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營銷的含義范文

營銷的含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營銷的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營銷的含義

第1篇:營銷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網絡營銷;營銷環(huán)境;微觀環(huán)境;宏觀環(huán)境

網絡營銷環(huán)境是由企業(yè)營銷系統(tǒng)以外的成員和力量所構成的,對企業(yè)發(fā)展和營銷管理能力有重大影響作用的動態(tài)系統(tǒng)。網絡企業(yè)不僅要觀察和適應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且還積極影響社會大眾和營銷環(huán)境力量,即設法對它進行超前引導。

1.營銷環(huán)境的一般結構

Internet的市場營銷環(huán)境與企業(yè)的現實環(huán)境共同構成了企業(yè)市場營銷活動的二元環(huán)境,新環(huán)境使市場營銷行為表現出許多與過去不同的特征和規(guī)律,企業(yè)將發(fā)現自己面臨一個更廣闊的機會和發(fā)展空間。如果我們對企業(yè)傳統(tǒng)的市場營銷環(huán)境和網上營銷環(huán)境進行對比分析,就不難意識到,企業(yè)應從一個更深的層次認識Internet的商業(yè)應用,而不只是視其為一種新工具。

根據有關因素與企業(yè)開展市場營銷活動的相關程度,企業(yè)的市場營銷環(huán)境一般可劃分為三個層次。

(1)企業(yè)內部微觀環(huán)境

包括公司市場營銷部門外的其他部門,如企業(yè)最高管理層。財務部門,研究部門,采購部門、生產部門,銷售部門等。這些部門與市場營銷部門密切配合協(xié)調,構成企業(yè)市場營銷的完整過程。

(2)企業(yè)外部微觀環(huán)境

包括從外部直接影響公司的行動者與力量,如供應商、中間商或中介力量、顧客、競爭對手和公眾。

(3)宏觀環(huán)境

指影響企業(yè)及其外部微觀環(huán)境的社會力量,包括人口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技術環(huán)境。政治法律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等全局性因素。

市場營銷的主要職責是從企業(yè)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現市場需求及其變化趨勢,從中尋找營銷機會和認識營銷風險,制定和調整相應的營銷策略,作出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反饋。其全部過程就是在環(huán)境中找到顧客,并設法滿足顧客需求。

市場環(huán)境導致了企業(yè)的市場營銷行為,也形成了愈演愈烈的市場營銷競爭。從市場營銷的主要職責看,這種競爭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自然資源及其他有形資源的爭奪,而是對顧客需求這種信息資源的爭奪,誰先發(fā)現和利用顧客需求信息,誰就有可能獲得成功。

2.網絡營銷環(huán)境的內涵

Internet的飛速發(fā)展,給企業(yè)市場營銷創(chuàng)造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也越來越成為市場營銷活動的基礎,創(chuàng)造著新的商業(yè)規(guī)則,一個虛擬的電子時空正在發(fā)展成為與現實環(huán)境并行的市場營銷環(huán)境。層出不窮的信息和高速增長的用戶使Internet成為市場營銷者日益青睞的新資源,企業(yè)上網成為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網上的市場營銷活動也從產品宣傳及信息服務,擴展到市場營銷的全過程。

網絡營銷環(huán)境是市場營銷者的行為時空。是作用于企業(yè)營銷系統(tǒng)運行的一切外在的參與者和影響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經濟、文化、技術、法律、競爭者、公眾、供應商等等,都構成企業(yè)的環(huán)境力量。這些環(huán)境因素會影響企業(yè)的市場以及營銷活動,制約企業(yè)為顧客服務的能力和贏利能力。一般而言,環(huán)境必須滿足以下五個方面的條件。

(1)資源

環(huán)境是資源的載體,因而它應能提供環(huán)境主體所需的各種資源。在現代企業(yè)的營銷實踐中,信息是市場營銷過程的關鍵資源,各種信息正是Internet的血液,Internet最終將全面反映現實世界的各類信息。

(2)影響

環(huán)境與體系內的所有參與者發(fā)生作用,而非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每一個上網者都是Internet上的一分子,他可以基本無限制地接觸Internet的全部,并在這一過程中受到Internet的影響。

(3)變化

整體環(huán)境不應也不可能一成不變,而是要在不斷的變化中發(fā)揮其作用和影響。環(huán)境從來都是一個動態(tài)的存在,幾乎所有現實世界的最新動態(tài)都可以迅速出現在網上,信息的不斷更新是Internet的生命力之所在。

(4)因素

構成整體環(huán)境必須是多方面因素的有機組合,單一的因素是環(huán)境的一分子,各因素應相互聯系而非孤立存在。涉及企業(yè)活動的各因素在Internet上通過網址來體現,如企業(yè)。金融、服務、顧客等,它們通過鼠標的點擊相互聯系。

(5)反應

環(huán)境對其主體產生影響,同時,主體的行為也會改造環(huán)境,環(huán)境自身應以相應的變化反映主體的行為結果。這種互動既是環(huán)境的必然,也是環(huán)境所以存在的全部意義所在。信息處理是Internet的反應機制,各種各樣的瀏覽、搜索軟件工具使Internet能實時提供人們所需的各類信息,而且可以高效率地在網上完成信息交互式溝通。

3.網絡營銷環(huán)境的基本特點

Internet所架構的虛擬世界縮短了市場營銷者與顧客之間的距離,信息的廣泛直接交流不僅提高了營銷效率,也使市場營銷者對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得到加強,但同時也使企業(yè)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變得更加復雜多變,市場競爭強度將大幅度提高。與傳統(tǒng)的營銷環(huán)境相比,企業(yè)的網絡營銷環(huán)境具有以下特點。

(1)企業(yè)營銷更多地受國際慣例而不是區(qū)域特性的影響

一方面,當今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網絡營銷在全球商品(包括服務)流通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是當前世界貿易中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由于它直接面對的是世界各地的上網顧客,因此必須努力用世界上普遍認可的國際慣例而不是僅僅在某個地方慣用的方式方法行事。所以,熟悉國際慣例、遵循通行的國際標準,就成了迎接網絡營銷挑戰(zhàn)時必須考慮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在當今社會,質量已成為各類經營實體參與全球競爭必須重視的頭等要素,相對優(yōu)越的上網顧客對質量的嚴格期望已是一種世界范圍的潮流。

(2)可控與不可控營銷要素的界限發(fā)生變化

一般認為,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屬于不可控制因素,是企業(yè)憑借自己的力量而不能及的。但是,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市場營銷”理論的提出就從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這一判斷。“大市場營銷”理論論述了有關權力與公共關系的利用,使之成為有條件的可控制的要素,收到了打開市場的效果。網絡營銷的產生改變了企業(yè)與企業(yè)、企業(yè)與消費者的相互關系,消費者地位的迅速提升,以及企業(yè)間競爭格局的重大變化,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營銷的環(huán)境結構,傳統(tǒng)市場營銷中的某些不可控因素,一旦進入網絡背景,就在一定意義上具備了所謂可控因素的屬性。企業(yè)借助于Internet直接進行交易,傳統(tǒng)環(huán)境力量對企業(yè)營銷的影響明顯減弱。

(3)顧客影響力迅速增大

網絡營銷情況下,環(huán)境要素作為一個整體對市場營銷的影響減少,然而,微觀環(huán)境要素中的顧客影響力卻迅速增大。顧客始終是營銷的中心或焦點,但由于很多企業(yè)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因此企業(yè)與顧客的關系經常是企業(yè)通過其他媒體(如報紙)、組織(如零售商)與個人而建立或形成的關系,為此企業(yè)對最終顧客的厚愛往往遠遜色于其他公眾,有關“消費者是名義之王,而新聞記者是無冕之王,政府是王上之王”的非正式說法也說明了這一點。網上顧客相對較高的支付能力與企業(yè)進行網絡營銷所具有的比較優(yōu)勢,會使網絡用戶成為世界企業(yè)竟相滿足的重點,其結果就是用于滿足顧客需要的商品更加充裕,質量進一步提高,顧客的挑選余地越來越大;企業(yè)要保持技術的優(yōu)勢和生產率的領先地位將變得更為困難,企業(yè)利潤的增加難以再由提高生產力(包括生產力與生產質量在內的競爭力)帶來,而主要靠提高服務質量與塑造企業(yè)形象來獲得。

參考文獻:

[1]劉向暉.網絡營銷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李玉清.網絡營銷[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4]陸川.網絡營銷實務[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283-285.

第2篇:營銷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顯化;漢語小說;英譯;《邊城》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3-0166-02

顯化(explicitation),又譯外為顯化、明晰化等,指對原語中暗示的、但可從語境中推導出的信息在譯語中加以明示,即通過增添連接詞或解釋性短語以提升譯本的邏輯性和易解性[1]。Blum-Kulka(1986)最早提出顯化假說:顯化或是翻譯文本等語言中介語活動中具有普遍性的策略[2]。翻譯顯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語言:英語譯法語、英語譯希伯來語等[3]。本文以《邊城》及楊憲益英譯本、金介甫英譯本為例,從連接和意義兩方面研究漢語小說英譯的顯化現象。

一、翻譯中的顯化

1.連接顯化

語篇連貫的實現除了以文字形式出現的連接手段,還包括存于語篇底層的無形的、隱性的網絡,即隱性連接[4]。如:

祖父說:“翠翠,我不去,你同小狗去好不好?”

“要不去,我也不想去!”(《邊城》)

在這段對話中,爺爺希望翠翠與二佬獨處,便想要翠翠一人去看龍舟競渡。但害羞的翠翠說:“要不去,我也不想去!”

根據語境可知,“我不去”與“你同小狗去好不好”之間、“要不去”與“我也不想去”之間均為假設關系,但原文中不存在語言上的連接形式。這樣的隱性連接可在譯文中通過添加連接詞if顯化,以明晰話語邏輯[5]。

2.意義顯化

顯化還包括意義顯化,即在譯文中添加有助于讀者理解的顯性表達,將隱含的背景信息、文化信息等顯化于譯文,使之意思更明確,邏輯更清楚[3]。如:

“‘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錦雞’,全是特為贊頌你這個人好處的警句!”(《邊城》)

爺爺借用當地俗語“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錦雞”贊揚二佬勇猛如豹子,英俊似錦雞。但是譯語讀者對于豹子和錦雞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并不了解,無法體會其中的含義。因此,在翻譯時要使用意義顯化,以幫助譯語讀者理解。

二、以《邊城》英譯本為對象,探究英譯顯化的手段及意義

《邊城》一文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少女翠翠的愛情故事。文章筆觸平實含蓄,再現了湘西人民獨特的生活和交流方式[6]。本文隨機選取《邊城》第一、二、三、六、九和十章為研究樣本,對比楊憲、金介甫的《邊城》英譯本,①從連接手段和文化意義兩方面探析漢語小說英譯的顯化現象。

1.銜接手段

《邊城》英譯本共有隱性連接127處,其在楊憲益英、金介甫兩譯本中的顯隱情況如下:

如表1所示,原文127處隱性連接中,分別有72%(91例)和57%(73例)在楊、金譯本中呈顯性,均超過漢語隱性連接數量的一半以上,這說明從連接手段來看,漢語小說英譯具有顯化趨勢。其中顯化策略有同有異,如例:

(1)“……你要做仁義大哥哥梁山好漢,把你那個放下,請我全喝了吧?!保ǖ诰耪拢?/p>

楊譯:“…If you want to live up to the heroes of Liangshan, give me that gourd and let me drink the lot.”

金譯:“…If you have to be a philanthropist, a real sport like the heroes of Mount Liang, then give it over, I’ll drink it up for you!”

掌水碼頭的順順見爺爺四處請人吃酒,擔心酒被吃完,便打趣扣下他的酒葫蘆。原文中隱性的條件從句“(如果)你要做仁義大哥哥梁山好漢……”在譯本中均用“if”顯化,符合英文表達方式。

(2)“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保ǖ诙拢?/p>

楊譯:“Nature is her mother and teacher, making her innocent, lively and untamed as some small wild creature.”

金譯:“Nature had brought her up and educated her, making her innocent and spirited, in every way like a little wild animal.”

少女翠翠在大自然中成長,山水風日賦予她活潑與靈秀。楊、金兩譯本均使用伴隨狀語“making”顯化自然養(yǎng)育的結果。

(3)“……然而船只的上下,劃船拉纖的人大都有一定規(guī)矩,不必做數目上的討論?!保ǖ诙拢?/p>

楊譯:“…from the boat-owners down to the oars-men and towmen they make it a rule never to mention figures.”

金譯:“…but everyone in the crew from the top to bottom, from the oarsmen on board and the trackers onshore, observed a rule: no talking about numbers.”

此例描寫小城的生意人淳樸真摯,即便做生意也不刻意追求錢物?!安槐刈鰯的可系挠懻摗迸c“規(guī)矩”為同位語關系。楊譯本使用形式賓語it指代“never to mention figures”,而金譯本則使用冒號來表達“rule”的內容。二者顯化手段不同,但都將原文暗示的邏輯明晰化。

2.文化意義

所選章節(jié)共含有文化詞12個、俗語3個及典故3個(共18處),其在兩譯本中的顯隱情況如表2所示。

原文中的文化詞、俗語及典故在楊譯本中有33%被顯化,61%呈隱性,6%省譯;在金譯本中,61%被顯化,39%呈隱性。這說明二人在譯文中通譯或闡譯的程度不同:楊譯本總體保持隱性,而金譯本將大部分文化意義顯化,如例(4)。值得關注的是,楊譯本對兩處保持隱性的文化詞做了腳注,在腳注中詮釋文化內涵,從而兼顧了保留文化風格和提高讀者接受度,如例(5)。

(4)“由于這點不自覺的私心,他把長子取名天保,次子取名儺送?!保ǖ诙拢?/p>

楊譯:“He had a soft spot in his heart for the younger, giving him the name Nuosong, his brother that of Tianbao.”

金譯:“This unconscious preference led him to name the elder son Tianbao (Heaven-protected), and his younger brother Nuosong (sent by the Nuo Gods). He who was protected by Heaven might not be so favored in the worldly affairs of human, but he who was sent by the Nuo Gods, according to local understanding, must not be underestimated.”

文化詞“天?!焙汀皟汀痹跅钭g本中簡單地用拼音表示,給譯文讀者傳遞了姓名的漢語發(fā)音,但未解釋二者何意,更無法表明二子名字體現了父親的什么心理,故為隱性。金譯本則采用拼音加注解的方式,在括號內分別解釋“天?!焙汀皟汀钡囊馑?,并在下文中說明為何“儺送”之名體現了父親“不自覺的私心”。

(5)“儺送美麗得很,茶峒船家人……為他取一個諢名為‘岳云’?!保ǖ诙拢?/p>

楊譯:“And Nuosong was such a fine looking boy that the Chadong boatmen nicknamed him Yue Yun.” (Footnote: Son of Yue Fei, a brave patriotic general of the Song Dynasty who fought against invaders. Yue Yun is presented pn the stage as a handsome and courageous young fighter)

金譯:“Nuosong was exquisitely handsome…and was nicknamed Yue Yun,…that most handsome warrior of the Song Dynasty a thousand years earlier.”

此例中,文化詞為“岳云”。兩譯本皆用拼音表示該人名,不同之處是金譯本添加描述性短語來闡釋諢名“岳云”背后的文化意義。楊譯本雖未在譯文中顯化文化詞的內涵,但采用腳注的方式對“岳云”進行說明,使譯文更易于理解。

三、結論

通過對《邊城》所選語料及其兩英譯本的對比可知,漢語小說英譯中存在顯化現象。英譯顯化有效增加譯本的邏輯性和易解性。在文化意義方面,楊譯本總體上保持了文化意義的隱性,其中對個別文化詞通過腳注形式向讀者詮釋文化內涵;金譯本則顯化大部分的文化意義,對隱含的文化背景進行說明。由此可知,翻譯中的隱、顯現象以及隱顯程度既與語言的形式化程度有關,也與譯者因素有關。

――――――――――

注 釋:

①所選楊憲益(與戴乃迭合譯)《邊城》譯本為譯林出版社“新課標雙語文庫”系列2009年6月版;所選金介甫《邊城》譯本為HarperCollins出版社2009年版。

參考文獻:

〔1〕MARTIN J 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2〕BLUM-KULKA S. 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G]// VENUTI L.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86: 298-314.

〔3〕柯飛.翻譯中的顯和隱[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4):303-307.

〔4〕張德祿,劉汝山.語篇連貫與銜接理論的發(fā)展及應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營銷的含義范文

作者:余芳 單位:福建省永安市供電有限公司

在電力企業(yè)中直面客戶層的營銷文化層,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在最外層的,這一層雖然是最底層最簡單的文化組成,但是其也是直接面對客戶的,對電力企業(yè)的日常營銷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說直接是企業(yè)的形象層。在這一層的電力營銷中,應該構建完善的服務文化,加強企業(yè)與客戶之間的友好的聯系與溝通,維護客戶與企業(yè)固有的關系,并且進行潛在客戶的開發(fā),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來樹立企業(yè)的良好形象,從而獲得企業(yè)的收益。程序流轉層。程序流轉層也就是營銷文化的中間層,這一層主要是營銷方案的制定以及現場的偵查活動。在這一層的營銷之中有著相關的制度以及行業(yè)的標準,這些都是需要營銷人員特別注意的,在這一層的營銷文化需要有專業(yè)的行業(yè)素養(yǎng)以及個人服務熱情,要進行細致的工作,對于客戶的服務在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特別的注意,不能夠出現失誤。因為可能一個失誤的出現都直接會影響最后的投入運營,造成客戶對企業(yè)的不滿意,從而對企業(yè)的形象造成影響。營銷文化核心層。營銷文化的核心層也就是營銷文化體系的最內層,這個層級是整個營銷文化的最關鍵的地方,直接是營銷文化的形成的地方。在這個層級中,需要企業(yè)對員工的思想做一個有效的引領,幫助員工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營造良好的營銷氛圍,讓企業(yè)的員工因為企業(yè)的信念而凝聚起來,在心中形成一個小小的宇宙,從而在工作的時候信心百倍又充滿活力。當然這個層級的文化也是整個電力企業(yè)營銷文化的靈魂部分,它能夠積極的推進企業(yè)的營銷,在獲得企業(yè)利潤的基礎上促進企業(yè)的良好發(fā)展。

對于電力企業(yè)也是一樣,營銷文化的建設能夠讓企業(yè)內部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從而在電力營銷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做好企業(yè)文化分析,準確定位營銷文化任何一個企業(yè)都有著自己的文化,雖然有的企業(yè)并沒有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體系,但是企業(yè)文化就像是一種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統(tǒng)一的著裝,統(tǒng)一的口號等等這些都是企業(yè)的文化內容。所以在電力企業(yè)中也是一樣,在營銷文化的建設中首先要考慮到企業(yè)的整體文化,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營銷文化的準確定位。營銷文化需要根據個性化、差異化等不同的因素來進行構建。在構建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電力企業(yè)所處的地域,企業(yè)的歷史背景等等,從而讓營銷文化有個好的定位,具有深厚的內涵以及能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總體來講,在電力營銷文化的定位中在除了堅持優(yōu)質服務之外還應該選擇一些具有特色化的電力營銷口號,在這些口號中需要有感恩、感謝一線員工、感謝客戶、創(chuàng)新、高科技、盡責等等文化因素,從而讓企業(yè)營銷人員形成一股巨大的凝聚力,以共同的信念與企業(yè)一起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構建電力營銷文化體系,激發(fā)企業(yè)內部活力電力營銷文化的建設需要一個成熟的體系作為鋪墊,從而更好的發(fā)揮營銷文化的作用。所以對于電力企業(yè)來講,應該建構三層的電力營銷文化,通過對核心文化、流轉層文化以及外層文化的構建,讓企業(yè)內部充滿生機與活力,讓企業(yè)的員工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從而促進整個電力企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當然在具體的構建中,在核心文化層需要引導企業(yè)的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在企業(yè)內部找到認同感與歸屬感,還有奮進感,從而不斷的激發(fā)自己的潛能,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其次,在流轉層文化的構建中,需要培養(yǎng)出一流的營銷隊伍,提高整個營銷的方案制定能力,提高業(yè)務質量;最后在營銷文化的最外層應該構建起客戶的文化,優(yōu)化員工的服務意識,并且讓營銷文化充滿員工的內心,從而更好的給客戶帶去服務,樹立企業(yè)良好的形象。

打造營銷品牌,增強營銷團隊的戰(zhàn)斗力品牌也是一種文化,品牌效應不管是對于消費者來說還是對于企業(yè)的員工來說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在電力企業(yè)中也是一樣,一個好的品牌總能夠帶動員工的積極性,能夠讓員工的營銷的過程中更加有自信。所以,對于電力企業(yè)來講,在營銷文化的建設中也應該不斷的進行品牌文化的創(chuàng)設,不斷的樹立典型,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以此來增強企業(yè)營銷團隊的戰(zhàn)斗力。并且在營銷團隊之中,還應該樹立典型,對于那些營銷做得好的員工要進行獎勵,讓他們去主動積極的幫助其它的員工,一起來讓企業(yè)的營銷做得更好,從而不斷的增進企業(yè)的績效,提升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在企業(yè)內部建立一個完善的營銷文化體系,通過文化的力量來推進企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為企業(yè)樹立良好的形象并且取得效益,這是當今電力企業(yè)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的必由之路。所以,電力企業(yè)一定要認真的把握企業(yè)文化的發(fā)展趨勢,積極的營造企業(yè)的營銷文化,為電力營銷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組建一支優(yōu)秀的營銷團隊,從而促進企業(yè)發(fā)展與繁榮。

第4篇:營銷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 英漢 顏色詞 翻譯方法

絢麗多姿的世界蘊含著各種情意和色調,顏色詞是每個民族文化和語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個民族對于顏色詞的理解卻不盡相同,在顏色詞的使用上始終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英漢互譯時,翻譯者需要從與其相關的背景知識去理解更深一層的含義,善于比較英漢顏色詞的詞義和內涵,力求在翻譯過程中減少誤譯。在進行顏色詞的翻譯時也必須考慮不同的文化因素,以達到交際的最終目的。筆者通過對英語不同顏色詞翻譯的探討,并對顏色詞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加以深入地理解,以求教于同行和讀者。

英漢語中的顏色詞數量都極為豐富,而英漢兩種語言把顏色詞大致分為三類:基本顏色詞、實物顏色詞和色差顏色詞。

從英漢兩個民族對顏色的感受來說,對基本顏色的概念是比較一致的。英語和漢語對基本顏色詞的分類差別不大,英語中常見的基本顏色詞均可在漢語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基本顏色詞,但它們有的在指稱意義上并不完全對等:

red(紅,赤),yellow(黃),purple(紫),black(黑,青),blue(藍),white(白),brown(棕,褐),green(綠,青)

顏色雖是自然現象,但不同的民族由于受自然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及民族審美心理和認識情感的影響,對顏色的觀感不盡相同,從而使同一顏色詞在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象征意義,而使顏色詞獨具引申意義和文化意義。要注意在翻譯實踐中不能脫離上下文的具體情況而孤立地理解與翻譯,必須在理解原文顏色詞含義的基礎上,結合原文的整體對顏色詞作靈活處理,才能避免錯譯或死譯的現象。要想準確而生動地運用各種顏色詞把原文中色彩斑斕的世界重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譯者的確需要注意很多問題。遇到詞匯空白和文化鴻溝時,譯者要采取靈活的補救措施,使原文與譯文相協(xié)調,使讀者能夠真正欣賞原作的色彩和意境。一般來講,顏色詞語的翻譯大致有以下四種方法。

1.直譯

直譯(literary translation),就是在轉達原文意思的時候,使譯文的表達形式和句法結構盡量同原文一致,能完全對等的就完全對等,不能完全對等的也要大致對等。

基本按照原文的詞語形式來翻譯,把英語顏色詞譯成與之相應的漢語顏色詞。如果英語顏色詞與漢語顏色詞在詞義上相同,就可采用這種直譯的方法。如:

White House 白宮

red figure 赤字

black market 黑市

yellow pages 黃頁(指商店、飯店、商戶和機構的電話簿)

His arms and legs were thickly smeared with calamine lotion dried to a chalky white.他四肢上涂得厚厚的爐甘石液已干成粉白色。

2.借譯

由于英漢兩民族生活結構、思維方式的差異,英語中有些顏色詞在漢譯時需根據漢語習慣做些變通,以便于漢語讀者接受和理解;反之亦然。根據譯入語的習慣,用讀者熟悉的顏色詞來改變原文的顏色詞。如一種顏色在兩種語言中分別被不同的顏色詞所指稱,而直譯會導致讀者不正確的聯想或是不為譯入語的讀者所接受,這時可改換顏色詞,使之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如:

black tea 紅茶

black and blue 青一塊紫一塊

pitch black/jet-black 漆黑

His face became blue with cold.他的臉凍得發(fā)青。

She dressed in a very short creamy skirt that day.那天她穿著一條很短的米色裙子。

3.增減顏色詞

原文中無顏色詞,譯文中根據譯入語的表達習慣,根據具體語境添增色彩詞以突出色彩,加強譯文的感染力從而增減適當的顏色詞。為了追求相同的聯想意義,在譯文中根據譯入語的習慣,可以增加或減去適當的顏色詞。增色法指源語中沒有顏色詞,譯者可根據目的語的表達習慣增加一個或幾個顏色詞以達到與源語相同或相似藝術效果的方法。減色法指源語中有顏色詞,但在翻譯時卻隱去顏色詞的方法。

在很多情況下,源語中的顏色詞表達的是一種象征意義或引申義,在目的語中找不到相應的顏色詞,為了準確傳達作者思想,翻譯時只能用目的語中意義相同卻不帶顏色詞的詞語來代替源語中的顏色詞,從而使譯文最大限度地傳遞信息。如:

He didn’t try in vain.他沒有白干。

Her eyes became moist.她眼圈紅了。

And over all these,set close against the golden hair and burning cheek of lady and knight is that untroubled and sacred sky.在這一切之上,同貴夫人和騎士金色頭發(fā)和紅潤面頰相映襯的是一片蔚藍的天空。

4.意譯

意譯(free translation),是指通過對原文深層意蘊的理解和消化,將原文的表層結構打破和重組,然后轉化為譯文自然流暢的表層結構;換句話來說,就是沖破語言的外殼,將其真正的意指挖掘出來。

意譯對于那些在一種語言中常用,而在另一種語言中不常用或不使用的實物顏色詞在譯語里又找不到可以借用表達這種顏色的實物顏色詞,最好采取意譯即使用基本顏色詞的方法。有些顏色詞語因為是習慣用法,有引申意義,此時可以根據原文的意思,完全忽略原文的顏色詞,而用譯入語的適當詞語來翻譯。如:“紅榜”不可譯成“red roll”,英語的習慣表達是“honor roll”;“紅娘”的相對形式是“go-between”,而決非“red woman”之類。而像“black tea”對應的中文不是黑茶,而是“紅茶”。又如:

love pea紅豆

pink slip解雇職工通知單

a green hand新手

black coffee純咖啡

cherry lips鮮紅的嘴唇

rosy cheeks 紅潤的面頰

He is green with jealousy.他醋意大發(fā)。

He is a blue-blooded man.他出生貴族。

You look blue today.What’s wrong with you?你今天看起來悶悶不樂,出了什么事?

總而言之,人們生活在色彩之中,大千世界均由各種不同的顏色所構成。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環(huán)境、心理因素、、思維定勢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賦予顏色詞的語用意義亦不盡相同,這樣,顏色詞的象征意義在中西方文化之間自然就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有的甚至截然相反。要想對英漢顏色詞進行恰當的翻譯,首先我們得對基本顏色詞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了解它們的感彩、修辭意義和聯想意義,也要遵循文化翻譯的原則。這樣,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使用直譯、借譯、增減顏色詞及意譯四種翻譯方法,譯文才能體現譯入語民族的文化習俗,從而達到翻譯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黃碧蓉.英漢顏色詞的社會文化內涵及翻譯[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4,(12).

[2]盧紅梅.華夏文化與漢英翻譯[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熊婷.英漢語言中顏色詞的對比翻譯[J].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3).

第5篇:營銷的含義范文

1.認準字形

小學生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積累起來有時混淆。如“n”和“u”和“b”和“d”等,應給予他們以形的理解方式去記憶,由于他們的字形相近,會帶給孩子們帶來麻煩。

2.讀準翹舌音

翹舌音就是發(fā)音時舌頭翹起。教師在教zh、ch、sh、r時,一定要讓學生認真觀察發(fā)音部位和方法;翹起舌尖,抵住硬腭的前部,就是上牙床后部位然后稍放松,讓氣流從縫中擠出來,由于受區(qū)域的影響,很多方言把zh、ch、sh讀成z、c、s,甚至有的地區(qū)的方言根本不存在zh、ch、sh的音,學生找不到正確發(fā)音部位,讀準拼音。

3.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小學生年齡尚小,常常其所接觸的家庭環(huán)境或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而養(yǎng)成不規(guī)范的發(fā)音習慣。如有些家長把上學的學(xué)讀成“xiào”,“大約”的“約”(yuē)讀成(yāo);把鮮血的“血”(xuě)讀成“(xiě)”而小學生在幼年時期就受到錯誤的教育,在其腦海中的記憶會很深,因此,我們應及時地發(fā)現其錯誤,并及時地糾正。

4.讀準n、l兩個字母

有些地區(qū)的人常把“奶”讀成“l(fā)ǎilǎi”把藍天讀成“nán”天發(fā),發(fā)音時,舌尖低住口牙床,讓氣流從鼻腔透出,。聲音又輕又短,l的發(fā)音與n的大至相同,但氣流不從鼻腔中透出,掌握了發(fā)音方法,就可區(qū)分這兩個聲母讀音了。

5.讀準四聲

為了讀好“四聲”先教給學生聲調規(guī)律: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上聲的特點是音高最低,音長最長。常出現的毛病是讀的音較短,降得不夠低,不夠快。別外,訓練要循序漸進,首先按陰、陽、上、去的順序,借助手勢做輔助,讓學生掌握聲調高低升級的變化過程,讀準四聲的準確調值。其次,打亂順序讀準調值。最后,在整個拼音教學過程中加以練習,都應該有一個復習鞏固和不斷辯正的過程。

6.讀節(jié)拼音要規(guī)范

說到拼讀方法,大家都知道兩種拼法是:“前者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比捶ㄊ牵骸奥曒p介快韻母響,三拼連續(xù)很順當?!苯虒W中教師可以先把章節(jié)分解,體味出是由哪些音組成的,這樣,會避免在教學中出現錯誤。

第6篇:營銷的含義范文

“老師傅,生意不錯吧!”

“嗯,還可以,過得去吧!”

“看您成天忙忙碌碌的,收成一定不錯吧!”

“呵呵,還不錯吧!反正養(yǎng)老婆和供孩子讀書基本沒問題了!朋友,別看我普普通通,我家女兒可是在南大讀書哩!學費貴著哩!”

“喲,老師傅,你真行啊!一般人可沒您這么大能耐呢!”

“呵呵,朋友你可真會說話。不過你倒沒說錯,我吧,不動不搖,一個月4000塊是沒有問題的!”

老漢打開了話匣子,和我聊了起來。

兩年前,老漢在工廠下崗了。下崗工資就那么少,生活的壓力,使得老漢開始打算賣報掙錢(制定工作目標)。幾經挑選,發(fā)現35路車總站人流量大,車次多,于是選定在那里賣報(經初步市場分析,選擇終端銷售點)。

但是,經過幾天蹲點發(fā)現,車站固定的賣報人已經有了兩個(營銷環(huán)境論證)。其中一個賣了很長時間了,另一個好象是車站一位駕駛員的熟人(對競爭對手進行初步分析)。如果不做任何準備就直接進場賣報,一定會被人家趕出來的。于是老漢打算從車站的管理人員下手(制定公關策略)。

開始,老漢每天給幾位管理人員每人送份報紙,剛開始人家跟他不熟,不要他的報紙。他就說這是在附近賣報多余的,車站管理員也不是什么大官,一來二去也就熟了。老漢這時就開始大倒苦水,說現在下崗了,在附近賣報銷量也不好,一天賣不了幾份,而馬上女兒就要參加高考了,高昂的學費實在是無力負擔,女兒學習成績那么好,如果讓她不讀了真的對不起她了……(與公關對象接觸,并博取同情)。人心都是肉做的,車站管理員就熱心幫他出主意:那你就到我們車站來賣報嘛。我們這邊生意蠻好的,他們每天都能賣幾百份呢。大功告成了!有了車站管理員的許可,老漢光明正大的進場了。當然,老漢不會忘記每天孝敬管理員每人一份報紙(公共關系維護)。

可是,這場是進了,可一共三個賣報人,賣的可是同樣的報紙。老漢冥思苦想一番(進行營銷策略分析),有了!另兩個賣報的都是各有一個小攤點,在車站的一左一右。老漢決定,不擺攤,帶報紙到等車的人群中和進車廂里賣(差異化營銷,渠道創(chuàng)新,變店鋪銷售為直銷)。賣一段時間下來,老漢還總結了一些門道:等車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的喜歡買報紙、上車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歡買報紙并喜歡一邊吃早點一邊看(消費者分析)、有重大新聞時報紙賣的特別多(銷售數據分析)。

于是,老漢又有了新創(chuàng)意。每天叫賣報紙時,不再叫喚“三湘、晨報、晚報,五毛一份,八毛兩份”,而是換了叫法,根據新聞來叫。什么連環(huán)殺人案告破啦、一個女檢查長的墮落啦、諾貝爾獎中國人有重大突破啦什么的(對產品進行分析,挖掘USP獨特的銷售主張)。果然,這一招十分見效!原先許多沒打算買的人都紛紛買報紙。幾天下來,老漢發(fā)現,每天賣的報紙居然比平時多了一半!

同時,老漢還憑借和車站管理員的良好關系,讓同樣下崗的老婆在車站擺了個小攤,賣豆?jié){。旁邊賣早點的攤點已經有十來個了,帶賣豆?jié){的也有四五家。而老漢不同,老漢只賣豆?jié){,而且老漢的豆?jié){是用封口機封裝的那種,拿在手上不會灑出去。比人家多花了500多塊買的一臺封口機,豆?jié){價格比別人貴一毛錢。因為坐車吃早點的人通常沒法拿飲料,因為怕灑。有了這個封口豆?jié){,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針對目標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開發(fā)邊緣產品)。結果,老漢老婆的豆?jié){攤生意出奇地好!

第7篇:營銷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翻譯 英語學習 語感 操作

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變化和發(fā)展,特別是當代科技的突飛猛進,使得現代英語也隨之變化和發(fā)展。就書面英語而言,這種變化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英語表達越來越簡練;二是出現了大量新生詞匯;三是舊詞新用的情況日益普遍。這些變化和發(fā)展直接影響到了現代英漢翻譯的操作,對其構成了新的巨大的挑戰(zhàn)。

社會的發(fā)展導致了現代英語在詞匯與表意手法上出現了種種新的情況,我們要多加關注。但是英語的行文基本句法規(guī)則畢竟沒有出現什么巨大變化。因此,就英譯漢來說。我們以往至今所形成的而且不斷豐富發(fā)展的英漢翻譯理論,對現代英語的翻譯實踐仍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語感在英語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翻譯從而提高英語成績;更好地翻譯,反過來同樣可以幫助形成更好地語感,同樣有益于英語學習。以下,我們將小議現代英漢翻譯的具體操作在高中英語中的應用。

一、個別單詞的稍微調整

英語和漢語本屬兩個不同的語系,自然會在行文結構上出現較大差別,在英譯漢中,我們應注意如何使翻譯出來的句子的行文法構讀起來順暢、妥帖。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個別詞或詞組的位置來達到較好的翻譯效果。比如說:

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 for nearly twenty-five month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

翻譯時如果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紋絲不動按原序翻譯,便會是這樣的一句漢語:

“她和她的家人在外躲了將近25個月在她們被發(fā)現之前?!?/p>

這樣的行文相信不會出現在絕大多數中國人自己的文章中,這個句子有著明顯地被歐化了的痕跡,很別扭。若將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 在翻譯時稍作位置上的移動,句子便會順暢很多。

“在她和她的家人被發(fā)現之前,她們在外躲了將近25個月。”

二、主句先(后)行

英語中的一個典型的行文結構就是在一個較長的句子中間插入一個詞組或一個子句。當遇到這種情況,首先我們要做的應是分析句子的結構,判別句子的主干和插入(補充)成份,然后分別進行適當處理,使翻譯出的句子主次有序,脈絡清晰。比如:

In fact, an English dictionary like the kind you use today wasn't made until the time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句子的like the kind you use today顯然在句中是修飾an English dictionary的定語,如果還是照原句譯在后面便不合漢語習慣,于是把這個定語提前翻譯得到:

“實際上,像你如今使用的那種英語字典直到清朝晚期才出現?!?/p>

三、前后句子位置互換

在第一點中曾提到翻譯時可將句中個別詞或詞組位置稍作移動,那么句子與句子之間也可作調換處理的達到讓譯文更通順、地道和簡潔。如:

One sign of how badly the seas have been over fished is that the number of white sharks has declined 53% since 1970.

按原文譯成:“有一個跡象說明,對海洋漁場的狂撈濫捕已到了什么程度,這就是自從1970年以來,大白鯊的數量遞減了53%。”

在進行換位后,句子便譯成:“自從1970年以來,大白鯊的數量遞減了53%,從中可以看出,對海洋漁場的狂撈濫捕已到了什么程度。”再如:

She is very illustrative of what the problem is.

使用句子前后位置互換后句子譯成:“問題是什么,她講得非常生活明白?!?/p>

此句便顯得干凈、利落。

四、非句子譯成句子

英語句子中常出現非句子形式的表達,比如獨立主格結構或者非謂語動詞所表達的動賓關系和主謂關系等,那么在英語漢譯時,為了使譯文通順、可讀,將原文的某些非句子形式的表達翻譯出來。如:

Seen from the tap of the mountain, the lake looks like a big round plate.其中的非謂語動詞結構seen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不能直接譯成“當從山頂上被看”,我們應把它譯成一個句子,如“當我們從山頂上往下看是,湖就像一個大圓盤”,如此的譯句才是符合漢語的習慣的。

五、適當的斷句

英語中存在大量的長句,在翻譯過程中不一定要改變其結構,只需要適當按照原句的意群逐順序翻譯,斷句就要求恰到好處來了。如:

Today's teachers know they have to make lessons fast-moving and entertaining for children raised on television and computer games.

斷句:

Today's teachers know… they have to make lessons fast-moving and entertaining… for children raised on television and computer games.

譯成“今天的教師懂得,他們給孩子們上課節(jié)奏要快,而且還要有情趣,因為這些孩子是在看電視和玩電腦游戲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p>

其實,翻譯的操作還有很多,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只要加以語用便能讓我們的學習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 莊繹傳.《英漢翻譯簡明教程》.

第8篇:營銷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分類器 機器翻譯 歧義詞匯 多投票策略

1 概述

漢英機器翻譯是指使用計算機自動地將漢語句子轉化為具有相同含義的英語譯文的過程。漢英機器翻譯的研究對于我國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漢語句子中,往往存在著大量的歧義詞匯。漢語單詞“面”是一個歧義詞匯。在漢語句子“打著一面旗”中,“面”是“個”的含義。在漢語句子“去買面”中,“面”是“糧食”的含義。在自動翻譯過程中,計算機需要確定單詞“面”在句子中的真實含義。

目前,漢-英機器翻譯主要是借助于語言學資源來實現。所使用的語言學資源主要包括:機器翻譯詞典、翻譯規(guī)則庫、翻譯實例庫和概率化的短語翻譯對表。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借助于自然語言處理工具。所使用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主要包括:漢語分詞工具、漢語詞性標注工具、漢語句法分析工具和漢語詞義消歧分類器。根據以往經驗統(tǒng)計,漢語中的詞匯歧義現象占到了整個語言現象的42%,其比例是相當之高的。如果能將詞義消歧結果融入到自動翻譯過程之中,必將降低翻譯的難度并且提高自動譯文輸出質量。因而,詞義消歧對于提升機器翻譯質量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機器翻譯的種類有很多,但較為成型且廣泛應用的仍然是基于語言學知識的機器翻譯系統(tǒng)。詞義消歧知識的形式主要包括:詞義消歧模板和詞義消歧模型。

2 融合多種詞義消歧的機器翻譯

本文給出了一種使用多種詞義消歧策略來進行自動翻譯的方法,其框架如圖1所示。用戶在機器翻譯系統(tǒng)中,輸入待翻譯的漢語句子。首先,漢語句子需要經過分詞工具的處理,切分出所有的漢語單詞。對于句子“打著一面旗”而言,分詞結果為:“打/ 著/ 一面/ 旗/”。然后,使用詞性標注工具來標記出每一個漢語單詞的詞性。對于以上句子而言,詞性標注的結果為:“打/v 著/used 一面/m 旗/n”。在詞義消歧過程中,所使用的消歧特征可以為:詞形信息、詞性信息和語義信息等。在消歧過程中,往往需要開設一定大小的詞窗來抽取這些消歧特征。所使用的分類消歧方法包括:樸素貝葉斯算法、最大熵算法和支持向量機算法等。不同的消歧特征、不同大小的詞窗和不同的分類消歧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消歧效果。因而,存在著多種不同精度的詞義消歧分類器。每種詞義消歧方法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陷。如果能綜合多種消歧分類器的優(yōu)勢,必將提高系統(tǒng)的整體性能。

本文使用了m種不同的詞義消歧分類器(SC1,SC2,…,SCm)來確定同一個歧義詞匯的語義。在輸入的漢語句子中,使用這m種不同的詞義消歧分類器來判定歧義詞匯w的語義類。對于詞義消歧分類器SCi (i=1, 2, …, m)而言,提取詞匯w所在的上下文,從中抽取消歧特征。根據消歧特征,使用詞義消歧分類器SCi來判別詞匯w的語義為Si(i=1, 2, …, m)。由于使用了m種不同的消歧分類器來確定詞匯w的語義,因而得到了w的m種語義S1, S2, …, Sm。語義Si為詞匯w的英語譯文。此處,將使用多投票策略來確定詞匯w的真實語義。多投票策略的主要思想是:將每種消歧分類器的語義分類結果視作一票,計算得票最多的語義。對Si, S2, …, Sm進行去重,得到了n種不同的語義。將這n種不同的語義視為n個不同的盒子,將Si(i=1, 2, …, m)視為一票投入對應的盒子中。計算每個盒子中的票數,得票最多的盒子所對應的語義St就是歧義詞匯w的真實語義。

在確定歧義詞匯的真實語義之后,將漢語句子傳遞到譯文轉換模塊。譯文轉換模塊將根據漢英機器翻譯詞典來確定漢語句子中其余詞匯的譯文。在確定這些詞匯的譯文時,主要依據詞匯在當前句子中的詞性信息。在輸入的漢語句子中,能夠確定這些詞匯的語義。但是,在機器翻譯詞典中,這些詞匯仍然有不同的候選譯文。根據這些詞匯在漢語句子中的詞性標注,能夠唯一地確定其真實譯文。漢英語序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對于漢語句子“房屋的前面”,其英語譯文為“in front of house”。在大規(guī)模平行雙語語料上,抽取語序相反的漢英語言學單元對。從這些漢英語言學單元對中,使用機器學習算法來獲取翻譯規(guī)則庫。譯文轉換模塊使用翻譯規(guī)則來調整漢語句子的語序,同時,使用每個詞匯的譯文來生成其英語譯文。

3 結論

本文利用分詞技術和詞性標注技術來處理輸入的漢語句子,運用多種不同的詞義消歧分類器來確定歧義詞匯的語義。同時,使用多投票策略將這些詞匯的語義集成到機器翻譯系統(tǒng)中。根據翻譯規(guī)則庫和漢英機器翻譯詞典來確定漢語句子的英語譯文。

參考文獻

[1]湯小娜.詞義消歧在統(tǒng)計機器翻譯中的應用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7(碩士學位論文).

[2]王博.中文全詞消歧在機器翻譯系統(tǒng)中的性能評測[J].自動化學報,2008,34(5): 535-541.

[3]何徑舟,王厚峰.基于特征選擇和最大熵模型的漢語詞義消歧[J].軟件學報,2010,21(6):1287-1295.

第9篇:營銷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美韓FTA 對外貿易 自由貿易區(qū)

一、 美韓簽署FTA協(xié)定的簡要回顧

2006年2月6日,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宣布美國將與韓國進行自由貿易協(xié)定的談判,他評論說:“這是美國15年內最有意義的FTA談判,原因在于韓國經濟的份量超過目前已與美國簽署FTA的所有伙伴?!?/p>

2007年4月2日,經過近十個月的談判,美國與韓國最終在韓國首都首爾簽署了雙邊FTA。對韓國而言,這是其有史以來最大的FTA;對美國來講,則是自1992年簽署北美FTA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FTA,同時也是美國首次與亞洲主要經濟體簽署此類協(xié)定。美韓兩國談判代表對此評價很高,美方認為美韓FTA的達成將進一步鞏固兩國間的經濟和戰(zhàn)略伙伴關系,有助于消除雙邊貿易和投資壁壘,韓方認為,韓美FTA是一項互利的雙贏協(xié)定。

美國是韓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而韓國是美國的第七大貿易伙伴,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預測,韓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達成后,韓國對美國年出口將會增加35―46億美元,美國企業(yè)在韓國的投資每年會增加39―96億美元,每年新增就業(yè)崗位10.4萬個,韓國年GDP有望增加29―135億美元。又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的估計,韓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將會使兩國2006年780億美元的貿易額在今后3―5年內增加到1000億美元。

二、美韓簽署FTA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正面效應

(一)推動中韓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

盡管美韓FTA協(xié)定還要得到兩國議會的批準,而這一前景不會一帆風順,但協(xié)定的簽署本身在亞洲地區(qū)具有標志意義。當前,中國和東盟10國的FTA談判基本完成,雙方都表示按期建立自由貿易區(qū),在中國的帶動下,日本、韓國都和東盟展開了談判,亞洲地區(qū)雙邊FTA浪潮已經開始,而美韓的FTA協(xié)議對這股風潮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相信美韓達成FTA協(xié)議后,韓國也將在不久的將來與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協(xié)定,因為兩國經濟之間存在互補性,第一,韓國經過多年的經濟增長和持續(xù)的高儲蓄,資金相對比較充足,但韓國經過對勞動密集產業(yè)投資后,產業(yè)發(fā)展空間較少,所積累的資金需要尋找出路,而中國工業(yè)發(fā)展正以投資需求拉動為主,而且,中國近年來經濟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且投資收益率日益提高,因此中國成為韓國資金比較理想的投資場所;第二,中國現在的貿易方式以加工貿易為主,從東亞國家進口原材料,加工后出口到美歐等國家,賺取的僅僅是加工費用,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尚處于工業(yè)化過程中的勞動力無限供給階段,勞動力價格低廉,雖然這種優(yōu)勢會逐漸減少,但目前中國工人的工資水平還是很低。相反,韓國勞動力的短缺致使勞動力價格迅速上升,有關資料顯示,韓國的薪資水平差不多是中國的8倍左右,因此韓國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向中國轉移,是增強韓國廠商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同時能夠為緩解中國就業(yè)壓力助一臂之力;第三,韓國具有較強的加工和生產技術,但在航天航空方面的技術相對較弱,高新技術的科研力量也缺乏,而中國有較強的科研力量,因此建立自由貿易協(xié)定會促進雙方技術的進步。中韓建立自由貿易協(xié)定會進一步擴大兩國的貿易規(guī)模,促進產業(yè)結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各自的國家戰(zhàn)略。

(二)有利于推進亞洲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

2002年11月4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計劃正式啟動,今年美韓又簽署了FTA,那么日本在東北亞地區(qū)一體化事務上必將處于被動地位,這將刺激日本,迫使其積極參與地區(qū)一體化事務,在建立亞洲自由貿易區(qū)問題上,東亞幾國存在分歧,但東亞地區(qū)存在的問題其實恰恰需要經濟一體化這個工具來優(yōu)化國家間關系。

當前,關于亞洲自由貿易區(qū)的構想有三個方案,分別是中國提出的東盟與日、中、韓簽訂自由貿易協(xié)定,日本提出的東盟與日、中、韓、印、奧、新16國東亞經濟合作協(xié)定構想,此外還有美國提出的亞太自由貿易區(qū)設想。對于亞洲而言,比較現實的一步是在東盟“10+3”的框架下實現貿易自由化。2007年4月日本與東盟已開始了第七輪自由貿易談判,力爭在2007年簽署一項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中國應當采取的政策是以積極姿態(tài)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各項協(xié)議和日程安排逐步落實,從而實現中國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從東亞合作發(fā)展的經歷看,東亞各國貿易往來日益頻繁,經濟合作日益加強,相互的依存度越來越高,加上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浪潮的影響,東亞各國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是大勢所趨,亞洲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將會使中國獲得貿易創(chuàng)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三、 美韓簽署FTA對中國對外貿易的負面效應

(一) 貿易轉移效應。

貿易轉移效應是指建立關稅同盟之后成員國之間的相互貿易代替了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從而造成貿易方向的轉移。

從圖1可見,對韓國而言,組成關稅同盟后出口增加,生產擴張,所以對韓國有利;對中國來說,因貿易轉移而出口減少,所以中國的福利必然因貿易規(guī)??s減而下降。隨著協(xié)議的簽署,韓國制造在出口上的競爭力勢必會有所提高,同時中國商品也可能面臨部分美國進口商“棄中投韓”的危機,據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對182名美國采購商進行的調查,在與韓國進行過貿易往來的采購商中69%表示將在協(xié)定簽訂后擴大從韓國的進口,在被調查的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采購商中36%表示其采購方向將由中國轉向韓國或擴大從韓國的進口。中國與韓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部分商品重疊,所以由于韓國產品關稅降低甚至取消,相應地提高其產品競爭力,這部分產品出口市場可能被韓國擠占。

(二)根據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比較中國和韓國的商品競爭狀況。

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RCAij>1時說明i國第j種商品具有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且RCA值越大,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越強;當RCAij

在美國市場中韓兩國主要競爭在紡織、服裝(LT1),加工工業(yè)產品(MT2),機械產品(MT3)和電子器件和電器產品(HT1)上,根據圖表數據可知,韓國低技術產品(LT1)的比較優(yōu)勢低于中國。目前,美國對于外國紡織品征收13%左右的關稅,這次雙邊FTA中美國對韓國的紡織品領域達成長期廢除關稅的協(xié)議。但一方面中國在紡織品、服裝方面有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另一方面中國主打的是棉紡織品,而韓國的優(yōu)勢在于高檔的化纖制品,所以在紡織品和低檔服裝方面中國不會損失很大,但中高檔服裝將會與韓國在美國市場競爭很激烈。在中等技術和高等技術方面,韓國的競爭優(yōu)勢明顯高于中國,而且根據這次協(xié)定的規(guī)定,美韓雙方將取消85%的工業(yè)產品關稅,其余15%的工業(yè)品關稅將在3至15年內逐步取消,這將使中國中等、高等技術工業(yè)品在美國市場遭受韓國同類產品的威脅。

(三)貿易競爭度與出口結構分析。

由于中韓兩國在美國市場商品有很高的重合度,所以有必要分析中韓兩國在美國市場的出口競爭度。

1. 出口相似度指數。

ESIij={∑Min [ (Xki/Xi),(Xkj/Xj)]}, Xki表示i 國k產品出口至美國的額度,Xi表示i 國對美國的總出口額,Xki/Xi表示i 國k產品出口至美國的額度占該國對美國出口的比重。ESI指數越接近1,兩國出口產品的競爭程度就越高。

兩國在美國市場上的出口競爭力,從1998年0.53到2003年的0.58,說明兩國的出口結構逐漸趨同,逐漸發(fā)展為激烈的競爭關系,這樣的出口競爭對兩國產業(yè)發(fā)展有積極的一面,但激烈競爭帶來的貿易摩擦的深化會給中國帶來消極的影響。

2. 中韓出口結構趨同。

從表3可以看出,2004年兩國出口相似度超過50%。電子產品均為雙方第一大出口產品,而中國的電子產品與韓國電子產品相比不具有絕對的競爭優(yōu)勢,這次美國對韓國削減關稅會進一步提高了韓國電子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兩國排在前五位的出口產品中,均包括電子產品、機械類產品、化工產品,所以兩國在同一產業(yè)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四)中美兩國農產品在韓國市場的競爭力分析。

韓國屬于農業(yè)資源匱乏型的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除大米、園藝作物和畜產品等少數幾種農產品已經實現了自給外,韓國幾乎已經變成一個純粹的農產品進口國,在對韓出口國中美國居領先地位,90年代美國始終是韓國農產品進口的第一大供應商,此期間美國向韓國出售農產品約占韓國全部農產品進口總量的47%,近幾年由于中國向韓國出口量增加而使美國的出口比例下降到不足30%(見表4)。

雖然我國的農產品向韓國出口增加,但我國的勞動力和機械替代較容易的農產品生產,不具有生產競爭優(yōu)勢,我國農業(yè)機械化水平低,農業(yè)機械擁有數量少,難以進行機械作業(yè)。中國農產品RCA自1978年以來幾乎是逐年下降的,并且在1994年就失去了原來具有的比較優(yōu)勢,中國農業(yè)在1978―1990年具有次強比較優(yōu)勢,1991―1996年具有中等比較優(yōu)勢,1996年以后只具有較弱比較優(yōu)勢。

從總體上講,我國小麥、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的生產成本水平較高。我國每公斤小麥生產成本是美國的1.2倍,每公斤玉米生產成本是美國1.1―1.2倍,大豆的生產成本大約是美國的1.2―1.3倍。我國蔬菜類產品的貿易競爭指數從1995年的0.988下降到2002年0.933,說明蔬菜國際競爭力正在減弱,同美國相比,我國蔬菜生產技術仍有差距,集中反映在單產水平不高,且美國蔬菜質量比我國高,所以不能否認物美廉價的美國農產品會逐步取代中國的農產品。而美國的農業(yè)實現了全面機械化,勞動生產率是世界上最高的。美國的農業(yè)部門中,種植業(yè)與畜牧業(yè)并重,結構合理、專業(yè)化程度高。美國是世界上農業(yè)規(guī)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科技手段最先進的國家。2001年美國政府對農產品進行的價格補貼占農場主純收入的10―30%,2002年5月生效的新農業(yè)法決定在未來10年內給農民撥款1970億美元,較此前實行的補貼增加了80%。

納入自貿區(qū)協(xié)議的農產品按照關稅削減方式共分為5類: 一、立即免關稅產品:超過美對韓農產品出口額的一半,包括小麥、飼料玉米、大豆碎粒、動物皮革、棉花,以及大范圍的高附加值農產品;二、兩年關稅實施期產品,包括:鱷梨、檸檬、李子干、葵花子; 三、五年關稅實施期產品,包括:食物調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糖、甜玉米、沙拉醬及調制品、其他類飼料和草料(苜蓿類)、面包和糕點、柚子、干蘑菇。 四、關稅配額產品:乳粉、食用乳清、乳酪、加工淀粉、大麥、爆米花、食用大豆。五、以下產品的市場準入有所擴大:牛肉和豬肉產品、梨、蘋果、葡萄、柑橘。所以美韓雙邊FTA在農產品方面的協(xié)定一定會影響到中國農產品在韓國市場的競爭力。

四、 解決對策

(一)加快中韓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

韓國副總理權五奎表示“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xié)定將會是下一個重點,我們與全球最大的市場美國簽訂FTA后,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xié)定成了重要課題??梢哉f,韓美自貿協(xié)定是韓中自貿協(xié)定的事前準備工作?!敝袊偫?月中旬訪問韓國時建議“盡早就中韓自貿區(qū)提出雙贏方案“,這些表明兩國都認為建立FTA的時機已經成熟。但中韓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步驟來實現。例如:建立制度性貿易合作來促進貿易便利化,進行局部地區(qū)經濟聯合等。短期內中韓兩國政府在制定各自的產業(yè)政策時,應相互磋商,降低雙方重點產業(yè)的重合度,雙方可以開展協(xié)議分工,在每個產業(yè)內部側重發(fā)展不同的產品,以合作代替競爭,這樣會避免激烈的競爭。

(二)加強與美國在經濟領域的對話與合作。

韓美FTA對牽制在亞洲地區(qū)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的中國做了戰(zhàn)略性鋪墊。我國對美國順差超過千億美元,連續(xù)多年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逆差國,由此不斷引發(fā)經貿爭端。這樣加強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就至關重要了。今年4月17日美國前副國務卿、現任高盛集團負責全球事務副董事長的羅伯特?佐立克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fā)表《中美需要新的上海公報》的文章。文章指出,《上海公報》拉開了界定中美戰(zhàn)略關系的序幕,現在需要進入下一階段,中美合作須加強。5月22―23日,第二屆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中美在知識產權、航空開放,甚至美國企業(yè)最關心的金融服務業(yè)開放方面達成一些協(xié)議。雙方通過對話加強彼此間的聯系和交往,更加密切地協(xié)調各自職責范圍內所涉及的中美經貿關系,妥善解決好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三)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及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目前還處于東亞經濟“雁行模式”的中后部,也就是說中國產業(yè)在整個東亞產業(yè)結構鏈的中低端。一國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決定了它在國際產業(yè)分工中的地位。中國要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國際產業(yè)分工中的地位,就應該積極推動與處于“雁行模式”前部的日本、韓國建立自由貿易關系,吸收他們的先進技術、管理模式等,從而提高中國的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以及在國際產業(yè)結構鏈中的位置。盡管我國對美存在高技術產品順差,但改變不了我國處于國際分工低端的事實,中美之間仍屬于垂直型分工,我國的加工貿易已成為半壁江山,我國從東亞進口原料經過加工出口到發(fā)達國家,處于國際分工鏈條中利潤最低的制造環(huán)節(jié),獲取微薄利潤,所以,我國應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不斷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營銷能力。對于農產品,應增加科技和農業(yè)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和技術水平,提高單產,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適當進口飼料糧,降低飼料成本,同時用足用好WTO“綠箱補貼”和“黃箱補貼”政策,培育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

總之,美韓簽署FTA,對中國利弊兼而有之,我們要認真分析美韓FTA對中國工業(yè)品、農產品在美韓市場競爭力的影響,針對美韓FTA對中國對外貿易帶來的負面影響采取對策,我國應充分抓住有利時機,積極推動中韓FTA及東亞地區(qū)的FTA發(fā)展。

(作者單位:東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何帆、 齊俊妍: 中韓出口產品的競爭程度分析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第4期。

裴成煥: 中韓貿易相關性及其影響,《技術經濟》,2005年第11期。

張玉和:中韓貿易模式的變遷:從互補到競爭,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 ,2006.

劉春、 閆國慶、 陳麗靜: 我國農產品比較優(yōu)勢和競爭力的實證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