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字媒體理論范文

數字媒體理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媒體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字媒體理論

第1篇:數字媒體理論范文

慕課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形式,自問世以來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熱點領域。本文在分析慕課及其特點的基礎上,結合軟件工程專業(yè)中數字媒體方向的課程建設這一角度,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對現有的理論教學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

慕課;數字媒體;理論教學

隨著數字媒體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相關人才嚴重短缺,高等院校面臨的緊迫問題就是如何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求的數字媒體技術人才。課程建設是學校教育的關鍵,同時專業(yè)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綜合技術水平,因此形成合理的理論課程教學方法便成了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本文借鑒慕課這一新興的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以軟件工程專業(yè)下的數字媒體方向課程建設為研究對象,結合理論課教學的實際情況,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方面介紹筆者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一、“慕課”發(fā)展的整體狀況

“慕課”這一術語實際上是英文“MOOC”的音譯,是“MassiveOnlineOpenCourse”的英文縮寫,譯為“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2008年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聯合提出了慕課這一術語。斯坦福大學教授SebastianThrun與PeterNorvig聯合開設了一門《人工智能導論》的免費課程,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16萬多名學生注冊學習。之后,投資商與頂尖大學合作推出了Udacity、Cousrera、EDX三大慕課平臺。自2008年以來,全球已開設了13000多門慕課,包括近20種語言。2013年起,中國的大學開始加入到慕課實踐中。2013年上半年,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相繼加入Cours-era平臺。同年9月,以北京大學第一批慕課課程上線為起點,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等國內高校紛紛加入到慕課的課程建設之中。2015年4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標志著國家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明對慕課這一新穎的教學形式的贊成態(tài)度。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將以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應用為抓手,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慕課能在多方面、多角度吸引眾多學生對知識學習的需求,原因在于它具有以下特點。

1.課程的優(yōu)質性。慕課課程的提供者通常來自于世界一流高校,高等教育資源質量高并且種類多。每一門慕課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yè)針對性,每一個微課視頻中的授課內容事先一定經歷過反復的推敲和耐心的演練。據調查,除了課前的辛苦準備,授課教師還要每周平均花費若干小時進行課程答疑,每門慕課至少配備2位助教,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反饋。名師授課和精心準備決定了授課內容的精品性,針對性強的課程內容同時為高質量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積極的課下反饋為課程的品質提供了保證。

2.授課資源共享。這一全新的授課、學習形式的目標就是一流教育資源的無條件共享。慕課的開放屬性對學生參與沒有門檻限制,也沒有數量上的限制。全球各地的學習者以在線注冊的方式就可以立即成為慕課課程的學習者,獲取在線學習資格以及豐富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

3.課程學習的個性化和學習方式的靈活性。在線課程的內容由學習者的個人興趣以及知識儲備進行選擇。慕課就像一個大型的“知識超市”,教師精心制作的課程就是貨架上的商品,而學生對于課程的選擇類似于商品的采購,同時,課程學習的個性化也反映在學生對授課風格的選擇上。從這個意義來說,慕課的授課形式能夠得到“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實現了學生自主完整課程的學習。

二、慕課背景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理論教學模式思考

(一)數字媒體專業(yè)理論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課程設置上,結合本學院軟件工程專業(yè)下的數字媒體方向開設的理論課程有:數字媒體技術基礎和數字媒體新技術;實踐課程有:數字媒體設計與開發(fā)和數字媒體應用實踐等課程。該方向的培養(yǎng)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了解該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和技術前沿;具備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軟件制作動畫的技能以及開發(fā)游戲軟件的能力;掌握視、音頻合成技術,能夠熟練運用視、音頻編輯、剪輯和特效制作等技巧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在很多高校開設的數字媒體課程的理論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方向定位模糊導致的授課內容不明確。高等院校的計算機學院、傳媒藝術學院和軟件工程學院都開設有數字媒體方向的課程。軟件學院開設的數字媒體方向既不能復制計算機專業(yè)的完全依賴編程技術,也不能照搬傳媒藝術專業(yè)的全部學習軟件操作,有必要和其他學院開設的相關方向有所區(qū)別:應當在學習多媒體軟件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技術背后的算法和原理,這樣才有可能進行日后的研發(fā)工作。

2.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互動。理論授課中,學生往往喜歡看實際的案例,在講授算法和原理的時候興趣不高,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案例的搜集,并進行課堂的講解提高互動。

3.缺乏課后的深入討論。僅僅依靠課堂有限時間的講授,學生很難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術熟練運用,可以組成興趣小組,在課后將所學知識進一步討論,還可以將有趣的想法轉變成科技作品。

(二)基于慕課的理論教學設計

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慕課的優(yōu)勢,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對現有的數字媒體方向的理論教學進行改進,下面分別進行分析。

1.課前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微課教學形式的強化,逐漸實現慕課教學模式。授課教師事先根據知識點進行歸納,并精心設計和制作十多分鐘的視頻課程。由于時間相對較短,教師能夠抽出足夠的時間對課程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語速語調進行反復演練和調整。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授課教師可以考慮結合當前數字媒體技術的前沿,將重點放在補充新穎的教學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實踐和綜合能力;重視先導課程的銜接,強化課程的系統(tǒng)性和組織形式。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前練習的方式促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提前準備和熟悉。

2.課中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將微課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方式。數字媒體專業(yè)實踐性較強,因此,在數字媒體課程慕課化的過程中,應當結合課程的特點和學習者的實際情況,調整授課計劃在理論和實踐講授時的側重點。教師也可以將數字媒體課程群中實踐性較強的部分以教師親自演示的方式對學生直觀呈現。同時,在授課形式上,可以考慮邀請企業(yè)的一線開發(fā)技術人員以項目案例的形式進行講解。進一步,學生掌握了專業(yè)理論知識后,就可以借助實訓及實驗等方式,深入開發(fā)出優(yōu)秀的多媒體作品。這樣的課程設計不但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yè)實踐技能。在授課細節(jié)方面,教師可以在幻燈片的設計上通過問答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促使學生對某一理論或技術細節(jié)進行分組討論或辯論,積極營造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的教學氛圍。在教學流程上,則可以考慮采用基本概念講解、技術分析、作品鑒賞三個階段。

3.課后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意見反饋和評價考核兩方面,從多種渠道收集學生對課程的反饋意見,還可以通過作業(yè)完成的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完善教學內容設計,及時調整教學計劃。通過總結該課程教學中的運行經驗、存在的問題及慕課教學的相關規(guī)律,積極探索慕課教學新模式。

(三)課程考核方式的設置

理論課程考核也是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可以考慮通過課程討論、章節(jié)測驗和課后作業(yè)三部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察和評估。課程討論:獲取滿分學生需要在“課堂交流區(qū)”中參加教師發(fā)起的討論。慕課平臺默認只有在該區(qū)域進行的討論才能計算成績。數字媒體課程每一小節(jié)都會指定討論題目,學生可根據興趣選擇參與。章節(jié)測驗:每次測驗可以設置一些客觀題,如單選題和判斷題。每次測驗需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并且只有1次完成機會。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和閱讀延伸文獻的基礎上,經過調研和分析,撰寫書面作業(yè)。具體要求可以提前進行說明。課后作業(yè)可以考慮采取學生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分,并且設置合理的互評完成度的獎懲計分規(guī)則,體現公平和公正,同時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建議。系統(tǒng)默認互評下的學生作業(yè)成績,每個得分項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取平均分,然后相加。

三、結語

慕課理念在高等院校的數字媒體課程教學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研究慕課對理論課教學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數字媒體技術課程的授課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慕課的優(yōu)勢彌補傳統(tǒng)理論教學受時間、空間制約的缺陷,提高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的教學效率。

作者:劉玲慧 夏淑芳 賈朝龍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軟件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施一滿.慕課(MO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研究[J].學術論壇,2015,(9):177-180.

[2]潘燕桃,廖昀赟.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慕課”化趨勢[J].新視野,2014,(4):21-27.

第2篇:數字媒體理論范文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文化產業(yè)逐漸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受到各國政府的關注。數字媒體藝術作為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中的新興行業(yè),在最近幾年獲得了迅速發(fā)展,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電影、電視、音樂以及互聯網中的各種設計和操作,都離不開數字媒體藝術的支持。

1數字媒體藝術概述

1.1定義

數字媒體藝術,是一個新興的行業(yè),是一個以技術為主體,藝術為輔助,技術與藝術相互結合的專業(yè),是計算機專業(yè)與傳統(tǒng)的動畫專業(yè)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數字媒體藝術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以及美術修養(yǎng)的、可以利用計算機相關軟件和設計工具對藝術作品進行設計和創(chuàng)作的復合型應用設計人才。

1.2主要特征

首先,具有媒體集成性。與傳統(tǒng)藝術作品通過不同的材質和工具創(chuàng)作不同,數字媒體藝術的作品是創(chuàng)作者借助計算機技術以及數碼技術等來完成的。電子地圖等作品的出現,就在很大程度上凸顯出數字媒體藝術的集成性特征,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氛圍。其次,具有可編輯性和可復制性。借由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其本質仍是相應的數據信息,可以被編輯和復制,其真實性曾一度被人們懷疑,許多專家認為其是對于藝術作品內涵與價值的抹殺。而隨著虛擬現實(CR)的出現,將現實與虛擬的進行了重新定義,在實現對藝術作品編輯和復制的基礎上,將現實藝術與虛擬藝術完美的結合起來。因此,數字媒體藝術的可編輯性和可復制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藝術的傳播與發(fā)展。最后,具有互動性和參與性。數字媒體藝術與互聯網的連接,使得大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人們可以通過網絡自由表達對于藝術作品的理解和認識,新型的數字媒體藝術還改變了傳統(tǒng)對于藝術作品的鑒賞形式,有視覺和聽覺逐漸向著嗅覺、味覺等方向延伸。例如,當前社會中比較流行的3D、4D影院以及模擬游戲等,都是數字媒體藝術的發(fā)展成果。

2我國數字媒體藝術的發(fā)展現狀

隨著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數字媒體藝術在許多文化創(chuàng)意行業(yè)獲得了廣泛地應用,也獲得了飛速發(fā)展,為我國文化藝術的傳播和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我國的數字媒體藝術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下面分別進行分析:

2.1優(yōu)勢

(1)數字媒體藝術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沉浸感是與交互性同等地位的數字媒體藝術特征,它使得人們在欣賞數字媒體藝術時,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在數字媒體藝術中,可以應用相關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使用虛擬內容代替實際影像,卻不會影響人們的真實感受。同時數字化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極大地擴展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視野,使藝術創(chuàng)作的范圍更加廣泛,甚至可以超越時間或空間的限制進行創(chuàng)作。(2)藝術創(chuàng)作走向平民化。傳統(tǒng)的藝術創(chuàng)作對于基本功的要求極高,創(chuàng)作者必須具備較高的藝術功底和素養(yǎng)水平,并且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訓練和練習。但是,數字媒體藝術的產生,使得藝術創(chuàng)作逐漸走向平民化,對于自身藝術功底的要求也逐漸減弱。以攝影為例,傳統(tǒng)攝影需要攝影師對于光線和拍攝角度進行充分地把握,對照片進行修改也需要在底片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需要進行長期專業(yè)性的訓練。但是隨著數碼攝影藝術的成熟,數碼相機的普及和應用,以及Photoshop等軟件的發(fā)展,使得攝影成為大眾層次的藝術,只要對數碼相機以及Photoshop軟件具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參與相關的藝術創(chuàng)作。

2.2不足

(1)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由于數字媒體藝術的發(fā)展時間較短,許多藝術家受傳統(tǒng)思路的限制,對于其缺乏深入的認識,導致部分藝術作品難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同時,還有一部分藝術創(chuàng)作者在數字媒體藝術的創(chuàng)作上缺乏創(chuàng)新性,使得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同質化、雷同化的現象比較嚴重,使得我國數字媒體藝術作品數量巨大,但是精品缺乏。(2)缺乏人文底蘊。數字媒體藝術正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對于我國來說,雖然有著五千年的文化積淀,但是數字媒體藝術卻并沒有實現與國際的接軌,導致我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在數字媒體藝術領域沒有得到充分地體現,缺乏人文底蘊。(3)對于技術手段的依賴性高。數字媒體藝術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提高了藝術家對于藝術的理解和創(chuàng)作能力,但是對于計算機等技術手段依賴性較高。過多的使用計算機軟件等技術手段,雖然大大提高了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藝術作品的質量和效果,但是創(chuàng)作者自身會逐漸對技術手段產生依賴性,養(yǎng)成藝術創(chuàng)作的惰性,從而逐漸失去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創(chuàng)新意識,最終導致藝術創(chuàng)作停滯不前。

3我國數字媒體藝術的發(fā)展趨勢

首先,與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結合更加密切。目前我國數字媒體藝術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也處于探索階段,專業(yè)素質不高,數字媒體的藝術性有待增強。但是,在我國五千年文化底蘊的支持下,隨著藝術創(chuàng)作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國數字媒體藝術必將從傳統(tǒng)文化中吸收更多的優(yōu)秀元素,促進自身的不斷發(fā)展,其內涵更加豐富、民族特色更加鮮明,最終必將實現現代藝術與傳統(tǒng)藝術的完美結合。其次,不同學科間的融合更加緊密。數字媒體藝術涵蓋的學科是多種多樣的,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不同學科之間的共同點將會越來越多,學科之間的融合也會更加密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數字媒體藝術的發(fā)展和進步。同時,數字媒體藝術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工作人員需要加強與其他學科人員的交流,對相關學科的知識進行學習和融合。最后,基于數字媒體藝術開放性、互動性、集成性等優(yōu)勢,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必將產生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開創(chuàng)更多與虛擬物體互動的全新的形式,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藝術體驗。

4結語

總而言之,數字媒體藝術作為一個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及時進行解決。數字媒體藝術是順應時展潮流的產物,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可以推動我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貝煥欽.中國數字媒體藝術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研究.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4):8384.

楊益.中國數字媒體藝術現 狀反思.青年文學家,2010(7):138.

張暉.解讀我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發(fā)展現狀.文學與藝術,2010(3):273.

第3篇:數字媒體理論范文

關鍵詞:字體設計;藝術美;獨特魅力;情感形象

作為平面設計視覺傳達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字體設計不僅為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美感,更傳達了基本信息,同時展現了其藝術性與應用性。為了滿足審美要求,同時,兼具鮮明的視覺形象,字體設計時必須集視覺審美、信息傳遞、情感表達于一體,為平面設計提供最為明晰、迅速和直接的載體。目前,有關字體設計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字體設計的功能方面,而對于藝術性及審美方面的關注仍微乎其微。漢字是一種表現力極強的文字,其藝術美不僅表現在字形結構方面,還體現在字體形態(tài)美感方面,二者兼具方凸顯出了漢字體完整的藝術美感。漢字體源遠流長,其神韻及形態(tài)之美是任何一種文字都無法比擬的。因此,借鑒漢字體的藝術美,將其充分應用于字體設計中,必然能夠彰顯我國字體設計的獨特魅力。

1 蘊含民族傳統(tǒng)文化而承載的內在美

自創(chuàng)造之時,漢字就已經具有了其內在價值及美學意義,最初的文字形式只是一種圖形符號,主要功能即便于勞動生產及生活過程中信息的傳遞。在《說文解字》中已經對漢字造字的規(guī)律進行了闡述,即所謂的“六法論”。漢字體的內容與形態(tài)本身就屬于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不僅凝結了勞動群眾的智慧結晶,更穩(wěn)定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使用內涵及慣性。因此,當代字體設計過程中切忌忽視漢字體的根源及傳統(tǒng)文化內涵,若舍本逐末,將限制漢字體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由此可見,在字體設計時,首先要忠實我國漢字的思想及文化內涵,忠于我國民族的認同及使用習慣,避免胡亂改變而導致字體內在美缺失,曲解字體的內涵,誤導大眾。

2 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展現

漢字作為我國重要文學、藝術及美學思想的記錄工具,其書寫、設計、造型中會受到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傳統(tǒng)書法藝術中所提倡的筋、骨、氣、意、情、韻等,均為漢字體的審美做出了精到的評判,各種繪畫理論及國畫美學原理也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例如:劉熙載著重強調了“闡”、“擴”二者的創(chuàng)新,提出了“書貴有神,而神又有我神、他神之別。若入他神,化我為古;若入我神,化古為我”,“詩不可有我無古,更不可有古無我”,兼具典雅與精神二者方為善。同時,劉熙載更推崇個性的自得,以性情為本等美學思想,這些都為藝術設計及創(chuàng)作提供了珍貴的啟示。字體設計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切不可停留于視覺游戲或技巧上,應從傳統(tǒng)美學思想中汲取靈感,關注美學規(guī)律及藝術本身,這樣才能使藝術創(chuàng)作更具價值。

3 創(chuàng)新過程中的情態(tài)美

當前,字體設計往往在對象創(chuàng)新方面遭遇諸多問題,例如,傳統(tǒng)與現念如何進行有效結合?內在與外在觀念如何統(tǒng)一?個性與通用如何平衡?由于視覺美、丑觀念本身具有矛盾,此矛盾觀念在設計過程中也是真實存在的,需要設計者具體思量。字體設計過程離不開傳統(tǒng)與現代諸多要求與審視,一個好的設計不僅承載了過去,更涵蓋了現在與未來所有內涵,究竟能夠走多遠有賴于設計者思考的深度。無論是學習還是設計過程都不能靜止地看待問題,必須在此矛盾狀態(tài)中尋找平衡。字體設計及創(chuàng)新時充分反映了設計者的苦思、情態(tài)及真實狀態(tài)。

4 形式與功能美

功能而言,字體設計以視覺審美及傳播為基礎,充分體現了其實用性特點,因此,要求設計過程中必須兼具字體的藝術性及傳播性。字體設計主要研究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開發(fā)性設計,二是創(chuàng)意性設計。開發(fā)性設計是針對字體書寫形式來進行開發(fā)與設計,以便進行印刷、排版或藝術追求,因此,其規(guī)范性極強;創(chuàng)意性設計主要是為了便于商業(yè)活動傳播及訴求,因此所設計字體更偏科研。具體而言,字體設計形式美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識別美。識別美是字體設計中最為基礎的形式美,設計后無法識別的字體不會有人看到它的“美”,這是由于其不具有傳播性,無法展現文化或商業(yè)訴求,不能和受眾進行有效溝通,也許所設計形式滿足藝術審美規(guī)律,但也只能算是視覺游戲。(2)結構美。結構美展現了字體的形式、結構變化之美。其中,結構內涵主要包括了筆形框架的塑造、筆畫的自由組合所展現的秩序性與韻律,應滿足藝術規(guī)律及視覺審美要求,外觀上應展現出足夠的形式美。(3)風格美。風格美是指字體設計創(chuàng)新過程中應獨具特色,以提升作品的藝術氣質、品味與高度。如宋體、黑體等各具特色,黑體簡潔而又沉穩(wěn),宋體秀麗又不失莊重。字體設計形式既包括抽象美,又包括形象美,也包括抽象與形象相互結合的美,只要協(xié)調、統(tǒng)一,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就是一個好的作品。當然,獨特的風格也有助于增強其識別性與傳播性。(4)應用美。應用美主要關注的是字體設計形式與內容方面的統(tǒng)一性,所設計字體能夠實現形、音、意的完美融合,使用時能否同環(huán)境合二為一,能否與文字編排共同形成一個極具美感而不失個性的整體。

5 悠遠的意境美

意境強調了作品所展現的境界與情調,藝術角度而言,更注重的是作品的藝術審美境界,對于優(yōu)秀的字體設計作品而言,同樣應該展現出設計師的文化境界及藝術高度。字體的意象性特征為字體設計意境美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若單從藝術美角度而言,意境美屬于一種極致與境界:情景交匯,意象相通,以深遠的意境無言地征服觀眾。字體設計的意境美能夠從視覺深入內心,從色彩、形態(tài)、聲音、意境等全方位展現其內涵與藝術美,觀眾不禁深刻銘記了作品所要傳達的信息,更受到了精神的洗禮,情操得以陶冶,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華。

6 深刻的情感形象

若藝術美對于設計而言具有普遍適用性,則字體設計所蘊含的情感形象則賦予其獨特的魅力。所有人類活動均離不開字體,因此,字體擁有著獨特的感情面貌,人們對于不同的字體所產生的感受也不同,因此,設計者只要把握了此內涵,就能靈活利用字體進行設計,觀眾也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并接受作品的情感定位及其所傳達的信息。字體設計包括活潑型、懷舊型、創(chuàng)新型、樸素型、浪漫型、粗獷型、嚴肅型等多種情感類型,因而常常用來象征整個人類的精神文明。從古至今,人類不停地以筆記錄所見所聞及內心的情感,并使得信息得到了永久性地保存,這種歷史積淀的藝術性是任何一種符號都不可能達到的。

7 結束語

在多元化文化不斷交融的今天,歷史也賦予了設計者更多的責任,即構建現代化字體設計體系。以更高的視角審視字體設計,并推動其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以我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為基礎,以民族獨特的情感及思維方式展現字體設計的文化內涵。與此同時,結合字體設計的結構美、形式美、情態(tài)美、意境美,塑造一個個擁有深厚情感思想的鮮活形象,將字體設計情感同觀眾情感融合為一體,從而獲得一個完美的傳達效果。

參考文獻:

[1] 莫軍華.字體設計[M].安徽美術出版社,2009.

[2] 鄭笑仁.視覺傳達設計中常用漢字字體之情感[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 陳丹.解構個性化字體設計的魅力[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9,23(4):62-65.

第4篇:數字媒體理論范文

    論文摘要: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應樹立以學失為本的教育理念,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想使學生能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得巧妙地運用一些方法和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課堂口語和板書字體能起到先入為主的作用,語文教師應在課堂口語,板書上有讓學生佩服的特色、魅力,發(fā)揮教師課堂口語、板書字體的作用,使學生在美感的陶養(yǎng)下,逐漸對語文學習發(fā)生興趣,逐漸形成自覺學習、熱心地鉆研語文知識的習慣,從而達到語文課教學的目的。

    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提倡師生互動,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中職語文教師大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自己精心設計,飽含激情的講述課文,學生卻不予配合,在下面有竊竊私語的,有堂而皇之睡覺的,有玩手機的,有看課外書的……教師的講課情緒直線下降,不得不停下課來,或訓斥學生,或苦口婆心的講道理勸學生學習,但經過多次這樣的過程,學生中仍然有不少人依然無動于衷。什么原因呢?當前同行們普遍認為主要是學生文化基礎太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沒顧及學生的要求;教學過程中側重知識的傳授,輕視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結論的灌輸,看輕過程的享受等原因。筆者認為,除了上述原因外,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缺乏興趣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引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而教師的課堂口語和板書字體卻能起到先入為主的作用:

    一、教師的課堂口語和板書字體是學生產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引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尋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興趣,就是要把課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學生。如何把語文課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學生,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除了要求老師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把課備的有趣味外,教師還應在課堂口語和板書字體上下功夫。即:儲備一口流利的標準普通話,一筆漂亮的粉筆字。規(guī)范、優(yōu)美、悅耳的課堂口語,漂亮、瀟灑的板書字體可以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即美感。”美感能使人產生對美的感動,產生愉、滿意感、贊賞感、幸福感等肯定性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有時非常強烈和突出,以至主體全身心為美感的激情所

    浸潤、所充盈,感到精神健朗、感悟通靈、思想活躍,想象飛馳,好似頃刻間悟到人生真諦,窺見宇宙勝景,獲得精神上的極大滿足;在當時和事后,主體都會對這種情感格外珍愛,視之為人間樂事,而不斷地加以回味和追求。這樣的美感激情,會直接沖擊和改變主體原有的情感或情感傾向,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差,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對也較差,還有相當多的學生有逆反心理,單靠教師的正面說教,引導學生對語文課產生興趣很難取得效果,有時甚至還適得其反。而”潤物細無聲”的美感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試想:當學生們發(fā)現那的充滿感情的、標準的、播音員似的聲音,一行行整齊、舒適、瀟灑的板書字是出自正在給自己上課的老師處時,會產生什么樣的感覺、和聯想呢?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小學或中學的老師的課堂口語或板書字體給自己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影響了自己的一生。許多人練字就是由羨慕、模仿老師的字體開始的,許多人對語文、文學的學習興趣也是從羨慕老師的口語、朗誦、字體開始的。如果一位語文老師上課時只會按部就班地順著課文的思路講述,口語不標準,不清楚,或者說錯音,字體一般、或難看、難認,學生難免感覺乏味,怎么能對課程產生興趣呢?而教師美妙的課堂口語和字體卻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愉快的情境,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等情緒。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主動地獲取知識。因此,教師的課堂口語和板書字體是學生產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引線:

    二、教師的課堂口語和板書字體的魅力

    (一)語言、字體也能產生魅力

    說話、寫字是人們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第一工具,幾乎伴隨人的終生,一個人的說話、寫字水平不僅是自己的門面,也對自己的人生道路產生影響,而語文課是學生進行說話、口語交際、寫字練習的主陣地。語文教師是學生口語、字體發(fā)展趨向的主要啟蒙者和引導者,因而教師的課堂口語、板書字體水平的高低對學生會產生直接的影響。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不多,許多學生不會正確握筆,寫出的字歪歪扭扭,沒有字形,更談不上字體,需要語文教師的指導和矯正。20世紀80至90年代,受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許多學生在課外把聽收音機作為感悟和模仿悅耳的語音的一種補充形式,借以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許多學生有較多的機會在生活和社會實踐的磨練中體驗字體的作用。這些因素在客觀上為教師的指導和矯正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的說教容易起到作用。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fā)展,電視、電腦越來越壟斷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課余時間里,愿意聽收音機的學生越來越少了,重視自己的字體的學生也越來越少了,電視的精彩畫面取代了單純語音的收音機,電子打字取代了手寫字,不少學生認為字寫得好壞無所謂,只要會打字就可以了。因此,在這種新形勢下,教師的說教就顯得蒼白無力了。說話、寫字是學生的個性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進入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呢?中職學生在知識、學習方式、語言能力、思維水平等方面差別較大,能主動學習的不多,相當一部分學生處于想學但又不知從何處下手的朦朧狀態(tài),要想使他們能自己思考、感知、領悟,有效地進行個性化學習,需要一種特殊的魅力來引誘。魅力是多種多樣的,筆者從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實踐中觀察到,特殊的,讓人難忘的語言、字體也能產生魅力。如:相同的一段話語,由播音員、評書演員、相聲演員、普通人、語文教師、學生說出,其效果明顯不同。播音員、評書演員、相聲演員能使話語產生不同的魅力,讓人難忘、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興趣,甚至時常模仿。著名書法家的字體讓人贊嘆、羨慕、向往。字寫得工整、漂亮的孩子常常得到老師的夸獎,同學的贊揚,使家長自豪。因此,面對那些不愿學習、知識貧乏、辨別是非能力差的中職學生,我們與其和顏悅色或聲色俱厲地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勸說他們學習,還不如用自己的課堂口語、板書字體魅力來無聲的吸引他們發(fā)生興趣,自覺學習。

   (二)怎樣使自己的課堂口語、板書字體產生魅力

    魅力是一種特別的吸引力,迷惑力,是以人為主要對象的。美國著名女詩人普拉斯說:.魅力有一種能使人開顏、消怒,并且悅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質。它不像水龍頭那樣隨開隨關,突然迸發(fā)。它像根絲巧妙地編織在性格里,它閃閃發(fā)光,光明燦爛,經久不滅。”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語、笑的魅力、聲音的魅力、眼神的魅力、身體的魄力、性格的魅力、人格的魅力、書法的魅力等等。人的魅力可以無所不在,包括發(fā)怒、憂傷、哭泣等負面情緒也會成為魅萬的源泉。魅力一旦產生就有了一些神奇色彩,,它能吸引人對它作出更多的感情、時間、物質上的投資。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語文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效果好,講課被學生所歡迎,就得有能吸引學生的魅力。古人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業(yè)精,師更親”,教師有了魅力,學生就愿意親近你,相信你,接受你的說教。語文教師的魅力在于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把課講得有聲有色,還應在課堂口語,板書上有讓學生佩服的特色。

    首先,在課堂口語上要努力做到發(fā)音準確,不讀錯音,不念錯字,不使用方言,說普通話。漢字,在中國使用了數千年,其數量、字義在變化中,難記、難認,有些字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又有不同的發(fā)音,不同的字義;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們念錯字,發(fā)錯音的現象,即使是漢語專業(yè)工作者,有時也難免出現誤差。但中職學生文字根底較淺,不理解這點,在他們的眼里,老師是不允許念錯字,讀錯音的;倘若教師在課堂上出現一次這樣的錯誤,他們就會認為這位教師沒水平,在心中形成長時間的不良印象,直接影響其學習情緒和興趣,教師形象和課堂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語文教師在每次上課前千萬不可大意,一定要認真仔細地將課文中的每一個字的發(fā)音、字義研究清楚,力求做到準確無誤。方言,是不同地域的人日常使用的語言,有著很強的習慣性,固定性,但普通話既是我國的國語,又是我國的通用語,作為一名國語語文教師,更應該在課堂上說普通話,為學生做榜樣,起示范作用,指導學生說好普通話。要想做到這點,語文教師就要在說普通話上下功夫,努力做到發(fā)音準確、規(guī)范,克服方言的影響。如:”事情,shiqing”不能說成”siqing",,生活,shenghuo”不能說成”senghuo"”你,ni不能說成nen"”學習,xuexi不能說成xiaoxi”等等。另外還要有聲音的抑揚頓挫、激情起伏的配合等。語文教師的普通話說得標準、漂亮、動聽,課堂口語就顯得生動,有特色,就會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其魅力就會在學生的欣賞中顯示出來了。

    其次,語文教師一定要能寫出一筆好字,且有一定的書法知識。板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體現教學思路,顯示課文的重點和觀點,對學生起引路作用。為了充分發(fā)揮板書的形體效能,使板書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語文教師要講究粉筆書法美。其審美要求是清楚、美觀,書體以行楷為主,字的大小適中(以后排學生看清楚為度)。教學實踐證明,寫得一手漂亮粉筆字的語文老師,往往比較受學生敬慕。上課時,大多數學生會被教師優(yōu)美的板書字體所吸引,并努力模仿。風流、瀟灑的粉筆書法美,有一種電腦所無法替代的魅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領會文章的思路,而且還能陶冶學生愛美的情操。相反,如果教師板書字體潦草,字跡不清,板書就會失去它應有的作用。因此好的字體,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要想寫好字,就必須對書法有所了解,有所研究。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創(chuàng)造并使用了不同的書體,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等。同時也隨之產生了許多杰出的書法家.他們的風格各不相同,產生了不同的流派,前后相望,佳作如林,他們的形象一直是種楷模,是一種激勵人前進的力量。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書法可產生方圓藏露、逆順向背的韻味,輕重肥瘦、濃淡濕澀的情趣,抑揚頓挫、聚散疏密的筆調。斷連承接、剛柔雄秀的氣勢;再輔以專門制作的紙墨,使書法藝術更趨變幻莫測。韻味無窮。語文教師了解和研究書法,不僅對自己寫好字大有幫助,而且還能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執(zhí)筆姿勢,向學生介紹各種書體的特點,展示各種書體中剛、柔、平、激烈的美,并把這種美渲染得深入學生的心靈,使他們?yōu)橹?,從而自覺參與這種運動中。此外,語文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講授課本知識,還要將知識的范圍拓寬到社會人生的”大課堂”,把語文課變成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態(tài)”課堂,變成樂學、尚學、陶冶情操的”美”課堂;將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思想素質、健全人格素養(yǎng)等貫穿到教學中。教師可在介紹書法字體的同時給學生介紹著名的書法家,以及他們的成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等,讓學生在向往中把他們當成追求的目標,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生生不息。

第5篇:數字媒體理論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設計;信息傳播;傳播媒體數字技術

一、新媒體藝術設計的興起

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對藝術設計領域的變革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成為藝術形式繁榮的發(fā)展動力。在整個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醫(yī)學和人體解剖學的研究,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創(chuàng)作理論參考;幾何與透視學的發(fā)展,為繪畫提供了符合人體視覺原理的透視理論;顏料化學的進步,為油畫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層次的顏色表現空間;光學原理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印象派畫家遵循光學的原理,分析和組織物象的各種關系,同時光學應用的研究還促成了攝影技術的誕生,從而對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一切都體現著科技對于藝術的重要推動作用。

進入20世紀以來,科技對藝術的影響變得更加強烈和迅猛,數字技術的發(fā)展為藝術創(chuàng)造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上世紀80年代初,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成為現代尖端的視覺表現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現在電視、電影、平面藝術設計、工業(yè)設計、展示藝術設計和建筑環(huán)境藝術設計等大眾傳播媒介和視覺藝術設計領域之中。計算機圖形學的出現,被稱為第三次圖像革命,其意義甚至大于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的前兩次圖像革命…。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數字藝術設計”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出現在藝術設計領域,它融合了“藝術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學科。數字媒體藝術是基于數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生的藝術形式,關于新媒體藝術的特點新媒體藝術先驅羅伊·阿斯科特(RoyAscot)說:“新媒體藝術最鮮明的特質為連接性與互動性?!睆膰H學術界和教育界對數字化“設計”的諸多稱謂及科學內容的設定來看,數字媒體藝術主要涉及到視覺藝術、人機界面、信息傳播、多媒體、數字網絡、動畫、廣告、游戲、虛擬環(huán)境,虛擬產品設計等,其主要范疇都在2l世紀數字化“設計”的“數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較明確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基本內涵和范疇。

進入2l世紀,全球范圍內以新媒體、數字影像、CG特效、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數字內容創(chuàng)作行業(yè)已經成為當代知識經濟產業(yè)的核心產業(yè),在美國、日本其產值超過了傳統(tǒng)的汽車工業(yè),而韓國更是將游戲為代表的數字內容產業(yè)作為立國之本,并已成為韓國經濟成長的新動力。目前全球數字內容還在不斷地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擴展,而這個產業(yè)也必將成為中國最具發(fā)展前途的產業(yè)之一。在未來的幾年,數字媒體創(chuàng)作人才將是市場需求的熱點。有關專家預測,我國將需要20萬工業(yè)設計師和l5萬動畫設計師。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環(huán)境和人才需求,國內數字藝術設計卻是剛剛開始興起,還未建立完善的新媒體藝術理論體系和人才培養(yǎng)體系,導致了設計產業(yè)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職業(yè)設計人才匱乏和新媒體藝術設計在發(fā)展過程中諸多問題的產生。

二、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是對傳統(tǒng)的藝術設計的伸展和豐富

新的傳播形式和傳播媒介的出現,使得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所涉及的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拓展。網絡、數字電視、互動媒體、交互游戲、虛擬空間等都成為信息傳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質,傳統(tǒng)的視覺傳達設計范疇受到突破性的沖擊,數字載體的發(fā)展極大地延伸了視覺傳達的設計形式和內容,在當代數字藝術設計的快速發(fā)展情況下,數字媒體藝術的設計理論和美學理論就顯得非常薄弱。

新媒體藝術設計理論和美學范疇繼承了部分傳統(tǒng)的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體系。傳統(tǒng)的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體系依然可以作為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理論基礎,在藝術理論基礎上有幾個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滿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學的審美理論基礎是相同的。3.設計的理論法則、平面視覺創(chuàng)意法則等是近似的.設計和表現的內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數字媒體設計過程中滿足功能、審美需求,符合美學、設計法則,運用數字媒介所特有的聲、光、電以及人機互動的特點來更有效地達到傳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認為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內涵和特征是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進一步豐富。

當然新媒體藝術設計是時代的產物,它具有時代的先進性,它的表現形式更豐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備科學性、時代性,因此在新媒體設計中還需要創(chuàng)新的傳統(tǒng)設計理論體系,必須根據其信息傳播的形式、媒介以及傳播的復合性、學科的綜合性、技術的數字化等特征來完善提高這一新興學科。

第6篇:數字媒體理論范文

關鍵詞:數字媒體;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手機、電腦、數碼攝像機等數字設備先后普及,早些年不敢想象的虛擬現實技術(VR)也走到人們的生活中。智能移動設備、網絡和數據等共同構成數字媒體,它區(qū)別于日常的大眾媒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網絡為載體,以數字化為技術手段,使信息在不同的移動設備中傳播。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始終與時代接軌,在數字媒體行業(yè)日益盛行的今天,高校越來越重視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因此,探究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簡介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是在國家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和數字媒體產業(yè)發(fā)展的背景下產生的寬口徑的以藝術設計為依托,以數字技術為基礎,將藝術設計和數字媒體技術相結合的多學科交叉型專業(yè)。該專業(yè)志在培養(yǎng)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理論和各種數字媒體制作軟件,具有科學與美術設計素養(yǎng),技藝雙修,善于運用計算機和媒體工具設計與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的復合型人才。專業(yè)的方向包括數字影視藝術、電腦動畫、虛擬現實、網絡藝術、電子游戲、影視廣告、網絡游戲、移動媒體、數字音頻和CG圖像等。

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我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最早可以追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等高校率先開展了計算機圖形技術的研究。1993年中央美術學院建設專業(yè)的電腦美術培訓班,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正式建立提供理論基礎。2001年我國首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在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設立;2004年國家教育部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列入高校專業(yè)目錄,屬工學門類“電氣信息類學科”,授予文學或工學學位。2009年全國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高校多達50余所,初具規(guī)模。2012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進行重新劃分,列在藝術學學科門類下“設計學類”,授予藝術學學位,確定該專業(yè)學理和法理上的藝術身份。

三、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存在的問題

1.師資力量匱乏。我國數字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與國外相比嚴重滯后,目前國外數字媒體已經處于成熟期,而國內卻剛剛起步,現有的理念、經驗和技術無法做到與國際接軌。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面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師資力量匱乏的現狀。高校教師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經驗和教學經驗,不斷與本專業(yè)知識接觸,是本專業(yè)領域的技術能手。盡管我國已經送出去了一批又一批教師到國外學習和接受數字媒體藝術學科先進的方法和理念,但是大部分教師掌握的知識有限,同時只會按部就班的重復國外的技術,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這直接影響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學生的整體水平。2.缺乏有序的理論教學方案。任何一門成熟的學科都需要有一套或幾套根據學科自身方法和規(guī)律而構建的系統(tǒng)全面的理論教學方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由于在國內起步較晚、教師理論知識缺乏、研究熱情不高等原因,導致國內各大高校都缺乏一套有序的理論教學方案。3.計算機技術的重視度不夠。計算機作為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先進的科技發(fā)明,它在數字媒體藝術發(fā)展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普遍忽略了對計算機技術的重視。一方面,部分高校排斥計算機技術的優(yōu)勢,認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僅是一門純粹的藝術專業(yè),在對專業(yè)課程配置的過程中,少安排甚至是不安排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課程。另一方面,多數高校雖然也重視計算機技術的培養(yǎng),但是過于注重技術層面,程序化和呆板化的教學,使學生設計出來的藝術品更像是一種技術產品。

四、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教學模式構建

高水平的師資力量是確保高校教學質量的前提,針對目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存在的問題,建立完備的師資隊伍迫在眉睫。師資力量的選擇,應擺脫以文憑和證書為主的篩選模式,通過項目實踐檢測教師的綜合水平。選拔集高超的技術與藝術結合的能力、思如泉涌的創(chuàng)新意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超強的責任感為一身的人才作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教師。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教師還必須吸收來自國內外的經驗,通過集體討論和研究,構建先進完善的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理論知識豐富、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應用型專業(yè)人才。1.課堂教學模式(1)課程理論教學。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課程體系一般由公共課程、基礎課程和專業(yè)課程構成,教學過程的首要任務是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高校應實行分層式的理論教學模式。一方面,基礎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由具體化到抽象化的案例,鍛煉學生觀察生活、提煉生活和概括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專業(yè)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法,以實踐項目為引導,令學生積極參與項目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技術能力和責任意識。(2)基礎操作能力教學。當代大學校園里最常見一種現象就是知識僅存在于書本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藝術與技術的培養(yǎng)同等重要,技術培養(yǎng)的關鍵在于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每位學生都掌握基礎的操作能力。教師可以運用數字媒體本身,將教學過程錄制,配以詳細講解發(fā)送給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放慢速度,明確指點操作目標。同時,教師要真正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公眾講解,力求使每位學生都能了解并學會操作。(3)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數字媒體藝術的發(fā)展為社會變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社會變革的進程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人才要想不被淘汰,必須緊隨時代的步伐,具備良好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意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需要引導學生的藝術天分,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去發(fā)現和探索創(chuàng)意來源,允許其自由發(fā)揮、個性張揚、大膽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實現技術與創(chuàng)新藝術的大膽結合。2.課外教學模式。課外教學模式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理論聯系實踐為基礎,嘗試打破課堂教學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開放的知識空間和實際的鍛煉機會,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1)社會講座式教學。社會講座式教學是聘請精通國內外設計的教授、社會人士、專家等人員不定期的來校向學生講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發(fā)展、設計思路、設計走向等內容,以此來拓展學生視野和增長見識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講座,學生可以獲得新鮮知識,實現自我更新。(2)企業(yè)實踐式教學。企業(yè)實踐式教學是通過與企業(yè)的合作,在專業(yè)教師和企業(yè)設計總監(jiān)的帶領下,使學生參與到實際的項目中,通過分析客戶的需求,對承擔項目下的不同類型作品進行設計和策劃,同時根據客戶的需求不斷對作品做出調整,最終完成客戶滿意的高質量項目作品。作為目前大多數高校均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企業(yè)實踐式教學將高校的技術力量同企業(yè)的實踐經驗相結合,不僅使學生在實戰(zhàn)中得到了鍛煉,而且也為企業(yè)解決了技術難題,如此高校、學生和企業(yè)都能獲益,達到了“多贏”的目的。同時,學生從企業(yè)實踐中獲得的技術經驗,也為他們將來就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數字媒體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教學模式也必須更加豐富化、具體化和先進化,以便能夠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我國的數字媒體行業(yè)建設中。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為培養(yǎng)更多具有良好的科學與美術設計素養(yǎng)、技藝雙的修復合型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曉敏,安志龍.數字媒體藝術教學模式分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08

[2]楊祥民,王平.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建設與教學培養(yǎng)模式探析[J].創(chuàng)意與設計,2016.01

第7篇:數字媒體理論范文

關鍵詞:數字技術;藝術設計;數字媒體;新媒體藝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類社會已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是指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把聲、光、電、磁等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或把語音、文字、圖像等信息轉變?yōu)閿底志幋a,用于傳輸與處理的過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是基于數字科技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生的藝術形式,主要涉及到視覺藝術、人機界面、信息傳播、多媒體、數字網絡、動畫、廣告、游戲、虛擬環(huán)境,虛擬產品設計等方面,是高新技術與藝術思維的完美結合。新型的技術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新的思維空間和視覺空間,也帶來了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一、數字媒體藝術的正確認識

新生事物的發(fā)展是在質疑和改善中不斷發(fā)展的,數字化對藝術設計的發(fā)展有利有弊。電腦數字化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設計師們使用電腦進行設計,這是現代藝術設計史上設計方式的一次大革命,它標志著一種新藝術形式的產生。但是,對于數字技術的過度依賴,同時也讓我們的設計師們進入了一個誤區(qū),讓我們的設計師們過度的注重數字技術的學習,而忽略了對藝術理論的學習和領悟,這個錯誤的觀念導致了軟件應用能力很高,但設計水平良莠不齊。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數字技術固然重要,通過計算機數字技術可以制作出豐富多彩的藝術品,不僅僅能“再現客觀”,更能“虛擬現實”,能為設計者帶來更廣闊的設計思維,更有效的設計方法,更獨到的設計表現,更廣闊的交流空間。即使這樣,數字技術也不能成為藝術設計中的主導,藝術設計的靈魂還是在于設計,在于創(chuàng)意,而數字技術只能作為創(chuàng)意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現在很多設計師局限于對數字技術的追求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在數字時代,數字技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相結合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和普及,數字技術已經融合到了藝術設計的各個領域。現代藝術設計與數字技術已經是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要科學的去認識和平衡數字技術與現代藝術設計之間的關系。時代的發(fā)展,設計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設計不僅要適應時代,更要引領潮流,所以現代藝術設計必然要創(chuàng)造更新的設計文化。數字技術為現代藝術設計搭建了一個更好的發(fā)展平臺,設計師們應該更好地利用這個平臺,在數字技術中融入傳統(tǒng)設計文化、傳統(tǒng)設計思維,并把傳統(tǒng)的與現代設計思維相結合,通過現代數字技術表現出來,以超前的設計意識使現代藝術設計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二、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對傳統(tǒng)藝術設計的影響

1、設計思維能力得到了延伸

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替代設計師完成了大部分理性工作,給藝術設計的造型語言、設計觀念、組織方式、工作方法、表現形式、設計效率等方面帶來了嶄新的面貌,產生了強大的震撼,其對傳統(tǒng)藝術設計的影響深遠。進入數字化信息社會的設計,設計對象和心理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大量與現代化科技有關的新產品層出不窮,而傳統(tǒng)設計的產品也不斷吸納現代信息的元素,使設計出的產品在產品本身和制造方面都帶有了智能化的色彩。設計的產品更具人性化,冷冰冰的產品擁有了人情味,使人們在科技包圍的環(huán)境中不再感到陌生,這也成了現代設計的準則。數字化技術除了讓我們有了一個便捷聰明的工具以外,同時使我們的設計思維得以延伸,設計思路更為大膽,設計觸點越發(fā)廣泛。開啟了設計師原本無法觸及的領域和長期封閉的靈感邊緣。

2、設計內容形式得到了豐富

新的傳播形式和傳播媒介的出現,使得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所涉及的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拓展。網絡、數字電視、互動媒體、交互游戲、虛擬空間等都成為信息傳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質,傳統(tǒng)的視覺傳達設計范疇受到突破性的沖擊,數字載體的發(fā)展極大地延伸了視覺傳達的設計形式和內容。新媒體藝術設計理論和美學范疇繼承了部分傳統(tǒng)的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體系。傳統(tǒng)的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體系依然可以作為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理論基礎。其在美學的審美理論基礎是相同的。在設計的理論和平面視覺創(chuàng)意法則方面是相似的。在設計和表現的內容上是相近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是時代的產物,它具有時代的先進性,它的表現形式更豐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備科學性、時代性。因此,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在繼承傳統(tǒng)設計理論的基礎上,還必須根據其信息傳播的形式、媒介以及傳播的復合性、學科的綜合性、技術的數字化等特征,來完善提高這一新型學科。

3、設計手段方式得到了提升

在傳統(tǒng)藝術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是靠手工來繪制設計方案,。設計與制造由不同的人來完成。當產品完成之后,設計者再根據產品、靜態(tài)圖來討論設計的功效。而使用者與產品之間是動態(tài)的,是多種感覺的一種直接交互的使用過程,這與設計者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具有很大的不同,設計者還得依靠使用者的反饋才能了解設計的成效,這造成了設計與使用的不連續(xù)性。新媒體藝術設計,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展示了其存儲方便、修改容易,設計效果穩(wěn)定等優(yōu)勢。消除了設計與使用之間的不連續(xù)性,使設計能在模擬真實使用的情景下完成,從而提高了設計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傳統(tǒng)設計手段的局限,使構思、設計、制造和使用更具連貫和一致性,使產品更人性化。

三、數字媒體藝術推動了現代藝術設計的教育變革

隨著數字藝術設計的發(fā)展,藝術設計的教育也發(fā)生了質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注重的是對學生進行藝術史、藝術學等學術型的教育方式,學生們在學校學習的僅僅是理論知識,要通過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對藝術創(chuàng)造的能力來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地創(chuàng)作出藝術作品。這樣的教育體制是不完善的,導致了很多不知道如何學習的學生放棄了藝術設計。數字時代的藝術設計強調的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而教育也同樣如此,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那些基礎知識,還要學習數字技術,在藝術修養(yǎng)和數字技術兩者之間平衡發(fā)展,教育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型的藝術人才。這樣助于我們構建起科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設計教學結構體系,是教育更具有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第8篇:數字媒體理論范文

新媒體時代,數字媒體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媒體的受眾對于數字媒體的藝術性與表現性的期待越來越高。這些環(huán)境的變化促成了藝術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培養(yǎng)人才的理念與思路也應該與時俱進。新媒體的發(fā)展要求數字媒體的形式更為多樣,傳播更加快捷,內容更加炫酷與震撼眼球。

分形理論強調整體對部分的依賴性,它超越了傳統(tǒng)構成學,揭示了藝術形態(tài)新的構成規(guī)律[1]。分形藝術圖形不僅豐富了傳統(tǒng)的圖形樣式,更是以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引導著圖形藝術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應該把握這一良機,將分形幾何的理論,分形藝術的設計工具,分形動畫的制作等引入到教學中,引領學生學習多維的藝術設計工具與理念。

1 分形藝術的特性

與傳統(tǒng)的數字媒體設計相比,基于分形的數字媒體設計具有如下特性。

(1)數字分形藝術節(jié)省了存儲空間,各種美麗復雜的分形圖形不再由像素組成,而是有數學分形算法的不同參數計算渲染生成。存儲圖形只需要存儲幾個簡單的參數以及迭代吸引子即可,一張分形圖片渲染后的結果可能幾M,但是參數與算法的存儲卻只要幾K,存儲空間的壓縮比達到上千。

(2)降低了美學的門檻,曾幾何時,藝術作品的生成至少需要十幾年的藝術積淀,數字分形藝術可以讓算法生成藝術作品,這樣沒有繪畫功底也可以通過各種分形軟件調整參數生成符合自己需要的分形仿真作品,如閃電,地毯,山脈,迷宮等,這對游戲與動畫領域是一個福音。

(3)分形算法可以節(jié)省運算時間,分形作品具有自相似性,局部與整理具有相似的特性,因此對于分形圖像而言,可以渲染局部,然后擴展復制到整體,可以較好地優(yōu)化空間。

(4)性能配置靈活,比如在三維游戲貼圖中,傳統(tǒng)的方式需要準備三種不同畫質和加載效率的圖,往往低效圖看起來畫質很差,而在數字分形圖像用于貼圖時,針對不同的運行環(huán)境,可以根據需要調高或者調低畫質,只需要修改分形的維度參數,生成的分形藝術圖都照樣清晰。

因此,將分形理論與分形藝術引入數字媒體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分形藝術圖形的沖擊可以帶動傳統(tǒng)藝術在空間形態(tài)上的延展與數字化轉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意與靈感,使其在數字化的圖形與二維三維的動畫創(chuàng)作中采用更廣闊的表達與更創(chuàng)意的思維。

2 基于分形藝術的專業(yè)教學改革

2.1 分形數字化轉型的教學改革

分形圖形是以整體與局部的自相似性為特點的,當一個復雜、精美的圖形以多次重復迭代的方式拼貼形成一個復雜的具有沖擊力的圖像。這種不規(guī)則的圖形是由數學公式生成,且多個不同的數學公式可以進行拼貼,為圖形的外觀賦予更多的、更復雜的變換[2]。將這些數學公式按照不同的取值賦予不同的顏色,就可以生成色彩炫麗的分形藝術圖。

分形藝術圖是形象藝術與數學相融合的產物,是以數字化的方程作為基本的作圖元,拼貼組合成具有無數變化可能的帶有分形特質的藝術圖。用分形的方式作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數字化想象力,也可以將復雜的圖形用簡單的數學公式符號進行存?Γ?極大地節(jié)省了存儲空間,也實現了傳統(tǒng)圖形向數字化藝術創(chuàng)作的轉型。

2.2 打破維度的分形空間應用

傳統(tǒng)的藝術圖形總是以二維或者三維的形式出現,而分形的物體打破的傳統(tǒng)整數維的理論。分形的空間在不斷的迭代重復過程中,可以對空間進行無限的分割,從而生成非整數的多維效果[3]。電影《奇異博士》中對于分形的空間維度理論有著很好的應用,奇異博士對空間的折疊、時間的操控等都呈現了炫酷的分形效果。

2.3 基于分形動畫的教學改革

新媒體時代的圖像與動畫生成正逐漸向動態(tài)而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多元化表現方式發(fā)展。傳統(tǒng)的媒體正在數字化,而藝術的傳播形式正逐漸輕量級地數字化。對傳統(tǒng)的動畫而言,是存儲的實實在在的圖像信息,圖像信息隨著時間的變換形成了動畫效果,一部動畫成品的實現需要大量的人力進行關鍵幀的創(chuàng)作與繪制,耗時耗錢耗人力。而利用分形軟件制作的分形動畫藝術感強,且動畫的生成是通過數學公式的參數調整完成的,存儲容量小而且動畫效果炫酷。

由于分形可以對大自然的具有自相似的分形圖形進行仿真和模擬,因此對于植物、山峰、火焰等場景的生成也可以使用分形進行模擬,同時將過程通過參數調節(jié)做成動畫[4],產生的分形效果視覺沖擊力強。如電影《奇異博士》中大部分的特效都應用了分形技術與分形的空間維度理論。分形的理論與技術近年來已被大量地應用于影視特效、舞臺美術、影像裝置等多個動態(tài)視頻領域。

由于分形圖像的生成是通過數學公式迭代拼貼而成,因此要想改變圖像的外觀只要改變公式的參數即可[5]。而分形動畫的生成就可以在關鍵幀中改變參數,存儲的數據量也即使數學公式及其對應的參數取值,數據量非常小,還可以保證圖片的精美畫質,數據傳輸快,數據視覺效果好,充分體現了數字媒體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的實時性與高效性。

3 分形仿真引領教學改革

圖像與動畫、視頻是數字媒體專業(yè)進行新媒體創(chuàng)新的主要載體,要培養(yǎng)面向新媒體時代的新型人才,需要打破傳統(tǒng)媒體的創(chuàng)作方式,不局限于繪制圖像、建模圖像的傳統(tǒng)方式,將媒體的創(chuàng)作與設計向數字化、動態(tài)化、交互化轉型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分形藝術以數學公式引領藝術的潮流,既可以對大自然的實物進行仿真,又可以創(chuàng)新地設計具有分形美與混沌美的圖像與動畫視頻,拓展了數字化媒體的創(chuàng)新形式。數字分形研究融合了科學與藝術,力爭發(fā)揮科技的魅力,為藝術注入新的思潮與途徑,為數字藝術帶來了許多優(yōu)勢,也為數字媒體技術的教學革新帶來了新思路。

第9篇:數字媒體理論范文

一、攝影攝像課程教學方式數字化

1.采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攝影攝像課程

講授攝影攝像課程時,我們都是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里,通過采用多媒體課件《現代攝影構圖》和《攝像技巧》進行教學,這種數字化教學方式的直觀性,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教師用文字、語言符號或黑板勾勒輪廓,講述只有他自己腦海里才有的圖像或作品而學生無法感知的困難,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知識的理解程度得到顯著提高。而且這種數字化教學方式的集成性、超文本性、交互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不需攜帶更多的掛圖只需帶一張光盤就能方便快捷地完成教學任務,其教學效率更是史無前例的。

2.采用數字化設備和技術進行攝影攝像課實驗

攝影攝像課實驗包括現場拍攝創(chuàng)作實驗和后期加工創(chuàng)作實驗。對于攝影,過去現場拍攝創(chuàng)作實驗所用的設備及材料是模擬照相機和感光膠片;后期加工創(chuàng)作實驗是在暗房中利用擴印設備及相紙來完成。作為從事攝影攝像教學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有義務將新技術整合到攝影攝像教學工作中,使學生掌握新技術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此我們?yōu)閿z影攝像現場拍攝創(chuàng)作實驗準備了數碼相機和數碼攝像機,將后期加工創(chuàng)作實驗由暗房改在多媒體網絡室,由使用擴印設備、藥水、相紙改為使用安裝了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的多媒體計算機來完成,由線性編輯到非線性編輯,學生不必再為耗材而擔心,只需抓住時機、抓住創(chuàng)作靈感,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把所學的攝影攝像理論應用到實際創(chuàng)作中,掌握前沿的攝影攝像數字技術,創(chuàng)作出理想的作品。

二、攝影攝像課程學生學習成績考評的數字化

1.攝影攝像課理論考試試題庫數字化

攝影攝像課理論考試試題庫的制作、保存、調用的數字化。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攝影攝像理論考試試題編制成在計算機上運行的試題庫,并存放在計算機中,考試時只需學生輸入考號即可隨機調用試題。

2.攝影攝像課理論考試成績評定數字化

數字技術的智能化,使我們編制的《攝影攝像理論考試試題庫》軟件通過計算機的自運算具有自動評定成績的功能。當學生在計算機上輸入自己的考號調出試題并答完試卷后,用鼠標在計算機窗口中單擊“提交”按鈕,計算機便立刻輸出學生的考試成績。

3.攝影攝像試卷存檔數字化

攝影攝像考試包括攝影理論和創(chuàng)作作品兩部分。數字化考試,由于在計算機網絡教室中進行,學生只需將作品通過網絡傳輸給教師主機,教師進行評析給出相應成績后,將考生的作品以數字信號的形式刻錄在一張光盤上存檔備案,實現“試卷”存檔的數字化。而在過去,在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作品存檔時,攝影作品用的是相紙且大小不同,既占用空間,又容易損壞;而攝像作品用的是錄像帶,作品的調看與保存既費時又費力。

三、攝影攝像課程教學數字化的效果

1.攝影課程教學數字化使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由于多媒體課件的信息載體的多樣性和交互性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顯著提高,教學內容表現手法采用對比方式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知識,課件所用素材的精品化及網絡攝影攝像作品的豐富化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精神,拍攝創(chuàng)作和后期加工創(chuàng)作實驗不需耗材,使學生“隨心所欲”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作出精美的作品,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2.攝影攝像課程教學數字化提高了考務工效

由于《攝影攝像理論考試試題庫》軟件,使考試整個過程都在多媒體計算機上運行,考試時間就是整個考試過程,考試結束學生考試成績就自動運算并顯示出來,改變了以往考試需從教師出試卷到印刷廠印刷試卷、再派專人管理試卷、考試結束再由教師評卷的漫長過程;改變印刷試卷造成消耗大量紙張和費用的局面;改變教師評閱試卷消耗大量時間及精力的狀況;改變存檔試卷占有大量空間及查詢困難的情況??傊?,由于試題庫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使考試工作過程簡單化、人力物力投入最少化、考試工作所用時間最短化,從而使考試工作高效化。

3.攝影攝像課程教學數字化使教學模式全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