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范文

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

第1篇: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范文

一、童畫繪文――興趣啟蒙,喚醒本真

各學段學生的閱讀需求是不同的,教師應根據學情,推介圖書。繪本書籍圖畫生動,插圖精美,語言精練,給閱讀者提供了大量的想象空間。讀者在讀、演、畫的主觀活動中,能感受閱讀樂趣,提高閱讀能力。繪本精美的插圖時常能觸發(fā)孩子幼小心靈的情感。語文新課標提出:要“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線上讀書平臺的開展,正是以上理念的闡釋。

例如教學反映農村留守兒童的《紙馬》,我會先把繪本插圖在班級讀書會線上平臺(微信)進行推介,讓學生先根據圖畫,理解、感受圖畫傳遞出來怎樣的信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線上平臺自由交流討論,教師隨機跟蹤,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同時結合線下的現實課堂,配以原文文字,開啟思想,啟發(fā)想象。由于現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孩子多由長輩陪伴,很多家庭的孩子與父母相伴的時間不多。通過班級讀書會線上模式的交流,孩子們可以暢所欲言,滿足了其思想上的交流及情感上的抒發(fā),又便于教師、家長及時發(fā)現孩子的情感波動及心理需求。

二、童音裊裊――尋找遙遠的曲調

班級讀書會線上模式的活動,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重視隨時隨地的“發(fā)聲”――“共鳴”。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Z言文字的學習,不能忽視讀的功效,要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語言。怎么讀?一直是個困擾教師與學生的問題。朱自清先生說:古文和舊詩、詞等都不是自然的語言,非看不能知道它們的意義,非吟不能體會他們的口氣――不像白話詩文有時只聽人家讀或說就可以了。為了讓學生的“讀”不至于為讀而讀,我借鑒了古人的“吟誦”方法,從小學生必背古詩文及啟蒙書籍《弟子規(guī)》《三字經》入手,改變學生常規(guī)的普通話誦讀的習慣。

我選定了《我愛吟誦》一書,根據古詩文創(chuàng)作的平仄規(guī)律,用普通話平調進行練習。根據錄音材料,學生模仿或參考傳統(tǒng)文言文讀吟誦調,先學會誦讀,進而達到吟誦的效果。吟誦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已經成為我們的本能,只要激發(fā)出來就可以。根據學校周邊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我們來到荷花池邊吟誦《池上》,看著碧波蕩蕩,荷葉片片,孩子們吟道:“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孩子們起而誦,繼而吟,后以歌唱之……

吟誦教育的實踐證明,孩子們樂于吟誦,能在聲律的起伏中,感受字義、詞義背后的意境美,在對實際內容還不太清楚的時候,能這樣通過滲透的方式一點一點地體會。我在班級讀書會線上平臺,開展了接龍讀、賽歌法、互評法,積極地營造讀書氛圍。從每日傾聽到的幾百條吟詩、誦文的聲條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們讀書的熱情。

三、童真閱讀――關注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是文學的一個分支,兒童文學作品是兒童文學作家創(chuàng)作的適合兒童賞析的作品。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會在培養(yǎng)兒童文學興趣方面、語言發(fā)展方面、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方面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孩子們可以在童話中感受哲理,在童詩中感受其內涵,感受其意境。在詩歌中,孩子們在珍珠美玉一般的文字中放飛想象、馳騁思維,語言得以豐富,情感得以升華……

我選定了曹文軒先生創(chuàng)作的系列作品,如《青銅葵花》《根鳥》《草房子》等書,進行“同讀一本書、讀同一本書、同讀一個人的書”的活動。在線上平臺分享的同時,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讀一本本好書就是與很多高尚的人談話,大家同讀一本本書,就會產生幾百個、上千個想法。有限的課堂教學難以兼顧到給每一個孩子發(fā)言的機會,但課后孩子們可以不限時地在線上平臺交流分享,各抒己見。這樣就顧及到了每個孩子的話語權,傾聽到了每個人的想法。

四、讀寫結合――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閱讀活動

美文,能激發(fā)孩子對生活的體驗,激發(fā)孩子表達與思維的無限潛能。在讀美文的同時,我有序地引導孩子進行讀、講、仿寫、創(chuàng)作的訓練。例如我們仿寫的兒童詩《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二年級的孩子們這樣寫道:

(一)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

我一定給小魚畫上清澈的湖水。

讓它們再也不用在被污染的河水里游泳。

(二)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花兒畫一筆春天,

讓它們四季常開。

(三)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草坪上的螞蟻,畫上豐收的食物。

讓它們不用去遠方尋找食物。

閱讀產生的美好體驗喚醒了孩子們寫作的興趣,在線上、線下的海量閱讀中,文學的種子已在孩子的心中扎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孩子們在線上平臺,讀別人的詩,寫自己的詩,聽別人讀詩,讀自己寫的詩。

讀寫結合,我們開辦自己的班報――《小荷已露尖尖角》,我們設置了童話版、故事版、想象作文版、日記版。每篇稿件都是全班同學共同審讀的。孩子們將自己的稿件發(fā)送到線上平臺,并且朗讀。其他同學可以一起讀稿,在大家共讀中,提問題、講想法、共修改。

班級讀書會是一種閱讀體驗,課堂的體驗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是有限的,通過班級讀書會線上模式的“無線”延伸,在閱讀中欣賞美文、在閱讀中體味語言、在閱讀中懂得分享、在閱讀中交流思想,最后做到以讀促寫。

五、讀在山水間――班級讀書會的線下拓展

二年級開學伊始,我們學習了《黃山奇石》,以此為引子,我們在班級讀書會的線上平臺開展了一日讀一首山水詩的活動:《望岳》、《游鐘山》、《望天門山》……山水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詩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由于年幼及生活體驗的不足,孩子們對于詩中描繪的意境還不能完全理解。我們帶領孩子們走進詩中描繪的山水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月,我們走進山水間,開展“品讀美詞佳句――線下拓展活動”,來到了道家仙府――龍虎山。中國的山水承載著中國士大夫的精神寄寓,我們走入詩境,尋訪古人。

第2篇: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圓的標準方程;生活中圓

學生對圓的認識是從感官圖形開始,漸進學習了圓的性質、圓的方程、直線與圓的關系,從小學到高中,對于圓的認知是熟悉的,但不知其“理”。

對于圓的學習,從知識和技能角度,我們希望學生對軌跡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從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的角度,我們要從數學的角度了解圓的形成和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讓學生體驗運用代數語言描述圓的有關要素及其關系的方法;從情感價值態(tài)度觀的角度,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何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就要從生活中挖掘“圓”。生活中隨處可見圓,杯子的底是圓的,烹飪工具的模型很多是圓的,小河里泛起的漣漪是圓的,2008年上海世博會各國主題館大量的采用了圓這一元素,圓帶給我們的是美的享受,數學創(chuàng)造了自然之美。在欣賞了數學的美,就要探究美的原理。

一、圓的軌跡的形成

廣場上經??吹綀A形的水池、噴泉,建筑工人在施工時的依據是什么?

是圓的軌跡: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即:| CM |=R (定點C( a,b ),定長r,任一點M( x,y ))

圓心:(a,b) 半徑:r

數學語言:設點M(x,y )是圓上任意一點,點M在圓上的沖要條件是| CM |=R

二、圓的方程的推究

根據曲線與方程的關系,學生掌握了:如果曲線是方程的曲線,曲線上點的坐標是方程的街,如果方程是曲線的方程,以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是曲線上的點。

列出方程:設M(x,y)是所求圓上任一點,點M在圓C上的充要條件是:

|CM|= r.

由距離公式,得:

= r,

兩邊平方,得:

(x-a)2+(y-b)2=r2.

推出:方程(x-a)2+(y-b)2=r2就是以C(a,b)為圓心,以r為半徑的圓的方程,稱為圓的標準方程。

三、學生對圓的標準方程的認識

(1)情感的認識: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用數學語言描述生活中的美好。

(2)知識和技能的認識:掌握了圓的標準方程,圓的基本要素,求解圓的標準方程的方法,為下一步學習鞏固基礎。

四、學習的延伸

第3篇: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范文

Abstract: Online video teaching breaks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realizes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and changes the way of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 new model an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e need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detail, and the satisfaction survey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thods. Therefore, we conduct investigation to the students who are studying or have studied the network video open course (general course) i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combines practice with thinking, so as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online video teaching.

關鍵詞:網絡視頻開放課;問卷調查;滿意度

Key words: network video open course;questionnaire survey;satisfaction degree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1-0190-03

0 引言

高校網絡視頻開放課程的教學模式實現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革新。自此,這種方式便成為國際教育領域研究與實踐的熱點。

目前,一些研究與實踐者也正圍繞網絡課堂教學的理論框架、模式建構及實現策略等方面進行著積極的探索與考量。有研究認為:有效的網課是對學習本質的回歸和對個性化學習的回應,還有研究指出: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學習,是讓學生過度預習,勢必會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1]。

那么,對于學生這一改革主體,網絡課堂學習活動經歷究竟為他們帶來了怎樣的實踐與認知體驗?他們對網絡課堂教學作何評價?影響其評價的因素有哪些?他們繼續(xù)采用該模式開展學習的意愿又如何?這些都是需要實證研究的課題

1 現狀研究

1.1 國外現狀研究

200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啟動了“開放課件”(OCW)計劃,此計劃迄今為止已開放免費課程2000余門,在線提供筆記、案例、測驗、評價、甚至是課堂講授視頻等多種教學資源,該計劃實現了課程的完全“開放”、充分共享與最大限度回報社會的教學理念[2]。隨后,世界名校紛紛加入其中。由此,這場著名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也因此而展開,影響深遠。

1.2 國內現狀研究

2011年4月,我國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工作首次啟動,精品視頻公開課由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網絡視頻課程與學術講座組成,以高校學生為主要服務對象,同時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2 調查方案

2.1 調查對象

針對大連工業(yè)大學全日制本科學生,主要針對通識課程進行調研。

2.2 調查項目

3 數據分析

3.1 信度分析

一般認為信度系數在0.8以上即具有較高的信度。由表2可知,該問卷的信度系數為0.814,即該問卷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該問卷的結果較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想法。

3.2 統(tǒng)計方法分析

由表3,分析:

①經檢驗KMO值為0.885>0.6,顯著性值為0.00

②17個標識變量被提取出4個因子,因子1主要反映的是網絡視頻開放課程本身的資源的優(yōu)劣程度(在問卷中為Q6-Q10),包括對課程內容的豐富程度、難易程度、時間安排等的劃分,故命名為“課程特征”;因子2主要反映的是學生對網絡視頻開放課程的主觀感受(在問卷中為Q18、Q19、Q20、Q22),包括課程拓展廣度、學習的自主性與效率,故命名為“學生主觀能動性”;因子3主要反映的是學生對教師提供線下指導的態(tài)度(在問卷中為Q14-Q17),包括線下指導的作用(解決疑惑、加深理解等)與時間,故命名為“師生互動”;因子4由于只有一個標識變量可以反應其內容(在問卷中為Q12),故予以剔除。Q11、Q13、Q21不儆諶我庖蜃櫻故予以剔除。

3.3 網絡課程資源的優(yōu)劣程度

3.3.1 對教學資源的滿意度

由圖1可知,49.97%同學對網絡上的視頻公開課的教學資源的滿意度還是處于較高的水平。截止目前,隨著上線課程的不斷增多,課程涵蓋領域也在不斷加深,教學資源共享的材料也在不斷豐富。

3.3.2 教學視頻的長短是否合適

調查發(fā)現,大多數同學認為網課的時長應控制在30~40分鐘,這和教育部設定的視頻開放課拍攝制作標準相吻合。

3.4 學生對教師提供線下指導的態(tài)度

由表4可知,學習者對于網課安排的線下課程的課時滿意度還是較高的,反而,對于線下的助教的輔助教學能力的打分,處于較低的幅度之內的,并且認為線下助教的設置完全沒有必要,這一結果同問卷發(fā)放過程中所接收到的反饋基本吻合,經分析,助教只是一味地告訴學生進行網上學習,再加之線下集中課時的有限,并沒有對學生在網課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惑進行有效的解答,從而產生了滿意度偏低的現象。

3.5 對網課的主觀感受

將主觀感受的分析從兩種角度進行分析,一種是線上的學習過程,第二種是線下學習過程。

第一步:進行假設檢驗。

提出假設:線上學習過程對學習效果之間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

由于顯著性為0

第二步:線下分析如上,結論:線下學習過程對學習效果存在線性相關關系。

第三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第五步:方差分析。

原假設:所有的自變量對因變量不會產生顯著影響;

至少有一個自變量會對因變量產生顯著影響。

顯著水平

第六步:得出方程Y=0.523(線上)+0.250(線下)。

第七步:進行殘差診斷,結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4 調查主要結論以及建議

4.1 授課形式單調

根據被調查者的反饋的信息獲知,網課的大部分授課老師的授課方式單一,偏重于知識講授的全面性與系統(tǒng)性,信息單調,表達乏味;部分課程忽略培養(yǎng)學習者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影響力和吸引力不夠,學習者的興趣不強,他們更加喜歡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3]。

4.2 對網站平臺功能、操作的改善

13.01%的同學對網站平臺不滿意,經調查,不滿意的同學主要是對網站需要實名注冊的操作程序較為復雜,常常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例如:密碼找不回,驗證碼失效等),因此,引發(fā)對在線客服解決問題的不及性而不滿。

網課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生與線下老師之間溝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學生與網站建設者、線下助教共同的責任。

4.3 校園網絡的穩(wěn)定性和流暢性的改善

有71.09%的同學在進行網課學習中遇到過因網速緩慢而無法觀看視頻的情況。因此,建議學校加強網絡維護,保證網絡的穩(wěn)定性,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網上學習環(huán)境。

4.4 線下學習的改善

在線上學習期間,助教應及時地從學生中獲取學習情況,并觀察網絡教學平臺的行為數據、課堂觀察數據;通過增加信息反饋環(huán)節(jié),可以協(xié)助教師發(fā)現和解決教學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吳維寧.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Coursera評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02).

第4篇: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范文

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

2014年秋季新學期開學,長春市大二學生劉俊上網打開了自己在Coursera上的“慕課”賬號,進入一門概率課程。電腦上,他與每個“玩家”都被分配了一塊“土地”,要以解題的方式“開疆拓土”,還能和世界各地的同學互動。

“感覺有點像打游戲通關。你被課程內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開小差,一秒鐘都不能。它是一種公共在線課堂,實現校際間的教育資源共享。它打破了大學的“圍墻”,未來大學將變得沒有國界。在全球,“慕課”吸引了數十萬人的追捧,長春也有不少它的發(fā)燒友”。

“慕課”(MOOC)是舶來詞,直譯為“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是主講教師負責、支持大規(guī)模人群參與,講課視頻、作業(yè)練習、論壇互動、郵件、考試5要素相互交織的網絡教學過程。

劉俊用的Coursera是美國最著名的“慕課”平臺之一?!澳秸n”是什么?在劉俊看來,“慕課”對于要享受世界頂尖教育資源的同學而言,是一個不小的福音。用他的話說,“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p>

學知識像打游戲通關

近兩年來,“慕課”這種網絡自主學習的方式已在全球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的“學習革命”,如今,它已經“刮”到長春。通過“慕課”,學生有了方便的校外教育資源渠道,但是“慕課”也讓不少高校感受到了新的危機,傳統(tǒng)教育方式要如何應對,高校體制又該如何發(fā)展“慕課”,一場重塑大學課堂的戰(zhàn)役正在無聲地拉開序幕。

“這是上課的老師專門為課程開發(fā)的一款線上競技游戲,每天一邊玩游戲一邊能學會一個概率的知識點,都是免費學,老師也是美國名牌大學的教授?!眲⒖≌f,他追“慕課”追上癮了。

眼下,像劉俊這樣,不追美劇追“慕課”已成為大學生的新時尚。除了前所未有的聽課選課自由、最優(yōu)質的全球高校教育資源,與眾不同的課堂體驗是吸引大學生瘋狂追逐的最大特點。在“慕課”的世界里,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分鐘甚至更小的“微課程”,由許多個小問題穿插其中連貫而成,就像游戲里的通關設置,只有答對才能繼續(xù)聽課。

“感覺有點像打游戲通關?!辈簧佟吧习a”的學生因此津津樂道,“你被課程內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開小差,一秒鐘都不能?!倍鴮W生如果有疑問,可以在平臺上直接提出,5分鐘左右就會有師生提供解答。

打破大學的圍城

吉林省教育廳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雁東告訴記者,“慕課”是一種公共在線課堂,通過把一些大學的共識課內容放在互聯網上,實現校際間的教育資源共享。

在中國高校中,一些公共課由于教師水平參差不起,像法律常識、思想政治教育類的課程,學生并不一定愿意聽枯燥的說教,而一些名師講的課卻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通過“慕課”,其他學校的學生可以在線聽課。同時,“慕課”還有考核的內容,在線聽課配合線上線下考試、作業(yè),實現異地教學。

在吉林省,吉林大學最先引進“慕課”,成為率先“吃螃蟹者”。2013年年初,吉林大學加入了由87所高校組成的“中國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在2013-2014學年春季學期,近200名吉林大學的本科生通過該聯盟“慕課”平臺選修由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開設的四門公共選修課,建立起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為主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今年6月26日,吉林大學“慕課”平臺――“吉大在線學堂”正式上線。今年9月,大量課程面向在校本科生、繼續(xù)教育學生開放,同時有部分優(yōu)質課程在東西部課程聯盟“慕課”、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線運行。“慕課跟以前看視頻公開課不一樣,以前是課堂實錄,現在是教授給學生一對一授課。”吉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金祥雷介紹說,這是一種進階式的自主學習方式,一部分內容沒有學會、學完,就無法繼續(xù)觀看,也無法獲得學分?!敖衲昵锛緦W期,我們將推出數十門的‘慕課’供學生選擇,部分‘慕課’已經面向學生開放?!苯鹣槔渍f,雖然是網絡授課,但只有完成階段教學目標后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所以學生完全不必擔心因自制力問題而網上‘逃課’?!?/p>

在全球,“慕課”吸引了數十萬人的追捧,長春也有不少它的發(fā)燒友。10年前的黑板和粉筆被電腦和屏幕取代,“慕課”的到來也讓不少人為大學的命運擔憂:未來,實體大學靠什么吸引學生?

“慕課”襲來,已經讓不少高校感受到了危機。“對于各國知名高校而言,‘慕課’打破了大學的‘圍墻’,未來大學將變得沒有國界,面對這種改變,高校利用‘慕課’的平臺,可以把全球的優(yōu)質課程拿過來,再把自己的知識理念傳播出去,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北本┐髮W教授李曉明在吉林大學舉辦講座時說,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慕課”學習方式,對于我國高校來說,“慕課”的推廣不只受限于技術,還取決于理念。與其等著將來被危機沖擊,不如現在積極參與是最好的選擇。

李曉明認為,“慕課”浪潮席卷之下,世界范圍的名校、名師、名課“同臺競技”,中國大學不能只是湊熱鬧,應該多去思考和實踐如何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加快大學教學、管理的根本變革,實現“線上”、“線下”兩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辦法。尚難撼動傳統(tǒng)教育地位

長春某高校一名教授表示,國內外名校建立“慕課”課程系統(tǒng)的一個主要任務,還是在于輸出自己學校的價值觀念,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網絡教育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是如何實現學生與老師間的即時溝通。”記者在采訪時發(fā)現,很多大學教師認為“不見面的學習是瞎扯”。

“從前都是與學生面對面講課,要是面對鏡頭,想想都覺得緊張,如果是面對面教學,老師可以及時解惑,也能根據臨場反應對內容適當延伸,而在網絡課過程中,這些都做不到。說著說著就變成了讀講話稿,恐怕連自己都聽不下去了?!遍L春師范大學教師閆玉覺得,再好的課后互動始終沒有面對面交流來得有效。

“‘慕課’的出現只是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做出了一定改變,不能完全代替校內課程。”閆玉說,對于學生,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慕課”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注冊、參與和退出課程都是免費的,且學習者可根據個人情況來安排學習時間和進度,但這種高度的自由或導致“慕課”出現低完成率的可能。

第5篇: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PBL教學法;中醫(yī)內科學;教學改革

1新媒體視野下PBL教學法概念與作用地位

新媒體對于以往的電視、廣播而言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新媒體是建立在現代化媒體信息處理技術和互聯網資源基礎之上的新型媒體形態(tài),發(fā)展了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的視聽功能,且在大數據資源利用中更多運用在移動終端、電腦終端、網絡服務平臺上。隨著5G和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發(fā)展和普及,我們已經步入了新媒體時代,高校應針對這種變化探討對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升級,找到適合在新媒體新時代下醫(yī)學生的學習方法。目前新媒體技術條件下PBL教學正在迅速開展,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和教學實踐總結新媒體視野下的PBL教學法新定義[3]:教師通過新媒體平臺(如新型開放教學媒體平臺)向學生提出基于教學實際的問題進行教學引導,使學生在教學課前分成學習小組進行以教師的問題為導向的預習和自學,隨后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學習,開展由教師督導的分組討論和答疑互動交流等教學活動,課堂結束后再次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總結評價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目前的新型教育模式中,筆者總結高校師生在新媒體視野下PBL教學方式中的作用三要素:第一要素為技術要素,具體指的是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和提供的教學微視頻、開放教學媒體平臺;第二要素為教案要素,特指教師依托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案與學生進行“課前(線上)-課中(線下)-課后(線上)”的具體教學活動;第三要素為督導要素,特指教師通過課后(線上)考評方案,通過學生討論、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方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情況。從這三個要素中可以看出,新媒體平臺在PBL教學法中起到技術關鍵作用,利用學生熟悉的新媒體平臺抓住課前開放的學習時間,學生通過線上教師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教學新媒體平臺主動查閱資料,利用科學嚴謹的教學媒體平臺獲得準確詳實的一手資料,在此過程中學生必須培養(yǎng)獨立思考問題與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而在課堂上進行有目標的進一步研討。在此過程中類似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新型教學方式改善了傳統(tǒng)的先教再學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在基于重點問題引導下自學過程中思想得到解放,同時會根據問題的引導進行自己的理解學習[4]。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提出很多的實際問題,也可以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

2基于新媒體技術的PBL教學方法可行性分析

中醫(yī)內科學是一門臨床課程,對于中醫(yī)內科學的教學前提是學生要求學習一些基石課程:如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等中醫(yī)基礎理論課程;以及中醫(yī)診斷學、中藥學、針灸學、方劑學等臨床基石課程。學生只有在這些基礎課程上才能進行中醫(yī)內科學臨床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中醫(yī)內科學的教學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中醫(yī)藥思維和中醫(yī)臨床診療思維[5]。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雖然學習過相關課程,但是欠缺對基石課程的知識融合內化,缺乏靈活應用中醫(yī)內科學臨床診療思維的綜合能力。所以面對中醫(yī)內科學中的具體疾病,教師應該誘導學生在預習時培養(yǎng)中醫(yī)藥思維和科學研究思維,通過新媒體平臺的技術和資源優(yōu)勢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1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PBL教學法具有以下五個優(yōu)勢特點

2.1.1內化學習提高質量通過新媒體平臺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通過教學視頻等數據資源進行溫習,如利用新媒體平臺(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把中醫(yī)診斷學中的望、聞、問、切四診視頻在線進行回顧學習,并對疾病治療的中藥物配伍組合、特殊中藥炮制、針灸選穴配伍等知識進行串聯回憶,使教師和學生更方便的進行課堂前后的討論和交流。并在內科疾病的學習中進一步理解所學的臨床思維,也就是知識的進一步內化。2.1.2啟發(fā)教學增強時效PBL教學法利用問題啟發(fā)誘導方式,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線上的及時交流增強教學效果的時效性,比如在課前教師針對中醫(yī)內科學各論中的疾病分享一個典型視頻病例,分組引導學生先進行其病因病機、診斷鑒別、治療思路等臨床思維分析,把學生所學的基石課程的知識激發(fā)出來,從而鍛煉醫(yī)學生的診療疾病綜合能力。2.1.3平臺交流在線答疑對于中醫(yī)內科學中疾病診斷是教學難點,PBL教學法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典型病案診斷與鑒別診斷交流,教師在教學新媒體平臺選取診斷方法學的標準臨床操作視頻讓醫(yī)學生進行學習,及時通過在線答疑方式進行教學交流。形象的鑒別學習會讓學生對知識點記憶猶新,而同時教師也第一時間了解學生掌握學習情況。2.1.4新老結合教學相長隨著全國高校的大學擴招,師生人數日益增多。筆者經過調查發(fā)現目前從事中醫(yī)內科教學的大多都是青年教師,臨床經驗不豐富,針對中醫(yī)內科學的教學實踐特點,在PBL教學中可以選取全國名老中醫(yī)醫(yī)案,將在新媒體平臺上(例如MOOC在線課程)把中醫(yī)內科學教學重點如臨床用藥的心得的訪談視頻讓學生和年輕教師學習,通過教學相長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受益。2.1.5精煉課堂提高效率教師通過新媒體平臺中醫(yī)內科學教學相關學習資料啟發(fā)學生自主的重點難點學習比以往在中醫(yī)內科學課程中教師大量的講解內科疾病相關知識診療更有效率,通過新媒體平臺能夠精煉課堂,啟發(fā)學生的PBL教學設計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新媒體視野下中醫(yī)內科學PBL教學設計探討

筆者利用所在高校的教學新媒體平臺初步建立具有中醫(yī)特色的中醫(yī)內科學PBL教學法的教學實踐模式。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3.1編寫PBL教案

在實施PBL教學方法中,編寫教案是關鍵。需要明晰教學過程中的教育目標任務并且細化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節(jié)點。筆者所在教研室根據國際通用的PBL教學法的基本要求,結合中醫(yī)內科學實施PBL教學法的班級前期開設基石課程的情況,組織學科內的專家編寫教案。教案中加強臨床實踐訓練練習等環(huán)節(jié)。為強化PBL教學法的效果,每學期教授中醫(yī)內科學的教師根據德累斯頓—哈佛醫(yī)學教育聯盟的標準接受為期一周的新媒體平臺教學方法和技巧的學習,開課前進行系統(tǒng)講解和培訓。

3.2課前培訓導學

3.2.1培訓學生課堂開始前建立課程學習QQ群。在學習群里向學生簡介PBL教學法的特點與要求,提供中醫(yī)內科學重要參考書書目,介紹中醫(yī)內科學臨床科研資源學術檢索的基本方法,布置安排PBL考評要求,培訓新媒體平臺使用方法,中醫(yī)內科學臨床案例。3.2.2建立學習小組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類教學場景。將學生在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線上進行隨機分組,每10個人為學習小組進行研討學習,根據PBL教學法要求每組制定學習計劃要求對于臨床案例討論兩次以上[6]。在線下(上課前)討論學習期間由各組學生推選出組長(主持人)和記錄員負責組織和記錄,每個發(fā)言學生準備發(fā)言提綱。班級的授課教師通過新媒體進行線上指導,學習小組成員及時使用學習通APP、QQ音視頻會議模式上傳學習記錄,為保證學習過程中的時效性,學生遇到困難時授課教師根據線上的學習記錄及時給以一定的幫助。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通過新媒體在線上考勤記錄占形成性成績10%。

3.3課堂教學實踐

根據PBL教學法要求,教師組織教學課堂秩序,學習小組組長主持討論學習,記錄員記錄上傳新媒體平臺。學生發(fā)言前要求根據課前學習重點關鍵詞進行發(fā)言,對于中醫(yī)內科學中的辨證診療可以展開討論甚至辯論。在每次討論結束后主持人負責匯總討論意見,并根據指導教師教學進度安排進行下一階段學習。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主要起啟發(fā)和引導和梳理知識點的作用,并在相關教學難點進行重點全面解答。教學過程中評價考核,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保障教學時效性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前資料查閱準備情況、分組討論學習中個人發(fā)言環(huán)節(jié)的邏輯語言表達能力、中醫(yī)藥臨床思維能力、學習溝通能力等評價指標分別計分,此分數占形成性成績的50%。

3.4課后評價考核

課后的評價屬于形成性成績40%,主要分為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通過教學新媒體平臺將教案討論內容進行匯總存檔,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4在新媒體時代中醫(yī)內科學PBL教學方法的展望

醫(yī)學高等教育是具有基礎科學教育和應用科學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教育模式,國內外同行都在探索尋找一種全面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7]。經過筆者調研盡管在新媒體平臺進行PBL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組織培訓查閱上傳資料等工作耗費了一些資源,學生在線上學習階段過多使用新媒體移動平臺會分散學生的一些精力,但是目前新媒體PBL教學課堂的方式經過教學實踐符合大多數醫(yī)學生的學習模式,中醫(yī)內科學教學質量會因新媒體平臺的PBL課堂的開展而提高。經過筆者的初步教學實踐結果發(fā)現學生增強了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習成績。在此探討未來在新媒體視野下中醫(yī)內科學PBL教學方法的發(fā)展方向。

4.1增強課堂氣氛

提升教學質量PBL教學啟發(fā)誘導式的教學方法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并成立學習小組來進行重點問題的討論來鍛煉思維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8],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新媒體PBL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是未來教學方法的導向之一。

4.2利用媒體新技術

打破界限拓寬知識面中醫(yī)內科學的PBL教學是實踐實用性學習方法,教師授課以實際臨床思維運用為基礎,新媒體平臺的使用打破了原有學科的界限,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理念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橫向思維,分組討論等教學手段拓寬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新媒體線上平臺接受教師的臨床真實案例進行啟發(fā)式思維學習,可以打破課堂授課環(huán)節(jié)中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限制,從而明顯提升教學效率。這是未來中醫(yī)內科學是教學目標之一。

第6篇: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范文

第一,明確閱讀教學的目的。讀的目的是什么?我們習慣于生字詞教學時讓學生讀字詞,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讀課文,精讀課文時再讀課文。這是前輩們傳授的經驗,我們年輕教師依葫蘆畫瓢,往往缺少更多的思考。課堂上,你讀我讀大家讀,熱熱鬧鬧,卻是事倍而功半。經過多輪的摸索,我以為:教師每一次請學生朗讀都需要有明確的目的,并且在學生讀的過程中認真巡查,切實把握,及時反饋并校正。否則,朗讀就有可能成為一種形式化的手段,不僅不能輔助教學,還浪費了課堂的寶貴時間。

第二,豐富朗讀形式。朗讀的形式是可以豐富多彩的,特別是低年段的語文教學,學生很積極,喜歡讀,愿意讀。如果形式單一,就會讓學生感覺讀書索然無味,很快就不想再讀了。粗略地總結了一下自己采用的各類朗讀方式,大致有指名讀,全班齊讀,豎著開火車讀,橫著開火車讀,同桌兩人一起開飛機讀,男生齊讀,女生齊讀,男女分句合讀,點學號位數相同的一起讀等等。在豐富的形式中,學生能夠保持高昂的熱情,讀得更有效。讀錯了一句話,老師請其他同學糾正后,讓讀錯的再讀一遍,或者請其他學生也讀一讀,效果可能會更好。但是在很多時候,卻會被我們一帶而過,忽略了及時糾正與再次朗讀。近年來,教育界的不少有識之士都在呼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既完成教學任務,又能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呢?我想,課堂應該從瑣碎分析中走出來,老師不停地問,學生不停地答,這樣的教學形式應該摒棄??梢越o學生一個較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讓學生從朗讀中去理解課文,嘗試著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或許比師問生答式有效得多。有時候問得越多,學生越抓不住重點,越容易走神,課文的內涵也隨著教師的瑣碎分析而淹沒了。

第三,范讀比講解更重要。范讀是朗讀訓練的一種方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好的范讀可以真實、生動地表達課文的內容,再現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性格或者某些畫面、某種情感,所以,有時候告訴學生怎樣讀不如范讀一遍給學生聽,讓學生從傾聽范讀中體會。不少教師常會“告訴”學生,要把某個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或慢些,這種淺層次的朗讀技巧缺乏深層次的內心體驗,學生根本讀不出個性化的感受,又怎么能在讀中去理解課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讓學生說說在聽老師范讀時的感受,再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應當是語文學習的正途。當然,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啟發(fā)”的作用,不能讓學生機械地模仿,“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于語言文字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是語言的魅力所在。

第7篇: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范文

數學課程改革使“教”和“學”的方式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指導者,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引路人”;教師要盡量減少對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占有,把更多的教學時空讓給學生.數學課程改革的這些教學理念都要融入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去.我認為以下這些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參與.

一、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要深入細致地備好課,備教材,備學生.教師對數學術語的表述是否科學準確,語言是否清晰流暢、是否簡潔形象、是否使用普通話等.還有教師的語言藝術,如提問、引導或講解的藝術性、激勵和表揚學生的藝術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與銜接的藝術性等,特別是對教師語言的嚴謹性、直觀性、生動性、感染力、驅動力等要給予高度關注,努力提高教學的藝術性和趣味性.

二、促進學生的課堂發(fā)言

語言促進思維,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能夠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內化的程度,發(fā)現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和思維障礙,了解教學的真實效果,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聽學生發(fā)言主要聽學生回答問題時能否清晰、準確和富有條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教學越民主,越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任務沒有完成”的事就越容易發(fā)生.討論、交流活動是促進學生思維深度參與的平臺,是感悟概念的機會,學生不僅訓練了思維,加深了概念理解,培養(yǎng)了說理、表達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傾聽、尊重,身心健康也得到發(fā)展.

三、落實“思維的教學”

“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數學教學是思維的教學”,關鍵是如何落實.

教學中,某些學習難點雖然很難處理,但我們只要肯下功夫去思考和探索,想想其在知識系統(tǒng)中的前后聯系、來龍去脈,我們就可能從中理出一條思路,從而比較自然、合理地引入知識與方法.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因此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很重要.重視學生的課堂感受才能把握學生的思維節(jié)奏,也才能使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落在實處.為了推動學生的深度參與,教師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例如,人的思維品質在敏捷性、靈活性上都有差異,因而思維有快有慢.為了面向全體,教師在提出問題后,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再請學生們發(fā)表所思所想,這種平等交流的氛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放松了心情,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大多數同學參與思考、討論的局面,不同想法的交流、補充在無形中推動了概念理解的深化.這些措施看似簡單但教育寓意深刻,這些習慣與行為教師在數學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應努力追求.

2.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從學習方式看,教師要強調讓學生主動實踐的重要性.要使學生真正理解書本知識,必須要有他們自己身體力行的實踐,從自己親歷親為的探索思考中獲得體驗,從自己不斷深入的概括活動中,獲得對數學概念本質的深刻領悟.現在的關鍵是要把這些理念落實到課堂中.

3.精選高質量的例題

4.合情解釋,增添數學美感

數學是合情與演繹的綜合與統(tǒng)一.對于學習難點,可以嘗試用歸納、類比、猜想等方法進行合乎情理的處理,學生易于接受理解和運用.例如,導數運算的乘法法則,有少數學生會記錯乘法法則,教師可以給出一個合情的解釋:兄弟兩個犯了錯誤,父親要懲罰他們,抽鞭子.先打大的,小的陪著,再打小的,大的陪著, 懲罰完成了.學生記憶深刻,法則不會再錯了.

5.反饋信息,溝通交流

第8篇: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范文

發(fā)展動漫產業(yè),關鍵在于增加動漫人才的總量和提高其整體水平。為培養(yǎng)適應動漫產業(yè)發(fā)展所需的具有豐富實戰(zhàn)經驗的動漫專業(yè)高技能人才,筆者學校以現代學徒制思想為指引,借鑒德國“雙元制”的成功經驗,與廣州泰明斯貝動畫設計有限公司合作,對工學一體、產教結合的動漫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行了探索和實踐,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動漫人才培養(yǎng)新路子。

一、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建立工學一體的教學模式

“現代學徒制”是以企業(yè)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為服務目標,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的培養(yǎng)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采取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形式,吸引學校、行業(yè)、企業(yè)的深度參與,以教師、師傅的透徹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強調的是“做中學、學中做”。

為實現工學結合的目標,需要有真實的生產項目為依托,但是學校本身沒有生產項目,這就需要校企合作為我們提供真實的生產項目。為此,筆者學校與廣州泰明斯貝開展深度的合作,通過在校內建立真實的動畫片生產線,通過企業(yè)原創(chuàng)和從外部獲取訂單的方式產生生產項目來組織實施生產,以工學一體、產教結合的方式進行動畫制作人才的培養(yǎng)。

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yǎng)方案,構建工學一體課程體系

為更好地與企業(yè)用人需求進行對接,學校的教學教研部門、專業(yè)教師與企業(yè)的專家、師傅一起,根據企業(yè)各個工作崗位的要求,共同制定了人才培養(yǎng)方案。

圍繞所確定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以實際生產流程的崗位要求和人才規(guī)格為依據,校企雙方共同構建基于真實生產過程的工學一體課程體系。根據動畫片的生產流程,劃分五個不同的崗位工種,每個崗位工種的授課內容都與生產流程密切相關,并劃分為基礎訓練、生產線上模擬、生產線上實習、生產線上崗等幾個階段,每個工種、每個階段的課程內容、課時分配都制定了詳細要求。

三、基礎訓練和實戰(zhàn)相結合,采取工學整合式學習模式

雖然這種培養(yǎng)模式是以真實的生產項目為依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需要非常強調基礎訓練。在教學上,教師可以采用大班基礎授課與小班單工種授課相結合的方式。每個工種在基礎訓練階段都要進行能力測試,能力測試過關的同學才能夠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測試不過關的同學需要繼續(xù)進行基礎訓練。事實上,基礎訓練階段也是以真實的動畫項目片段為教學實例進行教學的。

除了老師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之外,更多的時間是由具有豐富實戰(zhàn)經驗的企業(yè)師傅進行教學。由于企業(yè)師傅本身也從事生產活動,因此,他們對學生的教學和訓練更有針對性。

在教學模式上還采取工學整合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工學整合式的學習是一種自我管理的崗位學習,除了通過教師或生產線上師傅的引導學習之外,還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教程等數字資源供學生根據所遇到的問題自主學習。

四、企校一體化管理

學生進入生產線后主要接受企業(yè)化的管理,處于生產團隊中的學生需服從企業(yè)和學校的雙重管理,既不能違反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也必須遵守企業(yè)的管理規(guī)定,按企業(yè)要求按時保質完成相應生產任務或模擬生產任務。并建立優(yōu)選及退出機制,對于優(yōu)秀學生可以破格重點培養(yǎng)成為生產技師,對于嚴重違反公司規(guī)定以至于無法完成相應培養(yǎng)過程的學生,可以根據其自身意愿或稟告校方后勒令退出培養(yǎng)計劃。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在校期間就深切感受到企業(yè)的管理氛圍和文化氛圍,這對于學生進入企業(yè)后快速完成身份轉變、縮短適應期有很大的幫助。

五、結語

第9篇:對于線上教學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轉變教學觀念激發(fā) 數學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明確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課程強調,數學教學要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因而本人認為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真正做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下是從教師方面討論如何才能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1. 運用豐富的數學史知識,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的定理和概念不計其數,并且很多定理的得出都有它自己的歷史,其中可能還會伴隨著一些趣聞之類的,如果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能夠恰當的穿插相關數學家故事、史料,介紹相關數學概念的歷史發(fā)展,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通過提供少量“花絮”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等差數列的前項和》這節(jié)內容中,教師饒有趣味的介紹:著名數學家高斯在他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從1加到100的和的計算,而高斯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求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的方法,而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的公式又是怎么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將要進行探究學習。又如在講到勾股定理的時候,可以向學生介紹:在中國古代的《周髀算經》中已經通過文字的形式敘述了勾股定理,而公元3世紀三國時期的趙爽在注《周髀算經》中通過作“勾股方圓”,相當于運用了面積的出入相補證明了勾股定理。相信只要同學們開動腦筋,認真思考,一定會在數學上有所收獲??傊袝r通過古今中外的數學史中一些數學家勇于探索的事跡,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幫助學生體會到數學創(chuàng)造過程,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知識,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增加數學的美感和文化氣息,從而促進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動力。

2. 充分領會新課標理念,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根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新教材,在內容設置和要求等方面都和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因而,教師在充分領會新課改的理念下,吃透教材,并且要有所創(chuàng)新,用活、用透教材,認真?zhèn)湔n,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例如課改后,高中函數的概念《標準》是這么處理的:函數是刻畫現實生活中一類重要變化規(guī)律(運動變化)的模型,一種通過某一事物的變化信息可推知另一事物信息的對應關系的數學模型。《標準》強調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是三種不同的函數增長模型。和以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加強了函數模型的背景和應用的要求,各知識之間的聯系,數型結合、幾何直觀等數學思想方法的要求,而削弱了函數定義域、值域的訓練,同時也削弱了反函數的概念??傊凇稑藴省分?,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收集函數模型的應用實例,了解函數模型的廣泛應用,函數的思想方法要貫穿整個高中的教學中。因而,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深刻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實質,必須考慮課的容量是否適度,課的節(jié)奏快慢是否恰當等,要通過典型的例子、恰當的教學方式、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真正掌握和理解函數的概念和性質以及學習函數的必要性,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3. 轉變教學中的角色 ,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相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數學知識權威講授者”和“數學知識的唯一來源者”,新課改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而教師要體現主導作用。

例如在講授《解直角三角形》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暫且不講課本上關于比薩斜塔的問題,首先引入這樣一個問題:假如秋游時我們全班同學舉行爬山活動,如果我們在山腳下測得山頂的仰角為 45°,前面是斜角為30° 的一段很長的斜坡山路,沿著斜坡前進600米時,測得山頂的仰角為60° 問:能不能根據已知的數據求出這座山的高度?經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中的實用性,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接著教師馬上轉入到課本內容中,是學生明白學習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后就能馬上解決這個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進而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更能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

4. 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對于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多媒體可以綜合運用鮮艷的色彩、動態(tài)的畫面以及逼真的音響等眾多的媒體效果大大豐富教學形式;營造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解與《空間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相比于利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在黑板上做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幾何畫板制作三維立體基本圖形,現場制作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現場添加線條,在旋轉運動過程中讓學生親身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形象,這樣非常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留下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的深刻印象,有助于學生解決其它有關問題時盡量減少錯誤,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基本了解異面直線的概念,有利于后面的《異面直線》的學習。不過,也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術,用它來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畢竟多媒體只是是教學的輔助,不可能全部代替教師的作用??傊嗝襟w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只要使用得當,對于數學課堂教學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5.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課堂提問是中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教學手段,是銜接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出色的課堂提問能很好的溝通師生間的情感,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例如在講授新課“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確定一個圓”時,某教師是這么設計問題的:(1)平面內如何確定一個圓?(2)平面上有一個點A,經過點A的圓有多少個?圓心在哪里?(3)平面內有兩點A、B,經過A、B點的圓有多少個?圓心在哪里?圓心的位置有什么規(guī)律?(4)平面內有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A、B、C,經過A、B、C三點的圓有多少個?圓心在哪里?(5)如果A、B、C三點同在一條直線上,能畫出經過A、B、C三點的圓嗎?為什么?教師通過分層設疑提問,從一點開始,逐漸發(fā)展到過三點來探究具體的做圓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作圖能力,進一步體驗充滿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數學活動,并將知識進行拓展,將已有知識、思維方法遷移到新知識中去,并且提出了反證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教學效果很好。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使學生共尋數學學習方法,共享數學學習的歡樂,共享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程文.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2]陳淑田.淺談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長治學院學報,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