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專題教學范文

專題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專題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專題教學

第1篇:專題教學范文

關鍵詞:淡化專題;注重史料;高三歷史

學校制訂的高三歷史復習教學計劃中,復習教學策略與進度計劃是:201X年7月―201Y年2月進行第一輪基礎復習,復習內容為: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和選修Ⅰ;201Y年3月―201Y年4月進行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201Y年5月進行第三輪復習:綜合訓練。這種三輪式的高三歷史復習教學模式被很多學校采用,從中看出,二輪專題復習時間安排地較長。

專題復習,是圍繞某一中心問題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進而形成與專題相關的歷史知識體系。它揭示問題本質,探明歷史規(guī)律,既是對基礎知識復習的深化和鞏固,又使知識形成一個網(wǎng)絡化的立體知識體系,是知識系統(tǒng)化的關鍵。同時也為第三輪綜合訓練進行了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準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能力的重要階段。由于新課程標準下教材的編寫特點,學生的通史知識基礎薄弱,歷史時空觀念混亂,要改善這種情況,就需要在教學中從大通史的角度把握歷史知識體系,把具體的歷史知識看作是可以從一定的序列中分解開來又可以用新的線索串聯(lián)起來,從而組成新的序列的不同鏈條。專題復習以形成知識網(wǎng)絡、揭示本質、探明規(guī)律、發(fā)展思維為目標,圍繞某一中心問題對教材進行重組,讓學生從內在聯(lián)系上建立知識、認識和能力三位一體的專題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整體感知、整體聯(lián)想和整體思維,進而增強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能力。

盡管專題復習在理論上有上述的巨大作用,這種巨大作用在新課程之前的傳統(tǒng)教材下的高考中充分顯現(xiàn)??稍诋斍艾F(xiàn)實中,新課標下的專題復習教學中暴露的問題比較多,其一就是重復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把與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相關的知識進行簡單地按序羅列,是對基本知識的集合與回顧。其二是專題復習過多注重教師講解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講與練脫節(jié)。其三是教師對教材進行重組而建立起來的某一問題的知識體系,對少數(shù)歷史基礎知識好、時空觀念清晰的學生來說,一點就明白、一看就清楚。歷史基礎知識薄弱、時空觀念混亂的學生,對此不知所云,霧里看花,會在不理解的基礎上,把教師整合好的專題知識死記硬背,反而把自己僅有的歷史知識攪得更加混亂。更為重要的是,專題復習不適合現(xiàn)在高考需要。新課標下的高考歷史無題不材料,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處理能力,每年高考結束后,學生對歷史考題的感慨是:讀不懂題;沒有看明白考題的內涵,出現(xiàn)這樣的感慨是由于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薄弱、沒有形成對歷史材料的處理能力。新課標下的高考歷史試題未出現(xiàn)專題試題,面對這種高考現(xiàn)實,如果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還安排較長時間進行專題復習,只是讓復習教學過程完美;對于時間很短的高三,是在浪費學生時間;對于高考的學生學習是事倍功半。

高三歷史復習教學的時間是很短的,怎樣科學、合理地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教學與復習?將復習教學分為第一輪基礎復習教學和第二輪綜合訓練復習兩個階段較為合理有利。加大、加強第一輪基礎教學復習,這一輪的教學復習質量決定著學生高考成績,要非常重視和用心。這一輪復習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和練習,教師可突破教材章節(jié),不能遺漏知識點,讓學生搞清概念內涵、掌握知識和知識間的聯(lián)系。第一輪基礎教學復習階段,可用“滾雪球”式教學復習,即一面講新知識,一面復習,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在第一輪基礎教學復習階段,每當教材中某一中心問題的相關內容學習完畢,教師應及時就這一中心問題進行專題復習,把學生零散的知識組成一個個知識群,這種專題復習是針對某一中心問題、小角度地進行,即小專題復習。小專題復習不宜大系統(tǒng)、多角度、詳細化,只是追求一個粗略的知識框架,搞清某一問題的知識脈絡。小專題復習應與第一輪基礎知識復習教學相結合、縱橫交錯、同步進行,不必專門安排時間段進行專題復習。

現(xiàn)在高考命題的原則之一,是為高校選拔科研人才的作用,以借此推動中學教材與教學的深層次革新。把新課程理念更深層次地體現(xiàn)在試卷上,考察學生的學科素質,拒絕簡單再現(xiàn)知識的題目。縱觀高考歷史試題,不論是全國試卷還是各地的地方試卷,從選擇題到非選擇題,都是無題不材料。面對高考歷史試題材料化現(xiàn)象,高三歷史復習教學若不進行充分的史料教學,學生就很難形成對材料的處理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高考歷史試題的解答。學生對材料的處理能力形成,一方面學生自身要掌握扎實的歷史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在歷史復習教學中,教師必須通過史料教學,通過對學生處理歷史材料的訓練,培養(yǎng)處理歷史材料的能力。

浩瀚如海的史料,如何選擇,要把握好以下幾點。①立足于課本,以教材為依托。最有效的史料教學,是以教材的知識為依托而進行的,脫離教材的知識背景去單純分析史料是不可取的,必須與學生所學的歷史知識聯(lián)系起來。②史料的選擇要精不要多,要有典型性。歷史材料汗牛充棟,選擇歷史材料要立足于基礎知識,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來選取,選擇最有效、最恰當、最能說明問題、最切合教材內容的材料。③史料的選擇要注重史料的多樣性。多樣性一是史料的類型,在復習教學中適量選擇文字、圖表、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等不同類型的史料,既能讓學生掌握處理不同類型史料的能力,也能讓學生學會處理不同類型史料間的關系。多樣性也指對同一歷史問題的不同立場和觀點,把對同一歷史問題的不同觀點、立場的史料選擇出來,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或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④史料的選擇要切合學生的實際能力。選作教學的史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閱讀、理解等水平,不能選擇離奇偏難的,也沒有必要選擇過于簡單的史料。⑤可選擇歷史試題做史料練習。以《考試說明》的要求為準,精選一些思維性較強的考試題,組織學生當作史料練習,使學生達到離開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組合知識,創(chuàng)設一種新的歷史情境的能力。

不論哪一類型的史料,對歷史復習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較好的效果,必須講究史料教學的策略。①史料教學的基礎是基本歷史知識,基礎知識是史料教學的依托。學生對歷史知識理解、教材的深化、概念的領悟,還有知識視野都決定著史料教學的效果,史料教學的前提是必須要有充實的基礎知識復習教學。②知識教學與史料教學要相互配合,同步進行。高考無題不材料,如果課堂只有知識教學而沒有材料教學,學生就不能形成材料處理能力,是嚴重的教學不到位,也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高考歷史試題考的知識,好多是老師講不到的,需要學生具有獨立的思維能力,獨立的思維能力單憑教師講授是培養(yǎng)不出來的,需要在史料教學中培養(yǎng)。③對史料要逐句過關,講清細節(jié)。復習教學中選取的材料,不管是教材上的還是另行補充的,教師要指導學生“細嚼慢咽”,逐句過關,教師要多花些時間給予講解,不能粗枝大葉、走馬觀花似的瀏覽。④要精心設問,培養(yǎng)能力。對史料的理解和把握,要通過讓學生解答有關問題的形式來培養(yǎng)。教師應精心設計一些高質量的、富有啟發(fā)性、規(guī)律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啟發(fā)其積極思考,從而促使學生思維向新情景縱深推進,以更好地理解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內容。⑤史料教學要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比如,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學時可適當補充一些史料,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史料得出歷史結論,做到論從史出。

第2篇:專題教學范文

另一個,對于學生的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從章節(jié)知識的某個側面進行展開專題的認知復習,從一個或者兩個知識點出發(fā),把握其作用。如我們在學習完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后,進行了復習,在從整體上復習后,把本單元知識分成幾個專題。

專題一: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性質基本訓練

專題二:與二次函數(shù)相關的代數(shù)式符號訓練

專題三:二次函數(shù)的對稱性訓練

專題四:二次函數(shù)的增減性訓練

專題五:二次函數(shù)與不等式方程的訓練

專題六:二次函數(shù)與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組合訓練

專題七:求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訓練

專題八:二次函數(shù)的幾何變換訓練

通過以上這些專題訓練,使學生對基礎知識形成更加透徹的認知,同時對于知識的應用有了一個新的提高,達到了把握問題、形成解題思維的目的。下面以專題四作為依托來說明課時設計。

一、關于二次函數(shù)增減性訓練

這部分是對知識點的回顧。

二、知識點應用

1.比較函數(shù)值的大小

(1)點在對稱軸同側的函數(shù)值的比較

2.求函數(shù)的最值

(1)自變量取值為全體實數(shù)情況下求最值

例3.已知二次函數(shù)y=-x2-4x+5,存在最___________值,(填“最大”或“最小”),是_______,此時x的取值為________。

(2)給定自變量取值范圍情況下求最值

①頂點在取值范圍內

例4.已知二次函數(shù)y=-x2-4x+5,其中-4≤x

②頂點不在取值范圍內

例5.已知二次函數(shù)y=-x2-4x+5,其中-4≤x

例6.已知二次函數(shù)y=-x2-4x+5,其中-4≤x

這部分是針對于知識點在問題中的應用進行分類,目的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問題來認識知識點的作用。

三、知識點的練習

1.設A(-2,y1),B(1,y2),C(2,y3)是拋物線y=-(x+1)2+a上的三點,則y1,y2,y3的大小關系為( )

A.y1>y2>y3 B.y1>y3>y2

C.y3>y2>y1 D.y3

3.已知拋物線y=ax2+bx+c(a

A.y1>y2 B.y1=y2

C.y1

4.y=x2+(1-a)x+1是關于x的二次函數(shù),當x的取值范圍是1≤x≤3時,y在x=1時取得最大值,則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是

( )

A.a=5 B.a≥5

C.a=3 D.a≥3

5.已知點A(x1,y1)、B(x2,y2)在二次函數(shù)y=(x-1)2+1的圖象上,若x1>x2>1,則y y2(填“>”、“

6.已知二次函數(shù)y=ax2+bx+c中函數(shù)y與自變量x之間的部分對應值如下表所示,點A(x1,y1),B(x2,y2)在函數(shù)的圖象上,當0

A.y1≥y2 B.y1>y2

C.y1

7.某居民小區(qū)要在一塊一邊靠墻(墻長15m)的空地上修建一個矩形花園ABCD,花園的一邊靠墻,另三邊用總長為40m的柵欄圍成.若設花園的寬為x(m),花園的面積為y(m2).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y=-20x2+40x,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12.5≤x

8.小李想用籬笆圍成一個周長為60米的矩形場地,矩形面積S(單位:平方米)隨矩形一邊長x(單位:米)的變化而變化.S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S=-x2+30x,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0

這部分是針以于本專題進行鞏固與強化訓練。

第3篇:專題教學范文

怎樣通過教科書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目標、打造高效課堂呢?我認為,專題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專題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由教師對教科書進行合理、科學的“集成式教學”,讓學生在知識板塊中自主體味語文的妙處,形成思維“知識樹”;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根據(jù)自己掌握的知識,根據(jù)知識點進行自主的“專題研究”。

一、專題教學的作用

語文課堂常常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學生認為聽與不聽沒什么區(qū)別,至少與分數(shù)的高低關系不大;甚至,語文課堂淪為了學生完成其他學科作業(yè)的時間段。面對“人在神不在”的學生,語文教師大為神傷。仔細思考,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停地圍繞課文反復咀嚼,直到連渣滓都嚼不出味兒來了方肯罷休,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光難說“文學味”,更難以吸引學生仔細聆聽。因此,語好者的數(shù)量正驚人地流失著。

我認為,將《祝福》一文反復“壓榨、擰干”,獲得的感悟不會比從《吶喊》、《彷徨》中提煉出的養(yǎng)分多。要了解魯迅,多讀其小說、雜文方為讀懂他的最佳方法。祥林嫂不過是鉆石上流光溢彩的一面,打磨得再亮,也無法折射出鉆石本身的光芒,以蠡焉能測大海之水量!陶淵明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言之有理啊!見多識廣,讀多了,自會思考。

專題教學圍繞某一教學目標,在深入研究若干文段的基礎上,進行“板塊式教學”,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形散神不散”,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參與中,形成細致、深入思考的能力。如前文所述,為了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專題教學包含兩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的專題教學和學生的專題研究。前者必須是教師在結合學情的基礎上對教科書、知識點進行合理化整合,這樣才能更好地貼合學生實際,更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理解;后者一定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在之前板塊化的知識梳理、整合后,實現(xiàn)自主閱讀與思考。

“教”是為了“不教”,專題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對知識點的整合,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徹底掌握,為日后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無師自通打下基礎。因此,專題教學更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更重視對學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更重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同時,因為涉及的知識、內容更廣、更多,課堂上對教師專業(yè)水平的要求就更高。因此,專題教學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會調動教師自身的積極性,要求教師努力開拓與延展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拓展學生的思維。

所以,專題教學勢在必行!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以教學的手段挖掘教科書的深度,用專題的方式拓展教科書的寬度。

二、專題教學的方式

如何進行有效的專題教學呢?方式如前文所說,分成教師的專題教學和學生的專題研究兩部分。本文將主要探討專題教學的有效方式――教科書的專題整合、知識點的專題整合。

(一)教科書的專題整合

1.以一個單元為單位。高中語文的教學一定要有整體意識,課文不能孤立開來單篇單篇地咀嚼。一個新單元的教學,首先應找出本單元課文中重要的相同點,其次再以此為教學目標,形成設計思路,這樣能夠避免各自為政、零敲碎打的弊端。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單元有3篇課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綠記》,都是我國散文中寫景狀物的名篇,都是通過細致描繪山川大地、自然風物的美景,來表達作者對自然、對人生、對時代的豐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而學生對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理解得并不深刻,只是膚淺地記住了,并沒有靈活掌握。對此,在設計這個單元總的教學目標時,我就將“讓學生深入理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為了首要教學目標。

寓情于景的散文往往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神奇的大自然,來展現(xiàn)作者獨特的內心感受。讀這類課文,需要透過文字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調動情感,體會課文所描繪的景象和意境。因此,在教學《荷塘月色》一文時,我先展示一幅清晨露水荷花的圖片,然后讓學生說出看到圖片時的心情,用語言描摹圖片中的景色,再分析情、景關系,之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寫片段,感受景物柔美、蒙之感,體味作者由不寧靜―欣喜―回到現(xiàn)實、再到推古及今越發(fā)低落的心態(tài)。教學《故都的秋》一文,我先讓學生找出故都秋的特點――清、靜、悲涼,再讓學生體味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景物描寫來反映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教學《囚綠記》一文,我先讓學生思考那株被“我”所囚的常春藤有哪些特點,再聯(lián)系時代背景,思考作者當時的心境,最后總結作者所運用的手法――托物言志。之后,為了強化學生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理解,又拓展了幾篇此類佳作《我的空中樓閣》、《綠》、《花床》等,以深化學生思維。

這樣的專題教學,整合了教科書的內在聯(lián)系,抓住一個重點,深入研究,避免了面面俱到的“填鴨式”知識灌輸,能更好地實現(xiàn)“一課一得”。同時,大量課外文章的閱讀,既擴大了教學容量,又豐富了學生的思維層次。

2.以一個學期為單位。語文教學更應該有全局觀,語文教師大可以展開拳腳,拓寬思路,以一個學期為單位,通過整合本學期最重要的知識點,確立教學目標,形成設計思路。如人教版必修三議論文的教學“表達與交流”這一專題中,4個寫法指導(“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jù)”、“學習論證”、“學習議論中的記敘”)都是圍繞議論文展開的,而這學期的課文中恰恰有《寡人之于國也》、《勸學》、《師說》、《過秦論》等幾篇經典議論文。于是,結合這幾篇課文,我設計了作文教學專題“在借鑒中成長”,由4課時組成:通過借鑒《寡人之于國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巧妙避開梁惠王“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問題、將話題自然過渡到“仁政”觀點上來,讓學生學會巧妙選擇論點,然后結合《語文報》(高考版)2011年第45期作文“距離”,訓練學生尋找最優(yōu)的議論角度,確定最佳論點,并完成同題作文;通過借鑒《勸學》中“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等正、反面比喻的大量使用,讓學生學習廣泛使用正、反面論據(jù),使文章論證更充分;通過借鑒《師說》中對從師的正確態(tài)度――以道為師的論述,讓學生學習對比論證法;通過借鑒《過秦論》中對秦國由崛起、發(fā)展、統(tǒng)一天下到滅亡過程的記敘,讓學生學習扣合文章論點進行詳略得當?shù)挠洈?,并完成作文練習“寬容”。這個文言文單元的教學,不再是單一的以文言知識為主,而是以議論文的寫作為線索,整合教科書內在關系,以期讓學生通過4課時的學習,初步具備議論文的基本寫作能力。

這種以學期為單位的專題教學,突出了本學期教學重點,更利于學生綜合地學習、感知語文。它有效地避免了以單元為單位的專題教學的相對單一性,內容更全面,形式更多樣。

(二)知識點的專題整合

1.成堆的套題、散亂的練習往往讓學生暈頭轉向,找不出規(guī)律。因此,必須以單個知識點為單位,深入思考、探索,方能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如高三階段的專題復習“病句”,我先讓學生完成一套包含各種錯誤類型的病句習題,然后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逐步啟發(fā)學生總結出病句的8種常見錯誤,使學生對病句形成一定的敏感度。

這樣的專題式訓練增強了學生的語感,強化了他們對病句的本能性認識,提高了做病句題的速度和精準度。

2.語文課堂不應囿于教科書,這樣會限制學生的視野,束縛他們的思維,出現(xiàn)語文教學中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尷尬境況。所以,專題教學應該打破教科書的限制,大膽引入大量優(yōu)秀文學作品,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感知語文之美,而不是在對僅有的幾篇課文干巴巴的咀嚼中厭倦語文。

比如詩歌鑒賞,結合不同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知人論世后方能更好地了解作品表達的真實感情。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詞”的教學,教科書中選擇了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4位詞人各2首作品,共8首詞。但事實上,此4人最能代表兩宋時期豪放、婉約之詞風,一兩首詞怎夠?不過略見一斑,焉見宋詞之洋洋大觀?因此,我以4位詞人為單位開設了4個專題教學板塊(“多情柳郎”、“曠達東坡”、“遺恨稼軒”、“率性易安”),在廣泛了解作者生平、閱讀(誦讀)其作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詞作更深廣的內涵。如在“曠達東坡”專題中,我按照蘇軾人生的4個時期分別選取了一些作品,讓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去體會詞作背后真實的東坡。選擇的作品,有他初入仕途時期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翠蛾羞黛)、《望江南》(春未老)等;外調貶謫時期的《江城子》(十年生死)、《浣溪沙》(簌簌衣巾)、《臨江仙》(夜歸臨皋)、《鷓鴣天》(林斷山明)、《卜算子》(缺月掛疏桐)等 ;召還又外放時期的《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八聲甘州》(寄參寥子)等 ;遠貶惠、儋時期的《歸朝歡》(我夢扁舟)、《木蘭花令》(霜余已失)等。

通過對蘇軾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作品的品讀,讓學生對詞人形成一個相對個性化的立體認識,這樣的認識不是教師直接給出的結論,也不是拘泥于教科書上的現(xiàn)成答案,而是經過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得出的,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第4篇:專題教學范文

一、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專題”課程設計不同于一般的閱讀性課文,它是專門性和綜合性的完整結合,圍繞一個中心題材選擇文章,這些文章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對本專題進行多角度的詮釋。另外,還附了一些參考資料,包含的信息量非一般課文可比。文本中提供的各種文字和圖片資料,可謂琳瑯滿目,乍一看真讓人眼花繚亂。如果教師想將這些材料占為己有,在教學中做到面面俱到,結果肯定不盡如人意。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針對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精心設計,巧妙構思。

教學“狼”專題的時候,我在想,狼一般只出現(xiàn)在電視上,學生對這種動物并不熟悉。課本中選取的兩篇文章――蒲松齡的《狼》和畢淑敏的《母狼的智慧》,都是從兩個角度來評價這種動物的,那么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讓學生掌握這個專題呢?在瀏覽學生預習內容時發(fā)現(xiàn)學生查找的資料翔實豐富,關于狼的成語、諺語、小說、影像資料,很全面。我將學生收集的資料分類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學生對狼這種動物的情感很特殊,有的學生對它報以仇恨、討厭的態(tài)度;有的學生則很喜歡、欣賞這種動物。根據(jù)學生的想法,我決定將這個專題的學習目標定位為“用辯證的態(tài)度認識‘狼’”,我想通過學生對狼的了解和介紹,引導他們客觀公正地評價“狼”,從而培養(yǎng)學生客觀評價一種生物、一種現(xiàn)象的能力。在這里我找到了一個辯題“有人總結在東西方的教育中,東方流行的是似‘羊’的教育,西方崇尚的是似‘狼’的教育,對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你覺得哪種更好?”當這個問題投下去的時候,學生們的思維立即變得異常的活躍,回答很精彩。

在“狼”專題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的是這樣的一種方法,但是不是這樣的構思適用于任何一個專題呢?當然不是。每一個專題都有每一個專題的特征,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找準教學的切入口,真正發(fā)揮專題教學的功效。

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的智慧在專題學習的課堂上熠熠生輝

《新課程標準》明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蔽艺J為語文課堂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如何說得動聽,如何寫得漂亮,如何想得深入,所以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地位應該更高。我個人認為專題的學習就可以給學生這樣一個展示的舞臺,因為專題的內容涉及面很廣,可以查找的東西也很多,可以發(fā)揮的空間就更大,所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大展拳腳。

在“漢字”專題的學習中,備課時我自己也很困惑,因為漢字太博大精深了,雖然身為中國人天天在使用漢字,但是對漢字的了解并不是很深。也許正是因為天天接觸才忽略了它的淵博和深邃,假如按照一般的流程來操作這節(jié)課,可能學生什么也學不到。鑒于這種思考,我將這個難題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查找資料的基礎上自己確立學習目標,設置學習方案,幾天后學生交來了學習成果,他們找到了魯迅先生對漢字的一句評價――“漢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睂W生決定就從這三方面來全面地認識漢字,于是他們找來了很多大家的書法藝術,找到了很多讀來朗朗上口的詩歌,找來了妙趣橫生的“會跳舞的漢字”……最讓我稱贊的是學生們從自己的名字出發(fā),不僅僅詮釋了他們豐富的內涵,還嘗試了用不同的字體書寫自己的名字,就不同的字體闡述了自己的名字。這樣寫法的理由,讓課堂充滿了文學的味道。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讓語文更貼近生活,讓生活融入課堂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第三部分“實施建議”的“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重視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并“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蔽覀兤綍r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豐富我們的語文課堂,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如制作小報、繪制與文章內容有關的圖片),讓語文更貼近生活,讓生活融入課堂,同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葉”專題就是一個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動手能力的專題,在這個專題的學習中,我設置了一個小專欄:展示你設計的關于“葉”的小報,談對葉的感受。葉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太常見了,所以學生做起來很容易,難度不大,面也可以鋪的很廣。但是葉子的美卻被很多人忽略,通過小報制作,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葉的多重認識。

那節(jié)課讓我久久難忘,以前我眼中的葉子就是在路邊隨處可見的孤葉,是書上冷冰冰沒有生命的文字。那節(jié)課后每次我走進教室,看到學生們貼在墻上各式各樣的手抄報時,我的心被震撼著,感嘆他們那雙雙巧手,是他們用稚嫩的雙手拉著我親近自然、親近生命,讓我即使閉著雙眼都能呼吸到那清清的空氣,我知道那是葉子的味道,那是語文的味道,更是用心、用愛創(chuàng)造的生命的味道。

第5篇:專題教學范文

1.專題模式規(guī)劃

中藥學專業(yè)的學生不僅要掌握中藥飲片和中藥制劑生產的基本理論,還要熟悉中藥飲片和中藥制劑生產的工藝流程和生產設備,工學結合是培養(yǎng)這些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教學過程采用“1+1+1”的教學模式,即“一段基本一段崗位一段職業(yè)”的實施方式。

第一階段為專項能力培養(yǎng)和基本技能訓練,在校內學生科研平臺或校外教學單位進行,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了解本專業(yè)有哪些具體的研究內容或技術性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動手能力。專題內容主要來自藥企、醫(yī)院、藥品營銷企業(yè)的主要技術性工作,如中藥制劑分析方法、技術要領、檢驗標準,中藥炮制的炒法、煅法、水火共制等各種炮制方法的要領等。不同專業(yè)技術教師根據(jù)崗位將相關理論知識落實到實踐中,使學生對一些具體的方法、技術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遇到問題知道如何尋找解決方法,這也是本科技術人員和一般技術員的最大區(qū)別。

第二階段為崗位能力培養(yǎng)和崗位技能訓練。此階段,學生需選擇一個具體崗位內容,在校內學生科研平臺和校外實訓基地或訂單培養(yǎng)企業(yè)參與完整過程。學生需至少完成一項具體的專題內容,期間教師或實習單位教師指導其完成全部過程。第三階段,進行專題內容小組交流會,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撰寫論文。畢業(yè)專題與畢業(yè)實習可無縫對接,學生在頂崗企業(yè)或訂單培養(yǎng)企業(yè)中按照準員工要求進行頂崗實習和預就業(yè)。

2.管理制度

第6篇:專題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專題式教學;探析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05方案”新增加的一門課程,由于教學內容陳舊、部分教學內容與中學教學內容重疊,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在《綱要》課教學中實行專題式教學模式。本文試圖在綱要課教學中實行專題式教學模式進行一些探討,以期為完善和借鑒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同仁們提供管窺之見。

一、專題式教學的定義

所謂專題式教學,是指依據(jù)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按照課程內容的內在思想聯(lián)系和邏輯關系對教學內容進行提煉、整合,形成既先后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的系列專題,并圍繞著專題確定教學方案、組織教學活動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專題式教學模式,不僅在教學內容上改變了按教材章、節(jié)、目進行授課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生們關注的社會熱點中去提煉和確立教學專題、重新編排教學內容、建構新的教學體系,而且打破了過去一門課程由一位教師“打通關”的教學慣例,改為由學有專長或確有研究的不同教師實施專題教學,這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優(yōu)勢和特長,使學生受到不同學術背景教師的熏陶和訓練。[1]

二、《綱要》課專題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1.教學風格呈現(xiàn)多樣化

專題式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由一位教師通講全書的舊有模式,教學風格呈現(xiàn)多樣化,避免了學生聽覺和視覺的疲勞。由于不同的老師都有自己的個性氣質和講授風格,因此學生對每一堂課和每一位老師都有一種心理的期待和比較。只要老師因勢利導,恰當切入主題,學生的課堂興奮點就極容易被調動起來。

2.教學內容趨向學術化

《綱要》課不同于一般的歷史課,它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政治性,承擔著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的教學使命。激發(fā)學生學習《綱要》課的興趣,教學內容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綱要》課內容涉及的時間較長、知識點較多,老師要貫通、精通這一百年多年的曲折、復雜的歷史較為困難。專題式教學模式發(fā)揮了授課教師在某一專題方面的學術造詣,力求政治理論教育與歷史學術研究的統(tǒng)一,有效地避免了空洞的政治理論宣傳和說教,切實提高了《綱要》課的教學效果。

3.教學與研究實現(xiàn)有效統(tǒng)一

專題式教學模式充分實現(xiàn)了教師教學與研究的統(tǒng)一。教師通過在專題方面的學術造詣開闊學生學術視野的同時,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激發(fā)以及對問題的探究也讓教師有責任進一步深化專題研究。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模式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備課量和教學工作量,以便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和完善教學內容上,達到教學、科研的統(tǒng)一。現(xiàn)在多數(shù)高校讓一個教師通講幾個課堂的做法使教師整天疲于應付備課講課,根本沒有太多精力去從事科研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

三、《綱要》課實施專題式教學模式時的幾點思考

1.專題式教學要與其他教學方式相結合

教師在《綱要》課教學中實行專題式教學時,還要有效地利用課件、視頻等教學輔助手段。教師除了自制課件和借鑒其他教師的精品課件外,還應結合專題教學,讓學生觀看相應的視頻資料,并提交相應的觀后感。此外適時利用學校網(wǎng)絡平臺開展網(wǎng)絡論壇、網(wǎng)絡答疑,加強課后交流,這也是我們在教學時應該采取的教學方法。

2.考核方式和考試手段要靈活多樣化

在專題式教學模式下,應改變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應試方法,注重考核學生分析、解決歷史問題能力。重視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以學生出勤、參加課堂討論、撰寫課程小論文、撰寫觀后感或讀后感等為平時成績的主要參考指標。期末考試出題應靈活,摒棄過去的主要考查低層次知識記能力的客觀性試題形式,改為簡答題、辨析題、材料題、論述題等主觀性試題構成,來考查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專題式教學要合理設置

當然,專題式教學也存在與教材體系不完全統(tǒng)一,不能覆蓋全部知識點等問題,這需要教師在專題式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相關內容??傊?,開展專題教學,必須科學、合理地設置專題,提高其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國明,呂雋.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專題式教學實踐與思考[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4).

第7篇:專題教學范文

(一)“基本原理概論”專題式教學有利于體現(xiàn)的整體性

基本原理概論是由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這三部分內容構成的,這三部分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構成了這個整體,體系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理論體系也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給人們提供完整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正確世界觀導向下的科學的社會主義,以及政治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馬克思基本原理專題式教學通過分析這門學科中不同內容的聯(lián)系,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高度濃縮和深化,并通過若干個專題,將所要教授的知識融會貫通,在較短時間內將所要講的內容講授清楚,這一凝練過程恰恰有利于保障基本原理概論的整體性。

(二)“基本原理概論”專題教學有利于學生把握住基本原理概論的重點

專題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去把握基本的理論,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實際中所遇到的問題。而專題教學就是針對一些現(xiàn)實中經常需要分析、解決的問題而進行的專題性研究和教學活動,因而教師是有重點的選擇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講解?;驹砀耪摰膶n}講座就是從“專、精、深、活、新、實”這幾個方面出發(fā)的。“?!笔侵附處熢谶x定題目的基礎上,圍繞選定的專題展開講解,既要把專題講通、講深,也要抓住最主要的進行講解,讓學生把握住專題中的重點。“精”是指教師在專題選擇上要有針對性、有側重點,將專題放在基本原理概論的重點部分和現(xiàn)實中最需要進行講解的方面。 使教師的講課內容更聚焦,更貼近生活。 “深”是指教師專題講課的內容程度、理論層次相對于教材要深一些,前衛(wèi)一些,傳輸給學生更新的信息?!盎睢敝附處熞`活選題,根據(jù)教材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進行選題,在講課方式上可以更加靈活,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二、“基本原理概論”專題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基本原理概論教學實效性的需要

首先,從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來看,在國外,主要的發(fā)達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且發(fā)展速度很快,而社會主義國家力量小,且主要都是發(fā)展中國家。這使得不少人對馬克思的理論產生了懷疑。在國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大學生把精力主要投向了和經濟、生產有關的課程,而像馬克思基本原理這類與經濟相關程度不高的課程則較少受到關注。其次,當前基本原理概論的教學方法大體上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以課堂為中心,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跟著教學計劃走,圍繞教材轉,課堂上一言堂,滿堂灌,學生被鎖定在課堂上”。1同時在教學中缺少實踐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形式單一,導致學生學習馬克思基本原理失去了主體性、自主性、參與性和能動性,學習的熱情極度不高。

(二)是完善基本原理概論講授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首先,目前高校教師所使用的教材大都是全國統(tǒng)編的教材,教材中主要是理論性的內容,和生活相聚較遠,理論總是很枯燥,因而很難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深入去學習、理解馬克思基本原理。其次,許多馬克思基本原理授課教師都面臨著課時少,任務重的難題。大部分學校都只給老師54個學時來教基本原理概論,有的學校甚至縮短到32個學時,但基本原理概論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內容,涉及的要點很多,教師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基本原理概論的知識講完或者做更深入的分析,更談不上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再次是教師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從事其他課程授課的教師在課程改革之后轉來教基本原理概論,他們對基本原理概論理解還不夠深入,影響了教學的質量。最后,在教學方法上,大多老師采用的是理論傳授法,單純的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對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很少和實際案例聯(lián)系在一起,這就影響了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學生對這些理論難以有很深的印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很有必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進行改革,通過專題教學的方式來整合內容、對重要的若干問題的進行專題化的講解,加大學生對基本原理概論的理解,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基本原理概論”教學內容專題化改革思路

(一)教學中必須注重基本原理概論內容的基礎性、整體性、系統(tǒng)性,即注重理論內在的聯(lián)系,同時專題教學也要有重點的教學

一方面,基本理論是一個概念多、理論復雜、內容廣博的學科,也是一個系統(tǒng)的理論,基本學科也是一個完整的學科,因而在馬克思基本原理專題教學在內容上要從概念入手、從概念到概念、把握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再從概念到體系,將傳授的知識串成一個系統(tǒng)性的整體,提高學生對馬克思基本原理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認識。另一方面,專題教學是針對馬克思基本原理中的重要內容和實際中很重要的需要講解的內容進行的教學。因而在專題選題是要有側重點的選題,在教學內容中有側重點的講授。

(二)教學中要注重經典文本的引用,明確講授內容與經典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

由于是專題教學,其所講內容具有側重點,不是面面俱到,有些知識是沒有講到的,在專題講課中靈活的貫穿經典文本,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學生認識到更多知識,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去了解這些金典文本,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概論的理解、認識。也可以彌補教材編排中的不足。

(三)在教學內容上,堅持理論結合實際,始終做到 “三個結合”

一是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有針對性的教學。馬克思基本原理教授的主要客體是大學生,為了讓他們更好的學習、理解、運用這些原理,就要充分了解他們的思想、經歷和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及心中存在的疑惑題。根據(jù)他們的思想和需求,有針對性的教學。幫助他們理解是理;全面了解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二是結合社會科學的最新理論成就進行教學。用最新科學成就豐富理論教學的內容,讓空洞、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增強課程的說服力。三是結合不同專業(yè)的特點,組織教學內容,提高馬克思基本原理的趣味性,同時也增強了共理論課教學的可信度。?

四、“基本原理 概論”實踐教學專題化改革思路

(一)以“點”帶“面”,突出“重點”

由于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存在“課時少、任務重”的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在專題教學實踐改革中,就應該摒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授課方式,有重點的講課。根據(jù)學生的需求,重點幫助學生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將馬克思基本原理主要的內容專題化,以專題的“點”帶出馬克思基本原理的知識涵蓋面。突出“重點”,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馬克思基本原理的理解更深入,完成教學任務。

(二)改革專題教學的手段和方法。

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以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很少考慮到實踐的重要性。但這門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實踐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所以要高度重視專題實踐性教學,這樣才能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與時俱進,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采用各種方法提高專題實踐教學的力度也能提高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熱情。

1.在改革專題教學手段上,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除了課堂講授外,可以采用新媒體技術作為專題式教學的輔助教學手段。如教師可以通過QQ、MEN、博客、微博、手機、微信等信息傳播渠道傳播與基本理論相關的新聞、書籍等。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渠道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況,同時有針對性的解決他們在價值觀、世界觀或者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存在的疑惑和問題。這樣教師就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一筆、一本、一嘴”的面對面的授課模式,可以隨時進行教學。采用新媒體教學既增強了實踐環(huán)節(jié),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基本原理概論的熱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在改革專題教學方法上,要 “堅持一個中心”。所謂“堅持一個中心”是指以改進課堂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是獲得理論知識最重要方式。因而為了提高學生獲得理論知識的效率,在馬克主義基本原理教學上要大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在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基礎上,改變傳統(tǒng)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注意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如讓學生或老師提出疑問,然后針對疑問一起進行探討,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在實踐教學中,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要想在基本原理概論的專題教學中保持學生的主體性,可以從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一是進行課堂誘思;教師先傳授專題的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講通透后,然后提出問題,或者由學生提出疑問。二是社會實踐;在問題提出的基礎上,讓學生直接去社會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實踐中,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直觀感受會產生新的問題和問題的答案。三是討論交流;學生就參加社會實踐后得出的結論進行討論,力求達到共識,得出最佳的答案。同時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優(yōu)化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然后針對新的問題進行討論,找出答案。四是專題研究;將大家的觀察研究結果進行理論性的升華,回到專題理論上來,同時也可以根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問題答案對原有的專題理論進行創(chuàng)新和補充。在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充分發(fā)揮了他們作為知識尋求者的主體地位。使專題教學更加貼切他們的需求,也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掌握到了更深的知識,也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了專題的內容,甚至也發(fā)揮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基本原理概論”專題化教學是對傳統(tǒng)的“基本原理概論”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它的產生與發(fā)展是現(xiàn)實的需求,也對理論教學產生了重大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同時也要理清專題式教學的內容和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從而使“基本原理概論”專題化教學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溫習勇.論影響“兩課”教學實效的原因與對策[J].商洛師范??茖W校學報,2005,(6):96.

[2]陳錫喜.直面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的結構性矛盾[J].思想理論教育,2005,(6):24.

[3]魏偉.“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基本原理概論”分教學指導委員會 2011 年年會紀要[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 7) .

第8篇:專題教學范文

關鍵詞:文化專題;韓國高中;人民幣

中圖分類號:H1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1-0000-02

CPIK項目實施兩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志愿者教師以搭檔合作教學模式走進韓國高中課堂,幫助韓國學生進一步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專題教學將知識文化與交際文化有機整合,是語言主體教學的重要輔助,也逐漸為人重視。錢幣不僅具有流通之功效,還往往融合了本國文化精髓,是一張醒目的名片,成為當代國際交往中極具代表性的事物。訖今,我國業(yè)已發(fā)行了五套人民幣,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壯大與對外開放程度逐漸加深,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日趨被關注。中韓兩國一衣帶水,深受儒學、佛學影響,又互為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兩國流通錢幣背后的文化既有區(qū)別又有關聯(lián),亟待系統(tǒng)認識。選取韓國高中為研究對象,也是基于筆者教學實踐,以期為漢語國際教育事業(yè)助力。

一、文化專題與對韓高中漢語教學

搭檔合作教學源自歐美,要求兩名或兩名以上教師結合個人優(yōu)勢為教學對象實施優(yōu)質授課,分工與角色靈活多變。并非所有赴韓志愿者都能使用流利的韓語直接教學,因而在搭檔合作模式里,其分工也以會話指導為主,提供地道的發(fā)音和交際環(huán)境。但單純的會話指導難以充分發(fā)揮志愿者自身優(yōu)勢,進而文化教學也成了多數(shù)人的常規(guī)任務。這是外國師生了解華夏文明,提高漢語學習興趣,增進同中國教師情誼的一大渠道。近年來,與國外漢語教學規(guī)模擴大相呼應,國別化研究呈現(xiàn)出井噴現(xiàn)象。諸如韓國中學教材文化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探討中可得知,即便大部分書本能夠注意文化導入,或依附課文,或補充注釋,或單列一章予以專題敘述,但教材設計畢竟多考慮整體布局,講求簡潔,關于文化部分常以識記內容為要,并是多數(shù)韓國學生已認識、通曉的內容,欠缺升華。漢語難學,作為韓國高中近年才出現(xiàn)的第二外語,求索之路漫長,目前仍以興趣培養(yǎng)為導向。中華文化精深博大,囊括萬千,富有滲透力,文化專題應用領域廣闊。

就教學對象看,韓國高中生在本國傳統(tǒng)教育與西方教育影響下,相對中國學生較內斂的個性,其活潑、好動的性格以及寬廣的視界給志愿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滿堂灌的純語言教學為代表的傳統(tǒng)模式并不適應當前教學發(fā)展潮流,建立互動、多元、趣味性的課堂才真正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一般而言,韓國高中可分為外國語高中、普通高中、職業(yè)高中,不同類型的課堂其專題教學情況不盡相同。專題教學作為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對肩負語言教學與文化交流重擔的志愿者們而言意義非凡。它側重將具有關聯(lián)性,并能構成系統(tǒng)和層次的文化對象集于一爐,同時考慮學生身心特點,圍繞漢語國際教育的基本要求,避免單一、枯燥的方式方法。而從某角度來說,文化專題課堂原則上還存在一位隱性教學對象,即韓國漢語教師,與之良好的溝通交流勢必會提升其漢語水平與文化認知能力,完成志愿者本人的“第二教學任務”。在漢語國際推廣戰(zhàn)略中,漢語志愿者教師被親切地稱作“來自中國的天使”,其受歡迎度與善用專題教學不無關系。

二、漢語教學視角中人民幣上的中國元素闡釋

在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視角中,并非全體文化對象都適用于專題形式。人民幣上文字、數(shù)字、圖案、花紋等符號,尺寸、厚度、質地以及現(xiàn)代防偽技術都能構成教學內容,人民幣的誕生、發(fā)展歷史又非三言兩語可陳清。實物如何被納入專題教學是由其自身所負載的文化功能來決定。

當今流通的人民幣以第五套發(fā)行版為主,分紙幣、硬幣。從語言文字層面看,手寫隸書“中國人民銀行”簡化字樣居于正面,背面都借未標注聲調的“ZHONGGUO RENMIN YINHANG”拼音。紙幣正面面額還用漢字宋體如“壹佰圓”、“伍拾圓”等大寫表示,“”三字則出現(xiàn)在每一類面額紙幣中,飾以黑體。紙幣背面右上角羅列蒙、藏、維吾爾、壯文字樣。背面右下方還將黑體“年”字附在阿拉伯數(shù)字之后提示年份,與之相并列的還有篆章“行長之章”。我國三種硬幣,“YI YUAN”、“WU JIAO”、“YI JIAO”見之于正面,幣制單位則各用黑體“元”、“角”來醒目,年份直接以阿拉伯數(shù)字單獨出現(xiàn),圓環(huán)面用“RMB”簡寫意味“REN MIN BI”。

中國漢字史源遠流長,自甲骨文起,發(fā)展形成了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形體,其文化品性孕育了一批金石墨客,一些書法作品具有重大史學價值和藝術魅力,堪稱東方之神采。在日常生活中,標注金額又分大小寫,大寫有利于避免阿拉伯數(shù)字標記易被篡改的缺憾?!皥A”、“元”本是同音字,習慣上都能用于表示人民幣單位,其差異背后卻又蘊含歷史機緣。我國還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人民幣上的少數(shù)民族文字反映了中華文化多樣性和和諧的民族關系,顯現(xiàn)出我國國情?!稘h語拼音方案》發(fā)端于當代,古時并非如此,《切韻》、《廣韻》、《中原音韻》等專著一起寫就了音韻學的輝煌。

再如頭像,第五套版都選擇建國初期肖像,市場還流通的5角和1角紙幣,則選取苗、壯、滿、高山族等少數(shù)民族。梅花、、荷花、月季、水仙、蘭花在中國人的審美世界里負有不一般的象征含義,深受推崇和喜愛,分別綻放在不同面額的紙幣上。硬幣則分為一元、荷花五角、蘭花一角。圖案也務求精美,融合了精湛繪畫手法和手工雕刻凹版印刷技術,典雅大氣。紙幣背面圖案篩選中華大地上富有代表性的名勝,一方面地跨東西南北,表現(xiàn)我國地域之廣博,另一方面也從政治、文化因素來衡量。仔細透光觀察某些紙幣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的局部圓圖案,可窺見二者能組成一個完整的中國古錢幣,昭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融合。

人民幣還道出中國古典哲學思想與民族精神追求。透光觀察出的古錢幣,正反兩面,一陰一陽,合為一體,鳴合《周易》理念。一個漢字可用不同的字體抒寫,一句意思可用不同的民族文字說明,正乃“和而不同”的內在追求。特殊號段的人民幣還具有較高的收藏潛力,如全同號“6666666”、“8888888”,因“6”、“8”在漢文化概念中屬吉祥數(shù)字,此類全同號又罕見,故彌足珍貴。紙幣顏色的取定也暗合中國人的心理喜好,百元紅色代表熱情、積極,五元紫色象征富貴。

總之,我國目前流通貨幣的文化特點即為包羅眾多,凸出主流,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融,并蘊含國民價值觀和哲學追求。人民幣作為文化專題對象,立之為基點,并在相應范圍做知識拓展,把其所承載的文化內容導入課堂,是適應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要求的一次實踐。

三、教學設計研究需注意的問題

首先,注意教學內容的揚棄與教學原則設定。專題教學賦予了教師較大的發(fā)揮空間,漢語文化教學講求以弘揚主流,易于為外國人所接受的那部分文化,因此在漢語教學視角中對人民幣上的文化進行闡釋時應注重教學對象已經具備一定的社會認知和判斷能力,教師當以系統(tǒng)思維做依靠,通過語言文字分析、藝術欣賞等表層顯現(xiàn)逐步過渡到哲學思想和民族精神追求等內在的散發(fā)及拓展。同時盡量避免涉及有關敏感問題,但也該在心理層做些意外情況假定。避免文化專題陷入孤立、單調的泥淖,使其成為具有持續(xù)效應的教學形式,還應當注意融合類比分析。例如,比較紙幣文字,韓紙幣5000、1000面額的正面圖畫上還有繁體漢字,如“明堂”、“竹”、“室”,足見繁體漢字在韓國歷史上影響之深;面額10000、5000、1000的紙幣正面左上角和其背面在透光觀察下能組合成一個陰陽魚,而面額10000、5000的紙幣左下方還附著若隱若現(xiàn)的陰陽魚和“乾、坤、坎、離”四卦,都表明韓國人所注重的“易”文化觀念。中韓兩國文化聯(lián)系既如斯緊密,對韓師生展開文化教學時,既要考慮到兩國間的共性,也要分辨出差異。另外教師應認識到諸如人民幣文化專題教學該是知識性與趣味性共存,文化同語言結合,幫助學生將文化認知轉化為語言技能的過程。設計相應的語言教學,如發(fā)音練習、生詞學習和情景會話,使專題具有粘合性。

其次,要求教學手段豐富多樣,具備開拓意識。據(jù)了解,志愿者教師在對外漢語課堂中往往會吸納互動、游戲等方法活躍課堂氣氛,除卻傳統(tǒng)的板書,還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如PPT、視頻、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輔助教學。有的教師考慮得更加周全,組織課外文化體驗或將中國元素以文化才藝學習帶入課堂,盡可能模擬創(chuàng)造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

再次,注意教學反饋與教學合作交流。志愿者隊伍中有相當一批成員還是教學新手,短期的崗位培訓與真實教學間畢竟存有差異,因此教學反饋與反思理當成為教師個人常態(tài)化的一項任務。在漢語國際教育教學中,志愿者身份特殊,代表中國形象,其課堂內外言行舉止極易被關注,教學能力強弱和教學效果優(yōu)劣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這是漢語志愿者教師所共鳴的現(xiàn)實。但挑戰(zhàn)即意味著機遇,成為一名合格的漢語志愿者,必然要有所為。與韓國教師的良好溝通、與志愿者同伴的經驗交流,與當?shù)乜鬃訉W院、孔子課堂建立合作機制,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中國國際影響力逐步增強,全球范圍內的“漢語熱”仍將繼續(xù)發(fā)酵,在韓高中文化專題教學方式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志愿者教師通過專題教學進一步梳理了中華文化,增強個人教學實踐能力,也從比照中獲得了對有關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風土人情、文化觀念的認識,構筑出國與國交流的橋梁。逐步加強關于專題教學的研究,把握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規(guī)律,具有頗豐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劉.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08-01.

第9篇:專題教學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專題;語文味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4002001

蘇教版語文教材設置的專題,是把相關的一類文章放在一起,方便分類教學。專題學習的基本目標應當指向語文,要在語文的某一方面取得比較確定的成效,所探究的應該是語文的問題,而不是自然科學的問題、藝術的問題、生活的問題……語文學科不能丟失了語文味,教學專題也要教出語文味來。下面以專題《廣告多棱鏡》為例,談談怎影炎ㄌ飩壇鲇鏤奈丁

一、巧妙開篇,營造活躍的語文氛圍

《廣告多棱鏡》是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的專題,意在引起學生對生活中廣告現(xiàn)象的關注,讓學生了解廣告的相關知識,嘗試運用廣告創(chuàng)意的基本原理進行廣告鑒賞、創(chuàng)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等綜合實踐能力。

精彩的開篇是課堂成功的基石。語文課堂的導入應該緊扣“語文”二字,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注重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積累語感,讓課堂教學一開始就“未成曲調先有情”。

多媒體出示一則學生耳熟能詳?shù)默F(xiàn)代廣告。

導入:同學們,在現(xiàn)代科技發(fā)達的今天,廣告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語言上細細品味它們,一則成功的廣告,往往是一件值得鑒賞的藝術品;一句美妙的廣告語,往往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多彩的廣告世界,去探究生活中的語言藝術,在廣告詞中領略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

教師的語言誘導,畫面的精彩展示,從導入階段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為整堂課奠定了一個非?;钴S的語文基調。這樣的導入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貼近學生,洋溢著濃厚的語文味。

二、巧妙引導,拓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廣告以高度的概括性表達極其豐富的內容。一則成功的廣告就是一件值得推敲的藝術品,一句奇妙的廣告詞往往讓人眼前一亮,繼而難以忘懷。它不僅具有商業(yè)氣息,更應該具有文化韻味。所以從廣告詞入手,筆者讓學生在廣告欣賞、廣告點評、廣告辨析的活動中找出一則廣告之所以被叫好的原因,也就是廣告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則。學生在活動中找到了很多創(chuàng)意原則,比如要簡潔明了、貼近生活、吸引人眼球,要和廣告主體相符,不能過分吹噓,讀起來要朗朗上口等??梢哉f學生的這些回答都是對的,而且總結得很具體,學生對廣告的認識已經由先前的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然而還沒能把廣告和語文知識聯(lián)系起來。于是筆者引導學生把這些好的廣告詞和語文知識聯(lián)系起來。比如這些廣告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等,學生在筆者的啟發(fā)下很快找到了有的廣告運用了比喻、擬人、雙關、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有的巧用成語、俗語。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一個個的臉上都是成功的喜悅。

把廣告這個專題和語文知識聯(lián)系起來,側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扎扎實實地學習漢語言的運用,使課堂凸顯語文味。

三、巧用插圖,探索專題的文化內涵

在本專題中教材配備了2頁紙的插圖,教材第247頁的插圖是現(xiàn)代廣告――聯(lián)想軟件的廣告。對于現(xiàn)代廣告,學生已經非常了解,因此在教學上不作為觀察重點。教材第248頁的插圖是老廣告,這些插圖恰恰是學生沒有見過的,所反映的生活也是學生沒有經歷過的,所折射出的文化更是學生不了解的,因此重點引導學生觀看這些插圖。這是《北洋畫報》的一個廣告版面。筆者先給學生簡要介紹《北洋畫報》,接著問學生:“誰來告訴我們《北洋畫報》的這個版面上都刊登了哪些廣告?這些廣告宣傳的是什么?”《北洋畫報》是民國時期的報紙,很多字都是繁體字,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很快就認識了這些繁體字,通過讀圖,了解了這個版面上刊登的內容:“美華”鞋業(yè)廣告、上?!跋橛洝睍r裝公司廣告、“元興”茶莊廣告、“仙宮”理發(fā)店廣告、中國旅行社廣告、電影周刊廣告和“康果龍漆皮地毯”廣告,還有的是禮券,等等。筆者又引導學生思考,追問:“同學們,這些老廣告和現(xiàn)代廣告有什么不同?你能從這些廣告中看出我們中國文化和廣告文化的發(fā)展嗎?”學生開始沉思,然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