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著名物理學家范文

著名物理學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著名物理學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著名物理學家

第1篇:著名物理學家范文

《時間簡史》的作者是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系物理學家,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艚甬厴I(yè)于牛津大學、劍橋大學,1979年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后為榮譽盧卡斯數學教授。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

霍金出版《時間簡史》后,多年來曾在英國、美國、日本、香港等地,向一般大眾發(fā)表多場公開演說,敘述時間起源、宇宙終結、時光旅行,演說時其受歡迎程度猶如搖滾巨星。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著名物理學家范文

我國現在的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強調的是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而很少關注知識產生的歷史演變過程。學生受此教育理念影響,通常會缺乏一種歷史眼光,以為物理學是從伽利略、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和玻爾等一些天才的頭腦里蹦出來的,就像蘋果掉到牛頓頭上從而使牛頓發(fā)現萬有引力定律一樣。長此以往,這會不利于科學技術的傳承和發(fā)展。其實,包括物理學在內的真正的科學理論是不斷發(fā)展的,表現出一種不斷糾錯的動態(tài)過程。物理學史從萌芽發(fā)展到現在,經過了曲折的歷程,它融通了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搭建起了科學和人文之間的橋梁,具有很好的科學普及與傳播的作用。

今天,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實現萬眾創(chuàng)新的生動局面,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課題。其實,答案不應當只向未來張望,有時候也需要我們回頭去尋找。創(chuàng)新需要汲取來自科研和科普兩方面的營養(yǎng)。我們不但要致力于前沿科學的研究,還要更加重視科普工作,尤其是要寫出經得起讀者檢驗的面向大眾的科學史科普著作。

劉樹勇、白欣、周文臣和韋中齙認壬合作撰寫的《大眾物理學史》是這方面的近期少有的佳作。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眾普及物理學史,指明物理學家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以及物理學家怎樣戰(zhàn)勝它們(有時還要巧妙地避開一些困難),最后,又怎樣趨近于那從未達到的目標。讀罷此書,讀者內心深處不僅會對和諧統(tǒng)一的物理之美發(fā)出由衷的贊嘆,還會對物理學發(fā)展史的波瀾壯闊感到驚訝,同時也會對科學發(fā)展與社會條件和文化氛圍之間的關系有深入的思考。

《大眾物理學史》簡明扼要地給讀者講述了物理學的發(fā)展歷程,讀起來并不晦澀難懂,還充滿趣味性,展現了物理學的魅力,并且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面向大眾讀者,通俗易懂?!洞蟊娢锢韺W史》可讀性很強,能夠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把物理學發(fā)展過程講解清楚。二是科學性。本書的內容都是學術界公認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主要學術觀點力求有原始文獻或轉引自權威著作的文獻作依據,避免粗制濫造、以訛傳訛。三是系統(tǒng)性。《大眾物理學史》雖然篇幅不大,但內容卻比較全面,篇章設置能夠涵蓋物理學的重要成就、著名物理學家和重大事件等,為讀者勾畫了自然存在與演化的圖像,讓讀者能夠比較完整地了解物理學由低到高的不同發(fā)展階段。四是兼顧知識與方法,融會科技與人文。《大眾物理學史》展現了歷史上的物理知識及物理學家的生平、科學活動和科學思想,兼具科學性和人文性,反映了物理學發(fā)展與人文思想演進的關系。

第3篇:著名物理學家范文

魚兒眼里的高維世界

加來道雄小時候被父母帶去日本茶園,他最喜歡蹲在一個小池旁邊,觀察池水中的鯉魚,也會問一些只有孩子才會問的傻乎乎的問題:“鯉魚怎么觀察它們周圍的世界?”他時常會亂想,人類和鯉魚啊,被那薄薄的一層水面所分開,一個離不開空氣,另一個離不開水,這完全就像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兩個宇宙中一樣。假設鯉魚社會中也像人類一樣有所謂的“科學家”,那么它們會不會像人類研究地球宇宙一樣,也研究那雖然巴掌大地盤但卻是鯉魚們的全世界的水底呢?又假設此時伸手將一個鯉魚“科學家”拽出水面,在放回池水之前,它一定會感覺到恐懼、窒息,但同時它一定會為自己見到另一個世界而驚詫,它一定會發(fā)現在水里辛苦所習得的一切知識到了這個空間里完全不適用了!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聯想,加來道雄越來越認為我們人類自己也就像這些自鳴得意地在池中游動的鯉魚一樣,我們的一生也在所謂的“池子中”度過,大部分也從未思考過,或許也有這樣一層水面將我們同另外一個空間完全隔開。而這個空間,也是后來加來道雄理論的最核心,他為之取名“高維空間”,像水面上的空間對金魚來說,就是一個高維空間。你不要指望看見它,就像不要指望盲人能看見顏色一般。高維的概念很復雜,相信我,即使你讀到博士,也未必可以領悟。

高維總共有十個維度,先從最簡單的四維入手來小小窺探一下奇妙的宇宙吧!一、二、三維很好理解,一維表示點,二維表示長和寬,推之三維就代表長寬高或者說立體空間。假設現在你用吸管去喝可樂,你在吸可樂的過程中,管子里的可樂正是三維,同時你有沒有發(fā)現,可樂不是靜止不動的,它正在吸管里汩汩流動著,它流動的過程叫做時間。你可以理解時間就是第四維,我們這些三維動物之所以有意義,就是因為被第四維時間在推動著。最后再假設你的吸管是一個空間,很顯然這樣的吸管成千上萬,而它們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平行空間。

難住愛因斯坦后半生的絕世難題

加來道雄從老師那里聽來的一個故事,說的是某個已故科學家的發(fā)現改變了整個世界和我們周圍的一切,很少人可以理解這個科學家的思想。如此了不起的人也被一個難題給擊敗了,直到他去世,有關這個問題的論文還擺放在他的桌子上。這個科學家就是愛因斯坦,而他生命中的最后30年,苦苦追求卻依然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就是――讓宇宙四種力(包括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和引力)統(tǒng)一成一種力。很神秘吧?完全不知所云吧?沒關系,正是憑借著對這個前端問題的好奇心,才讓加來道雄立志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他認為將思考模式置身于更高維度,就如同將鯉魚拉出水面一樣,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最佳途徑。這兩個看上去毫無關系的事件,在加來道雄的眼里卻有了不一樣的詮釋。到底是怎么詮釋的,你很好奇嗎?就跟小時候的加來道雄一樣?哈哈,那恭喜你了,也許這個文章便是你通往科學道路的轉折點!

加來道雄檔案

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學家,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然后又獲得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他是當今高能物理和理論物理學中“超弦理論”的發(fā)明者之一。他也是一位科學暢銷書作者,出版過《超越時空》《平行宇宙》和《超越愛因斯坦》。他還擔任過很多科普節(jié)目,比如《不可能的物理學》的主持人。他提出的很多構想也被好萊塢導演和美劇編劇參考來構思科幻情節(jié),比如隱形術、移相器和死星、心靈感應、意志力、機器人、不明飛行物和外星人、星級飛船、反物質和反宇宙、DNA定序、比光速更快的旅行、時間旅行和平行宇宙。

加來道雄經典語錄

我們的好奇心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第4篇:著名物理學家范文

北卡羅來納大學文學和科學院著名物理學教授保羅.法拉姆頓博士和路易斯.J.羅賓及研究生羅伊斯.鮑姆共同提出了一個循環(huán)模式,這個循環(huán)模式有四個關鍵部分:膨脹、逆轉、收縮和反彈。在膨脹階段,暗物質(引發(fā)宇宙加速膨脹的未知能量)不停的推進,直到所有物質分裂成任何東西都無法連接的碎片。黑洞中釋放出來的所有東西都被分裂成了原子。然后在膨脹結束前的一瞬間轉入逆向階段。

逆向階段,在一次逆大爆炸過程中,碎片沒有再重新粘合在一起,而是每一個碎片分裂和個自收縮。這些碎片形成了無數個獨立的宇宙,這些宇宙收縮,然后反彈,以類似于大爆炸的方式再次向外部膨脹。其中的一塊碎片就形成了我們現在這個宇宙。

法拉姆頓說,“這個循環(huán)進行了無數次,從而令我們無從了解確切的開始或者結束時間。因此在這種循環(huán)中不存在宇宙大爆炸?!?/p>

《物理評論快報》雜志將在下一期中刊登闡述這一模式的論文。法拉姆頓說,宇宙學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首次提出沒有開始或者結束的宇宙振蕩模式來取代大爆炸理論。但因振蕩理論無法與包括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內的物理學吻合,這一理論最終被遺棄。

熱力學第二定律說熵不可能消失。但是假如熵在一個振蕩到下一個振蕩的過程中增加的話,宇宙每個循環(huán)之后就會變得更大。法拉姆頓說,“宇宙就可能像混雪球一樣越混越大。每一次振蕩的時間同時也會持續(xù)更長。從時間上反推,我現在宇宙之前的振蕩時間將非常的短暫。這將不可避免地要引發(fā)宇宙大爆炸的產生。”

法拉姆頓和鮑姆通過假定在逆向階段所有碎片中殘留的熵都相隔太遠而無法相互產生作用來避開大爆炸。每一個分裂碎片都成為一個獨立的宇宙,每個宇宙都可以收縮基本為空的物質和熵。法拉姆頓說,“任何物質的出現都會對收縮產生無法克服的困難。返回為空的觀點是這一新循環(huán)模式的最重要部分?!碑斎ツ?0月份他突然想到這一觀點的時候感到非常震驚。他說,“我突然發(fā)現了一個解決這個看似無法解決難題的新方法。我座在椅子上,把腿放在桌子上,半睡半醒地苦思這一問題。當我發(fā)現這一非常簡單的可能性后幾乎從椅子上摔下來?!?/p>

第5篇:著名物理學家范文

1.物理課堂文化的導向功能

1.1 物理課堂文化影響著物理教育目標的制定

物理教育本是一種廣義的文化活動,不能不重視物理學的文化價值,物理教育活動中,學生僅了解物理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應了解物理學在人類文化發(fā)展和社會生產力發(fā)展中的作用并形成和掌握科學的價值觀、科學思維方式,接受物理課堂文化全方位的熏陶。

國際純粹物理與應用物理聯合會在《進入新千年的物理學》一書中,對20世紀物理教育的目的得出了質疑,其論點是:如果所有的學生都要學物理,那么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標放在大多數的未來公民的興趣和需要上,而不是放在將進一步學習物理而成為科學家或工程師的少數精英分子身上,如果物理教育是為更多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的,那就應當重視物理學家的工作成果在社會上、技術上的應用;重視物理學的哲學和物理學的歷史;重視蘊含于我們文化之中的物理學方法;重視物理學家這個專業(yè)群體的特點,如支持、貢獻社會的方式等。

物理教學是一個龐大的體系,至少可分為三種類型:為研究物理而學物理;為應用而學物理;為提高文化素養(yǎng)而學物理,這就構成了物理教學目的多樣性或者說物理學習的多功能性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費曼對物理科學的價值有獨到的看法,他認為,科學應用價值是眾所周知的,科學知識使人們能夠制造許多產品,做許多事業(yè),科學的另一個價值是提供智慧與思辨的享受,這種享受在一些人可以從閱讀、學習、思考中得到,而在另一些人則要從真正的深入研究中方能滿足,這種享受的重要性往往受人忽略,科學上已發(fā)現的理論和定律,是科學研究的收獲,也是科學家得到的最高獎賞科學家發(fā)現這些理論時激動不已,學習者從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和成就感,這種心情對于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第三個價值是改變人們對世界概念的認識,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物質和精神需要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科學和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的文化背景,改變了人們對自然和世界的認識,第四個價值是科學的精神價值,科學就是對未知世界的永無止境的探索,科學家們對研究對象不知道答案時是無知的;當大概有了猜測時是不確定的;即使?jié)M有把握時也會留下質疑的余地,科學家的責任是探索更好的辦法留傳給下一代。

基于此筆者認為學習物理有五方面的目標:第一是為學會怎樣動手做測量和計劃及其知識在各方面的應用:第二是培養(yǎng)科學家,他們不僅致力于工業(yè)的發(fā)展,而且貢獻于人類知識的進步;第三認識自然界的美妙,感受世界穩(wěn)定的實在;第四是學習怎樣由未知進到已知的科學求知方法;第五是通過嘗試和糾錯,學會一種有普遍意義的自由探索創(chuàng)造精神。

1.2 物理課堂文化影響著物理教師角色

物理課堂文化研究把物理學家和物理教師看做“活”的物理課堂文化載體,這可以為物理教育提供觀念上的啟示,

首先,物理教師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傳遞物理課堂文化,以保證物理課堂文化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

其次,物理課堂文化的知識體系和技術應用已經是我們時代重要的文化背景,當今社會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物理教師要跟上時展的步伐必須終生學習,我們認為優(yōu)秀物理教師的知識領域在不斷擴大,大致包括:物理學知識體系的內容知識;實驗設計與操作知識;物理學目的、價值觀和科學精神知識;著名物理學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科學道德知識;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知識;用生動的例子揭示教育內容的知識;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決策與組織協(xié)調知識等,因而,物理教師的職業(yè)要求正在不斷地提高,物理教師的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

第三,物理課堂文化除了具有延續(xù)性以外還具有創(chuàng)造性,物理教師既要充當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同時要充當文化的整理和創(chuàng)造者,物理課堂文化作為人類認識自然的偉大成果,集中體現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智慧,優(yōu)秀的物理教師應能感受物理學探索過程中閃耀的科學創(chuàng)造之光,物理教師要在學校中創(chuàng)造一種“活”的物理課堂文化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充滿探索、發(fā)現、創(chuàng)新、充滿好奇心,物理教學過程要始終把學生培養(yǎng)探索精神放在重要地位,把物理知識和方法的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多樣化,不能把活生生的充滿創(chuàng)造之光的物理學蛻化為干巴巴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和繁雜的計算,不能把具有生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物理教學變?yōu)閷Ω陡鞣N考試的應試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和興趣,滿足學生探究的天性,建立科學價值觀、促進學生發(fā)展,才是物理教學的根本任務。

2 物理課堂文化的潛在課程

物理課堂文化它包括“顯性課堂”和“潛在課程”兩部分,所謂“潛在課程”,就是通過課堂的環(huán)境、氣氛、班級的風氣所施加給學生的影響,起到教育的作用,教育要以“人”為出發(fā)點,強調理性和非理性的統(tǒng)一,不僅要重視顯性課程的教學而且要重視潛在課程的影響,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精神世界、和諧發(fā)展的個性,才能適應信息社會的挑戰(zhàn)。

2.1 在課堂中關注人際交往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人際交往有著巨大的教育潛力,教育、教學活動同其它人類實踐一樣,都是在交往活動中展開的,人們的認識不可避免地帶有交往性、群體性,群體中人際交往產生的心理互動所形成的社會心理定勢對個體的認識方式、價值和行為式影響極大。

建立物理課堂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潛在課程里的重要內容,學生總是通過周圍的人去學習、認識自己,從而產生與他人聯系的需要,學生從別人對他的態(tài)度中發(fā)展了自我觀念,將別人的評價與對自己的評價加以平衡,并對別人的評價作出選擇,有所批判,他們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交往范圍、游戲的團體與伙伴關系,這種關系使他們彼此交往,共享經驗,共同發(fā)展,進而形成一股內動力,任何一種團體都有一種傾向,要求他的成員有某種程度的服從,發(fā)揚這一團體的規(guī)范的思想和行為舉止,特別是學生所處的非正式群體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這些都構成了學生文化的重要部分,所謂學生文化就是指學生特有的價值觀、思考方式、行為方式的總稱,學生文化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的抱負、個性的形成有極大的影響,而這種文化的形成又和學生的來源、他們的家庭所屬社會階層(職業(yè))的文化水平面、個人的社會

關系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有時學生文化和學校整個教育目的存在著沖突的一面,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加以疏通和引導。

和諧的師生關系則更為重要,師生關系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早已有許多研究,如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眾所周知的,在師生關系中還有一種是在學校環(huán)境中的非正式交往,這種交往的教育影響程度則和交往者的意圖、內容和親密程度有關,只有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才會朝著老師期望的方向發(fā)展,才會產生教學相長的互補效應,老師的期望是師生心理互動的主要方面也是影響學生個性傾向形成的重要方面,教師與學生同輩集體應當是合作者而不是彼此對立,教育更廣義的任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思考,使他們學習檢查自己的行為,并重新作出估價與改進,老師可以利用讓學生對自身行為有考察和議論機會的這種辦法來協(xié)助學生在社會交往方面得到發(fā)展。

2.2 在課堂中建立長期形成的制度與非制度的文化

這主要是指課堂中的傳統(tǒng)輿論、儀式與規(guī)章制度等,這些影響不論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都會通過各種渠道傳播開來,而當它們一旦形成就成為一種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力量客觀地存在于學校、班級生活之中,這種客觀存在雖然有時是一種摸不著、看不見的無形的影響,但實際上它又總是依存在學校各類人員的精神面貌之中,依存在學校、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如學生守則、學生公約)以及學習紀律之中,特別是集中反映在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中,其它,如學生之間所使用的特別語言,行為方式,師生員工的舉止、言談以及他們的衣著、儀表等都體現著一個物理課堂的精神面貌。

物理課堂中長期形成的制度與非制度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它具有一種同化力,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替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使所到這個環(huán)境中的師生會自覺不自覺地接受這種熏陶,克制和改變原來不適應新環(huán)境的行為作風,從而去適應新環(huán)境的要求,其次,它具有一種促進和約束的力量,一個班級如果具有有條不紊的教學秩序、活潑緊張的生活作風,強烈求知的讀書風氣,它就會使生活在其中的人身心愉快、精神煥發(fā),使他們自然產生集體的榮譽感、自豪感,并成為他們前進不息的一種動力,同時這種精神面貌一旦形成也會使生活在其中的人自覺要求維護它,而破壞和污染這種精神環(huán)境的人和事便自然地會受到大家的抵制和譴責,它還具有一種約束的作用,因此,物理課堂中長期形成的制度與非制度的文化是開發(fā)潛在課程的重要因素。

3 物理課堂文化的物理教育

從文化的視角來看,物理教育與物理課堂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物理課堂文化的世代相傳主要依靠物理教育,物理教育一方面保證物理課堂文化在新一代身上再生,以保證物理課堂文化的延續(xù),另一方面把人納入一定的社會模式中使其社會化,培養(yǎng)成適應社會需要的、掌握一定知識的技術、具有一定科學精神的現代人力資源。

3.1 科學認知與思維訓練的培養(yǎng)

物理學知識具有解釋物質世界的認知功能,能幫助人們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質世界的規(guī)律,開闊人們的認識視野,提高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物理學方法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思維武器,也是開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的理論指導,著名物理學家都非常重視科學方法的研究和應用,物理學上的重大發(fā)現往往是從方法上打開缺口,突破前人思想方法的局限,進而獲得成功的,物理學是包含科學方法最多的學科,在通過300多種科學方法中,物理學中包含170多種,例如,物理教學理想的教學模式是:創(chuàng)設問題最快(通過實驗或現象描述)一分析問題一找出解決問題的可能的途徑一從最佳途徑出發(fā)建立數學模型一求解數學模型一討論命題的物理意義和可能的技術應用,這一過程就是研究復雜問題的全過程,是解決復雜問題的基本方法,許多重大科學發(fā)現從方法論的角度看和解決一個物理問題完全一樣。

3.2 科學探索精神的培育

物理課堂文化是當代人類文化的主流文化之一,是引領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物理課堂文化是科技文化的基礎,對青少年的培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它是戰(zhàn)勝一切偽科學的認識論基礎,物理學習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好奇心、求知欲,培養(yǎng)人的探索精神。

我們不難推想經過系統(tǒng)的物理學習的人群,比起沒有接觸這種文化的人群來,更具有抵御迷信和偽科學的能力,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中,總是力圖了解自身和所處的外部世界,渴望使心中的疑團得以解釋,古人對自然的奧秘發(fā)出過多少質樸的發(fā)問:天體是怎樣運行的?熱現象的本質是什么?電、磁是怎么產生的?光的本質是什么?物質是怎樣構成的?正是自然界美妙而復雜的現象,激發(fā)了一代又一代物理學家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去探索自然現象背后的本質,而物理學的每一個科學概念的產生都充滿了探索和創(chuàng)新,還包括對已有錯誤觀念的批判,物理學作為人類認識自然的偉大成果,其內容、方法和結構都是人類創(chuàng)造智慧的集中體現,物理學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閃耀著科學探索之光,物理課堂文化教育是在課堂上再現科學探索的過程,因而有助于培養(yǎng)人的科學探索精神。

3.3 物理學美的熏陶

自然界是豐富多彩的,人們在對自然的審視中獲得了美的感受和體驗,作為自然界理性思維成果的物理學也存在美,如和諧、優(yōu)雅、一致、簡單、對稱、新奇等,其美還表現在發(fā)展和變化之中,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認為,物理學的美包括三個方面:現象之美,理論描述之美,理論結構之美。

第6篇:著名物理學家范文

1、薛定諤的貓(英文名稱:ErwinSchrdinger'sCat)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ErwinSchr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是指將一只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里。鐳的衰變存在幾率,如果鐳發(fā)生衰變,會觸發(fā)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fā)生衰變,貓就存活。

2、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于放射性的鐳處于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tài)的疊加,貓就理應處于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tài)。這只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定諤貓”。但是是不可能存在即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箱子后才知道結果。

3、該實驗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后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系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隨著量子物理學的發(fā)展,薛定諤的貓還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問題和哲學爭議。

(來源:文章屋網 )

第7篇:著名物理學家范文

焦耳與千瓦時的單位換算為1千瓦時等于3600000焦耳。

1千瓦時相當于額定功率1千瓦的電器1小時消耗的電量,即1千瓦時等于1000瓦乘以3600秒,結果為3600000焦耳,故焦耳與千瓦時的單位換算為1千瓦時等于3600000焦耳;千瓦時或千瓦小時,符號為kWh,簡稱為度,是一個能量量度單位,表示一件功率為一千瓦的電器在使用一小時之后所消耗的能量。千瓦時,該單位主要用于量度電力,千瓦時比焦耳更易被大眾了解,并更易轉化為電器使用時數,另一方面,焦耳相對千瓦時的單位量度太小,較不方便計算,中國大陸亦有公共機構在收費單上使用兆瓦時來代替千?時;焦耳,物理學熱量的公制單位,簡稱“焦”,是為了紀念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而創(chuàng)立的。

(來源:文章屋網 )

第8篇:著名物理學家范文

新課程強調學生作為主體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其目的在于形成一個平等、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變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式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式、探究式學習。一堂課的成敗首先取決于學生聽講的情緒。物理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精心設計的觀察實驗活動乃是課堂上創(chuàng)設學習物理情景的最有效手段。如《機械波》教學中,可以讓十多位同學頭頂顏色球排成一行按先后順序蹲下站起,就在同學們親自參與的過程中和在愉悅的笑聲中深刻體悟了機械波傳播的特點。又如,講“反沖運動”和人造衛(wèi)星時,可用錄像片展現我國二號火箭發(fā)射“神五”、“神六”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及愛國熱情,使學生在接受認知信息的同時接收相應的情感因素的傳遞,彼此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學效果。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

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心理學的研究認為:人有一種自我實現、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和人格》一書中將其列為人的五種基本需要之一。在教學中我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層施教。我們要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創(chuàng)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提問時學習成績好些的問題可設置的較深些,學習存在困難的問題基本以書本為主。在高中三年一盤棋布局中,針對我校生員狀況較差,我建議高一、高二備課組老師要把教學要求壓得低一點,考試題目要易一點,教學內容要嚴格控制在必修本以內,以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情感。千萬不能根據高考要求,過早補充內容企圖一步到位,考試內容又比較難,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好多學生在高一對物理就產生了畏懼情緒,甚至拋棄。我覺的對學生來說“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功引發(fā)的滿足感是必要的催化劑,只有他獲得成功后的滿足,才會激發(fā)他對進一步成功的渴望,逐步培養(yǎng)起他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美育因素,進行美感教育

第9篇:著名物理學家范文

【關鍵詞】物理學;科學美;物理教學;教育

科學美來源于自然美,是潛藏在感性美背后的理性美,是審美者通過理解、邏輯思維才能體會到的美。物理學是一門揭示物質存在與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在物理學的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出科學美。物理學家們在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同時,總是伴隨著對美的熱烈追求,他們追求科學美的精神對物理學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1 物理學中的科學美

1.1 簡潔美

簡潔美是以簡單、潔凈呈現其美感。自然界的現象是錯綜復雜的,然而背后隱藏的規(guī)律卻是簡單的。因此研究的方法和規(guī)律的表達方式應是簡單的,也就是說物理理論在體系上呈現出高度的簡潔美??茖W家們用最簡潔的語言、最少的符號、最簡單的形式來表達知識及自然規(guī)律。正如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說:“真實的世界在邏輯上總是簡單的?!彼?,作為反映物質運動規(guī)律的物理學來說,那種最簡潔的物理理論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物理美的簡潔性并不是指物理內容本身簡單,而是物理理論體系的結構和物理規(guī)律的數學表達形式簡潔。例如經典力學建立在牛頓三定律之上,由牛頓三定律可以推導出全部經典力學理論,電磁學建立在法拉第的“場”和麥克斯韋方程組之上,由此可對電磁現象做出全面的解釋。只有當麥克斯韋用一組簡單的方程式,把大量的有關電與磁的知識以及規(guī)律概括出來,才給人以美的感受。這些簡單的物理關系式,包含的內容極其豐富,揭示的規(guī)律無比奧妙。

1.2 對稱美

對稱美是指整體各部分之間的相稱與對應。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都有著對稱性,對稱總能給人以美感,因此作為揭示自然界規(guī)律的物理學,當然會顯示出對稱美。物理學中的對稱美既有物理現象的對稱美,例如引力與斥力、電生磁與磁生電、粒子與反粒子等。又有物理規(guī)律的對稱美,例如圓周運動、簡諧振動、光與波的反射等。還有公式的對稱美,例動量、能量和角動量守恒定律、洛倫茲變換式等,麥克斯韋方程組更是具有完美的對稱形式。近代物理學中,對稱性已成為重要的研究方法,著名結晶學家和幾何學家費多羅夫,用幾何體的規(guī)則系統(tǒng)來代替晶體的原子系統(tǒng),從而將物理學問題轉化為幾何學中的美學問題,并借助幾何學框架使晶體學問題得到了圓滿地解決。

1.3 和諧美

自然界處處呈現著和諧美。物理學其理論的和諧性、體系的邏輯自洽性及各種守恒性都給人以和諧美之感。著名科學家龐加萊說:“世界的普遍和諧是眾美之源”。在宇宙領域中,各種星系、各種天體盡管進行著復雜的運動,但各種星體的運動軌道又是有規(guī)律的,例如月球一邊自轉一邊繞地球公轉,旋轉的速度和軌道也幾乎沒有差錯,宇宙太空中各天體的運動配合得如此默契和諧,像是在合奏一首雄偉壯麗的交響曲。電磁學中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把E、D、B、H四個物理量用優(yōu)美的數學形式聯系起來,并把電學中的重要常數和磁學中的重要常數與光速聯系起來,從而建立了和諧無矛盾的電磁場理論。在微觀領域中,原子世界是一個和諧的世界,核外電子繞著核運動、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1.4 統(tǒng)一美

物理學中的統(tǒng)一美除指理論體系的統(tǒng)一還有真與美的統(tǒng)一。理論的統(tǒng)一就是要求理論在不附加太多的基本假定的基礎上盡可能前后一致地解釋更多的物理現象。例如通過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學的統(tǒng)一、電學與電磁學規(guī)律的統(tǒng)一、時間與空間的統(tǒng)一、物質與能量的統(tǒng)一、實物粒子與場等幾次大的綜合與統(tǒng)一,建立起如今的物理大廈。統(tǒng)一美還包括真與美的統(tǒng)一,畢達哥拉斯學派對于真和美的理解是:美的事物一定是真的,因此美比真更本質。當他們還不知道天體的具體運動軌道時,即還不了解“真”的時候就敢于從美的愿望出發(fā),設定天體運動的軌道是圓的。哥白尼日心說的提出,就是在美比真更本質的觀點指導下的結果。從真的角度來看日心說和地心說很難判斷哪一個理論更正確,因為根據這兩種理論制定的歷法相差無幾。但從美的角度來看日心說更美一些。日心說具有無與倫比的對稱性和統(tǒng)一性,在與托勒密的地心說之間的理論競爭中,畢達哥拉斯的科學美學思想成為這兩種理論審美評價的標準。

2 物理教學中進行科學美教育

縱觀物理學的發(fā)展過程可看出,物理學家對美的追求,在物理理論的發(fā)現、發(fā)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愛因斯坦對對稱美的堅定信念引導他走向相對論,他對和諧美更是近乎宗教般地相信,他說:“如果不相信我們世界的內在和諧性,那就不會有任何科學,這種信念永遠是一切科學創(chuàng)造的根本動力……”。法拉第由于相信對稱性,受奧斯特電生磁現象的啟發(fā)發(fā)現了磁生電現象。狄拉克追求統(tǒng)一美,憑著嫻熟的數學技巧,把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相統(tǒng)一。因此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科學美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科學美教育,不是進行機械式的美學教育,而是滲透于物理課程中對科學美的發(fā)現。要求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去發(fā)現科學美并把其滲透到課程教學之中,引導學生去體驗科學美的奧妙。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其主要原因是把科學理論當成一堆呆板的公式和條條框框,看不到物理學中的科學美。所以物理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引導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知識體系的框架結構,理解物理的思維形式和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和揭示隱藏在物理學中的科學美,從而促使學生領悟其中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例如電磁學中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其本身從數學形式上看具有完美的對稱性。麥克斯韋用數學方法把電磁場及其相互作用規(guī)律完美地表達出來,而且進一步又發(fā)現了電磁學與光學的聯系,這就是和諧美與統(tǒng)一美。從發(fā)現摩擦琥珀可以吸引小物體開始,在電磁學發(fā)展的漫長歲月里,人們掌握了豐富的有關電與磁的知識以及規(guī)律,如果這些紛繁復雜的知識一一羅列出來,那么根本沒有美可言,只有麥克斯韋在一八年用一組簡單的方程式概括出電磁學規(guī)律,才給人以簡潔、對稱、和諧、統(tǒng)一之美。正是對科學美的享受,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奠定了無線電通訊的基礎。

物理學之美除了體現在物理知識的形式、體系結構和研究方法上,還體現在物理學家的精神上。物理學巨匠們比如開普勒、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狄拉克等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科學美學,他們相信自然界是按和諧優(yōu)美的數學公式設計的。物理學家對美的追求,強烈地影響著物理學成果的內容與形式,物理學的發(fā)展歷史是一部物理學家對科學美進行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歷史。

總之,物理學中處處蘊含著科學美,只要在物理教學中善于發(fā)現和剖析其中的科學美,引導學生去體會物理學中的簡潔、和諧、對稱、統(tǒng)一等科學之美,就能煥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陶醉于科學美的情景,領悟到科學美的奧妙,感受到科學美的精神,從而激發(fā)他們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