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范文

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第1篇: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范文

全國婦聯(lián)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達2000萬人,并呈繼續(xù)增長的趨勢。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shù)貎和倲?shù)中所占比例已高達18%至22%。這些孩子是農村社會轉型時期和農村大規(guī)模勞動力到城市就業(yè)后出現(xiàn)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這些孩子或者與他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住在一起,或者與親戚、朋友、鄰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獨立生活。由于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fā)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fā)留守兒童問題。由于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jiān)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據(jù)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jiān)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xiàn)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據(jù)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00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shù)貎和倲?shù)中所占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shù),比例高達56.17%。 因人口流動引發(fā)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是監(jiān)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據(jù)統(tǒng)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jiān)護和親友臨時監(jiān)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jiān)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jiān)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jiān)護不力,導致相當數(shù)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xiàn)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初中階段以后,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

據(jù)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并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占比例已高達20%。

三是疏于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

監(jiān)護責任不落實,監(jiān)護人缺乏防范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后果。

調查顯示,由于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fā)展中面臨著突出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

由于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yǎng)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于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由于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愿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xiàn)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xiàn)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xiàn)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

據(jù)全國婦聯(lián)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xiàn)了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留守兒童的特征:

被訪談的58位農村流動人口共有120個子女。有兩個子女的家庭占大多數(shù),達到65%左右。最多的家庭有5個孩子。調查顯示,留守子女多于隨帶子女,留守子女占被訪談者子女總數(shù)的61%。

兒童的性別比比較低。166位留守子女中,留守男孩子為71位,留守女孩子為95個,性別比為75。農村流動父母具有重男輕女的傾向,在有選擇地決定哪個孩子留在老家時,他們更傾向于把女孩子留在老家,而把男孩子帶到城市里來。訪談個案也顯示,農村流動農民一般也傾向于把最大的子女留在家鄉(xiāng),如果最大的子女是女孩子,這個子女毫無疑問地會被留在家鄉(xiāng),但當大子女為男孩子而其他子女為女孩子時,他們更傾向于把大兒子帶到城市里來。

從留守兒童的年齡分布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12歲。其中女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2.5歲,男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1.3歲。從教育分布看,6~15歲小學和初 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占留守兒童總數(shù)近90%左右,只有10%的留守學生在高中或者技校和職業(yè)高中讀書。

從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的留守時間看,他們平均在家鄉(xiāng)的留守時間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后,88%的農村留守兒童已經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時間。我們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一般是留守兒童的父親先外出打工,在他們的生計需要幫手或有能力幫助妻子在城里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把妻子再帶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農村留守兒童中,他們一般是先由單親父母監(jiān)護一段時間,然后再變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兒童。

第2篇: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范文

>>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 山東省貧困地區(qū)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 青海省化隆縣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查與思考 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 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原因分析 青海省農牧區(qū)留守兒童現(xiàn)狀探析 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與心理健康問題研究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 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關于泰順縣九峰鄉(xiāng)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與對策研究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策略研究 農村初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相關研究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葉敬忠、王伊歡、張克云等.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綜述[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5(10)

[3]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4]吳雪琴.四川省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研究――以成都雙流中和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09

[5]Liem Nguyen,Mika Toyota& Brenda Yeoh,Report on Impacts

of Migration and The Left-behind in Asia,International Workshop co-organised by Asian MetaCentre for Population and Sustainable Analysis,and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Studies,Vietnam 2005

[6]王婷、王文忠、劉正奎等.留守兒童社會焦慮及相關因素[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8(17)

[7]周宗奎、孫曉軍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第3篇: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范文

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現(xiàn)狀調查報告一:?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分析及對策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開發(fā)區(qū)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fā)區(qū)(園區(qū))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開發(fā)區(qū)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開發(fā)區(qū)(城南學校施教區(qū))現(xiàn)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lián)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lián)系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jiān)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huán)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多數(shù)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jiān)護人,隔代撫養(yǎng)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shù)處于中下游,成績優(yōu)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yōu)秀占15.9%;學習良好,占35.9%;學習成績一般,占43.7%;學習成績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jiān)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jiān)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shù)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于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jiān)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jiān)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jiān)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于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尤其是祖輩監(jiān)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lián)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jiān)護人,雙方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xiàn)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fā)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yōu)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huán)境。根據(jù)園區(qū)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fā)區(qū)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jiān)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chuàng)造更加優(yōu)美的成長環(huán)境。

2、切實執(zhí)行規(guī)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并按學區(qū)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lián)系,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xiàn)情況,讓監(jiān)護人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并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jiān)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現(xiàn)狀調查報告二:?

一片葉子只屬于一個季節(jié),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區(qū)xx鎮(zhèn)xx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一職,從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遠。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來自xx農村,大學畢業(yè)后再次回歸家鄉(xiāng)農村。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為家鄉(xiāng)農村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己綿薄之力,深感榮焉。

駐村以后,可能與我是師范生的緣故,我對本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十分關注。工作后積極調研,掌握分析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同時,積極參與本鎮(zhèn)08屆優(yōu)秀大學生村官賈苑同志創(chuàng)辦的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關愛活動,現(xiàn)在在中心擔任留守兒童的語文與數(shù)學的教輔工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所以我覺得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雖然日復一日,犧牲了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們收獲知識時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隨即消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我想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jù)統(tǒng)計,xx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占全村兒童的12%,由于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jiān)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范,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wěn)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于臨時監(jiān)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于地里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xiàn)在對學校作業(yè)的態(tài)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yè)的態(tài)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jié)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心憂的現(xiàn)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xiàn)象極為嚴重,幫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干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愿意和老師談談心里話。

(三)、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于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周歲后,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lián)系。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xiàn)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xiàn)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jiān)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jiān)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jiān)護人是初中學歷以上比例僅占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tài)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xiàn)在不講衛(wèi)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臨時監(jiān)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fā)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采訪一陳姓村民時我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在鎮(zhèn)江打工,臨時監(jiān)護人爺爺奶奶又忙于干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環(huán)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lián)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監(jiān)護人、學校的聯(lián)系。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小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jiān)護人及臨時監(jiān)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jiān)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蓮~山課件 ]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yǎng)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tǒng)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jiān)管體制,打破城鄉(xiāng)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zhèn)、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zhèn)、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lián)系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fā)現(xiàn)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結 語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是一項現(xiàn)實而艱巨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xiàn)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xiàn)農村教育事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xiàn)和諧。

第4篇: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范文

 

五大風險

 

學界與輿論界普遍關心留守兒童現(xiàn)象,一般認為農村留守兒童面臨下述五大問題/風險。

 

(1)營養(yǎng)與健康問題。父母外出的留守兒童,常常由祖父母作為監(jiān)護照料者,這些老人往往缺乏營養(yǎng)、健康與衛(wèi)生常識,加之劣質代乳品與劣質食品充斥農村市場,這些因素令其孫子女面臨暴露于營養(yǎng)不良及健康衛(wèi)生方面的風險之中。

 

(2)學習與認知問題。照料的老人往往沒多少文化,缺乏輔導孫子女學習的能力;年老體衰,缺乏管束孫子女的精力;隔代撫育,往往過分溺愛孩子,缺乏督促孫子女學習的動力,這些因素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學習表現(xiàn)。

 

(3)心理與性格問題。由于父母言傳身教較少及與父母情感交流較少,一些留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可能會兩極化:或者有孤獨傾向、過分敏感傾向與自卑傾向及社交障礙,變得過于內向與孤僻,在學校里缺乏朋友或被大孩子欺凌,或者因為缺乏管教而變得非常任性,叛逆心理特別強,甚至有暴力傾向,成為欺凌者。

 

(4)行為問題。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與管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形成正確、正常的道德觀念,成為問題兒童,亂紀、行為失范,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5)安全問題。留守兒童往往由祖父母照料,老人精力不足,令他們暴露于各種人身安全風險中,每年媒體報道的留守兒童溺水、交通事故層出不窮。因為生源持續(xù)減少,農村中小學在不斷減少與合并,學校離家越來越遠,提高了交通風險。相對于非留守兒童,缺乏照看的留守兒童更容易成為刑事犯罪受害人,留守兒童被拐賣、被殺害,留守女童被的案件時有發(fā)生。

 

照料與生存資源的權衡

 

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心一般是問題導向的,多少有一些先入為主的基本假設:“留守兒童是農村中最弱勢、最易受傷害的群體”“留守兒童是問題兒童”“留守兒童是不正常的社會現(xiàn)象,是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等。這是一種宏觀視角。但首先要理解留守兒童的微觀發(fā)生機制,然后才能回答留守兒童在多大程度上是社會問題、哪些對策是有效率的。

 

那么,在(1)營養(yǎng)健康與(2)學習認知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的境況是否真的要比與父母同住的農村非留守兒童差呢?留守兒童真的是農村中最弱勢、最易受傷害的群體嗎?

 

2015年,來自山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科院農業(yè)政策研究中心及斯坦福大學等研究機構的11名學者,在《Health Affairs》34卷第11期《中國留守兒童:父母外流對其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的影響》。

 

2009-2013年,研究者按照隨機抽樣原則,抽取了10省份14.1萬個農村兒童樣本。高樣本容量令該研究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與公共政策價值。研究設置了9個指標,來衡量非留守兒童群體(對照組)VS留守兒童群體(實驗組)的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狀況。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兒童為非留守兒童,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打工的為留守兒童。研究結果如下:

 

貧血率,這兩個群體的比例均為27%。在身高與體重這兩項指標上,農村非留守兒童得分均略低于留守兒童,經統(tǒng)計檢驗,對照組表現(xiàn)等同于或劣于實驗組。土源性蠕蟲感染率,非留守兒童(39%)要高于留守兒童(25%)。屈光不正率,非留守兒童(17%)要顯著高于留守兒童(13%)。簡單說,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與營養(yǎng)狀況不差于甚至優(yōu)于非留守兒童。

 

初中輟學率,兩個群體的比例均為19%。將數(shù)學、語文與英文成績標準化,均值為0,標準差為1。那么,農村非留守兒童這三門功課的成績(-0.015,-0.005,-0.180)均略低于留守兒童(0.018,0.040,0.030),經統(tǒng)計檢驗,對照組的學業(yè)狀況等同于實驗組。簡單說,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業(yè)表現(xiàn)并不比非留守兒童差。

 

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在3-5歲階段,農村非留守兒童的身高與體重指標及BMI均要顯著低于留守兒童,不過到8-10歲階段,這兩個群體的差異就不顯著了。

 

可見,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在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上是略優(yōu)于至少不遜于非留守兒童群體的。也就是說,留守兒童并非農村最弱勢、最易受傷害的兒童群體(注意,這絕非意味著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狀況非常令人滿意)。

 

這是非常反直覺的,但卻符合經濟學的邏輯。家長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而出去打工的。由此,相對于非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以享受較少關愛照料為代價,享受了更多的生存資源。上述研究表明,外出打工的家長在賦予子女關愛照料與生存資源之進行的權衡(Tradeoff),總體上有利于提升農村兒童的福祉,因而是有效率的。

 

研究者發(fā)現(xiàn),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比非留守兒童的父/母更年輕,受教育程度也更高;留守兒童所在的家庭規(guī)模更大。前者意味著這些家長外出打工能取得更高的收入,后者意味著留守兒童能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照看。

 

總體上,兒童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表現(xiàn)的序列為:農村非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城市兒童(含隨遷兒童)。這一個序列的含意是:縱然大家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在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上有諸多問題,農村留守兒童本身其實已經代表了一定的邊際改善,可取的解決之道絕不是父母回到農村與兒童生活在一起,這反而會惡化農村兒童的生存境況。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

 

從中也看出了注意力資源與公共政策資源分配的某種不公平與無效率。農村留守兒童得到了媒體與學界的大量關注,政府也多次出臺了多種關愛政策,但上述研究表明,享受了與父母同住之福的農村非留守兒童,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狀況并不優(yōu)于留守兒童,但顯然媒體關注就少多了,成為一個幾乎被媒體遺忘的邊緣群體。

 

這一序列揭示了問題解決的方向是繼續(xù)向前攀升而不是向后退轉。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城市化與現(xiàn)代化的一個副產品,是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借用一句用濫了的話來說“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必須通過進一步發(fā)展來解決”。這個方向就是后面將要闡釋的賦予農民工市民權。

 

自由選擇與風險控制

 

必須說明,上述研究結論“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在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上不遜于甚至略優(yōu)于非留守兒童群體”,絕不能解釋為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對留守兒童的(1)營養(yǎng)健康與(2)學習認知沒有負面影響。不妨做一個思想實驗,在父母收入等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兒童不再留守而隨父母一起生活在X,那最可能的結果是:在更年輕、學歷更高的父母照料與管教下,這些兒童的營養(yǎng)健康與學業(yè)多少會有提升。

 

這個X如果是農村老家,那由于農村教育資源的劣勢,這些兒童學業(yè)的提升幅度可能會低一些。只是父母回到農村,要收入不下降幾乎不可能,所以是純思想實驗。但這個X如果是父母工作所在的城市,那由于城市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這些兒童學業(yè)提升幅度可能會高不少,上面的序列已經顯示了這一點??傊改刚樟吓c管束對兒童學業(yè)有提升作用,在大概率上是成立的。提升幅度的高低是高階問題。

 

到這里,農村留守兒童的微觀發(fā)生機制就昭然若揭了。家庭是最基本的經濟與社會單位,基本功能有二:對子女的撫育,對收入與財富的適當安排。收入財富的積累對子女的撫育非常重要,有利于提升子代的生存優(yōu)勢與競爭優(yōu)勢。但這兩個目標之間存在一定張力,例如家長對子女投入精力進行家庭教育,多多少少會犧牲一些收入。全職媽媽代表著母親與家庭對孩子的犧牲:少一個人的收入,以增加對孩子的關愛照料管束,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不妨把家庭看作一個雙變量函數(shù)(撫育子女與賺取收入),家長的目標是家庭利益最大化,但這不等于家庭收入最大化。一開始,增加收入讓子女有更多更好的生存資源,對孩子成長有利,這兩個變量在某個區(qū)間是正相關的;但并非總是正相關,由于時間與精力的稀缺性,到一定階段,就要犧牲對孩子最基本的關愛照料管束才能實現(xiàn)收入的增長,這對孩子成長不利,這兩個變量在該區(qū)間會負相關。家長必須在撫育子女與賺取收入之間有一個權衡,以實現(xiàn)家庭利益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把農村留守兒童等同問題兒童是不對的。農村留守兒童公認面臨的五大問題/風險,可以理解為在缺乏父母關愛照料管束時,農村留守兒童在這五方面面臨比一般兒童更高的風險。風險是概率性的,是可能發(fā)生,但未必發(fā)生。風險=發(fā)生概率*嚴重程度,所以風險是可以成本化的。

 

農村家庭要在管控這五大風險與賺取收入之間進行權衡。原則上,如果家長外出打工額外增加的收入高過這五大風險成本,就選擇外出打工,否則就選擇在家務農。在這個意義上,留守兒童是家長選擇的結果,并且做了收益-風險的權衡,因而是有效率的。

 

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兩種類型也可以觀察到家長的風控措施。

 

被廣泛引用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之說,來自2010年六普樣本數(shù)據(jù)的推斷,定義是0-17周歲,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其中,雙留守/真留守兒童(父母都外出)比例為46.74%,單留守/準留守兒童(父母只有一方外出)占比為53.26%。

 

而上述14.1萬樣本的調查顯示,真留守兒童的占比為15.7%;準留守兒童占比為29.6%;與父母住在農村的非留守兒童占比為54.7%,超過生活在農村兒童的半數(shù),這些兒童的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狀況甚至比留守兒童還要略差一些。

 

但是,所謂留守兒童面臨的五大風險,主要是真留守兒童面臨的風險。準留守兒童的家長一個出去打工掙錢,一個留守下來照料管束子女,這種安排已經極大地降低了兒童面臨的風險。這種安排與城里人父親上班掙錢、全職媽媽照料子女的家庭分工是同構的。

 

一些學者把準留守兒童家庭類比為單親家庭是有問題的。家長A已經過世或者對子女不聞不問的單親家庭,家長B必須既要掙錢養(yǎng)家又要照顧子女,境況比留守家長還要差。離異造成的單親家庭,即使脫離這個家庭的家長A給孩子支付生活費,家長B恐怕仍不得不要掙錢養(yǎng)家;如果家長A另組家庭,那孩子享受到家長A的關愛能有多少?準留守兒童還要好一些,外出家長還是家庭成員,平時會給子女打電話,過年還會回家??傊?,準留守兒童的境況整體上是要優(yōu)于單親家庭的兒童。

 

可見,一個出去打工、一個留守照料子女的準留守兒童家庭分工結構,本身就是一種風控安排。

 

政府最應做什么

 

政府出臺的針對留守兒童的任何公共政策,應該符合效率原則:施行該公共政策所動用的公共資源+該公共政策所引起的新的問題<留守兒童尤其是真留守兒童面臨的五大風險,即社會成本最小化。

 

這樣的政策應該會有很多,這里只談最關鍵的一條。政府最應做的是拆除障礙、創(chuàng)造條件讓農村兒童不再留守,與父母隨遷進城,享受與城市兒童一樣的公共服務,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親子暌違導致的五大風險。

 

首先,是廢止一切不利于城市化的權利安排與制度安排,給城市化松綁。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fā)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提出“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探索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有效途徑”,這是朝著賦予農民完整土地權利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2014與2015年中國城市化率分別為54.8%與56.1%,比中國發(fā)展水平相近的國家仍低10個百分點左右。這意味著大量的農業(yè)人口要繼續(xù)向城市轉移。一是意味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留守成員也要進城,讓留守兒童享受城里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像城市兒童一樣。二是意味著舉家生活在農村的非留守兒童家庭的家長也要去城里打工生活,這會暫時性地產生新的留守兒童,但兒童的營養(yǎng)健康與學業(yè)境況會有改善,然后逐步在城里安家,讓這些兒童享受與城市兒童一樣的教育資源。

 

其次,要賦予農民工以市民權利。2014年,中國的城市化率是54.8%,但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只有35.9%,差了約19個百分點。這個差距應該抹平。如果一個農民工在城里有穩(wěn)定的工作或收入,能在城里生存下來,就理應成為該城市的市民,而不應附加任何額外條件。這樣,農村兒童就不需要留守而能隨遷入城,享受與城市兒童一樣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

 

目前,人口從中西部向沿海轉移、從農村與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轉移,是基本趨勢。但農民工愿意落戶的城市與愿意給農民工市民權的城市并不匹配。2015年4月,財政部長樓繼偉在清華講演中指出:“公共服務資源應該隨著人口的流動,特別是其中的教育,當然也包括衛(wèi)生和醫(yī)療等。財政部和教育部合作,推行終身學籍制度,正在探索義務教育資源隨著學籍流動。戶籍制度改革現(xiàn)在已經開始了,但是不理想,2014年7月份戶籍制度改革文件下發(fā),到現(xiàn)在為止有14個省市出臺了落實的.方案,而人們最愿意落戶的那些省份一個也沒有。”

 

2016年3月17日新華社受權公布的“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推進有能力在城鎮(zhèn)穩(wěn)定就業(yè)和生活的農業(yè)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zhèn)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大掛鉤機制,“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zhèn)建設用地增加規(guī)模同吸納農業(yè)轉移人口落戶數(shù)量掛鉤機制,建立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城市基礎設施補貼數(shù)額與城市吸納農業(yè)轉移人口落戶數(shù)量掛鉤機制”。

 

如果這三大掛鉤機制落到實處,那地方政府就有積極性給農民以市民權,甚至會展開搶人大戰(zhàn),這將有助于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福祉,有助于提升境況比留守兒童還要差的農村非留守兒童的福祉。農村留守兒童理應只是一個暫時性的過渡態(tài),不算最慘,還能更好;解決之道不是回到過去,而是邁向未來;不是家長退回到農村,而是兒童與家長一起進城。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二

 

1、導語

 

伴隨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流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問題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話題。為促進留守兒童發(fā)展,中央和地方出臺了相關法規(guī)和政策。各地學校和社區(qū)進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多元化關愛模式。為正確認識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之道,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角度對現(xiàn)有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尋求解決的政策。

 

2、調查的方法

 

問卷調查法,問卷法是調查者運用統(tǒng)一設計好的問卷,向被調查者了解情況的一種資料收集方法。由于問卷法采用的調查工具,是調查者實現(xiàn)設計好的書面的標準化的調查問卷,因而,它有著自身吐出的特點:

 

(1)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能在廣闊的范圍內對地域上相隔千里的眾多的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評課在腳斷掉時間內搜集到大量的信息。

 

(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3)便于資料定量分析。

 

(4)能夠排除人為干擾。

 

(5)節(jié)省人力財力和時間。

 

3、結果分析

 

(1)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親情缺失,性格叛逆。留守兒童均“十分想念父母親”,但幾個月、一年甚至幾年見不到父母親是家常便飯。長期得不到父母親的撫慰與關懷,這些孩子往往焦慮緊張,暴燥叛逆,不服臨時監(jiān)護人和老師的管教。

 

二是道德滑坡,價值扭曲。由于父母外出務工,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心理上對孩子有歉疚,總是以金錢來彌補,使得一些留守兒童養(yǎng)成了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

 

三是不愛學習,不守規(guī)章。臨時監(jiān)護人往往重養(yǎng)輕教,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全部推到學校方面,教育渠道單一,缺乏家庭、社會的配合,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這些留守兒童,不愛學習、不守規(guī)章,長期尋釁滋事,同學之間打架斗毆事件時有發(fā)生。現(xiàn)在學生之間打架,動不動就是鐵棍、砍刀。

 

四是管理空檔,早戀成風。留守兒童缺失親情,缺乏安全感,他們一方面尋求親情,尋求保護,另一方面管理空檔,他們行為自由,行事懵懂,早戀成風。

 

五是監(jiān)護不力,存在安全隱患。在留守兒童中,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兒童的安全監(jiān)管,加之部分監(jiān)護人和代養(yǎng)人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jiān)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脫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jiān)護人和代養(yǎng)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xiàn)安全事故。

 

(2)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教育作為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為聯(lián)系學校和學生的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與其缺少來自家庭的正確教育和指導有極大的關系。中小學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二是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fā)展不相適應。 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 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

 

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fā)展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4、討論

 

對策與建議

 

一是政府應積極作為,加強主導。政府的責任主要是在政策層面上采取措施。

 

(1)是要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大力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保證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強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和合格學校的建設。

 

(2)是要推進政策的完善配套。加強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治理,特別是要杜絕網吧和游戲廳接納未成年學生的行為。

 

(3)是要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發(fā)展農村寄宿制學校,讓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在學校,是解決留守兒童系列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是學校應盡職盡責,擔當使命。學校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應擔當“主角”。首先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學校應主動承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責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對老師進行相關心理指導培訓,使他們有能力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定期聘請有關專家為學生講授青春期健康知識。通過老師與學生對話,幫助學生坦然面對成長的煩惱,對遭遇挫折或困難的孩子及時給予心理撫慰,特別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孤僻、膽怯、冷淡等心理,以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缺失。再則要努力架起暢通的家校橋梁。要組織老師多走訪留守兒童家庭,指導家長或親屬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兒童家校聯(lián)系卡,利用現(xiàn)達的信息通訊工具,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除此,學校還可以利用春節(jié)、假期孩子父母返鄉(xiāng)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三是家庭應善于作為,履行職責。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意識。家庭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思想教育不好,就是危險品,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極大,父母有責任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心靈的溝通。關心孩子,要從“心”開始。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里去,去了解他們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不但要當好父母,還要當好孩子們的知心朋友。長期在外的父母應充分利用電話定期和孩子進行溝通,對其進行教育。留守兒童的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愛國愛民、尊老愛幼、勤勞節(jié)儉等優(yōu)良品德,以身示范。

 

四是社會應奮力敢為,形成合力。加強社會教育組織或機構建設,充分發(fā)揮其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彌補作用,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互補共生。要構建監(jiān)護體系。構建一支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監(jiān)護隊伍。利用多種宣傳渠道,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引起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廣泛關注。要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務工。鼓勵幫助農民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使父母雙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好出路和長久之計。

 

小結

 

第5篇: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范文

:微型級應用。留守兒童。教學效果。

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使得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出現(xiàn)在農村地區(qū)。因此,留守兒童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領域的一個重大問題。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學業(yè)成績和全面發(fā)展一直困擾著通安小學一線教師。在過去的一年里,經過兩次問卷調查和分析,研究小組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了各種有效的研究,最終形成了應用微格班提高留守兒童學業(yè)成績的調查報告。

。

1號。監(jiān)護人知識文化水平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及以上,第一次調查分別為75%、19%、5%和1%,第二次調查分別為75.5%、18.5%、5%和1%。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絕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文化知識水平較低,無法指導留守兒童的學習。

2號。關于課后是否復習知識及其原因的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定期復習,少復習,沒有時間偶爾復習,如果記不住就少復習。第一次調查分別為15%、29%、25%和31%。第二次調查分別為45%、18%、25%和12%。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經過一段時間內,近一半的留守兒童會在課后復習自己的知識,并對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對于如何解決家庭作業(yè)中無法解決的問題的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咨詢祖父母或監(jiān)護人,打電話給老師或同學,忽視或不加區(qū)別地做,以及觀看相關主題的微型課程。第一次調查分別為6%、7%、87%和0%。第二次調查分別為5%、6%、25%和64%。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一段時間內,超過一半的留守兒童會通過觀看相關主題的微課視頻主動學習。

4號。各科目得分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90分以上、80-90分、70-80分、70分以下。第一次調查分別為6%、13%、26%和55%。第二次調查分別為10%、21%、45%和24%。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經過一段時間,留守兒童的成績取得了顯著進步。

5號。從調查中獲得的關于成績是否有進步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及其原因是:我在課堂上不能理解,在微格課上及時教我所有的科目,課后沒有人指導我,并且努力學習。第一次調查分別為26%、0%、57%和17%。第二次調查分別為15%、64%、16%和5%。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經過一年的微格班學習和應用,大部分留守兒童都取得了進步,積極自主的學習氛圍越來越濃厚。

。

通安小學的留守兒童通常處于“三缺”狀態(tài):生活中缺乏關懷,行為上缺乏指導,學校里缺乏幫助。微型班從學科知識、生活引導、精神交流等方面滋養(yǎng)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縮短教師與留守兒童的距離,使他們成為好老師、好朋友。

(二)微班及時解決留守兒童的知識盲點

:通安小學的許多留守兒童害怕咨詢老師和同學,因為他們缺乏自信。他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知識,最終成為所謂的“后進生”。微類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如果您不懂知識,可以及時在線觀看相關微課視頻,讓留守兒童當天學到的知識得以清除,當天遇到的問題得以解決,真正實現(xiàn)高效學習。

(III)微型班讓留守兒童學習自我咨詢。

通安小學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使他們在早期教育中處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位置,這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非常重要,對兒童的生活習慣、思想交流、,社會交往是學術咨詢的正確指導。微課程使留守兒童學會能夠從學科知識、生活指導和精神交流等方面提供自我指導和自我調節(jié),使留守兒童對學習更感興趣,學習成績越來越好。

。這就要求教師設計不同內容和形式的生動的微型課程,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有必要對教師進行一定的專業(yè)培訓,以提高微課程的制作和使用水平。

(II)對留守兒童使用微班

1的一些要求。硬件要求。微課程是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產物,適合于移動學習。然而,農村家庭,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沒有普遍配備高性能手機或寬帶電腦,這使得家庭硬件難以滿足留守兒童多學科、大規(guī)模微課教學的學習需求。

2。對留守兒童本身的要求。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缺乏紀律和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他們經常使用手機或電腦玩游戲。這就要求對留守兒童微格班的使用頻率有一定的獎勵制度,以促使他們學習微格班。

簡言之,微格課堂不僅可以反映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設計、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還可以通過網絡搭建教師與留守兒童之間的學習橋梁,使留守兒童能夠及時掌握知識,快速提高學習成績。

引用

第6篇: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人格

當前,隨著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力不斷涌入城市務工,我國很多農村中產生了一個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這些留守兒童,一方面他們正處于身體、智力、情感發(fā)育成長的關鍵時期;而另一方面他們又無法享受和得到來自自己父母的呵護、教育以及引導,從而導致他們產生三觀上的偏離以及個人人格、心理發(fā)展的異常情況。所以我認為對留守兒童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社會價值的。

一、調查研究的方法

選擇樣本:我們通過前期調查與研究,我們決定選擇武漢市侏儒鎮(zhèn)馬賽村來作為我們的調查地點。馬賽村位于武漢郊區(qū)侏儒鎮(zhèn)西端,全村轄7個小組,人口1600人,其中有900多人常年外出務工,有幾百名留守兒童在村中與老人為伴。而村里的一所名為“小春燕”的幼兒園,承擔了村中大部分留守的幼兒的保育工作。我們的研究樣本都選自這所幼兒園的孩子。訪談與問卷調查:馬賽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調查具體通過訪談的調查方法,主要針對該村的留守兒童以及在家留守的老人和部分教師進行訪談,通過逐一訪談來了解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問題、學習問題、心理健康等問題。此外,在訪談調查的基礎上,我還對留守兒童進行了一些抽樣的問卷調查,還召開了一些小型的座談會,認真傾聽了他們的心聲。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我通過構思針對不同年齡階段被試兒童的教學以及游戲活動,并在這些開展的項目中做好各類數(shù)據(jù)分析,分析可能給他們心理反應帶來負面性影響的因素,包括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健康適應性等,經過一段時間的數(shù)據(jù)匯總、整理分析后,這里平時念小學的有150多人,幼兒園的有50多人,在所接觸到的100多名兒童中,其中有80%的兒童是留守兒童。據(jù)調查問卷統(tǒng)計,在馬賽村春雷幼兒園的留守兒童年齡都普遍偏小,主要分布在10歲以下,其中4-10歲的留守兒童占全部幼兒園留守兒童的70%,而且在性別構成上,留守兒童男生也是多出女生12個百分點。這些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普遍存在親情隔離

他們中有許多孩子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從而產生怨恨父母、遠離父母,對父母更是缺乏交流,嚴重的還存在著與人交往上的障礙,無法與人建立深層的關系。在被調查的50多名留守兒童中,當我問到他們最想念的是否是爸爸媽媽時,都說非常想念,但是又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孩子們的神情都很失落。而只有極為少數(shù)的爺爺奶奶還能夠熟知教育孩子的方法,大多數(shù)老人都只扮演“保姆”的角色,照顧孩子的吃穿住,至于孩子有什么想法,最盼望的是什么就不管了。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老人要么罵粗話臟話,要么下手痛打一下,沒法的就只有放任不管。

(二)普遍存在生活習慣不良

這些“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少家長的管教,生活中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飲食習慣。他們時常出現(xiàn)睡懶覺、吃飯磨蹭、拖沓、懶散等問題,還有甚至不注重衣著,一般不容易聽從成人的教育和指導,相當一部分孩子會起床不洗臉、不刷牙、晚上不洗澡、吃飯不洗手、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體質弱、抵抗力下降等情況,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生長期的健康成長。

(三)普遍存在情緒激動

在和我接觸的一些留守兒童中往往會出現(xiàn)了情緒穩(wěn)定性差的孩子,他們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生悶氣,亂扔東西,和其他孩子發(fā)生沖突。特別是他們遇到不順心時,表現(xiàn)出情緒抑郁,還有的出現(xiàn)暴躁情緒,呈現(xiàn)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狀況。小學階段是留守兒童個性特征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這個階段的監(jiān)護人尤其是老人,一方面都很溺愛他們,助長了他們的任性發(fā)展;另一方面,這些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個人反應力、思想行為方面比其他孩子要遲緩一些,這也是造成他們以后會和他人交流產生障礙主要原因?,F(xiàn)在由于這些留守兒童的軟弱無助、自卑自閉、寂寞空虛、逆反心理以及孤僻敏感,愛發(fā)脾氣,情緒異常,難于溝通,加重了他們對教師、同學甚至家人產生隔閡,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他們人格扭曲的隱患,長此以往會對這些留守兒童的成長非常不利。

(四)普遍存在學習能力很差

留守兒童中有許多孩子因為存在各種心理問題或缺乏有效地幫助和監(jiān)管,在農村中小學中表現(xiàn)最為突出。在被調查的50多名留守兒童中,其中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不到10人,比率不足5%。還有一些留守兒童明顯存在著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厭學情緒突出,上課不能不專心聽課,作業(yè)字跡潦草、馬馬虎虎等問題,他們和同學之間也缺乏交流,學習中也不主動請教問題,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失去學習信心,造成了學業(yè)成績的下降。

(五)普遍出現(xiàn)道德品行缺失

這些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普遍產生孤獨無依無靠的感覺。他們在家都不太尊敬長輩,出現(xiàn)好逸惡勞的不良品行。在學校也沒有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個人自控能力較差,經常出現(xiàn)違規(guī)、違紀甚至違法行為發(fā)生??傊壳稗r村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已儼然成為迫在眉睫的社會問題。當然也存在著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上表現(xiàn)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

三、有效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建議

首先,各村、組要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或者以學校為單位,對全部“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思想動態(tài)、學習和家庭經濟等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將調查信息逐一登記造冊,建立健全能反映其進步與存在不足的成長記錄檔案,以便實行動態(tài)跟蹤以及進行歸檔、分類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可以建立檔案信息資源庫,然后根據(jù)檔案記錄情況進一步開展好工作。其次,可以借助網絡信息平臺,搭建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微信朋友圈,通過微信、電話、網絡視頻連線、召集家長互動等方式,搭起這些“留守兒童”的家長與孩子及教師溝通的橋梁。通過這樣直接的聯(lián)系,家長能及時了解掌握自己孩子的狀況并進行有效地交流。最后,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培訓。通過增設一些自我關愛的課程內容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進一步地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促進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段成榮,呂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4(3):13-29.

第7篇: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范文

1對象與方法

1.1被試對象:在山西省長治縣某鎮(zhèn)中心學校整群抽樣,共調查8~13歲兒童139名,平均年齡(10.2±2.3)歲,其中留守兒童105名,其中男生56名,女生47名。1.2研究方法:采用自編家庭基本信息調查表和Conners教師評定量表。自編家庭基本信息調查表,內容包括留守兒童的姓名、性別、年級、年齡、父母是否在外地打工、父母外出時間和與父母聯(lián)系的頻率等7個項目。由教師填寫的教師用評定量表(TRS)用以全面評定兒童行為的量表。該量表主要有3種問卷,即父母問卷、教師問卷及父母教師問卷。本表適用于3~17歲兒童青少年。量表共含28項測題,按0~3級進行評分,0級:無,1級:稍有,2級:相當多,3級:很多。因子分析得到4個因子:品行問題、多動、不注意被動和多動指數(shù)。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狀況:由于調查抽樣的學校屬于外出務工人員集中村落,村里幾乎所有家庭都有外出務工人員,在全校139名學生中,共有105名留守兒童中,留守率74.1%,回收有效數(shù)據(jù)103份,有效率為98.09%。留守時間和父母聯(lián)系頻率以及主要照看者的基本情況:獨居祖輩照看占28.8%,祖輩雙親照看占51.9%,父母一方照看占19.3%;留守時間5年以上占27.8%,3~5年占15.2%,2~3年占12.7%,1~2年占20.3%,1年以內占24.1%;聯(lián)系頻率:經常聯(lián)系占48.1%,每周1次占26.0%,每月1次占2.9%,很少聯(lián)系占23.1%。不同性別TRS各分量表得分見表1。結果顯示,經t檢驗,性別在留守兒童TRS的各分量表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分別為0.842,0.071,0.416和0.914),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其品行行為、多動、不注意-被動和多動指數(shù)均至少高于全國常模一個標準差以上。女生的品行問題、多動、不注意-被動和多動指數(shù)均高于全國平均數(shù)2個標準差以上。2.2留守狀況對兒童問題行為的影響:對不同留守時間、父母聯(lián)系頻率與問題行為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統(tǒng)計,結果留守時間與聯(lián)系頻率在品行問題、多動、不注意-被動和多動因子上均有顯著差異,見表2。經過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留守時間與留守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并不是成簡單的呈線性關系,留守時間越長問題行為不一定更嚴重,留守時間在1~2年和2~3年是留守兒童的適應期,問題行為會在該適應期內降低。而父母剛外出和外出時間超過3年以后問題行為會顯著上升。在聯(lián)系頻率上,留守兒童問題行為會隨聯(lián)系頻率的增加而降低,說明密集的聯(lián)系頻率能夠有效降低兒童的問題行為水平。

3討論

第8篇: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范文

(一)留守初中生學習成績有所下降

父母的外出務工對留守初中生的學習成績確實存在一定的影響,很多孩子的成績在父母外出后都出現(xiàn)了下降,主要原因是父母外出之后,很多孩子學習上得不到很好的輔導與監(jiān)督,家務負擔也占用了他們一定的學習時間。

(二)留守初中生缺少學習輔導

父母的外出務工,不僅使留守初中生少了一個生活上的照顧者,也使他們在學習上缺少了一個好幫手,盡管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是所有學生家長都能輔導孩子的學習,但對于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留守初中生來說,父母的外出,確實使留守初中生失去了很好的輔導機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三)留守初中生的學習監(jiān)督狀況不佳

留守初中生父母外出后,部分留守初中生學習態(tài)度變差,學習興趣減弱,家庭學習輔導與監(jiān)督的不力,導致留守初中生學習效率降低,學習效果欠佳,學業(yè)成績下降。留守初中生學業(yè)上出現(xiàn)的這些比較嚴重的問題,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解決,必將影響留守初中生的健康成長。所以,留守初中生的學業(yè)問題已經上升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一)加大經費投入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基點

政府保障與完善義務教育投入機制是解決留守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基點,繼續(xù)加大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財政投入,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應從“以縣為主”轉變“以國為主”,加強中央對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宏觀調控,使農村義務教育從“非均衡發(fā)展”到“統(tǒng)籌協(xié)調發(fā)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加快,經濟迅速發(fā)展,實力不斷增強,現(xiàn)已到了“工業(yè)反哺農業(yè)”、“城市反哺農村”階段。從農村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免費,正是補償政策的最好體現(xiàn)。從2005 年開始,免除國家貧困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并補助困難寄宿生生活費;到2007 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使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在政府加大經費投入的同時,還應該合理均衡配置課程資源,特別是優(yōu)質課程資源。當教育成為一個最基本的社會現(xiàn)象時,接受教育成為一個公民最基本生活方式存在時,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最適宜的教育和課程資源也就成為政府最起碼的義務和責任。

(二)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首先,應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讓家長認識到過于追求經濟利益,從長遠來看是不利于整個家庭發(fā)展的,是以孩子的美好前途為代價的。應鼓勵一人外出,留一人在家照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盡量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和完整(事實上有相當部分留守兒童家庭經濟條件尚可,至少父母一方可以留在家中)。其次,要明確監(jiān)護權中的教育職責,提高父母的監(jiān)護意識和責任感。對被監(jiān)護人進行教育是監(jiān)護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應以兒童利益優(yōu)先,以兒童能健康成長優(yōu)先,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三)教師應深入留守兒童家庭,掌握具體狀況

留守兒童之所以成為一個新的弱勢群體,主要是因為其父母不在身邊,家庭的教育和親情功能不健全,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成為留守兒童接受教育、實現(xiàn)自身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學校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具體情況,掌握本校、本班學生的構成情況,留守兒童的多少,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態(tài)和精神風貌等等。鼓勵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深入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和實地調查,掌握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和生活狀況,了解他們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在此基礎上,為每一個留守兒童建立詳盡的個人檔案,以根據(jù)他們的不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四)關注心理健康教育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心理發(fā)育的重要時期,但對于留守兒童來講,由于家庭中缺乏父母的關愛,隔輩教育的種種缺陷,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身心的正常發(fā)育,造成許多兒童的心理障礙,這種現(xiàn)象應該成為留守兒童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針對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好,但卻自私任性、蠻橫霸道、難以承受挫折、心理穩(wěn)定性較差的留守兒童,應積極引導,嚴加管束,與監(jiān)護人配合,“全方位關心照顧孩子,要讓他們融入大班級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tài)”。而對于經濟狀況較差,感情脆弱、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的留守兒童,應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刻苦學習,以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自我、接納他人,創(chuàng)造條件增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留守兒童與監(jiān)護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改變留守兒童封閉憂郁的心理狀態(tài)。

三、結語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特殊現(xiàn)象,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涉及到家庭結構、社會發(fā)展、社會制度、人口素質等一系列理論問題,需要進行理論分析和研究。從現(xiàn)實上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系到國家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關系到農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本文以農村留守兒童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當今時代社會變遷與城市化的背景下形成的較為普遍的特殊社會現(xiàn)象——留守兒童,研究其產生的時代背景、現(xiàn)狀、及對其應采取的教育對策,以期引起農村青年流動人口這一特殊群體對子女教育問題的重視與社會有關方面對留守兒童的共同關注。此外,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農民外出務工將增多,留守家庭模式必將在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留守兒童問題也必將延續(xù)。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把焦點聚集在廣大的農村,聚集在農村基礎教育上,以人文關懷之真心,以教育者的責任感,來研究和討論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有著廣闊的研究背景和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第9篇: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范文

近期,陳可辛執(zhí)導,趙薇、黃渤、郝蕾等主演的一部親子主題影片《親愛的》,把一則“打拐尋子”的新聞故事演繹得震撼人心,把兒童安全問題的公眾討論拉回輿論焦點。

兒童從來是社會構架中最弱勢的一環(huán)。2014年10月10日,國際計劃(中國)與聯(lián)合國婦女署、北京農家女文化發(fā)展中心聯(lián)合舉辦第三屆“國際女童日”暨關注女童和促進性別平等活動。會上指出,每年,全世界有1億五千萬女童遭受性暴力。

在這些被害女童中,農村留守女童成為整個社會最沉重的話題。近年,留守女童案屢屢發(fā)生:2014年1月,媒體報道,廣西玉林市興業(yè)縣大平山鎮(zhèn)南村11歲留守女孩童小雨(化名),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被村中18名中老年人;9月20日,陜西鎮(zhèn)巴縣公安局接到報案12歲留守女孩在家中遭到;7月25日,湖北省黃石市中院對陽新縣白沙鎮(zhèn)某村小學代課教師馬某4名留守女童(最小僅8歲)案件作出一審宣判,另一起陽新代課教師女童案又在同一審判庭開審……

留守女童遭不只是法律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的一道傷痕。女童受到侵害背后展示著種種位置的缺席:母親、法律、教育、監(jiān)管、社會屏障。

每個受害女童背后都有一個流浪的母親,工業(yè)化推動進程中,女人大都像男人一樣出走四方,拋夫棄子來到城市。工業(yè)進程推動,物質欲望侵蝕,鄉(xiāng)村文明崩塌,傳統(tǒng)文化瓦解,我們的精神和內心上,再沒有做母親的文化和覺悟。孩子人在故鄉(xiāng),命運卻在流浪;孩子母親健在,卻猶如孤兒。這其中有制度性流浪,有生活流浪,也有母親文化的流浪。失怙于母親的留守女童背后,更是整個時代、整個社會的自我放逐。

保衛(wèi)女童就是保衛(wèi)未來

我國在保護兒童方面至少存在三方面嚴重缺陷。

法律是第一道防線。宿罪爭議不斷,網友稱之為“免死金牌”;“未成年人特殊保護”法律長期缺位,未成年人犯罪成本太低。此為法律之殤。

保護女童早已不是政府“一家包辦”的事情。在加拿大和美國,不少社團和政府機構,對涉及與未成年人接觸機會(例如學校、幼兒園、少年活動中心等)的崗位都提出了防的要求。在就職前,求職者通常要到警局完成個人“犯罪記錄” 調查報告程序,才可以正式聘請。此為社會屏障保護不足。

中青輿情監(jiān)測室統(tǒng)計顯示,11.2%的網友認為,監(jiān)護人需提高保護防范意識。調查顯示,大多留守兒童家長,近一半不知何為“”。此為教育之責,監(jiān)管之失。

留守女童之弱,揪動著人心;但留守女童的未來,卻牽動著一個國家的未來。

如果問社會學家,應該怎樣終結全球貧困?他們一定會告訴你:給女孩子提供福利和教育,在10至 14歲這個稍縱即逝的時間段里“抓住”她們,就可以看到顯著的變化:人均收入上升,嬰兒死亡率下降,經濟增長加快,艾滋病感染率下降……童工和童婚會變得不那么常見,受過教育的母親也會懂得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她們還會更擅長精打細算。

去年,世界銀行估計,如果肯尼亞的文盲女孩都得到教育,這部分人能為該國的GDP貢獻2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