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

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

第1篇: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

關鍵詞:老年人 心理問題 健康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2(c)-0224-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也急速推進,老年人口基數龐大。隨之而來,老年人所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進入老年期,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并常常面臨社會角色的改變、疾病、喪偶等生活事件,老年人必須努力面對和適應這些事件。如果適應不良,常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甚至出現嚴重的精神障礙,損害老年人的健康,降低生命質量[1]。為此,本文針對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從癥狀和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措施,旨在為老年人的心理衛(wèi)生保健指導提供參考。

1 老年人易患心理疾病的原因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生理各方面的功能的衰退,加上社會角色的轉變,老年人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明顯增多,老年人更加依賴家人及身邊的朋友。因而造成了家庭人際關系緊張,再加上一些生活變故,如喪偶,生活拮據,一些疾病的侵害,使老年人在心理上無法很好的適應,產生了各種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2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

2.1 焦慮

由于老年人身理功能逐漸退化,一些疾病的困擾,加上一些生活變故,使老年人變得十分的焦慮。表現為不明原因的驚慌,整天提心吊膽,對生活瑣事及其敏感。

2.2 抑郁

由于生理功能退化及一些疾病帶來的生活質量減退,加上生活環(huán)境影響,使老年人內心抑郁。抑郁是老年人常見的情緒和心理失調,有的甚至有輕生的念頭[2]。早期表現為心情低落,高度警覺,有疑病癥狀。嚴重抑郁癥的老人有自殺行為,需要家人高度警覺。

2.3 孤獨

有些老年人由于喪偶﹑獨居、離退休、人際交往減少,社會及家庭地位發(fā)生改變,生活中一些困難增多或身體原因導致的行動不方便,不愿意出門怕見熟人,自感低人一等,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孤獨感[3]。表現為孤獨寂寞,有抑郁情緒,偷偷哭泣等。

2.4 健忘

由于機體功能的減退,老年人的記憶力也逐漸的減退。表現為近期的記憶力減退,時常忘記近期所發(fā)生的事,對于自己做過的事,說過的話時常記不起來,可能會經常找不到東西,或重復講相同的話。

2.5 其他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除這幾點之外,還有自卑,離退休綜合征,空巢綜合征等。

3 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身心衰老

此時的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已經趨于衰退狀態(tài),所能做的事情也比較少,大多已經退休,已不能再從事喜愛的工作。但是他們大多都不諳于過清閑的日子,渴望繼續(xù)工作,老有所為,但是他們的身體卻不能勝任,久而久之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

3.2 社會地位的變化和家庭人際關系

由于退休等原因,使社會角色發(fā)生了轉變,但是老年人卻不能接受這一事實,渴望繼續(xù)從事工作,因而帶來了一些心理上的變化。再者,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場所也從工作單位變?yōu)榱思彝?,生活群體從同為了家人,老年人幾乎每天與家人相處,家庭成員間的人際關系,家人對老人的態(tài)度對老年人的身心都產生了影響。

3.3 經濟狀況

經濟是保證老年人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礎,目前我國老年人的經濟收了一般都低于在職人員,加上醫(yī)療服務費用的上升,使老年人的經濟來源缺乏保障,經濟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老年人身心的健康[4]。

3.4 疾病的影響

老年人身體功能減退,免疫力差,易患疾病。這些疾病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4 老年人心理健康護理

4.1 心理調適

指導老年人學會應付和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促進心理健康[4]。讓老年人正確的認識身心衰老是人生的必經階段,是正常的現象,應該以正常心態(tài)去面對。應該知足常樂,做事應該量力而行。

4.2 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人際關系

老年人心情愉悅相對心理疾病產生的機會就會減少,因此,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家,應該處理好家人與老年人的關系,作為家人應該多體貼,關愛老年人,讓老年人能夠感受到家人的愛,不要讓老年人感覺自己是多余的。作為老年人自己應該多與朋友交往,多交新朋友,多與朋友談談心,心理有什么事要懂得對身邊的人訴說不要自己一個人承擔,這樣能使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4.3 豐富業(yè)余生活,勤鍛煉

老年人應該繼續(xù)學習,勤記憶,多用腦,多參加一些公共活動,例如練太極,跑步,跳廣場舞等。這樣做不僅豐富了業(yè)余生活,讓老年人的生活和內心不再孤單,還有利于老年人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增強身體抵抗力,延緩機體功能的減退。

4.4 飲食指導

老年人飲食需清淡,食鹽攝入過多易患高血壓,脂肪攝入過多易患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人應該多吃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多吃禽肉和豆類,少吃紅肉。平時都吃些蔬菜水果,對于食鹽應該嚴格限制。煙酒也應得到控制。

5 結語

如今的中國老齡化現象十分嚴重,這不僅對家庭帶來了負擔,也是對社會的嚴峻的考驗,因此如何讓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養(yǎng)就顯得十分的重要。而對老年人心理方面的護理則是重中之重,心理的健康與否可以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影響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作為家人,應該多體貼老年人,多關心他們,讓他們內心有依托,不感到孤獨,在生活中時刻關注老年人的變化,這樣做有助于界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而關注的內容包括老年人認知是否正常,情緒是否健康,關系是否融洽,環(huán)境是否適應,行為是否正常,人格是否健全。而作為社會,時應該多開展一些健康教育,教會老年人如何調適情緒,如何養(yǎng)生,遠離疾病,要懂得自我保健,讓老年人心情愉悅,對生活滿意。

參考文獻

[1]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3:59-67.

[2] 顏廷健.社會轉型期老年人自殺現象研究[J].人口研究,2003(5).

第2篇: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

【摘要】老年人作為一個相對弱勢且迅速擴大的群體,其身心健康和生活保障問題日顯突出。對老年人常見的安全隱患如跌倒、中毒、運動不科學、飲食不合理等安全隱患進行了綜述,同時提出相對應的防護措施。

【關鍵詞】老年人;安全隱患;防護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72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8-2245-02

安全是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衰老,五官、軀干及四肢的功能均減退,各臟器的功能也逐漸降低,如出現耳聾眼花、腰彎背駝、語言、行動緩慢、骨質疏松、消化能力差及抵抗力差等,以上這些??捎绊懤夏耆说陌踩?。這里所講的安全問題,不是疾病本身所引起的危險,而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造成的一些意外,如果我們能預先做好一些預防措施,很多意外是可以防止發(fā)生的。下面僅就老年人常見安全問題及護理分析如下:

1.影響老年人安全的因素

1.1老年人自身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器官的衰退,導致老年人的安全保險因素日趨下降,生理功能、代謝功能障礙、思維紊亂、記憶減退、行動遲緩、感覺遲鈍、視力下降等生理機能的退行性變化,加大了老年人生活安全的危險因素。

1.1.2疾病因素:老年人由于年齡大,多病共存,病情復雜,恢復緩慢,并發(fā)癥多等特點。如:帕金森綜合癥、退行性關節(jié)炎、髖關節(jié)骨折、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肺炎、營養(yǎng)失調等原因,易引起老年人摔倒,加重了老年人安全的危險因[1]。

1.1.3藥物因素:作用于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藥物,特別是鎮(zhèn)靜催眠藥、抗精神藥和麻醉鎮(zhèn)靜藥,被公認為容易引起老年人摔倒的顯著危險因素。多種藥物同時應用雖然沒有被證實是顯著因素,但也被列入增加老年人摔倒的常見原因[2]。

1.1.4其他因素:性低血壓和餐后低血壓是老年人高血壓的特征之一,約見于20%老年病人,病人從平臥改為直立時,引起血壓過低,易發(fā)生一過性腦缺血暈厥而引起跌倒。

2.老年人易發(fā)生的各種護理問題

2.1跌倒:老年人跌倒造成骨折的發(fā)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并隨著年齡呈直線上升趨勢。其原因可能為姿勢控制能力的降低,大腦的決斷遲緩,肢體協(xié)調功能減弱,病情改變,藥物及環(huán)境因素等變化引起的[3]。

2.2飲食不合理:其原因可能為食品過于單一,營養(yǎng)搭配不均衡,烹調方式局限有關。

2.3中毒:老年患者由于視力、聽力和記憶力下降等種種原因而吃錯藥、用錯藥;食用隔夜食物或過期、變質、不消化食物等有關[4]。

2.4運動不科學:老年人生活單一,不懂得如何安排日?;顒雍椭w功能鍛煉有關。

2.5走失:患有認知癥的老年人大都有定向力障礙,表現為時間、地點、人物定向障礙,不知道“自己在哪兒”,“這是什么地方”,還常常表現為毫無目的四處亂走,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時常外出之后去向不明或迷路,導致走失,往往需要他人或警察的幫助和保護[5]。

2.6皮膚受損:老年人皮膚感覺功能減退,容易引起燙傷、凍傷,加上活動受限,皮膚長時間受壓而使皮膚完整性受損,易發(fā)生水腫、腫脹以至于褥瘡的發(fā)生。

2.7墜床:由于疾病原因而出現意識不清或者意識障礙的老年人,常因躁動,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動中發(fā)生墜床。意識清楚的老年人因自身平衡功能減退,在危險的境地中不能敏捷地回避而發(fā)生墜床。

2.8誤吸誤食:老年人的老化引起神經反射活動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協(xié)調,引起吞咽障礙。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難,唾液分泌減少,使老年人在進食過程中易發(fā)生嗆咳或發(fā)噎,視力差還可以引起老年人誤食非食品。

2.9其他危害老年人安全的因素:如:窒息、自縊、溺水、營養(yǎng)不良、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自然界的危害等等。

3.護理對策

3.1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作評估:評估老年人容易發(fā)生的高危險性意外,對于具有高危險因素的老年人,護理人員給于更多的照顧和護理,做到有的放矢,并在老年人的床前作好標記,使每一個與老人接觸的護理人員都引起重視[6]。

3.2對老年人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房間光線明亮,通風良好,保持空氣流通和新鮮,床的兩邊必要時裝上安全床檔,并有剎車和升降功能。保持地面干燥,避免高低不平,地板不宜過滑,浴室地面上放置防滑墊和安裝扶手,并讓老年人穿上穩(wěn)定性好的平跟鞋。

3.3針對護理問題作出的對策。

3.3.1防止跌倒:行動不便、身體虛弱的老年人行走時要有人陪伴,不要單獨外出,盡量去人多的地方,需要幫助的老年人不能單獨上衛(wèi)生間和浴室,要在洗完澡后,及時把地上積水擦干,以免摔倒。

3.3.2合理飲食:老年人一日的膳食組成一般應包括:谷類300克,瘦肉類(豬、牛、禽類、野味類及魚類)100克,豆類及其制品100克,新鮮綠色蔬菜300克左右,牛奶或豆奶一杯(約200毫升),新鮮水果100克,烹調用油18克~20克,鹽少于10克,糖少于20克。食品應易于咀嚼,以便于消化吸收。食物組成要注意多樣化,應定時、定量,避免過飽。還應忌煙、酒、咖啡和辛辣刺激性強的食品。每日食物的供應量最好能科學地按比例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同時,可以適當增加1次~2次點心。

3.3.3防止誤吸誤食/中毒:老年人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yǎng)為主,少量多餐,進食時間充裕,進食合適(坐位或半臥位)應該將食品、非食品分開放在不同的地方,防止老年人誤食。進食飲料和水,每口不易過多,對吞咽有困難的老年人,把食物加工成糊狀為佳,不易引起嗆咳。老年人內服藥與外用藥應分開放,標記鮮明,發(fā)給時向老人講清楚,以免誤食。對老年人做好藥物治療的安全指導,同時重視對其家屬進行有關安全用藥知識的教育,使他們學會正確協(xié)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藥,防止發(fā)生用藥不當造成的意外。

3.3.4運動不科學。如何安排運動是老年人生活的難點,出于對安全的考慮,一般以活動量不引起心累、氣促癥狀為宜。老年人健身運動起點強度應以輕度活動即低能量運動為主,運動時間每天可一次或幾次相加在30分鐘以上。老年人健身運動類型應靈活多樣,注重康樂,太極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門球、做體操均可,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后特別是飽餐后兩個小時內進行運動鍛煉。

3.3.5防墜床。重點防護高?;颊?對神志不清、煩躁、偏癱、年老體弱、70歲以上、端坐位及半坐位等患者安置床檔,必要時加安全帶,在床邊有防摔跌的醒目標志?;颊咭蚣膊《录◇w無力,身體移動取物品時容易失去平衡,應將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處,防止患者取物時摔倒。服用鎮(zhèn)靜類藥物時告知老人不可隨意活動,呼叫器放在患者手邊,出現需要或異常時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護理人員應加強巡視,隨時對威脅患者不安全因素保持警覺,并及時給予妥善處理。

3.3.6防止走失:對患有認知癥和近期記憶喪失的老年人,嚴加看護,對于先兆性癡呆的老年人,診斷不十分清楚的老年人,隨身攜帶一張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寫上老年人的姓名、就診的醫(yī)院、病區(qū)、家庭地址等內容,以免走失。

3.3.7防止皮膚受損:老年人感覺功能減退,對溫度高低的敏感度降低,在使用熱水袋、冰袋或洗澡時注意水溫的調節(jié),嚴格掌握溫度和時間,以免燙傷和凍傷,老年人的皮膚接觸到50℃以上熱水或其他熱體即可造成燙傷。經常更換臥位,避免局部皮膚受壓過久,血液循環(huán)受到障礙而發(fā)生褥瘡。加強營養(yǎng),避免因營養(yǎng)不良導致低蛋白水腫,使皮膚存在受損危險。

3.3.8對于自然性傷害:如:防止觸電,老年人的房間禁止使用電熱毯、電爐、電熱杯;禁止使用燃具、取暖器和帶有明火的蚊香;禁止老年人臥床吸煙等措施。必要時家中安裝報警裝置及時提醒。

4.心理護理

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引起的痛苦及伴隨的活動受限,生活自理困難以及給家庭、社會帶來的負擔增加感,使老人的情緒、性格明顯受到影響;容易變得悲觀、憂郁、焦慮、急躁、情緒波動明顯。同時,可影響到老人的記憶、思維、運動,變得記憶減退,反應遲鈍、動作遲緩。如不能做到正確的心理調節(jié),可導致安全隱患。

5.加強宣教

根據老年人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個性化的給于健康宣教和指導,如:糖尿病患者在服完降糖藥或打完胰島素后,在戶外活動中由于低血糖反應發(fā)生意外事件,高血壓、心絞痛患者在活動時也可能會發(fā)生腦出血、心絞痛的意外事件。此類情況告訴患者隨身攜帶自身資料、卡片(上面有明確聯系方式及自身情況和相關藥物)。讓老年人明白自身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危險因素,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加以重視,防止因一時不小心發(fā)生意外,避免危險的發(fā)生,保證安全。

6.加強護理管理

護理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認真執(zhí)行巡視、交接班、查對制度,隨時發(fā)現護理問題及時處理,對老年人主動、熱情、耐心、細心、愛心和體貼的服務態(tài)度,尊重老年人并得到他們的信任和理解,及時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動態(tài),善于發(fā)現護理安全隱患,具有一定的預測性,以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7]。

7.小結

影響老年人安全護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也是多種多樣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達到較完美的晚年生活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其中有15%的老年人需要護理才能維持生活,7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大多數需要護理。家庭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變化使家庭無力承擔照顧老年人的責任,所以,做好老年人的安全護理,加強完善安全護理的管理是從事老年護理事業(yè)的護理人員的一項基本職責,也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趙雪梅,李紅英,呂靜.老年患者護理安全隱患與防范對策,2007,4(35).

[2]郭啟蕊.基層醫(yī)院老年病人護理安全隱患相關因素探討[J].家庭護士,2008,6(9C):2493-2494.

[3]孫瓊,張玉榮.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及應對措施[J].當代護士,2007,年03期.

[4]芮豐.神經內科老年住院病人常見安全隱患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4):156-157.

[5]熊仿杰,袁惠章,胡惠芬.老年介護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07~116.

第3篇: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

【摘要】從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特征幾方面進行闡述。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患者;心理護理

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的來臨,老年人的護理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和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因素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如何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度過晚年,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心理護理愉快的情緒是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情緒愉快對內外各種制病因子也有較強抵抗力,故因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心理調節(jié)治療和護理,以增加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1 老年人的心理變化隨生理功能變化而變化,隨著社會特征變化而變化,隨著心理功能減退而出現老化。

1.1 老年人生理變化:由于智力的變化,老年人在限定的時間內學習新知識的速度比年輕人難且慢,記憶的變化,老年人機械記憶力下降,記憶能力較差,人格變化,老年人往往對健康和經濟過分擔心,常會產生不安,焦慮,保守,孤獨,任性,易生氣,發(fā)牢騷等現象。

1.2 老年人社會特征

1.2.1 退出領導崗位,退出與收入的下降會使老年人感到社會落差,帶來許多社會心理問題。

1.2.2 從緊張有序到無所事事,使老年人產生焦慮,缺乏生活興趣的的動因,

1.2.3 從體格健康到體弱多病,使老年人對家庭和社會的依賴性和壓力增大,對醫(yī)療保健和服務質量的要求提高,

1.3老年人心理變化

1.3.1 老年人離開工作幾十年的工作崗位和社交群體,易滋生被社會邊緣或“老而無用”的失落感,從而出現心理或精神抑郁,變得主觀固執(zhí),不合群,有些老年人年老多病,行動起居需要人照顧,常常會感到自己成為了家庭的累贅,變得絕望

1.3.2 老年人有一個共同的心理特征,因患病希望醫(yī)院有高明的技術,先進的醫(yī)療設備,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良好的醫(yī)療作風,熱情的服務態(tài)度,來為其服務。

2 老年人心理護理常用方法及其針對性護理措施

2.1 仔細觀察患者的喜惡情緒變化:向患者家屬及其周圍人了解其情緒的行為, 從老年患者情緒和行為表現上分析其心理狀態(tài),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學會自然適度的贊美,言必用尊稱,避免直呼其名或床號,以減少心理和社會落差,多給予老年患者特別的關心,經常與老年患者溝通,幫助老年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盡可能滿足患者心理上生活上的照顧與幫助,康復老年患者鼓勵安排豐富的業(yè)余活動,從社會生活中尋找生活動力,擺脫孤單,消除不必要的擔心,如介紹同齡同愛好的人一起說話,跳舞,扭秧歌,下棋,玩牌等活動,使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得到滿足。

2.2 幫助老年患者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培養(yǎng)適當的興趣和愛好,并要考慮到老年人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鼓勵老年人參加適當的活動,如唱歌,跳舞,打太極拳,練功,健身活動等,可促進身體健康延緩衰老,豐富離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勵老年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社會貢獻點余熱,培養(yǎng)生活情趣,鼓勵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2.3 保持家庭關系和諧:老年患者身邊關心親近的人越多,對戰(zhàn)勝疾病更有信心,對生活充滿希望,因此要維持家庭關系和諧。需在護理工作中多與老年患者的家庭進行多方面聯系;教育家屬密切配合,多關心體貼老人,特別是一些喪偶及患有身體疾病的老年人,行動起居需要別人照顧的老年人,在經濟上生活上心理上需要家屬多給予支持和幫助,使老年患者保持心胸開闊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減輕其孤單恐懼的心理。

2.4 消除老年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應:積極主動做好老年患者及家屬思想工作,主動介紹環(huán)境人物。在各項操作上應細致輕柔莊重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給老年患者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應有計劃地征詢老年患者對治療護理環(huán)境以及生活方面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盡可能予以滿足其需要。

3 體會

隨著社會發(fā)展,老年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比列逐漸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問題及社會環(huán)境引發(fā)的各種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了提高。因此,護士在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幫助老年人改變不良的心理行為和生活方式,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從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純燕主編,社區(qū)護理學,湖南 湖南出版社,2001。142-14

第4篇: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

【關鍵詞】 心理問題;護理措施;老年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3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216-02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不斷改變,我國人口老年化呈明顯上升趨勢,而與老年人有關的問題也逐漸為人們所重視,其中心理問題尤為突出[1]。為了對老年人所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并針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我住院病歷管理處隨機抽取住院中400例老年人的資料進行分組研究,對針對老年人的心理問題進行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在采用不同護理模式后的效果,現將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從所有老年人中隨機抽取4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0例經住院規(guī)范管理老年人組成研究組,而未經管理的200老年人組成對照組,對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即護理措施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組中女性患者54例(27%),男性患者146例(73%),年齡介于56歲-78歲之間,平均年齡(64±1.7)歲;對照組中女性患者49例(24.5%),男性患者151例(75.5%),年齡介于61歲-75歲之間,平均(65±1.2)歲。兩組老年人在年齡及性別等方面的情況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只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而研究組則在常規(guī)教育的基礎上,針對老年人的心理問題進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老人在接受不同模式的護理后在身心健康以及心理知識掌握等方面的情況。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l5.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2 結 果

通過對比兩組的護理結果顯示,在對研究組老人進行心理護理后,其在身心健康以及心理知識掌握等方面的情況較對照組具有顯著優(yōu)勢,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X2=20.9015,P

3 結 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不斷改變,我國人口老年化呈明顯上升趨勢,而與老年人有關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我住院通過針對老人的心理問題進行護理發(fā)現效果顯著,相比于對照組,老人在心理知識掌握程度明顯較好[2]。

3.1 心理問題

3.1.1 孤獨失落 有許多老年人會因退休,生活節(jié)奏被打破,而且子女不在身邊,缺乏親情之間的交流,很容易因生活方式的改變產生孤獨抑郁等不良心理。另外,由于生病身體機能下降,活動不方便也會令其產生失落感和無助感。調查發(fā)現,住院中空巢老人以及喪偶的單身老人的表現尤為突出。

3.1.2 焦慮 由于老人身體機能下降,疾病也逐漸增多,嚴重增加了老人的心理負擔,怕病怕死怕行動不便而且不想因自己的身體而耽誤子女的時間,增加子女的經濟負擔,在生活中常常會變現為沉默寡言等[3]。

3.1.3 依賴心理 由于老年人因身體機能下降,自理能力大大下降,而且常常會伴有多種老年疾病,需要人來照顧,尤其是希望子女能夠在其身邊。而且老人會因感覺自己沒有價值,加重子女的負擔而產生依賴心理[4]。

3.1.4 恐懼心理 對醫(yī)院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對疾病未知的恐懼,對死亡的害怕和擔心等等

3.2 護理措施

3.2.1 由于有許多老人對自身的疾病不了解,常常會出現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應先針對患者的心理活動,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疾病不同階段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教育,向其進行相關知識的教導,告知老人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老人了解自身的情況,減輕其緊張、恐懼等心理,樹立生活的信心。

3.2.2 由于許多老人因身體原因,缺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因此,可在醫(yī)院里組織老年人進行健康娛樂活動,如唱歌,跳廣場舞,下棋,打太極等,增加老年人之間的交流,這樣不僅幫助老人鍛煉了身體,還能豐富其精神生活,重新融入集體,減輕其孤獨感。

3.2.3 指導老年人接受衰老的事實,讓其了解到隨著其年齡增長,身體素質也逐漸下降,不需要過度看重自身的生理變化,應放松心情,享受晚年的快樂生活。另外,要告訴其應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充分挖掘自身的快樂。讓其了解只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以及人生價值[5]。

3.2.4 鼓勵老年人對于老年期的退行性變化和對老年期的疾病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和評價衰老,健康和死亡。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年老并不等于無為,無用。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和生死觀,正確的老年健康觀為:能保持生活自理,有社會功能,并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自主性,但不需要沒有疾病。鼓勵老年人勤用腦,多用腦,同時適時的對老年人的視聽嗅觸得器官進行適當的刺激,可增進其感知覺功能,提高記憶力,彌補和延緩衰老,強化老年人的智力素質。幫助老年人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并隨時給予指導,適時予以關心,讓老人覺得不管有什么問題醫(yī)護人員是和他在一起的。

綜上所述,針對老人的心理問題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改善其身心,對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程金蓮,韓世范,石貞仙,等.護理人員實施心理護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10,16(06):47-49.

[2] 鐘文貴,李舒梅,吳建波,等.老年人幸福度和抑郁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12(06):346-347.

[3] 許淑蓮,王翠華,將龍,等.離退休干部的生活質量與自覺幸福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7(02):63-65.

第5篇: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

日本大都市的老齡化現象著實堪憂,一些中小城市與農村地區(qū)的情況也很嚴峻。人口銳減,商業(yè)街凋敝,城市活力不足,缺少發(fā)展后勁。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人口減少,企業(yè)成本上升;醫(yī)療費用劇增,社會負擔加重;儲蓄率遞減,資金供應趨緊;養(yǎng)老保險入不敷出、制度難以為繼等。不可否認,老齡化問題已成為制約日本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瓶頸,給日本的綜合國力、社會結構、經濟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能否順利走出老齡化困境,對于日本“大國夢”的實現是一個巨大考驗。

“護理地獄”與“孤獨死”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按照聯合國的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的社會被稱為老齡化社會,比重超過21%的則被稱為超老齡化社會。日本最近公布的2014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表明,截至2014年10月1日,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有3300萬,占總人口的26%,創(chuàng)歷史新高。

日本人口老齡化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平均壽命的延長。2013年,日本男性平均壽命為80.21歲,女性平均壽命為86.61歲。據預測,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還將延長,2060年將達到男性84.19歲,女性90.93歲。二是少子化的進展。日本的生育率(每位婦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孩子數――編者注)處于不斷下降的態(tài)勢,進入21世紀以來更是一路走低(2013年稍稍回升至1.43個)。少子化與日本女性日趨嚴重的不婚、晚婚、不愿生育等現象有直接關系。生育率下降使14歲以下少兒人口數量和比重減少,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比重就相對增加了。三是國民收入水平上升,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品得到普及,國民身體健康,特別是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有了很大改觀。四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1961年,日本建立了“國民皆保險”體制,把長壽化現象進一步向前推進。五是醫(yī)療技術、公共衛(wèi)生水平的提高。隨著新技術和新藥品的開發(fā)以及新醫(yī)療器械的制造,一些困擾人類多年的疑難病癥被逐一克服,長壽化現象日益突出。六是戰(zhàn)后日本第一次“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人即“團塊世代”已陸續(xù)退休,進入了老年人口行列。

近年來,日本以65歲以上老人為主的老齡家庭數量增長迅速,家庭成員對患病老人特別是長年臥床不起老人的照料和護理負擔日益沉重,日語中甚至出現了“護理地獄”的說法。目前,家庭中低齡老年人看護高齡老年人的現象十分普遍,其中護理者以女性為主,占68.7%,且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護理者因負擔沉重導致心情沉悶,患抑郁癥情況屢見不鮮。而隨著老齡化的進展,患癡呆癥的老年人數增長速度較快。對他們的日常生活照料和身體護理給家庭成員以及同居者造成很大的負擔。一些實施護理的家庭成員自身也罹患此癥,逐漸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另外,隨著需要看護的老年人數量的持續(xù)增加,醫(yī)療機構看護人員的缺口正在不斷地被拉大。

目前,日本有很大一部分獨居老年人得不到應有的照顧和陪伴。近十年來,獨居老年人因無人照護,在居所內突發(fā)疾病導致孤零零死亡的“孤獨死”事件頻頻發(fā)生。東京都監(jiān)察醫(yī)務院的統(tǒng)計表明,2013年,東京23區(qū)范圍內65歲以上獨居老年人死于自己家中的人數高達2826人。一家管理著75萬戶租賃住宅的機構的統(tǒng)計表明,獨居者死亡超過一周后被發(fā)現的事件數量(排除自殺和他殺)在2013年為194件,其中死者是65歲以上老年人的有129件。

從設施養(yǎng)老向居家養(yǎng)老過渡

20世紀6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開始關注老齡化問題,并不斷出臺保障老年人生活和養(yǎng)老的法律。1963年頒布了被稱為“老年人”的《老人福利法》;1982年出臺了《老人保健法》(1986年12月修訂),明確規(guī)定了國家、家庭和社區(qū)在養(yǎng)老護理中的職責;1986年頒布的《長壽社會對策大綱》強調了擴充居家護理服務。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日本社會對養(yǎng)老護理的認識從單純依靠家庭成員轉向尋求社區(qū)、地區(qū)的支持,從設施養(yǎng)老向居家養(yǎng)老過渡。1989年頒布了《推進高齡者保健福利十年戰(zhàn)略》(簡稱“黃金計劃”)和《地區(qū)老人保健福利計劃》,旨在推進居家養(yǎng)老服務,在市町村建設特別養(yǎng)護老人院、托老所、療養(yǎng)型護理機構等設施,并培養(yǎng)家庭助手等。1990年,《老人福利法》等社會福利相關法律被修訂,服務重點從養(yǎng)老院或醫(yī)院護理轉到居家護理,并在護理等福利領域導入了準市場機制。1992年《社會福利事業(yè)法》被修改。1993~1994年全日本都道府縣和市町村完成了《地方高齡者保健福利計劃》的制定。1994年“新黃金計劃”出臺,充實居家養(yǎng)老護理成為重心。之后又出臺了“黃金計劃21”,制定了“營造和發(fā)揮社會活力”的福利政策目標。2000年全面實施的《護理保險法》(1997年制定)改變了過多依賴政府的傳統(tǒng),由政府、社會保險和個人三者共同承擔費用,將護理制度從一種社會福利制度轉變?yōu)橐环N社會保險制度。另外,日本政府還推出了“銀色人才中心”等政策,通過改善社會環(huán)境,開展社區(qū)服務,如送餐、上門護理、體檢和安全確認等,讓老年人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在社區(qū)實現居家養(yǎng)老。

針對那些健康的、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人,日本政府開展了“護理預防事業(yè)”。他們以65歲以上老年人為對象,普及健康知識p宣傳如何預防疾病,提供老年保健咨詢和指導服務。對于生活自理能力尚未下降的高齡老人,盡可能維護并增強其生活能力;對于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已下降、有可能需要援助或護理的高齡老人則盡可能及早發(fā)現,根據其身體狀況進行日間服務、訪問護理等,延長其能夠自立和自理的階段,延緩其進入護理狀態(tài)的進程,使老年人在不脫離家庭和社區(qū)的情況下安度晚年。

社區(qū)小規(guī)模多功能養(yǎng)老設施頗受歡迎

日本傳統(tǒng)的老年護理是由家庭成員對老年人進行護理和照料,但戰(zhàn)后以來日本的家庭模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核心家庭(父母與一兩個孩子組成的家庭――編者注)、單身家庭、夫婦二人家庭數量增多,難以僅依靠家庭成員對老年人進行護理;而且隨著日本女性就業(yè)率的不斷升高,比起在家照料老人,女性似乎更愿意外出工作,因此,傳統(tǒng)的居家養(yǎng)老面臨諸多困境。而質優(yōu)價廉、口碑好的公共養(yǎng)老福利機構常常是一床難求,醫(yī)院又很難讓老年人長期入住。一些從事養(yǎng)老護理的民間企業(yè)則收費較高,難以解決普通市民和低收入者的養(yǎng)老問題。

據內閣府調查,日本老年人的養(yǎng)老意愿以居家養(yǎng)老為主,42.2%的男性、30.2%的女性老年人希望在家養(yǎng)老。為了讓老年人在自己住慣的地區(qū)自立生活,日本政府積極推進社區(qū)養(yǎng)老護理事業(yè),在醫(yī)療、護理、預防、居住、生活支援服務等方面全面提供支持。政府還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養(yǎng)老服務,“老年人日間照護服務中心”、“特別養(yǎng)護老人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護理、康復、咨詢等服務。

目前,日本有以下幾種養(yǎng)老護理服務。一是居家護理,即家庭訪問護理員到服務對象家中,提供身體和生活上的護理及康復指導。如為老年人提供洗浴、如廁、進食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護理服務,以及提供咨詢、看護、康復訓練等服務。訪問護理服務對延緩老年人衰老進程、減輕家庭成員護理負擔起到了很大幫助;二是日間照護服務中心,主要針對65歲以上行動不便、具有某種身體障礙或者精神障礙、難以進行日常生活的老年人,如需要護士觀察的患疑難病癥、癡呆癥的老人、有腦血管病等后遺癥的老人、癌癥晚期患者等。日間照護中心配有可升降輪椅的汽車,負責早上將老人從家中接來,傍晚再送回去。白天老人在設施里接受日常的生活服務、護理服務及護理預防服務,在專業(yè)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康復訓練。三是短期入住型機構,讓老人短期入住護理機構,以使老人的家庭成員能有一段休息和放松心情的時間;四是入住型養(yǎng)老護理機構,包括特別養(yǎng)護老人院、老人康復醫(yī)院、養(yǎng)護老年公寓、老年癡呆癥患者共同生活護理設施等。近年來,一種將居家、社區(qū)與機構養(yǎng)老結合在一起的社區(qū)小規(guī)模多功能養(yǎng)老設施受到民眾的歡迎,即把訪問護理、日間照護與短期入住設施的“短托”(針對那些因疾病或其他原因無法居家護理的老人,讓他們短時間入住,原則上一至三個月)組合在一起,大都建在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圈內,有些是由普通民宅改造而成,讓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區(qū)環(huán)境中接受照料和護理。設施規(guī)模比較小,不需要購進很多設備,成本小,可為十名左右的利用者提供服務。這種貼近社區(qū)的小規(guī)模多功能養(yǎng)老護理機構支持了老年人居家養(yǎng)老,消除了老年人的孤獨感,幫助維持并恢復其身心機能,同時也減輕了其家族成員的照料和護理負擔。

日本的養(yǎng)老護理機構雖然類型和功能有所不同,但普遍硬件環(huán)境一流、干凈整潔,服務也很人性化。例如,富山縣一家非營利組織運營的日間照護中心開創(chuàng)了一種小規(guī)模多功能的日間照護服務模式,即針對有護理需要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老年人、殘疾人、自閉癥兒童、殘障兒童等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在同一機構內提供福利服務,洋溢著家庭的輕松、和諧的氛圍便是它的特色。

日本的老年護理機構既有市場化運營,也有政府委托運營。同時,社會福利法人運營的養(yǎng)老護理設施也占據相當比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營利組織開始進入養(yǎng)老護理領域并發(fā)揮出積極作用。一些養(yǎng)老護理機構對老年人進行護理服務時,不僅針對性強,還能夠將心比心,悉心觀察老年人的困難,設身處地為老年人考慮,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例如,在機構里設置咖啡館,使家人來看望老年人時有團聚和聊天的地點;設置小賣店,出售老年人做的手工作品,讓老年人發(fā)現生活中的樂趣;設置玩具區(qū),方便老年人的孫子、孫女來看望時可以有的玩。為了讓老年人體現自我價值,機構也會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助洗菜、收拾桌子等。為了減緩那些患癡呆癥老年人病情的惡化,他們在院子里開辟小菜園,讓老年人種植蔬菜,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體會收獲的樂趣。日本的養(yǎng)老護理機構還十分注重與社區(qū)的互動,如舉辦和當地居民的交流活動,召開社區(qū)老人家屬護理交流會,開設健身體操班、各種講座等。這些活動拓展了社區(qū)老年人的生活空間,使老年人排遣了孤獨,減少了老年人智能弱化情況的發(fā)生概率。居民通過對老年人生活的支援,加強了鄰里之間的聯系,增強了社區(qū)凝聚力,對于社區(qū)的和諧發(fā)展也產生了積極作用。

第6篇: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

如何發(fā)展好養(yǎng)老服務業(yè)

老年服務業(yè)是服務產業(y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勞動力市場的角度來看,老年服務業(yè)的發(fā)展將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沒有專業(yè)人員,就不會有高質量的服務,就會直接影響著這個產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有了專業(yè)人員,才能真正辦好老年事業(yè)和老年產業(yè),讓老人們頤養(yǎng)天年。

老年服務業(yè),涉及方方面面。老年人的需求滲透在各行各業(yè)。比如:老年人需要老年病專家?guī)椭麄冎委熇夏瓿R姴 ⒙约膊?,維持生理上的健康;需要設計師、建筑師、內裝修人員設計和建造適合各類老年人生活的住房,或者改進原有住房以滿足年老后的需求、以保證自身的基本安全和居住舒適;需要各種專業(yè)技師和技能人員提供符合老年營養(yǎng)學的飲食和烹調、本文來源:文秘站 老年養(yǎng)生、鍛煉等方面的指導幫助;需要律師和法律顧問對老年人的財產和稅務、婚姻和家庭糾紛、遺產等提供專項法律服務;需要旅游、娛樂專業(yè)人士、各種文藝娛樂團體滿足老年人對閑暇活動日益增長的興趣和精神的充實;需要教育專家為老年人提供內容豐富多樣的文化和知識教育;需要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學家對老年人和家庭提供咨詢和各種服務;需要社區(qū)服務機構和志愿者隊伍提供對高齡老人和體弱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需要管理人員和護理人員為居住在養(yǎng)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管理照料;需要政府組織或者各種信息服務專業(yè)人員為老年人和家庭提供有關老年方面的各種信息,幫助老年人排憂解難;需要生活消費品廠家提供適合老年人穿用的產品等等。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形成了各行業(yè)中一個獨特的細分市場。

社會辦養(yǎng)老發(fā)展到現在,不少地方著重的是養(yǎng)老機構硬件設施的建立,對服務這一軟件還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或者說剛剛開始。

以養(yǎng)老護理為例。從事這個行業(yè)的絕大部分養(yǎng)老護理員沒有系統(tǒng)的老齡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社會往往偏重于熱門行業(yè)人員的培訓,比如計算機、金融財會等,卻忽視了對勞動服務層的知識、素質、技能提高的基本培訓。因此,老齡服務工作人員和從業(yè)人員的培訓,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應該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

第7篇: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人口為12.95億,60歲及以上達總人口的10.23%,65歲及以上達總人口的6.96%[2]。預計2000~2025年,老年人口會占到總人口的19.3%。2025~2050年,老年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25.2%。

1950年,全世界6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2億,1970年達到3億,2002年達到6億多,占全世界總人口的10%。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老年人數量將增加到世界總人口的21%[1]。中國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zhàn)。

2人口老齡化對健康的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幾率增加,就診率、住院率因此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變化和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在思想、情緒、生活習慣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適應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老年人也常出現腦衰弱綜合征、焦慮、憂郁癥、離退休綜合征、空巢綜合征、高樓住宅綜合征等心理和精神問題[3]。

3老年護理的現狀

3.1老年護理的概念

3.1.1傳統(tǒng)觀念人們往往將老年護理與老年病護理相提并論。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老年護理是針對老年人的某種疾病而采取的相應護理措施,大多數疾病對老年人的影響與對其他年齡組人群的影響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然而,實踐證明,對老年人群的護理有別于對其他年齡段人群的護理。這些因素包括老年人對疾病的反應,各種疾病癥狀在這類人群中的不同表現,以及這些疾病所導致的身體、心理的反應及所產生的后果等。目前老年護理工作的重點在于幫助老年人應付實際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因此老年護理有別于傳統(tǒng)觀念的老年病護理[4]。

3.1.2新的觀念老年護理是以老年人為主體,從老年人身心、社會、文化的需要出發(fā),去考慮他的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解決老年人的實際需要。讓老年人及其照顧者共同參與護理活動,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滿足老年人的護理需求,適時給老年人及其照顧者以護理知識技能的教育及監(jiān)督指導,而不是讓老年人被動接受護理,從而避免心理上產生“無用”的壓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顧者的參與,使老年人出院回歸社會后仍能獲得連續(xù)的自我護理及家人的護理。研究表明,絕大多數老年患者(非臥床者)表示不需要護士提供更多的生活護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護理的需要,經由自我照顧而滿足自身生活需求則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康。因此,老年護理應重視強化個體自我照顧能力,在盡可能保持個人獨立及自尊的情況下提供協(xié)助,適時給予全補償、部分補償的護理服務[5]。

3.1.3沒有統(tǒng)一的概念老年護理在德國沒有統(tǒng)一的概念,其特點是尊重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及個性,注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體三者合一,強調回歸自然、貼近自然;對護理人員強調更多的是耐心與獻身精神[6]。

3.2國內外的老年護理機構發(fā)展史1870年荷蘭成立了第一支家居護理組織,以后家居護理在荷蘭各地相繼建立起來[1]。德國的老年護理始于18世紀,1900年老年護理成為一種正式職業(yè)[6]。英國1859年開始地段訪問護理,19世紀末創(chuàng)建教區(qū)護理和家庭護理,1967年創(chuàng)辦世界第一所臨終關懷醫(yī)院。日本1963年成立了老人養(yǎng)護院。我國于1985年在天津成立了第一所臨終關懷醫(yī)院,1988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所老年護理醫(yī)院,1996年5月中華護理學會倡導要發(fā)展和完善我國的社區(qū)老年護理,1997年在上海成立老人護理院,隨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區(qū)護理服務機構[7]。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養(yǎng)老院(老年福利院)439家。根據醫(yī)療保險部門統(tǒng)計數據,2004年我市家庭病床共有2.1萬,根據市民政局調查數據,上海市有95%的街道(鎮(zhèn))開展了居家養(yǎng)老護理服務,每月接受服務的老人有2.6萬[8]。目前上海市的老年護理機構主要有:老年護理院、養(yǎng)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養(yǎng)老4個方面。

3.3老齡化所帶來的觀念轉變

3.3.1傳統(tǒng)老年歧視觀的改變傳統(tǒng)觀念一直把老人看成是衰弱、無價值、貧困的社會邊緣人群,是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這種負面、消極的老年歧視觀也嚴重影響著醫(yī)療護理服務業(yè),表現為治療護理環(huán)境較差、資金投入不足、設備簡陋、醫(yī)護人員素質低,老年人受歧視、被忽視,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應有的尊重,更談不上優(yōu)先權和高質量的醫(yī)療護理。1991年第46屆聯大提出了老年人“獨立、照顧、自我實現、尊嚴”四大原則。明確指出老年人的健康要在既符合人道又安全可靠的環(huán)境中得到保護和康復,老年人有權利對照顧的方式和生活質量作出自己的選擇,老年人應當享有人道關懷、遠離歧視,過著尊嚴、健康的生活。老年歧視觀念的積極、正向轉變,強烈要求老年護理執(zhí)業(yè)者改變對待老年人的態(tài)度:從歧視、忽視老年人,提供低質量的護理,轉變?yōu)樽鹬亍⒅匾暲夏耆?,提供高質量、個性化的老年護理,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7]。

3.3.2老年護理模式的轉變針對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1990年WHO提出健康老齡化戰(zhàn)略。健康老齡化不僅體現為壽命跨度的延長,更重要的是生活質量的提高。健康老齡化使老年護理的內涵發(fā)生了重大轉變:護理對象從個體老年病人擴大到全體老年人,護理內容從老年疾病的臨床護理擴大到全體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生活能力和預防保健,工作范圍從醫(yī)院擴展到了社會、社區(qū)和家庭。護理模式由“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轉向了“以人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的全人護理模式”。傳統(tǒng)醫(yī)療護理活動的目標在于診斷、治療及治愈疾病。病人康復的速度和程度是護理活動成效的評判標準[8]?,F代老年護理的目標是:延緩衰老及惡化,增強自我照顧能力,支持瀕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適及尊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許多發(fā)達國家如日本,已經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作為老年護理的最終和最高目標,同時也作為老年護理活動效果評價的一個有效判斷標準[9]。

3.3.3對健康需求、老年護理需求的改變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健康概念;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tài)。人們不僅希望壽命延長,更希望生命質量的提高,對健康的需求也就隨之上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相對于年輕人,老年人有更多患慢性病的機會。據有關調查顯示,79.1%的老年人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慢性病。如:肌肉骨骼系統(tǒng)疾病、高血壓、聽力障礙、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等。衰老及疾病使老年患者大部分或全部失去自我照顧能力,據有關調查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80%~90%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日?;顒诱系K,對護理的需求增加[10]。許多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顧。而不僅僅是治療,對慢性患者來說更是如此。老年人照顧需要連續(xù)性(如醫(yī)院外的預防性照顧、理療、精神護理、家庭護理等),為老年人提供居住選擇的需求也不斷增加(起居協(xié)助中心、日間照護中心、老人院、寧養(yǎng)院等)。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家庭作為基本照顧者的能力可能因獨生子女政策而降低,老年人醫(yī)療保健需求急劇增加[11]。

3.3.4人口老齡化對老年護理的挑戰(zhàn)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使老年人問題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現象。老年人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如何全方位地護理老年人,提高其生活質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狀況對護理是一個挑戰(zhàn)。進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變化,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下降,同時面臨退休、喪偶、慢性病折磨、身體功能下降、經濟狀況改變等人生大事,容易產生焦慮、抑郁、孤獨等心理問題,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狀況更為復雜。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對護理也是一個挑戰(zhàn)。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的特點:發(fā)病率高、慢性病多;病情復雜、住院時間長;醫(yī)療需求高、住院花費多。因此,長壽之后如何促進其保持良好的健康功能是今后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臨終關懷是護理老年人安詳、尊嚴、無憾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站。我國的經濟狀況、傳統(tǒng)的文化思想及醫(yī)務人員長期形成的道德價值觀與發(fā)展臨終關懷有著強烈的沖擊。護理人員不可避免面臨倫理的挑戰(zhàn):尊重生命;關注護理而非治療;注重生命質量;尊重死亡是一個自然過程,不加速也不延遲死亡;協(xié)助病人安靜地、有尊嚴地死去,去者能善終,留者能善留[12]。

3.4老年護理各方面的保障

3.4.1老年人養(yǎng)老服務的有關政策上海在1998年出臺了我國第一個地方性法規(guī)(上海市養(yǎng)老機構管理辦法),以法制的形式規(guī)范養(yǎng)老結構的運作,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養(yǎng)老機構,努力形成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新模式[13]。2006年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和發(fā)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發(fā)展養(yǎng)老服務業(yè)的意見的通知。大力發(fā)展老年社會福利事業(yè)、社會養(yǎng)老服務機構;鼓勵發(fā)展居家老人服務業(yè)務;支持發(fā)展老年護理、臨終關懷服務業(yè)務;促進老年用品市場開發(fā)和加強教育培訓,提高養(yǎng)老服務人員素質。目前歐洲是世界上人類壽命最長的地區(qū),也是人口老化現象發(fā)生最早的地區(qū)。在北歐,瑞典人平均壽命已達80歲以上,位于該地區(qū)的瑞典、丹麥、芬蘭等國政府和衛(wèi)生行政機構非常重視老年護理服務,不僅投入相當數目的經費,還建立了完善的服務網絡。如瑞典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健康護理管理委員會[14]。

3.4.2老年人醫(yī)療護理需要的獲得根據老齡委的老年人口數據,2004年底,我市60歲以上老人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人口有17.5萬人。根據復旦大學護理學院2001年對徐匯區(qū)3個居委會65歲以上老人的入戶調查,有20%左右老人需要不同程度護理[15]。以此推算,上海65歲以上老人中有40萬左右需要老年護理服務。然而,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與當前老年護理醫(yī)院衛(wèi)生機構的設置、發(fā)展水平不相適應,難免出現醫(yī)療服務的不平衡。雖然城市退休老人有養(yǎng)老金、醫(yī)療保險保障,醫(yī)保政策又允許他們自由選擇入住養(yǎng)老機構,門診就醫(yī)不呈現突出問題。但是病員疾病因素及功能減退、加上家庭照護能力的削弱,則需長期住院獲得醫(yī)療和護理,就會受到經濟限制而帶來住院困難,有的則產生住院依賴,從而發(fā)生住院時間延長或將“養(yǎng)老”并入“醫(yī)老”現象,病情穩(wěn)定后不愿轉向缺乏醫(yī)保、醫(yī)療護理力量的養(yǎng)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的養(yǎng)老造成床位的周轉受滯,使本來有限的老年護理機構失去最有效的利用。農村地區(qū)老齡化的居高、經濟條件與醫(yī)療保障的有限,還由于農村醫(yī)療技術服務欠缺的影響,老年人的醫(yī)療護理需要更顯得望而不及。

在德國,凡需住老年護理院的老人,須先本人或家屬向保險公司提出申請,保險公司根據老人身體各系統(tǒng)功能狀態(tài)、生活自理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等定出護理級別,進行評估。護理機構(老年護理院或家庭護理中心)根據保險公司提出的護理級別和信息資料查看病人,明確護理診斷,制訂護理計劃。澳大利亞經過長期的探索形成了比較完備并獨具特色的老年醫(yī)療保健評估制度,其實質就是根據老年人的不同身體狀況進行分級分流,保證真正需要住院護理的老人的需求[16]。

3.4.3老年護理的醫(yī)護力量衛(wèi)生人力是衛(wèi)生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對于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決定性作用。上海市衛(wèi)生局在1998年對護理院中衛(wèi)生人員的數量、結構等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調查顯示:22個護理院共有衛(wèi)生人員1262人,醫(yī)生310人,護士303人,另有護工393人。22個護理院共開設床位1922張,由此得知:醫(yī)生與床位比為1∶6.2,護士與床位比為1∶6.3,護工與床位比為1∶4.9。而由1997年上海市衛(wèi)生年鑒資料了解,本市所有醫(yī)院中醫(yī)生與床位比為1∶1.9,護士與床位比為1∶2;街道醫(yī)院醫(yī)生與床位比為1∶0.93,護士與床位比為1∶2。護理院的病床使用率很高,達103.2%,因此,護理院的醫(yī)護人員數量比較緊張。醫(yī)生的學歷構成以中專和大專為主。護士的學歷構成以中專為主,醫(yī)生的職稱結構高、中、初之比為1∶5∶13.3。護士的職稱結構高、中、初之比為1∶9∶130。護理院醫(yī)護人員的年齡:醫(yī)生以20~39、40~49歲組為多,50歲以上的也占了約25%。護士中20~29歲組最多,占了1/3,30~39歲組占了1/4之多。護理院醫(yī)護人員年齡構成(%)護工來源結構:22個護理院393名護工中,下崗、退休職工占5.3%,外地民工占59.2%,其他占35.5%[17]。

2002年對上海市67所老年護理醫(yī)院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共有醫(yī)護人員2293人,其中醫(yī)師1181人,護士1112人。40歲以下的醫(yī)技人員占49.38%,護理人員占73.29%。中青年比例較高。學歷結構:醫(yī)技人員中本科學歷的為205人,占17.36%,中專及中專以下學歷者占41.40%。護理人員中中專學歷者達970人,占87.23%,醫(yī)護人員的學歷層次總體偏低。職稱結構:醫(yī)技人員中中級以上職稱占29.85%,醫(yī)(技)師占45.32%;護理人員中中級以上職稱僅占7.65%,護師占39%;護士及以下職稱占53.35%,超過護理人員總數的1/2。護理人員中中高級職稱比例低。醫(yī)療護理人員與床位之比以核定床位比例,醫(yī)生與床位之比為1∶4.93,以實際開放床位比例,醫(yī)生與床位之比為1∶6.54,護士與床位之比為1∶6.95,醫(yī)護之比為1∶0.94。護工概況:62所老年護理醫(yī)院共有護工1581人,男性占15.75%,女性占84.25%。外地戶籍護工占54.92%。年齡在30~49歲的護工占69.70%。文化程度小學及文盲比例達67.05%,護工總體文化素質偏低[18]。總之目前護理人員人數和質量,均不能適應老年護理的發(fā)展需要。

3.4.4老年護理保險所謂老年護理保險,又稱長期護理保險,是將因病或衰老而需護理的有關費用由保險系統(tǒng)來支付的一種保險制度。保險人在投保人交納保險費后,承擔被保險人在醫(yī)院、康復中心等專門護理機構或家中因接受個人護理服務而發(fā)生的相關護理費用。老年護理保險于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率先出現。此后,其他發(fā)達國家(如歐洲和日本)相繼推出這一保險。這一保險制度之所以在發(fā)達國家出現,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人口老齡化。第二,家庭護理功能弱化。第三,醫(yī)療費用急劇上漲。為規(guī)避道德風險,社會醫(yī)療保險和商業(yè)保險經營者就希望建立專門的老年護理保險。日本于2000年4月實施了強制性護理保險,也是具有社會保險性質的保險[19]。

我國現有的保險體系尚缺乏護理保障,雖然城鎮(zhèn)的社會基本養(yǎng)老保障體系正在初步形成,并已初步建立起社會統(tǒng)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但它們并未將老年護理費用包含在保障范圍之內。而目前的商業(yè)人壽和健康保險市場上,老年護理保險基本上仍是空白。因此,老年護理風險尚缺乏保險保障,正虛位以待。在有關老年人的社會保險方面,基本養(yǎng)老保險和基本醫(yī)療保險都存在覆蓋面窄、保障程度低等問題。以基本醫(yī)療保險為例,2003年我國參加這一保險的人數只占全國人口的8.43%,計入暫時還保留公費醫(yī)療的公務員和部分事業(yè)單位的人員,醫(yī)療保障比例也不過10.8%。在有關老年人的商業(yè)保險方面,已有少數壽險公司涉足。例如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于2002年5月就在上海推出了我國首個針對中老年人的保險產品——友邦永安保綜合個人意外傷害保險,將投保人鎖定在50~75周歲的中老年群體;新華人壽也于2002年12月推出名為“美滿人生”的老年保險產品。但相對于需求不盡相同的廣大老年保險消費者而言,現有的老年商業(yè)保險體系存在缺陷,乏善可陳。因此,適時開發(fā)老年護理保險產品,對完善我國老年保險體系無疑會起到促進作用[19]。

3.4.5老年護理教育和專業(yè)老年護理人員的培養(yǎng)老年護理教育滯后,專業(yè)人才嚴重短缺,我國1994年才增設社區(qū)護理學課程,1998年以后,老年護理學課程才在華西醫(yī)科大學等幾所高等護理學院開設,尚未在全國普及?!独夏曜o理學》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目前雖然在許多高等院校已調整課程設置,增設了老年護理學以及相關的人文學科,但??谱o士的培養(yǎng)仍是一片空白。我國護理教育的最高學歷是碩士,但至今尚無一人獲得老年護理方面的碩士學位。從事社區(qū)護理和老年護理的護士學歷低、人數少,且沒有接受過社區(qū)護理和老年護理的系統(tǒng)教育,知識結構老化,她們不能稱為老年護理的專業(yè)人才。老年護理的專業(yè)人才嚴重短缺,高級專業(yè)人才更是奇缺[7]。

1967年美國護理協(xié)會規(guī)定從事老年護理的執(zhí)業(yè)者必須具備學士以上學歷,社區(qū)開業(yè)護士要具備碩士以上學歷,目前已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等多層次老年護理人才梯隊。英國RCN(RoyalCollegeofNursing)提出“老年護理專家計劃”,旨在培養(yǎng)老年護理專家,以提高老年人的護理質量。而日本于1994年成立了看護福利專門學校,培養(yǎng)介護福利士從事老年護理工作[7]。

德國的老年護理教育為職業(yè)培訓性質,主要培訓“老年護士”和“老年護士助手”,凡年滿16歲,相當于普通高中畢業(yè)(10年教育),身心健康者均可申請參加培訓,沒有入學考試,學生經過為期1年半的法定學時學習與考試,畢業(yè)后可得到國家認可的“老年護士助手資格,能在德國境內的護理院做老年護士助手”。通過3年法定學時學習和考試,畢業(yè)獲得國家認可的“老年護士”資格,可在歐盟的任何一個國家的護理院、醫(yī)院和社區(qū)家庭護理中心工作。1年半制的老年護士助手的培養(yǎng)主要以老年基礎護理教育為主。其課程設置包括4個方面:人文政治、社會-心理、醫(yī)藥及護理、工作方法及管理。其特點是突出社會性、實踐性和服務意識[20]。

4老年護理的發(fā)展

我國老年護理起步晚,發(fā)展滯后,老齡化的到來不同于先進發(fā)達國家,他們是“先富后老”,而我國正處于發(fā)展中,是“將老未富”。同時,由于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明顯加快,家庭小型化趨勢,家庭的養(yǎng)老、護老功能正在弱化。面對老年醫(yī)療保健體系不完善、國家經濟不富裕、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缺乏、護理保障空缺的特點,我們應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4.1將老齡人的預防保健作為醫(yī)療體系的基礎工作納入政府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劃中加強老年人群健康教育,增強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提倡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眼光建立和完善系統(tǒng)的老年護理模式,建成醫(yī)院-社區(qū)-家庭護理連續(xù)服務機構,不斷提高老年護理質量,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需求[14]。

4.2提高國家對護理工作者的重視度,減少人力資源的大量流失加強媒介宣傳,加強人們敬老意識和對老年護理工作的認識,改變對護理工作者的歧視。有計劃地培養(yǎng)一批適應社會和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求老年專科護理工作者,派遣去發(fā)達國家引監(jiān)護理方面的成功經驗,選擇適合我國老年護理的先進護理觀點和技術,拓寬老年服務的思路。積極開展老年護理研究,培養(yǎng)老年專業(yè)人才,促進我國老年護理事業(yè)的開拓與發(fā)展。

4.3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建立系統(tǒng)的老年醫(yī)療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確保老有所醫(yī)日本于1963年頒布了“老年福利法”,1987年制訂了老年保健法,1996年出臺了推動高齡者福利的十年計劃,經過30余年的發(fā)展,已形成了集保健、醫(yī)療、護理、教育系列化的老年福利服務體系。美國1965年通過老年醫(yī)療保險(medicare)和貧困醫(yī)療補助(medicaid)的立法。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美國在長期護理、家庭護理和臨終關懷(hospic)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1]。我國須抓緊建立和發(fā)展與國情相匹配的老年醫(yī)療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

4.4調整醫(yī)療保險支付政策,促進資源利用的效率與公平一是通過調整醫(yī)療保險家庭病床結算政策,將部分老年護理費用納入報銷范圍,進一步促進居家護理和居家養(yǎng)老;二是通過明確老年護理院的出入院標準和適當提高長期住院病人的費用分擔水平,提高老年護理院的服務效率;三是通過增加養(yǎng)老院內部醫(yī)療機構的醫(yī)保聯網數量,方便養(yǎng)老院住養(yǎng)老人就醫(yī),同時由醫(yī)療保險基金支付一定比例的老年護理費用,提高養(yǎng)老院住養(yǎng)老人的護理保障水平[8]。

4.5鼓勵和扶持社會、企業(yè)、個人興辦老年護理機構和福利設施借鑒國外發(fā)達國家所形成和收到成效的老年護理中心、臨終關懷、托老所、家庭護理、老年公寓等多層次、多種形式的老年護理服務網絡管理體系,適應我國醫(yī)療保健市場的需要,滿足老年護理需求。

總之,在人口老齡化進程中,如何維護好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齡人群的生活質量、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統(tǒng)、規(guī)范、完善的服務是我國護理人員研究的主要課題,是對我國老年護理事業(yè)的巨大挑戰(zhàn),是我國政府的有關部門和研究機構應當積極關注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相信有了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體系的建立,我國的老年護理事業(yè)必將有著美好的前景和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王志紅,詹林.老年護理學.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2.

2國家統(tǒng)計局.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告,2001,3.

3鄭翠紅,姜小鷹,肖惠敏.人口老齡化問題與老年護理.莆田學院學報,2005,12(1):33-35.

4孫紅,郭紅,蔡虻.老年護理進展.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6,20(29):38-40.

5王建榮,劉玉春,馬燕蘭.老年護理新觀念及老年人特殊問題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59-961.

6劉曉敏.德國的老年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1,36(7):559-560.

7王暉,戴紅霞.我國老年護理現狀分析及發(fā)展構想.當代護士,2003,6:28-29.

8曹俊山,李建梅,葛昌瑞.上海市老年護理服務現狀及完善保障制度的建議.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6,22(6):404-405.

9王秀華.日本老年護理特色.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74-75.

10陳茜,張曉君.老年護理——最具挑戰(zhàn)性的專業(yè).醫(yī)藥雜志,2003,24(2):64.

11劉雪琴,李漓,KeelaHerr.美國老年護理的發(fā)展經驗對中國護理的啟示.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50-952.

12丁焱.臨終關懷發(fā)展中的倫理問題.中華護理雜志,2000,5(10):620-622.

13薛迪.加強以家庭為基礎的長期保健的發(fā)展.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2,10(10):12-13.

14姜小鷹.北歐老年護理的發(fā)展啟示.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0,9(5):82-83.

15呂探云,楊英華,曹育玲,等.上海市社區(qū)老年人的長期護理需要.中華護理雜志,2001,8:565-568.

16葉露,王娟娟.上海老年護理院現狀分析與發(fā)展前景探討.ChineseHealhResources,2005,8(1):23-24.

17陳雄熊,嚴非,李悅.上海市老年護理院衛(wèi)生人員現狀與問題分析.中國衛(wèi)生資源,2000,3(1):16-17.

18馮玉林,閆東方.上海市老年護理醫(yī)院基本狀況的分析與建議.社區(qū)衛(wèi)生保健,2003,2(2):91.

19姚海明,曹惠玲.老年護理保險虛位以待.HinaInsurance,2006,2:40-43.

第8篇: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

【關鍵詞】干休所;老年人;跌倒;安全隱患;護理

跌倒是指突發(fā)、不自主的、非故意的改變,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1]。1990年以來,我國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長3.32%,2000年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2],老年人口絕對數世界第一。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人意外跌倒越來越多地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成為老年醫(y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而干休所老年人由于年歲高,疾病多、反應遲鈍、行動緩慢、行走不穩(wěn)、平衡功能下降更容易發(fā)生跌倒。為避免老年人跌倒,需了解及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險因素及做好健康教育。

1 跌倒的危險因素

1.1 生理因素: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的生理功能發(fā)生變化,其中包括

1)衰老導致感覺遲鈍、反應變慢,并且往往伴有視力減退。當環(huán)境突然改變時,不能正確判斷環(huán)境結構及障礙物,身體失去平衡時不能及時做出適宜的動作,容易跌倒。

2)老年人易患各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例如腦血管意外(俗稱“中風”)、帕金森病、老年癡呆等,容易引起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

3)骨骼肌肉的因素 下肢髖、膝、踝的退行性關節(jié)炎,導致步態(tài)和肌肉失常;腰背脊柱的勞損退變使脊柱對下肢的重新調整代償能力下降。足部疾?。ü谴?、滑囊炎,趾甲畸形等)可提供錯誤的下肢本體感覺信息,誘發(fā)跌倒,還有老年過程導致的骨質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險因素。

1.2 環(huán)境因素: 環(huán)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65~69歲女性跌倒發(fā)生率為30%,男性為13%,85歲以上女性超過50%,男性為31%。干休所老干部平均年齡87歲。而造成跌倒的原因多樣。

主要有:衛(wèi)生間及家中裝修地面濕滑、不平整;采光過強或過暗,家中家具擺設過多過亂或者隨意放置雜物;穿過于緊身或狹小的衣服或不合腳極容易滑倒的鞋子;家中床過高,上下床不方便;床過小,難以在床上坐穩(wěn)或者家庭病房老干部家人看護不利容易發(fā)生墜床跌倒。

1.3藥物影響:老年人多有神經衰弱失眠、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常服用藥物如鎮(zhèn)定催眠藥、降壓及利尿藥,擴血管藥等藥物可以影響患者的神志、精神、視覺、步態(tài)、平衡、血壓等易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有研究表明,臨床根據患者病情使用的藥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神經、視覺、平衡、血壓代謝等(血管擴張藥、降壓利尿藥)況且老年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機體退化的影響與年輕人不同,故易產生反應遲緩和認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應,導致跌倒的概率增加。

1.4疾病因素:目前干休所的老年人普遍患有各種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壓、腦卒中后遺癥居多。神經系統(tǒng)疾?。ㄈ缒X梗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低血壓、眩暈癥)等原因可以使老年患者發(fā)生跌倒。而老年患者患帕金森病、腦水腫、周圍神經病變等可能影響感覺輸入、中樞系統(tǒng)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協(xié)調,這些因素也可引起老年患者發(fā)生跌倒。

1.5心理因素:有些老年人由于對自身能力過高的估計,對危險性認識不足,或自尊心太強不愿意麻煩家屬和子女,事事都親力親為而成為跌倒的危險因素。平衡的信心和跌倒時的情緒也是影響跌倒的因素,害怕跌倒的心理可以限制老年人的活動,降低活動能力并導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險性隨之升高。

2 干預措施

2.1評估跌倒的危險性及做好健康教育

1)做好個體評估。衛(wèi)生所分管醫(yī)生根據老年人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疾病,患者的視力情況,平時用藥是否有潛在跌倒的危機,步態(tài)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體行動能力等做出評估。醫(yī)生巡診時詳細分析家中環(huán)境,特別指出易引起跌倒的危險地點,如廁所、浴室等,以引起家人的重視,對活動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議家屬陪護,對于無家人陪住的獨居老人,更應是重點關注對象。

2)采取各種必要的安全措施。干休所制定跌倒的應急預案。干休所院內有斜坡的地方安裝不銹鋼扶手,便于老年人行走。雨雪天工作人員電話溫馨提示老人減少外出。家中安裝呼叫器遇突況及時通知衛(wèi)生所。指導老年人日常生活,平時地面應保持干燥,如果剛擦過地提醒老年人注意防滑。廁所和浴室內照明光線要充足并安裝扶手。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告知家屬協(xié)助其大小便、下床活動、坐臥輪椅等。對老人的陪護及其家人講解如遇摔倒應如何處理。

3)心理行為的護理干預。使老人正確認識自己的軀體功能狀態(tài),正確對待體能衰老,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量力而行。老年人跌倒一次后,就會產生恐懼心理從而害怕跌倒而限制活動,有的因本身疾病長期臥床不起,而易產生消極心理,對這類老年人除加強肌力和平衡功能的鍛煉外,心理護理更為重要,因此,對于有這種跌倒恐懼心理的老人,衛(wèi)生所人員要幫助他們了解如何預防跌倒,幫助老人克服恐懼心理。因此,衛(wèi)生保健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在于有效評估和積極消除各種引起跌倒的危險因素,只有通過全面,細致的評估,必要時心理干預以及老年人和家屬子女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發(fā)生,維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2.2藥物指導

提醒服用鎮(zhèn)靜催眠藥的老人此藥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壓,需臥床休息半小時以上以免引起頭暈跌倒。服用α受體阻滯劑特拉唑嗪時也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壓,也需臥床休息。服用降壓藥(如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等)應嚴格遵醫(yī)囑,不可停服、漏服,或私自改變劑量以免引起血壓的驟升驟降引起頭暈導致跌倒的可能。利尿藥(如雙氫克尿噻、安體舒通等)最好在白天口服,以免夜尿增多,增加跌倒機會。

3 結論:

干休所是老年人聚居的地方,老年人跌倒的發(fā)生,并不像一般人認為的是一種意外,而是存在潛在的危險,因此老年人跌倒完全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積極地開展老年人跌倒的干預,將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的發(fā)生,減輕老年人跌倒所致傷害的嚴重程度。有效防止老年人跌倒事件的發(fā)生不僅可減少醫(yī)療費用,還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減輕子女的負擔。所以,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及做好健康教育是預防其跌倒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第9篇:如何護理老年人的生活范文

【關鍵詞】老年;老年?。簧硇慕】?;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279―02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作為醫(yī)務工作者,我們該如何為老年患者提供一個康復的最佳方案呢?

1 老年患者存在的常見問題

1.1 我們要重視老年人群的心態(tài)變化。

老年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近事記憶減退、固執(zhí)保守、沉湎于往事、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難以接受新事物、以自我為中心、猜疑、抑郁、疑病、孤獨和空虛感等,對于老年人的各種心理特征,在與老年人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其心理需求,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一般可以分為如下三個方面:

1.1.1依存需求,老年人在離退休之后,離開了原來的工作群體,與朋友的交往也顯著減少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很容易產生失落感和孤獨感,而家庭就成了他們的主要活動場所和精神寄托的地方。他們渴望在生活上予以照顧與幫助,在心理上尤其情感上能夠得到溫暖與關懷。

1.1.2自尊需求,離退休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社會角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化之一就是他們由供養(yǎng)者變成了被供養(yǎng)者。這個時候,在同老人進行交往中言行舉止都應該敏感地注意到老年人的這種心態(tài),以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

1.1.3求助需求,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健康狀況的退步,活動和生活自理能力都逐步下降,這時候越來越需要別人的幫助與照顧。這種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產生憂郁、怨恨等消極情緒,甚至會產生被遺棄的感覺。

1.2 我們再來看看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老年期的典型特征就是“老”,即老化、衰老的意思,在生理功能方面,老年人表現出了明顯的衰退趨勢。首先,貯備能力減少;其次,適應能力減弱;再次,抵抗力下降;最后,自理能力降低。在老化過程中,各個組織、器官系統(tǒng)將會出現一系列慢性退行性的衰老變化,并呈現出各自的特點,它與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生活方式、營養(yǎng)條件、精神狀態(tài)和意外事件等因素都有密切關系。

1.3 我們要注意老年病的發(fā)病特點。

1.3.1老年人患病時病史采集困難:聽覺功能減退,近記憶差,感覺功能低下,語言表達不清。

1.3.2老年人患病時表現的癥狀和體征不典型:感受性較低,疾病發(fā)展嚴重才有感覺。

1.3.3老年人常表現多種疾病同時存在:各系統(tǒng)聯系密切,數種疾病同時并存,免疫功能低下,并發(fā)癥多。

1.3.4老年人患病易發(fā)生意識障礙:腦萎縮、神經系統(tǒng)功能減退,腦動脈硬化等。

1.3.5老年人患病時易發(fā)生水和電解質紊亂:老年人代謝組織體細胞數逐漸減少,輕微水鹽代謝紊亂均可導致嚴重后果。

1.3.6容易發(fā)生老年人特有的并發(fā)癥:各臟器功能代償能力差及組織結構發(fā)生退行性變化,常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

1.3.7易引起藥物的不良反應:腎臟排泄率減低,肝臟代償功能減退,藥物在體內代謝速度遲緩。

2 針對老年人具體情況的幾種處理方法。

2.1針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采取的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護士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護患關系為基礎,用護理學和心理學的技術影響,改變病人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達到醫(yī)療護理的最佳作用,促進病人的康復。通過心理護理我們可以進一步完善醫(yī)患關系,調整病人的社會角色及病人的情緒,糾正病人的不良認知。心理護理的方法包括解釋、疏導、鼓勵和支持、積極的心理暗示等,在這些措施中,尤以解釋為最重要。

2.1.1 解釋:這是心理護理最基本的手段,其他手段都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解釋工作必須從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出發(fā)針對性的進行,此外,解釋工作還可以動員病人家屬,親友和領導,甚至已被治愈的病人共同進行,以提高效果。

2.1.2 疏導和勸慰:通過正確的疏導可使患者內心的壓抑得到宣泄而心情舒暢,使他們感到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而感到有了依靠,幫助病人振作精神,建立信心,提高與疾病作斗爭的能力和應付危機的本領。

2.1.3 必要的承諾:住院病人由于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常常會出現焦慮多疑和恐懼不安的情緒,特別對自己的健康和前途等提心吊膽,此時,護理人員應及時地以事實為依據,用堅定的語氣向病人作出一些必要的承諾,以喚起其希望的信心。

2.1.4 積極的暗示:在臨床護理中,我們應密切護患關系,在患者高度信任的前提下,加以巧妙、積極的暗示,使其按照護理人員的意志行事,改善不良心理狀態(tài),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

2.2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合理的飲食安排是保證機體攝取營養(yǎng)和保證健康的首要條件,老年人生理機能下降,飲食更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2.1 不貪飽:老年人飲食宜八分飽,如果長期貪多求飽,既增加胃腸的消化吸收負擔,又會誘發(fā)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猝死。

2.2.2 不貪酒:老年人長期貪杯飲酒,會使心肌變性,失去正常的彈力,加重心臟的負擔。同時,老人多飲酒,還易導致肝硬化。

2.2.3 不貪咸:老年人攝入的鈉鹽量太多,容易引發(fā)高血壓、中風、心臟病及腎臟衰弱。

2.2.4 不貪甜:老年人過多食甜食,會造成功能紊亂,引起肥胖癥、糖尿病、瘙癢癥、脫發(fā)及消耗胰細胞,不利于身心保健。

2.2.5 不貪肉:老年人膳食中肉類脂肪過多,會引起營養(yǎng)平衡失調和新陳代謝紊亂,易患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癥,不利于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2.2.6 不貪精:老年人長期講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攝入的纖維素少了,就會減弱腸蠕動,易患便秘。

2.2.7 不貪硬:老年人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如果貪吃堅硬或煮得不熟爛的食物,久而久之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2.2.8、不貪快:老年人因牙齒脫落不全,飲食若貪快,咀嚼不爛,就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同時,還易發(fā)生魚刺或肉骨頭鯁喉的意外事故。

2.2.9、不貪遲:三餐進食時間宜早不貪遲,有利于食物消化與飯后休息,避免積食或低血糖。

2.2.10、不貪熱:老年人飲食宜溫不宜燙,因熱食易損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如果長期服用燙食熱刺激,還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2.3針對老年人的疾病特點作出合理的護理評估及措施。

2.3.1老年護理評估內容:一般狀況:基礎、家庭、既往健康史、入院狀況;生活及自理程度:飲食、排泄、休息、煙酒、活動及其它;體格檢查:生命體征、皮膚粘膜、神經、呼吸、循環(huán)、生殖系統(tǒng);④心理社會方面:情緒狀態(tài)、人格類型、自我概念、生活方式、語言溝通、親友關系、社會支持系統(tǒng)、醫(yī)療費用來源。

2.3.2臨床護理中的對策:①確立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一切從老年患者的需要出發(fā),細化工作要求,確保護理質量和安全,避免各類潛在護理隱患。② 規(guī)范護理記錄的書寫,及時、有效地為防止護理風險提供信息。③提高護士的責任心和專業(yè)素質,提倡遇事多問一句、操作多查一次,相互提醒、相互監(jiān)督、相互幫助,培養(yǎng)護士的協(xié)作精神。老年病的治療既有專科性,又有多科性。因此醫(yī)生下達醫(yī)囑既有規(guī)律性,又有特殊性。有疑問時主動找醫(yī)生核實,防止盲目執(zhí)行醫(yī)囑,有效地降低護理差錯。④將護理安全放在護理工作首位,積極預防,對住院老年患者的安全護理應貫穿整個住院治療護理過程中,使老年病房常見護理操作風險降到最低,從而提高老年護理質量和患者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