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范文

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

第1篇: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范文

投資體制改革,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前提,也是今后深化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huán)。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guī)范行政審批”,“落實企業(yè)投資自,逐步縮小政府對投資項目的審核范圍,健全企業(yè)投資項目核準制和備案制”。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也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

雖然外資畢竟不同于內資,由于外資的特殊性,我們必須要進行區(qū)別于內資的管理方式,但從根本上說來,政府對于企業(yè)投資進行管理的職能定位應是一致的,也就是在保證國家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地把投資決策權、生產經營權交給企業(yè)。

從我國改革開放利用外資開始,我國就對外商投資實行全面、嚴格的審批管理,近年來雖有所改變,但實質并沒有變化。目前我國對外商投資仍實行全面的審批(核準)制,在企業(yè)登記注冊以前,要經過發(fā)改委(項目核準)、商務部(合同章程審批)以及其他部門(如環(huán)保、土地、消防和某些行業(yè)主管部門)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審批(核準)的某些內容甚至環(huán)節(jié),已經明顯不適應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有的甚至是相悖,必須進行改革。

實際上國內大多數(shù)省市已對目前不合理的外商投資審批管理進行了或多或少的改革或者“變通”,比如盡可能減少不合理的前置審批,或者歸并審批環(huán)節(jié),或者把某些前置審批移到企業(yè)登記注冊以后。個別地區(qū),甚至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實行登記制,雖然由于與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現(xiàn)行管理體制不吻合而被迫終止,但可看出經濟發(fā)展已對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急迫要求。

各地(包括企業(yè))普遍對目前的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成效不滿意,甚至認為2004年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后,新的核準制反而比原來的審批制更加麻煩了,有些核準甚至備案事項仍等同于審批,并且權限更集中于中央部門。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與其他領域的改革一樣,已遇到了改革“瓶頸”,單憑體制內部力量已難以突破,必須尋求新的改革推動力量,包括國內的以及國外的,包括企業(yè)以及學術界的。

我國已成為吸收外商投資大國,累計吸收外商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近年每年都保持在600億美元左右的高水平。但另一方面,提高外商投資質量的要求也日益突出,如何讓外商投資更好地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已成為利用外資工作的重點。而這就要求,我國對外商投資的管理重點應適時轉移,即從原來的重視前期審批轉向著重后期監(jiān)管。

實際上,外商投資管理中存在的“重審批、輕管理”已是長期問題,并且我們也早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至今未能根本解決。究其根源,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目前管理體制下,政府把過多的行政資源放在了前期審批上,后期的管理已無力顧及。但政府的行政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何合理配置從根本上決定了管理成效。

比如,一個國家主管部門的業(yè)務處,充其量不過10來個人,卻要審批(核準)全國數(shù)以千計的外商投資項目,則其“審批(核準)”的質量可想而知。不說審批管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如何(一名公務員不可能是所有行業(yè)的專家),單從時間上來看也不可能完成這樣的工作量。而在其本身的審批核準工作都難以有效進行的情況,又如何指望再加強后期的監(jiān)管,更如何去審時度勢,掌握國內外形勢發(fā)展和國家宏觀經濟要求,去制定更有效更合理的外商投資法律政策?

而另一方面,從我國利用外資的實際效果看來,外資的流向并未因這種嚴格審批而有顯著變化,基本上仍呈自然流入狀態(tài),即所謂的“該限制的沒有限制住,該鼓勵的沒有鼓勵得了”,也充分說明這種管理方式除了增加投資者成本,并沒有產生我們預期的效果。

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重審批輕管理”和無效管理的痼疾,惟有對現(xiàn)行外商投資管理模式進行徹底改革,把政府管理的工作重心從前期的市場準入轉到準入后的市場監(jiān)管上來,即放松市場準入控制,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yè)的生產經營行為的監(jiān)管、引導,從而更好發(fā)揮外商投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正面效應,削弱或避免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真正提高外商投資水平。

當然,這種轉變,對于現(xiàn)有外商投資主管部門來說,可能意味著從權力向責任的轉變,因為管市場準入,對于管理部門來說更多地體現(xiàn)為權力;而管理市場秩序,則多半意味著責任。雖然這種轉變正是我們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十一五”綱要)所要求的,但對于當事部門和當事者來說,總是一個痛苦艱難的過程,不但要承受一定的利益損失,也要從原來的工作方式、思維慣性中擺脫出來,難度很大。但作為執(zhí)政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黨,作為先進黨中的一員,作為國家的工作人員,做出這種轉變也是必須的、應該的。

對現(xiàn)行外商投資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影響最大的是兩個部門,一是發(fā)改委,一是商務部。發(fā)改委負責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商務部負責外商投資合同章程審批。全面的項目核準,無疑已經沒有必要,何況正如我們在實踐中看到的,這種核準以及從前的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都沒有起到真正的引導外資投向、優(yōu)化外資結構的作用。

并且,在目前的實際操作中,很多省市的絕大多數(shù)外商投資項目已經取消或歸并了立項核準。而合同章程審批,也是對外開放初期特定情況下的產物,隨著我國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逐步健全和企業(yè)自的回歸以及市場意識、法律意識的增強,政府已沒有必要再進行一般意義上的合同章程審批。本質上說,合同的簽訂和章程的制訂都是企業(yè)自身的權利,其法律效力也并非來自于政府審批,而是合同章程內容符合法律政策規(guī)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