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范文

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第1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范文

如何教育學生增強讀書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依賴于對知識的渴求。教師要以培養(yǎng)興趣作為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起點,即啟發(fā)閱讀。啟發(fā)閱讀由啟發(fā)探索入手,要讓學生頭腦里產生問題,發(fā)現矛盾。在“心求通,口欲言”時引導學生主動看書,產生閱讀的愿望。

一、探究問題時看書

作為學習動機的心理因素,首先是學習的需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中展現矛盾,創(chuàng)設問題,驅動學生積極思索,從書本中尋求問題答案,這是培養(yǎng)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一種手段。

初三學生經過一階段的學習,雖然對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對從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tài)卻很少思考。在進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教學時,上課一開始,我就設置了三個問題:(一)一杯水里能否無止境地溶解食鹽?(二)要判斷食鹽在水里溶解有沒有限度是否需要條件?(三)如何判斷食鹽在水里是否達到了溶解的限度?三個問題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到了要討論的問題中來。學生面對這些似懂非懂、充滿困惑的問題,開始出現憤悱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探索沖動,驅動了學生自覺主動地看書學習的積極性。于是采用一邊指導學生閱讀,一邊教師演示實驗,在層層深入,步步逼近的雙邊活動中,學生建立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接著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學習情景里,提出了“濃溶液”和“稀溶液”與“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關系,繼續(xù)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在討論中點撥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這種以設問題誘思維,重閱讀為探究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趣,有效地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二、爭論問題時看書

學習過程中的爭論,是一種積極的學習動機,也是學生強烈求知欲的一種表現。它有利開拓思維,提高學生研究知識的能力。

在教完了原子、分子和元素等化學用語后,我在單元復習時出了這樣一道題目:“地殼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自然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學生們對后半題出現了激烈的爭論,有的說氧元素,有的說氮元素,結論到底如何?帶著迷惑請學生閱讀“空氣成分示意圖”,“地殼里所含各種元素的質量百分比圖,“生物細胞里所含各種元素的質量百分比圖”同時點撥“自然界”的概念。指出“自然界”應該包括大氣層、水、生物圈、地殼等,由此讓學生推算出自然界里最多的元素也是氧元素。爭論激發(fā)了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嚴肅認真學習的科學態(tài)度。

三、知識遺忘時看書

心理學家認為,遺忘的原因是由于干擾。就是記憶中舊內容與新內容想混淆。遺忘是學習的大敵。而和遺忘作斗爭的基本手段是復習。合理安排復習是增強記憶的基本途徑。

在教學中發(fā)現,有些差生經過一段時間,元素符號在使用時大腦中常常提不出來。如何提高他們的記憶力?罰抄幾十遍是解決不了的。相反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感,同時也容易破壞師生之間的正常的情感聯系。于是我做了一套元素符號卡片,不定期地帶進教室,隨時抽查這部分學生,讓他們閱讀辨認,反復向他們的頭腦里輸送符號信息,并且迫使他們課外 必須去閱讀背誦。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全班學生很快地記住了元素符號,為書寫化學式打好了基礎。平時還經常性地檢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采用教師查組長,組長查組員的措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

四、實驗現象無法解釋時看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堂實驗是一種有效的直觀教學方法,是使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激發(fā)興趣、學好化學的重要手段。做演示實驗時要引導學生認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的良好習慣,同時不斷思考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我在教《質量守恒定律》這一節(jié)時,首先向學生提出了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演示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兩個實驗。指導學生觀察、思索。使學生從自己親身觀察到的事實中得出了“質量守恒”的結論。再啟發(fā)學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后,讓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對質量守恒定律實質分析的那部分內容。使學生充分理解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都不變。接著又補充演示了P111上教版第四章本章作業(yè)第9小題稀鹽酸和碳酸鈉溶液在敞口容器中反應在平衡的天平上很快使天平失去平衡的實驗,引人入勝的實驗現象又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索。用意是幫助學生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對一些具體問題能作出科學的分析和判斷。

學生從思考――觀察――閱讀――釋疑所進行的一系列思維活動中,加深了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了鍛煉和培養(yǎng)。

五、歸納整理知識時看書

學完一章教材,聽完一節(jié)課,能否把知識作系統(tǒng)的整理,使書本知識由厚變薄,這是自學能力高低的標志。善于讀書,會自學的人,絕不會把全書只字不差地裝進腦子里,而是能理清脈絡,善于從紛繁的知識中抓住核心,使分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

初中學生剛開始學化學,知識需要有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教會學生整理已學過的知識,以輔助他們形成知識體系是極為重要的。例如在中考復習中,讓學生歸納整理哪些知識屬化學用語,哪些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化學實驗里哪些是基本技能;化學計算又有哪些基本類型等等,學生在閱讀看書后自己編成圖表或網絡,再由小組推選代表板演供大家討論,給予評估。學生通過全面閱讀教材和筆記的過程,培養(yǎng)了自己綜合知識的能力,促進了思維的發(fā)展,提高了復習效率。

第2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范文

【關鍵詞】閱讀能力培養(yǎng) ;激活思維 ;激發(fā)興趣 ;訓練語感 ;研讀釋疑

蘇姆林斯基認為:“學生能否順利學習,首先決于他是否理解的閱讀,而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边@句話的意思是說閱讀能力是學生形成諸多能力的基礎能力,是學生能力發(fā)展最主要的一個方面??梢婇喿x的重要性,它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決定語文教學的成功與否的關鍵。而我們的現狀是好多學生不會讀書,讀起書來不得要領,甚至無法斷定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其閱讀能力有待提高。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合作互動為基礎,共同參與經歷教學活動的課堂教學思想?!痹谶@一思想指導下,我嘗試著改進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作為一名具體教學實踐中的語文教師,就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據本人執(zhí)教多年的實踐,談談我的淺見。

1 創(chuàng)境導讀,激活思維

創(chuàng)設情景是觸感,激活思維的有效手段。我們可以用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激活學生思維。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飽含深情的描述,把學生帶入或悲或喜的意境中,讓他們的心靈深處受到強烈震撼而產生共鳴,從《你在哪里》可作這樣的描述:1976年1月8日,那是一個令人撕心裂肺的日子,那一天,高山肅立,江河垂淚,億萬中國人民悲痛欲絕,人們涌向總理生前戰(zhàn)斗過的地方,涌向天安門廣場,涌向十里長街,齊聲高呼,四處尋找我們的好總理,詩人柯巖正是飽含這種深情才寫下《,你在哪里》這感人肺腑的詩篇。設置音樂情景,也可以產生同樣的效果。《棗核》一文,用一首馬思聰的思鄉(xiāng)曲,配樂朗誦,把學生帶進學習氛圍中,學生心中溢滿深沉的愛國思鄉(xiāng)之情?!段因湴?,我是一棵樹》,用多媒體制作幻燈片,一幅幅精美的畫面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沉浸在樹海中,仿佛自己就是一棵樹。把作者的情感傳遞給了學生。創(chuàng)設配音畫面情景更能產生令人預想不到的效果?!拔恼虏皇菬o情物”,創(chuàng)設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仿佛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景,全身心品味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思想美,思想為之蕩漾。

2 質疑問難, 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只有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熱愛這門學科,才能產生求知欲,閱讀教學時,激發(fā)學習興趣,我從以下入手:

2.1 設置懸念,激發(fā)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的開始,語文課內容豐富多彩,從不同角度設置懸念,激發(fā)好奇心,引起學生對新知識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山市》時,我用文中鬼市的傳說導入新課,隨之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鬼市呢?”立刻引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2 抓住時機,啟發(fā)誘導.孔子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抓住時機,點撥關鍵之處,引導在火候上,這樣才能開啟學生的心靈,誘發(fā)學習的興趣,導出最佳的效果。《背影》一文歌頌深沉的父愛,在教學中如果開篇提問“本文為什么以背影為題?”學生定然茫然一片,此時要引導學生閱讀四次描寫背影的內容。尤其是分析祖母去世,父親失業(yè)家境慘淡的境況下,在車站送別時,父親艱難的穿過鐵道,爬上月臺為我買桔子的背影,細細品味,我們會被深深的父愛所打動,這時,學生體會到父親的背影凝聚著父子情深,有著父親的飽經憂患與奔波勞碌。此情此景,教師追問:“文章為什么以背影為題?”難點突破自然水到渠成。

3 訓練語感 培養(yǎng)悟性

當代的語言學家呂叔湘認為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視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語感是一個心智活動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舉足輕重,是不可忽視的能力培養(yǎng)。葉圣陶就指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泵鎸滩模覀円獞{借語感,獲得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調動感覺、知覺、表象、想象、情感等心理機制作用于文章,移情于文,在讀者頭腦中產生共鳴,填補作品的空白,創(chuàng)造出新的生動畫面。

如魯迅《孔乙己》中的一段,:“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是用這手走來的……坐著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薄白摺痹瓉砭褪菍懩_的動作,而文中卻寫“手”,通過朗讀語段,揣摩這個動作,孔乙己不幸的遭遇,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從精神到肉體的摧殘,作者不就是要表達這樣一種深沉的思想情感嗎。

再如《桃花源記》,首先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內容,獲得整體感知,然后憑借最初的直覺形象,再造想象,將桃花源畫出來。這種方法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把感知的形象逐漸組合為一幅層次色彩斑斕,真實可感,優(yōu)美幸福,自由安樂的生活圖景。

4 研讀探究、促其釋疑

閱讀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fā)展的認識過程。也就是解疑的過程,課堂中采取討論、探究的方法,徹底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習慣做法,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這種討論,有時是個人發(fā)言,有時是小組代表發(fā)言。根據問題深淺和難度大小分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言。另外解疑的過程又是個調控的過程。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合理的控制,本節(jié)課主要教授的內容,重點突破;涉及下節(jié)課的內容,可鼓勵學生課下思考;總之,用靈活自然、巧妙、恰當的方式進行點撥、啟發(fā)。教師主導作用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課堂教學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指導學生自學,讓他們運用自己的能力嘗試去了解,只有當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在學習中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相合,就會產生獨創(chuàng)成功的喜悅,反之,就會比較思索。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既體現教師的主旨作用,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師生相處融洽。實踐證明,先學后教啟迪學生的智力、激發(fā)潛能,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真正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還要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表達能力,學生就能少走許多彎路而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至于如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還需要實踐工作中逐漸改良,逐步改進。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語文教育文集》

第3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范文

特級教師陶伯英先生說:“語文課應以實踐為主,認真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碧障壬颊劦搅怂刭|教育的真諦,值得我們深思。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卻違背了評議教學的規(guī)律,評議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應該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尤其要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評議教學中應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聽、說、讀、寫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基本的要求,會說、會寫是學生最起碼的素質,可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不說深層次的說、寫,單就淺層次的口頭表達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須尋找說的機會,加強說的訓練,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

1.通過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說的情景,尋找學的機會。感知是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內化的前提,學生認識事物、問題需要形象思維的參與,需要親身的參與,從中去體驗。在教學中,要求根據多媒體等手段練習創(chuàng)設的情景動口、動手、動腦,將語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還原成具體可感的物體,充分地對語言文字進行感知。如:在上課時,結合課文描寫的情境講一講,化靜為動,既能促進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結合課文中的畫面講一講,化抽象為具體、入情入境,從而達到理解的目的;還可以結合課文相關的影視片斷講一講,縮短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既能拉近生本之間的距離,又有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2.在語文教學中,要多讀。因為朗讀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訓練,只有多讀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朗讀,要做到以讀入文、以讀析文、以讀品文。學生在閱讀時有這幾種方法可供借鑒:①通過范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②通過接讀,悟出作者的真情;③通過引讀,領會文章的意境;④通過分層讀,深入理解課文;⑤通過分角色讀,活躍課堂氣氛;⑥通過評點讀,激起參與的欲望;⑦通過齊讀,達到共同參與和提高的目的。

3.多聽,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講解課文時,聽是吸收知識的一種方式和渠道,只有不斷的聽取,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領悟能力。

4.多寫,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要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要寫規(guī)范字,對于課本中的關鍵句子、字詞要多寫,才能提高閱讀水平和效率。

二、培養(yǎng)學生筆讀的能力

所謂筆讀,就是邊讀、邊圈畫、邊欣賞、邊制訂的愉悅讀書方法。如讀《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發(fā)瘋”的精彩片斷,“魯提轄打死鄭屠的三拳”片斷描寫,均可采用趣讀法。學生邊讀、邊揣摩,演示他們的動作,老師及時點撥,及時發(fā)問,使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我們獲得知識、擴大視野、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種心理現象,它是學習的重要誘因??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焙镁褪撬^的興趣。只有“好”學習才能深入。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但不少是節(jié)選的。教師在上好課內教材的同時應有意識地向學生推薦名家名篇,引導學生閱讀原著。如教《守財奴》后,就要指導學生看《歐也妮?葛朗臺》。了解葛朗臺這一個吝嗇的形象,從而激起學生對文學作品學習的興趣,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從而有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培養(yǎng)學生抓住關鍵性問題閱讀能力

魯迅先生說過:“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热舢嬃巳钡念^發(fā),即使畫得逼真,也毫無意思?!逼┤缰v《背影》一文,開頭和結尾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大意即可,關鍵要注重父親下火車、爬月臺,為“我”買桔子的行動描寫,從課文對父親樸實無華的語言和艱難的動作的描寫、刻畫上,體會父親愛兒子的深摯感情。圍繞這一點設計出關于幾個主要動詞的比較練習,就可以收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效。這樣,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五、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貴在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而提問是達到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提問不但使學生知識日益豐富,而且可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開發(fā)和訓練。教學中所涉及的知識不管深淺,不管是屬于知識方面還是思想方面,都要學生思考,這樣提問有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第4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范文

關鍵詞:閱讀教學;想象;能力;培養(yǎng);方法

想象是創(chuàng)新思維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有了想象,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guī)思維的約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高度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激活文字,創(chuàng)設形象

學習課文如果不展開想象,不懂得進行再創(chuàng)造,那么出現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之中,不僅無欣賞樂趣可言,而且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蘊。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象,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在閱讀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到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的時候,怎樣激活這段文字呢?我設置了幾個問題:為什么會有“腳踏上去”的動作?作者為什么不說“沒有聲音,沒有氣味”,卻說“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加了個“也”字,似乎在與另一種情景相比較,而這種情境則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種什么情境?于是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調動以往的生活體驗,回答說:“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觀景”。盡管多數學生并不認識槐樹,更沒見過秋天槐樹落蕊的情景,但通過想象,卻似乎看到了一幅秋天落蕊的圖畫。通過這種想象,學生走近了作者,走進了作者筆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韻味。死的文字變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復活。

二、架設橋梁,理解內涵

我們所選教材的作者與學生,他們的人生閱歷、文化底蘊、思考背景、語言修養(yǎng)不在一個層面上,這中間的距離有時難以逾越。教學中,需要運用想象在這中間架設心靈的橋梁,讓學生走近作者,與文本對話,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溝通、內涵上的感悟。

《項脊軒志》后記部分: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樣富有詩意、充溢著情思,似乎平淡無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設橋梁,才會感到這是作者在用最經濟的筆墨傳達最豐富的內涵。我問學生:作者為什么要寫小妹們的話,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說是為扣題,有的說寫出了夫妻情深。學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妻子從作者口中聽到了不少精彩的歷史典故,從南閣子的書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視野為之開闊,她的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充實,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滿自豪而又饒有興味地向小妹們講述閣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們油然而生歆羨之情,神往閣中的讀書生活,這樣便有了小妹們的問語:“且何謂閣子也?”不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結深深地影響著妻子,妻子親手栽種的枇杷樹,便是為作者植下的祈盼與祝福。因此,對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極?!拔崞匏朗覊牟恍蕖?,有同學還用身邊的例子來闡釋此種深情。歸有光的筆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如果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不在中間作適當的點撥,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難以發(fā)現。

三、拓開思路,彰顯個性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yǎng)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yǎng)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新者?!闭Z文教材固然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名家名篇,但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對于整個浩瀚而復雜的宇宙來說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見。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讓更多的學生去超越前人?!伴L江后浪推前浪,當悟新人換舊人?!彼裕虒W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

在教《石鐘山記》一文中,有位學生對蘇軾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駁意見。根據教材提供的注釋和所附錄的俞樾《春在堂筆記》,經過想象推測,這位學生認為:因為石鐘山形如“倒扣的鐘”,內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邊那座山巖壁厚就發(fā)出“函胡”之聲,北邊那座山巖壁薄就發(fā)出“清越”之聲,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說法未必是錯的,只是說得不夠全面罷了。

第5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范文

一、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促進了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改革。然而,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閱讀教學中面臨著許多問題。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時,以提高升學率為目標,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面向學生灌輸大量的詞匯與句型,且要求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方式背誦大量的知識點,一時間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但是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阻礙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全程掌控著整個英語閱讀教學課堂,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間缺乏必要的情感溝通與交流。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氛圍沉悶壓抑,既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也無法調動學生參與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中。長此以往,不僅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不能夠挖掘出學生的閱讀潛能。

二、加強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措施

1.豐富閱讀材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英語閱讀興趣,為學生的學習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興趣,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調動學生參與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其中,課堂英語閱讀材料是有限的,難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閱讀課外多種題材的文章,如英語報紙、英語雜志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閱讀材料,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通過閱讀豐富的英語材料,避免因材料的單一而帶來枯燥、乏味的感覺。在學生不斷閱讀材料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2.強化限時閱讀訓練

通過開展英語閱讀的限時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觀察學生的英語閱讀過程,可以發(fā)現學生普遍存在各種不良的閱讀習慣,如逐句閱讀與頻繁回視等,不僅耗費較多的閱讀時間,而且無法保障閱讀的效果,給學生的思維連貫性產生不利影響。為此,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瀏覽文章,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由此一來,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大意。因此,教師應當規(guī)定閱讀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有目的地閱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速度將得到逐步提升。

3.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

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過程中,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掌握如略讀、泛讀、精讀以及跳讀等技巧。此外,教師應當注意設置不同的閱讀材料與問題,促使學生了解不同閱讀技巧的使用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推理等,提高學生的詞義猜測與上下文聯系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材料中含有的核心詞匯,從而突破閱讀的重難點。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時,除了要講解閱讀策略,更要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我總結與練習,讓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4.鞏固英語閱讀效果

通過進行一定的練習檢測,有助于學生吸收、內化所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重視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外,更要重視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比如,教師在檢測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情況時,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文章概括、復述辯論以及角色扮演、情景對話等。通過采用多種讀后檢測方式,既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挖掘出學生的閱讀潛能,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屬于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轉變落后的教學觀念,不斷地創(chuàng)新英語閱讀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豐富英語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與習慣,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劉詩斌.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5:196-197.

2.謝曉華.關于中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3,11:33.

3.丁佐希.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117-118.

第6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范文

關鍵詞:初中數學;閱讀能力;綜合素質

一、立足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數學教材是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它是廣大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遵循數學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特點所精心編制的東西,其中凝結了大量教育專家和廣大一線優(yōu)秀教師的智慧,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數學教材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然而,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對研讀教材都不夠重視,在他們看來,能夠聽懂課、做好題就可以了,數學教材僅僅被當作練習冊來使用,學生對于數學教材的閱讀基本上只停留在對一些公式、定理和例題的閱讀上,忽視了數學教材中很多的有價值的信息.因此,作為教師,要努力改變這個現狀,強化學生對教材閱讀的重視[1 ].為了指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閱讀教材,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閱讀教材的好習慣,教師可以有計劃地給學生布置一些教材閱讀作業(yè),這樣既可以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又能夠對學生的閱讀起到一定的監(jiān)管作用.通過有效的閱讀,學生會進一步理解數學教材中的各類公式、定理、專業(yè)術語、圖表以及文字等,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深挖數學教材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yǎng)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利用數學定義、定理、公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各種定義、定理、公式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些內容構成了數學學科內容的基礎.數學定義、定律、公式是一種高度抽象概括的語言,其中包含準確的定義、嚴密的推理,可以說,一個簡短的定義、定理、公式,其中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而這些特征使得大量的定義、定理、公式成為了學生很好的閱讀材料,成為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寶貴資源.作為教師,要注意利用定義、定理、公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數學定義、定理、公式中,往往包含文字語言、數學符合語言、幾何語言這樣幾種不同形式的語言,而學生在閱讀定義、定理、公式的時候就是要把這三種語言進行相互的轉化,這樣才能達到讀懂和掌握并加以應用的目的.例如,“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這個就屬于幾何定理,它的表述方式是文字語言,而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不僅要能夠熟記定理的文字語言,還要能夠用把文字語言用圖形表達出來,轉化成幾何語言,如在圖上畫出平行線和斜線,然后指出哪幾組角是度數相等的同位角關系.只有能夠熟練地在文字語言、數學符合語言、幾何語言實現相互轉化,學生才能更加清楚地理解定義、定理、公式,從而更好的運用它.

三、利用應用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應用題型是初中數學中一種常見的題型,也是學生非常容易犯錯的題型.很多學生在解應用題時出錯并非不會做題,而是沒有理解應用題中所表達的意思,或者沒有看清楚應用題的內容[2 ].由此可見,在解應用題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閱讀應用題的內容,準確理解應用題想要表達的意思,由此可見,解應用題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應用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難度適中的應用題,接下來,教師還要在應用題教學中有意識地傳授給學生一些應用題閱讀的技巧:第一,略讀.通過略讀大致了解應用題的大意,然后根據題目意思從頭腦中調出需要用到的知識信息.例如,通過略讀,了解到該題目講的是“行程問題”,這時候,學生就要把行程有關的定理公式從頭腦中調出來備用;第二,精讀.在精讀的過程中,要逐字逐句的咬文嚼字.在數學應用題中,一字之差都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意義,如,“甲比乙多兩倍”、“甲是乙的兩倍”,這兩種表達十分相似的語言其含義卻完全不同;第三,剔除、提取信息.要去除應用題中無關的信息,提取需要的信息,這樣才能進行針對性的思路整理;第四,找出應用題中的關鍵詞匯和數量關系.如題:防汛指揮部決定冒雨開水泵排水,假設每小時雨水增加量相同,每臺水泵排水量也相同.若開一臺水泵10小時可排完積水,開兩臺水泵3小時排完積水,問開三臺水泵多少小時可排完積水?這個題目中的關鍵詞匯和數量關系包括“增加量相同”、“排水量相同”、“10小時”、“3小時”,把握這樣幾個關鍵詞匯以后再進行具體的分析,為接下來的解題打好基礎.經過這樣幾個閱讀步驟,應用題中的信息會被一一提取出來,接下來再根據羅列出來的數量關系列式計算,這樣應用題就迎刃而解了.

四、利用課外讀物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資源,然而,如果把視線局限于數學教材之中,不但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還會制約學生的思維和眼界,因此,除了教材,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課下多涉獵一些數學類的科普讀物,像是數學史、數學學習方法、數學專題講座等,這樣不但可以打破數學教材的束縛,拓展閱讀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新課程理念下的重要目標,而閱讀能力是自學能力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根本無從談起[3 ].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并努力把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于數學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有效的閱讀下不斷地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不斷地獲得成長與突破.

參考文獻:

[1] 李國永.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及其培養(yǎng)[J].中學教學參考,2009(17).

[2] 卜以樓.讓數學閱讀成為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7(22).

第7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范文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4-155-01

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其中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小學生讀書看報的能力,學會閱讀方法,養(yǎng)成認真閱讀的習慣。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通過自己已理解和記憶的知識,刻苦鉆研,自覺探索,從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

1、做好預習指導

小學生到了三年級就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這時,教師可逐步指導學生的預習,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預習,最初應放在課內進行,然后漸漸過渡到半課內半課外,當學生形成了自學習慣后放手讓學生在課外預習。

2、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

教學生掌握使用工具書的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一項最重要的內容。首先,我們應當要求學生熟練地使用字典。查字典是自學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不僅低年級要求具備使用字典的基本能力,到了中高年級還應該進一步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查閱字典。在每講授新的一課之前,我們應該要求學生劃出疑難字詞,并通過查閱字典或詞典由學生自己解決。這樣做,既能使學生養(yǎng)成查字典詞典習慣,又使他們掌握了學習字典的具體方法。其次,為了使學生能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我們還應當交給學生會查資料。

3、保證學生的自學時間

凡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提問,要求學生經過研讀課文,自己組織語言才能回答的問題,歸納課文內容及讀寫結合等比較重要的訓練活動,教師在提示學習要求與指導學習方法后,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不要急于討論或指名回答。

4、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還要培養(yǎng)他們自學所具備的各種心理品質,如對學習的興趣,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和良好的自學習慣等。這些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中所起得作用越來越被廣大有識之士所重視。只有學生具備了這些品質,對學習才會自覺,才會熱情,才能堅持不懈,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二、扣緊課文培養(yǎng)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包括學生對所閱讀課文的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和判斷能力。這些能力并不是教師講、學生學所能形成的,也不是教師講、學生答所能獲得的,必須立足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把文章讀明白。因此,我們要緊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首先,抓好字詞句段篇的訓練。每篇課文都是由字詞句段構成的,其中作者內心的情感往往可通過其中的某個字詞體現出來。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坐在小艇里的感覺“怪有意思的”,這個“怪”字就表達了作者新奇的感受。該課第二自然段中三個句子都有比喻詞,到底是否都是比喻句呢?我們可通過對句子的分析,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比喻句,并形象地讓學生知道小艇的特點,從而對下文理解小艇的行駛和作用做好了鋪墊。

小學語文課本里段的結構形式很多。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抓住一些典型段落引導學生分析,使學生將段的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把閱讀中獲得的知識遷移到寫作上,轉化為寫作能力。比如通過學習《威尼斯的小艇》的第四自然段,不僅能讓學生認識了總分式的構段方式,而且能對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有了深刻的印象。

臨近下課時,學生已了解了小艇的樣子、行駛和作用,這時再齊讀第一段,板書“交通工具”,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懂得了文章首尾需要呼應的道理。

其次,注重讀的訓練。文章的語言與作者的情感關系很密切,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必須讓學生學會揣摩與品味語言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深刻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激起感情共鳴,而這些都必須在閱讀中去領會,因此文章要多讀,要熟讀或誦讀。

再次,落實重點訓練和進行基本功訓練。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的每個組都安排了重點訓練項目,在教學課文時一定要落實重點訓練。

三、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表達能力

第8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范文

在閱讀中迅速而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路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有些課文層次豐富、頭緒眾多,不易快速把握,這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文,理清思路,總體把握文意。如《拿來主義》一文,根據議論文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結構模式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最后明確:作者先破后立,批駁“送去主義”的弊端,即抱殘守缺、落后挨打,一味“送去”實為求榮,必將亡國。這解決了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的問題。接著解決“拿來主義”是什么的問題:即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最后是怎么辦,即如何拿來,方法是批判三種錯誤態(tài)度(不敢進、放火燒、欣欣然接受一切),提出要占有、選擇、創(chuàng)新。學生因此對議論文說理邏輯嚴密、層次豐富、針對性強的特點有了較深入的認識。

二、引入比較

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時,單憑教師講解,學生的體會只能停留在表層。為了強化學生體驗,提高其閱讀思考能力,可以引入比較,將課文重點、精彩點抽出來,換上另一種內容或表達方式進行比較;還可以課外找文句,與課文配合,求同比異。如《故都的秋》第一段,原文如下:“秋天,無論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背踝x文章第一段,大多數學生覺得平淡無奇,體會不出其中的語氣、情感。這時,教師可以拋出對第一段的改寫,引導學生誦讀比較,體會語氣情感。改寫如下:“秋天,總是好的,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靜、悲涼。我不遠千里,從杭州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故都的秋味?!蓖ㄟ^誦讀、比較,學生很快發(fā)現原文多處用了反復,如三個“來得”“,要從”“更要從”“,這秋“”這故都的秋味”,這使文章有了一種一唱三嘆之感,舒緩了語氣,同時也為全文籠上了淡淡的感傷基調。再如教《咬文嚼字》一文時,在學習課文后,可指導學生從學過的課文或讀過的古詩、古文中,找出用詞精練準確的例子,把它設置成題目,由其他同學揣摩回答,然后由出題者評判,在評判中和答題者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對用字用詞精練、準確、嚴密的體會。如:選擇:1.半篙流水夜來雨,早梅何處春。A、幾點B、一枝2.地濕厭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A、聞B、看分析:第1題應選A。句中點明是“早梅”,“幾點”說明少而分散,符合“早”的特征;“一枝”表明枝上的花較繁密,和“早”不吻合。第2題應選B。如果選A“,聞”和“聽”是同義重復,在對偶句中顯得不和諧;選“看”,可以通過抬頭看雨的動態(tài),形象地把人厭惡連天陰雨的心情和盤托出,感情強烈而自然。學生通過閱讀、體會、設題、解答、評判、交流,對語言文字的推敲、應用有了較深的體會。為了進一步激發(fā)興趣,還可以由學生評選出最佳題目設計,張貼并予以表揚。四、延展表達語文特級教師李元功說過:“有閱讀就要有表達,無論口頭還是書面,不把自己的閱讀收獲表達出來就不算真正完成閱讀任務?!遍喿x是為了表達,閱讀之后的表達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思考能力起著至為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有兩種辦法:

(一)聯系課內進行延展表達

如學完史鐵生《合歡樹》一課,可要求學生寫一段表現母愛的細節(jié),學完《埃菲爾鐵塔沉思》一文,可要求學生抓住自己對事物的主觀感受進行描寫,并在班級進行交流。

(二)課外選文并要求學生批注

教師可在課外選一些和課文相聯系的文章給學生閱讀,要求學生閱讀后作批注、寫感受,并在班級進行交流,最后把較好的批注及感悟文章印發(fā)給學生看。如學習高中語文必修五后,筆者選了相關文章給學生閱讀批注。所選文章有《莊子,會飛翔的人》《流淚的滕王閣》《遙想蘇武在匈奴》《司馬遷,關于生死的話題》《想起范仲淹》《天才徐志摩》《千載心香域外燒》《2008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等。

三、總結

第9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范文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感興趣了,才會產生樂于接觸并力求參與其中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鼓勵學生質疑。在“問題驅動”下,學生“主動介入”的狀態(tài),正是由被動閱讀轉化為主動閱讀的最佳心境。讓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當一回小老師。青年學生一般都有強烈的表現欲,適時地給予他們一些表現機會,對推動他們主動閱讀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強化激勵,優(yōu)化環(huán)境,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又一法寶。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設積極、寬松的課堂氣氛,真誠地激勵、表揚學生,鼓勵人人暢所欲言,讓學生品味到閱讀的甘甜。

一、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技能

感受性閱讀是閱讀能力和方法的基礎。讀書,關鍵是要去“讀”。讀了才能知道課文中的人物事情理趣,讀了才能感覺到文中作者的心為什么如此跳動,讀了才能品嘗到文章的深邃與空靈,將文章讀上兩三遍,或者快速閱讀全文,或者精讀文章的幾個片段,或者吟誦精彩的句子??傊度脒M去,用心去領悟、感受文章的精華,實現讀者作者心靈理智的轉換,這樣,就能使你的思維飄逸起來,你便有了感悟和深思的能力。

理解性閱讀是培養(yǎng)閱讀的良好品質、提高閱讀品位和閱讀能力的必經途徑。理解性閱讀首先要求整體把握文本,在通讀的基礎上感知文章寫了什么,思路怎樣,初步了解文本的內容和表達。然后體味和推敲重要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深入領會作者表達的觀點和情感。還要把各部分的理解進行綜合分析,結合作者的思想、時代,聯系自己的體驗、經歷,達到與作者的心靈溝通。

比較性閱讀是指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借助比較的思維過程而進行的一種積極主動的閱讀。理解性閱讀主要是讀者與作者在“對話”中求同,而比較性閱讀不僅要求同,而且要辨異。即便是同類文章,其文體或構思或題材的差異依舊明顯,要指導學生不斷的分析、咀嚼、鑒賞,在文章中“”,并在“異中求同”中歸納出某些共性,找出規(guī)律性的認識,使學生在辨識中學會整體性比較,形成自己的文學欣賞能力。

鑒賞性閱讀,是指以鑒賞作品的藝術形式為主要目的的閱讀。它是在了解讀物表達的思想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作品的表現技巧,語言風格等方面進行鑒賞。通過閱讀,力求達到情感共鳴和理智領悟的認識高度,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藝術的審美能力。要真正進入語文的天地,進入勝境,需要鑒賞閱讀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能夠從中獲得身心的愉悅,更重要的是能夠借鑒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認識事物的方法以及謀篇布局的思路,從而找到運用語言準確表達思想的門徑,形成自己的寫作個性。這樣,就要求讀者深入到文章的內涵中去,將“讀”的思維與作者“寫”的思維契合在一起,然后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地誦讀課文,聲情并茂地美讀一番,你定會熱血沸騰起來,你的思維也會飄逸起來。

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1.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

在這個信息膨脹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方式上已經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但閱讀仍是不可替代的。閱讀的過程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語言文字可以為你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可以激發(fā)你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蔽覀円渤30l(fā)現,一些學生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正是因為他們有了較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和閱讀條件,充實了課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學中出類拔萃。

2.讓學生閱讀時做好摘錄,寫好隨感

許多學生課外閱讀并不少,但讀完后如過眼煙云,收效甚微,這與他們閱讀時動口、動眼不動手,不做摘錄有關系。做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過程。有人說:“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奔词棺鲎詈唵蔚恼?,也需要動動腦筋,以摘錄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寫隨感,那就更要動腦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筆記”的愿望,必然會促使你專心閱讀。再加上與書籍相比,筆記自然要簡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僅利于理解,也利于記憶。

三、強化閱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

1.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訓練和比賽閱讀訓練

對比閱讀訓練,是語文教師組織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對照,培養(yǎng)學生較高閱讀能力的有效訓練方法之一。對比閱讀的方式較多:從訓練內容上看,認讀字、詞,可進行字、詞辨形、辨義對照比較;理解詞句,可進行調換詞語和變換句式對照比較;理解文章結構,可以將不同文體的文章進行對照比較;理解文章的不同寫作特色,可將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文章進行對照比較……從訓練的形式上看,則有提問對照比較、列表對照比較、修辭對照比較、調換或修改對照比較等。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文章,落實好以上各種對比閱讀訓練,就能更好地辨別文章內容的好壞、表達的優(yōu)劣、風格的差異以及文體特色的區(qū)別等,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比賽閱讀訓練主要作用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熱情。語文教師要落實好比賽閱讀訓練,須根據學生的年齡實際和心理特點選用不同方式,低年級的中學生可以開展朗讀比賽、速讀比賽等;高年級的學生除進行限時速讀比賽之外,還可以采用讀書演講比賽等方式。

2.注重討論與綜合歸納的方法

討論,即在語文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共同對一些疑難問題的研討。討論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同座位討論,小組討論,自由結合討論,學生與教師研討等等。這種閱讀的訓練,有利于師生交流信息,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興趣和熱情,能起到集思廣益、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