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酸性土壤的特點范文

酸性土壤的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酸性土壤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酸性土壤的特點

第1篇:酸性土壤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土壤酸化;原因;影響;對策

一、保護地土壤酸化的原因

土壤pH值取決于成土母質和立地條件,同時受到年降水量、耕地深度、施肥量以及施肥種類等因素影響。保護地種植業(yè)的發(fā)展壯大,改變了傳統(tǒng)的種植模式,大量肥料特別是酸性化肥的大量施用,加速了土壤酸化的進程。土壤酸化的發(fā)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年降水量過少的土壤易酸化 夏季保護地一般不再種植作物,多露天休耕,降雨量大的地區(qū)或年份,土壤不易酸化或酸化速度慢。這與土壤中的酸離子和水解后的金屬離子形成難以溶解的化合物有一定關系;同時,酸離子被雨水稀釋后沉積到犁底層以下,難以對作物造成危害。

2. 土壤有機質含量過低加重酸化 土壤有機質中的腐殖質有著巨大的比表面積和表面能,具有較強的吸附性,以及較高的陽離子代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緩沖土壤中H+的濃度。目前有些地區(qū)在肥料使用上復合肥占80%左右,商品有機肥占20%左右,農家肥幾乎為零,由于常年大量使用化肥以及質量參差不齊的商品有機肥,土壤有機質含量逐年降低,許多地塊有機質含量都非常少,土壤緩解H+能力不強,致使土壤酸化趨勢加重。

3. 旋耕的耕作方式造成土壤酸化 調查發(fā)現(xiàn),保護地常年采取旋耕的方式,耕層淺,90%以上的為冬季種植經濟作物,很難實現(xiàn)凍垡,致使土壤板結,通透性差,土壤中嗜酸有益菌活性降低,導致H+長期在土壤中累積,造成土壤酸化。

4. 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加快土壤酸化 調查發(fā)現(xiàn),90%的保護地種植戶,種植作物的產量與效益主要依賴各種各樣的化肥,酸性肥料如硫酸鉀或硫酸鉀型復合肥常年大量使用,是導致土壤酸化的另一個因素。種植戶偏愛的磷酸二銨所含的五氧化二磷與水反應生成磷酸,磷酸在土壤中大量積累,加快了土壤酸化的進程。還有有機肥DD雞糞,由于其含有大量的84消毒液、呈現(xiàn)酸性,據(jù)大量的調查結果,施用雞糞的地塊土壤酸化嚴重。

二、土壤酸化對作物的影響

1. 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如鈣、鎂、鈉等在酸性土壤中會顯著減少且易隨水淋失,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致使保護地經濟作物綜合抗性逐年降低,投入產出比縮小。

2. 重金屬中毒 土壤中鐵、錳、鋅、鋁等重金屬化合物,在酸性土壤環(huán)境條件下,極易水解成重金屬陽離子,這些陽離子在土壤中達到一定濃度后就會對作物產生毒害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植株生長不良,葉片出現(xiàn)重金屬中毒癥狀,如葉片失去光澤呈現(xiàn)灰白色或邊緣焦枯等。

3. 導致微生物活性降低 土壤有益菌都適宜在中性土壤中生長發(fā)育,如硝化細菌適宜的pH值為6.5~7.9,自生固氮菌為6.6~7.5,纖維素分解菌為6.8~7.5。隨著土壤環(huán)境的酸化,土壤中有益菌活性降低,直接影響有機質的礦化和氮的固定。

4. 影響作物對肥料的吸收與利用 土壤酸化直接影響作物對各種元素的吸收與利用,當土壤pH值降低至4.0左右時,即使施肥作物也難以利用,表現(xiàn)出生長不良、缺素癥狀,嚴重時根系生長受阻,主根短而細,呈黃褐色,后期變成黑褐色,植株生長不良或停止生長,直至死亡。

5. 對種子發(fā)芽勢有影響 種子發(fā)芽勢與土壤pH值有一定的相關性,土壤pH值小于2時種子不發(fā)芽,當pH值在2~2.5之間時種子發(fā)芽異常,在2.5~7范圍內,發(fā)芽勢隨著pH值的上升呈顯著的正相關。

三、酸化土壤應對措施

1. 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不僅表現(xiàn)在農作物增產效應上,而且在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盲目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酸化現(xiàn)象。配方施肥是在科學測土的前提下,根據(jù)作物種類、需肥特點以及土壤中可利用的養(yǎng)分,合理搭配“三要素”與中微量元素之間的合理比例,規(guī)避化肥對土壤的污染,提高肥料的最大利用率。

2. 分階段施肥 對于采收期長、產量高的保護地作物如嫁接黃瓜、嫁接茄子,可采取分次施肥方法,減少底肥使用量,在作物生長發(fā)育階段根據(jù)作物的形態(tài)表現(xiàn),有針對性地施用相應的肥料。可采取沖施、葉面施肥方式,滿足作物對養(yǎng)分的需求。

3. 增施有機肥 長期以來,化學肥料由于施用后效益高、見效快,受到保護地種植戶的普遍偏愛;商品有機肥在一定時期備受農民青睞,但由于生產原料的參差不齊,質量差的有機肥往往引起對土壤的二次污染。保護地所使用的雞糞一定要腐熟并晾曬7~10天后再施用,防止殘留在雞糞里的84消毒液對土壤造成污染。

4. 施用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以優(yōu)質有機質為基質發(fā)酵而成的新型肥料,除了具有增加土壤有機質的作用外,還具有平衡土壤菌落、提高作物綜合抗性等多種效果。該肥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夠吸附游離在酸性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成為難以溶解的化合物,不再對農作物造成危害。

5. 化學措施 酸性和強酸性土壤同時存在著鈣、鎂、硅等中微量元素失調現(xiàn)象,此類保護地除了采取上述技術措施外,還應當采取化學措施,包括施用生石灰和堿性肥。生石灰每畝用量為100千克。生產實踐表明,施用生石灰極易引起土壤有機質的迅速流失,造成土壤板結、通透性差,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長,因此施用時最好增加有機肥的用量,一般增加30%~40%。堿性肥料包括鈣鎂磷、硅鈣肥等,這些肥料在施用時最好與腐熟的有機肥混合,以起到相互促進的效果。

6.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運用 秸稈生物反應堆就是以秸稈為原料在腐熟菌劑的作用下為保護地種植的作物提供所需要養(yǎng)分的同時提高地溫。內置式生物秸稈反應堆與酸性土壤形成一個隔離層,避免酸性土壤對作物的危害,確保植物的安全生產。

結語

在保護地生產實踐中,引起土壤酸化的因素有很多。但目前看來,尚未有任何一套耕作制度適用于保護地生產。當上一茬作物收獲后,應當對土壤進行耕作等處理,才能有效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殘留,科學合理施肥,通過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就能有效地克服保護地土壤的連作障礙,通過因土、因作物施肥或者配方施肥能夠解決營養(yǎng)物質的失衡和不同茬口作物的自毒以及土壤酸化、鹽漬化問題,通過采取節(jié)水灌溉技術可以達到節(jié)水和改善保護地土壤環(huán)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桂雙.土壤化驗分析方法的要求及注意事項[J].高師理科學刊,2010, 30(5):54.

[2] 孫曉輝,張柏習,劉亞萍.關于提高土壤化驗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探討[J].防護科技林,2012(6):74,83.

第2篇:酸性土壤的特點范文

(陜西省鳳翔縣田家莊鎮(zhèn)金山果業(yè)服務合作社陜西鳳翔721400)

鈣是植物生長發(fā)育必需的6 種大量營養(yǎng)元素之一。通常植物體內鈣的含量比氮、鉀少,而比磷、鎂、硫高。多少年來在果樹生產中,不少果園由于只重視化肥(氮、磷、鉀)的投入而忽視了鈣等其他微量元素的施用,加上果樹根系吸收鈣的能力差,鈣元素在樹體內移動性差等特性,使果樹的缺鈣現(xiàn)象越來越突出,由此而引發(fā)的生理病害也越來越重,如蘋果的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病、套袋果叢裂紋病、裂果病、梨黑斑病和黑心病,桃梢端枯死,果頂軟化,獼猴桃早熟易軟,板栗貯藏期果肉變黑等,嚴重影響了果實的品質和貯藏性,給果樹生產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對果樹增補鈣類營養(yǎng)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

1 造成樹體和果實缺鈣的主要原因

1.1 土壤中鈣素含量不足

土壤中碳酸鈣與磷酸鈣是鈣的主要來源,但有些沙質土壤,酸性土壤,澇洼地以及20 年生以上的長富系列品種老果園,重茬果園,有機質含量較低的果園等,常存在鈣素嚴重不足。

1.2 土壤中拮抗離子的影響

在土壤溶液中的銨離子、鉀離子、鈉離子、鎂離子等,能與鈣離子產生拮抗作用,抑制果樹對鈣離子的吸收和利用,而表現(xiàn)缺鈣現(xiàn)象。

1.3 果樹根系對鈣素的吸收能力差

鈣離子只能通過根尖區(qū)形成凱氏帶的區(qū)域吸收,而吸收各種養(yǎng)分能力強的根毛區(qū)是形成凱氏帶的主要區(qū)域。由于根毛區(qū)位于根類區(qū)的后部,那么緊靠根毛區(qū)以前的根尖幼嫩部分(伸長區(qū)、生長點、根冠),由于伸長生長老化過快,而使逐步老化的根毛區(qū)失去吸收鈣離子的能力。

1.4 鈣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差

鈣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靠蒸騰液流的動力,運送到旺盛生長的器官,并且鈣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很差,基本上不再進行2 次分配利用,所以蒸騰強度越大,生長時間越長的器官,運送的鈣素就越多。果實的蒸騰強度遠小于葉片,加之鈣的移動性差,葉片中的鈣難以向果實轉移,因此常導致果實嚴重缺鈣。套袋果比不套袋果缺鈣重,就是因為套袋果由于紙袋的作用,其蒸騰強度小于不套袋果。

另外,果梗含有較多的草酸,可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晶體而沉淀,而草酸鈣晶體隨果實成熟逐漸增多,堵塞了維管組織,從而障礙了后期鈣的輸入,導致果實缺鈣。

2 增補鈣素營養(yǎng)的措施

2.1 首先是土壤補鈣

要根據(jù)土壤的特點,對沙壤土、酸性土壤等最易缺鈣的果園,要重點進行土壤補鈣。果樹中85%的鈣由土壤供給,因此土壤鈣的含量對植株含鈣量有顯著影響。在施足有機肥(用量占到全年用肥成本的60%左右)的基礎上,早春土壤解凍后盡早施入有機鈣肥,或者結合秋施基肥施入,鈣肥投入占到全年用肥投入20%左右。特別對沙質土壤宜輪換施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硝酸鈣、藍得土壤調理劑、富力邦硅鈣鉀鎂肥或蓉昌硅鈣鎂鉀肥等,酸性土壤和重點地塊宜適量施石灰,每畝施用量25~50 千克。

2.2 葉面噴鈣

土層深厚,質地適宜的土壤,以及石灰性土壤,一般含鈣量較高,著重以葉面噴鈣為主??蛇x擇不含激素的氨基酸鈣,如CA2000 鈣寶、上海綠油油三代有機鈣、糖醇鈣、稀土純鈣、綠云肽神鈣、天達2116 等。以上這些優(yōu)質鈣肥還能供給果樹大量的所需微量元素。葉面補鈣應在果樹吸收鈣的高峰期進行,可起到很好的補鈣效果。即花后1~6 周和果實采收前30~40 天,各噴3~4 次,除袋后再噴1~2 次優(yōu)質鈣肥,尤其是套袋紅富士蘋果,更顯得重要,重點噴布果實和葉片。單噴或者同農藥混噴都可。

2.3 科學施用鈣肥

銨離子和鉀離子與鈣離子之間有拮抗作用,土壤中銨離子、鉀離子元素含量過高,以及氮、鈣比過高(N∶CS=10∶1)時,均能抑制鈣的吸收。因此應適當控制氮、鉀肥的施用量,根據(jù)果樹的需肥特點,進行科學施肥,避免出現(xiàn)氮、鉀過高的現(xiàn)象。

2.4 實行配方施肥

增施有機肥是解決缺鈣生理病害的關鍵措施??砂疵可a0.5 千克蘋果施1~1.5 千克有機農家肥,如肥源不足或者沒有農家肥的農戶,可購買昊威腐殖酸精制有機肥、航天菌肥、富力邦硅鈣鉀鎂肥等復合肥+藍得土壤調理劑,實行“四肥一調理”全營養(yǎng)施肥技術。另外,大力推廣果、沼、草、畜、窯五配套循環(huán)經濟模式,提高果園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施有機肥時間于中熟蘋果采收完,晚熟蘋果采收前施入效果最好,或者在蘋果采收后立即施入,最遲不得延到土壤封凍前,未及時施的可在早春土壤解凍后盡早施入。

2.5 適量補施硼肥

適量的硼肥可促進葉片制造的碳水化物向根系中輸送,促發(fā)新根,有利于對鈣的吸收,所以在土壤補鈣和葉面噴鈣時,均可摻入適量的硼肥,硼具有提高坐果率,防止縮果病,促進鈣吸收的的作用,可結合秋施基肥或早春施追肥時施入持力硼,每畝產2 500~3 000 千克蘋果,施用200~300 克持力硼即可。在花期噴時加入速樂硼1 000 倍液,連噴2~3 次,以促進鈣的吸收。

2.6 加強綜合管理

第3篇:酸性土壤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 茶葉;土壤改良;硫磺;草炭

中圖分類號 S1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08-0232-01

茶樹(Camellia sinensis)屬山茶科山茶屬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多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qū)。茶樹屬于典型的喜酸性植物,其根系必須在酸性土壤下生長。

濟源市地處北緯35°12′,東經112°,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土壤多為石灰質土壤,pH值多在7~8之間。由于濟源是茶仙盧仝故里,為弘揚盧仝茶文化,培育地方特色產業(yè),增加農民收入,在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指導下,選擇條件相對適宜的地方進行土壤改良調節(jié),進行了茶葉栽植試驗,并進行跟蹤檢測和茶葉栽培研究,目前茶葉長勢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選擇

依據(jù)茶葉生長特性,選擇背風向陽、土質中性偏酸的區(qū)域進行土壤改良和種植茶葉試驗,本研究選擇了王屋鎮(zhèn)清虛村和思禮鎮(zhèn)鄭坪村2個地方。兩地地表耕層土壤均為弱酸性,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周邊遠離工業(yè)企業(yè)。王屋清虛試驗地位于王屋山區(qū)的清虛發(fā)山村,地處兩山之間,為20世紀70年代人工建造的梯田,土質為少礫質中性砂石土,周邊山林茂密,山上有機質含量高,溝內山泉水充足。思禮鄭坪試驗地毗鄰九里溝景區(qū),三面環(huán)山,為山區(qū)自然梯田,土質為多礫質薄層砂石土和紅黏土。

1.2 試驗材料

硫磺:S的含量≥99%,水分≤2%,砷含量≤0.000 1%,細度不低于400目。草炭:pH值≤6.0,有機質≥60%,腐植酸≥10%。茶樹品種選擇適應性較強的龍井43、天臺黃茶、北斗等品種,所有茶苗均在3月22日前栽植完成。

1.3 試驗方法

2013年3月初,用挖掘機對茶園土地進行深翻和改良,全園深翻80 cm,在深翻前將硫磺粉1 950 kg/hm2均勻撒施在地表,然后進行深翻,將硫磺均勻混入土中,并平整土地,撿拾石塊和雜物[1-2],共深翻改良土地4.2 hm2。

土壤深翻后,按照茶園種植要求,采用雙行雙株條栽方式種植,大行距1.5~1.6 m,小行距30~40 cm,株距25 cm。在茶苗定植前按規(guī)定的行株距開好種植溝,種植溝寬50 cm、深30 cm。開好種植溝后將草炭165~180 m3/hm2均勻施入溝內(厚約5 cm),并將硫磺按0.1 kg/m(種植溝長度)均勻撒施在草炭表面,然后覆土回填,等待種植[3-4]。

1.4 數(shù)據(jù)采集

土壤改良前,在2個試驗區(qū)域共選擇有代表性的5個地塊,每個地塊分別采集20、50、80 cm 3個不同深度的土樣進行檢測。每塊地進行3點混合取樣,所有地塊不同深度按平均值進行記錄。土壤改良60 d后,每月中旬對上述5個點分別采集土樣進行檢測,分別于5月、6月、7月、8月、10月、11月重復采集土樣進行檢測,跟蹤pH值變化情況[5]。

每次土壤檢測后,對5個試驗點數(shù)據(jù)進行原始記錄,為降低試驗誤差,每次對不同深度數(shù)據(jù)進行算術平均,取平均值進行記錄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將不同深度土壤pH值在坐標上進行標注,形成土壤pH值變化曲線,與對照不同土壤深度pH值進行比較。由土樣檢測數(shù)據(jù)(表1、圖1)可以看出,由于試驗地區(qū)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雨量在600 mm左右,且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土壤蒸發(fā)量明顯大于降雨量,因此土壤逐漸堿化,并且在一定范圍內隨深度增加,土壤pH值逐漸增加。

在施用硫磺、草炭改良后,土壤pH值明顯降低。20 cm的耕層土壤,未處理前pH值已經在6.25,屬于酸性土壤,并且受灌溉、降雨、耕作等農事影響,土壤pH值有所降低,但變化幅度不大;50、80 cm土壤,在改良后效果顯著,達到了茶葉生長的要求。

從土壤深度看,處于50 cm深的土壤,由于受其他干擾因素較少,且在改良過程中硫磺、草炭等施用均勻,因此改良效果最好,pH值相對穩(wěn)定均勻。

從硫磺施用時間來看,從60 d開始,土壤pH值已經明顯降低,在4個月后效果達到最好,在未來的連續(xù)監(jiān)測中,pH值變化不大,相對穩(wěn)定,并且均在茶葉生長的適宜范圍,達到了預期目的。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用硫磺、草炭調節(jié)土壤pH值是可行的。硫磺對土壤pH值的調節(jié)主要特點是效果持久穩(wěn)定,其作用機理是硫磺施入土壤后被硫細菌氧化成硫酸酐,硫酸酐再轉化成硫酸起到了調節(jié)pH值的作用,硫磺施入土壤后需要分解后才能起到調節(jié)土壤pH值的作用;草炭用于土壤改良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夠增加土壤的有機質。

綜上所述,通過調節(jié)土壤pH值和添加土壤有機物料,可以有效地解決土壤條件對茶葉栽培的限制,為擴大茶葉種植范圍,實現(xiàn)南茶北移,弘揚歷史文化,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

4 參考文獻

[1] 謝兆森,吳曉春.藍莓栽培中土壤改良的研究與進展[J].北方果樹,2006(1):1-4.

[2] 張昌愛,張民,曾躍春.硫對石灰性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7(7):1453-1458.

[3] 湛潤生,岳新麗.硫磺在石灰性土壤改良中的應用[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09(1):42-44.

第4篇:酸性土壤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鹽堿土壤;沿海灘涂;改良措施

1 物理措施

鑒于沿海地區(qū)的鹽堿地形成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海水倒灌、人類不合理的灌溉耕地,導致土壤中的鹽份反復淋洗,逐漸聚集于土地表層,從而含鹽量超過正常的標準。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良。

1.1 完善耕地的灌排系統(tǒng)

沿海灘涂地勢普遍較低,局部地區(qū)地勢相對低洼,容易造成地表水分的滯留。經水分的反復淋洗,使土壤鹽堿化程度加重?;凇胞}隨水來、鹽隨水去”的水鹽運行規(guī)律,針對地勢低洼的區(qū)域實挖置排水溝:一方面,可以引出該區(qū)域中聚集的多余水分,排放到其他地方;另一方面,向該地區(qū)引入外部水分,在洼地形成一定深度的含水層,浸泡足夠長的時間,以至于土壤中所含有的鹽分充分溶解在水中,將其排到洼地外部,隨著水帶走土壤中鹽分,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此種方法可以充分運用到鹽堿地農業(yè)生產當中,既能在干旱時對農業(yè)耕地進行灌溉,又能在洪澇時節(jié)及時的排水、放洪,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井、溝、渠的配套修建即可構成完善的排灌系統(tǒng)。

1.2 客土壓堿

客土就是其他地區(qū)不含鹽堿的優(yōu)良土種,調運外地的優(yōu)良土種覆蓋鹽堿土壤之上或者運走一部分鹽堿土,把好土與留下的鹽堿土混合。這樣也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鹽量,以降低本地土壤鹽堿化的程度。但這種方法往往需要的好土量大,來源和運輸都成問題,因而生產成本較高,只適用于特殊的土地利用。以此來改善沿海灘涂鹽堿地的物理性質,具有抑鹽、淋鹽、壓堿的增進土壤肥力的作用??墒雇寥篮}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以達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

2 化學措施

2.1 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

改良沿海灘涂鹽堿土壤的肥料主要分為兩種:有機肥、化肥。土壤缺乏養(yǎng)分、結構性差,是鹽堿土地共同的特點。對沿海鹽堿土壤施用有機肥,經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形成可以中和Na2CO3等顯堿性的鹽類物物質,降低土壤的堿性,并產生腐殖酸鈉副產物。腐殖酸鈉能增強植物和農作物抗鹽能力,植物受到腐殖酸鈉的刺激會旺盛生長。腐殖質能提高土壤的緩沖能力,促進土壤顆粒團粒化,增加了土壤顆粒間的孔隙度,增加了土壤的透水能力,令土壤中的鹽分得到充分的淋溶,可以促進團粒結構形成,從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強,有利于鹽分淋洗,土壤返鹽的現(xiàn)象有了很好地緩解。增施有機肥是沿海地區(qū)改良鹽堿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加速了土壤中養(yǎng)分的分解,提高了土壤中N、P、K元素的含量。另一方面,它形成的大量有機酸中和土壤中的堿,減輕了鹽堿化程度。

2.2 施用土壤改良劑

改良劑直接參與鹽堿土壤的形成過程,改變、平衡土壤中鹽堿元素的含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催化作用。在沿海灘涂鹽堿土地可以適當使用營養(yǎng)性鹽堿土壤改良劑,提高鹽堿土壤中的含養(yǎng)量、促進化肥功效的充分發(fā)揮。如由廣東省蔬菜研究所等單位研究的營養(yǎng)性酸性土壤改良劑(NPK增強劑),該改良劑根據(jù)酸性土壤肥力狀況和作物營養(yǎng)特點,采用蒙脫石、橄欖石、硫礦等多種天然礦物為原料,在改良酸性土壤、平衡作物養(yǎng)分、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方面有顯著功效。成果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并以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

2.3 秸稈還田技術

秸稈還田技術秸稈還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秸稈(玉米秸稈、高粱秸稈等)直接或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種方法。秸稈還田的方法有深埋、挖溝填埋、地表覆蓋等方法。由于秸稈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N、P、K等元素含量也較大。進行秸稈還田可以提高鹽堿土壤中的有機質,改善鹽堿農作物的生長狀況,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強鹽堿土壤的保水能力,促進土壤團粒化過程。秸稈還田增肥增產作用顯著,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稈還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還田效果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減輕鹽堿地的鹽堿化程度,并且減少水土流失、具有增產增收改善環(huán)境的功效。

3 生態(tài)措施

改良沿海灘涂鹽堿地的生態(tài)措施可以因沿海地區(qū)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而異。就當前有些沿海省份的土地改良成功事例而言,一般都采用的方法多為種植耐鹽堿植物、種植耐鹽堿農作物、發(fā)展鹽堿農業(yè)等。采用生態(tài)方法改良沿海灘涂鹽堿地,既有利于對沿海地區(qū)生態(tài)換環(huán)境的保護,又有利于提高沿海地區(qū)農業(yè)生產效率,提高沿海地區(qū)農業(yè)土地利用率。

3.1 種植耐鹽堿植物

沿海灘涂土地鹽堿程度較高,但鹽堿分布成塊狀,不同地域對種植的植物影響不同,同時不同植物對沿海灘涂鹽堿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利用也不同。因此制定詳細種植計劃、施肥計劃,因地制宜種植耐鹽堿植物,改良鹽堿土壤。種植耐鹽堿植物主要為客土栽培和原土栽培。

客土栽培的地段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兩旁的綠化帶。栽種前,對綠化帶部位的原土進行夯實、展平,鋪設雙層特殊材料的隔離層,并且鋪上一層適當厚度的碎石,下設塑料管用于排水洗鹽。然后,將黑土混合少量的黃土,回填覆蓋在原土上表面。在選擇種植苗木品種方面,可供選擇的品種較多,空間也較大。常選用耐鹽堿性能強的中小型植物為品種,密集種植在地表,盡量覆蓋住客土。雖然這種方法在后期維護過程中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但基本上能將土壤鹽堿化控制在較低的程度。

3.2 發(fā)展鹽堿農業(yè)

第5篇:酸性土壤的特點范文

好。

棕樹盆栽具有環(huán)保作用:

消除重金屬污染和二氧化碳,棕竹的功能類似龜背竹,同屬于大葉觀賞植物的棕竹能夠吸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多種有害氣體,凈化空氣。同時棕竹還能消除重金屬污染并對二氧化硫污染有一定的抵抗作用,當然作為葉面碩大的觀葉植物,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一般植物所不能企及的消化二氧化碳并制造氧氣的功能。

棕樹是國內分布最廣,分布緯度最高的棕櫚科種類。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耐寒性極強,稍耐陰。適生于排水良好、濕潤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輕鹽堿,也耐一定的干旱與水濕,但在干燥沙土及低洼水濕處生長較差。對煙塵、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毒氣體的抗性較強。易風倒,生長慢。注意修建和養(yǎng)護。

(來源:文章屋網 )

第6篇:酸性土壤的特點范文

1.1牧草是重要的飼料來源

對于牧區(qū)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解決畜牧飼料的問題,而牧草恰恰是極好的飼料。與糧食相比,牧草往往能夠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光能、土地等自然資源,因此,牧草的產量往往可以比農作物的產量高出很多,同時很多營養(yǎng)成分,如蛋白的含量也要相對較高一些,是極好的飼料。

1.2牧草可以有效降低畜牧養(yǎng)殖成本

對于畜牧養(yǎng)殖戶們而言,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通過最低的養(yǎng)殖成本獲取最高的經濟收益,大量的飼料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按照養(yǎng)殖戶們的傳統(tǒng)喂養(yǎng)習慣,往往就是直接將單一的飼料糧喂給畜禽,這種喂養(yǎng)方式不僅僅不科學,而且也不經濟,會浪費掉很多的糧食,從而增加成本。但是如果能夠將優(yōu)質的牧草經過合理加工后,再與飼料進行合理的搭配,不僅僅可以節(jié)省相當數(shù)量的糧食,同時營養(yǎng)成本也更加全面,例如,如果用苜蓿草的草粉搭配飼料喂給正處于妊娠期的母豬的話,可以有效改善妊娠母豬的繁殖性能也能夠提高初乳中的脂肪含量,提高仔豬的成活率,為仔豬的良好發(fā)育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1.3牧草可以為“糧食節(jié)約型”畜牧業(yè)發(fā)展模式奠定基礎

眾所周知,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并不是非常合理,尤其是豬肉的比例更是高達70%,這種比例要遠遠高于世界其他國家,如美國等。更為嚴重的是,美國人的肉食中超過70%的肉食是草轉化而來的,而我國由草轉化而來的比例僅僅在5%左右,其余的全部是由糧食轉化而來的,這是非常不利于我國畜牧業(yè)的快速、持續(xù)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為此,我們一定要盡快改變這種局面,牧草生產就是極好的途徑之一,通過牧草生產可以盡快實現(xiàn)我國畜牧業(yè)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也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人畜爭糧的尷尬局面。

2發(fā)展牧草飼料在畜牧業(yè)中積極效用的策略分析

2.1牧草品種的選擇務必要謹慎

提及牧草的種類,非常多,因此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選擇那些真正適合當?shù)貧夂蛱攸c和環(huán)境的牧草品種,一般來說,我們在選擇牧草品種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草質好、產量高、可以多季收割的、生命力強的、對牲畜營養(yǎng)價值高的,同時又能夠并提高牲畜肉質的品種。為此,筆者認為,在選擇牧草品種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2.1.1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蛱攸c選擇牧草品種

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蛱攸c來選擇牧草的品種是最為重要的。我國地大物博,地域也極為廣闊,可以說沒有任何一種牧草品種是能夠普遍適用的。為此,在引進牧草的時候,就要選擇那些適合當?shù)貧夂蛱攸c的。玉樹位于青藏高原,地形崎嶇,可以說是屬于高山高原氣候,氣候高寒,熱量不足,降水少。那么,我們在引進牧草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牧草對于水分的需求?;谶@樣的氣候特點,可以選擇種植耐旱能力相對比較強的紫花苜蓿、蘇丹草、沙打旺、羊草、無芒雀麥、披堿草、魯梅克斯K-1雜交酸模等。

2.1.2根據(jù)土壤的實際狀況選擇牧草品種

因為土壤的酸堿適應性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因此,在選擇牧草品種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有的牧草耐瘠性強,而有的牧草則是喜大肥大水栽培。因此,堿性的土壤一般可以可選擇一些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麥草、串葉松香草、沙打旺、魯梅克斯K-1雜交酸模、草木樨、蘇丹草、羊草、無芒雀麥、披堿草等比較耐堿的品種;酸性土壤宜選種耐酸的串葉松香草、白三葉、扁穗牛鞭草、二色胡枝子、鐵掃帚、圓葉決明等;貧瘠土壤可選種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無芒雀麥、披堿草等;土壤濕度大的可選種白三葉、草木樨、披堿草、柱花草等。例如,魯梅克斯K-1雜交酸模適宜水肥條件好的酸性土壤,籽粒莧喜溫、不耐旱、不耐寒,而且不能重茬種植。

2.2合理利用與加工牧草飼料

牧草往往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加工之后,才可以成為易于儲藏的、可供畜禽食用的飼料,因此,牧草飼料的加工與利用要科學、合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1)牧草的收割時間要掌握好,為科學加工牧草飼料奠定堅實基礎;(2)選取合適的方法進行牧草的曬制,為科學加工牧草飼料提供有力保障;(3)牧草飼料的加工與利用要有效避免營養(yǎng)物質的流失。

3結語

第7篇:酸性土壤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土壤 重金屬 污染狀況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10-142-02

郫縣位于成都近郊,面積437.5km2,共有農村人口44.2017萬人,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河網密布,水質優(yōu)良,土壤肥沃,農業(yè)歷史悠久,是整個成都平原的主要蔬菜生產基地。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和城市的發(fā)展,廢水、廢氣、廢渣和城鎮(zhèn)生活垃圾的排放增加,都容易引起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因為難于治理、具累積性且危害周期長,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不但影響農產品的清潔生產,而且通過食物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了解和研究郫縣土壤重金屬污染現(xiàn)況,對于政府制定針對性措施,保護土壤環(huán)境質量,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以及綠色農業(yè),保障人體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概況和設計

本次研究主要選擇以農業(yè)生產為主,水稻、小麥、蔬菜和園林種植為主要生產,全縣共選取了5個鎮(zhèn),唐元鎮(zhèn)、新民場鎮(zhèn)、三道堰鎮(zhèn)、古城鎮(zhèn)和友愛鎮(zhèn),每個鎮(zhèn)又隨機選擇了4個村,每個村隨機采取一件土壤樣品,樣品基本覆蓋了郫縣農用土地利用類型。

1.2 樣品采集與檢測分析

1.2.1 樣品采集

每個監(jiān)測點采集菜地或農田土壤樣品1份,采集0-20cm深表層土壤,在1m2范圍內按照5點取樣法采集土壤混合為一個樣品,采樣總量為1000g左右。

1.2.2 檢測方法

檢測項目包括鉛、鎘、汞、鉻、砷和pH值,分析方法是ICP-MS方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

1.2.3 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方法

評價標準采用《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評價的方法為超過《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規(guī)定限值則表示已被污染,未超過則表示還未被污染。

2 結果

郫縣屬于平原,選擇的20個村海拔均在553-598m,土壤均為黑褐色壤土,土壤濕度為潮,土壤中含有植物根系為少量。pH值測定在3.62-8.03之間,其中酸性土壤樣品有11件,中性土壤樣品有6件,堿性土壤樣品有3件(如圖1)。

郫縣土地主要用于農田、蔬菜地、果園等,故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以國家土壤環(huán)境質量二級標準作為評價參照,其中鎘有45%的樣點(及9件樣品)出現(xiàn)污染,最大值是0.53mg/kg(如表1)。

在pH值測定酸性土壤中污染6件,中性土壤中污染3件,說明pH值的大小顯著影響土壤中重金屬的存在形態(tài)和土壤對重金屬的吸附量,土壤pH值越低,H+越多,重金屬被吸附的越多,其活動性越強(如圖2)。其它樣點重金屬未出現(xiàn)污染。

3 結論

通過以上調查,郫縣土壤重金屬污染以鎘為主,而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燃煤的使用

燃煤的大量使用是整個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屬Hg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燃煤已成為大氣汞的最主要來源,而且大氣汞濃度與土壤汞含量呈顯著的正相關。整個成都以前能源以燃煤為主,在2000年時燃煤占總能源32.8%,郫縣為成都的近郊縣,整個大氣的污染比較明顯。

3.2 工業(yè)“三廢”排放及大氣和酸雨沉降

隨著城市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工業(yè)企業(yè)的不斷引進,工業(yè)“三廢”排放的增加,隨著大氣和酸雨的沉降,一起進入農田土壤,既造成了土壤的嚴重酸化,也是造成土壤重金屬的污染。

3.3 交通運輸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已作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汽車的增加隨之帶來的汽車尾氣排放也急劇增加,有專家研究認為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一部分來源于汽車尾氣排放的Pb、未燃盡的四己基鉛殘渣及汽車輪胎磨損產生的粉塵進入土壤,在公路沿線更為明顯。

3.4 農藥和化肥的施用

在農業(yè)生產中,農藥、化肥的施用,是加劇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途徑之一。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存在大規(guī)模、集團化生產,經營商或農戶為了加快成熟期,提高生產,增加經濟收入而出現(xiàn)濫用和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制劑。農藥和化肥成分中含有鎘、砷、鉛、鉻等重金屬元素,長期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可導致土壤重金屬的積累和污染。

4 加強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的一些建議

土壤重金屬污染具有隱蔽性、長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點,人們對于土壤重金屬污染對農產品和人體健康造成的潛在危害意識還不強烈。今后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的環(huán)保意識,使人們充分意識到濫用和過量使用農藥、化肥等造成污染的嚴重性。加強工業(yè)“三廢”的排放管理,嚴格按排放標準執(zhí)行。相關部門要加大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監(jiān)測工作,形成良好的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為政府制定針對性措施提供可靠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陳紅亮,譚紅,謝鋒,等.遵義東南部地區(qū)農業(yè)土壤重金屬分布特征及風險評價[J].核農學報,2008,22(1):105-110.

[2] 王定勇,石孝洪,楊學春.大氣汞在土壤中轉化及其與土壤汞富集的相關性[J].重慶環(huán)境科學,1998,20(5):22-25.

第8篇:酸性土壤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營養(yǎng)診斷 施肥

中圖分類號:S4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營養(yǎng)診斷施肥法是利用生物、化學或物理等測試技術,分析研究直接或間接影響作物正常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元素豐缺、協(xié)調與否,從而確定施肥方案的一種施肥技術手段。營養(yǎng)診斷是手段,施肥是目的,所以這一方法的關鍵是營養(yǎng)診斷。

2對玉米進行營養(yǎng)診斷及施肥管理

營養(yǎng)診斷的主要方法通常采用形態(tài)診斷。所謂形態(tài)是指對作物的癥狀或長勢、長相進行診斷的方法。這對了解植物短時間內的營養(yǎng)狀況是一個良好的措施。植物正常生長發(fā)育需要吸收各種必需營養(yǎng)元素,如果任何一種營養(yǎng)元素缺乏,其生理代謝就會發(fā)生障礙,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使根、莖、葉、花或果實在外形上表現(xiàn)出一定的癥狀,通常稱為缺素癥。不同作物缺乏同一種營養(yǎng)元素的外部癥狀不一定完全相同,同一種作物缺乏不同的營養(yǎng)元素的癥狀則有明顯區(qū)別,這就為通過識別作物缺素癥而診斷作物營養(yǎng)狀況提供了可能。如氮、磷、鉀等元素,在作物體內具有再利用的特點,當缺乏時,他們可以從下部老葉轉移到上部新葉而被再度利用。同時,需要說明的是,要準確快速的識別作物缺素癥,需要積累大量的經驗,為防止診斷失誤,最好與測土相結合,相互印證,從而確診作物“病因”,做到“對癥下藥”。

2.1 玉米氮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

2.1.1缺氮癥 許多作物在缺氮癥時,自身能把衰老葉片中的蛋白質分解,釋放出氮素并運往新生葉片中供其利用。由此,作物缺氮的顯著特征是植株下部葉片首先褪綠黃化,然后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展。作物葉片出現(xiàn)淡綠色或黃色表示有可能缺氮。苗期缺氮植株生長受阻而顯得矮小、瘦弱,葉片薄而小。玉米植株缺氮時,生長緩慢,株型矮小,莖細弱;葉色褪淡,葉片由下而上失綠黃化,癥狀從葉尖沿中脈間向基部發(fā)展,先黃后枯,呈“V”字形;中下部莖稈常有紅色或紫紅色;果穗變小,缺粒嚴重,成熟提早,產量和品質下降。

2.1.2氮素過剩癥 氮素過多會使玉米生長過旺,引起徒長;葉色深濃,葉面積過大,田間相互遮陰嚴重,碳水化合物消耗過多,莖稈柔弱,纖維素和木質素減少,易倒伏,組織柔嫩,易感病蟲害。另外,氮肥使用過多會使作物貪青晚熟,產量和品質下降,影響下茬作物的播種。

2.1.3 防治方法

缺氮癥的防治

(1)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對于新開墾的、熟化程度低的、有機質貧乏的土壤及質地較輕的土壤,要增加有機肥料的投入,培肥地力,以提高土壤的保氮和供氮能力,防止缺素癥的發(fā)生。

(2)在大量使用碳氮比高的有機肥料(如秸稈)時,應注意配施速效氮肥。

(3)在翻耕整地時,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作基肥。

(4)對地力不均引起的缺氮癥,要及時追施速效氮肥。

(5)必要時噴施葉面肥(0.2%的尿素)。

.氮過剩癥的防治

(1)根據(jù)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氮特性和土壤供氮特點,適時、適量地追施氮肥,應嚴格控制用量,避免追施氮肥過晚。

(2)在合理輪作的前提下,以輪作制為基礎,確定適宜的施氮量。

(3)合理配施磷鉀肥,以保持植株體內氮、磷、鉀的平衡。

2.2玉米磷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

2.2.1缺磷癥 作物缺磷時,生長緩慢,矮小瘦弱、直立、分枝少,葉小易脫落,色澤一般,呈暗綠色或灰綠色,葉緣及葉柄常出現(xiàn)紫紅色,根系發(fā)育不良,成熟延遲,產量和品質降低。缺磷一般先從莖基部老葉開始,逐漸向上發(fā)展。缺磷的植株,因為碳水化合物代謝受阻,有糖分積累,易形成花青素。玉米缺磷時,生長緩慢,植株矮小,瘦弱;從幼苗開始,在葉尖部分沿葉緣向葉鞘發(fā)展,呈深綠帶紫紅色,逐漸擴大到整個葉片,癥狀從下部葉轉向上部葉片,甚至全株紫紅色,嚴重缺磷葉片從葉尖開始枯萎呈褐色,抽絲吐絲延遲,雌穗發(fā)育不完全,彎曲畸形,結實不良,果穗彎曲、禿尖。

2.2.2 磷素過剩癥 磷素施用過量造成作物的葉片肥厚而密集,葉色濃綠,植株矮小,節(jié)間過短;出現(xiàn)生長明顯受抑制的癥狀。

2.2.3防治方法

合理施用磷肥

(1)早施、集中施用磷肥 大多數(shù)作物再生育前期對缺磷比較敏感,吸收的磷占總需磷量的比例也較大,通常50%的磷是在植株干物質積累達到總生物量的25%以前吸收的,且磷在作物體內的再利用率較高,生育前期吸收積累充足的磷,后期一般就不會發(fā)生缺磷而導致作物減產。所以,磷肥必須早施。

(2)選折適當?shù)牧追暑愋?一般以土壤的酸堿性為基本依據(jù)。在缺磷的酸性土壤上宜選用鈣鎂磷肥、鋼渣磷肥等含石灰質的磷肥。缺磷十分嚴重時,生育初期可適當配施過磷酸鈣;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宜選用過磷酸鈣、磷酸一銨、腐殖酸磷肥或復混肥。

(3)配施有機肥料和石灰 在酸性土壤上應配以有機肥料和石灰,以減少土壤對磷的固定,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和磷的轉化與釋放,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

田間管理措施

(1)選擇適當?shù)钠贩N 一是選用耐缺磷的作物品種,二是對易受低溫影響而誘發(fā)缺磷的作物,可選用生育期較長的中、晚熟品種,以減輕或預防缺磷癥的發(fā)生。

(2)培育壯苗 在土壤上施足磷肥及其他肥料,適時播種,培育壯苗。壯苗抗逆能力強,根系發(fā)達,有利于生育前期對磷的吸收。

(3)水分管理 對于有地下水滲出的土壤,要因地制宜開挖攔水溝和引水溝。 2.3玉米鉀素失調癥及其防治方法

2.3.1缺鉀癥 玉米缺鉀癥多發(fā)生在生育中后期,表現(xiàn)為植株生長緩慢、矮化,中下部老葉葉尖及葉緣黃化、焦枯;節(jié)間縮短,葉片與莖節(jié)的長度比例失調,葉片長,莖稈短,二者比例失調而呈現(xiàn)葉片密集堆疊縮的異常株型。莖稈細小柔弱,易倒伏,成熟期推遲,果穗發(fā)育不良,形小粒少,籽粒不飽滿,產量銳減;籽粒淀粉含量低,皮多質劣。嚴重缺鉀時,植株首先在下部老葉片上出現(xiàn)失綠并逐漸壞死,葉片暗綠無光澤。

2.3.2防治方法

合理施用鉀肥

(1)確定鉀肥的施用量 我國鉀肥資源貧乏,鉀肥主要依靠進口,切忌盲目施用鉀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6~10千克鉀肥。

(2)選擇適當?shù)拟浄适┯闷?由于鉀在土壤中較易淋失,鉀肥的施用應做到基肥與追肥相結合。在嚴重缺鉀的土壤上,化學鉀肥作基肥的比例應適當大一些,當然還需考慮是否有其他鉀源。在作物吸氮高峰期(如玉米在分蘗期、大喇叭口期等)要及時追施鉀肥,以防氮鉀比例失調而促發(fā)缺鉀癥。在有其他鉀源(如秸稈還田、有機肥料、草木灰等)作基肥時,化學鉀肥以在生育中后期作追肥為宜。

(3)廣辟鉀源 充分利用秸稈、有機肥料和草木灰等鉀肥資源,實行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料和草木灰等,促進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鉀的再循環(huán)和再利用,緩解鉀肥供需矛盾,能有效地防止鉀營養(yǎng)缺乏癥的發(fā)生。

田間管理措施

(1)控制氮肥用量 目前生產上缺鉀癥的發(fā)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氮肥施用過量引起的,在供鉀能力較低或缺鉀的土壤上確定氮肥用量時,尤其需要考慮土壤的供鉀水平,在鉀肥施用得不到充分保證時,更要嚴格控制氮肥的用量。

(2)水分管理以開溝排水與施用鉀肥相結合的方法防治缺鉀癥的效果更為顯著。

結束語

營養(yǎng)診斷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營養(yǎng)診斷為科學施肥提供直接依據(jù),即利用營養(yǎng)診斷這一手段進行因土、看苗施肥,及時調整營養(yǎng)物質的數(shù)量和比例,改善作物的營養(yǎng)條件,以達到高產、優(yōu)質、高效的目的。通過判斷營養(yǎng)元素的缺乏或過剩而引起的失調癥狀,以決定是否追肥或采取補救措施;還可以通過營養(yǎng)診斷查明土壤中各種養(yǎng)分的貯量和供應能力,為制定施肥方案、確定施肥種類、施肥量、施肥時期等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第9篇:酸性土壤的特點范文

方竹(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kengf.)屬和本科竹亞科寒竹屬,性喜溫涼濕潤,對氣溫和濕度反映十分敏感,尤其是在竹筍出土和幼竹生長階段,更需要較多的水份和適當?shù)恼陉?。方竹為復軸型,竹桿散生,一般高4~5米,地徑2~4厘米,由于立地條件和經營水平不同,高度和地徑懸殊較大。方竹對土壤要求不嚴,砂頁巖、碳酸巖發(fā)育的酸性——中性土壤均可生長,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和山地黃棕壤生長最好。因其筍體態(tài)方正,味美鮮嫩,源于天然和中秋出筍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是我縣高寒山區(qū)群眾的主要財源。

二、方竹資源分布狀況

1.分布情況

方竹主要分布在大婁山山脈,根據(jù)桐梓縣林業(yè)部門技術人員的調查統(tǒng)計,目前全縣方竹林總面積達43萬余畝。其中原生方竹20萬,主要分布在桐梓縣東北部,連片1000畝以上的共有8處,面積16.8萬畝,零星分布3.2萬畝,年產鮮筍1.4萬余噸;新造方竹林面積23萬畝,分布全縣24個鎮(zhèn)(鄉(xiāng))中的19個鎮(zhèn)(鄉(xiāng))。

2.分布特點

2.1絕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上,在1300米以下地區(qū)的特殊環(huán)境中有少量分布。

2.2與闊葉樹形成復層混生,闊步前進葉樹為上層,方竹為下層。

2.3均分布在高寒、多霧和濕度較大的山區(qū)。

三、方竹林改造措施

1.改造措施

“四砍四留”改造技術措施。即:砍老留幼、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壞留好。調整竹齡結構和密度結構,改善竹林衛(wèi)生狀況,擴大水肥和光照供應空間,使竹林年齡結構合理化。

2.調整立竹年齡結構

一般通過連續(xù)5年的調整,方竹林年齡結構達到3:5:2,即1年生竹點30%,2~3年生竹點50%,4年生竹占20%,5年生以上(含5年生)老竹伐除。

3.調整立竹密度結構

根據(jù)竹林平均地徑、健康狀況,控制間伐強度(株數(shù)間伐強度20~40%),而保留合理株數(shù)。其主要目的是調整現(xiàn)有方竹林的密度單位徑級及竹齡結構,通過連續(xù)五年間伐,第一年保留6300株/畝左右,第二年保留密度5000株/畝左右,第三年保留密度在4000株/畝左右,第四年保留密度3300株/畝左右,第五年保留密度在2000株/畝左右。通過連續(xù)5年的改造,正常情況下,竹林的平均地徑均能從不足2厘米提高到3厘米以上。

砍除對象為:無價值的刺叢、灌木、藤本植物。將其平鋪于林內,任其腐爛成肥,以提高地溫,增加土壤肥力。

4.護筍養(yǎng)竹

為不影響竹筍產量,留中期筍,采頭番筍和后期筍(頭番筍:一年中第一輪發(fā)筍,中期筍:一年中第二輪發(fā)筍,后期筍:一年中第三輪發(fā)筍)。留筍株數(shù)一般控制在竹林株數(shù)的10%左右,且均勻分布做到采弱小徑筍留粗壯筍、大筍,留疏筍采密筍,保留林緣筍。

四、結果分析

1.方竹林立竹密度趨于合理化

改造后第3年方竹每畝數(shù)量由未改造前的7500株減少至3000株左右,每平方米3~4株,方竹林立竹平均地徑從原來的2厘米以下增大至2厘米以上,改造后第5年方竹每畝株數(shù)除至1000~2000株,每平方1~3株,方竹平均地徑達到3厘米以上。立竹密度不宜過小,否則會影響出筍量和出筍徑級。

2.方竹出筍量和產筍不斷增加

通過改造,方竹筍的畝出筍量,由未改造前30公斤逐漸增加,到連續(xù)改造的第2年增加到70公斤,連續(xù)改造的第3年增加到110公斤,連續(xù)改造的第5年達到150公斤左右,隨著竹林平均地徑的增加,竹筍產量還有所提高。注:產筍量=出筍量-留蓄母竹數(shù)量。

3.保護林冠層

方竹最適宜的喬冠層(上層)郁閉度是0.40~0.50,郁閉度過大,要砍去部分技丫,過小或純林,應補植喬林樹種。

參考文獻:

[1]陳嶸.竹子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