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特殊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特殊教育家校合作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特殊教育家校合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特殊教育家校合作

第1篇:特殊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隨班就讀兒童家長學校教育家校合作1前言

隨班就讀是在西方回歸主流思想影響下,由我國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據我國國情探索出的對特殊學生實施特殊教育的一種形式,它以較經濟、較快的速度使特殊兒童就近進入鄰近的普通小學接受義務教育。據教育部2011年的公報,全國隨班就讀特殊學生人數(shù)已經占在校特殊學生總數(shù)的56.49%。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隨班就讀兒童在普通教育環(huán)境中接受的教育質量、個人的發(fā)展狀況和自身潛力的實現(xiàn)程度,并不理想,存在“隨班不隨學”的現(xiàn)象,因此,提升我國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質量成為比擴大隨班就讀規(guī)模更為迫切的教育問題。

在我國隨班就讀兒童的學?;顒又?,家長參與對隨班就讀兒童和學校都有積極的作用,能夠有效提高當前隨班就讀兒童的教育質量。為此,本文對北京市城區(qū)四所小學的隨班就讀兒童家長進行調查,并對個別家長進行訪談,全面了解家長參與孩子學校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促進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質量。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調查法,對北京市城區(qū)隨班就讀兒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情況及其態(tài)度進行調查分析。本研究選取北京市四所小學的1~6年級的隨班就讀兒童家長作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40份,回收問卷35份,其中有效問卷30份。在調查結束后,針對一些突出問題對個別家長進行深層訪談。本研究采用SPSS 17.0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結果分析

3.1隨班就讀兒童家庭情況及家長的受教育水平情況分析

表1顯示,大多數(shù)(60%)隨班就讀兒童家庭結構為三代人家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孩子住在一起。在所調查的特殊兒童家庭中,特殊兒童屬于獨生子女的居多;特殊兒童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比較高,大專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占50%。

從這些方面來看,家庭結構、家庭的子女數(shù)量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特殊兒童家長參與其子女的學校教育。從家庭結構來看,在三代人家庭中,特殊兒童父母可以抽出更多時間來輔導孩子學習;對于那些屬于獨生子女的特殊兒童,家長的精力投入會比較集中。

3.2隨班就讀兒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情況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93%的隨班就讀兒童家長經常在家輔導孩子做作業(yè),67%的家長經常向班主任詢問孩子的學習表現(xiàn),而對于孩子在校的行為表現(xiàn)卻只有3%的家長會經常關注,有13%的家長經常和孩子一起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西方特殊兒童家長與我國隨班就讀兒童家長與參與學校教育的關注點不同,他們更重視特殊兒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對兒童的學業(yè)發(fā)展有所忽視。

只有10%的家長經常給學校提供一些教學建議,在了解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安排上則有50%的家長經常向孩子的班主任詢問、了解。通過深入訪談了解到,家長詢問的內容大多是當天所講內容、第二天的教學內容,以及孩子的作業(yè)等,而對于孩子以后的訓練計劃、長期目標、學期計劃等都不是很關注。

英國的特殊兒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模式有四種,按照參與深度遞增的順序依次是:專家模式、移植模式、消費者模式和協(xié)商模式。當然隨著參與深度的增加,對于家長的個人素質、參與動力、參與能力等的要求也逐漸增高。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隨班就讀兒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模式,基本上停留在專家模式上,教師對兒童的教育安置擁有決定權,對家長具有決定作用,家長最多是學校教育的一種咨詢對象。

3.3隨班就讀兒童家長對參與作用p能力及家校關系的認識和評價

表3顯示,家長一方面肯定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但又對自己的參與能力缺乏信心,或是由于客觀原因沒有參與學校教育的能力。比如,在做深入訪談時,一位家長說:“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質不高,對于特殊教育沒有深入研究,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很大可能是不正確的,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很忙,也沒有時間去學習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方法。”這位家長的情況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為此,學校應該應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可以通過培訓班、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幫助家長提高參與意識與能力,以滿足家長對所需技能方面的知識和培訓的需要。

還有的家長擔心多提意見或詢問會引起教師的反感,有的家長雖然想了解學校教育工作安排,但是不知道通過什么渠道獲得這些信息。這種想法和行為的背后原因如下:第一,是隨班就讀兒童家長與教師關系的不平等所致,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探討特殊兒童的教育。第二,隨班就讀兒童家長和教師之間缺乏有效交流的平臺,信息不能共享,對特殊兒童的教育缺乏一致性。

只有16%的家長認同“家長負責‘養(yǎng)’孩子,教師負責‘教’孩子”的觀點。大部分家長認識到家庭和學校對特殊兒童的發(fā)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教師與家長在多方面的合作,是進行特殊兒童教育的基礎。

4結論

絕大多數(shù)隨班就讀兒童家長(93%)經常輔導孩子做作業(yè),大部分(67%)家長經常主動向老師詢問孩子的學習表現(xiàn),只有極少數(shù)家長(3%)經常詢問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只有少數(shù)(10%)的家長經常向班主任提供教學方面的建議,極少數(shù)家長(4%)能夠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

大多數(shù)隨班就讀兒童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其他事情并不關心。但是,也有部分家長意識到了參與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為家長參與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適應學校。隨班就讀兒童家長認為參與學校教育的方式應該多樣化,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現(xiàn)狀不滿意,并沒有滿足家長參與的要求。

5建議

目前,北京市城區(qū)四所小學隨班就讀兒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數(shù)量和質量都很低,不能滿足隨班就讀兒童的教育需求。這與我國上海地區(qū)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體現(xiàn)了目前我國隨班就讀兒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總體水平堪憂。為此,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5.1建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途徑

隨班就讀兒童家長與教師要建立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是家校合作良性發(fā)展的基石。學校和教師應向隨班就讀兒童家長提供其有效參與學校教育的途徑。

5.1.1家長直接參與學校管理

學??梢宰龀鲆?guī)定,明確家長可以直接參與學校管理的某些方面和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家長一起管理學校、解決孩子在學校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并對孩子的學校教育結果負責。通過這種形式使家長認識到學校教育工作是如何進行的,教師是如何教孩子知識,孩子是如何學的,家長就可以判斷這種教育適合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應該如何改進和完善學校教育,家長和教師可以相互表達意見和建議、共同解決問題。

在學校舉辦各種活動時,可以招募家長作為志愿者給學校以有力的支持,這樣家長既可以參與到學校活動中來,又可以了解學校的活動。學校應建立一種簡潔而清晰的活動描述,為志愿者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文化水平、技能、時間、個人目標等方面來選擇所要參與的活動。

5.1.2家長參與學校的課程教學

家長除了參與學校管理,還應該參與學校的課程教學。家長參與孩子的課程教學的過程,也是家長接受教育的過程。對于家長而言,正像一個職業(yè)教育者的教育知識與能力是在學習和實踐中獲得的一樣,家長的教育知識與能力也需要有一個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家長參與學校課程就為家長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能夠幫助家長樹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獲得教育的知識經驗,提高其育兒能力。

家長參與學校課程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完善課程教學的過程。首先,教師通過家長能夠深入了解兒童的身體狀況及其興趣p需要p性格和行為等心理特點,提高了教師對學生的認識水平。其次,家長參與有助于教師了解了家長的需要和期望,使教師在教學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提高教師的教學有效性。再次,教師在與不同家庭結構或社會地位家長的交往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而且獲得了大量經驗和信息,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5.1.3切實建立“家長委員會”

家長可以建立自己的組織,在促進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方面起帶頭作用,如建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委員會的代表參與旨在改善其子女的教學計劃設計和實施,如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參與特殊兒童的教育安置。同時,在委員會中,家長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經驗,傳閱相關資料,一起討論有關問題,如介紹家庭教育經驗,充分聽取并考慮家長的合理意見和建議。

5.1.4建立家長咨詢服務制度

學??梢栽O立“家長咨詢中心”或“接待日”接待來訪的家長,幫助家長解決遇到的教育難題,也可定期為隨班就讀兒童家長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困惑,給予心理安慰,使家長和孩子對他們的未來充滿信心,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來面對孩子的教育和未來。

在家校聯(lián)絡上,學??梢詾榧议L專門建立網絡交流平臺,網絡平臺可以為家長提供更為快捷、方便的互動和服務。隨班就讀兒童家長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學校在網站上對家長的建議和意見進行答復;家長還可以在網上和教師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方法,教師可以讓家長更加了解他們的苦衷;家長之間也可以在網上進行相互交流,彼此介紹教育經驗,互相勉勵。家校雙方共同努力,共同做好隨班就讀兒童的教育。

5.2切實提高普通教師的隨班就讀工作能力

現(xiàn)在,隨班就讀兒童所在班級的教師大多數(shù)是普通教育教師,他們沒有受過特殊教育的培訓和訓練。普通教育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培訓應開設有關特殊教育方面的教育課程,如特殊兒童心理教育、特殊兒童教學法、手語和盲文等,以及特殊兒童家長教育方面的課程。教師具備足夠的特殊教育知識、技能,才能積極改進現(xiàn)有家長工作,主動與家長進行深入溝通,從實際出發(fā)照顧不同家長的差異,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幫助和引導家長以適當?shù)姆绞絽⑴c到孩子的教育,與家長共同促進隨班就讀兒童教育。

參考文獻:

[1]鄧猛,朱智勇.隨班就讀與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125-129.

[2]肖非.中國的隨班就讀:歷史、現(xiàn)狀、展望[J].中國特殊教育,2005,(3):3-7.

[3]王強虹.聾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1999,(1):31-35.

[4]劉頌.北京地區(qū)培智學校家長和教師對家長參與的態(tài)度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1,(3):11-16.

[5]李術.論全納教育中的家長參與[J].中國特殊教育,2004,(4):5-8.

第2篇:特殊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關于切實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新突破,劉利民著重強調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切實加強領導,二是要狠抓工作落實,三是要奮力改革創(chuàng)新,四是要堅持統(tǒng)籌兼顧,五是要加強輿論宣傳。

劉利民指出,教師教育綜合改革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質量、規(guī)模、效益、結構和模式等內容。其中,教師培養(yǎng)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師教育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關鍵點和著力點。各地各師范院校要在過去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大膽探索、深化改革。要面向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yè)教育、特殊教育五類教育的現(xiàn)實需求和長遠發(fā)展,積極創(chuàng)新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yè)學校、特殊教育五類教師的培養(yǎng)新模式,大力推動教師教育模式、課程、教學、實踐、師資五大領域改革,探索建立師范生招生、培養(yǎng)、評價、激勵、就業(yè)五項保障制度,建立形成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合作培養(yǎng)師范生的新機制,培養(yǎng)造就一批師德素養(yǎng)良好和業(yè)務能力突出的未來優(yōu)秀教師和未來教育家。

(摘編自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在教師培養(yǎng)模式改革試點現(xiàn)場會上的講話)

第三屆全國中小學數(shù)字化校園建設學術交流

暨技術發(fā)展展示會在南京召開

【本刊訊】2013年4月27日~28日,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和南京大學網絡化學習與管理研究所聯(lián)合主辦的“第三屆全國中小學數(shù)字化校園建設學術交流暨技術發(fā)展展示會”在南京召開。本次會議以“混合云的蛇年暢想——中小學數(shù)字校園的建設與應用”為主題,來自全國13個省、直轄市的特邀專家、企業(yè)、中小學教師等共220余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聚合來自高校、區(qū)域、中小學校、商業(yè)等領域的智慧,共同追尋中小學數(shù)字校園建設的實踐前沿,分享中小學數(shù)字校園建設的實踐經驗。會議本著“學術引領、區(qū)域帶動、學校參與、多方互動”的精神圍繞著會議主題展開了專家講座、區(qū)域級優(yōu)秀建設案例和校級優(yōu)秀建設案例、數(shù)字校園建設解決方案分享及新技術發(fā)展交流和學校實地參觀等活動。

北京師范大學黃榮懷教授、華南師范大學許駿教授、南京大學張寶輝教授等專家從國際發(fā)展潮流、國家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教育理論研究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描繪了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未來,為大家?guī)砝碚撋系闹笇c引領;來自一線的先進單位及教育工作者的精彩案例分享,讓大家看到了各種新技術在日常教學的成功應用,切實感受到數(shù)字化校園的巨大優(yōu)勢,這極大鼓舞了教育工作者的信心和積極性。

第3篇:特殊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關鍵詞: 智障兒童 差異教育 教育觀

智障人士是在十八歲之前被評估出智力明顯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疇中有兩項或以上相對于同文化同年齡的人發(fā)展得遲緩而適應有困難的――溝通、自我照顧、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區(qū)資源、認路、學術、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智障兒童可以經過特殊的訓練,發(fā)揮有限的潛能,增強獨立及正常的生活能力。智障兒童在學習過程中比一般兒童所遇到的阻力要強得多,碰到的困難相應要大得多。若想讓智障人士能夠在成年之后具有更強的自理能力,兒童期的教育至關重要。鑒于智障兒童的特殊性,智障兒童的教育又不同于一般兒童,需要以特殊方式教育。

一、智障兒童的教育理念

當今對智障兒童教育的根本目標和首要任務是:如何盡早對智障兒童進行教育干預,盡可能挖掘和利用智障兒童的智能潛力提高他們學習、生活、勞動和社會適應能力,并盡可能地發(fā)展、培養(yǎng)其積極的個性品質,從而使其今后能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和合格自尊的公民。

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在對智障兒童進行教育時無論是家長的家庭教育還是老師的學校教育,都要遵循三個原則:增強信心,加以引導;放慢節(jié)奏,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及時激勵。

1.增強信心,加以引導。

信心是基礎,引導是關鍵,在智障兒童的教育中,樹立自信心最重要。智障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過無數(shù)次嘲弄、促狹,導致智障,自卑,敏感。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首先給予他們無私的關愛。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弊屩钦蟽和瘯r刻體會到老師和家長的愛心。面對智障兒童,我們首先需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信心來自于懂得如何做事情。這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有信心才敢做,做好了,成就感和滿足感會強化信心。因此,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無論何時都要關注智障兒童的信心,家長和老師更要付出加倍的耐心和努力。

2.放慢節(jié)奏,日積月累。

智障兒童不能跟一般兒童相比,他們先天上智商較低,在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中總比正常兒童慢一拍。如果把智障兒童與其他正常兒童放在一起學習,對他們是不能有同一要求的,只能對他們降低要求,放慢學習速度,并反復練習,這樣日積月累,使他們的常識慢慢豐富起來。老師在學校對弱智兒童進行教育,家長也應密切合作,做好指導、監(jiān)督、鞏固,利用好所學知識。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否則很容易使智障兒童對學習反感。

3.持之以恒,及時激勵。

由于智障兒童的特殊性,學習任何東西都比一般孩子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費時又勞心,更需要教育者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需要投入更多的毅力、耐心、細心和熱情。在對智障兒童的教育中,不能操之過急,一蹴而就,需要有周密的教育計劃,落實到實處,定期檢查、鞏固,并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學有所得進行不同形式的表揚、獎勵,讓他們感受成功的樂趣。只有教育者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施教,智障兒童才會學有所得??傊?,對智障兒童的教育,不是一日之功,一定要持之以恒。

二、智障兒童的個別化教育

每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智障兒童也不例外,也存在個體差異,在具體教育中更要注意這些個體差異。針對這種情況,為了使培智學生健康成長,滿足他們的個體需要,在教學設計上最大限度地個別化,提供符合其需要的特征教學,充分考慮到這種特點與需要圍繞特殊兒童,以特殊兒童需要為中心進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智障兒童的特殊教育,有很大難度。由于智障兒童的特殊性,因此教師即使花了很大力氣,也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個別化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如何實施個別化教育?

1.確立個別化教育的概念。

自從人類社會出現(xiàn)學校,就有了個別教學。個別化教學的形式有很多,既可在隨班就讀班級中進行,又可在特殊學校中進行。如果把智障兒童與普通班兒童放在一起學習,二者就會懸殊,不利于智障兒童信心的培養(yǎng),有時甚至會摧毀智障兒童剛剛建立的自信心,使其更加自卑,所以必須采用個別化教學。個別化教學可以是一對一的教學,也可以體現(xiàn)在小組或班級教學中。根據智障兒童的個人能力、興趣和需要,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針對智障兒童的具體發(fā)展情況制訂教育計劃,設計教學內容。它與集體教學是不對立的,是協(xié)調發(fā)展的,是個性與共性的統(tǒng)一。個別化教學是現(xiàn)代化教學的發(fā)展趨勢,是教育理想的最佳實現(xiàn)。個別化教育能夠滿足特殊教育的需要、實現(xiàn)智障兒童個性發(fā)展,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特征。當前,個別化教育受到特殊教育界的空前重視。

2.個別化教育的實施。

智障兒童不同于正常兒童,如何對他們進行卓有成效的教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智障兒童與正常兒童身心差異明顯,用相同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既不能彌補不足,又不能挖掘潛能,實踐證明:個別化教育對智障兒童十分有效。在對智障兒童實施個別化教育時,應關注以下幾點。

(1)教學設置

個別化教育不同于個別教育,進行個別教育時,教師只需要教育好一個一個教育對象即可,不用考慮其他人員。在個別化教育中,教師在針對其中一個智障兒童進行教育時,不能置其他兒童不管,必須考慮其他智障兒童,因此,個別化教育教學在實施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置:師資配備、課程設置、計劃制訂、教學內容選定及課堂教學。師資配備,要分工與合作。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自己有專長,而且要一專多能,根據各位教師的特點,派最合適的教師進行相應教學;課程設置,要全面與典型。在功課的設置上,要包括學科教學、康復訓練課、自理活動課、興趣活動課、個別教學、情境教學。鍛煉智障兒童全面的技能;制訂計劃,要制定與實施,這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前提;制訂計劃時,要求教師充分分析研究弱智兒童屬于哪種學習方式和學習類型,制訂好計劃,然后貫徹執(zhí)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師在制訂計劃時,要將每個領域的內容都分散到計劃中,可以選一些課本上的資料,也可以找一些課外知識。隨著人們對智障兒童的關注和社會的發(fā)展,能夠接受教育的培智兒童的障礙類型越來越復雜,而不同培智兒童的個別性差異很大,因此,教學模式也正由原來的學轉向個別化教學模式。

(2)家庭學校相互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的配合對終點目標的實現(xiàn)有很大促進作用,家長對于智障兒童的教育更重要,智障兒童的家長更應積極參與到智障兒童的教育中。家長在面對智障兒童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有些家長懷著內疚的感情,有些家長無法接受實施,整天唉聲嘆氣,有些家長對智障兒童一肚子怨氣,甚至有些家長覺得虧欠孩子,就整天忙于工作賺錢,希望通過錢彌補,把教育都推給了學校。家長的這些心態(tài)是不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智障兒童更需要得到家長的關愛和支持。當然這種關愛是不寵愛,不溺愛,更不能在生活上大包大攬或者不聞不問。家長的心態(tài)擺正之后,一定要配合學校教師的教育。例如,學校教師在對孩子進行個別化教育時,特別設計了生活自理的內容,教師在學校里教導智障兒童如何自己吃飯穿衣,這就要求家長在家中配合學校教師的教學,在家中做到吃飯穿衣家長不代替,一定要讓智障兒童自己處理。家長良好的配合能夠使得對智障兒童的教育事半功倍,反之,家長不配合,也會使得學校的教育功虧一簣。家庭是智障兒童生活的主要場所,在這個特定環(huán)境中,大量練習和配合,才能使得個別化教育不是一紙空文。

(3)方法盡量因人而異

智障兒童的認知活動表現(xiàn)較遲鈍。他們的認知能力存在缺陷,記憶力與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都明顯遲滯于正常兒童,智障兒童的思維方式具體而直觀。因此,個別化教育的方法要盡量因人而異,細致入微。不同的兒童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比如,對于頑固倔強的智障兒童要采取多一些懲罰措施,而對軟弱自信心不足的兒童要多采取一些鼓勵的措施;再比如對于智障兒童,有些生活自理能力稍強,有些自理能力很差,對待生活自理能力強的智障兒童在生活中慢慢訓練就可以得到提高,但對自理能力很差的智障兒童,需要特殊訓練才可以得到提高。因為智障兒童存在個體差異,在學校教學中更要注意這些個體差異。針對這種情況,為了使培智學生健康成長,滿足他們的個體需要,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個別化,并提供符合其需要的特征教學,充分考慮到這種特點與需要圍繞特殊兒童,以特殊兒童需要為中心進行教育。

智障兒童成年以后成為智障人士,會受到社會的很多誤解。因為社會對智障人士的種種誤解,使得原本生活能力低下的智障人士的生活更加艱難,所以,對于智障人士來說,兒童時期的教育就變得至關重要,智障兒童的教育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對于智障兒童,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需要家長和特殊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耐心,采用更多方法,使得智障兒童將來能在社會上自食其力,最終能適應社會生活,成為殘而不廢的、能自立于社會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

[2]鄧志偉,著.個性化教學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

133-135.

第4篇:特殊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關鍵詞】質疑 途徑 效果 方向

今天特殊教育學校的素質教育已成為趨勢,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著各種忽視學生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現(xiàn)象,聾生個性無法得到發(fā)揮。筆者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首要任務是解放聾生的“口”(口手語同步),還給“質疑問難”的權利。從原來單一接受性學習方式轉變到接受性和研究性兼容的學習方式上來,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因此質疑意識既是思維的開端,又是思維的動力。

一、方法和途徑

(一)營造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

民主、和諧和融洽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的情緒處于最佳狀態(tài),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而過于嚴肅、單調和呆板的課堂氣氛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抑制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為此,教師要俯下身子,去傾聽學生的心聲。哪怕聾生提出的是瑣碎而又沒有經過仔細思考的問題,或者是突發(fā)奇想的“怪論”,教師也不應當加以指責。只有暢開言路,才會使學生敢“問”敢“答”,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才會逐漸地萌動、突現(xiàn)。

(二)加強聾生指導,提高問答水平

1.質疑 教師先提供給聾生一個答案,可以是時間、地點、人物或一個概念,然后請他們圍繞這個答案,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教師出示“橘子”,學生可問:怎么讀?什么樣子?長在什么地方?吃橘子有什么好處?……通過指導,讓學生明確對于同一事(或現(xiàn)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獲得不同的信息,考慮問題可以是多方面的。

2.解疑 教師圍繞一個題目,由淺及深列出一些典型的問題,通過回答問題,讓聾生了解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思維特點??紤]到聾生實踐經驗少,問題的次序可從事實性(回憶、理解、描述)到說明性(分析、綜合)到判斷性(評價、提出措施),逐步深入。如:學習《養(yǎng)蠶》,教師列出:①事實性問題。如:蠶是一年中什么時候養(yǎng)?蠶小時侯什么樣子?喜歡吃什么?②說明性問題。如:怎樣養(yǎng)蠶?③判斷性問題。如:有人說養(yǎng)蠶是農民們干的,我才不干呢!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為什么?經過不斷的訓練,學生就能把握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的問題,為思維的正常開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3.鍛煉 聾生“質疑意識”的提高,除講究方法之外,教師還必須給學生多種鍛煉的機會,主要途徑有:

(1)師生之間相互問、答。一方面,教師要精心設疑,盡量讓學生“跳一下就能摘到桃子”。聾生由于自身生理因素和很多特校實行的是封閉式教學,實踐經驗很少。因此除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外師生之間應多談多溝通。另一方面,教師解答學生的“疑問”,不能只給學生一個答案,而更多的是講清思路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生與學生間互相問、答。教師要積極鼓勵聾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可以同桌、小組或集體的形式進行。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可暴露出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真正疑難問題,以及對某些問題的理解程度,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學生的努力、教師的點撥,使學生得以自悟,啟迪創(chuàng)新意識。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堂是培養(yǎng)聾生“質疑意識”的主陣地,對在課堂有效時間內無法完成的學生“疑問”,教師可建議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繼續(xù)討論,或利用學校圖書及開放的網絡資源進行資料查閱。

(4)口頭(手勢語)與書面相結合。在某些情況下,聾生的質疑問難也可以通過書面交流的形式進行。這樣做,可以更好地在課堂上突出教學的重點內容,而把一些與教學內容關系并不密切的問題,以書面交流的形式進行解決。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又可以使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當然這是高年級聾生才能達到的。

二、實踐效果

經過近年的教學實踐,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質疑意識”的培養(yǎng),效果比較顯著,具體體現(xiàn)在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fā),課堂效率和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也進一步增強。

三、努力方向

(一)注意方式 不同的聾生產生問題的原因是不一樣的,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分析不同的問題原因,給予其不同的方法。例如:對于已學的知識還不甚理解的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溫故知新把問題弄明白;對于有依賴思想的學生,教師就要啟發(fā)他們多動腦筋,學會思考問題;對于常有新穎的設想,創(chuàng)新思維的學生,教師要大膽地進行鼓勵和引導。

(二)注重技巧 學生的提問并不一一都要作詳細解釋,有的要因勢利導,引發(fā)學生多思,善于引導,組織學生討論,把提問和解題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質疑問難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有些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的,也可以作“彈性處理”,留下“期待環(huán)節(jié)”造成強烈的懸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

(三)充實知識 實施“質疑意識”的培養(yǎng)后,聾生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多,而且提問的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教師要合理地解決學生的疑問,就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廣泛地搜集資料,認真地研究問題,才能準確地解釋問題。

總之,質疑意識的培養(yǎng)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要求老師去引導聾生改變見效甚微的習慣、方法和態(tài)度。要關注促進聾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的研究性學習,積極運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提高聾生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覺性,逐步提高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才真正成為聾生求學路上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聾校教育文萃》全國特殊教育研究會編

[2]《情境教學》李吉林

第5篇:特殊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摘 要:激發(fā)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隨班就讀學生學習效率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要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積極引導:給予關愛、培養(yǎng)自信,走近個體、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

關鍵詞:隨班就讀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6;G4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3-0100-01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教師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且學得輕松而有成效。有些學生由于認知或生理上的缺陷,只能隨班就讀。由于隨班就讀的學生人數(shù)較少,他們通常會因此感到自卑、缺乏自信,甚至自閉,學習沒有積極性,消極地面對學習與生活。因此,教師要特別關心他們,關注他們的成長。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一、給予關愛,培養(yǎng)自信

引導隨班就讀學生克服自卑心理,讓他們自信合群、融入學校生活,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首要任務。因此,教師不僅要從自己內心深處去關愛這些學生,而且還要引導班級其他學生去關心他們。

(1)注重交流,讓學生感受溫暖。老師是學生學習知識、心靈發(fā)展的引路人,隨班就讀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關愛和鼓勵。教師要多和這些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給予的溫暖和關愛。

(2)同伴引領,讓學生共同成長。同學之間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增強同學之間的感情,彌補彼此之間的差異。所以,教師要合理利用班級學生資源,讓大家能從思想上體會隨班就讀學生的困難,從行動上幫助隨班就讀學生。教師要安排隨班就讀學生與其他學生一起參與學習、課外活動,讓有愛心的同學帶領隨班就讀學生完成活動任務。久而久之,在集體活動或小組合作中,隨班就讀學生就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能從同伴身上學到長處,還能體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感受自己對集體的貢獻,從而建立自信。通過活動,隨班就讀學生擁有了與同學交流、交往的機會,淡化了自我差異性,會自然地融入集體生活,并利用集體的紀律管理自己,利用集體的力量提高學習興趣。

(3)讓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有些隨班就讀學生由于暫時的學業(yè)失敗容易喪失自信,而自信是學生擁有學習興趣的關鍵。所以,教師要對隨班就讀學生多鼓勵、少批評,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平時注意觀察他們,挖掘和放大他們身上的亮點,幫助他們體驗成功,建立自信。

二、走近個體,因材施教

(1)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部分隨班就讀學生的自卑、自閉,往往是在許多失敗經歷的影響下產生的。為了避免再次失敗,他們往往選擇退縮,對學習存有畏懼心理。所以,讓他們正確面對挫折,鼓勵他們不畏困難,努力向成功邁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當他們在學習中遇到障礙時,教師不要過多地評價、指責,應及時引導他們找到問題的癥結,鼓勵其克服自身弱點,大膽嘗試解決問題,迎接挑戰(zhàn),從而提高學習能力。雖然一些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能力遜色于其他學生,但如果教師一味讓他們完成簡單的任務,那么他們就容易產生惰性心理,自信心得不到強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鼓勵他們完成一些略難的學習任務,這能有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遵循個體成長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是了解個體、認識個w成長規(guī)律。一些隨班就讀學生認知和接受能力不如其他學生,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如果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學習效率就會隨之提高。首先,利用生活實踐,激發(fā)學習興趣。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而教育的本質是教會學生如何更好地生活,因此,生活經驗是最好的教學素材,生活是最直接的教育平臺和手段。例如,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可以穿插一些有關生活自理的詞語,并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在課外進行實踐。教師教學拼音x時,在課外延伸部分教了“洗”字,還自編兒歌:“今天我學做家務,洗襪子、洗手帕、洗水果,洗中樂,洗中學?!苯又寣W生進行表演。另外,教師要多和家長溝通,建議家長在家中帶著孩子一起進行這些實踐活動。這樣做,既能加強拼音的識記,又能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其次,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習興趣。教師要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認識、理解和掌握知識?,F(xiàn)代多媒體教學集光、形、色于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而且能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通過多媒體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使用教具,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另外,游戲教學法很受學生喜愛,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活動化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想使隨班就讀學生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就要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入手,注重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而要想激發(fā)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給予他們關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要走近每名學生并了解他們,進而進行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隨班就讀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于素紅,朱媛媛.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的建設[J].中國特殊教育,2012(08).

第6篇:特殊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總理5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

會議聽取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綱要》編制工作的匯報。

會議指出,未來十年是我國實施現(xiàn)代化建設“三步走”戰(zhàn)略的關鍵階段。制定并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推進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對于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滿足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毒V要》的研究制定歷時一年零九個月,兩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目前已基本成熟。

會議強調,今后十年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要貫徹優(yōu)先發(fā)展、育人為本、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方針。第一,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教育體系?;酒占皩W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重點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把職業(yè)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發(fā)展面向農村的職業(yè)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優(yōu)化高等教育結構,加快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步伐。大力發(fā)展繼續(xù)教育,重視和支持民族教育事業(yè),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第二,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第三,把改革創(chuàng)新作為教育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創(chuàng)新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制度和考試招生制度,建設中國特色現(xiàn)代學校制度。積極鼓勵行業(yè)、企業(yè)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支持民辦教育發(fā)展,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擴大辦學自。擴大教育開放。引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高教育國際合作水平。第四,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成覆蓋城鄉(xiāng)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qū)、貧困地區(qū)和民族地區(qū)傾斜,逐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區(qū)域差距和校際差距。扶持困難群體,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第五,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核心任務,為國民提供更加豐富的優(yōu)質教育。注重教育內涵發(fā)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總量,更好地滿足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會議強調,為確?!毒V要》目標如期實現(xiàn),要進一步強化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保障措施。特別是繼續(xù)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到2012年達到4%。要完善體制和政策。不斷擴大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師管理制度,改善教師地位待遇,提高教師素質,倡導教育家辦學,鼓勵優(yōu)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到艱苦貧困地區(qū)從教,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

第7篇:特殊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一、明確總體要求,提高校長培訓工作水平。按照教育規(guī)劃綱要的要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校長專業(yè)發(fā)展為主線,以提升培訓質量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培訓機制為動力,進一步提高校長培訓工作專業(yè)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業(yè)務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滿意的中小學校長隊伍,為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實現(xiàn)中國教育夢提供堅強保障。

二、加強統(tǒng)籌規(guī)劃,開展校長全員培訓。各地要有計劃地面向全體中小學校長開展任職資格培訓、提高培訓、高級研修和專題培訓。重點加強農村地區(qū)、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qū)、民族地區(qū)校長培訓,加大薄弱學校校長培訓力度。重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園長培訓。按照“倡導教育家辦學”的要求,組織實施中小學名校長和幼兒園名園長培養(yǎng)計劃,為優(yōu)秀校長、園長成長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教育部組織實施卓越校長領航工程、農村校長助力工程和培訓者能力提升工程,繼續(xù)實施相關合作項目。

三、精選培訓內容,滿足校長專業(yè)發(fā)展需求。各地要全面推行需求調研,針對不同層次、類別、崗位校長的需求,圍繞校長在規(guī)劃學校發(fā)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優(yōu)化內部管理和調適外部環(huán)境等方面的專業(yè)素質要求,豐富優(yōu)化培訓內容。將職業(yè)道德教育作為校長培訓必修內容。任職資格培訓重點提升校長依法治校能力。提高培訓重點提升校長實施素質教育能力。高級研修重點提升校長戰(zhàn)略思維能力、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和引領學??沙掷m(xù)發(fā)展能力。

四、改進培訓方式,發(fā)揮校長學習主體作用。各地要更新培訓理念,堅持以學員為主體、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以能力提升為目標,采取專家講授、案例教學、學校診斷、同伴互助、影子培訓、行動研究等多種方式,強化學員互動參與,增強培訓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探索建設校長網絡研修社區(qū),積極開展區(qū)域內、區(qū)域間校長網上協(xié)同研修,推動學校間、城鄉(xiāng)間校長網上結對幫扶,形成校長學習發(fā)展共同體,實現(xiàn)校長培訓常態(tài)化。鼓勵各地設立優(yōu)秀校長網上工作室,發(fā)揮輻射帶動作用。

五、完善培訓制度,實現(xiàn)校長培訓規(guī)范化。各地要嚴格執(zhí)行新任校長持證上崗制度,新任校長或擬任校長必須參加不少于300學時的任職資格培訓。實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學時的在任校長全員培訓制度。規(guī)范校長培訓證書制度。完善校長組織調訓制度。建立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培訓學分銀行,推動校長非學歷培訓與學歷教育課程銜接、學分互認。建立培訓與使用相結合制度,把完成培訓學分(學時)和培訓考核情況作為校長考核、任用、晉級的必備條件和重要依據。

六、創(chuàng)新培訓機制,激發(fā)校長培訓工作活力。各地要積極探索校長自主選學機制,建設菜單式、信息化的選學服務平臺,為校長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選擇機會。改革課程資源開發(fā)機制,采取政府購買、招投標等多種方式,吸引優(yōu)質培訓機構參與課程資源建設,重視開發(fā)典型案例、微課程和網絡課程。實行培訓項目招投標機制,擇優(yōu)遴選具備資質的專職培訓機構、高等學校、中小學承擔培訓任務。鼓勵培訓機構依托優(yōu)秀中小學建立培訓實踐基地,加強與境內外優(yōu)質培訓機構、高等學校的合作,探索聯(lián)合培訓、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

七、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培訓者專業(yè)能力。教育部制訂培訓者專業(yè)標準。各地要采取多種措施為專職培訓者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保證其每年參訓時間不少于1個月。拓展培訓者隊伍來源渠道,重視遴選熟悉教育規(guī)律、理論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教育管理干部、知名專家學者、優(yōu)秀一線校長擔任兼職培訓者。建立國家、省兩級培訓專家?guī)欤苿觾?yōu)秀培訓者資源共享。

第8篇:特殊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1.精心設計生動、巧妙的導語,觸動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習興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教學《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時,我設計了故事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來交流自己了解的刻苦求學的小故事,班里的小敏同學平時上課總是無精打采的,這一次卻主動到臺前講一鑿壁借光的故事,講得非常好,不僅自己的學習興趣濃厚了,也激發(fā)了其他同學的學習興趣。

2.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利用課文素材來解決

學生的實際問題,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時,班里有幾名學生因為高中學習太累,想從高中部轉到學校的職專部去。針對學生的這一情況,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討論分析“我”脫險時的心理變化過程,并適時地問學生:“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怎么辦?是當逃兵,還是勇敢地一步步地去克服困難?”孩子們有幾秒鐘的沉默,然后就有同學勇敢地站起來,說:“老師,我不想轉專業(yè)了,我會繼續(xù)上高中。”我不由得為他鼓起了掌,同學們也都為他的勇敢而鼓掌!就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在課文課堂教學中就迎刃而解了。

3.多媒體輔助、研究性學習等教學方式,豐富德育滲透形式

《送東陽馬生序》一文,借助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資料,把課文中艱苦學習條件與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作對比,在對比中學生感受到了現(xiàn)在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體會到了國家對殘疾學生的特殊照顧,愛國感情油然心生。同時,學會了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靈活采用德育教育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

1.鼓勵并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豐富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我們的聽障學生由于聽力的缺失,和普通孩子比,知識面比較狹窄,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因此課外閱讀顯得尤為重要。在學校倡導的“書香校園”活動的引領下,我們教研組也積極開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老師們都給學生推薦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閱讀書目,通過閱讀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性情,豐富學生的思想,提高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更加理性地看待現(xiàn)實問題。

2.開展校園征文、成語故事大賽、手抄報評選等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我們的聽障學生不能進行演講比賽,不能進行詩歌朗誦比賽,但他們可以寫,可以畫,可以表演。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發(fā)揮他們的特長,組織一些適合我們聽障學生的語文活動,能過這些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形成堅強的意志、良好品質和個性。比如,我們的校園征文系列,已經成功舉辦兩次,作文展活動成功地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語言表達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濟南特殊教育中心的校園里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成語故事大賽,手抄報評選等活動,讓聽障學生們既能發(fā)揮自己的表演天賦和繪畫才能,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

3.在作業(yè)批改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作業(yè)既能檢驗他們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也最能及時反映出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所以,在作業(yè)批改中,我們應該隨時注意各種苗頭,及時加以引導、糾正,并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寫的不認真,這是一種對他人不尊重、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在評語中及時引導與糾正。經常在班級樹立榜樣,搞作業(yè)展覽,這樣不但規(guī)范了作業(yè),也規(guī)范了學生的行為,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對于學生的日記,更是能反應出學生當天的學習生活情況,在一天當中有什么高興的事情與我們分享,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我們的指點,有什么疑問需要我們來解答,這時,老師的評語顯得尤為重要。有一名寄宿學生在日記中寫到:“今天我心情不好,不想寫日記,也不想值日了?!毕氲竭@幾天發(fā)生的事情,我連忙在日記中寫了這樣評語:“你心情不好,是因為昨天老師沒帶你去配眼鏡嗎?對不起,老師因事未能帶你去,老師向你道歉。今天下班后,老師一定帶你去配眼鏡。值日還是要堅持的,同學選你做值勤生,說明同學們信任你,你不能辜負同學們對你的信任,老師也相信你能做好這項工作!”在意識到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導致學生心情不好時,我勇敢地、真誠地向他道歉,讓學生感受到我的真誠態(tài)度,讓他從心里感覺老師是在乎他的,老師是尊重他的,同時告訴他做為一名值勤生應該承擔的責任,讓他有責任感,不能因為自己的心情而置班級工作于不顧。

三、打造從心理溝通到活動滲透到行為教育的德育教育立體教育模式

第9篇:特殊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提出的“五段式”教學法在我國一直為主流方法,“五段”即復習、引入、講授(新課)、鞏固、作業(y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的教育研究課題“JIP實驗”的主體教育指導思想是“主體參與、分層指導、及時反饋、激勵評價”;全國初中名校、江蘇泰興洋思中學的教學模式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新課改流行的模式是“問題情境、建立數(shù)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天津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敏勤教授創(chuàng)立的和諧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三環(huán)六段整體建構”,即“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探究、精講點撥、練習達標、拓展提高”;全國初中名校山東茌平杜郎口中學是自主創(chuàng)新的“三三六”教學模式,即課堂自主學習的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jié)奏,自主學習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的六環(huán)節(jié):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xiàn)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應該說每種教學法都是專家學者在大量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總結,都有它的長處,同時也都有它的適用范圍。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任何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必須為教學目的服務,而達到同樣的教學目的所選用的形式必定是多樣的。我們要“虛心學習,勇于實踐,兼收并蓄,形成風格”,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摸索出適合自己特點、更適合自己學生特點的教學風格,不囿于前人的已有方法。但這些方法必須是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為教育界同行認可的方法。

二、合作學習要講求質量

修改后的《新課程標準》提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常見形式,它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

首先,將“接受式學習”全盤否定是不妥的。新課程改革積極推動、大力弘揚了發(fā)現(xiàn)式學習,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接受式學習存在的必要性。如何繼承和發(fā)展人類社會千百年積淀下來的大量的文明成果,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必須面臨的重大課題。在有限的學校教育時間內,不可能將大多數(shù)內容由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體驗”等方式來掌握,有效的和主要的方式只能是接受式學習,這已被大量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為一條規(guī)律。

其次,小組合作要有“必要性”。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如果教師提出的要求合作解決的問題過于簡單,缺乏挑戰(zhàn)性,學生就沒有參與合作的積極動機,小組合作將是被動參與而不是主動參與;如果教師提出的要求合作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個體可以獨立完成的,合作學習就會流于形式。只有當學生獨立完成有困難時,合作學習才有意義。

再次,小組合作要有“組織性”。常見的課堂小組合作場面,教師要求學生開始小組合作后,前排學生齊刷刷回頭與后座的學生圍成一團,開始爭先恐后地說,吵吵嚷嚷,熱熱鬧鬧……教師看看表,規(guī)定時間一到,喊停,問學生:“誰來說呢?”學生回答:“我認為……”小組中沒有具體分工,沒有協(xié)同合作,即使能解決老師拋出的問題,也談不上培養(yǎng)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所以,小組合作在分組時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內科學組合、分工明確,有小組討論的組織人、記錄員、資料員、首席發(fā)言人、第二發(fā)言人,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目的是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三、問題情境要適度有效

問題情境是當已有知識不能解決新問題時出現(xiàn)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包含兩層含義:首先是有“問題”,即數(shù)學問題,這里的數(shù)學問題是指學生個體與已有的認知產生矛盾沖突,還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確解答的狀態(tài)。其次是“情境”,即數(shù)學知識產生或應用的具體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可以是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虛擬的社會環(huán)境、經驗性的想象環(huán)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數(shù)學環(huán)境等。這樣,問題和情境的關系中,“問題”是核心的,“情境”是輔助的。

情境創(chuàng)設要適度。荷蘭數(shù)學家弗賴登塔爾提出了數(shù)學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數(shù)學化”原則。他將數(shù)學化分為水平數(shù)學化和垂直數(shù)學化兩個層次,水平數(shù)學化是指現(xiàn)實問題到數(shù)學問題的轉化,垂直數(shù)學化是指水平數(shù)學化后進行的數(shù)學化。問題情境應該處于初始階段,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應放在垂直數(shù)學化部分,所以情境創(chuàng)設務求適度。

從學生的角度看,應該遵循“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原則,在學生的“最近思維發(fā)展區(qū)”內創(chuàng)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這樣才有效。從教師的角度看,不要一味追求最佳的問題情境而在日常的備課中占用大量時間,也不要在課上喧賓奪主,占用較多的時間理解情境。情境可以是實際的,也可以是純數(shù)學的,應簡單明了。

四、教學反思要持之以恒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好的解法、觀點,或者常見的錯誤,我們也時常會出現(xiàn)一些靈感、頓悟,把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及時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就會匯集大量的第一手教學資料,教學筆記便形成了。它是日常教學、命制試題、編寫材料、撰寫論文的第一手材料。

當然這種教學反思只是在孤立、零散的點上的反思,沒有構成“反思鏈條”,更沒有形成“反思網絡”,下一步要通過理論學習去找到理論支撐后,反思的高度就有了,可以更好地把教育經驗上升為教育智慧,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寫教學反思應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心理學家林崇德先生說:“習慣就是心里癢癢的感覺?!倍嗄暄芯啃袨榱晳T的青少年問題專家孫云曉把做一件事情的行為分為被動去做、主動去做、自動去做三個層次,一個多年的習慣應屬于自動的層次。有研究表明:一種動作重復21天會成為一個初步的習慣,重復90天會成為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有心人,及時記錄教學中的所思所得,堅持下去,教學能力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