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傳統(tǒng)教育方法范文

傳統(tǒng)教育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統(tǒng)教育方法

第1篇:傳統(tǒng)教育方法范文

針對枯燥而又抽象的高中英語教學,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棄舊吸新,徹底改變教師滿堂課地灌輸語言知識, 學生被動地聽講, 做筆記這種死氣沉沉的教學模式, 應該積極提倡活動化教學, 把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結合起來, 讓他們感到英語學習是一個依靠且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造和享受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考。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英語新教材走進了高中英語的課堂,使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面臨重大挑戰(zhàn)。在新教材的指導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新思想和生活理念,從而使學生能夠接受多樣化、靈活性的現(xiàn)代式教育。作為當代的英語教師,我們應該不斷的創(chuàng)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且逐步引導學生形成且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愛好,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將新課程改革理念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

 

1.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注重引導方法

1.1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正確的進行英語學習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拘泥于英語教材的學習,而是要鼓勵引導學生參與更多的課外實踐活動,因為實際的活動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境,使學生能夠用英語進行對話,從而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獲得相應的進步。例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或者校級舉辦的英語演講比賽,或者是與英語相關的其他活動,使學生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好英語的自信心,尤其是對于英語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英語是一門語言,是我們生活交流的工具,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生活的實例引入到課堂上,使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與生動的生活結合起來,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

 

1.2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英語教學中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語法和句型結構非常重要,因此,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采用“講”和“寫”來闡釋教學的內容,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教師講述的知識,然后將語法和句型背下來。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換言之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讓其為我們服務,這樣來講,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顯得有點呆板、老套,不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運用語言交流的環(huán)境。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能夠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作為當代的英語教師,我們不僅要認識到英語的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書面表達,還要培養(yǎng)鍛煉學生運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英語教學中。

 

2.實施分層式教學,構建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的方式是指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采用不同層次的教學,因為每位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智力水平不一樣。那么,在實施分層式教學時,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四點措施。

 

2.1 分層備課

在備課時,教師定要認真研讀教材,分析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況,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備課,使每位學生都能夠收獲知識,能夠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課堂的英語教學質量。

 

2.2 分層授課

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認知能力,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避免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對于英語水平比較差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教師就要從基礎知識著手授課;而對于英語成績比較優(yōu)異的學生,就要求他們掌握較難的延展的內容,教師就要將課外的知識引入到課堂上,使學生能夠掌握學習課本以外知識的技能和技巧。

 

2.3 分層練習

布置練習任務的時候,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英語能力布置不同的練習。教師布置的任務,要盡可能的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完成練習任務,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

 

2.4 分層評價和管理

評價和管理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在評價和管理中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分層進行。對于水平比較低的學生,不能要求過高,應鼓勵學生打好基礎,扎扎實實進行學習,一步一步向學習難度較大的內容靠近。

 

3.發(fā)揮教材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

3.1 把握教材的基本要求,引導學生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強化訓練基礎能力

部分教師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基本能力,就必須要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記單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在乎學生記得多少,而是關注學生記住多少。但是,有部分教師為了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就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任務,要求學生每天必須要記多少等等,大大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和壓力,同時,也不利于引導學生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強化訓練基礎能力。可見,單純的依靠記憶單詞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是不可行的,而是要加強英語的基礎訓練。例如,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幾分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或者之前所學的知識點,潛移默化中鞏固學生學習的知識。

 

3.2 創(chuàng)設真實、靈活的語境,轉變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英語與其他理科學科不一樣,它是一門語言,學習的目的就是要運用其進行交流。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設語境,給予學生運用英語交流的環(huán)境,從而不斷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師要善于運用教材的語言資料,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資料結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產生“說英語”的沖動,加深學生對于英語的喜愛,從而提高英語理解和運用能力。

第2篇:傳統(tǒng)教育方法范文

摘要:世界正在加速經濟全球化,英語口語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交際工具。在世界各國的教育中,英語口語課程迅速增加,對英語口語教學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關鍵詞:問答;句型操練;對話;看圖說話;講故事與口頭復述

外語口語教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方法十分多樣。同時,由于口語教學比較靈活,不像聽力或閱讀教學那樣,必須配備一定的教學設備或語言材料,因此,它一直非?;钴S,近年來發(fā)展已比較快。然而,在口語教學中,因為教師既要與學生交流,有擔任著語言交際指導者的角色,持續(xù)面對面地迅速掌握學生對信息的反饋,所以,使口語教學對教師很具有挑戰(zhàn)性。我們教師不但應具有較強的語言(特別是口語)能力,而且必須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否則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問答(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口頭問答是外語教學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至今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問答是使用最頻繁與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手段。問答可以根據(jù)語言知識與結構的要求進行,如名詞單復數(shù)、動詞時態(tài)等練習可以通過一問一答進行操練,達到鞏固語言知識的教學目的。也可以圍繞一定的主題和內容展開,如家庭、業(yè)余愛好、體育比賽、氣候等都可以作為自由談話的話題。以問答形式進行的外語教學比較容易控制語言的內容與難度,對剛接觸外語的學生打好語言基本功頗有成效。

但是,傳統(tǒng)的問答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其形式都是教師問,學生答。久而久之,學生只需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提問,這不僅使學生失去了學習主動性,而且沒有提問的習慣,不會提問題。這種情況在我們的外語教學中至今仍普遍存在。

二、句型操練(pattern drills)

我們知道,聽說法的典型教學方法是進行句型操練。主要做法是,將語言與語法規(guī)則列為句型的形式,通過大量、反復操練達到形成語言習慣的目的。盡管句型操練在理論上受到猛烈的評擊,但在教學實踐中卻經久不衰,經過改進,至今仍被我們外語教師普遍采用。

早期的句型操練多為機械練習:當教師簡要說明某句型的意義與用法后,列出一個句型,再給出一個關鍵詞,學生立即模仿,并以此類推,進行操練。如操練動詞一般現(xiàn)在時第三人稱單數(shù)后加s的句型時,練習了規(guī)則與不規(guī)則動詞變化后,教師說:play, plays; he plays basketball every day。然后給出一系列動詞原形和動詞短語,如walk, walk to school; go, go to school; watch, watch TV, 學生便依樣造句:He walks to school every day; he goes to school every day; he watches TV every day等。第二輪時,教師給出句子,如:Tom plays basketball every day。再給出不同的名詞Bill, Tim等,要求學生改變主語后依樣造句:Bill plays basketball every day, Tim plays basketball every day等。第三輪時,教師要求學生改變狀語短語,先給出句子:Tom plays basketball every day, 再給短語every morning, every afternoon, every other day等,這時學生便造句:Tom plays basketball every morning, Tom plays basketball every afternoon,以及Tom plays basketball every other day等。這樣的句型操練十分枯燥乏味,唯一可取的是在做這種練習時要求學生作快速反應,以上的句子一句連一句,不得停頓,思想也得集中。

三、對話(Making Dialogues)

與問答相比,對話教學主題突出,連貫性強,是一個短小的語篇。雖然對話中也有提問與回答,但不少對話不以問答形式表現(xiàn)。對一個陳述句迅速作出符合第二語言習慣的地道的反應,除了具有語言結構的知識外,還需掌握一定的語用規(guī)則,對學生的語用訓練要求較高。當然,對話難度可以隨時調整。

對話可在教師與學生中進行。此時一般由教師采取主動,對話的目的常為示范。如在教授新課時,介紹了新詞與必要的背景知識后,教師可先與一個水平較高的學生對話,有意識地引出課文,然后全班學生根據(jù)示范,兩人一組模仿或自編對話,在課文出現(xiàn)以前,學生就通過自己的對話實踐熟悉了課文內容,比讓他們被動地聽課文錄音有效的多。

進行對話教學時,一方面要注意少數(shù)參與對話學生的語言質量,令一方面應盡量讓大多數(shù)學生積極參與對話活動。但是由于教學班級的人數(shù)很多,在全班只有二至四人說話的情況下,必須設法讓大多數(shù)人與他們一起活動,共同提高。這時可要求聽對話的學生在少數(shù)人對話后對他們的優(yōu)缺點進行評議,甚至在組與組之間展開評比與競賽;或可要求對話人結束對話后就內容向全班提問。因此,每組對話不宜過長,以便記憶要點,集中評議,同時也可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做對話練習。

四、講故事(story telling)與口頭復述(retelling)

除了自編故事外,講故事與口頭復述都是根據(jù)已聽到或度過的語言內容進行連貫講話的過程。雖然無需自己創(chuàng)造與自由發(fā)揮,但絕非照本宣科就能達到目的。因此,必須讓學生多做這方面的練習,并在練習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方法。

首先,講故事與復述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描述已獲得信息的能力,其內容必須精煉,反映原故事情節(jié)或原文的基本精神,不能太離譜,也不能支離破碎,離開主題的自由創(chuàng)造應及時制止。

其次,講故事與復述在語言上的要求是培養(yǎng)連貫說話的能力,因此,除了應該正確運用運用知識與格式外,運用的組織也應嚴密,層次分明,并富有邏輯性。一般可分成開始、發(fā)展、與結尾等部分。在傳統(tǒng)的外語課堂教學中,往往僅注意糾正學生語言知識方面的錯誤,忽視了幫助他們提高組織連貫講話的能力。事實上,后者比前者更為重要。

五、口頭作文與報告(oral composition and report)

口頭作文是由教師出題、學生有準備的連貫講話,口頭報告則是學生自己選題、向老師與全班所作的報告。它們不同于敘述課文或現(xiàn)有語言材料的復述,兩者都由學生自己構思,自己選擇語言結構與詞匯的表達思想。由于口頭作文要求學生具有組織語言的能力、相當好的外語基本功與一定的詞匯量,其教學對象應是外語水平較高的學生;而口頭報告則可繁可簡,可長可短,除了尚未練習連貫講話的低年級學生外,一般可用于各類水平的外語教學。

由于外語教學長期偏重于書面語言,因此,傳統(tǒng)的看法是,口頭作文應有發(fā)展連貫講話能力與為書面作文作準備的雙重教學目的。這種看法是不確切的。實際上,口頭作文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口語自由表達思想的能力。如果有利于提高書面寫作水平,那就是它的副產品。雖然口頭與書面作文在組織結構上有一些共同之處,但使用口語與書面語的特點很不相同。在進行口頭作文教學時再去兼顧寫作,往往會造成顧此失彼的后果。

對口頭作文上的要求是具有自己的觀點,且表達清晰,組織合理,層次分明。同時具有正確的語音語調和基本的遣詞造句的能力。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可將作文練習分成三個階段。

1.模仿(mimic)階段:選一些好的口頭作文有重點地向學生示范,然后根據(jù)學生水平,練習一些口頭作文經常需要表達的語言方式,再分階段練習如何組織與分段,如怎樣開始與結束等,最后,出一些簡單的題目,要求學生作簡短的連貫講話。

2.引導性表達(guided production):通過看連貫的圖片,幫助學生構思;還可將口頭作文開個頭,讓學生繼續(xù)說下去。這些練習是從模仿到自由作文的過度。

3.自由表達(free production)階段:可先在小組中準備,再放手讓學生自己作口頭作文,并在全班同學面前說出來。

口語是由社會驅使、心理機制運行控制的人際間語言交流活動??谡Z教學中一個普遍關注的問題是處理好準確性與流利程度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準確性與流利程度都不能偏廢,但在我們初中階段應更重視準確性。無論是傳統(tǒng)的還是當代的口語教學方法,只有是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的我們就應采用。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那我們就盡量選擇適合適當?shù)目谡Z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在我們的英語課堂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胡建明.交際法和中國英語教學.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傳統(tǒng)教育方法范文

按照省林業(yè)廳《20*年遼寧省林業(yè)系統(tǒng)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點》要求,結合我市林業(yè)工作實際,制定本要點。

20*年我市林業(yè)系統(tǒng)普法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緊圍繞“發(fā)展現(xiàn)代林業(yè)、建設生態(tài)文明、促進科學發(fā)展”的方針,推進我市林業(y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一、用科學發(fā)展觀促進普法工作開展

(一)按照“五五”普法規(guī)劃任務要求,要始終把宣傳憲法和國家基本法律作為首要宣傳工作來抓。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把科學發(fā)展觀貫徹落實到普法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二)深入學習宣傳林業(yè)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范性文件。今年要以新《森林防火條例》頒布和新出臺的《遼寧省防沙治沙條例》為宣傳重點,有計劃地開展專題學習宣傳活動。認真學習《*市林業(yè)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實施標準》,繼續(xù)深入開展《森林法》、《種子法》、《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等與林業(yè)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

(三)認真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法律法規(guī)。不斷加強對林業(yè)職工和林農安全生產、保護生命財產及勞動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宣傳教育,依法保障林業(yè)職工及林農根本利益。

二、用重點法制宣傳帶動全面普法深入開展

(一)繼續(xù)做好林業(yè)主管部門領導干部、林業(yè)干部職工、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人員的學法用法工作。按照“五五”普法規(guī)劃的要求,積極探索推進對重點對象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以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適合不同對象參與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推進重點對象法制宣傳教育的深入開展。

(二)繼續(xù)加強對林農和林區(qū)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林場改革,進一步加大對林農的法制宣傳教育力度,幫助和引導廣大林農了解和掌握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解決矛盾糾紛的法律常識和法律途徑。建立和完善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的法制教育網絡,充分利用各種林業(yè)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加強對林區(qū)青少年的法律宣傳教育。

三、用多措并舉的普法形式增強普法宣傳實效

(一)繼續(xù)深入推進法律進機關活動。20*年要把法制學習作為機關學習的重要內容。不斷堅持和完善黨委(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制度、領導干部、公務員和執(zhí)法人員法律培訓制度、考試考核制度,使領導干部、公務員和執(zhí)法人員的學法用法經常化、規(guī)范化,在工作中做到依法行政。

(二)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法制宣傳工作。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在本單位門戶網站、網頁上進行法制宣傳;加強對媒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需求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如在案件報道中,可作案例分析,指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用性。

(三)搞好專項法制宣傳教育。利用“3·12”植樹節(jié)、“4·22”地球日、“6·5”世界環(huán)境日、“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開展各種專項法制宣傳;繼續(xù)做好“12·4”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認真組織落實好國家林業(yè)局普法辦統(tǒng)一部署的全國林業(yè)系統(tǒng)年度普法考試工作。

(四)繼續(xù)運用普法培訓證書制度促進普法工作深入開展。各級林業(yè)主管部門要及時將法制培訓情況及考試成績登記入冊,作為被培訓、考核、定級、晉升的重要依據(jù)。

四、用強化組織領導保障法制宣傳教育順利實施

第4篇:傳統(tǒng)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傳統(tǒng)教學 合理選擇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1.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著名教育家德可樂利曾經說過“興趣是個水閘門,借助它,注意的水庫被打開,并規(guī)定了流向”。傳統(tǒng)教學課堂往往會產生“填鴨式”、“灌輸式”教學的缺點,學生被動學習,不能激起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中豐富的文字、圖像、視頻、音頻信息,可以加強學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多媒體教學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xiàn)形式,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如在化學教學中,價鍵理論中分子結構、雜化軌道、雜化過程,立體化學中的旋光異構等,由于內容抽象,一直是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傳統(tǒng)的板書式的教學,在黑板上用平面結構來表示分子立體構型,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吃力。而利用多媒體三維動畫則可以生動形象的展示在屏幕上,使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分子的立體構型,將分子的手性與旋光性等性質很好的聯(lián)系起來,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過展示試驗操作,模擬實驗過程

如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概念及規(guī)律都是建立在試驗基礎上的。但由于受時間、觀察條件、器材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演示實驗是無法實現(xiàn)的。如有些實驗具有很大的危險性,有些成本高等,更加需要借助于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演示實驗。把實驗制作成動畫或錄像等視頻文件展現(xiàn)給學生,可以增強試驗的可見度,彌補課堂演示的不足。

二、多媒體教學的弊端和誤區(qū)

1.多媒體教學應用中的盲目崇拜現(xiàn)象

多媒體教學是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技術這一特殊工具的教學,不可能拋棄所有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仍然有些地方是現(xiàn)代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如在化學教學中,對一些經常用到又難寫好的結構式符號、化學反應、合成過程,要通過板書一步步帶領學生得到最終結果,使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成一體,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瘜W教學最大的特點在其實踐性。利用多媒體模擬不能實踐的實驗和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將所有的實驗都用多媒體來代替,即有條件完成的實驗也采用多媒體模擬,而不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這樣用多媒體來代勞實際的實驗對老師來說確實輕松了許多,但對學生的實驗學習就會打折扣。

然而,有許多教師認為,教學的現(xiàn)代化就應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上,因此不分課型一律都采用多媒體教學,甚至從組織教學到講授到鞏固訓練都制作成課件,上課時只點一下鼠標,計算機就將所有的教學過程向學生展示,整個課堂變成了教學軟件講課,學生聽課,教師旁聽的場景。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使得師生之間沒有知識的傳遞,更談不上感情的溝通,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

2.多媒體課件內容太過花哨

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樣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多彩,但是,有些課件不論是從背景、動畫還是從音樂、圖片、錄像等的插入上看,界面過于花哨,內容華而不實,形式呆板,東拼西湊,附加信息和無關信息過多,往往顯得主次不分,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不知所措,沒有表現(xiàn)出多媒體教學應有的互動式、交互性和現(xiàn)實模擬性等優(yōu)勢特征。這就是說,教師一味追求課件的豐富多彩,卻忘記了多媒體是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的,很大程度上有了一個看似活躍的課堂氣氛,卻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效果??傊?課件的制作要求取材合適、得當,不要太過花哨。

三、對多媒體教學的建議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多媒體教學”屬于現(xiàn)代教育的范疇。需要有現(xiàn)代教育思想、理論作指導。脫離正確教學思想指導下的多媒體課堂教學很容易變成各種媒體的信息播放課?,F(xiàn)代教育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和多媒體網絡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作用,糾正認為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多媒體計算機,才算得上是現(xiàn)代化的教學法的錯誤觀念。運用多媒體教學應注重效果,不可為了技術而技術。

2.合理選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多媒體教學并非適合各種課型,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教學。目前,多媒體教學只能起輔助教學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抓住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優(yōu)勢互補。課件的使用應適度適當,利用課件展示的應是現(xiàn)實教學中難以實現(xiàn)或不可能實現(xiàn)的現(xiàn)象。與多媒體教學相比,傳統(tǒng)教學互動性強,更能充分發(fā)揮教育者本身的魅力,學生易記筆記,課堂教學速度較慢,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消化知識的時間。教學內容中如那些抽象的概念或公式的推導過程等,運用傳統(tǒng)的板書形式就會比使用事先準備好的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效果要優(yōu)。然而在教學內容如中有立體構造、圖片、實物形態(tài)等,就比較適合用多媒體來演示。

第5篇:傳統(tǒng)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微課;專業(yè)課程;體驗式教學;傳統(tǒng)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8-0173-02

一、引言

微課最早由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的有機化學教授LeRoy A.McGrew在1993年提出[1]。旨在讓非科學專業(yè)人士在非正式的場合中也能了解化學知識,并希望將其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域。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微課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例如在線教學、混合式教學、遠程教學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可在課下學習利用的資源[2]。2011年,“微課”概念在國內被首次提出[3],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信息資源形式,具有“主題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應用面廣”等特點,目前國內已經開展了相關研究。

從微課的應用上看,國外已將微課應用于日常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得益于國外靈活的教學體制和組織形式以及較系統(tǒng)的微課資源平臺,而與微課相對應的教學模式也成為研究熱點。我國微課正處在征集評選階段,盡管目前所征集的微課視頻數(shù)量繁多,涉及大中小學各階段學科課程,但應用在日常教學上的案例極少,僅有一些學校將之作為第二課堂。然而,我國更多的是將微課應用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師間相互交流、評課等實踐,各地區(qū)、各學段的微課大賽便是通過該形式來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評選優(yōu)秀教學課例。文獻以高師院校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為例,將微課引入課堂的具體教學應用模式。

“微課”是指按照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拔⒄n”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教學支持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結構關系和呈現(xiàn)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資源類型,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3]。

目前的微課以課堂教學片段為主,一般只講授一個知識點,在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方面顯得較為薄弱,因此微課不能僅僅流于表面,在兼顧“碎片化”和“知識脈沖”的同時仍然需要注意知識的系統(tǒng)性,要注重微課之間、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過渡與連接。

本文針對專業(yè)課程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在《透平機械強度與振動》課程中的實踐,提出將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交叉融合,旨在探索出一條提高教師、學生能力,進而提升專業(yè)課程教學質量的新思路。就其實現(xiàn)過程和方法,可在專業(yè)課程中推廣、普及。

二、專業(yè)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本文針對專業(yè)課程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以《透平機械強度與振動》為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1)學時不能滿足課程的需要。目前該課程教學只有30學時,而理論教學內容繁多,因此部分相對簡單的內容只能略去。這對課程的系統(tǒng)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2)缺乏合適的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為上世紀80年代的老一輩學者編著,在理論方面講解細致、內容翔實,但在結合實際工程問題時,部分內容不能與當前現(xiàn)狀很好銜接,因此撰寫一本符合時展形勢的教材或參考講義勢在必行。(3)課程開設時間與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之間的沖突難以得到合理的調整。該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實踐性,要求學生對該學科理論及實踐都要有初步地認識。但是目前與該課程相關的理論教學與本課程的教學基本同步,實踐教學在本課程結束后,這使得教師“教”的難度與學生“學”的難度都有所增加。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學生對專業(yè)課程內容的認知能力是教師教學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4)系統(tǒng)性不足。一方面由于學時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乏完整的課程構架。

2.教學方法分析。(1)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大多是以課時(包括單元和章節(jié))為單位開發(fā),課時較長,課程主題和特色不夠突出。(2)傳統(tǒng)課程的內容,從規(guī)劃、設計、交流、評價等環(huán)節(jié)都存在較大的封閉性,即師生時間缺少有效的交流,也缺少開發(fā)教學資源的機會和能力,形成了效果較差的“灌輸式”教育。(3)專業(yè)課程介于基礎理論課程與實踐應用,對學生基本功要求較高,且要求學生對專業(yè)課程所涉及的實際機械有一定的想象力。然而由于教學大綱、制度等各方面的限制,導致這些機械設備等只能停留在課本或想象中,最終導致學生學習畏難情緒高、積極性低、學習效果差。

三、微課與專業(yè)課程傳統(tǒng)教學的交叉融合方法

對于專業(yè)課程,如何提高學生的立體思維是很難也是關鍵的問題,傳統(tǒng)教學中加入了大量圖片、部分實驗模型,然而由于學生缺乏對課程系統(tǒng)的認知,因此教學效果不明顯。微課的加入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這種立體式教學方法可以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系統(tǒng)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形象思維能力。

1.學生需求。通過對學生調查問卷、個別走訪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需求,提煉專業(yè)課程中的疑難問題,這是微課設計的基礎。只有完全了解學生的需求才能開發(fā)出適合他們的教學材料。

2.問題反饋。在傳統(tǒng)教學中加入微課,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反饋得到學生的意見,進行修改,并通過在課程中加入學生的試講環(huán)節(jié),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

3.課程挖掘。以知識點結合實務操作進行課程研發(fā)。傳統(tǒng)課程以章節(jié)、小節(jié)為單位,包含多個知識點,而且每個知識點從了解到應用進行教學研發(fā),而微課程研發(fā)更多以“知識點+實際應用”的方式進行課程研發(fā)。

4.反饋與邏輯。應用現(xiàn)代技術進行課程評估。單獨的微課程由于時間段其實是輕邏輯的,這個就比較容易理解。邏輯的作用曾有很多教師打過比方,是串起知識點的珠子,當很多知識點出現(xiàn)時,能幫助學員記憶的只有一個知識點,所以串珠子的線就不需要了。

5.優(yōu)化與改進。將學生的反饋、成績、評教、微課等系統(tǒng)分析,做出優(yōu)化改進方案。

四、學生與教師的交叉融合

1.學科與課程系統(tǒng)框架構建。課程教學內容會涉及其他多學科的知識,通過微課的加入,構建多學科系統(tǒng)框架,提高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同時需要構建課程內容的系統(tǒng)框架,加強課程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

2.教學―科研互助。教學帶動科研,科研輔助教學,加強科研、教學研究、綜合素質訓練,以提高教師水平。教學是通過教師來實現(xiàn)的,難點內容是對教師素質的考驗,只有教師本身的知識水平達到了較高的水準,才能在授課時講出思想,把握好上述重點和難點內容的教學。

3.學生體驗式教學。教學的重點是“學”,且要學之有效,難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在于讓學生深入課程內容,這就是體驗。學生體驗式教學只是眾多體驗的一部分,然而這種方式最易實現(xiàn),也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方法通過讓學生自己總結或站在教師的位置將學習內容呈現(xiàn)給大家,這也更容易讓學生、教師發(fā)現(xiàn)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五、結論

針對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本文以“透平機械強度與振動”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微課與專業(yè)課程《透平機械強度與振動》傳統(tǒng)教學的交叉融合方法、體驗式教學方法,提煉關鍵疑難點,通過微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及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1,(10):61-65.

第6篇:傳統(tǒng)教育方法范文

一、引言

面對人們熱衷的交際性,啟發(fā)性語言教學方法,一些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方法諸如模仿,背誦等顯得有些呆板無趣,缺乏活力,甚至被認為是妨礙學生發(fā)展交際能力的絆腳石。但隨著專家學者們在語言教學領域的不斷實踐與探索,上述傳統(tǒng)語言教學方法又逐漸回歸人們的視野,其價值也正得到人們的重新認識。模因論作為語用學領域的新理論,對研究語言教學有較大的啟發(fā)與幫助作用。我在其指引下,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回歸現(xiàn)象產生了較大興趣。本文擬以該理論為基礎展開分析,對英語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提出些許見解。

二、模因論與英語傳統(tǒng)教學方法

Richard Dawkins在其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了“meme”這一概念?!癿eme”在國內有許多種譯法,何自然教授將之譯為“模因”。[1]模因作為文化基因,靠復制、傳播而生存,語言是它的載體之一。語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詞、句乃至篇章層面上表現(xiàn)出來。[2]語言通過語言使用者的模仿,復制,得以不斷積累,運用,最終實現(xiàn)了傳播??梢姡R蚺c語言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而模因論也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對語言教學起到指導與啟發(fā)作用。

從本質上看,模因的核心就是模仿。語言本身作為一種模因,其傳遞復制自然也離不開模仿。結合模因復制的四個階段――同化,記憶,表達與傳播來看,模仿行為貫穿其中。同化記憶階段表明只有通過與模因的接觸,并且反復接觸才能使模因真正進入宿主大腦;表達傳播階段使得模因被輸出,并傳遞給其他個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模因。這是模因完整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發(fā)展過程,缺一不可。著眼于此,語言的學習或者說語言模因復制、傳播的過程中,學習者必須通過模仿復制輸入,表達輸出,最終實現(xiàn)語言交流的目的。因此,模仿、背誦這些傳統(tǒng)方法理應成為語言學習的一部分,幫助學習者增加語言輸入,并為其語言表達做好鋪墊。它們與諸多現(xiàn)代教育理念方法并無沖突,而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礎。當然,要使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好“基礎”這個作用也并非易事。模仿、背誦不能成為語言學習的目的,也不能孤立地將語言學習等同于模仿、背誦。如何將模仿、背誦合理運用到語言學習中,將模仿、背誦與語言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將模仿、背誦靈活地融入到語言交流中都成為大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基于模因論的英語傳統(tǒng)教學方法運用策略

提高模仿、背誦這些傳統(tǒng)方法有效度能更好地實現(xiàn)其幫助語言學習者積累正確的語言,運用地道的語言,從而促進語言傳播的功能。我認為合理有效的模仿、背誦要杜絕任務式的,孤立的,不加選擇的死記硬背。結合模因論相關內容,本文對這些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運用提出一些策略以供參考。

1.模仿、背誦需滲透到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

從模因復制傳遞的四個階段看,模因在同化階段進入宿主的記憶,在記憶階段較長時間停留在宿主記憶中,實現(xiàn)其內化;隨后,模因通過宿主和外界手段在表達傳播階段得以輸出。同樣,語言模因在人類社會中也必須經過這四個階段復制并傳遞下去,既需要前兩個階段的輸入行為,又離不開后兩個階段的輸出行為。

結合我們現(xiàn)實中的語言學習來看,在聽與讀的語言訓練中,模仿、背誦地道的,有價值的英語材料可以幫助學習者接觸,反復接觸,理解,內化這些語言模因,這與二語習得中的語言輸入假說不謀而合。充分實現(xiàn)語言可理解性輸入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表達所需的各種語言形式。在聽力練習中,純正的聽力材料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音環(huán)境,地道的語言表達。學生的任務不僅局限在聽懂并完成練習題這一階段,而且應該就某些對話通過Pairwork進行模仿,提高語音水平,熟悉地道的口語表達。比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中的Speaking Out板塊,通過讓學生模仿Model,幫助他們糾正改善語音,還可以幫助其掌握一些常用表達,譬如,表達喜好厭惡之情,除like,dislike以外,還可以用“I’m crazy about...”,“They make my stomach turn.”之類的表達。它們形式不同,但都表達了相同的信息,這也正合乎“形式不同,內容相同”的基因型模因的復制傳播規(guī)律。就“讀”這個環(huán)節(jié)而言,我們大多數(shù)的精讀課堂都正努力融入這些傳統(tǒng)手段。我認為,背誦段落并不是模仿背誦的唯一形式,我們還有許多形式有待挖掘。我們應鼓勵學生借助錄音跟讀,大聲朗讀,通過模仿強化學生對連讀,吞音等形式的掌握。我們還可以適當補充與課文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與其說這是重復,不如將其看成一種模仿。兩篇相似的文章有助于學生熟悉某一話題或者領域文章的風格,抑或有助于用詞或句式等語言形式的重復性強化輸入。譬如,學生學習完《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Time-Conscious Americans這篇文章,我們又選取了另外一份材料The Voices of Time,文章內容既幫助學生強化有關時間觀的語言表達,又有助于其對文章提到的因時間觀的理解差異造成的文化沖突做進一步理解。

當然,模仿、背誦也應當與說、寫訓練相結合。以上述聽、讀的語言訓練為基礎,我們應將模仿、背誦延伸至說、寫訓練中,使模因實現(xiàn)其完整意義上的一個周期。同樣,我們就上述例子作進一步延伸。當學生輸入“I’m crazy about...”,“They make my stomach turn.”之類的表達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該模因加以表達傳輸才能保證這一語言模因成為真正的語言模因。因此,我們布置給學生這樣的任務:根據(jù)所在單元的Music這一話題,討論音樂與情緒的關系,并將所學like/dislike的相關表達融入對話中。這樣,學生就實現(xiàn)了對該模因的最初步的運用。就寫作而言,將開頭,結尾,過渡等常用句型結構,不同風格篇章的詞句特點等介紹給學生供其模仿是非常好的辦法。但是,使模仿成為靈活模仿,使所寫篇章達意,自然而不造作則成為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

2.模仿、背誦與科學選取的語言材料相結合

在很多聲音相互競爭得到拷貝的情況下,最成功的聲音乃是在保真度、多產性、長壽性三個指標上表現(xiàn)值都很高的那些聲音。[3]據(jù)此,模因又可分為強勢模因和弱勢模因。強勢模因復制的保真度高,被復制的機會多,傳播的范圍廣,存活的時間長。[4]因此這為我們科學的選取語言材料提供了依據(jù)。一般意義上講,在英語學習中我們應該選取的是含有強勢語言模因的語言材料。結合強勢模因的特點,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語言模因往往是得到廣泛接受的,使用頻率高或者說交流中被廣泛運用的模因。模仿背誦這些模因將為學習者現(xiàn)實生活中語言的表達,思想信息的交流提供有力的基礎。因此在一般的英語學習中,我們就不能選取過于專業(yè)的,涵蓋較多生僻詞匯的語篇。而一些含有經典話語的篇章則是選擇中的佳品。它們實用性較強,歷經時間的沉淀為大多數(shù)人接受,語言一般也較精湛優(yōu)美。比如,名人演講等內容經常會用作模仿背誦的材料。

當然,選取材料還應依據(jù)學習者自身的專業(yè)背景做適當調整。與其專業(yè)相關的語言材料對他們來說也可看做是某一領域內的強勢模因。比如,藝術類的英語教學,教師就可以補充一些藝術英語材料。一方面,這些語言材料對學生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能夠發(fā)揮作用,另一方面,這些語言材料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變動的強勢模因是在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特別活躍的模因。[4]因而,在這個特定歷史時期,我們必須熟悉具有時效性的語言。對它們的模仿背誦有利于我們理解生活中用到的新的語言現(xiàn)象,并幫助我們準確表達時效性的信息。這一點在科技領域,政治領域表現(xiàn)尤為明顯。英語學習過程中,與時展相一致的語言材料應當予以重視。為此,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媒體優(yōu)勢,我們可以挖掘很多相關的語言材料。

3.模仿、背誦與語言運用的統(tǒng)一

語言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語言現(xiàn)象。凡是活的語言,都應當說無時無刻不在變異之中,這也可以解釋為語言模因在復制、傳遞過程中出現(xiàn)變異。語言正是語言模因不斷變異而豐富和發(fā)展起來的。[5]

因此,模仿、背誦與學習者語言運用或語言創(chuàng)新并不矛盾。模仿背誦是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活動,不是死記硬背;學生將原文一字不落地背誦完畢并不意味著背誦任務的終結,還需要被靈活運用到現(xiàn)實語境當中,甚至產生語言變異,形成新的模因復合體。

從語言模因的復制與傳播方式來看,語言學習者既要掌握“內容相同形式各異”的基因型,又要掌握“形式相同內容各異”的表現(xiàn)型。只有當學習者可以以不同形式表達同一信息,也能以相同形式套用不同內容時才能實現(xiàn)其根據(jù)不同語境靈活準確地表達思想這一交流的目的。作為傳播過程中的宿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應該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模仿背誦,以及隨后的語言運用中。從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使用機會逐步過渡到學生自己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習者通過替換性練習掌握某些固定語塊或者稱為語言模因,然后通過翻譯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學生在完成翻譯等實際任務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運用了語言。此外,我們還可以再創(chuàng)造語境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譬如,通過“film”話題的材料學習,鼓勵學生課后用所學詞匯、語句編造對話,討論自己喜歡的電影及喜歡的原因,引導學生使用電影獲獎情況,演員陣容,電影組成要素等所學知識點。我在授課班級中發(fā)現(xiàn)學生表現(xiàn)力很強,他們能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熱門影片展開討論,自然融入很多所學知識點。此外,學生在表達喜好時,還對前一單元所學的表達喜好的語言結構加以模仿。在運用語言模因的過程中,如果學生能恰如其分地創(chuàng)造新的模因組合,對語言靈活的甚至是創(chuàng)新的使用也就得以實現(xiàn)。

四、結語

總之,從模因論角度看,模仿背誦等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語言學習仍具有較大意義。對其有效利用可以為廣大師生搭建堅實而又豐富的學習平臺。模仿背誦應當滲透到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語言材料的科學選擇,通過靈活創(chuàng)新的使用,這些語言模因一定能為學生理解,并最終活化為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xiàn)代外語,2003,(2):200-209.

[2]何自然主編.謝朝群,陳新仁編著.語用三論:關聯(lián)論?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53.

[3]Blackmore著.高申春,吳友軍,徐波譯.謎米機器(The Meme Machine)[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54.

[4]李捷,何自然,霍永壽.語用學十二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49-150.

第7篇:傳統(tǒng)教育方法范文

1病例報告

男,55歲,因反復發(fā)作性胸骨后悶痛4 d入院. 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嗜煙酒. 患者癥狀胸痛于每日上午7:00~9:00出現(xiàn),持續(xù)10~30 min,有時伴心動過緩,嚴重時感頭昏、出冷汗及惡心嘔吐,一次發(fā)作時ECG示Ⅲ, AVF導聯(lián)ST段壓低、T波倒置,平時ECG正常. 體檢: BP 21.3/13.3 kPa,兩肺呼吸音清晰,心界無擴大,P 70次/min,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 診斷: 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原發(fā)性高血壓Ⅲ期. 給予阿司匹林、魯南欣康、齊拜心通po,硝酸甘油靜脈滴注,經上述治療后患者于晨間仍偶有輕微發(fā)作性胸悶. 入院后第12日上午8:25患者突發(fā)胸骨后悶痛,全身大汗淋漓,黑朦,測BP 9.1/6.0 kPa,P 38次/min,ECG示: Ⅲ度房室傳導阻滯,Ⅱ, Ⅲ, AVF導聯(lián)ST段弓背抬高,Ⅰ, AVL導聯(lián) ST段顯著壓低. 即予阿托品1 mg iv,異丙腎上腺素靜脈滴注后心電監(jiān)護示ECG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逐漸演變?yōu)棰蚨确渴覀鲗ё铚?、Ⅰ度房室傳導阻滯,P升至100次/min,BP升至20.0/12.0 kPa,癥狀歷時約25 min. 此后隨訪ECG未見急性心肌梗死演變過程,心肌酶譜正常,最后診斷為變異性心絞痛,患者癥狀控制出院.

2討論

第8篇:傳統(tǒng)教育方法范文

一、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困境

(一)當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過程中選用的教材比較陳舊,教學內容滯后于教學的需要與現(xiàn)實的需求。教材的編寫、出版有一個比較長的周期,是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事實上,現(xiàn)行很多教材,或者學科化痕跡嚴重,或者內容偏深偏舊,或者偏重理論而實踐與能力欠缺等等,這些既與“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存在很大差距,也使教師的教材選擇無法達成完美。

2.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嚴重脫節(jié)。計算機網絡課程的主要內容以比較成熟的網絡技術為主,系統(tǒng)地向學生講授有關概念、原理和應用技術,其主旨在于促進學生對計算機網絡領域相關技術的深入掌握,為學生未來的就業(yè)和社會生存提供必要的技能。但現(xiàn)實的教學中,教師多重理論而輕實踐,并且為學生提供的用以進行專業(yè)實習、實訓的相關設備,亦數(shù)量少且水平低,與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及學生的就業(yè)技能訓練需求存在不小的差距,這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實驗教學不能按要求進行,無法幫助學生構建完備的技能系統(tǒng)。

3.忽略學生的分層教學需求。大學新生的計算機技術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是“零起點”,毫無基礎,有的則在高中階段就已經具備了較好的計算機初步使用能力。學生的這種計算機水平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計算機網絡教學若無視這一差異而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學,則無疑會在“一視同仁”的幌子下,造成學生計算機網絡課程學習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局面。即水平較高的學生抱怨“吃不飽”,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而水平較低的學生埋怨“吃不下”,產生了學習的畏懼心。這些在我們的計算機網絡教學的過程中,是確確實實存在的現(xiàn)象。

(二)目前教學方法的弊端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上,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傳統(tǒng)的教師課堂理論教學與學生上機實踐交替進行的方法,以及借助多媒體技術演示加學生練習實踐的方法。經過多年的使用與完善,這兩種方法確實有可取之處,但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與時代的進步,這兩種教學方法的弊端也日益明顯。

1.教師角色的轉換不及時、不到位。新的教育理念肯定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同時也肯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課堂行為并非是完全被動的,學生的正當需求理應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得到積極正面的回應。但部分教師仍然把學生當作課堂的“觀眾”,無視其主體地位。

2.分層教學的欠缺,使部分教師無法適應與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更無法開展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從而使學生“吃不飽”與“吃不下”的現(xiàn)象同時存在,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3.新的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師仍未建立起正確的學生觀,不能認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主體發(fā)展、獨立發(fā)展與師生關系平等等觀點,仍堅持傳統(tǒng)的“分數(shù)唯一”“先天定型”“絕對服從”等觀念,從而使學生成為知識與技能的被動接受者,導致學生缺少探究的精神與動力。

4.部分教師對計算機網絡實驗重要性的認識不足,使實驗課依附于理論教學,實驗形式松散,實驗內容不成系統(tǒng)。結果普遍導致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脫節(jié),極不匹配,不能學以致用。

這些弊端的存在直接導致了計算機網絡教學的低效率,急需得到改善。

二、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方法的思路優(yōu)化與踐行

(一)及時更新教材與授課內容,強化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

及時更新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在教材的選擇上要及時關注新的計算機網絡教材的出版與選擇,畢竟這是日常教學開展的一個重要依據(jù)。同時,為彌補因出版周期較長而導致的教材內容跟不上教學需求和實踐需求的現(xiàn)實狀況,教師有必要在關注計算機網絡技術發(fā)展前沿的同時,及時在授課過程中更新授課內容。

例如,計算機網絡概述、數(shù)據(jù)通信、網絡操作系統(tǒng)、組件和配置網絡操作系統(tǒng)、網絡安全與管理等,是多數(shù)現(xiàn)行的計算機網絡教材的基本內容,但這些內容基本上都在隨時更新。所以,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只有隨時關注計算機技術發(fā)展,及時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跟上技術進步的步伐,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同時,學生實驗是計算機網絡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既是對理論教學的驗證,更是學生形成、熟練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這種重要性,使學生迫切需要教師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交互式教學,如現(xiàn)場模擬、項目設計制作、社會調查等。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如網絡教室的組建、改造小型辦公室網絡等,以豐富教學過程。

(二)以人性化導向型的課堂教學設計,誘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與家庭,有著不同的知識結構、學習背景和行為習慣等,這使得不同的學生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需求與行為特點也是不同的。同時,作為一門融合了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綜合性學科,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的要求又是比較高的。這就使得教師沒有辦法也不能以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要求,來對待各具個性的學生,必須要開展層次化教學,以學生為本,盡力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合理安排,合理教學,以最大程度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成果。

第9篇:傳統(tǒng)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日語口譯;同聲傳譯;訓練

一般來說,所謂同聲傳譯主要指的是會議同聲傳譯,即譯員利用大會會場的電訊設備,通過耳機收聽發(fā)言人的講話,隨即通過話筒,用所譯語言把講話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以口頭形式同步傳譯給聽眾。具體解釋來說,它是一種受時間嚴格限制、難度極高的語言轉換活動,它要求議員在聽辯源語講話的同時,借助已有的主題知識迅速完成對源語信息的預測、理解、記憶、轉換和目的語的計劃、組織、表達、監(jiān)聽與修正,同步說出目的語的譯文,因此同聲傳譯又叫同步口譯。

同聲傳譯需要譯員精神高度集中,而且比即席翻譯在速度上要求更高,幾乎沒有任何時間思考或組織句子,要求譯員在思維上敏捷地做出判斷,并能及時跟上講話人的速度進行表達,并且做到語音標準、聲音悅耳;再加上當今世界上的信息量大,瞬息萬變,給譯員同聲傳譯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雖然同聲傳譯的工作者經濟回報會很高,但是由于高難度的工作以及對譯員極其高的要求,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同聲傳譯工作者還是要經過嚴格的訓練的。

近年來,各大高校的日語專業(yè)逐漸開始重視口譯課的教學,在學生四年的學習基礎上也開設了同聲傳譯的課程,這就要求同聲傳譯課程的任課教師不但要具有較強的雙語能力,同時也要有較高的個人素質。下面筆者將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和學習經驗,對日語口譯課堂上的同聲傳譯的訓練方法逐一介紹,以期待對教育同仁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同聲傳譯的課堂訓練方法:

一、影子跟讀訓練法

這種訓練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像影子一樣地跟讀,這種練習方法要求學生在傾聽源語講話的同時,以落后于源語2至3秒的時差,如同影子一般將所聽到的源語語言用相同的語言完全、準確地復述出來。同聲傳譯的練習方法很多,同步跟讀的練習方法可以說是一種較為基礎但是很實用的練習方法,不但適合在課堂上使用,也適合學生課后的自我訓練。

練習的步驟可以首先從母語開始練習。中國的學生就從漢語開始跟讀。建議教學中利用同聲傳譯專用的多媒體教室,從耳機中聽到中文朗讀資料后,像影子一樣跟在它后面重復。雖說是母語,但是有很多專業(yè)詞匯、較難理解的句子等,想要流利地復述出來,還是很困難的,需要反復練習,同時也建議教學工作者選取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資料讓學生練習,以增加學生的語言詞匯量。中文練習熟練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以同樣的方法來進行日文的復述。要體驗日文和中文練習中語言速度、語音語調的不同,日文練習會較中文練習有些難度,教師要指導學生反復練習,從一行一段開始,最后完成整篇文章或者整段視頻的練習。如果播放的是視頻,也可以指導學生在復讀的同時注意日本人說話時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等,培養(yǎng)綜合素質。

影子練習的目的是訓練學生高度的集中力,因為在2到3秒的緊張訓練中,學生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一旦中斷,就很難再跟上練習。同時影子練習也可以訓練學生同時處理聽解、理解、記憶、復述、監(jiān)聽等多重任務的能力。

二、復述和概述訓練

復述和概述訓練也可以分為中文訓練和日文訓練。復述訓練要求學生將所聽到的源語復述出來,教師在選取材料的時候,要注意先以語速相對較慢的錄音開始,要循序漸進地采取由短到長、由慢到快、由淺入深的訓練方法,材料也可以先從較簡單的音頻資料到視頻資料,再從視頻資料到較有難度的音頻資料,鍛煉學生的瞬間記憶和復述能力。

復述練習達到一定的標準后,再訓練學生的概述能力,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迅速抓住關鍵詞和內容的中心思想,再進行內容再現(xiàn)能力的訓練。

三、視譯訓練

所謂視譯就是譯員拿到講話人的書面講話稿,然后一邊聽取講話人的講話,一邊看稿,一邊口譯。在很多國際會議上,比較正式的發(fā)言,通常都是宣讀事先寫好的講話稿。因此,視譯訓練的方法既是一種同聲傳譯的方式,也是一種口譯的訓練方法。教師要抓住視譯的特點,選取合適的材料,指導學生進行視譯練習。具體的方法有很多,但以下四種較為實用:

(1)學生手持演講資料,一邊在頭腦中默讀源語,一邊大聲地說出譯文。學生人數(shù)較多的時候,可以分成幾個小組,先在自己的組里進行,一個人發(fā)言,其他人邊聽邊用筆畫出錯誤或者自己認為翻譯不妥當?shù)牡胤剑笤購拿總€小組中選出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言,由全班同學監(jiān)聽,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2)兩個人一組,合作者各持一份講稿,前者讀原文,后者進行同聲傳譯??梢允褂枚嗝襟w,也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訓練,這樣既可以練習,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但要注意的是,在這種訓練方式中,譯者的聲音不能大過發(fā)言者的聲音,不然會聽不清楚要翻譯的內容。

(3)很多時候,講話人發(fā)言時,雖然提供了發(fā)言稿,但經常不完全按照事先寫好的稿子念。根據(jù)這一情況,在以上兩種訓練方法達到熟練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發(fā)言人有意偏離稿件來訓練譯員的隨機應變能力。

四、模擬同傳訓練

在進行了以上三種訓練方法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會議模擬實踐。會議內容可以教師擬訂題目,也可以學生自己擬題。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做大量的會議同聲傳議前的準備。同聲傳譯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同聲傳譯會議模擬實踐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更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難度,以培養(yǎng)學生做同聲傳譯的信心。

以上介紹的幾種方法都是同聲傳譯的基礎訓練方法,既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口譯訓練,也適用于學生的自我練習。要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同聲傳譯人員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經過大量的、高難度、高強度的訓練。做一名合格的同聲傳譯工作者,也要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不斷練習,不斷自我完善。同聲傳譯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斷探索新的口譯訓練方法,為培養(yǎng)出合格的綜合素質較高的同聲傳譯人員做努力。

參考文獻:

[1]V本慶一.實用日語 同聲傳譯教程[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2]譚晶華,徐F.新編日語口譯基礎篇[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