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基礎文學范文

基礎文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基礎文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基礎文學

第1篇:基礎文學范文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進一步確立,以及社會轉(zhuǎn)型,人文學科和基礎學科遭遇冷落,社會對文學的熱情、興趣都發(fā)生了變化。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也遭遇到了一些困難,如何突破這一局面,使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成為學生喜愛的一門課程,這是目前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一個考驗。

一、改革教學內(nèi)容

現(xiàn)階段,隨著教育素質(zhì)的改革,以及社會發(fā)展需求的變化,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向計算機、英語和各種技能等應用型學科上,文學類課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如何讓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走出困境,這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改革教學內(nèi)容勢在必行。

(一)走出重“史”的教學誤區(qū)。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與其他文學教育(如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獨特之處。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課程安排一般是在大一開設現(xiàn)代文學,大二開設當代文學。對于課程內(nèi)容選擇,目前大多數(shù)二級院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為主,輔予經(jīng)典作品研讀,在以文學史為本文由收集整理背景的基礎上,從現(xiàn)代政治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發(fā)展的影響、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沖突、本土文化的反思與張揚,以及文學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中勾勒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歷史發(fā)展的脈絡,深入掌握各時期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和文學現(xiàn)象。這種教學方法也正合了目前使用較廣泛的以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編寫思路,該書所采用的結構方式是目前較為通用的方法,分別按各個時代的小說、戲劇、散文、詩歌四大體系來劃分,但這樣一來,利弊也很明顯,“這種結構方式條理清晰,便于講述,但流弊甚多,因為這種結構方式是學者自己制造的模式,它不符合文學史的實際發(fā)展規(guī)律,割斷了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作家三者之間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感性的理解、把握混融一體的‘文學’歷史”。

一般來說,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首先是要教給學生一些基礎的文史知識,培養(yǎng)他們對現(xiàn)當代文學的審美感悟,從而提高他們鑒賞、分析、研究現(xiàn)當代文學的能力。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傳統(tǒng)授課也往往突出“史”,以“史”來帶動作品,這也是教學內(nèi)容的一個方法。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提出把對作品的鑒賞地位提升到在“史”之前,支持這一觀點的有復旦大學的陳思和教授,他在2008年6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教學方法與教材”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提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學術界流行宏觀研究,輕視對作品本身的閱讀,帶來文學審美能力的缺失等問題。”如此看來,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忽視了文學作品所能帶給人們的審美作用,而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賞析,從而達到一種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性熏陶的目的已成為許多學者的共識。誠然,文學史的教學是必要的,但文學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教給學生文學知識,更在于學生如何獲得和提升文學審美能力、文學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這也是一直以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教育努力的方向。為了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我們應該將“以培養(yǎng)知識型人才為主的教學模式,調(diào)整為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主的能力型教學模式”。加強對作品的閱讀欣賞,從長期以來的生硬的講“史”的模式中解脫出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揮豐富想象力審美的空間。

(二)增開選修課。過去,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一般采用現(xiàn)代文學和當代文學分開的授課方法,授課時數(shù)分別為現(xiàn)代文學兩個學期,即為一個學年,當代文學兩個學期,也是一個學年,總課時是216節(jié)。近年在教育部縮減理論課程,加大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原則指導下,許多高校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調(diào)整為三個學期完成,一般為現(xiàn)代文學兩個學期,當代文學為一個學期,總課時為160節(jié)。雖然課程時數(shù)的調(diào)整壓縮是為了適應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但這并不意味著該課程內(nèi)容的減少和教學質(zhì)量的下降,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課時壓縮的情況下完成教學任務,并保證教學質(zhì)量,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按照教學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下,力圖發(fā)揮出更大的傳授、引導作用,并在確保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給學生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增開選修課無疑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為了應對課時緊張,部分院校選擇采用增開選取修課的辦法來緩解這一難題,以朱棟霖、朱曉進、龍泉明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為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的臺港文學、新時期文學等部分內(nèi)容可獨立出來開課,原因是臺港文學和新時期文學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發(fā)展長河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從區(qū)域和時間上看又有著相對獨立性,而獨立課程的效果是,既可以為現(xiàn)代文學史的課程減壓,也可以使獨立出來的內(nèi)容有更充分的分析和討論的時間。以往港臺文學和新時期文學部分的教學,老師們?yōu)榱粟s課往往是點到為止,或干脆放棄,這樣并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若能將這部分內(nèi)容獨立開課,則可有更充分的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和體會,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還可針對目前較受關注的熱點問題開設一些實用性的有關現(xiàn)當代文學的后續(xù)選修課。根據(jù)各高校所在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差異性,開設一些本土優(yōu)秀作家的作品研究,為本土文化的推廣提供一個發(fā)展的平臺,如廣西高??筛鶕?jù)目前備受關注的北部灣沿海地區(qū)的特點,考慮開設“廣西北部灣作家群創(chuàng)作研究”,與地方文化相結合,將學生的視野與現(xiàn)實社會相結合,升華當代大學生的愛鄉(xiāng)情懷和民俗文化情感;針對當下崛起的較為前沿的女性作家的研究,可考慮開設“女性文學研究”或“廣西女作家作品研究”,畢竟,女性的文化視覺與男性是有差異的;針對本科學生大學畢業(yè)后有可能到中學教書的特點,可考慮開設“中學魯迅作品研究”或“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等,作為選修課,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選擇,避免其中有可能生產(chǎn)的消極被動接受,從而為主干課程的順利實施準備充分的時間和條件,學生可以在選修后續(xù)課程的過程中擴大和鞏固主干課程的知識和內(nèi)容。

二、改進教學方法

如何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避免生搬硬套死記硬背,這就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

(一)設立專題討論,強化師生互動。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慣以“一言堂”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況且,長時間的聆聽會使學生產(chǎn)生疲勞感。為讓學生參與其中,可在課堂上準備一二個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在激烈的討論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充分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2010年廣西高?,F(xiàn)當代文學研討會在廣西師范學院召開,溫儒敏教授在會上說:我們在課堂上不要求學生給出什么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在課堂中能圍繞某個問題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那么,我們這節(jié)課的目的就已經(jīng)達到了。確實,與其讓學生在被動中強記,不如讓學生在主動中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教學目的服務,提高學生的文學接受能力和文學審美能力。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本身就是一門研究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是收集各家之說,將材料進行重組,再加上個人在某個領域中研究的見解,直接傳授給學生,這對于文學鑒賞來說是非常有限的。這樣教授的結果,學生仍是被動的接受式,學生得到的是一套套的理論和“空洞”的話語,這勢必造成學生一定程度的依賴,從而缺乏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性,這與我們所期望的通過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文學鑒賞能力相去甚遠。況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想要做到巨細無遺、面面俱到地對文學理論及作品作較為系統(tǒng)的教學也是不可能的,畢竟,首先時間上就不容許。這種情況之下,若能設立專題討論,重點突出某些作家作品,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對問題的主動探求的欲望,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氛圍,又能深化教學內(nèi)容,從而能加強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課堂教學力求知識飽滿豐富,由淺入深。開設專題討論同時也要求教師要不斷充實、更新自身的學術研究水平,并以學術研究作為課程開展的支撐,逐漸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研究,從而拓展學生眼界,使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悟,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第2篇:基礎文學范文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文學具有基礎性作用。文學是龍頭。一首千年前的古詩,讓人一輩子受益;一部經(jīng)典名著,可以感動無數(shù)人。盡管當前文學已不復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轟動效應,但她在各種文藝樣式中仍居于龍頭地位。有人說,現(xiàn)在已進入全民寫作時代,這種景象,在電視、電影等其他大部分藝術門類中都難以見到。文學是藝術之母,這是誰也不會否認的。文學還是上游。文化產(chǎn)業(yè)作為一種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如果沒有作為上游、作為第一道工序的文學作支撐,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在受到讀者的喜愛后,迅速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動漫,形成一條文化產(chǎn)業(yè)鏈,獲得了可觀的綜合效益。人們所熟知的英國女作家J?K?羅琳創(chuàng)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被翻譯成70多種文字,在全球200多個國家累計銷量達到3.5億冊,成為當今最暢銷的出版物。

文化的發(fā)展繁榮離不開作家。作家是文化內(nèi)容和創(chuàng)意的提供者。內(nèi)容為王、創(chuàng)意制勝。沒有內(nèi)容,一切都無從談起。優(yōu)秀的作家,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形象、文化品牌。人們一提到英國,就會想到莎士比亞;一提到俄羅斯,就會想到托爾斯泰;一提到法國,就會想到巴爾扎克、雨果。魯迅之于中國,泰戈爾之于印度,川端康成之于日本,都是如此。作家是民族的良心。偉大的作家,因其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對土地、人民、祖國的熱愛,對人類最真實靈魂的書寫與表達,而成為一個民族的良心,成為民族核心價值的承載者和傳播者。

在當下紛繁喧囂的文化語境中,文學界沒有理由妄自菲薄,也沒有理由無所作為。提高文化自覺和文學自信,更好地發(fā)揮文學的基礎性地位和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加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宏大交響,這是作家的責任。為此,首先必須推出一大批既有文學價值又不乏市場潛力的文學精品。作家靠作品說話,出精品力作是文學界永恒的主題。要提倡思想性、文學性、可讀性的統(tǒng)一,提倡作家既重視作品的思想藝術含量,也重視作品的接受面。其次要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造就一批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文學名家大家。作協(xié)應該成為催生作品的搖籃、孵化作家的基地、服務作家的大本營。面對身份個體化、寫作全民化和傳播網(wǎng)絡化的文學現(xiàn)狀,有必要對作家的組織方式和服務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將更廣大的文學寫作者納入我們的聯(lián)系服務視野。同時,對于那些名家大家,要予以充分的尊重、珍惜。要想方設法提高作家的地位,維護作家的權益,擴大作家的影響,使文學名家大家享有民族精英的榮譽和尊嚴。此外,還要搭建平臺,架起橋梁,充分釋放文學的產(chǎn)業(yè)效應。文學走向社會,贏得市場,一方面需要作家有自覺的意識,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創(chuàng)作、出版、影視戲劇生產(chǎn)聯(lián)動機制,架起溝通作家與出版影視機構之間的橋梁,完善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轉(zhuǎn)化衍生機制。這需要有一批具有專業(yè)水準和公信力的評論家、文化記者,利用傳媒在國內(nèi)外宣傳推介優(yōu)秀作家作品,還需要建立作家經(jīng)紀推廣機構,進行點對點的服務,讓作家更順利地從書齋走向文化市場,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第3篇:基礎文學范文

一、前言

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漢語言文學知識 的基礎性地位一直是被嚴重忽視的,但是當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逐漸意識到漢語言文學知識的缺位,導致了我們國家?W生在語文學習、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語言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的能力比較欠缺,最終影響了學生的發(fā)展。在我國的基礎性教育中,漢語言文學知識的缺乏主要表現(xiàn)在不重視語文的學習、不重視文學知識以及用語的規(guī)范等,基于這些出現(xiàn)的問題,漢語言文學對我國學生的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加強學生語言文化素養(yǎng)、提升學生語言包表達能力以及提升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等四個方面。

二、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內(nèi)涵及其特點

理解所謂的漢語言文學知識首先要從漢語言文學入手,而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理解大部分都是將其作為一個大學專業(yè)來理解的,其內(nèi)涵是培養(yǎng)具有深厚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專業(yè)學生,具有從事新聞出版、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科研、辦公等能力的人才。同時,也承擔基礎性教育中的語文教學工作的任務。那么,本文理解的漢語言文學的知識不是將其看作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相關知識,而是將其看作是通識教育中的語言和文學的理解、把握等層次的內(nèi)容。

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待漢語言文學的知識,具有怎么樣的特點?首先就是它具有一般化教育的特性,換句話說,它可以用來當作一門基礎性的和通識性的課程,貫穿整個教育體系,尤其是在基礎性教育體系中,其重要性更是不可取代。其次,它具有易于傳授的特點。漢語言文學的知識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另類的常識,由于其內(nèi)容的淺顯易懂,很容易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傳授或者獲得,并且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言,它也是可以被接受的。最后,具有資源獲得的方便性。不同于專業(yè)漢語言文學,將其知識性內(nèi)容劃歸如常識,其資源的獲得相比于專業(yè)內(nèi)容的獲得要更容易。

三、漢語言文學知識在學生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

漢語言文學知識在我國的學生教育體系中起到的基礎性作用,主要是體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加強學生語言文化素養(yǎng)、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提升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等四個方面。

1.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水平

我們知道,學生語文水平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構成,文字識別能力、文章讀寫能力以及文學常識等。那么,漢語言文學知識作為文學常識的一種,可以在學生的語文學習方面,起到一個增加知識儲量,提升學習興趣的基礎性作用,最終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盡管語文的作用一直被忽視,在中高考的戰(zhàn)場上,語文的作用和數(shù)學英語相比差很多,很多一線教育工作者將語文的學習成果用考試技巧來補充,實際上取得的效果是不理想的,通過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增加和學習,學生對于我們每天接觸的母語而言,其形成的文學感覺會對語文的學習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效果。

2.加強學生語言文化素養(yǎng)

這里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指的并不是說話用語的規(guī)范性,指的是說話過程中使用的語料層次方面,我們知道口語化的東西大家都會說,但是如何說的有水準確實個難題,最重要的是通過掌握這些漢語言文學知識,可以在說話過程中增加自己說話內(nèi)容的文學性和知識面。語言是一種文化,健康、優(yōu)美的語感的形成靠的是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沒有精神訴求,心無一絲誠意,書籍用來補壁,何來語感健康,更不要說高雅了。

3.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別人除了眼睛接觸你之后的第一個接觸的內(nèi)容,一個人具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其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形象的塑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表達能力不僅僅是通過使用一切切合的詞匯,還需要依靠一種對于語言感覺的把握。通過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相關知識,可以提升學生對漢語中一些詞匯意思及其使用環(huán)境的理解,提升語言表達的準確度、措辭的嚴謹性等等。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學生自主性比較差,環(huán)境給予的自我表達的機會也同樣很少,學生們幾乎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很少通過自己的表達來和老師進行深入的交流,強化理解,促進記憶。最終呈現(xiàn)結果就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十分欠缺。

4.提升學生語言理解能力

提升學生語言理解能力主要是從對語言環(huán)境的理解上來進行的,語言是詞匯構成的,每個詞匯的意思是固定的,但是組合起來之后其意思就會變幻莫測,那么,對于語言的理解就需要結合語言的環(huán)境來進行。更深入地說,對于自己身處的語言環(huán)境的理解,就是對自身環(huán)境的理解,語言所代表的含義幾乎可以說是權力的含義,話語權力的存在導致了每句話中都被賦予了身份的象征。比如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所使用的語言和學生與學生之間就會明顯不同,這就是區(qū)別,如何理解,就需要通過漢語言文學知識的介入。

第4篇:基礎文學范文

一、語文知識教學的銜接策略

小學到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銜接也需要一定的手段。知識教學應穿插在閱讀教學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要和文本教學緊密結合,要和學生的語言應用實際相結合。把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內(nèi)容滲透到課文當中,并結合語言的實際運用來理解語文知識。例如:進行修辭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學時,可結合理解文意進行,既對修辭及作用有準確的認識,又有針對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以委派“漢字監(jiān)督員”的形式,監(jiān)督易錯字和易混淆字的書寫;結合作文評改對容易出錯的語法現(xiàn)象進行糾正,引導學生自覺掌握語言規(guī)律,提高正確運用語法的能力。知識教學與知識訓練相結合堅持知識與訓練統(tǒng)一的原則,以知識為先導,以訓練為主線。在授課過程中,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為使學生理解新知識,練習也相應地發(fā)揮作用,成為應用新知識解題的針對性練習。一般來說知識的學習應該進行單項練習,當積累了一定程度后,就應當安排綜合練習,提高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在中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中應采用練習鞏固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能使學生把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使學生智力得到發(fā)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銜接的策略

閱讀教學是現(xiàn)在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形式。認知性閱讀以認識漢字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為起點,以提取文本意義為初級階段目標,在這個層次上的思維主要是記憶。認知性閱讀主要是對閱讀材料的客觀梳理。

表現(xiàn)為:(1)能夠認字、釋詞、通讀課文;(2)能夠復述課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夠理清課文段落、情節(jié)結構;(4)能夠依照課文注釋回答問題。這種記憶力強化訓練雖然是表層思維但是必不可少。(5)對閱讀有濃厚興趣,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的一些方法,注意積累語言材料。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邊讀邊思考。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學習瀏覽,能根據(jù)需要收集有關材料?!鶕?jù)大綱,小學語文主要是一門基礎學科,而且受小學生形象思維的限制,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認知性閱讀教學方法。認知性閱讀是閱讀的初級階段,超越這個階段,一開始就要求缺乏閱讀積累的少年兒童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去創(chuàng)造,是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

小升初的學生習慣了小學教師的這種認知性閱讀教法,若初中教師不了解這點,不用適合他們實際的學法指導他們,不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心理需要適當調(diào)整自己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加強教法上的銜接,而是一開始就采用中學中常用的質(zhì)疑、探究、合作和自學等教學方法,學生肯定一時無法適應,所以筆者在給小升初的新生授課時第一個月仍主要沿用認知性閱讀教學方法,只稍微滲入一些理解性閱讀的教學方法。理解性閱讀就是學生通過認讀,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礎上,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想象、聯(lián)想、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活動,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質(zhì),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認知基礎上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與寫法的領會和把握,是認知的發(fā)展和深入,是閱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理解過程即思維過程,如果只認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閱讀教學的意義。由此可見,閱讀教學絕不能僅僅著眼于書面文字,而是要通過作品的語言,全面地審視和把握作品的顯性意義和直觀圖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內(nèi)在意蘊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作文教學銜接的策略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進一步了解中小學初中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研究中小學生作文銜接教學的對策,對于提高中小學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現(xiàn)實意義。

中學語文教師更重視作文寫作的知識、技巧和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而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幾乎不涉及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理論性的知識,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學生一進中學就得面對這些學習內(nèi)容。面對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不是僅憑教師一講就會明白的,沒有一定的生活積累,沒有一定的寫作知識,沒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專門訓練,學生很難達到這個要求。事實上,剛剛進入中學的7年級學生與小學5、6年級的學生相比,在這些方面沒有絲毫優(yōu)勢,要他們立即適應中學的作文學習,是不現(xiàn)實的。中小學作文要求的這種差異就要求教師高度關注中小學作文教學的銜接問題,積極探究作文銜接時的教學方法,了解中小學作文“銜接”教學中具有的共性,進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異并在教學實踐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級學生進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縮短或消除“銜接”教學中的“滯留期”,使小升初的學生盡快適應初中的作文寫作。

第5篇:基礎文學范文

一、深入分析學生特點。設置科學合理層級

相對于動輒六七十個學生的班級而言,小班化教學在這一方面的壓力明顯降低。四十五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學,能夠讓教師更多的將目光與精力聚焦于學生個性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等方面更加熟悉,從而有利于針對性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活動。筆者認為,進入初中階段以后,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是客觀的,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者,必須要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從而科學的設計目標層級。筆者在接手一個班級之后,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了語文學習檔案,對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分析理解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包括學習情感態(tài)度、投入程度等等,在這樣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層。一般情況下,按照五個層級左右進行劃分,過多比較難以管理,過少就失去了分層的意義所在,通過設置梯度趨緩、數(shù)量適中的層級,科學的組織語文教學活動。

二、分層制定教學目標,分別引領教學活動

在小班化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確定了層級之后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相對應的目標,使每一個層級的學生按照量身定做的個性化目標進行學習研究,從而使語文教學活動更加有序的開展。筆者以基準目標為起點,分別進行加深和降低兩個方面的變化。一般情況下最高層級目標較為深奧,專門針對班級前列的一部分語文學習優(yōu)秀生而言,最低的層級目標則完全局限于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主要針對學困生群體而言。分層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從最高目標到最低目標的有序緩降,每一個層級之間的目標既體現(xiàn)差異,又不至于差別過大。分層目標中情感目標是統(tǒng)一的,知識和能力的目標體現(xiàn)差異性,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證每一個層面的學生受到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都是相同的,但是對他們的語文基礎知識要求、語文學習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訓練,體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性。有了分層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活動可以按照差異化的方向進行,保證了每一個層面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可以充分激發(fā)活力、積極參與其中。看到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通過努力實現(xiàn),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會得到明顯增強。

三、組織差異教學考核。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提高語文教學成效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調(diào)動。小班化教學為語文教學技巧的運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分層達標也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原則,具體落實到教學工作中要充分兼顧考核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立足于小班化和分詠萄模式,教師在教學考核的組織上也要體現(xiàn)差異性,既要和學生的分層目標相吻合,同時也要積極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首先,在知識考核上運用AB卷形式,對于中等以上學生,也就是前三個層級運用正常難度的A卷,對于后兩個層次的學生選用基礎性的B卷。運用AB卷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體現(xiàn)了和差異性目標的一致性延續(xù)性,也保證了學生只要認真學習、在語文課堂上聽得認真、課后鞏固得當,就能夠取得較為滿意的成績。其次,在平時能力考核上,無論是書寫、朗讀、理解還是口語表達等方面,需要教師進行差異性門檻的設置,對哪些層級的學生選用什么樣的標準作為過關原則仔細推敲,保證學生既能夠通過努力得以過關,又充分釋放了學習動力。

四、實施動態(tài)升降管理。營造濃厚競爭氛圍

在小班化語文教學中進行分層達標訓練,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通過有序的機制,運用動態(tài)管理營造濃厚的競爭氛圍,使每一位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都憋足了勁向前沖,卯足了勁比一比,在這種競爭氛圍中積極向上、整體前進。筆者對語文學習分層管理進行了充分的研究,首先讓學生搞清楚分層管理并非分等級,而是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每個人的學習狀態(tài),尋找到最佳的學習切入點。同時,這個層級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進行動態(tài)管理,每個月進行一次評估。每個層級都有相應的達標門檻,當學生達到了這一門檻之后,就可以進入相應的層級,當下一個層級的學生通過努力達到了上一個層級標準,在月底則進行升級。同樣,一個層級的學生已經(jīng)無法保持目前的要求,則要進行降級處理。這種有升有降的模式,使學生之間有升有降,學生為了保級或者增級,都會奮發(fā)努力學習,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管理和引導啟發(fā),學習的濃厚氛圍得到了有效營造。以動態(tài)升降管理推動分層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起到激發(fā)動力的明顯成效。

第6篇:基礎文學范文

為全面把握新課程理念和課程標準,全面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和能力,必須首先加強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夯實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為了正確認識和定位新課程下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探究新課程下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有效策略,在此略作探討:

一、語文基礎知識“為什么教”

1.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能確保和促進語文教學目的任務的完成。

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教材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教學系統(tǒng)中的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聽說教學,以及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與形成,都要以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為基礎。例如課文閱讀教學,須先從理解語言形式入手進而體會思想內(nèi)容,再從思想內(nèi)容的高度來品味表達技巧。又如,學好語法,可說得正確,合乎規(guī)范;掌握修辭手法,可說得更好,寫得更好,也能貼切、得體。因此,抓好語文知識的教學,是能確保和促進語文教學目的任務的完成。

2.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能有效地促成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語文基礎知識是構成語文能力的要素。語文基礎知識教學要能幫助學生掌握語文規(guī)律,同時通過練習與言語實踐,養(yǎng)成技能,形成習慣。另一方面,語文能力的形成是以語文知識為基礎的;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并在運用知識的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和成熟起來的。語文基礎知識教學須能有效地指導語文能力訓練,促進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此外,語文基礎知識教學還要重視知識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學用結合,實現(xiàn)知識向能力的轉(zhuǎn)化。

3.語文基礎知識教學能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素質(zhì)。

語文知識是前人在學習、運用語文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性知識,是中華文化寶庫的重要內(nèi)容,傳授語文知識對激發(fā)學生熱愛母語母文的感情和提高文化素養(yǎng)有積極的意義。另一方面,語文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它反映人類社會的事、理、情、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斟字酌句、含英咀華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博大精深、潛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這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

4.語文教育需要通過語文知識來規(guī)范、發(fā)展和提高語言能力。

現(xiàn)代信息社會,電腦的普遍運用,對語言文字應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們"要求用最經(jīng)濟的語言材料,傳送最大信息量,達到最高的準確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大的表達效果"。個體不能滿足于單純從生活實踐中學到的那種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識。中學生的口語和書面語言能力,絕不能滯后速發(fā)展的現(xiàn)實。語文教育要有效地發(fā)揮其功能,在語文教學中用科學的語言學理論和語文知識來輔助、規(guī)范、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至為重要的。

二、語文基礎知識“教什么”

新課標則明確指出,“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fā)性,有利于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是為了向能力方面轉(zhuǎn)化?!毙抡n標附錄所列出的語文基礎知識,就只有詞的分類、短語的結構、單句的成分、復句(限于二重)的類型和常見修辭格等五項內(nèi)容。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新語文教材的漢語知識也不再系統(tǒng)編排,只精選了極少量的知識零星地點綴于課文練習之中,并結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即時訓練;新課標附錄所列出的那些語文知識,則分配到了每冊課本后面的附錄之中,整套教材所編排的語文基礎知識較之從前進行了最大限度的縮減。

由此可見,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不應貪多求全,而應以實用性和必要性為準則來進行合理取舍——這些知識應當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積極作用。在《初中語言知識新視點》對初中階段的語言知識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并歸納為18條:(1)漢語音韻與情緒的表達;(2)漢字的形體與意蘊;(3)漢語數(shù)量詞的修飾性;(4)詞義與語義;(5)詞語的形象色彩;6)成語的理解與運用;(7)言辭選擇與詞語變異;(8)比喻的探究;(9)對偶與對仗;(10)辭式的擴展;(11)句子成分的應對性與語序易位;(12)流水句與歐化句;(13)句式的選擇與變換;(14)句子的動態(tài)分析;(15)復句系統(tǒng)與句群組造;(16)句子語氣類型;(17)語體的分類與滲透;(18)非語言因素的表意功能。這些整理看起來還比較繁雜,操作起來也還有相當?shù)碾y度,但對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無疑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價值。

如有關形聲字的知識,雖然新課標和新教材都已不再提及,但是客觀地說,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對學生辨析形似字、避免寫錯別字確實有很大的作用,至少,像“籍貫”寫成“藉貫” 、“松弛”寫成“松馳”的現(xiàn)象就不容易再出現(xiàn)。

又如新課標在“階段目標”中就指出:“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這就是說,學習必要的語法知識,掌握常用的修辭方法,并非因為它們是考試的內(nèi)容,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語言,體會語句的表達效果,進而學以致用,使學生能更準確、更生動、更有效地進行語言表達。還有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熟練使用不同句型、靈活變換短語結構、適當積累文學常識等其它方面的內(nèi)容,只要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或表達內(nèi)容、體會或抒感、感受或增強效果,只要有利于學生發(fā)展能力、提升素養(yǎng),完全可以在教學中適當講析。例如短語的結構,學生如果在這方面知識有一定的掌握,那他們在避免語病、撰寫對聯(lián)、仿寫佳句、形象表達等方面都將受益匪淺。這樣看來,花上一點時間教學生一些這樣的語文基礎知識又何樂而不為呢? 轉(zhuǎn)貼于 三、語文基礎知識“怎么教”

1.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應注重引導興趣,注重積累,培養(yǎng)習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多種教育技術、手段創(chuàng)造教學情景,活躍課堂氣氛,講究授課藝術,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及時將點滴基礎知識記錄下來,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運用基礎知識。在講標點符號的用法,我首先給學生出了一副對聯(lián):“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添加標點符號,學生斷句之后的情景可想而知,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學生對標點符號的重要也體會到了,學習起來非常積極。

2.精講多練,變側重傳授語文知識為側重訓練語文能力。

“精講”說的是不花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引導學生去深鉆某一個名詞術語,或是帶有理論性質(zhì)的問題,而是盡量用語言事實來說明問題,不作從概念到概念的講述。至于訓練,是組織語文知識教學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應為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實際能力服務。組織語文訓練要注意:訓練內(nèi)容要有針對性、典型性,能夠顧及語言現(xiàn)象的各種類型,但不搞"題海戰(zhàn)術"和無謂的機械重復。

3.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和課文教學緊密結合。

教師要把語文知識教學內(nèi)容滲透于課文講讀中,也就是說把有關語文知識點放在課文的具體語境中講,讓學生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理解語文知識。比如復句教學,單純地集中講解復句,學生很難理解,如果與理解課文句意結合起來,效果就會好得多。

4.聯(lián)系學生語言應用實際。

結合作文評改,選擇學生最容易出錯的語言現(xiàn)象:結構混亂、語序失調(diào)、虛詞用錯、成分搭配不當、句子關系不清、遣詞造句不精當?shù)?,分析原因,糾正錯誤,引導學生自覺語言基本規(guī)律,提高正確語言運用能力。

5.可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文基礎知識也應注重在實踐中學習,我們要重視開發(fā)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譬如,可以在寫作訓練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讓學生以自己或同學的作文為材料,找出并修改文中在寫字、標點符號、語句表達、修辭手法、文體格式等方面錯誤,這是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圖書、報刊、多媒體、網(wǎng)絡、標牌廣告、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等課外資源,精心設計內(nèi)容豐富、形式活潑、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查字典比賽、搜查招牌錯別字、成語接龍、語文謎語趣猜、春聯(lián)匯編、看誰積累詩詞多、廣告辭中的修辭、歌詞中的語文、短信創(chuàng)作、語文知識競賽、文學知識搶答等。這類語文實踐,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掌握語文知識、豐富語文積累,增強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都是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6.集中學習基礎知識。

雖然組織集中的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不再是首選,但是有些時候集中教學還是必要的,特別是文體知識的學習。初中的文體主要是記敘、說明、議論三種,并且寫作也要求在初中會寫記敘文和簡單的說明文及議論文,因此這些文體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在具體接觸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時可以先把有關文體知識集中組織教學,使學生對于文體知識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把握,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再組織學生把握具體的知識,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不會感到費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九年級上冊學習議論文時,就把有關議論文的相關知識給學生說一說,再結合課文具體分析和介紹議論文的寫法等。

第7篇:基礎文學范文

一、盡量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興趣

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既有自己本身的嚴謹厚重,又不乏輕松愉悅。這是因為語文包括的內(nèi)容太廣了,從生活瑣事到人生哲理,從社會百態(tài)到內(nèi)心情感,無不有語文的身影。語文本身就源于生活,但往往又是生活的概括、升華,只要你熱愛生活,相信心中定有語文的一份凈土。先努力從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入手,慢慢讀,細細品,或許一時還未培養(yǎng)出興趣,但隨著學習語文的深入,你會發(fā)現(xiàn)蘊藏在其中的樂趣,那時你的興趣就建立了,語文學習就事半功倍了。

二、重視積累與歸納

語文學習,或許一時的努力發(fā)勁,成績上來了,但下一次忽視了語文學習,成績立即一落千丈,這說明語文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積累,不是說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學語文,而重在點點滴滴的積累,只要每天騰出一小段時間來積累,重要的是堅持下去,滴水穿石,最終語文成績會逐步穩(wěn)定提高,不會有大起大落的現(xiàn)象。

三、適當?shù)淖鲱},在做題中總結完善

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必須多做題,在做題中重在總結完善自己的不足,把出現(xiàn)的新知識整理到自己的本子上,精選題目,可以有目的的進行專項訓練,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大量的習題為基礎。

四、多動動筆,閑時寫一些隨筆

善于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都寫出來,或者模仿他人的范文開始,融入自己的語言特點與自己積累的材料,正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從“模仿——改編——創(chuàng)造”,他人的文章就成了自己的有些作文,自己的能力會很快得到提升。模仿,可以模仿他人的結構,也可以模仿他人的內(nèi)容。

五、可以適當課外閱讀

每天飯前飯后,讀一讀報紙,看看短評,看看《讀者》,翻翻《青年文摘》。都是很好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要泛讀,活躍思維,開闊視野,培養(yǎng)語感。也可以讀一讀教學大綱推薦的20部古今中外名著,包括《語文讀本》都可以隨時翻翻看看。但課外閱讀始終不能代替正常的語文學習。

六、關于語文課本的學習

好多同學對語文課本不重視,上課不愛聽課,其實我認為這樣不好,對語文課本,應做到“預習——聽課、記錄——反思”。預習是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大凡學得好的同學都會有很合理的預習,預習主要工作:通讀全文,標明段號,劃出生詞與不認識的字,借助詞典,標上讀音,寫上詞語的解釋,借助參考書,理解文章的主旨,劃分段落,寫清段意,對文章不明白的地方畫上記號。聽課時,跟著老師的分析思路走,學會如何有深度的鑒賞分析文章,把老師所說的本課的突出的寫作技巧記下來,課后看看筆記,把寫作特點想一想能不能用到以后自己的作文中。注重課本,其實就是對文章的精讀。

七、語文聽課技巧

如何聽語文課?此話一出,很快就會有人說,“語文課有什么好聽的,從小學到高中,語文都是老一套,讀課文,學字詞,分析課文結構,歸納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不聽課,照樣能學會?!辈诲e,在眾多科目中,語文好學,但要學好卻不易,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要想學好一門功課,聽課是關鍵。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不僅是知識,同時還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正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于漁?!闭Z文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課文所要掌握的字詞、文章的主題和寫作持點等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和引導,學會如何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學習,感悟課文表達的情感,把握課文的主題、學習作者如何布局謀篇的。而孩子成績的好壞也往往取決于課堂短短的45分鐘的聽課效率。聽課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學會帶著問題聽課,在聽中求解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的聽課一般應達到三種效應。第一是完成對預習內(nèi)容的再認識,從而達到加深印象,加強理解和增強記憶的效應。第二是完成對預習中存疑內(nèi)容的釋疑,從而達到提高認識,釋疑解惑的效應。第三是完成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把握貫通,從而達到感悟、自得的效應。在這三個層次中,釋疑解惑的層次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鬃诱f:“不憤不啟”,孟子說:“困于心,恒于慮,而后作”,都是在講人對解除思維障礙的迫切心理。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既包括學生自身的釋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設疑,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這兩種因素在教學過程中交替發(fā)揮作用,就會在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中使學生提高聽課的效率。

(二)學會聽重點

一堂課為45分鐘,但老師講課的精華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鐘的講課內(nèi)容中,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nèi)容很多,我們要學會抓住聽課的重點。首先是根據(jù)課前預習的情況,重點聽自己預習時沒弄懂的部分,爭取通過教師的講解,把疑難點解決。其次,要抓住教師講課內(nèi)容的重點。要善于抓住教師講課中關鍵的字、詞、句,注意老師如何導人新課,如何小結,抓住老師反復強調(diào)的重點內(nèi)容。老師曾經(jīng)也當過學生,他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同時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關鍵,在課堂上會反復強調(diào)與講解。老師積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非常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在什么地方出錯和如何避免此類差錯。所有這些都是教科書上沒有的,只有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才能領會與掌握。所以對于學生來說,認真聽老師講課是學好語文最關鍵的一環(huán)。

第8篇:基礎文學范文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 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diào)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zhì)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xiàn)真正的學。

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zhí)岢鰜?,越多越好。”通過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辟一墻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fā)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diào)查,可了解哪些內(nèi)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梯度

閱讀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tǒng)。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nèi)容與表達方式準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的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

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個被認準了得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nèi)容。就像寫文章一樣,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huán)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fā),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nèi)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chuàng)新,應體現(xiàn)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fā)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xiàn)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fā)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chǎn)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fā)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tài),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 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培養(yǎng)措施

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fā)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中學語文閱讀能力在各階段培養(yǎng)目標是不同的,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發(fā)展階段:

1、積累階段

這是一個動態(tài)而連續(xù)的過程,更是后面階段能力具備和發(fā)展的基礎。積累的內(nèi)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斷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點;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范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jīng)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學生積累。

2 理解階段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zhì)外殼,只有發(fā)展了思維能力,理解力才能應“源”而生,所以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lián)想、想象力,它們在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是判斷力的培養(yǎng)。判斷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zhì),明確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斷旬或“限制和修飾成分、來訓練,如“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如果把“常?!币辉~去掉,這個判斷就絕對化了。因為生活中錯誤之后并不一定就產(chǎn)生“正確”。加上“常?!?,對“錯誤”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特點揭示就準確。

第9篇:基礎文學范文

關鍵詞:教學技巧;語文閱讀;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4-044-01

初中階段,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通過閱讀,能夠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透過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品讀生活,啟迪心靈。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是為了學生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進行的讀、寫、聽、說。然而,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所謂的閱讀也只是靠教師在課堂上對課文進行分析,學生記筆記課后再背。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梯度

閱讀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tǒng)。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nèi)容與表達方式準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的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個被認準了的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nèi)容。就像寫文章一樣,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fā),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nèi)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chuàng)新,應體現(xiàn)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fā)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xiàn)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fā)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chǎn)生強大的整合效應。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fā)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tài),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二、傳授閱讀方法,學會舉一反三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門路和程序。語文教學只有把讀、寫、聽、說的方法教給學生,才能使他們的語文能力逐步形成和發(fā)展。具體到閱讀教學,我認為,教師對課文的處理絕不能僅僅停留在把課文講懂、講透上,而要善于從課文中抽象出具體的閱讀方法,教給學生舉一反三的本領。

1、教給學生閱讀文章的一般方法

(1)根據(jù)作品文體特征,抓住閱讀重點。如閱讀文學作品,要通過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2)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語或句子,培養(yǎng)學生從細微處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分析某個細節(jié),某個動作,某種心理,或者某個貼切傳神的用詞,理解文章的某種思想或某種情感。(3)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歷史時代情況,培養(yǎng)學生綜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閱讀文本,必然要將作者與歷史、時代相結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內(nèi)涵。

2、教給學生精讀和略讀的方法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種基本閱讀方法。精讀是一種通過粗讀、細讀、反復讀、一字一句地讀,直到熟讀成誦,爛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從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閱讀方法。

指導學生精讀訓練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明確自學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2)指導學生運用工具書,尋找參考資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3)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步驟和方法。(4)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鼓勵學生質(zhì)疑并能合作解決。教師還可設疑,讓學生通過閱讀自行解疑。(5)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基本技巧,如教給學生圈點、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寫讀書筆記等方法,并加以訓練。略讀則是一種運用精讀得來的方法,略去或繞過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綱目,抓住要領和主旨的閱讀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略讀訓練時,要求學生多作粗讀、泛讀、跳讀練習,以增強他們把握文章精目的能力。瀏覽是相對精讀而言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課外閱讀書籍和報刊雜志都離不開瀏覽。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了解式瀏覽,即只了解其基本內(nèi)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即可;一種是涉獵式瀏覽,即隨手翻開一份雜志、一張報紙、一本文集,從通覽目錄和標題中去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的或關注或感興趣的內(nèi)容。瀏覽主要采用默讀的方式進行,“一目十行”即可,不要逐字逐句去念。

三、提倡教學中的讀寫結合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要用適當?shù)纳顚嶋H為素材進行以閱讀為基礎的小練筆。如擴寫、續(xù)寫和仿寫等等都是比較好的讀寫結合形式。總之,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讀寫訓練,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幫助學生從接受性閱讀開始走向創(chuàng)造性閱讀。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方式方法很多,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一蹴而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隨時貫穿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方方面面,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四、開放課堂,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