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學研究調查報告范文

教學研究調查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研究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研究調查報告

第1篇:教學研究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研究;建議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1-1297(2008)09-114-02

大學期間大學生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處于一個迅速變化的過程中,處于從不成熟到逐漸成熟,迅速向成人過渡的時期,也是身心發(fā)展急劇變化的時期,是人一生中的關鍵時期,在這一轉變時期,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矛盾和沖突。在我們這次對湖北經濟學院、湖北大學等學校的部分學生的調查中也證實了這一點。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為了研究湖北經濟學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我們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PI)對我校2005級、2006級、2007級的部分學生共2000多人進行了調查,有效問卷2234份,其中有嚴重心理障礙者291人,占13.03%(嚴重心理障礙≥25分者及第25題做肯定選擇者),II類(包括≥20分者,第25題做肯定回答者及輔助題中至少有二題做肯定選擇者)387人,占17.32%。

此外,本次研究還通過對不同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的測量,測量結果表明在校大學生在許多因素上的分數并不理想,如穩(wěn)定性、有恒性,獨立性、實驗性、自律性以及心理健康等因素分數都不是很高。但同時也發(fā)現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獨立性有所提高,但實驗性卻有所下降。這或許與我們現行的教育方式有關。 調查結果顯示,本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著嚴重問題,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和有明確咨詢要求的學生也呈遞增趨勢。

二、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針對調查結果,我們對部分學生做了個別咨詢和跟蹤輔導。從咨詢情況看,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

1、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2、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3、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4、學習與生活的壓力;5、情感困惑和危機;6、對獨生子女教育不當造成的后遺癥;7、家庭及外界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8、就業(yè)壓力。

三、 大學生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

造成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是來自生理的、社會的和個體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其中社會因素是影響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大學生生活在家庭、學校和之外更大的社會環(huán)境中,因此,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生活環(huán)境及其變化,都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下表是從近幾年的調查結果中整理出來的,影響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十大社會環(huán)境因素(見下表)。在我們對部分案例的追蹤調查中也驗證了這一點。

從對上表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有些社會環(huán)境因素雖然發(fā)生的頻率較高(比如學習困難、學習負擔重等),但并不構成強大的心理壓力,對心理健康不會產生重大影響;而有些事件雖然發(fā)生的頻率較低(如受到侮辱或名譽受損、失戀、親人死亡等),卻影響極大,對心理健康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四、 具體對策

針對我們在調查和咨詢中發(fā)現的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我們在校園里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動,收效顯著:

(一)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教育

各高校在建立心理咨詢室對學生進行心理問題疏導、心病治療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增強學生心理素質,面向全體學生實施開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為了對學生心理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要針對不同年級、性別、年齡、學生來源進行分類,有意識地開展學生心理問題研究,采取積極、主動的辦法和措施,克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到早期發(fā)現、及時干預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其次,注重多種形式的心理素質教育輔助活動,比如開辦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利用墻報、廣播、電視、報紙等多種形式的媒體和手段,廣泛開展知識宣傳,普及心理衛(wèi)生常識。同時,要積極創(chuàng)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網站,充分發(fā)揮校園網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各高校要營造“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的環(huán)境,不僅關注學生“專業(yè)成才”,更要關注學生 “精神成人”,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之中。整合教學、管理、醫(yī)院、后勤服務等部門力量,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機制。第四,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營造文明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培養(yǎng)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之一,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fā)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能使朝氣蓬勃、精力旺盛的大學生們在廣闊的生活空間中心情地施展天賦和才華。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發(fā)展的有效載體,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人的心靈,可使長期處于緊張的神經得到松弛,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能有效地將各種管理思想,管理意識注入到學生活動中,培養(yǎng)自覺參與意識和自覺接受教育的能力。一方面,學生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交往技能、競爭意識、解決困難和面對挫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對于陶冶情操,形成自信樂觀的人格特征,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

同時進一步發(fā)揮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研究會的作用,充分發(fā)揮中心心理咨詢門診、熱線電話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心理咨詢在線服務、心理咨詢與輔導老師培訓等職能,將中心建設成為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地;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研究會的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的作用,并以研究會為交流平臺,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交流,推進全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發(fā)展。

(二)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軟件設施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測評、心理干預等方面需專業(yè)的儀器和軟件來支持,各高校應該重視專業(yè)的軟件設施以便開展心理測評,為科學合理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供分析數據。因此我認為,高校應該抽出專項資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軟件設施的購置,用以彌補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軟件設施方面的不足。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運用具有較高信度與效度、適合我國國情的心理評估工具,為實現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早期發(fā)現、及時干預和跟蹤服務提供參考,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檔案系統(tǒng),目前,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軟件主要有檔案系統(tǒng)、測量系統(tǒng)、互動交流系統(tǒng)、科研系統(tǒng)、管理及心理預警系統(tǒng)等。各高校應結合自身特點,從學生出發(fā),購置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軟件,用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

以項目委托研究的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在全省的人文社科項目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科學研究項目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資助,組織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課題研究和工作、學術交流,鼓勵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教育廳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對在該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學校和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管理以及師資隊伍建設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yè)性強、要求高的工作,從事這項工作的教師必須經過系統(tǒng)培訓,恪守職業(yè)道德,不斷提高專業(yè)水平。建立全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中心,積極開展對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兼職教師的業(yè)務培訓,培訓工作列入學校師資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包括職業(yè)道德、理論知識學習、操作技能訓練、案例分析和實習督導等。要通過培訓,不斷提高他們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職業(yè)道德以及所必備的基本理論、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水平。培訓工作應規(guī)范化,堅持長期分類進行。此外,還要重視對班主任、政治輔導員以及其他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師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業(yè)務培訓。

第2篇:教學研究調查報告范文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與激烈變革,教育的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地位也在這個宏大的社會背景下日益凸顯。現代教育理論表明:家庭是人類發(fā)展、互動的第一個社會世界,教育從生命第一天就開始了,個人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個教育歷程,其許多人格、觀念的養(yǎng)成等都是在家庭奠定基礎的。固有的血緣關系及天然的親子之情是其它任何教育無可比擬的。家長是接觸孩子最早而且接觸時間最長的老師,長期的共同生活和特殊的親子關系,使得父母有可能深刻而系統(tǒng)地了解子女的全面情況,從而使家庭教育能從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進行。

種種實踐有力地證明,“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孩子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家庭可能為孩子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發(fā)展時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身心各方面正處于喚醒、形成階段。因此,孩子的啟蒙任務、發(fā)展可能與需求也就潛在性地落在了家長身上。如何正確認識家庭教育的意義,如何理性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功能,從而放大其價值,便成為教育研究者或家長關注與思考的焦點話題。當前流行的一種家庭教育理念是,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在此意義上可以說,沒有家長的主動發(fā)展,就沒有孩子的良好發(fā)展,沒有家長的角色轉變和先進家庭教育理念的生成,就沒有孩子的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性時空。

家長對家庭教育意義的認識、理解程度與家長的教育理念和行為等密切相關。家長如何科學、合理施教,如何正確、有效處理與孩子的關系,如何真實地面對家庭教育中實際面臨的困難等,都要求家長必須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這已成為時代的客觀使然與共同認識。

二、調查方法與過程

鑒于以上思考與諸多主客觀條件,我們對X市4所小學的12個班(1―2年級各3個班,3―5年級各2個班)的家長發(fā)放了調查問卷552份,實際回收502份,有效性為91%。調查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在學校家長會上由班主任教師現場分發(fā)與回收。本問卷主要從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與重視程度、提高家長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及家長對學校學習內容與形式的要求等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的。內容涉及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諸如對教育改革、課程改革、學生現實生存狀態(tài)的多維透視,家長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要求,如面臨著哪些困難,需作哪些補充及家長對學習內容、形式的要求、期望等。

三、調查結果分析

1. 家長對教育的認識

從整體來看,41%的家長能夠積極重視、關心孩子的學習與作業(yè),并且用于教育孩子的時間也明顯增加,44%的家長則希望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43%家長認為孩子的負擔在逐漸加重。這些說明,家長對教育的認識在逐步走向理性與深入,對家庭教育積極關注、有力支持。但同時也發(fā)現仍有34%的家長還是不太了解孩子,32%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太滿意。這一方面說明家長對孩子的關注性還缺乏深度,另一方面對如何施教還未能找到良方妙策。

從家長對學校課程改革、教育改革的看法來看,有68%的家長對課程與教學改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34%的家長對其效果不太明了,有25%的家長對課程改革不是很了解。這反映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關注力度還有限,另一方面說明學校課程與教學改革缺乏寬廣的家庭基礎或普及力度。換言之,學校與家庭二者之間還未能緊密聯系,有效地溝通與合作。

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最重視哪一方面?48%的家長選擇了孩子的學習習慣,33%的家長選擇了孩子的能力發(fā)展。這反映了家長更關注孩子的潛在發(fā)展,更渴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更注重孩子的能力發(fā)展。在能力發(fā)展中,37%的家長認為需重視孩子的智力潛能開發(fā),并有33%的家長給孩子買過一些智力訓練書等。

2. 家長對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59%的家長不同程度地遇到過一些困難,甚至有11%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簡直是太難了。分析困難,41%的家長認為是孩子自己不努力,37%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潛能沒有開發(fā)出來。因此,有65%的家長認為需要學習家庭教育的方法,因為現代社會對家庭教育需求明顯高了,而另一方面他們對家庭教育了解甚少。在專門學習中,又有33%的家長認為指導孩子的學習方法需要專門從事學習,30%的家長認為訓練孩子智力的方法需加強。對孩子智力潛能的開發(fā)方面的知識,30%的家長不了解,27%的家長聽說過。據此,80%以上的家長認為只要條件允許,他們將會參加相關的培訓,并有70%的家長愿意或準備送其孩子參加智力開發(fā)訓練班。

3. 家長對學習內容與形式的要求

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能經常閱讀教育方面的書籍的家長僅占15%,沒讀過任何教育讀物的占11%,有時翻閱的占53%。這從側面反映出,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及對家庭教育的內容、形式如何更好地滿足家長的需求,還有待于作進一步的思考。對家長學校開辦關于兒童智能開發(fā)方面的家長培訓班,有84%的家長有參與的意識或想法;對講座的內容,42%的家長最希望學習兒童心理學、學校教育學方面的基本知識,27%的家長則希望講座內容針對家庭教育問題的分析、對策,這要求家長學校既要傳授教育孩子的基本理論,又要理論聯系實際,對具體問題作出回答。在參加講座時間上,有35%的家長表示可以每周抽出1小時,30%的家長愿意抽出2小時,24%的家長可抽出半天左右;在時間的安排上,有31%的家長希望講座時間安排在雙休日,23%的家長希望時間能在陪孩子上特長班的時候。這無疑要求家長學校在開辦的時間及其安排上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在家長希望聽誰的講座上,有40%的家長希望聽到教育專家的講座,25%選擇了特級教師,22%選擇了成功家長。這要求講座的主講者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及家長的心理需求兩方面予以考慮。最后,對家長學校采取何種活動形式上,有38%的家長認為最好采取講座、咨詢與研討相結合的形式。這給家長學校的運作模式與開辦提出了新的思路與舉措。

四、結論與建議

調查表明:家長對教育的認識水平或能力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家長對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也呈上升趨勢,對學習的內容與形式呈現出多元化。所有這些新認識、新要求、新變化充分說明開辦學校是現實的客觀使然,是教育發(fā)展、變革的必然要求。為此,在家長學校的學習內容方面建議如下。

1. 講座內容要有系統(tǒng)性

筆者以為家庭教育內容的系統(tǒng)性應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與意義;家庭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功能與價值;家庭教育的對象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家庭教育的原則與規(guī)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其中有相應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問題解決策略的探詢;現代新型家庭教育觀念的生成或轉變(理論上的提升、角色的轉變、先進理念的生成,即對孩子的正確認識與評價,與孩子能有效地溝通、交往,尊重孩子的差異性、獨特性等;實踐中如何理性、科學地對待孩子,積極地正面地引導、教育孩子,使其順其自然,最終使孩子在真正意義上能走自己的路,成為有自主意識的自我);國外家庭教育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借鑒與創(chuàng)造,融合與汲?。?,等等。

學習內容要面向家長的實際需要。至于選哪些主要的內容,經查閱與思考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家長與孩子有無共同語言,即有無隔膜的存在;教育的迷惑,即不知如何指導孩子面對現實;不知為孩子提供何種讀物;不知從哪里尋找關于教育孩子的知識與方法;不知用什么方法與孩子交談,等等;孩子缺少自理能力,怎樣使孩子避免社會的負面影響;孩子有無伙伴;孩子學習不刻苦;孩子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孩子不會獨立處理問題;教育內容不僅是知識教育,還應有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心理素質的教育、養(yǎng)成教育及為人處世的基本倫理等;樹立新的教育觀念,端正教養(yǎng)態(tài)度,講究教育藝術;家庭文化環(huán)境的營造;對愛的理解與把握,等等。

2. 講座內容要有針對性

家長學習最需要解決的當然是現實中遇到的最重要最棘手的問題,但每個家庭面臨的問題每時每刻都是不一樣的,因而對問題的思考需要的是一種理性,需要的是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與方法,需要的是一種變通的思維方式的生成,需要的是一種對問題的理性判斷,需要的是對問題能進行具體情境的多元分析。因為孩子諸多問題的產生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其涉及的是一個多因素變量的合成。所以內容的針對性一定意義上卻是思維方式的變革與轉換,一種新的觀念的出場。

3. 講座內容要有層次性

家長來自于一個極為廣泛、復雜的群體,無論是他們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質、成長環(huán)境等,還是對教育的思考、對孩子的認識、對家教中一些問題的處理方式等都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差別或距離。不同層次的家長的學習需要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家長學校的內容的選擇要有一定的層次性,既要有一些理論層面的探討或研究,還要有一些實踐層面的觀照或涉及。

4. 講座形式要有靈活性

第3篇:教學研究調查報告范文

2013年10月我校成立了《對小學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研究》的課題組,為深入了解全校小學德育工作基本情況,進一步明確德育教研工作方向,增強德育工作針對性、實效性,提高全校德育工作水平,我們進行了調研掌握,結合日常工作中的觀察、了解和思考,形成了該報告。

這次調研活動由課題組長張紅帶隊,課題組八個教師(班主任)參與了調研。調研共涉及9個班級。調研主要采取聽課、觀摩主題教育活動、觀察師生精神風貌和衛(wèi)生狀況等形式,調研過程中組織了班主任為主的座談會,收集到大量、具體的一線德育信息。

一、主要成績: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德育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落實。

1、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靈魂,適當的德育目標設置是取得德育實效的最基本保證。調研中,我們欣慰地看到了一些班級在這方面取得了成績:他們把德育目標可分解為三個梯次,把愛國、愛黨、愛人民、孝敬父母、禮貌待人等13個一級德育目標,按低、中、高三個階段分別設置了具體目標,為全校教師開展各項德育活動明確了方向,得出了“愛國先愛家,愛家愛父母;愛國先愛校,愛校愛集體;愛國先愛人,愛人愛自己”的結論,在德育目標設置上做到了化遠為近、化大為小,提高了德育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2、主題教育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目前,主題教育活動仍然是小學德育的重要載體,學校較為注重通過小學生在主題教育活動中的參與和交流,促進其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長。各種主題教育活動任務以外,較為普遍地組織開展了“孝道教育”、“感恩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了成效顯著的系列活動,不僅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奠定了深厚的底蘊,同時為形成育德育工作特色奠定了基礎。

3、注重利用學科的德育滲透功能,德育途徑得到不斷拓展疏通。通過多學科教師共同的精心教育,學生得到來自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德育元素的點位刺激,使學生容易形成穩(wěn)固的品德心理特征。小學的活動課德育目標更為清晰,緊緊圍繞奠定良好品德基礎為核心進行德育滲透;綜合實踐活動立足學科特點,常常貼近重要德育內容確立主題,引導和幫助學生、特別是單無親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成為中小學德育最有利的途徑之一。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的同時,我們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值得研究與思考:

1、德育目標體系研究有待于更多的更高程度的重視。大部分班級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即便是在這方面有較高程度重視,并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的班級,德育目標體系研究工作仍然有進一步完善的必要。

2、學科德育滲透缺少統(tǒng)籌,難以形成最佳效果。在實際教學中,學科之間各自為戰(zhàn)、互不通氣,在德育目標、德育任務完成方面缺少統(tǒng)籌,無法形成合力,不能給學生統(tǒng)一的、力度足夠的刺激,學生們有得于心的情形很難出現。

3、班主任工作缺少有效指導,培訓實效有待提高,學校內部對于班主任的業(yè)務指導,也多限于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班主任主要依靠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班級管理水平,增強處理學生品德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能力。由于缺少系統(tǒng)性、針對性、實效性較強的培訓,許多班主任在應對單親學生教育、問題學生轉化等問題的方法不多,思考不足、能力不足。

三、對今后學校班級德育工作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1、要把研究制訂科學的養(yǎng)成教育目標體系,作為提高德育工作針對性、實效性的突破口,列入小學德育工作重要日程。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制訂出層次清晰、內容詳細、具有極強操作性的養(yǎng)成教育目標體系。通過長期持續(xù)的良好行為習慣訓練,實現優(yōu)良品德形成、鞏固、發(fā)展。要對小學生的評價制度進行改革,進而實現德育工作的評價改革,提高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

2、重點研究小學階段德育內容和主線,動員和引導教師把“孝德”教育作為德育奠基內容和主線進行研究。樹立典型、以點帶面,為進一步推動這項工作打好基礎;通過班級的交流與學習,汲取先進的經驗、學習科學的方法,引導小學生進行道德行為訓練,有效落實養(yǎng)成教育目標體系。

3、學校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度出發(fā),明確提出學科教師的德育工作任務。一是要求學科任課教師都承擔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養(yǎng)成任務。二是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目標統(tǒng)攝各學科的德育滲透工作,通過各學科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系統(tǒng)的德育滲透,統(tǒng)一各學科德育滲透指向,形成合力,使學生盡快形成穩(wěn)固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優(yōu)良品德生成奠定基礎;三是把部分學科作為德育滲透重點學科,強化研究實施工作。語文、美術、音樂、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及其資源應當是極富德育價值,又易為兒童、少年所喜聞樂見的德育資源,在學科德育滲透方面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在學科德育滲透體系中應當承擔更多、更為重要的工作任務。

4、以班主任隊伍專業(yè)化建設為方向,通過分步驟、有計劃地組織相關培訓,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有效解決目前面對的重難點問題。我們建議由本校的班主任承擔主講任務,提高班主任隊伍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暢通家校溝通渠道。今后,要恢復德育(班主任)專業(yè)委員會工作,為班主任在上述問題進行的研究搭建交流平臺。

小學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是事關廣大少年學生和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事關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我們要以十精神為指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高度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切實肩負起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歷史使命,面向新世紀的德育創(chuàng)新,必須要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樹立以發(fā)展為本的觀念,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重視學生的發(fā)展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要注意拓寬德育的渠道,形成德育的新格局,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與科學性。

參考文獻

第4篇:教學研究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工學結合;英語閱讀;醫(yī)護英語;調查問卷;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31

一、研究背景

2006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要“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yǎng)”。高職英語作為高職的一門主要公共課程,如何適應這一需要?高職學生如何更有效地學好英語,掌握英語?極具高職教育特色的工學結合英語教學實踐怎樣開展?這些都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思考。

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雖然歷史不長,但發(fā)展很快,工學結合,產教結合,學校與企業(yè)深度融合構成我國目前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特點。許多學校采用“2+1”或“2+0.5+0.5”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只有少數學校的少數專業(yè)在開設了一年半的基礎英語教學之后開設了專業(yè)英語課。絕大部分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是集聽、說、讀、寫、譯于一體的綜合英語,教材的內容側重于文史方面的題材,并沒有從專業(yè)和目標崗位的角度去體現教材的實用性。每學期的教學都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技能提出要求,但沒有側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英語教學中處于重中之重。研究學生的閱讀心理,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全面構建學生的閱讀策略,是目前英語素質教育十分關鍵的問題。英語閱讀教學中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其中突出的問題是學習語言知識為主,將詞匯和語言點與實際應用相分離,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不利于拓寬學生的文化知識面,不利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二、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黑龍江省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提高學生英語應用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圍繞:

1.圍繞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教學的方針,結合護理崗位特點,研究提高學生英語應用閱讀能力的教育理念;

2.構建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又帶有高職護理??茖W校工學結合模式下特色的、高效的、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

3.探索有效提高學生英語應用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方法和途徑;

4.通過對學生英語應用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與實踐,建立完善的、客觀的、多元的評價體系;

5.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和科研素質,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

三、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研究的重要意義在于:

1.探討工學結合模式下提高高職護理英語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策略,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從而實現學生英語應用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2.通過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為重新建構新的教學策略,提供一種理論依據和科學方法。

3.通過對英語應用閱讀能力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揭示教學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和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

四、研究目的

通過課題研究,爭取達到以下五個目標:

1.樹立以工學結合模式為導向的,重視提高英語應用閱讀能力的教學理念;

2.探索和創(chuàng)新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應用閱讀能力為核心的英語教學方法,構建有實效性的新教學策略;

3.貫徹工學結合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根本目標的高職教育模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

4.以工學結合為契機,探索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

5.提高學校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培養(yǎng)高素質的護理人才,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五、研究時間

課題研究各階段任務:

資料準備階段 2011.6―2011.8 醫(yī)護英語水平測試閱讀試題及相關資料搜集整理

分析與決策階段 2011.8―2011.9 確定具體實施方案

實施與收集數據階段 2011.9―2012.12 進行教學試驗,收集資料,統(tǒng)計數據

研究撰寫階段 2013.1―2013.6 撰寫調查報告,, 編寫教材

六、研究方法

1.分班試驗法:選擇2個涉外護理班級和2個普通護理班級作為試點進行試驗

2.比較分析法:就對照班和實驗班進行對照、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3.問卷調查法:編制問卷,對具體班級進行調查

七、調研的基本情況

通過對現有資料的搜集和已有教學經驗的分析,我們發(fā)現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普遍存在著不足。我們課題組成員對近年PRETCO試題及本校護理專業(yè)學生成績等相關資料進行搜集整理,我們對護理專業(yè)10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調查有63%的學生認為考試并不難,37%的學生認為考試很難或較難。對于日常教學是否會涉及考試內容,有65%的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會進行考前輔導。對于該考試,62%的學生認為對自身和將來就業(yè)有用。在所有試題中,66%的學生認為最難的部分是詞匯及語法結構,其次是閱讀和寫作,聽力則被認為是最簡單的題型。但是,PRETCO等級考試我校的年均通過率為才達到30%,其中寫作和閱讀失分較多。METS考試是專業(yè)的醫(yī)護英語等級考試,學生的閱讀成績也不甚理想。這說明我們的學生的基礎不是很扎實,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也相對較差。

我們課題組于2011年10月設計了“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調查問卷”。在涉外護理專業(yè)和普通護理專業(yè)進行了調查,發(fā)放問卷500份,收回問卷498份。在普通護理專業(yè)2011級學生中所作的調查問卷為382份;在涉外護理專業(yè)所作的調查問卷為116份。分析表明,普通護理專業(yè)的學生普遍學習目的不強,學習興趣相對薄弱,學習態(tài)度不夠積極,缺乏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涉外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學習目的較強,學習興趣相對濃厚,學習態(tài)度比較積極,但在學習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實際應用能力偏弱。

本課題組全體成員通過一年多的研究探討,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也應該看到這些進展大部分還停留在經驗的層面上,對課堂教學的研究還是局部的和形式上的,要將研究上升到理性的層面,關鍵是要探索和創(chuàng)新以培養(yǎng)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英語實際閱讀應用能力為核心的英語教學方法,構建有實效性的新教學策略。針對教育形式的發(fā)展需求,結合教學改革的實踐,我們覺得課題研究還需向縱深發(fā)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牢固確立主體性意識。

2.借鑒名校的先進教學方法、名師的先進教學理念,優(yōu)化課堂結構,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第5篇:教學研究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思想品德 研究問題 分析

從思想品德教師專業(yè)成長角度說,教師專業(yè)知識的拓展、專業(yè)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教學研究。針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思想品德教師可進行具有專業(yè)特色的教育教學研究。從研究過程的基本要素看,思想品德教師的教學研究活動可分為五個步驟: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研究問題的確定心理學、法學及國情國策文獻的閱讀和摘錄明確思想品德研究論文的方法研究材料的收集和信息處理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研究結論的得出。

一、思想品德課研究問題的確定

1.初中思想品德課研究更注重選題的實踐價值和發(fā)展價值,對問題的理論價值基本不作要求,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實際要求的。思想品德課教研課題的實踐價值,指研究成果在解決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中的實際意義,如:思想品德課教學幽默的美感機制研究;思想品德課多學科滲透教學模式的建構;探究題與實踐題引入中考試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學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實際作用研究等。其發(fā)展價值是指研究題目的選擇對思想品德教師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學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課程標準對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的影響;思想品德課課程資源開發(fā)方式的探究與實踐研究;初中文科綜合考試與研究性學習的相關性研究等。

2.研究問題的確定應遵循科學的思維過程。思想品德課教研課題的選定,是在思想品德課本和教輔材料、書籍、文獻了解認識的過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實踐中受到啟發(fā),逐漸認識的。這一思維過程如圖所示:思想品德課教學研究題目的初步設想思想品德課教科書和教學研究材料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分析和判斷使思想品德課教研題目更加具體明確科學。

3.思想品德課教育研究課題的來源。研究始于問題,思想品德課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課研究的內容存在三個方面:學生的心理品質狀況和法律意識、法制觀念;學生對國情國策的認知和責任感;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課題可以通過下列途徑進行選擇:(1)從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需要出發(fā)提出課題: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研究,初中學生法制觀念調查研究,初中學生對國情國策的認知狀況研究。(2)從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要求出發(fā)提出課題:初中學生如何適應文綜開卷考試應試誤區(qū)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課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學生如何寫好思想品德論文研究等。

二、明確思想品德課題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課題的進一步分析說明。當思想品德教師選定了一個比較有價值的課題,并不意味著這個問題有了恰當的陳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問題一般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成為理想的題目。例如:“論深化思想品德課改革,全面推進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這樣的課題陳述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這個課題的陳述太寬泛,給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這個研究課題說,它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改革對學生評價標準的影響,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方式的轉變,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改革教學內容的深化對學生的要求。一個比較好的思想品德課研究課題陳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師和閱讀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課題陳述應著重指出中心議題和課題的前后背景。如:“單親家庭子女自我保護能力調查”這一課題陳述,可以使人們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師的意圖和技術路線,明確了兩個變量:家庭結構、自我保護能力;一個假設:家庭結構與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存在某種相關。這樣“小題大做”有助于確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對象、性質及方法。

2.確定研究類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課題確定后,必須明確此研究屬于何種類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還是定性研究,是基礎研究還是應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須明確是用實驗研究還是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還要進一步明確采用比較研究、歷史研究或人種學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與實踐題特點,提高復習針對性研究”屬于定性研究,又是應用研究,我們一般采用比較研究和人種學研究的方法?!拔覈舜笾贫群腿舜蟊O(jiān)督權研究”屬于定性理論研究,采用比較研究和歷史研究方法?!皹嫿ā椭C河北’、不斷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研究,是定性理論研究。

三、思想品德課教育研究數據的處理

思想品德課研究數據有多種形式,如定性的、比較的、順序的,研究者通常會用適當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進行數據分析。思想品德課教育研究統(tǒng)計方法主要有圖表法、特征量計算法、大量觀察與個案研究相結合法、統(tǒng)計分組法以及統(tǒng)計實驗法等。(1)圖表法。是借助幾何圖形或表格來表現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調查和教育實驗所獲得的統(tǒng)計資料的一種方法。(2)特征量計算法。思想品德課教育統(tǒng)計學所研究的大量現象總是通過數量綜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現出來的,如校園學生誠信狀況研究。(3)大量觀察與個案研究相結合。如心理健康狀況調查,是根據“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一般通過個別表現出來”的原理確定的。(4)統(tǒng)計分組法。如中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研究。

四、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研究結論的得出

第6篇:教學研究調查報告范文

我國的設計業(yè)雖已有很大的進步,但像奧運場館鳥巢、水立方等大型場館設施的設計,畢竟需要外國設計師的參與。新世紀我們需要擁有自己成熟的設計,這就要求培養(yǎng)學生新的設計觀念,提出“設計生活,設計未來”的科學設計倡議。通過《設計》課程的開發(fā)研究,激勵教師的科研熱情,形成活躍的校園科研氛圍;同時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提高綜合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平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課程研究的理論依據

中學《美術新課程標準》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力圖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表現能力,以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促使他們在已有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發(fā)展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創(chuàng)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三、課程研究的目標

以現代設計教學為載體進行素質教育,使學生在設計活動中運用科技知識及手段,自主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促進學生獨立審美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喚起學生關愛社會、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環(huán)境、設計生活、設計未來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服務于社會的責任感。通過研究實施,獲得大量研究成果,編輯發(fā)表相關設計課程教材,進行初中美術教材建設和學校課程的開發(fā)。

四、課程研究主要內容

與學生共同研發(fā)生活中學生所喜歡的藝術設計課程、設計方案和設計課例;課程研究組共同研究編輯發(fā)表藝術設計教材《設計生活*設計未來》作為學校課程教材。同時,在研發(fā)過程中注意觀察并收集學生在參與研發(fā)設計課程時所產生的心理變化資料,及時進行階段性問卷調查,指導研究順利進行,并獲得第一手寶貴的研究資料。

五、課程研究途徑、方法

1.研究途徑:首先要獲得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采取四校骨干教師聯合研究的途徑實施研究。

2.研究方法:高校專業(yè)教授進行理論指導,一線美術教師具體負責、實施,以對學生的課堂教學嘗試、共同研發(fā)為主,課余實踐活動為輔的教學研究方法進行研究。運用文獻法進行有效研究,針對實踐進行反思,再進行實踐和研究。

六、課程研究主要步驟及過程

第一階段:確立課程研究方向。在美術教學中發(fā)現,課本中很多課程已經相當陳舊。所以在教學中,根據學生感興趣的主題,自編課程,特意編輯一些專題性設計課程,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階段:課程實施研究階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對藝術設計課程做進一步的探索。根據當前提倡環(huán)保反對白色污染的大超勢,開發(fā)出《綠色購物袋》一課;根據學生愛美之心,開發(fā)了《我的鞋子我設計》系列,包括《鞋子標志設計》《鞋子招貼廣告》等課程,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學校領導非常重視課題的研究工作,將《設計生活*設計未來》定為校本課程,給予充足的教學時間進行學習研究,繼而開發(fā)出《我要我的MP3》等9課設計課程。

在此階段,學生創(chuàng)作出大量優(yōu)秀作品,進行專題展覽12期,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們的熱情。

第三階段:繼續(xù)開發(fā)了《趣味垃圾桶》《這是椅子么?》及其立體模型制作等9課。對第二階段的材料進行分析,寫出階段性總結進行交流、研討等活動;收集有關研究的教學案例及教案資料;認真對開發(fā)的系列課程進行問卷調查,進行量化分析,并進行課程對學生多種素質影響的分析研究,寫出調查報告。300份問卷,98%的同學都表達出對設計課程的認可和喜愛。

第四階段:編輯《設計生活*設計未來》初中藝術設計課程教科書兩冊,收入精編課程18課。在學校出版《師生美術作品集》,進行交流宣傳活動。匯總四所學校的課題研究資料,寫出課題研究報告和課題工作報告,整理課題相關材料;申報課題研究成果,申請結題。

七、課程研究主要成果

1.課程研究成果

①開發(fā)編輯教材《設計生活*設計未來》兩冊,共開發(fā)新課程18課,被學校選定為校本課程教材;②研究報告一份,工作報告一份,相關論文三篇;③研究問卷調查一項(300份),調查報告一份,為繼續(xù)進行研究工作起到重要參考作用,并顯示出藝術設計課程在素質教育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④研究過程中積累了近千份學生優(yōu)秀設計作品成果,并舉辦專題展覽16期;⑤編輯發(fā)表《師生美術作品集》,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并獲得山東省教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同時獲得山東省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2.課程的實施研究取得相應成效

課程研究給學生帶來了不小的觸動,上課時每個學生都洋溢著興奮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對未來的憧憬。經過問卷調查,學生表達出他們的熱情和積極感受,超出我們的預料。據數據顯示,學生對這一課程開發(fā)目的明確,而且深深喜歡這一課程,認為它非常有意義,《設計》課程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熱情。

第7篇:教學研究調查報告范文

——過程、方法與保障

李臣之 主編 海天出版社

第一部分 教師做科研的基本過程

任何科研,在程序上都由“選題——開題——做題——結題”諸過程得以完成,在學理上由“問題——資料——分析——結論”諸環(huán)節(jié)得以實現。

第一章選題:從“問題”到“課題”

一、問題在哪里

文獻閱讀、教教育調查、經驗升華和學術交往四種路徑相互影響,都能引發(fā)系統(tǒng)的思考。,使原本模糊的問題逐漸清晰化。

(一)教育實踐的追問與調查

教育理論必須根植于教育實踐。

1.經常追問教學中的困惑。

2.在教育調查中發(fā)現問題。

(二)教育經驗升華

案例1—3教育日記伴我成長——書信書信談話法在班級體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學術交往

1.與專業(yè)研究人員互動

案例1—4研究伙伴合作同行——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漫畫手段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實踐研究(豐子愷漫畫)

2.與同行的自由爭論

(四)閱讀文獻

1.借鑒文獻

2、質疑文獻

3.參照各級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指南

主題班會——學生自主行為及課程開發(fā)研究

二、將“問題”轉化為“課題”

(一)縮小問題范圍

(二)梳理關鍵概念

(三)課題的表述

課題名稱包括三部分:研究對象、研究的中心內容和研究方法。

1.指明研究對象

2.說明研究中心內容

3.提示研究方法

注意:1.避免使用宣傳口號:課題在表述時一般使用陳述語氣,表明作者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觀點。

2.反映研究的關鍵詞句。

3.簡潔明了針對性才會強。

三、確定問題的原則

(一)社會所需

1.促進教育教學實踐的變革

教師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促進教育教學實踐的變革,或者說引起教育教學實踐行為的積極變革。

2.為豐富教育教學理論提供實踐基礎

(二)能力所及

三個領域可以改變:一是課程問題。二是教學問題。三是管理問題。四是德育問題。

(三)條件所能

人的實踐行為離不開具體的個人條件、學校環(huán)境條件及社會條件。研究行動需要勇氣、理想與智慧,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有所為。

四、如何申報課題

(一)選擇恰當的申報層級和領域

(二)申報表的填寫

(三)申報的注意事項

第二章 開題 :設計研究藍圖

一、開題的價值與內涵

(一)開題的價值

1、有利于吸收研究智慧;2.有利于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二)開題的內涵

二、撰寫開題報告

撰寫開題報告主要包括陳述研究基礎、說明研究方法和敘述整體研究方案三方面的內容。

(一)陳述研究基礎:介紹研究的緣起,闡述該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對相關文獻進行系統(tǒng)地綜述,并對課題研究的關鍵概念進行界定,以明確課題研究的對象。

1.介紹研究的緣起:本部分要將對選題的系統(tǒng)思考表述出來,圍繞“社會所需、能力所及、條件所許”組織內容。

2.闡述該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說明研究的目的、意義就是說清楚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價值。一般可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在語言上可以用“豐富……”、“發(fā)展……”等有研究目標性的短語。

3.對相關文獻進行系統(tǒng)地綜述:文獻的收集和整理是教師做科研比較容易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傻顷憽吨袊诳W》,了解最新的研究進展。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教育類專著有較強的影響力:《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論與實踐》、《全球教育展望》、《比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報刊復印資料》(中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等刊物發(fā)表的論文影響比較大,是搜索的重點;中國期刊網(中國基礎知識實施工程“CNKI”的一部分)上發(fā)表的相關文章也應重點收集。

4.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5.對關鍵概念進行界定

(二)說明研究方法

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

(三)敘述整體研究方案

一份完整的研究方案應該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研究什么?為什么研究?怎樣研究?研究的預期成果是什么?

1.課題研究的目標

2.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3.課題研究的步驟

4.課題研究的成果表達形式: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件、教學設計、錄像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從內容構成來看,一項主題相對集中、內容比較充實、材料相對完整的教師研究成果一般包含這樣幾個方面的要素:一是大量鮮活的教育故事、教學課例、具體的操作材料;二是具體的案例、操作細則中提煉出來的若干實踐活動樣式、教學模式;三是統(tǒng)攝整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的主導理念。

(四)寫好開題報告的技巧

1.提出問題注意“層次”。

選題來源包括:⑴與自己實際工作或科研工作相關的、較為熟悉的問題;⑵自己從事的某專業(yè)問題發(fā)展迅速,需要綜合評價;⑶從掌握的大量文獻中選擇能反映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新動向的題目。所選題目不宜過大,越具體越容易收集資料,容易深入。

2.瞄準主流文獻,隨時整理。

3.研究目標具體而不死板。

三、開題論證的運作

(一)開題論證的程序

1.選擇開題論證會的地點:小型會議室,最好是圓桌會議。切忌階梯教室。

2.參加人員

開題論證會一般有如下程序:首先,上級領導宣讀課題立項通知書;接著,課題主持人宣讀課題實施方案;最后,與會專家、領導及課題組成員研討課題實施方案。

(二)開題論證的注意事項

開題報告陳述,時間30分鐘左右比較合適;簡要交代任務來源和背景;重點“指出”存在問題,不必花太多時間細述發(fā)現這些問題的過程;對主攻方向要有比較充分的論證;詳細論證研究內容、方法、方案及其可行性。

第三章 做題:教學研究合一

一、教師做科研的雙重特性

(一)在研究中教學

在研究狀態(tài)下教學,走向研究性教學,是中國教育教學變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張華教授近年來大力倡導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主張把教學變成研究,提出的諸多觀點對教師做科研很有啟發(fā):

1.把“備課本”變成“教學研究記錄手冊”,鼓勵創(chuàng)造性備課。

2.把設計教學目標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重,側重情境創(chuàng)設。有目標,但不拘泥目標。

3.講授教學與對話教學并重,側重對話教學。不論講授,還是對話,都不能流于形式,都要基于探究、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態(tài)度。

4.把學生自己的觀念視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傾聽學生,研究學生(包括研究學生的“錯誤”)。

第8篇:教學研究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教學改革;教學目標

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現代保險意識、能夠運用現代保險技術、掌握現代風險管理理念的財務管理人才。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教學應當緊密結合財務管理人才對保險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進行科學設計,但目前保險學的教學單純考慮自身的內容體系比較重,而與有針對性的教學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因此,高等院校財務管理專業(yè)加強保險學教學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科學優(yōu)化教學內容,建立與財務管理專業(yè)相匹配的保險學知識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應當在遵循保險學自身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科學優(yōu)化教學內容,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知識體系,充分滿足財務管理人才對保險知識的需求。

(一)風險管理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內容

風險管理是研究風險發(fā)生規(guī)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一門新興管理科學。保險是風險管理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是企業(yè)或個人把自身的風險以交納保險費為代價。將風險轉嫁給保險人承擔,當發(fā)生保險風險損失時,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經濟補償。保險雖然僅僅作為整個風險管理過程中財務管理手段之一,卻表現出極大的社會保障功能,得到廣泛應用。

風險管理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研究的重要基礎內容。企業(yè)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下非投機風險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類型、本質特征、成本的形成和度量、風險管理理論、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風險管理與保險的關系等都應當作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深入理僻風險管理的內涵,充分認識通過保險轉移企業(yè)風險的重要意義。

(二)保險基礎理論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

科學的理論是人們認識和指導實踐的重要基礎。在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中,加強保險基礎理論的內容設計,對學生科學指導企業(yè)風險防范,提高風險管理中保險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理論分析水平產生重要的影響。

保險理論隨著保險實踐的不斷深入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快速發(fā)展,對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作為財務管理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保險經濟學原理、保險功能理論、風險防范理論,掌握保險合同的法律規(guī)范要求,掌握保險運行的基本原則、應用范圍及法律后果。達到能夠運用保險理論與技術指導企業(yè)的風險管理行為。解決企業(yè)在保險合同訂立、履行過程中發(fā)生的一系列復雜的業(yè)務及法律問題,保護企業(yè)的合法權益。保險基礎理論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的核心內容。

(三)商業(yè)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的主干內容

商業(yè)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平臺,對保持經濟繁榮與健康發(fā)展、企業(yè)災后重建、維持企業(yè)持續(xù)經營、保障員工福利等方面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企業(yè)在生產經營中,所面臨的財產風險、責任風險、信用風險等已經成為束縛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企業(yè)通過制定保險計劃,購買各類企業(yè)財產保險產品,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理。可以通過制定企業(yè)年金計劃,為員工的生命、健康、意外傷害提供更高層次的人身保障,增強企業(yè)的凝聚力,促進優(yōu)質人力資源的穩(wěn)定。因此,商業(yè)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的重點和主干。

通過商業(yè)保險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和掌握各類商業(yè)保險的產品特點,能夠根據企業(yè)生產與財務狀況,在企業(yè)風險評估基礎上科學制定保險計劃。選擇優(yōu)質的保險產品和保險公司,提高企業(yè)風險管理和財務管理水平。

(四)社會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的重要內容

在企業(yè)運行中,存在著員工退休養(yǎng)老、醫(yī)療費開支、勞動力流動而產生的失業(yè)等風險,這些風險只能通過社會保險來解決。社會保險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需要,可以改變勞動力對企業(yè)的依附關系,使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地位平等。

社會保險與商業(yè)保險同屬于社會保障范疇,具有相同的業(yè)務和數理技術基礎,都是社會安全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社會保險對企業(yè)發(fā)展的積極影響。明確企業(yè)員工所享有的社會保險的權利和應盡的法律義務,企業(yè)應該如何遵守社會保險的法律規(guī)范,保證員工社會福利待遇的實現。社會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的重要內容。

(五)保險企業(yè)經營與監(jiān)管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不可缺少的內容

保險經營具有負債性,保險產品是無形產品。財務管理人員在實施企業(yè)風險保險轉移、制定員工福利計劃時,必須了解保險企業(yè)的經營狀況,了解保險企業(yè)臺前幕后的各項業(yè)務及程序,了解國家如何對保險企業(yè)進行監(jiān)督與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yè)通過保險途徑管理風險的效果。提高運用保險手段管理風險的水平。所以,保險企業(yè)經營與監(jiān)管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不可缺少的內容。

二、積極強化能力培養(yǎng),提高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的教學效果

掌握和運用保險知識。分析與解決財務管理中出現的風險管理問題,提高財務管理的綜合能力,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始終如一的教學目標,因此,能力培養(yǎng)在保險學教學中非常重要。

(一)通過保險案例教學強化能力培養(yǎng)

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教學應該以案例教學為先導,綜合運用保險、法律及財務管理專業(yè)知識,正確處理企業(yè)風險管理中出現的各種保險問題。例如。美國“9.11”恐怖風險與保險分析、達姆達輪火災案、大連國際合作集團公司索賠案等。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的法律問題比較復雜,通過解析讓學生明晰法律規(guī)范,提高對保險知識的理解,加強專業(yè)知識的深化。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企業(yè)風險管理中錯綜復雜的保險法律案件能夠找到解決的途徑與方法。

案例教學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案例教學要強調案例的真實性、典型性,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解決方案。找到理論依據。

(二)通過社會調查強化能力培養(yǎng)

社會調查是將社會關注的某一具體問題,通過讓學生直接進入社會調查研究得出結論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完成任務中學習和掌握知識,使能力得到提高。

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主要是為了處理企業(yè)靜態(tài)財務風險,加強企業(yè)風險管理。提高保險意識而設置。在確定社會調查項目時,要緊密結合企業(yè)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興趣及程度進行選擇。例如。在風險管理、財產保險、團

體人身保險、社會保險等教學中,可以確立一些社會調查項目,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幾項,如某企業(yè)保險情況調查、某企業(yè)保險方案策劃、某企業(yè)員工福利策劃等。在調查中深入企業(yè),對有效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根據學生的表現、調查報告的質量給出考核評價。

(三)通過實踐教學強化能力培養(yǎng)

實踐教學的核心是學生根據所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具體操作,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通過實踐教學,達到學以致用的同化,鞏固所掌握的知識,提高能力的轉化率。

在企業(yè)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工程保險等實務教學中,實踐教學將收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首先。設定一個目標企業(yè),學生可以到企業(yè)了解生產及財務狀況、風險管理情況,排查企業(yè)風險隱患,制定企業(yè)風險防范與保險計劃,企業(yè)辦理投保事項。其次,模擬企業(yè)發(fā)生保險事故,學生代表企業(yè)向保險公司申請索賠,參加損失鑒定,理算保險賠款。再次,選擇企業(yè)保險實務訴訟案例,建立模擬保險法庭,模擬代表企業(yè)參加法律訴訟。要充分利用校內外實習資源,采用模擬實訓和現場實習相結合、輔以比賽等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保險學知識運用到企業(yè)風險管理之中,達到強化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評價方法強化能力培養(yǎng)

為了保證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必須設計與保險學教學目標相匹配的、信度和效度較高的、易于操作的考核評價方法。

財務管理專業(yè)對學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較高,保險學課程的教學考核評價要緊緊抓住能力培養(yǎng)這個關鍵要素??梢圆捎枚喾N形式,如在一定筆試基礎考核外,增加企業(yè)保險案例分析、企業(yè)保險調查報告、企業(yè)投保索賠業(yè)務技能模擬操作等能力考核項目,加大平時成績比例。變一次性、終結性考試為全過程考核,減少學習的功利性,有效完成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三、高度重視教學研究,提高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的教學水平

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應該高度重視教學研究。充分考慮財務管理專業(yè)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注重綜合性教學研究

財務管理專業(yè)的課程體系比較寬泛,學生的知識面廣、發(fā)散性思維強。在保險學教學研究中,應當積極探索如何發(fā)揮學生的知識儲備優(yōu)勢,注重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法學、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的融合。

例如,在解釋保險概念時,可以從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的不同角度進行闡述,從保險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表現特征。揭示保險經濟現象內在的規(guī)律性與矛盾的特殊性及與其他經濟現象的普遍聯系。在介紹損失補償原則時,可以鎖定某個目標企業(yè),從風險管理、財務管理、法律規(guī)范等角度去分析損失補償原則的內涵與財務效果,也可以進行計量和博弈分析等。通過多視角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力。

(二)注重發(fā)展性與前瞻性教學研究

我國經濟正處在快速發(fā)展時期,保險理論和實務不斷發(fā)展與更新。企業(yè)風險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發(fā)展性和前瞻性教學研究是時代的要求。

例如,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現代企業(yè)制度的完善,責任保險與信用保險成為企業(yè)經營不可缺少的風險轉移手段,其理論與實務發(fā)展速度快,自身的業(yè)務體系不斷完善;員工福利計劃是近幾年從國外引進的內容,是我國企業(yè)將來必須面對的問題。是一種由雇主提供員工因死亡、生病、失能、退休或失業(yè)而失去生活所得的救助計劃,包括社會保險、團體保險、健康保險計劃和退休計劃,企業(yè)實施了員工福利計劃可以獲得國家的稅制優(yōu)惠,是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發(fā)展性與前瞻性教學研究高度體現了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的知識價值。

(三)注重實用性教學研究

保險學是一門指導保險實踐的應用科學,保險學課程必須注重實用性教學研究,應選擇當前保險市場比較成熟、適應財務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保險內容作為教學研究的重點。例如,保險合同與保險基本原則既是保險學的核心內容,也是保險學中實用性最強的內容,保險活動在遵循保險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通過訂立保險合同來完成;企業(yè)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工程保險、團體人身保險等是工商企業(yè)風險管理最重要的險種。應用范圍廣,因此。這些內容應該作為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教學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羅向明,論保險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J],高教研究,2005(28):68-69

第9篇:教學研究調查報告范文

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學 王宗生

發(fā)現問題的過程與基本的事實依據

通過近幾年,本校物理教師對本校高一至高三學生學習物理情況的了解,以及學生家長反應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不濃、物理成績上不去等問題,物理學困問題日漸突出。物理學困生人數不減反增,學困現象提前出現(以往高三出現的物理學困問題,近幾年,高一、高二就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學困問題突出,但幫困活動收效不明顯。因此,我們開展本課題研究。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對較難學習的一科,“物理難學”,物理學困問題困擾著部分教師、家長和學生。新教材改革注重對學生自我學習的培養(yǎng),強調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更是一門實驗科學,注重觀察與實驗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另外涉及知識點多、靈活、技巧性強和應用廣泛。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動手實驗獲得知識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物理的成績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通過此課題研究,分析學困問題原因,找到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開展切實可行的幫困活動。

1、研究目的和意義

通過對學困生情況展開調查,進一步了解本校學生物理學習現狀;對學困生情況分類統(tǒng)計,分析學困原因;針對不同的學困原因研究探討相應的幫困辦法;通過調查、研究、實驗和總結經驗,初步形成改變物理學困現狀和幫困活動的有效辦法與建議;將幫困辦法推廣應用,高速有效地解決高中生物理學困問題。

2、研究的基本內容

1)、了解學困生的個人情況。

2)、了解學困生的分布情況以及和學困生家長交流溝通。

3)、對有關文獻的研究學習。

4)、分析學困生的學困原因。

5)、聽取學困生任課教師意見。

6)、幫困辦法研究和實驗、總結。

7)、提出改變學困現狀的辦法及建議。

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通過對高中各年級中大部分學困生、學優(yōu)生學習物理情況的進一步了解;和部分學困生家長的交流和溝通;聽取部分學困生的任課教師對學困生情況的反應以及意見和建議,全面分析原因,探索出幫困活動的有效辦法。在研究過程中運用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行動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實驗法。

4、研究的進度計劃

研究初期:

1)、對學困生的個人情況展開調查。

2)、對學困生的分布情況展開調查。

3)、有關文獻的研究學習。

4)、通過家訪、電話等方式和學困生家長聯系,全面了解學困生情況。

5)、征求學困生任課教師意見。

6)、通過排查、調查將學困生個人、家庭和分布情況列表統(tǒng)計。

研究中期:

7)、學困生的學困原因及階段性分析。

8)、幫困辦法研究和實驗、總結。

9)、改變學困現狀的辦法及建議交流、實踐。

10)、在教學和幫困實踐中發(fā)現問題,研究、總結、交流、改進。

研究后期

11)、將合理有效地幫困方法全面推廣和落實。

12)、匯總各階段的調查、分析、研究、交流、實驗的有關記錄。

13)、撰寫有關內容的論文或總結調查報告。

5、已具備的工作基礎和有利條件

首先,我們有較好的學生資源;我校是阜康市唯一一所高中學校,學生人數多,學生學習物理的情況不同,學困問題較突出且多樣,學困生分布范圍較廣,為我們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了優(yōu)勢資源,同時更顯現了開展此課題的必要性,也為我們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條件。

其次,我們有課題研究的基礎,同時,對本課題研究也有一定的準備;我校物理教師致力于物理教育事業(yè),在怎樣上好物理課,開拓學生物理思維、提高學生動手實驗能力等方面不斷探索。《運用信息技術實施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研究》,是在我校2002年開展的“探究式教學研究”課題的基礎上,依據中國中學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yè)委員會2003―2006教育科研課題《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創(chuàng)新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的子課題研究工作,此課題順利結題并獲阜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填補了阜康市教育科研的空白。我校物理教師每周開展教研活動,交流經驗、心得;探討關于物理教學、學生學習物理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此課題參與的物理教師更是有著課題研究精神和研究熱情。

第三,我校領導對開展教育教學科研和課題研究工作高度重視,并能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以支持;我們物理組以前的課題研究,正是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才順利結題并獲阜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在此項課題研究過程中,除我物理組全體教師外,學校還投入信息技術組教師4人,攝影攝像人員1人,打印文印人員1人,投入資金15000元之多。目前,學校領導依然鼓勵和支持我們搞課題研究,學校每學期給每個教研組都有一個小課題研究任務,我們的小課題研究就是按學校的要求開展的。

6、預期研究成果與得到解決的問題

預期研究成果:通過調查問卷、談話、教育引導等方式,對高中各年級中大部分學困生、學優(yōu)生學習物理情況的進一步詳細、全面了解;通過家訪、電話等方式與大部分學困生家長的交流和溝通以及聽取部分學困生的任課教師對學困生情況的反應以及意見和建議,全面分析、總結、歸納出造成物理學困問題的主要原因。

通過研讀相關文獻;教師交流探討,探索出新課改后,幫困活動的有效辦法以及具體實施細則。

總結實施幫困活動過程中的問題,進一步改進、完善幫困活動。

得到解決的問題:以學生為本,客觀地總結、歸納出造成學困問題的主要原因(對于特殊原因的學生特殊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