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范文

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

第1篇: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范文

關鍵詞:橋梁建筑藝術意蘊藝術風格造型要素美學規(guī)則

從某種意義上講,橋梁美學理論涉及建筑學、美學、物理學、材料學、色彩學、藝術學等學科,是一項跨學科的理論研究。一座完美的橋梁,不但要講究其實用性和科學性,而且要講究藝術性;既要滿足功能要求,又要滿足審美需求。橋梁建筑的藝術意蘊,就是將審美主體的審美需要與橋梁造型和技術等方面完美結合起來,表現橋梁作為一種結構,一門結構造型藝術,所承載的蘊涵當時當地的風俗、習慣、傳統(tǒng)以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意識形態(tài)。本文將通過對橋梁建筑藝術、橋梁建筑藝術的美學原則、橋梁建筑的風格以及橋梁建筑造型要素的分析,揭示橋梁建筑意蘊的深刻內涵。

1.橋梁建筑藝術

從人類以天然的石頭壘起簡單踏步,利用倒塌的樹木架起獨木橋,就開始在上面留下了美的胎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橋梁建筑愈加強烈地體現出一定的社會意識,不斷地向建筑藝術的方向發(fā)展。橋梁建筑師以人類所知道的最難于表現的語言,也就是功能的、力學的、施工技術的語言來解決具體問題。

建筑藝術是一種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藝術。它一方面受著物質技術水平和實用功能的制約;另一方面,它的形式和風格的演變又受著人們精神生活,特別是社會審美意識的影響。橋梁建筑藝術是建筑藝術的一個分支,是橋梁建筑師在熟練地掌握藝術媒介物質(色彩、線條、形體等)的自然屬性及其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物質手段創(chuàng)造出來的,為了使人感知和認識,從而發(fā)揮其社會影響,體現一定生活內容的結構藝術形象。橋梁作為一種建筑藝術,是科學和藝術精神的建筑,融匯造型藝術的一切要素及科學技術的偉大成果。古樸典雅的中國趙州橋,精致美麗的圓明園十七孔拱橋,氣勢磅礴的金門大橋.它們同古老的金字塔,蜿蜒的長城,高聳入云的埃菲爾鐵塔等這些偉大的作品一樣,都閃爍著不朽的光彩,構成了建筑的美。

橋梁建筑藝術,它一方面反映出結構物的空間跨越所體現出的美感,另一方面,橋梁的造型,尤其是欄桿和橋頭堡等附屬設施的形式也受到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意識流的影響。趙州橋的蛟龍欄板(圖1)雕刻精美,寓神話傳說與當地文化于一體,充分顯示了當時人文風俗與技術水平Ⅲ。盧溝橋石獅(圖2),活靈活現,雙目凝神,注視橋面,酷似橋梁的守護神,給行人及當地居民以充分的安全感。

不過,橋梁建筑藝術也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優(yōu)美的橋梁,均融入了橋梁建筑師個人的感彩和藝術手段。實用和美觀的雙重特性,決定橋梁建筑藝術往往是一定時代、一定社會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最醒目的見證之一。完美的橋梁建筑,既有功利性,又不能缺乏美的屬性,是物質與精神的對立統(tǒng)一。

2.橋梁建筑藝術的原則

橋梁建筑藝術是橋梁建筑師的審美意識物態(tài)化成果,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橋梁建筑師在進行橋梁設計與藝術構想時,通常都綜合考慮權衡了下面幾項藝術原則。

2.1功能與形式美的協(xié)調

橋梁建筑藝術與語言藝術、表演藝術及造型藝術不盡相同,它還是一種實用藝術。一座優(yōu)秀的橋梁,應該實現實用與美觀的統(tǒng)一。只有技術和藝術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真正的美的橋梁。在處理橋梁建筑功能與形式美的協(xié)調時,通常有以下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過分強調實用功能而把橋梁建筑之美置之不理,這在我國解放初期表現最為明顯;另一種是只注重橋梁建筑的美觀而忽視其實用性值,出現的許多橋梁偽結構。要避免這兩種傾向,橋梁建筑藝術的協(xié)調原則就顯得十分重要。功能和形式,偏頗任何一方都不會產生好的作品;只有功能和形式做到完美統(tǒng)一,橋梁藝術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

2.2滿足民眾審美情趣

首先,橋梁所提供的便捷的交通服務功能,是滿足人的生活需要的。然而,老百姓有自己的審美觀,該審美觀必須同社會功利、國計民生相結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橋梁的美已經從實用中分化出來,但仍表現了它的社會功利性。

2.3體現橋梁建筑藝術的時代精神

與其它藝術一樣,橋梁建筑藝術也并非一成不變。古代橋梁多以裝飾華麗為美,而現代橋梁則以簡潔大方為美。橋梁建筑能夠以其巨大的空間形象來顯示生活中的某些本質方面,體現一定的時代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橋梁建筑風格、藝術和技術具有較大區(qū)別。在中外橋梁建筑史上,幾乎每個時代都會形成其獨特的橋梁建筑風格,而成為這個時代的標志性特色。各個時代的橋梁建筑師在設計創(chuàng)作時,不可避免地受時代精神的影響,西方建筑顯得尤為明顯。威尼斯水上世界的橋梁,橋面上集市密布,融休閑、購物、觀光、交通于一體,是當地的一大特色。

2.4展現橋梁建筑藝術鮮明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沒有規(guī)定審美建筑一定要有審美標準,但一定的民族,必然有一定的建筑特色。反映在橋梁上,中國的橋梁多具有地方特色,如江南小橋優(yōu)美多姿(圖3),西南部的橋梁則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格,如程陽風雨橋(圖4)。不同民族在習俗、文化傳統(tǒng)、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許多差異?;诖?,不同民族對橋梁建筑藝術提出各自不同要求,也就不足為奇。

3.橋梁建筑風格特性

橋梁建筑風格是由橋梁形態(tài)所體現的在設計構思上所具有的特色的表征,是橋梁建筑各種要素的總和,是結構內在規(guī)律在外在形態(tài)所表現的一種美的格調,是形式的抽象或升華,猶如人的風度氣質一樣,有時是一種可意味不可言傳的特征表現。風格是文化藝術中的高層次問題,它被社會、傳統(tǒng)、經濟、文化等因素所制約,反映出一個綜合形象,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3.1時代性

“建筑是石頭的史書”,是一定歷史時期技術文明發(fā)展的產物。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物質生產力量與人們的生活條件,體現了一定時代的社會思想、美學觀念與技術水平,留下了時代永恒的烙印。橋梁建筑在機械工業(yè)化和手工業(yè)生產時代,在選用材料、施工工藝、生產手段上截然不同,其選用結構形式、藝術特點也自然而然有所差別。如古希臘時代的優(yōu)美柱式結構,羅馬時代的半圓拱結構,歐洲哥特式尖拱,中世紀流行的有濃厚宗教色彩及軍事防御功能的橋頭堡(圖5),文藝復興時代鐵橋上繁瑣而精細的巴洛克風格雕塑,現代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結構所帶來的現代橋梁簡潔纖細的形態(tài)等,如法國某城市中承式外傾拱肋拱橋(圖6)。這些都無不折射出建筑(當然也包括橋梁建筑)風格的時代性。

3.2民族性

各民族有自己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背景,有其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風俗、習慣等,也產生了帶有民族特色的審美概念,它與某一民族的共同語言和心理特點及生活環(huán)境、生活條件緊密相關。人類生活與橋梁建筑密切相關,因而也必然帶有一定的民族色彩,例如古代橋梁建筑都有借助“神物”的力量與自然作斗爭的美好愿望。西方橋梁上的雕飾以神話人物或偉大文物為多,如維爾茨堡美茵河上的古老橋梁(圖7),意大利的十二天使徒橋、美國華盛頓州的阿林頓紀念橋、法國塞納河上的橋等,橋墩或橋頭望柱上均有一座座雕像。而在我國石橋上的雕飾以獅、龍為主,這些“神獸”曾起著制勝鎮(zhèn)邪的作用,如蘇州香花橋欄桿藝術(圖8),同時也是一種民族形式的裝飾,不僅給橋梁建筑藝術添姿增色,也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一種偏愛與情趣,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景觀。

3.3地域性

即使是同一時代,在不同地域,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與生活條件的不同,在審美標準上也會有很大差異。但是,某個地區(qū)的橋梁,應有自己較為統(tǒng)一的風格。如果每一座橋梁都標新立異,甚至要“一座橋梁一個樣”,這不僅勞民傷財,而且也違背了美學規(guī)律,大敗“胃口”。

然而,橋梁建筑畢竟不同于房屋建筑,其在功能上的單純性制約了橋梁形態(tài)。古今中外均以拱、梁、吊為基本形態(tài),由于現代化信息交流的頻繁與便捷,橋梁形式受民族、地域的影響并不似古時那么突出。而且較能顯示橋梁民族風格的大部分都是橋梁附屬結構,如橋頭建筑、欄桿、燈柱、雕飾等。在法國巴黎市中心,橋梁密布,具有濃郁的法蘭西民族文化特色(圖9)。羅納河上的古老橋梁,同樣也反映了歐洲中世紀的燦爛文化(圖10)。因此,在橋梁建筑中體現地域風格,創(chuàng)造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沒有特色,就沒有個性,從而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風格的時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有機的統(tǒng)一。橋梁建筑的杰出作品從來都是某一時代、某一民族及某一地域進步的審美理想的美好體現,也是美學價值、歷史價值之所在。顯然,現代橋梁建筑應該表現出積極的、正面的、令人精神振奮的格調,體現出良好的時代、民族與地域風格。

4.橋梁建筑造型要素

形式是由點、線、面、體構成。橋梁建筑藝術通過其藝術語言——空間組合、比例、質感、尺度、體型、韻律、色彩及象征手法等,構成一個豐富多彩矗每體系.{奉現-種形態(tài)的美:在形態(tài)美學里.點是有造型意義的,一點在畫面上.成T視線集中之處:兩個大小一樣的點,視線來回這兩點間,而產生“線”的感覺。線的形態(tài)不同,體現不同意義。不同形態(tài)的直線和曲線,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粗直線表現堅定、有力、厚實、穩(wěn)定、粗壯、笨拙、頑固等特征;細直線則體現敏銳、脆弱、纖細等特征;折線具有節(jié)奏、運動、焦慮、不安等特征;圓弧線給人以充實、精神飽滿的感覺;橢圓形弧線除具有圓弧線的特征外,還具有現代感;流線型是拋物線的自由審美創(chuàng)造;雙曲線具有曲線平衡的美,也有較強的時代感,變徑曲線具有豐富而變化的特點;自由曲線具有豐富的感情。

面是由線的運動而形成。通常認為,平面有安定、確定的感覺;三角形給人以沖動、刺激的感覺;圓形給人以溫暖、流動的感受;梯形富于很強的穩(wěn)定感;斜梯形具有一種傾斜方向的動感或力感;正方形使人感到整齊,端莊,有一種均齊美;球面、圓錐面、圓環(huán)面等曲面的形態(tài),給人以親切、飽滿、柔和、流動的感覺。

立體是由面的運動形成的。建筑的立體美感,由角度的變化、藝術聯(lián)想、虛實關系等來產生。金門大橋橋塔(圖11),其豎直方向線條順暢而富有規(guī)律,且有合理的變化,使橋塔的大體積的形態(tài)得到了纖細化,給人一強烈的力的美感;大紅的涂彩,使大橋又增添了一份明亮和活躍。法國某公園人行橋(圖12)則是曲線與直線的完美結合,其在水中的倒影優(yōu)美絕倫,令人浮想聯(lián)翩,過目不忘。

橋梁建筑的形態(tài)美,產生綜合的審美效應。點、線、面和體的彼此依賴、對立統(tǒng)一,構成廣闊、深遠、多姿多變的藝術境象,豐富了人們的美的感受。

5.結語

古今中外,橋梁建筑藝術形態(tài)各異,豐富多彩。橋梁建筑藝術的豐富內涵,使其成為一門獨具特色的結構藝術。其藝術意蘊的流變,總是在深層次影響著橋梁建筑的發(fā)展。深入考察研究橋梁的藝術意蘊以及形成的內在機理,對提高專業(yè)人士和大眾的藝術修養(yǎng)會有所裨益;對橋梁發(fā)展史的研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竹內敏雄,《美學百科辭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

【2】劉其福,《城市橋梁欄桿圈集》,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1.2。

第2篇: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范文

關鍵詞:現代建筑設計;理念創(chuàng)新;思考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建筑設計是藝術創(chuàng)作與科學技術的結合體,是創(chuàng)作構思加科學計算合成的產物,是運行過程中設計構思組合所產生出的全新理念。在建筑設計實踐中,經常發(fā)現一些建筑師設計創(chuàng)新的意圖強烈,實現的設計方案嚴重脫離設計原則,存在功能或視覺效果不佳等問題。某些設計不分情形和建筑功能類型存在差異,忽視建筑空間使用功能的差異性,用一種特例所采用的方式、硬套用在差異性很大的建筑類型中,片面追求奇異空間的體驗感覺。在空間尺度或組合中,片面追求精神要素的創(chuàng)新,忽視功能、經濟等要素和效率的原則,這些自以為是的設計創(chuàng)新是萬萬不可取的。

二、現代建筑設計理念創(chuàng)新的原則

(一)整體性與綜合性的設計原則

整體性設計原則是把要設計的建筑作為由各個組成部分構成的一個整體來全面研究整體的功能、構成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從整體與部分相互依賴、相互結合、相互制約的關系中揭示系統(tǒng)的特征和運動規(guī)律。綜合性設計原則是指對任一系統(tǒng)的研究,必須從它的要素、結構、功能、相互關系、歷史發(fā)展等方面進行綜合地考察,在綜合的過程中把分析有機地給合起來,從綜合出發(fā),在綜合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再回到綜合。每一層次分析的結果都要反饋到上一層次的綜合去與整體進行比較,按照比較的差異從新進行分析、修改、整合,使部分與整體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

(二)聯(lián)系性與動態(tài)性的設計原則

聯(lián)系性設計原則要求在建筑設計中要考慮到相互聯(lián)系的諸多方面,不僅要考察研究對象這個系統(tǒng)本身的各個方面,還要考察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系統(tǒng)存在的外部條件,系統(tǒng)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環(huán)境中發(fā)生、維持和發(fā)展的,與環(huán)境中其他系統(tǒng)有著種種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的。這種相互作用包括:環(huán)境給系統(tǒng)提供的資源和壓力、系統(tǒng)給環(huán)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動態(tài)原則就是要探索系統(tǒng)的內外聯(lián)系及系統(tǒng)發(fā)展變化的方向、趨勢、活動的速度和方式,還要探索系統(tǒng)發(fā)展的動力、應用和規(guī)律。對于建筑設計來講尤其要立足現在,兼顧未來,把握時代的發(fā)展方向。

(三)有序性的的設計原則

高層系統(tǒng)是由低層系統(tǒng)組成的,低層系統(tǒng)對高層系統(tǒng)具有構成性關系,同一層次的系統(tǒng)之間存在相干性關系。因此,系統(tǒng)都是有序、分層次的,是層層相關的結構關系,而且層次越低, 結合度越強;反之層次越高, 結合度越弱。結合度遞減,層次結構更加穩(wěn)定,由此可見, 使用房間對功能區(qū)、單體對群體、基地對環(huán)境都具有構成性關系,其結合度應遞減方能促進結構和功能的穩(wěn)定。如果一個功能區(qū)過于依賴于它的上層系統(tǒng),一旦上層系統(tǒng)中某個環(huán)節(jié)遭到破壞勢必會影響到它的使用功能,甚至會癱瘓。因此,正確地確定各部分的關系,有效地進行功能分區(qū),合理地組織各種流線和空間序列,是建筑設計中應認真對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四)結構性與最優(yōu)化的設計原則

結構是要素在關系作用下的結合方式,是性能的載體,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結構決定性能,性能表現可以反作用于結構。要素是結構的賴以結合者,要素運動的穩(wěn)定與否、發(fā)展方向將影響結構的穩(wěn)定與否和方向。關系是將要素連接起來的作用,是構成系統(tǒng)的紐帶,關系質和量決定結構性能的穩(wěn)定性。因此,必須了解它的結構,遵循結構性設計原則。同時系統(tǒng)形成的過程實際上是差異整合的過程。差異的事物能夠整合在一起,它們之間必定有同一性,相互需要、相互支持、優(yōu)勢互補,這是整合的前提和基礎。要通過差異的整合使建筑的各個部分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激發(fā)出正的整體效應,促進“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就必須注重最優(yōu)化設計。

三、現代建筑設計理念創(chuàng)新的理論

(一)理論創(chuàng)新應該借鑒廣泛

理論是指人們關于事物知識的理解和論述,是一種智力性勞動。在當代建筑的發(fā)展過程中,產生出大量的理論,其中包括各種實例分析、觀念指導原則及集合了哲學思考與經驗實證的系統(tǒng)化理論產出。那么如何提高建筑設計創(chuàng)作質量,就需要設計者廣泛借鑒國際領域的理論成果,各種新觀念和新思想;大膽運用開放的觀念,敏銳的思維,積極的利用國際先進理論和經驗成果。在未來的日子里,不斷推動建筑設計創(chuàng)作向前發(fā)展,爭取追趕和超過國際的先進水平。

(二)重視理論研究,加強“本土論”探索

建筑設計所普遍倡導的一個問題是科學理論的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美國科學哲學家T·庫恩在其倡導的科學范式理論學說中指出科學范式的產生對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義。對于職業(yè)設計規(guī)范化理論的建設,要不斷提高構思創(chuàng)意水平到工程設計實踐的水平。所謂“本土論”,即建筑創(chuàng)作中,要突出反映其個性、地域和民族的審美趣味,民族文化傳統(tǒng)同建筑藝術有機相互結合。我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政治文化大國,地大物博,有利于推動創(chuàng)造民族豐富多彩文化藝術特質的現代建筑藝術精品的產生,有利于推動民族文化建設,向世界展現我國獨特的民族文化藝術風彩,有利于加強民族自豪感。在這一點上,理論和實踐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現代建筑設計理念創(chuàng)新的構想

(一)引進和創(chuàng)新

建筑藝術代表著對特定時代的審美理想和相應的歷史繼承,它是一種社會行為藝術。也就是說,設計藝術是歷史的范疇,它是在歷史進程中不斷地創(chuàng)造和革新,應該完全地放開心態(tài)來博覽古今,汲取古今中外積累的建筑創(chuàng)作經驗與科技成就,從而創(chuàng)作出具備高度藝術水準的新品質建筑,體現建筑藝術的新觀念以及繁榮新時期設計藝術創(chuàng)作的高水平。

(二)建筑設計和城市設計相融合

眾所周知,建筑的存在是外部空間環(huán)境與場所不僅賦予建筑創(chuàng)作構思的某種特質的集合,它不是孤立的,它包容著建筑形式、空間因素所不能揭示的豐富的美學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態(tài)設計與環(huán)境形態(tài)之間存在內在的統(tǒng)一及和諧的邏輯規(guī)律。尊重環(huán)境的整體性、多樣性,從而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藝術形象。這不僅表現在現代建筑新美學觀念的重要因素,更要反映出建筑設計藝術的本身特征,以及對城市文脈、環(huán)境文理的尊重和認同。

(三)現代建筑設計應體現人文精神

建筑創(chuàng)作是人們心理認知以及美學意象的轉換和映照,它不是孤立的,它的藝術形象應具有充實的視覺表現力和沖擊力。隨著市政建筑、公司建筑這些迅速增長的新建筑場所的不斷崛起,它們所具有的現實意義也是異乎尋常的重要,它聯(lián)系著一種公眾精神,聚合著整座城市的首創(chuàng)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觀、心理認知與歸屬感的凝聚點,體現著的追求;是象征性的表現,與市民自豪感相結合的新的美學意象。應通過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設計來體現現代人文精神,與市民自豪感相結合。

五、結語

建筑設計主體通過一系列條件的控制達到建筑設計創(chuàng)新的實踐途徑,所以首創(chuàng)性與有效性是建筑設計創(chuàng)新方法實現的基本標準。人類的思維對于建筑設計創(chuàng)新方法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對于新作品的產生來說,新想法的產生往往更加關鍵。目前我國社會的對建筑設計創(chuàng)新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有助于人們對建筑設計創(chuàng)新的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參考文獻:

[1]張文波:《現代建筑設計理念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1).

第3篇: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范文

關鍵詞:建筑造型;形式美;精神內涵

中圖分類號:J06文獻標識碼: A

一、建筑造型的概念

建筑造型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是指,建筑物內部和外部空間的表現形式,是被人直觀感覺的建筑空間的物化形態(tài),包括立面、體型、質感、色彩、細部等;廣義的是指,建筑物創(chuàng)作的整個過程和各個方面,包括經濟、技術、功能和審美等內容。

建筑造型具有顯著的空間特征和環(huán)境特征。由于建筑本身的固定性,要求建筑造型要與周圍環(huán)境或其他建筑有機配合,相映成趣。是園林景觀、城市美化、建筑空間和建筑藝術形象的組成部分。從建筑物的外觀看,它是三維的立體形態(tài),其立體構成必須受內部空間的制約。從中外建筑史來看,建筑造型形式雖有繼承傳統(tǒng)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關系,但由于不同的時代背景、生產方式、社會制度、民族傳統(tǒng)、自然條件、生活習慣、技術條件,及建筑師的氣質、修養(yǎng)等,形成不同建筑造型形式。

建筑造型的基本原則,在構思和設計時必須從整體出發(fā),在宏觀的制約下經營部分乃至細部的設計,這樣才能使規(guī)劃、設計的一些建筑物,既新穎獨特,由于整體統(tǒng)一協(xié)調,給人們有一種整體感、尺度干和節(jié)奏感。從古今中外諸多建筑來看,建筑造型的類別十分繁多,主要有結構類、組合類、裝飾類、雕塑類、廣告型、擬人型、未來型等等。

二、建筑形式美的表現

(一)對稱與均衡

美的法則之一就是對稱美,對稱通常是在一個中心軸的兩側有著相同特點的形式。我國是建筑造型形式中通常都是有著對稱的形式。比如,北京故宮中的房屋和天安門城樓都是利用堆成的形式。我國傳統(tǒng)的建筑和民居布置中都是利用傳統(tǒng)的手法。對稱一般包括四種形式,分別是反射、平移、旋轉、擴大。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均衡,可以使構圖在各個方面都能保持一定的平衡,能在視覺中產生安定感。形態(tài)也就是點、線、面的平衡,涉及數量以及重量和色彩等幾個方面。在兩點之間的支點是平衡點;水平線能給人們帶來安定感;堆城中心的面,帶來的安定感更強。建筑物以及其裝飾,大的表示中,小為輕,暗色為重,亮色則為輕;粗糙的表示中、光潔的表示輕。在建筑物的立面四周之間的關系,應該給人的感覺是平衡的感覺,可以在造型上安排一邊用一個大體積和一邊用幾個小體積,或一邊豎向高起和一邊低矮平鋪,以取得數量和體積上的均衡。

(二)比例與穩(wěn)定

比例和尺度是建筑物與人體、建筑物的整體與局部自檢產生的一種關系,比如,中國的廟宇是橫長形,而西方的是縱長型,在一定形式上都有很好的比例。合適恰當的尺度能給人帶來一種美感。通常,尺度的效果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按照人體的大小來衡量建筑的大小。第二種就是夸張性的尺度,一般就是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利用凝重以及崇高的效果來滿足需要。第三種就是親切尺度,和實際的生活尺度相比比較小,能夠顯示出親切以及舒適和溫和。

對于建筑來說,穩(wěn)定也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原則。通常,建筑在人們的視覺中的感受是:建筑上小下大以及上輕下重的表現形式是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桿。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等,給人感覺是具有穩(wěn)定莊重的感覺。包括上海的金茂大廈等都是按照層次向上慢慢的收縮,不僅豐富了建筑的形象,還給人帶來穩(wěn)定高聳的感覺。

(三)節(jié)奏與韻律

節(jié)奏的表現都是有規(guī)律的進行重復,然而韻律是在節(jié)奏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節(jié)奏主要表現在長短、大小以及強弱等,然而韻律則是表現在高高低低、低高低高的形式,所以,韻律更生動,也更具有感彩。

節(jié)奏美以及韻律美在當前的建筑藝術中是比較常見的。比如,建筑物的陽臺以及門窗和樓梯燈都是有規(guī)律的進行重復。例如,北京人們大會堂整齊的柱廊就給人在水平方向帶來節(jié)奏感。

(四)對比與調和

對比是對差異進行對比,然而調和是表現一致。

在建筑藝術中,不能沒有對比,對比是建筑物中各個部分之間表現出的差異,起到作用是進行強調和夸張。表現對比的主要有長短、多少、大小以及厚薄、黑白等等。如果對比使用的好就會產生一種清新、鮮明的感覺,讓建筑物的形象表現的特別突出。調和的作用是為了能達到一致性,和對比比較,其強調的是共同因素,追求一致。一致性也就是進行統(tǒng)一性,使得建筑的內部空間以及外部形象和其使用功能進行有機的統(tǒng)一,建筑形式的基本規(guī)律就是統(tǒng)一,但是建筑在統(tǒng)一的基礎上還會產生變化,又有在變化中華追求統(tǒng)一,這樣就不會導致其顯得比較單調。

三、精神內涵

建筑作為一種藝術, 利用其藝術形象的獨特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但是,如果僅僅只將目光停留在其外在形式,只不過是一個沒有精神的外殼而已,形象要深入人心,一定要在其內在具備特有的精神屬性。人們對建筑的審美是一種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由于在建筑內在的精神表達的是藝術的層次,對社會面貌以及時代精神進行反應,表現著人類的發(fā)展以及進步。從多個方面進行對建筑的感染力進行強化,將一系列信息與素質蘊涵在建筑語匯之中,帶給人精神上的文化濡染與熏陶,讓建筑作為一種城市的語言活躍了人們的意識里。

四、建筑造型的形式美與精神內涵的相互滲透關系

(一) 從功能使用要求來看, 建筑造型的形式美與精神內涵相互作用, 共同反映功能

建筑最基本的就是對個人或者家庭生活需要的一種滿足,以及對整個社會需求的滿足。當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建筑的功能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不同形式的建筑造型紛紛出現。由于建筑的功能差別很大,對功能的表現形式也有其獨特的功能。比如說,醫(yī)院、學校等建筑,按照功能的特點來設置一條走道來對各個房間進行連接;而對于火車站或者展覽館等建筑,需要以穿套的形式以及連續(xù)的形式來進行組織,以滿足其功能的需求。而在精神內涵方面,供居住的建筑的平靜輕松,學校等的文化建筑內在的幽雅清朗,政治性的建筑的莊嚴以及體育類的建筑都表現的活潑有力,這些都是人們對各建筑造型的內在精神面貌的感受。

(二) 從物質材料方面來看,建筑技術材料的運用體現著人類的精神文明

隨著技術以及經濟的發(fā)展,對建筑材料和構造的展示慢慢的成為建筑造型設計的表現方法,更表達著精神內涵的意義。西方古典建筑時期應用最多的兩種建筑材料分別是石材和磚,它所構成的建筑,所表現的質感給人一種親切,具有自然氣息以及真實感,它所表現出的形象具有很強大的地域特性,在新建筑中,使用這兩種建筑材料,可以使建筑在與老舊建筑之間的形象表現的很是協(xié)調,同樣,也能表現出現代的建筑氣質。除了精神層面上的表達的意義之外,其實,磚、石也是表現建筑形式的有效元素, 精神與形式得到了很好的配合。

結語

在當前時代的發(fā)展中,對新建筑改造以及舊建筑的改造層出不窮,很多建筑都表現的比之前更具有美感,利用當前現代化的技術,使其更具有技術含量。但是,我們卻有一種只見外形不明內涵的感覺。其實這些模式化的建筑因為沒有民族、地域文化關懷等精神內容,沒有創(chuàng)造者的人文追求與特色, 存在的只是建筑空間造型、意象的雷同, 才會讓建筑呈現無特色的“個性”。所以, 建筑造型對精神內涵的“塑造”刻不容緩, 它要與形式緊密結合, 互相支配, 才能創(chuàng)造出特定時代的建筑藝術形象。

參考文獻

[1]謝浩. 建筑造型的形式美――兼談現代嶺南建筑的造型設計特點[J]. 上海建材,2013,03:34-36.

[2]張興亞. 高層居住建筑造型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2003.

第4篇: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范文

關鍵詞:美術史;影響;聯(lián)系;文化藝術

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產生于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下,這種不同文化下藝術家的文化思想和作品理念、藝術表現也是不同的。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不同地區(qū)的人類在不同的狀態(tài)下發(fā)展向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影響著美術史的發(fā)展,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美術史文明。東西方文化由于所在地域、政治體制等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美術作品中風格體現也不盡相同的。東西方美術分別是指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美術和以歐洲為中心的西方美術,在人類美術發(fā)展史上,東西方美術以各自美學追求和藝術規(guī)律相互交流相互影響,東西方的美術發(fā)展的差異體現在,西方美術以寫實為主。

在美術發(fā)展史上,世界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產生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藝術流派。這些風格流派對事物的認識理念的不同決定它們藝術表現和特點的不同。東西方不同的思想文化差異,造就了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出了本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各國間日益頻繁的交流也變得更加廣泛,人們的眼界也隨之開闊,東西方帶有自身特色的傳統(tǒng)思想文化必然會相互間產生沖撞與影響。例如中國圓明園就是結合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風格和西方巴洛克建筑風格,是東西方藝術結合的體現。而中國的陶瓷藝術和絲綢對西方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促成和影響了法國洛克克藝術。同樣題材的藝術作品表現形式也存在差別,東西方繪畫的審美特征和藝術表現手法的區(qū)別是十分明顯的,中國畫的審美特點主要是“神韻”“意味”西方繪畫的主要審美特點是客觀“再現”“宗教性”。所以決定中國和外國的藝術表現形式的不同。注重規(guī)范化、科學化,東方美術則以寫意為主,講求“形神兼?zhèn)洌烊撕弦弧甭?lián)系。藝術流派,促進它們藝術的認知和表現形式的交流對世界美術發(fā)展有幫助的。哲學思想不同決定東西方中外美術的區(qū)別,西方人考慮事情理性因素比較多,以人主觀的思想為指導比較多是中國的藝術人在考慮問題中。西方美術講究動感的視覺效果。但是仔細去觀察,產生于不同時代、不同的社會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下的藝術家,他們的的藝術思維和創(chuàng)作特點有共性也有差異,不同畫種形成發(fā)展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不同階段的藝術特點、藝術手法等也不同程度的發(fā)生變化,具有鮮明的特征。隨著世界全球化和貿易的一體化的進程,東西方增多了交流、接觸的機會,這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也產生了較大沖擊。

東方美術史的發(fā)展是漸變式的、緩慢式地向前發(fā)展,它發(fā)展特點具有相對平穩(wěn)的持續(xù)性。而西方美術的發(fā)展是多變的跳躍式的。主要因為它經歷了中世紀的停滯和倒退,直至18世紀后,通過藝術家不斷探求藝術的新理念、藝術的新樣式、藝術的新表現,各種藝術流派和風格才層出不窮,把一個畫種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一起比較,對他的總體特征、藝術語言和發(fā)展規(guī)律有清晰的深刻的認識。系統(tǒng)性整體性認識社會歷史年代的更替變化,對于認識美術歷史的發(fā)展趨勢是有幫助的這西方繪畫種直觀動感視覺效果中卻蘊含著靜的本質。繪畫就是將客觀物象刻畫到畫面的過程,西方人的觀察方法是縱向專注式的觀察,并以這種觀察來刻畫記錄客觀事物瞬間的靜態(tài)狀態(tài)??梢哉f是動中有靜的方式。東方美術的發(fā)展,主要體現在中國人對事物的觀察方式、思維理念方面。中國人的思維和觀察方式帶有神秘的直覺性、感悟性、在先秦時期的美術以后,逐漸傾向追求人與自然則是一種親和的關系,主張人的精神可以歸結為“自然”,即“形神兼?zhèn)?、天人合一”。由于各自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和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人們的審美實踐、也就不同。其藝術特點、審美觀念、審美趣味差異甚大。東方美術主張線造型,并追求其在畫面的傳神性,主要突出是表現自然,表現事物的真與美作為其審美趣味。直至18、l9、20世紀,西方出現多個藝術流派,它們的藝術形式和藝術理念的多樣化,標志著古典寫實主義的終結。西方美術的傳統(tǒng)是建立在嚴格的現實基礎之上,講究明暗法和體面關系,以面造型為主,主要以逼真地再現自然。西方美術的發(fā)展在很長時間內主要體現在它的科學性、邏輯性,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注重主觀服從客觀,真實地反映客觀物象。

在東西方美術史發(fā)展上.西方藝術和東方藝術都相互產生過重大影響,近現代以來東西方藝術交往更加頻繁,相互吸收、相互借鑒。隨著影響的深入,使不同文化的藝術觀念和要求改變得更加迫切。東方美術追求自然美與藝術美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西方美術追求的是人工之美,技能之美。西方美術重典型,追求美與真的統(tǒng)一,偏重于物質性。東方美術重意象;追求美與意的結合,偏重于精神。西方美術的發(fā)展史是相互影響與相互碰撞的歷史,系統(tǒng)性整體性認識社會歷史年代的更替變化,對于認識美術歷史的發(fā)展趨勢是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 張家鵬,王祥,《中國文化概論》,遼海出版社,2002年.

第5篇: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范文

關鍵詞:朱家花園;景觀藝術;造景手法;云南建水

收稿日期:20130515

作者簡介:陳東博(1982—),女,遼寧錦州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城市規(guī)劃與設計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7009205

1 引言

朱家花園位于云南省建水縣建新街中段,為清末光緒年間富紳朱成章、朱成藻等子侄兩代歷經30年所建,是建水珍貴的建筑歷史文化遺產,是漢族建筑藝術和當地少數民族建筑藝術相結合的產物,被稱之“西南邊陲大觀園”。其景觀藝術充分展現出滇南地域文化與園林之美。

本文從朱家花園建筑布局、整體景觀特色及空間環(huán)境進行實地調研,總結朱家花園整體布局、各功能分區(qū)景觀藝術特色、環(huán)境空間——建筑空間、綠色空間、山水空間、水域空間藝術特點,并運用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分析與評價朱家花園實景以及其他南方私家園林景觀。

2 研究現狀及意義

民居建筑的研究與社會、民俗、文化、生活息息相關,中國傳統(tǒng)民居又與儒學、禮制、宗法緊密聯(lián)系。家族觀、等級觀對民居定向、布局以及建筑門邸、屋脊、裝飾裝修以及景觀藝術的營造產生一定的影響。朱家花園是建水清代漢族民居的典型代表,是內地文化與西南邊疆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又是住宅與園林有機結合的、極具滇南文化特色的私家園林,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這對認識清末建水古城人居環(huán)境空間、景觀藝術布局、景觀文脈以及精湛建筑藝術和技巧、布局和設計、雕刻和彩繪等方面有著重要繼承和借鑒意義,同時對推進民族建筑藝術文化和裝飾文化以及現今城市生態(tài)旅游規(guī)劃、發(fā)展與建設有著重要影響。

3 朱家花園概況

3.1 地理及文化背景

建水是明清兩代臨安府府治,臨安文化發(fā)達,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的美譽,據載“臨安之繁華富甲于滇中,諺曰:‘金臨安,銀大理’言其饒也,其地有高山大川,草木魚螺之產不可殫述,又有銅錫諸礦,展轉四方,商賈輻輳[1]?!毙酆竦慕洕⒉⒌奈幕炀土巳司游幕幕顦吮尽旒一▓@。

朱家花園歷經滄桑,從道光年間購置田產、開辦酒坊、開采錫礦到光緒年間販賣百貨鴉片、興建土木、修蓋家宅宗祠,逐步發(fā)展成為滇南商號之一,所以朱家花園的百年歷史也是云南近現代史的一部縮影,其由盛及衰的歷史過程與《紅樓夢》賈家家族命運頗似,這些深厚的歷史文化賦予了朱家花園獨特的造園魅力。

3.2 朱家花園整體布局

園林布局是園林藝術的最終體現,任何一項園林工程都必須考慮它的功能分區(qū)合理性、組織景區(qū)景點的有序性。在合理的功能分區(qū)基礎上,組織游覽路線,創(chuàng)造系列構圖空間,安排景點布局,創(chuàng)造意境情景,是園林布局的核心內容。

朱家花園坐南朝北,占地面積2萬m2,其中房屋建筑面積約5000m2,主體建筑分為宗祠和內宅院兩部分,為“縱四橫三”不對稱布局,為建水地區(qū)典型的“三間六耳三間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傳統(tǒng)民居并列連排組合的群體建筑。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層出迭進,計有大小天井42個,房屋214間。整組建筑陡脊飛檐、雕梁畫棟、精美高雅。庭院廳堂布置合理,院落層進疊出、房舍鱗次櫛比(圖1)。

4 朱家花園景觀藝術特色淺析

4.1 朱家花園的整體景觀藝術

朱家花園分為宗祠、內宅院、花廳、后花園、鋪面等5個部分,院東南面為家族宗祠,宗祠前有水池,水上有戲臺、亭閣、庭蔭花木等;內宅院的建筑布局遵循儒家封建禮法,采用軸線對稱方式依次排列內宅院的前廳、中廳和后堂,由若干個單體建筑群合圍成一個對稱、和諧、緊湊、內聚向心的家族聚居式院落群空間,各屋向天井排水,風水學稱之為“四水歸堂”,即“氣”的貫通達到“陰陽和合”,整體景觀體現出傳統(tǒng)宗法倫理“家和萬事興”的居家理念;前廳北面為花廳、三開間、卷棚頂,左右兩側置美人靠;院北面為后花園,正前有荷池、樹叢、苗圃、花圃散布其間。整體布局內雅外秀、形制規(guī)整、布局靈活、空間豐富、層次漸進、環(huán)境清幽、色彩淡雅、裝修有度、結構統(tǒng)一,在豐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內涵,特別是建筑的文飾美藝術在起翹屋角、交疊飛檐、黛瓦粉墻、雕梁畫棟等細節(jié)上淋漓盡致。

圖1 朱家花園平面布局

4.2 朱家花園各分區(qū)景觀藝術

4.2.1 主入口景觀

大門也稱門樓,除實用功能外還彰顯封建家族地位。朱家花園的大門歇山頂,抬梁式屋架,三疊水,三開間,八字垂花門樓,是建水民居門樓中的最高規(guī)格形式(圖2)。

圖2 大門

主入口上方檐枋三重,其上雕鏤的圖案富有寓意:一重檐枋上雕刻有“鯉魚跳龍門”;二重檐枋上雕刻有“四喜臨門”、“旭日東升”;三重檐枋上有佛手、桃梨、香爐、寶瓶等物,象征“福祿壽平”。斗拱、雀替上雕有龍鳳等物,封檐板上雕有菊、梅、葫蘆、枇杷、葡萄等吉祥如意征兆的四時花果,甚至粗實檐枋上也以書法和繪畫做以裝飾[1]。主入口前的石鼓,刻有龍鳳圖像,建筑學中稱之為“抱鼓石”,民俗稱之“戶對”,預示財勢與地位。另外西大門用以影壁將主入口內外景觀加以阻隔、遮掩,以保證內宅的隱蔽性,起到風水學中聚氣納財作用。

4.2.2 朱氏宗祠景觀

朱氏宗祠是家族舉行崇佛、敬祖、祭祀、典禮的地方,也是族人、親朋摯友品茗看戲、接待會客的地方。由三進院落組成,居中的宗祠和“T”字型過廳將其宗祠分隔為12個天井,空間層次豐富。一進院落由正前方的水上戲臺、兩側耳房、小鵝湖及觀戲看臺構成,具有娛樂休閑功能。

水上戲臺是朱家花園的娛樂性設施,三開間,兩側耳房作化妝室和道具室之用。臺口呈八字形,延伸于池上,以四根石柱虛懸在水中,柱頭雕以石獅石象,其上以橫梁露頭雕成龍、鳳、象等形狀,檐枋上雕出“連升三級”和動物圖樣。

小鵝湖的池塘玲瓏精致,池水在院落中起到擴音、滅火作用,小鵝湖前有14根石柱和13塊石板,其正背面均雕有浮雕圖案和詩文,正面一幅圖案對應一個典故或幾個典故,其間有花、鳥、魚、人、獸相映成趣;背面是梅、蘭、竹、菊和山水浮雕。水榭圍欄上所題詩詞,體裁廣泛,內容豐富,其手法楷、草、隸、篆皆有,有陰刻、陽刻,有詩詞、銘賦等多種形式,表現出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藝術價值。小鵝湖兩側的小葉榕植物景觀與水上戲臺的建筑交相輝映,水池內蓮荷凌波、游魚可數,花木庭蔭,悅目賞心,使得建筑、山石、植物和水體四大景觀構成要素融為一體,到達天人和一的景觀藝術美。

4.2.3 朱家花園內宅院景觀

朱家花園內宅院由若干單體四合院組合而成。宅院由三縱六個院落并列連排組成群體建筑。每個院落均由正房、左右耳房、倒房構成,中央是天井,四角有四個漏角,是滇南民居“四合五天井”的蔓生形態(tài),成為建水典型的“三間六耳三間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院落。因為院落布局的相同,且空間景觀層次豐富、變化無窮,形成“迷宮式”建筑群。內宅院遵循長幼、男女、尊卑的傳統(tǒng)禮制宗法,以南向正房為尊,北向耳房為卑,以中軸院落為尊,兩側對稱庭院次之布局。

內宅院中有梅館、蘭庭、竹園、菊苑等特色的庭院,均由栽種植物予以命名。菊苑廳前設置的石缸,在建筑學中稱之“門?!?,亦稱“吉祥缸”,可養(yǎng)花觀魚,調節(jié)小氣候,蓄水防火之用。內宅院圍合的天井在住宅中除采光、通風、排水等功能外,也是婦女圍坐閑談小孩嬉戲玩耍的交流空間場所。

4.2.4 花廳景觀

廳堂是園林設計中首要考慮的建筑物,《園冶》上說:“凡園圃立基,定廳堂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2],”據古辭書《爾雅》解釋:“廳,所以聽事也,堂,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屋[2]?!被◤d是朱氏家族平日集聚休閑的活動中心,也是接待賓客、觀賞美景的場所,五開間,卷棚歇山頂,建筑大方,出檐深遠,形成較大的環(huán)境空間,敞廳兩側設美人靠。

4.2.5 后花園景觀

后花園為朱家花園比較集中的園林空間,散布著樹叢、苗圃和花圃,是朱家花園內軟質景觀最豐富的地方,而且景觀布局以平視為主,內傾、陰柔的空間設計,展現出美學的特征:“平、淡、青、遠[2]”。

5 朱家花園環(huán)境空間藝術特點分析

5.1 朱家花園建筑空間

5.1.1 建筑類型

園林建筑常作景點處理,既是景觀,又可以用來觀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還有美學方面的要求。亭、臺、樓、閣、軒、榭、齋、館,無不經過建筑師巧秒構思與精湛技術的處理,于功能、結構、藝術統(tǒng)一為一體,成為古樸典雅的建筑藝術品。它的魅力來自體量、外型、色彩、質感等因素[3],加之室內陳設的古香古色、室外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體現出建筑美學藝術。

2013年7月 綠 色 科 技 第7期朱家花園的園林建筑包括:亭、廊、榭、舫、廳堂、樓閣等,主要集中在后花園,后花園的環(huán)境屬于“廣水少山型”的典型園林,水面是整個園林布局的主導因素,它占據了園林空間的大部分面積,小體量的園林建筑環(huán)湖而建,因地制宜、依山造勢,使人工建筑和自然環(huán)境完美融合。

5.1.2 建筑布局

朱家花園整體建筑群體的布局為建水地區(qū)典型的“三間六耳三間廳,一大天井四小天井”的布局;建筑群體在空間層次上沿地形的高低起伏采用了強烈的中軸線的對稱布局形式;在建筑空間層次上采用縱橫、高低、收放交錯的手法,使空間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和韻律感。建筑的營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與鄉(xiāng)土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并融入江南水鄉(xiāng)景觀。

5.1.3 建筑裝飾

朱家花園的建筑裝飾主題是“福、祿、壽”,所選的題材是中國古代的山水畫、詩詞、典故以及具有吉祥含義的動植物圖案。裝飾形式主要是隔扇門的透雕、門窗板壁上的水墨畫、書法作品,反映出主人追求高雅的漢儒文化情操和生活興趣;雕刻繪畫廣泛吸納少數民族的內容和技巧;門窗雕刻精細,內容多樣;室內家居均為紫木雕,體現清代風格等。

5.1.4 建筑功能

朱家花園既是滇南私家園林,又是民居宅院,所以建筑主體不是華麗的園林建筑小品而是居住型庭院。在內宅院設計中,私密性主要體現在布局上,即“四合五天井”這種布局為內聚型中庭,其構成緊湊、內向,對外是家族內部的私密空間,對內則是家族的公共交流場所,具有半私密性質。根據不同私密性來布局建筑庭院,滿足起居生活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提供安全的居住環(huán)境和寧靜的居所氛圍。

5.2 朱家花園綠色空間

5.2.1 內宅院植物景觀

朱家花園是典型的南方私家園林,四合院空間有限,既小又封閉,如果不栽種觀賞植物勢必造成景觀單調,如若花木過于高大繁茂又將會擁塞局促。所以造園中為體現“空”的理念,保證空間的流通性與開敞性,適當點綴盆栽植物、孤植樹、藤蔓植物等置于庭院空間。

梅館、蘭庭、竹園和菊苑庭院內均對稱布置榕樹、散尾葵、蘇鐵、沿階草和天門冬等盆栽植物,其他院落的盆栽多運用棕竹、散尾葵、南天竹、榔榆、紫薇、榕樹和葉子花等灌木。

5.2.2 后花園植物景觀

后花園的植物景觀營造,主要運用鄉(xiāng)土樹種,譬如小葉榕、香樟、董棕、桂花等,采用自然配置;在植物種類和數量上,后花園營造疏朗的空間景觀——“平、淡、青、遠”,沒有種植過于高大繁多的喬木群、灌木群和地被植物,而是注重植物景觀的平遠特征。另外孤植樹多選用具有觀賞特性和美好寓意的植物,譬如石榴、紫荊花、玉蘭、桂花、竹等。

5.3 朱家花園山石空間

后花園“廣水少山”,水體是朱家花園的構圖中心。水體周邊布置兩座假山,面積不大,藝術性再現自然界的峰巒,再加之豐富的植物配置和迂回婉轉的小徑,營造出咫尺山林的野趣。

朱家花園置石主要為粉墻置石、庭院置石和草地置石。粉墻置石,即在建筑的墻面作石景,是傳統(tǒng)的園林手法,《園冶》有謂:“峭壁山者,靠壁理也。籍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2]”。在粉墻前置石,配以相宜的植物小品;庭院置石起到點綴空間、突出重點景觀的作用,宗祠的二進空間就是全園最大的院落,為使空間景觀更豐富,就在視覺焦點處特置庭院置石;后花園草坪中立置石也是豐富景觀的點睛之筆。

5.4 朱家花園水域空間

庭園理水是中國自然山水園造園的主要手法,尤其是面積較小庭院,多采用集中用水的方法,即以水池為中心,在周圍布置景觀,從而形成一種內心和內聚的格局,使有限的空間具有幽靜和開朗的感覺[4]。朱家花園的水體景觀主要分布在宗祠和后花園。

宗祠的小鵝湖是人工開鑿的規(guī)則式水池,水池上建有戲臺,這樣的組合不僅在演出時起到水面擴音的作用,同時也豐富和擴大庭院的空間景觀;后花園的水景,視野開闊,樓、亭、舫和閣濱水而建,配以自然的山石駁岸和豐富的親水植物,營造出自然與人工相和諧的空間景觀。

6 朱家花園造園手法分析

6.1 空間序列

朱家花園的空間序列以民居并聯(lián)形式組成,構成“縱四橫三”的庭院建筑組群。而朱家花園內宅院與后花園景觀的分離布局,是以主要游覽路線環(huán)形鏈接,得使各景點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并從行進的過程中將各個具有良好靜觀效果的“景”連貫成完整的序列,進而獲得良好動觀效果的“景”。各四合庭院之間通過空間大與小、自由與嚴整、開敞與封閉手法的對比,突破園林空間范圍較小的局限,實現小中見大的空間效果。

6.2 空間對比

空間對比是把顯著差異的兩個空間毗鄰設計在一起,借對比突出各自的特征。朱家花園的空間層次豐富,采用了多種空間對比的形式來突出景觀[5]。

(1)利用空間大小的對比。朱家花園宗祠內的二進院落是園內最大的天井院落,造園師卻巧妙利用空間大、小的對比,設置入口則從華堂兩側的小徑繞入。小空間輾轉、繞行幾次才進入大空間,營造出欲揚先抑、豁然開朗、主次分明的景觀效果。在空間的對比中,小空間烘托、映襯了主要空間,大空間更顯其大;(2)住宅建筑與天井庭院之間插入過渡空間。如朱家花園內宅院與后花園之間設置花廳,花廳為半開敞的空間,與后花園相比又是較封閉的空間,層層遞進,加強對比,突出差異。

(3)住宅空間與自然環(huán)境空間形成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對比。朱家花園內宅院空間與園林空間的分離布局,從規(guī)整、封閉的宅院進入自然山水空間,頃刻氣氛突變,增強自然環(huán)境空間的景觀觀賞性(圖3、圖4)。

圖3 三種空間對比示意

6.3 滲透與層次

6.3.1 分割與聯(lián)系

朱家花園宗祠中的棚廊空間體現分割與聯(lián)系作用。棚廊兩面完全開敞,兩側花窗通透,可以說棚廊空間是完全敞開的建筑空間。它的功能除連接廳堂與祭堂外,還將院落空間進行了兩次分割,符合傳統(tǒng)造園中“越拆越小,越隔越大”的理念,即在園林中景物的層次越少,越一覽無余;層次越多、景越藏,越容易產生深遠的空間[6]。棚廊空間就是運用掩映手法,利用廊柱系列來遮隔構景,增加景物的層次,同時以線連點的方式,增加空間景物的連續(xù)性(圖4)。

6.3.2 對景、框景和障景

傳統(tǒng)園林中的對景是透過設置的門洞、窗口去觀賞對面景物,增加景觀層次的深遠性[7]。如隔著月門和鏤空花墻看宗祠內景物,由于隔著兩重層次看,因此空間層次的變化更豐富,意境更深遠,突出“園中有園”特色。

圖4 柵廊空間體現分隔與聯(lián)系

框景是利用建筑的門、窗、洞口將外部景物有限地收斂于框內,如同一幅畫面[7]。實際上也是在小空間內將外部大空間的景色選擇性借到小空間,人的視線就從園林的范圍內延展開去,起到擴大空間的作用,也使兩個空間相互聯(lián)系的另一形式。朱家花園的框景手法運用廣泛,月門框、廊柱框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動地映入內空間。

朱家花園主入口設置一影壁,借以遮障視線。影壁是障景手法的運用,使內部環(huán)境起居深藏而不外露,求得含蓄幽深,是造景手法中“欲露先藏”的體現(圖5)。

圖5 透過月門鏤空花墻看繡樓

6.3.3 接外景

將園外的景色借到園內,使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園林中的廳堂一般都可以透過開敞的隔扇攝取園外的景物,由于透過隔扇觀賞,視角從較暗的室內向室外亮處觀看,突出了園外景觀物體的明快與絢麗。由于朱家花園內宅院各院落的廳堂門門相對,可以通過室內隔扇把園外景色幾重框借于園內,增添景觀層次性。

6.3.4 園路回環(huán)曲折的設置

朱家花園主體建筑利用空間回環(huán)相同、道路曲折變幻的手法,使空間與景色漸次展開,連續(xù)不斷,周而復始,造成景色多而空間豐富,類似觀賞中國畫的山水長卷一般。路徑的遷回曲折,增大路程的長度,延長游賞民居庭院的時間,使人心理上擴大建筑空間感[8]。

6.3.5 破園林邊界規(guī)則、方整的生硬感覺,尋求自然的意趣

(1)運用以山石與綠化作為主體建筑墻壁的掩映[8]。在粉墻下布置山石、花木,在光影的作用下,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這些景物當中,而“實”的墻壁成為景物“虛”的背景,猶如畫面上的白紙,使粉墻的視覺界限消失。

(2)以棚廊、鏤空花墻與室外空間景色相聯(lián)系,把外部景色引入室內。

(3)突破自然條件下缺乏真山真水的不足,以人造自然環(huán)境體現自然意境。人造環(huán)境以自然風景為藍本,它要求比自然風景更集中、更典型、更概括,才能做到“以少勝多”,才能使得園林布局有氣勢,有輕重、高低、虛實和靜動的對比。山石是重的、實的、靜的,水體、云霧是輕的、虛的、動的,把山與水恰當結合起來,使山石有奔走的氣勢,使水體有漫延流動的神態(tài),以水之輕、虛更襯托出山石的堅硬、凝重,從而達到氣韻生動的景觀效果[9]。

7 朱家花園與其他南方私家園林的關系分析

7.1 朱家花園與江南私家園林的關系

同為南方園林,因所處政治與社會環(huán)境不同,朱家花園和江南園林風格迥異。朱家花園極力張揚的是財富、是烜赫,院落氣度不凡;而江南園林表現的則是一種質樸的文化內涵,外觀毫不起眼,但層層遞進,每深入一層,文化的底蘊都濃厚一層,這兩種園林風格映照出兩種不同的社會文化和意境。

另外,朱家花園是宅院與花園分離的典型園林,其主要建筑屬于“縱四橫三”空間序列,庭院并列連排組成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建筑組群,有明顯的軸線對稱布局;而江南園林中的建筑不是嚴格的中軸線構局,多曲折變化、結構不拘形式,靈活自由地散布于園內與自然環(huán)境相互配合襯托。朱家花園的理池沒有江南園林水體的靈動、幽靜、水態(tài)豐富;筑山疊石沒有江南園林山石的變化萬千。但朱家花園卻以其宏大的建筑規(guī)模和空間環(huán)境體現出“滇西南大觀園”的地域文化特色。

7.2 朱家花園與嶺南私家園林的關系

“前院后園”是嶺南私家園林常見的布局方式,園林中的住宅大都設在前院,宅居與園林相對獨立,各自一體,沒有實墻間隔,而是又分又連,或用洞門花墻、或用廊亭小院、或用花木池水作為過渡聯(lián)系空間[10]。且宅院多以中軸對稱的方法,采用合院形式,布局密集,靈活自由。室外空間開敞、通透,景觀層次變化豐富。嶺南園林的這些布局特點都與朱家花園的宅院、宗祠與花園相對獨立的布局極為相似,所不同的是嶺南園林的庭園空間極其蜿蜒曲折、起伏多變,多借廊表現曲折和分隔空間,這與朱家花園的平庭式布局不同。

8 結語

朱家花園在筑造空間環(huán)境方面著有特色,是其聞名中外的主要原因。通過對云南建水朱家花園景觀藝術的淺析,探究我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以及建筑的類型、布局、裝飾、功能等營造方式,認識清末建水古城人居環(huán)境空間、景觀藝術布局、景觀文脈有著重要繼承與借鑒意義,將對當前造園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起到融合、傳承與發(fā)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6.

[2] 陳從周.中國園林鑒賞辭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 潘谷西.中國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

[4] 將高宸.建水古城的歷史記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

[5] 侯幼彬.中國建筑美學[M].哈爾濱:黑龍江科技出版社,1997.

[6] 馮鐘平.中國園林建筑[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8.

[7] 肖 飛,章曉歷,蘇 旅.幽雅的江南古典園林[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6.

[8] 唐學山,李 雄,曹禮昆.園林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7.

第6篇: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范文

【關鍵詞】:光的作用建筑設計室內設計自然光人造光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人類的生活天天與光相伴,建筑和城市與光息息相關。光顯示出的巨大藝術感染力,激發(fā)了建筑師、室內設計師、城市規(guī)劃師對夜景照明創(chuàng)作的沖動。光是人居環(huán)境的要素,為人類居住的建筑和城市創(chuàng)造光明、舒適、絢麗。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光環(huán)境是建筑師、設計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光使建筑的實存成為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季節(jié)的更替,光的強弱發(fā)生了變化,建筑的形象也隨之改變。人們就是在這樣不斷變化的形和影中感受光帶給我們的奇妙世界。正如日本著名建筑大師安藤忠雄所說:“建筑設計就是要截取無所不在的光,并在特定場合去表現光的存在。建筑將光凝縮成最簡約的存在,建筑空間的創(chuàng)造即是對光之力量的純化和濃縮?!贝竺娣e的明暗對比和光影變化,反映著光與建筑的完美交融。

一、光是建筑藝術的靈魂

物的形象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視覺感知。正確地設光(指光量,光的性質和方向)能加強建筑造型的三維立體感,提升藝術效果,反之則導致形象平淡或歪曲。明和暗的差異自然地形成室內外不同空間劃分的心理暗示。光的微妙的強弱變化造就空間的層次感。建筑光環(huán)境設計在建筑節(jié)能方面同樣大有可為。天然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要有效利用它。如果自然光能進入到某一空間,那電光源就只能算是一個補充光源,進行定點照明,平衡一些亮度而已。

二、光在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1、光對建筑中的造型應用

光與影對建筑整體的體量和細節(jié)裝飾都有塑造作用,建筑的生命是光線賦予的,光在物體表面,光影交合,勾勒出它們凹凸起伏的輪廓,在物體后面聚集陰影,給予它們深度。光可以使建筑顯現出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所以,人們感知的建筑通常是光與實體共同作用形成的,光的強弱也會給人不同的感知體驗,能顯出強烈、柔和、明暗、波動、流動等狀態(tài),隨著光源的移動使空間產生流動變化。也可以使靜止的實體空間形成動態(tài)空間。

2、光在建筑中的渲染應用

晴空萬里,細雨連綿,不同的環(huán)境帶給我們不同的心情,隨著時間的變化,季節(jié)的更替,光的強弱發(fā)生了變化,人們就是在這樣不斷變化的形和影中感受光帶給我們的奇妙世界。所以,光渲染的氣氛對人的心理狀態(tài)和光環(huán)境的藝術感染力有決定性的影響。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通過“十”字形狀的空間射入,如同神靈之光一般,充分渲染了教堂神圣的氛圍,洗滌了人們的靈魂。

3、光在建筑中的裝飾應用

在現代居室設計中,光不再僅僅是照明作用,隨著人們對環(huán)境氣氛的要求越來越高,光所具有的裝飾效果越來越多地被設計師們所運用,光有冷暖之分,有顏色,經過“裁剪”有形狀,光與其他材質配合可共同演繹動人的場景效果。光是一種空間創(chuàng)作的材料,但是光更能揭示或改變構成實體空間的各種材料的肌理、表情,從而影響空間的表情,起到裝飾作用。粗糙的毛石、光滑的玻璃、柔和的木質、流動的水體都可以通過光加以表現和修飾,所以說建筑師是用光來“裝飾”建筑的表情的。如拋光的金屬板對光就非常敏感,它隨著光源的變化而迅速變化,并伶俐地對周圍環(huán)境做出反映。金屬的反射與映射、眩光與泛光交匯在一起,給人虛幻繚亂及迷離的超現實效果。所以,一個出色的設計師為了提高空間的品質要特別注重光對材料肌理、表情的裝飾作用。所以,當把光作為一種有效的材料來配合,光使建筑的材料盡顯本色或更加藝術化的改變質感,則材料會具有超過其材料本身的有效價值,使空間的目的的意義能夠得到升華。

4、光在建筑空間中的情感創(chuàng)造應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情感的空間就不存在藝術價值。人們在使用空間的同時自覺與不自覺地與空間進行交流,藝術設計者所要創(chuàng)造的“景”,應該是一種情感的空間,情感空間的創(chuàng)造才是藝術的創(chuàng)造。而光又是創(chuàng)造情感空間、表現特殊情感的強有力的語言,在人們的生活空間里,經常需要莊重崇高、清新安詳、歡快奔放的各種情感空間。

光是一切視覺感情之源,光影結合使空間更加具有藝術情感魅力。運用光使空間建立起節(jié)奏和美的構圖、限定空間領域、增加空間層次、強調趣味中心、明確空間向導、營造空間的情感和意境。我們必須用光與建筑空間的文化情感和藝術情感相整合的觀念,全面地,系統(tǒng)地研究光影,積極有效地運用光的情感價值。

三、人造光在建筑中的應用

燈泡的出現打破了人類幾千年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律,人造光填滿了入夜之后的世界。建筑師開始意識到建筑夜晚的視覺效果也同樣不容忽視。每當夜幕降臨,城市的主角被燈光替代。此時的建筑不再借助于體量、材質、色彩等元素來傳達,而是靠人造照明設備了。正如日本建筑大師安藤忠雄所說:“建筑設計就是要截取無所不在的光,并在特定場合去表現光的存在。建筑將光凝縮成最簡約的存在,建筑空間的創(chuàng)造即是對光之力量的純化和濃縮?!?/p>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人造光不再僅僅是照明作用,它所具有的裝飾效果已經越來越多地被設計師們所運用。光的冷暖顏色,光與其他材質的配合,可以使建筑與環(huán)境效果達到和諧。用照度適宜的中性白光照射白色的墻面,會出現清潔、寬敞、明亮的效果。而照度不足的彩光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效果。另外照明效果直接受到建筑立面的材料材質的影響,不同顏色的墻面配合燈光給人以不同的感覺。某些投射光也可以對建筑細節(ji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自然光在建筑中的應用

現代建筑與自然光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對于建筑空間來說,已經不再是單純?yōu)榱藵M足采光的實用性需求。隨著建筑設計手法和建筑技術的發(fā)展對它有新的詮釋??梢酝ㄟ^對窗體的設計將自然光的運動與建筑空間有效結合,自然、純粹、樸素、時間與空間共同營造出一種淳樸、回歸之美。

在建筑空間中,引入光主要通過采光口,通過光線反射或折射到墻面和地面上。如柯布西耶的廊香教堂就是將自然光作為最直接、最便利的光源引入建筑的典范。所以,光的藝術效果是由采光口的大小、位置、形式以及構造做法來決定的。運用自然采光的時候,應仔細考慮窗的面積及方位,并可設置反射陽光板;建筑內裝修可采用淺色調,增加二次反射光線,通過這些手段保證獲得足夠的室內光線和空間氛圍需求,并達到一定的均勻度。一般建筑采光設計都是假設是陰天,不考慮直射陽光。這樣的采光設計就防止采光不穩(wěn)定,過熱、眩光等問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光創(chuàng)造了空間亮度,亮度給予空間活力,賦予空間立體界面。同時,空間亮度在建筑中需要正確的使用,即自然光與人造光的合理搭配。光的運用關系到建筑空間形體特征的直接表現,而建筑空間的結構又能夠影響到光的實際作用。它們互相牽扯,互相依托而又不能分開,所以無論當今建筑空問發(fā)展狀況還是未來的建筑空間發(fā)展趨勢都需要將光與建筑空間用整體的眼光去考慮,才能達到功能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光在居室設計中的運用,令古今中外的很多設計師不斷探索其神奇的魅力,當光被設計師們更好地利用并展現其魔力時,我們的生活空間將會創(chuàng)造得更美。

參考文獻:

[1]王俊,陳柳.淺談光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山西建筑.2004

[2]滕宏偉.論光在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低溫建筑技術.2009

第7篇: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范文

近十幾年來,我所從事的大部分工作是與國外建筑師合作的項目,而且是國際知名的設計公司(美國SOM公司)及建筑大師(保羅安德魯先生),通過與國外建筑師零距離的接觸,親身體驗到了國外建筑師的設計理念、表現手法,同時也感受到國內建筑師在合作過程中的重要性。從開始感覺壓力大到現在在工作中能應對自如,從不自信到坦然面對,這一過程不僅使我開闊了眼界,而且還提高了工作標準。在這里主要談談在國家大劇院項目中與巴黎機場公司和保羅?安德魯先生合作的一些感受。

合作三部曲

1 初入

國家大劇院從方案中標到方案調整均由法方負責,在初設階段我們開始逐步參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外建筑師在設計創(chuàng)意、深化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尤其是兩國的技術規(guī)范存在較大差別,因此在這一階段應發(fā)揮我們熟悉國情、技術、規(guī)范、行業(yè)標準的本土優(yōu)勢。在我們對方案消化吸收的過程中,發(fā)現方案在技術規(guī)范上有幾處“硬傷”,如大殼體的鋼結構以及南北主次入口水下廊道頂部鋼結構,它們既是設計上的亮點,同時也是消防上的一個難點,國內規(guī)范要求應對鋼結構噴涂防火涂料,而這兩部分優(yōu)美纖細的鋼結構線條是否噴涂防火涂料,對于整體的建筑效果有著天壤之別。消防樓、電梯前室在法國規(guī)范中可不設,因此方案中消防樓、電梯均無前室。大劇院是一個公共群眾密集的建筑,疏散樓梯的個數遠遠多于普通公共建筑如果增加前室,對原有方案影響較大,在公共區(qū)域有若干個大型弧形樓梯,為了追求流暢的弧線造型,法方設計的樓梯中間沒有休息板,踏步數量超過國標通則中不允許超出18步的規(guī)定。針對諸如此類的問題,在不影響建筑整體效果的情況下,我們分別做了不同程度的處理鋼結構噴防火涂料的問題,在專家們做了性能化評估后,決定鋼結構不再噴防火涂料消防樓、電梯前室問題召開了專家論證會決定有條件的加前室,沒有條件的可不設,弧形樓梯超過18步問題,考慮到此條規(guī)范主要考慮人的舒適度,沒有安全問題,因此保持法方原設計方案。

2 深入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建筑師首先應對建筑整體有完整的控制,大到空間、高度是否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小到保溫是否滿足節(jié)能要求,防水是否有漏洞等等,諸多方面應全盤考慮并及時解決與其它專業(yè)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此階段,法方建筑師主要把握建筑的整體空間設計,其余部分由我們國內建筑師負責完成。我們對初步設計進行了仔細研究,分析哪些是可以實施的,哪些是難以實施的,哪些是費盡周折可以實施的。通過分析,我們認識到,綜合協(xié)調各專業(yè)的設計是保證建筑整體空間實現的關鍵。于是由建筑負責人牽頭協(xié)調各機電管線的走向、標高(豎向、水平),協(xié)調中有些部位不能滿足原初設的高度時,隨時與法方建筑師溝通,建筑專業(yè)親自布置各主要機電管線的綜合圖,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建筑空間的使用高度,各專業(yè)依據建筑的綜合管線圖布置本專業(yè)的具體管線的規(guī)格、標高等。由于在施工圖階段各專業(yè)協(xié)調工作做得細致,以至在施工階段基本保證了原設計的空間高度,未出現大的需做調整問題。

3 實現

由于中國目前正處于發(fā)展機遇最多、發(fā)展速度最快的時期,各設計院都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工作量,以便多承擔項目。因此,一旦設計施工圖交出后,一般施工中的服務幾乎都是被動的。但大部分國外建筑師習慣于對項目全過程的參與、控制,直到作品最終建成。巴黎機場公司在國家大劇院這個項目中與業(yè)主簽訂的設計合同中包括施工現場設計服務這一項內容,因此,我們的設計人員也就順理成章地與法方建筑師一起進駐施工現場。

建筑師最大的成就是把1:100的施工圖變成1:1的建筑實體。施工階段是實現建筑實體最直接、最關鍵的階段因此,施工現場設計服務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從2003年10月至今,在長達4年的工地現場與國外建筑師的磨合中,我體會到:要與國外建筑師通力合作,最關鍵的是相互之間的尊重、信任、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我們要了解國外建筑師設計創(chuàng)作的思路、風格的特點、細部的構造、處理的手法等。國家大劇院施工圖除了常規(guī)的圖紙外,還包括一部分概念性的精裝修圖。施工裝修單位應在設計提供的施工圖基礎上,根據國內現有材料、工藝、施工方法等把設計落到實施階段做進一步的深化設計圖。最初施工方繪制的深化圖由法方親自審核,由于裝修作業(yè)隊畫圖人員未經過系統(tǒng)的深化圖繪制培訓,又由于畫圖人員與法方在語言、思維方面的差異,導致他們在設計意圖上的理解差異,因此法方建筑師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未能審批一套完整的深化圖紙。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不耽誤施工進度,爭取時間,經與法方協(xié)商,我們先對施工方提供的深化圖進行審批,合格后再由他們進行最終審核。最初每套圖都要在我們不厭其煩地細心指導下修改若干次才能達到設計的要求。經過一段時間,施工方的深化圖無論是質量還是速度均大大提高了,施工進度也加快了。

與保羅?安德魯一起工作

1 對藝術的追求

一個好的建筑師肯定會去吸收當地的文化傳統(tǒng),包括材料、空間概念。通過這幾年與保羅安德魯先生每月一周左右時間的共同工作,使我對建筑創(chuàng)作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原來只在報刊、雜志、畫冊、出國考察時看到過許多國外同行設計的優(yōu)秀作品,并不知道他們的創(chuàng)作過程,而現在切身體會到創(chuàng)作也是由一點出發(fā)、一步步走下去、同時不斷有新的靈感充實而逐漸完成的。我第一次感覺到,在施工階段也有如此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安德魯每次來京時都會帶來一些新的設計想法以及對原有設計的調整,甚至是對原有做法的完全否定。安德魯先生有著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特點,他并不是將美學標準進行簡單的復制和無想象力地用于建筑中,而是積極探索,并且使其遵循嚴格的規(guī)則,他把大劇院當作一件藝術品來精雕細琢。安德魯把中國視為他的第二個故鄉(xiāng),在他的設計中采用了大量的中國元素,作為他“入鄉(xiāng)隨俗”的設計理念。安德魯先生每次來京均下榻在位于王府井地區(qū)的和平賓館,他每天都走路到大劇院工地,路過古老的故宮、天安門、菖蒲河公園、居民的四合院……沿途的很多細節(jié)都很吸引他,他將自己的體驗和情感都注入到大劇院的每個細部。在大劇院里處處體現著建筑大師通過色彩,質感、光影、透明度等等的處理手法來增加建筑的藝術感,這些賦予了建筑一種生命力,它顛覆了建筑材料靜止和凝固于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能激發(fā)起人的一種感受,一種情感。明朗大氣的殼體,取自于故宮外墻暗紅色的主入口弧墻,室內蘭花草般不規(guī)則的裝飾,由中國古代門釘演化來的裝飾銅門,環(huán)繞音樂廳、戲劇場隨著自然光變化的紅色漆帶,具有雕塑感的音樂廳吊頂,戲劇場外環(huán)廊深色墻面上不規(guī)則且漸變的“油彩畫”……以上

這些無一不是視覺和精神的盛宴,同時也是對建筑創(chuàng)作最好的詮釋,充分體現了安德魯對建筑藝術效果的追求。

保羅安德魯先生不僅重視宏觀的建筑效果,而且對微觀的細部也是如此,他在國家大劇院的建筑創(chuàng)作中一直致力于建筑作品的人性化。他注重細節(jié)的精品設計,在大劇院隨時隨地可感受到細致入微的人性化設計,如三個劇場觀眾廳聲閘門的長、圓把手在追求藝術造型的同時,更注重內在的東西――人的舒適度。在雙扇門開啟方向上做了不對稱的把手,在主要開啟的一扇門上做了1m多高的長把手,這樣作既考慮到人的不同高度,又從人握力的角度考慮凹槽深度上的舒適度并經過反復推敲琢磨,最終確定樣品。殼體內的紅木裝飾板,每塊木裝飾條之間有30mm的空隙,在殼體底部人手能接觸到的2m范圍內考慮到空隙容易夾手,所以中間加了鋁扣條,同時考慮美觀的要求,將鋁扣條做成了隨意的高度。在殼體南北玻璃幕墻底部石材臺面上配備了便于人觀看節(jié)目單的臺燈和舒適的休息皮座椅。這一系列細致入微的人性化設計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細節(jié)決定品質,以細節(jié)為關鍵的深度設計是保證品質的重點,更是創(chuàng)造精品的前提。生活中最讓人感動的往往是那些不經意問流露出充滿關愛的細微之處設計亦是如此最精華的部分往往在于細節(jié),最能打動人的通常是那些充滿人性化關懷的設計細節(jié)。

2 對創(chuàng)作的執(zhí)著

在與保羅?安德魯先生一起工作的過程中,我不僅學習到了專業(yè)技術,而且更重要地是學習到了他對藝術追求的執(zhí)著精神和對工作的敬業(yè)精神。他不僅局限于草圖上的推敲,為了達到他所要求的藝術效果,他經常親自動手操作。大劇院公共大廳地面石材之間銅板上的圖案是由安德魯先生在廠商提供的蠟模上親自動手雕刻的線條紋理,歌劇院銅門上突起的演繹門釘,其光亮度的退暈關系也是由他親臨現場打磨制作樣板,公共大廳電梯頂部要設計一個抽象雕塑他親自動手做小樣,研究構造,為了使公共區(qū)域白水晶石材弧形樓梯的線條更加優(yōu)美,他親自在現場拿著工具一點一點的修改模板。當時正值寒冬一位年屆古稀的老人弓著瘦削的身軀拿著工具,在現場樓梯上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仔細地推敲修改,有時在工地查看施工情況后,要坐下來開會研究發(fā)現的問題,由于一天的奔波勞累他有時會在討論當中坐著就睡著了,看到他疲倦的樣子,我們真不忍心叫醒他我和在場的許多人被他這種追求藝術創(chuàng)作的執(zhí)著精神所折服。

安德魯先生將國家大劇院視為自己的孩子他為她付出了全部精力和心血,在長達8年的漫長過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難,他說“有時幾乎都快崩潰了,但是回過頭來,卻又感到欣喜和甜蜜,無論之前多么辛苦也值得?!?/p>

3 對合作者的信任

一個西方建筑師,在文化、社會、背景完全不同的東方國家進行建筑設計工作,非常需要當地建筑師的合作。所謂的合作,也就是當好他的助手,幫助他實現他的創(chuàng)作構思。在與保羅?安德魯先生一起工作過程中,他每次的構思、想法都會與我們相互交流、仔細推敲。在討論國內是否能找到他所需要的材料時我們要考慮廠商的加工制作能力,施工的可行性,以及造價上業(yè)主是否能夠承擔等多方面因素。在沒有所需材料的情況下,我們會向他推薦類似材料供他選擇。他提出的方案有時經過多方面的探討后不現實的想法就摒棄了,有可能實現的想法將繼續(xù)完善;如果我們提出他沒有想到的一些細部構造及新的設想,他覺得可取也會欣然采納,然后我們將他的想法或草圖轉化為深化圖,在深化設計中進行合理的改進,最后給施工方或是制造廠商交底加工。這種方式正是將中國相對廉價的材料、工廠的加工技巧和外方的創(chuàng)意結合起來,使最終的成品既經濟又美觀,可謂是“粗糧細作”。如歌劇院外環(huán)廊的吊頂,原設計為安德魯先生從法國帶來的鋼制穿孔波紋樣板,國內廠商雖然可以開模加工,但其配套龍骨無法解決,并且價格很高,根據這一情況 我們找到建筑木材廠,用高密度板經防火處理后,根據木材的特性對原來的樣品形式加以調整,并在其表面進行氟碳噴涂。安德魯對最終的木波紋板樣品非常滿意,以至于后來其他部位的吊頂、墻面裝修均大量使用了此木波紋板。而且我們建議安德魯先生,將此波紋板噴紅色漆后,用于戲劇場、音樂廳頂層曲線吊燈的外裝飾板,非常有藝術效果。

由于安德魯先生對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藝都有濃厚的興趣,其設計往往都與常規(guī)做法不同,每次的新構思都要經過若干次的樣品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由我們跟蹤,直到我們認為樣品基本可以達到安德魯先生所要求的效果時再給他看,盡量避免反復,為施工爭取了時間。如大劇院中有十幾種特殊設計的藝術燈具,即以熱熔玻璃為基本材質做成不同形式的燈具,其中主入口水下廊道兩側的熱熔玻璃柱燈的構造,是根據法方的構思,經與加工廠商溝通、制圖、做樣品、試驗、調整經過了長達兩年多時間的數次試驗,最后完成的效果達到了安德魯的要求。

在與安德魯先生合作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地對他的設計主創(chuàng)思想、手法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他不在工地期間,如出現的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即由于加工定貨、施工、資金等問題需要調整他已確定下來的做法時,我們會根據具體問題,在不影響大原則的情況下做適當的調整。有些房間的精裝修由于施工進度緊迫,來不及與安德魯溝通,在不偏離主設計構思的情況下,由我們主持具體的設計工作。到最后階段有些部位如吧臺、商店的裝修,安德魯很放心地把設計決定權直接交給我們。

第8篇: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范文

一、精心備課,合理借助多媒體開展欣賞課教學

美術欣賞的最大特點是學習內容直接而容量較大、知識點多而分散,這無形中對課堂教學設計與安排提出了較高要求。在現代多媒體技術日益發(fā)展的背景下,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合理而有效借助多媒體的技術,如通過播放錄像、VCD、實物投影、電腦課件(CAI)開展欣賞課教學,不僅可以體現教學的形象化與直觀性,也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與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但它的作用只能是輔助的,所以對它的使用一定要適時、適量和適度。如果使用不當,讓課件說了算,教學就容易被多媒體牽著走,要么形成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要么形成華而不實的“電影”,學生的注意力放在“電影上”,對內容的實質卻無暇顧及,印象不深,也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前做好精心準備,認真?zhèn)湔n,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才能讓課堂教學在有的放矢中有序開展。

二、情感滲透,在不同學科融合中開展欣賞課教學

在中學美術的欣賞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都在語文或歷史、政治課本中有較詳盡的介紹。充分利用這樣的特點,把學生從其他學科中獲得的情感遷移到美術欣賞教學中,不僅提高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情感和思維的投入,更能深入地了解教材,對教學內容的審美能力有一個全新的提升。

比如,在欣賞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教學中,筆者讓初中二年級學生結合語文課本《故宮太和殿》一文,找出與欣賞課相關的內容,并在教師播放相關錄像時進行朗讀,學生的學習興趣頓時大大提高了,他們甚至主動在歷史、地理、政治、生物等教材以及課外讀物中尋找其他欣賞內容的相關材料,以便融入欣賞課的學習中來,學習效果特別好。

再如,在“雪景”的欣賞課中,筆者適時讓他們打開語文課本找到《沁園春?雪》一文,引領他們進入那“萬里雪飄、惟余莽莽”的意境,想象當滿樹瓊枝、冰雪覆蓋的時候,去領略那“千里冰封”“頓失滔滔”的凝然安靜和“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美麗景色。讓他們在理解與感受中欣賞妖嬈美好、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胸懷豪邁的畫面,激發(fā)了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有效實現了現代美術課程對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形成的教學目標。

三、點面結合,從局部到整體地開展欣賞課教學

對中外美術發(fā)展史的學習,不僅可以遵循歷史發(fā)展順序進行,也可以采用點面結合,從局部到整體的形式進行。比如先從繪畫藝術比較重要的三個方面選擇幾幅山水畫、花鳥畫和人物畫作為代表,讓學生通過欣賞學習,了解它們的主要特點及其在中國古代繪畫藝術中的地位。然后再重點欣賞幾幅題材、手法、藝術風格不盡相同的作品,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古代繪畫的藝術成就和獨特風格,促進他們對中國古代美術發(fā)展史的學習。再如從雕塑方面的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刻中,各選三組比較典型的作品,先就這三類雕刻的主要特點進行學習,教師再講解如何欣賞這三類雕塑,然后分別對所選作品進行賞析、討論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四、深入了解,在文化的感知中開展欣賞課教學

第9篇:中外建筑藝術的差異范文

關鍵字:光室內設計

人類的生活天天與光相伴,建筑和城市與光息息相關。光顯示出的巨大藝術感染力,激發(fā)了建筑師、室內設計師、城市規(guī)劃師對夜景照明創(chuàng)作的沖動。光是人居環(huán)境的要素,為人類居住的建筑和城市創(chuàng)造光明、舒適、絢麗。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光環(huán)境是建筑師、設計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光使建筑的實存成為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季節(jié)的更替,光的強弱發(fā)生了變化,建筑的形象也隨之改變。人們就是在這樣不斷變化的形和影中感受光帶給我們的奇妙世界。正如日本著名建筑大師安藤忠雄所說:“建筑設計就是要截取無所不在的光,并在特定場合去表現光的存在。建筑將光凝縮成最簡約的存在,建筑空間的創(chuàng)造即是對光之力量的純化和濃縮。”大面積的明暗對比和光影變化,反映著光與建筑的完美交融。

記得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過SOHO概念的例子,撇開功能不講,自然光在其設計中就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以光為裝飾。陽光感在小區(qū)環(huán)境景觀中的體現則更為直接。環(huán)境作為小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對自然、陽光的渴望都直接反映在對環(huán)境景觀的要求上。小區(qū)中的環(huán)境景觀有別于自然環(huán)境,它是一種人造環(huán)境,是一種抽象化的自然,陽光作為自然要素之一,在這樣特定的場所中,與人、建筑發(fā)生著關系,通過小區(qū)內小環(huán)境,讓人感受到它的存在。由建筑圍合的環(huán)境景觀充當了陽光、雨水和風等自然要素的代言人,并成為居民生活體驗的一部分。這里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可觀賞樹木的庭院,而是會有一種觸動更深層情感的場所。在這樣一個人與自然相結合的環(huán)境中,人在精神上達到了至高的享受。通過樹種、樹形的精心挑選和搭配,綠化、水景的合理布局,鋪地、設施的巧妙安排等等,都可以在環(huán)境景觀中體現到“陽光感”無處不在。另外在這個人造自然中,盡量創(chuàng)造出讓人能感受陽光,聆聽風聲、雨聲的場所,滿足現代人生理、心理乃至精神上的渴望,使人們從日常生活的疲倦中解放出來。正如有些小區(qū)中設計的“陽光會所”、“陽光曲廊”等諸如此類的小品景觀,讓人充分與陽光、自然相交流,達到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和諧統(tǒng)一。

一、光是建筑藝術的靈魂

光塑造形象:物的形象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視覺感知。正確地設光(指光量,光的性質和方向)能加強建筑造型的三維立體感,提升藝術效果,反之則導致形象平淡或歪曲。

光建構空間,明和暗的差異自然地形成室內外不同空間劃分的心理暗示。光的微妙的強弱變化造就空間的層次感。

光渲染氣氛:晴空萬里,細雨連綿,不同的環(huán)境帶給我們不同的心情,這當中光的變化起著重要作用。光渲染的氣氛對人的心理狀態(tài)和光環(huán)境的藝術感染力有決定性的影響。

光突出重點:沒有重點就沒有藝術而落人平庸。強化光的明暗對比能把表現的藝術形象或細節(jié)實現出來,形成搶眼的視覺中心。極高的對比還能產生戲劇性的藝術效果,令人激動。

光演現色彩:顯色性好的人工光源可以象天然光一樣真實地演現環(huán)境,人和物的繽紛色彩;顯色性差的燈則造成顏色變異,喪失環(huán)境色彩的勉力。彩色燈光賦于光環(huán)境情感意識,使一些顏色響亮,但也會使一些顏色受到扭曲。

光裝飾環(huán)境:光和影編織的圖案,光潔材料反射光和折射光所產生的晶瑩光輝,光有節(jié)奏的動態(tài)變化,燈具的優(yōu)美造型都是裝飾環(huán)境的寶貴元素,引人入勝的藝術焦點。

在以自然光源進行照明設計的時候,有一個辦法可以采用,就是你要把整座建筑當作燈具,那么光源就在建筑物的外邊,就是日光與天空的散光,接下來就可以考慮建筑物的開口部位,即門窗和天窗。事實上建筑物的所有表面都在改變著光線,并將光線反射進窗戶,照到物體上。自然光有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日光,另一個就是天空的散光。日光就是由太陽直接照射出來的光束;天空的散光就是空氣中的微粒對陽光的散射。設計人員必須清楚地意識到自然光直射與散射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天空光的散射效果是光設計的背景,是基礎,這一點是很多設計人員沒有意識到的。

二、研究光與建筑的關系:其中包括

1、光本身的性質(直射光、漫反射光、光的色彩,人工光、自然光);

2、光的形狀與建筑物的洞口;洞口在墻面上的高低位置對室內光照的影響;

3、光射入建筑后的光域范圍;

4、透光材料(全透、半透,材料的色彩對光色的影響);

5、室內不同形式、不同位置的承影面(墻面、地面、屋面)對室內光空間的影響;

6、光在室內的明暗變化,小面積亮光與大面積光域對室內氣氛營造的差別,可以用對比以營造空間變化。

通過研究以上6點光與建筑環(huán)境的關系,運用光與建筑的一些基本特性,最終去分析、思考我們要如何創(chuàng)造建筑內特定的光氣氛。

建筑光環(huán)境設計在建筑節(jié)能方面同樣大有可為。天然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要有效利用它。如果自然光能進入到某一空間,那電光源就只能算是一個補充光源,進行定點照明,平衡一些亮度而已。

首先自然采光方面,應仔細考慮窗的面積及方位,并可設置反射陽光板;建筑內裝修可采用淺色調,增加二次反射光線,通過這些手段保證獲得足夠的室內光線,并達到一定的均勻度,由此減少白天的人工照明,節(jié)省照明能耗。采光窗作為建筑構成一個元素,在藝術上應和建筑風格協(xié)調一致,在視覺上要求舒適,無眩光,功能上要考慮光、熱與隔聲的問題。建筑師根據不同建筑要求設計采光窗。目前除常見的側窗和天窗外,天穹式采光窗、帶反射擋光板的采光窗、陽光凹井采光窗、帶跟蹤陽光的鏡面格柵窗和全反射采光窗使用也不少,呈現出采光窗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

以往的建筑采光設計都是假定天空是陰天,不考慮直射陽光。這樣的采光設計計算簡單,對陽光多變帶來的采光不穩(wěn)定,過熱、眩光等問題都回避掉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節(jié)能的影響,國際照明委員會編寫了《國際采光指南》,為設計提供了設計依據和標準。利用晴天采光計算方法設計采光,約可減小15%的開窗面積,具有重要的節(jié)能和經濟意義。另外直射陽光進入室內,不僅可給人們提供時間信息,多變的陽光和室內植物裝飾,可增加室內視環(huán)境的情趣,賦于人有大自然的感受,可產生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

“自然光總是在不停地變化著,可以使建筑富于各種特征,在空間和光影的相互作用下,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出戲劇性”……英國建筑師諾爾曼·福斯特這句話極好地表達出“光”在設計師心目中的地位。

確實如此,我們稍做回想,就能歷數出眾多將“光”視為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設計大師們:柯布西埃,路易·康,邁耶,貝律銘,安藤忠雄……,邁耶以光為筆,勾勒出濃淡相宜的“精致水墨”,貝律銘大方又不失細膩的光的塑造,安藤忠雄以光在無機墻面上描畫的“動人表情”,簡約而純凈的氣息,一次次以它們令人震撼的藝術魅力展示光在建筑設計中的無窮潛力。

如果說大師們運用自然光表現空間和質感的驚人之筆給人以無限的啟迪,那么居室環(huán)境中人工光技術運用的巨大進步則給我們展現了又一大可作為的天地。

三、光表現空間設計

優(yōu)秀的設計方案,首先對空間做慎重考慮,因為所有的建筑空間,無論有多少優(yōu)點,難免有一些遺憾,首先要對其做揚長避短的再調整,即考慮對空間的二次創(chuàng)造,其中光對表現這種二次創(chuàng)造設計如強調空間、突出層次、虛化背景界限、深遠空間等有極大的作用。

1.背景照明:使空間更人性化

背境照明的光線使房間充盈著柔和、迷人的光線,令空間人性化。為獲得理想的背境光線,現代的照明設計采用反射自墻面和天花板的光線,這樣就可以避免產生亮點,光線也不會在人的臉上產生陰影,從而達到令人滿意的光線效果。背境照明的可以來自壁燈、吊燈或在櫥柜、梁柱等高處光源。

2.重點照明:強化突出光線

重點照明采用精心布置的較為集中的光束照射某件物體、藝術品、盆景或某些建筑細部結構。主要目的是取得藝術效果。重點照明的設計常常使觀賞者覺得光線是不太明亮的光源提供的,比如蠟燭或墻上的吊燈。嵌入式可調節(jié)照明裝置、跟蹤照明設備或可移動照明裝置都可以提供重點照明的光線。

可以讓燈光來營造出您所期望的情調和氛圍,取得最動人、最富戲劇性的效果。正因為燈光具有如此魅力,可以根據各個房間和空間塊面的特殊情形來進行照明規(guī)劃。由于所要達到的意圖和目標不同,設計方案自然也大相徑庭。舉例來說,如果一個房間沒有必要突出家具物品陳設,便不妨采用漫射光照明,讓柔和的光線遍灑每一個角落,而在那些放滿藝術收藏品的區(qū)域,最有效的便是準確、直接的燈光投射,以突出主題。

一些公共活動場所(比如客廳、餐廳)需要有一種友好、親切的氣氛,產生這一效果的最好辦法是選用傳統(tǒng)的頂燈或枝形燈。如果還能輔以大落地窗,以便吸納自然光線,效果則更佳。

有時,照明也有一些不尋常的用法。比如,把光源嵌在大理石樓梯的臺階內部,可以產生美麗的半透明光效。即使像臺燈之類的家用照明用具,如果加以精心選擇,所產生的投影效果和情調也會有很多變化。例如,手制羊皮紙燈罩和日本紙燈燈罩質地比較輕薄透明,光效透過它們射向四周,顯得柔和、飄渺;而那些不太透光的燈罩會將光線向下聚攏,其效果與前者相比自然情趣迥異。要是燈架或燈罩上缺了這些飾物,如此豐富有趣的光影組合實在是難以企求的。

浴室的照明設計最好是或浪漫或平易的情調,復古的墻地磚在多層次燈光洋洋灑灑的照射下,帶來了古典的美,而局部的投射光則將我們引入深邃。

四、光的裝飾作用

在現代居室設計中,光不再僅僅是照明作用,隨著人們對環(huán)境氣氛的要求越來越高,光所具有的裝飾效果越來越多地被設計師們所運用,光有冷暖之分,有顏色,經過“裁剪”有形狀,光與其他材質配合可共同演繹動人的場景效果。

光色最基礎的便是冷暖,室內環(huán)境中只用一種色調的光源可達到極為協(xié)調的效果,如同單色的渲染,但若想有多層次的變化,則可考慮有冷暖光的同時使用?,F代居室中考慮動用五顏六色的光營造溫馨氣氛的佳做舉不勝舉,例如淡黃色墻面和地面的房間,采用暖光源與地面石材相映,突出溫暖氣氛,而白色吊頂采用非直接照明用途的冷光源,達到了襯托暖光源的作用,是一種對比也是一種豐富。裝飾照明的光色彩不同,人的視覺效果就不同。用照度適宜的中性白光照射白色或近似白色的墻面,會出現清潔、寬敞、明亮、醒目的效果。通常性況下,鮮艷、飽和、照度充足的彩光會帶來健康、明亮、堆璨、瑰麗的效果,而光色不純或照度不足的彩光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效果。如微弱的黃光會散發(fā)昏暗、曖昧的氣息,暗淡的紅光會渲染壓抑、恐怖的氣氛,幽暗的藍綠光則會造成陰暗、詭秘的效果等等。

另外,照明效果直接受到建筑立面的材料材質的影響。不同顏色的墻面配合燈光給人以不同的感覺。粉刷墻壁應根據需要和條件選擇適宜顏色的乳膠漆。一般用白色粉刷墻壁的居多。因為白色反光強,使房間顯得潔凈、寬敞、明亮,較適合小或暗的居室。淡橙色給人以熱烈、愉快、興奮和溫暖的感覺,宜于冬季采用,如果更淡一些,便四季咸宜。紅色刺激性較強,一般不宜用來粉刷房間。不過,如果用極淡的粉色漿刷墻,再配以各色燈泡,整個房間會造成熱烈、溫暖的氣氛;用紅色內墻乳膠漆來裝飾結婚新房,更顯得喜慶、熱鬧。淡藍或淡綠,前者給人以清爽、開闊的感覺,后者具有安謐恬靜的效果。南向的房間可用清淡些的色調,北向的房間宜用暖色調。房頂、墻壁、地面要依次漸變地布色,正如自然環(huán)境的過渡:天空的淡藍,田野的濃綠,土地的黃褐。

光還可被“裁剪”成各種形狀,或點,或絨,或面,光的邊緣則可虛可硬,主要取決于受光面或是“穿過面”的形狀,如居室的門廳較為狹長,為了不使大門或客廳之間的連接看上去低矮、狹窄、冗長、陰暗,設計師通過大量用光,將其設計成了一個“光的環(huán)境”,一個處理精致的門廳走廊,從客廳往外看去,是另一處明亮、有趣的天地,而非簡單地承擔交通功能的走廊。

此外,光通過影對有質感肌理的材料表現的強化裝飾效果,有時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光與彩色玻璃的配合幾乎可使任何色彩和花紋表現其絢麗多彩的裝飾效果。

其實,最能影響室內環(huán)境的裝飾項目就是光(照明),因為它在不同的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工作與休閑。不同形式的照明會左右物體或空間的形象、色調以及它們給人留下的印象。照明既能營造也能破壞室內環(huán)境的氣氛。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