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小學生健康教育范文

小學生健康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生健康教育

第1篇:小學生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教育 心理健康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面對急劇變化和迅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日趨復雜,身心健康發(fā)展所受的負面影響日益增大,致使他們心里問題不斷產(chǎn)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情況令人擔憂。因此這一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

(一)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從各方面的調查表明,由于種種因素,目前兒童心理現(xiàn)狀令人擔憂。學校應義不容辭的擔負起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幫助青少年排解各種心理問題的歷史責任,同時,也從更深層次去促進學生的成長。眾所周知,健康還包括道德健康。從學生品德心理形成的過程去看,心理素質是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中心,其中道德認識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思想基礎,而學生本體的思想品德的進展又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是在心理發(fā)展的基礎上明白做人的真諦,掌握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本領的。

(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流是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發(fā)展。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上和諧發(fā)展,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fā)展。也可以說它是整體優(yōu)化教育。這種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形成健全的個性為出發(fā)點和歸宿。但長期以來,很多人對身體健康比較重視,而對心理健康卻較少注意。教育實踐活動表明,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搞好學習的前提。

(三)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對人的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如健康的心態(tài),就積極自我調整的能力,不怕苦難挫折和挑戰(zhàn),責任心,進取心,愛心,社會適應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現(xiàn)在開始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不僅是教育的要求,更是國家繁榮昌盛、社會健康。

二、小學生心理成因分析: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曾對北京,河南,重慶、浙江、新疆5個地區(qū)的16472名小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6.4%,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4.2%。這組數(shù)字雖不能說是觸目驚心,但已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了。小學生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心理現(xiàn)狀,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一)教育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重視,但鑒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諸多條件的限制,普及不夠,方法簡單。學校教育“重智育輕德育,知行不一”,是直接導致小學出現(xiàn)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教師的個人素質對學生的心理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人生路上的“燈”,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在小學生的眼里都是可資模仿、借鑒的榜樣。

(二)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當今的小學生都擔負著“振興家庭”的重任,父母祖輩都把自己未實現(xiàn)的夢寄托在孩子身上,編織著“偉大”的“圓夢”計劃。他們對子女愛得過分,照顧過度,期望過高。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學業(yè)上又加大了砝碼,星期六令其上輔導班,星期天為其請家教,教輔用書、過關練習一大套,做完課內做課外。家長在生活上百般呵護,在學業(yè)上高度關注,大有“子女成績好,大人品位高”之境界。

(三)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結合力度不夠,對學生心理影響難以形成合力,學生在校接受的教育與家庭輿論、社區(qū)氛圍不一致,這也是小學生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原因。社區(qū)建立了大人的健身場地,缺乏孩子們的“健心”場所。大教育觀尚未在社區(qū)有效樹立。

三、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消極傾向

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進一步認識,越來越多的小學開始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當前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著一些消極傾向。

(一)形式化傾向

有相當多的小學錯誤地認為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僅是形式,升學、應試才是根本。學校雖然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和研究,建立了學生心理檔案,但由于忽視教育者自身思想觀念的轉變,最終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二)課程化傾向

有些小學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為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要求學生機械記憶,甚至還考試。其后果不但沒有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反使學生承受更多的身心負擔。還有一些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視為小學德育的一部分,把心理問題與品德問題混為一談。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完善其人格,僅靠傳統(tǒng)的學校德育是不行的。

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在幾年的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感到小學生心理教育的途徑應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光靠一兩個途徑想做好學生心理教育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須全面啟動、全員參與。學校的各個部門、各種教育渠道都應有心理教育的成分,學校的全體教師都應該關注、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做好自身承擔的心理教育工作。

(一)學校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

1、建構有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學?!敖?jīng)營”運作機制

2、加強有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師“育心”專項培訓

3、開展有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學?!靶挠背R?guī)活動和課程

(二)家庭方面要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第2篇:小學生健康教育范文

輔導緣由:

該生老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苦悶與抑郁,總感到前途渺茫,對一切都不順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來,即使遇到喜事,也毫無喜悅的心情,過去很有興趣去看電影,聽音樂,但后來就索然無味.長期將自己關在房子里面,不敢和其他人接觸.對家人的關心沒有任何反映,尤其害怕她的哥哥,不相信任何人.在學校不喜歡和老師、同學接觸,喜歡獨來獨往。

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這是造成該生內向問題的障礙的主要因素。其父親參與賭博,欠下多筆債款,家庭負擔非常重,使他們更缺少時間和心情去照顧孩子;再次,其哥哥一向被認為是家里最有出色的孩子,父母的重心自然移到哥哥的身上,她哥哥也長期借口叫她干這干那,一不順心便毆打她。由此該生感到家庭冷落自己,她增加了自卑的感覺,感到自己是家庭當中的一個沒有用的人。

(2)學校因素。

她在學校中找不到可信任的老師和同學,心中的話無從傾吐,老師不能找到幫助她的根本原因,反而對她的行為感到莫明其妙,對她加以訓斥和批評。導致該生畏懼心理和自卑心理發(fā)展到學校里,這包括對老師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滿。另外,與同學間的關系不良,班里沒有人與她交朋友,這也導致她缺乏溫暖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階段最需要的是同齡人的關心和幫助,但她正缺乏了這樣的對象。故此,她老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苦悶與抑郁,總感到前途渺茫,對一切都不順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來。

解決策略與經(jīng)過:

可通過談話幫助患者提高認識,了解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危害,逐步培養(yǎng)起對家庭,對社會的信任感。再次,使她了解自己情況,使其對輔導產(chǎn)生信心,鼓勵該生積極配合輔導。增強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用以下方法進行輔導:(1)家庭探訪,與家人保持聯(lián)系,更深入地了解家庭背景.結合家庭的教育,對她進行必要的幫助。(2) 隨時觀察她的上課情況,有意及無意地讓她知道她是被關心和被注意著的。(3)利用同伴的力量,結交益友,讓她感受學校的溫暖。(4)鼓勵她應該建立對社會,家庭的責任感,多體貼父母及家人,不能把父母對哥哥的關心看成是對自己的不公平,要讓她知道關心她的人是很多的。(5)教育她哥哥要疼愛自己的妹妹。(6)建議父母親帶她看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摸平她留在心理底層的童年陰影。

輔導結果

通過輔導該生對家人的關心沒有任何反映,尤其害怕她的哥哥,不相信任何人等現(xiàn)象基本消失。

輔導感悟:小學階段必須把保護小學生的生命和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1.學校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

1.1 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建有文化長廊,布置好名人名句,名師觀點等,多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身心,美化生活,改善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

1.2 校園物質建設。學校應打造一流主環(huán)境建設,教學樓以嶄新、整潔、明亮、美麗為主題,學校的活動場所應當是潔凈衛(wèi)生,充滿綠色和生機的場合。學校周圍應多種名花異草,茂林修竹,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小學生的情操。

1.3 學?!啊钡慕ㄔO。學校要打造一個良好的校風、班風、教風、學風的建設,提升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使小學生信任學校,喜歡學校,讓學校成為他們學習成長和感到溫暖快樂的地方。

1.4 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成績,能力,隱私,做學生的學習楷模,讓學生有親師感。引導學生學習,交往,明白是非。使學生懂得為人處世,為祖國為集體爭光的思想。

1.5 一位學生。我們教師不但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績,更要關心他們的行為和生活。平時要多走進學生的生活,用兒童的目光,結合正確的認知,多了解學生的生活,走進兒童的心理世界,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生生活加以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困惑和煩惱。幫助他們形式良好的心理品質。

1.6 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敖馃o赤足,人無完人?!泵總€人的思想,智力,成長都是有差異的,我們教師更要用正確的眼光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到教師的親信的人,讓學生感到老師的愛,感愛老師的辛勞就是為了他們,讓他們健康成長。

2.展個別心理輔導

小學生心理輔導的內容包括人格輔導、學習輔導、生存輔導三方面。讓學生感受愛,接受愛的情緒體驗,在和同伙,老師交往時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則,對尊重、合作、幫助等良好交往品質有初步的體驗,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來衡量別人和自己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形式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主意識等。更要向家長宣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向學生家長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內容和操作方法,使他們配合學校的心理教育。并通過家訪,了解小學生在家的真實表現(xiàn),進行分析和總結,指導家長掌握教育小學生的科學方法。

第3篇:小學生健康教育范文

學校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文章通過論述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小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進而提出學校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響,通過學校教育的影響,引導和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學校教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成長的特點所提出的,學校通過專業(yè)的心理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而心理素質則是關系到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困難能否堅持下去的關鍵。因此,學校應通過正確的引導來幫助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小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為新世紀培養(yǎng)人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全民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1]。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他們內心世界豐富,并且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但如果遇到問題卻不能得到及時、正確的疏導,就會導致其產(chǎn)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甚至形成人格缺陷,這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在中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獨特意義就在于為中小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發(fā)展、思想品德的形成及美感素質的培養(yǎng)等方面打下基礎。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是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中小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因此,學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

三、學校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學生與家長、教師溝通的橋梁

中小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身心發(fā)育的敏感時期,由于自我意識的形成,許多學生即使遇到心理問題也不愿意和家長、教師溝通,這些心理問題長期在心里積壓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會影響他們的學業(yè),從而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便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其做出正確的選擇。此外,一些學生由于家庭方面的因素,父母離異或者長期在外工作,缺少父母的關愛,也極易形成心理問題,學校應當通過適當?shù)男睦磔o導,加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解決心理問題,讓他們健康成長。

四、開設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關鍵

據(jù)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專業(yè)的心理輔導課程會讓學生們吐露心聲,將不良的情緒發(fā)泄出來,從而解決問題。相反地,非專業(yè)的輔導課程,會讓學生厭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加重心理問題。這是因為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教師會根據(jù)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專業(yè)的輔導,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模式,營造輕松、安全的課堂氛圍,通過自身積極健康的品質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2]。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自我特性的關鍵時期,其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產(chǎn)生波動,學校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其善良、寬容、樂觀、愛學習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經(jīng)成為了學校教育的關鍵,也是完成素質教育任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五、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

學科教學對于學校而言是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轉變成生動的故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把其中的道理講給學生,鼓勵其在困難面前時刻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隨時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需求。學校安排的政治課只是向學生灌輸一些抽象、概念化的思想,不能真正滿足學生內心的需求,為此,學校應當在設立專業(yè)的心理教育課程的同時注重對教師心理素質方面的培訓,期望心理健康教育能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和發(fā)展起到關鍵作用。

六、結語

學校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因此,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是學校教育的關鍵。學生可以通過學校教育形成并發(fā)展良好的心理素質,體會心理健康教育所帶來的益處。而且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認識自我,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李倩楠 張正涵 吳楠 單位:河北大學預防醫(yī)學與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系

參考文獻:

[1]馬怡寧.淺談學校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科技資訊,2014(36):208.

第4篇:小學生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中小學生教育;問題與對策

1.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

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已有近30年的歷史,回顧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其中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引導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有所貢獻。

然而,近些年來,在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暴露出不少的問題,因而應在正確認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相應措施解決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

2.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1)學校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認識不清。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只是一味追求升學率,所以很多學校領導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些學校僅僅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針對少數(shù)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輔導的工作,而不能全面地掌握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些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當成擺設,只是為了應付檢查,甚至有的學校或機構根本就不重視學生的心理發(fā)展。

(2)缺乏專業(yè)的教師給學生以科學的指導和教育。目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由團干部、政治教師或班主任兼任,這些教師大多數(shù)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在工作中,不能自覺運用系統(tǒng)的心理科學知識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淪為空泛的說教,缺乏科學性的指導。

(3)家庭環(huán)境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偏重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很多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心理方面的發(fā)展重視不足,有的家庭生活中,僅僅是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方面,在他們物質生活上給予支持與幫助,卻極大地忽略了孩子們身心健康發(fā)展兩大因素,即生理和心理。

(4)心理教學理論系統(tǒng)龐雜,沒有自己特色的材。目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本、教材及教師用書層出不窮。但也存在著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認識不一致的現(xiàn)象。我們學習和借鑒西方心理學理論的時候,忽略了各國的實際情況不同,也沒有考慮到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問題。因而不能做到因地制宜。

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對策

(1)實現(xiàn)教育觀念的轉變,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學校應該快速實現(xiàn)素質教育觀念的轉變,重視并努力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者轉變教育觀念,在源頭上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政策和措施。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前,解決師資匱乏的有效途徑就是挑選一批素質好、責任心強、熱心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對他們進行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掌握關于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和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業(yè)務能力和專業(yè)水平。所以,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和保障。

(3)結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教育。我們應該確立一種教育方式,就是在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的基礎上,引導家庭開展心理教育,通過與家庭之間建立長期的聯(lián)系與溝通,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同時,社會也會大力配合與支持學校的工作,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讓學校、家庭、社會三種教育形成一種合力,讓學生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成長。

(4)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撰寫有特色的教材。學校必須建立一個以學校領導為首的心理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導委員會,進一步完善學校的心理健康服務綜合體系,實現(xiàn)多個部門相互合作,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形成向心力和執(zhí)行力,力爭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是學生能夠茁壯成長的基礎,因而正確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所以,要結合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參與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達到綜合性、科學性與教育性為一體,使得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有序健康地繼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康井泉,劉 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項策略[J].北京教育,2012(02).

[2]王維平,車軍社,孫福兵,等.山西省中小學家校合作現(xiàn)狀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7(07).

[3]俞國良.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教育科學研究,2011(07).

第5篇:小學生健康教育范文

    據(jù)此,可細化為以下具體原則。

    1.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

    我們知道,小學教育屬于基礎教育,也叫國民教育,是以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fā)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其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根據(jù)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運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因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小學生,以全體小學生為服務對象,全面普及有關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減少心理和行為問題發(fā)生的幾率,增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整體水平。

    2.學生主體性原則

    學生主體性原則,直接、集中地體現(xiàn)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特征。學生主體性原則的基本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全體學生為出發(fā)點,以增進其心理健康為目的,一切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是根據(jù)學生不同年齡階段設計、組織和安排的;二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內容和形式,唯有為學生所喜聞樂見,所認可、所接納、所內化,亦即通過學生的主體活動,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形成其智慧和潛力,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離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毫無意義的。

    3.參與性原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學生和教師雙方的充分參與為條件的。參與是學生個體表現(xiàn)自我和社會交往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需要。唯有通過參與才能使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學輔導與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相結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任何健康心理都只能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才能形成和發(fā)展起來,所以重在參與,參與的幾率和程度直接影響著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大小。

    4.民主性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全面地了解學生,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學校教育中,盡管教師和學生所處的位置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遵循民主和平等的原則。民主性原則和學生主體性的原則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只有在民主型的師生關系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只有堅持民主性的原則,以真誠、友愛和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小學生,成為小學生的知心朋友或良師益友,小學生才愿意親近教師,對教師說心里話,才能了解和掌握學生真實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才有針對性,才能在輕松愉快和樂觀向上的氣氛中進行,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為此,教師在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每一個小學生的權利、意見和人格尊嚴。一切居高臨下的說教、一切形式的諷刺挖苦和嘲弄學生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都不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進行。

    5.差異性原則

    差異性原則,也叫個性化原則。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差異包括群體差異和個體差異。一般來說同一年齡段的小學生群體,其心理發(fā)展具有大體相同和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特點,而不同年齡段或不同年級的小學生群體則無論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比如,低年級小學生的觀察和注意具有較大的無意性,而高年級小學生的觀察和注意則具有較大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再比如,小學階段思維的發(fā)展就總體而言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低年級小學生雖然抽象思維已開始發(fā)展,但具體形象思維仍居相對優(yōu)勢,而高年級小學生其抽象邏輯思維已漸居相對優(yōu)勢。智力因素如此,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同樣如此。比如,低年級小學生的理想具有更多的直觀性和具體性,多為周圍的人和事,而高年級小學生的理想則具有相當程度的抽象性和社會性,如立志成為“四有”人才等。小學生群體心理發(fā)展的層次和水平上的這種差異性,要求我們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必須有針對性,必須符合不同年齡段或不同年級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否則就難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6.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是由小學生群體和個體心理的差異性、心理需求的多樣性,以及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復雜性決定的。為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符合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教育的內容應當是具體的、豐富多彩的,富有啟發(fā)性、感染性的,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應當是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為小學生所喜聞樂見的,以求最大限度照顧到其心理發(fā)展的差異性,滿足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和不同個體的心理需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7.預防、發(fā)展和調治相結合的原則

第6篇:小學生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農(nóng)村 小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不僅要求勞動者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都起著重要作用?,F(xiàn)在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農(nóng)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談談一些看法:

一、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

1.懶惰、專斷、任性。經(jīng)常有家長告訴我,孩子不愛做作業(yè),不愛做家務,穿衣吃飯?zhí)籼?,太難管,太任性,做了錯事不愿認錯,不服管教。有的孩子做了錯事,父母管教,以賭氣不吃飯、不做作業(yè)相要挾,而爺爺奶奶心疼孫子不讓管教。一名小學生因呆在家里整天看電視不做作業(yè),父母勸其做作業(yè),可是這個孩子就是不聽,繼續(xù)看電視。父母無奈之下關了電視,孩子竟然摔了遙控器,在地上又哭又喊,打滾耍賴。受到父親嚴厲批評后,竟然離家出走,全家人找了半天才找到,最后連哄帶許愿才領到家。這樣的事情發(fā)人深省,令人憂慮。教訓告訴我們要更加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性格孤僻,不適應集體生活。當前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而家長往往忙于工作無暇與孩子交流,或因缺乏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不能與孩子很好地交流。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成長的兒童,他們的心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格稍微內向一點的兒童就會變得越來越自卑、孤僻,不善言談,不愿與人交往或不善于與人交往,對集體生活出現(xiàn)嚴重的排斥心理;性格外向的兒童則發(fā)展得更加散漫,貪玩,忤逆心強,爭強好勝,在興趣的形成上則不受約束,容易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養(yǎng)成不良的興趣愛好。

3.生活自理能力差。父母對子女具有較高的溺愛,在生活上過細的照顧,凡事不準孩子動手,對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不信任,這樣就使孩子在生活上缺少實踐的機會,凡事依賴父母,缺乏應有的鍛煉,缺乏生活體驗,導致孩子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一種依附心理逐漸形成,一旦脫離了父母,生活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二、農(nóng)村小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農(nóng)村小學生產(chǎn)生上述心理問題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社會環(huán)境方面的原因,社會應更加關注農(nóng)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關注“留守兒童”,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二是學校教育方面的原因,農(nóng)村學校教育要把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起來,認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家庭方面的原因,農(nóng)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學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知識,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要做好農(nóng)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根本的在于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如何實施好農(nóng)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家長應有意識地克服過度照顧和過度保護,凡是其能自己獨立或在指導下完成的事,讓孩子自己來干,不要包辦代替。獨立自主能力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應給孩子多創(chuàng)造鍛煉其獨立能力的機會,應盡早鼓勵其自我照顧,稍大一些,可交給孩子一些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完成得好,要鼓勵、表揚,促使其增強自立、獨立的積極性。要從小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活動能力。所謂自主活動,就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意志去活動。凡是不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孩子們的自主活動,家長們都應該盡力給以鼓勵、支持。即使失敗了,也不一定是壞事,仍可磨練孩子們的意志力,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精神,并且還會促使孩子多動腦筋,知道在世界上辦成一件事并不是容易的事,激發(fā)其刻苦學習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要進行適度的挫折教育。為了克服孩子的弱點,應對孩子進行適度的逆境教育,進行居安思危、憂患意識、勇于實踐、經(jīng)受挫折、克服困難、擺脫依賴和培養(yǎng)自主自立精神的教育和鍛煉,使孩子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復雜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培養(yǎng)孩子不畏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孩子對于家庭來說只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對國家和民族來說卻意味著整個未來,因此誰懂得怎樣更好地教育孩子,誰就贏得了未來,誰就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第7篇:小學生健康教育范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為達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做了明確規(guī)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xiàn)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為此,在具體執(zhí)行中應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滿足合理需要    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須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歸屬、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這些需要的合理滿足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如果得不到適當?shù)臐M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發(fā)育和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個小學生,作為班級和伙伴中的一員,如果長期得不到認可,不被接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愛,總是受到排斥,體驗不到集體的溫暖,他就不會有安全感、自尊感,就會感到孤獨,感到壓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閉,或者相反,導致逆反心理,仇恨、敵對、攻擊等消極心理,心理健康就無從談起。事實一再表明,滿足合理需要的機會被剝奪,或者受到壓抑,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得到滿足,人的心態(tài)和行為就有可能趨向極端化,甚至鋌而走險。中小學生中存在的許多不良行為或罪錯行為,絕大多數(shù)都與合理需要得不到適當滿足有關。學校是為國家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機構,是根據(jù)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敢策建立起來的正規(guī)的、完善的教育系統(tǒng)。因而,就滿足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機會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權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會部門都無法相比的。為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自覺地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面向全體小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個體間需要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對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滿足的正常途徑能有正確的認識。否則,小學生由于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沖動驅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采取不恰當?shù)姆椒ê屯緩角蟮脻M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教育者對此必須充分注意。    2. 提供指導    指導包括集體輔導和個別指導。集體輔導要有預見性和超前性,是指針對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或可能出現(xiàn)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采取適當?shù)姆绞郊右暂o導,使之對自己成長發(fā)育中必定或可能面臨的問題有所認識,有所準備,能以積極自覺的心態(tài)有效地面對。比如新人學的小學生,由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了學校的小學生,隨之而來的是主導性活動的變化,由先前的做游戲為主變?yōu)橐詫W習為主。隨著社會角色的變化、主要活動的變化,家庭與社會的要求也不同。小學生要嚴格遵守《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要寫作業(yè),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已成為必須履行的社會義務。如此巨大的變化對所有學童來說都會遇到對學校生活的心理適應問題。再比如高年級小學生,面對青春期的提前到來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也有心理準備問題、心理適應問題,所有這些共性的問題都需要教師或其他人員有計劃地提供及時有效的輔導,否則就會遇到困難,就可能出現(xiàn)困擾,不利于身心健康。個別指導主要是指根據(jù)個體心理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比如,對個別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上的幫助,針對個別小學生存在的某些消極的不利于其身心發(fā)展的問題,如逆反心理、,厭學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點所給予的幫助、所進行的調整等均屬個別指導。    3.及時調治   

我們知道,學校是全方位、綜合性的教育機構,有許多工作要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是小學生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不可能都用于此。同時由于小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健康教育的復雜性,個體間的差異性和家庭生活、環(huán)境影響的多樣性,因而無論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視,工作多么細致,效果如何顯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能達到非常理想的程度,總會有少數(shù)或個別小學生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以及班主任和輔導員都能根據(jù)有關方面的知識,善于識別,及時發(fā)現(xiàn),并能隨時與有關家長取得聯(lián)系,提供建議,及時送醫(yī)療性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機構,由專業(yè)人員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jié)和治療。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尚未定型,各種心理問題即使比較嚴重,只要及時發(fā)現(xiàn),善于識別,及時送醫(yī)療性心理咨詢、治療機構,接受專業(yè)人員的幫助和調治,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后效果良好。

由此可見,作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點不在于治療而在于識別,要能及時發(fā)現(xiàn),以保證及時有效地得到醫(yī)療機構和專業(yè)人員的幫助和治療。

第8篇:小學生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心理疾病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三成多中學生有心理異常表現(xiàn)。中小學生出走、自殺、殺親等事件頻見報端,引發(fā)了社會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關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將對中小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意識有重要影響。

一、中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

從個體成長階段來看,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高速發(fā)展階段。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身體急劇變化,骨骼肌肉快速生長,第二性征逐漸顯露,他們要逐步適應自身的這種變化,接受一個全新的自我。

身體成長的同時也為中小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活動空間,他們接觸到更多人、事,建立更復雜的關系,接受老師、同學、社會帶給他們的諸多影響。中小學生在認識自我、探索環(huán)境、建立關系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道德觀念和價值意識。

但是,不同于身體的快速成長,中小學生的心理成長速度相對緩慢,身心發(fā)展不平衡帶給他們更多成長壓力,也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這個階段,人的自我意識逐步覺醒,抽象思維能力進一步提升,開始質疑以父母為代表的權威,希望擺脫各種來自成年人的束縛,即進入我們常說的叛逆期。

對于尚處成長期的中小學生,學業(yè)壓力、人際交往、社會發(fā)展外在環(huán)境變化都將對其心理發(fā)展造成深遠影響,而縱觀現(xiàn)階段教育實際,學校、家庭、社會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二、影響中小學心理健康的因素

1.課業(yè)壓力大。中小學生每天都要參加語、數(shù)、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多門課程的學習,學業(yè)壓力較大。雖然近年來,不少地區(qū)進行了課程改革,正逐步調整和完善升學評價體系,但中考、高考“指揮棒”效應仍然較大,學校、家長、社會對于學生個體評價還是分數(shù)占大頭,這對很多學生都造成了較大心理壓力。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在雙休日、假期等時段為孩子報名參加種類繁多的興趣培訓班,讓孩子們直呼無暇喘息。

2.外部信息環(huán)境復雜。隨著經(jīng)濟社會高速發(fā)展,媒體技術和信息傳播手段越來越發(fā)達,在開拓中小學生視野的同時也讓他們過早接觸到了不良信息。中小學生心理不成熟,是非標準、處事原則都未完全形成,極易受影響。尤其是近幾年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一些頹廢、消極、負面的信息不斷流入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嚴重影響了孩子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中小學生因為這些不良示范走上歧途的例子屢見不鮮。

3.生活范圍小。不少中小學生的生活軌跡是學校、家庭、興趣班三點一線,少有其他活動及與真實社會接觸的機會。生活環(huán)境單一,導致中小學生心理成長緩慢,抗挫折能力弱、承受能力弱、易偏激、遇事冷漠、自我封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容易有心理問題、性格缺陷,難以塑造健全人格。

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沒有專業(yè)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心理教師缺乏工作經(jīng)驗。無定期開展的心理輔導活動,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雖然越來越多的學校正著手從軟硬件兩方面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但就現(xiàn)階段而言,有很大部分的學校心理引導不夠有力。

5.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導。部分家長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缺乏對孩子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往往等事發(fā)后才知覺。因為是獨生子女,部分家長寵溺太過,無原則地放縱孩子,造成家庭教育缺位。還有許多家長想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但是苦于沒有科學手段,教育形式單一,沒有實際效果。

6.人際交往帶來壓力。絕大多數(shù)中小學生是獨生子女,成長過程相對孤單,進入學校學習或接觸社會時,會遇到各種人際交往問題產(chǎn)生不適應現(xiàn)象。青春期的懵懂、自我的重新認知和定位、與師生、他人建立新的人際關系都會給中小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容易產(chǎn)生渴望獨立又害怕挫折、敏感脆弱又缺乏抗挫折能力等矛盾心態(tài)。

三、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很多人容易將心理健康問題與“精神疾病”混淆,認為有心理健康問題是一件羞恥的事情,這種習慣意識并不科學。多數(shù)人雖然心理相對健康,但是還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心理衛(wèi)生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妨礙個體成長、發(fā)展及人際交往,因此需要時時關注心理健康狀況,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疏導,保持心理相對健康狀況,讓自己能有更好地狀態(tài)參加學習、工作,享受更好的生活。學校、家庭或其他對象在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明確區(qū)分“心理健康問題”和“精神疾病”,不要等到問題發(fā)展為疾病才采取行動。

建設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建立學校心理健康輔導站,安排專兼職教師負責管理和活動組織。有條件的學??勺灾鹘⒒蚵?lián)合建立心理咨詢中心,配備多種心理輔導器具,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摸底,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重點關注特殊家庭或困難學生,進行跟蹤輔導。定期開展心理輔導專題活動,抓好新生、畢業(yè)生及其他特定時段的心理健康輔導,做好重點突破。加強心育隊伍建設。舉辦心理教師沙龍活動,邀請專家對專兼職心理教師進行專業(yè)輔導,互相交流經(jīng)驗,解決教師實踐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貫徹全員育人理念,組織以班主任為代表的非專業(yè)教師參加心理輔導培訓活動,鼓勵教師考取心理輔導資格證,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的滲透。輪流設立班級心理委員,設計班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記錄表,由心理委員記錄近期辦學學生行為表現(xiàn)的變化情況,定期上交學校心理健康輔導站或咨詢中心,進行專業(yè)分析,相關結果記入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并對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輔導。探索“學生發(fā)展顧問制度”。不同于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輔導,學生發(fā)展顧問制度將為學生帶去心理、學業(yè)、生活等綜合性咨詢輔導,學生發(fā)展顧問可由教師和有經(jīng)驗的學生擔任,一些擔任顧問的學生現(xiàn)身說法式的經(jīng)驗將給輔導對象提供更切實的幫助,取得更好心理輔導效果。

開展多項體藝實踐活動。學校應推動學生社團發(fā)展,組織種類繁多的“陽光體育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和社會,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興趣愛好,強健學生體魄,引導其關注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提升其融入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塑造積極樂觀、耐挫折的陽光心態(tài)。學??杉訌娕c企事業(yè)單位的聯(lián)系,開發(fā)整合各類社會資源,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和經(jīng)驗閱歷。

抓住家庭教育這個重點。最近幾年,在學校的帶動下,不少家長學校已經(jīng)有意識地融入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以引導家長有效觀察分析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科學的心理教育。但是僅有這樣的知識滲透是不能滿足家長和孩子的需求,家長還應不斷進行充電和調整,在學習專業(yè)心理輔導知識的同時要建立多元化教育目標。家長的評價對孩子發(fā)展尤其是起步階段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以成績?yōu)橹鞯膯我唤逃繕藙荼貙е潞⒆訂我蛔非蟪煽兊牟黄胶獍l(fā)展。因此,家庭教育目標的設定應包含道德品質、人文素養(yǎng)、交際能力、實踐水平、行為習慣等多個維度,從而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發(fā)展導向。在進行家庭教育的同時,應設置有效的獎懲措施,杜絕單純的物質獎勵或極端的打罵教育,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和錯誤的價值導向。家長應積極參與學校開放日等親子互動活動,多與孩子接觸,多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敏銳捕捉細微變化,及時肯定進步,指出并引導改正不足。

【參考文獻】

[1]范明月.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和對策[J].文學教育,2012(6).

[2]韋麗珍.學生心理疏導策略淺談[J].廣西教育,2004(24).

[3]張曉杰.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5).

[4]陳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J].成才之路,2012(3).

第9篇:小學生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 小學生 課堂教學 學習 生活

社會在急速變革的同時,也在不斷發(fā)展,各種思潮良莠不齊,給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要想使他們能夠經(jīng)得住考驗,正確辨別是非曲直,善惡美丑,確實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更有待于學校和家庭主導教育作用,下面就這些問題進行一些探索。

一 要喚起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迫感

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思想》明確提出:“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確立了“提升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的工作總目標,強調在中小學中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物質化極大豐富,很多人家步入小康的同時,也擴大了社會的貧富差距,不均衡。這種現(xiàn)象在學生中普遍產(chǎn)生妒忌、攀比、自卑、高傲、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且呈低齡化走向。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存此心理偏激,是由于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缺乏妥當解決,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學校,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對此不能漠視不理,不能只注重教知識,看分數(shù),而忽略了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我們培養(yǎng)的是全面發(fā)展的人,而不是帶有殘缺性格,缺失基本道德的人。因此,我們必須下大力氣,正視現(xiàn)狀,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尤其是要從小學生抓起,激發(fā)正能量,引導培養(yǎng)他們從小具有良好心理健康品質。

二 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

1.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語文,經(jīng)典誦讀等可以凈化學生心靈,陶冶情操;數(shù)學、科學等課程可以進行思維訓練,美術、音樂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色彩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體育課可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培養(yǎng)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心理健康可以直接與學生心靈對話,直入心底困惑,解除憂慮,疏導障礙。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主題,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2.聯(lián)系家庭,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由于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系,情感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lián)系,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該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不是全面的認識,事實上,在一些情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然而,由于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采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在發(fā)現(xiàn)他們心理有缺陷時要及時矯正,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科學、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yǎng)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3.充分利用其他的各種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可利用宣傳媒體,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教育。如中央電視臺“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欄目評選出的孟佩杰,8歲承擔侍奉癱瘓的養(yǎng)母,2009帶著養(yǎng)母上大學,12年,4000個日子,她堅守百善孝為先的做人操守。這對一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同齡人學生就是一個典型教育例證?;蚶眯睦斫逃稍儥C構的調查問卷,進行自我測試,自我矯正。(2)開設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捎筛髂昙墐?yōu)秀學生組織成立年級的咨詢小組,共討成長的煩惱,也可通過師生之間的朋友式的交流,既解決了學生因學習方法、成績等方面產(chǎn)生的困惑,又增強了學生的交往能力。還可以通過建立“悄悄話”信箱,學生們如有什么疑問,可以隨時把自己的心里話或疑問以書信形式投入信箱,并很快得到咨詢回復,引導學生,疏導學生,或接受個別咨詢。(3)學校還要努力建設好校園文化陣地,做好宣傳廣播,辦好宣傳欄、黑板報等,使學生時時處處受到教育得到鞭策。

綜上所述,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fā)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guī)律,探索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jīng)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lián)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