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代溝英文范文

代溝英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代溝英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代溝英文

第1篇:代溝英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 古代訴訟 訴訟文化 現代訴訟文化

一、傳統訴訟文化的含義

文化是人類文明進化所創(chuàng)造的成果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行為模式。從內容和結構上看,文化應該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為文化四個領域。這樣就可以看出,文化體現在法律方面就是法律的制度、法律的思想,以及與法律相關的行為方式的綜合體。因而,法律文化包括:法律制度文化、法律思想文化以及法律行為文化等層面。

古代的訴訟文化是經過長積月累被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國家普遍認可的一種訴訟模式,是法律文化的一個方面。作為內在于一國國民和社會普遍意識中的精神要素,其不僅影響著司法制度設置和運行,還支配著人們參與訴訟的心理和方式。

二、古代訴訟文化的內容

在長達數千年的古代社會,其訴訟文化的含義大都是以民眾抵制訴訟、懼怕訴訟、并且以訴訟為羞恥的。

(一)統治者力圖構建無訴的法律制度

在傳統的中國古代社會,統治階級為了要達到穩(wěn)定統治秩序的目的,積極推崇息訴的政策,期考核下級官員政績的主要標準也就是看其斷案的數量,如果一個官員所判決的案件越少,也就說明其治理有功勞,也就能得到統治者的賞識。地方官員也就是在這種考核標準的指引下對其所遇到的案件糾紛往往是采取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用說教的方式勸說雙方當事人私下、自然解決。

司法制度的設計,還有對訴訟的追求更是沒有獨立性可說。司法權被各級行政長官所掌握。雖然有以大理寺、刑部、御史臺為代表的中央司法機構專門行使司法職能,但是當其行使司法權時往往就集各種只能為一體了。并且最重要的是要聽從皇帝的旨意辦事,司法權是要絕對的服從皇權的。在中央行使司法權的各級官員都是由皇帝任命的,沒有什么專業(yè)性可說。在地方,更是沒有專職行使司法職能的法官,各級的行政長官既是當地的父母官,同時也對本地方的司法工作全面的行使職能。

(二)普通老百姓長期形成的無訴觀念的法律思想

在嚴密的封建統治秩序之下,老百姓就自然而然的對訴訟產生一種恐畏。遇到糾紛大都會是在私下解決,很少去對簿公堂??鬃釉唬骸奥犜A,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所謂的“無訟”,是社會因為沒有紛爭和犯罪而不需要法律,或雖有法律而擱置不用。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一方面,人們不敢輕易涉訟,他們認為一旦涉訟,與對方的關系就變成敵對關系了,并且他人也會認為自己是見利的非君子。另一方面,掌權者在遇到案件糾紛尤其是一般的民間糾紛時往往不會用法律的手段解決的,而更多地使用調解的方式使糾紛得到化解,進而實現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由于古代的法律大都被認為法即刑,人們往往把訴訟與刑法處罰聯系到一起,這樣就更使得人們不敢進行訴訟了。

(三)形成訴訟之外多元化解決糾紛途徑的行為方式

美國社會學學者布萊克認為,人們并非把法律視為解決沖突的最好辦法,實際上只是因為缺乏其他解決手段才導致了法律的增長。中國古代社會是典型的農業(yè)經濟社會,在這種類型的社會中人們就是以自然村莊為單位聚居的,往往就是一個村落有幾個家族組成,這樣統治者統治者為了分擔自己的統治壓力,往往就是采取授權家族的族長或是宗法組織的家長解決糾紛的權力的辦法。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避免了國家權力單一解決糾紛的局面,人們對待糾紛也就不只是能用訴訟來進行了。一般來說,民間訴訟“兩造非親則故,非族則鄰,情深累世,釁起一時,”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中族長或是家長行使自己的授權解決糾紛以維持本轄區(qū)的穩(wěn)定,通過多元化的訴訟之外的解決糾紛的途徑使得案件沒有經過司法途徑就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即使出現了極少數的當事人將案件糾紛向地方父母官提起訴訟,其訴訟的程序也是缺乏明顯的程序形式要素的,這樣就更談不上程序正義的內容了。古代立法基本上都是法律的綜合體,刑民不分、實體與程序不分,這樣就使得程序法沒有獨立的司法地位。程序本身不僅對制約司法官員行使權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對訴訟結果的正當化具有保障作用。先生曾生動地描述過傳統的法官辦案方式:“我們常見的聽訟,亦稱折獄的程序是: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大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個‘獐頭鼠腦’,必非好人,重加呵責,逼出供狀,結果好惡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庇纱?,可以看出中國傳統訴訟中人治主義的盛行、當事人訴訟主體地位的喪失。

三、辯證的看待中國傳統訴訟文化

(一)傳統訴訟文化對我國法治建設的消極影響

1.因對無訟的過分推崇,壓制人們對權力的追求

法即刑的觀念在古代社會的存在,導致人們因懼怕法律而疏遠法律。在這種法律觀念支配下,人們沒有形成權利意識、權利追求被不當壓制,遇到糾紛與沖突,不到萬不得以是不會將對方對簿公堂的。在這樣的大氛圍中人們往往是遇到侵權時能夠使自己的損失降到最小就謝天謝地了,而不會奢望得到合理的補償,反而對其掌管行政的父母官充滿敬畏之心,對法律的權威信仰并不存在,民主、自由、權利等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要素都不能正常的發(fā)展。

2.司法權力行政化,司法專橫和司法腐敗結伴產生

傳統法律文化使我國的司法體制、法院機構設置、法官制度、司法運行過程都帶有明顯的行政化的色彩。從審判權的首要含義看,審判機關與行政機關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職能時往往是積極主動的,而審判機關則應該是被動的方式行事。由于古代社會行政權與司法權的不分離,行政長官作為司法權行使的主體時,行使司法職能時也都是主動的、積極的對其干預,積極主動的調查證據、詢問當事人,有時還恐嚇當事人,想方設法把案件給解決掉,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司法的腐敗。從法官的產生來看,都是由上級任命的,就得按上級的意志辦事,判出上級易于接受的結果,而不管結果是否公正。從此可以看出只要是審判人員的產生方式得不到改革,司法權就極易縱,進而滋生腐敗。

(二)傳統訴訟文化對我國法治建設的積極影響

1.解決糾紛手段的非訴化,有利于判決的易于接受

在古代社會的各種糾紛往往是通過私下的和解而得以化解的,這種私下和解相對比那種劍拔弩張緊張關系的訴訟來說氣氛要緩和的多。這種非訴化首先是雙方當事人的關系相對緩和,雙方都可以坐下來表達自己的意愿,進而又相互的妥協,最終得到一個雙方都要易于接受的結果,這樣問題就可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2.非訴有助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司法資源得以發(fā)揮最大效益

關系緩和的非訴訟調處方法有助于當事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作為調控社會關系的一種基本手段的法律,是一種硬性的以解決矛盾、糾紛為目的的,當事人在進行調解的時候往往都是從平衡雙方的利益出發(fā),進而得出雙方都易于接受的結果。硬性的訴訟方式本身有時只能使當事人被動的接受司法的結果,并不能使當事人從內心伏法。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道德情感教育方式更容易觸及人的內心,在雙發(fā)都參與的過程中使糾紛得以化解,進而出現上訴的問題也會大大減少。建設法治社會的今天,人們的權利意識不斷增強,當他們遇到敗訴時往往會對判決結果不服,而提起上訴,這也就使得上訴濫用的問題十分的突出,司法資源不夠用,實質是浪費十分的嚴重,然而通過和解達成的結果,就可以避免以上的問題,使司法資源得以合理、有效的運用。

四、對構建現代訴訟文化的影響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在進行法治社會建設的今天我們不光要引進國外的經驗,對我們的傳統也要看到效用,取其有益的部分,對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改革也有鞭策作用,我們要從歷史中學習,構建更加符合歷史潮流的民事訴訟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探討。

(一)構建和維護好司法權的獨立性

法院作為解決糾紛的國家機構,是公平正義的象征。假如一味的使判決結果符合上級的口味的話,當事人不會從內心接受其判決,進而會質疑其判決,轉而去尋求別的救濟途徑,越來越多的當事人就會厭惡訴訟,這樣的結果不單加劇公眾對法律的信仰危機,還會使其抵制法律。所以,只有實現了司法的獨立,讓法院不受外界的干預,做出真正獨立的判決,才能保證判決的公正性,逐漸培養(yǎng)起民眾對司法的信心,真正實現對法律的信仰,這樣公眾就會自然而然運用法律的手段維護其自己的合法權益,是法治觀念得以養(yǎng)成。

(二)公正執(zhí)法,彰顯法律威嚴

在宣傳建設和諧社會主旋律的今天,主政者為了達到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使一些判決結果違背公平正義的含義,這樣的話當事人首先想到的不是通過訴訟來維護合法權益,而是通過私力救濟解決糾紛或矛盾。只有在社會中樹立對適用法律作為最終的判決依據的話,完全的避開一些的政策的指導的話,公眾對完全根據現行法律所作出的結果也是必須接受的,這樣才會遵守法律的威嚴。朱蘇力教授也說過“當法律規(guī)避不可避免甚至有必要的情況下,法律規(guī)避也許并不那么可怕,因為規(guī)避的存在本身就表明規(guī)避者意識到國家制定法或一種權威的存在,當他們努力規(guī)避國家制定法時實際上也正是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國家法律的規(guī)則?!弊罱K要做到彰顯法律威嚴的目標,就要事事依法辦事。

(三)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作為非訴解決機制發(fā)源地的中國,我們要看到非訴解決機制的在當今利益主體多元化的市場經濟中對利益主體矛盾、糾紛繁雜的有效解決所起到的良好效果。不要把訴訟作為解決糾紛的唯一一種方法,我們要善于運用包括協商和解、仲裁以及行政處理等非訴解決手段對糾紛的解決,矛盾的化解。只有我們善于把非訴的解決糾紛機制與訴訟解決機制作為一個解決糾紛、矛盾的統一體,使其程序銜接恰當、功能互補,那么我們就可以使其發(fā)揮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終使我國顯現解決糾紛的多元化、有效性,以實現推動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的目標。

第2篇:代溝英文范文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generation gap and calmly treat the generation gap, not only help yourself, also benefit others.

The generation gap is often the devia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ical cause. People choose the different Angle of information, determine someone looks at changes and differences, some focus on the same and similar. So people can not accept directly or next gen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generation,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selectivity of intellectual.

The child's world, very different from adults, geared pretty tube, will hinder great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This is lu xun said a word.

代溝,簡單地說就是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因思想觀念上的差距造成的心理距離。就象溝一樣,隔開了一代一代的人,影響兩代人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但是到了新世紀,代溝不僅存在于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而且在年齡相隔10年、8年的人們之間,甚至在大學的高年級與低年級之間,都會有令人驚嘆的明顯差異。人們常常說,代溝是時間的痕跡,變革的腳步。如此看來,出現代溝是自然的,沒有代溝反倒是不自然的,所以,代溝現象也容易被人理解。 但代溝畢竟是困擾交流與溝通的難點,而且容易增加形成偏見和歧視的可能性,代溝兩側的人輕則互不理解,重則抱有敵意,所以我們也要通過種種途徑作各種努力來跨越代溝、填平代溝。其實,代溝也并不是一種物理存在,而是一種心理存在,接觸,可以讓代與代之間曾經斷裂的心理聯系接續(xù)起來,從而達到交流的順暢和相處的和諧。

承代溝的客觀存在,心平氣和地對待代溝,這樣不僅有助于自己,也有益于他人。

第3篇:代溝英文范文

We are the -- the future of The Times. We have our own dreams, we have our own in the future, we have our own life to live, all this, go to our own, you can never be with us life, the way back, but also to go on our own. Please let go of your generous hand, let us fly yourself.

Times are changing, the life also is changing. Different time, different people, have their own way. Dear, father, mother, we grow up, learn to walk, bumpy road ahead, let's face it alone, raising more than ten years, we won't forget, you also should have a rest.

二十一世紀,我們這些青少年的思想,與我們所敬愛的上一輩人,永遠無法融在一起,似乎沒有為什么,也不知道為什么。大人們喜歡把他們的思想強加在我們新一輩人的身上,而我們,也必須接受這種“無理”的思想,如若不接受,也許,在大人的眼睛里,我們的行為就是所謂的叛逆、不懂事、翅膀硬了,可是,你們永遠不會知道我們心中所想的一切,只能默默地承受這一切,埋藏我們自己的思想,不動生色。

第4篇:代溝英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現代職教體系;構建;策略

從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構建“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以來,教育部于2011年6月召開了促進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協調發(fā)展座談會,8月《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協調發(fā)展的指導意見》。2012年2月江蘇省發(fā)出《關于組織申報2012年江蘇省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試點項目的通知》,公布了《2012年江蘇省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江蘇方案》),從發(fā)展規(guī)劃、思想發(fā)動到實施方案,兩年三大步,步步都在構建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而《江蘇方案》則率先在構建現代職教體系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不僅試點項目多,覆蓋面廣,而且對試點專業(yè)、試點學校和試點區(qū)域都作了明確要求?,F結合《江蘇方案》,提出構建現代職教體系應考慮的三大問題。

一、滿足“兩個更高需求”是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邏輯起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形成適應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和產業(yè)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協調發(fā)展的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yè)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從江蘇的實際看,構建現代職教體系要滿足的不是“一般需求”,而是“更高需求”。

首先,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接受更高層次職業(yè)教育的需求”。隨著江蘇省初中后招生市場放開、中職后注冊進入高職院校、對口單獨招生等政策的實施與完善,初中畢業(yè)后進入職業(yè)院校學習的通道是寬闊和暢通的,是能夠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yè)教育一般需求的,但人民群眾盼望接受更高層次的職業(yè)教育還不能完全實現。據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的統計數據,江蘇省2009—2012年“專轉本”報名人數分別為43342人、40589人、40130人、39173人,約占高職可以報考人數的20%,而每年安排的專轉本計劃則在畢業(yè)生總數的5%以內。另外,“對口單招”本科計劃需求旺盛。2009—2012四年中本科計劃分別占總計劃的17.4%、27.7%、25.1%、23.7%,但還是不能滿足需求。筆者還調查了某個試點項目中職學校的2010級和2011級的94名學生,想進入本科院校學習的占70.2%,想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占29.8%。從這些數據看,人民群眾對接受本科教育仍處于“饑渴”狀態(tài)。

其次,如何“滿足更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國仍處在工業(yè)化進程中,從業(yè)人員在第一、二、三產業(yè)中的分布結構為38:28:34,適應這一產業(yè)結構特征,我國職教體系今后一個時期仍將是中等與高等職業(yè)教育并重。江蘇作為“經濟大省”、“高教大省”和“職教大省”,中等職業(yè)教育和??茖哟胃叩嚷殬I(yè)教育的規(guī)模多年來一直位居全國首位,但其目前經濟較為發(fā)達地區(qū)和中心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yè)己成為主導和支柱產業(yè),對本科及以上層次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十一五”期間蘇州市將加快產業(yè)結構調整,部分低端制造業(yè)要轉移到蘇北和中西部地區(qū),這樣蘇州將減少100萬低端產業(yè)工人,增加50萬本科及以上人才。因此,蘇州市提出“十一五”末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要達到15.5年,平均已達到了本科層次。據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市中、高職銜接創(chuàng)新工程實施方案》,目前,常州職工隊伍中,高技能人才占15%左右,而發(fā)達國家高技能人才占35%,該市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受到制約,單靠傳統的在生產實踐中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的方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需要。從目前看,為現代產業(yè)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還顯得不夠。

“滿足兩個更高需求”是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邏輯起點,只有提升現有高職教育的層次與質量,培養(yǎng)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才能滿足加快發(fā)展現代農業(yè)、提高制造業(yè)核心競爭力、推動服務業(yè)大發(fā)展的更高需求,才能滿足人們群眾對更高層次高職教育的需求。

二、中高職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關鍵點

2011年6月教育部召開的促進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協調發(fā)展座談會強調:要對中等職業(yè)教育和高等職業(yè)教育科學定位,盡快解決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脫節(jié)、重復、斷層的問題。

(一)中高職銜接中的主要問題

筆者認為,中高職教育的脫節(jié)、重復、斷層具體表現為專業(yè)上的脫節(jié)、課程上的重復和學制上的斷層。

一是中高職專業(yè)上的脫節(jié)。首先是專業(yè)設置管理部門分屬兩個部門,名稱難以統一,也缺乏一定的層次。其次是數量不對等。2010年教育部修訂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專業(yè)目錄》中,中職專業(yè)數由原來的270個增加到321個,而高職院校的專業(yè)共分類、78小類、532個專業(yè)。在目前的對口單招等考試中,中職專業(yè)和高職專業(yè)無法完全和直接對接,許多有升學愿望的中職學生找不到對口或相近專業(yè)而不能報考,只能選擇放棄。

二是中高職課程上的重復。學校辦學由多種要素構成,如師資、學生、校舍、設備設施、課程、管理體系等,而在這些要素中,處于核心的是課程,所有辦學要素均是以課程為核心而展開的。中高職在辦學實體銜接中存在的大量裂痕現象多因缺乏可依據的統一課程體系所致。在目前的中職和高職銜接的制度設計上,更多的還是考慮學歷的銜接,中高職院校在各自的課程設置上均有相當大的自主權,且各自為政,出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重復現象在所難免。以對口單招為例,雖然要求高職院校對中職升學的學生要獨立組班,但由于人數、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執(zhí)行并不到位。

三是中高職學制上的斷層。在中高職銜接方案研討過程中,學制爭論一直是中高職院校長糾結的問題,那就是 “3+2”“2+3”之爭。高職學院院長希望中職兩年、高職三年,頂崗實習安排在高職階段,中職校長希望中職三年、高職兩年,頂崗實習安排在中職最后一年,學生通過實習發(fā)現不足能夠到高職院校進行補救,這些爭論,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實質一定程度上是經濟利益和方便管理之間的博弈。

(二)政府統籌力度是解決中高職銜接存在問題的關鍵

解決這三大問題的關鍵點是逐步理順和規(guī)范中高職專業(yè)名稱,加強中高職課程的對接,加大省級政府的統籌力度,《江蘇方案》明確要求,中高職銜接所選試點專業(yè)必須是試點學校的優(yōu)勢專業(yè)或特色專業(yè);試點學校必須為國家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示范校,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教學應用型本科院校;試點地區(qū)則在省職業(yè)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驗區(qū)和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綜合改革國家試點市的范圍內開展。

一是統籌中高職專業(yè)的對接。統籌中高職專業(yè)目錄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作為過渡措施,《江蘇方案》明確提出,在試點項目中,原則上低層次院校的專業(yè)服從高層次院校的專業(yè)名稱。中高職銜接的專業(yè)以高職為主,中高職與普通本科銜接的專業(yè)以普通本科為主。

二是統籌中高職課程的對接?!督K方案》要求,在銜接試點的院校中,由高一級學校牽頭召集參與學校,在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計劃、教學安排、實踐環(huán)節(jié)等方面共同制定培養(yǎng)方案。課程對接要融入校企合作、實踐導向和雙證融通三大要素,建立統一的課程組織機構,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使用統一的教材,構建“中職為基礎、高職為目標”的內部有效銜接機制。

三是統籌學制的相對穩(wěn)定。為形成中職、高職、本科三階段的一體化教育體系,《江蘇方案》共設計了3個大類的銜接學制:中職與高職“3+2”或“3+3”分段培養(yǎng)學制,即中等職業(yè)教育學習3年,通過注冊入學方式進入高等職業(yè)教育學習2年或3年,獲得高等職業(yè)教育學歷;中職與普通本科“3+4”分段培養(yǎng)學制,即中等職業(yè)教育學習3年,進入本科教育學習4年,獲得本科教育學歷;高職與普通本科“3+2”或“5+2”分段培養(yǎng),即完成3年制高職和5年制高職學習后,再進入普通本科學習2年,獲得本科教育學歷。在政府的統籌下,各層次院校的學制都得到了規(guī)范,給中高職銜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積極試點高職本科是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重要切入點

(一)曲折而艱辛的“三條路”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2009年在重慶市教育工作情況匯報會上表示,上中職中專的孩子今后有望繼續(xù)學到本科甚至專業(yè)碩士。以江蘇省目前的制度安排來看,中職中專畢業(yè)生要讀到專業(yè)碩士大致有三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通過對口單招(注冊入學、提前單招)進入普通本科學校,再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進入學術型碩士或者專業(yè)碩士階段學習,中職對口單招一般在總計劃安排30%左右的本科計劃,因此,能夠走通這條路是比較幸運的。第二條路:通過對口單招(注冊入學、提前單招),進入高職院校,通過專轉本考試進入本科院校,再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進入學術型碩士或者專業(yè)碩士階段學習。江蘇每年專轉本總計劃控制在畢業(yè)生的5%以內,高職二、三年級的學生可以報考,但從2014開始,高職三年級的學生才允許報名參加專轉本考試,在錄取率提高的同時,對于想走這條路的學生來說,機會又少了一次。第三條路:通過對口單招(注冊入學、提前單招),進入高職院校,再通過成人高等教育的“專接本”、“專升本”進入本科,再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進入學術型碩士或者專業(yè)碩士階段學習。但是“‘專接本’自學考試或‘專升本’則均屬成人高等教育,其含金量被認為與普通本科不能相比。”因此,這類教育難以形成規(guī)模。

對于中高職學生來說,雖然有三條路能夠讓他們實現專業(yè)碩士的夢想,但這三條路條條都是曲折而艱辛的路,并且他們是以放棄原來的教育體系和技能學習經歷為代價而獲得接受本科教育機會的,他們實踐動手能力較強的優(yōu)勢沒有得到發(fā)揮,而薄弱的文化基礎卻屢屢給他們帶來學習上的困難。這里顯性的是個人資源的浪費,隱性的卻是國家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理想而不現實的“第四條路”

除了上述三條路,使“上中職中專的孩子”能夠讀到專業(yè)碩士外,教育部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協調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中又設計了第四條路,即: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過應用本科教育對口培養(yǎng)的制度,積極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專業(yè)碩士培養(yǎng)制度。從理想來看,這條路應該沒有問題,但從現實看,有兩大問題需要要討論,一是應用本科院校自身是否認同這一制度?具體講就是“不愿意”和“不容易”兩大問題。

首先是“不愿意”。應用型本科教育是普通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形成自身的辦學定位和學術人才培養(yǎng)目標,現在要他們回到職業(yè)教育體系來,他們自身恐怕“不愿意”,“寧當鳳尾不做雞頭”的觀念根深蒂固。其次是“不容易”。應用型本科教育在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師資特色等方面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難以與職業(yè)教育實現全方位的對接,另外在招生計劃的安排上也有難度,因此這種銜接可能會造成既達不到學術型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又形成不了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特色的尷尬。

《江蘇方案》雖然也安排了中職與普通本科“3+4”分段培養(yǎng)試點項目,但明確要求“該項目學生通過對口單招進入本科階段學習”,體現了對“第四條路”的審慎態(tài)度。

(三)充滿希望的“第五條路”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標準分類”,各級(層次)教育分為A、B兩類,也就是說,從中學教育階段開始,教育就劃分為普通教育和職業(yè)教育兩種類型,從而確定了職業(yè)教育與普通教育并列、平等的地位。從目前我國的教育體系看,普通教育體系比較完備,而職業(yè)教育還是“斷頭”體系,且普職互通的“橋梁”太少。職業(yè)教育的“直通車”怎么通、“立交橋”應該怎樣架、“最后一公里”怎么修是構建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應該回答的問題?!督K方案》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安排。

《江蘇方案》積極探索開展“高職與普通本科聯合培養(yǎng)項目”試點工作,率先確定2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分別與2所普通本科院校聯合培養(yǎng)4年制高職本科專業(yè)人才,這也是江蘇省與教育部共建的“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區(qū)”的試點項目之一。目前,聯合培養(yǎng)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已由兩校共同制定完成。新生入學后,4年學業(yè)在高職院校完成,教學質量監(jiān)督、畢業(yè)資格審查和學位授予由本科大學負責。

第5篇:代溝英文范文

[關鍵詞]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傳統文化;構思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TU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2-0132-01

近年來,雖然社會和經濟發(fā)展迅速,但是文化的發(fā)展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導致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發(fā)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存在有一部分環(huán)境藝術設計作品形式平庸,內容淺薄的現象。環(huán)境藝術是人類科學技術與文化發(fā)展不斷融合的縮影,是社會文化與歷史文化的表現。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傳統文化元素的滲透才是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本質。傳統文化的應用已經成為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對環(huán)境藝術設計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將傳統文化與其進行有效的結合,能為人們創(chuàng)造更適合生存和生活的環(huán)境,并且保證其與自然環(huán)境的有機結合,使人類社會的生存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相適應,為人們提供更優(yōu)質的生存空間。

1 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的構思

1.1 兼收并蓄的構思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也并不排斥外來的文化。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應當充分運用“兼收并蓄”的構思理念,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回歸。具體而言,就是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吸收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精華,將兩者進行融合。為此,一方面要求設計者必須充分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并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有效契合點,從而實現“兼收并蓄,相互依存”的構思理念。另一方面,要平等對待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中國現代文化雖然受到西方文化影響重大,但也不可能完全擺脫傳統文化。只有在充分發(fā)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文化,才能設計出符合國人審美觀念的環(huán)境藝術品。

1.2 和而不同的構思理念

和而不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謂“和”,指的是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不同”則是說相互交和的文化可以保持原有的特色,并共同發(fā)展。和而不同的構思理念,為傳統文化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回歸鋪平了道路。在這種構思理念下,環(huán)境藝術設計可以運用不同的文化元素,通過對這些文化的藝術處理,達到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效果。比如,位于我國長春市的新皇宮、上海世博會的設計、北京奧運會的設計都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獲得的設計靈感。

總而言之,和而不同的構思理念,不僅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而且融入了典型的西方文化環(huán)境設計理念,兩種文化在交和中又各具體色,在繼承和發(fā)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又散發(fā)出獨特的現代氣息,有效地解決了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問題,具有很大的藝術價值。

1.3 融合求新的構思理念

文化如果沒有不斷的創(chuàng)新,就會停止發(fā)展,最終走向衰亡。因此,在傳統文化回歸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并和現代文化相互融合的過程,應當引用“融合求新”的構思理念。具體而言,就是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運用傳統文化元素時,一定要體現出創(chuàng)新的精神,敢于思考和嘗試,豐富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新理念。只有這樣,傳統文化才能獲得更強的生命力,才會獲得新的發(fā)展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會獲得發(fā)展。

2 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的應用

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應用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不僅要能夠通過外在的形式進行表達,也要結合傳統文化的理念,將其融入到環(huán)境藝術設計理念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在展現豐富的外觀形態(tài)的同時,將傳統文化充分地體現出來。如今,傳統文化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主要的應用有如下幾種:

2.1 圖形的應用

傳統的圖形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可以直接附著在某一項現代的載體上,這樣便能夠形成一種全新的視覺環(huán)境,也能傳達出傳統文化中圖形本淼囊庖濉U庵種苯擁腦擻錳逑值氖且恢終合的觀念,也是一種積極的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同時,需要考慮到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與周圍環(huán)境的契合,這樣才能充分地表達出圖形的意義,賦予現代環(huán)境更加深刻的文化內涵。上海的經貿大廈雖然建設歷史較為久遠,而且設計者不是中國人,但是,其形象和所表達出來的文化卻符合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這是因為其設計師受到陜西大雁塔的啟發(f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因素融入到了鋼結構的建筑中。

2.2 情感的表達

在古代的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中,傳統文化大多使用含蓄的手法來表達情感,無論是外觀還是室內布局,都通過合適的物品陳列和文化圖案來承載文化情感,這種表達手法被稱為隱喻。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中,這種隱喻的表達方式仍然受到青睞,通過各種傳統文化因素組合的方式來表達環(huán)境本體之外的情感,這也是傳統文化獨有的表達方式。

2.3 形神并舉

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要求對于傳統文化元素應該用現代的審美觀點進行審視,并且在充分理解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利用現代藝術手段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互融合。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其在線條表達上具有長寬度和方向,同時,也帶有強烈的厚重感。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不僅能使環(huán)境藝術設計充滿詩情畫意,也能使傳統文化的精神獲得更大的展現空間。如著名的蘇州博物館,既有傳統的文化元素,又不乏現代審美概念,多層石板組成的山水結構充滿了中國情調,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不僅需要扎實的功底,更需要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而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重視傳統文化的積極影響,用發(fā)展的眼光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優(yōu)秀部分,但是“繼承”并不意味著全盤接受,而是要針對設計的主體與實際環(huán)境選擇適當的思想部分進行加工創(chuàng)作,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yōu)秀理念與當今社會的優(yōu)秀創(chuàng)意進行融合,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出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

3 結語

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促使人們對生活環(huán)境的要求逐漸提高,因此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發(fā)展備受人們關注。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了幾代中國人的智慧,是我們一筆寶貴的財。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既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需求,同時,也能加強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人與社會之間的情感溝通,消除對立感,從而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總而言之,我們要系統全面地看待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構思的地位和意義,特別是要正確處理好技術與理念之間的關系,合理調整傳統文化與藝術設計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羽薇.淺談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 2).

[2] 李沙,喬薇.傳統民間美術在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1(4).

第6篇:代溝英文范文

晚飯時,把飯拌在魚湯里喝得稀里嘩啦,桌面上的話題卻轉到父母那一輩喜歡的歌星偶像。電視里重播起山口百惠的經典之作《血疑》,我看了兩眼沒引起任何共鳴。可卻聽說在當年電視臺播放《血疑》時,幾乎全國人民都圍在電視機前為山口百惠唏噓不已。

家中的抽屜里還存著媽媽當年買的名為“張行”的歌手的磁帶,據說當年他的一首《遲到》風靡了大江南北?!斑@人是誰???不覺得有那么好聽啊”,幾十年后的今天,得到了這樣的評價,這就是當年與今天的區(qū)別。

把自己喜歡的漫畫本子用很拉風的硫酸紙包第一層,用透明包書膠來包第二層;聽歌兒只聽日文、英文歌,聽中文是很丟人的事情。這是現在,2013年的某個時段。席絹、亦舒、瓊瑤……很多當年風靡一時的言情小說作者都失去了蹤影,偶爾能夠在街上打折的小書店里找到論斤稱賣的舊書。之后,我想,這些事情不可避免地也會發(fā)生在我們的身上,被我現在只有2歲的小妹妹在十幾或二十年后不屑一顧,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代溝這東西是一定永遠存在的。

每個人的珍藏,原來,都會在時間的洪流中流向名為昨日的暗光。重點不是“珍藏”或“時間”或“暗光”,而是在“每個人”上。你無法保護它,誰都無法保護它。新的聲音來了,新的土層覆蓋了斷面,新的流水來了,新的花開了……

那些對于我們而言很美好的事,只是對我們而言。

第7篇:代溝英文范文

關鍵詞: 英語寫作 正遷移 認知

引言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會鼓勵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徹底忘掉母語,盡量多用目的語思維。這樣的做法對不對?母語在英語習得中究竟能起到怎樣的作用?應不應該把母語徹底“打入冷宮”?當然,過度地運用母語知識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二語的習得,但是我們通過分析發(fā)現,合理地運用母語知識和母語策略可以促進正遷移,強化英語寫作學習的效果。

1.文獻綜述

1.1遷移和語言遷移

遷移最早是心理學的概念。它是指人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對日后的學習或訓練所產生的影響。語言遷移的概念是在遷移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指之前學過的語言因和目的語之間存在異同點而對目的語所產生的影響。遷移主要強調的是A方面的知識會影響到B的習得,如果A和B都指的是語言,便是語言遷移。語言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Ellis(1994)指出,正遷移又稱促進作用,是指目的語因和源語具有相似性而受到已習得語言的影響,有利于使EFL學習者減輕負擔,提高學習效率;負遷移又稱干擾作用,指已掌握的語言對目的語習得所造成的妨礙和干擾[1]。

1.2相關研究

近30年來,國內外的學者就母語對目的語寫作的正遷移作用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大多數學者認為母語的正遷移僅僅體現在寫作構思或篇章結構方面。如,Friedlander(1990)研究了母語對外語習得的作用,發(fā)現L1可以促進L2的學習,因為“ESL學生如果能在寫作構思時結合母語話題區(qū)的知識,那么在寫作時會表現出更多的計劃性,文章質量也會更好”[3](p.125)。劉東虹(2002)認為,母語策略從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英語寫作,但是主要不是體現在語言層面上,而是體現在寫作過程中,如構思、謀篇布局等[4]。

但是,我們認為,L1對L2寫作的正遷移實際上會體現在寫作的各個層面。本文將分別從母語寫作知識,寫作策略和能力等角度全方位分析L1對L2寫作的正遷移現象,并結合相關認知理論對此現象進行闡釋。語言正遷移建立在兩種語言相似點基礎之上,故本文著重討論漢語和英語在寫作方面的共性。

2. L1對L2寫作的正遷移

2.1母語寫作知識

2.1.1詞匯

詞匯是寫作能力的基礎。在詞匯層面,英語和漢語有很多相似之處,漢語的正遷移可以促進英語寫作時的詞匯寫作。以合成詞為例。合成詞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構成,有兩種基本的組合形式:復合詞和派生詞。復合詞由詞根和詞根組合而成,漢語的復合詞主要有以下形式:N+N,Adj.+N,V+V等,這些知識都可以映射到英語中。例如,N+N:書柜book case,死刑death penalty,代溝generation gap等;Adj.+N:黑板blackboard,超市supermarket,高薪high salary;V+V:夢游sleepwalk等。派生詞由詞根和詞綴構成,詞綴有前綴和后綴之分。前綴如漢語中的“誤-”和“mis-”相似,誤解misunderstand,誤用misuse等。后綴如漢語中“地”是副詞后綴,基本對應英語中的“-ly”。冷靜地calmly,慢慢地slowly,順利地smoothly等。漢語構詞法知識的正遷移有利于學生在寫作時正確、豐富地甚至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英語詞匯。

2.1.2語法

語法規(guī)則制約句子中詞匯的形式和位置。在英語學習起步階段,漢語的正遷移現象在語法上的體現較明顯。首先,基本句式非常相似,分別有主謂(賓)、主系表等。如:他走了。He left.或者:他看了書。He read a book.又或:他是學生。He is a student.這些基本句式在英漢語中各個語法成分的語序也基本相同,祈使句的構造和功能也類似。其次,詞組層面的邏輯關系主要有并列、偏正、動賓和介賓等。如并列關系:既經濟又健康both economical and healthy;偏正關系:美麗的國家beautiful country;動賓關系:打籃球play basketball;介賓關系:在中國in China。漢語的語法邏輯關系有很多和英文類似。

2.1.3語義語用

在詞義方面,母語翻譯可讓學生快速地掌握其抽象義。學生寫作時,如果遇到英文表達困難,則可以利用漢語詞作為媒介或索引來查閱漢英詞典。詞匯意義包括基本義和引申義或比喻義。英語和漢語中都存在類似的一詞多義現象。語用學的觀點認為,意義不是靜態(tài)的,而是具有動態(tài)性,因為詞義會隨著語境(context)的變化而發(fā)生轉變。英語和漢語一樣,使用詞匯的時候,要注重語境賦予詞匯的動態(tài)意義。

2.2母語寫作策略

2.2.1構思策略

解構寫作任務時,先確定立場和主要觀點,隨后可用頭腦風暴(brainstorm)的方式想出并記錄盡可能多的分論點。接著從所有列舉的項目中選取最切題、最有說服力的幾項并加以歸類、概括和命名。這種策略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外語習得者有意識地在英文寫作中運用這些策略,有利于提高英語寫作效率,加快學習進度。

2.2.2連貫策略

第8篇:代溝英文范文

這一個月的實習,使我真正體會做一位老師的樂趣,每當站在講臺上,被一雙雙純凈的眼睛聚精會神地望著時,作為一名老師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但是,正是為了實現這種價值,我也為之付出,努力了很多。

初為人師,總免不了幾分緊張,于是備課更是不敢懈怠,實習第一天,當我?guī)е浞值臏蕚?,同時也夾雜著幾絲羞澀與忐忑走上講臺時,我知道這將是歷練我的一個舞臺。

上課比我想象中的要順利,然而我知道問題是潛在的,英語畢竟是一門外語,對中小學生而言,多少有點生疏和困難,要教好它,就得讓他們產生興趣, 于是,我便采取了一些方法,課余時間幫學生起英文名,講講英語小故事等等,與此同時,自然與學生打成一片,師生之間沒有了交流的代溝,學生圍著你問這問 那,也算是一種美好的經歷吧!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漸漸地活躍起來,然而另一個問題卻出現了,學生們開始不守課堂紀律,小學班上的學生的確很好動,注意力又 容易分散,開小差當然會影響教學效果,很想用“罰站”,“罰抄”等來“治”這些學生,可那樣無疑加深師生的隔閡,而置之不理又導致我喊破嗓子都只有很少同 學在認真聽,于是,靈機一動,在每個小組之間展開紀律評比,結果學生們馬上自覺起來了,由此,我悟出一個道理,管理學生,有時候還真锝巧用方法。

第9篇:代溝英文范文

我吃的是高粱米、棒子面、地瓜干;你吃的是麥當勞、營養(yǎng)套餐。

我玩泥巴,捉蛐蛐,用小刀刻木頭槍;你玩變形金剛,養(yǎng)芭比娃娃,滑旱冰。

我爬樹,上房,跳墻,游河;你練書法,彈鋼琴,學英文。

放學路上我上躥下跳,和伙伴盡情玩耍,這是我最快樂自由的時光;你每天由父母接送,偶爾晚10分鐘回家就有人急得報警,這是最讓親人膽戰(zhàn)心驚的時刻。

我的理想是當,做英雄,以身殉國:你的夢想是當大款或歌星,為所欲為,出國留學。

我讓老師扇了兩耳光,不敢告訴家里,父母打罵我比老師還狠;你被老師說了幾句,馬上去找家長,你媽媽會托人向老師說情,爸爸可能會打電話到教育局投訴。

我同學差1分沒考上高中,回家種地去了;你同學差100分沒考上高中,他家長交了5萬元贊助費,讓他進了重點高中。

我向老師請教問題,老師不屑于回答,說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老師對你千叮嚀萬囑咐,讓你看書,你不屑一顧,說又不是給你學的,你急什么急。

我上大學時,每月國家給補助45元錢,4年大學我沒跟家里耍過錢;你上大學時,每年交1萬元學費,只要你一回家,父母就得到處借錢。

我天生節(jié)儉,“越窮越光榮”,有錢也不敢顯露出來;你生性大方,越富越氣派,沒錢也要全身名牌,假裝有錢。

我學了十幾年“溫良恭儉讓”,也沒領悟到其中精髓;你受了十幾年素質教育,卻看不出素質有多高。

我畢業(yè)后直接到接收單位報到,一干就是十幾年;你畢業(yè)后,天天跑人才交流會,換了一家又一家單位,不是你炒別人,就是被人炒。

我每月拿出一半工資,贍養(yǎng)父母:你每月把工資花光,還跟父母要“補貼”。

我感到生活越來越富裕;你卻感到錢掙得越來越少。

我如果手頭不做點事,就無所適從,我每天都很忙——繁忙;你打一天網絡游戲,總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你每天也很忙一瞎忙。

我一輩子沒有出人頭地,但對得起天地良心;領導總看不上你,你卻對他們點頭哈腰。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