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計量經濟學發(fā)展范文

計量經濟學發(fā)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量經濟學發(fā)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量經濟學發(fā)展

第1篇:計量經濟學發(fā)展范文

數量經濟學起源于西方的經濟學理論,是經濟學科的一個分支。數量經濟學旨在通過與實際社會經濟問題結合建立數學模型,來定量研究經濟問題。目前,運用計量經濟方法對現(xiàn)實經濟問題進行研究已經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學研究的主流范式,數量經濟學正顯示出巨大的功效和普適性。

數量經濟學內涵

數量經濟學概述。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單純將研究重點停留在是什么,為什么的定性研究基礎上,脫離了理論基礎和數量分析,已經無法滿足指導經濟運行的實際需求。因此,有必要將經濟變量之間的變動關系通過一定的數量關系表達出來。數量經濟學應運而生。數量經濟學是一門方法論體系的學科,為其他經濟類學科在研究過程中提供一些分析工具以及具體的方法。研究人員和政府利用數量經濟學探討和研究的量化關系,可以有效地指導現(xiàn)實社會經濟的運行,從而制定出相應的可靠計劃和政策。

數量經濟學與經濟學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在我國,數量經濟學由經濟理論指導,以質的分析為基礎,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技術研究經濟數量關系。數量經濟學屬于經濟學領域的一個分支學科。在數量經濟學研究領域中,各界大都將研究重點放在經濟運行機制以及具體的資源配置方式,其本質則是利益的分配和協(xié)調機制不同。由于利益不同,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將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研究對象、前提假設、具體研究方法等當面的不同。

數量經濟學在我國的發(fā)展情況

我國數量經濟學發(fā)展起源 。我國數量經濟學的學科雛形最早于改革開放后產生。1979年,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于光遠召集了各學科的學者參加“開展數量經濟研究,成立中國數量經濟研究會”座談會,大會中提出“經濟數學方法”是可以成為研究領域名稱的,然而并不適合作為學科名字。座談會隨即提出了十幾項名稱,最后于光遠拍板命名為“數量經濟學”,英文名叫“Quantitative Economics”。不久,烏家培為組長帶隊赴美國訪問并學習,回國后他籌建了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第一家數量經濟學研究機構就這樣誕生了。

1984年10月10日至16日,全國數量經濟研究會在合肥召開第二屆年會,會上決定將“全國數量經濟研究會”改名為“中國數量經濟學會”,這一名稱沿用至今。從此以后,數量經濟學在我國迅速發(fā)展起來,并且在這個領域內出現(xiàn)了經濟科學工作者同自然科學工作者相互結合的趨勢。各類數量經濟學研究機構、學術團體紛紛成立,國內各大高校都開始設立數量經濟學專業(yè)或數量經濟學研究方向,幾乎所有的經濟類專業(yè)都開設了計量經濟學或數量經濟學專業(yè)課程,尤其是在碩士生和博士生,計量經濟學更是成為必修的核心課程。我國數量經濟學的發(fā)展方興未艾。

數量經濟學在我國的發(fā)展線路。在1979年至今的30多年里,數量經濟學在我國按照兩條線路發(fā)展。一是數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研究;二是現(xiàn)實經濟問題的應用研究。

在理論方法研究中,數量經濟學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以下兩個特征。第一,研究成果由早期的教科書和譯著,轉變?yōu)楹笃诘膶V蛯W術論文,且大多為經濟計量學的內容;第二,從學術論文中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對數量經濟學的研究由淺入深,技術含量由低到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科書有再版了多次的李子奈、潘文卿編著的《計量經濟學》、趙國慶主編的《計量經濟學》,譯著則首推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著作,如克萊因(L. R. Klein)獨著或合著多本計量經濟學的著作等。有代表性的專著和學術論文包括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量關于投入產出、線性規(guī)劃、系統(tǒng)分析原理的著作,這時期的研究成果較多地帶有前蘇聯(lián)經濟學理論的色彩,不完全屬于純西方經濟計量理論;20世紀90年代后,數量經濟理論方法研究日益向縱深向下發(fā)展,各種預測算法、組合模型理論等層出不窮,這一時期的所有研究成果都是典型的經濟計量方法論。

數量經濟學在我國的另一條發(fā)展線路是對中國現(xiàn)實問題的應用研究。這類研究隨著國內經濟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體現(xiàn)出明顯的時代特征。在20世紀80年代,數量經濟學方法剛剛傳入我國,學者的研究重點多在以計量方法解決當時的經濟問題,如國民收入增長率的定量分析、鋼板消費量和工業(yè)儲量探討等。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又面臨著一些新的熱點問題,如經濟全球化、國有企業(yè)改制、經濟體制改制等。進入21世紀后,計量模型和方法在現(xiàn)實問題研究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呈現(xiàn)出較強學術性。

數量經濟學在我國的發(fā)展特點。數量經濟學在我國的形成與發(fā)展,不僅引進了西方經濟學的相關內容,還結合了我國的實際國情,將經濟學分析的數理方法、計量工具和模擬技術統(tǒng)一在一起,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獨特的方法論體系。這一方法論的形成及發(fā)展成為我國現(xiàn)代經濟學發(fā)展的必要基礎,也將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增磚加瓦。

數量經濟學在我國的發(fā)展方向與展望

數量經濟學的應用范圍將被拓寬。未來,通過對資源與需要、社會經濟關系、理、經濟信息以及價值判斷等實際問題進行剖析,數量經濟學的應用范圍將被拓寬。延伸范圍包括數理經濟學中的博弈均衡理論,計量經濟學方面的博弈模型參數的估計以及檢驗問題,以及模擬經濟學中的非均衡、非穩(wěn)定變量的研究。

更加注重量化分析。量化分析就是將一些不具體、模糊的因素用具體的數據來表示,從而達到比較分析的目的。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在對經濟的研究中將更加注重量化分析。在社會高需求的作用以及國際經濟形勢日益復雜的趨勢下,更高級數的數量經濟學將會成為主流,更多的人才也有望涌入這一學科及領域。

更加適應我國現(xiàn)階段的實際經濟狀況。要堅持以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指導數量經濟學的發(fā)展,根據相關基本理論,建立和完善具體的研究工具,對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進行全面的研究。再在此基礎上,把經濟學理論進行條理化和規(guī)范化,從而發(fā)現(xiàn)新問題和新理論,進而使得這些理論更加適應我國現(xiàn)階段的社會發(fā)展實際情況。

第2篇:計量經濟學發(fā)展范文

關鍵詞: 低碳經濟; 節(jié)能減排; 科學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F20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8631(2010)03-0220-01

一、平涼發(fā)展低碳經濟的機遇

就平涼來講,發(fā)展低碳經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增強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大力實施資源轉化戰(zhàn)略、做大做強能源產業(yè)、加快經濟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生態(tài)平涼、和諧平涼的重要途徑。

第一,2009年12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我國首個省域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甘肅省循環(huán)經濟總體規(guī)劃》,將甘肅整體列為全國唯一的循環(huán)經濟示范區(qū)。為實現(xiàn)由高耗能、高排放、資源型的舊“兩高一資”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資源永續(xù)利用的新“兩高一資”轉變創(chuàng)造了宏觀政策環(huán)境。2010年4月,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等四個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支持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的投融資政策措施意見的通知》,對各地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中將配套循環(huán)經濟規(guī)劃,其內容主要包括政策體系構建、專項資金配套、關鍵技術公關等。從長遠來看可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增強經濟發(fā)展后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后危機時代新的競爭優(yōu)勢。

第二,2010年5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的頒布為平涼經濟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也為傳統(tǒng)能源綜合開發(fā)與新能源科技合作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甘肅省在全國的五大戰(zhàn)略定位,提出要把甘肅建成全國的工業(yè)強省、文化大省和生態(tài)文明省的宏偉目標,并著眼于解決影響和制約甘肅發(fā)展的突出問題,推出了10個方面47條支持甘肅破解難題、加快發(fā)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涉及平涼的12條)。中央出臺專門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政策性文件,這在甘肅歷史上是第一次,為平涼的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第三,國家出臺新型產業(yè)傾斜政策,鼓勵企業(yè)發(fā)展低碳經濟。建立支持低碳經濟發(fā)展的政策體系。例如確定近期和長期的碳價格,制定支持低碳經濟的新技術推廣政策。對積極發(fā)展低碳經濟的企業(yè)分別從土地、資金匹配、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優(yōu)惠。以政策調節(jié)手段鼓勵企業(yè)低碳排放,限制高碳排放,走節(jié)能、降耗、清潔生產的發(fā)展道路。

第四,平涼具有發(fā)展低碳經濟的獨特優(yōu)勢,全市現(xiàn)有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及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qū)5個,總面積7.4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6.6%,森林面積397萬畝,森林覆蓋率22.3%。是甘肅全省平均水平的兩倍多,一年中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有361天。清潔能源儲量可觀,風能、太陽能以及可再生能源豐富;旅游和服務等低污染的行業(yè)頗具發(fā)展?jié)摿Α?/p>

二、平涼發(fā)展低碳經濟的思路

欠發(fā)達地區(qū)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起步晚,經濟模式和工業(yè)體系尚未完全定型,產業(yè)向低碳經濟調整和轉型具有成本低、阻力小、動作快的后發(fā)優(yōu)勢。甘肅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fā)展、整體推進”發(fā)展戰(zhàn)略,系統(tǒng)化地指明了全省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方向,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發(fā)展戰(zhàn)略的布局和重點。平涼作為“兩翼齊飛”戰(zhàn)略布局中重要一翼的核心區(qū),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科學謀劃,扎實推進,在助推全省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第一,制定并實施低碳經濟的發(fā)展戰(zhàn)略。積極借鑒和吸收低碳經濟的先進理念,把“低碳化”作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之一。加快建設能源化工、綠色畜牧、優(yōu)質果品、人文生態(tài)旅游“四大基地”,打造西電東送、交通、物流“三大樞紐”,創(chuàng)建循環(huán)經濟、干旱山塬區(qū)現(xiàn)代農業(yè)“兩個示范區(qū)”,努力把平涼建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tài)良好的科學發(fā)展示范市。充分發(fā)揮交通便捷、生態(tài)良好、水資源支撐能力強的環(huán)境優(yōu)勢,加快構建以隴東能源化工基地為統(tǒng)領的涇河川、河川經濟帶和靈臺項目區(qū)“兩帶一區(qū)”工業(yè)化發(fā)展格局。特別是按照全省主體功能區(qū)規(guī)劃,堅持做強華亭礦區(qū),做大崇信礦區(qū),加快靈臺、涇川、崆峒區(qū)煤炭、石油資源勘探開發(fā)和轉化增值,做大做強原煤生產、火力發(fā)電、煤化工、石油化工產業(yè),實現(xiàn)捆綁式開發(fā)、一體化發(fā)展,把平涼建成隴東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區(qū)和帶動區(qū)。在大力推進以能源化工為主的工業(yè)發(fā)展的同時,繼續(xù)加快以葫蘆河、水洛河、達溪河流域為重點的旱作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區(qū)建設,不斷提升平涼金果、平涼紅牛兩大產業(yè)的質量、效益,形成產業(yè)特色優(yōu)勢,提升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水平。繼續(xù)推進以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崆峒山為龍頭的平涼旅游產業(yè)快速發(fā)展,打造崆峒山、涇川、關山休閑避暑3個旅游經濟區(qū),積極創(chuàng)建中國最佳旅游城市,使平涼旅游成為國內省區(qū)間大旅游經濟圈的重要支撐。加快商貿、現(xiàn)代服務業(yè)發(fā)展,新建十大專業(yè)市場和一批倉儲物流設施,著力提升第三產業(yè)發(fā)展水平。

第二,倡導低碳消費,引導消費模式變革。低碳經濟不只是低碳生產,還包括低碳消費。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市場需求是決定和引導生產供給的永恒動力,如果每個人都能按照低碳經濟的理念選擇產品和服務,高碳經濟模式就無法生存。發(fā)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在于改變人們的高碳消費傾向和碳偏好,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費量,減少碳足跡,實現(xiàn)低碳生存。

第三,構建低碳產業(yè)體系。一是在突出能源化工主導地位的同時,繼續(xù)加快以百興制革、景興食品、凱灃肉食、伊順祥牧業(yè)和恒興、通達濃縮果汁等為重點的農副產品加工業(yè);以平涼海螺水泥、新世紀節(jié)能環(huán)保石灰、中高檔陶瓷裝飾磚等為重點的新型建材業(yè);以智能疏水閥、毫米波磁控管、數控切紙機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yè)。形成以能源化工為引領,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裝備制造業(yè)梯次跟進的新型工業(yè)化格局。二是大力發(fā)展庭院經濟,完善農業(yè)循環(huán)經濟體系。積極推廣太陽能、秸稈氣化和沼肥綜合利用,努力構建以農村沼氣為基礎,以太陽能、秸稈氣化等清潔能源為補充,以節(jié)能新技術和新產品推廣為引導的農村能源利用體系。

第四,加大綠化力度,提高碳匯能力。根據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與碳排放關系的研究發(fā)現(xiàn),林地具有碳匯功能,每增加1公頃林地可吸收5.77萬噸碳,相當于每公頃建設用地碳排放量的85.34%。研究表明,我國每增加1%的森林覆蓋率,可以從大氣中吸收固0.6―0.7億噸碳。為此,?繼續(xù)抓好退耕還林、三北四期、天然林保護、重點公益林等項目的實施,深入推進城鎮(zhèn)面山綠化、村莊綠化、綠色通道、農田林網建設,完成造林封育19萬畝、城鎮(zhèn)面山治理1.5萬畝。以莊靜大示范區(qū)項目和小流域壩系工程為重點,加快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步伐,完成3條壩系12座淤地壩建設,治理水土流失220平方公里。圍繞創(chuàng)建國家生態(tài)示范區(qū),抓好25個重點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2個國家級環(huán)境優(yōu)美村和10個新農村環(huán)境綜合治理試點,完成7個規(guī)?;笄蒺B(yǎng)殖污染治理項目。

參考文獻:

[1] 林治波,楊森.看甘肅怎樣“循環(huán)”[N].人民日報,2010-05-19.

[2] 潘少軍.開啟“區(qū)域大循環(huán)”時代[N].人民日報,2010-05-25.

第3篇:計量經濟學發(fā)展范文

文學要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營造良好氛圍

鐵凝出席并作傳達

12月5日下午,中國作協(xié)黨組召開直屬單位領導班子成員、機關處以上干部會議,認真?zhèn)鬟_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中國作協(xié)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出席會議并作傳達。中國作協(xié)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張健,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建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勝友、陳崎嶸,黨組成員楊承志出席。

大家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在黨的十七大之后中央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分析了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環(huán)境,明確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會議對于全黨統(tǒng)一思想,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切實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文學界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中央精神,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凝聚力量,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繁榮文學事業(yè),建設和諧文化,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第4篇:計量經濟學發(fā)展范文

7月31日下午,我院舉辦了第9講糧科大講堂活動。本次活動邀請我院退休干部、原國內貿易部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研究員樊鐵先生作了主題為“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糧食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專題報告。局總工程師、院長兼黨委書記翟江臨同志出席會議。

樊鐵先生以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線,介紹了糧科院發(fā)展歷程回顧、糧食科研往事的體會和感受、實驗室安全經驗,及對年輕科研人員的寄語等內容,講述了親身經歷的“磷化鋁應用”“殘留溶劑的**”“糧油品質測報”等七個典型案例,深刻闡釋了對科學家精神的認識和實踐,特別強調糧食科研是綜合性學科,不能關門做科研,要抓根本,實驗方案要嚴密,注重細節(jié),生產實踐要以基礎理論為指導,團隊要統(tǒng)一思想,尤其要注重培養(yǎng)學科術帶頭人,科研條件要物盡其用等。殷切希望年輕科研人員要從專業(yè)導向,快速適應并融入糧食行業(yè),努力堅持不懈,勇于創(chuàng)新,多做實驗,強化基礎理論知識等。報告內容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表達了我院老一輩科技工作者關心糧科院創(chuàng)新發(fā)展,關懷青年人才成長的深情厚誼。

樊鐵先生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化學系,從事糧食科研工作近50年,曾擔任商業(yè)部谷物油脂化學研究所長、中國糧油學會學術咨詢委主任,以扎實的科研作風和突出的科研能力為糧食科技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我們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認真踐行“求真、進取、協(xié)作、包容”院訓樹立了榜樣。

報告會由譚本剛副院長主持,會后代表院希望全體科研人員要認真學習傳承發(fā)揚我院“糧科”精神,大力弘揚“愛國、創(chuàng)新、求實、奉獻、協(xié)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聚焦真需求,潛心實科研,產出硬成果,努力為科技興糧事業(yè)增光添彩,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成果應用在成千上萬個廠庫中。

報告會以現(xiàn)場會議和視頻會議結合的方式進行。我院院長助理孫長坡及處級干部、黨支部書記以及一線科研人員共5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

第5篇:計量經濟學發(fā)展范文

摘要:本文在對計量經濟學內容模塊及課程體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基于新興的教學方式――微課,以經典計量經濟學中單方程模型最小二乘估計量的最優(yōu)線性無偏性質為例,進行了具體的微課教學設計,并且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融入了“互聯(lián)網+”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本文還對傳統(tǒng)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認為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理論與應用脫節(jié)、學生理解效果較差等一系列問題,而基于微課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設計可以在教學安排、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微課;教學改革;計量經濟學的地位與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3-0081-06

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定義是,以經濟學為基礎,運用數學方法,構建計量經濟模型,闡述經濟中隱含的數量關系的一門學科,是經濟理論、數理統(tǒng)計學、經濟統(tǒng)計學的有機結合體。在各國,尤其是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學科體系中,計量經濟學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計量經濟模型的創(chuàng)始人克萊因、世界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等著名學者都多次指出了計量經濟方法的重要性。

1980年,以經濟計量學“頤和園講習班”為標志,計量經濟學開始進入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作為一門專業(yè)課程,計量經濟學陸續(xù)進入國內高等院校的經濟類專業(yè)課程體系中。1998年,中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教指委將計量經濟學納入經濟學類專業(yè)的8門核心必修課程。同年,教育部在經濟學科中審定了“應用經濟學(一級)數量經濟學(二級)”的學科分類,明確了數量經濟學的學科設置。此后,計量經濟學作為數量經濟學中的主干課程,在各高等院校中廣泛開設。目前,在各高等院校的經濟學類、管理學類等專業(yè)中,計量經濟學被教師和學生評為最重要、最實用的方法。計量經濟學的學科人才也深受社會青睞,其就業(yè)面廣泛,在管理、社會、醫(yī)學、生物、統(tǒng)計等各個領域都有涉及。

計量經濟學之所以得到學者、教師、學生及社會的廣泛接受,一方面是因為計量經濟學方法具有科學性和普適性,如前所述,其方法已經在社會發(fā)展、經濟增長,甚至是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應用;另一方面,計量經濟學將經濟學、統(tǒng)計學、數學及一系列相關學科緊密聯(lián)系到一起,不僅實現(xiàn)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高度統(tǒng)一,更為重要的是推動了經濟學由探討變量之間的定性關系向研究變量之間定量關系的轉變,并成為各學科之間相互融合、共同進步的重要工具。

目前,計量經濟學在各高等學校中越來越受重視,從某種程度上說,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為經濟管理類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全國各高校相繼將計量經濟學及其相關課程列為重點建設目標,在課堂教學、教材編寫、精品課程、教學改革與實驗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目前國內計量經濟學的課程教學仍然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為主,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對前期儲備知識要求較高且理論性較強,出現(xiàn)了學生學習效果參差不齊等問題。本文將在梳理計量經濟學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基于新興的微課方式,對計量經濟學課程體系進行梳理,提出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改革方案。

一、計量經濟學的發(fā)展階段及學科體系

(一)計量經濟學發(fā)展的四大分支

計量經濟學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現(xiàn)有數據資源,構建實證模型,不僅定性地判斷各個自變量(解釋變量)對因變量(被解釋變量)的影響方向,同時定量地求出了自變量(解釋變量)對因變量(被解釋變量)的影響程度,這種研究方法不存在時代局限性,在任何一個時期對于所有學科來說都是成立的,因而計量經濟學從出現(xiàn)至今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相當多的經濟學者進行科W研究的重要手段。

以20世紀70年代為界,計量經濟學大致可以劃分為經典計量經濟學、現(xiàn)代計量經濟學兩大類。早期的計量經濟學經過多位研究學者對其概率論基礎、理論框架、數據模型、模型應用等內容進行擴展,形成了完整的經典計量經濟學方法體系。從理論方法角度而言,經典計量經濟學是在經濟理論基礎上,對所獲得的時間序列樣本數據或者截面樣本數據建立線性化的參數模型和隨機模型,運用最小二乘(OLS)等方法對所構建的實證模型求解,得到模型的估計結果。在應用實踐方面,計量經濟學屬于經驗分析、實證分析,模型結果可以用于分析經濟結構、評價經濟政策、預測經濟趨勢走向、檢驗并進一步發(fā)展經濟理論等。

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世界經濟遭遇了經濟滯漲、石油危機、利率自由化等一系列變動,經濟活動更為復雜,以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經典經濟計量模型受到嚴重挑戰(zhàn),模型的預測性和解釋力大大降低。在經典計量經濟學的基礎上,現(xiàn)代計量經濟學應運而生,實現(xiàn)了對此前計量經濟學的傳承。

目前,現(xiàn)代計量經濟學已經逐漸發(fā)展為4個主要方向:微觀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面板數據模型、非參數計量經濟模型。目前,上述分支已經成為經濟學類專業(yè)研究生的獨立課程,且相應的教科書也已相繼出版,這標志著它們作為計量經濟學的分支學科已經成熟。

時間序列分析方法是現(xiàn)代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方面。經典計量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前提假定就是解釋變量的非隨機性,這就要求解釋變量的數據滿足平穩(wěn)性這一條件。而在實際的問題中,時間序列數據往往是非平穩(wěn)的,因而采取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進行的估計和分析就會得到“虛假回歸”的結果,即在經濟理論中本來不存在任何關系的兩個變量,卻能夠通過回歸得到較高的相關性,但這種高度相關的結果卻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就是在上述問題中,以研究時間序列自身的變化特征為主線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計量經濟學方法。對于多個非平穩(wěn)(有單位根)的時間序列而言,如果其線性組合是平穩(wěn)(無單位根)的,則可以稱這些序列之間具有“協(xié)整”關系,那么這些時間序列所表征的宏觀經濟變量之間行為上的均衡關系就是真實的。

與單獨的橫截面數據模型或者時間序列模型相比,面板數據模型包括了上述兩類模型所不能表達的內容,更能反映經濟活動的行為特征和變動規(guī)律。此外,面板數據模型還可以反映個體效應,即揭示不同個體之間的確定性或者隨機性差異。同時,基于面板數據模型可以構造更為復雜的模型并對其進行檢驗,也減少了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

與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先驗地設定模型的結構不同,非參數計量經濟學的模型形式要通過估計之后才能得到。非參數計量經濟模型一般可以劃分為完全非參數模型與半參數模型兩大類,其估計方法通常為權函數方法,常見的權函數估計方法主要是核估計與局部線性估計。目前該方向發(fā)展的重點仍然在新的參數估計方法及其性質上。

(二)計量經濟學的三個教學層次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計量經濟學通常被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分別適用于不同學歷背景的學生。其中,初級計量經濟學一般以經典計量經濟學為主要內容進行講解,介紹單方程線性計量經濟模型,并進一步對放松經典模型假定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主要教學對象為沒有接觸過任何計量經濟學內容的本科學生,教學周期為一個學期。對于研究生的教學而言,重點講解的內容一般都放在中級計量經濟學以及高級計量經濟學上。鑒于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背景不盡相同,因而在中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中,除了要求沒有接觸過計量經濟學的學生對初級計量經濟學的內容進行自學外,還需要穿插講授初級計量經濟學的某些重要內容,以確保計量經濟學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方向性問題和核心模型理論有更好的理解。在課時比較充分的情況下,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又在中級計量經濟學課程體系中單獨列為一門課程,進行更為詳細、更為深入的講授。與初級、中級計量經濟學課程不同,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中側重于對最新發(fā)展或者較為前沿的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講解。

在上述理論課程結束后,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高校還繼續(xù)增加部分應用課程,通過經濟研究中的具體案例,講授如何運用理論部分所學的概念和方法進行實際的計量建模、估計和檢驗;增加上機課程,演示講解主要計量經濟軟件的基本操作和實際應用,讓學生熟悉計量軟件的操作過程,從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熟練使用。

除了課程的講授之外,在計量經濟學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首先,作為一門綜合類的交叉學科,計量經濟學不僅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經濟學功底,還要求學生有較好的統(tǒng)計學、數學,特別是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學的基礎;其次,計量經濟學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夠熟練操作至少一種計量經濟學軟件進行模型構建;最后,計量經濟學還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在估計得到模型結果后,能夠發(fā)現(xiàn)結果背后所隱含的經濟規(guī)律,理清邏輯,進行深入分析。

當然,根據“教學相長”的理論,計量經濟學的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計量經濟學的開設不僅為學生綜合分析、研究經濟問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打下了較好基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作用與價值體現(xiàn)在:一是提高了學生對經濟科學方法的應用技能,特別是應用計量經濟方法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二是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例如基于先進的計量經濟學方法,構建符合經濟現(xiàn)實或者社會發(fā)展狀況的模型,從中挖掘、發(fā)現(xiàn)新知識;三是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因為建模所需要的知識是多維度、全方面的。

二、“微課”改革的興起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種網絡課程應運而生,教學領域“互聯(lián)網+”促使了“微課”的產生。“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現(xiàn)在已經迅速成為各國,特別是發(fā)達國家教育研究和教學改革的熱點?!拔⒄n”的主要傳播手段為微型教學視頻,同時綜合了影像、動畫、幻燈片、音頻、圖片、文本等不同媒體,通過自主學習、在線學習等方式將零散化、碎片化的教學內容清晰、明確地傳達給學生,具有“主題突出、短小精悍、針對性強”且“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等特點,有助于學習者進行自我調節(jié)學習,同時照顧到了學習者的“注意力模式”,更加符合廣大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對于計量經濟學課程而言,進行相關的“微課”設計與改革,可以使得這一理論性強、相對枯燥的課程更便于理解和學習,因而“微課”計量經濟學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P于“微課”的起源,大多數學者普遍認同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1993年由美國北愛荷華大學的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課程”是“微課”的開端。作為化學專業(yè)教授,McGrew希望簡單的有機化學常識能夠得到普及,然而當時的有機化學教材晦澀難懂且篇幅很長,沒有化學基礎的學生及民眾需要花費大量精力研讀。因此,McGrew教授希望能夠讓人們在課堂以外的其他地方也能方便、簡捷地學習到化學常識,為此提出了“60秒課程”,并且他還將“60秒課程”劃分為三個主要部分:概念引入、解釋、結合生活列舉例子,同時建議其他學科的教授也用相似的方法對各自的專業(yè)知識進行推廣。第二種說法是,1995年由英國納皮爾大學的Kee教授提出的“1分鐘演講”是“微課”的起源。具體而言,Kee(1995)認為在知識量與信息量大爆炸的時期,能夠快速準確地從各學科中提取核心概念滿足學習需要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個關鍵能力,因此他提議讓學生針對知識的核心內容進行一分鐘的精練演講,并要求演講具有良好的邏輯結構且包含一定數量的例子,一分鐘演講不僅促進了學生專業(yè)知識的提高,同時還將所學內容相互聯(lián)系起來,從而避免了學習的孤立性與片面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此基礎上,微課程開始迅速發(fā)展。2008年美國圣胡安學院的教學設計師Penrose最早提出了“微課程”的概念,也就是現(xiàn)在的“微課”,他還將微課程的概念解釋為“知識脈沖”,經過研究表明,通過配合一定程度的作業(yè)、討論、實踐,微課程的學習效果完全可以與長時間的授課相媲美,甚至更好。

胡鐵生(2011)將“微課”引入我國,對“微課”的概念、特點、分類、適用范圍等內容進行了系統(tǒng)的介紹。自此以后,“微課”開始了在中國的蓬勃發(fā)展。隨著“微課”的快速發(fā)展,國內外有關“微課”的教學專題網站迅速涌現(xiàn),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微課”網站是2006年國外創(chuàng)建的可汗學院。在國內,最知名的平臺是“中國微課網”以及“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網站。截止2013年6月28日,各地重點大學、本科等在內的高等學校1600多所、教師12000多名參加了“微課”的教學比賽。此外,另一個重要的國內“微課”平臺是網易云課堂,目前,該網站開發(fā)“的課程數量已經達到了1100多門,且每門課程是由系列“微課”組成的,各個“微課”之間以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高級的進階方式呈現(xiàn)。

三、基于“微課”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設計

計量經濟學課程具有結構化、模塊化等特點,即每一章節(jié)的完整性較強,包括性質、估計方法、檢驗等內容,體系較為完整,適合進行“微課”的設計。一節(jié)完整而優(yōu)質的“微課”需要很多準備工作和開發(fā)工作,再具體到應用過程。就計量經濟學而言,該課程既包括基本的理論方法,又可以應用到具體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中,與“微課”的設計理念高度一致。

與其他“微課”一致,計量經濟學“微課”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照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方法分類,可以分為問答型、演示型、討論式、實驗式等類型;根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方式分類,又可以分為答疑型、解題型、證明型等類型;按照計量經濟學“微課”的制作方式,則可以分為智能手機拍攝、專業(yè)攝像機拍攝、錄屏軟件拷貝等類型。

“微課”的基本要素包括6個方面:微視頻,即“微課”的教學錄像或者教學視頻;微教案,簡言之,就是微視頻教學的教案;微課件,即輔助教學的素材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微反饋。通過統(tǒng)一的教學平臺,采用“互聯(lián)網+”技術,將這些資源綜合為“非常6+1”,如圖1所示。

如前所述,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的前期儲備知識要求較高,因此學生在上課過程中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吸收課程內容。經過對比分析各種類型的“微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可得,計量經濟學最好應該采用“融合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微課”的設計,即在計量經濟學“微課”的設計中,基于“互聯(lián)網+”的理念,根據胡新生等(2012)、孟香惠(2013)提出的一體化基本設計思想,將課程分成面授學時、網上學時兩大主要部分,先通過網絡課程讓學生進行課前網上預習,然后教師進行課堂上的重點、難點講解,最后再讓學生進行課后的網上復習,回顧整個教學過程的全部內容。其中,相鄰兩個環(huán)節(jié)互為聯(lián)系、相互補充,前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起到指導作用,后一環(huán)節(jié)為教師和學生同時提供準確的反饋信息,計量經濟學“微課”的教學步驟如下。

(一)網絡課前預習

此階段需要依靠學習者自己獨立進行,一般是通過互聯(lián)網將該階段的“微課”放在教學平臺上,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在網絡課前預習階段,計量經濟學課程應該主要集中于對新知識、新內容的介紹,無需過于細致,但應對整體性和方向性的知識框架進行講授,使得學習者大體了解所學內容的整體概念、基本思想、估計方法、理論模型等基礎知識。此外,由于學習者的教育背景不盡相同,因此本階段的內容還需對所授內容的前置知識點和問題背景進行回顧。同時,授課者應啟發(fā)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思考,特別是適當講授如何應用計量經濟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或者例子,使其產生學習興趣。在課程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在課程中提出問題,或布置簡單的預設任務,以便在面授時檢查學習者的預習情況,提高預習效果。教師也可根據預習情況有計劃地安排面授課程的內容和進度,及時調整上課計劃,更多地發(fā)揮學習者的積極主動性,使得課堂教學更有效果,也更有效率。

(二)面授課中學習

將“微課”應用到計量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中并不是讓“微課”取代教師教學,而是把“微課”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教師圍繞“微課”所授內容,引導學生進入W習情境,并且根據“微課”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解讀和解析,激發(fā)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的思維方式,對于計量經濟學這樣一門具有較高適用性的課程而言尤其如此。在這一階段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在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情況等進行課程內容的講授、調整,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一般而言,在面授課學習階段,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對知識點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解,或是對計量經濟軟件進行示范操作和過程演示,以及對例題進行講解,從而學習者可以跟隨教師一起解答問題,深入了解計量經濟方法的內涵與實質。同時,在面授課堂上,學習者與老師可以進行直接互動,對“微課”所展示的內容與知識可以進行更為深入與廣泛的討論。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反饋,積極改進計量經濟學“微課”設計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三)網絡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階段也是計量經濟學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課后對課堂上所學知識點進行反復的鞏固與練習,學生才能全面理解課程的主要內容。因此,本階段計量經濟學的“微課”內容以鞏固和習題為主,基于“互聯(lián)網+”帶來的資源優(yōu)勢和信息優(yōu)勢,為學習者提供充足的復習資料與習題,并進行要點提示和分析講解,以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由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性,對于吸收消化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對其提供開拓性和思考性較強的“微課”。

一般而言,學生在最初的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中,接觸的第一個重點內容就是經典計量經濟學中的最小二乘估計方法。由最小二乘估計方法得到的估計量具有何種性質和優(yōu)勢,從而使得該估計量能夠在計量經濟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這是學習者接下來會關心的問題。本文基于上述教學框架與“微課”特點,以經典計量經濟學中單方程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計量的最優(yōu)線性無偏性質一節(jié)為例,進行了面授課中學習階段的“微課”設計,基本內容列于下表1。

四、有關計量經濟學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思考

(一)計量經濟學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

鑒于計量經濟學的學科地位越來越重要,其在科學研究以及人才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因此對計量經濟學教學的重視程度應進一步提高。基于目前國內各高等學校的教學情況分析,在實際的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為主,即以幻燈片演示、板書講授為基礎,采用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或者課程論文等方式進行測驗。在信息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計量經濟學的課程建設如何順應時展,基于“互聯(lián)網+”、“微課”等新技術和新模式做出相應改進,是非?,F(xiàn)實并十分重要的一個問題。在這一部分,本文將對傳統(tǒng)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類典型問題進行思考,并進一步說明、驗證計量經濟學“微課”設計與微課改革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課時限制,傳統(tǒng)計量經濟學的課程內容主要涉及計量經濟的基本方法與基礎理論,如參數估計、假設檢驗等,而對于如何建立符合經濟增長、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的實證模型,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占據重要地位的計量分析軟件的操作卻甚少提及。很多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后,只了解計量經濟學的相關概念、模型、性質、檢驗方法等知識,但并不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定量分析與經濟預測。學生在進行本科和碩士畢業(yè)論文寫作時經常出現(xiàn)模型中變量選取、模型形式設定以及數據處理等問題,這都是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學生無法做到學以致用導致的。同時,目前大多數的計量經濟學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基本上只與本章內容相一致,不能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從而案例教學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在教學安排方面,傳統(tǒng)計量經濟學教學的課程安排與時長安排也并不合理,例如,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中設置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課時為54課時。計量經濟學的學習要求學生預先學習必要的微積分、概率論、統(tǒng)計學等相關知識,但是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往往發(fā)現(xiàn),學生對一些先修課程的相關內容已經遺忘、甚至還未學習,對在計量經濟學課程中需要用到的基本知識并不熟悉,導致該課程的教學在規(guī)定學時內很難完成。

雖然國內大多數高校在計量經濟類課程教學中構建了多分類的教學體系,例如,根據講授內容的深淺程度、講授知識的范圍將計量經濟學分為初級計量經濟學、中級計量經濟學與高級計量經濟學,但是計量經濟學教學大綱的規(guī)范、教學日歷的制定、重要教材的建設與課程體系的設計還有很多不一致、不協(xié)調甚至脫節(jié)的地方。傳統(tǒng)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授課時長一般為45―50分鐘,授課時間固定,學生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錯過課程,則需進行自學,而自學中沒有教師的指導和提示,在理解上將會存在很大困難。特別是,學生的理解與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之間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從而導致學生學習上的不連貫性和無效性。

在教學手段方面,計量經濟學授課教師選擇的教學方式一般是“多媒體+板書”形式,以多媒體為主,例如在進行計量經濟學課程講授時,部分原理、定理的推導和演算過程中會存在大量的矩陣,不利于板書的書寫,因此類似于這樣的內容都使用多媒體的方式講解。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教師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教師能夠快速更新教學內容而不必書寫板書,從而減少上課時不必要的時間浪費。但是,計量經濟學中多媒體教學方式使得教師不容易把握教學進度,不了解學生是否理解內容,在短時間內將不易理解的教學內容“填鴨式”地“塞給”學生,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不深,從而不能及時吸收理解所學內容。

(二)“微課”改革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優(yōu)勢

基于“微課”的框架下進行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設計具有諸多優(yōu)勢。首先,從教學內容上來講,“微課”對于計量經濟學的講授內容更加寬泛,所授知識并不受到課時限制,因而不局限于理論推演與數學推導。更為重要的是,“微課”可以對傳統(tǒng)課堂上無法或是沒有時間傳授的內容進行講解,且講解內容可以更加細致,擴大了學生的學習范圍?!拔⒄n”內容可以作為教師面授課程的補充,學生既能夠在課前對教師即將講解的課程內容進行預習,了解課程整體思想,做好銜接;又可以在課后積極復習,以解題型和答疑型的“微課”內容為輔導,鞏固課堂內容。

其次,計量經濟學的“微課”教學能夠滿足不同能力、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需求?!拔⒄n”的教學更加方便靈活,對于不同教育程度與教育背景的學生來說,“微課”的內容更具針對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自由選擇需要觀看的“微課”內容。例如,數學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直接學習計量經濟學課堂講授的“微課”;而基礎薄弱、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統(tǒng)計學知識的學生則可以先通過學習前置課程彌補知識缺陷,而后再進行正式的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相對于傳統(tǒng)計量經濟學教學,“微課”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持續(xù)性注意力。“微課”將授課時長控制在10分鐘左右,在較短的時間里對某一突出知識點或難題進行系統(tǒng)、細致地講解,學習者能夠集中聽講,畝有效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而不會感覺到課程冗長,信息接收也不會產生相互干擾。“微課”視頻能夠反復多次觀看,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學習者不用擔心錯過的課程無法彌補,可以通過微視頻進行自學,且學習內容一致,具有連貫性。

最后,“微課”以多種形式、豐富多彩地展現(xiàn)學習的內容,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偏好與學習習慣。“微課”的核心是微視頻,這種呈現(xiàn)方式不僅可以將課程的重點全部展現(xiàn)到視頻中,而且可以排除其他無關的視覺刺激,加強學習者對知識的記憶力。例如,可汗學院所制作的“微課”教學視頻,畫面中突出強調了一個黑板,沒有教室和教師,只能聽到老師對教學內容的詳細講解,也只能看到黑板上簡練列出的教學內容。同時,“微課”運用了各種信息技術手段,表現(xiàn)形式豐富多樣,與當前課程內容有聯(lián)系的各類信息,例如影像視頻、動畫片段、音頻、圖片、文本等,均能夠通過“微課”視頻得以展現(xiàn),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了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效果。

五、結論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統(tǒng)計學、數學多學科相互融合形成的交叉學科,在科學研究、社會實踐、人才培養(yǎng)等多個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具有科學性和普遍適用性,其理論與方法已經在社會經濟的各個范疇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凇拔⒄n”這樣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計量經濟學適宜采用融合式教學模式進行網絡課程的設計。本文以經典計量經濟學中最小二乘估計量的線性、無偏性、有效性為例,進行了具體的“微課”設計。另外,通過對傳統(tǒng)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進行深入思考,本文發(fā)現(xiàn)以“多媒體教學+板書演示”為主要方式的傳統(tǒng)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在教學安排、教學目標等多個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與之相對,基于“微課”框架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設計和教學改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有效提高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效果。

如何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計量經濟學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已經成為高等學校經濟管理學科發(fā)展和教學實踐的重點內容。在“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以“微課”為基礎,開發(fā)、擴展、充實計量經濟學相關教學資源,豐富和完善計量經濟學教學體系,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是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也是高等教育經濟管理學科內涵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值得教師、教學工作者進行深入思考與深度開發(fā)。

參考文獻:

[1]Kee T.P.The One Minute Lecture.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2]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1-13.

[3]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張同斌.高等學校經濟計量分析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5,(9):103-104.

第6篇:計量經濟學發(fā)展范文

一、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學時偏少

我校區(qū)域經濟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計量經濟學課程課時為32學時,這遠遠低于很多高校40?60學時的安排。課時安排偏少,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水平的發(fā)揮、教學內容的設計,學生對于該課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會大打折扣。

(二)課程定位不清晰

我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究竟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目前有不同的意見。從目前該課程的學時安排來看,顯然是將該課程設定為理論課,在教學中強調知識體系的系統(tǒng)性和嚴謹性。但是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其學習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模型建立、參數估計、模型檢驗和運用的理論與方法之后,在自己的研究中結合研究課題實現(xiàn)將現(xiàn)實經濟問題抽象化和模型化。因此,目前對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定位難以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上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三)研究型教學模式運用不夠,實驗教學與案例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計量經濟學是以數理統(tǒng)計為基礎,數學方法為手段,經濟理論為指導,考察現(xiàn)代社會中各種經濟現(xiàn)象的數量關系,預測經濟發(fā)展趨勢,檢驗政策效果等。也是經濟學課程中唯一一門對學生提出知識、方法、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能力要求的學科,這就決定了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當前,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課堂教學以講授為主,外加演示Eviews軟件以熟悉各種估計和檢驗方法的流程。計量經濟學研究思路包括建立模型、估計參數、模型檢驗及模型應用。目前的教學中主要就參數估計和各種檢驗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介紹,而對如何從專業(yè)領域的經濟問題出發(fā)建立模型,如何應用模型分析實際經濟問題,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學生的應用能力差。此外,目前應用廣泛的一些計算機軟件的實際操作訓練仍然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上機操作訓練不夠,主要限于每節(jié)課最后學生的操作演示。

二、對完善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的若干思考

(一)在明確定位的基礎上優(yōu)化課程內容體系

課程建設的重點是設計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體系,這需要明確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定位。計量經濟學教學要盡量做到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應用并重,同時要聯(lián)系實際的研究情況。核心問題是如何優(yōu)化課程內容體系使之適應創(chuàng)造性經濟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和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需要。為此,需要處理好以下4個方面的關系:首先,在整體思路上,處理好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基礎性、前沿性和時代性關系。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發(fā)展很快,前沿性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xiàn)。在研究生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既要介紹基本的經典理論與方法,又要講授一些非經典的理論與方法。經典理論方法是非經典理論方法發(fā)展的基礎,而且至今仍然被普遍應用,在課程內容建設中理應受到重視。同時,應當指出經典理論方法的主要特征及其與實際經濟問題之間的差距,在此基礎上闡述以微觀計量經濟學、非參數計量經濟學和動態(tài)計量經濟學為主要內容的非經典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從而追蹤本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介紹新的理論和方法的發(fā)展動態(tài)。同時增加案例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不斷補充和優(yōu)化課程內容體系,既保持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基礎性,又體現(xiàn)其前沿性和時代性。

其次,在內容結構上,處理好理論、方法和實際應用的關系。研究生能夠結合各自研究方向應用所學的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課題研究中的問題是我們的主要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計量經濟理論與方法和現(xiàn)實經濟問題的結合,堅持理論與應用并重。在講完單一方程和聯(lián)立方程理論方法之后,還要講解單一方程計量經濟學應用模型和聯(lián)立方程計量經濟學應用模型及其在生產、供給、需求、消費、金融、貿易等主要領域的應用,同時根據學生的研究方向與課題,設置不同類型的專題講座與案例討論。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又能加深學生對于計量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理解。

再次,在理論與方法的講授上,處理好思路剖析和數學推導的關系。闡述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需要借助數學推導過程,然而要認識到,最重要的是思路而不是數學推導過程。很多數學推導過程都可以通過自學掌握,而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則要通過教師的引導才能掌握,只有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理論方法產生和發(fā)展的方法論,才有可能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因此,在時間極其有限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著重掌握的應該是常用方法及其思路,而不是詳盡的數學推導過程。一些較繁瑣的數學推導和更多的方法可以在課后針對有研究需要的學生另行安排。

最后,在模型應用的講授上,處理好理論模型介紹和發(fā)展過程分析的關系。計量經濟模型在每個領域的應用都有其特定的演變與發(fā)展過程。通過各種應用模型的講解,可以讓學生熟悉常用的計量經濟模型及其估計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有關模型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以便其在未來的研究實踐中能夠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和改進模型。所以在應用模型的講授上,應重點介紹模型演變與發(fā)展的方法論,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真正了解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是如何發(fā)展的。

(二)在積累豐富素材的基礎上加強教材建設

所用教材的優(yōu)劣是課程建設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近30年來,計量經濟學的教材層出不窮,其中不乏比較好的。然而多數以介紹理論和方法為主,除了一些例題外,很少有關于應用的專門章節(jié)。因此,計量經濟學給人的印象是一門孤立的課程,讀者難以發(fā)現(xiàn)它與其他經濟學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更不能理解它在整個經濟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甚至會把它視為一門經濟數學方法類課程。

為了較好地體現(xiàn)上述關于課程內容體系優(yōu)化的思想,急需總結多年來的教學與研究經驗,在積累豐富素材和融入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更新教材內容,做到理論與應用并重,將計量經濟學設計成為一門特色鮮明的經濟學課程。這一方面需要處理好基礎性和前沿性的關系,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實例,更新和改變軟件。

(三)在適當增加課時的基礎上改進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計量經濟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3]。目前教學中,學生上機訓練時間太少。建議在現(xiàn)有學時基礎上,增加8個學時的上機操作訓練,并將這8個學時穿插在原有的32學時中間,而不必專門安排軟件應用的實驗課。在實驗教學中可以重點介紹一種專業(yè)應用軟件,要做到實驗教學與理論方法教學相銜接,即應該將實驗教學合理、適時地穿插在理論與方法教學的過程中,而不能截然分開,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方法的理解和運用。在實驗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學生在處理各類型數據、建立模型等方面的訓練??梢赃m當安排一些綜合練習,在綜合練習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研究方向選擇實際研究對象,綜合應用所學的理論方法,建立模型,收集數據,估計、檢驗和應用模型,從而完成建模的全過程。通過獨立的實踐、教師的輔導和互相之間的交流,促成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

(四)在豐富案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提高案例教學質量

計量經濟學強調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案例教學自然是教學方法的首選。然而,在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方法依然占主導地位,對如何根據經濟學理論、從實際經濟問題出發(fā)建立模型以及如何根據已建立的模型分析實際經濟問題等討論的較少,結合實際案例的分析和應用就更少。這樣勢必導致學生理論方法的實際應用能力較為薄弱,面對實際經濟問題或現(xiàn)象,在提出建模設想、選用具體估計方法、查閱相關資料、收集整理數據、診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改進估計方法等各個計量經濟建模環(huán)節(jié)都存在問題。

因此,在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中,除了適當增加實驗教學外,急需加強案例教學,以便有效地消除或縮小理論與實踐的鴻溝。首先需要有效地組織案例素材,建設有專業(yè)特色的案例庫。有專業(yè)特色就是要充分體現(xiàn)我校區(qū)域經濟學專業(yè)以及農業(yè)經濟管理專業(yè)的學科特點,圍繞當前國家社會經濟生活中與區(qū)域經濟和農村經濟發(fā)展有關的課題,選取體現(xiàn)時效性、專業(yè)性、貼近個人社會經濟生活的微觀區(qū)域經濟案例。在建立案例庫的過程中,應當整合校內多個相關學院的資源,特別是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和經濟管理學院要互通有無,合作交流。

在建設案例庫的基礎上,實施案例教學方法更為重要。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目的不是傳遞信息,而是啟發(fā)學生自主地思考和探索,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與能力。因此,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主要是組織課堂教學和引導討論。案例教學方法強調討論過程,寓原理于討論中。因此要啟發(fā)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集體討論、獨立分析、解釋每個教學案例所涉及的問題,從而提髙學生的參與程度,鍛煉學生的研究能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運用。針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環(huán)境,在課程網站上開設案例討論區(qū),進行非實時的案例討論。教師規(guī)劃好案例初始資料和目標,學生通過非實時手段進行討論,最終形成分析報告或論文。

第7篇:計量經濟學發(fā)展范文

關鍵詞 計量經濟學 實驗教學模式 探索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Econometrics Exploratory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l

――Take Qingha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Xiaoping

(College of Finance,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16)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Econometrics experiment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taking Qingha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puts forward design method of the exploratory experiment teachingmodel.

Key wordseconometrics; experimental model; exploratory experiment

0 引言

計量經濟學的產生源于對經濟問題的定量研究,這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要求。計量經濟學從20世紀30年代初誕生以來,經過80多年的發(fā)展,無論在理論方法方面還是應用方面,都形成了浩瀚的內容體系,已經在經濟學科中占據極重要的地位。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謬爾森所評價的, “第二次大戰(zhàn)后的經濟學是計量經濟學的時代”。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于1980年后在我國高校中逐漸開設。1998年7月,被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確定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現(xiàn)代數量分析方法論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必須掌握的分析工具,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學完該課程后,要求學生應掌握計量經濟學方法論的基本原理,具備對經濟問題和現(xiàn)象進行數量分析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夠建立和應用實用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現(xiàn)實經濟問題。隨著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發(fā)展,其數學過程也越來越復雜,于是需要大量使用計算機應用軟件來完成復雜的計算和建模過程?!队嬃拷洕鷮W》實驗教學是以通用的Eviews軟件為載體,為配合課堂教學專門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思想和目的是完成課堂講授內容的計算機軟件的實現(xiàn),幫助學生理解、消化、評價課堂所學的內容。所有的經濟類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都要求學生能夠具備對經濟問題和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研究的基本能力,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因此設置《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與經濟類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要求相符合的,是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目前青海大學財經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已經設置了綜合性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但是系統(tǒng)地設計實驗教學體系,結合實驗教學進行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設計與研究尚在起步階段,還需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還應結合青藏高原區(qū)域問題的定量研究,建立區(qū)域模型數據庫,進行相關課題研究,提高教學質量,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實現(xiàn)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1 加強《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的必要性

1.1 課程性質要求推廣實驗教學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類各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之一,學完該課程后,學生應掌握計量經濟學關于回歸相關分析統(tǒng)計學數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方法論的基本原理,具備對經濟問題和現(xiàn)象進行數量分析和研究的基本能力。本課程是數學統(tǒng)計學經濟學的結合,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一門方法論及其應用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要求培養(yǎng)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經濟建模分析的能力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現(xiàn)代計量經濟理論和方法在不斷發(fā)展,其數學過程也越來越復雜,于是需要大量使用計算機應用軟件來完成復雜的計算和建模過程。Eviews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計量經濟學軟件之一,是Econometrics Views的縮寫,直譯為計量經濟學觀察,俗稱計量經濟學軟件包。具有數據處理、作圖、統(tǒng)計分析、建模分析、預測和模擬等功能,在建模分析方面,包括單方程的線性和非線性模型,聯(lián)立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時間序列分析模型,分布滯后模型等多種估計方法。為了更好地完成計量經濟學課程中的建模任務,需要配套開設實驗課進行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經濟建模分析的能力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F(xiàn)代計量方法的掌握和運用只有在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教學來實現(xiàn)。模型參數估計、檢驗等計算和大量樣本數據的處理只有在實驗室中才能完成。建立系統(tǒng)的實驗教學體系,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在實際經濟問題分析中的應用,體現(xiàn)了本課程性質和教學特點。

1.2 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實驗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完成實驗。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了保證實驗課內容與理論課的進度相符,課程實驗項目按一定的時段開設。《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是以通用的Eviews軟件為載體,為配合課堂教學專門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思想和目的是完成課堂講授內容的計算機軟件的實現(xiàn),幫助學生理解、消化、評價課堂所學的內容,增強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提高學生對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實踐證明,經過實驗課的上機訓練,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計量經濟分析的EViews 軟件操作,具有了用計量經濟軟件做實證性經濟分析的初步能力。學生認為上機實習的收獲較大,在對經濟問題進行定量分析方面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有所增強。

2 計量經濟學探索性實驗教學模式設計

根據教育部對實驗類型的劃分,《計量經濟學》實驗可以分為驗證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對研究對象有一定的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認識或提出了某種假說,為了驗證這種認識或假說是否正確而進行的一種實驗。而設計性實驗(也稱探索性實驗或綜合性實驗)是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或者學生自己關注的問題,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獨立自主地利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開展實驗。在《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中加強實驗教學改革,學生通過探索性實驗,達到熟練應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實際經濟問題,解決課堂教學中計量經濟學方法和經濟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探索性實驗內容需要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經濟計量方法解決實際經濟問題。

計量經濟學探索性實驗教學模式實施如下:根據實驗內容,學生在進行探索性實驗時,要完成如下幾個實驗步驟:實驗題目設計、理論研究、文獻檢索、數據檢索、實證研究和經濟現(xiàn)象分析。

(1)理論研究。理論研究要求學生掌握所研究實際經濟問題的經濟理論和假設前提。在經濟理論的指導下分析經濟關系,利用經驗數據檢驗經濟關系,進而進行模型的總體設定。

(2)文獻檢索。學生通過文獻檢索,了解前人在研究該實際經濟問題的方法和結論,利用“中國知網”等文獻數據庫,檢索相關學術文獻,為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奠定基礎。文獻檢索,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實際經濟現(xiàn)象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3)數據檢索。經濟學是問題導向型學科。好的經濟理論要揭示經濟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實際經濟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機制。經濟現(xiàn)象是通過數據信息表現(xiàn)出來的。例如經濟增長是由GDP、人均國民收入等數據體現(xiàn)出來,通貨膨脹則是由CPI、PPI等指數體現(xiàn)出來。這個實驗內容中,學生通過使用國家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年鑒、地區(qū)統(tǒng)計年鑒以及其他類型數據庫,學會檢索研究中需要的經濟數據,熟練使用各種數據庫。

(4)實證研究。實證研究部分要求學生基于理論研究中的模型和假設,利用課堂教學中所學的經濟計量方法,通過對數據的實證建模和檢驗,找出經濟現(xiàn)象中隱含的規(guī)律。實證研究過程包括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數據的經濟計量建模、模型的統(tǒng)計檢驗以及模型的對比選擇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實證研究,學生不但要掌握數據篩選、數據技術處理等基礎的方法,更要掌握模型建立、檢驗和選擇的經濟計量技術。數據準確加上模型正確,才能正確反映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正確地對實際經濟現(xiàn)象進行分析。

(5)經濟現(xiàn)象分析。經濟現(xiàn)象分析是探索性實驗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理論和實證研究的最終目的是了解經濟現(xiàn)象,分析經濟現(xiàn)象發(fā)生的機理,進而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論依據。例如研究通貨膨脹問題,就要通過模型分析通貨膨脹的原因:成本推動型、需求拉動型還是混合型。正確分析經濟現(xiàn)象的成因,才能找到解決經濟問題的根本辦法,才能提出正確的政策建議。學生通過分析經濟現(xiàn)象,進一步提高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

《計量經濟學》課程實驗教學的成果是形成實驗報告與論文,在實驗教學期間,要求學生有針對性的選定題目,建立模型并分析模型,鼓勵部分學生將所研究問題撰寫成學術論文公開發(fā)表。并通過教師和學生的科研活動積累教學素材和案例,進行系統(tǒng)教學研究和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

3 結束語

《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類專業(yè)的核心專業(yè)基礎課,在人才培養(yǎng)上更顯露出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根據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計量經濟學》是現(xiàn)代經濟學的重要體現(xiàn),是高素質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現(xiàn)代經濟管理人才必須掌握的方法論基礎,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對于現(xiàn)實經濟問題的定量實證分析,《計量經濟學》作為方法論基礎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承擔《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教師結合多年的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經驗,提出一種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性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結合學生專業(yè)特長和計量經濟學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經濟管理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明廣.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J].統(tǒng)計與咨詢,2008(12).

[2]龐皓.對《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的若干思考[J].統(tǒng)計教育,2004(3).

第8篇:計量經濟學發(fā)展范文

 

對于計量科學的精確性、絕對性的探討由來已久,當前學術界的爭論只是對這一問題的深化。早在1939年,Keynes就指出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存在三個層面的問題:一是理論的先驗正確性問題00,二是線性假設以及滯后期與趨勢決定的主觀隨意性問題,?三是計量經濟學的結構不變性問題。認為這三個問題造成了計量經濟學經濟分析的局限。相對于凱恩斯,Lawson的觀點相對來說比較極端,Lawson學建模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嚴厲的批判,認為當前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尤其是VAR系列模型在研究現(xiàn)實經濟機制方面作用甚微,模型未獲得關于經驗現(xiàn)實的真正洞察,其預測結果不具備經驗充分性。

 

而Juselius則更傾向于為現(xiàn)代計量經濟學模型、尤其是VAR系列模型進行辯護H,認為計量經濟學本身不存在任何問題,只是在面對當前危機時應做一些轉變H。并指出正確設定的、具有經驗充分性的協(xié)整向量自回歸模型可以實現(xiàn)這一轉變15。作為計量經濟學的擁護者,Hendry同樣對計量經濟學進行了辯護,指出雖然計量經濟學方法確實可能會產生謬誤回歸,但這種謬誤可通過檢驗進行回避與拒絕63;Hendry提出根據數據生成過程進行建模的理念,指出計量經濟學應根據DGP過程進行經驗建模,進而保證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科學性與精確性。

 

國內學界對計量經濟學基本持肯定態(tài)度,李子奈認為,從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建立、估計與檢驗過程來說,其方法具有堅實的統(tǒng)計、邏輯基礎,符合科學研究的發(fā)現(xiàn)過程67。計量經濟學研究方法實質上就是回歸分析,是證實與證偽、歸納與演繹、檢驗與發(fā)現(xiàn)、相對與絕對相結合的過程。并探討了計量經濟學模型政策評價、結構分析、預測與檢驗功能上的局限。洪永淼認為計量經濟學模型面臨三個主要問題:非重要因素的影響問題、觀測數據問題以及樣本外預測問題°8。但計量經濟學理論本身已經發(fā)展得相對成熟與全面,只是由于經濟系統(tǒng)的時變性、不可逆性以及經濟數據的缺陷導致了計量經濟學的分析、預測沒有物理學那樣精確,這也是計量經濟學與自然科學最大的區(qū)別。

 

那么計量經濟學究竟是怎樣的科學?它是否具有其自身難以避免的不足與局限?要對這一問題進行解答,就要從其模型方法的概率和統(tǒng)計學科基礎進行探討,從其表述語言、方法論及功用層面進行基礎研究,以提高其應用研究的科學性,使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二、計量經濟學的語言分析:模型語言經濟學表述的非充分性

 

經濟學語言學轉向引發(fā)人們對語言在經濟分析中作用的廣泛關注,進而產生一個問題,計量經濟學的主要語言是什么?計量經濟學語言具有什么特征?其在經濟分析中又處于什么地位?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從什么是計量經濟學的語言以及計量經濟學語言的方法論地位來著手。

 

要探討計量經濟學的語言,離不開對計量經濟學的界定及其基本分析結構的探討。計量經濟學是通過模型來表述經濟現(xiàn)實的,基于統(tǒng)計、概率方法的模型構建是計量經濟學經濟表述的主要手段與方式,也是計量經濟學進行經濟研究與分析,以及作用于應用實踐的基礎途徑。從學科的自我表述與實踐應用兩個層面來說,一方面,以概率和統(tǒng)計為基礎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是計量經濟學這一學科的主要表達方式,也就是計量經濟學的“語言”另一方面,從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分析結構來說,模型是計量經濟學分析的基本結構,是計量經濟學描述、解釋經濟現(xiàn)實的主要手段,也是計量經濟學進行學科表述與對外自我表達的主要途徑,可稱為計量經濟學的“模型語言”。以概率和統(tǒng)計為基礎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既是方法又是語言,在計量經濟學經濟分析中處于核心地位。作為經驗實證的計量經濟學,其研究方法從方法論上來說是經驗實證的模型方法,其語言也必然離不開經驗實證的方法論基礎地位,是經驗實證的模型語言。

 

那么,計量經濟學經驗實證的模型語言在經濟學研究中處于何種位置?其經濟學的表述充分性如何?是否能夠替代自然語言?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就要明確經濟學學科本質與計量經濟學經驗實證模型語言的方法論地位。作為社會科學的‘‘皇冠”,其特殊的學科性質決定其不等同于物理學這樣的自然科學,同時人類社會也不等同于實驗室。經濟現(xiàn)實的復雜多變性,人性與人類心理的不可預測性,使得經濟發(fā)展過程成為一個異常復雜的有機體,這些必然復雜化經濟學的表述及其語言,單一的基于以概率和統(tǒng)計的模型語言難以完成這一任務。此外,從經濟科學理論表述層面來看,經濟理論并不必然由數學或統(tǒng)計學來證明。經濟學的語言是多元而非一元的,數學、統(tǒng)計語言是經濟學分析語言中不可替代一種,是“多元”中的‘‘一元”,但并不必然比其他語言更重要。當然,這也解釋了計量經濟學以概率和統(tǒng)計為基礎的模型語言在經濟分析語言中的地位。

 

計量經濟學經驗實證的模型語言是計量經濟學科學化經濟研究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但同時也難以避免其自身與生俱來的方法論局限:

 

首先,經驗實證的模型語言面臨經濟研究中價值判斷理念的計量化問題。計量經濟學模型語言對

 

①李子奈在他的‘‘計量經濟學方法論的若干問題’,“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功能與局限”中均有提到這一觀點。

 

經濟現(xiàn)實的表述是建立在表示現(xiàn)實經濟活動結果數據的概率分布假定基礎之上的,模型語言對經濟現(xiàn)實中不可度量的社會關系、政策和心理等價值理念的處理是通過主觀假定賦值或虛擬變量來完成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計量經濟學模型語言對價值判斷的這種表述稍顯隨意、主觀,是不精確的;此外,很多價值判斷理念難以通過統(tǒng)計語言或概率分布來表述。因此,計量經濟學模型語言存在著價值判斷理念計量化的問題。經濟研究是以人及其構成社會的經濟活動與關系為核心的,而這種社會經濟關系的表述不僅是‘‘量”的統(tǒng)計,還包括‘‘質”的描述。計量經濟學模型語言對經濟現(xiàn)實的解釋與描述是通過變量與現(xiàn)實經濟因素的映射來完成的,因此,模型對經濟現(xiàn)實的解釋是建立在模型方程涵蓋待解釋經濟變量這一前提之上的。那么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模型是否可以包含所有經濟因素,也就是經濟因素都可以通過適當量化的形式納入模型語言的表述范圍嗎?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宏觀計量經濟學模型中的政策、環(huán)境因素以及微觀計量模型中的心理因素,都很難一一映射為計量模型中等價的變量形式。雖然虛擬變量是一種選擇方式,但現(xiàn)代計量經濟學中的虛擬變量通常是簡單的‘二進制”,這種“是與否”的極端表述方式很難精確描述經濟現(xiàn)實的漸變過程與漸變效應。

 

此外,即便勉強將價值判斷理念通過主觀賦值的變量進行計量化,還存在現(xiàn)實經濟因素與觀測數據統(tǒng)計方式的非‘‘一一映射”問題。很多模型表達的變量或符號在現(xiàn)實經濟中有多個對應統(tǒng)計方式,而每種方式的選取都代表著不同的樣本數據,有時甚至會影響到模型的估計結果。如探討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的關系時,涉及到國家開放程度這一政策理念及其模型對應變量的選取。究竟用什么代表開放程度,現(xiàn)實中選取模型樣本數據時就涉及一個選擇的問題,有的研究者將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的GDP占比作為一國開放程度的度量標準,有的將對外政策的頒布作為開放程度的度量。這種變量的選取通常以模型的估計結果是否更優(yōu)作為條件,可以說這種選取模式是稍顯主觀隨意的,并不具備嚴格的科學性。

 

其次,計量經濟學模型語言難以完全取代經濟學表述中的自然語言,一元的模型語言難以對經濟學進行全面、充分表述。第一,能夠表述經濟世界的是語言性的詞語而不是人為創(chuàng)造的符號、模型,計量經濟學的模型語言并不比自然語言更接近經濟現(xiàn)實,同時,經驗實證的模型語言所描述的邏輯建構具有其本身的局限,不能完全取代經濟學自然語言的使用。雖然計量經濟學模型語言中的數學公式與統(tǒng)計推斷過程本身也是一種話語,但這種“話語”本身也有語言問題,愛因斯坦指出“就數學定律指涉現(xiàn)實而言,它們并不確定;就其確定性而言,他們并不指涉現(xiàn)實”。數學哲學的觀點展示出數學、統(tǒng)計的模型語言,作為一種經濟學研究語言,其所構建的‘‘經濟世界”并不比自然語言的更準確,也不比自然語言的更接近現(xiàn)實世界。第二,人們生活的世界是詞語的世界而非函數的世界,對語言最重要的溝通與交流功能來說,經驗實證的計量經濟學模型語言作為交際語言并不具備足夠的充分性。雖然其在統(tǒng)計推斷與函數符號表達上具有嚴謹性與便利性,并因此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其科學性,但對于語言最為重要的交際功能,計量經濟學模型語言并未表現(xiàn)出任何超越其他語言范式的優(yōu)勢,尤其是在與公眾交流時。用函數與符號表達的數學語言是自然科學的通用語言“對自然科學家而言,它就像過去拉丁語對學者一樣,而對許多經濟學家來說它不幸是希臘語”10,因之其模型方程與符號的表達范式可能更容易使人們感覺它只想通過深奧的數學讓人肅然起敬,而不是更有助于交流。

 

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不論計量經濟學模型語言多么嚴謹、精確,也不可能做到對完整社會關系進行精確表述,這取決于計量經濟學模型設定的非精確性與局部性,因為任何模型都不可能把整個社會復雜多面的關系全部納入模型體系,無論從技術層面來說還是從方法論層面來說,這是不現(xiàn)實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三、計量經濟學的數理基礎:非精確數量關系的度量

 

由于計量經濟學以概率和統(tǒng)計作為其學科的數理基礎,其結論是基于樣本數據(總體樣本的一部分)的推斷做出的,而非真實的針對總體樣本進行的精確運算,因而其結論并非是確定的、精確的。而計量經濟學中以概率為基礎的隨機檢驗的不對稱性與非精確性、概率約化方法下統(tǒng)計推斷的非確定性,都導致了計量經濟學度量精確數量關系上的局限。

 

1.以概率為基礎的隨機檢驗的不對稱性與非精確性由于觀測值很少是現(xiàn)實經濟中經濟變量的真實值,因此隨機模型的存在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但隨機模型本身由于其概率基礎的非精確性以及兩類前提假定的不對稱性,使其模型檢驗的邏輯基礎受到質疑;同時其概率基礎的隨機性,也嚴重削弱了隨機模型的可靠性與精確性。

第9篇:計量經濟學發(fā)展范文

關鍵詞:經濟管理專業(yè) 計量經濟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F019,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3-236-02

計量經濟學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西方工業(yè)化大生產的必然產物。它在隨后的數十年中迅速發(fā)展,理論日臻完善,已經成為經濟學科中一個重要的分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進入我國,計量經濟學課程逐漸在我國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yè)開設。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科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為經濟類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根據2006年暑期的調查,設置經濟類本科專業(yè)的高校中98%的學校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管理類本科專業(yè)的高校中60%的學校開設了該課程。{1}《計量經濟學》已成為經濟管理類專業(yè)重要的、開設面最為廣泛專業(yè)基礎課程。

一、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方法論課程,是以經濟理論為指導、以實際觀測資料為背景,運用數學、統(tǒng)計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通過建立經濟數學模型,分析經濟變量之間數量關系,對經濟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一門科學。{2}本科《計量經濟學》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綜合性學科。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從數量上研究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規(guī)律及其應用的科學,是統(tǒng)計學、經濟學和數學的綜合。{3}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經濟統(tǒng)計學、西方經濟學等課程的基礎。

2.實踐性與應用性。計量經濟學自誕生起就具有強烈的實踐性與應用性。例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里希(R.Frisch)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的波動??巳R因(R.Klein)等人在凱恩斯經濟學框架下從宏觀經濟計量模型開始開展計量經濟模型的應用研究,托賓(J.Tobin)、赫克曼(J.J.Heckman)和麥克法登(D.L.McFadden)等經濟學家解決了微觀計量經濟學的模型設定和估計問題。在本科階段的教學中,在不影響理論體系完整的前提下,應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以計算機為工具分析問題。應用計量經濟學解決實際問題或者是開展實驗教學,都需要借助計算機來完成,掌握諸如Eviews、STATA、SPSS、SAS等各種計量軟件是必要的。通過軟件的應用,有利于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對計量方法的清楚認識。因此,在該階段的學習中,學生應至少熟練掌握一個應用軟件。

二、《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理論課程單一,課時安排不合理?!队嬃拷洕鷮W》是經濟學、統(tǒng)計學和數學的綜合,以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為先修課程。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能夠將一個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數學模型并對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

目前,在計量經濟學的講授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該課程學習興趣不高,望而生畏。教學效果不佳,主要有以下原因:原因一,我國高校經濟與管理各專業(yè)招生文理兼收。文科生在中學階段數學知識的掌握相對薄弱,對較難的數學推導覺得晦澀難懂,同時在授課過程中缺乏不同學科的交融,導致部分學生失去興趣。再加上在我國高校中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等基礎課程一般不開設選修課,致使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無法對基礎課程加以鞏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計量經濟課程的學習與提升。原因二,國內大學計量經濟學課程普遍僅開設一個學期,課程也不設置級別,不同的專業(yè)、不同的基礎水平講授內容基本一致。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課程。原因三,課時安排不充足。以上海電力學院為例,計量經濟學為48學時,在如此少的課時內既要完成教學大綱要求,還要安排學生上機學習是十分困難的事情。顯然,在較少的課時內教師很難保質保量完成教學大綱要求,有些教師貪多求全,什么理論什么方法都講,但都沒有深入分析。結果就造成,學生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理解不透徹,什么都不會應用。這樣的“夾生飯”使學生根本沒有體會到計量經濟學的豐富多彩與應用價值,只能是應付考試。

2.課堂教學方法不靈活,課程考核方式不完善。本科階段的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在講授過程中,大量應用到高等數學與數理統(tǒng)計知識,僅利用傳統(tǒng)的黑板授課,雖然邏輯思維很清晰,理論體系很完整,但是內容乏味,信息量較少。結果,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甚至厭煩畏懼。另一種情況,是在教授該課程中,過度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完全沒有任何板書。這樣雖然信息量很大、教學進度快,但學生即使經過課后復習,也很難對知識點理解透徹。因此,任何單一的教學方法都不能盡善盡美,應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法方法。

課程考核方式是課程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檢驗教與學的有效手段。我校的計量經濟學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兩部分: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平時成績包括作業(yè)完成情況和出勤情況,期末考試是開卷形式。期末的開卷考試已是《計量經濟學》課程考核方式的突破,學生不在只是死記硬背概念,照貓畫虎完成計算題,對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考試畢竟受到時間的限制,而且考核相對不是很全面,例如不能鍛煉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故應在該考核方式上適當增加小論文的寫作。

3.計量經濟學實驗層次模糊,缺乏針對性。對計量經濟學課程而言,實驗課程是十分重要的,其不僅是理論課程的鞏固與深化,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載體。而目前的實驗教學并沒有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面對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的本科生采用相同的教學內容,同時對于不同專業(yè)的背景學生采用相似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思維,顯然很難滿足差異化學生的各自需求,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三、《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1.科學設置課程,增加教學學時。高校課程科學化,就要避免課程設計上的邏輯錯誤,即目前所開設的課程所需要的輔助學科必須提前開設。{4}故計量經濟學課程應安排在高等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西方經濟學等基礎課程之后的一個學期,通常在大三學年開設比較合理。主要原因在于,大一、大二基本可以修完所需要的輔助課程,此時開設該課程,使知識體系具有銜接性,盡可能減少由于知識遺忘帶來的負面效應。另外,建議計量經濟學學時應達到64學時,充裕的時間不僅有助于教師合理安排教學任務,也有助于學生深入地學習。

2.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完善課程考核機制。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中,要“兩手抓”,即一手抓理論知識,一手抓實際應用能力。然而,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易調動,更談不上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方法應用到實際問題中。應在教學中將板書、多媒體與網絡綜合應用,對于涉及數學中較為抽象的邏輯推導,采用板書形式,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與提升;對于涉及大量數據的案例,采用多媒體形式,信息傳遞速度快、容量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案例的分析過程,依然采用板書方式,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將實際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課后復習也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依托網絡媒體,教師與學生可以及時進行交流,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

除此之外,還可增加課程論文考核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提升運用計量模型的分析習慣與解決能力。

3.科學制定實驗教學大綱,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基于計量經濟學“兩手抓”的教學理念,對實驗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首先,針對不同專業(yè)背景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實驗教學大綱。其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實驗教學模式,但最終的效果是一致的,就是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方法,獨立完成實驗,能應用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第三,不斷更新實驗教學內容,緊扣社會經濟的熱點問題,始終與學科前沿保持一致。

經濟在不斷發(fā)展,社會在不斷進步,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知識也已深入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工作也需要緊跟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適應社會變化與行業(yè)發(fā)展。

注釋:

{1}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課程教學中經濟計量模型內容的創(chuàng)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1)

{2}王立平,萬倫來.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應用[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8

{3}譚硯文,陳珊妮.中美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1(5)

{4}陸媛媛.論《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大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