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首先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自己獨立想法的鮮活個性,我們的教育無論是隨風潛入夜,還是春風化雨,最終會在他們的思想上留下烙印,而思想其實也就是心理。所以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說白了就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程度,意義重大。小到個人,到我們教育的一個班集體,大到一個團隊甚至整個社會穩(wěn)定。

其次,社會現(xiàn)實讓我們必須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今,伴隨社會物質的快速發(fā)展,人們過分追求經(jīng)濟及追求人生的理念的變化,讓責任感缺失、道德缺失等現(xiàn)象浮出水面,人們追求生活安逸的享樂心理的增加與貧富差距的加大,讓年青的 初中生更是不知所措,也為社會上的很多人置疑,這也許不止是學校的課題,可能是全中國的很多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第三,心理健康是學生幸福指數(shù)的重要條件。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而他們可能也正面臨家庭破裂、學業(yè)基礎薄弱、單親家庭、前途渺茫、愛情若有若無等現(xiàn)實與思想的困惑。他們的心理是否健康就成了他們能否快樂,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一個如果只是看到自己的缺點或者是別人的缺點的人,總不會讓自己開心快樂起來,一個人如果總想自己不可能立刻實現(xiàn)的愿望,就會產(chǎn)生失落;一個人如果總是看到現(xiàn)實的灰暗,他的世界又如何會充滿陽光呢?

可見,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第一,教師要轉變思想。要知道教育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我們給予了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千學萬學,學做人,這是我們學習的最本質的目的。也許我們可以說,學業(yè)成績是教學的副產(chǎn)品,而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才是教育的根本。學??倳_設一節(jié)兩節(jié)心理健康課,而實際上那節(jié)課不是心理健康課呢?沒有心理工作的開展,何談教育?我們總會說,“親其師,信其道”可是如何才能讓學生對老師親近呢,那是因為我們走進了他們的心理,當他們接受你的時候,你才可能有“親其師”的感受;而且我們學業(yè)歸根結底是“致用”,雖然有些學生不能在相應的學業(yè)上達到相應的高度,也不是什么所謂的優(yōu)生,但他們同樣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我們不能因為成績的不如意就視歧視他們,要知道他們健康的人格比學業(yè)重要的多。成績不過是一時的成功,只是一門學科的某一個時段的學力體現(xiàn),而不是人生得失的唯一評價。人格才是最高的學歷,人品才是他們能夠走得高遠的重要法寶。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是學校每一位老師都應該著力解決的系統(tǒng)工程。

第二,愛是心理健康教育永恒的主題。要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師者心里有愛,唯有愛,才是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法寶。我們的學生總會是家中的百分之百,到了班級就成了幾十分之一,到了學校就成了千分之一,如果到了全省可能就成了幾十萬分之一。學生思想世界的自我為中心與現(xiàn)實總會產(chǎn)生許多的不適應,他們要在班級中學會平等與他人相處,學會尊重,學會寬容,就要有一個過程。做為教育者必須心里有愛,不能只是嘴上說的全是愛,而實際當中大大折扣,我們會有幾個人對待學生象對待兒女一樣呢?如果一個科任老師不了解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不了解學生沒有完成某件事的原因,不了解學生的特殊情況,所下的結論就是偏頗的,有失公正的。能夠讓人們脫下大衣的是溫度,我們的愛的溫度越高,學生就越會向我們敞開心扉。所以我們會常見許多老師雖然同樣上課,但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與受愛戴程度卻有很大差別。所以我們教育者如果可以設身處地地去考慮學生,想來我們就會在迎得學生歡迎的同時,迎來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成功。那時我們的教育才會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局面。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要做到方式靈活。當我們用一紙分數(shù)決定學生的等級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走向了死亡。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千差萬別,各有所短,也各有所長,這才成就了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所以我們的教育也應該豐富多彩,我們要給學生充分的展示舞臺,無論是班級的任何活動,我們都要重視,并且充分發(fā)掘他們的優(yōu)點,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學識能力等多方面,給予他們正確的思想指導,在活動的得與失、成與敗、獨立完成與團結合作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與認識,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從而讓他們擁有健康的人格與積極有人生態(tài)度。

第2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一、提高認知能力

認知是人的全部認識的總稱。貧困生雖然己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邏輯思維能力,但思維還處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認知觀念,影響了他們對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正確看法。因此讓貧困生了解認知的心理過程,調整認識結構,消除認知偏見,有助于貧困生保持開闊的視野和心胸,增強對挫折的耐受力。這里所指的認知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自我意識和確立正確的貧困觀。

1.培養(yǎng)健全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世界關系的認知。正確認識自我對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自我意識健全的人能正確認識自我和發(fā)展自我,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協(xié)調一致,能積極自我肯定,獨立與外界保持協(xié)調一致,有積極的目標意識和內省意識。積極進取,永無止境。健全的自我意識是個體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走向成功的重要要素。在全面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培養(yǎng)貧困生客觀準確地評價自我。貧困生由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普遍具有自卑的心理特征,所以往往對自己進行消極評價,自慚形穢。要引導貧困生確立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的弱點和缺點與對自己的整體評價等同起來。人無完人,但也絕不一無是處,關鍵是知道自己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不能因為經(jīng)濟條件差,便抹殺了自己的優(yōu)勢而自怨自艾,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做到不卑不亢。

2.引導貧困生樹立正確的貧困觀

貧窮雖不光榮,但如果當前的貧窮不是自己的過失造成的,那么這種貧窮也不是恥辱。貧窮是暫時的,是需要改變的一種境遇,不必自慚形穢。貧窮對貧困生的影響有消極的一面,但同時也有積極的一面。大文豪巴爾扎克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于人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強者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就論述了苦難、貧窮與大任的關系,他對“天降大任者”說:“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碧諟Y明、白居易、范仲淹、鄭和、高爾基、開普勒、法拉第、安徒生、愛迪生等名家家境貧寒,都經(jīng)歷過貧困的磨難,但貧困只能激發(fā)他們更加勤奮,成為他們刻苦拼搏的巨大動力???馬克思一家從年輕時代開始,就常常遭受饑餓和貧困。家里有時分文皆無,連買稿紙的錢都沒有。有時八九天都靠馬鈴薯和面包充饑,以至于不得不當?shù)粢路鵁o法出門。三個子女先后死于疾病和貧困。他曾因交不起房租而被房東趕走。艱難的生活并沒有削弱他的堅強意志,四十多年后,他完成了劃時代的不朽著作《資本論》,成為無產(chǎn)階級的偉大導師。安格魯?卡內基說:“不要以為富家的子弟,得到了好的命運,大多數(shù)的紈绔子弟,作了財富的奴隸,他們不能抵制任何的誘惑,以至陷于墮落的境地。要知道享樂慣了的孩子,決不是那些出身貧寒的孩子的對手?!薄白怨庞⒉哦嗄ルy,從來紈绔少偉男”,道理也在這里。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最出色的成績往往是在困境中作出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正視暫時的經(jīng)濟困難,不怕挫折,鎖定奮斗目標,辛勤汗水必定能開拓出成功之路。

二、培養(yǎng)健康人格

人格是人的所有心理特點的總和,反映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包括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個體心理傾向性和氣質、性格、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征。人的心理行為是人格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后天的環(huán)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人格具有穩(wěn)定性,也具有可塑性,健康人格可以通過教育加以培養(yǎng),健康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源泉。面對知識經(jīng)濟社會的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應具有開放的頭腦、寬廣的視野、博大的胸懷、平衡的身心和超前的意識,具有健康、自主、創(chuàng)造、和諧的人格特征與素養(yǎng)。

在貧困生人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內外不良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貧困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甚至導致人格發(fā)展缺陷,嚴重的還引起人格障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重視貧困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fā)展,也要使貧困生的個人傾向和各種心理特征得到健康發(fā)展,從而形成一種協(xié)調、健全和完整的心理結構。幫助貧困生了解和認識自己的人格現(xiàn)狀,指出其人格發(fā)展中的缺陷,指導人格塑造的方法,推動他們人格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

三、培養(yǎng)自尊、自信、自強的主體意識

自尊是自己與生活相適應并且與生活的要求相適應的感受。具體地說,自尊是相信自己具有思考和應付生活中基本挑戰(zhàn)的能力。相信自己有權得到幸福,感到有價值,有權利表明自己的需要與愿望及享受勞動的成果。自尊是人類的基本需要,這種需要對人類的生活進程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人健康發(fā)展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自信的人能夠了解自身的需要與渴望,懂得肯定并欣賞自己以及他人;能夠清楚、直接、坦誠、形象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感情、態(tài)度和想法(不論肯定或是否定);能夠對自己的生活與選擇負責,不怨天尤人;能夠積極樂觀地對待周圍的事物。自強的人能正確認識自身的處境,面對困難奮發(fā)圖強,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勇往直前。主體意識是現(xiàn)代人的心理特點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選擇、自我成長方面的自覺意識,學會自主地確定個人成長的發(fā)展方向、成長計劃和發(fā)展行動,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自強不息、堅韌不拔、頑強進取的精神。對貧困生而言,一方面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勵他們相信自己能戰(zhàn)勝眼前的困難。另一方面要鼓勵他們依靠自己的誠實勞動獲取相應的經(jīng)濟資助,避免出現(xiàn)“等、要、靠”的不良思想。

四、進行情緒教育

情緒是一種與人格、社會適應、創(chuàng)造能力密切相關的心理狀況。情緒情感是心理健康的窗口。有研究表明,較多的貧困生有不良情緒反映,不善于調節(jié)情緒的困擾,如果不及時加以調節(jié),消極情緒作用過長或作用強度過大,都會對貧困生的身心造成傷害,甚至導致行為偏差。因此應對學生的情緒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進行情緒教育,培養(yǎng)學生準確知覺、理解和表達情緒的能力,善于用積極健康的情緒直面環(huán)境,幫助他們消除或合理渲泄各種消極情感,保持愉快平穩(wěn)的心境。

五、引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家皮亞杰把人際關系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約束型和協(xié)作型。協(xié)作型關系強調通情達理的協(xié)作,在交往中能做到角色轉換,擴大心理相容度,能夠容納自己,也能容納他人,人與人之間自在、愉快、友好地相處,享受友情的滋潤。研究表明,貧困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具有封閉、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等特點。心理健康教育要幫助貧困生客觀認識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指導他們人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引導他們以尊重、信任、友愛、寬容、理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并與他人同心協(xié)力、合作共事、努力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

六、進行挫折教育

第3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班級管理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09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學生的心理問題均比較突出,班級管理中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對學生的問題一定要細心觀察,早發(fā)現(xiàn)、早引導,及時地調整問題學生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理智健康的選擇人生之路。但是這種心理健康問題,不是一蹴而就形成,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我們要把這種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之中。

一、建立良好信任的師生關系,是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班級不僅僅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集體,還是學生生活的集體,班主任就像是一位大家庭的家長。讓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班集體是建立師生良好關系的基石。在這個大家庭中,要遵循“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重視每一個學生存在的價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的動機理論》一書中系統(tǒng)地闡述了需要層次理論,該理論把人的需要分為五種不同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痹诎嗉壒芾碇邪嘀魅稳绻軌蜃龅阶鹬匦枰?,和學生的關系一定會很融洽。因為尊重學生,會滿足學生的安全需要,也就讓學生對班主任、班級有了一種歸屬與愛的需要。在這種心理動機之下,班主任的工作就會很容易展開。一旦學生有了思想問題甚至是解不開的情結,在尊重班主任、敬愛班主任的心理動機之下,就會愿意接受班主任教師的勸慰,打開自己的心結,樂于溝通,學生也會在班主任教師的關愛之下,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就不存在所謂的心理健康的危機。

在這里要特別指出,尤其是班級里的所謂“后進生”,更應該得到班主任教師的尊重。善于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不要過多地批評與職責,更多的應該是找出問題的原因,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和幫助。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和問題家庭有關,比如,單親家庭、重組家庭或者是父母的疏于管理等,因此還要與學生的家長經(jīng)常聯(lián)系,盡量地彌補原來給孩子造成的影響,讓孩子充分地信任自己的老師,而班主任一定要發(fā)自內心地愛這樣的學生,只有教師理解了學生,了解了學生的想法,學生才會理解教師,這樣才會與學生建立起友好又牢固的師生關系,這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了良好的感情基礎。

二、創(chuàng)設民主開放的班級文化,是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越環(huán)境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學生良好的性格品質、開發(fā)智力潛能、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激發(fā)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人的和諧全面發(fā)展,即和諧的教育。他認為:“和諧的教育就是發(fā)現(xiàn)蘊藏在每個人內心的財富。……就是使每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人的充分表現(xiàn),這就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蹦敲丛鯓硬拍芗ぐl(fā)學生的內在動力,讓他們有自我價值展示的機會和愿望呢?建立民主開放的班級文化非常重要。

所謂的民主型的班級文化,就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富有民主生活機制的精神家園,提升學生個體的精神生命的意義,提升班級集體的精神生活質量。建立這種開放的活動機制,需要班主任首先要相信學生,并且要給學生充分活動和思考的時間。當然,活動的組織仍然是要從學生的需要角度出發(fā),尤其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選擇活動內容。還要與學校的整體安排協(xié)調一致,只不過在落實上級安排的德育活動的同時,還要兼顧班級的文化特點,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積極地設計還要主動的參與。在班級文化中也可以結合社會、學校以及和生活相關的內容加入到課堂與課間。比如在內容上,可以讓學生擬定班級的班訓,設計班級文化角,安排每周一次的班級黑板報等,全方位優(yōu)化社會、家庭以及生活的心理環(huán)境,減少劣性刺激,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是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機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開展,可以在學生的活動內容上有所增加,讓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不會是一句空話。這里所說的班級活動,主要是指班主任組織的以班級為單位的各種課內外教育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爆F(xiàn)在的學生生活幾乎被學習成績填滿,所以體育課成了學生最喜歡的課程。

班級管理的健康教育之所以要把班級教育活動作為其實施的途徑,也是有原因的。從理論上來說,這是因為活動是心理發(fā)生發(fā)展的基礎。維果斯基曾指出活動是心理的本源,是心理發(fā)展的最主要因素。從實踐層面來說,豐富多彩的班級教育活動為學生接觸自然、走向社會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它不僅增加了學生獲得知識的信息渠道,而且在活動中可以獲得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所以這種課外的教育活動比書本知識更有吸引力,有助于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和獨立探索,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生活、自然、對世界的熱愛之情。試想,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又熱愛自然的人,怎么會對自己的人生和未來不寄厚望呢?

因此,班級管理要注意回歸生活世界,在生活中并通過生活滲入到學生的心靈世界,讓學生的世界豐富起來。現(xiàn)代班級管理應強調“要遵循學生個體與集體的心理規(guī)律,管理為提高班級成員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服務”。 所以,說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科學地優(yōu)化人、物、事、時間、空間等管理要素,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組織保證,進而發(fā)揮班級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最后,借用朱麗芳的《班級管理,以“心”為重》中的一句話作為總結: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班主任去探索和創(chuàng)新,但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給學生,或代替學生去作出判斷和選擇,而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接納自我,盡量發(fā)揮他們的潛力,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全面、和諧、健康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軍.從需要層次理論透視學校班級管理[J].教育與職業(yè)(辦學與管理),2006(15):39-41

[2][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周蕖,王義高,劉啟嫻,董友,張德廣譯.給教師的建議[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11

第4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班主任;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班主任對學生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1.做有道德的人。學會做人是做事的重要前提和保障?,F(xiàn)代社會越來越重視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許多企業(yè)也是傾向于招募德才兼?zhèn)涞娜瞬?。因此,班主任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會他們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把握做人的原則。

2.學會科學、高效地學習。學生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更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合理安排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學會調整學習和應試的心態(tài),避免心理緊張帶來的不良后果。

3.開發(fā)智力,提高技能。心理健康教育還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動手的能力等,以便讓學生不斷地開發(fā)智力和潛能,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4.積極面對生活。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人,也要面對生活帶來的壓力。因此,班主任必須教育學生正確地面對生活,掌握生活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班主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領導者,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眾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心理、思想等也發(fā)生著巨大的改變,這就為班主任的工作增加了難度。當前,很多學生紛紛出現(xiàn)厭學、逃學、打架斗毆、抽煙、酗酒、說謊等不良現(xiàn)象,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育模式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必須采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應運而生。新時期的班主任必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方法,才能真正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班主任要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律和尊重學生心理健康實際狀況的基礎上,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可以采用多種方法。

1.在課堂上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是學生,班主任擔任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在課堂上,班主任最好采用人人參與的方式,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進行全面探討和案例分析,從而使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加深對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并逐漸的自我完善;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能夠做好各種心理準備,積極地化解矛盾和壓力。

2.成立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幫助學生解開心理困惑。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的主要作用就是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務,包括心理測試、心理診斷等。同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以最大程度地方便學生、服務學生為宗旨。

3.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滿足心理健康教育的環(huán)境需要。良好的班級文化能夠為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積極向上的氛圍。班級文化的教育功能是隱性的,對學生的各方面培養(yǎng)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班級文化能產(chǎn)生良好的氛圍,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4.鼓勵學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實踐中,學會運用心理健康知識指導自己的行為,在不斷的實踐中養(yǎng)成健康、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

四、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班主任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理論和實踐水平。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理論和實踐水平是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所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責任重大,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做個好榜樣。同時,班主任還要加強與心理輔導教師的交流和合作,借鑒心理輔導教師的科學方法,使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更加靈活、多樣、有趣。

2.班主任要細心觀察和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要充分關心和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學生,深入到學生中去,對他們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動做細致的調查,然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教育措施。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尊重學生的意見,多表揚、多鼓勵學生,以增強他們對班主任的信賴和對學習的信心。

此外,班主任還要和學生家長保持聯(lián)系,及時反映學生的情況,與家長相互合作,確保學生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5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世界衛(wèi)生組織研究指出: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三個方面。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存在著較大的理解誤區(qū),我們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這是教育者應該吸取的教訓。許多教師把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厭學,離家出走,情感脆弱,承受力差等問題都歸結為思想道德品質問題,教師在認識上出現(xiàn)了偏差,那么可想而知,作為家長就更加理解不了孩子的行為了,因此也就釀成了很多的家庭悲劇。這種現(xiàn)象小而言之是家庭問題,大而言之是社會問題,它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發(fā)展與未來,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對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及中華民族整體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難怪心理學家提出:二十一世紀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未來的競爭是心理素質的競爭。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提出并重視是近十年的事情,實際上國際上早已把心理健康列入二十一世紀健康的標志。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我國的教育面臨著許多教育新理念,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務、新挑戰(zhàn),也是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就這一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認識,樹立符合時展的教育理念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肩負的使命是育人,既然育人就要研究人的心理,這也進一步證實了:為什么教師要懂得心理學的道理,因此,教師作為教育的實踐者必須提高思想認識,樹立符合時展的新的教育理念,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只有掌握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才能有目標,有方向的進行輔導,進行教育,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二、了解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教師首先做到心中有數(shù)

據(jù)最新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的學生中,約有五分之一的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每年自殺的人口中年輕人居多,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同時也給教學帶來很大的沖擊,并直接影響了教育的效果。

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以課堂為主渠道,以活動為媒介,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與輔導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課堂為主渠道,說白了,心理健康課就是說教課,如果這種教育只停留在口頭上,那是蒼白無力的,因此,我們在具體的教學中,以實踐活動為媒介,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具體情況,認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教學,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參與,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動中,在活動中不僅傳遞心理健康知識,更包含著教育工作者對每個孩子的關注,學校要求各科教師都來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抓住契機,及時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四、學校開展“愛心家訪月”活動,把心理健康教育在全校教師中鋪開,使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常態(tài)化

自2012年新學期開始,我校結合“愛心家訪月”活動,要求所有任課教師對學困生,家庭貧困的學生進行家訪活動,了解學生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的實際困難,針對這些學生的心理自卑,缺乏自信心等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問題進行有目標的幫扶,進行心理輔導,使這些學生走出心理陰影。這項活動的開展,將心理健康教育由過去的不重視,到班主任重視,再到現(xiàn)在的全校教師都來重視 ,這一可喜的變化,為我校心理健康課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伴隨終生的課題,在具體操作完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趣味化。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多種形式進行教育。

2.行為化。給學生布置行為作業(yè),把具體的教育要求轉化為具體的行為要求,讓學生用實踐來考驗自己。

3.個別化。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教師一定要個別解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具體問題,因此,教師一定要拿出耐心來幫助學生個體,而且要做到跟蹤指導,分層指導。

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教師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這里所說的社會適應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個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是經(jīng)受不住失敗的,更難抵擋誘惑和壓力,將來也就難于立足社會,因此在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時,教給學生如何融入社會,如何與人交往、與人和諧相處,是一項重要的教育課題,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七、針對不同接受心理輔導的學生要做到以下幾點

1.為學生保密尊重學生人格。

2.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

第6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對于大學生們來說,從緊張、封閉的高中生活跳出來,進入相對自由、開發(fā)的大學校園;從父母、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中走出來,投入到相對獨立、必須自己面對和解決問題的大學生活,在新的環(huán)境的適應和新角色的定位方面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偏差。所以,心理健康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基石,要從一入校就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養(yǎng)成自覺的心理保健意識,并且要長期堅持。

一、首先宣傳普及心理科學基礎知識

心理素質是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素質結構中的一個重要層面,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全面素質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基本保證。在社會經(jīng)濟、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實施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主旋律。宣傳普及心理科學基礎知識使學生認識自身的心理活動與個性特點;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心理健康對成才的重要意義,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必需的一門課,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通過宣傳普及心理科學基礎知識,教給學生一些提高心理素質,塑造心理品質,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心理訓練,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經(jīng)驗和體驗,是很有必要的。

二、要培養(yǎng)自信心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是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人成才及建設良好班級的保證。自信是對自身的主觀能力和客觀條件的正確評價,自信心來源于自己正確而全面的認識和評價。每一個人都會遇到挫折,但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受挫,而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進而形成一種壓力。當一個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興趣、個性、能力、價值觀及潛能的發(fā)展方向,就會對未來充滿信心,對于自己的發(fā)展也會充滿信心。這種建立在正確評價自己基礎上的自信心能夠消除大學生的自卑和自負心理,挖掘自身的優(yōu)勢和潛能,揚長避短,在競爭中占據(jù)主動。

三、要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自我塑造改進思維方式

大學生在校期間要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社會,社會是復雜多變的,適應方式也應當復雜多變。適應方式的貧乏與反應的單一性,“以不變應萬變”,自作主張,行為完全自控而不接受他控,自我調節(jié)能力又差,這些表現(xiàn)正是人格偏差的一種特征。通過學習心理衛(wèi)生知識并進行認真分析,是完全可以達到自知程度的,通過對自己人格的全面分析,可以知曉個體人格心理哪些方面是好的,要繼續(xù)發(fā)揚;哪些方面是不好的,應該設法加以改進。通過改進思維方式來矯治人格障礙或人格偏差,收效很好。

四、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心理問題

進入大學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環(huán)境適應、生活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的改變、使大學生由于難以適應而產(chǎn)生矛盾和困惑,還因大學學習的專業(yè)性、階段性、自主性、探索性等特點而有別于中學的學習方法。大學生必須結合自己的實際尋求適合的學習方法,學習是一種個人的活動,不同的大學生因個性、學科專業(yè)方向等不同,采用的學習方法也應各有特點。要根據(jù)個性特點來選擇學習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個性不同,則學習方法亦應不同。根據(jù)思維的狀態(tài)來選擇學習方法。人的思維狀態(tài)在一天之中是有變化的,這些變化受時間、環(huán)境和情緒的影響,我們應根據(jù)變化特點,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

五、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人際關系狀況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的相關,人際關系和暗與否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專家認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人類的心理疾病,很多是因為人際關系失調而造成的。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體現(xiàn)在;一是它能起到代償作用,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代替與父母、兄弟姐妹的親情,以消除失落與孤獨感;二是它能穩(wěn)定情緒,煩惱時有人傾訴,歡樂時有人分享,可以給人帶來情感上的穩(wěn)定;三是有助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與深化,置身于良好的人際關系中能使大學生具有歸屬感、安全感,進而滿足自尊心,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貧困大學生是高校的一個特殊群體

作為大學校園里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有著特殊心理狀態(tài)的表現(xiàn),貧困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以往的生活模式已經(jīng)形成了心理定勢,一旦進入新環(huán)境,遭遇挫折后,容易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為貧困生家庭負擔重,思想壓力大,精神經(jīng)常處于一種焦慮狀態(tài)。還要承受巨大的學習壓力和精神壓力,會干擾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作為貧困生,要認清生活上的貧困不是自己的過錯,要把今天的困境看作磨練你的寶貴財富,要如何才能改變困境,思考如何充分挖掘和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從現(xiàn)實出發(fā)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從而體現(xiàn)自己的人身價值。

七、培訓心理調適的技能

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使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及時調節(jié)負性情緒;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自覺地開發(fā)智力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樹立積極的交往態(tài)度,掌握人際溝通的方法,學會協(xié)調人際關系,增強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使學生自覺培養(yǎng)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應付挫折的能力。

八、認識與識別心理導?,F(xiàn)象

使學生了解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類型及其成因,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各種心理問題。

第7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高校貧困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10-0250-02

高校貧困學生是一個背負較大經(jīng)濟壓力與思想壓力的特殊群體。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如何做好高校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成為新時期高校日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理應受到我們全社會的關注。

一、高校貧困學生概念

所謂的高校貧困生就是指在國家所招收的普通高校本??茖W生中存在著一種基于家庭的困難而難以支付日常教育經(jīng)費的學生,具體而言就是高校生基于完成學業(yè)的目的,需要在此過程中支付由此而產(chǎn)生的學費、住宿費、伙食費、衣服費、交通費、日常用品費等一系列的費用,但是家庭的困難境況使得一部分有能力支付教育費用的高校生發(fā)生暫時性支付困難,另外一部分高校生無力支付教育費用,前一種高校學生即是一般困難生,后一種類型的學生被稱為特困生,二者都歸屬于高校貧困學生的范疇。

二、高校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產(chǎn)生原因

(一)心理健康問題

1.進取動力十足但是目標模糊

高校貧困學生往往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與結果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在過程中,高校貧困學生會以昂揚向上、積極樂觀、奮力進取的精神來完成自己的學業(yè),以求盡快改變自己與家人的命運,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受到拜金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影響,更難以抵御金錢的誘惑,為在短時間里改變自己經(jīng)濟上的窘境,往往會因一時盲目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改變業(yè)已樹立的遠大理想,一旦出現(xiàn)挫折,勢必就會導致高校貧困學生迷茫和困惑。

2.對外交流愿望強烈但是自卑心理作祟

自卑心理是高校貧困學生心理障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問題。自卑心理是一切心理障礙的源泉,其導致的危害影響十分深遠。

一是自我的封閉。對于高校貧困學生而言,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物質上的匱乏始終是其無法逾越的障礙,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雖然想結交更多的朋友,希望向別人坦露心聲,但是卻囿于自卑心理的存在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二是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形成受阻。經(jīng)濟上的弱勢使得高校貧困學生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也不愿意得到他人的同情與幫助,久而久之,就會使得自己成為大家眼中的異類,由此而導致的知識面狹窄、特長缺乏就成為代表性的特點,這不但使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而且還不利于自己以后的成長。

3.倫理思想“反叛性”與行為的“分離化”

一般來說,處于貧窮和苦難中的高校貧困生更能夠理解到生活的本質意義,并能夠體會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由此構成了他們優(yōu)秀品德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高校貧困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制約,一些高校貧困生放棄了對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追尋,而是致力于對現(xiàn)實物質利益的推崇,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相互矛盾沖突的道德觀念。這一群體以自我為中心,排斥與他人的合作,有意淡化群體歸屬,在追求個人獨立人格過程中,往往會對具體的問題做出自己所認知的道德判斷。例如,有些高校貧困生以貧困作為得到社會、個人的資助的資本,只求得到不求付出,誠信與感恩理念的缺失令人擔憂。

4.坐等靠思想與消極行為并存

一些高校貧困學生基于家庭的困難而出現(xiàn)等靠思想,其在行為上往往表現(xiàn)為不思勤奮學習獲得獎學金,不想依靠勤工儉學緩解生活上的壓力,而只是想通過獲取別人的同情而得到學校和社會的資助,并把獲取的幫助認為是理所當然,缺乏回報社會的理想,一旦遇到暫時性的困難,就怨天尤人,或以退學相威脅,自暴自棄,最終將會貽害無窮。

(二)心理健康問題產(chǎn)生原因

1.家庭經(jīng)濟貧困

對于高校貧困學生來說,家庭經(jīng)濟貧困是其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生活在邊遠山區(qū)和城市下崗職工家庭的高校貧困學生,往往會因為家庭生活來源有限、家庭子女多、遭受到無法預料的意外災害等情況,而使得家庭經(jīng)濟水平急劇下降,這也對高校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沖擊,從而導致自卑、自我封閉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

2.自身心理弱點

一是綜合評價體系的改變。相對于中學來說,大學階段的綜合評價體系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首先,對英語口語、計算機的使用、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要求使得來自農村或是邊遠地區(qū)的貧困高校學生原有的優(yōu)勢盡失;其次,興趣特長、社會活動、家庭背景、人際關系等都被納入到一個高校立體的社會評價體系之中,貧困高校學生對新環(huán)境適應能力處于劣勢,使之心理產(chǎn)生不良的反應。

二是心理敏感度高。心理敏感度高是高校貧困學生的一個典型特征,在社會變革、環(huán)境變化過程中,高校貧困學生一方面在盡力維持自己極其脆弱的生存狀態(tài),另一方面又要時刻面對隨時到來的經(jīng)濟危機,這就使之始終處于一種惴惴不安的生活狀態(tài)之中,敏感度高的心理使之對外界的幫助持有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

三是心理的自我封閉。高校貧困學生基于其經(jīng)濟方面的貧困而承受著巨大的思想壓力,在心理上始終處于自我封閉的狀態(tài),不愿主動與外界交流,思維方式簡單,從而影響到高校貧困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等諸多方面,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就會一蹶不振,極易導致自卑情緒的產(chǎn)生。

3.資助體系不完善

當前,在政府與高校的共同的努力之下,以“獎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減免學費、困難補助”和“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助學體系業(yè)已公共運作,并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由于這一體系建立的時間較短,積累的經(jīng)驗不足,使得問題不斷。

一是比例偏少。高校貧困學生是一個相當大的群體,但是高校在審批的過程中,偶以提高其認定的標準,這就無疑將一般性的高校貧困學生排斥在外,使之無法享受到“減、勤、助、補”的待遇;二是勤工助學崗位不足。在許多高校中,固定或臨時崗位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使得許多高校貧困學生將目光放在了校外,打工與學業(yè)有時所出現(xiàn)的沖突,使之時刻處于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中,影響到了心理健康;三是重物質輕心理教育問題存在。目前,高校在對待高校貧困學生問題上,往往側重于物質方面的救助,雖然采取了獎學金、貸款、勤工助學、減免學雜費等措施,但是后續(xù)的心理教育卻并未及時跟上,這使之往往產(chǎn)生依賴的心理,卻不能夠激發(fā)他們自立自強的精神。

4.社會不良現(xiàn)象存在

在市場化經(jīng)濟的影響之下,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以金錢為核心的勢利文化,金錢成為衡量人際關系,以及一個人能力大小的唯一標準,這無疑對當代高校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chǎn)生不可忽視的影響。高校貧困學生本身就處于社會的弱勢地位,物質的貧乏使之感觸很深,基于此,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往往演變?yōu)閷疱X的追求,這也會使得高校貧困學生極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誘惑,自己經(jīng)濟不寬裕、穿戴不時髦的現(xiàn)狀不僅會導致心理失衡,總認為被人看不起的心理障礙還會使自己產(chǎn)生自卑感和抑郁感。為改變自己的劣勢經(jīng)濟地位而產(chǎn)生不切合實際的心理動態(tài),這不能不引起社會的關注。

三、解決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思考

(一)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認知觀

認知觀對于構建一個大學生健全的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所謂的認知觀就是指高校學生對自己,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在此過程中,個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積極向上的認知觀會使得認知主體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合理規(guī)劃個人的未來發(fā)展,從而使得自己的思想發(fā)展、行為趨向與外界保持高度的一致。對于高校貧困學生而言,積極向上的認知觀就是指高校貧困學生能夠完整把握自身所處的經(jīng)濟狀況的基礎上,正視現(xiàn)實,以所構建的積極奮斗目標和時刻內省的良好習慣為導向,評價自我、肯定自我、激勵自我,在明確自己在社會中地位的前提下,不卑不亢,不主觀放大自己的弱點和缺點,不貶低自己的整體評價,客觀面對自己的長處和自己,從而促進自我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走向成功。

(二)滲透健康人格教育

所謂健康的人格,就是指一個人在發(fā)展的過程所應該具備的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個體心理傾向性,以及氣質、性格、能力等個性心理特點的整體,反映一個人具有穩(wěn)定性與可塑性的精神面貌,健康人格的最終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基于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人為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人為教育尤為重要。

對于高校貧困學生來說,靈活的頭腦、開闊的視野、博大的胸襟、健康的身心、超前的思想,健康、自主、創(chuàng)造、和諧的人格特征與素養(yǎng)使之為塑造健康的人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歷經(jīng)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的時候,塑造健康的人格就極為必要。這是因為,內外不良因素往往會影響了高校貧困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甚至會導致其心理障礙。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自然滲透健康的人格教育,不僅會使高校貧困學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還會使不良個人傾向和心理特征得到矯正,從而形成一種協(xié)調、健全和完整的心理。

(三)開展挫折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挫折教育就是正確面對挫折的一種積極頑強的情緒狀態(tài),這種精神狀態(tài)是人們基于某種動機的推動下,為實現(xiàn)既定的目標而采取的主觀性,積極主動的行動,在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過程中,一旦遭遇到無法逾越的困難障礙,就會努力克服。

對高校貧困學生而言,順境固然重要,但逆境也有助于成才。在挫折中也會磨練自己的意志,挫折和磨難是人生另一種意義上的財富,正確認識與對待挫折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百折不撓、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為培養(yǎng)目標,對高校貧困學生開展挫折教育將會有助于其成才。

高校貧困學生這一群體與高校普通學生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這些貧困生在學習、生活、心理上都身背雙重的壓力,經(jīng)歷著我們所難以想象的痛苦,他們不同程度基于經(jīng)濟的貧困而始終無法走出心理的陰影。基于此,對高校貧困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應該從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認知觀、滲透健康人格教育、開展挫折教育這三方面著手,以促進高校貧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輝,王國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討[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05).

[2]程科,黃希庭.健全人格取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結構初探[J].心理科學,2009(03).

第8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摘要:隨著中國社會離婚率不斷上升,越來越多離異單親家庭的產(chǎn)生,離異單親家庭學生作為一個新的特殊的社會群體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離異單親家庭孩子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容易產(chǎn)生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問題。因此高校工作者,特別是高校輔導員,應對離異單親家庭子女思想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其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

關鍵詞: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加合作班

中國從改革開放至今,隨著離婚率不斷上升,單親家庭家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高。單親家庭學生作為大學生中比較特殊的群體,表現(xiàn)出來的自卑、自閉、抑郁、嫉妒和逆反等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研究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狀況及其教育的對策,對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我們對華中師范大學中加合作班的學生進行了實地調查,華中師范大學2010級和2011級中加合作班共有學生154名,其中單親家庭學生有26名,占全部學生的17%。通過和中加合作班任課老師、輔導員及學生的交談,我們了解到了這26名單親家庭大學生多表現(xiàn)為不愛與人交流、迷戀上網(wǎng)、曠課、早戀等心理問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親或者母親的言行總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在單親家庭這個特殊的家庭形式中,其教育模式肯定也是特殊的,在缺少父愛或者母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他們所能感受到的和所受的傷害肯定對他們的心理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因此,了解單親家庭大學生在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并嘗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議和對策,以幫助單親家庭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成才。

一、單親家庭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1.自卑心理

這些學生從小生活在缺少父親或者母親的家庭,沒有得到家庭聲望的溫暖,使其與其他同學相比的總覺得低人一等,進而從內心深處形成了自己是被拋棄的孩子的心理暗示,從而產(chǎn)生自卑感。這樣的學生害怕別人談論自己的家庭,總是擔心被別人歧視、嘲笑。甚至這些事情成了學生心中的禁區(qū),往往聽到別人談論的時候就會有過激的反應,再加上有的時候看到別的同學家庭幸福的狀況,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容易形成一種落差,于是拒絕與其他的學生在一起,長此以往他們就從同學中脫離了出來,從而影響到自己的人際交往。

2.逆反心理

有的單親家庭學生因為覺得父母離異是把自己給拋棄了,再加上受到同學的歧視,又缺少父母完整的關愛,因此就會慢慢地對父母、家庭產(chǎn)生一種厭惡感,覺得自己現(xiàn)在會產(chǎn)生這樣的狀況都源于父母的離婚,就會產(chǎn)生更大的逆反心理,具體就表現(xiàn)為“你要我這樣做,我偏那樣”,一味地與父母對著干,甚至產(chǎn)生對父母的報復心。例如我們有一位學生,他的父母離異,從小學開始就是母親帶著他,母親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培養(yǎng)他上面了,經(jīng)常與他的班主任進行交流,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跑去學校,但是母親的行為卻造成了反效果,他漸漸的變得不愛學習,迷上了魔術。

3.以自我為中心

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離異家庭家長,孩子就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他們總覺得對不起孩子,為了抹平家庭破裂給孩子造成的創(chuàng)傷,想更多的給予孩子補償,因此任何事情都依著孩子,對于孩子的要求都予以滿足,只要孩子開口,父(母)親沒有不答應的。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是由家長所操持,無形中也剝奪了學生自己動手鍛煉的機會。長此以往,就養(yǎng)成了學生的過分依賴心理,離開了家長來到學校便茫然不知所措。同時,這樣的學生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任性,缺乏愛心和同情心。

4.從異性身上尋找失去的愛

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完整家庭的關愛,所以更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當有異性對其有好感之后,就會把愛遷移到對方身上,希望以此來填補心靈上、精神上的空白,因此他們往往容易陷入那種補償型的早戀當中去。這也正是所謂的補償作用,個體會通過極致來補償自己在生活中的某種缺失或不如意。

二、學校對于單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單親家庭的學生產(chǎn)生以上的一些心理狀況可以說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于家庭因素所造成的,因此對于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依靠學校和家長的配合。

1.了解學生家庭詳細狀況、建立單親大學生檔案

每位學生入校的時候我們都會讓學生填寫家庭情況登記表,里面會包含父母的聯(lián)系方式。在統(tǒng)計聯(lián)系方式的時候我們會特別關注那些只填了一個的,這些學生多半都是單親家庭的學生,我們也會同留有聯(lián)系方式的家長進行聯(lián)系,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單親的原因。并且我們會建立特殊學生的情況檔案,把平時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等情況、與學生之間的深入談話記錄等一些資料記錄下來, 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單親家庭學生檔案, 為以后進一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基礎。

2. 輔導員在平常工作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愛

曾經(jīng)有這么一句話形容大學輔導員,說我們就是我們手下上百個孩子的爹媽,可以說我們是大學生來到大學之后最親近的人。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大一部分的成因都來源于缺少“愛”。很多單親家庭大學生由于童年的陰影造成了他們實際上是極度渴望人們的理解和關愛的,尤其是在步入新的大學生活的新階段。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走進他們的心里,從小處著手,在學習上鼓勵他們、在生活上關心他們,使他們感受到還是有人在愛他們,關心他們的。尤其是在一些特別的日子,如學生的生日,給學生送去溫暖的話語,往往會使他們冰冷的心慢慢的解凍。你關心他們,他們就越愿意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告訴你,也更有利于我們對他們進行教育。

3.強化育人環(huán)境,積極鼓勵單親家庭學生參加集體活動

美國有位科學家曾經(jīng)做過一個“感覺剝奪試驗”。被實驗者被放在完全與外界信息隔離的房間里,實驗結果發(fā)覺基本沒有人可以在這個房間里待超過三天的時間。這個例子告訴人們,人需要與外界交流和溝通。而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自己家庭的原因,或多或少都把自己封閉了起來,因此學校應該根據(jù)這些學生的特點,組織一些學生交流互動的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和交流,為這些單親家庭的學生與其他同學之間搭建一道友誼的橋梁。

4.加強教育, 增強單親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當今社會競爭十分的激勵,有競爭就必然會有成功者和失敗者。而單親家庭大學生與普通的大學生相比他們的抗挫折能力會更弱一些, 心理健康隱患多, 而因此作為學校,我們應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活動,利用網(wǎng)頁、BBS、QQ群、微博以及我們學校所獨有的校園導航儀來普及心理知識。同時可以通過團體輔導以及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活動, 達到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提升的目的,幫助單親家庭大學生不斷提升心理素質。

5.家校聯(lián)系,構建心理健康“網(wǎng)”

家庭是學生心靈的港灣,改善和優(yōu)化家庭環(huán)境對于改變學生的心理狀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利用電話和寒暑假家訪的機會主動與孩子家長聯(lián)系,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在校情況,同時向他們宣傳科學合理的學生教育方法,并且多向家長反映孩子的閃光點。實踐證明,這種溝通雖困難較大。但是只要堅持它必然會起作用的,而這種效果一但產(chǎn)生,便會與老師在學校的教育產(chǎn)生合力,形成一種“網(wǎng)”,幫助我們的學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總而言之, 學校對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應該是經(jīng)過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單親家庭學生特點之后的“愛心工程”,作為輔導員,要充分運用科學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付出我們的愛心、耐心和誠心,本著熱愛學生精神處理好相關問題。每一名高校的輔導員,都應該把這項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也相信在學校和家長的配合下,我們能夠幫助這些學生的走出人生的低谷,邁向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劉爽,徐靜.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狀況分析和教育對策初探[J].中國輕工教育,2010,(04).

第9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心理;排除憂慮;互助合作

中圖分類號:B84

(正文)我國的教育家姚本先曾說過:“教育性、全體性、差異性、主體性、整體性和保密性都是當前學校開展心理教育應該首先必須遵循的原則?!倍昂闷妗⒑脝枴⒑脛?、好勝、好勝”又是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教育教學的開展應遵循中小學生心理特點的原則來開展,同時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當?shù)姆椒ㄒ龑?,尤其注重結合心理進行展開教育教學,身為教師掌握好教育的藝術,就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完善他們的個性,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性格,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一、中學生的心理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封閉。學生進入青春期,開始有了個人的秘密,本屬正常。但部分學生受多種因素影響,由此發(fā)展到自我封閉,喜歡離群索居,不愿與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開心扉。因而遇到煩惱時,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2、壓力過大。父母望子成龍,教師期望過高,學習、升學壓力沉重地壓迫著學生的身心。有的學生感到學習困難、升學無望,便憂慮重重,喪失信心。

3、未經(jīng)挫折。有的學生從家庭到學校、從小學到中學,一路順風,從未有過挫折。平時看上去意氣揚揚,偶遇挫折卻一蹶不振。

4、被動地位。學生在長期的傳統(tǒng)方式管理下,絕大多數(shù)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逐漸喪失了主體意識,依賴父母、依賴老師、依賴他人,一旦失去依賴,便無所適從,導致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二、找出癥結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心理促進學生投入到學習中

1、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交往與合作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經(jīng)過一定的實踐逐漸形成的。如:新生入校一周內,召開集體談心會,讓學生逐一自我介紹,達到使師生、同學之間在互相認識姓名、外貌的基礎上增進了解的目的。平時引導學生既要與全班同學友好相處,也應該有幾位關系密切的好朋友,能夠互相說說心里話。

2、化壓力為動力

如今,初中學生背負著來自多方的壓力:社會評價的壓力、老師教育的壓力、家長期望值較高的壓力以及自我施加的壓力。重壓之下,考生的心理負擔讓人擔憂,家長出現(xiàn)的一些心理問題同樣不可小視。心理醫(yī)師建議,考生應學會調節(jié)自身心理,分析原因對癥下藥。如學生可經(jīng)常進行自我比較,通過比較獲得自己的閃光點,增強信心。同時學生和家長的心態(tài)都要放松,淡化高分論成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xiàn)在社會對有一技之長的技校人才的需求遠遠超過了大學生。

3、從失敗到成功或者從成功到失敗互相轉換的情感體驗

成功和失敗在學生心理上也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對學生學習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初中的學生對正在學習的知識和能力還比較欠缺,這樣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與他們的已有知識和能力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學生在不能將老師所講知識掌握、作業(yè)頻繁出錯、提問回答不對、測驗得不到好成績時,又常會被老師一味地責備為不努力、不肯學,從而使他們感到自己比別人差,產(chǎn)生自卑感,加之部分老師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望生成龍”心切,教學中一味提高教學要求,更增加了學生的失敗的情感體驗,其后果是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害怕、厭惡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學生產(chǎn)生“反正學不會,干脆不學了”的想法。教學中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別施教,要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創(chuàng)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特別是在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教學中,教學要求更應壓得低一點,考試題目要易一點。因此有些知識宜隨著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高逐步引向深人,切忌難度過高,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

4、化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