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帶春的四字詞語范文

帶春的四字詞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帶春的四字詞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帶春的四字詞語

第1篇:帶春的四字詞語范文

【關鍵詞】吉林 方言 語詞 構詞 特點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C-0113-02

吉林方言屬于東北方言體系,與其他各地方言相比較,其特征突出而集中地體現在詞匯的構成和使用方面。作為漢語方言中一個頗有影響的分支,吉林方言詞匯的構成既受到漢民族共同語詞匯構成固有規(guī)律的制約,同時也受到其賴以生成和發(fā)展的東北地區(qū)各民族語言及文化的多方面滋育。吉林方言詞匯生成的方式與手段異常豐富和復雜,與其他很多地域特別是某些南方地區(qū)的方言相比顯得特色十分鮮明獨到。具體說來,吉林方言構詞特點突出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體上單純詞偏少,合成詞居多

總體上說,吉林方言一個重要的構詞特點是單純詞比較少,合成詞偏多;其中單音節(jié)的單純詞就更顯偏少了,只占全部吉林方言詞匯的極小部分。例如:

把――次、回、場 包――賠償

馇――熬、煮 ――時候

寸――巧 海――多

相對單純詞偏少的情況而言,吉林方言中的合成詞明顯發(fā)達得多,既數量眾多,又類型豐富。復合式中的主謂型、動賓型、偏正型、補充型、聯(lián)合型以及附加式中的詞綴加詞根型、詞根加詞綴型可謂應有盡有;另外還有以各種修辭手段創(chuàng)造和一些以其他方式構成的合成詞。顯然,吉林方言中合成詞所占的比重要大于普通話合成詞所占的比重。

二、詞和語交錯混雜的現象異常突出,其中語所占的比重相當大

與普通話和其他地區(qū)某些方言不同的是,在吉林方言的使用過程中,詞和語相互交錯混雜使用的現象隨處可見。這是吉林方言詞語構成的一個十分鮮明的特征。如果稍加統(tǒng)計和分析,就不難發(fā)現,吉林方言詞匯中雙音節(jié)合成詞所占的比例最大。例如:

小嘎兒(小尕兒)――小男孩

左六兒――反正

嘮嗑――說話,閑談

隔路――性格古怪、特殊,含貶義

爺太――了不起或了不起的人,含貶義

但在實際交流時,某些詞語的構成往往又是在基本詞根的基礎上附著了一些描述性和口語化的成分,使得這些交際單位更趨似于“語”。而且這種“語”在整個吉林方言語匯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大,這在口語表達時尤其顯得突出。從內容上看,它們的描繪和渲染特征比較強烈,通俗性和口語化的色彩極為濃郁;從形式上講,多為四字格式,也有一些三字或五字格式。例如:

死乞白咧――糾纏不放,強求,含貶義

鬼頭蛤蟆眼――形容人奸詐

吭哧癟肚――形容人說話吞吐、費勁,含貶義

吵吵巴火――又吵又嚷,沒有修養(yǎng)

二虎吧唧――形容人缺心眼、做事冒失

囊不揣――形容人無能、軟弱

據觀察,在吉林方言的具體交際過程中,這種詞和語交錯混雜使用的情況相當突出,其中語所出現的概率更大。顯然,在吉林方言語匯中二字詞語所占比重較大是受現代漢語普通話中詞語趨于雙音化這一總體發(fā)展趨勢的影響所致;而四字格式相對較多,則是受到漢語詞匯講求偶數對稱以及吉林方言比較注重通俗化、口語化和形象化表述的雙重因素影響所致。四字格式的增多明顯讓吉林方言中“語”的味道更顯濃厚了。

三、交際中某些詞語趨于四字音節(jié)的傾向比較突出

吉林方言詞匯在構造和使用時比較注重偶數對稱,這一特點在與其他方言的比較中顯得格外突出。如前所述,由于表達上非常注重形象化、口語化,致使許多二字或三字詞語在實際運用時還都更多地趨于變?yōu)樗淖忠艄?jié)的傾向。似乎只有這樣才更加凸顯與眾不同的交際效果來。例如:

很多―海了蹦了

快速、敏捷―剎棱利索

廁所、茅樓―茅屎樓子

小孩―小嘎豆子

郁悶、憋屈―憋了巴屈

很明顯,上述二字或三字詞語變?yōu)樗淖指袷揭院?,詞語的表述在內涵豐富性、形象性、夸飾性和親切感等諸多方面都有了明顯的加強,表達的效果也比原來強化了。

四、大部分詞語的形成符合漢語的一般構詞特征

在吉林方言中,一些詞語的構成明顯與漢語普通話的詞匯構成是一致的,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雖說其造詞的手段比較復雜,但最主要的卻是以語法手段造詞和修辭手段造詞兩種情況為主:

(一)以語法手段造詞

1.主謂式結構造詞。例如:體蹬、尿興、狗扯羊皮。

2.動賓式結構造詞。例如:隔路、好信兒、劃魂兒、潲色、泡湯、捅貓蛋。

3.偏正式結構造詞。例如:外道、蠅甩子、瞎掰、一勺燴、可勁造。

4.補充式結構造詞。例如:撈不著、架不住、套近乎、抹不開、樂不得兒。

5.聯(lián)合式結構造詞。例如:蝎虎、調理、撓扯、猴年馬月、隔三差五。

(二)以修辭手段造詞

1.比喻式造詞。例如:棒槌――人參;白臉狼――忘恩負義的人。

2.借代式造詞。例如:張三兒――狼;袁大頭――銀圓。

3.夸張式造詞。例如:海了――非常多;八輩子――極言時間漫長。

4.析字式造詞。例如:打八刀――離婚。

5.比擬式造詞。例如:花大姐――瓢蟲;菜包子――無能之人。

五、口語化、通俗化的色彩濃郁,典雅的詞匯比較罕見

吉林方言詞匯多在東北民間日常交際時使用,故而口語化、通俗化的色彩極為濃郁,有的甚至土得掉渣,不登大雅之堂。例如,“提溜”、“得勁兒”、“尿唧”、“嘎故”、“埋汰”、“土拉圪”等等。而相對典雅的語匯較為少見,只有少數詞語如“不遠遐”、“不著調”、“用乎”等具有較強的典雅色彩。

吉林方言詞語濃郁的口語化、通俗化色彩通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某些詞語系采取疊音式的構詞方式構成。吉林方言中有少量重疊式詞語,它們形象化和口語化的色彩相當濃郁。例如,把稱為“咂咂”是模仿了嬰幼兒吮吸母親的聲音;把饅頭稱為“餑餑”顯得通俗和口語色彩濃郁;把張牙舞爪形容為“舞舞扎扎”則將動作的形象性和夸張性極恰當地渲染出來。

二是使用“巴”、“乎”、“子”、“頭”等后綴的現象比較普遍。吉林方言中沒有前附加式,只有后附加式。其中使用“巴”、“乎”、“子”、“頭”等后綴的現象非常普遍。例如:帶“巴”字后綴的有“啞巴”、“磕巴”、“癱巴”、“餿巴”、“支巴”、“力巴”等。帶“乎”字后綴的有“虛乎”、“玄乎”、“嫌乎”、“套近乎”等。帶“子”字后綴的有“矬子”、“胰子”、“熊瞎子”、“屁驢子”、“笆籬子”、“搪朗子”、“完犢子”、“抽冷子”、“老鼻子”、“撒丫子”等。有些含“子”的附加式還具有一定的貶義色彩,如“狼崽子(忘恩負義的人)”、“二彪子(傻子)”、“熊包子(無能的人)”等。帶“頭”字后綴的有“賺頭”、“肉頭”、“把頭”、“絕戶頭”、“倔巴頭”等。還有一些帶復音后綴的詞語,如“熱乎拉”、“軟咕囊”、“軟不拉唧”、“圓咕隆冬”等。

三是兒化音的使用非常頻繁和普遍。例如“小摳兒”、“劃魂兒”、“撒歡兒”、“星蹦兒”、“虛微兒”,等等。

四是利用一些虛語素作襯詞。這些虛語素本身沒有什么實在意義,只是加強了詞語的形象性和節(jié)奏感。例如“羅鍋巴相”、“屁了嘎嘰”、“稀罕巴嚓”、“費勁巴拉”、“灰不溜秋”,等等。

上述幾種構詞方式在吉林方言中的運用極為常見,在全部詞匯中所占的比重也相當大,它們的廣泛存在極大地加重了吉林方言的口語化、通俗化色彩。

六、注重形象化和描述性的詞語表現

吉林方言詞匯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詞語非常注重形象化、描述性的表現。這類詞語多為表示特定事物的名詞,也有少許動詞和形容詞。它們往往能緊緊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來命名,從而收到十分恰當傳神的效果。例如:

黑瞎子――狗熊

黃皮子――黃鼠狼

撒目――用眼睛尋找

舞舞扎扎――張牙舞爪

還有一些形容詞尤其是一些表示顏色的詞如“黑不溜秋”、“粉得嚕兒的”、“紫拉毫青”等更是非常注重描述性,比單純說“黑”、“粉”和“紫”更具有表現力,形象化的程度更高。另外,“縷縷行行――多得不斷”、“疙瘩溜球――不平整”、“滾瓜溜圓――非常圓”等也都屬于這類描述性和形象化非常強的詞語。

七、通俗性強,體現濃郁的地域或行業(yè)生活氣息

吉林方言詞匯多來自東北地區(qū)的日常生活,通俗性和生活氣息十分濃厚。有的直接來自東北鄉(xiāng)村中的俚俗習語,顯得比較低俗和土氣。例如“粘包”、“粘簾子”源于東北農村做干豆腐、粘豆包;“趕趟”源于東北農村的耪地;“麻溜兒地”源于東北農村的剝麻桿兒;“斷捻兒”源于北方農村搓麻繩;“滾瓜溜圓”源于農村栽種西瓜;“斷香火”源于祭祀祖先;“吃勞金”源于雇工所得的勞動報酬,引申為做傭工、伙計;“山炮”源于行業(yè)語匯;“不得煙兒抽”源于東北地區(qū)的嗜煙、敬煙民俗;“不是省油的燈”源于過去東北地區(qū)農村點油燈的習俗。這些詞語多是從東北人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其時代性、地域性和通俗性都十分突出。

八、某些詞語的構成比較復雜,系將不同來源的詞語雜糅捏合而成

還有一些構成比較復雜的詞,很難說清它們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其中有些系將不同民族或地域的詞語雜糅捏合而成的。例如,“麻溜快”系將東北農村生活中習用的方言口語詞語和普通話詞語雜糅捏合而成;“旮旯胡同”系東北方言口語詞語和蒙古語的雜交糅合:“旮旯”為東北方言語詞,而“胡同”則是漢語吸收的蒙語借詞huddug(水井)的譯音。這類詞語多系描摹比喻和同義連用詞語,使詞義的描摹色彩和表義作用更強。

總之,吉林方言在詞匯構成和表現方面有著極為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造成了吉林方言諸多的與眾不同之處。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358號)

第2篇:帶春的四字詞語范文

一、理解詞義是學會運用的前提

仔細讀一讀學生的積累本,不難發(fā)現,一部分詞句來自語文書上,另一部分詞句則是從課外書上摘抄來的。我曾經問過一部分孩子,自己摘抄下來的詞句是否都理解它們的意思,孩子們告訴我,有許多他們并不是很理解,只不過覺得這個詞(句)挺好的,就抄下來了,對詞(句)義自然也只是一知半解。他們還特別喜歡摘抄四字詞語,認為成語等四字詞語特別好。于是,就很容易出現兒子那種用詞張冠李戴的現象。因此,準確理解詞義是學會正確運用的前提條件。

如何理解詞(句)義?可以鼓勵學生查一查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在積累時進行認真思考、具體分析的好習慣,搞清楚自己摘抄的好詞佳句“好”在哪里、“佳”在哪里,反對生吞活剝死記硬背,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行為。如學生在摘抄有關秋天的詞句時,不少學生把“一個個柿子就像脹紅了臉的胖娃娃,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抄進了自己的采蜜本。教師應及時點撥:“你覺得這個句子好在哪里呢?多讀幾遍體會一下?!睂W生反復品味后明白了:這句話是把柿子當作胖娃娃來寫,既寫出了柿子成熟時顏色的鮮艷(脹紅),又寫出了柿子的多(你擠我碰),而且寫出了柿子的可愛神態(tài)(爭著要人們去摘呢),使讀者一看就感受到了柿子的可愛、豐收的喜悅,因此這是個形象生動的好句子。自己下次寫花、草、動物、文具等等事物的時候,都可以像它這樣用比喻、擬人的方法把句子寫具體生動。這樣一引導,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真正做到“會積累會運用”。

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積累時,要經常有意識地提醒學生:理解是有效積累的前提,如果我們光為了積累而積累,不理解自己所積累的這些詞句的意思,不能夠正確運用,那它們就是一些“死”的知識,積累得再多也是沒有用的。要真正理解自己所喜歡的這些好詞好句,把它們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這樣,在今后的發(fā)言和寫作中才能恰當運用,使自己的語言更精彩。

二、分類積累是學會運用的階梯

有積累才有運用,但積累不是一味地、盲目地收集,把所有自己認為好的詞句雜七雜八地都寫在一塊兒,要用的時候就像大海撈針,找得天翻地覆,頭昏眼花。這樣的積累是費時的、低效的。而是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分類積累,這樣在運用時才能夠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步對于剛學寫作的三年級小朋友來說尤其重要。學生剛開始積累時,可以分為寫人、描景、狀物等幾大類。再將大類細分,如將寫人分為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等;描景細分為季節(jié)時辰、江河湖海、天文氣象等;狀物細分為植物、動物、建筑物等。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繼續(xù)往下細分,比如把寫景又細分為寫春、夏、秋、冬季景物的……做好了分類積累這一步,學生在學習運用時就會順利得多。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的學習重點是描繪秋天的景物,我就在那兩周內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去閱讀、摘抄一些關于秋天的好詞好句好段,并且鼓勵學生細化積累,如寫秋天的莊稼的、水果的、樹木的、動物的等等。這樣,學生在本組的口語交際課“秋天的快樂”和看圖習作《秋天……》中,運用出來的好詞好句就比較多,而且用得都挺恰當的,較好地達到了積累是為了運用的目的。

三、多說多寫是學會運用的關鍵

俗話說:“多讀多寫文自工?!比魏渭寄芗记傻男纬桑夹枰涍^反復練習??谡Z表達與寫作也是一種技能,當然也需要經過反復練習,最終熟能生巧。因此要想讓學生學會恰當地運用好詞佳句,提高口語表達與寫作水平,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多練習——多說多寫,在不斷的讀寫練習中消化吸收積累的詞句,激發(fā)學生運用好詞佳句的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語文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好詞佳句的主陣地,教師首先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使學生想運用、敢運用、喜歡運用、有機會運用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良好環(huán)境。這時候學生運用得怎么樣并不重要,只要他們喜歡運用,樂意動腦筋去運用,感到能運用出好詞佳句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光榮就行了。因此,對于那些能夠動腦筋運用好詞佳句的同學,不管他運用得是否恰當,教師首先要及時肯定和表揚。要在班級中樹立“多讀書光榮,會運用更棒”的思想,增強學生運用好詞佳句的意識。要指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小伙伴們的發(fā)言、習作,學會欣賞的方法……久而久之,課堂上就會創(chuàng)設出一派學生樂于運用、自信運用的良好氛圍。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學習運用好詞佳句的機會,給學生一個成長進步的平臺。如在口語交際課“秋天的快樂”中,同學們都說到農民伯伯正在田里收割稻谷,很高興。我就啟發(fā)學生想一想,除了“高興”還可以用哪些詞語呢?學生就會把自己腦中所積累的有關“高興”的詞句都搜索一遍,收獲自然也不少,“開心、愉快、歡喜、笑瞇瞇……”都想起來了;我再鼓勵他們想一想還知道哪些成語,于是,“眉開眼笑,心花怒放,喜上眉梢,興高采烈”也想起來了;最后又啟發(fā)學生說說句子:農民伯伯樂得合不攏嘴,農民伯伯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農民伯伯樂得臉上像盛開的山茶花……如此長期訓練,漸漸地,學生養(yǎng)成了積極運用好詞佳句的良好習慣,在說話、寫作中用詞自然而然地變得豐富生動起來。

又如《秋天的雨》一課中有不少表示顏色的詞語,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表示顏色的好詞語:“金黃色、橙紅色、雪白的、粉紅的”等,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些詞語及帶這些詞語的句子,說說詞語的意思,然后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靈活運用,比一比誰的句子中用進去的詞語又多又恰當……學生在說、寫句子時,既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又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教學效果相當好。

第3篇:帶春的四字詞語范文

莊稼鄉(xiāng)村

①鄉(xiāng)村是莊稼和鄉(xiāng)村植物的產房。而一年四季的莊稼們,則是鄉(xiāng)村粗野的漢子和柔情如水的小媳婦。

②春天,漫山遍野金黃色的油菜花,如一幅油畫一般,將小小的鄉(xiāng)村人家也裝進了畫框。鄉(xiāng)村因此而色彩濃烈艷麗,香氣四溢,就連鄉(xiāng)村人家門前的那條小溪,那一朵朵蹦起躍下的浪花,也奔流著芬芳的氣息。

③難怪,我村門前那條瘦弱的小河,便被村人們親昵地稱為“香溪”。

④我想,我家鄉(xiāng)的河流是一位野丫頭,她雖然粗服亂頭,布衣荊衩,但她絕對不會流淌什么脂粉之氣。她春天從油菜花的原野上流過,夏天從農家的瓜果菜園淌過,秋天又沾了一溪的稻花,一溪的荷香。亦因此,在有月的晚上,在大片大片玉米林“叭叭”的拔節(jié)聲中,那條河,那條小溪,便在每一捧流水里,都飽含了鄉(xiāng)村原野上五谷雜糧的成熟氣味和莊稼的芬芳,不但給整個鄉(xiāng)村蘊含了一層朦朧的水汽,也給了鄉(xiāng)村女孩兒一股靈秀之氣。

⑤初夏時節(jié),麥子成熟了,整個大地原野一片金黃。在乳汁一般的月色下,微風吹過,如一片波濤滾滾的大海,把我的小小村子,如一只小船一般,淹沒在一片純粹的麥香之中。而那淡藍色的遠山里,以及小溪流過的白楊樹林里,正有一只鳥,如怨婦一般,聲聲哽咽:“我兒種錯――我兒種錯――”

⑥就在這種鳥的凄厲呼喚聲中,莊稼地邊澗畔畔上的南瓜花,便在月色里一大朵一大朵悄然開放了。鄉(xiāng)村土瓦房前的三兩樹杏子也在一夜之間變得像麥子一般黃亮,第二天一早,那些握著霜刃走向麥田的鄉(xiāng)親們,便在老梁叔的吆喝聲中,吃上麥黃杏了。

⑦原野上的麥子才收割不久,整個鄉(xiāng)村世界和田野上,又被一片片綠得發(fā)黑的包谷林覆蓋。而村前大河邊的那幾頃稻田里也一片蔥綠,一支才出水不久的小荷上,便站著一只紅色的蜻蜓,扇動著薄如蟬翼的翅膀,似墜欲墜又勉強站立的模樣,讓人頓生憐憫之情。最是月色蕩滿河川的夜晚,正萬籟俱寂,突然一聲蛙鳴如沖天炮一般從水田里彈出。瞬間,那千只萬只蛙們便像聽到了沖鋒號似的,全都亮開嗓門鼓噪起來。滿世界一片震天動地的蛙聲,宏大如樂團,使整個鄉(xiāng)村大地和莊稼的原野,都彌漫在一種民間的土地的田園的音樂之中。

⑧莊稼,莊稼,無邊無沿的莊稼,而莊稼地當中的鄉(xiāng)村人家,則如浩瀚的銀河系中閃爍的一顆亮星,那么耀眼,又那么大音希聲,大美無言。

⑨當一場涼爽的秋風掠過,糧食們便如排著隊伍一般,一垛又一垛地從田野上回到村子,且一疙瘩金黃,一疙瘩鮮亮地掛在農家的屋檐下,或架在我們門前的核桃樹柿子樹的樹枝上。最是那些大豆們,如調皮的孩子似的,老是趁著大人們不注意,便在場院里蹦蹦跳跳,東藏一顆西躲一顆,逗得三兩只花喜鵲總是在莊稼院里一邊裝模作樣地報喜,一邊在草叢里,在包谷桿上,在土墻的角落里尋尋覓覓。這時候,鄉(xiāng)村大地一片空白,只有澗畔畔上的柿子樹們,舉起千只萬只紅燈籠,守望著空蕩蕩的莊稼大地。一場大雪剛剛下過,太陽一出來,那滿天滿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間,便竄出了一片又一片蔥綠色的麥苗,一直綠到天涯。

⑩鄉(xiāng)村,是莊稼的鄉(xiāng)村。

{11}而那重復了又重復的春夏秋冬,又總是在一茬又一茬的莊稼和瓜果蔬菜的輪回中,給鄉(xiāng)村換上了一層又一層盛裝。亦因此,莊稼便成了鄉(xiāng)村的血液和靈魂,總是要讓鄉(xiāng)村的后代繁衍生息,總是要讓鄉(xiāng)村茁壯地成長。

1.本文描繪了莊稼鄉(xiāng)村的四季圖,請你為每幅圖配上簡短的標題。

春: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

冬:雪野孕綠

2.結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寫出加點文字的表達效果。

(1)最是月色蕩滿河川的夜晚,正萬籟俱寂,突然一聲蛙鳴如沖天炮一般從水田里彈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場大雪剛剛下過,太陽一出來,那滿天滿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間,便竄出了一片又一片蔥綠色的麥苗,一直綠到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為什么要用較大篇幅來寫家鄉(xiāng)的那條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段寫道:“鄉(xiāng)村,是莊稼的鄉(xiāng)村?!闭堥喿x全文,探究作者這樣說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浙江湖州中考題)

(本版參考答案見第二十二版)

【名師解讀】

答題策略:

第1題考查對文段內容的理解、概括和表達能力。答題時,首先要鎖定答題區(qū)域,②③④段寫春花和溪水,⑤⑥⑦段寫夏季麥子的成熟和蛙鳴,⑨段寫秋天糧食豐收的景象和冬天的雪野孕育著綠色的希望。題目已經給出了關于“冬”的標題,故所擬“春”“夏”“秋”的標題不僅從內容上要符合每幅圖的內涵特點,而且從形式上要與所給“冬”的標題“雪野孕綠”一致,即四字短語。

第2題考查對文章重點字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要將加點字還原,看字在句子中的意思,聯(lián)系全文內容,回答此字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效果。

第3題考查對材料安排的理解能力。思路和答題的順序應相反,即思路上要先考慮文章中心是什么,再看此內容對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回答時先說此材料的內涵,再結合中心分析其作用。本文中心是贊美鄉(xiāng)村和熱愛鄉(xiāng)村,而小河是鄉(xiāng)村的血液,所以小河要用大篇幅來寫。

第4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和主題的理解和分析表達能力。解答這類題要緊扣主題――對鄉(xiāng)村的贊美和熱愛。其次對內容的概括要全面,要將作者的情感具體分析出來。

錯因探究:

上述真題中第1、2、4題失分較多。

第1題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審清題意,不能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考慮,有的只考慮內容,有的只注重形式。

第2題失分的原因主要有:就詞語談詞語,沒有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的表達作用,沒有結合作者情感與文章主題進行表達。

第4題失分的原因主要有:只關注文章語句表象,不能從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文章主題入手分析,思維單一膚淺;思維不全面,表述不條理。

【讀寫聯(lián)通】

如何描繪自然風光,使文章情景交融?本文有三點可借鑒: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對鄉(xiāng)村濃烈的熱愛情感蘊藏在對鄉(xiāng)村景物的描寫之中,精心描繪了鄉(xiāng)村春夏秋冬的四季風光:春天油菜花開小溪飄香,夏天麥黃杏熟蜻蜓挺立青蛙鳴唱,秋天糧食豐收柿子通紅,冬天雪滿原野麥苗蔥綠。美景如畫,充滿生活氣息,蘊含勃勃生機,作者對鄉(xiāng)村的喜愛之情不言而喻。

第4篇:帶春的四字詞語范文

一、關注差異,科學分層

教師每天面對來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點、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智力水平、不同身體狀況的學生,要實現“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必須在課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在設計讀寫結合訓練時,要針對不同層次讀寫水平的學生而設計不同難易程度的讀寫練習。

結合分層教學理論,以學生已有的感悟和表達能力為標準,按照三次難易程度不同的課外閱讀和習作的綜合檢測成績對學生進行分層。85~100分為優(yōu)勝組,60~84分為中等組,0~59分為學困組。能力分組后,就可以根據不同組別的實際水平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如,在《山中訪友》的讀寫訓練中,就這樣設置了層次,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著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1.你好,漂亮的鮮花,你露出動人的微笑,是__________。(學困組)

2.你好,美麗的大雁,你 _______, __________。(中等組)

3.你好,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優(yōu)勝組)

這樣的練筆設計,有層次,有梯度。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不同難易程度的讀寫結合訓練中來,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尊重差異,自主分層

松樹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yǎng)牡丹,牡丹會枯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yǎng)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差異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松樹和牡丹各有千秋,各有其美。尊重差異,讓其選擇適合自己的生長環(huán)境,適宜的養(yǎng)分、水分及充足的陽光,才能讓松樹和牡丹欣欣向榮地生長。

在五年級上冊的《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先反復帶學生朗讀阿曼達的那句話:“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使學生們在朗讀中感悟到身處廢墟中的兒子阿曼達也同樣有著堅定的信念,他的確和他的父親一樣了不起。結合課后小練筆,我順勢啟發(fā)學生:在漆黑的瓦礫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爸爸媽媽,有的只是14個七歲的小伙伴,在漫長的38小時里,阿曼達和小伙伴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學生想象、交流,教師歸納了以下情境:

1.當時廢墟下是怎樣的環(huán)境?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小伙伴們是什么情況?阿曼達對他們說了什么?

3.阿曼達心里想了些什么?他會做些什么?

學生根據以上交流的各種情境自主選擇練筆內容,這樣,每個學生都不再發(fā)愁無話可寫。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深入情境、大膽想象,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發(fā)展差異,趣味分層

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績。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達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學習完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一組》一課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抓住語言、動作、外貌、心理刻畫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我設計了一套具有趣味性的分層闖關讀寫練習。

1.請你寫出10個描寫人物外貌的四字詞語?!静粷M10個,直接到第3題】( )( )( )( ) ( )( )( )( ) ( ) ( )

2.他,一張( )臉上鑲嵌著兩只( )眼睛。特別是他笑起來的樣子,( )?!镜降?題】

3.猜猜他是誰?并仿寫一個謎語。

腰圍虎皮裙,手拿金箍棒,火眼金睛辨善惡,妖魔鬼怪消滅光。( )

肥頭大耳肚皮圓,九尺釘耙扛在肩,保護師傅去取經,勞苦功高不簡單。( )

4.猜猜他是誰?描寫一位同學的外貌,然后讓其他同學猜猜他是誰。

第5篇:帶春的四字詞語范文

【作者簡介】1.冷依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第十八小學(新疆克拉瑪依,834000),一級教師;2.馮衛(wèi)東,江蘇省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江蘇南通,226000)副主任,正高級教師,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師: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畫家和牧童”的故事,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畫”字“田”要擺中間;“家”的寶蓋頭大一點,才能為你擋風遮雨;“牧”字注意牛字旁最后一筆要變成提;“童”字橫畫很多,最長的為第二橫,就像你們伸開的雙臂。請齊讀課題。

師:文中的畫家叫……(出示課件,學生拼讀“戴嵩”)這個“嵩”指的是山大而高。

師:“戴”不僅表示姓,它還是表示動作的詞呢!全班活動一下,跟我一起說、一起做。看看老師在干什么?(教師依次做戴帽子、戴眼鏡、戴耳環(huán)、戴紅領巾等動作,學生分別把這些動作說出來。)

師:所有佩戴物品的動作,我們都用這個“戴”字。現在,我們一起跟戴嵩打招呼:“你好,戴嵩!”

師:戴嵩看見你們這么友好,就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了,快來欣賞一下。細心的小朋友就會發(fā)現戴嵩最喜歡畫什么。

生:戴嵩最喜歡畫牛。

師:他畫得怎么樣?

生:他畫的牛很好,特別像真的。

師:是呀,尤其是這幅《斗牛圖》,被譽為國寶級名畫,目前被收藏在中國博物院。今天的故事就和它有關,大家一起讀讀這個故事吧。

師:請注意老師的讀書要求,(出示PPT)自由大聲地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看著課文下面的拼音卡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認寫結合,識記生字

師:故事讀完了,你們知道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師:大家的讀書收獲真豐富?,F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幾個新詞語。(出示“價錢”“購買”)誰愿意當小老師教教其他小朋友?

生:(把“錢”讀成第三聲。)

師:你的聲音很洪亮,但在這里,“錢”應該讀第二聲,請你再讀一讀。

師:在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過這兩個詞語?

生:爸爸媽媽帶我去超市時我看到過這些字。

生:……

師:我現在是一位商場推銷員,想請你們幫我宣傳一下商品。如果你們認識這些海報上的字就大聲讀出來。

生:(學生認讀海報中的字。)

師:能全部讀出來的小朋友一定是善于觀察、善于積累的好孩子,好習慣要保持哦!

師:(出示第二組詞語“教書”“夾在中間”)誰有信心讀準確?

生:(把“教書”的“教”讀成第四聲。)

師:其實小老師也沒有教錯,因為“教”“夾”都是多音字,誰知道這兩個字的其他讀音,并能組個詞呢?

生:……

師:看,當“夾”讀第一聲就是動詞,讀第二聲就是名詞。讓我們一起積累這兩組多音字。(全班齊讀)只有掌握多音字不同的讀音,才能正確使用。

師:接下來就有趣啦?。ǔ鍪尽膀尅钡募坠俏膶懛?,像是一幅“趕馬圖”。)你看到什么?

生:馬在拉車。

師:課文下方的生字表里,有一個字表示了這幅圖的意思。(學生快速找到“驅”這個字。)我們看看這個字和這幅圖,圖上有馬,生字里也有“馬”字旁,而這個“區(qū)”像不像馬拉的車廂?所以“驅”是一個象形字。(“驅”中的“區(qū)”既是形旁,也是聲旁,還是擬聲詞,擬驅趕動物發(fā)出“區(qū)”的聲音。這里說“驅”是一個象形字不全面。――點評者注。)“驅”就是“趕”的意思,課文中有“驅”的詞語是“驅趕”,所以這個詞語中的兩個字都是一個意思。

師:課文中還有一些這樣的詞,(出示PPT)請你們認真聽,等一會要學著老師的樣子,來介紹這些詞語,我們比一比誰說得最好?!啊尅汀s’都是‘趕’的意思,驅趕?!闭l來接著介紹?

生:……

師:在積累詞語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學著歸類記憶。(出示圖片)你們看看圖上這位老師的表情和神態(tài),可以用課文中哪個詞來表現?

生:和藹。

師:請你當老師教教大家。

…………

師:現在我需要一名小助手,合作表演情景劇。(老師演媽媽,學生演兒子。兒子吃飯時不珍惜糧食,媽媽批評他,兒子感到慚愧。要求根據上述情境猜出“批評”和“慚愧”兩個詞,然后再請配合表演的學生帶全班讀兩遍詞語。)

師: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詞語。請大家用喜歡的方式記一記。

師:對于這些詞語我們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催@兩個字,注意它們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先說出結構,再找到關鍵筆畫。關鍵筆畫指的是寫在橫中線或者豎中線上的筆畫?!屑氂^察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指導書寫“批評”這兩個字。)

師:請從課文中找出寫戴嵩怎么畫畫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

三、夸贊畫技,感受高超

師:(巡視學生的情況)請你來揭曉答案。

學:“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p>

師:這個句子很難讀,因為有兩個難讀的詞語。請你們借助拼音自己先試著讀一讀這兩個詞語。有信心的同學就來當小老師。

生:……

師:孩子們,讓我們來想象一下“濃墨涂抹”是什么樣的畫法?

生:就是用筆重重地畫。

生:“輕筆細描”就是用毛筆輕輕地畫。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答案。(播放畫家畫小鳥的視頻)這位畫家正在畫一只山雀,在描繪厚重的羽毛時,他用濃濃的墨汁涂畫,這就叫“濃墨涂抹”,在描繪淺色的地方時就用毛筆輕輕勾描,這就叫“輕筆細描”。了解了這兩種畫法之后,再看看戴嵩的《斗牛圖》,圖上哪里用的是濃墨涂抹,哪里用的是輕筆細描?

生:牛的整個身體都是濃墨涂抹的畫法。

生:牛角用輕筆細描。

師:所以從這幅圖上我們知道了“濃墨涂抹”就是講究重,“輕筆細描”則講究輕,現在我把這兩個詞放回句子中,你們知道該怎么讀好這句話了嗎?

生:……

師:你們聽出來了嗎?他把“濃墨涂抹”讀得重,“輕筆細描”讀得輕。誰愿意和他比一比?(指名讀,該生朗讀得也很好。)戴嵩用濃墨涂抹、輕筆細描的畫法就把牛畫得那么活靈活現,你們說他畫得好不好?(全班齊答“畫得好”,教師板書“畫得好”。)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體會一起讀這兩個四字詞語。你們讀得很有味道,可是我也發(fā)現一個問題,“很快就畫成了”這半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什么?

生:戴嵩畫畫速度很快。

師:那想一想該怎么讀?速度要快一些了,可是還不夠快!因為除了“很快”這個詞,句子中還有表示“快”的詞語,請你們找一找。

生:我從“一會兒……一會兒……”中體會到了很快。

師:你找到了,請你讀一讀這個句子。

師:從這些表示快的詞語中我們又有了新的感受,戴嵩不僅畫得好而且……(全班齊答“畫得快”,教師板書“畫得快”。)這里有兩個句子,你們能很快地把它們補充完整嗎?

1.游樂園里真好玩,我一會兒 ,一會兒 ,開心極了!

2.天上的白云千變萬化,一會兒 ,一會兒 ,有趣極了!

師:你們說得這樣精彩,希望也能讀得精彩?,F在我們合作讀書,戴嵩畫得好是因為他日日看牛,認真觀察,牛的樣子就在眼前,請女生讀。(女生齊讀)畫得快是因為他夜夜畫牛,仔細揣摩,牛的神韻就在心中,請男生讀。(男生齊讀)

師:戴嵩畫得又好又快,你們可以用什么詞語夸夸他呢?(學生一時之間都沒想到)老師送你們一個詞。(板書:畫技高超)

四、聯(lián)系下文,讀好句子

師:如此畫技高超的作品,大家都來圍觀了。(出示第一自然段)誰愿意讀?(指名讀)如果你在那里,你會去看嗎?有沒有會跑著去看畫的?來吧,你們都起立,請帶著這種迫切的心情讀出來。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們不約而同地重讀了這組關聯(lián)詞:“一……就……”。誰能用這組關聯(lián)詞造句?

生1:下課鈴一響,我就跑出去玩耍。

生2:上課鈴一響,我就跑回教室準備上課。

…………

師:孩子們,那么多人圍觀,只有商人、教書先生在夸嗎?想想還有誰會來夸贊他?他們是干什么的?(學生答“農夫、船夫、詩人……”)農夫在夸,船夫在夸,詩人也在夸,這就叫“紛紛夸贊”。(點擊PPT,全班齊讀相關的句子。)課文中沒寫他們是怎么夸的,我們來當當小作家,想一想這些人會怎么夸戴嵩?

生:你畫得真好呀,我都想把你的畫掛在家里天天欣賞。

生:你畫得太好了,跟真的一樣。

師:孩子們,我知道你們都想夸夸戴嵩,但是想不到怎么夸,你看老師這里的法寶,(出示PPT)“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出神入化、惟妙惟肖”這四個詞語都是夸贊畫技高超的,請你們模仿商人、教書先生的樣子來夸獎夸獎戴嵩。同桌之間先夸夸,有信心夸好的再舉手。

師:讓我們坐上時空穿梭機,一起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在下戴嵩,是個畫家,今天應朋友之邀畫了這幅“斗牛圖”,我對自己畫的這幅畫非常滿意,期待你們夸夸我。

生:畫得太像了,簡直活靈活現。

生:畫活了,真是栩栩如生。

生:畫得太像了,簡直惟妙惟肖。

師:你們的稱贊讓戴嵩有些洋洋得意了,可是這時傳來了小牧童的聲音,(出示PPT)看看這句話的提示語。(指名讀。)

師:誰來點評一下?

生:他讀得挺好的,因為他是大聲喊出來的。

師:對呀,他讀的時候注意到了“喊著”這個詞。至于小牧童為什么這樣說,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師:最后請同學們齊讀課文1至4自然段,再次感受戴嵩的高超畫技。(全班齊讀。)

師:今天的作業(yè),第一項是把本課老師教寫的生字認真書寫兩遍,第二項是請爸爸媽媽幫你們找一找《韓干畫馬》的故事讀一讀。

【課堂點評】

在我看來,小冷老師這一課是成功的,是好的。這主要因為,它是一堂比較典型的情境教學的語文課,較好地運用了藝術再現情境、語言描繪情境、角色體驗情境等手段,讓二年級學生置身于戴嵩畫畫、牧童“說畫”等情境中,課堂教學既形象生動,又進行了有效的語言與思維訓練。

1.鏈接生活,還原“實境”,在直觀景象中實現“感知”。

我在《情境教學策略》一書中談到了十二種策略,第一條便是“鏈接真的生活策略”。李吉林老師常把學生帶到最真實的生活中;(課堂里的)冷老師自然不能這樣做,因此她為兒童鏈接的生活以及還原的“實境”只能是模擬的生活或“實境”,它們既有靜態(tài)的,也有動態(tài)的,譬如關于“價錢”“購買”兩詞,用的是商場及其物價標簽等靜態(tài)的“實境”;而關于“戴”這個詞,則用了現場演示的“實境”,它是動態(tài)的。無論靜態(tài)還是動態(tài)的“實境”,都較為充分地利用、驅動與發(fā)揮了學生此前積累的“全真生活經驗”,讓他們能夠非常便捷地獲得關于這些詞或概念異常鮮明的“感知”(即“感受性認知”,它是低年段兒童認知世界的主要方式)?!案兄苯楹跄:∠笈c“可言化認知”之間,課后,倘要問學生什么是“價錢”“購買”,他們也許仍然難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將其解釋清楚,但至少到了“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狀態(tài),也可以說是一種“感受性(或意會性)理解”的狀態(tài),而這種狀體相對于“感受性認知”,則是一種提升與進步。

2.角色扮演,激活體驗,在情景對話中體悟“符意”。

這里的“符意”即符號的意義。語詞或語言是對世界的抽象與概括,是“世界的符號”,情境教學的功能之一是讓這些抽象與概括化了的符號再回到它原初的具象狀態(tài)中,兒童往往是通過這條“回歸”之路,實現其對原先所在生活世界的“回家”。魯潔教授認為,在學校為兒童設置了一道“教室―生活”之間的厚障壁之后,兒童往往回不去了,情境教學則解答了這個“世界性難題”。冷老師很巧妙地請一個男孩和她一起表演情景劇――媽媽批評兒子浪費糧食的錯誤行為,兒子對此感到慚愧,這樣一來,原本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有點陌生的“批評”“慚愧”(尤其是第二個詞)的詞意就被他們比較深刻地體悟到了。這既是對語言本身的學習,也是對生活道理的學習,或者說是對生活意義的學習,于是符號意義與生活意義便融二為一了。

3.巧加訓練,學用互哺,在語境“潛入”中滋養(yǎng)語感。

這是我覺得這堂課特別好的一點,也是它最出彩的地方。

一些人忌言“訓練”,似乎它與應試教育是一碼事,而對于李吉林、錢夢龍等名師來說,卻從不回避它。李老師提出“以訓練代分析”,錢老師則認為“以訓練為主線”。問題不是要不要訓練,而是進行什么樣的訓練,以及怎樣進行訓練。冷老師著力運用“學用互哺”的方式訓練學生語言習得的能力,可謂訓之得法,練之有趣。

“學用互哺”為我所創(chuàng),意即既學又用,學而后用,以用促學。我還說,“用是最好的學”。冷老師為了讓學生夸贊“我”(戴嵩),提供了“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四個成語,它們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還不甚明了。這不要緊,把它們看似無意、實則有情地“嵌入”(李吉林語)一定的語境中,使得本來抽象的語詞頓時“站立”起來――這一刻應該沒有誰不知道“栩栩如生”是指戴嵩畫的牛好像活了一般。這既是情境(或語境)創(chuàng)設所生發(fā)的功能,也是“語用”(詞語運用)所迸射出來的力量。有的老師或許也會呈現這一類詞語,卻讓它們抽象、孤立、生冷地出現,然后讓學生讀一讀、記一記,結果只能形成短暫而膚淺的記憶。由此可見,以用促學是進行“深度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優(yōu)效路徑。

當然,這里所說的學或用的目的不是精確認知。這讓我想起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所說的話,兒童的思維分為浪漫、精確和綜合三個階段。12歲以前大多處于“浪漫”(即有所模糊、混沌)的體悟階段,二年級更是。如此“浪漫”的時段恰恰是利于兒童良好語感潛滋暗長的時期。這給我們一點啟示:有時無妨設置一些跨度較大的問題,讓兒童暫且生成一定的“浪漫”印象,此種印象一旦豐實起來,就能為他們今后精確理解和綜合運用奠定必要的基礎。

4.活實結合,有趣有效,在快樂學習中獲得發(fā)展。

基于個人長期的觀察、思考、研究,我形成了一種為不少同行所認可的“好課觀”:一堂課好不好,許多人說了未必正確,主要看兩點,一是對“課標”(具體到一堂課,則是它的教學目標)的觀照與落實情況,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語文及其教學是一種實踐活動,本堂課“語文實踐”(這里可以理解為是語文訓練)的取向確乎比較明顯;二是看學生有沒有在課堂學習中有所“增值”(崔允t教授把它概括為動力值、知能值、方法值和意義值),在課堂現場的每一位老師都能看到學生思維活躍,言語靈動,交流踴躍的場面,由此亦可大致判斷它是有所“增值”的;這個“值”也體現在學生的情意、態(tài)度上,在40分鐘的學習中,他們興趣盎然,樂此不疲,這應該就是崔教授所謂的“動力值”的增加吧。

不必諱言,冷老師作為一名教學閱歷較淺的年輕教師,她的課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這里就課堂中的一些環(huán)節(jié)或細節(jié)提出若干“建言”,供大家參考:

1.規(guī)律“留待”兒童發(fā)現。

兒童天生是發(fā)現者,我們要把發(fā)現的權利歸還給他們。我在一些場合倡言,“規(guī)律就在那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善于對自我的教學進行“發(fā)現化改造”。這正如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所說,“泄露一個可以由學生自己發(fā)現的秘密,這是壞的教學法,甚至是一種罪惡”。

本課中“夾”“教”兩字的多音讀法以及“驅趕”“價錢”“購買”“夸贊”四個詞的同義復指現象,都是冷老師自己說出來的,并且說得較早??刹豢梢宰寣W生自己發(fā)現呢?我以為是可以的。要有更多的耐心,力爭讓他們“悟”出來,這其實也是兒童“生產知識”(郭思樂語)的一個過程。他們自己悟出來,發(fā)現了,印象會更深刻,情感上也會更“珍惜”。

話說回來,上述詞語的讀音或構成,屬于純粹的“語知”,在二年級不一定(都)要講(清楚),即便講,也不必涉及相關術語。還是前面那句話,兒童尚處于“浪漫”階段,此時提出“精確”要求,進行“精確化處理”,或許有些操之過急。

2.“差別感受”培養(yǎng)“細心”。

在對語意的理解、詞語語法構成的分析等方面,我們不必(過早)追求“說明白”“精確化”,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能因勢利導,適當培養(yǎng)兒童明敏善感的“細心”。我這里說的是“和藹”一詞,冷老師出示一位女教師和藹形象的圖片,請學生聯(lián)系、猜想可用文中的哪個詞來描述她的這一形象,大家很快也很容易地找到了“和藹”二字,此處通過形象來感受、體悟詞意,做得不錯;如果能增加一兩幅“表情圖”,譬如或平靜,或沉思,或興奮的表情,這就有了比較,再讓學生從中找出“和藹圖”,難度會加大一點,但稍作努力他們也會判準、找出,這時他們對“和藹”一詞的感悟理應比前面的情形來得更深刻。當然,這些不必一一通過PPT呈現,教師自己的“青春面龐”就是最便捷、最生動的教學資源,學生倘能在教師變化的神態(tài)中找準并說出哪種情形是“和藹”,則說明他們確實明白了“和藹”是什么意思。注意,這幾幅圖或幾種表情之間不宜有“大尺度”差異,譬如不要呈現猙獰面目等形象,迥然不同的兩物比較不利于培養(yǎng)細膩的感悟心。法國作家福樓拜說:“描寫一個動作可以有好多動詞,但只有一個最準確?!崩罴掷蠋焺t強調通過“差別感受性”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這些都能給我們啟示:在尊重低年段兒童“浪漫”思維特征的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練就對語言的穎悟――較為精準的語感。

3.朗讀不必“望文定調”。

朗誦是一種藝術,朗讀則是一種很重要的語文學習能力。朗讀自有其一定的“專業(yè)技術要求”,但較好地掌握這項技術的教師不太多。很多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在讀音的輕重徐疾處理上都比較機械。冷老師似乎也沒能“免俗”,譬如“濃墨涂抹”要求重讀,“輕筆細描”要求輕讀(在現場,這兩個短語讀出來甚至有點夸張性的差別),而“很快”“一會兒”則要求很快地讀出來……我不知道這樣處理有沒有道理,但有兩點想法或許有些道理:一是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朗讀體驗;二是課后向專業(yè)工作者或專業(yè)書籍學習,畢竟朗讀在語文教學中不是小事,不宜簡單地或生硬地“望文定調”。

4.“坡度”設定因群而異。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