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足球比賽教學設計范文

足球比賽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足球比賽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足球比賽教學設計

第1篇:足球比賽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精心預設 多種預設 創(chuàng)造生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預設”和“生成”這兩個相互對立的概念融入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tǒng)一體”。很多教師總覺得它們是一對對立的統(tǒng)一體,猶如一副蹺蹺板,難以處理:主觀預設多了,動態(tài)生成就少了;動態(tài)生成的多了,主觀預設的就沒用了。就對立而言,課前細致的預設使本該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變成了機械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就統(tǒng)一而言,預設與生成又是互相依存的,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沒有生成的預設又往往是機械的。如何處理好“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使“預設”與“生成”共舞?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精心預設,準備生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進行充分的預設。因此,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針對性的處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注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從而優(yōu)化預設,收獲生成。例如我在教學“角的認識時”,讓學生選取身邊的材料做直角。我們預設學生做直角的方法是多樣的:畫、折、圍、剪、拼、找……都可能出現(xiàn)。如果僅用身邊的學習工具展開活動,無疑限制了學生的想象。于是我們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小棒、水彩筆、直尺、剪刀、三角尺、長方形紙等材料,還為學生提供了釘子板、不規(guī)則的紙等材料。課堂實踐證明,充分有效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個性化的生成提供了極大的空間,令人耳目一新。

二、多種預設,促進生成

教師不但要預設學生的“已知”,還應該注重預設學生的“未知”。因此,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預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乃是科學預設的一個重要前提。在教學方案設計中要有“彈性區(qū)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

例如:教學《圓的面積》。預設目標:運用圖形轉化的思想,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預設圓面積轉化的多種教學方案。教師只有在教學設計時盡可能多地預設各種可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當課堂出現(xiàn)未曾或無法預見的情況時,教師才有足夠的智慧去應對,從而將課堂引向精彩,而不至于聽之任之,甚至手足無措,方寸大亂。

三、放棄預設,創(chuàng)造生成

由于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的開放性,學生往往會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面對這些預設之外的內容,如果教師能充分發(fā)揮教育機智,突破原先教學預設的框框,捕捉臨時生成資源中的有意義成分,及時放棄預設教學方案,根據(jù)學生的創(chuàng)造生成新的教學方案,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學《比的意義》時,有個學生提問:“一場足球比賽2∶0是不是比?”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教師沒有直接回答而又把問題拋給了學生:你們認為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結果形成了兩種意見,一種認為一場足球比賽2∶0是比,一種認為足球比賽2∶0不是比??吹竭@兩種情況,教師因勢利導,把認為2∶0是比的為正方,認為不是比的為反方。進行辯論比賽。正方:我們認為2∶0符合比的讀寫法。所以它是比。反方:怎么可能呢?若是比,那比的意義是什么呢?正方:比的意義是,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反方:一場足球比賽2∶0這兩個數(shù)是不是相除關系。正方:不是相除關系。反方:那是兩隊的比分,是兩個隊的進球數(shù)。正方:(點點頭)對。反方:再說兩個數(shù)相除關系,除數(shù)不能為0,也就是比的后項不能為0,所以,一場足球比賽2∶0不是比。正方心服口服,全班同學報以熱烈掌聲。這節(jié)課,因學生的一個問題而放棄了原先預設的教案,創(chuàng)造生成一節(jié)成功的課,滿足了學生探究的欲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放大錯誤,升華生成

以前的教師就怕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這樣和那樣錯誤,經(jīng)常藏著、躲著、捂著。其實這種錯誤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是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很好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教師可應用錯例,及時地放大錯例,只有對“錯例”進行理性反思、辨別異同、探尋“病根”,才能對癥下藥,杜絕舊病復發(fā)。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找錯、議錯、辨錯這一動態(tài)的過程,生成的知識、技能就更牢固。由于這種學習是學生自發(fā)產生的,所以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激情四射的場面,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

課例:在教學“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法”時,

師:“63-8=?”

生1:(充滿自信)“63-8=65”

師:“你是怎樣想的?”

生1:“因為個位3-8不夠減,所以用8-3=5,再與十位上的6合起來就是65。”

師:“是嗎,那該怎么減呢?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第2篇:足球比賽教學設計范文

一、 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 的任務主要通過教學來完成。目前,我鎮(zhèn)體育課教學質量整體上有所提高,絕大多數(shù)教師能根據(jù)學期初的安排做到認真?zhèn)湔n,備課正常,而且詳細,在授課中做到理論指導實踐,體育與健康衛(wèi)生的緊密結合,很多教師積極投入到教學改革中去。但發(fā)展不夠平衡,部分學校上課內容隨意性很大,在教學手段上缺少創(chuàng)新,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不夠。

二、 教研活動

正常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促進體育教學質量,訓練、競賽和群體水平有所提高,鎮(zhèn)中心教研組有計劃的安排了本學期的教研活動,把著眼點放在學生基本素質、基本技能和身心健康的研究上10月份在林溪進行的全鎮(zhèn)的一節(jié)課改課,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健康第一的新思想,4月份安小承辦了北片體育課改課教學比賽活動,衡德海教師獲得了一等獎,在縣政府對安小的督導中,衡德海、丁蕓、宋加剛的課改驗收課中被評為優(yōu)質課,其中對體育資料的驗收中對各項資料齊全受到了高度評價,安小教師每周進行互聽互評課,一直堅持到期末考試前兩周。

xx年在教學教研方面的成績還有:

衡德海獲教師教學設計縣三等獎

宋加剛獲教師縣教學競賽二等獎

丁蕓教師獲教學設計縣三等獎

丁蕓獲游戲創(chuàng)編縣二等獎

通過各種教學研究活動,使全鎮(zhèn)體育教師在認識上和技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促進我鎮(zhèn)教研活動的蓬勃發(fā)展。

三、 體育競賽及課余訓練工作

足 球:小學獲得第二名,中學獲得第二名。

xx年8月份中心小學向足球學校寶應班輸送了3名足球運動員。

田 徑:小學獲得第二名,中學獲得第九名。

乒乓球:小學獲得第十名,中學獲得第五名。

其中,在田徑比賽中,小學隊被評為精神文明代表隊。

初中中考體育考試中,由于領導的高度重視,班主任老師的大力配合,體育 教師的長期努力。在中考中取得了較好成績。

xx年,11月我鎮(zhèn)舉行了第五屆小學生 足球賽,由于各校的重視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其中林溪小學、太倉小學、崔渡小學成績顯著,這一運動的開展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鎮(zhèn)足球運動的發(fā)展,目前,中心小學、兩所初中都有:班級足球隊、年級足球隊以及校足球隊,都定期開展活動。

xx年12月,我鎮(zhèn)舉行了小學生足球比賽,由于各校抓的嚴,落實到位,參賽隊的整體水平較高,其中崔渡小學 、花亭小學 、朱郭小學、太倉小學成績較好,為鎮(zhèn)乒乓球隊選送了一批優(yōu)秀的乒乓球選手。

今年我鎮(zhèn)體鍛達標總體是好的,很多學校比較重視,體育課認真去抓,報表及時上報,全鎮(zhèn)體鍛達標為92、5%。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要看到我們的不足: 過去的一年中專兼職教師對工作 少總結,普遍筆頭較懶,不能積極投稿,對新頒布的教材,不少教師在備課中把握不住重點,部分學校操場質量較差。

第3篇:足球比賽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歸納推理

一、歸納推理的相關概念

所謂歸納推理,其過程是一個由特殊、個別到普通的推理過程中,按照所歸納的對象是否完備可以將其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及不完全歸納推理兩種。其中完全歸納推理是參照某類事物中各對象的不同情況,作出該類事物一般性結論推量,其前提判斷中已經(jīng)對結論的判斷范圍進行判斷,假如前提真實則結論就可靠,所以完全歸納推理可以作為數(shù)學中的一種嚴格推理方法。

二、初中數(shù)學歸納推是特點分析

(―)歸納推理的統(tǒng)計分析

通常教材中多數(shù)歸納推理通常體現(xiàn)于知識的生成過程,例如數(shù)學概念、性質法則或者數(shù)學定理等生成過程;而歸納推理出現(xiàn)在課后練習或者復習過程中,則主要體現(xiàn)在解決問題、拓展聯(lián)系或者數(shù)學理解等相關類型的題目中。

(二)歸納推理類型分析

1代數(shù)領域。在代數(shù)方面,歸納的特點主要是通過分析特殊的數(shù)、公式或者方程的共性,對其一般性結論進行歸納、猜想。通常對教材中一些概念、性質、法則等知識點進行歸納。代數(shù)方面的歸納過程通常是通過把具體的數(shù)量運算關系或者代數(shù)式的結構關系歸納為一般通項來體現(xiàn)。這類問題大部分是利用一個較為具體的數(shù)量關系對代數(shù)關系加以說明的過程,學生對理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要透徹,深入了解算術和代數(shù)間的聯(lián)系,最終完成最基本的歸納推理。

2幾何領域。歸納在幾何方面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分析某幾個比較特殊圖形的共性,最后猜想、歸納出一般性的圖形結論,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相關概念、定理,還有與圖形相關的重要理論等。幾何領域的歸納主要是圖形,數(shù)量關系為輔助。

3統(tǒng)計領域。在統(tǒng)計領域中,歸納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分析統(tǒng)數(shù)據(jù)所呈現(xiàn)出的變化規(guī)律的共性,將數(shù)據(jù)普遍性的發(fā)展趨勢或者發(fā)展規(guī)律歸納出來,主要是教材中的相關概念及規(guī)律。

三、例談歸納推理法的應用

(一)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提高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讓學生勇于推理、勇于想像,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直覺與經(jīng)驗,在允許、合理的范圍內猜想,然后進行“會想”的練習。學生根據(jù)數(shù)學的一般規(guī)律進行歸納,進一步明確歸納推理的方法及學習方向。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給予適當?shù)?、針對性強的引導,從而學生可以明確思考方向,防止出現(xiàn)理解方面的偏差。此外還要注意思考問題角度的多面性,以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在學習不等式的性質時,其引入方法為:

完成填空:

2

2*5____3*5

2*(1/2)____3*(1/2)

2*(-1)_____3*(-1)

2*(-5)_____3*(-5)

2*(-2/1)_____3*(-1/2)

然后提出問題:由上述式中你可以總結出什么規(guī)律?可以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還有其它類似的結論嗎?

假如老師只會讓學生觀察題目中不等式的特點,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可能會有一些學生會考慮不等式兩邊同乘正和負數(shù),將不等式的兩個性質歸納出來;但是可能另外一些學生會考慮不等式兩邊同乘整數(shù)和分數(shù),這樣就無法總結出不等式的性質。所以老師要在學生歸納推理前指出一個方向,比如學生完成填空后,老師就可以提問:不等式2

(二)將歸納推理應用于教學設計思路

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例如有理數(shù)加法法則的教學設計就有不同的幾種,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老師先給出法則,再為學生預留比較多的練習時間,學生通過練習掌握法則;另外一種則是將歸納推理思想滲透到教學過程中,練習法則的時間相應的縮短。第二種方法強調了學生主體性、參與性和探索性,將產生有理數(shù)加法法則的過程進行歸納推理,幫助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具體的設計思路如下:

首先提出問題:兩個有理數(shù)如何相加?然后再給出實驗模型:在看足球比賽時可以看到贏球的數(shù)量和輸球的數(shù)量是兩個意義相反的量,如果贏球數(shù)量設為正,輸球為負,平局則為零,那么一支足球隊在一場足球比賽中的勝負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接下來進行共同探討:假如上半場贏2球,下半場贏3球,全場共贏5球,即(+2)+(+3)=+5……可以得出結果共8種。然后進行有理式加法法則的歸納,最后應用該法則進行計算,并提醒學生要注意:判斷確定“和”的符號以及計算“和”的絕對值。

(三)加強師生溝通

人和人之間、人與集體之間需要進行思想和情感的傳遞與反饋,這個傳遞和反饋情感的過程就是溝通。老師和學生同樣要加強溝通,老師要對學生的知識結構進行充分了解,準確把握其學習心理,從而防止由于老師對學生分析能力、認知水平存在偏差而考慮不周,如果學生歸納出的結論與老師的預期不一致,老師更多的是要關注其思維過程,而不能單純的注重其結果是否正確。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教學案例:

一位老師給出3關系式請學生歸納出不等式概念,并提問其共同特點。其中一位學生做了以下回答:上述關系式的共同特點為反映出兩個量間的大小關系。此時老師直接給出了否定評價,沒有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只是憑結果否定的學生的思考。在歸納推理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老師生認真、耐心的聽完學生的描述,并進一步了解結果產生的過程和理由,從而找出學生的問題所在,引導其不斷變換思維方式和表達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淑文.中學數(shù)學教學概論[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2]邢永富.現(xiàn)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第4篇:足球比賽教學設計范文

(宿州學院 體育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新時期“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在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及梳理,揭示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的基本規(guī)律.“大運動量”的安排上要結合校園足球的特點,根據(jù)青少年生理發(fā)育的特征科學地加以安排,實施過程中建議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增加對高強度、高效的訓練積累,避免不必要的低效率的訓練,提高運動員對高強度訓練的適應性.“多課次”訓練理念可以在校園足球教學訓練中得以實踐.實施“從實戰(zhàn)出發(fā)”要使教學訓練符合競賽的規(guī)律,提倡以賽“帶”練,準確理解與深刻把握校園足球的制勝規(guī)律、積極創(chuàng)新,走有校園足球自身特色的教學訓練之路.

關鍵詞 :“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校園足球;教學

中圖分類號:G843;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4-0185-03

基金項目:2012安徽省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ASS2012206)

“從難、從嚴、從實戰(zhàn)出發(fā),大運動量訓練”的訓練原則曾在計劃經(jīng)濟體制管理模式下為中國競技體育培養(yǎng)了無數(shù)個世界冠軍,這種訓練理念符合競技體育的規(guī)律.隨著競賽水平的提高、項目特點的日益凸顯,要求對新時期“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貫徹執(zhí)行更加科學和系統(tǒng).校園足球的有序開展為中國足球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途徑,校園足球如何將教學質量提升到新的高度,是關系到我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問題.本研究為校園足球的教學訓練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如果在校園足球中能夠得到合理的運用將顯著提高校園足球教學質量,從而為校園足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1 對“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審視

“三從一大”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理論形成階段:20世紀60年代,借鑒大松博文中的訓練精華,學習郭興福教學法,我國體育界總結出了“從實戰(zhàn)需要出發(fā),從難、從嚴,大運動量訓練”的“三從一大”訓練原則[1].這一原則在當今一些競技體育領域仍然發(fā)揮著作用.為許多競技體育項目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個階段是“三從一大”訓練原則重新審視階段:本階段的特點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對“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重視教學與訓練的質量和效率,注重高標準教學與訓練的細節(jié)管理,能吃苦,敢拼搏的精神得到延續(xù),結合實際,勇于創(chuàng)新得到充分體現(xiàn),根據(jù)項目特點,從實戰(zhàn)出發(fā),科學合理的調整教學與訓練的負荷結構.對教學訓練過程各環(huán)節(jié)要素進行系統(tǒng)的規(guī)劃.本文主要以“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第二個階段為抓手,結合校園足球教學訓練實際情況進行客觀分析.

2 校園足球實施“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理論基礎

“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是中國競技體育教學訓練實踐寶貴經(jīng)驗的高度總結,為校園足球的教學訓練融入“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提供理論依據(jù):

2.1 校園足球的“從實戰(zhàn)出發(fā)”理論

校園足球教學訓練內容安排應始終貫徹從實戰(zhàn)出發(fā)的原則,在教學訓練過程中考慮到足球比賽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如比賽對手技戰(zhàn)術特點、比賽的場地因素、天氣因素、時差因素、裁判員制裁特點等情況進行針對性地教學訓練.作為基礎訓練應該考慮到各種比賽條件下的訓練.“從實戰(zhàn)出發(fā)”強調不能因賽制的變化而不重視基礎的大運動量的基礎訓練[2].對以賽“帶”練及以賽“代”練的相關規(guī)律認識程度將決定教學訓練的思路及境界.

2.2 校園足球的“從難、從嚴”理論

“從難、從嚴”是校園足球在教學實施及管理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準則.“難度”原則是校園足球教練員在教學訓練課設計和安排上根據(jù)教學對象進行合理安排的重要原則,避免揠苗助長.注重培養(yǎng)運動員吃苦耐勞、勇于戰(zhàn)勝自我克服困難的拼搏精神;“嚴師出高徒”是我國許多優(yōu)秀運動隊伍的成功經(jīng)驗,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的整個過程是對運動員的身體及心理進行全面刺激及教育的過程,應體現(xiàn)嚴格管理的要求.

2.3 校園足球的“大運動量”理論

“大運動量”為校園足球在教學設計方面應遵循的強度及負荷提供了參考,為校園足球課時安排提供了借鑒.既要避免將“大運動量”片面認識為是苦練,是打“時間戰(zhàn)”和“消耗戰(zhàn)”.又要避免否定“苦”的作用,強調快樂.我們要將“從實戰(zhàn)出發(fā)”這一核心理念與“大運動量”有機的結合起來.一味追求大運動量、高強度容易導致運動員的疲勞、厭倦甚至是受傷,從而降低運動員的運動壽命.一味的強調快樂,忽略了教學訓練過程是一個艱苦的向人體極限挑戰(zhàn)的過程,會導致運動員丟失了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奉獻精神.“三從一大”訓練原則于2002年底在足球界再度被啟動,人們逐漸意識到中國足球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很好的貫徹‘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練得不夠多、練得不夠苦、思想教育弱化”[3].

2.4 校園足球實施“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注意事項

校園足球在落實“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的認識:(1)校園足球的本質特征、現(xiàn)有水平與發(fā)展目標及趨勢;(2)校園足球教學訓練客觀條件(器材、場地、師資、經(jīng)費等);必要時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保證教學訓練質量.(3)校園足球應根據(jù)青少年教學訓練的不同階段(啟蒙階段;基本技能學習階段;高水平運動訓練階段),合理制定教學訓練目標、內容與負荷強度;(4)充分考慮校園足球所面對的教學訓練對象的個性特點、實力層次與身體條件;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個性特點培養(yǎng);(5)注重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管理的體制、機制、模式;做到嚴要求,嚴管理;(6)校園足球校教學訓練目標的成績定位、競賽模式、參賽因素;(7)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現(xiàn)有的文化、社會、觀念因素等.如果拋開這些實際內容的訓練要素與影響因素、機械地落實“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只能是把它絕對化、形式化與表面化,同時也不能理想化、想當然地實施[4].

3 校園足球貫徹“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具體分析

3.1 “從實戰(zhàn)出發(fā)”訓練原則在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應用

“從實戰(zhàn)出發(fā)”訓練原則應是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指導核心,足球運動有著本質的特點,屬于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群,該類項目具有以下特點:強調團隊集體智慧與技能相互協(xié)作的整體協(xié)作性;技戰(zhàn)術運用的開放性;體現(xiàn)在體能、技能、戰(zhàn)術、心理及智能等全方位的對抗性;具有復雜性和易變性的節(jié)奏性;同場競技項群的基本規(guī)律的多變性;體現(xiàn)在能力及技戰(zhàn)術運用的準確性.而且,運動員體能要求具有全面的身體素質,主要包括:專項力量素質(是對抗能力,專項速度、專項技術的基礎)、專項速度素質、專項耐力素質(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專項靈敏素質、專項柔韌素質.校園足球在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應結合校園足球運動項目的特點,從實戰(zhàn)出發(fā),多將學習的內容與實際的比賽緊密的結合,教會運動員在比賽中運用技術和戰(zhàn)術的合理性.應根據(jù)各項影響因素,根據(jù)自身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客觀定位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訓練.

3.2 從“難”訓練原則在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應用

校園足球的訓練難度與競賽水平息息相關,伴隨著足球競賽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足球運動員的技能要求越來越專項化,系統(tǒng)化.要求運動員在技能、體能、心理及智能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競賽的日趨激烈和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水平賽事的增多和比賽成績的極值化,這些都對訓練提出了更難的要求[5].“難”應體現(xiàn)在足球運動項目規(guī)律的高質量針對性的訓練.“難”應符合校園足球實戰(zhàn)要求,加強技戰(zhàn)術難度訓練.這與運動員對足球比賽的閱讀能力有很大關系.如何能實現(xiàn)預期目標,首要條件是在勇于創(chuàng)新的基礎之上加強教學與實戰(zhàn)緊密結合.其次是開放思想,敢于借鑒和實踐,摒棄陋習,勇于創(chuàng)新開辟新路.劉翔的教練孫海平在教學訓練方案的設計上充分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思想.他摒棄了傳統(tǒng)冬訓(準備期)常用的訓練模式(年周期、月周期、長節(jié)奏、大運動量),取而代之的是超小訓練周期、快節(jié)奏、多課次(適當減少每課次負荷量)、高強度的訓練模式.并且,強調與比賽實踐結合,以賽“帶”練的模式得到充分發(fā)揮.使劉翔自冬訓期間就一直保持較高的競技狀態(tài),并且可以在一周內把競技狀態(tài)調整到最佳.在實際比賽中暴露出的問題,應對癥下藥,對問題進行系統(tǒng)剖析,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解決.所采取的手段應具有一定強度和效率,不應單純強調大運動量,要體現(xiàn)高質量的訓練,充分刺激隊員的有機體,盡量避免在低效教學訓練浪費時間[6].

3.3 “從嚴”在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應用

“從嚴”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訓練的高標準和嚴要求,對校園足球教學的從嚴要從理念上和教學的細節(jié)上同時加強.主要從三個方面嚴格要求:一是從實戰(zhàn)出發(fā)嚴格要求校園足球“專項”訓練,注重基本技術的掌握,做到基本功要扎實,“步點、重心、球感”是足球運動的三大基礎,校園足球運動員的技術教學應注意在這些方面結合實戰(zhàn)進行創(chuàng)新思考.注意隊員個性及特點的發(fā)揮,做到因材施教,允許運動員在符合技術原理與要領的基礎上形成個人技術特點.結合實戰(zhàn)需要,勇于創(chuàng)新.二是嚴格執(zhí)行教學計劃,注重教學內容完成的質量和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運動員的青春期發(fā)育生理特點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注重教學內容完成的效率.盡量避免低效率的“消耗”戰(zhàn).三是嚴格管理,我國優(yōu)秀運動隊的成功經(jīng)驗是嚴格管理出戰(zhàn)斗力.嚴格管理體現(xiàn)在訓練體系的建立、教練員的培養(yǎng)、競賽體系的建立與管理等多個方面.

3.4 “大運動量”在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應用

“大運動量”訓練應與校園足球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訓練.結合校園足球參與群體的生理特征進行科學的指導訓練.所采用的負荷并非越大越好,適宜的負荷,直接關系著運動能力的增長速率以及運動員能夠達到的最好成績.依據(jù)刺激-反應-適應規(guī)律[7],若持續(xù)性地給機體施加較大負荷,極易導致機體過早衰竭,無法達到預期成績,并且最高成績保持的時間較短.若對機體循序漸進地施加超負荷,由于機體對此種超負荷一直會產生非常良好的適應,可以達到運動員的最大潛能,最終獲得較好的運動成績,并且可以保持較長時間[8].“多課次”教學訓練的核心問題就是“超強度恢復”.例如:如足球運動員每天總的移動距離為10000m,射門150次,傳中球150次,頭球100次,以90%的強度的訓練計劃.可以將它分為三次課完成:第一次課要求55次射門、頭球35次、傳中球50次、移動距離3000m,強度95%;第二次要求40次射門、頭球35次、傳中球50次、移動距離4000m,強度97%;第三次要求55次射門、頭球30次、傳中球50次、移動距離3000m,強度100%.各項指標都要在高強度對抗的情況下完成.這就很容易使運動員適應比賽實戰(zhàn)的節(jié)奏.中國足球隊之所以在比賽中技術變形、隊形脫節(jié),原因就是平時的體能訓練達不到比賽時的強度,體能跟不上比賽節(jié)奏[6].大運動量應符合科學規(guī)律,采取積極謹慎的態(tài)度,注意運用已有的實際經(jīng)驗,加強科學研究和醫(yī)務監(jiān)督[9].大運動量訓練的核心應該是使整個訓練活動能夠獲得最佳的訓練效益[10].

4 結束語

具有中國特色的“三從一大”原則在校園足球教學訓練中應用時,應根據(jù)校園足球現(xiàn)狀及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項目特點進行仔細剖析.使“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在校園足球教學訓練中更加科學有效的得到貫徹執(zhí)行.

“大運動量”的安排上要結合校園足球的特點,根據(jù)青少年生理發(fā)育的特征科學地加以安排,實施過程中建議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增加對高強度、高效的訓練積累,避免不必要的低效率的訓練,提高運動員對高強度訓練的適應性.“多課次”訓練理念可以在校園足球教學訓練中得以實踐.

實施“從實戰(zhàn)出發(fā)”要使教學訓練符合競賽的規(guī)律,提倡以賽“帶”練,準確理解與深刻把握校園足球的制勝規(guī)律、積極創(chuàng)新,走有校園足球自身特色的教學訓練之路.

參考文獻:

(1)鐘秉樞.“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再認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9):1154-1156.

(2)王村. “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發(fā)展與貫徹[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74-77.

(3)楊雪紅,劉曼.重議“三從一大”訓練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與踐行價值——由2014世界杯引發(fā)的思考[J].2014,18(6):41-45.

(4)鄧運龍.”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哲學認識與基本內容[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32(1):86-90.

(5)鐘秉樞.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深刻認識“三從一大”訓練原則[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6):69-73.

(6)郭力.“三從一大”訓練原則與“多課次”訓練的科學化思辨[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4):61-64.

(7)馮煒權,謝敏豪,王香生.運動生物化學研究進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501-513.

(8)王瑞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325-327.

第5篇:足球比賽教學設計范文

每一次磨課后的修改,都伴隨著思想的沖突,掙扎很多,困惑也不少。雖然一次一次的否定、一次一次的改進讓我感覺有點沒信心,但辛苦的背后,我的教學卻真正得到了成長。我想,青年教師的成長必然是有辛苦伴隨的,正如蝴蝶的蛻變一樣。套用一句時髦話,就是:辛苦,并成長著。

國標本的新教材對我而言極為陌生,該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我一時還沒底。在仔細翻閱教材和聽取同事意見后,才選定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這個相對比較獨立的內容。但該怎樣設計教學方案呢?想要備出好的教案,關鍵就在于吃透教材。整整一個星期,我一邊閱讀教材、查找資料,一邊和同事討論交流,這過程就如同在素描,一天加一筆,漸漸地自己才對整個教材有了個大體把握,直到整個設計構思的輪廓清晰出來,我才開始動筆寫教學設計的第一稿。

第一稿的教學設計完全立足教材,對教材內容只稍許作了重組,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壞節(jié)。

課始由愛迪生測量燈泡容積的故事引出轉化的策略,再由一組規(guī)則的長方形面積大小的比較引入例題1的教學,明確轉化的策略,接著引導學生回顧以往知識中轉化的例子,感受轉化的策略,從圖形講到計算,之后自然引到試一試的教學,最后安排分層練習,運用轉化的策略。

第一次試上,我感覺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總是疙疙瘩瘩的。當天下午,教研組就組織高階段數(shù)學老師進行了第一次磨課。磨課在同事們的你一言我一語中漸漸深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事們從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出發(fā),給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比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還要更有層次性,過渡銜接還要更緊湊,教師要適時追問引導,等等。于是,很多我在獨立備課過程中的迷惑逐漸明朗了起來。

磨課之后,我參照大家的意見對自己的教案作了修改,有的是環(huán)節(jié)上的改變,如分層練習的安排,有的是細節(jié)上的處理,如過渡語言的組織細化……

基于此,我又寫了教學設計的第二稿。

1.由愛迪生測量燈泡容積的故事引出轉化的策略,故事錄入在課件中。

2.由一組規(guī)則的長方形面積大小的比較引入例題1的教學,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加深對分割、平移、旋轉方法的運用,進而明確如何實現(xiàn)不規(guī)則圖形到規(guī)則圖形的轉化,之后安排74頁第2題的三道練習題加強圖形面積的轉化練習,再安排72頁“試一試”和74頁第3題鞏固圖形周長計算的轉化練習。

3.回顧以往所學中轉化的例子,由圖形方面討論到數(shù)的計算方面。

4.教學試一試,組織學生動手折紙條和正方形,數(shù)形結合,引導學生從反方向思考解決問題,之后以相同的思考方法解決74頁第1題的足球問題。

5.引用名言總結,領悟轉化技巧。

這一稿,我把每個過渡、每個小結都作了細化,就連什么時候板書,用什么顏色的粉筆都考慮進去了。記得2005年參加常熟市五年以下青年教師會課比賽的時候,沈教導就悉心地幫我梳理過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細到每句話每個用詞,甚至是板書都要考慮先寫什么再寫什么。那一次是我受益匪淺的,從中我也深刻體會到教學細節(jié)往往決定著教學的成敗。

和上一次相比,這一次上完課心里不再那么疙瘩了。本想可以這么定下來了,不想聽了市教研室徐主任的一翻話,我是茫然一片,回去反思了好久之后腦子才亮堂起來。第二次的磨課我們主要聆聽了徐主任的許多寶貴提議,他完全跳出了教材,站在數(shù)學思維方法學習的高度來審視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給出了許多特別有亮點的意見。

按照徐主任的提議,我對原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作了很大的變動,一時間思想上的沖突又緊緊包圍著我,真不知道從何下手才好,結合同事們的建議我整整梳理了一個晚上,最終對第二稿作了如下修改。

1.刪去故事導入直接用一組規(guī)則的長方形面積大小的比較引入例題1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分割、平移、旋轉方法的運用,進而明確如何實現(xiàn)不規(guī)則圖形到規(guī)則圖形的轉化。

2.配以74頁第2題前兩小題加以練習鞏固,再安排72頁試一試和74頁第3題鞏固圖形周長計算的轉化練習。

這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體驗不規(guī)則到規(guī)則的轉化。

3.回顧以往所學中轉化的例子,由圖形方面討論到數(shù)的計算方面。

4.練習74頁第2題第三小題??紤]到教學設計需要,我對這題做了適當修改:已知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求涂色部分的面積。

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運用不規(guī)則轉化成規(guī)則的來解,也有可能會換個角度考慮,用正方形總面積減去空白部分面積來解,這個思考方法正是“練一練”的轉化方法,體驗了把直接轉化成間接的轉化理念。而從前兩次試教的情況來看,這一題本身就是學生解答的一個難點,如此一處理既做到了引導學生用多種轉換方法解決問題,又讓這道題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渡上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5.教學“試一試”,組織學生動手折紙條和正方形,數(shù)形結合,引導學生從反方向思考解決問題,之后以相同的思考方法解決74頁第1題的足球比賽問題。

6.引用名言總結,領悟轉化技巧。

7.設置問題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xù)以后的學習。

我將74頁第3題中的第二小題作了思維延伸,通過課件操作,讓學生思考:求原來圖形的周長也等于求一個大圓的周長,這是為什么?這樣給本堂課加的就不是個句號而是個省略號。

而從這次試上的課堂情況反饋來看,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方法,而不是單純地停留在教學做一道數(shù)學題的方法上。幾次磨課下來,我清楚地認識到:教材上增設“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欄目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多少題目的解答方法,而是借助這些題目的解決,讓學生掌握多種數(shù)學思考方法,滲透數(shù)學思想。因而,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并不是學生課堂上對所傳授知識的掌握如何,而是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在以后的學習中是否有轉化的意識,是否能自覺主動地運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才是策略的本質。在這里,真的要再次由心地感謝徐主任給的寶貴建議,以及所有同事們的幫助。

第6篇:足球比賽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 教學實效 教材處理

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有靈活性和自主性。教材只是為了達到課程目標而使用的教學材料,并不是課程的全部。教材的優(yōu)點是標準、規(guī)范,但這種規(guī)范往往會約束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導致教師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來全面實現(xiàn)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目標,從而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就涉及教師如何熟練地駕馭教材,靈活地對教材進行處理。

1.優(yōu)化探究性教學設計

探究性教學近年來非常流行,主要原因是它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閱讀,去觀察,去理解,然后總結出規(guī)律,得出結論。再輔以教師必要的講解,歸納總結,學生易于理解掌握。因此,在教法的選擇上,教師要從教學內容的實際和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內容適宜學生探究的,就讓學生探究。

我在教學有理數(shù)的加法時,首先引入了學生非常熟悉的實際問題:在足球比賽中,贏球數(shù)與輸球數(shù)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若我們規(guī)定贏球數(shù)為“正”,輸球數(shù)為“負”,不輸不贏為“0”,那么某一球隊在一場比賽中的勝負有哪些不同情形?

各小組充分討論后,派代表回答,我板書:

上半場贏2球,下半場贏3球,全場共贏5個球,即(+2)+(+3)=+5。

上半場輸2球,下半場輸3球,全場共輸5個球,即(-2)+(-3)=-5。

上半場贏3球,下半場輸2球,全場共贏1個球,即(+3)+(-2)=+1。

上半場輸3球,下半場贏2球,全場共輸1個球,即(-3)+(+2)=-1。

學生探索出兩個有理數(shù)相加的幾種情況,然后總結出有理數(shù)加法法則,最后看書。之后,我作必要的講解說明,讓學生記住法則,并熟練地運用法則進行運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對教學內容作適當?shù)恼{整和補充

教材選擇的內容與呈現(xiàn)方式,既要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規(guī)律,又要照顧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由于學生、教師、教學目標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同一內容對于不同的教學對象會有不同的價值效果,因此,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shù)娜∩嵴{整便在情理之中,既應認真研究教材的教學價值,不輕易舍棄,又應不迷信教科書,大膽創(chuàng)新。

在教學有理數(shù)的加法和乘法法則時,教材上是采用數(shù)軸引入運動情景的,我認為這樣有所不妥:其一,運動時只規(guī)定了左右方向,未規(guī)定起始點(即原點);其二,數(shù)軸上左右運動使學生暈頭轉向,尤其在乘法中,對時間規(guī)定了“現(xiàn)在前”為負,更讓學生一頭霧水,所以我把這部分內容作了調整;教學加法法則時,我用學生都熟知的足球賽的凈勝球數(shù)引入,讓學生思考某球隊在一場比賽中的勝負會有哪些不同情形,這樣對下面的討論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而且凈勝球數(shù)遠比教材中在數(shù)軸上左右運動更符合實際,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在教學乘法法則時,我作了同樣類似的調整。

另外,在進行有理數(shù)的運算教學時,用到了去括號法則,但教材中只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我認為去括號法則對于有理數(shù)的運算乃至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視,括號不會去或去不對,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所以在教學時,我給學生補充了去括號法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對分散的知識進行整合

新教材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代數(shù)幾何的分科,代之以“數(shù)與代數(shù)”、“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三大板塊,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編排,由簡單到復雜,由低層次的展開到高層次的綜合,不斷深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有些知識在結構上表現(xiàn)為松散、跳躍,給教和學帶來了困難。

《一元一次方程》一章中列方程是重點,為了突出顯示方程應用的重要性,教材把對實際問題的討論作為貫穿全章前后的一條主線,把解決問題分散于全章。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討論也始終是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的,即先列方程,再去學習如何解方程。這樣不僅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散了,而且把實際的各類問題情境分散了,還給人一種“不會走,先學跑”的感覺。我在教學這一章時,打破了教材順序,按方程的定義―解方程―列方程的順序進行,即先讓學生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然后應用方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本章對實際問題的討論分散在前三節(jié)中,而只在最后一節(jié)中安排了“再探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選擇了三個問題(“銷售中的盈虧”、“用哪種燈省錢”、“球賽積分表問題”),這種“分散”內容的安排,學生不容易找出問題中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遇到實際問題時思路不清晰。所以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按實際問題情境分類,如行程問題、工程問題、銷售中的盈虧問題、利率問題、方案設計問題等,引導學生探索每類問題的共性,探究出其內在規(guī)律,構建模型。學生遇到不同實際問題時,腦海里馬上顯現(xiàn)出此類問題的通性解法,解決起來得心應手。在學習完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之后,我又順便舉了一個分式方程的例子,讓學生認識到關于方程的應用知識遠不止這些,既增強了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又對方程的應用有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了解。

教材的處理遠不止這些,以上所述僅是一己之見,可能不準確,也不全面。不過,不準確也好,不全面也罷,二者都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對教材處理的重要性的認識。教材的處理既是一種教學方法,又是一門教學藝術,方法因人而異,藝術有自身的規(guī)律,不敢越雷池半步,或者跳不出教材的束縛,都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哪怕對教學內容爛熟于心,在一綱多本、一本常變的今天,對教材處理藝術的輕視、忽視甚至漠視,都可能導致我們處于一種無所適從的境地。

參考文獻:

[1]譚青蘭.用教材理念下的數(shù)學教材處理探討[J].湖南教育(數(shù)學教師),2008,(5).

第7篇:足球比賽教學設計范文

技術課程 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素材

一、挑選喜聞樂見的案例和素材

學生不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是不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通用技術的教學不一定要拘泥于書本內容,教師在內容的安排上可以做適當?shù)恼{整,替換掉課本中枯燥的、說服力不大的案例和內容,插入有趣的,學生愛聽的案例和內容。當然,一味地迎合新新學生的趣味也并不足取,我們不能為了內容的有趣而背離課標的要求,背離上課的宗旨,正確的做法是兩者兼顧,尋求既能說明問題又生動有趣的內容。有時候我們在選擇教學素材時也會看走眼,你認為很有趣的內容,放在學生眼里可能不以為然。這是因為教師和學生在認識上存在差異,為此我們必須研究學生,分析他們的心理特點、需求、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教師越是對學生了解得多,就越能選出適合于學生的教學案例和教學素材。從經(jīng)驗來看,學生比較喜歡貼近他們生活的案例和教學素材,還有那些高新技術和新事物也能引起不少同學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備課時我們可以多選幾個教學素材,然后加以比較,再一個個剔除,最后把比較滿意的、學生感興趣的留下。

二、巧妙導入讓學生產生求知欲望

導入的目的之一是使課堂一開始讓學生產生一種期望,期望能聽到接下去講課的內容。一種可取的做法是在課堂導入時設計問題,問題內容要指向學生認知結構中的空白,或者學生有所懷疑的地方,以激起求知欲。第二種方法,課堂一開始采用一段驚人的陳述、鮮明的對比、有力的引述、短小的問卷、故事、新聞事件作導入,如電視、報紙的某個有關的話題,要求學生思考如何從通用技術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這樣在引起學生好奇的同時,也促進了對問題的思考。第三種方法,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演示、模型、學生的作品導入,常??梢允箤W生興趣大增。

三、抓住知識的興趣點啟發(fā)學生思考

對感興趣的事,人的注意力自然集中。通用技術的教學設計中要善于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對學生感興趣的地方要趁熱打鐵,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闡釋問題,使學生在深深的吸引下開動腦筋、動手操作、對話討論,并激發(fā)出學習熱情。

注意力的集中會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反過來,人一思考注意力就會集中,所以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是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最有效的手段。有時學生的思維像平靜的湖水,波瀾不起,如果教師巧設疑問,猶如水里投石,學生的思維就會激起浪花,開始相關問題的思考。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注重提問的設計,使提問具有啟發(fā)性,并盡量避免平易淺顯或過于艱澀。好的提問就像一根魔術棒,能吸引學生去探求知識,振奮學生的精神、活躍學生思維,引起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此外,讓學生自己提問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因為學生只有在動腦思考中才能產生問題,學生能提出問題就意味著他們進入了積極思維狀態(tài),注意力也自然集中。所以在通用技術的教學設計中應當利用好教師設疑和學生提問。

四、動靜相生輕松控制變換教學節(jié)奏

研究顯示,學生的注意力在十分鐘之后會逐漸分散,很難長時間保持。所以“不要長時間做同一件事”是保持學生注意力的的一條有效的原則。教師可以安排大約10分鐘一個變化,改變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重新喚起學生上課的注意力。

1、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

通用技術課教師喜歡采用圖片素材來呈現(xiàn)教學內容,起到了生動直觀的效果,同時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有時課堂好象是圖片展覽,時間一長,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厭倦的情緒。為此,我們可以在不改變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改變一下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使課堂的節(jié)奏產生變化。比如有的內容展示可以換用視頻試試,有的內容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呈現(xiàn),有的內容可以用實物來演示……。不同呈現(xiàn)方式的運用能起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活學生注意力的作用。

2、變換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

通用技術有各種不同課型,有理論課、操作實踐課,設計課、討論評價課,可以說是豐富多彩。這么多類型的課本身就使學生產生不同的體驗,十分有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即使同一種課型我們也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只要依據(jù)教學需要,靈活地改變教學方式,就能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講述課中合理地穿插提問、思考、操作、討論、評價等教學方式,課堂就顯得有節(jié)奏,不僅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保持,還能提高教學效果。

3、突出教學內容的主次分明

課堂教學不能輕重不分,重點內容宜突出,一般內容要交代,切忌平均用力。教學設計中內容的安排應錯落有致,難點盡量分散,集中難點很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疲勞,影響注意力。

4、課堂教學要講究張弛有度

通用技術課口須注重張弛有度,一味的緊張容易使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厭煩情緒,注意力會表現(xiàn)得明顯不足。為此,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不時的可以輕松一下,為了調節(jié)課堂氣份,可以在教學中穿插趣聞逸事,或者借助趣聞逸事來闡述要點,這樣做會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注意力也會隨之集中。教學張弛有度的另一層含義是教學中不要一味的教師講學生聽,應該多一點時間給學生思考,和教師互動。

五、鋪墊在前,探究在后

教學中不免有枯澀乏味的內容,而且還比較重要,如果采用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效果可能不好。這里關鍵是要在枯燥處創(chuàng)造新奇,讓學生對這些內容也產生好感、覺得值得一聽。有一種“鋪墊與探究”方法可以引用于教學設計中,效果比較好。比如要講系統(tǒng)的整體性,一開始并不馬上介紹系統(tǒng)的整體性是什么什么樣的,而是先給學生講講足球比賽明星隊輸球的事,進一步要求學生探求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學生自然會覺得好奇,希望聽聽原委,再接下去開講系統(tǒng)的整體性,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得多,學完之后影響也肯定深刻。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通俗易懂,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但必須注意的一點是,讓學生積極去思考的同時,老師的問題也要隨之步步深入,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能使之增長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其學習效率也會隨之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韓佩韋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之我見《甘肅教育》2010.1

第8篇:足球比賽教學設計范文

【關 鍵 詞】 數(shù)學課堂;主動學習;教師;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依據(jù)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運用自己的思考方式,主動、積極地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探究、創(chuàng)造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灌輸?shù)倪^程。然而,在當下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仍然將教學的主動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上課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jié),都已在課前設計好,課堂教學中絕不允許學生有半點偏差,學生是課堂中的完美配角,雖然課堂熱熱鬧鬧,但學生真正從課堂中獲得了什么?發(fā)展了什么?答案不需要明說已然知曉。其實,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適時放手,讓學生更主動一些,可以收獲更多的精彩。

一、在無言中放飛學生的思維

課堂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充滿生命活力的孩子,他們有許多新奇的想法,有許多獨特的問題,他們思維活躍,表現(xiàn)欲強。在這些孩子面前,教師不應是高明的演員,而更應充當調控一切的導演,教師不必將自己打扮成威嚴的傳道者,而應是孩子們的親密伙伴。教師要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探索機會,將課堂中的學習主動權留給學生,自己在無言中放飛孩子的思維。

如筆者曾在教學“年、月、日”時,發(fā)現(xiàn)教師一味地按照教材知識講給學生聽時,他們無精打采,學習興趣低落。與學生了解后得知,他們對大部分知識都已經(jīng)了解。根據(jù)這一情況,后來在教學另一批學生時,我改變了原先的教學思路,在課前讓學生自主研究年月日,可以看日歷、年歷;也可以上網(wǎng)查資料、看課外書;還可以向父母請教。然后在課堂中,我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學習收獲。學生在經(jīng)過了前期的準備,課堂中紛紛表達自己的收獲,發(fā)言很是精彩。

二、在無形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課堂教學首先要準備好教學設計,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如果教師一味以教學設計為標準,在教學中不允許學生跳出這個有形的世界,那么學生的思維也必定會被拘囿于一個窄小的有形空間內。

課堂是隨機生成的,充滿著許多的不確定性。教學從根本上說是一種知識的交流與互通,是師生智慧激蕩的過程,是知識的一種無形傳遞。教師要及時捕捉課堂中的閃光之處,引導學生借助自己的思考和發(fā)現(xiàn)進行及時的感悟與理解,如此學生才會有更多的新奇發(fā)現(xiàn),才會有更為新穎的獨特見解,而這些,不正是我們的教學所想要實現(xiàn)的嗎?

如有位教師這樣設計“圓的周長”的教學:首先讓學生動手測量圓形物品和圖形的周長。教師設想學生測量的方法大概有用繩子量和物品滾動等,但對于畫在紙上的圓形則沒有好用的辦法。于是教師引出圓的周長運算公式。在教學中,學生果然運用了滾動和測量等方法將圓形物品的周長量了出來。此時,教師提出要測量紙上的圓形的周長,誰知一名學生直接運用圓形的計算公式將圖形的周長算了出來。面對這種突發(fā)狀況,教師沒有打壓和漠視,而是肯定了學生的方法,并適時提問:這里的3.14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是圓周率。教師再問:那圓周率又是什么呢?有學生補充說:書上說圓的周長大約是它直徑的3.14倍。教師及時表揚了這名學生,并對全班同學說:那這種說法正確嗎?你們證明過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好嗎?學生紛紛看著老師,雙眼充滿著渴求與等待。

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沒有一味地以自己的教學設計為模板,而是靈活機變,審時度勢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期待轉移到所學知識中來,鼓勵學生發(fā)言,給予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在無形中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三、在無痕中激活學生的思維

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就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要想在教學中實現(xiàn)這種無痕教育,就需要教師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教學智慧。如教學“百分數(shù)的意義”時,教師引入現(xiàn)實問題:學校要舉辦足球比賽,每班只能有一名選手參加,讓誰去呢?學生根據(jù)教師給出的人選各執(zhí)一詞。因為這些選手勢均力敵。在學生爭執(zhí)不下的時候,教師提問:有沒有好的辦法可以判斷出他們的水平呢?在這樣的提示下,學生想到了“百分數(shù)”。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而這時教師的適時提醒正是在無痕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將學習內容與生活實踐進行了完美契合,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預設目標。

四、在無助中調動學生的思維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總是扮演著萬能的角色,但如果教師適時地笨一回,也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精彩。如在教學“24時計時法”時,有位教師就故作不知地說:“時鐘上都只有12個數(shù)字,為什么電視上會出現(xiàn)18∶00,而不是標6∶00呢?”學生們聽了都很樂意告訴老師原因。在聽了大家充分的表達之后,教師才略作明白的樣子。其實學生在幫助老師的過程中,已不知不覺地將24時計時法進行了復習與鞏固。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放手,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這時,學生學得有興趣,教師當然也教得輕松。有了教師的放手,學生更能夠主動積極地去捕捉數(shù)學學習的真知,享受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 付全先. 數(shù)學課堂教學要大膽放手[J]. 小學時代(教師版),2012(1).

第9篇:足球比賽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課末小結;教學實效;初中數(shù)學

教學實效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M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有效的課末小結,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教學內容,從而取得“課雖盡而意不止、思未窮”的教學實效。遺憾的是,在實際教學中,總能看到一些課末小結的失當癥狀。

一、課末小結的失當癥狀

概括而言,目前課末小結的失當癥狀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1.舍棄型。其典型癥狀是認為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重點應是數(shù)學定理、概念、公式、方法等的傳授與滲透,有無小結并不重要,甚至會以課堂時間不夠為由干脆舍棄小結。2.雞肋型。其典型癥狀是認可課末小結是整個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但 “有”即可,“效”卻無妨。往往是等到下課鈴響了,匆忙應付幾句就表示小結已經(jīng)齊全。3.泛談型。他們一方面肯定課末小結在促進教學實效方面的重要功能,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陷入泛談怪圈,無針對性的提煉,更無謂實效了。

二、課末小結的實效做法

1.梳理概括,直指實效

梳理概括是最常見的課末小結方式,它將所學的數(shù)學概念、公式、法則等進行整理、歸納,使之條理化、結果化和系統(tǒng)化,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常見方式有:

1.1.問題式。即通過設計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在提綱挈領全節(jié)內容的基礎上,直接評價學生的所學所獲。如《2.3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課末小結:①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②我們整合了哪些“舊知”?③你對那個環(huán)節(jié)印象最深?④你有什么體會愿意與大家分享嗎?顯然,此例的第①②問側重于對知識技能的反思,第③④問則是讓學生從中領略數(shù)學學習的人文內涵,從而不再局限于知識與技能,促進全面發(fā)展。

1.2.圖表式。即課末小結中教師根據(jù)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用圖示或表格的方式對教學內容或相關的知識結果、相關的學科作一簡明扼要的歸納小結,讓所學知識連成線、結成網(wǎng)、形成塊。相對于其它形式的課末小結而言,圖表式小結具有直觀明了、對比鮮明、重點突出等優(yōu)點,常用于概念課和定理辨析課,這里不作贅述。

2.目標對照,評價實效

我們平時所談的教學目標,主要側重于教學的“前設計”。課末小結的目標對照法,則是在“中設計”的最后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對照教學目標,對本課節(jié)展開發(fā)展性評價,并據(jù)此制定教學的“后設計”,從而提高后繼學習的策略性。如《3.1圓(2)》的課末小結可以如此設計:對照以下教學目標(①理解“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下記為“a”)的探索過程;②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圓、外心等概念;③會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作圓;④學會觀察生活,嘗試發(fā)現(xiàn)“a”的生活原型,溝通生活與書本數(shù)學的聯(lián)系),請你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說說不足之處和改進方法。顯然,這種小結方法操作簡單、評價簡易且實效也強。

3.前后呼應,鞏固實效

教學中,導入新課設疑置惑、課末小結解疑釋惑是教師的常見做法。這種方式常常能讓學生于不會到會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自己的收獲與進步。如《3.4圓周角(2)》課始創(chuàng)設情景:足球運動風靡世界。在一次足球比賽場上,甲、乙兩名隊員相互配合向對方球門AB進攻。當甲帶球沖到C點時,乙已跟隨沖到點D。若不考慮其他因素,問此時甲是自己直接射門好呢,還是迅速將球傳給乙射門好?――課末與之呼應:現(xiàn)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本節(jié)課的哪些數(shù)學知識可用來解答它?

4.懸念延伸,升華實效

懸念,即暫時懸而未決的問題,能夠引發(fā)學生刨根問底的急切心情,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并在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教師發(fā)出的信息。課末小結時,教師可結合內容性質和教學目標,把需要延伸的問題化為懸念,升華實效。

4.1.前后課節(jié)的延伸。教師在對一節(jié)課進行課末小結的同時,有時也可通過設疑引出后繼課節(jié)的內容。如《3.1平方根》的課末小結片斷――

師:你還有什么疑惑沒有解決嗎?

生1:有!老師,究竟等于多少?生2:我知道,大于1小于2

師:那你能否對照算術平方根的意義()2=2,利用計算器探索的值呢。學生們立即躍躍欲試。顯然,這種被懸念延伸著的課末小結,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后繼課節(jié)《3.2實數(shù)》中的無理數(shù)教學作了孕伏,在“課雖盡而意不止、思未窮”的體驗中讓教學實效得以延伸乃至升華。

4.2.課內課外的延伸。課堂只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和形式,因此,課末小結也就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本身,還可適當為學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溝通課堂內外。如對于浙教版并不做要求的“韋達定理”,就可在《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的課末小結時作延伸――小A同學說:“給我一個有實數(shù)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我能迅速報出它們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蹦阈艈??

有句格言說得好,“美麗的日出,其美麗不僅僅是日出的本身,更在于它給我們帶來的絢爛天空?!痹跀?shù)學教學中,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課末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克服失當癥狀,更重要的是,我們應善于選擇適當?shù)姆绞剑屨n末小結與教學實效親密接觸,與教學藝術融為一體,達到“課結韻猶存?!?/p>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