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免疫學的基本概念范文

免疫學的基本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免疫學的基本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免疫學的基本概念

第1篇:免疫學的基本概念范文

1醫(y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常規(guī)醫(yī)學免疫學理論與實驗的學時分配比重大約在2∶1左右[5],深化醫(y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首先從其教學內容入手。結合免疫學主要理論以及臨床實踐和科研工作中主要涉及的免疫學實驗操作,我們對醫(y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了系統(tǒng)化完善,完善后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模塊:經(jīng)典實驗、綜合性實驗以及應用性實驗(圖1)。

1.1經(jīng)典實驗

經(jīng)典實驗是免疫學實驗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通過經(jīng)典驗證實驗的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免疫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嚴謹科學思維方式———理論來自于實踐。結合免疫學實驗教材以及醫(yī)學免疫學理論教材,納入實驗教學內容的經(jīng)典免疫學實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針對免疫器官組織及細胞,另一部分針對基于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的免疫學技術。對免疫器官及組織的認知是免疫學最基本的要求,實驗動物免疫器官的解剖定位是免疫學實驗的入手點。免疫細胞分離和純化是體外檢測免疫細胞數(shù)量和功能變化的基礎,教學實驗為小鼠脾淋巴細胞的分離純化和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制備。其中小鼠脾淋巴細胞的分離純化重點介紹密度梯度離心法的原理,此方法在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的分離中同樣適用。將免疫學理論應用于實踐而建立的免疫學技術中,很多方法是基于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的。經(jīng)典的凝集反應、沉淀反應可以定性或定量的檢測抗原抗體相互作用,免疫標記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基于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的檢測技術不僅大大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同時實現(xiàn)準確的定量和定位能力。結合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論以及常用的臨床檢測技術開設以下教學實驗:試管凝集反應、雙向瓊脂擴散(沉淀反應)以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HBsAg實驗(免疫標記技術),即包括經(jīng)典的理論驗證實驗,又兼顧了免疫學技術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1.2綜合性實驗

在學生具備基本實驗技能的條件下,增加綜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與經(jīng)典基礎性實驗緊密銜接,從免疫細胞的分離純化到淋巴細胞表型分析,再到免疫細胞的功能檢測。結合免疫學基礎理論內容,綜合實驗涵蓋參與適應性免疫應答的細胞(T、B細胞)以及參與固有免疫的細胞(巨噬細胞、NK細胞)的分離純化以及功能和活性的檢測。綜合性實驗的主要內容見圖1:淋巴細胞表型分析主要介紹流式細胞儀的原理和操作;免疫細胞功能檢測實驗內容包括淋巴細胞體外增殖實驗、ELISPOT檢測細胞分泌活性實驗、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分析以及NK細胞殺傷實驗。此外,根據(jù)學生興趣可以開展病毒表位鑒定的實驗。此部分各項實驗均涉及了免疫細胞的分離和純化,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基本技能的熟練程度,功能試驗的開展逐漸培養(yǎng)學生參與免疫科研工作的興趣和能力。

1.3應用性實驗

結合筆者所在科室的科研特色,我們開設了免疫預防及疫苗設計的應用性實驗。采用實驗手段介紹疫苗設計的一般規(guī)律,介紹佐劑的概念和應用、疫苗接種的途徑及效果影響,讓學生初步體驗免疫學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改革后的醫(y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內容,在經(jīng)典免疫學實驗的基礎上增加了大量的綜合性實驗。這些教學實驗的選擇是根據(jù)整個免疫學基礎理論體系以及科研工作中的常規(guī)免疫學實驗,集本教研室多數(shù)工作者的意見而設定。從免疫細胞分離和純化逐漸深入到免疫細胞功能檢測,即涵蓋了適應性免疫應答又包括了固有免疫應答的誘導以及檢測,與醫(yī)學免疫學理論教學內容緊密相接。內容上不僅包括基礎理論實驗同時增加了應用性實驗的開設。通過這些實驗的教學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醫(yī)科院校本科生臨床實踐技能,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及創(chuàng)新思維,為學生今后無論參與臨床工作還是基礎科學研究均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2教學實施安排的改革

通常免疫學實驗多是在理論課結束后才逐漸展開的,筆者以為這是一種極其不妥的教學實施安排,免疫學實驗教學的首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實驗提高學生對免疫學理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理論教學結束后,學生的重點可能更多地放在如何通過理論考核上面,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下降,甚至免疫學實驗教學逐漸變成一種形式教學。故實驗教學實施時間應當緊隨理論教學進度安排。影響實驗教學實施的因素還包括教學實施地點的影響,通常本科生的實驗教學多數(shù)集中于公共教學實驗室開展,這不可避免地制約了免疫學特色實驗的開展,例如流式細胞儀的操作、ELISPOT讀板儀等,因此筆者建議采用公共實驗室資源與科室資源結合的方式開展免疫學實驗教學,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實施的成本,保障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而且還可以讓學生逐步接觸免疫學的科研工作,激發(fā)其參與科研創(chuàng)新的興趣。綜合性實驗的開設要求合理安排各個教學實驗的實施時間,例如淋巴細胞增殖實驗,抗原體外刺激淋巴細胞增殖要孵育72h,要順利完成此實驗的教學需要將其分為2次實驗,首先做淋巴細胞分離純化以及抗原刺激操作,72h后再安排染色或者WTS法檢測增殖實驗。為了確保教學實驗的順利開展,教學組不僅需要安排實驗經(jīng)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專門負責本專業(yè)的實驗課教學,還應當為每個實驗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材料準備以及前期預實驗的操作準備。

3實驗教學考核方式改革

醫(yī)學免疫學實驗的成績通常作為醫(yī)學免疫學課程的一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績而存在,多是基于實驗操作的平時成績以及實驗報告的撰寫成績。隨著免疫學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筆者認為應當同時完善醫(yī)學免疫學實驗考核程序。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考查學生平時在實驗過程中的操作以及實驗報告的撰寫等環(huán)節(jié)外,增加免疫學實驗考試制度。以經(jīng)典免疫學實驗為主,例如小鼠脾淋巴細胞的分離純化或者ELISA實驗的基本操作,主要考核學生對免疫學基本實驗中關鍵步驟的掌握程度。通過免疫學實驗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掌握免疫學技術的基本操作技能,確保在今后參與臨床實踐或者科研工作時能夠順利開展。

4改革后醫(y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的優(yōu)點及靈活性

改革后的醫(y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的優(yōu)點主要體現(xiàn)在其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上,從經(jīng)典實驗到綜合實驗,從簡單的細胞分離到其功能或活性的檢測,從固有免疫到適應性免疫應答,從免疫學基礎理論的驗證到其在實踐中的應用,與醫(yī)學免疫學理論相輔相成。其內容由淺入深,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鞏固了學生對免疫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在培養(yǎng)醫(yī)科院校本科生的臨床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思維。這里免疫學實驗課的內容主要由經(jīng)典實驗、綜合實驗、應用性實驗三大模塊組成,各模塊的內容不是固定不變的,其他學校可以此為模板,根據(jù)自己的特色進行增減和改變。例如,小鼠脾淋巴細胞分離純化實驗可以改為或再增加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分離純化實驗,而應用性實驗部分可以改為設計性實驗等。改革后的醫(y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的靈活性還體現(xiàn)在它不僅可以作為醫(yī)學免疫學課程的實驗部分進行實施,同時可以作為單獨的一門課程開展。目前在我校生物技術專業(yè)已開設了以此實驗教學內容為基礎的免疫學技術課程,對上述免疫學實驗教學進行初步嘗試,以期進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討醫(yī)學免疫實驗教學的改革。

5結語

第2篇:免疫學的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 免疫學緒論課 生物專業(yè)教學 教學提綱 教學方法 名疫學

免疫學緒論的內容包括免疫學基本概念、免疫學發(fā)展史及研究現(xiàn)狀、免疫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等。這些內容看似很容易講,學生也看得懂,以至于教師不太重視,往往輕描淡寫地講述。實際上,筆者在教學中深深體會到上好緒論課非常之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本門課是否產(chǎn)生學習持久興趣和強烈求知欲。經(jīng)過多年免疫學教學的實踐和體會,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高度重視緒論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緒論是一門課的開端,也是一門課的縮影。講好緒論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點[1,2]:第一,緒論是教材內容的宏觀規(guī)劃和高度濃縮,是一門課程的開場白和宣言書,是師生之間學習和交流的起始點,緒論課講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對該課程產(chǎn)生濃厚興趣和強烈求知欲。第二,緒論課的導向性不同于一般章節(jié)。其教學的目標不是具體地講清知識的概念與原理,而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學生了解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但是,這些常常由于時間緊、課時少、任務重等諸多因素被不少教師所忽視,結果導致學生開課之初就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習興趣不高,為后期教學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2.制定合理的教學提綱,突出重難點

免疫學作為生命科學支柱學科之一,在生物學和醫(yī)學的本科教育階段,免疫學現(xiàn)已成為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緒論部分不僅介紹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統(tǒng)功能,以及免疫學發(fā)展簡史,還會用較多的筆墨闡述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固有免疫與適應免疫應答特點,以及免疫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因此,在制定教學提綱上,要重點難點突出。重點:免疫的現(xiàn)代概念;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和基本功能;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免疫學發(fā)展中的關鍵人物(Jenner,Pasteur,Behring,Burnet等)及關鍵事件;Burnet的克隆選擇學說。難點:免疫的現(xiàn)代概念;免疫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克隆選擇學說。

3.選擇教學方法,注重教學藝術

3.1通過問題勾出好奇心,激發(fā)學習熱情。

免疫學緒論一開篇就需要介紹免疫的概念,如果生硬地給出概念,學生就會茫然無措,難以理解??梢韵葟募膊〉臍v史入手,提出問題:人類早期對患嚴重疾病的認識:自然的過程還是神/上帝的力量?是正常現(xiàn)象還是罪過?學生思考后會回答:這是超自然的力量,把疾病歸因于鬼神(或上帝)所降的懲罰,是患病者有罪過,需要懺悔。接著又問:第一次患嚴重疾病而病愈,第二次遭受同一嚴重疾病,患病結果會怎樣?學生思考后會回答:第二次一般不會再患同樣的嚴重疾病。緊接著追問:怎么解釋?問完之后,慢慢啟發(fā)學生回答:第一次受到鬼神/上天所降的懲罰,自身經(jīng)過懺悔;第二次就被上天免除懲罰,相當于免除賦稅、勞役,對于疾病而言,就是免除疾病,免除疫情,簡稱免疫。通過一系列樸素的常識問題出發(fā),自然而然將免疫現(xiàn)象通俗化,并有一種歷史的凝重感。

3.2巧施比喻,化難為易。

免疫學緒論的理論部分內容極其抽象,難以理解,此時,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并吸引感染學生。比如在講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時,把人體比做國家,免疫系統(tǒng)則相當于防衛(wèi)系統(tǒng),病原菌相當于敵人,免疫防御相當于抵御外敵入侵,免疫自穩(wěn)相當于穩(wěn)妥安葬正常生老病死的公民,免疫監(jiān)視相當于處決國家內部的犯罪分子,超敏反應相當于戰(zhàn)火殃及國家和子民本身,自身免疫病相當于錯誤地把內部的良民當成敵人或罪犯,等等。這樣生活化的形象比喻,讓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及其三大類型的涵義淺顯明白。

3.3讓學生參與,激發(fā)學習熱情。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泵庖邔W緒論中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該學科的發(fā)展史,如果教師僅僅是一個一個地羅列這些事件和關鍵性的人物,學生就會毫無興趣??梢宰尣糠謱W生為全班同學講述部分事件:如中國人種人痘的技術,英國醫(yī)生用牛痘疫苗成功預防天花,巴斯德的減毒活疫苗實驗,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等。學生頓覺得趣味橫生,也愿意積極參與,注意力自然集中。

3.4插入名人名言,寓道德教育于專業(yè)教育中。

專業(yè)課不僅僅是給學生講述一大堆學術知識,如果能有機地插入一些名人名言,寓道德教育于專業(yè)教育中,學生受到的啟發(fā)會更多,也會更加珍惜生命,熱愛這個社會,增加學生知識的廣度。比如講到超敏反應相當于戰(zhàn)火殃及國家和子民本身時,就引用英國作家蕭伯納的話:“我之所以憎恨這場戰(zhàn)爭,不是因為或者不僅僅是因為這場戰(zhàn)爭給我們成年人帶來了災難、痛苦、不幸和麻煩。它最讓我憎恨的是:當一顆炸彈投下來的時候,那些幼小的生命過早地離開世界,誰能說這里頭沒有一個牛頓,沒有一個莎士比亞,沒有一個愛因斯坦,也許他們當中也有一個托爾斯泰,也有一個蕭伯納?!边@樣讓學生在明白了超敏反應涵義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憎恨戰(zhàn)爭,關愛生命的情懷。

3.5傳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意志。

“授之以魚,一餐之需;授之以漁,終身受益”。正確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對提高學習效率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免疫學抽象、深奧、前后聯(lián)系性強,和醫(yī)學和生命科學各學科相互之間的滲透性比較強,這樣不僅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做到經(jīng)常復習,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臨床和實際生活,經(jīng)常上網(wǎng)查閱新知識、新動態(tài)。教師可以把一些相關的網(wǎng)站和電視節(jié)目等告訴給學生,讓學生經(jīng)常聯(lián)系身邊的實際反復思索和研究。這樣學生對如何學好這門課就有自己的計劃,取得了學習的主動權,學習就成了一種樂趣,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負擔。

4.突出免疫學在生命科學中的重要地位

免疫學作為生命科學的支柱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學生物的學生往往不太明白,以為免疫學僅僅只是醫(yī)學的基礎學科。這樣要求教師在緒論學習的最后花一點時間介紹免疫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這可以從理論和應用兩個方面說明。理論上:揭示基因功能,解碼生命活動機制;攻克傳染病、心腦血管病、腫瘤;提高人體生理功能,延緩衰老;改善人類生活質量,等等,這些生命科學中的重大核心問題必須依賴于免疫學的進步。就應用上而言,生物技術公司中,從事醫(yī)藥產(chǎn)品研究開發(fā)的占2/3。而抗體藥物、疫苗及其他生物治療藥物各占世界生物技術藥物市場1/3的份額[3],這些生物醫(yī)藥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絕大多數(shù)都依賴于免疫學基本理論的指導。從理論和實際兩個方面稍作論述,學好免疫學的重要性對生命科學的學生就不言而喻了。

總之,緒論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處理得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第一課上表現(xiàn)出來的廣博知識、生動語言、豐富實例、開闊思維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習興趣,促進求知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對后續(xù)的課程教學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亞君,欒加雙.緒論教學在大學授課過程中的重要性探討[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8(10):57-58.

第3篇:免疫學的基本概念范文

1.加強與臨床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興趣

設計一個好的教學導入點等于成功的一半。在開講時就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才有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互動良好、活躍的課堂氣氛,因此精心設計一個好的教學導入點很重要。一個典型病例,一則相關新聞報道,一張患者照片,一段視頻,一個小故事,都能成為好的教學導入點。如講異嗜性抗原時,通過一個病例:"男性,12歲,浮腫、尿少1周。近1周感雙腿發(fā)脹,雙眼瞼浮腫,同時尿量減少。查尿蛋白(++),血壓增高。體重2周來增加4kg。"引入教學內容的學習。然后提問:鏈球菌反復感染后為什么會誘發(fā)急性腎小球腎炎?與異嗜性抗原有何關系?異嗜性抗原在醫(yī)學上的意義?當學生心中有很多問號時,注意力自然就會集中在教學內容上。學生由于想知道原因而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帶著疑問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就會更好。一個好的病例,能夠成功的引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主動探索和思考。

2.恰當?shù)谋扔?,吸引感染學生

免疫學的概念,對于學生而言比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此時,教師應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并吸引感染學生。比如在講解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時,可把免疫系統(tǒng)比喻成"國家機器",把免疫器官比喻為"軍區(qū)",免疫細胞比喻成"士兵",免疫分子比喻成"士兵的武器裝備"。而把免疫分子下的免疫球蛋白比喻成"槍炮",補體系統(tǒng)比喻成"彈藥",細胞因子比喻成"通訊系統(tǒng)",MHC分子比喻成"指揮系統(tǒng)"。通過這些形象生動的語言,可加深對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的認識。

3.以學生為主體的臨床病例式討論,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臨床病例式討論的意義,在于訓練學生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對臨床實際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解決方法,并促使學生復習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學生的分析,由于受臨床經(jīng)驗限制,往往停留于疾病的表面現(xiàn)象,難于深究。例如:在講授自身免疫病時,先介紹病例:男性病人,28歲,面部蝶形紅斑,發(fā)熱伴關節(jié)痛。半年前患者面部出現(xiàn)紅斑。兩周后開始少量脫發(fā)。入院前突然出現(xiàn)雙腕關節(jié)、雙膝關節(jié)疼痛,發(fā)燒,T39℃。既往體健,家族中無類似疾病史。體格檢查:T38℃,P:74次/分,R19次/分,BP110/80mmHg。皮膚黏膜無黃染,面部蝶形紅斑布于面頰部,境界清楚。淺表淋巴結無腫大。脊柱四肢無畸形,雙腎區(qū)無叩痛,關節(jié)無紅腫。血常規(guī):Hb85g/L,RBC2.5×1012/L,WBC6.8×109/L。尿常規(guī):蛋白+++、RBC2-3/HP、WBC6-8/HP。腎功:BUN6.8mmol/L、CRE88mmol/L。血沉:120mm/小時??购丝贵w(ANA):陽性,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IgG28g/L、IgA4.2g/L、IgM2.7g/L。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檢測:16,心肌酶譜:LDH180.6IU/L、GOT(谷草轉氨酶)53IU/L。思考:①此病人最有可能得了免疫???②該病例的尿常規(guī)及腎功檢查結果說明什么?③從病史和實驗室檢查中可總結出該患者有哪些系統(tǒng)的損害。④結合病例簡述自身免疫病發(fā)病機制。通過這個病例的詳細說明,同學們可以從中了解到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常見的癥狀,常見的檢查方法,以及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病機制。通過分析,使學生對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通過討論,還可使學生學到更多的臨床經(jīng)驗,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引入啟發(fā)式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所謂啟發(fā)式教學是指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以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出發(fā)點,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主要靠學生的自身活動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設置疑問,啟發(fā)學生思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啟發(fā)式教學并不是簡單的問答教學,問題的設置要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導學生思考。如講解補體前,引入1895年Bordet發(fā)現(xiàn)補體的霍亂弧菌溶菌實驗,先提問:霍亂弧菌與新鮮抗菌血清混合時,為何既出現(xiàn)凝集又出現(xiàn)溶血,再提問:霍亂弧菌與經(jīng)加熱的抗菌血清混合時,為何只出現(xiàn)凝集而無溶血。通過兩個實驗現(xiàn)象的比較,讓學生主動去想,補體的作用是什么?補體的特性是什么?從而一步步引導學生掌握補體教學的重點內容。

5.加強基礎知識教學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加強基礎知識的落實,還要將醫(yī)學免疫學中一些基本觀點很好地滲透到教學實際中去,通過揭示其本質,加深學生對免疫學知識的理解,激活學生的思維,使我們的學生真正走進免疫學,對免疫學感興趣。同時,要繼續(xù)強調課堂上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的掌握,強調課后復習消化,將難懂、難記的知識點盡量做到簡單化、形象化、實用化。

第4篇:免疫學的基本概念范文

1、PBL與CBS相結合教學過程總體設計和實施

免疫學包括基礎免疫學和臨床免疫學兩大部分。在實施PBL與CBS相結合教學過程中,針對免疫學教學大綱和護理學的專業(yè)特點,教研室重點選擇了基礎免疫學中的緒論、抗原、補體3章,臨床免疫學中的腫瘤免疫和移植免疫兩章。由教師提出重點討論問題和案例,由學生通過課外查閱資料、分組討論、集中答辯、教師輔導答疑等過程達到深入學習的目的;對其余章節(jié)的課外討論和答疑,主要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進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問題的選擇是成功的關鍵,設問的題目必須能夠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置問題,或者從具體的臨床病例中提煉問題。好的設問可以起到“誘餌”的作用,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授免疫功能時提出思考題:“免疫是一把雙刃劍,免疫何時是保護機體的,何時會對機體造成病理損傷”。通過對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能夠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免疫學現(xiàn)象,更形象生動地掌握免疫學的基本理論。在講授補體的調節(jié)時提出“在正常生理條件下,補體為什么不會攻擊正常組織細胞”,在講授補體的功能后提出“如何理解介導天然免疫的補體分子是連接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的一座橋梁?”又如,在講授抗原一章時,選擇1例接受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引起粒細胞減少的甲亢病人病例資料,將其病史、臨床表現(xiàn)、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如甲狀腺功能、肝功能、血常規(guī)等、抗甲狀腺藥物種類、劑量及用藥周期整理歸納為病案在課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教科書、參考文獻、網(wǎng)絡資源等討論歸納,并回答問題:什么是半抗原,什么是完全抗原?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是什么?粒細胞減少的表現(xiàn)有哪些?相應的護理策略是什么?通過討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的免疫學理論運用于具體的臨床病例分析,學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在講到臨床免疫學部分,先由帶教老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從附屬醫(yī)院收集超敏反應疾?。ㄟ^敏性休克、過敏性哮喘)、自身免疫性疾?。愶L濕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免疫缺陷病、腫瘤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細胞治療、移植免疫(肝移植、角膜移植)等病例,所選病例診療過程要記錄詳實,病歷內容應具有啟發(fā)性和針對性,同時還應具備完善的影像、實驗室等輔助檢查的資料。案例中問題的設計要反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提問題需簡單明確,并循序漸進地深入,同時注重相關基礎及臨床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生可通過已有的免疫學基礎知識及課后查閱資料能夠解答這些問題。在授課前1周,教師將典型病例的資料發(fā)給學生,并向學生說明在本章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學生5人或6人自由分為一個學習小組,通過之前學習的免疫學基本理論分析討論病例資料,查找教科書、參考文獻或通過網(wǎng)絡等完成病例中涉及到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以案例導入新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圍繞案列討論是知識再現(xiàn)和鞏固的過程,學生分小組討論,隨機從學生中指定主持人,由主持人控制討論進度,主持人帶領大家將病例資料總結歸納,按照病史、臨床表現(xiàn)、體格檢查、輔助檢查逐一板書列出,給出初步的護理診斷,學生則圍繞初步診斷進行討論,制訂治療和護理措施。由于這些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是和機體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的,學生可以用學過的免疫學基本原理推導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在分析討論的同時學習新的免疫學知識。討論完成后每個學習小組派1名代表進行匯報講解,其余學習小組對該組匯報的內容進行提問、辯論。最后,教師指出各觀點的分歧和不足,以及討論中容易忽略或遺漏的問題,并進行總結、歸納。在講授移植免疫時,對該類疾病選擇了1例肝移植術治療爆發(fā)性肝功能衰竭,術后并發(fā)早期急性排斥反應的病例。急性排斥反應如果得不到及時發(fā)現(xiàn),供體肝會在受體內發(fā)生肝壞死,導致移植失敗。排斥反應的處理原則是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鑒別、早期用藥。因此,肝移植術后需要護理人員嚴密及時關注病情,病人的一般情況、腹部體征變化,有無明顯腹脹不適等。一旦發(fā)現(xiàn)病人有急性排斥反應的癥狀,應及時采取血標本送檢,監(jiān)測肝功能各項指標,并及早使用免疫抑制劑。注意觀察病人體溫、血糖變化,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在進行案例討論時,除了要求學生應用免疫學原理闡明早期急性排斥反應的發(fā)生機制之外,重點要求學生針對其癥狀和體征要早期發(fā)現(xiàn),擬訂出急救方案、同時闡述護理措施及所用藥物的作用機制,促使學生不僅將免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聯(lián)系,還要查閱學習內科護理學、藥理學和健康評估(或診斷學)等課程相關章節(jié)的內容,從而提高綜合分析和應用能力。

2、PBL與CBS相結合教學的體會和實施中尚需解決的問題

2.1有利于培養(yǎng)護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針對典型病例去查閱教科書、相關參考資料或同學間討論,涉及到疾病的多方面、多個學科知識的融匯,學生在分析病例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知識的欠缺,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新知識,獲取新信息,將一個較為復雜的病例材料分解為多個學科的相關知識點,通過討論再整合并整合多學科學習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知識,學生感受到自己在以一個“準護士”的身份在參與病案討論,并做出護理診斷和采用正確的護理措施[6]。PBL與CBS相結合教學模式增強了護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溝通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有利于護生早期的職業(yè)導入。

2.2需要臨床及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

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選擇適當?shù)呐R床病例。教師在授課前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不僅要對課堂知識充分熟悉,而且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要有一定深度和廣度,要了解最新的臨床科研進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對授課中的問題設置、計劃安排、節(jié)奏的控制等都要有很好的把握,對討論進行耐心指導,調節(jié)課堂氣氛,控制課堂節(jié)奏,啟發(fā)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積極性,反饋總結。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主動地自我學習,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觀念、和新方法,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3需要構建和更新病例庫

由于醫(yī)院住院案例具有真實性,同時具備豐富的疾病相關資料,學生能通過這些信息獲得大量知識。進一步構建了臨床免疫學教學病例庫,教師可以從病例庫中任意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病例應用于理論和實驗教學中,此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思維方式。學生在課上學習興趣高,思考積極,回答問題主動,提高了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從事基礎教學的教師要與臨床相關科室密切聯(lián)系,獲得完整的案例信息,同時熟悉整個案例的診療過程,以便應用于課堂教學。

2.4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

對學校的教學設備、圖書館文獻資源和上網(wǎng)條件要求都很高,這就限制了PBL教學法的廣泛應用。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建立了免疫學網(wǎng)站,鼓勵學生課后通過此教學互動平臺進行討論并與指導教師溝通交流。另外,學校還要加強圖書館的建設,擴大藏書量,添置必要的教學與實驗設備,并為學生上網(wǎng)查閱資料提供便捷的條件。

2.5需要小班授課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屬于“填鴨式”教學,采取大班上課,教學手段單調,通常是教師抱著課本講,學生抱著課本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很難長時間地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勞心勞力,但是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而PBL與CBS相結合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模式,圍繞依據(jù)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置問題,或者從具體的臨床病例中提煉問題進行討論,為了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互動討論中來,需要進行小班授課。但小班授課對教學資源要求高,這與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存在著矛盾,還需要進一步教學實踐來解決[7]。

3、小結

第5篇:免疫學的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 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1-0104-02

一 職業(yè)教育

1.職業(yè)教育的目的

職業(yè)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yè)或生產(chǎn)勞動所需要的職業(yè)知識、技能和職業(yè)道德的教育。職業(yè)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職業(yè)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

2.我校提出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育理念

我校辦學為專科層次三年制教育,有臨床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口腔工藝、護理、中醫(yī)骨傷、針灸推拿、中醫(yī)、醫(yī)學檢驗技術、醫(yī)學影像技術等專業(yè),提出“培養(yǎng)市場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實用型醫(yī)學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提出“送人千金,不如傳人一技”和“貼近基層、貼近臨床、貼近資格考試”的教育理念。

二 職業(yè)教育背景下的《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

1.研究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明確了本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和課程目標。《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是一門醫(yī)學生重要的和必修的醫(yī)學基礎課,主要闡述與醫(yī)學有關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學的基本內容。本課程的內容包括醫(y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和醫(yī)學免疫學三大部分。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此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臨床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通過學習,學生應掌握常見病原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則;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免疫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建立無菌觀念,學會常用病原生物標本檢查的操作技能。通過研究教學大綱,明確了課程的重難點。

2.研究教材

筆者從事過中專教育,分別使用和研究過肖運本、呂瑞芳老師主編的中專教材,都寫得通俗易懂,特別課后設置了習題集,學生能夠用來做達標訓練?,F(xiàn)在主要從事專科層次的《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工作,用過陳興保老師主編的第5版教材和正在使用的是肖純凌、趙富璽老師主編的第6版教材,第6版教材緊扣醫(yī)藥院校3年制教學大綱、臨床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大綱,教學內容從形態(tài)到功能、由易到難進行編排,根據(jù)??平虒W實際刪減或增加了部分內容。專科教材與中專教材相比,知識難度加深但缺少了課后訓練題目。我編寫了《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復習提綱和《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習題集,以強化學生的學習。通過研究和使用教材,明確了章節(jié)的重難點。

3.研究教學方法

第一,實例引入法。通過講授一些患天花、鼠疫、霍亂等烈性傳染病僥幸康復的人不再患同一疾病引入本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因為免疫功能就存在于我們自身的實例,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及積極參與教學的熱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第二,講授法(傳統(tǒng)教學法)。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講授,突出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可帶掛圖、模型等輔助教學。

第三,歸納總結法。通過教學雙方的互動,讓同學們能初步歸納本章教學內容的重點及總結本次課程在教學中的意義,提高學習效果。

第四,采用多媒體教學,擴大教學容量。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了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第五,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運用于教學中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fā)式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fā)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醫(yī)學免疫學》知識部分,我對Ⅰ型超敏反應(過敏反應)的講解,就以青霉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病例為導向,學生提前預習了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并查閱了相關資料,討論和回答了“青霉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的發(fā)生機制?防治原則?”等問題,最后我對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和防治原則作了補充、總結。

在《醫(yī)學微生物》知識部分,講解乙型肝炎病毒知識時,我布置了“乙肝兩對半”化驗單如何看的問題,在討論中加入“乙肝大三陽、乙肝小三陽、乙肝病毒攜帶者女性孕育胎兒相關問題”,并引入醫(yī)院能否在常規(guī)體檢中做“乙肝兩對半”的檢測問題,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全面,更貼近于臨床,也學得更積極。

第六,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成的具體場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演化成直觀內容,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

近年來,學校發(fā)生食物中毒的事件越來越多,在講《病原生物學》部分知識時,我引入“食堂工人手上有化膿性感染病灶,大家就不能吃他做的飯菜”生活實例,使學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傷口化膿和食物中毒相關知識后續(xù)學習更感興趣。在講《醫(yī)學免疫學》部分知識時,我把抗原比作異物(非己物質),把免疫應答簡化成抗原與免疫系統(tǒng)之間的戰(zhàn)爭,把為什么乙肝疫苗要接種三次與再次應答能產(chǎn)生更多的抗體保護機體結合起來。情景教學法使學生更易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

4.研究學生

第一,學生為主體。我校中專學生多為沒達到當?shù)馗咧袖浫》謹?shù)線者,他(她)們學習基礎較差,這就要求教師因材施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盡可能采用直觀講授法,以便于學生理解。我校大專學生層次比中專高,心智日趨成熟,就要求教學內容上加深,可探索PBL和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采取“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護理專業(yè)為主,多專業(yè)并存。我校在校大中專生人數(shù)接近20000名,護理專業(yè)人數(shù)占80%。所以我除了研究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大綱外,還研究護士和其他專業(yè)資格考試大綱,在專業(yè)教學中結合資格考試題型和內容講解。

5.研究評價體系

第一,實驗教學。實驗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第二,理論教學。課堂教學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應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討論,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提高教學效果。

第三,評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應通過平時的提問、理論測試、模擬實踐檢測等多種形式綜合考評。現(xiàn)在我校的學生成績總評中,平時成績占20%(作業(yè)筆記10%、考勤紀律占10%),期末成績占80%;實驗成績單獨考核,與將來的實習分配掛鉤。這就使學生樹立“實踐技能和理論學習一樣重要”及“貼近基層、貼近臨床、貼近資格考試”的學習理念。

在職業(yè)教育受到國家、社會越來越重視的今天,我校如何在職業(yè)教育中走出一條“貼近基層、貼近臨床、貼近資格考試”的特色教育之路,筆者以所任教的《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課程教學作了探索。

參考文獻

[1]呂瑞芳.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第6篇:免疫學的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醫(yī)學細胞生物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12-0233-01

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專業(yè)。它致力于培養(yǎng)具備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y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在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醫(y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yī)療及預防、醫(y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醫(yī)學高級專門人才。該專業(yè)學生主要學習醫(yī)學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基本訓練。要具有對人類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做出分類鑒別的能力。隨著細胞結構及功能的相關知識和理論在醫(yī)學領域中的應用的不斷深入,“細胞生物學”已成為現(xiàn)代醫(yī)學的重要基礎,在醫(yī)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現(xiàn)代醫(yī)科學生來說,具備“細胞生物學”的相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其他醫(yī)學課程必不可少的條件。

一、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內容體系和結構

我校醫(yī)學本科專業(yè)自1978年開設以來,在教育部組織的1997年、2006年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分別達到“優(yōu)”和“良”的水平。為內蒙古、吉林、遼寧等全國各地區(qū)培養(yǎng)了一萬多名合格的高級醫(yī)學專業(yè)人才,臨床專業(yè)畢業(yè)生遍布全國各省及美國、日本等國家。所招學生范圍逐年擴大,并分為漢班和蒙班,其中蒙班學生為蒙古族,他們主要為蒙古族中小學考上來的,蒙語授課兼修漢語。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以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為基礎,是探索研究人體細胞發(fā)生、發(fā)育、增殖、衰老、死亡以及細胞結構與功能的異常與人類疾病關系的學科。課程基本內容有13章,包括細胞生物學緒論、細胞膜的化學組成與特性、細胞表面與細胞外基質、細胞膜的功能、細胞的內膜系統(tǒng)、線粒體、核糖體、細胞骨架、細胞核與遺傳物質儲存、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及調控、細胞增殖與細胞周期、細胞分化、細胞衰老與死亡。第1章,引領學生進入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指導學生如何學習這門課;第2―9章為基礎理論知識,學習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特有的細胞結構與功能及其與疾病關系;第10―13章,主要以細胞為整體,看細胞的“一生”變化。通過這三部分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掌握人體細胞的知識,同時把細胞結構與功能的異常與人類疾病關系滲透到各個章節(jié)。

二、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與其他課程的聯(lián)系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在臨床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中,大一開課,這充分體現(xiàn)了該課程的基礎性。其后的課程有生物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免疫學等。組織學與胚胎學是相互關聯(lián)的兩門學科,習慣列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組織學是研究機體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的科學。胚胎學主要是研究從受精卵發(fā)育為新生個體的過程及其機理的科學,其研究內容包括生殖細胞發(fā)生、受精、胚胎發(fā)育、胚胎與母體的關系、先天性畸形等。在其內容中涉及細胞的知識較多,比如什么是生殖細胞、細胞分化的原理、細胞分裂產(chǎn)生新的細胞等等。如果沒有學習相應的細胞生物學課程,很難理解這些基本概念與原理。生理學是研究機體正常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課程,學生能夠學習人體各器官的基本功能,認識機能與結構的聯(lián)系,理解機體的整體統(tǒng)一性及與環(huán)境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其內容包括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及功能調節(jié)。該課與細胞生物學關聯(lián)緊密,很多人體生理活動,都是以細胞為基礎。比如細胞的Na-K離子泵工作原理闡釋了物質在細胞兩側的運輸,從而調節(jié)人體內環(huán)境滲透壓平衡。

生物化學是運用化學的理論與方法,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xiàn)象的科學,能夠使學生獲得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其內容包括蛋白質與核酸化學、維生素、酶、生物氧化、物質代謝及其調節(jié)、肝臟生化和酸堿平衡等。這里提到的核酸是細胞內的遺傳信息載體,生物氧化、物質代謝多發(fā)生在細胞內,可見,離開了細胞,生物化學這門課程將無法開展。病理學是一門研究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改變(包括代謝、機能和形態(tài)結構的改變)和轉歸的醫(yī)學基礎學科。其目的是認識和掌握疾病的本質的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jù)。人類很多疾病的本質是特定細胞的損傷,比如高膽固醇血癥,主要發(fā)病原因是細胞膜上的受體缺失或無法識別供體。因此,在介紹這類疾病時,就需要掌握細胞的結構、細胞膜的功能等細胞生物學內容。醫(yī)學免疫學研究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科學,其基本定義概念如抗原、抗體,這些都是細胞內外存在的物質。

因此,隨著我校臨床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的改革發(fā)展,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必定成為必不可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需要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呂毅,吳小健,向俊西等.抓好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位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試點工作的探討[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4(05):866-868.

[2]白一,龔云輝,劉希婧等.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八年制醫(yī)學教育的現(xiàn)狀[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4(01):113-115.

第7篇:免疫學的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 物理化學;考試;思考

[中圖分類號]R424.79[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9(c)-124-02

Analysis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physical chemistry

DENG Ping

(College of Pharmacy,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China)

[Abstract] 152 final examination papers of Year 2006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harmacy have been analyzed, calculating the value of difficulty , and compared score loss.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have been also explored.

[Key words] Physical chemistry;Test question;Consideration

考試是學校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荚嚲哂袃蓚€重要的功能,一方面可以評價和檢測學生“學”的情況,即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熟練程度,另一方面通過考試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利用試卷中包含的信息對考試進行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改進考試設計,減少考試設計中的主觀隨意性,對今后的命題具有指導意義;另一方面通過定量分析,獲取有關試題質量的各項指標,以判斷考試的有效性,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存在的問題,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1]。本文通過對我校2006級藥學、中藥制藥152名本科生物理化學期末成績進行分析,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以期改善教學效果。

1 試卷的構成和分析方法

試題實行百分制,由四種題型組成:①選擇題:均為單選題,每題2分,共40分;②填空題: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 ③判斷題:10個,每個1分,共10分;④計算題:5題,每題6分,共30分。

本次分析采用重慶醫(yī)科大學自主開發(fā)的試卷分析軟件。

2 試題質量

試卷定量分析常用“難度、區(qū)分度、信度”等指標來進行,這是統(tǒng)計學方法在科學分析考試中的一種應用。

2.1難度

難度指試題的難易程度,是衡量試題對學生知識能力水平適合程度的指標。一道試題的難度既能反映試題本身的復雜程度,又可反映教師與學生間的教與學的狀況。難度過大或過小,都會造成學生成績的偏態(tài)分布。難度值過大,試題過易,考生成績集中在高分段分布;相反,難度值過小,試題過難,考生成績集中在低分段分布[1]。試卷的難度一般應該控制在0.3~0.7之間。各小題難度系數(shù)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2.2區(qū)分度

區(qū)分度指測驗對考生實際水平的區(qū)分程度,區(qū)分度高的試題(或試卷),能較好地鑒別考生的實際水平,使得實際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實際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區(qū)分度是評價試題(或試卷)質量、篩選試題的主要指標和依據(jù)[2]。區(qū)分度一般大于0.3為優(yōu)秀。各小題區(qū)分度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2.3信度

信度指的是測量結果的穩(wěn)定性或可靠性的程度,亦即測量的結果是否真實、客觀地反映了考生的實際水平。信度是對整個測量優(yōu)劣的評價指標,它揭示測量值與真實值的相差程度,反映樣本與總體的接近程度。從理論上講,信度越高,測量結果越可信[1]。本次試卷分析信度系數(shù)=0.777 3,由于試卷樣本的數(shù)量太小,信度系數(shù)適中。

3 考分情況

3.1 基本情況

如表3所示。

3.2分數(shù)分布

如表4所示。

4 討論

4.1 命題質量

從試卷的難度定量分析情況來看,難度>0.7的題目有20道,<0.3的題目為0道,而難度位于0.3~0.7之間的共計16道,試卷難度偏易。從試卷的區(qū)分度來看>0.3的題目僅14道,試卷的區(qū)分度不高。從難度系數(shù)和區(qū)分度來綜合考慮,本套試卷質量難度偏低,難以很好的區(qū)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由于本次試卷分析的樣本數(shù)量僅152份,試卷分析的信度系數(shù)為0.777 3,信度系數(shù)適中。

從試題的定性分析情況來看,考試內容覆蓋了教學大綱中的大部分內容,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基本一致。從各題的難易程度分析,可以看到試題中難度較低的題目比例略有偏大,占了56%,對以教學大綱中基本掌握的內容過于偏重,在今后的出題中應加以避免。從學生完成試卷的情況看,在2.5 h內基本能完成,未有提前交卷的學生,說明題量合適,考試過程中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無歧義,表明試卷題意表述明確、術語表達科學。

4.2 學生掌握情況分析

學生失分較多的是選擇題5、11、12、13、16、17,這些內容為化學勢的比較,相平衡中相圖的識別,電解質溶液的電遷移等,是熱力學及動力學基本原理和概念在溶液、相平衡、電化學領域中的應用,說明學生在這方面的掌握程度還不夠,對知識的理解還不夠靈活到位,導致在“學以致用”方面還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應用方面的教學。計算題中失分較多的還是熱力學中的計算,尤其學生對“克-克方程”的運用還不熟悉,造成計算無從下手,說明學生對一些原理和公式的掌握還不夠牢固,尤其是死記硬背公式的同學往往將公式記憶錯誤。這提示我們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記憶公式、原理,能夠通過簡單推導檢驗公式的正確與否,避免由于公式記憶錯誤的失分。另外失分較多的是填空題的8小題,該題在題干中用了“Helmeholts energy”的英文表述,結果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對專業(yè)術語的英文表達不熟悉,造成失分,說明專業(yè)術語的英文教學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得分較多的題均是熱力學、動力學、電化學等基本概念和原理,計算題中對動力學和電化學的基本計算,說明這些基本知識掌握情況良好。

5 結論

本套試題的覆蓋面,基本符合高等藥學教育物理化學課程的基本要求。試題的信度和區(qū)分度相對較低,試題質量有待提高。在對近幾年試卷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篩選難度適中的題目,淘汰難度過高或者過低的題目,提高試卷的區(qū)分度,使試卷質量得到提高[3]。

根據(jù)試卷分析,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保持對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的教授方式,但對于相平衡等方面的應用要進一步加強,這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運用的靈活程度,加強專業(yè)英語中術語的學習,為今后的雙語教學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志強,葉能勝,谷學新.《分析化學》試卷分析及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38-40.

[2]陳朝明,王濤.醫(y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期末考試的分析與思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5,13(6):659-660.

[3]習麗.高等數(shù)學試卷難度及統(tǒng)計分析[J].宜賓學院學報,2007,12:34-37.

第8篇:免疫學的基本概念范文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校教育教學的重點也漸漸發(fā)生了變化,越來越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逐漸重視并強調學生的個性并使其健康發(fā)展,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力求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此背景下,我國實行了“以學生為本”的新課程改革,經(jīng)過了這些年的不斷實踐和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高中生物課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相對于其他學科,生物課有其特殊性:它既是一門文理兼包的交叉學科,又是一門處于活躍發(fā)展時期的邊緣學科。因此,生物課更強調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等學習素質?!靶抡n改”無疑為高中生物課教學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應及時調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讓學生學懂學會生物科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學情分析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與教學設計有著極為緊密的互動關系,是教學設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情分析是設定教學目標的依據(jù)和落腳點,只有切實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等,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從知識技能等方面闡述教學目標,并且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所側重的實施,針對具體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教學??傊?,學情分析深入到位,才能具體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達到以新課改的指導思想為風向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單純?yōu)榱朔治鰧W情而分析學情,要把學情放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放在日常的教學課堂設計中來進行分析。

二、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學情具體分析

1.新課改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情況明顯改善

高中階段的學生要面臨高考,因而新課改以前,高中生物教學大都片面追求升學率,教學觀念保守陳舊,傳統(tǒng)的高中生物課堂也基本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嚴格照搬課本,強行要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機械化的記憶。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對于剛剛比較系統(tǒng)地接受生物學知識的高中生而言太過僵化,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單純?yōu)榱顺煽兌烙浻脖常敲刺岣?W習能力就無從談起,這與高中生物課教學工作的初衷是相背離的。

新課改為生物學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定位為是生物學課程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生物學教學也由此進行了調整和改進,教學活動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主要目的,以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為關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創(chuàng)造開放、互動式的教學環(huán)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表個人的見解,同時增加模型圖片等教具的使用頻率,配以多媒體等影像資料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容易被激發(fā)起來,學生們也變得樂于主動思考,大膽發(fā)言,對于生物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變得更加深刻,過去生物課教學中的難點也變得容易掌握,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舉個例子,諸如染色體和DNA結構,基因工程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免疫學基本概念等知識點,因為內容極其抽象復雜,信息量太大而難于記憶,在過去一直是生物課堂上令教師和學生都比較頭疼的問題,自從實施新課改后,通過恰當?shù)慕叹吆投嗝襟w動畫等影音材料的應用,以及互動式課堂教學的推廣,學生在教師生動直觀的授課中更易于記憶和掌握知識,在引導式的討論和發(fā)言中加深了理解,顯著提高了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

2.新課改后學生綜合素質有所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明顯

過去的應試教育常常強調分數(shù)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但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舍本求末,生物學其實是一門實驗科學,是強調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學科。新課改實行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逐漸以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開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加強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主。學生的自我個性和積極思考的能力得到展現(xiàn),學生們在強烈的求知欲的驅使下主動的學習,有效鍛煉了他們的綜合能力。

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內容加入了更多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比如《體液調節(jié)》、《免疫調節(jié)》、《呼吸作用》等章節(jié)中,都加入了我們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如內分泌失調疾病,酒和酸奶的發(fā)酵原理等,另外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課的課時得到相應的增加,內容也更生動有趣。這些課堂教學中的調整和改進,都加強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對高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彰顯個性,全面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堂學生學習壓力大與授課內容多存在矛盾

高中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階段,高中學生要面臨高考――這個可能是影響人一生的考試,所以,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非常繁重,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很大。高中生物課時較少,而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又太繁多,這是目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一個主要矛盾。生物課作為必修課,不可避免地對學生有很高的要求,高中生物內容多,知識點覆蓋面廣,比較前沿和抽象難懂的內容也不在少數(shù),此外還有大量的實驗課教學內容,但相對于其他必修課如外語數(shù)學等,生物課的課時又相對較少,這就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倍感壓力,有時在課程安排上捉襟見肘。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教師要強化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合理、統(tǒng)籌、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其次,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學能力,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第9篇:免疫學的基本概念范文

【摘要】: 病原生物學是基礎醫(yī)學的一門重要課程,本文結合病原生物學學科特點,對其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存在問題作了初步的探討,并進行了有關的教學改革實踐,以期幫助學習者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高等醫(yī)學院校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

【關鍵詞】:病原生物學;研究性學習;教學改革;實踐

一病原生物學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病原生物學》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中的一門主要基礎課。本課程由醫(yī)學微生物和人體寄生蟲學兩部分組成。傳統(tǒng)的教學因其研究范圍廣、知識點繁多、缺乏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許多學生反映該學科難學而失去興趣。同時,醫(yī)學知識日新月異的更新,新醫(yī)新藥層出不窮,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手段簡單,教學方法陳舊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不理想。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既拓寬了學生知識面,趕上時代步伐,又使學生主動分析、處理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而且,團隊合作意識、探索意識都得到了加強。

二、病原生物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探索

1、更新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方式改變的前提是轉變教學觀念。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注重系統(tǒng)的知識學習,創(chuàng)新教育比較落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從研究性教學、研究性學習入手,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它激勵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新的理解、加工、組合,提出疑問,探索新的知識領域,鼓勵學生應用各種不同方式去得到不同結論,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進行周密思考,選擇最佳方案,并付諸實施。

2、整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興趣

傳統(tǒng)的病原生物學課程偏重于對基本概念或理論的記憶,缺乏深層次的啟迪,很難引發(fā)學生探究欲望,具有預設性、封閉性的特點。研究性學習課程偏重于實踐性的專題的解決,具有生成性、開放性的特點,其內容要能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用與日常生活中緊密聯(lián)系的一些例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通過介紹近年重大爆發(fā)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手足口病及2009年的甲流等,以及生活中很好的素材如乙肝、狂犬病、口蹄疫、瘋牛病、結核等。什么原因引起疾病,為什么這種疾病會爆發(fā)流行,如何確診及防治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地接受轉化為主動地探索,并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先賢們崇高品德的熏陶。第二用學科的疾病的預防、健康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病原生物學知識雖然抽象、難理解,但每一章節(jié)的內容都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各種感染后的病理現(xiàn)象學生非常熟悉,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三用學科的最新進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四運用課外科普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每年的全國科普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防治結核日等時間,可以安排學生在廣場舉辦多項科普宣傳活動,并鼓勵有興趣的學員參與進來,進行預防艾滋病、肺結核、肝炎等傳染病診、防、治的科普宣傳,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3、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研究性教學”的目的是增強學生以知識為基礎的對開放世界的問題意識、大膽的探索精神與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能力?,F(xiàn)有三種模式能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Ⅰ臨床病例式討論模式:根據(jù)教學內容,每章節(jié)可設置一堂臨床病例式討論課,讓學生對臨床實際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解決方法,并促使學生復習所學過的理論知識。Ⅱ科研課題專研模式:安排適當內容的課外科研,讓學生參加科室、小組的科研課題的申報、討論、研究生答辯等活動,陪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室習慣和初步的實驗操作能力。Ⅲ課內、外結合專題研討模式:采取“課上確定題目—課下研究—集中交流—問題解決”的路線,指導學生課外搜集文獻資料、正確選擇科學事例或探索事實的條件,引導學生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三、研究性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教師思想與知識準備不足,難以適應研究性學習指導的需要

研究性學習對于教師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目前,由于學生在課題上很大程度可以自主性選擇,教師的地位和角色與傳統(tǒng)知識相比有了根本性變化。但是,知識更新速度太快、學生研究課題涉及學科知識太多,大多數(shù)教師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存在知識準備上的不足,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個體走向合作,從課堂走近生活。

2學生信息儲備量不夠,一時難以適應研究性學習模式

病原生物學教學內容多、理論性強,歷來是醫(yī)學專業(yè)學生最感困難的一門學科,學生學起來普遍感到抽象、枯燥,缺乏興趣。隨著教學時數(shù)的減少,這一矛盾尤現(xiàn)突出。因此,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感覺查找資料無從下手。選題沒有思路,難度大,說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信息來源少,閱讀涉足面不夠廣泛,對老師的依賴性強。師生交流沒有一個平臺,缺乏一個展示平臺,學生的興趣性和積極性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多引導,讓學生多接觸和了解這門學科。

3學生選題中急功近利,綜合實踐能力培養(yǎng)效果不理想

選題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課題研究的成果有無價值及其價值大小,也關系到課題研究能否順利進行。但是,學生在實際選題過程中,不少學生對于選題的目的不太明確,急功近利,往往選擇的問題是自己關心的、熟悉的和容易完成的內容,這樣在培養(yǎng)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信息獲取和加工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上達不到所需要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選題上要幫助學生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學會合作、溝通和分享,以增長學生的見識。

4片面理解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成為唯一的研究性學習形式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單純把研究性學習理解為課題研究,容易造成研究性學習和學科課程學習相脫節(jié)。因此,要求教師把研究性學習向各學科課程教學中滲透,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5沒有建立起科學的研究性學習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

現(xiàn)行對于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往往是以小組形式完成,每個組員的能力與貢獻大小的評價是一個難題,實際過程中實施的情況不太明確。同時,學生選題的實際意義、難易程度、研究價值、研究結果并沒有統(tǒng)一實施標準,因此,在目前的評價機制中,學生往往重視的自己最后的分數(shù)。這就要求學校及指導老師應該有多個階段的評價,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6、社會缺乏研究性學習的濃厚氛圍

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缺乏對研究性學習也會產(chǎn)生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很多家長和學生認為,研究性學習耽誤了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了孩子的考試成績。這就要求學校、教師和家長,應當充分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牢固樹立起素質教育理念,將研究性學習看成是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索、探究的體驗。

參考文獻

[1]王曉輝.淺談分層次教學法在《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2,19:313-321.

[2]郭娜.研究性學習在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25(15):2391-2392.

[3]楊如松.免疫學與病原微生物學教學中應注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25(3):60.

[4]尚智.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教學方法探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2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