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清明節(jié)詩范文

清明節(jié)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清明節(jié)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清明節(jié)詩

第1篇:清明節(jié)詩范文

個讀書的貧士寂寞的感受。按“清明”二字看,這天應該是晴好天氣才對,王羲之與一伙朋友蘭亭雅集的這天正逢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于是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各抒懷抱。他們過的是上層生活,自然對時光的流逝感慨系之,發(fā)出“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不知老之將至”之嘆。歷朝歷代,不管社會發(fā)生如何大的變化,而古今之人情往往是相通的。

清明,原本是個節(jié)令,與“修禊”或“掃墓”有什么關(guān)系呢?

今人可能已忘了,在清明節(jié)的前兩天,還有一個寒食節(jié)。前面王禹清明詩中的“昨向鄰家乞新火”就是指寒食節(jié)禁煙禁火之事。寒食節(jié)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兩千多年前,晉文公重耳經(jīng)過十九年的流亡生活,終于回國即位,在論功行賞時,每個追隨者都有份,卻忘了個功臣介子推?!蹲髠鳌飞险f:“晉侯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薄敖樽油圃本o跟晉文公,在流亡途中還割過股肉給晉文公充饑,這晉文公大概是由于倮忙昏了頭腦,行賞時人人都爭著要,沒想到這介子推這么清高,不但不要,卻隱居到綿山里去了,后來晉文公要親自去山里找他,找不到,為了想讓他從山里出來,競焚火燒山,結(jié)果是介子推與母親抱木而死。這故事讓人聽了有說不出的滋味。晉文公做了這蠢事后懊悔不已,便拿綿山做了祭祀介子推的地方,來糾錯揚善。這天正好是陰歷三月五日,便定為祭日,并禁止人們是日舉火,也就是說這天吃冷飯冷菜,于是有寒食之俗。我小時只知這天是“鬼節(jié)”,有點不寒而栗。后來清明節(jié)的祭掃活動大概就是這么演變過來的。

第2篇:清明節(jié)詩范文

【清明節(jié)的諺語和詩句】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蘇)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蘇、鄂)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晉、內(nèi)蒙古)

清明響雷頭個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遼、冀)

清明暖,寒露寒(湘)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陰雨下了清明節(jié),斷斷續(xù)續(xù)三個月(桂)

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魯)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種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贛)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云貴高原)

清明斷雪不斷雪,谷雨斷霜不斷霜(冀、晉)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蘇、鄂)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閩)

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寧)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jié)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蘇)

【清明節(jié)的詩句】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日貍渡道中》

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cè)帽風?;ㄈ忌缴铮P水聲中。

石馬當?shù)懒?,紙鳶鳴半空。(土番)間人散后,烏鳥正西東

這首五律有如廣角鏡頭,攝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書生們?yōu)t灑的游春,空中風箏爭鳴,鳥雀啄食(土賁)間祭品。哀歡相映,這真是一個極具特色的節(jié)日。不過,清明墓祭凄清悲切固然有,但至唐宋,宴樂游賞的風氣也已形成。

唐詩人顧非熊的一首《長安清明言懷》詩道盡其間關(guān)系:

《長安清明言懷》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

第3篇:清明節(jié)詩范文

一、順應天地運化氣令,應時農(nóng)作,維護新生。

我國最早的太陽歷以及《國禮·春官》明確記敘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的天文歷的最基本常數(shù)。

農(nóng)耕社會以后,人們發(fā)現(xiàn)日、月、年構(gòu)成了歷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甚至更早,我們的祖先就已形成了24節(jié)氣。24節(jié)氣綜合了天文學和氣象學等方面的知識,編排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農(nóng)事歌謠。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謠的第五位。也是農(nóng)歷歷法中的第五個節(jié)氣。節(jié)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

由于24節(jié)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我們的祖先們用它安排農(nóng)事活動?!痘茨献印ぬ煳挠枴分杏校骸按悍趾笫迦眨分敢?,則清明風至?!本褪钦f,春分后十五日的時候,北斗星指向乙方(卯方,即正東方)。東方是生氣方,天地起運,萬物始生。清明者,清風和煦,陽光明媚也。此時,天氣轉(zhuǎn)暖,大地回春,萬物復蘇,一片生機盎然。作為以花信為標志的花信風,清明的花期為“一侯桐花,二侯麥花,三侯柳花”,也表明了清明節(jié)氣的花期和時期。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梢娺@個節(jié)氣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二、親近自然,愛護生命,珍惜人生美好生活。

每年的4月上旬前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此時,天氣轉(zhuǎn)暖,大地回春,萬物復蘇,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也是人們蠢蠢欲動的時令,人們窩居了一個漫長的冬季,此時正是適于到戶外進行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人們出外踏青,親近自然,享受春陽的沐浴,感受人生美好的生活。所以古人早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開展一系列戶外活動,如踏青、郊游、戴柳、插柳,射柳、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拔河、植樹、放風箏等。

三、感恩“天、地、君、親、師”,緬懷先祖故人,傳承孝親文化。

清明,作為天地運化的氣節(jié),又包含著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中“知恩圖報”的人文精神。清明節(jié),是一年中的良辰美景,也是一年的開始,象征著生機和希望。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唯我獨尊的。我們每個人,都受惠于“天、地、君(國)、親、師”的恩情和化育。所謂“天有覆蓋之恩,地有承運之恩,君(國家)有水土之恩,父母有養(yǎng)育之恩,師長有教化之恩”,我們的身體受之于父母,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財富、我們的康泰、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子女、我們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美好的生活......無不蒙受著天地、國家、祖先、雙親和師長們的化育、遺德、福蔭和代代血脈傳承的恩情。因為有了“五恩”的恩愛延續(xù),才擁有現(xiàn)在的一切?!爸魍秷蟆笔侨烁裰凶罨镜慕M成因素。在這一年中最美麗的春季時令,對他們的感恩和緬懷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人性彰顯。于是中國的孝親精神就在清明節(jié)前后體現(xiàn)得格外突出。所謂“誰言春草心,報得三春暉”。清明時節(jié),除了天、地、神祗、祖宗的祭祀外,人們還紛紛走到先人們長眠的墳前,除雜草,培新土,燒紙錢,設(shè)供品,行祭儀,盡緬懷、悼念、感恩之情......就這樣,清明節(jié)自然地演繹成了我國人民傳統(tǒng)的祭祀的節(jié)日,成了最重要的祭天、祭地、祭祖、掃墓和傳承孝文化的時日。

清明節(jié)由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之說,確切地說“寒食節(jié)”的日子是在冬至后的105天),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唐玄宗時,曾下詔欽定“寒食掃墓”為當時王公以下人員進行“五禮”中“吉禮”的必備內(nèi)容之一。此后,國人就形成了在清明節(jié)前一天進行拜祖掃墓的活動習俗?!昂场笔乔迕鲿r節(jié)的另一個習俗,即是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據(jù)悉,“寒食節(jié)”源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典故。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shè)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成了晉國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介子推不愿見他,早已經(jīng)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于是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jīng)被燒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fā)現(xiàn)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薄白阆隆笔枪湃讼录墝ι霞壔蛲呏g相互尊敬的稱呼,據(jù)說“足下”的典故就源于此。

第4篇:清明節(jié)詩范文

清明節(jié)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并且在清明節(jié)的時候人們會回家祭祀祭祖,那么關(guān)于清明節(jié)是農(nóng)歷的哪一天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關(guān)于清明節(jié)是農(nóng)歷的哪一天2021”,歡迎閱讀與借鑒!

清明節(jié)是農(nóng)歷的哪一天20212021年清明節(jié)是農(nóng)歷幾月幾號:2021年04月04日,星期日,農(nóng)歷二月廿三

清明節(jié)(別稱:踏青節(jié),英文名:Tomb-SweepingDay)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日期一般在公歷4月5日。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jié)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tǒng)。每年一到清明節(jié),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來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zhàn)斗英雄。民間有踏青郊游、掃墓祭祖等風俗。

清明節(jié)的相關(guān)文化內(nèi)涵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jié),屬于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fā)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jié)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據(jù)現(xiàn)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據(jù)考古發(fā)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fā)現(xiàn)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與禮俗觀念。

“墓祭”禮俗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清明“墓祭”是傳統(tǒng)春季節(jié)俗的綜合與升華。上古干支歷法的制定為節(jié)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節(jié)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jié)令傳統(tǒng):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游、親近自然。清明節(jié)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游、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tǒng)理念在清明節(jié)中得到了生動體現(xiàn)。經(jīng)歷史發(fā)展,清明節(jié)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jié)與上巳節(jié)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清明節(jié)的來歷與傳說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關(guān)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shè)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墒?,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jīng)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jīng)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fā)現(xiàn)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晉文公離開綿山時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白阆隆?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jù)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lǐng)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zhí)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jié)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年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清明節(jié)幾乎是所有春季節(jié)日的綜合與升華,清明節(jié)也就具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焙辰鹗菫榱顺龌穑劳鍪菫榱擞由?,這就是寒食與清明的內(nèi)在文化關(guān)聯(lián)。此時天氣回暖,到處生機勃勃,人們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可謂順應天時,有助于吸納大自然純陽之氣,驅(qū)散積郁寒氣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肚迕魃虾訄D》就是描繪北宋年間清明時節(jié)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第5篇:清明節(jié)詩范文

都說這個節(jié)日的內(nèi)涵十分豐厚,

清新的風和明亮的雨是中國特有的門簾,

清秀的山和明麗的水是全球向往的窗口。

我們的清明多像一葉扁舟,

緬懷和思念就這樣靜靜的跨過時間的鴻溝。

龍華塔在這一天笑談理想,

黃花崗在這一天暢敘自由,

渣滓洞在這一天吐露信仰,

雨花臺在這一天擁抱戰(zhàn)友。

遺忘的崇敬一次次在追憶中復活、返青,

感恩的小溪一回回在重溫中解凍、奔流。

我們的清明多像一座彩樓,

憧憬和向往就這樣靜靜地登上明媚的霄九。

生存的意義在這一天得到洗禮,

生命的價值在這一天得到探究,

生活的底蘊在這一天得到升華,

生息的狀態(tài)在這一天得到運籌。

我們堅信

稚嫩的對岸肯定是豐滿的成熟,

我們堅信

青澀的前方無疑是飄香的豐收。

牽著清明的手我們情系五洲,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召喚激勵著炎黃的骨肉。

每一條綠水都是壯行的美酒,

每一座青山都是抒情的長綢。

因為和諧的畫卷來自華夏兒女的描繪,

因為和諧的交響才是我們崇高的追求。

朋友們讓我們帶著珍惜二字出發(fā)吧!

先祖先賢先烈們的遺愿

已催開我們的情竇。

是種子就該吐翠,

是花朵就該競秀。

是雙槳就該弄潮破浪,

是翅膀就該搏擊云頭。

第6篇:清明節(jié)詩范文

到底2011清明節(jié)是幾月幾日?

2011年的清明節(jié)是陽歷4月5日,星期二,農(nóng)歷日期是三月初三。

清明節(jié)是怎么放假的呢?

根據(jù)國務院辦公廳通知精神,現(xiàn)將2011年清明節(jié)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4月3日(星期日)至5日(星期二)放假公休,共3天。其中,4月5日(清明節(jié))為法定節(jié)假日,4月3日、4日照常公休。

第7篇:清明節(jié)詩范文

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天暗的象一張憂郁的臉。

看,又飄起了雨,很細很細,冷冷的冰冰的,象一滴一滴輕輕垂下的眼淚。

風把云撕成了一縷一縷,白幔般長長的垂在剛長出芽的枝椏間。小河的水翻著一朵一朵的浪花,白的、黃的,今天它也在輕輕地嗚咽。

小橋邊的不遠處,母親您靜靜的躺在小河旁的那棵楊樹下。

這是生您的土地,是您童年玩耍的小橋邊,也是您多少次懷戀和回望的地方,如今您又回到了這里。

長眠吧!母親。

讓我把這一把故鄉(xiāng)的土,輕輕撒在您的身上,去抵擋料峭的春寒。

讓我把這杯水酒,撒在您的腳下,那是別后的辛酸。是兒子汩汩而出的淚水。

還有飄飄蕩蕩的燃燒著的紙錢,就讓它在陰陽兩界間穿梭吧,那上面一行一行寫滿了我對您的思念,晚上您來我的夢里時,再訴說別后的經(jīng)年。

三年了,您離開我三年了,兒子依然奔波在茫茫的紅塵里,只是突然變得脆弱多情,多情的是眼淚,一滴滴灑滿黑夜,然后揉碎在夢里。

(二)

三年前也是在初春飄雨的季節(jié),我出差到江南。晚上留宿在舊友的家中,聊到很晚,他家的狗不停的叫,我一夜無眠。早上打開手機,全是家里的來電……

我的大哭長號,撕破了江南小村的黎明。鼻子在流血,喉嚨甜甜的涌出來的也是血。

這些年來家里出了很多事,家境飄浮。您悲傷、您輾轉(zhuǎn)、您沉默,您挺立著支撐著家的完整,兒子知道啊,兒子在拼命的工作拼命的掙錢,我要把家從懸崖邊拉回來,我想看到您平靜的笑,想讓您享受幾天平靜又平靜的晚年。

一切都完了,我的母親,您應該繼續(xù)的挺立,在給我一段時間,給我一次機會。

這是為什么?這是為什么?

我突然想起了三國時姜維復國無望時大叫一聲口中噴血。我的唇邊已淌出了鮮紅的那一滴滴……

不知道朋友怎么把我送上的飛機,也不知道在飛機上怎樣掩飾的哽咽流淚,不知道怎么回到家中的,怎樣跪著嚎啕撫摸您蒼白的臉!

天塌了,泛濫的悲傷淹沒了一切,淚水化成了血。

我的母親突然的走了,帶走了我的魂,帶走了我努力的希望,帶走了一切一切……

我把您安葬在這里時,也是個細雨濛濛的早晨。

跪在新墳前,淚眼婆娑依稀是您熟悉的臉,我知道永別了!母親。

(三)

別去經(jīng)年,兒子鬢間依稀有了幾棵白發(fā),逢年過年多了一副空著的碗筷,空著的椅子,和空落的一顆心。

舊時的相片我都珍藏了起來,夜半輾轉(zhuǎn)時細細端詳?shù)目?。有時您會來我的夢里,依稀舊日時光,早上醒來時腮邊又是點點的淚痕。

每年的清明節(jié),我早早的回來了,我知道只有今天我們才能依稀間相見。

母親!我親愛的母親!您普通又普通,可您是我最親愛的母親!

清明了,請您嘗嘗我給您帶來的您愛吃的水果,喝一口敬您的清酒,聽聽我訴說的離情吧……

淚眼朦朧,滿天飛的不是雨絲那是滴滴的眼淚??!

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

細雨飛滿天。

婆娑幾度看淚眼,

斷魂孤墳前。

依依母子情難舍,

恍若昨日間。

第8篇:清明節(jié)詩范文

“吃曬干鵝肉去呀!”只是這樣聽著,心里就會得活動起來。清明前后雖然是多雨的時節(jié),但當正午,總是照著猛太陽的日子多;因此上墳用過的蔬菜,往往曬得干巴巴,吃曬干鵝肉,也就做了上墳的代名詞。

上墳在兒童,委實是件富于趣味的事情:菜花黃,麥頭綠,摘得苜蓿花來,可以結(jié)彩環(huán);山上又有杜鵑花可以采摘,溪間還有小魚可捉。

古老的祖墳上總有著高大的松樹,松樹林中可以拾到“路路通”。松濤和潺潺的溪水聲相應和,雖然無所謂詩意,總覺得是很好聽的。

紙灰化作飛蝴蝶,在鼓手的吹敲聲中辭別祖墳,我常常暗自期望,長大以后定要有作有為,使得祖墳光榮起來。祖墳對于幼稚的我,實在是個神秘的象征。

第9篇:清明節(jié)詩范文

參加本次座談會的是:羅小韻、李英杰、李曉斌、鮑昆、高強。電影學院教師:朱炯。電影學院學生:陳濤、王威、余麗萍、謝麗佳、張斌、王華。北京大學學生:楊成晟 、薛蓓。清華大學學生:駱曉勇、馬永昶 、黃釗、陳海瀅、馬亞軍、姚劍峰。

聞丹青將自己剛剛買來的明前綠茶“貢獻”出來,綠茶的清香使冒著風沙而來的茶客們心情好了起來……

當一群出生于七十年代末的大學生看到拍攝于1976年的照片時,有些驚訝,有些困惑,更有些思考。于是,清華大學攝影協(xié)會的姚建峰通過種種關(guān)系找到了李曉斌的電話,在電話里對他說我們想和您聊聊攝影。曉斌說那就到紅星茶座去聊吧!

聞丹青:在座的這幾位攝影家早在1976年就已經(jīng)拍出了一批照片,而今天參加座談的學生們大約七十年代末期才出生。所以說,這是兩代人的座談。兩代人在思想認識上肯定有許多差異,現(xiàn)在的大學生對70年代的攝影不是很了解,而我們與現(xiàn)代大學生的接觸也不多。通過這次茶座我們希望可以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

李曉斌:清華攝影協(xié)會的姚建峰給我打了個電話,說想和“四月影會”的人聊一聊,開個座談會。后來又通過幾次電話,我們就定在4月來開這個座談會,我覺得這樣也比較有意義。

姚建峰:最初是因為看了李曉斌老師的那張《上訪者》的照片,后來知道了“四月影會”,當時就特別想認識各位老師。再后來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說要到我們學校展出他們的照片,看了他們的照片我們又有一些想法,他們的照片既不同于“四月影會”時的作品,和我們平時拍攝的內(nèi)容形式也很不一樣,所以就想拉上高校的一些同學和前輩們交流。畢竟兩代人年齡上相差20多歲了,對攝影和對人生都應該有很多值得討論的。

李曉斌:大致上的內(nèi)容,《永遠的四月》這本書里都介紹了,你們看看這本書就會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我們這些人今天大多還在從事攝影方面的事情,雖然有的人已經(jīng)不是天天拍照了,但是仍舊把對攝影的熱愛藏在心里。

高強:“四月影會”的成立、“自然?社會?人”的展出、以及《人民的悼念》的編輯出版,這里有一個共性,這就是歷史的機遇。我們這些攝影愛好者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以照相機為武器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情景,認為這些情景總有一天會被人們所懷念。

你們現(xiàn)在有自己學習的專業(yè)課程,又對攝影這種高雅的、具有很深文化底蘊的藝術(shù)有興趣,這是一種很高的精神追求。

我們當時認為攝影既是階級斗爭的武器,也可以表現(xiàn)風花雪月,也可以表現(xiàn)人們的喜怒哀樂。當時是打破了一種很強的禁錮,打破原來攝影單一的為政治服務,這一點對攝影界有很大的震動。

馬亞軍:很羨慕你們那個時候,不過為什么后來“四月影會”就解散了呢?

高強:我們搞了三屆影展,因為社會在不斷進步,后來那種啟發(fā)攝影向多元發(fā)展的作用漸漸弱了。再有就是,我們這些人都逐漸走上了專業(yè)的道路。各自的任務比較重,不可能有大量的時間再湊到一起搞什么展覽或者組織一些活動了。

鮑昆:“四月影會”從開始就是以一種較為松散的形式存在,為所有熱愛攝影藝術(shù)的同仁提供一個活動的平臺。這個平臺中間有一批骨干,在座的幾位就是,當然還有其他人,由他們無償?shù)胤?,向社會征集稿件,最后推出的形式就是展覽。隨著個人的發(fā)展,在第三屆展覽的時候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個人的藝術(shù)風格,個人藝術(shù)風格的形成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分歧。第一屆的展覽是又可笑又可愛,大家就是想把攝影的本來面目展現(xiàn)出來,把自己做得很幼稚的照片也拿出來展,放制的照片也許顯影也不對,定影也沒定夠,但是敢拿到公園去展覽。那是一種真實,也特樸實,風格上變化很大。這時候還不存在藝術(shù)上的爭論。到第三屆的時候就不同了。我覺得“四月影會”的解散正是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上不專制,藝術(shù)觀念上有了差異,就散伙,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李英杰:當年我們成立“四月影會”的時候也都很年輕,沒有什么功利性,這里有些好的品質(zhì)是應該繼承的。比如,那時候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經(jīng)濟上的問題,辦展覽也從來不設(shè)獎,沒有什么金牌銀牌之類的。大家都是齊動手,沒有什么高低之分。大學生應該是思想最活躍的,最早攝影組織也是出現(xiàn)在大學。中國的攝影藝術(shù)在往前發(fā)展,但我希望有更高雅的作品出現(xiàn)。如果讓“小燕子”代表最高的表演藝術(shù),或者讓寫武俠小說的當北大教授,我個人覺得不太好,當然這只代表我個人觀點。

鮑昆:實際上后期,攝影活動非?;钴S,那時我國的照相機工業(yè)發(fā)展也有規(guī)模,許多非常簡易的相機已經(jīng)陸續(xù)走進百姓的家里。攝影組織也有一些,但是或者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出什么成績或者沒有什么影響,沒有抓住一些機遇,就逐漸消失了。但是,那時攝影已經(jīng)逐漸成為大眾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很重要的手段。

在座的這幾位應該說在“四五”運動之前對攝影就已經(jīng)很有自己觀念了,“四五”運動給了他們一個機會來展示他們的想法。抓住了時機,實現(xiàn)了他們原來的夢想。

羅小韻:抓住機遇是談不上的,至少我個人沒有認為是個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機遇,我所做的都是下意識的,認為這些應該被記錄下來的,就去做,很簡單。沒有鮑昆總結(jié)的那么復雜。

薛蓓:我們這一輩人對“四月影會”的真誠和激情特別感動和欽佩,對你們當時的藝術(shù)探索也很欽佩。我們今天能坐在這里都是因為向往藝術(shù)。剛才高老師講到攝影是一門很高雅的藝術(shù),我不知道在這里“高雅”的含義是什么。我覺得與其說攝影一門“高雅”的藝術(shù)不如說攝影是一門很“嚴肅”的藝術(shù)。臺灣攝影家阮義忠編輯了一套書,其中包括布列松等世界上著名攝影家的作品,那些照片之所以被認為是攝影史上的杰作,不是說它有多高雅,而是說這些攝影家們是在真誠而嚴肅地思考社會思考人生。而且我認為北大給金庸一個教授的席位沒有什么錯。無論什么樣式的藝術(shù)作品, 只要它反映出了個人感受體會,真誠的去表達了,就有意義。

謝麗娜:我覺得藝術(shù)的東西是個人的感受,多去看多去積累,多去拍,我是這樣做的。但是,很多書要看臺灣版本或是香港版本,國內(nèi)出的書一般都是大師級的,經(jīng)典的,而國際上流行的攝影動態(tài)的書就很少。

羅小韻:中國目前的攝影教育相對比較落后。

姚劍峰:很多攝影書籍很難找,我們要看攝影畫冊要到國圖去買進口的書。

薛蓓:攝影的本質(zhì)是紀實,但攝影同時又是一種文化,既然是文化就有高雅與媚俗之分??墒且坏┯酶哐偶右詤^(qū)分,審美就容易走向單一化。您能說科特茲的作品不高雅么?也許我們對高雅的理解不同,我是說評價一個藝術(shù)作品很難用一個詞來形容。就象羅小韻剛才說的中國的攝影相對與國外落后。

羅小韻:我說的是“攝影教育”,你落了兩個字。中國的攝影狀況與世界相比不是落后的問題,這牽扯到一個觀念的問題,不能用一個落后這個詞來定性。

薛蓓:落后的不是資金與資源,而是思想。比如布列松或是科特茲,我認為他們首先是思想家,他們對生活本身有深刻的思考,而且是一種近乎自我折磨的思考,而我們就是缺少這種思考。

李曉斌:最終要的是思想而不是技術(shù)和手段。

薛蓓:但是在中國我很難見到很有思想的攝影作品,即使在技術(shù)上也不能說沒有差距。

王威:有很多(有思想的作品),只是你沒有看到。

朱炯:我認為中國的攝影還是很優(yōu)秀的,但是無論是哪個門類的藝術(shù)作品,我們在評判它的時候都是依西方的價值取向來評判。但是中國畢竟是一個很獨特的國家。她有自己獨特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就攝影來說,我看過日本大學攝影專業(yè)的學生作品,我覺得并不比我們的學生拍得好,但是在很多想法上它很獨特。就紀實攝影這個門類來說中國的現(xiàn)實太豐富了,它蘊育的東西也太多了。我們教育不是按照西方的主流教育來實施,所以,看起來,我們的很多攝影師的作品就沒有到主流上來。這次荷賽我們得了一個獎,但這并不能說中國的攝影師就比國外的差距小了。

王威:現(xiàn)在我們談中國的攝影教育問題,好象我們是這種落后教育的受害者,但實際上我們沒有僅僅充當一個受害者的角色,這正是我們學生攝影團體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同學們都玩起來。這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至于目前中國的攝影教育,我認為羅老師說得太悲觀了,實際上我們不這樣認為,盡管沒有良好的條件,但是學校給了我們一個大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我們自己會完善。

黃釗:在清華由于學業(yè)很重,我們想把我們眼里的清華拍下來。但我們也經(jīng)常出去拍攝一些風光片,這不乏有自娛自樂的性質(zhì)。有不少同學是將攝影作為沉重的課業(yè)之余的一種發(fā)泄與放松。我們認為,象我們這樣不應該只是一個搞學問的人同時還應該是一個人文的人,藝術(shù)的人。這一點很重要。我開始學攝影有一種玩的成分,也有對自己在藝術(shù)上完善的成分。

馬永昶:我們正是通過攝影這種手段來達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的目的。

王華:我們這些人湊在一起,也不單單談攝影,能談的很多,除了照片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種思想上的交流。(攝影團體)最大的意義也就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