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歷史遺跡調查報告范文

歷史遺跡調查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歷史遺跡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歷史遺跡調查報告

第1篇:歷史遺跡調查報告范文

一、調查方法及樣本特征

這次問卷調查采用配額抽樣。調查地點選取了北京市原城八區(qū)(東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陽、海淀、石景山、豐臺)和昌平區(qū)。按照問卷調查設計方案,朝陽區(qū)和海淀區(qū)各發(fā)放問卷74份,其他7個區(qū)每個區(qū)發(fā)放問卷36份。調查地點選取停車場和加油站,所有被訪者都是在停車場停車或在加油站加油的車主。經統(tǒng)計,在回收的401份問卷中,訪問到的女性車主占34.2%,男性車主占65.8%。北京市本地車牌車主占83.7%,外地車牌車主占17.3%。訪問到的車輛品牌共57種,款式100多種。

二、燃油消費稅調整及其政策影響

(一)燃油支出變化及其對車主用車行為的影響

按照普遍的預期,大幅提高燃油消費稅額度必然會帶來燃油價格的上漲,也必然會引起車主燃油消費支出的上漲,進而造成用車總成本增加。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被訪者平均每月油錢支出在500~1000元之間的情況居多。從車輛的年度總開銷來看,大部分被訪者的車輛年度開銷在1~3萬元之間。

調查顯示,通過大幅度燃油稅調整,確實增加了車主的燃油支出。盡管燃油消費稅調整的同時,政府取消了公路養(yǎng)路費和二級公路費等收費項目。但是燃油費、車船使用稅、維修保養(yǎng)費、停車費和其他費用均不同程度上升了。因此,燃油稅調整究竟是增加還是降低了個人的用車成本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此次燃油稅調整的政策目標之一是希望通過提高燃油價格,實現多用燃油多負擔,進而推動節(jié)能減排。因此政策預期是鼓勵車主盡量少開車。從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燃油消費稅調整對車主用車行為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調查顯示,有43.4%的被訪者認為影響很大,但是沒有辦法;有13.0%的被訪者采取了減少開車、多坐公交的措施來應對;有43.6%的被訪者認為開得少、影響不大。由于被訪者的家庭收入不同,燃油價格的上漲可能對他們的影響會不一樣。

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燃油消費稅的調整對于不同收入階層的影響是不同的。總體看來,燃油消費稅調整對于低收入階層更敏感,對于推動低收入階層改變用車行為的影響要大于高收入階層。

(二)燃油價格預期及其對車主用車行為的影響

燃油價格的變動趨勢不僅是政府關注的焦點,也是老百姓日常談論的重要話題之一。公眾對燃油價格的心理預期不僅會影響政府決策,也會影響消費者的實際行為。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87%的車主認為未來燃油價格將升高,只有13%的車主認為未來燃油價格會降低。而且,我們通過進一步相關分析發(fā)現,這種對燃油價格上升趨勢的心理預期與車主的性別、年齡、收入、車輛的價格等均沒有顯著相關關系,這說明被訪者對燃油價格上升趨勢的預期是一種普遍現象。

如果燃油價格不斷上漲,那么車主會不會放棄開車行為呢?調查結果表明:有44.9%被訪者表示無論燃油價格多貴他們都將開車。有55.1%的被訪者表示,如果燃油價格上升到一定的程度他們會放棄開車。也就是說大約45%的被訪者的開車需求是剛性的,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對自己開車沒有可替代性。那些無論油價多貴都將開車的人是誰呢?調查結果表明,開車需求的剛性程度跟收入和年齡顯著相關。家庭收入越高越不容易放棄開車。家庭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被訪者中無論燃油價格多貴都將開車的人占33.3%,而家庭月平均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被訪者中無論燃油價格多貴都將開車的人達到84.6%。除了收入外,調查結果還顯示,年齡也是讓車主不放棄開車的重要因素,年齡越大越不容易放棄開車行為。年齡在50歲以上的被訪者中,有58.3%的人表示無論燃油價格多貴都將開車,而年齡在20~25歲的被訪者這一比例只有32.5%。這種結果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第一,年紀大一些的人經濟能力要強一些,因此對于燃油價格的上漲有更強的承受能力。第二,年紀大一些的人對車的依賴性要強于年輕人。例如,年輕人很容易就可以放棄開車去擠地鐵和公交車,但這對于年紀大的人可能會相對困難。

對于那55.1%表示會放棄開車的人來說,他們對燃油價格上漲的心理臨界點又在哪里呢?調查結果顯示,當燃油價格平均漲到11.02元/升(標準差=3.354)時,那些表示會放棄開車的人將放棄開車。這說明11.02元/升是那些因燃油價格上漲而愿意放棄開車車主的平均心理均衡點。由于收入、心理承受力等方面因素的差異,不同的人對于燃油價格上漲的容忍強弱會有差異。認為燃油價格漲到10元/升將放棄開車的人最多(占39.3%),其次是8元/升,再次是12元/升(占13.7%),排在第四位的是15元/升(占9.1%),排在第五位的是20元/升(占5.9%)。其他價格所占比例都小于5%。

(三)燃油稅調整對公路收費站的影響

在調整燃油稅的同時,政府取消了公路養(yǎng)路費和二級公路費的收費,以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減少因大幅提高燃油稅對老百姓用車成本造成的沖擊,同時也有利于從源頭上遏制亂收費、亂罰款、亂執(zhí)法的“三亂”行為。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16.8%的被訪者認為感覺到公路收費站明顯減少了,有62.7%的被訪者表示沒有明顯感覺到,還有20.6%的被訪者表示不清楚。通過進一步分析發(fā)現,外地牌照的車主認為感覺到公路收費站明顯減少的比例要多于本地牌照的車主。

為了進一步分析到底哪部分人在取消公路收費站這一措施上得到了實惠,本調查又將車輛年平均行駛的里程數與有沒有明顯感覺到公路收費站減少兩個變量做交叉分析得出,開車越多越能從取消公里收費站這一措施中受惠,這實際上對于那些開長途車的車主來說非常有利。

(四)油品選擇及其影響因素

不同的油品不僅會對車輛本身有不同的影響,而且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也有差異。那么人們在選擇燃油時主要考慮哪些因素呢?調查結果顯示,35%的被訪者認為選擇燃油時首先考慮的是燃油價格,同樣也有35%的被訪者選擇燃油時首先考慮的是對車的影響,有27%的被訪者選擇燃油時首先考慮的是環(huán)保,另有3%的被訪者選擇燃油時首先考慮的是其他因素。通過進一步分析發(fā)現,車輛的購置價格對于車主選擇燃油時首先考慮的因素有顯著影響。車輛價格越便宜,車主在選擇燃油時越注重燃油的價格。而車輛的價格越貴,車主越不在乎燃油的價格。在選擇燃油時對環(huán)保的考慮方面,各種價格車輛的車主均沒有顯著差異。

(五)對城市車輛總量控制措施的態(tài)度

2009年北京市車輛總數已經接近400萬輛。城市車輛總量過多,不僅會造成道路擁堵,而且會帶來停車難、城市空氣污染等問題。因此,城市車輛的總量控制是世界大城市面臨的普遍問難題。隨著城市車輛的不斷攀升,北京市也采取了車輛限行等措施來減少上路車輛。由于不同的車輛控制措施對公眾會造成不同影響,因此公眾對于不同的車輛控制措施會有不同的評價。

其中,實行單雙號限行是被訪者贊同比例最高的(占44.6%),其次是通過拍賣等措施提高車輛牌照價格、限制牌照數量(占39.1%),排在第三位的是實施擁堵收費、對高峰時段進入城區(qū)車輛征收高額通行費用(占33.6%),排在第四位的是提高燃油價格(占15.0%),最后是其他手段(9.6%)。這說明,目前政府采取的限制城市車輛總數的措施基本上得到了被訪者的認同。

(六)對燃油稅調整政策影響的判斷

政府調整燃油消費稅的政策目標是出于多方面考慮的,但是公眾對此未必能完全理解和認同。除了自身的利益增損之外,對于大幅提高燃油消費稅的政策意義的理解和認同也有賴于公眾自身素質,如受教育程度、知識結構等。調查結果顯示,有53%的被訪者認為燃油稅調整有利于鼓勵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排在第一位。有46.5%的被訪者認為有利推動節(jié)能減排產品和技術的應用,比如小排量汽車、先進柴油機技術、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排在第二位。有33.5%的被訪者認為會增加車主負擔、而節(jié)能減排效果有限,排在第三位。有30.2%的被訪者認為有利于降低購車意愿、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排在第四位。有23.2%的被訪者認為有利于減少公路亂收費、規(guī)范稅費征收,排在第五位。最后,有13.8%的被訪者認為提高燃油消費稅的影響不好說。

(七)對燃油調整相關政策的評價

燃油是一項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的物品,大幅調整燃油消費稅必然會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同時這種利益增損對于不同的社會階層也不一樣。因此,相關政策能否取得公眾的認同是政府關注重點之一。2009年,為應對燃油價格波動,北京市根據出租車租價與油價聯動機制,從11月25日起,北京乘坐出租車每超過3公里乘客將多付1元錢燃油附加費。加收燃油附加費后,出租車如果按照每天行駛250—300公里計算,油價上漲后,每個月多支出400元以上。每天平均載客在15次至16次,能收15元至16元的燃油附加費,一個月也就在400元以上,基本上可以抵消油價上漲所增加的成本。因此,對于出租車行業(yè)而言,因燃油稅調整帶來的影響基本上轉嫁到乘客身上了。北京現行的出租車資費標準已經不低,再多收1元燃油附加費,乘客是否表示理解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45.1%的被訪者認為此項政策合理,36.4%的被訪者認為不合理,也有18.5%的人認為無所謂。需要注意的是,被訪者都是自己開車的人,他們乘坐出租車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要小一些,但仍然有36.4%的人認為此項政策不合理。如果訪問那些沒有開車的人,那么認為不合理的比例應該會更高一些,這說明這項政策公眾認同程度并不很高。

長期以來,我國國內成品油價格對國際市場的石油價格變化反映不靈敏,此次燃油消費稅調整是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舉措之一。一年來的實踐表明,國家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了五升四降九次調整,已經建立起既反映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變化和企業(yè)生產成本,又考慮國內市場供求關系,既反映石油資源稀缺程度,促進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又兼顧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充分利用了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障了成品油市場供應,對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公眾是否了解和贊同呢?調查結果顯示,國家通過燃油消費稅調整,形成成品油價格機制、引導資源節(jié)約的政策基本上得到了被訪者的贊同。

三、思考與建議

第一,由于燃油消費稅調整對于不同社會階層造成的影響不同,進而造成他們對制度的認同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今后在出臺此類政策措施時應充分考慮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和需求,特別是應盡量照顧到低收入階層的利益,以減少政策的負面影響。

第二,政策出臺的時機選擇對于政策實施成功與否有重要影響。盡管這次燃油消費稅調整正值國際金融危機,但是這一時期同時也是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的時期。從中長期來看,油價趨勢是上漲,再加上對燃油消費稅調整進行了長期論證和政策宣傳,使得本次燃油稅調整基本上得到了公眾的認同。因此,本次燃油消費稅的調整對于今后此類政策措施的出臺時機選擇有重要借鑒意義。

第2篇:歷史遺跡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歷史教學;中學;思考

所以做好教學思考大有好處??梢园l(fā)現不足,查找原因,尋求改進辦法,使教學逐步完善,不斷提高。將教學中的光輝處進行總結提煉,使之成為穩(wěn)定的理,使教學過程更加的精彩紛呈。通過對學生學習表現的思考,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互動性。也可以通過對自身行為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認識自我,從而更有效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體現自身價值。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存在諸多無法預知的因素,課后思考不但可以獲得許多寶貴經驗,用以指導教學,而思考過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研究能力。有助于實踐智慧的生成。

教師可適當安排多種形式的歷史研習活動,例如,課堂討論、辯論;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歷史題材的社會調查報告;搜集整理多種類型的歷史資料;編演小歷史劇等。根據新課標理念,以下幾種方法切實可行。

1.課堂討論、辯論,學會合作學習。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了一系列教學活動建議,其別強調開展課堂討論和社會調查,而討論和調查都需要通過合作學習才能解疑。合作學習的研究表明,合作能有效調動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激發(fā)高度的求異思維,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如關于的性質,筆者在教學中跳出教材觀點的束縛,設置新的問題情境“有人認為是一次失敗了的資產階級革命,對此你有何看法?”新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新的學習興趣,引發(fā)了同學們對性質的熱烈討論。又比如對拿破侖的評價問題,教學中先投映出恩格斯和列寧評價拿破侖的兩段話(恩格斯認為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而列寧認為拿破侖戰(zhàn)爭最終變成了帝國主義戰(zhàn)爭),激化學生的認知矛盾,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進而引導學生探討恩格斯為什么肯定拿破侖而列寧為什么否定拿破侖,正確認識拿破侖戰(zhàn)爭的雙重性,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在組織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討論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表達,學會在討論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與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在討論之后,要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總結得失,提出新的問題,進入深層次的思考。

教學中幾乎每堂課都可以開展類似的討論,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巧設討論主題,力求每次討論都有精彩的內容和獨到的思考。在開展討論之前,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學習資源,如圖書館、博物館、互聯網、歷史遺址遺跡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關的資料,擬定討論方案和發(fā)言提綱,做好課堂討論的準備。

2.撰寫歷史小論文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學習方法,也是歷史學習評價的方式。它包括寫作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歷史題材的社會調查報告,制作歷史模型、編繪歷史圖表和制作歷史課件等活動,重點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動手與動腦的綜合能力。

3編演v史劇。參與歷史課本劇的排演可以將對歷史的理解與對歷史學習的情趣完整地結合起來。通過教師的精心安排指導,的確能促成發(fā)展并提升學生歷史思維的預期目標。畢竟學生通過主動閱讀理解史料、編寫劇本、掌握角色在情境中的扮演,學習相當主動,收獲自然豐富!其實歷史劇的趣味性不僅表現在有趣的臺詞,滑稽的動作,更在同學間互助研究劇情發(fā)展的可能性上所體會出來的心得。

4考試。歷史考試是學習的一種評價方式,主要形式包括筆試和口試,運用這些考試形式時,要注意其科學性、有效性和多樣性的統(tǒng)一。新課程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5學習檔案。通過建立歷史學習檔案,對學生的歷史學習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高中階段每個學生都應建立完整的學習檔案。歷史學習檔案一般由教師、學生及家長共同建設。檔案內容主要包括:考試成績、歷史習作、調查報告、歷史制作、歷史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師生和家長的評語等。建立歷史學習檔案,有利于對學生的歷史學習進行長期、穩(wěn)定的綜合考察和較為全面的評價。

教學思考注意事項:

1.思考時除了思考一般性的教學問題之外,應注意突出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除了依據教師自身的思考、感受以及同行的意見開展思考之外,要注意搜集并利用學生的反饋、感受和學生的學習結果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第3篇:歷史遺跡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高校生產性實訓基地;高校旅行社;大學生和高校教師旅游市場;調查報告分析

一、高校生產性旅游實訓基地——高校旅行社

(1)高校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內涵。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高等職業(yè)院校要按照教育規(guī)律和市場規(guī)則,本著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緊密聯系行業(yè)企業(yè),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綜觀當前國內高職教育,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剛剛起步,只要把企業(yè)真實的設備、工具、環(huán)境、任務搬到校園實訓室,學生在實訓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訓任務,生產出一定的“產品”,實訓的過程與實際工作的操作過程完全一致,即實訓室已經具有產品加工、生產的功能,就可以認定為是生產性實訓基地。生產性實訓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實現“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二是要真正實現學生頂崗實習;三是要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yè)。只有達到上述三個目的,才是真正的生產性實訓。(2)高校生產性旅游實訓基地——高校旅行社的經營模式。采用加盟經營模式,主要是指高校旅游專業(yè)和旅游企業(yè)雙方共同經營生產性實訓基地——高校旅行社,為旅游管理專業(yè)提供實訓。旅行社建立有外聯、計調和財務等部門,通過引進先進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統(tǒng),為師生旅游服務,從而提高學生導游服務和旅行社管理能力。高校旅行社職能是:一是安排游客的旅游線路,處理游覽景點的關系利益分配,提高服務質量;二是搞好市場宣傳促銷,加強和校外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業(yè)的橫向聯系。

二、高校旅行社的目標市場調查報告分析

(一)大學生旅游市場調查報告分析

1.大學生旅游市場占有較大份額。大學生旅游觀念的變化促進旅游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學生旅游對素質教育的意義重大,符合學生特色的旅游路線倍受社會、家庭、學校的青睞。根據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相關通知要求,2012年4月1日起,凡執(zhí)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管理的游覽參觀點,將全面落實青少年門票價格減免優(yōu)惠政策;再加上寒暑假等假日交通優(yōu)惠政策為學生出游也提供了極大便利。當今全國高校數量已達2000多所,在校生人數超過2000萬人,大學生規(guī)模居世界第一;未來五年中國高校學生將以每年10%速率擴招。按中國旅游統(tǒng)計年鑒公布的數據:2010年國內旅游總人數為21億人,學生出游人數占出游總人數的14.7%,學生人均花費為449.3元/人,如果學生每年出游1次,學生旅游的收入是:21×14.7%×449.3=1386.9億多元,約占2010年國內旅游總收入(1.26萬億元)的1/9。從以上一系列數據來看,大學生旅游市場已占有相當比例,初具規(guī)模。為了開發(fā)大學生旅游市場,我們有必要對有關大學生旅游需求的調查報告進行分析。

2.大學生旅游市場調查報告分析。(1)2010年首份《大學生旅游市場調查報告》分析。這項調查由中國青年報社與高校傳媒聯盟大學生旅游實踐營共同實施,調查范圍涵蓋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10所著名高校953名大學生。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出游意愿強烈,出游頻率活躍,七成被調查者平均每年出游頻率在5次以內;48.7%的被調查者是從網上獲取旅游訊息,通過旅行社獲取訊息的,每10個被調查者中只有1人;在3天以內短途旅游中,52.8%的被調查者每次花費100元~500元,在3天以上的長途旅游中,每次花費超過1000元的被調查者占到29.8%,其中15.4%的被調查者每次花費超過2000元。(2)2011年大學生旅游現狀的調查報告分析。根據《當代大學生的旅游市場需求調查》(原始數據來源:專業(yè)的在線問卷調查平臺——問卷星http:///report/1036509.aspx),做以下相關調查報告分析:第一,出游態(tài)度。大學生對于外出旅游持高度認可的態(tài)度,接近80%接受調查學生認為旅游可以豐富大學生活,增長見聞;但調查的問卷里仍有被調查者認為旅游影響學習,增加經濟負擔,數量雖然不多,但旅游給大學生帶來的經濟壓力還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

第二,出游目的。排在前二位的分別是開闊視野,體驗不同的文化生活;放松身心,釋放壓力,娛樂休閑。調查結果顯示:現今大學生對于多彩世界的渴求,對于新奇,刺激生活的體驗,是當代大學生所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旅游正成為了這種追求的最好載體;壓力較大,旅游的目的是放松心情。

第三,出游時間選擇。大學生時間的充裕性決定了其旅游時間的自由程度。絕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在法定長假或寒暑假旅行。出游停留時間:對于旅途時間的長短選擇,有44%的被訪者表示愿意出游二三天,40.88%選擇4~7天,而只有12.58%選擇了一周以上兩周以內。大學生習慣性選擇短途旅行。

第四,出游空間選擇。將空間選擇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目的地距離選擇,一是目的地類型選擇。就目的地距離選擇而言,一半以上的接受調查大學生愿意在國內尋找旅游吸引物,所在城市及其周邊旅游受到了廣大學生的青睞;就旅游景點類型而言,依次為自然風光、主題樂園、歷史遺跡、民俗風情、都市景觀等,比較少的是探險及購物類的旅游目的地。目的地距離選擇:國內游所選比例最高,占66.04%;所在城市及其周邊占26.42%;省內占6.29%;國外占1.26%。目的地類型選擇:自然風光景區(qū)所占比例最高,占91.82%。

第五,價格敏感程度。出游費用來源最多的是家人,占73.58%??芍滟M用(生活費用中扣除衣、食、交通、通訊、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等必要日常生活開銷):每學期有1500元左右的占比例最高為21.38%??梢钥闯龃髮W生愿意支出的出游費用就不會太充裕,將近半數的學生愿意接受的旅游支出(3天)范圍為1000元以下,大學生對價格十分敏感,在購買旅游產品時,主要考慮其性價比;資金仍然是制約大學生出游的主要原因。

第六,出游率。出游率集中在0~3次,其次是4~6次。

第七,旅游信息來源。大學生信息來源比較廣泛,各種媒體方式都有涉及,如報紙或雜志(26.42%)、互聯網(71.07%)、旅游宣傳冊和畫報(22.64%),另外的信息來源是朋友熟人的介紹(61.01%)??梢妼τ诖髮W生最好的宣傳方式莫過于網絡。

第八,旅游方式。選擇自助游人數占問卷總人數的71%之多,其次是學生社團或班級組織的團隊游(24%),到旅行社報團(5%)。這說明:如今大學生崇尚自由,不喜歡被團隊束縛;學生消費能力不高,無法支付較高的團費和購物;當前全包價旅游服務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大家更傾向于零包價的旅游產品;傳統(tǒng)全包價旅游產品在未來發(fā)展前景有待觀察。

第九,對旅行社選擇。大學生在選擇旅行社時,其中最關注的是出游過程中的服務態(tài)度(32.08%),關注程度較小的是旅行社品牌(5.03%)。在服務質量方面,他們更多關注的是住宿和餐飲(47.4%),其次是購物和娛樂(24.8%)。大學生的安全意識還不夠強,因此導游在安全提示方面應多做些工作,同時旅行社在安排住宿和餐飲時應考慮適合的檔次。

(二)高校教師旅游需求調查報告分析

截至2010年,全國高等學校共有教職員工多達147萬余人(根據《中國教育統(tǒng)計年鑒》的數據)。目前,高校教師旅游市場具有很大的開發(fā)潛力。調查報告分析:根據以下調查報告:長沙市12所高校教師旅游客源調查報告(共發(fā)放了1100份的問卷)、廣州大學生城十所高校教師旅游消費行為實際調查、攜程“2011年旅游者出游意愿調查報告”(全國各地數千名網友參加調查)、旅游網絡消費者需求特征問卷調查http:///report/1038525.aspx,對高校教師旅游消費水平、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等方面進行分類調查,從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和旅游行為進行具體分析:第一,學歷結構。有較高的文化背景。教師的高文化素質形成了教師的相對較強旅游消費需求和特殊的旅游消費傾向。

第二,旅游態(tài)度。認為旅游比較重要占30.91%、重要占18.18%和非常重要占10.91%,總共超過半數。旅游目的:主要是休閑娛樂和觀光旅游。

第三,人均月收入調查——相對較高的經濟收入。目前國內從事高等教育的教師,就國內和其他行業(yè)比較,具有相對較高和穩(wěn)定的薪金收入水平,使教師具有在較大的旅游消費潛力。4000~5000元的占36%;5000元以上占32%;3000~4000元占29%;2000~3000元以下占3%。旅游預算:計劃每人支出5000~10000元的比例(29%)最高。半數消費者會增加旅游支出,尤其是計劃人均消費萬元以上的比例明顯提高。52%的游客將增加旅游預算;44%保持穩(wěn)定;4%計劃減少支出。

第四,出游時間選擇。高校教師擁有充裕的閑暇時間。根據目前我國高校法定或學校規(guī)定的假期安排,每年寒暑假有將近70天的時間,周末有60天的時間,以及黃金周假期等。出游時段比較集中。有占53.34%的教師認為最合適出游時間是暑假,暑假是高校教師真正的旅游黃金時間。認為“五一”和“十一”是合適的出游時間的人分別為14.37%和9.66%;愿意寒假出游的人就少得多,比例僅占8.91%;說明教師在旅游時間的安排上可以理性地避開兩個黃金旅游周的高峰,將近2個月的暑假為教師出游提供了充裕的時間。

第五,出游障礙。沒時間和價格高成為阻礙教師出游的最大障礙,認為“沒時間”的有38.18%,由此知道老師的閑暇時間不多,在假期要再學習,或做科研或是到外面講課、參加會議以及受邀參與一些項目等。認為“價格太高”的教師比例為36.08%,這說明旅游產品價格對于老師而言覺得還稍微偏高。此外還有認為安全沒有保障(14.48%)、要照顧子女(10.60%)等其他原因。

第六,旅游目的地選擇。高校教師表現出較明顯的偏好性集群。有30.48%的教師希望到自然風景區(qū)旅游,體現了對自然景觀的偏愛;有17.81%的教師選擇去異域風情旅游地,由此可知國際旅游市場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少數民族聚居區(qū)也以其獨特的民俗、美麗神奇的文化吸引了眾多教師(13.78%)。而人文色彩較濃的景區(qū)也很吸引教師,15.94%選擇去歷史悠久的古都旅游;鄉(xiāng)村旅游開始受到關注,已有8.85%選擇。相比之下,現代化都市和宗教朝圣地就顯得不那么受青睞,分別只有6.80%和6.26%。對旅游目的地選擇的影響因素:旅游吸引物居首位,占40%;旅游產品價格占25.45%;安全占12.73%;時間長短占10.91%;交通住宿和距離遠近均占5.45%。

第七,旅游信息獲取渠道。42.23%的高校教師認為獲取旅游信息最佳途徑為媒體(包括:廣播或電視、報紙或雜志占和網絡),因為這樣的信息可靠,準確。13.21%的高校教師是通過相關書籍,通過旅行社的占11.84%,經朋友推薦的占7.36%。

第八,旅游消費方式選擇。在選擇旅游消費方式上,更多的高校教師選擇跟家人旅游,占67.74%;其次是選擇個人游的,占14.21%;而只有8.36%的高校老師選擇跟旅游團。

第九,旅游費用結構。餐飲和住宿占較大比例。住宿方式選擇:更愿意選擇特色旅館占54.55%;旅游購物選擇:喜歡購買當地特色產品,占67.27%。

三、高校旅行社的調查報告分析

為了開拓具有巨大潛力的高校師生旅游市場,建設高校旅行社,對我校旅游學院159名師生做一個關于高校旅行社的調查,調查結果分析如下:(1)普通旅行社存在的問題。一是旅行社制定計劃時沒有將師生的需求充分考慮,導致師生游興不足;二是自費項目在合同中沒有體現,購物次數增加未經旅游者的同意,引起游客不滿;三是對高校群體消費的宣傳力度不夠,而且相關信息缺乏針對性。

高校旅行社和普通旅行社對比

建設高校旅行社的優(yōu)勢:依次是必要性、便利、貼近、實惠。對高校旅行社建立的優(yōu)勢調查表明:普遍認為有必要建立高校旅行社。由于高校旅行社設在校內,和學生聯系密切,因此服務速度快,學生旅行更加便利。高校旅行社由學生自己來經營,更了解學生自身的需求,更能考慮到學生的經濟能力狀況,量體裁衣,做出適合的服務產品,設計出了各種富有個性的貼近學生品味的旅游產品,物美價廉,旅游費用更實惠。

(2)建設高校旅行社的必要性:覺得非常有必要的所占比例最大。

(3)對高校旅行社的態(tài)度:若成立以高校為平臺,提供住宿飲食,專業(yè)導游,自定線路,價格相對低廉,融入校園文化的高校旅行社,態(tài)度是選擇的比例最大。

四、結語

通過以上對高校師生的旅游需求分析和對高校旅行社的認識,我們大致可以得出結論:(1)大學生消費水平偏低,可承受的旅游消費大概在1000元左右以下,高價位的旅游產品在大學生群體中不暢銷,同時大學生對旅游旅游產品的質量要求高;高校教師計劃每人支出5000~10000元的比例(29%)最高。半數消費者會增加旅游支出,尤其是計劃人均消費萬元以上的比例明顯提高。(2)大學生旅游目的排在前二位的分別是開闊視野,體驗不同的文化生活;放松身心,釋放壓力,娛樂休閑。高校教師表現出較明顯的偏好性集群。有30.48%的教師希望到自然風景區(qū)旅游,體現了對自然景觀的偏愛;有17.81%的教師選擇去異域風情旅游地,由此可知國際旅游市場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3)大學生選擇自助游人數占71%之多,其次是學生社團或班級組織的團隊游,如今大學生崇尚自由,不喜歡被團隊束縛;在選擇旅游消費方式上,更多的高校教師選擇跟家人旅游,占67.74%。(4)消息來源主要來身邊朋友的介紹,以及旅游門戶網站的宣傳;大學生信息來源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互聯網(71.07%)另外的信息來源是朋友熟人的介紹(61.01%)。43.23%的高校教師認為獲取旅游信息最佳途徑為通過相關旅游指南的書籍和網絡,因為這樣信息可靠,準確。(5)絕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在法定長假或寒暑假旅行;有占53.34%的教師認為最合適出游時間是暑假,暑假是高校教師真正的旅游黃金時間。與暑假相比,愿意寒假出游的人就少得多,比例僅占8.91%。(6)對高校旅行社建立的優(yōu)勢調查表明:依次是必要性、便利、貼近、實惠;建設高校旅行社覺得非常有必要的所占比例最大;對高校旅行社的態(tài)度是選擇的比例最大。

參 考 文 獻

[1]彭丹,吳凱,陳薇.長沙市12所高校教師旅游客源調查報告[J].調查與分析.2005(8):51~53

[2]李軍,李力.廣州大學生城十所高校教師旅游消費行為實際調查[J].商場現代化.2008

[3]湖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09旅游管理2班大學生旅游消費課題組.大學生旅游市場調查報告.2011

[4]gin桑.旅游網絡消費者需求特征問卷調查.問卷星http://

——專業(yè)在線問卷調查平臺.2012

[5]雪中寒梅.當代大學生的旅游市場需求調查.問卷星http://——專業(yè)在線問卷調查平臺.2012

[6]陳啟婷.大學生旅游市場調查問卷.問卷星http://——專業(yè)在線問卷調查平臺.2011

[7]江娟,鐘晶靈.我國大學生旅游市場的SWOT分析[J].企業(yè)導報.2010(4)

[8]2011年旅游者出游意愿調查報告.攜程旅行網

第4篇:歷史遺跡調查報告范文

美育即審美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手段培養(yǎng)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

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審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將美育

限定在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領域內,這就限制了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范圍。 其實各學科從不同層面都

不同程度地呈現出自身美育的優(yōu)勢,尤其是歷史學科,因為歷史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美,歷史教學中飽含

著豐富的審美情感。那么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呢?現從以下四個方面談

談我的認識。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導學生發(fā)現美、熱愛美。

歷史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縱觀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

卷。歷史教材本身就是審美教育的寶庫。教師要全面熟悉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導學生發(fā)

現美、熱愛美。美育通常劃分為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三類。所謂自然美,就是各種自然事物呈現的美

,既包括未經勞動改造的自然景物,如祖國的壯麗風光,又包括經過勞動改造的自然景物,如秦朝修筑的

氣勢恢弘的萬里長城,埃及充滿神秘色彩的金字塔等。欣賞自然美,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自然、對祖國、對生

活的熱愛和激情,豐富想象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所謂社會美,是指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和現象

呈現的美。它來源于人的社會實踐,因此人的美在社會美中占有中心地位。燦若星辰的民族精英、古今中

外的風流人物,他們?yōu)閷崿F人類的美好理想而奮斗不息,他們是心靈美的光輝典范,展現出人類創(chuàng)造歷史

的執(zhí)著追求、閃光的智慧 、高尚的人格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這足以震撼學生心靈,喚起學生共鳴,激發(fā)

奮發(fā)向上的情感力量,激勵學生追求美、熱愛美、創(chuàng)造美。所謂藝術美是指各種富麗堂皇的建筑、各具特

色的雕塑、琳瑯滿目的工藝品、價值連城的繪畫、書法、文學戲劇作品等等。藝術美對人的心靈和情感產

生強大的穿透力, 陶冶和凈化著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增強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培養(yǎng)了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2.運用多種直觀教具,創(chuàng)造出審美的歷史情境 ,引導學生感受美、追求美

歷史雖然已經飄逝,不能直接感知,但歷史文物、歷史圖片和歷史遺跡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

,歷史教師要善于通過文物、模型、地圖、圖片以及電影、電視、錄像等直觀教具進行歷史教學。這些直

觀教具不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刺激人的視覺、聽覺,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形成清晰的

歷史形象,烘托出濃厚的審美氛圍,而且可以以事物的外在美來揭示事物本身所蘊涵的內在美,激發(fā)學生

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講“秦

漢時期的文化”一節(jié)時,可播放氣勢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資料片,指導學生觀察兵馬俑的陣容和肖像

特點,在學生感受、感嘆兵馬俑陣容的嚴整宏偉、肖像的栩栩如生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歷史形

象的表象看到隱藏在其背后的實質,引導他們將兵馬俑的龐大陣容與秦國富國強兵的內在史實聯系起來,

還可以引導他們將兵馬俑拱衛(wèi)秦始皇陵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從感性認識上

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激發(fā)審美想象力,激勵學生探索美、追求美。

3.通過跨學科整合滲透,引導學生感悟美、鑒賞美

歷史學科包羅萬象,涵蓋古今中外的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等,歷史學科這一綜合性特

征,決定了歷史教學必然涉及其他學科,比如涉及語文、美術、音樂、地理等。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難以用相

關學科專業(yè)的語言把教材中蘊涵的美生動具體地呈現給學生,對學生審美教育只能停留在膚淺的表層,限

制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如何才能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感悟

美、鑒賞美的能力呢?跨學科整合滲透教學不失為解決此問題的有效途徑??鐚W科整合滲透教學是根據不

同的教學內容,探索歷史教學與其它學科的結合點,變單一的知識結構為多元的知識結構,使學科知識通

過整合、相互滲透、交叉,得以綜合運用。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領

域、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對學科知識的整合能力。 譬如文化史教學中教師要引進美學理論,有針對

性地滲透美學方面的知識,從美學角度分析作品的立意,無疑會有利于學生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提升審

美能力。當然, 教師還可借助學生的才藝,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跨學科整合教學,如讓學生吟頌唐詩宋詞、

鑒賞名篇名畫、演奏音樂家的名曲, 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而且提高

了審美鑒賞能力,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的舞臺,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擴大視野,陶冶情操,受到美的強烈感染和熏陶,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提升審美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 例如

,可以開展歷史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編演歷史劇(角色扮演)、寫小論文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充分發(fā)揮

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比如在講“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一課時,我把全班學

生分為五組,讓他們分別扮演突厥、回紇、靺鞨、南詔、吐蕃等少數民族,各組學生踴躍參與,積極出謀

劃策,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各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習俗、與中原民族的友好往來,學生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表演,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種情感的體驗,同時也實踐了一次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

以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展覽館、博物館、名勝古跡、瞻仰名人故居、進行社會調查和社會考察等,作為課

內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讓學生在自然和社會的懷抱中發(fā)現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我曾利用暑假讓學生以自

愿分組的形式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其中一組社會調查的內容是走訪本市的風箏制作藝人,他們傾聽了民

間藝人講授風箏制作的歷史和制作技藝,欣賞了色彩紛呈、美妙絕倫的風箏,并在民間藝人的指導下親自

動手制作了風箏,之后寫出了很有價值的社會調查報告。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了民間藝人傳承民間文

化遺產的艱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增長了知識,開拓了思維,從而提高審美水平和審美創(chuàng)造力。

總之,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時,教師對歷史教材美育因素的挖掘,教學手段和教學方

法的使用,教學活動展開的形式等,都直接影響著對學生審美教育的效果。教師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是

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證。這就要求我們歷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理

第5篇:歷史遺跡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 學生;教學;資源;興趣;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0-01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歷史教育應重在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傳承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我從事農村學校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二十余年了,感受到農村學生由于生活環(huán)境、興趣、愛好、知識面的限制,他們學習歷史仿佛就是為了應付考試的需要,積極性不高,更談不上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問題,要實現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十分困難。

怎樣來扭轉這個觀念和改變這種局面呢?我認為首先要改進的是教師教的問題: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學風濃厚的育人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他們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把歷史學習作為“史為我用,我要學史”的內化需要,這就需要教師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功夫:

一、有效利用教學資源

1.巧用教材。歷史教科書是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歷史教育資源的核心部分,其中的文字資料,圖片、圖表是我們獲得歷史信息的重要來源,教學時,要巧妙而有效的安排、運用、我們要主要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勤看書、報。歷史教科書是歷史教育資源的核心部分,但她不是唯一的資源,而圖書、報刊可以對教材資源進行有效補充。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他們摘錄,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歷史知識,提升學習歷史興趣有幫助。而教師自己也要加強對歷史資料的收集和保存,作為教材資源的補充,也可對學生產生影響,引導學生涉獵歷史知識。

3.利用鄉(xiāng)土、社區(qū)資源。家里的老人,附近的歷史建筑,家中的老物件(族譜、實物、照片等)都屬于鄉(xiāng)土資源,能讓學生覺得真實、親切、還讓學生感到歷史就在他們身邊,激發(fā)他們對歷史的探究的欲望,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聽爺爺奶奶講過去的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年代久遠的建筑或遺跡,找我家有什么能反映一定歷史階段的老照片或實物,把他們記錄下來,寫成調查報告交上來展覽交流。

4.利用廣播影視等音像資源。廣播影視是鮮活而又生動的教學資源。近年來,一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央視或某些地方臺創(chuàng)辦的“探索”“檔案”“史海沉釣”等欄目,這些文獻記錄片一般能真實生動地再現某段歷史,能公正、客觀的還原某些歷史人物和某些重大歷史事件,對于學生理解和學習歷史有著重大的幫助。教師要多鼓勵,引導他們從這些角度了解和感受歷史。

5.用好信息、網絡資源。這些是歷史教學中方便快捷的教學資源?!爸袑W歷史教學資源網”“人教社―初中歷史”初中歷史教學網“歷史圖片素材”我們不妨去瀏覽和精選如紀念之戰(zhàn)勝利70周年專題,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專題及時下載保存,對我們生動的再現歷史,不無裨益。

總之,我們應當樹立在“生活中尋找歷史,在生活中發(fā)現歷史”的觀點,把能為歷史教學服務的資源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起來,讓學生走進歷史,讓歷史靠近學生。

二、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

如果說積極開發(fā)和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的話,那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的動力。一堂好的課堂設計是貫穿整堂課的靈魂。

要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首先要備教材,要熟悉新課程標準,它在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等方面給了教師備課以指導性意見,教師備教材就要做到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

其次備學生,要求以學生為本,全面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以及他們學習能力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教學設計才是有效的,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三、優(yōu)選教學手段

課要上得好了,還需要好的工具輔助,這就是常說的教學手段,經常采用的教學手段有板卡圖表、實物、音像資料,多媒體技術等。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是能生動地逼真的再現歷史情景,使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四、尊重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農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缺乏關懷和有效的溝通,交流。因此對于他們的缺點和錯誤,不能只是簡單的批評指責,而是多溝通、交流、在理解的基礎上有原則的寬容和指導,對于他們取得的任何一點進步都及時的發(fā)現并予以表揚,有了愛和寬容做基礎就有了信賴,這就為有效的教學打開了一扇門。

讓課堂成為民主的課堂,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這是讓學生成為教學中學的主體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前面講的那些教學方法才能得以實施,學生才敢想,想說,敢動、想動,否則怎樣調得動,他們的思維,拿什么來展示,他們調查的結果和積累的知識。

五、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

第6篇:歷史遺跡調查報告范文

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明確指出:創(chuàng)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那么,作為資源短缺、相對封閉的農村中學能否突破自身局限,將地域文化中所包含的優(yōu)秀品格精神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拓展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來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呢?

我們將當地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深入探究整理,從紅色文化、歷史人文、孝老傳統(tǒng)、古村落保護四個層面開展德育工作,通過實踐探究活動、開展志愿服務、開設校本課程、校園文化育人等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形成了彰顯地域文化、貼近學生生活的特色德育體系。

我校地處風景秀麗的淄川東南山區(qū)的馬鞍山腳下、淄河河畔,學校所轄區(qū)域位于古齊魯兩國交界處,擁有豐厚的歷史人文資源,馬鞍山抗戰(zhàn)遺址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資源得天獨厚。因此,我們結合本地地域文化特色,著眼于德育活動的目標、活動內容和實施方法三個維度進行設計。

一、依托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學生愛國情感和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紅色抗戰(zhàn)文化是革命先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以此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教材,更具教育意義。淄河中學依托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馬鞍山抗戰(zhàn)遺址,將“弘揚馬鞍山抗戰(zhàn)精神,做英雄傳人”作為學校德育主題。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感受革命前輩不畏強敵的革命斗志和英勇獻身的無私精神。每年的清明節(jié),學校都組織學生到馬鞍山抗戰(zhàn)紀念館舉行緬懷革命先烈的儀式。學生通過參觀展室、聽取講解、敬獻花圈、活動感受征文等形式接受教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學校還聘請了當地駐軍參與學校國防教育。通過軍訓、參觀軍營等活動,優(yōu)化了行為習慣,增強了紀律意識,加深了愛國情感。

二、挖掘人文資源,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

淄河地區(qū)民風淳樸,人文歷史厚重,地處古齊魯兩國交界處,其轄域內存有大量古齊長城等遺跡,民間流傳有“孟姜女哭長城”、“孫臏夢泉”等傳說。淄河地區(qū)是被專家認證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的起源地,而孟姜女哭長城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要求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這些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人文資源,是開展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天然寶庫,有豐厚的群眾基礎。淄河中學深入挖掘整理這些資源,編寫校本教材《魅力淄河》,建立校園地域文化系列文化長廊。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及開展“孟姜女小調傳唱”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通過耳聞目染,讓學生感受地域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此外,學校還聘請了山東理工大學齊文化專家鞏曰國教授為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講座。

三、巧用孝老文化資源,進行孝老美德教育

淄河地區(qū)自然居住環(huán)境好,民間多有長壽者,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曾報道淄河地區(qū)多有長壽老人,這與當地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有關,也與當地孝老敬老的美德傳承有關?!懊辖薄ⅰ绊樚旃谩毙⒗蠍塾H的民間傳說在當地廣為流傳,學校將這些民間故事等進一步挖掘,編入校本課程《魅力淄河》,并配以開展“關愛老人――走進敬老院”、“青年志愿者慰問孤寡老人”等活動。使孝老愛親這一傳統(tǒng)美德在淄河中學蔚然成風。

學校每學期都組織學生赴淄河敬老院開展慰問老人活動。為老人們打掃房間,用自己的零用錢為老人們買樣慰問品成為同學們的學期必修課。同學們怕老人們外出走失,還為老人們定制了印有電話的特制“證件”。淄河中學校外德育基地在淄河敬老院掛牌,孝老敬老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制度化、規(guī)范化。對于散居在各村的孤寡老人,由學校政教處牽頭,分片分組組織學生開展志愿活動。

四、保護傳統(tǒng)村落文化,進行熱愛家鄉(xiāng)教育

2014年,山東省住建廳等三部門聯合評選出的山東省第一批省級傳統(tǒng)村落中,我市共有16個,學校所在的太河鎮(zhèn)就有9個村落榜上有名。這些傳統(tǒng)村落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如何引導學生積極認識到這些價值,從而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傳統(tǒng)村落文化,學校做了各種形式的探索。

學校成立探究小組和古村文化志愿保護團隊。引導學生對轄域內的古樹、古碑、古井、古橋、古廟等古跡進行探究和保護,將探究和了解到的情況匯總形成調查報告,并查閱和尋求保護措施。通過古樹、古碑等調查保護活動,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增強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環(huán)保意識。

第7篇:歷史遺跡調查報告范文

一、引言

隨著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和泛旅游時代的到來,旅游大眾化、日?;?、自助化趨勢的加強,城市突出的形象品牌設立在目的地日趨激烈的竟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這對提高旅游者的滿意度,增加旅游者的重游率以及口碑宣傳尤為重要。因此,如何更加全面的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并運用恰當的營銷手段進行推廣宣傳,以進一步實現城市旅游管理和發(fā)展符合游客需求變化成為當前城市旅游發(fā)展面臨的首要問題。

但是筆者發(fā)現目前大多數城市旅游形象呈現出陳舊化、趨同化的特征,很多城市并沒有根據游客需求的變動和自身資源的特點來改善提升旅游形象,更沒有對旅游形象進行有效的宣傳營銷。

鄭州是河南省旅游發(fā)展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近年來到訪鄭州的旅游者人數逐年增多,然而根據對到訪游客的調查,大多數旅游者對鄭州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感覺一般,缺乏個性,游客滿意度較低[1]。本文即以鄭州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為例,探究轉變提升鄭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方法,以此推動鄭州旅游的發(fā)展,并為其他類似城市的旅游形象塑造提供相關借鑒。

二、城市旅游形象相關概念

根據對國內外文獻的分析,目前存在的有關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并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但眾多學者對城市旅游形象的定義共同點都是從城市的整體出發(fā),是城市居民和外來游客對城市旅游的綜合性認識和評價。綜合各類觀點,本文認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在某一階段內在內外部公眾心目中呈現出的獨特的、具有鮮明特征的、讓公眾記憶深刻的印象總和。

三、鄭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現狀

鄭州是河南省省會,地處中原地帶,是全國交通樞紐,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古都之一、同時還是全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等,擁有眾多的旅游資源。然而,在2010年國家旅游局的第一、第三季度全國五十個旅游城市游客滿意度調查報告中,鄭州位列倒數第二。同時,旅游者對鄭州的印象大部分還停留在少林寺、二七塔、燴面等傳統(tǒng)旅游資源上,對鄭州的形象定位大多認為是交通樞紐,而不是旅游發(fā)達城市。由此可見,鄭州要取得旅游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必須盡快轉變并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四、轉變提升鄭州城市旅游形象對策及展望

目前為人熟知的鄭州旅游宣傳口號是“天地之中,功夫之都,中國鄭州”。然而,本文認為,“天地之中,功夫之都”這一城市形象略顯陳舊,是目前人們已經達成共識的,很難在對旅游者形成新的吸引力。本文在此提出了“舞在天地之中,綠在豫都商城”這一宣傳口號,筆者認為,鄭州城市旅游形象的轉變提升可以根據這句口號來開展。具體如下:

(一)舞

“舞”字在這里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同時又在讀音上與“武”相同。鄭州知名度最高的旅游景點非少林寺莫屬。要轉變城市旅游形象,并不意味著完全放棄原來的旅游形象。少林寺已具備了較高的知名度,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其認可度和美譽度。旅游相關部門應對其進行嚴格的整頓和監(jiān)管,提高少林寺的整體服務質量,避免過度商業(yè)化。從而提升鄭州旅游的整體形象。

(二)天地之中

這里的天地之中也有兩層含義,其一指的是鄭州登封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其二是指鄭州的地理區(qū)位。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已于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旅游相關部門和旅游企業(yè)應對此加強宣傳力度,并將其與少林寺景區(qū)緊密聯系起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提升鄭州旅游形象建設;從地理區(qū)位來轉變提升鄭州城市旅游形象,主要是要對交通進行改善。鄭州是全國最大的交通樞紐,這是人們存在共同認知的。近兩年,鄭州國際航空港的建成為鄭州的交通發(fā)展錦上添花。旅游部門和企業(yè)需要做的是提升交通運輸部門的服務質量,改善火車站、高鐵站、汽車站和機場周圍的環(huán)境。這些交通樞紐站點是鄭州城市形象的門面建設,旅游者進入鄭州必先經過這些交通樞紐站點。提升其服務質量和改善周圍環(huán)境對轉變城市旅游形象至關重要。

(三)綠

鄭州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綠城。以前的鄭州綠草如茵,行道樹十分茂盛。近二、三十年來,隨著鄭州經濟的發(fā)展,鄭州的綠色已經越來越少。旅游者普遍喜歡前往自然環(huán)境良好的目的地旅游。綠化水平集中展現了一個城市的自然環(huán)境,也是該城市旅游形象的載體[2]。因此鄭州市旅游部門應重視綠城建設,進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四)豫都

豫都,即指鄭州是河南省的省會,是河南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但由于其城市旅游形象一般,鄭州的旅游在全省的中心地位并不顯著,甚至不及開封洛陽。為此,鄭州可以發(fā)揮其現代都會的優(yōu)勢,進行旅游產業(yè)結構的升級,開發(fā)娛樂業(yè)[3]、小吃一條街等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轉變舊的城市形象。

(五)商城

商城在這里也有兩層含義。一指鄭州曾是商朝的國都,二指鄭州商貿的發(fā)展。從這兩方面都可以開展鄭州城市旅游形象的轉變提升。鄭州的旅游資源主要就是文化資源,但其知名度較低。鄭州市區(qū)內最大的商朝遺跡――商城遺址,目前的開發(fā)并不理想。很多前來參觀游覽的旅游者對商城遺址感到失望,對鄭州的城市旅游形象感到不滿。旅游部門和旅游開發(fā)商應重視商城遺址的發(fā)掘保護和開發(fā),并進行有效的宣傳,使之成為鄭州城市旅游形象的又一亮點;鄭州自古以來商貿業(yè)都較為發(fā)達,但如今鄭州商業(yè)的發(fā)展對旅游者并無太大吸引力,對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作用不明顯。因此,要發(fā)揮商業(yè)對城市形象的推動作用,政府和企業(yè)應推出具有鄭州特色的旅游商品并保證其質量,推動商業(yè)街發(fā)展。同時,要盡可能多吸引國內外的知名企業(yè)的投資和入駐,以增強對鄭州形象的正面宣傳,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延長旅游者停留時間。以此來提升鄭州的城市旅游形象。

五、結語

第8篇:歷史遺跡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耶克斯---多德遜定律”, 歷史教學,學習動機,學習效果

在新時代,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以后,在基礎教育中越來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因此,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也就成了眾多教師與學生的努力方向?!耙怂?--多德遜定律”較為詳盡的論述了學習效果、學習動機與學習任務的關系,為歷史教學指出了一條新路子。

一、“耶克斯---多德遜定律”關于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關系的論述

 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就認識到了,情緒對人的心理活動有重要影響,凡是復雜困難的工作,在工作程序上必定含有多種因素的交互配合的關系,如果心理壓力過高,思考稍有疏忽,就難免忙中出錯。簡單工作多屬重復性的活動,此種活動日久便會形成自動化的連鎖功能,至此地步,不須認知思考,若有心理壓力存在,不但不致影響自動化功能的進步,反而有可能使自動化的速度提升。但是這種認識一直沒有形成體系。

1909,心理學家耶克斯(r.m yerkes)與多德遜(j.d dodson)通過動物實驗發(fā)現動機水平、工作難度與學習效果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如圖1所示),這被稱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

耶克斯和多德遜認為人的意志行動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而動機是激起人去行動或抑制這個行動的愿望和意圖,是引起人的行動的內部原因和推動力量。人的任何意志都存在著動機激活水平和行為效率之間的關系。動機激活水平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對行為效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會產生阻礙作用。

在學習中,他們認為學習動機存在一個動機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圍內,學習效率隨學習動機強度增大而提高,直至達到學習動機最佳強度而獲最佳,之后則隨學習動機強度的進一步增大而下降。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這種關系因學習者的個性、課題性質、課題材料難易程度等因素而變化。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隨學習活動的難易程度而改變。一般從事比較容易的學習活動,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點會高些,而從事比較困難的學習活動,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點會低些。

圖1 學習效果、任務難易程度與動機水平關系圖

總的說來,若要維持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習動機與任務的難易程度呈反相關的趨勢。即對于難度較小的學習任務,若要維持最佳的學習效果,就得需要最大的學習動機;而對于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若要維持最佳的學習效果,則需要較小的學習動機;對于中等難度的學習任務,需要的學習動機為中等。

二、“耶克斯-多德遜定律”對歷史教學的啟示

    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對此,筆者根據“耶克斯——多德遜”定律得出了一些對普通高中歷史教學的啟示。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耶克斯——多德遜”定律,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不管是何種性質的學習任務,都必須要有相當的動機水平。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此如下一些方法我們可以借鑒。

1.合理運用歷史故事與歷史。

2.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選擇多種教學工具和教法。

3.活動中提高學生興趣。

4. 分層進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由于高中生稟賦、家庭條件、知識基礎各不相同,因而他們在學習上必然會產生差異。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教學時,教師就必須進行分層教學。

(二)根據不同性質的學習任務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高中生的歷史學習任務的從難易程度上可以分為簡單的任務、復雜的任務和中等程度的難度;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有將其分為知識與能力類、過程與方法類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類。但是,根據“耶克斯——多德遜”定律,各種教學任務所達到最佳學習效果所需要的學習動機水平是不一樣的。對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設計合理的教學任務。

1.知識與能力類?!霸谡莆栈練v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皩W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斑M一步了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fā)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yè)做貢獻的人生理想?!?/p>

(三)靈活布置學生的家庭作業(yè)。

家庭作業(yè)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要:一方面,具有鞏固功能,即通過作業(yè)練習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另一方面,具有檢測功能,即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yè)情況了解到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以作進一步的教學安排。因此,家庭作業(yè)一直以來作為教師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

在新的教學背景下,對家庭作業(yè)必須講究。高中生學生歷史作業(yè)的生成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第一,課堂教師布置的統(tǒng)一作業(yè);第二,學生在社會調查基礎上撰寫的論文、調查報告;第三,學生課余時間制作的歷史模型、編繪的歷史圖表及歷史課件;第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歷史的重點、疑點問題的探討與進一步學習過程中的筆記、體會及總結報告以及對歷史專題問題提出的見解與看法等??傊?,家庭作業(yè)的布置必須多元化。

(四)把握教學工具與教學形式的多樣性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水平同教學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充分利用和開發(fā)歷史課程資源,有利于歷史課程目標的實現。不管是對于何種性質的學生學習任務,多元化的教學工具與教學形式都是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

1.以歷史教科書為核心的歷史教材。歷史教材是歷史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師和學生可依據本地區(qū)的特點和自身的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教材。

2.教師、家庭與社區(qū)三者相結合。第一,要始終把教師隊伍的建設放在首位,通過對教師這一重要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帶動其他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發(fā)展。第二,學生通過照片、實物以及家長和親屬等,有利于了解家庭的歷史和社會的變遷,以增強學生對歷史的體驗和感悟。第三,社區(qū)資源包括社區(qū)的圖書館、資料室、少年宮、文化宮以及人力資源等。

3.多種資料同時采用。第一,圖書館中涉及歷史課程資源的主要有:歷史文獻、歷史讀物、歷史報刊、歷史文學藝術作品等。充分利用圖書館,對歷史教學具有積極作用。第二,歷史音像資料包括圖片、照片、錄音、錄像和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等。第三,歷史遺存包括歷史遺址、遺跡、文物以及蘊涵歷史內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等。第四,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收集豐富的網上資源、制作歷史課件、展示歷史資料、制作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fā)歷史網頁和進行遠程教育等。

總之,“耶克斯——多德遜”定律為新新課改下的歷史教學提供了一套思路。通過把握學習任務性質與學習動機、學習效果間的關系構建起高中歷史課堂的“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高中歷史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大昌等.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科書物理(必修一、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

第9篇:歷史遺跡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方法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026-02

當今世界國與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其競爭的根本就是人才與科技的競爭。為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我國實施了科教興國戰(zhàn)略,推行了新一輪的基礎課程改革,以新的理念指導教育教學活動,重建學校課程。歷史學科是反映過去的客觀事實,而這種客觀事實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過實踐去感知,學生感覺與現實相差太遠、乏味單調,教師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出現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的局面。如何提升中學歷史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人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幾點粗淺之見。

一、利用多媒體實現歷史課的再現教學,讓教學更形象、直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多媒體教學更加符合歷史學科過去性的特點。歷史作為人類社會發(fā)展全部的過去,記載人類過去的斗爭、挫折、勝利的歷程。歷史學科特點的突出性在于它具有過去性、具體性、綜合性。歷史學科與中學其它學科相比,有自己獨特的特點。由于歷史知識的過去性,人們無法再次去經歷、去體驗。我們只能憑借前人遺留下來的間接的歷史材料去想象歷史、認識歷史和理解歷史,這對初中生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初中學生一般年齡結構大致在13-15周歲,處于生長發(fā)展時期。而初中學生知識結構還不豐富,接受能力還處于感性認識的時期,認識方法上還需要更多形象直觀。對任何現象追求新奇,直接經驗少,抽象思維不足,雖然空間知覺方面抽象性有所增強,但仍離不開直觀表象的支持,特別是對于較為復雜的抽象關系的理解,更需形象具體。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會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就會將過去的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展示得清晰、直觀。例如將歷史文物或歷史遺址攝制成錄像片或拍成照片,錄像片以視頻采集的形式轉化為數字電影模式的文件,照片也可以掃描成各種圖片文件,再根據需要進行編輯,加之教師的藝術性加工,形成具有系統(tǒng)性的課件。在講《》時,我制作了一個電腦課件。搜集了很多有關的歷史圖片,并配以文字說明。還配了若隱若現的背景音樂,以烘托氣氛。最令學生震撼的是我剪輯了電影《》中的片斷,血淋淋的場面讓學生無比悲憤,很多學生甚至義憤填膺,握緊了他們的小拳頭。此時,不用我過多講述,學生自然明白了是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而達到了本課的思想教育目標。

二、利用歷史活動課的開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通過開展歷史活動課來促使學生抓好“基礎課”這個源頭之水,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任何實踐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基礎的知識作為指導。換句話說,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是開展實踐活動的前提和條件。歷史活動課是以學生的直接體驗為主,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非課程教學形式,其與歷史課程教學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歷史課程教學側重于知識的傳授,而歷史活動課側重于能力的培養(yǎ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實踐意識、合作意識、創(chuàng)造意識和學習能力、動手能力、交往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作為實踐性很強的歷史活動課強調的是: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主動地發(fā)現問題,自主地鉆研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而且,一切實踐活動的開展必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作為保障,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觀點”,離開了這“四基”,歷史活動課必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一個人的知識主要來源于間接經驗,這也是人類文化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歷史的特殊性在于其過去性和不可重演性,不可能去親自體驗一番。作為基礎的歷史知識的掌握,依然是要通過課程教學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完成。那么,我們如何在歷史課程教學中貫徹“四基”教學?面對著紛繁復雜,浩如煙海的歷史知識,我認為可以讓學生先抓住五個”w”, what, when, where, who, why”,也就是“什么、什么時候、什么地點、誰、為什么”,把握這“五個”歷史要素,而這正好可以通過活動課讓學生自主地去發(fā)現和鉆研問題。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歷史活動課也就能生動活潑而又豐富多彩地順利開展起來。把歷史課程教學和歷史活動課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必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從而完成和實現我們歷史教學的目標和任務。

(2)通過歷史活動課明確學生“主角”地位,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便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活動課程強調學生是教育和學習的中心,強調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動和創(chuàng)造精神,注意學生的自我組織和互相啟發(fā)。如果我們把歷史活動課比喻成一幕話劇的話,里面的全部“演員”都是學生,他們之間的互相配合和角色的發(fā)揮是整個話劇成功的關鍵。因此,他們是整個話劇的主角。雖然說教師的導演地位不容忽視,但教師所起的作用也只是誘導、引導和宏觀上的指導而已。通過歷史活動課才能更突出學生的“主角”地位。歷史活動課當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角”地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首先要大力提倡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活動的內容、形式,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盡量滿足和適應學生的個性特點、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的要求。其次,實行激勵機制,要鼓勵學生大膽實踐、獨立思考和自我創(chuàng)造,使他們在歷史活動課這一廣闊的天地里,充分施展個人才能,自由飛翔。再有,活動課中要實行“無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評價方法,倡導創(chuàng)新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學生的“主角”地位的實現,才能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

三、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貫徹“愛國主義”的主線,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和熱情,提高課堂有效性

歷史課堂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要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說歷史課堂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試驗場”和“檢驗地”。通過歷史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是提高本民族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的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足以使每位炎黃子孫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愛國主義思想和情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教育和感知形成的;要我們的學生去領略萬里長城的雄偉,秦始皇兵馬俑的威嚴,故宮的悠遠、深邃,都江堰的千秋澤被,三峽工程之壯觀恢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對于大多數中學生來說其可行性很小,但如果能從我們身邊的、具體的資源中找到愛國主義材料,其可行性就大了許多,并且有血有肉。蘇聯著名教育家加里寧認為:“關于愛國主義教育,是從深入認識自己的家鄉(xiāng)開始的”,這就為我們的歷史課堂提供了一個方向和線索。歷史課堂通過對鄉(xiāng)土史發(fā)展的認識和理解,掌握歷史跳動的脈搏,使學生認識到故鄉(xiāng)的祖祖輩輩,父老鄉(xiāng)親和各族各地的人民一樣,共同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悠久而燦爛的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使學生從熱愛自己的故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和古往今來的父老鄉(xiāng)親入手,升華至熱愛偉大祖國和各族人民,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熱情,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歷史課程教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貫徹愛國主義主線呢?可參考以下措施。

其一,要求學生對故鄉(xiāng)的某個歷史遺跡,或文化留存進行考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