPRS、SANS、SAPS評定,觀察影響患者病情康復不利因素的變化情況,共錄入60例完整資料,其中男34例,女26例,有5例患者(男4例,女1例)未完成課題,予以剔除。

統(tǒng)計學處理:所錄入數據運用SAS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

結果

兩組入組前后BPRS總分比較:兩組病情嚴重程度相當,具有可比性(t=0.36,P>0.05)。研究組在第1周顯示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對照組在第2周后開始顯示療效。見表1。

兩組SAPS總分比較:研究組于第4周效果明顯,兩組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治療前后SANS總分比較:研究組于第2、4周末,陰性癥狀改善突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觀察影響患者病情康復因素變化情況:接受模式訓練組其存在的消極因素發(fā)生、發(fā)生頻率與對照組比較,有關數據進行X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見表4。

討論

??扑幬镏委熅窦膊‰m是控制病情的必要手段,但有關資料提示,運用Liberman《社會和獨立生活訓練模式》對患者進行藥物自我處置模式訓練利于患者病情的穩(wěn)定及康復。本研究提示,入組經藥物治療后病情均程度不一的有所緩解,然而同時對患者進行藥物自我處置模式訓練,普及人群對精神衛(wèi)生知識的知曉率,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早日康復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 王祖承.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第5篇:精神病學知識總結范文

【關鍵詞】 心理學;發(fā)展;制約因素

A Study on the Restrict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in our CountryNowadays. Li He, Ding Hui. Beij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Af filiate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6,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restrict factors which influen ce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in our country nowadays, hope to find out the s ticking point to it so that we could make it develop sooner and better.Methods To utilizethe documentary method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related research information f rom both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o synthesize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resea rch results which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ResultsThe development of such aspects as study orientation and creativity and academicbasic and loca liz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etc. get direct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syc hology in our country. Conclusion There is very good foregroundto develop psychology in our Country, but if we couldn't envisage and solve theexsitting problems on time, the development could be restricted.

【Key Words】 Psychology; Development; Restrict factor

我國的心理學科發(fā)展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心理學引入中國后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中,心理 學的學科地位經歷了從受到質疑到成為科學重要分支的變遷,當前心理學的發(fā)展?jié)摿薮螅?有非常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但在我國由于心理學自身學科發(fā)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制約了 心理學的發(fā)展步伐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1 心理學的概況

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腦與思維的關系,人類心理和行為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及其在社會環(huán) 境中的發(fā)生和變化規(guī)律。由于心理學與人的知識的獲得和人類社會生活的廣泛聯(lián)系,它必將 成為二十世紀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學科之一[1]。

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心理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每年都能得到高額的研究資金,且呈逐年 增長的趨勢。以心理學研究水平最領先的美國為例,僅Wsconsin-Midi大學心理系2000年就 得到了聯(lián)邦政府1770萬美元的資助,在整個聯(lián)邦政府資助中排名第二[2]。隨著社 會的現(xiàn)代 化,人們面臨越來越多的身心壓力,心理學日益顯示出它的重要價值,美國John Honkins大學 精神衛(wèi)生教授Kremer預測,21世紀將出現(xiàn)精神疾病和心身障礙及其伴隨的慢性殘疾的大流行 , 患病率將明顯上升[3]。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世界精神病學會21世紀精神病學教育會議 認為,居民中約20%的人患有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一般求醫(yī)者中,約30%-40%有明顯精 神問題;約四分之一的內科住院病人有明顯情緒問題需要治療[3]。

2 我國心理學的發(fā)展概況

現(xiàn)代心理學于1879年在德國創(chuàng)立,于19世紀末傳入中國,中國心理學會于1980年加入國際心 理科學聯(lián)合會,并獲得了2004年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主辦權。國家科技 部已把心理科學列為21世紀重點發(fā)展的學科之一。到2003年,在我國的高等院校已經有了38 個心理學系(所),全國的心理學專業(yè)每年招生超過1000人,全國可以培養(yǎng)博士生的單位有 12個,可以培養(yǎng)碩士生的單位有27個,每年招收研究生500多人,一些國內著名的

高校正在 籌辦心理學系[4]。

3 我國心理學面臨的制約因素

由于其學科自身的原因以及目前教學體系及心理學從業(yè)人員的來源背景,人們的需求還與現(xiàn) 實情況有很大差距。

3.1 學科定位問題 有學者認為,現(xiàn)階段中國心理學發(fā)展過程中存在幾個問題:一是對心理學的學科性質認識不 準:心理學屬于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還是介于二者之間等等;二是對心理學的學科地位 定位不清:第一,至今主流觀點仍是將心理學看作屬于生物學門下的一個小學科。第二,將 本應統(tǒng)一于心理學旗下的心理學諸多分支學科歸于不問的學科門類,顯得 異?;靵y。第三,在 學科點的規(guī)劃中,毫無來由地將心理學分為基礎心理學、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等 3個二級學科[5]。一個學科如果定位不準,那么勢必導致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學 科設置等諸多方面出現(xiàn)問題和矛盾。

3.2 缺乏原創(chuàng)性,理論基礎薄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科克( Koch 1985)曾指出心理學自一百多年前脫離哲學以來,一直未能 成為獨立科學,且因其本身條件限制,將來永遠也不可能發(fā)展成為獨立科學[6]。 雖然此說 法難免有失偏頗,但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問題。有研究者認為,盡管學科積累是學科原創(chuàng) 的重要前提,但從我國科學整體的發(fā)展水平而論中國科學處在一個積累的,而非原創(chuàng)的時代 [7]。有學者認為制約我國心理學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原創(chuàng)性[8]。筆者 認為,即便在心理學 研究非常發(fā)達的歐美國家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也非常凌亂。雖然有許多名家學者, 但他們的理論有的互不認可,或互相矛盾,很難成為一個大理論框架下的有機構成部分,心 理學沒有一個結構嚴謹、邏輯分明、條理清晰、層次清楚的理論基礎,這也是其學術地位受 到質疑的原因。在此前提下,與之相比更加缺乏原創(chuàng)性的我國心理學界就更沒有太多值得稱 道的理論貢獻了。

3.3 心理學的本土化問題 墨西哥心理學學者Diaz-Loving認為,心理學的本土化是“心理學思想在不同文化中的一種 解 放”[9]。本土心理學的價值和作用己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心理學于1879年誕生于 德國,在 此后 100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心理學也主要是在美國、英國和德國等西方國家獲得了長足的 進步。現(xiàn)階段心理學最發(fā)達的國家是美國,中國的心理學發(fā)展水平從總體上看落后于美國, 我國的心理學研究者注重引進與消化吸收西方尤其是美國心理學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這本 無可厚非[5],但是過度的引進吸收就成了盲目跟風,在心理學上應該根植于本國 土壤才能開放出適合中國人的科學果實。

3.4 研究方法問題 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之后的一百多年來,如前所述其學科定位不太確定,它屬于自然科 學還是社會科學或二者都是?但目前趨向于將其歸屬于自然科學。因此定量研究方法己在心 理學研究中處于統(tǒng)治地位,但以目前的條件是否所有的研究問題都能進行定量,這還要進一 步探討。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本來內涵復雜,如果用某種方法來限制它,結果當然會扼殺心理 學的生機[10]。近年來,研究者們越來越認識到定性研究在心理學研究中的重要作 用,定量 研究方法與定性研究方法各有長短,片面強調某一種都是不恰當的,只有巧妙地把兩者結合 起來,才能使心理學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取得重大突破[11]。

3.5 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問題 中國心理學專業(yè)人員主要分布在學校和研究單位,長期以來在心理學的主流領域重理論、輕 應用。這使得一方面心理學的社會認可度低,人們不能自覺地尋求心理學的幫助,另一方面 也限制了學科本身的發(fā)展[12]。學術研究與科普工作的脫節(jié)[5]問題,反 映出在心理學領域 理論不能很好的與實踐相結合,而事實上心理學有非常廣泛而深厚的實踐需求。一邊是各種 不甚科學的心理小測驗和心理咨詢小廣告在各媒體上滿天飛,另一方面是專家學者們不屑于 “下里巴人”,使得心理學研究丟失了大量的寶貴資源。

3.6 學校課程設置問題 有學者認為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學專業(yè)本科課程的設置普遍存在著體系不合理、內容陳舊、脫 離實際等問題,針對我國當前的狀況并借鑒國外高校心理學專業(yè)為本科生開設的各類課程, 我們應該確立模塊化和層次化的整合課程體系與實驗教學體系,重視基礎理論、研究能力和 實 踐能力的培訓[13]。目前醫(yī)學院開設的30余課時醫(yī)學心理學課程,內容和課時都難 以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

目前心理學排名較前的國外著名高校都結合本學校以及該專業(yè)的發(fā)展特點并根據社會需要以 及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格與要求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選擇的課程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與需要 ,學生的選擇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與自主性,盡管各個學校的心理學系(專業(yè))的課程設置的門數 與課程名稱、課程內容等有一定的差異,但基本上都涉及到五個不同層面的模塊式課程:通 識課程、基礎導論課程、專業(yè)導論課程、專業(yè)擴展選修課程以及研究性課程。從國外著名大 學的心理學本科課程設置來看有以下幾個特點:①經典課程與學科進展課程有機融合;②重 視基礎知識和研究能力訓練;③以學生為本,提供多種服務和選擇[13]。

3.7 專業(yè)設置問題 我國心理學的本科教育主要來自于醫(yī)學院校的精神衛(wèi)生及臨床專業(yè)和師范學院以及少數綜合 性大學的心理學系。

精神衛(wèi)生專業(yè)側重于精神病專業(yè)的教學,畢業(yè)后面向精神衛(wèi)生醫(yī)院,臨床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所學 心理學課程如前所述對心理方面所知甚少,若從事精神醫(yī)學專業(yè),則幾乎需從頭學起,即便 通過了全科考試之后還難以立即成為一位合格的心理醫(yī)生。師范院校的心理專業(yè)畢業(yè)生主要 面向學校,研究側重服務于教育。畢業(yè)后不具有行醫(yī)資格,不能開具精神類的藥物。同樣綜 合院校心理系畢業(yè)的學生,學了系統(tǒng)的心理學知識但他們對醫(yī)學尚是一個“學科盲”[ 14]。 幾個專業(yè)雖都有側重,但都很難滿足目前社會的需要。希望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是優(yōu)勢互補,不 斷完善。

3.8 實際應用問題 每個人都會有心理問題,當前面臨巨大的社會壓力,這個問題則尤為突出,心身疾病和心理 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已在疾病譜中占重要位置。國內心理治療與咨詢的職業(yè)化建設起步晚 ,沒有連續(xù)性的培訓和教育體系,整體專業(yè)水平不高[15]。中國從80年代中期開始 心理咨詢和治療方面的專業(yè)培訓,從專業(yè)化、規(guī)范和理論實踐的高度來說,與英美等國的發(fā) 展和現(xiàn)狀還有較大的差距[16,17]。有資料表明,在沒有充分的教育、培訓和督導 的情況下開展工作,常會給病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18-20]。2001年8月,國家 勞動部和社會保障部聯(lián)合 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和中國心理學會,宣布正式啟動心理咨詢師職業(yè)資格培訓鑒定工作,規(guī)定 獲得全國頒發(f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資格證書》的心理咨詢師后方可從事相關心理咨 詢活動,同年衛(wèi)生部出臺了對衛(wèi)生系統(tǒng)內心理治療師的培訓和考核辦法。

國內的心理咨詢及治療機構設置及診療程序不太完善,幾乎沒有什么權威可信的“名牌”機 構,普通百姓面臨著“欲訴無門”的窘境。心理學是一門非常特殊的學科,由于我國心理學 在理論及實踐研究上的差距,因此在專業(yè)水平、方法技術、道德標準、人員督導、程序規(guī)范 等等方面都與國外有相當差距。從費用上來說,我國普通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并沒有被納 入醫(yī)療保障體系。

綜上所述,以上制約我國心理學發(fā)展的因素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相關聯(lián),甚至可以說是惡性循環(huán) 的,其中有其先天不足的問題,也有我國科研領域的問題以及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問題,畢 竟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問題的科學,而人是非常復雜的。

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有發(fā)展前途和社會需求背景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的心理學從業(yè)人員在學 科建設和自身素質培養(yǎng)方面加大力度,也希望能得到相關教育及從業(yè)部門的政策支持 及調整,以適應日益發(fā)展的社會需要,并使人們能得到專業(yè)的服務,促進學科的發(fā)展和人類 的進步。

4 參考文獻

[1]楊玉芳.中國心理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中國科學基金,2003,3:141-145

[2]Federal support for psych research climbing. Observer, 2003,16(1):1

[3]沈漁村.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世界精神病學會21世紀精神病學教育會議紀要中華神 經精神科雜志,1990,23:245

[4]張侃.我國心理學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1(2):81-85

[5]汪鳳炎.當前中國心理學發(fā)展中值得反省的四個問題.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6,43(5):42-47

[6]Koch S. The nature and lmits of psychological knowledey: Lessons o f century qua "scence". In S. Koch & D.E. leary(eds.), A century of psychology as sc ience.New York: Mc-Craw-Hill, 1985:954

[7]程亮.教育研究原創(chuàng)性缺乏:現(xiàn)象與原因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8:9-12

[8]李志專,汪明屆震.高師公共心理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現(xiàn)狀減回及對策.長沙大學 學報,2006,20(5):130-132

[9]Diaz-Loving R. The Indigenisation of Psychology: Birth of a New Scie nce or Re kindling of an Old One?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9,48(4): 446

[10]陳立.平話心理科學向何處去.心理科學,1997,20(5):385-389

[11]戴斌榮.定量與定性結合―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發(fā)展趨勢.鹽城師范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5(1):119-124

[12]張興貴.論中國心理學發(fā)展的動力.教育探索,2000,105(3):35-36

[13]車宏生,姚梅林.關于心理學專業(yè)本科課程設置的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4,58 (6):46-50

[14]郭念峰.中國心理衛(wèi)生事業(yè)的現(xiàn)狀與未來對策.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1):2 -4

[15]何敏慧,王祖成.心理咨詢職業(yè)化發(fā)展及現(xiàn)狀.上海精神醫(yī)學,2006,18(1):42- 44

[16]石國興.英國心理咨詢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及其間題.心理科學進展,2004,12(2):304 -311

[17]王欣.我國臨床心理學家所問臨的挑戰(zhàn)-美國夏威夷大學心理系臨床心理學家 培訓計劃有感.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22(3):420-423

[18]HOfner ML, Python NV. Prevalence of victims of violence admitted toan emergency department. Emerg Mde J, 2005,22(7):481-485

[19]Peltier BN. White coat principles. J Am Coll Dent, 2004,71(4):53-5 6

第6篇:精神病學知識總結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討北京市豐臺區(qū)流動人口精神衛(wèi)生健康狀況,為政府制定相應精神衛(wèi)生政策和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方法 隨機抽取北京市豐臺區(qū)三個鄉(xiāng)的六個自然村中650名流動居住人口,采用問卷調查表及訪談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分析。 結果 流動人口文化水平較低,精神衛(wèi)生知識匱乏,對精神衛(wèi)生知識了解者僅占12.3%。了解渠道單一,其中53.13%為電視、24.15%為報紙書籍宣傳資料、17.33%為健康講座社區(qū)宣傳、97.04%希望獲得法律法規(guī)的幫助、91.74%希望獲得預防治療康復知識、54.05%希望獲得福利與保障政策、24.30%希望獲得精神疾病診療機構情況。流動人口中存在著一定數量的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結論 流動人口對精神疾病知識了解極少,精神健康知識需求非常迫切;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精神衛(wèi)生健康教育,提高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并將精神疾病患者納入管理體系之中,是我們今后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 流動人口;精神衛(wèi)生;精神疾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Fengtai District of Beijing to provide bases for enacting corresponding mental health policy and intervention provision. Methods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using combination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in 650 floating resident population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6 hamlets of 3 townships in Fengtai District. Result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 had lower literacy and were short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and only 12.3% of them understanded mental health knowledge.understanding canal was single,53.13% from TV, 24.15% from propaganda informations e.g. newspaper and books,17.33% from community health lecture、97.04% expected to obtain assistanc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91.74% knowledge of prevention,cure and rehabilitation,54.05% welfare and guarantee policy and 24.30% information of diagnosing and trating facolity for mental disorders. There were som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their propor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ascended year by year. Conclusion Floating populations are much short of mental disorders and need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very urgently;One of our coming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is to enhanc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improve their recogni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and bring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to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Floating population;mental health;mental disorder

隨著首都科技、文化、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大量的流動人口涌入北京,尋求發(fā)展與就業(yè),豐富了北京市場,方便了居民購物,為北京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豐臺區(qū)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擁有流動人口近70萬人,其公共衛(wèi)生問題日益凸顯,根據我國1993年七個地區(qū)的流行病學調查中精神障礙患病率為13.47‰[1]計算,豐臺區(qū)流動人口中精神障礙患者近萬名。為了提高這一群體的精神衛(wèi)生健康水平,為職能部門制定相應干預措施或政策提供相關依據,我們進行了相關的調研工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北京市豐臺區(qū)三個鄉(xiāng)的六個自然村中650名流動居住人口為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 采取問卷調查和當面訪談相結合方法進行調查:(1)自行設計問卷式調查表。(2)在村委會協(xié)助下向流動人口住戶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式調查表,并進行填表培訓,個人填寫完畢后,統(tǒng)一收回。(3)入戶訪談,統(tǒng)一問卷指導語,采用一對一方式進行填寫,防止誘導或暗示。

1.3 調查內容 (1)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在京職業(yè)、來京時間;(2)對精神疾病的了解程度、方式、周圍是否有類似患者;(3)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壓力、希望得到的幫助、解決方式;(4)其他情況。

1.4 收集豐臺區(qū)精神病防治院近3年流動人口精神疾病就診的情況。

1.5 對上述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整理分析。

2 結果

經村委會協(xié)調發(fā)放問卷式調查表共650份,收回有效表格612份,入戶調查30份,共回收合格調查表642份,回收率94.41%。

2.1 一般資料 642份有效調查問卷中,男351名(54.67%),女291名(45.32%);年齡17 a~55 a,平均(38±7.8) a;文化程度:文盲5名,均為50 a以上者,小學及以下164名(25.5%),小學以上至初中畢業(yè)354名(55.1%),初中以上至高中畢業(yè)87名(13.5%),大專及以上32名(5.0%);來京時間7 mo~21 a,平均(8±6.9) a;從事職業(yè)以工人、商業(yè)服務人員和個體工商戶為主(82.7%),企業(yè)管理和技術人員占9.6%;收入水平:技術人員收入最高,個體商販收入最低。精神疾病患者8名。

2.2 被調查者對精神疾病了解程度、了解方式及希望獲得幫助的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被調查者希望獲得的幫助(略)

表1顯示,北京市豐臺區(qū)流動人口對精神疾病不了解者占45.17%、稍微了解者占42.52%、十分了解者僅占3.58%。了解方式53.13%為電視、24.15%為報紙書籍宣傳資料、17.33%為健康講座社區(qū)宣傳。97.04%希望獲得法律法規(guī)的幫助、91.74%希望獲得預防治療康復知識、54.05%希望獲得福利與保障政策、24.30%希望獲得精神疾病診療機構情況。

2.3 心理壓力與應對方式 被調查的642名流動人口中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主要為生活壓力,對環(huán)境的不適應、家人的分離等。采取的應對方式:積極改變現(xiàn)狀者196名(30.53%),保持現(xiàn)狀被動等待者372名(57.94%),怨天尤人者74名(11.53%)。

2.4 精神病防治院統(tǒng)計資料 從豐臺區(qū)精神病防治院統(tǒng)計的數據顯示,近3 a的門診就診人數中有12.4%的患者為流動人口,主要分為兩類:來北京前已經患病,到北京后患病。住院患者中流動人口所占比例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3 討論

3.1 流動人口學特征及精神健康狀況 本調查顯示,流動人口文化水平較低,小學文化程度占25.5%,初中文化程度占55.1%,高中文化程度占13.5%,文盲占0.78%。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8名為精神疾病患者,按此比例推算,流動人口中存在精神疾病患者大約9000余名,與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基本一致[1]。

國內有文獻報道了城市外來人口中的精神衛(wèi)生狀況[2,3],在未來十幾年中,夫妻分居、夫妻子女分居等家庭模式仍然是流動人口家庭的主要模式,社會支持系統(tǒng)匱乏作為重要因素,仍將影響這一特定人群的精神衛(wèi)生健康水平,處于生活、工作重壓下的流動人口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很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調研中發(fā)現(xiàn)在流動人口中精神衛(wèi)生保健意識淡薄,精神衛(wèi)生知識匱乏,認為精神衛(wèi)生保健工作重要者僅占12.3%。90%左右的流動人口中對精神衛(wèi)生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加強精神衛(wèi)生知識的宣傳,提高流動人口的心理免疫力,使他們能夠正確應對來自多方的應激情況,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本調查還顯示,流動人口獲得精神衛(wèi)生知識渠道單一,以被動接受電視、廣播、雜志書籍、音像制品等學習方式者居多,而選擇醫(yī)護人員和科普知識講座途徑者較少。這可能與醫(yī)療保健機構和知識講座是一種直接與醫(yī)務人員溝通且針對性較強的知識傳播方式,受時間、地點、人員等因素限制等,難于滿足人們的知識需求;而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傳遞快、信息量大、通俗直觀,不為時間地點所限等因素有關。精神衛(wèi)生知識專業(yè)性較強,因此,我們既要引導流動人口通過各種媒體獲得精神衛(wèi)生知識,還要充分利用醫(yī)療保健優(yōu)勢,加大宣教力度,拓寬宣教渠道,提供多角度講實效的知識講座機會,以滿足不同層次需求。

3.2 流動人口與精神疾病 在人類歷史上,移民被看成背井離鄉(xiāng)、不安全及痛苦的經歷,1685年瑞士醫(yī)生Hofer 就描述人們對離開自己家園的反應特征,他將之稱為“思鄉(xiāng)病”。Jasper研究了18~19世紀的醫(yī)學文獻中較多的思鄉(xiāng)病,總結的癥狀有:長期的懷鄉(xiāng)、憂郁癥、失眠、不思飲食,虛弱、焦慮、彌散性疼痛,緊張甚至昏迷。

移民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可以歸結為兩類因素,一類是社會學因素,如都市化緊張,生活變化,種族歧視,缺乏社會支持,貧窮造成的經濟應激等。另一類是文化人類學因素,如文化的喪失,文化移入造成的緊張,文化適應困難引起的文化休克等[4]。同時受文化背景的影響,中國人認為患精神疾病會被歧視,因此常只將軀體疾患標為醫(yī)學疾患,而心里問題不標出,長期的心理問題的堆積最終可能導致精神疾病的發(fā)生。

國內亦有文獻報道了流動人口中或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狀況,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管理辦法[5,6]。通過豐臺區(qū)精神病防治院門診及住院患者的調查,發(fā)現(xiàn)流動人口中精神疾病患者,男多于女,這可能與流動人口中男性多與女性有關。以青壯年、未婚、低文化素質者為主。提示流動人口整體素質較低,加之長期生活在經濟較落后地區(qū),當進入經濟較發(fā)達的新居地后,雖與移居國外的移民有所不同,他們不存在言語障礙,但仍存在著很多不利因素,如社會支持、就業(yè)問題、婚姻與家庭穩(wěn)定問題、人際關系、生活習慣適應問題及醫(yī)療保健等問題。正是由于流動人口呈低文化層次,當面對外界大量負性刺激時,極易誘發(fā)精神疾病。

流動人口精神衛(wèi)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隨著北京市外來人口的增多,他們?yōu)楸本┑纳鐣洕l(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將在北京的進一步發(fā)展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們完全有權利獲得與北京常住人口同等的公共和準公共衛(wèi)生服務。但由于其人群的特殊性,如流動性大、經濟收入較低和健康衛(wèi)生意識較弱等特點,在為他們提供的服務內容上,應該與常住人口有所不同和側重,根據他們的特點更好地為他們服務。因此針對流動人口的精神健康狀況及精神疾病的管理,建議如下:(1)根據《北京市精神衛(wèi)生條例》規(guī)定,精神病患者屬地管理,目前北京市已經建立了精神病患者三級防治網絡,把流動人口的精神病患者納入當地的防治網絡中,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2)精神衛(wèi)生問題是公共衛(wèi)生問題,需要全社會、各部門積極參與,政府部門應明確職責,協(xié)調衛(wèi)生、殘聯(lián)、公安、民政等各個部門的工作,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提供可操作的政策指導。(3)加強流動務工人員的管理,尤其對高危人群如既往有精神病史的人員加強管理,建立健康檔案及時提供社會支持,防患于未然。(4)流動人員接受保健服務的主要地點在社區(qū)和區(qū)縣級醫(yī)療保健機構,建議政府應重視基層衛(wèi)生工作,建立配套的綜合激勵機制,給予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同時精神健康保健機構應把建立社區(qū)健康服務作為重要任務,主動深入社區(qū)。(5)進一步開展精神衛(wèi)生知識服務,宣傳普及精神衛(wèi)生知識,力爭對精神疾病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干預、早期治療。

參考文獻

[1] 沈漁邨.精神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01

[2] 徐順生,陽勝秋,黃永蘭,等.建筑民工心理衛(wèi)生狀況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1998,4(6):437

[3] 孫建中,李曼琴,吳蘭蘭.安徽民工心理衛(wèi)生調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1999,1(7):38

[4] 吉華平.移居、文化變異與精神健康[J].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1990,4(7):159

第7篇:精神病學知識總結范文

實驗組

綜合美國精神病學教授Barrows提出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和哈佛大學教授蘭德爾首創(chuàng)的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學法,筆者結合我院實際加以改進:在原有帶教條件的基礎上,在帶教開始時向學生發(fā)放打印版的本次課程相關的NCCN指南中文版的內容,帶教老師對打印稿里的指南內容進行簡單講解,然后留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研讀,之后帶教老師對打印稿內容進行總結概述,對本次課程所設計的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手術指征、治療方法等進行系統(tǒng)講解。最后筆者通過一個具體的本腫瘤的病例,結合大綱要求,進行分析解讀。于每周日晚上對本周帶教的學生進行理論和實踐技能考核,并記錄分數,以供日后的效果對比研究。

學習效果觀察見表1。

討論

腫瘤學的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前人教學的基礎上不斷摸索,找出結合當前實際的最好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加強臨床醫(yī)學生的學習效果。醫(yī)學生只有掌握了各種惡性腫瘤的流行病學特點,懂得其病理生理機制,了解惡性腫瘤的三級防治知識,熟悉各種常見腫瘤的臨床特點,才能比較好的診斷所收治的病人是否為腫瘤病人以及腫瘤的類型,對繼續(xù)在本科收治還是轉科治療的決策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本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教學實驗組的考核結果要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對照組(P<0.01)。PBL的以問題帶動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授課期間的精力相對集中,記憶效果加強。CBL的教學方法使用具體案例為導向,通過討論的方式,顯著激發(fā)了學生自己根據所學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知識結合文獻檢索進行探索新知識的自覺性,可以把學生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筆者根據我校本科臨床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吸取上述兩種國際上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我科室?guī)Ы虠l件的實際,通過NCCN指南中文版部分打印稿為切入點,糅合PBL和CBL方法靈活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有長足意義上的提升。

EBME(evidence-basedmedicaleducation,循證醫(yī)學)的教學在國內醫(yī)學院校的熱度越來越高,臨床醫(yī)學生和臨床醫(yī)生對其都充滿了好奇心。在腫瘤學教學的時候,我們應該明確授課結合循證醫(yī)學進行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去學習研究,不要為了教學而教學。國際上評價一個醫(yī)學院校教學水平的一個最重要指標就是其所培養(yǎng)的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效率和速度的高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近年所教授的部分臨床本科學生已經畢業(yè)并且走向臨床,他們大部分都能比較好的處理遇到的腫瘤病人,基本杜絕了此類病人的漏診和誤診?!惫噍斒健钡慕虒W方法,有其存在的意義,可以以比較小的成本使學生快速的接受大容量的知識,提高其知識廣度。

第8篇:精神病學知識總結范文

[中圖分類號]R749.05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4(c)-164-01

酒依賴是指反復飲酒引起的特殊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對酒精的渴求和經常需要飲酒的強迫性體驗,可連續(xù)或間斷出現(xiàn),停止飲酒常出現(xiàn)戒斷癥狀,恢復飲酒則這類癥狀迅速消失[1]。其一般多在5~10年內形成,女性的發(fā)展過程比男性快,青少年更快,只要4年左右[2]。酒依賴患者長期酗酒,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下降,健康受損,人格偏差,損害了個體的社會功能和家庭功能,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矛盾重重,夫妻、親子關系,甚至領導、同事、親朋關系緊張。酒依賴已經是當今世界性嚴重的社會問題,它所涉及的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問題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腫瘤排名第三[3]。酒依賴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常表現(xiàn)為焦慮、緊張、恐懼, 單純的藥物治療可有效消除軀體依賴, 但對心理情緒障礙療效并不理想, 負性情感經歷和心理障礙往往是復飲酒的誘發(fā)因素, 所以心理社會干預對飲酒患者社會功能康復起著積極作用。以下幾項治療方案是目前比較流行的心理社會干預方法:

1 認知治療

該治療方法是矯正酒依賴者的認知過程,幫助患者有效地應對渴求感,以及幫助和提高患者的社交技巧,維持戒斷行為,讓患者端正對酒的態(tài)度,認識酗酒的危害;提倡主動戒酒,通過找出患者的矛盾心理和誘發(fā)環(huán)節(jié),學會從小的復發(fā)沖動總結出有效的技術方法用于早期干預。

WHO 2005年的報告指出,酒精可以造成:①對健康的長遠影響,引起60 多種疾?。òň竦膿p害)。②對健康的急性和短期效應,如急性中毒、戒斷。③使用的不良后果,如個人、家庭和社會問題,造成意外傷害。

WHO規(guī)定男性超過每日4個標準杯(2瓶啤酒或1兩56°白酒,1標準杯= 10 g純酒精),每周超過5次;女性每日超過2標準杯(1瓶啤酒),每周超過5 次為危險飲酒。

中國營養(yǎng)學會提出男性每日2標準杯,每周不超過5 次;女性每日1標準杯,每周不超過5次,為比較安全的飲酒量[4]。

2 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的核心是獎勵與懲罰,與患者簽訂協(xié)議,對于患者出現(xiàn)的良性期望給予獎勵,可以通過患者戒酒節(jié)約下來的錢給予物資獎勵。對于出現(xiàn)非良性期望予以懲罰。定期評估進步或退步情況,制定出治療目標。對于在一個較長時間內遵守協(xié)議,按期完成目標的患者進行線索暴露治療,有意識地讓患者接觸原來的飲酒環(huán)境或交際環(huán)境,同時要預防其復發(fā),通過反復強化,鞏固治療效果[3]。

3 集體治療

讓患者參與到嗜酒者互戒協(xié)會(AA),這樣他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需求并非與眾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排解孤獨感,建立親密感,在這里他們互相交流經驗、互相約束及幫助,集中治療其實就是一種支持治療和教育的過程,在這個群體中,可用于討論和制訂治療計劃,鼓勵和監(jiān)督完成這個計劃。醫(yī)生和小組其他成員有機會注意和發(fā)現(xiàn)患者早期復發(fā)的先兆。

在這個組織中互助與自助相結合。AA小組的十二步康復計劃是[5]:第一步,我們承認,在對待酒癮的問題上,我們自己已經無能為力,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一塌糊涂。第二步,認識到有一種超越我們自身的力量,他能夠讓我們恢復正常的心智。第三步,決定將我們的愿望和生活托付給我們各自所理解的“上蒼”照管。第四步,做一次徹底和勇敢的自我道德反省。第五步,向“上蒼”、向自己和他人承認自己錯誤的實質。第六步,做好讓“上蒼”除掉我們性格中一切弱點的準備。第七步,謙卑地請求“上蒼”除掉我們的缺點。第八步,列出曾經受我們傷害的人的姓名,自覺向每一個人承認錯誤。第九步,在不傷害這些人或其他人的前提下,盡可能向他們彌補過失。第十步,不斷檢討自己,只要做錯了事,就立即承認。第十一步,通過祈禱和冥想,增強與我們所理解的“上蒼”的交流,只求理解他對我們的旨意,并獲得遵照他的旨意去做的力量。第十二步,在實行這些步驟并獲得精神上的覺醒后,設法將這一信息傳遞給其他的嗜酒者,并在一切日常事務中貫徹這些原則。AA的康復計劃不僅可以幫助患者保持清醒,同時也在教授做人的道理,忠實地按照十二步去做,可以使人在一生中有很多的獲益。

4 家庭治療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對患者的戒酒和康復過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酒依賴患者由于長期飲酒,患者健康狀況不佳,經濟狀態(tài)惡劣,家庭矛盾突出,家屬在失望和委屈之后一般會失去以往的互相理解,要與家屬取得聯(lián)系,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根據家庭成員的知識水平,家庭狀況等進行酒依賴相關知識,復飲的征兆與防治,心理等方面指導,使他們改變對灑依賴患者的態(tài)度,不排斥歧視患者,學會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家庭和諧,從而增加病情的穩(wěn)定性。對于依從性好的患者側重解決渴求行為和人際關系,通過讓患者高度的與家庭融為一體來降低復發(fā)的危險性。而對于依從性差的患者通過家庭、親屬、單位等采取一些強制手段往往也是有效的措施,而且不會對疾病的預后產生不良影響。

酒依賴的治療和康復過程涉及心理、家庭、社會等諸多環(huán)節(jié),要調動多種途徑解決患者的問題,而且往往又是一個耗時很長的計劃和措施,任何一個小的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就要前功盡棄[6]。因此,酒依賴者康復期的心理社會干預顯得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魏秋香,劉兆英.酒依賴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與教育方法探討[J].西南軍醫(yī),2007,9(3):55-56.

[2]萬里華,魏學蘭,胡立珍.酒依賴的臨床診斷及治療[J].醫(yī)藥產業(yè)資訊,2006,3(2):53.

[3]沈漁.精神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351-363.

[4]李冰.酒濫用的干預和酒依賴治療的理念[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06,12(6):371-373.

[5]盛利霞.酒精依賴患者的小組康復措施[J].中國醫(yī)刊,2006,41(12):9-10.

第9篇:精神病學知識總結范文

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發(fā)展,疾病譜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各種精神障礙對人類的困擾日益增多,醫(yī)護人員掌握更多的精神專科知識顯得尤為重要。對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yè)精神科護理學課程教學從課程定位與目標、課程教學理念與設計思路、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資源、教學模式與方法、課程考核與評價以及課程特色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

高職護理專業(yè);精神科護理學;課程設計

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將有利于課程目標的達成,有利于學生獲得牢固的專業(yè)實踐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成為適應我國現(xiàn)代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建設需要的應用型護理技術人才。

1課程定位與目標

1.1課程定位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快節(jié)奏的生活使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日漸增加,精神障礙的發(fā)生率在逐年上升,精神健康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精神科護理學已成為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并被列入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范圍。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特點與復雜性,使精神科護理學內容多而抽象,故這門課程常常被學生認為難學、教師認為難教。精神科護理學設置在五年制高職專業(yè)的第四學年第二學期。前期課程是專業(yè)基礎課,如心理學基礎、藥物護理學、護理學基礎等,學生通過學習專業(yè)基礎課程,初步掌握了常見健康問題護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內容,具有一定的護理和人文關懷知識、技能;平行課程包括婦產科護理學、急重癥護理、成人護理、護理綜合技能實訓等,平行課程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對專科護理的理解,但也會對精神科護理學特殊性的把握形成偏差。通過學習精神科護理學,進而為學生臨床實習奠定基礎。

1.2課程目標

國內外研究表明,不僅僅是公眾,一些醫(yī)療行業(yè)的工作人員也對精神疾病患者持有消極的認知態(tài)度[1-2],而公眾和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歧視將影響患者的治療、康復及預后[3],故在制訂課程目標時需要充分考慮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精神疾病患者正確的態(tài)度。

1.2.1知識目標

(1)知道精神障礙及其相關的基本概念、精神科護理學的基本內容及基本工作方法;(2)知道臨床常見精神障礙的主要病因及臨床特征;(3)掌握對常見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知識。

1.2.2能力目標

(1)能夠識別各種精神癥狀;(2)能與精神障礙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同時提供基本的護理服務;(3)能夠在醫(yī)院、家庭及社區(qū)進行精神衛(wèi)生宣教。

1.2.3素質目標

(1)熱愛精神護理事業(yè);(2)理解并關愛精神障礙患者;(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和行為習慣,具有團隊協(xié)作精神。

2課程教學理念與設計思路

2.1課程教學理念

遵照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的主線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遵循“教、學、做”有機結合的原則,以期實現(xiàn)把學生培養(yǎng)成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的目標。

2.2課程設計思路

具體的設計思路是,首先以“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以職業(yè)素質能力為本位”為依據來確定工作任務及職業(yè)能力要求;其次以臨床典型案例為載體,按照實際工作過程來設計綜合性學習任務;第三利用模擬與真實護理環(huán)境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教學-實訓-實習”一體化,并將人文關懷、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精神科護理學教學中。

3教學內容設計

3.1教學內容的選擇

本課程總計48學時,我們選用的教材是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周易丹主編的《精神科護理學》(第二版),輔以精神科護理學本科、精神病學本科教材以及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培訓資料等為參考。教學內容的選取主要依據以下3個原則:以精神護理工作崗位對應的能力選取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和職業(yè)道德選取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選取內容,經過相應的選擇和處理后制訂出實施性教學大綱。例如,近幾年本地地質災害頻發(fā),因此適當增加了危機干預的知識和技術。

3.2教學重難點及授課方法

我們在實施性教學大綱中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詳細劃分,并提出了盡可能有效多樣的授課方法,如針對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在全真或仿真環(huán)境下教學,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精神癥狀的識別既是本課程的重點也是難點,以往全講授的方式學生反映教學枯燥,相似的癥狀易混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在教學中加入游戲,課前讓學生分組預習,重點癥狀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課堂上小組間競賽,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精講點評重點癥狀,比較易混淆的癥狀,然后讓學生觀看錄像,強化對癥狀的理解和把握,最后通過臨床見習了解學生識別癥狀的能力。

4教學資源

針對我們與大多數高職護理院校共同存在的師資匱乏、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4],首先利用現(xiàn)有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分把握學院擁有兩所三級甲等附屬醫(yī)院的優(yōu)勢,將臨床心理科醫(yī)生作為本學科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后援,用“一對一”或“一對二”的指導方式將兩所醫(yī)院具有精神病學和臨床心理學背景的醫(yī)護人員納入兼職教師隊伍。本課程現(xiàn)有專兼職教師8名,其中主講教師2名,兼職教師6名;副高級職稱1名,中級職稱2名,初級職稱5名。其次是教學資源建設,教室全部為多媒體教室,能充分滿足多媒體教學的需要。實訓中心既有各種臨床常用儀器與設備,還有多間理實一體化教室,有利于教師在仿真臨床環(huán)境中開展情景教學。課間見習的醫(yī)院是川南地區(qū)唯一一所三級甲等精神專科醫(yī)院———自貢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見習過程中,學生在有豐富精神科護理經驗教師的指導下接觸患者、了解患者,有助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強化。

5教學模式與方法

5.1教學模式

采用教與學、課堂與臨床、理論與實踐、見習與實習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教師由知識的傳輸者轉化為指導者,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R的主動構建者。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營造臨床職業(yè)情景、培養(yǎng)臨床思維,可有效促進學生專業(yè)實踐能力的提高。

5.2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基于對授課對象的詳盡分析,五年制高職學生為初中起點,自我學習能力不強,實踐操作技能較好,習慣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服從性較好。因此選用教學方法時應注意知識由感性到理性、由簡單到復雜,逐層遞進,逐步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批判性思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運用的方式,如理論課程教學采用“三講二結合”原則,即理論教學講重點、講思路、講方法;授課與自學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在教學中,利用模擬病房、模擬患者來編排情景劇,讓學生扮演患者角色,鼓勵學生質疑,理論密切聯(lián)系實際,按“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的護理程序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心境障礙患者的護理、應激障礙患者的護理、心理與生理因素相關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等章節(jié)的學習均采用了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融入小組合作、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學生課前充分準備、課堂上傾情演繹,課后學生紛紛表示今后一定恪盡職守,防患于未然,善待患者。

6課程考核與評價

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課程考核我們采用全面、可控的形成性考核方法。形成性考核方法重點考核以下幾個方面:階段學習效果評價(一學期評價2~3次)、自主學習能力評價(課堂用基礎在線題和能力升級題進行檢測)、表述能力評價(通過教學過程中的發(fā)言、討論、總結進行評價)、團隊合作及協(xié)作學習能力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教師評價等)等,教學效果則主要由校內專家、校外專家、學生調查及測評來全面評估。

7課程特色

整個課程在設計與實施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形成了兩大課程特色:一是以臨床案例為載體來設計綜合性學習任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二是依托模擬與真實護理環(huán)境的“教學-實訓-實習”一體化教學模式,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方法。今后我們將加快新教師培養(yǎng),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如專題學習網站、微課、慕課,繼續(xù)開展教學研究,進一步探索理論與實踐同步教學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打造特色鮮明、教材先進、教學質量高、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培養(yǎng)更多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身心健康保駕護航的護理專業(yè)人才。

作者:羅勁梅 單位:四川衛(wèi)生康復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1]徐暉,李崢.某校護理本科生對精神病患者受貶低/歧視的感知狀況調查[J].護理學報,2008,15(4):8-10.

[2]鄧秋雁,梁艷,謝仲英,等.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行為分析與防范對策[J].護理學報,2007,14(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