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會實踐教學方案范文

社會實踐教學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實踐教學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會實踐教學方案

第1篇:社會實踐教學方案范文

1.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意識水平 

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大學生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層與生產實踐中。通過大量的社會實踐,大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國情、社情,分析社會現實需求與自我價值間的差距,從而有針對地加強自身的能力。高校開展社會實踐,能夠在增強教育實效性的基礎上,豐富大學生的社會經驗,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2.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意志品質素養(yǎng) 

社會實踐內容豐富,涵蓋內容廣泛,在豐富大學生社會生活的基礎上,很好地鍛煉了還未真正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叭锣l(xiāng)”、扶貧類志愿服務、社會調研等實踐可以很好地磨煉大學生的意志,使其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身抗壓的能力、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的能力,并能夠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緒以適應未知的將來,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 

3.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大學生進入高等學校前接受的大多為書本上的知識,社會實踐能力較弱。理論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再發(fā)展,因此開展各類社會實踐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還能讓大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并解決新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可以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理解科學精神,從而形成嚴謹的科學作風、認真負責的科學態(tài)度,全面提升科學素養(yǎng)。 

4.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往往需要接觸社會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群,也需要得到校內外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協作,共同完成社會實踐的內容。因此,社會實踐需要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較強的人際協調能力。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可以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為今后的學習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yǎng)方案設置重理論輕實踐 

人才培養(yǎng)是大學職能的核心,而人才培養(yǎng)方案是基本綱領。大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應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占據重要地位。高校在設置人才培養(yǎng)方案時,總是將大部分精力花費在如何設置理論課程、如何設置課程順序和課程學時、如何進行課程考核等方面,而對于課程實踐(實踐教學)的考慮嚴重不足。實踐類課程在大部分高校的總課程數中占比極低,即使設置了實踐課程,但教學質量相對較低,并沒有真正達到實踐課程對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2.教學模式單一,實踐性教學質量低 

大部分高校課程仍然采用滿堂灌式的傳授性教學,嚴重忽視將科學問題生活化、情景化、社會化的實踐性教學,對學生的參觀、調查、練習、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yè)實習、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等環(huán)節(jié)重視程度不夠,甚至直接省略某些環(huán)節(jié),造成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脫節(jié)等不利影響。 

3.素質能力平臺建設不足,缺乏規(guī)范 

大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校為學生搭建保質保量的平臺,而這正是高等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平臺、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職業(yè)發(fā)展平臺等素質能力發(fā)展平臺往往處于弱勢地位,而這些往往是學生亟須加強的素質。各高校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與評價比較模糊,沒有形成體系,往往只對學生的課程成績進行度量,缺乏對學生素質能力的綜合評價,也沒有建立引導性、規(guī)范性的文件綱領,無法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發(fā)展。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社會實踐缺乏支持度 

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了解社情、國情的主要途徑,應當受到高校的重視,而現實情況是高校對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導致部分高校教師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教學的支持程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教學也不夠重視,相關企事業(yè)單位和社區(qū)不太愿意接收和安排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此外,大學生自身也沒有充分理解社會實踐的教育意義,積極性、參與性、配合度不高,導致社會實踐僅流于形式,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2.社會實踐缺乏規(guī)范的組織制度 

社會實踐順利開展的前提是高校要進行細致周密的組織安排。結合實際情況,大部分高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缺乏創(chuàng)新性,組織形式枯燥、單一,對當代大學生缺乏吸引力。此外,目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際效果和開展情況缺乏有效指導和科學監(jiān)督,考評機制尚未形成,這進一步導致學生的社會實踐僅停留在表面。 

3.社會實踐活動成果缺乏實效性 

長期以來,由于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高校、學生層面都不受重視,導致實踐活動主體的針對性、適當性均存在較大的問題,不能很好地與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方案進行對接。同時,高校缺乏對社會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專業(yè)性指導,沒有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機制,導致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產生不規(guī)范情況。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也基本局限于假期的短期實踐,這類社會實踐難以得到各方支持,無法達到培養(yǎng)的效果。 

4.社會實踐缺乏連續(xù)性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屬于系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僅依賴于經費、人員、場所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時斷時續(xù)地開展,沒有形成穩(wěn)定、有效且能夠被社會、高校、學生三方共同接受和普遍認可的學習生態(tài)。此外,由于高校擴招導致學生數量和高校指導教師數量有巨大差距,社會實踐不能在人員、制度、經費等方面得到保障,且受到多種因素限制,難以進行有效組織并達到預期效果。 

四、在社會實踐中培養(yǎng)大學生素質能力的對策

       1.提高各方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大學生素質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素質能力提高方面發(fā)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這要求企事業(yè)單位應給予大學生社會實踐足夠的重視,使大學生的勤工助學、志愿服務、掛職鍛煉、社區(qū)共建、教學實習等各類活動日益常態(tài)化。高校也要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讓大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位,并鼓勵大學生群體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促使其在社會實踐中進行學習鍛煉,發(fā)展素質能力。高校教師也應當深刻認識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實行全員重視、支持、參與,提升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力度。 

2.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體系,規(guī)范素質能力發(fā)展體系 

高校要將社會實踐納入到完整的教學方案中,使之規(guī)范化、制度化,在人才培養(yǎng)的綱領性文件中加以體現,從而得到制度保障。在制訂社會實踐的整體教學方案時,將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與相關課程進行對接,使其成為一門必修課,進行學時和學分認定,從而進行有計劃性、針對性、目的性、保障性的實踐教學活動。同時,高校要建立激勵管理和評價機制,定期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檢查、監(jiān)督、總結、表彰,形成長效穩(wěn)定的運行機制。 

3.完善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提供素質能力的場地保障 

社會實踐需要長期有效地開展,才能使其真正實現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結合。因此,高校要不斷開拓社會實踐基地,整合校內校外優(yōu)質資源,協調各方,保障大學生素質能力發(fā)展的有效場地。同時,高校和地方企事業(yè)單位要進行資源配置優(yōu)化,實現優(yōu)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能力,滿足社會和企事業(yè)單位的發(fā)展需要。同時,學生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發(fā)揮聰明才智,創(chuàng)新思維,推動科技成果創(chuàng)新,將自身成長與企業(yè)和社會發(fā)展有效結合起來。 

4.豐富社會實踐內容,全面發(fā)展素質能力 

社會實踐要強化其教學功能,必須加強設計,使其活動主題、內容、形式多樣,促進實踐成果的多樣化。除了設計和大學生理論課程相關的社會實踐,還應當設計學生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綜合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完成系統的社會實踐和理論課程學習后成為擁有良好專業(yè)素質、人文素養(yǎng)、綜合能力的合格的服務者和建設者,也使社會得到一批高素質的實踐者,從而有效促進和推進專業(yè)領域和地方經濟的發(fā)展。 

5.加強社會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建設,使大學生素質能力指導專業(yè)化 

高校需要建立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能力強、勤思考、善鉆研、敢創(chuàng)造的教師隊伍,使得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深入、扎實、有效。指導教師在實際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仔細規(guī)劃、全面評估、經驗總結,不斷發(fā)現并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指導,不斷結合社會實際、企事業(yè)單位實際和學生實際,進行科學決策,滿足各方需求。 

綜上所述,社會實踐是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可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素質能力。為了能滿足新時代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高校應日益發(fā)展和完善社會實踐體制研究生,加強社會實踐組織和引導,對其活動內容與形式等進行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大學生的素質與能力。 

參考文獻: 

[1]周貞琪.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yǎng)中的學生主體性激勵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5):213-214. 

[2]劉兼唐,沈伯秀.推進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問題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2). 

[3]李杰.大學生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D].重慶:重慶理工大學,2013. 

[4]張志偉,安靜,李炳煥.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yǎng)[J].科技資訊,2010(1):226-228. 

[5]楊萍.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素質能力的養(yǎng)成[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6):75-76. 

[6]李宏宇.如何發(fā)揮共青團組織在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yǎng)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9). 

[7]劉洋.論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第2篇:社會實踐教學方案范文

一、結合幼兒園教學主題,因地制宜,挖掘與運用幼兒園周邊的社區(qū)資源

幼兒園是社會的一部分,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因此,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活動”應該立足本地,從幼兒園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中挖掘與開發(fā)社會資源,讓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幼兒園可根據教學內容,結合社區(qū)資源,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單位,建立一個“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基地”。讓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基地專業(yè)人員的協助和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幫助幼兒和教師了解更多領域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例如:商業(yè)、軍事、交通等領域是幼兒園課程中經常涉及到的內容,教師也經常會采用“社會實踐”的方式,組織幼兒參觀、學習。為了讓此類社會實踐活動更具有效性和持續(xù)性,我園領導與周邊的超市、交警中隊、消防中隊、社區(qū)服務中心等單位的負責人取得了聯系,建立了我園的“社會實踐基地”,并向其單位的相關人員頒發(fā)了“園外輔導員”聘書。

二、根據幼兒園教學特點,因題而異,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

“社會實踐活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因此,在開展活動之前,教師應該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用來指導實際的操作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方案可包含:活動目標;活動時間、地點、參與對象;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

1 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在整個社會實踐活動中處于核心位置,它決定著實踐活動行為。不僅是實踐活動的出發(fā)點,也是實踐活動的歸屬點,同時還是活動評價的依據,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調控功能,因此活動目標的制訂極其重要。教師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應遵循“以幼兒為本”的原則,兼顧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內容,讓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匹配。

2 活動時間、地點、參與對象:其明確的標注是為了便于教師和家長對活動意向有初步的了解,以便作相關的準備。

3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教師成功組織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與保證。古人云:行軍打仗,糧草先行。其意思就是說,充分的準備工作是取得勝利的前提?;顒訙蕚湓谟變簣@社會實踐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離開這一環(huán)節(jié),社會實踐活動將成為無源之水。幼兒教師在做活動準備時更應時刻謹記——“細節(jié)決定成敗”。社會實踐活動的準備工作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指教師自身的準備,二是指幼兒的準備、三是社會協助單位的準備(包括家長準備)。

4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包括具體的活動內容和時間分配。整個流程需要遵循動靜結合、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

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因情而變,靈活機智地進行多方位互動

社會實踐活動是在組織幼兒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達到教育的目的,它以幼兒親身參與為主要教育途徑。其活動目的是使幼兒在實踐中受到教育,增長知識和才干。社會實踐活動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我們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必須“以幼兒為本”,使幼兒真正地參與到社會文化生活中去。作為教師,要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機智,使社會實踐活動更有生機。

1 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創(chuàng)造教育的新契機。萊辛說:“好奇的目光常??梢钥吹奖人M吹降臇|西更多?!迸d趣是學習的源泉與動力。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的“興趣點”,讓幼兒朝著自己的關注點不斷地探索與發(fā)展。

2 教師要循循善誘,鼓勵幼兒與社區(qū)人群和實踐環(huán)境進行積極互動。社會實踐活動不同于課堂教學活動,它存在著很多不定因素,它以幼兒的主動探究為主。因此,教師要努力做到讓幼兒與同伴、教師、社區(qū)人群、社區(qū)環(huán)境產生積極有效的互動,從而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探索空間和范圍。例如:我班開展的“消防隊參觀活動”就因有效運用了互動方式,使整個參觀活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四、走出活動情境,因果求源,進行客觀完整的活動評價

每個社會實踐活動結束,教師都要對活動進行評價,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活動反思”。社會實踐活動的評價應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教師對整個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進行評價,二是教師對幼兒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情況和活動后的成就進行價值判斷。

第3篇:社會實踐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社會學 實踐教學 方案設計 社會學干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5-0001-03

社會學專業(yè)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文科專業(yè),它需要學生具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技能以及文理交融的專業(yè)知識,該專業(yè)的學生還需要具有使用社會學理論、研究方法以及專門的社會學知識進行分析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為了實現該培養(yǎng)目標,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在“指導性專業(yè)規(guī)范”中提出了相應的專業(yè)教育內容和知識體系總體框架,而其中包括了專門的實踐教學和訓練,具體有學年論文、畢業(yè)論文、社會調查與研究、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以及專業(yè)實習,這些實踐教學內容具體都由各高校的社會學系自己設計并實施。本文以華僑大學社會學專業(yè)為例,探討如何進行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并在融入社會學干預理念的基礎上,實現實踐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一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目標

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是為了滿足培養(yǎng)方案的需要,培養(yǎng)出能夠達到培養(yǎng)目標的專業(yè)人才。因此,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目標是建立起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相應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這樣的體系應同已有的理論課程體系有機結合,著重培養(yǎng)學生使用基本知識和方法技能的能力,包括使其能具備一定的觀察社會、分析社會的能力,具備提出問題、設計問題、解決方案、應用方案的專業(yè)技能。該目標的定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意義。首先,在培養(yǎng)方案中設置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出合格的專業(yè)人才。根據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參考意見,設置一定量的實踐教學內容是開設社會學專業(yè)的基本要求。目前華僑大學的社會學專業(yè)已設置了必要的實踐教學內容,但需要進一步的統籌優(yōu)化,并對實踐教學進行適當的改革。其次,現行的社會學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中的實踐教學內容應該適時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完善、補充、優(yōu)化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出真正的作用,才能使學生綜合運用理論和方法的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才能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二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思路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可行的思路。針對社會學專業(yè)的特點,我們認為設計思路是:首先,要確定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教學內容該如何設計;其次,搞清諸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再次,統籌諸環(huán)節(jié)實踐教學的銜接方式;最后,將該方案整體用于教學實踐并接受反饋以做出相應調整。此外,為了保證實踐教學方案能夠有效實施,也需要對現有的課程體系(理論講授為主的課程)提出改革優(yōu)化方案,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結合,而這種優(yōu)化方案需要符合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參考意見,并且也符合本專業(yè)目前的實際教學條件。

三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理念

社會學實踐教學方案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導向、清晰的設計思路,但僅遵這些設計原則并不夠,還要有核心設計理念,是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靈魂。該項設計原則是以往教學改革,特別是實踐教學改革不太提及的,但這一點很重要。有了理念,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具體內容才能具體實在而不流于形式。結合社會學專業(yè)特點及社會學理論,我們提出將“社會學干預”作為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核心理念。

何謂“社會學干預”?它是法國著名社會學家阿蘭·圖海納的“行動社會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圖海納在其著作《行動者的歸來》中提出不同于功能主義的觀念,即個體所具有的主體性使其不再是被決定的個體,而是可通過自身的社會行動來作用于我們的社會和歷史時代。那么個體如何發(fā)揮這種作用呢?圖海納提出了行動社會學的方法,即社會學干預(或翻譯為“社會學式介入”)。這一方法對我們進行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有極大的啟發(fā):首先,“行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不只是社會學研究中傳統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技術。它本身就不僅是一種“研究方法”,它還是一種改變社會的方式,一種幫助我們產生社會知識的途徑。以往我們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主要目的就是收集跟某個社會問題有關的數據或資料,然后進行理論和實證分析,雖然有時也嘗試提出解決方案,但這并不是大家所認為的社會學專業(yè)的主要目的之一。當然,這種認識是同傳統的社會學觀念分不開的,社會學研究講求客觀、價值中立,所以并不強調社會學者能做什么,或能通過自己的行動改變什么。而“行動社會學”的思想豐富了我們對社會學研究的認識,非常契合社會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理念。其次,可獲得真正的社會學知識,或者說認識到社會學知識的真正起源。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時,通過使用已學的方法收集資料,通過使用已學的理論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只是套用現成的理論和方法再次確認或否認書本上的知識,事實上并沒有發(fā)現新的知識,從而也就無法真

正實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因為分析并解決問題其實也是一個知識創(chuàng)造的過程?!靶袆由鐣W”的方法告訴我們,社會學知識不僅是或者根本就不是社會學者的工作成果,它其實是社會學者與社會行動者之間共筑的結果。這種認識可以幫助我們反思以往社會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目標以及具體的內容設計。

四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內容及體系

在明確方案設計目標,理清方案設計思路,并找到有效的方案設計理念之后,可開始設計實踐教學方案的具體內容并使其形成體系。這里體現出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思路的三個方面:(1)搞清諸環(huán)節(jié)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2)確定諸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教學內容設計;(3)統籌諸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教學銜接方式。

1.諸環(huán)節(jié)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

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性專業(yè)規(guī)范”中提及的學年論文、畢業(yè)論文、社會調查與研究、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以及專業(yè)實習是實踐教學的五個方面,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首先,社會調查與研究注重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重在鍛煉學生綜合使用社會調查方法、數據資料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它是整個實踐教學的基礎性內容。其次,在掌握基本能力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在此過程中檢驗其掌握已學技能的實際水平,并發(fā)現和總結出現的問題。再次,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學生應撰寫學年論文和畢業(yè)論文。通過論文寫作,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也是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培養(yǎng)起來的,并為后續(xù)的專業(yè)實習奠定能力基礎。最后,學生在專業(yè)實習中綜合應用實踐教學中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反思實習過程??梢哉f,上述五個方面的實踐教學能滿足社會學類專業(yè)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它們構成了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2.諸環(huán)節(jié)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

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需要達到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目標,而且要能體現出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理念。目前華僑大學社會學專業(yè)的實踐教學包括兩次各為期4周的社會調查、學年論文、各為期12周的畢業(yè)實習和畢業(yè)論文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另有不占學時的寒暑假期間的社會實踐。在設計這些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時,我們嘗試將社會學干預的理念融入其中。

第一,社會調查的設計安排。社會調查是社會學專業(yè)固有的實踐教學內容,它是最基本的實踐教學形式之一。我們共安排了兩次各為期四周的社會調查,它們擔負著不同的功能。第一次社會調查安排在第四學期,學生主要將《社會研究方法》中所學的調查研究知識和技能用于實踐,側重于定量調查方法和技術的練習。調查的主題原則上由指導教師統一安排,學生需要根據既定的主題擬定調查問卷并利用問卷收集資料,然后嘗試進行統計分析,鼓勵學生將數據分析結果寫成調查報告或小論文。第二次社會調查安排在第六學期,側重于定性調查方法和技術的練習。調查的主題仍由指導教師擬定但不指定,學生可從中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學生要根據選定的研究主題擬定訪談提綱,還要選取合適的研究對象進行個案訪談,最后要對訪談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并寫出分析報告。兩次社會調查涉及社會學研究方法中定量和定性兩種研究路徑,這樣安排可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系統的社會調查練習。需說明的是,兩次社會調查的時間安排既考慮了兩次調查練習的難易程度,也兼顧了課程教授的實際。學生在學習完《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社會科學統計軟件應用》后從事定量調查練習,學完《定性研究方法》后從事定性調查練習,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第二,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的設計安排。這一環(huán)節(jié)屬于全校性的素質教育內容,需我們結合社會學專業(yè)的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學生可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自主選擇社會實踐和服務的主題或領域,根據需要選擇人員組成團隊來實施。我們鼓勵學生將實踐和服務結合起來,突顯社會學干預的理念。如學生選擇流動人口的子女教育這個主題,可選定若干個外來人口子弟學校,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以收集所需的資料,然后綜合運用定量和定性的資料分析方法找出問題,最后就本次調查對象所出現的問題嘗試給出解決方案,并身體力行。最終的目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研究對象的現狀。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技能,也磨煉了學生的身心意志,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第三,研究論文的設計安排。該環(huán)節(jié)包括學年論文和畢業(yè)論文,兩者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qū)別。學年論文安排在第七學期,由學生自主選題,按照學術論文的格式規(guī)范撰寫。此時的學生已完成了兩次社會調查和一次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具備了初步的實踐能力以及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撰寫學年論文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研究步驟和寫作要領,我們特別開設了專業(yè)選修課《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本課程通過對范文的評析以及適當的寫作實踐,使學生逐步了解論文選題的原則,掌握查閱信息與文獻資料的方法,熟悉論文的基本格式和寫作規(guī)范,培養(yǎng)對論文寫作的興趣。而且通過該課程的學習還可幫助學生將已學的理論類課程、方法類課程、數據統計分析等課程知識打通,形成統一整體。學生在修完該課程后撰寫學年論文,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學生可選擇學年論文的主題及研究方式,但我們要求學生進行實證研究并寫作論文,因為社會學的學科特征就是實證性,而且只有撰寫實證分析類的論文才能真正鍛煉學生全方位的研究技能。畢業(yè)論文雖然也是撰寫學術論文,但它與學年論文的定位不同。首先,它是“命題作文”。學生只能在指導教師給予的論文主題中選擇,這樣就增加了研究和寫作的難度。其次,它的要求更高。它是檢驗學生掌握社會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在達到畢業(yè)論文的既定標準后才能獲得學位。可以說,學年論文和畢業(yè)論文反映了學生研究和寫作能力的不同階段。

第四,專業(yè)實習的設計安排。設置專業(yè)實習的目的是檢驗學生將所學專業(yè)知識融會貫通并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并為就業(yè)做好準備。學生可自主選擇適合的實習機構,也可以在學校統一安排下進行實習,但都要按照擬定的實綱和實習計劃施行。學生可從事咨詢和公關策劃、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市場調查、媒體編輯與評論、社會組織工作、社區(qū)工作等領域的實踐實習。在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仍然可以融入社會學干預的理念。專業(yè)實習不同于單一的社會科學研究,除了發(fā)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外,還要嘗試找出可能的問題解決之道。在此過程中,社會學干預方法可得到很好的應用和發(fā)揮,且學生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可嘗試尋找可行的社會學干預途徑。

第五,其他實踐教學的安排。除了上述幾項教學計劃內的實踐教學內容外,我們還積極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如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這些科技項目或比賽可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實踐感”,學生可獲得一定的研究資助,且通過比賽的形式,可激發(fā)學生投身學術研究的熱情。適當利用好課外比賽的機會,既是鍛煉培養(yǎng)學生能力素質的機會,也是檢驗學生實踐能力的試金石。

3.諸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教學的銜接方式

在搞清諸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以及確定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后,我們可統籌優(yōu)化諸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教學的銜接方式。第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銜接。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理論教學的延伸,為了實踐教學有效開展,在理論教學方面要做好相應的課程設計。第二,課內教學與課外比賽的銜接。課內教學的目的在于技能的掌握,而課外的學生項目和比賽是最好的應用場合。第三,調查研究與實踐實習的銜接。調查研究重在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而實踐實習還需在此基礎上解決問題,強調社會學干預理念。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銜接,社會學諸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教學可以成為有機的整體,發(fā)揮出良好的人才培養(yǎng)效力。

五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效果

通過對現有社會學專業(yè)實踐教學內容和體系的調整、優(yōu)化,我們重新設計了實踐教學方案。該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應用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夠真正有所收獲,能夠將專業(yè)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能用于實際。在社會調研、學年論文、畢業(yè)論文上的表現有較大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大提高,學生應用專業(yè)知識的信心也有所提高。學生能夠積極參加課內外的學術比賽活動,并且取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如我專業(yè)的學生獲得第十三屆“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福建省第十二屆“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和優(yōu)秀獎,這就充分證明了這套實踐教學方案的有效性。當然,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不是一勞永逸的,它還需要根據本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市場需求的調整而調整。此外,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要重視設計理念的融入,我們認為社會學干預的理念對社會學專業(yè)來說恰如其分。

參考文獻

[1]周桂林.“實踐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及其對實踐教學的啟示[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1):143~144

[2]張紅主編.社會學專業(yè)綜合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M].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3]馮波、季蕾、陳文玲等.社會學專業(yè)實踐教學計劃的設計原則和實施效果[EB/OL].http:/// channel/shehuixuexi/view/241

[4]〔法〕圖海納.行動者的歸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第4篇:社會實踐教學方案范文

藝術類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一、藝術類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分析

許多高校沒有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學校的教育管理體系中,缺乏相關的制度保障,只是簡單停留在單純組織開展的層次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只是被動接受;而由于缺乏統一部署,脫離了與專業(yè)教育的結合,學生在實踐中無法獲得專業(yè)學習,也起不到服務地方的作用,無法與實踐單位有效融合,普遍存在應付敷衍的現象。同時,由于缺乏統一規(guī)劃,高校普遍未對社會實踐進行經費投入,而藝術類大學生的實踐活動由于需要相關原料、器材(美術類需要顏料等,而音樂類需要樂器等)的投入,經費往往較高,許多學生也不得不放棄某些社會實踐活動。

二、藝術類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的實效性建議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結合地方事業(yè)需要,幫助學生長才干、長見識的重要手段。藝術來源于生活,最終也要回歸生活,服務于社會,因此,對于藝術類大學生來說,有效的社會實踐尤顯重要。藝術類高校對待社會實踐應當提高思想認識,進行統一部署,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規(guī)劃,不斷完善組織形式、豐富實踐內容、打造專業(yè)指導教師隊伍、建立穩(wěn)定專業(yè)實踐基地,并及時交流總結評價,引導社會實踐向更深層次、更高質量邁進,扎實提高社會實踐的實效性。

(一)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規(guī)劃,完成相關制度保障

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使之成為必修環(huán)節(jié)列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定、完善社會實踐課程和大綱,突出藝術專業(yè)特點,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fā),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學分制度,從制度上確定社會實踐地位,使之成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一項常態(tài)工作。完善教師評價、考核體系,充分調動專業(yè)教師的積極性,促進專業(yè)教師和思政教師(輔導員)的有效配合,比如,將參與、指導社會實踐作為評優(yōu)的參考依據,有效核定工作量并采取相應獎勵措施,切實提高專業(yè)教師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成立學校層面的領導機構,充分整合各方資源

學校應當成立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提高認識,改變以往社會實踐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統籌學校整體資源,統一制訂社會實踐方案,如,進行實踐基地建設、專業(yè)師資隊伍打造、基金投入使用及配套措施等,從而做到從藝術學科的專業(yè)特點出發(fā),構建起適應學生需求與發(fā)展的社會實踐體系,從而實現社會實踐與專業(yè)教育的有機融合,提高社會實踐的實效。

(三)增強藝術類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專業(yè)有效結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1.結合專業(yè)、需求策劃社會實踐主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增強藝社會實踐的實效性,首先在于課題的選擇、計劃。藝術類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突出藝術的專業(yè)特點,尋找符合地方實際需求,進行策劃選題,提前做好活動計劃。因此,在進行實踐活動選題時就要從實際出發(fā),做具體分析,尋找社會實踐活動、藝術與社會需求三者的結合點??梢杂蓪I(yè)指導教師直接根據社會實踐具體要求和地方需求,結合學生所學藝術專業(yè)特點,設計社會實踐的多個課題以供學生參考和選擇,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有的放矢地設計選題。

2.建立專業(yè)社會實踐基地和團隊 學校還應積極為社會實踐搭建平臺,聯系政府部門或者相關機構,為學生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搭建平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專門社會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可以讓藝術類大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實踐價值,激發(fā)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熱情,認識到藝術回歸生活的價值,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藝術魅力,加深對藝術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社會實踐團隊的建設是保證活動實效性、長期性和影響力的基礎,因此,學校和學院必須努力建立穩(wěn)定的社會實踐教師指導團隊,這樣才能在學生中產生較強的影響力,形成文化氛圍,實現穩(wěn)定性、長期性。

第5篇:社會實踐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

1 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的意義

大學生社會實踐實行項目化運作,可以對現有高校社會實踐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行系統管理,可以有效解決現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是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新模式,實施社會實踐的項目化運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以項目的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能將學?,F有的項目資源、優(yōu)秀師資、活動經費和設備統一集中到實踐活動中來,使學校在服務經濟文化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當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它是產、學、研結合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與企業(yè)合作項目,以市場為杠桿、協調推進活動的方式,通過洽談、簽訂合同等形式確定活動項目和利益分配,這種方式既達到雙向受益、互利互惠的目的,又推動社會實踐和地方經濟建設緊密結合,提高社會實踐的效益,凸顯社會實踐服務地方經濟的特色。其次,通過項目的形式將高校社會實踐活動優(yōu)質資源進行整合,容易提升社會實踐活動整體質量,容易出亮點和實效,方便學校對外宣傳,能積累和培養(yǎng)穩(wěn)定的社會聲譽;第三,項目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往往是以團隊的形式出現的,這使得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能提升自身的專業(yè)實踐技能,還能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第四,社會實踐項目化意味著其必然有項目目標,有經費使用的管理辦法,這為活動結束后的考核與宣傳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學院面向各系團學組織和廣大學生提出社會實踐項目規(guī)劃,如“挑戰(zhàn)杯”創(chuàng)業(yè)計劃作品競賽,學校與各社會實踐團隊簽訂社會實踐目責任書,這種方式既能使經費、實踐基地等有限資源發(fā)揮最大效益,又能宏觀調控與有效引導社會實踐團隊項目的開展。

2 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的運行模式

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是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基礎工程,是大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服務社會的橋梁,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深化的保證。我校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示范性建設要求,本著“合作共建、多元受益”的原則,一方面,基地不僅為高職大學生提供了鍛煉的場所,也為他們提供了就業(yè)的機會,很多學生在基地實踐時被用人單位看中,畢業(yè)后直接到基地去工作的;另一方面,基地為地方經濟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的同時,利用基地的便利條件,能幫助地方或單位解決許多技術難題。社會實踐活動與振興地方經濟結合起來,根據社會需求和企業(yè)的意愿,因地制宜與社會實踐基地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體現了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高職特色。隨著我校的社會實踐基地不斷地增加,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筆者以為結合社會實踐基地,推行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是校企合作雙贏的好模式。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可由“醞釀項目選題,靈活組織團隊,指導閱讀文獻,自主設計方案,前期技術培訓,實施實踐活動,撰寫實踐報告,考核評價宣傳”八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2.1 醞釀項目選題

選題的制定是項目化運作的保證,也是每年社會實踐活動的特色和亮點所在。學校每年會根據當年的熱點問題以及學校黨政的工作重心,提出當年的社會實踐主題,針對大的主題,各二級學院再進行細化,提出與主題相符的項目選題,這主要是一些社會考察調研類的活動,對于一些專業(yè)性和技術性較強的選題,一是可以由學院根據自身的專業(yè)特色自行確定,二是可以由專業(yè)教師根據所進行的科研項目確定有關選題,三是可以由當年備戰(zhàn)“挑戰(zhàn)杯”等學術科技競賽的學生,根據自己備戰(zhàn)的實際進度,確定相關選題。

2.2 靈活組織團隊

團隊的組織是社會實踐項目成功開展的保證,成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知識技能的掌握、是否有責任心等都是需要考慮的部分。作為二級學院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者,還要考慮到:1.團隊中是否有原籍在實踐活動所在地的學生,對當地情況的了解有利于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2.一定的男女搭配比例,男女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同,往往會產生一些互補效應;3.參與學生的專業(yè)構成,這對一些需要多專業(yè)和多學科背景學生聯合開展的項目特別重要;4.一定程度的“老帶新”,即團隊成員中必須有低年級的學生,這能為以后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期開展培養(yǎng)更多的骨干力量。

2.3 指導閱讀文獻

確定所開展的社會實踐項目后,組織學生在技術指導教師 、學生政治輔導員和班主任的指導下進行廣泛的閱讀和相關資料的收集,盡量使學生快速熟悉參加實踐活動的有關知識,確保在面對自主設計方案和其他環(huán)節(jié)時,能夠做到有主題、有創(chuàng)新、有步驟和有考慮。技術指導教師主要偏向于學生專業(yè)知識和實用技術學習的指導閱讀,而學生政治輔導員和班主任則偏向于組織動員和學生思想政治、心理素質、安全意識等方面的指導閱讀。

2.4 自主設計方案

方案是社會實踐活動的行動指南,也是后期考核的依據之一,合理、科學的方案能指導項目團隊順利取得預期成果。實際上,有許多社會實踐團隊不重視方案的制定,大致確定了活動主題和團隊成員后就倉促開展,活動隨意性較大,能開展到什么地步就什么地步,無總體目標,團隊成在活動進行過程中無壓力也無動力,很難取得較好的實踐成果。造成這一原因一是因為學生的課業(yè)壓力較大,課余時間不多,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落實實踐活動的具體細節(jié);二是因為學生的社會經驗有限,對很多問題認識不足,方案設計過程中“紙上談兵”的成分較多。因此,在方案的設計過程中,學院的輔導員和專業(yè)老師應適當介入,幫助對一些細節(jié)進行把關,同時,方案的設計也應適當詳細,要多把一些細節(jié)的東西考慮進去,特別是項目預期成果的部分要反復斟酌。目標定高了容易打擊團隊成員的積極性,目標定低了不容易出成果。

因此各學院在校團委醞釀的社會實踐項目選題內,根據各院條件,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結合自身的專業(yè)和文化特長,自行設計暑期社會實踐方案,對參加社會實踐的目的意義、內容方法、計劃安排、目標效果等方面進行全面策劃。學校和學院重點資助思路新穎、目標明確、研究方案及技術路線可行、實施條件可靠的項目。

2.5 前期技術培訓

很多團隊成立以后,就以為下面等待他們的只剩將計劃變?yōu)楝F實了,往往忽略了前期的準備工作,而前期的培訓演練恰恰是決定一個社會實踐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進行科技服務的團隊是不是對服務對象的情況充分了解,各種儀器是否都會用,成員所具備的相關知識是否夠用;進行社會調研的是否已對開展活動的當地情況了解,調研準備用何種方式,問卷是否已經準備好,這些問題都應在前期加以充分準備。由學院安排實踐經驗豐富的實驗教學中心的教師對學生隊員進行強化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有:專業(yè)測試技能、調查研究方法、開展實踐活動的技巧等。培訓方式有公開授課和專門輔導兩種。專門輔導是只針對專業(yè)測試技能培訓,如現場監(jiān)測和現場采樣技術等。組織學生技術骨干進行的專門輔導,在進行實用技術強化培訓的同時,并做好現場監(jiān)測儀器的校驗和準備工作。時間一般安排在學生放暑假后的幾天,現場活動開展之前。

2.6 實施實踐活動

組織大學生深入社會 、深入基層 、深入實際開展實踐活動 。要注重組織實施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yǎng),確保社會實踐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嚴格按研究方案及技術路線開展 。注重學生對過程的參與重要性認識,對需要現場監(jiān)測的要素,一定要規(guī)范使用便攜的儀器設備,實施實踐活動最主要的是對活動過程進行有效監(jiān)控,建立一定的反饋和應急機制,可以采用的方式有:1.例會制度。成員每天活動結束以后對當天的活動進行一個總結,看一看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進的,工作當中還遇到哪些困難;2.服務對象的反饋。在實踐過程中注重收集服務對象的反饋是改進實踐活動的有效手段,可以采取讓服務對象填寫反饋表的方式,也可以在服務過程中詢問對方的感受,還可以在服務結束后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等形式進行回訪;3.編寫簡報。編寫簡報在這里并非只是做簡單的對外宣傳,還主要是向學院和學校老師和領導做階段性的工作總結,以取得上級的支持和有效指導,同時,編寫簡報也是對一個階段實踐活動的總結。實施實踐活動最主要的是要將每一個團隊成員的積極性都發(fā)揮出來,培養(yǎng)良好的團隊精神,遇到困難能群策群力,集體解決。

2.7 撰寫實踐報告

當調查情況和監(jiān)測數據被提供后,應對其進行整理和處理 。對數據中的異常值必須慎重對待,不應摻雜任何個人和主觀因素。在對調查情況和監(jiān)測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結論,最后寫出完整的實踐報告。鼓勵學生結合學科專業(yè),從自身所長與興趣出發(fā),在探索、研究 、創(chuàng)新的實踐訓練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實踐報告的撰寫時對整個實踐活動的總結,也是成果內容的體現,項目化的實踐團隊,首先應由團隊共同完成一份高質量的團隊實踐報告,這份報告應是團隊每個成員實踐成果的匯集,也是整個團隊總體實踐成果的整合升華。除此以外,應鼓勵學生結合學科專業(yè),從自身所長與興趣出發(fā),在探索、研究、創(chuàng)新的實踐訓練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獨立撰寫個人的實踐報告。

2.8 考核評價宣傳

由學生自我評價 、指導老師評價 、學校評價和社會新聞媒體評價組成 。首先由學生對自己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想認識 、計劃實施 、工作態(tài)度 、活動成效 、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評價;再由指導老師對學生的自評進行審查后,結合指導過程和學生的心得體會進行評價;最后由學院根據指導老師的評價和完成論文(調查報告)的質量評定成績 。此外,加強宣傳報道,在第一時間將社會實踐項目的活動情況通過多種渠道傳遞給學院 、學校及當地的各新聞媒體,為宣傳報道提供內容豐富的活動信息。同時也可獲得社會新聞媒體對實踐活動的評價。實驗教學中心是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最重要資源之一,能提供組織、指導和保障等方面的條件 。包括聘請中心的實驗教師直接參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項目的組織和技術指導;提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所需的現場測定的便攜儀器、設備;集中培訓實踐活動中的采樣和實驗數據監(jiān)測技術;以及開放實驗教學中心相關的功能實驗室供社會實踐活動使用等。社會實踐結束以后,對項目完成情況應進行一定的考核。筆者認為,雖然在項目申報時每個項目都有預期成果和目標,但考核時最應關注的應是學生的實際收獲。很多高校在社會實踐的考核中將新聞媒體報道的數量、簡報編寫的刊數、服務對象的人數等放在首位,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表現和收獲則放在次要的位置,這容易助長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重形式、走過場的習氣。有些項目團隊把時間、經費和精力都放在邀請媒體、布置場地、編寫對外宣傳稿件上,活動的啟動儀式搞得轟轟烈烈,采訪的媒體來了好幾家,但后續(xù)的活動草草收場,違背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初衷。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項目考核的主體應是大學生,專家教師、學校領導的考核注重的是實踐活動項目開展的效果以及實際意義,學生之間考核注重的是在開展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實際收獲,從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效果的角度來看,學生之間的考核顯然更有意義。作為二級學院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者,考核應與成果交流及對外宣傳并舉,可以采用現場答辯會和成果報告會的形式,也可以通過舉辦社會實踐成果展的形式讓學生先期了解社會實踐的成果再參與實踐考核。這樣一方面保證了社會實踐考核的公正公平公開,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為后續(xù)的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3 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的要求和啟示

3.2 必須科學合理化組建團隊

項目化運作社會實踐,首要的是實踐團隊的組建。學校提出了“合理組隊,科學建團”的指導思想。合理組隊,就是要充分考慮到實踐項目和內容的需要,突出學生主體團隊構成的合理性,選拔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品學兼優(yōu)的跨學科和專業(yè)的大學生構成實踐隊伍,保證了學生專業(yè)知識結構的完善和層次的平衡;科學建團,就是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的作用,由專業(yè)教師作為項目指導者,對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專業(yè)上的指導,幫助解決技術難題,由輔導員作為項目管理者,對項目進行有效的管理,確保項目的實施和順利完成 。

3.2 必須把實踐內容與學生專業(yè)相結合

社會實踐是學生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加強學生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因此,在開展社會實踐項目化過程中,必須注重項目的選擇 、內容的設立,使實踐內容與學生專業(yè)進一步結合,既考慮到項目的需求,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使實踐活動成為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內在推動力,成為學生施展專業(yè)知識的有效平臺,成為服務社會需求的重要載體,確保實踐活動本身的生命力之所在。

3.3 必須建立完善保障機制

各種保障機制是確保社會實踐項目開展并完成的重要條件。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成立了領導小組,加強對實踐活動的組織領導;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guī)劃,并以制度的形式對社會實踐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學分要求、獎勵辦法等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設立了專項經費,并鼓勵通過吸收社會贊助和實踐活動創(chuàng)收等途徑確保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所需的資金;從地方建設和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和大學生鍛煉成長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建立了一批長期穩(wěn)定的實踐基地,提供了實踐平臺,保證了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經常性開展;制定了安全預案,編印了安全指南,為學生購買保險,確保了學生安全和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3.4 必須加強成果的宣傳 、總結和推廣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不僅要做好立項和實施工作,更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成果的總結宣傳和實踐成果的推廣應用。通過總結,可以積累經驗,總結出科學可行的方法,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為經常性的實踐打好基礎,更好地指導后續(xù)實踐;通過宣傳,可以互通信息,互相交流,促進高校內外相互學習借鑒,也能通過宣傳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支持;通過對實踐成果推廣和應用,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在項目化模式下的社會實踐活動現狀,培育和運用不同特色和典型,不斷探索社會實踐工作新方法、新手段,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體制、內容和方式,使社會實踐活動成為鍛煉同學、服務社會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 王紅. 關于如何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引向深入的幾點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1996,(01).

[2] 朱文濤 , 鮑榮清. 他們在社會實踐中[J]. 社會 , 1991, (03).

[3] 韓洪濤. 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J]. 洛陽工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 1996,(01).

[4] 王慶軍. 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芻議[J]. 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 1990, (01).

[5] 馮巍. 淺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向[J].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 1988, (01).

[6] 孫平.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J].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 , 2005,(03).

[7] 志方.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J]. 鎮(zhèn)江高專學報 , 1995,(Z1).

第6篇:社會實踐教學方案范文

對課程實踐性教學認識不清,重視不夠,我認為:所謂課程實踐性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過程。課程實踐性教學是集中實踐性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必經階段。其主要形式包括:案例分析、上機操作、小組討論、課程實踐報告等。目前,由于人們對課程實踐性教學認識不清,重視不夠,造成課程實踐性教學沒能很好地進行,表現在:①中央電大、省級電大制訂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中,缺少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更沒有獨立的課程實踐性教學實施方案;②部分地市電大缺乏課程實踐性教學實施細則;③部分教師在備課沒有將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入教學體系當中;④有些課程雖然有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約機制,學生不參加或不完成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同樣可以取得學分,按時畢業(yè),所以學生參加或完成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使得課程實踐性教學不能很好地進行。

1.基層電大輔導教師缺乏實踐能力

電大的學生主要是成人,電大培養(yǎng)的目標是應用型人才,因此,實踐能力是電大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電大教師沒有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原因有三:一是輿論的壓力,部分人認為,教師參加社會實踐就是不安心本職工作,就是為了撈外快;二是教師本身不具有參加社會實踐的相應資格,客觀上無法參加社會實踐,同時,電大教師工作量大,教學任務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社會實踐;三是現行學校管理制度和職稱評定制度不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職稱評定條件中,除了學歷、年限之外,就是發(fā)表文章的數量、刊物的級別,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沒有作為職稱評定的條件,因此,教師缺乏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影響了實踐性教學的質量。

2..考題類型與實踐性教學脫節(jié)

我認為,實踐性教學是開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考試考核是教學過程正常進行的保障,因此考試考核環(huán)節(jié)應當與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緊密銜接,特別是在考題類型的選擇上,應當與實踐性教學前后呼應。目前,以理論知識為主的考題類型,嚴重脫離了實踐性教學的要求,學生不論是否參加教學實踐,有無實踐能力,只要死記硬背,就能考試過關,甚至能得高分,所以,學生沒有參加實踐性教學的積極性。

二、加強實踐性教學的建議與對策

1.重視課程實踐性教學

課程實踐性教學是集中實踐性教學的基礎,課程實踐性教學搞不好,集中實踐性教學就無從談起。為此,我們應采取以下措施,做好課程實踐性教學。一是提高對課程實踐性教學的認識,從思想上真正理解和重視課程實踐性教學;二是制訂課程實踐性教學實施方案;三是根據本地本課程特點,制訂課程實踐性教學實施細則;四是要求課程輔導教師要把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有機融于教學計劃中去;五是將學生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的完成情況列入形成性考核體系當中。

2.外實踐基地建設,做好集中性實踐性教學

一是投資建設校外師訓基地,為培養(yǎng)“雙師型” 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二是充分利用當地的社會資源,和有關單位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搞好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學校應派專人負責與有關單位保持正常的聯系,準確獲取有關信息,及時組織學生參加集中實踐性教學,如和當地法院建立聯系,根據教學情況和法院開庭案件類型,組織學生旁聽,或將個開庭情況全程錄制下來,做必要的技術處理之后,作為實踐性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觀看、分析、研究。三是制定制度,規(guī)范和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實踐。電大的教學模式及培養(yǎng)目標客觀上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否則,實踐性教學就不可能做好。為此,在轉變認識的同時,學校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教師到實踐基地進行實踐培訓,制訂制度,規(guī)范和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職稱評定標準中,除學歷、年限、文章之外,應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因素作為評定職稱的一個條件,引導教師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提高課堂實踐性教學質量。

3..適應實踐性教學要求,改進考題類型

電大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人才,實踐性教學是電大開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與此相適應,電大的考題類型應從以主要考核理論知識為主轉變到以考核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為主上來。自電大成立至今,電大事業(y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教育觀念、教育手段、教學媒體等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惟有考題類型始終不變,從開始到現在,從文科到理科,從理論課程到實踐課程,電大的考題一直是填空、名詞解釋、簡答、論述等,此類考題只注重了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考核,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考核,誤導學生死記硬背,忽視實踐性教學,忽視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理論知識的考核也為學生考試作弊提供了客觀條件。為適應電大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保障開放教育實踐性教學順利進行,改進現行的考題類型勢在必行。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開卷考試,適當減少理論知識的內容,增加實際能力的考核,如法學課程,可以適當增加案例分析。這樣才能有效地保障實踐性教學的正常進行。

4..完善制度,狠抓落實,搞好集中實踐性教學

第7篇:社會實踐教學方案范文

1.1注重社會實踐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社會實踐活動是點、線、面的結合,在社會實踐開始前,指導教師要使學生明確社會實踐的目的、意義,從內容形式到怎樣提前計劃以及安排社會實踐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培訓,提高學生對實踐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調動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實效性,避免流于形式,走過場,幫助社會實踐團隊順利起航。同時作為指導教師還要明確自身的任務,在實踐過程當中既要指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又要去實踐和鍛煉自己,在實踐中要善于發(fā)現社會對專業(yè)人才的新需求,適時修改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一步夯實學生專業(yè)基礎,錘煉專業(yè)實戰(zhàn)技能,把教師的教學、科研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1.2規(guī)范管理,加強安全意識

安全是頭等大事,細節(jié)決定成敗。安全教育是任何指導教師在社會實踐中不可忽視的。社會實踐的地點大多在偏遠和環(huán)境相對惡劣的地方,安全意識需要指導教師常抓不懈,在實踐過程中都要反復強調,使參加實踐的學生樹立起規(guī)避危險的意識,保證社會實踐活動順利有序地進行。

1.3發(fā)揚團隊精神,充分調動成員的主觀能動性

社會實踐的組織方式上應采取組織、自發(fā)相結合、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并存,在實踐形式、項目和方案上既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使學生參與到指導教師的科研活動中。在實踐過程中,指導教師需要依據實踐團隊每個成員的優(yōu)點和特長,采取明確的分工并加以具體指導。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在溝通能力、語言表達、動手能力等方面大大提高,例如,使外語專業(yè)的學生將課堂中所學到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能力通過“教、演、用”等形式靈活運用到社會實踐當中進一步增強了本專業(yè)學生對外語知識的求知欲和應用能力。

1.4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探索知識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英語也是如此,通過實踐表明,教師只有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其逐漸學好知識,才能提高教學的效果。在社會實踐教學中,采用英語繞口令、猜謎、填單詞游戲、搶答等方式有助于激發(fā)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實踐對象的興趣。

1.5培養(yǎng)指導教師“走出去”的精神

指導教師參加實踐活動有助于進一步了解社會、開闊視野,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的積極性和緊迫感,對未來如何培養(yǎng)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有會有新的思考和認識。高校教師的任務絕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傳道授業(yè)解惑,而要積極地走出課堂,主動與社會接觸,主動去發(fā)現教學和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yè)生的要求和期待。

2.構建高校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幾點建議

2.1重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

社會實踐對于學生的就業(yè)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學生提供了提早進入社會、轉變角色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在就業(yè)過程中占得先機。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單位應積極與企事業(yè)、公司、社會服務機構等用人單位建立聯系,積極開拓社會實踐市場,爭取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把社會實踐與大學生就業(yè)相結合,這不僅可以使大學生在工作前鍛煉自己,為將來就業(yè)做好充分準備,并且還可借助社會實踐的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

2.2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

應把社會實踐納入高校的教學計劃,規(guī)定學時學分并作為對高等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評估考核的重要指標,納入教育教學評估體系,進一步加強以教學實踐、專業(yè)實習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教學,把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鞏固理論教學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使大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過程,盡可能地使實踐內容結合本專業(yè)特點和方向,幫助學生了解行業(yè)現狀,激發(fā)大學生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找準理論知識和實踐的契合點,以便在未來的工作中盡快地適應工作崗位和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2.3總結經驗,交流成果

社會實踐科學有效地銜接了教學、科研、就業(yè),使“教—學”相長,教師通過實踐把收獲和經驗反饋給學校,有助于科學、合理地修訂專業(yè)的教學大綱,調整教學內容,編寫校本教材,改進教學方法、手段及評價體系。通過組建聽說、翻譯等實訓團隊,組織學生講課比賽、師資能力競賽、口語比賽等方式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教師把實踐中的信息帶到課堂上,可以充實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更加有聲有色,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3.結語

第8篇:社會實踐教學方案范文

關鍵詞:高一年級;政治教學;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

新課改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與作用,以下,筆者僅以自身的教學實踐為例,就部分新課標理念帶給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有益變化進行初步的分析、總結與歸納。旨在于以此引發(fā)更多教學同仁的關注與重視,進而在切實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同時,進一步推動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改的運行與普及。

一、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引導學生依據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使其在經歷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等過程的基礎上實現富有個性的發(fā)展與進步。”

這就要求我們高一思想政治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以此實現對于所學知識點的更深刻認識與理解。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嚴格踐行了新課標的這一指示。例如,在學習了高一上冊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后,我特意為學生布置了“討論開發(fā)方案可行性”的研究性學習任務:

1.全班學生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整理當地的相關經濟資料;

2.學生小組甲以旅游開發(fā)商的身份從旅游市場開發(fā)的角度出發(fā)對當地的社會人文、自然風景等旅游資源進行評估,并提出符合其身份的開發(fā)方案;

3.學生小組乙以環(huán)境保護志愿者的身份對開發(fā)方案有可能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進行分析與論證;

4.學生小組丙則擔任政府官員的角色,并從政府應促進地區(q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穩(wěn)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對開發(fā)方案進行綜合、全面的考量。

如此一來,就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度較高的研究性學習空間,這不僅有利于他們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進一步復習、鞏固之前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明確了政府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深刻理解了我國堅持走新型工業(yè)化道路和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必要性等,更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還使得他們真正經歷了一個“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過程,有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等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為更好地落實教學任務與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積極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

素質教育理念要求教師不能僅僅將講解完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點視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標準,而更應該側重學生是否從理論知識的學習中真正得到了收獲及發(fā)展,其社會實踐能力又是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與進步。與此相適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大力倡導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強化,要求教師“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此全面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

同樣,以我自身的教學實踐為例,在學習了“多變的價格”這節(jié)內容之后,我?guī)ьI全班學生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商品價格”社會調查活動,具體過程如下:

1.調查并記錄市場上雞蛋、牛奶、瓜果蔬菜等日常食用品價格的變動情況;

2.從勞動生產率、供求關系、國家政策等方面對日常食用品價格起伏變化不定這一經濟現象進行分析與驗證;

3.總結、整理一些商品價格變動的真實生活實例,以此說明商品價格變動帶給人們生產、生活的積極、負面兩個方面的影響。

如此,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不僅將教學場所由課堂擴展、延伸到了社會領域,豐富了教學內容、擴充了學生的視野范圍,與此同時,還真正做到了將課程知識點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有利于在積極參與、主動投入的過程中全面提高其社會實踐能力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水平與能力。

總之,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必須大膽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盡可能結合實際情況將新課標理念靈活運用在自身日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因為,這既是順應新課改發(fā)展趨勢的必然要求,更是契合素質教育理念、進而切實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第9篇:社會實踐教學方案范文

一、結合師范生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分析教育教學方式的差異

1.教育心理學對于教師授課的意義。心理學是人際學,是關系學,是生活學。作為一名教師,懂得標的心理學原理和法則對教師的助人成長工作是有很大幫助的。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教育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教師,你需要掌握像鮑爾比的依戀理論、艾里克森社會心理發(fā)展階段理論等知識。學習這些理論,對整體把握學生學習心理有著重大意義。如上課分析同學們的聽課狀態(tài),判斷同學們的興趣度,及時調整教學安排。而非師范生沒有經過這種專業(yè)的培訓,很難掌握理解同學們的狀態(tài),這對教學效果有所影響。

2.口才對教育教學能力的重大影響。口才是教師的第一能力,談吐是教師的第二外貌。教師的語言實際是一種專業(yè)的語言,是一般語言在教育行業(yè)中的特殊運用。通過本次夏令營的授課環(huán)節(jié),我們發(fā)現師范生可以做到字字珠璣,直戳要點,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教授學生。同時更多的與孩子們互動,盡可能的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而非師范生則委婉含蓄,用自己認為舒服的方式去授課,沒能考慮到學生們的需求?;蛴哪L趣,或晦澀難懂,或泛泛而談,難明重點,這影響了教育的統一性。

3.教師綜合素質以及職業(yè)精神與教育教學的關系。教師的自我責任意識,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因而教師必須樹立主人翁意識,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親民”中不失威嚴。師范生長時間來的教學意識,可以幫助他們更快地進入狀態(tài),展開教學活動。而非師范生對教師這一稱謂的接受以及適應需要一個過程。只有當他們克服不自在的狀態(tài),真正認識到教師的偉大,才能夠轉換身份,融入到教學中去。適應時間的差異就源于平時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與職業(yè)精神的差異。

二、非師范生培養(yǎng)方案與教學方式在暑期實踐中的體現

從非師范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目標來看,非師范類專業(yè)主要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質、科學素養(yǎng)、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業(yè)務競爭實力的專門人才。在大學接受教育期間,更注重綜合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日常學習和實踐中,反應力與靈活性較好。樊宏、戴良鐵(2009)構建了能力結構模型,認為能力實質上是建立在處于某種價值觀和文化情境下,以內在才能為基礎并能夠通過學習、努力和實踐,從外界獲得各種類型的技能和知識的一座金字塔。自下而上,那些可以通過學習或培訓來提高能力的可能性逐漸增加。墨子曾經表達過人的生存、人的命運依賴于人的能力(自強不息的精神)的意思,認為人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就具有的,而是要通過艱苦的磨煉和后天的培養(yǎng)才能得到。非師范生專業(yè)學生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也是對自身培養(yǎng)方案的一種體現與展現。不可否認,在教學方式上,師范專業(yè)的學生會比非師范專業(yè)的學生顯現出巨大的優(yōu)勢,因為他們學會了前輩教師大部分的經驗,而非師范生在很大程度上則是自身在進行探索。因此在教學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更大。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