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歷史博物館觀后感范文

歷史博物館觀后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歷史博物館觀后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歷史博物館觀后感

第1篇:歷史博物館觀后感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的任務,是黨和國家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人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對象化活動。本文試圖將實踐觀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從而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形式,增加教學的實效性,對于作為實現主體的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實踐觀;思想政治理論課;對策

一、關于實踐觀的內容

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人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對象化活動。

(一)實踐的內涵

1、實踐是人的對象化活動,即在實踐中人把自我主體的愿望、意志、要求,對象化在現實的客觀物質上。

2、實踐是人類感性物質活動,它表明實踐不單純是主觀的,而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具有直接現實性。

(二)實踐的特點

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能動創(chuàng)造性和社會歷史性。

(三)實踐的地位和作用

⑴實踐提供了人類的存在發(fā)展的前提條件―人類一切活動必須依賴的物質基礎。

⑵正是在實踐中形成了人類的意識,使人成為有意識的生命體。

⑶正是在實踐中,形成了人類社會,從而把人與動物相區(qū)別,使人成其為人,從而把人從動物界中提升出來。

二、應用實踐觀進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對策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課程教學理念

實踐觀注重突出實踐主體的主體性地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就是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從教學內容上講,的確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內容紛繁復雜、較為抽象難懂,因而在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多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很多情況下出現了“一言堂”的課堂局面,教師成為了該課堂的絕對主角,將學生處于被動聽講的情境,缺乏師生間的良心互動和激發(fā)實踐主體進行實踐活動的條件和氛圍,不利于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的有效實現。那么,教師必須首先改變以單純理論灌輸為主要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確立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研究型教學理念,同時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在現階段的課堂教學中,科學實踐發(fā)揮了及其主要的作用,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果收益,必須適時加強教學實踐相關的課堂教學理念,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1、 布置教學任務,課堂互動研討

“教師針對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某一現實問題設計題目,根據題目解答的實際需要把學生分組,學生課前搜集材料,積極思考,并形成書面材料或做成課件,由小組負責人在課堂上展示、交流,學生發(fā)言、討論”[1],教師給予點評和總結。

2、 經典案例教學,引起師生共鳴

“經典案例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手段?!盵2]教師根據講述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按照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方針路線,靈活多變的選取相關教學經典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最后達到引起師生共鳴的教學效果。

3、 觀看影像資料,分享觀后感悟

隨著科學實踐的不斷發(fā)展,教學設備和教學媒介也在日益更新。教師組織學生適時觀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吸引學生的、教育性與藝術欣賞性充分結合的影像資料,并在觀影后與學生共同分享觀后感悟,也是教學實踐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重要的是教師不忘在觀影后進行合理的引導和總結,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加教育的實效性。

(二)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實踐活動

學生在接受課堂教學之外,身處校園中還有許多形式可以讓學生在校園里參與實踐活動。校園實踐活動本著經濟、便利的原則,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校園資源和師資資源,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實踐活動。例如,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開展諸如主體辯論賽、主體演講和宣講等活動。借助大學生社團等團體的幫助,以宣傳畫、音樂、情景劇、小品、相聲等藝術方式,闡明與思想政治理論相關的主題或反映某一社會現實問題,表達出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并將“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有效利用學校邀請專家、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做報告會、講座等,組織開展“道德模范進校園”、“郭明義精神進校園”等活動,使學生開闊眼界和思維。

(三)積極落實社會實踐

1、 學校方面

在走出課堂教學的教學形式中,除了在校園里開展實踐活動外,讓學生走出課堂,貼近社會,開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教學模式更是促進實踐主體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途徑。例如實地參觀訪問活動,可以結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和現有條件,學校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歷史博物館、文化科技館、監(jiān)獄等、探訪文明社區(qū)和先進企業(yè)、革命前輩等,參觀后,結合所學內容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形成探究性報告或心得體會。

2、家庭方面

家長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未成年的時候扮演主導作用,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所學知識的豐富,家長的家庭教育角色應該從“主導作用”轉變?yōu)椤耙龑ё饔谩?。為了使孩子盡快成熟起來,家長必須不遺余力的增加孩子的社會實踐機會,通過采用合理科學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創(chuàng)建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開辟多種渠道增加孩子的社會實踐機會。

3、社會方面

馬克思認為:“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3]環(huán)境對人的性格和行為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黨的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要從三個層面上展開全方位的建設,從國家層面上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上講,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層面上講,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盵4] 三個層面相互關聯、緊密合作從而為大學生,特別是廣大90后大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此外,政府還需為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安全的場所和充分實踐的機會,形成國家、社會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風尚。

4、個人方面

為了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進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實效,作為教育主體學生應該增強實踐意識,將自身所學的理論和方法恰當地運用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檢驗、完善、應用所學理論和方法,并在實踐活動后積極認真的反思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在今后的實踐活動中吸取教訓、完善理論學習并不斷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傅正華.在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中進行實踐教學的初步設想.[J]中國地質教育,2007,⑶:105.

[2]胡昂.案例教學法在《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中的運用合.[J].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 .3

第2篇:歷史博物館觀后感范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歷史;教學

素質教育是在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上,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心身素質,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fā)展的教育。如何讓素質教育真正走進歷史課堂,筆者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實踐和認識:

一、轉變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首先是教育者提高素質,轉變觀念。如果教育教育觀念滯后,自身素質低下,那么學生素質的提高,就要打折扣了。

所以我認為目前教師首先要克服以下幾點;①上課時只注意了教學內容而忘記了學生。②只注意了基本知識的傳授而忘記了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③還是沿用以前的 “一根粉筆、一本書”而忘記了現代教育媒體的應用,④教學上還是滿堂灌或采用死記硬背而忽視了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

我們提倡“教無定法,只要得法,就是好法”,用科學藝術的方法育人,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二、多想些辦法,讓歷史課變得生動有趣

我們不能因為今天歷史課所面臨的失落而放棄信心,每一個歷史課教師有責任通過自己的努力,多想些辦法,使學生對歷史課產生興趣,因為興趣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必要條件之一。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法國大革命前的啟蒙思想家、自然論教學法的奠基人盧梭也說過:教育的藝術,就是要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的興趣產生了,學習的內在動力被調動起來了,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三、運用探究式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素質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性、現實性和開放性特征,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新的有效教學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素質。

1.課前預習,培養(yǎng)探究意識

不會發(fā)現問題,人只是知識的容器。發(fā)現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前提,所以每上課之前,要求學生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知識及觀點,能在每節(jié)課教材里發(fā)現1~2個與現實聯系較緊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使他們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重點、難點,為以后的學習作好了準備。

2.再現歷史情景,激發(fā)探究欲望

歷史學科具有時間、空間、人物的特定場景,老師應有意識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形象具體的歷史場景,讓學生有切身的體驗與感悟,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如:在講《三國鼎立》之前,我就從《三國演義》的歷史電視劇中精心選擇一組人物畫面:曹操、劉備、孫權、董卓、袁術、呂布、孫策、周瑜這樣神態(tài)各異、各具魄力,又為學生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從右到左緩緩地出現在屏幕上,仿佛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向你走來,同時播放小說中最經典的幾句詩詞朗誦:“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并將這幾句詩詞依次打在屏幕下方,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興趣很濃,學生在觀賞中體驗歷史情感,把各種感官都應用到學習過程中來。

3.組織活動課,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學會探究

“教育的問題不在于告訴他一個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樣發(fā)現真理”。新教材中活動課正是以“討論發(fā)掘問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收集材料、分析信息、提煉思維、尋求答案、展開討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不僅學會自我分析判斷、自我檢查監(jiān)控、自我反思矯正,且學會與人交流與合作,他們的思想和觀點在相互碰撞下觸發(fā)燦爛的思維火花。

4.撰寫小論文,強化實踐探究能力

為加強對探究成績的鞏固,檢驗探究效果,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討論要點,或者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參考書目,要求學生撰寫小論文表明自己的觀點。還可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游覽名勝古跡,寫觀后感,或編歷史劇本,所寫內容只要是依據材料發(fā)表議論、觀點鮮明即可。然后要求學生能舉一反三,解決類似和相關的問題,這樣,學生實踐探究得到鞏固,同時也吸收、內化知識為能力。

四、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施素質教育

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將一系列有關的表象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圖文并茂、生動真實的情境,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性地為學生構建多途徑、多方式和開放式教學環(huán)境,根據教材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樂于學習的心理需求,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大膽創(chuàng)新和實踐活動中去。還可以重視影視、錄像片的利用。利用這些影視片,既有效彌補教材的不足,又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

總之,歷史課所獨具的審美情感和教育功能,使受教育者的素質能夠得以很好的提升。因此,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歷史課教學真正能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和學習歷史的方法,形成積極進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