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美術教學理論知識范文

美術教學理論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術教學理論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美術教學理論知識

第1篇:美術教學理論知識范文

    通識素質是指教師對知識、科學、宗教等方面的關注。實踐證明,學生最尊重知識淵博、教學能力強的教師。美術教師不僅要學習本專業(yè)的知識,而且要學習其它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隨著閱歷的增多,不斷地投身教學實踐,達到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和增加更多創(chuàng)新靈感。進入信息社會后,新型傳播媒介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如果課堂的知識僅限于書本,那么學生聽課的興趣就會減弱,教學的質量也會降低。因此,美術教師要不斷學習掌握社會學、自然科學、教育學、心理學、法學、歷史、地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全方位了解科技發(fā)展動態(tài),時刻關注社會發(fā)展趨勢。只有通過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專業(yè)素質包括教師職業(yè)的素質和美術專業(yè)的素質。教師職業(yè)的素質包括:

    一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功底。美術教育作為一個門類,具有教育的一般性特征,符合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和原理,必須借助于教育理論,以便更好地實施教學。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等科學理論知識。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二是具有一定的組織教學的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是美術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并非繪畫水平所能替代,組織教學的能力,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堂課上得好不好,最終是要以學生有無進步與發(fā)展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這就是現代教學理論中的有效教學思想。

    三是要具有一定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能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運用各種教具和方法展開美術教學,教師只有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性,才有可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四是具有一定的教學研究的能力、教材編寫的能力。能夠通過參加課題研究,提高自己的科學研究能力,同時能將教學科研的理論研究能力轉化為參與教學實踐的具體能力。

第2篇:美術教學理論知識范文

通識素質是指教師對知識、科學、宗教等方面的關注。實踐證明,學生最尊重知識淵博、教學能力強的教師。美術教師不僅要學習本專業(yè)的知識,而且要學習其它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隨著閱歷的增多,不斷地投身教學實踐,達到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和增加更多創(chuàng)新靈感。進入信息社會后,新型傳播媒介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如果課堂的知識僅限于書本,那么學生聽課的興趣就會減弱,教學的質量也會降低。因此,美術教師要不斷學習掌握社會學、自然科學、教育學、心理學、法學、歷史、地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全方位了解科技發(fā)展動態(tài),時刻關注社會發(fā)展趨勢。只有通過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專業(yè)素質包括教師職業(yè)的素質和美術專業(yè)的素質。教師職業(yè)的素質包括:

一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功底。美術教育作為一個門類,具有教育的一般性特征,符合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和原理,必須借助于教育理論,以便更好地實施教學。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等科學理論知識。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二是具有一定的組織教學的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是美術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并非繪畫水平所能替代,組織教學的能力,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堂課上得好不好,最終是要以學生有無進步與發(fā)展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這就是現代教學理論中的有效教學思想。

三是要具有一定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能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運用各種教具和方法展開美術教學,教師只有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性,才有可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四是具有一定的教學研究的能力、教材編寫的能力。能夠通過參加課題研究,提高自己的科學研究能力,同時能將教學科研的理論研究能力轉化為參與教學實踐的具體能力。

五是具有一定的自我學習提高的能力。學會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借助教學理論和實驗,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從而使自己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

第3篇:美術教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中美術創(chuàng)造性教育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225-02

在現階段,素質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美術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藝術水平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美術課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審美能力與實踐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術教學加入創(chuàng)造性教育元素,已經成為了當前高中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高中美術教育現狀

1.1 美術教學模式陳舊

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諸多高校忽略美術教育,諸多教師關注的教學重點是學生專業(yè)技能以及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提高,講究美術學理論以及教學理論的傳授,以教學成績?yōu)樽罱K教學目的,教學模式缺少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與學生缺少必要的交流與溝通,沒有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低下,缺少興趣以及熱情。

1.2 美術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學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識教育,忽視美育與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資源,旨在提高學生的文化程度,沒有重視美術課程的創(chuàng)新。在這種傳統(tǒng)理念的作用下,美術課程可有可無,甚至沒有被納入期末考核項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主性以及能動性。同時,美術理論基礎知識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術生所占比例相對較少,因而學生也忽視了美術的學習,學生缺乏美術創(chuàng)造性思維。

1.3 美術教學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強調分數的高低,統(tǒng)考決定著學生的未來,為了配合制度的發(fā)展,諸多高校對高考上線率的要求較高,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設置了色彩以及素描等專業(yè)課程,但是缺乏美術基礎理論知識課程?;谖幕释@取文化知識方面的前要求下,美術欣賞課程不能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潛能的發(fā)揮。長此以往,在這種教學目的模糊的背景下,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重視文化,忽略美育,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高中美術教育中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育的作用

2.1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主性。在創(chuàng)造性教育中,教師導入自主性與競爭性,鼓勵學生勇于探索,滿足新課標要求,在培養(yǎng)學生美術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體感悟,給學生預留了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有助于激起學生的探索興趣。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山水畫賞析時,教師要透視山水畫特色,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索并發(fā)掘山水畫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進而感受藝術之美。

2.2 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環(huán)境

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育,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與氛圍作為學生學習的關鍵條件,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在,積極提倡民主意識,充分發(fā)揮組織與引導作用,用情感感化學生,使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識。例如在學習中國現代人物畫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導入這一歷史時期的變革現狀,使學生了解中國現代美術發(fā)展階段的狀況,即從傳統(tǒng)到現代的轉變,形成了中國現代美術的特點,結合中國畫變革特點,開展優(yōu)秀作品賞析活動,分析各自的藝術特色,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

2.3 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育,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受傳統(tǒng)教育的束縛,講堂作為教師為學生傳播知識的場所,教師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從自身角度去傳授知識,學生的學習常常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散與發(fā)展。因此,將創(chuàng)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術教學體系中,擺脫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束縛,導入師生互動模式,有助于讓學生與教師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織繡工藝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使學生了解傳統(tǒng)工藝美術,加深對織繡、漆器基本知識與工藝特點的認識,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其創(chuàng)作方法。

2.4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

不斷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诔浞终莆绽碚摶A的前提下,有助于為學生的自我創(chuàng)新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教學原則,采取合理方式加強教育,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維與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紹清明上河圖時,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與之相關的古畫、光盤,教師以張貼掛圖或者播放光盤為導入,學生能夠展開想象,了解風俗人情、橋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學習繪畫造型與簡單技術操作方式。當學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開展野外寫生活動,參觀各類畫展活動以及書畫比賽,在活動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空間。

綜上所述,創(chuàng)造性教育對高中美術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現階段,要遵循學生的需求規(guī)律,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案,積極鼓勵學生,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總之,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必須要結合創(chuàng)造性教育模式,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大膽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健全學生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柳建平.議課改中高中美術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策略[J].大眾文藝,2010(02)

[2]吳燕.勿把“手段”當“目的”―從藝術教育三維課程開發(fā)的角度談高考美術教學[J].美術大觀,2013(10)

第4篇:美術教學理論知識范文

一、農村學校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用具的不足。在農村美術教學中還存在一個很大的難題,那就是學生的美術學習用具無法得到供應,如今的美術教材內容太豐富,在造型表現、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占課程總量的大半,在農村這個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根本無法購買到上這些課所需要的學習用具,加上有些學生家境不夠好,及時有地方能夠購買到,他們也沒錢購買,所以也就出現了美術課堂上,學生兩手空空的上課的現象,這樣的教學如何讓學生動手呢?以至于在農村教學中,美術課成為一種虛設。

2.教師素質方面的不足,在農村學校幾乎沒有真正受過美術專業(yè)訓練的美術教師,都是學校領導隨便安排一個科任教師擔當的,這些老師根本不懂美術可想而知能教授給學生什么美術知識啊。這是很不好的現狀對學生而言也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首先,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必須是一位熱愛自己本職工作熱愛學生的教育工作者。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盡職盡責,對自己的工作保持高度熱忱。師生間應保持積極互動,關心和體貼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狀況,無微不至的關心學生,將教書育人當做一件神圣偉大的事業(yè)。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

第二,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還包括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和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只有掌握了過硬的美術專業(yè)知識才能做好一個藝術科的老師,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才能在藝術中融會貫通,懂得欣賞和鑒賞藝術作品。要樹立終生學習的信念,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做到“學而不厭”繼而誨人不倦。

第三,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教師技能和教育科學理論知識。只有掌握了足夠的教育理論知識學好教育心理學理論知識,才能在各種情況下應用自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和心里動態(tài),從而將教學變得更加容易推行,從各個方面關心學生。老師還應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制定學習計劃,從而使教學更加有效率,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教育心理學做支持,才能高效率的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第四,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應該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美術不同于其他科目,需要極大的創(chuàng)造性,老師應著手于美術教育的思維開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所以作為老師要把握好教學的力度,盡到自己學科應該完成的任務。

除此之外做為一名美術教師還不可缺乏的是他的氣質和人格魅力,他必須有一種能夠吸引別人聽他說話和愿意與他親近的能力,我見過很多非常棒的美術老師,他們總是雙目炯炯,聽他們說話就會被他們對待生活的熱情態(tài)度所感染,他們的批評是振奮精神的不會讓你不適或喪失信心而會讓你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你現在的問題,用積極的態(tài)度與自己畫面上的不安定因素做搏斗!美術教師最要教會學生的不是畫好一兩張畫,而是教會他們如何發(fā)現美,欣賞美,爭取美,讓他們的人生中有一幅美麗的圖景一直激勵著他們!

贊同以上幾點闡述的是一個美術教師用具備的基本素質顯而易見在當下農村學校是沒辦法一下子實現的,這就需要我們這一代生活工作與農村的美術教師繼續(xù)為之努力。

3.學生自身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學生對美術這門學科非常不重視,只重視主要學科文化課的成績,其實學習講究勞逸結合,美術課其實就是讓學生在枯燥繁重的學習之余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有益無害。并且學習美術能讓學生增長更多的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志,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僅學習成績高是不夠的要想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就必須學好美術。

二、改進美術教學不足的策略

1.加大對美術教學設備的投入

地方部門在響應國家號召重視美育的同時,應加大對美術教學的投入力度,賜資給學校建立真正意義的美術功能室,而不是只走走過場,做個虛假或臨時的功能室為應付上級檢查,檢查過了就拆了。

2.提高美術教師的自身素質

美術老師首先應該通過多閱讀美術理論、美術史、美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或學術論文,以提高對美術學科的認識。其次,應從多種渠道接受美術信息,高中美術教師應該經常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所舉辦的展覽,學會鑒賞、學會評論,以加深對美術的理解。也可以通過上網查閱,獲得各類美術信息,以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此外,還應積極思考,加強交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以迎接高中美術課程改革提出的挑戰(zhàn)。

3.增強學生對學術的學習興趣

增強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可采用下列方法。

趣味導入法。新課導入是組織教學中艱難的第一步,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他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好奇心,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使學生很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達到以美代勞,美中有樂,陶冶情操。

情境教學法。在學校培養(yǎng)學生美術興趣的過程中,不僅要有必要的教學硬件,還要有高雅的藝術氛圍,創(chuàng)設具有創(chuàng)意的教室環(huán)境,讓學生走進教室就像走進了藝術殿堂,置身于美妙的環(huán)境中感受濃濃的藝術氣氛,激發(fā)學生的美術興趣。

課堂上,教師一定要結合周圍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創(chuàng)設競技情景,增強學生美術的興趣,學生的競爭心和自尊心都很強,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學習手工制作課時,可以讓學生欣賞錄像片段,然后分小組比賽制作工藝品,選出好的當場表揚。

課外活動法。學生都喜歡做游戲,引導他們在玩中學到知識。由愛玩到會玩,玩得高興。在游戲中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創(chuàng)造,以達到在游戲中發(fā)明,玩中有探索的目的。美術課上用做游戲的方法引導學生自由發(fā)揮,大膽動手去做,增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得以滿足。在不知不覺中放開手腳,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fā)展的能力。

第5篇:美術教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美術理論;課程;運用

案例教學法在我國高等師范教育教學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運用,但在美術理論課程中,案例教學法的研究和運用比較少。缺少彈論性指導和可資借鑒的實踐經驗。運用案例教學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典范來呈現實際教學中可能發(fā)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主動探究學習,進而把握之中的基本原理、問題解決技巧等,促進學生的實踐體驗,進行評價反思,培養(yǎng)學生對實際教學情境做出判斷的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概念的界定和理論研究

案例教學法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撰寫或編輯起來的原始材料、案例報告或案例研究,包含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對一些實際教學情境的描述。高師美術學理論類課程中的案例教學法可界定為:以一些典型的美術教學現象為媒介,以問題為向導,分析體驗再現的、真實的美術教學情境,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與自主學習的開放式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在美術理論課程中的運用研究具有理論和現實兩方面的意義。

美術理論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的理論依據主要有建構主義學習論和后現代教學觀。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已知識經驗的過程,將主體原有知識經驗與新的學習活動相互聯(lián)結,進而成為內化的知識經驗。美術理論類課程案例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美術教學論、中外美術史、漢畫像石藝術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活動,將美術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與教學實際情境結合,從而建構起自己的親身體驗與內化知識。小威廉姆E.多爾的后現代課程觀預測的教育領域是一個復雜的、多元的、不可預測的系統(tǒng)或網絡,永遠處于轉化和過程之中。在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師生關系、評價手段等環(huán)節(jié)案例教學都依據后現代課程觀的理念,教師與學生在共同探究有關課題的過程中相互激發(fā)提升。

二、美術理論課程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模式

案例教學法在美術理論課程中的應用需要將案例課程的設計、案例課堂運用的基本過程和案例教學的評價與反饋,作為相互關聯(lián)的部分,引導學生把美術教學理論與技能運用到教學情境中。案例課程的設計首先應明確教學目標,比如,錄像案例《蘇州園林》的教學目標為,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藝術價值和其中蘊涵的人文精神。案例在教學中施行的步驟包括案例引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案例呈現、案例討論、詮釋與總結。案例教學在本質上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學習,案例教學可說是隨著系列問題不斷深入的思維激發(fā)。教師首先向學生呈現要展開討論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問題為中心觀看案例并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錄像形式的案例比較感性鮮活,可在學習的初級階段運用;案例教學進展到更深層面時,可使用凝練的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條件允許下,可以運用人物角色扮演、視頻播放、實地調查、藝術作坊考察、參觀博物館和美術館等新型的案例呈現形式。

三、案例教學法在高師美術理論課程中的開發(fā)運用

美術教學論課程包括美術教學的前提、美術教學理論的基礎、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的演變、中國學校美術教學的歷史、美術教學設計、美術教學的內容及方法、美術教育評價、美術課程資源開發(fā)、美術教學研究、美術教師專業(yè)化成長,通過案例教學,可以豐富學生對美術教育教學原理的認識。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開始接觸美術教學論時會對定義、原理等抽象概念感到枯澀、乏味,由此學習興趣缺失。引入案例教學,在感性切入的基礎上原理更簡明清晰,使教學原理和教學實例一體化,具象與抽象結合,達到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可使學生體驗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所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具備教育教學知識,而且具有實際的教育教學技能;可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學教育教學實際景況。通過教學錄像等創(chuàng)設現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學習經驗豐富的教師怎樣進行課堂教學。

中外美術史是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本科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是提高學生美術理論水平和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系統(tǒng)的介紹中外美術的整個發(fā)展過程,及各個時期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涉及繪畫、雕塑、工藝、建筑等藝術形式,重點放在繪畫部分。使學生了解中外美術史的全過程,并學會分析評價美術作品,提高學生美的鑒賞能力。通過對中外美術史歷程中若干問題的討論,引發(fā)學生對中外美術史料的把握以及對美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討的興趣,掌握美術史學習和研究的方法,為以后進一步研究美術史以及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結合教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課程設計、課題研究等實踐活動,播放中外美術史視頻資料、圖書館閱覽畫冊,以及參觀博物館和美術館等。

唐代繪畫是中國古代藝術的黃金時代,革故鼎新,形成了恢弘豪放、雄健宏大的風格。以唐代人物畫單元探究學習為例開展案例教學,可分為興趣導入、分組探究、實踐體驗及信息搜索、展示探究成果、相互評價五個階段。興趣導入:了解唐代人物繪畫發(fā)展概況,搜索相關書籍做好筆記,并分組;各小組接受學習任務,并制訂學習計劃。分組探究:各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校園局域網上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以及因特網上查找的信息,了解唐代人物畫文化背景知識及技法;各組將獲取信息整理歸納并為制作演示文稿作準備。實踐體驗及信息搜索:學生通過教師的唐代人物畫師生互動網頁,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一幅唐代人物畫進行臨摹,對唐代人物繪畫進行切身感受;學生對信息資料進行分析,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探究成果:各組發(fā)言人通過多媒體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自主探究學習成果:學生通過發(fā)言人的講解體會唐代人物畫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并解答由發(fā)言人提出的本組研究的問題:根據演示文稿對唐代人物畫不同風格的發(fā)展進行比較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相互評價:最后各組展示實踐活動的成果,談談對人物畫現代地位的親身體會,發(fā)表自己對人物畫與不同藝術題材之間相互作用的看法,暢談振興人物畫的想法;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最后教師做總結。使全體學生對唐代人物畫這一藝術的理解更深刻。本案例通過系統(tǒng)的對唐代人物畫的探究學習,結合情感體驗,使學生了解唐代人物畫的基本特征,使凝聚著數千年來中國文化精髓的藝術精神得以傳承與發(fā)揚。重點對歷史政治畫與綺羅仕女畫進行探究,教師采用有效的情境設置,學生通過調查、比較、分析等探究性學習,掌握繪畫藝術風格,進而進行臨摹與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操。

漢畫像石藝術賞析主要講述中國漢畫像石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介紹漢畫藝術的產生、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分析漢畫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分析漢畫藝術的美術史意義,為進一步研究漢畫藝術奠定深厚的基礎。有利于學生理解本民族和I徐州地區(qū)的藝術傳統(tǒng),提高民族自信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覺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弘揚民族文化的精神。對徐州地區(qū)的文化特色,漢畫像石做賞析式講解,教學內容應注重科學性、應用性、實踐性。結合教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課程設計、課題研究等實踐活動,播放漢代畫像石視頻資料、圖書館閱覽畫冊,以及參觀國內畫像石博物館等。例如學習徐州地區(qū)漢畫像石的藝術風格和代表作品,包括徐州獅子山楚王陵漢墓、徐州漢畫藝術館經典藏品、徐州白集畫像石墓的圖像配置和觀念信仰和徐州茅村畫像石墓考察與研究;學習作為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漢代畫像石藝術在現代社會的古為今用,從袁運生的油畫作品看漢畫像石在中央美院教學的具體應用為案例,探討漢畫像石藝術在現代社會的產業(yè)化開發(fā)。充分利用徐州本地區(qū)豐富的楚漢文化藝術資源,在實地考察中加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與關注,提高作為文化傳播者與傳承者的文化自覺性。

對案例教學的評價不應只限于課程教學結束后的終結性評價,而應采用多種評價形式,在教學活動中采取過程性評價,絕對評價、相對評價與個人內評價相互結合,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與校外評價共同進行,從而對教與學的雙向活動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使學生內在素質得到成長,教師持續(xù)反思提高教學技能與智慧,促進優(yōu)質課程的生成。

參考文獻:

第6篇:美術教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與時俱進;中學美術;研究

從當前的教育發(fā)展情況來看,美術教育仍然受到忽視,除藝術生外,很多學生認為美術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其實美術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進而升華為對美學的獨特感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重點是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思想的良好平臺,我們在教學中要給學生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讓他們正確認識美術,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推廣,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將其與美術教育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幫助更多的學生領悟美術教育的意義,從中受益終身。

一、從理論角度研究中學美術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中學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的一個最重要的結合點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即一種主張將學習與知識相結合的理論,在這個理論中強調主動學習,對于教學設計有著重要影響。在之前的計算機教學中忽略了教學設計這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教學理論上,伴隨著對教育的研究,學者提出了教學設計這個概念,進而建構主義應時而生,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推進了人們對教學的進一步認識,建構主義很自然地將中學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結合在一起。

二、從實際情況著手研究中學美術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將教材的內容再現情景,通過將文字轉化為場景、圖畫模型等內容,讓學生從理論知識回歸到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營造一個可見的氛圍,進而引導學生去觸摸、感悟真實的場景,從而升華為自己的情感,可以說是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起到很好的啟發(fā)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最關鍵的一步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主動去挖掘美術這門課程的真正魅力。

2.有效利用網絡

網絡已經得到了普及,網絡上信息量大、資源豐富,是很多教師在課堂有限時間內講不完的,所以網絡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比如,學生之間可以交流一下學習經驗與學習感悟,幫助大家更好地取長補短,師生之間通過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學習情況,以便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幫助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健康有效地成長,進而取得優(yōu)異成績。

3.利用工具主動探究

在教學中,計算機始終是一個輔助工具,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很多學校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美術教育也不例外,通過做PPT課件,將教學內容通過課件的形式展現出來,一方面降低了書本的枯燥程度,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增進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習效率。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進行教學,始終將學生放在教學工作的第一位,讓他們能在學習中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一個世界。

三、如何將中學美術教育與信息技術很好地結合

1.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注重強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靠自己和團隊協(xié)作去研究課題,通過自己的努力從而挖掘其中的知識內涵,一方面鍛煉學生的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主動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尤其是計算機的普及,借助計算機,幫助學生搜集豐富的學習資源,讓他們能夠得到全面的認識,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在之前認知的基礎上得到提升。

2.協(xié)作式學習

根據哲學理論,我們可以發(fā)現整體的作用之大,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團隊的作用,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每個人在小組中得到不同的分工,盡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之間可以借助計算機展開進一步的合作式的學習,一方面網絡儲存的資源比較豐富,另一方面學生借助于網絡,使得交流變得更加

方便。

一直以來,計算機受到各行各業(yè)的追捧,教育行業(yè)更應該緊隨其步伐,將信息技術和教育合理地結合在一起。美學是一門反映社會現實的學科,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將其進行了拓展,可以借用信息技術呈現出圖片、聲音、動畫等內容,拉近學生與現實的距離,從而降低美學的學習難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大根.美術教育的背景及含義[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第7篇:美術教學理論知識范文

在高校里,應用藝術專業(yè)與社會發(fā)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所以在出現之初就能得到快速的認可,成為比較受關注的專業(yè),成為學生和家長們追求的目標。因此在我國高校里,應用藝術類專業(yè)發(fā)展迅速,我國公辦高校就有藝術學院近800所,而民辦高校幾乎有資源和師資的學校都開設了應用藝術類專業(yè),獨立學院有近85%的設置了藝術系或應用藝術專業(yè),設置純藝術類專業(yè)的高校數量還是保持在60所左右。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來,應用藝術得到了高校的重視,在短時間內走上了快速成長和發(fā)展的道路,為我國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我國擴招以來,美術類應用藝術專業(yè)可以說得到了充分地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的應用藝術實踐人才,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還存在以下的問題,我們來簡單地剖析一下。應用美術類專業(yè)有純藝術美術專業(yè)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美術藝術基礎,有審美情趣,這樣才能為應用美術類專業(yè)的學習提供更好的理論基礎。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存在教學過程過于校園化,讓這類美術專業(yè)與社會生產與實踐聯(lián)系得太少,學生只會“紙上談兵”,沒有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過于理論化和校園化的培養(yǎng)方式容易讓應用藝術失去其本身的價值,學生在走向社會的時候,會感覺到茫然,找不到感覺,這是應用美術類專業(yè)的失敗。過于校園化的培養(yǎng)方式容易讓應用藝術失去其本身的價值,并且容易被簡單地教學方式弱化專業(yè)特性,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應用美術類專業(yè)走向純專業(yè)發(fā)展的傾向在我國的高校中不少見,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學設置上的問題,也有教師的原因;這種一致向純專業(yè)看齊的教學方式在我國的高校里已經是一種常見的應用美術教學方式,充分地反映了應用美術類專業(yè)的師資力量及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薄弱和欠缺,還在沿襲著純美術類專業(yè)的教學方法。應用美術類專業(yè)與其他專業(yè)的交叉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有些環(huán)節(jié)因為各種原因被忽略或者得不到重視,導致應用美術類專業(yè)向純美術專業(yè)看齊,過多的理論知識占了大量的課時,弱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應用藝術的交叉性是最大的特點,這種交叉性體現在對于多個學科的融合應用,如果向純藝術方向發(fā)展,就會把這種特性弱化,讓應用美術的價值和優(yōu)勢無法得到體現。應用美術專業(y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已經成為一種必須要改掉的教學習慣了。教學過程中無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沒有引導學生如何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去創(chuàng)新發(fā)展,這樣讓應用藝術的價值空間縮小了,特別是學生在面對社會競爭的時候,沒有辦法或者是沒有準備去展示自己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就被淘汰了。

應用藝術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是基于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基礎之上的,所以應用美術類專業(yè)的教學對于這一點的忽視或者是不重視會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空間,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一點在我國的高校培養(yǎng)體系中是一直存在的,特別是擴招后,學生數量的激增,讓學校短時間內沒有辦法解決因為教學資源短缺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造成應用美術類專業(y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應用藝術的審美與社會文化和地域文化都有關,這一點是應用藝術的特性決定的。所以在應用藝術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而不是單純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應用美術藝術與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事實上在生活中,應用美術藝術如何應用就看設計者的審美情趣與社會文化和生活文化結合的如何。高校培養(yǎng)出來的應用美術專業(yè)類人才在校園化的學習氛圍中會被一種思想誤導,就是追求美感,而這種美感有太多理想化的成分,這對于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但是應用美術的特點決定了審美要與應用結合,這一點在目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還是少了一些引導,造成審美觀念不能入鄉(xiāng)隨俗,出現類似于“曲高和寡”的現象,這種追求藝術效果而忽視了應用的現象在我國高校教學中也比較常見。

我們在上面談了一些關于應用藝術中的美術類專業(yè)在實際高校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下面我們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簡單地分析,簡單地談一下高校美術類專業(yè)培養(yǎng)方法。藝術的價值就在于其獨特的美來詮釋,應用美術類專業(yè)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和審美情趣。在實踐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學生的個性有關,并且隨著專業(yè)素質的不斷提升,審美能力也不斷地提升。在應用藝術教學中的審美就如同其專業(yè)課程的設置一樣,要有引導學生去廣泛去接觸相關交叉學科的知識,全面地了解應用美術在不同領域里的作用和價值,不斷地提升審美能力。所以,我個人覺得,既然應用藝術是交叉點不同學科的內容,那么應用美術類專業(yè)的審美也一樣,不能僅限于美術藝術這個審美的范疇里,應該根據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不斷掌握和學習更多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審美觀念不斷地成熟起來,會從多個應用角度去考慮應用美術的實際應用價值,從不同的角度滿足不同審美觀念人們的需求,從而能把應用藝術的社會價值觀在生產實踐中得到落實,做好創(chuàng)新應用。

應用藝術的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有創(chuàng)意的廣告、獨特設計的服裝、獨特的家居裝飾等等,這些都需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應用美術類專業(yè)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捕捉應用美術在作品實現中的靈感,捕捉細節(jié),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高校應用美術類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還在于教師應該不斷地進行教學科研的創(chuàng)新研究,充分地利用教學資源和教學設施實現教學方法的科學研究,把教學看成與自己科研任務一樣重要的事情來做;教師在課上與課下多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研究中來,聽取學生的意見和想法,與學生共同分享實際應用的案例,讓學生理解應用美術類專業(yè)的社會價值,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學?,F有的教學資源和實踐條件不能白白浪費,教師要抓住這些資源,合理地調配教學任務,提高手生的動手應用能力,正確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教學與理論結合是應用美術藝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理論與實踐怎么樣才能實現無縫對接,讓理論教學不再顯得無用或者單薄,讓實踐教學體現出專業(yè)的價值所在。從我個人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是一種有效的培養(yǎng)途徑,但是有一個最為關鍵的點在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如何結合,切入點怎么去找,這是提高實踐教學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有過社會實踐的教師會把教學理論知識點和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緊密地結合起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交叉。#p#分頁標題#e#

第8篇:美術教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策略型設計;平面設計;教學改革;途徑

一、策略型設計的基本概述

策略型設計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相關研究并沒有對其定義作出明確的解釋,但是策略型設計已然成為設計界流行名詞。[1]從實質上來說,策略型設計不僅僅是設計,其所涵蓋的內容更為廣泛,包含了產品營銷的多個方面,能夠使得產品營銷發(fā)揮更大的優(yōu)勢和效果。作為現代平面設計師,需要具備一定的綜合能力。首先是能夠熟悉的運用設計軟件,并且具有良好的色彩運用能力;其次能夠充分發(fā)揮對于吐信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就是熟悉印刷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在策略型設計理念中,設計師還需掌握更多實踐技能,尤其是市場分析和營銷,能夠從設計角度上升到戰(zhàn)略角度??偠灾?,策略型設計是綜合性的服務形式,它需要各個部門共同參與,達到有效提升產品營銷效果的目的。

二、現階段平面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

無論是何種工作,扎實的理論知識是實現長遠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而作為平面設計更是如此。平面設計本身就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即使分屬于不同的美學分支,仍舊需要以人類造物作為基礎。在開展平面設計教學的時候,需要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在注重實踐教學的同時,理論知識同樣不能忽視。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由于平面設計教學的特殊性,很多學生的理論知識仍舊有待完善,這是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

2.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當前的發(fā)展要求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尤其是在形式主義教學的影響下,很多學生的設計風格缺乏一定的個性,不同學生的風格往往會形成同種模式,這顯然是傳統(tǒng)平面設計存在的嚴重缺陷。此外,很多院校并沒有根據時展的要求不斷的引入新的平面設計理念,并且將其應用到教學中,導致學校的平面設計教學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無法跟隨時展的腳步。隨著平面設計教學改革的不斷推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是關鍵。[2]

三、策略型設計時代下平面設計改革的有效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設計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策略型時代下,設計人員除了需要具備基礎的專業(yè)技能外,同時需要具備一定的市場分析能力。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影響,在傳統(tǒng)平面設計教學中往往忽略了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因而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設置一些探索性的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對問題進行評估性分析。然后用自我提問的方式不斷的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也就是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設計的基礎知識,最終探索具有個性化的解決方式。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知道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式,設計方案潛在著多種可能性去探索。在長期的訓練下,學生的綜合能力會逐漸提升,尤其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他們未來的工作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夠使他們盡快的適應現如今的設計潮流。

2.逐漸完善教學理論知識體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市場營銷意識

通過對策略型設計理念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市場分析和營銷意識是平面設計師需要具備的能力,而這是當前平面設計教學理論知識體系中所缺失的。[3]目前基本沒有院校在平面設計專業(yè)設置有市場營銷方面的課程,即使有這方面的課程,也沒有和平面設計有效的結合起來,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改革過程中,高校需要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添加一些具有實質性作用的市場營銷課程,例如消費心理學和廣告策劃等。在教學中,除了教師傳授相關專業(yè)知識外,還可以和校外的一些企業(yè)進行合作,邀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職場人士開講座,讓學生能夠了解當前的市場,以此作為參考來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此外,學校還應開展校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到廣告策劃公司,開闊學生的眼界,能夠真正的將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社會需求相結合,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實踐應用能力。

3.實現教學形式的額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的專業(yè)設計能力

現階段平面設計的課程主要包括理論教學、虛擬課題、教師講解、設計方案等四方面的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會讓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和欣賞設計作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大多都是自己做自己的,沒有進行過多的互動。在策略型設計理念下,需要整個團隊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提升整體的設計能力。面對這樣的情況,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盡量利用真項目進行教學,這需要校企單元的配合。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產品設計的所有過程,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潛能的同時,也可以讓他們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項目完成以后,企業(yè)對不同的設計方案進行評價并提出整改意見,讓學生提前面對真是的項目設計。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能夠切實認識到不同行業(yè)的設計形式,了解社會的實際需求。[4]學生在學校學到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將其真正應用于實踐,不僅是對他們專業(yè)技能的提升,也更加符合策略型時代下對平面設計師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奕.對平面設計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4,9(03):47-48

[2]吉樂.對在平面設計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3,2(01):103-104

[3]葉海智,尹丹丹,劉強.一種基于任務探究的平面設計教學模式[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5(09):61-62

第9篇:美術教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美術教育;美術藝術;藝術思維;情境

一、青少年美術教育的現狀及意義

第一,傳統(tǒng)觀念的制約。長期以來,社會上普遍存在一種重智力而輕美育的現象,在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美術僅被當做個人的興趣愛好。第二,教學方法陳舊。教育者當中普遍存在只注重專業(yè)技能的鉆研與訓練的現象。在藝術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學習和實踐中,教育者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教學成效,在教學方法上墨守成規(guī),有著人云亦云的不良傾向,忽視了與青少年的溝通,不善于調動青少年學習美術的信心和熱情。

美術教育的目標之一即是培養(yǎng)青少年的藝術思維,這一思維的培養(yǎng)與建立鞏固了美術教育的目的,也拓展了美術教育的意義。美術教育應當是充滿藝術情趣的教育。只有用藝術的教育,才能真正達到培養(yǎng)具有美術藝術思維的人才的目的。

二、培養(yǎng)青少年美術藝術思維的重要性

無論是中西方,美術與藝術的關系都是緊密、不可分割的,無藝術則無美術。如何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引導,關系著青少年對美術藝術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形成,所以我們說,一個成功的美術教育應當基于一套成功的美術藝術培養(yǎng)模式。

成功的美術教育模式,對青少年美術思維的培養(yǎng)有著重大的決定因素。一個具備美術素養(yǎng)的人應當是一個具備美術藝術細胞、正確藝術審美觀的人。

另一方面,藝術水平和審美水平的提高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美術活動來推動。藝術水平和審美水平的發(fā)展提高也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美術活動來推動。美術作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通過繪畫表現、體塊造型以及各種藝術形式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們的心靈,使人們能得到充分的藝術享受。一幅好的美術作品是藝術家只會的結晶、技術的展現和心靈世界的袒露,是對現實美的創(chuàng)造,對理想美的追求;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不僅是技術性很強的體力勞動,更是思想水準很高的腦力勞動;它不但需要技術、技巧及其理論知識,還需要藝術思維、感情和藝術靈感。

三、培養(yǎng)青少年的藝術思維的途徑及策略

1.加強平衡技法訓練,培養(yǎng)青少年的藝術思維

長期以來,在美術教育中存在著重技法教育而輕視藝術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技法訓練的結果是一種可視化的結果,且培養(yǎng)的周期也相對較短,而藝術思維培養(yǎng)的結果往往是隱性的,不容易量化,且培養(yǎng)的周期顯得較長。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及培訓單位對藝術教育成果的評價也往往以青少年作品展覽的效果和青少年參加校外展覽和比賽的結果為標準,這樣,在許多學校及培訓單位,教育者并沒有按照教材設計和編排的初衷進行教學,把有限的美術教學等同于美術興趣小組,講重點放在技法訓練上,更有甚者,為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時重點教授迎合比賽和展覽的作品。這樣為求一時之效果僅重視技法培養(yǎng),甚至出現為求一時之效果只重視指導部分青少年而忽視全體青少年的現象。這樣,美術教育實則與美育的初衷相背離。青少年的美術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專業(yè)美術教育,它一方面承擔及早發(fā)現美術人才的任務,更重要的它是面向全體的美育,要培養(yǎng)包括未來能夠成長為藝術人才在內的所有青少年的藝術思維能力。

2.提升藝術基本原理,培養(yǎng)青少年的藝術思維

美術教學往往會涉及許多藝術基本理論和原理的教學內容,這些原理都是藝術中最基本的原則,是青少年了解藝術,走進、走進藝術所必備的藝術常識,也是啟發(fā)和培養(yǎng)青少年藝術思維能力的基礎知識和必經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育者認為理論知識過于乏味,青少年并不喜歡也不容易接受,在教學中常常輕視理論教學,或者將美術理論知識乏味化,使青少年失去了了解藝術、藝術思維能力得到開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育者首先要認識到理論教學的意義和重要性。其次,教育者要講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形象化的作品和技法訓練緊密相結合,做到寓教于形象,寓教于樂,通過青少年可接受的方式,培養(yǎng)青少年的藝術思維。

3.重視美術欣賞教學,培養(yǎng)青少年的藝術思維

美術語言較之其他語言,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象的直觀性,而人對于直觀形象的感覺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感覺能力是藝術中很重要的一項能力,也是藝術思維的重要方向。青少年藝術思維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方向就是看青少年對藝術或者藝術作品的直觀理解和會意。在國外,經濟條件相對較發(fā)達,家庭、社會對孩子藝術思維培養(yǎng)的意識較高,我們常可看到國外父母親帶孩子參觀藝術品,其目的就是熏陶孩子的審美感官,培養(yǎng)孩子對藝術的直感能力,啟發(fā)孩子的藝術思維。而在我國,尤其是偏遠地區(qū)的孩子較少有這樣的機會。因此教育者要特別重視欣賞教學,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盡量以形象、生動、淺顯的語言,分析作品、引導青少年欣賞作品,以此激發(fā)青少年的審美興趣,提高青少年對形象的感覺能力和直觀把握能力,進而提高青少年的藝術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