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范文

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

第1篇: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范文

一、讓音樂凈化育人環(huán)境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音樂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有更高的啟示”。校園是教育的基地,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在這里不僅要讓學生得到文化知識的教育,更需要受到道德素質的教育和精神世界的洗禮,在心理素質和創(chuàng)新思維上都能有更大的發(fā)展。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積極高昂的學習氛圍便成為了關鍵,使音樂課堂教學不僅只是課堂教學,而成為了校園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營養(yǎng)餐。音樂的本質就是陶冶情操、享受美的熏陶的過程,而當前學生在音樂文化的鑒賞能力上走入了誤區(qū)。當前港澳臺流行歌曲過熱,國內的民族民間、古典音樂戲劇遭受冷落。據(jù)調查顯示,在廣大在校學生中喜歡日韓、港臺流行歌曲的要占75%,崇拜這些地區(qū)流行歌星的約占60%;而熟悉喜歡我國著名作曲家,歌唱家的僅僅占5%;日韓、港臺的流行歌曲要么激昂亢奮過度,要么傾訴悲歡離合的情緒,要么宣泄悲觀失落的情感,給在校的青年學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作用,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學生們的心理情緒,妨礙了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這就需要音樂教師無論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學校的各類活動中引導學生認識李谷一、蔣大為、郁鈞劍等老一輩歌唱家,熟知董文華、蔡國慶、宋祖英、閻維文、張也等年輕歌唱家,聆聽和享受他們的歌聲,接受民族音樂文化和民族智慧的教育。唱響《歌唱祖國》《春天的故事》《我的中國心》感受祖國的偉大和民族的氣節(jié),從《便衣警察》《好人一生平安》《為了誰》《父親》中體味社會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美德,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去感悟民族音樂文化鼓舞人心的斗志和流芳百世不衰的魅力,切實從“追星”的行列中走出來。

二、讓戲劇表演融入課堂讓學生領悟民族文化的寶貴

戲曲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把戲劇表演融入音樂課堂教學是適應新教改的必然。高中課改是定向教育,具有專業(yè)性的發(fā)展方向,戲劇表演這一教學內容對學生個性和整體發(fā)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戲劇表演融歌唱、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于一體,是通過表演的形式來塑造藝術形象,表現(xiàn)社會生活的民族藝術,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積累民族文化素材,弘揚愛國主義思想的好教材。好的戲劇劇本能對學生進行高深的道德情操教育,例如: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豫劇《劉胡蘭》《紅色娘子軍》等,她們生動形象的表演藝術,可歌可泣的人物塑造,都是音樂課堂教學和教師所不能及的,這是學生學習劇作難得的課外閱讀素材,對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審美水平和表演技能大有益處,同時對校園文化建設,傳揚祖國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蕭伯納認為戲劇是“思想的工廠,良心的提示者,社會行為的說明人,驅逐絕望和沉悶的武器,歌頌人類上進的廟堂”。在現(xiàn)實教學中,首先執(zhí)教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知戲劇表演的藝術特征,體驗經(jīng)過上千年的表演實踐和民間藝術有機揉和所形成表演形式,既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又能給觀眾美的享受。繼而指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戲劇表演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需要多種藝術形式來綜合表現(xiàn),以增強戲曲在表演過程中的品味。鑒賞戲劇表演是通過唱腔、臉譜、雜技、舞蹈、美術等綜合性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復雜的社會生活的民族藝術,她匯合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歷史經(jīng)典、名人賢達、風土人情、生活習性,再現(xiàn)了不同時段的故事,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承中華民族文化藝術活生生的教材。在新課改和提倡綜合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把戲劇內容和音樂內容結合一體,既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又能挖掘學生的藝術潛力,學生不僅能熟練地掌握音樂教材的內容,而且還能巧妙地運用戲劇藝術表演,提升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和藝術表演能力。戲劇是靠表演的形式來表現(xiàn)藝術效果的,需要演員和樂隊的配合,這種綜合教學的有機結合,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對增強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審美觀點和文化素養(yǎng)大有裨益,對弘揚祖國的民族歷史文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無疑注入了一支催化劑。

三、開展雙邊活動讓音樂戲劇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瑰寶

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默認“樂教”,他提倡“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憋@然體現(xiàn)了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好的劇本、樂曲,好的唱詞能渲染積極向上的氛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能抵制不良思潮的蔓延,對校園文化建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但是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和戲劇表演不同程度地受到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她們成為了專業(yè)教師和專業(yè)班級擁有的教學寵兒,她們的影響力和教育力在校園里得不到充分地釋放,為了適應高中教學新課改和現(xiàn)代教育新潮流的趨勢,必須讓音樂和戲劇表演走出課堂,走出專業(yè),融入校園,使之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中流砥柱?,F(xiàn)在高中階段的教師和學生都處在社會、政府、家長以及高考的重重壓力之中,校園中的學習氣氛空前緊張,為了緩解緊張的氣氛,減輕學生們的壓力,讓音樂和戲劇表演融入校園,走進班級,溶入每個學生的心間,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效應。例如在校園中有效的利用音效設備,有計劃有選擇地播放具有教育意義和陶冶情操的民族民間優(yōu)秀的樂曲和歌曲,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借以釋放,使學生真正體味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韻味。早晨嘹亮的軍號聲伴著明快的《泉水叮咚響》的合成樂,把學子們從睡夢中喚起,使學生既有軍人積極高昂的感覺,又有輕松旋舞般的享受,在一天伊始就有一份好心情;《義勇軍進行曲》不只是在周一的升旗儀式時響起,學校可以分年級組織若干個升旗小組,堅持每天升降國旗,每天早上深沉激昂的國歌聲都要響徹在校園的每個角落,讓每位學生時刻飽受愛國主義情操的教育,擁有祖國時刻在心中的強大的精神支柱,深刻領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重大意義;學生的三餐時間是他們最放松的時候,然而他們的腦子里是一疊疊試卷,談論的是錯題集,這時如果播放幾曲教材中的輕音樂,或者幾首輕松歡快的校園歌曲,學生們緊繃的腦筋就可以慢慢松弛下來,緊鎖的眉間也就舒展開來;午后的課間活動可以說是學生最寶貴的時間,他們可以自由地處理學習中積累下來問題,其實不然,有張有弛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專業(yè)班的教師可以召集或由學生自由結合組織不同種類的戲劇表演小組,在專業(yè)教室里,在操場上,在校園的空地中表演一些膾炙人口的戲曲片段(教材中的),也可以是鮮為人知的戲劇代表作中的段子,例如:京劇《紅燈記》、黃梅戲《孔雀東南飛》、豫劇《朝陽溝》《花木蘭》等,讓緊張學習一天的學子們在精神上得以放松,在愉悅的活動和氣氛中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這樣既體現(xiàn)了音樂與戲劇表演的課堂主導效應,也發(fā)揮了學生在藝術表演中的主體作用,把課堂教學和現(xiàn)實體驗有機地揉合起來,相得益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搭建音樂戲劇大舞臺

第2篇: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范文

【摘要】戲劇表演模塊教學有著與一般高中音樂教學不同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從感性入手,采用開放式體驗的方式,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課堂教學要以體驗式為主,通過“鑒賞-揣摩-體驗”三步教學法,逐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讓其參與其中,通過參與、表演進而感知,提高學生的興趣愛好、藝術事業(yè)和審美能力。

【關鍵詞】鑒賞 三步教學法 開放式教學 拓展

【正文】《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戲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那么,做好高中音樂教學中戲劇表演模塊的教學研究,使它在一定的時空內產(chǎn)生出最大的效率,就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教學的主要特點

《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的教育功能與價值是: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和發(fā)展需求,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密切關系,拓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表現(xiàn)力。其教學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鑒賞性——鑒賞是走進戲劇的前提和基礎

在“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中,包括音樂在內的戲劇鑒賞活動,是重要的教學內容。

高中生較初中生有出色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感受和體察別人的情感。而戲劇作品則“最完美的表達了人類的普遍情感”,這就使高中生與戲劇作品的距離不是太遠。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欣賞內容,靈活變通,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例如:在第二節(jié)的教學中,通過欣賞歌劇《卡門》(選段)、音樂劇《貓》(選段),然后提出問題“它們有哪些異同點?”通過“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鑒賞中理解音樂在不同戲劇門類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參與性——參與是走進戲劇的主要途徑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學生對戲劇本身產(chǎn)生了興趣,才會有學習戲劇的興趣,只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戲劇中,有了自身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感受,才會激發(fā)并增強學生學習戲劇的興趣。

(三)創(chuàng)編性——創(chuàng)編是走進戲劇的重要手段

戲劇藝術是集文學、表演、音樂、美術、舞蹈、科技為一體的綜合性的藝術門類。學生學習戲劇藝術,不僅需要學習體驗別人的作品,更需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運用音樂和戲劇表演去完整的表達他們自己的音樂表現(xiàn),戲劇創(chuàng)作學習將會給學生提供一個積極活動的機會。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音樂與戲劇表演的基本要素,得到令人興奮的戲劇創(chuàng)作過程的體驗。“音樂創(chuàng)造力是發(fā)展人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能力的重要課題,它將貫穿于整個音樂教學過程的始終”。

二、“三步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有法,而無定法”,高中新課程教學實施沒有固定模式,需要高中音樂教師們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做到知己,即了解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業(yè)務素質以及學校的教學設施與資源;知彼,即了解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知識結構和音樂個性差異。為此,我探索出“鑒賞-揣摩-參與”三步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一)科學設置,精心組織音樂與戲劇鑒賞課

歐美是戲劇藝術發(fā)達的地區(qū),各國都有自己的成名戲劇,如歌劇《卡門》、音樂劇《貓》。但我國也有很多經(jīng)典的戲劇,如話劇《雷雨》、歌劇《白毛女》。考慮到中學生對戲劇的接受力有限,開始階段可先讓學生多欣賞國內的名家名段,在逐漸指導學生欣賞不同國家的歌劇,比較和體會不同文化的特點。在這過程中,不僅要科學設置鑒賞課的內容,還要結合內容,備足該音樂與戲劇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介紹、創(chuàng)造靈感等能夠加深學生理解的內容。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圖文并茂的展示給學生,保持學生對該課程的新鮮感。要注重節(jié)奏和進度,由淺入深。

(二)組織討論揣摩,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鑒賞課之后,就要組織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目的是通過揣摩人物心理,總結人物性格,理解戲劇的內涵。

實踐中,探索出走班制教學的路子:幾個班級合并上課,自由組合座次,然后進行分組;打亂平常課堂的課桌布局,形成開放式的小組教學,營造輕松地學習氛圍;每組選擇一位小組長,組織對戲劇中某個人物的討論,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命運,最終形成小組結論,進行發(fā)言。教師最終作總結提煉,以表揚鼓勵為主,激發(fā)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這樣,對課堂教學形成良好互動,既可以通過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欣賞、體驗、感受深化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運用課堂所學知識更好地鑒賞音樂與戲劇表演。

(三)體驗戲劇魅力,引導學生自編自演

“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主要的教學內容包括:戲劇鑒賞和戲劇常識、戲劇表演、戲劇創(chuàng)編。因此,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和創(chuàng)編,進行實際體驗是最終落腳點。

隨著對音樂和戲劇了解的深入,學生也不只是滿足于欣賞、揣摩,對表演和創(chuàng)編戲劇也有了期望。教師要多鼓勵,消除學生的羞澀心理,使他們敢說、敢唱、敢表演。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選取比較有表現(xiàn)力的學生分配到各個組,開展小范圍競賽,進行輪流表演;開展小組創(chuàng)編活動,教師確定選題,小組進行討論和創(chuàng)編,最終進行預演。預演過程中教師進行指導和提出建議,最終進行小規(guī)模匯演。匯演結果不重成績,對其表演要求不可過高,重要的是在于學生全面地、熱情地參與到體驗活動中來,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音樂和戲劇的興趣與愛好,激發(fā)其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根據(jù)不同的需要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創(chuàng)設簡單的、生活化的情節(jié)主題讓學生參與進來。例如:1、讓學生自己演唱欣賞過的戲劇中的選段;2、要求學生用臉部表情去詮釋成語;3、提供某種物體,要求學生圍繞此為主題即興表演;4、讓學生根據(jù)欣賞所學的知識,模仿創(chuàng)編戲劇片段;5、通過觀察,命題排演生活小片段等等。實踐證明,這些生活化的簡單表演,學生很感興趣。因為難度不高,學生表演起來很容易,這無形中也增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表演的欲望,進而引起對戲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作為新世紀的音樂教師,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要以高中音樂與戲劇教學探索為契機,提升自身素質,大膽創(chuàng)新實踐,逐步完善“三步教學法”,為提高全體學生的音樂素質、改進音樂教學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高中音樂教學》

第3篇: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范文

創(chuàng)造奇跡的“第56號教室”

“閑著沒事上家西(注:家的西邊),遇見兩個蟈蟈吹牛皮?!?/p>

“我在南山吃了只鳥,”

“我在北山吃了只雞?!?/p>

……

這是正在北師大海滄附校戲劇興趣班排演的故事歌《一對蟈蟈吹牛皮》。一群小學生席地而坐,搖頭晃腦,不禁讓人想起私塾中戴著青色頭巾的弱冠書生,不同的是,這群小學生們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而他們所在的這間教室,就是林建麗老師的“第56號教室”。

“第56號教室”是林建麗的校本戲劇課堂。作為北師大海滄附校的特色課程,部分低年級學生通過戲劇社興趣班學習,每周三節(jié)課,而四至六年級的所有學生則每兩周上一次戲劇課。戲劇課上,學生會被林建麗分成若干個小組,分發(fā)不同的劇本。每個小組就是一個獨立的劇組,小組成員則擔任著導演、服裝、道具、海報、背景、音樂、化妝等職責與排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共同完成

表演。

戲劇需要劇本,這毋庸置疑,然而劇本從哪里來?2009年,林建麗正式將戲劇引入了課堂時就在思考這個問題。語文教材無疑是劇本最為便捷也是最好的來源之一,于是《丑小鴨》《皇帝的新裝》等課文,在改編之后,都被搬上了舞臺。在成為專職的校本戲劇教師之后,她又將北師大版的小學語文課本全十二冊,從頭到尾翻閱了一遍,從中挑選出故事性較強的15篇課文,再加上人教版初中語文的《丑小鴨》《皇帝的新裝》,晏嬰的故事與藺相如的故事,整理成《小學語文課本劇集》,作為戲劇課教材使用。

“跟歐美、日韓的戲劇教育不同,我的課堂融合了更多傳統(tǒng)文化藝術,如京劇、越劇、黃梅戲、昆曲、豫劇、評劇、湖南花鼓、蘇州評彈、泉州南音等地方戲。學生表演的內容包括童詩、童謠、童話、繪本、成語故事、神話、民間故事、中小學語文課本劇,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二個詞用十二個生動的故事表演出來。” 林建麗還曾邀請臺灣資深兒童戲劇教育專家錢康明及臺灣散文家張曉風來校指導,以張曉風作品改編的《桃花源記》和《塞翁失馬》成為校戲劇社的經(jīng)典表演劇目。

在這間“第56號教室”中,學生通過舞臺表演,學會了共情、學會了表達,鍛煉了膽量,更體悟到了藝術與生活之美。正如英國表演藝術認證學院(UKCI)英國戲劇專家Ian Kellgren先生看到北師大海滄附校學生參演的中英文音樂劇《Shua~》時贊嘆的那樣:“再偉大的演員也演不過孩子,更何況這是一群天賦卓絕的孩子!”

熱愛成就專業(yè)

九年前北師大海滄附校語文組創(chuàng)立南鐸戲劇社,經(jīng)過多年努力,校園戲劇教育逐漸成長為了學校的特色課程。戲劇教育不僅讓海滄附校的語文學習成為了“聽”“說”“讀”“寫”“演”五位一體的活動,更成為了學校的特色和品牌。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林建麗的努力。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于能將所熱愛的與所從事的工作相結合。林建麗將自己喜歡的戲劇大膽地融入語文教學實踐中,并發(fā)現(xiàn)它對學科素養(yǎng)提升的巨大推進作用。然而,如何才能教好戲劇又成了她思考的核心?!按箨懙闹行W戲劇教學,基本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經(jīng)驗可借鑒”,林建麗便利用廈門的地緣優(yōu)勢,向戲劇教育已被列入中小學義務教育課程,已經(jīng)具有相當經(jīng)驗的臺灣戲劇教師學習,學會了不少的教學技巧。

在林建麗看來,戲劇教育對孩子人格的養(yǎng)成、能力的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面都有著積極的、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對歐美和日韓等國,中國的中小學戲劇教育起步較晚,“總要有人把這一課程引入當前的教育中來,”林建麗這樣說。而語文學科是引入戲劇教育很好的切入口,加上她本人的愛好,由她引入戲劇教育似乎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戲劇教育因其顯而易見的積極作用,即使是在學科本位的思維模式之下,也仍舊很容易被接受和采納,而在北師大海滄附校工作的林建麗,得到了學校給予的更大支持和空間。三年前,林建麗辭去語文教師職務,多年的傾注與鉆研,讓林建麗老師在戲劇教育的舞臺上找到了全新的教育、發(fā)現(xiàn)了與課桌后完全不同的學生,成為了一位專業(yè)的戲劇教

育者。

又是一番新天地

2015年9月,在學校的課程設計安排下,林建麗帶著她的戲劇課加入了學校音樂舞蹈教研組,她自身的語文專業(yè)功底和戲劇素養(yǎng),如今加上專業(yè)的音樂舞蹈團隊,使她對戲劇課程的發(fā)展更有信心。讓她更驚喜的是,2016年初,音舞組加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音樂教師,他叫陳偉順。

這位帥氣的小伙子從音樂系科班出身,專業(yè)是音樂教育,主修的是鋼琴。然而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閩南戲曲傳承人。他的到來,也給北師大海滄附校開創(chuàng)了一片傳統(tǒng)戲曲教育的新天地。

陳偉順在爺爺?shù)膸椭麻_始探索傳統(tǒng)戲劇教學,包括課程目標、教材內容的選擇、授課方式等。老爺子還讓孫子轉告學校,他愿意把他珍藏多年、價值連城的戲服盔頭都捐贈給學校。

陳偉順的戲曲課面向全體二年級學生開設。然而孩子們大部分不會講閩南話,對戲曲更是一無所知,很有距離感,甚至是排斥的。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上戲曲呢?陳偉順選擇從戲曲化妝、穿戲服開始授課,通過戲曲的外在美吸引學生,再過渡到音樂美,形體美,最終達到心靈美的教化意義。關于教學內容,陳偉順說:“在閩南戲曲的眾多劇種中,歌仔戲和薌劇最通俗易懂,也最利于閩南文化的推廣,所以我采用了這兩個劇種相結合的形式。”為了解決戲曲伴奏的問題,陳偉順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根據(jù)傳統(tǒng)曲牌自己編曲配器,然后請專業(yè)樂團錄制戲曲唱段伴奏??梢哉f,為了開好戲曲課程,陳偉順下足了功夫。

讓陳偉順掀慰的是,自己的努力終于讓閩南戲曲在校園里扎下了根,終于在孩子們心中發(fā)了芽。他說:“走在校園里,經(jīng)常能聽到學生哼唱戲曲課教授的曲牌旋律,經(jīng)常有學生遇到我,第一件事不是向我問好,而是問我:‘陳老師,我們什么時候還上戲曲課???’ 再苦再累都值了。”

由小舞臺走向大世界

談起教育,近年來人們似乎開始變得越來越理性,從關心分數(shù)到關心素養(yǎng),學校教育正在選擇一條更接近教育本真的路徑。讀寫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個人及社會人際能力、道德理解力等作為人類所需要的一般素養(yǎng),都要在學校教育中完成塑造和養(yǎng)成。一種觀點認為“更好的教學培養(yǎng)更好的人”,而戲劇教育作為一種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方式,正被不斷提起,也越來越受到

重視。

在廈門,北師大海滄附校是唯一普及戲劇教育的學校。林建麗認為:“在我的戲劇課堂上,每個孩子都是主角。第一,戲劇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不管有沒有表演天賦,都是主角,唱戲跑調也沒關系;第二,表演只是技能,是載體,

更重要的是裝著的文化、文學和藝術。”

林建麗希望戲劇教育還能夠推廣到其他學校,作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補充,成為學生學習的新模式。每每有其他學校來“取經(jīng)”,她都會知無不言,也會拿出自己編寫的教材,與同儕交流

分享。

而陳偉順也有類似愿望。他用一學年的時間,潛心開發(fā)出了一套小學戲曲校本教材,得到眾多資深藝人以及音樂教育專家的認可,他希望可以推廣到整個閩南地區(qū)的學校。

第4篇: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范文

關鍵詞:幼專生 幼兒戲劇 表演 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c)-0212-02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機會從小學習表演,將來很難成為有魅力的社會角色。讓他們參加戲劇表演,不是要培養(yǎng)文藝愛好者,而是要賦予孩子們一種社會技能?!敝麑W者余秋雨的這句話充分顯示了戲劇表演對參與社會交往,促進社會技能和提升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性。

戲劇是一門涵蓋文學、音樂、美術、舞蹈、表演等的綜合藝術。戲劇表演是西方發(fā)達國家重要的教育形式,采用啟發(fā)式、參與式、游戲式的教學理念,從語言、音樂、舞蹈、繪畫、表演等方面,培養(yǎng)各階段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綜合素質培養(yǎng)。幼兒戲劇是指引導幼兒用語言、肢體、表情、歌舞等表演形式,表現(xiàn)輕松、愉悅、有情節(jié)、有故事性、有理念的故事內容。

幼專生的戲劇表演能力是指通過借助繪本、童話、寓言等為腳本,從劇本改編到語言表現(xiàn),從音樂音效選取到道具場景制作,鍛煉幼專生的改編創(chuàng)編、聲形表演、配樂音效、道具制作、角色化妝等綜合能力,并群集團隊智慧共同完成整場戲劇的表演。培養(yǎng)幼專生戲劇表演的綜合能力,能激發(fā)她們表演的主動性、表現(xiàn)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豐富她們多種形式的藝術體驗。

圍繞“快樂生活,健康成長”這一學前教育核心任務,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有機地滲透游戲式的幼兒戲劇表演,激發(fā)幼兒說、唱、跳、畫等藝術表演的綜合智慧。探索將幼專生的編(兒歌)、講(故事)、彈(琴)、唱(歌)、跳(舞)、畫(畫)、做(手工)等專業(yè)技能在戲劇表演中綜合運用。

1 培養(yǎng)幼專生幼兒戲劇劇本的改、創(chuàng)編能力及語言表現(xiàn)能力

在劇本改、創(chuàng)編能力的訓練上,引導幼專生結合幼兒文學中創(chuàng)編兒歌和童話故事的文學經(jīng)驗,選取幼兒感興趣的話題提煉成戲劇素材,對戲劇進行選、讀、改、創(chuàng),從而提高幼專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首先,選取繪本、經(jīng)典童話、寓言等作為幼兒戲劇腳本的來源,題材、內容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需求、理解欣賞水平。如:《三只小豬》《我選我自己》《小紅帽》《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啊哈幼兒園》《我不困,我不想睡覺》等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活潑、富于童趣的語言風格,容易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

其次,改編劇本時,引導幼專生學會用童心來感悟作品內涵,用幼兒的眼光來看待人物,用幼兒的語言。做到整體把握故事的發(fā)展脈絡,真正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深入體會主題和人物的性格特點,并根據(jù)課堂上學到的幼兒戲劇表演常識及語言文體轉換的能力去改編,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豐滿,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有趣、生動。

最后,引導幼專生認識戲劇語言是以生活語言為依據(jù),經(jīng)過加工、創(chuàng)造的藝術語言。將文本的敘述性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改編,讓臺詞淺顯易懂、簡潔活潑,富有表現(xiàn)力,符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語言習慣。如既幽默又寓味深長且具有中國元素的繪本《石頭湯》,要將繪本內容改編成腳本形式的臺詞,在改編過程大膽突破,采用童謠和歌舞為主要形式。童謠讀起來瑯瑯上口、易學易記、音韻和諧,有助于幼兒理解和學習,采用歌舞形式的舞臺效果則比較活潑,易被幼兒所接受。

語言表現(xiàn)是以聲音為載體,輔之以表情語言和肢體語言的配合。訓練可從日常教學中的繞口令、兒歌、講故事、角色扮演等開始,加強訓練喜怒哀樂、驚悲疑羞等豐富貼切的表情,對眼神或表情反復推敲、試演,以此培養(yǎng)幼專生的聲音語言(重音、節(jié)奏、停頓和語調)、角色語言、表情語言、心理語言等各種與語言表現(xiàn)有關的綜合能力,能準確把握角色的人物性格,藝術地表達劇本的內容情節(jié)。語言表現(xiàn)能力的另一種訓練是肢體語言的展示,配合臺詞、音樂表現(xiàn)出特有情緒的動作舉止。合理的肢體語言可以幫助幼專生準確地理解劇本表達的內涵,塑造完美的舞臺形象。

語言表現(xiàn)能力是幼專生戲劇表演中最重要、最應加強訓練的技能。否則,不恰當、錯誤的語言表現(xiàn)方法將導致她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影響幼兒對語言的學習、理解和表現(xiàn)力,使幼兒養(yǎng)成不良的語言表達習慣。

2 培養(yǎng)幼專生幼兒戲劇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

音樂是戲劇表演的靈魂,是開幕、換場、烘托氣氛、強調人物內心活動等所用。音效則是在表現(xiàn)劇中的器物、動作、人物心理反應等所發(fā)出的真實或象征的音響效果。

在幼專生幼兒戲劇表演綜合能力方面,要培養(yǎng)她們對劇本配樂、旋律節(jié)奏的理解力和感受力、聲音模仿、即興哼唱及打擊樂器的演奏等綜合能力。鼓勵幼專生參與戲劇音樂表演的實踐,激發(fā)想象和創(chuàng)新,鼓勵幼專生大膽嘗試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體驗。

在訓練中,首先,引導幼專生根據(jù)劇本內容和人物臺詞的需要,挑選什么音樂來表現(xiàn)劇本情節(jié),并把握音樂、節(jié)奏運用的原則,在音樂豐富變化的啟發(fā)下去創(chuàng)作??筛鶕?jù)劇本情節(jié)創(chuàng)新地增加中國元素的京劇樂曲、童謠,或者歐洲、非洲元素的田園式手風琴、班卓琴等,引導學生掌握運用樂曲的場景、時間的掌握與動作配合的精確度,或漸強漸弱、適宜的音量等,她們在音樂運用中體會捕捉表演的靈感,極大地增強戲劇演出的效果。

其次,引導幼專生借助奧爾夫音樂課上的打擊樂技巧,讓她們在生活中尋找相似音效的物品,自制樂器來模仿不同的聲音,如:將沙子、米粒、紅豆等裝進空塑料瓶,模仿小雨、冰雹的聲音,用吹卷紙筒的聲音模仿大風,搖晃裝入細沙的紙盒模仿海浪的聲音等等,將音樂的“跳躍性”融入戲劇表演,幼專生通過聽覺、視覺、觸覺感受到語言與藝術完美結合的魅力,提高了她們戲劇音樂的鑒賞能力。

3 培養(yǎng)幼專生幼兒戲劇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

培養(yǎng)幼專生幼兒戲劇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讓她們的繪畫、手工等專業(yè)技能通過戲劇表演得到鞏固和提高。比如:舞臺布景創(chuàng)設、道具制作、服飾頭飾制作、角色化妝等綜合能力。

首先,選定、改編劇本后,引導學生考慮劇本人物需要什么樣的服飾,故事情節(jié)需要哪些道具,應有怎樣的舞臺布景等等。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采用哪些材料和方法來制作。如《森林音樂會》中,需要百靈、烏鴉、小熊、小兔和大象的頭飾,需要大樹、蘑菇及各種樂器等道具。然后,將收集的廢舊紙盒、皺紋紙、可樂瓶、吸管、鐵絲、泡沫板等進行加工、改造成大樹、蘑菇、花草的形狀。用卡紙和吸管做成蘑菇、花草的形狀,把棉花用膠水黏在一起做成小白兔的衣裙,用鐵絲和吸管彎成各種樂器,一幕栩栩如生的森林音樂會就開始了……。

其次,戲劇角色的化妝是人物外部形象創(chuàng)造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門技術活?;瘖y要求抓住不同的角色特征,如在《拔蘿卜》中,老奶奶脫落的牙齒可用黑色顏料涂在兩顆門牙上,非常逼真地表現(xiàn)老奶奶的豁牙。通過幾場幼兒戲劇的匯報演出后,學生就能根據(jù)不同的人物造型獨立承擔化妝的任務了。

幼兒戲劇的狀態(tài)就是幼兒生活的狀態(tài)。戲劇與游戲之間有許多種的結合,戲劇以其獨特的魅力給幼兒園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在“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主旨下,綜合性的戲劇表演成為幼兒學習知識和技能一種重要渠道。幼專生掌握戲劇表演的綜合能力,能選取符合幼兒經(jīng)驗和能力的主題,開啟幼兒綜合性的藝術表演智慧,有效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林枚君.創(chuàng)作性兒童戲劇入門[M].心理出版社,1989.

[2] 丁洪哲.舞臺導演的藝術[M].淡江大學出版社,1987.

[3] Barbara T.Salisbury.創(chuàng)作性兒童戲劇入門[M].林玫君譯.心理出版社,2003.

[4] 馬莉珠.戲劇肢體語言訓練[Z].開俐寶業(yè)有限公司,1987.

第5篇: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范文

【關鍵詞】幼兒戲劇;幼兒教育;教育戲劇

教育戲劇是近年來在國外十分流行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讓幼兒通過戲劇表演,培養(yǎng)其身體協(xié)調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目前在國內,教育戲劇還沒有普遍得到應用和重視,特別是在幼兒教育中。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探討,可以為戲劇教育在國內幼兒教育發(fā)展中提供一些參考。

一、幼兒戲劇的特點

(一)塑造真善美,有益于幼兒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幼兒尚不具備判斷善惡的能力,且具有很強的學習外界行為習慣的能力。而在幼兒戲劇中,多是單純、美好、幸福的故事,幾乎沒有殺戮和仇恨。這種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幼兒建立真善美的世界觀,以戲劇中人物為榜樣,具備善良的品格。

(二)情節(jié)簡單。幼兒戲劇一般都只有開端、發(fā)展、、結尾四個部分,有些情況下會有序幕和尾聲。相對于成人戲劇,幼兒戲劇情節(jié)展開更為快速,沒有更多鋪墊,對于自控力很差的幼兒來說,這種快節(jié)奏且劇情緊湊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幼兒,也能使幼兒有耐心完成戲劇演出。

(三)具有很好的故事情節(jié)。對于幼兒戲劇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故事情節(jié),因為幼兒對未知、新奇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且幼兒也更喜歡通過故事來認識人物。幼兒戲劇故事情節(jié)的創(chuàng)作,是基于幼兒是非分明、注意力容易分散、對未知和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性格特性而進行的故事情節(jié)、情景的創(chuàng)設,再加上舞美設計,很容易使幼兒融入表演之中,突破自我。

(四)突出動作,具有更多的童趣。戲劇中很多效果和意境,都需要靠表演者的動作來塑造。在戲劇中加入合適的舞臺動作,這也是戲劇藝術最基本的要求,舞臺動作也能更好地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xiàn)出來,使故事更為真實。這種動作性,恰好符合幼兒多動的性格,使幼兒愿意參與到其中。幼兒戲劇一般都具有很豐富的童趣,這加深了幼兒對戲劇的熱愛,以及對表演的熱情,更是幼兒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體會故事情節(jié),得到啟發(fā)和領悟。

二、教育戲劇對幼兒教育的意義

幼兒戲劇涵蓋多個方面,幼兒在學習戲劇的過程中,能夠逐漸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舞臺動作可以使幼兒身體更具協(xié)調性,群體合作能夠使幼兒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得到提升,以及培養(yǎng)幼兒真善美的品質,具有藝術氣質,主要可以分為身體素質以及道德品質兩個方面,總結如下。

(一)幫助幼兒認識世界。幼兒戲劇教育可以讓幼兒更直接體驗人生,例如,說到盲人,幼兒會認為是眼睛失明的人,如果讓幼兒親自體驗盲人的人生,那么幼兒對盲人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戲劇教育正是達到了這種效果,使幼兒通過精彩、輕松的戲劇,在輕松愉悅的戲劇氛圍中,更加真實地體驗人物精神和社會現(xiàn)實。

(二)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戲劇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戲劇中的語言都是經(jīng)過仔細揣摩認真設計而成,是精煉的話語。幼兒在表達臺詞中,能夠體驗語言情景,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以及具備表達的膽量。

(三)有利于幼兒完滿人格的形成。第一,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合作能力。戲劇表演有很多分工,需要幼兒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表演,是培養(yǎng)學生群體性最好的方式。第二,使幼兒具備同情心。幼兒會扮演各種角色,能夠通過不同角色體驗不同人的感受,因而使幼兒能夠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相互體諒。第三,為幼兒樹立良好的精神榜樣。幼兒戲劇中多是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故事,能夠使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備正義感。

(四)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戲劇舞臺上包含各種構圖、色彩、光線等美術成分,在特定的故事和表演相結合的情況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這種藝術氛圍,可以使幼兒能夠從藝術的角度欣賞這個世界,提升其藝術審美能力。

(五)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欣賞能力。在幼兒戲劇中,通常都會用音樂來烘托氣氛,不同的音樂,表達不同的情景以及人物的喜怒哀樂。通過音樂的幫助,幼兒能夠更好地融入表演,體驗當下人物的感受。這種體驗,能夠使幼兒初步具備音樂欣賞能力,使幼兒在聽到任何一首音樂的時候,都能通過音樂旋律感受到各種情景,以及人物的情感。

三、結語

幼兒戲劇教育目前在我國尚處于實踐階段,為了使其能更好地適應我國的教育體制,需要幼兒教育工作者根據(jù)自身的教學情況,對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舒曾,馬利文.教育戲劇促進學前流動兒童發(fā)展的習式與效果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7,(02):53-63.

第6篇: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范文

1.通過審美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審美教育的內容包括崇高的審美理想、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要發(fā)揮藝術教育的審美功能,以美育人,可以以經(jīng)典美術、歌舞、戲劇、影視、攝影等鑒賞為學習形式,將鮮活的美的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也可以通過藝術實踐給大學生以心靈美的熏陶,從而塑造大學生美好的心靈。2.通過藝術教育開闊大學生的視野當前,人類正處于知識經(jīng)濟時代,要求社會成員的素質必須得到全面的提高。而如今的大學生在中學階段普遍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其藝術素養(yǎng)整體偏低。在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的過程中,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使大部分學生的藝術素質得以提高,而不是針對少數(shù)特長生的藝術素質教育。一方面使大部分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政治品格、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道主義精神,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勞動觀點、紀律觀點,養(yǎng)成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3.通過藝術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藝術教育與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關系密切。高校藝術教育要以美促智,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藝術教育要開發(fā)大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有研究表明,與邏輯思維密切相連的是科技活動,與形象思維密切相連的是藝術活動。邏輯思維是整體思維正確性的基礎,形象思維是整體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主要源泉,兩者渾然一體。法國著名數(shù)學家彭加勒曾說,“邏輯是證明的工具,直覺是發(fā)現(xiàn)的工具”[3]。想象力和直覺都屬于形象思維,都屬于右腦活動。藝術教育就是要開發(fā)人的右半腦。

二、做好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開發(fā)

課程開發(fā)是實施好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指導方案》規(guī)定,公共藝術教育的限定性選修課程包括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和戲曲鑒賞。課程開發(fā)要“實現(xiàn)師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改革理念”“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途徑一致,應該結合地域文化的特點和自身優(yōu)勢來進行”[4]。因此,我們的課程開發(fā)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1.藝術導論內容包括藝術原理、藝術美學、藝術品評與鑒賞等。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藝術簡史、藝術語言特點,突出以審美知識為核心,注重以人為本,形成藝術、人文甚至科學知識的共同基礎。2.音樂鑒賞內容包括音樂原理、中外經(jīng)典音樂作品欣賞等。可精選貝多芬、莫扎特等音樂家的名曲,也可精選中國古代名曲及愛國主義歌曲開展教學。可安排一定課時的音樂實踐。3.美術鑒賞(含書法鑒賞)內容包括書畫簡史、書畫美學原理以及鑒賞方法。可安排一定課時學習素描基礎及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體字書寫。4.影視鑒賞內容包括中外經(jīng)典影視作品欣賞、微電影制作和演出排練等。5.戲劇鑒賞(含戲曲鑒賞)內容包括古今經(jīng)典戲曲、戲劇的欣賞。如了解京劇基本行當及其唱腔、表演風格等,學會欣賞和實踐;學習地方戲劇戲曲欣賞,如江浙越劇、昆劇等,也可以選取學校所在地的地域特色戲劇供學生學習、欣賞和實踐。6.舞蹈鑒賞內容為古今經(jīng)典舞蹈欣賞。如了解舞蹈的種類及基本動作,學會欣賞和實踐等。也可以選取學校所在地的地域特色舞蹈或少數(shù)民族舞蹈供學生學習、欣賞和實踐。

三、加強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1.要加強師資培訓工作從長遠發(fā)展著眼,要解放思想,敢于引進畢業(yè)于美術學院、音樂學院、戲劇學院的專業(yè)藝術教師,增加“科班出身”教師的比例。對于土生土長的本校非藝術專業(yè)教師,要發(fā)揮其長處,舍得花成本,不定期地安排他們去音樂、美術、戲劇學院進修或訪學。要讓藝術教師多參加藝術創(chuàng)作及相關交流培訓活動??梢匝埳鐣襾硇6ㄆ陂_展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2.要保障藝術教師的合法權益在科研項目申報、工作量考核、職稱評聘等方面,對藝術教師要一視同仁。對教師職稱、執(zhí)業(yè)資格等比例要有一定的標準。比如,教授、副教授占30%,講師占50%,助教占20%等。國家一級演員、一級美術師占30%,國家二級演員、二級美術師占50%,國家三級演員、三級美術師占20%等。這種比例也可以按照學校實際辦學情況而定。3.要確保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教師隊伍建設要從合理規(guī)劃藝術教育機構的長遠發(fā)展著眼,在培育專職藝術教師的同時帶動外聘和兼職藝術教師。外聘和兼職教師的教學規(guī)范性需要重視,其教學隊伍也要相對穩(wěn)定。具體可以采取“學徒制”,及青年教師拜老年名師為師的方式。另外,藝術教育人才也不能只求滿足于上課的教書匠群體,而應逐漸使之成為藝術教學人才、藝術教育研究人才、藝術活動策劃和管理人才等。即便是藝術教學人才,也要要求他們將讀書、教書、寫書等工作結合起來,做到人盡其才。一般而言,科研搞得好,教學可以搞得好,教學搞得好,科研不一定能搞好。4.要加強教師考核評價工作在藝術教師的考核和教學質量評價方面,應以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為主,同時也要對課外輔導工作的質量給予重視并逐步列入考評范圍。公共藝術教師團隊負責人可以根據(jù)學校整體藝術教育的教學水平,對各位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情況、課外活動效果等進行考評;同時每學期也要請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做一次全面的評價。

四、加強公共藝術教育實驗室建設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離不開硬件建設。各校應按照《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以下簡稱《規(guī)程》)第十五條的要求,“設置藝術教室和藝術活動室,并按照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器材配備目錄配備藝術課程教學和藝術活動器材”。高校要舍得投入資金和人力,真正滿足大學生開展公共藝術活動的需要。1.建設各門藝術學科的實訓室學校至少要有音樂視聽實訓室、舞蹈實訓室、戲曲戲劇實訓室和書畫實訓室。要按照藝術教育的要求建立琴房、畫室并購買各種樂器及美術創(chuàng)作用品等用具及材料。2.將設備建設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比如欣賞山水畫,可以用動畫技術;欣賞侯寶林相聲,可以用電子配音等。也可以采取電影、電視、唱片等媒介進行鑒賞。當然,也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上的藝術教學基地,比方美術館、藝術館、音樂廳等。3.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通過上級活動撥款、學校專項經(jīng)費、華僑資助、企業(yè)贊助、專項獎學金、師生捐獻等多種途徑來切實加大對藝術教育的資金投入。要重視廣大學生的藝術活動需求,使得大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到藝術舞臺上去展示自己。

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公共藝術活動

第7篇: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范文

關鍵詞:關鍵詞:歌??;教師;引導欣賞

歌劇,顧名思義,即以歌唱方式演出的戲劇。但以歌唱方式演出的戲劇并不一定就是歌劇,所以,把戲劇發(fā)展建立在獨立音樂結構基礎上的藝術樣式就尤為重要了。因此,歌劇也是指在舞臺表演,舞臺上需要舞臺布景和服飾、角色歌唱主導、以獨立的,特定的音樂結構推進劇情發(fā)展為主要形式的戲劇音樂作品。歌劇是音樂與戲劇的最高綜合形式,歸屬在音樂藝術門類之中,但它是兼有各種藝術的某些特性的,是綜合的藝術。歌劇就在音樂之中,歌劇語言插上歌聲的翅膀,此時的戲劇升華到了更富浪漫氣息的美好境地。

一、高校歌劇賞析課程教育現(xiàn)狀

在大學校園中學生只重視自己專業(yè)的課程,沒有認真學習過如何賞析歌劇。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也失去積極性,毫無創(chuàng)新得意識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自己的能力也得不到更多提高,這種專才教育和國家提倡的綜合素質教育是相悖的。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的音樂教育課程只停留在開設一兩門選修課的基礎上,這種簡單的開課根本滿足不了校園學生的要求,音樂課更是供不應求,音樂教育目前還沒有在綜合性高校得到相應的重視。開課少,缺師資,少設備,校園藝術活動品味不高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在校學生的協(xié)調發(fā)展,大多數(shù)學生審美意識淡薄,對音樂基本常識不了解,音樂素質水平不高。盡管學生們大多喜歡音樂,但耳邊聽的,嘴里唱的都是通俗流行音樂。這些讓我們看到在綜合性高校加強音樂教育確實是刻不容緩。

二、教師在歌劇賞析課程中的作用

1.引導學生了解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是 17 世紀產(chǎn)生于意大利的一種歌唱方法。聲音的本質是純凈的,同時音色優(yōu)美圓潤而富有感染力;美聲唱法十分強調聲音的美感,醉心于聲樂技巧的突破,追求一種格調雅致、音質清純飽滿、氣息控制精細持久以及音域寬闊柔韌的演唱風格。其歌唱原理主要是依靠嚴格的訓練機制,通過發(fā)聲機構精細的自我調整,根據(jù)語言、語音特征所形成的體現(xiàn)最佳音樂形象的原則。歌唱時聲音高位置,聲音豐滿同時富有穿透力,發(fā)聲自如,聲音要均衡平衡,聲區(qū)要統(tǒng)一,高低要同型等。美聲唱法是以傳統(tǒng)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意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演唱風格。在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下,逐漸產(chǎn)生了歌劇,美聲唱法也逐漸完善。佩里寫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劇《達芙妮》,1600年又寫出了歌劇《猶麗狄茜》。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使歌劇突破了以往的唱法。歌劇中要求詠嘆調和宣敘調相結合;要求合唱和重唱相結合;詠嘆調需要足夠的氣息支持,要求明亮優(yōu)美的聲音能穿透交響樂送到觀眾耳邊。歌劇的出現(xiàn),使美聲唱法趨于完善。歌唱的最大目的是通過音樂的形式表達思想和抒發(fā)感情,一直以來,美聲唱法作為人類聲樂發(fā)展的高峰而享有世界聲譽,從而引導學生多聽美聲歌曲,適當?shù)臅r候要試著嘗試去歌唱美聲歌曲,使學生更易于接受美聲唱法。

2.要了解歌劇的劇情

在欣賞一部歌劇時,我們大多數(shù)時候不知道演員在表現(xiàn)什么,為什么而歌唱,那我們就不能感受到作曲家在歌劇中所要告訴我們的一切。歌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和我們所了解的交響樂和室內樂類純音樂的音樂形式不同,歌劇是綜合了音樂、戲劇和美術等各門類藝術的體裁。如果沒有文學劇本這個基礎,就不會產(chǎn)生歌劇的音樂。為了在課堂上欣賞時不受不懂劇情的影響,能夠獲得更大的樂趣,教師要在上課時向學生們教授如何看懂歌劇。

賞析歌劇之前要了解情節(jié)的概要,系統(tǒng)地閱讀這部歌劇的來龍去脈,找出重要的名段和其它關鍵場景出現(xiàn)的時間來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引導學生讀劇腳本,由于多數(shù)歌劇都是用意大利語來演唱的,因此事先理解臺詞特別重要。如果是歌劇采自著名的故事,學生應盡量先去讀原著。如果能做到這些,就有助于我們理解歌劇及布景,使我們整部歌劇產(chǎn)生共鳴。

三、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欣賞思維

第8篇: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范文

關鍵詞:音樂;本體;戲?。唤Y構

張筠青教授所著的《歌劇音樂分析》在2004年10月首次出版,兩年之后二次印刷。這本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是北京市精品教材項目之一,其中,一共有11章,之后有參考書目、后記、附錄。第一章歌劇概述,具體劃分為三個小結:何為歌劇,歌劇社會意義,歌劇與其他音樂形式在發(fā)展中的相互作用及影響。第二章主要解析通俗歌劇和嚴肅歌劇,還分析了它們的具體類別劃分。第三章講解歌劇音樂的主要構成要素,重點闡述器樂與聲樂內容。第四章是這本書的重點,將歌劇音樂的戲劇結構方式引入,作者具體把歌劇音樂的戲劇結構方式劃分為四個類型:歌謠體、綜合體、連續(xù)體、分段體。接下來,除了第五章對“歌劇中音樂與語言的結合――宣敘性段落”相關內容作了全面補充之外,剩下第六到第八章都在具體論述歌劇音樂戲劇結構,對于每種歌劇音樂戲劇結構都舉出了實際案例,并進行詳細論述。第九章以俄羅斯民族歌劇為例做解析。第十章講解20世紀歌劇。第十一章是整本書的總結,具體介紹歌劇音樂獲得成功的基礎及其在未來發(fā)展階段內的方向等。

交響曲與歌劇能夠充分反映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音樂發(fā)展程度,在老百姓的藝術生活中占據(jù)關鍵位置。與此同時,也是專業(yè)音樂學院在校學生主要學習的課程內容。但事實上,在專業(yè)音樂學院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很少有詳細解析歌劇的課程,甚至此類課程為空白狀態(tài),即便是有相關課程,也僅僅是分析一些著名的歌劇音樂選段或片段,缺少對完整歌劇音樂的深度解析。所以,張教授的著作《歌劇音樂分析》在盡全力彌補專業(yè)音樂院校在這方面的不足。這本著作比較完善地解析了歌劇音樂中的常見問題,如歌劇音樂的發(fā)展,歌劇音樂的戲劇構成方式,歌劇音樂中語言和音樂結合產(chǎn)生的意義,如何塑造歌劇音樂形象等。認真學習、仔細閱讀這本書,不僅能夠加強對歌劇音樂的分析與理解能力,與此同時,也能夠強化對各類其他體裁、形式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

張筠青教授這本書以縱向為線索,概括歌劇音樂發(fā)展歷史,從橫向角度解剖并分析了西方的一些經(jīng)典歌劇音樂作品。介紹了歌劇音樂的主要構成要素,以及每個構成要素的寫法對塑造人物音樂形象、促進劇情開展所發(fā)揮的作用。書中以選出的著名歌劇作為實際分析案例,概括其內容,然后,具體解析這部歌劇怎樣用音樂的方式戲劇性地表現(xiàn)其中的內容。筆者在認真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也參考了相關的書目與文獻資料。例如,楊燕迪教授的著作《歌劇的誤會》,這本書的語言淺顯易懂的同時,還具有幽默特點,能夠充分表現(xiàn)歌劇的特點,和張筠青教授所著《歌劇音樂分析》相輔相成,從而提升了筆者對于歌劇的深度理解。在接下來的論文內容中,筆者將具體解析閱讀《歌劇音樂分析》后的感受與對這本書的淺要分析闡述。

1 音樂本體

歌劇音樂已經(jīng)發(fā)表的文獻成果大多是一些分析大眾熟知的詠嘆調或關注歌劇的戲劇特點,立足歌劇音樂本體的研究資料則較為乏見。例如,研究歌劇音樂的創(chuàng)作技術、特點、規(guī)律等。《歌劇音樂分析》從研究歌劇音樂本體出發(fā),深入、全面、具體地探索歌劇的很多本源性特點。第六章到第十章,每章第二節(jié)都主要分析著名歌劇音樂,內容具體、全面,結合歌劇的幕場順序,對所有戲劇結合音樂的部分都作出了具體闡釋。并且,所有章節(jié)結束前,都有一個小結作出總結分析,有助于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整章內容。筆者堅信,只有這種立足音樂本源的角度解析優(yōu)秀歌劇作品的研究方式,才能為創(chuàng)作全新的歌劇經(jīng)典作品奠定基礎。

2 歌劇分類

首先,張教授認為,決定歌劇整體面貌的是音樂本身,而不是戲劇。張教授在第二章第一節(jié)中首句話就指明:“歌劇能夠劃分為通俗歌劇、嚴肅歌劇兩個類別,主要的劃分依據(jù)是音樂戲劇的構成方式以及音樂的本源特點。其余作品大多結合歌劇、戲劇發(fā)展,而將其劃分為喜劇歌劇、大歌劇、正歌劇等類型?!睆埥淌谶€表明:“歌劇是一門綜合度很高的舞臺表演藝術,劃分通俗歌劇和嚴肅歌劇最根本的依據(jù)是音樂本身,而不是其他方面的要素?!眹烂C歌劇并不一定是反映社會問題和重要歷史事件的作品,有些作品雖然沒有反映社會問題,也并非反映重要歷史事件,但是其戲劇特點、音樂本源特點決定了其屬于嚴肅歌劇。當然,在多種歌劇作品中,也存在沒有辦法具體分類的歌劇作品。

其次,針對歌劇的音樂戲劇結構。一般而言,在解析和研究歌劇的過程中,習慣將音樂劃分為間奏曲、宣敘調、詠嘆調等內容。實際上,這種劃分方式?jīng)]有充分重視音樂的組織特點和構成方式。張教授在《歌劇音樂分析》中首次提出一個新概念,也就是“歌劇音樂戲劇結構”,這個概念在其他文獻資料和書籍資料中都沒有具體闡釋。音樂戲劇結構的類別劃分標準緊緊圍繞歌劇的中心問題,也就是,歌劇中音樂本身的戲劇結構和音樂整體的結構。它無論是對于創(chuàng)作歌劇,還是對于研究歌劇,都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3 音樂分析

這本書的第六章到第九章是核心內容,具體分析了民族歌劇(穆索爾斯基的《鮑里斯?戈都諾夫》)、綜合式歌劇(普契尼的《蝴蝶夫人》)、連續(xù)式歌?。ㄍ吒窦{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分段式歌?。ㄍ柕诘摹恫杌ㄅ罚┑囊魳窇騽〗Y構。從分析思路、深度、方向、方法的角度,全面地表現(xiàn)出張教授研究歌劇的深厚學術根底和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方向。結合其他一些歌劇介紹作品閱讀,通過橫向比較之后,更能夠彰顯張教授研究的全面性。其他作品對于歌劇的研究都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無論是研究深度,還是研究方向,都不具備太高的學術價值。相比較而言,張教授的研究具有顯著優(yōu)勢:第一,其分析觀完整、系統(tǒng),使得音樂部分的研究作為一項獨立的內容,對音樂戲劇結構的本源特點把握得很到位。第二,對歌劇藝術本源高度關注,這本書深入剖析了音樂戲劇矛盾的存在、音樂戲劇劇本和戲劇結構的聯(lián)系、設計音樂戲劇、刻畫歌劇音樂形象的方法、歌劇宣敘調的特點與表現(xiàn)方式等內容,這些內容都與歌劇的藝術本源性特點緊密聯(lián)系。

認真學習、仔細閱讀張筠青教授所著的《歌劇音樂分析》,加強學生對歌劇音樂本身的理解的同時,也能夠強化對其他音樂形式的認識,對于提升分析能力、強化創(chuàng)作能力、開闊視野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第9篇: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結合范文

學習聲樂演唱的人如果有機會完整地演繹歌劇將會對自身的綜合素質及能力有所提高,歌劇的演唱會讓學習者滲入聲樂藝術的實質。聲樂是一種藝術形式,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而產(chǎn)生,可起到熏陶、感染人,提升整個人類的思想境界、審美理想的作用,也可滿足人們心靈、情感的寄托和需要,達到啟迪教育的目的。因此我們在學習這門藝術過程中要本著對藝術真諦的追求。以崇高的境界要求聲樂的教與學。

在當今的美聲演唱領域中,藝術歌曲與歌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我國聲樂教學與演唱中最為大家所熟悉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歌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是詩歌、戲劇、文學、美術、燈光、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至善至美的綜合體。它的伴奏氣勢宏偉,一般使用管弦樂隊,是在舞臺上用演唱來表現(xiàn)的戲劇,是戲劇的一種音樂形式。大多戲劇是分幕的,幕與幕之間又是彼此聯(lián)系的,具有一定的情節(jié)性,是按照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背景展開的。歌劇每一幕通常由詠嘆調、重唱與合唱組成,并且它們之間通常又由宣敘調銜接并貫穿發(fā)展起來,歌劇這一藝術形式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帶有一定的社會性和哲理性,可以反映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和時代背景,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人們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體現(xiàn)。歌劇是人們的情感所需要的,同時又能使人們得到娛樂和滿足。它的存在并不是一種藝術形式的存在,而是迄今為止獨立的幾種藝術的融合。作為綜合藝術的歌劇有其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歌劇表演對聲樂演唱提出更全面、更高層次的要求,它一直以來都是聲樂的最高藝術殿堂。

二、歌劇與聲樂演唱教學的關系

(一)歌劇演唱要求音樂與戲劇情節(jié)發(fā)展相結合

歌劇的綜合藝術特征對演唱者的綜合素質提出挑戰(zhàn),除用美妙聲音表達出音樂,還要與戲劇、表演等其它舞臺藝術協(xié)同配合。在歌劇的演唱與聲樂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對演唱者多方面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歌劇是戲劇與音樂相結合的產(chǎn)物,對演唱者來說。將情節(jié)發(fā)展、戲劇沖突與音樂流動起伏相融合是必要的。情節(jié),可以理解為戲劇發(fā)展中人物性格及人物關系的展示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人物之間的沖突則成為戲劇發(fā)展的動力,沒有沖突便沒有戲劇,離開戲劇沖突歌劇情節(jié)便不可能引人入勝。如果演唱者在表現(xiàn)這些過程時對人物性格有形象逼真的刻畫,對人物關系、情節(jié)的展開和沖突認識、理解得深刻透徹。拿捏得恰當,演出會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欣賞者也會被吸引。而要想塑造出人物角色,做好案頭工作很必要。要研讀劇本,清楚每幕、每段、每句在說什么,原因后果、來龍去脈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對人物性格,行為動機進行分析,對每一階段的心理活動深入揣摩,這是成功塑造人物的關鍵。需要我們對劇本故事人物誕生的文化背景、植根的土壤有所認識和了解。因此寬泛的知識及敏銳的觸覺和理解力對演唱者都是有用的。

然而眾所周知,音樂是歌劇的核心,能獲得成功的歌劇首先是一部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歌劇中的聲樂除了具備以上戲劇的思想認識手段,更重要的它是用人聲的音樂形式體現(xiàn)歌劇主題和內涵,有力地烘托歌劇藝術效果。歌劇中聲樂形式有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等,它對演唱者提出演唱時要具備高超的聲音技巧、準確識譜能力等各方面與音樂有關素質要求,為聲樂的教與學注明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目標。

(二)歌劇中各藝術體裁的共同存在對知識結構的完善

歌劇藝術體現(xiàn)了一種和諧的境界,在歌劇中,它的構成要素很多。是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等藝術形式的絕佳組合。音樂分為聲樂和器樂,聲樂里有宣敘調他稱“朗誦調”,旋律近于說白,節(jié)奏隨著語言的變化而變化,用于陳述劇情和戲劇動作緊密配合,也常作為詠嘆調的引子用于詠嘆調之前、詠嘆調(是角色動作處于平靜狀態(tài)下演唱的獨唱曲,相當于戲劇中的獨白。主要刻畫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狀態(tài)。一般篇幅大,結構完整,音域寬,技巧復雜,音樂富于抒情性和戲劇性,可以在音樂會上作為演唱曲目來演唱)和合唱或重唱(相當于戲劇中的群眾場面。能烘托劇情的發(fā)展,使劇情富有動力)。歌劇的器樂結構:器樂分為前奏曲(開幕前演奏的管弦樂曲,起提示或概括劇情的作用)、幕間曲(幕與幕之間管弦樂曲,起烘托氣氛的作用)、終曲(全劇結束時演奏的管弦樂曲,帶有總結全劇的意義)和舞曲(富于生活氣息,常起到配合劇情、活躍氣氛的作用),這是器樂曲獨立演奏的部分,而在整部歌劇中器樂是在連續(xù)不斷地奏出旋律,除了聯(lián)系各獨立的幕,更聯(lián)系各唱段、宣敘調、詠嘆調和合重唱,并為其伴奏。詠嘆調旋律優(yōu)美,成為聲樂教學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而演唱者在歌劇表演中除了演唱精美的詠嘆調外,更要將宣敘調表演得完整而準確恰當。

歌劇中的宣敘調有著交代劇情、表達情感、作為程式的段落、激化矛盾、結構轉換的意義。音樂上突出的語氣化音樂風格,旋律走向呈直線的平穩(wěn)進行,節(jié)奏的均分,模糊的和聲功能和分句,其實這些也都是為實現(xiàn)它說話的意義。在演唱技法上,要求比詠嘆調更清晰地吐字,更生動的語感;唱法為增強聲音的表現(xiàn)力會更自由些;分析判斷說與唱的比例,與歌劇總的格調保持一致。高水平的演唱,不僅是技巧與情感的高度配合,同時也是藝術中的協(xié)和、對稱、平衡美的表現(xiàn),我們在演唱詠嘆調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宣敘調,它可訓練演唱者歌唱的整體感、統(tǒng)一感、連貫感。也使得演唱者深入對音樂的分析理解,扎實音樂修養(yǎng)。相信了解宣敘調并對其進行細致演唱后會對其它的聲樂體裁有相應的促講和指導,

除了詠嘆調、宣敘調之外歌劇中的重唱及合唱在聲樂演唱及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因為它在音準、節(jié)奏、氣息的訓練過程中比獨唱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此外還使得演唱者對音樂作品的感受、處理、演繹能力得到立體的強化和提高。再者歌劇中的重唱除了具備一般重唱的特點外,要在保持聲音和諧的基礎上又要唱出具有角色的個性特征,和諧而不失個性。

重唱使得歌劇音樂中主調音樂與復調音樂兼而有之,它幾乎都發(fā)生在主要人物情感交融或糾葛的時刻,為歌劇的發(fā)展提供了速度。如果說宣敘調強調了戲劇語言而忽視了音樂價值;詠嘆調雖能自如地展現(xiàn)音樂力量,但有時又對戲劇語言產(chǎn)生了阻礙;重唱則是尋求音樂戲劇在戲劇性因素與音樂性因素之間獲得平衡的一種最佳形式。這是由于重唱本身具有的多聲部疊置的特點,因而能把歌劇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同一時間內不同的心理活動、不同的情感表達同時組織進自身的邏輯結構之中,把不同內容的劇詩、不同性質的旋律按多聲音樂邏輯和情節(jié)發(fā)展要求組合起來并加以戲劇性的展開。因此歌劇中重唱的特點是它在同一長度單元中,所表現(xiàn)的戲劇容量要比單聲部陳述得更豐富,結構上更為緊湊,并且中間所包含的不同人物音質也加強了歌劇的戲劇性。

在合唱的學習排練中,要求隊員以集體性的歌唱實踐、學習、理解和掌握聲樂作品,還要學習與指揮的密切配合,將音樂形象線條化。這是一個新的、獨特的學習實踐途徑。因為 音樂作為聽覺藝術,其表現(xiàn)形式極為內化。而通過與指揮和樂隊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會將音樂具體化,拓展了音樂學習通道。同時,我們通過對指揮手勢的感悟,對作品的各聲部協(xié)調、平衡的多維立體的分析過程,會進一步地使內心的音樂形象豐富起來,也從學習中掌握了分析、建立音樂形象的方法和過程,這對個人的聲樂學習和演唱是一個獨特的促進和發(fā)展形式。

一般情況下,演唱時比較注意的是聲音的優(yōu)美和純凈,對于作品的處理則會忽略一些。因為平時學習中的模仿會占據(jù)很大的成份,不可避免,學生在歌曲內容情緒上的表現(xiàn)和理解會出現(xiàn)模糊,而在聲音上過于重視,在情感的表現(xiàn)上落后,以聲掩情,使歌唱的感染力降低。在合唱的訓練過程中,由于群體學習和多聲部的學習難度較大,每個片段的學習時間相對比較長,在排練學習中注重對作品各聲部感情和內容的分析,比較細致地從各聲部歌唱速度、力度、音色的對比上進行練習。這種極為細致的分析和練習,會使學生在練習中通過聆聽各聲部的變化及整個重合唱的效果而感受到音樂形象的表現(xiàn)要求,使得在聲音的表現(xiàn)中更注意的是整體形象的樹立,從而能正確理解和演繹作品。作為一種群體藝術形式的歌劇重、合唱學習;學習者會在排練、演繹過程中,通過指揮的要求、自身的合唱實踐,不僅在基本素質、理解作品上有很好的進步,而且對聲音的判斷、調整和認識也將有一個飛躍。同時,由于是群體的學習,學習者也能在同一曲目和統(tǒng)一要求下互相交流和提高,這對激發(fā)演唱者對聲樂藝術的學習和認識有著重要意義,是單純聲樂課學習無法做到的?,F(xiàn)在的很多音樂院校都不會忽視重唱、合唱、重奏、合奏在學生學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會擺好它在教學中的位置,這樣歌劇中眾多的重、合唱便會使得聲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它對學習者的聲樂演唱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另外,歌劇表演是聲樂與器樂的配合,此外它又是音樂與舞蹈的結合,與雕塑、服裝、造型等的融合。它們共同體現(xiàn)一個時代場景,一種美的藝術效果。因此,聲樂教學中又必須要注重聲樂與器樂等各有關要素的配合,并要對畫面視覺效果及有關的各種藝術要素進行審美與評價,不斷探索、改進與提高。

(三)歌劇舞臺實踐與聲樂教學

聲樂的表演性藝術特征,決定了舞臺實踐對歌唱學習的重要性。實踐是在積累經(jīng)驗,有了某種經(jīng)歷或體驗,便會得出教訓和經(jīng)驗,才可能使得事情越做越好。歌劇的演繹和普通的音樂會形式不同,因為它涉及的內容更多更復雜,要求具備的能力更高,需要演員的綜合條件和素質。首先它是由多人演出的,需要演員與多方的配合,要求與其它成員發(fā)生互動,在眼神、動作、聲音、情態(tài)進行交流,與自己一個人表演是不同的:它是由多幕連續(xù)不斷的具有戲劇沖突的故事情節(jié)組成,每一場故事發(fā)展的階段戲劇張力的程度,人物在此時的心理活動,都需要演員有較好的把握和塑造;歌劇的音樂流動需要隨著指揮與器樂配合進行,還需要融進氛圍,與舞蹈等其他藝術形式融為一體,去展現(xiàn)一件完整的藝術品。歌劇的演出要求演員在對戲劇思想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配合其它藝術元素,將歌劇藝術完滿地呈現(xiàn)。從教學的角度出發(fā),歌劇的演出會使各演出成員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鍛煉、熏陶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