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幼兒園教師獎勵辦法范文

幼兒園教師獎勵辦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園教師獎勵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幼兒園教師獎勵辦法

第1篇:幼兒園教師獎勵辦法范文

凡屬第一類評估,我們就采取當事人自己填報。園考核小組按照園三級考核標準核對并綜合評價的辦法,較快地完成評價過程,并將材料歸入個人業(yè)務檔案。如屬第二類,園考核小組要在當事人個人評價的基礎上,依據當年的各項記錄進行綜述,并給出評價的結果(合格、不合格)。如屬第三類,考核小組就要在全園教工(家長)中采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產生評價結果,必要時個人述職(園長述職述廉、個人一年綜述等)。園考評小組將評價結果匯總,記錄備案后上報相關主管部門。

以上的評價標準依據三級評價體系(我園出版的《幼兒園教師必備手冊》中有詳細的介紹),一級是我園各崗位工作職責與規(guī)范要求,二級是年度幼兒園規(guī)范化補充條款(每年變化,特指幼兒園目前存在的、急于改善的主要問題),三級是各種專項檢查的分值統(tǒng)計結果(如備課、開課、常規(guī)組織等)。第一級為各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基本要求,在幼兒園的一般性評價中應該能全體通過;第二級為獎勵標準線,是幼兒園高標準的要求,達到(違背)的人員,將按照教工大會通過的獎懲辦法執(zhí)行:第三級為獎勵性評價,分值高的獎勵,分值低的不處罰。前兩級為柔性評價,第三級為量化評價。第三級評價的結果會制約二級或一級評價的結果,只有三級評價得高分,二級、一級才能有較高的評價(如班級安全或出勤評價低。先進班組就不能申報)。

評價的結果有二:一是獎勵,二是勸戒或停止獎勵(以不獎勵代替處罰)。我們將民主評議時的結果換算成分值,達到標準的三分之二即獎勵。凡是年終考評為優(yōu)秀等級的人員紅榜公示,并按照幼兒園制定的獎勵辦法兌現物質獎勵或榮譽獎勵;如果考評結果不理想,幼兒園考評小組會以談話的方式幫助員工分析不足以改進工作;如果員工評價分值低于三分之二評價標準,考評小組不僅要幫助該同志制訂個人整改計劃,還要停止與考評相關的各類獎勵。

因為評價的結果直接與經濟利益相關,考評小組在評定中必須非常慎重。對個別不能享受獎勵的人員,交談時應該有具體的材料幫助其明白工作中的不足,使其有具體的改進方向。

為了讓絕大多數員工享受獎勵,我們設立了眾多的三級評價項目,如班級幼兒出勤、衛(wèi)生、安全、家長滿意度、班級環(huán)境、游戲等等。獎勵傾向一線人員,以體現幼兒園特有的性質。園長每學期(年)也對全園所有幼兒進行發(fā)展調查,一來判斷教師評估的準確性,二來評估教師的教育質量,為教師合理配備和業(yè)務扶持提供依據。

從評價的時間上劃分,目前對孩子采取的評價一般分為即時評價、過程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即時評價指活動過程中現場的反饋交流,過程性評價以幼兒成長檔案為主,階段性評價以單元(主題)活動評價、學期幼兒發(fā)展評價為主。期末與家長的交流,是學期幼兒評價的反饋方式。

1 交流話題的產生

向家長匯報孩子在園的發(fā)展,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教師對孩子發(fā)展現狀的了解顯得尤為重要。一學期(學年)中,孩子已有大量過程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的資料,再加上學期末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評估,教師占有的資料是十分豐富的,與家長交流的話題,就要在這些資料中找尋。一般來說,交流的話題有兩個方面。一是反映孩子進步的話題,二是反映孩子需要加油的地方。前一個話題可以采用實物加語言描述的方式交流,后一個話題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交流。

我們建議每個班級在尋找話題前,首先召開班務會,三個老師坐下來細細討論與分析,保證對孩子的發(fā)展得出基本一致的意見和建議。教師應在孩子的發(fā)展現狀中,找出特別突出的?;騻€人發(fā)展相對較好的方面,并選擇能夠體現這些發(fā)展的實物(孩子的作品、活動的照片、觀察記錄與評價等)作為交流的素材,讓家長通過欣賞和聆聽,感受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其次,教師要通過對該幼兒本學期在園活動的快速記憶回放,找出孩子需要幫助和家庭配合的方面,再在教育筆記、觀察記錄、活動評價等資料中找尋相關的、能夠說明問題的案例。教師依據兩類素材擬定好交流的話題,將素材、話題與該幼兒的成長檔案放置在一起,供交流時使用。

2 交流的形式

交流需要對每個孩子發(fā)展進行個性化的分析,適合的方式應是一對一的。但老師每天可以和家長交流的時間畢竟有限,因此,科學安排交流時間非常必要。我園采取的方式是:教師將一段時間內每天可以交流的時間制成表格,讓家長在早晚接送孩子時根據自己的工作時間選擇。因為一個時間段(一般30分鐘)只能填寫一個家庭的名字,既保證了交流對象的不重復,又讓家長清晰地了解自己擁有的交流時間。

3 交流的策略

(1)根據家庭的教養(yǎng)取向定交流的主調。交流前,班級教師應查看全班各個家庭的家訪記錄及調查問卷,了解家庭教育的傾向性。關注孩子生活的家庭,老師在交流時就要盡可能詳細地反映孩子生活中的進步;同理,關注孩子學習的,就在學習方面詳細反饋。

(2)根據交談的對象決定交流的廣度。有些爸爸媽媽平時工作很忙,孩子的接送基本由老人完成,對幼兒園的工作不甚了解。老師可以借助交流的機會向家長介紹一些本班的特色活動、教育策略,還可以就老人牽掛的或曾經有誤解的事情做詳細的解答(如有些老人堅持讓老師躺在孩子的身邊以便照顧孩子午睡),取得孩子父母的理解與支持。

第2篇:幼兒園教師獎勵辦法范文

XX年在市教育局的領導下,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教育”為重心,以教研為中心,以科研為引領,以培訓為抓手,以信息為支撐,以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教研、科研、培訓、信息協(xié)同運作,四大部門通力合作,充分發(fā)揮“研訓、引領、管理、服務”的職能作用,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為我市率先實現高水平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教育優(yōu)質均衡特色和諧發(fā)展作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重點

1.進一步加強校本培訓工作的研究與指導。

以提高學科教學效益、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宗旨,以同伴互助、專家引領、自我反思為主要形式,扎實開展校本培訓活動。堅持行之有效的計劃、總結審查備案制度。學年初,學校制訂校本研訓專項工作計劃,主要內容包括:指導思想、活動內容、主要措施、主要活動安排四個部分。年末寫出校本研訓專項總結,主要內容包括:活動內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績或經驗,存在的問題與改進辦法。計劃總結要分類歸檔保存。堅持校本研訓年度評估制度。根據校本研訓的工作重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調整完善評估方案。評估采用綜合評議和現場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加大校本研訓評估結果在考核評估中的分值權重,把學校管理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師、學校、質量的內涵發(fā)展上來,加強制度建設,注重過程管理。今年將繼續(xù)進行“校本培訓先進學校”的評選。

2.精心組織好各類培訓活動,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XX年培訓計劃,包括十大培訓模塊、52個培訓項目。項目設計涉及德育研修、教育教學研修、現代化裝備管理與使用、學歷提升等,實現各類教育和各類人才全覆蓋。

重點培訓項目內容:

(1)開展“亮師表,正教風,提形象”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活動,堅持以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為目標,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系列活動,切實解決當前師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做好市第七屆中小學主題班會課評比和年度班主任征文的評選工作。

(2)充分發(fā)揮“雉水名師工作室”作用,招收固定學員,吸收走讀學員,進一步擴大影響,擴大教師受益面。進一步強化目標管理意識,建立“雉水名師工作室”考評標準,以教師受益面、人才成長率和公眾認可度為主要指標。

(3)繼續(xù)辦好第六屆市“雉水校長(園長)”。加強學校管理干部職責和執(zhí)行力培訓,通過培訓和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管理干部履行職責的能力。

(4)加強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舉辦中青年骨干教師、教壇新秀、XX屆和XX屆新教師等培訓班,促進其快速成長。

(5)開展教研方式的“微革命”研究。組織中小學學校發(fā)展共同體全方位開展合作教研和橫向互動與交流活動。有效實現各共同體內部在教師構成、信息資源及其活動組織方面的優(yōu)勢互補。定期召開共同體建設沙龍研討活動,積極開展共同體一日開放活動。利用各種教研活動加強教師培訓,引領教師在研究中成長。

(6)在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guī)?;瘧迷圏c(教育云平臺)上取得突破。認真研究目前教育信息化系統(tǒng)所存在的問題,探索教育云的具體表現形式、縣級試點單位的技術架構和瓶頸難點及對策,積極穩(wěn)步啟動并完成上級要求的試點工作。組織9個市“xx”規(guī)劃課題學校的研究工作,擴大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組織小學校長、中層干部和骨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團體競賽,充分應用智能錄播系統(tǒng),發(fā)揮“學校聯盟”優(yōu)勢,進一步推動現代教育技術普及應用和研究水平的提高。重視新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充分發(fā)揮智能錄播、組組通系統(tǒng)在教育教學中的優(yōu)勢,高效融入“活動單導學”課堂教學設計之中,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和競賽活動。

(7)扎實開展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現代信息化應用及研究能力。組織計算機、電教設備管理人員的基本維護培訓,組織“xx”市電教專項課題研究人員的培訓,開展實驗室、圖書館、計算機教室等管理人員專用軟件使用培訓。

(8)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開展遠程教育培訓。進一步辦好微型課題研究網、活動教學研究網、市教育科學課題管理網和教科室網頁,及時更新內容,做到新、快、準,不斷擴大教育科研信息量,充分發(fā)揮網絡平臺的作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9)深入推進讀書活動。舉辦年度讀書征文、讀書筆記、青年教師藏書家評比活動。舉辦“第四屆市青年教師讀書展示會”(開展青年教師讀書漂流活動、名師贈書活動)。加強讀書工作的管理和考評,以評促讀、以評促學。做好學校教科研年度考評的組織工作,優(yōu)化考評手段,運用考核杠桿,推動和促進基層學校自覺、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

(10)進一步做好在職教師學歷進修。《市xx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對在職教師的學歷進修提出了明確要求,幼兒園教師??萍耙陨蠈W歷必須達到95%,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必須分別達到45%、65%、95%;初中、高中、中職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必須分別達到8%、20%、15%。各單位要認真開展“xx”中期自查工作,進一步完善學歷進修機制,制定在職教師學歷進修計劃,大力鼓勵教師開展學歷進修,并切實做好教師學歷進修權益保障工作,妥善處理工學矛盾,確保至XX年各學段教師學歷要求全面達標。各單位10月底前要將學歷進修教師名冊和相關情況報教育局人事科。

三、保障措施

第3篇:幼兒園教師獎勵辦法范文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建立了開放性的教師培養(yǎng)制度,其開放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除少數專門培養(yǎng)教師的教育大學之外,教師培養(yǎng)都是在綜合大學里進行;二是大學生不論主攻什么專業(yè),只要修滿法律規(guī)定的教職科目學分,都有資格申請教師資格許可證。日本的大學只要經過文部科學省的認定,就可以開設教師培養(yǎng)教育的課程。根據文部科學省的統(tǒng)計,2007年日本723所大學中有575所開設了教師培養(yǎng)教育課程,占總數的79.5%,390所短期大學中有280所開設了此類課程,占總數的71.8%。[1]

日本《教育職員資格許可證法》明確規(guī)定了教師的任職資格與獲得師資許可證的條件。按照該法的規(guī)定,取得各學段教師資格許可證所要求的基本學歷和教育科目的最低學分如表1所示。

按照《教育職員資格許可證法》的規(guī)定,日本教師資格許可證分為普通資格許可證、特別資格許可證和臨時資格許可證,由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負責授予和頒發(fā)。普通資格許可證在全國各地都有效,按照學歷的高低及所修教育專業(yè)學分的多少依次授予專修資格許可證、一級資格許可證和二級資格許可證。雖然教師資格許可證分為三個等級,但不管擁有哪一級資格許可證,都與教師在學校任職的工作崗位及工資待遇沒有直接的關系。不過《教育職員資格許可證法》第9條第2款仍規(guī)定,各學段擁有二級資格許可證的教師有義務通過繼續(xù)進修,努力獲得更高層級的一級資格許可證。因此,本科以上學歷是日本教師任職資格的標準。日本小學階段的教學不分學科,班主任負責每一門課程的教學,而初中和高中階段則采取分科教學,因此教師資格許可證也相應地注明學科的種類,一名教師可以獲得兩種以上教學科目的資格許可證,例如可以同時獲得初中數學和理科的教師資格許可證。

除普通資格許可證外,特別資格許可證和臨時資格許可證是面向教育專業(yè)之外的社會人士設置的特殊準入制度,前者可擔任教師工作,后者可擔任助教工作,二者均需通過資格認定。這兩種資格許可證授予擁有專業(yè)知識技能與經驗或擁有較高的社會聲望且對教育工作富有熱情和真知灼見的人士。這兩種資格許可證僅在都道府縣內部有效,前者有效期為10年,后者有效期為3年。

以往普通資格許可證在日本是終身有效的,而2008年新修訂的《教育職員資格許可證法》廢除了終身制,規(guī)定其有效期為10年,教師每10年必須更換新的資格許可證。同時規(guī)定,更新資格許可證時需要修完一定的培訓課程并得到認可。這一新的證書管理制度從2009年開始實施,其目的在于督促教師努力進修學習,適應社會及學校教育不斷變化的要求,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yè)能力。

二、日本在職教師的進修培訓與專業(yè)發(fā)展

日本在1949年制定了《教育公務員特例法》,后來經過了多次修訂。該法第21條規(guī)定:“教育公務員為完成其職責,必須不斷致力于研究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教育公務員的任命者,要設法為教育公務員的研修提供必要的設施條件、獎勵辦法以及計劃方案,并努力予以實施。”第22條規(guī)定:“教育公務員必須擁有接受研修的機會。教師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經過校長的同意,可以離崗研修。教育公務員根據其任命者的授權規(guī)定,可以在留職的情況下進行長期研修?!痹摲鞔_了教師進修學習的義務,保障了教師進修學習的權利。

1.新任教師的進修培訓

日本在1988年修訂的《教育公務員特例法》中,將新任教師的進修培訓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該法第23條規(guī)定:“公立小學等學校的教師任命者,對其所任命的教師,自其任職之日起必須進行為期一年的與履行教師職務相關的實踐研修。任命者從新任教師所屬學校的副校長、教導主任、骨干教師、指導教師、教師或講師當中,為新任教師指定指導教員。指導教員對新任教師就履行其職務進行指導和幫助?!?/p>

新任教師的進修分為校內進修和校外進修,校內進修要求每周不少于10課時,全年不少于300課時,內容包括學科指導、學校特別活動和班級經營,以及學生指導與咨詢、綜合性學習課程等專題學習,此外還有聽課指導等。校外進修要求每年不少于25天,內容包括都道府縣教育中心舉辦的講座和演習、在企業(yè)及福利設施的實習、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及感受自然的體驗活動、在青少年教育設施的集中住宿研修活動,等等。根據文部科學省2007年度對新任教師進修狀況展開的調查,該年度有21157人參加了新任教師進修培訓,其中小學新任教師占54.3%,初中新任教師占26.4%,高中新任教師占11.8%,特別支援學校(相當于中國的特殊學校)等其他類型學校的的新任教師占7.5%。[2]

新任教師的指導教員分為校內指導教員和所謂的據點學校指導教員,前者是新任教師所在學校的指導教員,后者是由教育委員會指定若干新任教師進修的據點學校,并指定據點學校的老師擔任指導教員,負責其本校及外校的4名以內新任教師的進修指導工作。新任教師除接受本校教師的指導外,還同時接受據點學校指導教員的指導,這種形式被稱為“據點學校進修方式”。據點學校指導教師由于同時負責4名新任教師的進修指導,所以被要求專門從事這一工作。一般情況下,據點學校指導教師每周要各拿出一天時間來分別對其所帶的4名新任教師進行單獨指導,同時還要與新任教師所屬學校的校內指導教員進行溝通與協(xié)調。據點學校進修方式是從2003年開始實施的一種新的進修方式,目的是為了強化指導體制,由富有經驗的指導教員專門負責這項工作,從而整合據點學校指導教員與本校指導教員的力量,共同做好新任教師的進修指導。

2.10年教齡教師的進修

日本在2002年修訂的《教育公務員特例法》中增加了對10年教齡教師的進修規(guī)定(第24條):“公立小學等學校的教師任命者,對其所任命的教師,在其任職達到10年之后,必須根據每人的能力和適應性,實施提高教師資質的必要研修。任命者要對10年教齡教師的能力和適應性等作出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制定該教師的研修計劃。”10年教齡教師的這一進修制度從2003年起開始實施,包括各20天左右的校外進修和校內進修,進修的內容主要是教學科目的指導及學生指導與咨詢,并注重教師作為學校經營管理中堅力量的能力培養(yǎng)。據文部科學省的調查統(tǒng)計,2007年參加進修的10年教齡教師總數為14408人,其中幼兒園教師占3.4%,小學教師占35.6%,初中教師占30.1%,高中教師占23.3%,特別支援學校等其他類型學校占7.6%。[3]

3.其他在職教師的進修

除了法定的新任教師進修和10年教齡教師進修之外,其他在職教師也要經常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參加進修學習以促進專業(yè)發(fā)展。其他教師進修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包括由國家教師研修中心舉辦的國家層次的教師進修,由教育委員會舉辦的都道府縣層次和市町村層次的教師進修,由各校舉辦的學校層次的教師進修,此外還有教師團體和各種民間教育機構舉辦的教師進修以及由教師個人獨立開展的進修。

日本教師研修中心是獨立行政法人,總部設在茨城縣筑波市,是日本的國家教師進修培訓中心,負責文部科學省為各地教育委員會開展的有關教師進修的輔導和援助,以及針對全國中小學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的直接培訓,同時還負責與教師進修相關的信息收集與提供。該中心每年都舉辦直接面向全國中小學教師和管理人員的各種進修講座,并通過編制發(fā)行教師進修培訓教材、派遣講師、互聯網信息等途徑為各地教師進修培訓提供服務。該中心還組織全國的教育研修中心召開研討會,進行相互溝通與交流,并通過示范課程開發(fā)等項目引導教師教育培訓課程的研發(fā)。2009年該中心預計舉辦各種培訓班或課程講座79個,接收近萬人參加進修培訓。

日本各地教育委員會每年也舉辦各種培訓班和各類講座,為本地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培訓機會。根據文部科學省調查統(tǒng)計,2006年分別有87.9%和34.3%的都道府縣和指定都市(相當于我國的直轄市)開展了針對5年教齡和2年教齡的年輕教師的進修培訓,有20%~30%的縣市開展了針對15年和20年教齡的中年教師的進修培訓。[4]除了這些針對不同教齡教師的進修培訓,還有針對不同教學科目的各種進修講座,加上民間教育機構、教師團體以及學校自行開展的校內培訓,可以說在職教師培訓基本上覆蓋了日本全國的所有學校和所有教師。

中小學教師的進修培訓既有針對教學科目與課程輔導的內容,也有關于學生指導與咨詢、學校經營管理、學校教育評價等方面的內容。此外,當前學校教育的一些熱點問題也成為進修培訓的主要內容,例如外語教育、國際理解教育、環(huán)境教育、人權教育、生涯設計教育、健康與飲食教育、安全教育,等等。近年來,為了增加在職教師的社會生活體驗,開闊其視野,文部科學省開始重點支持教師的社會體驗型進修,即派遣在職教師到民間企業(yè)、社會福利設施等機構進行為期一個月到一年的體驗型的進修學習。2002年有74個縣市開展了這項進修活動,參加的教師人數為1353人。

三、近年日本教師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

1.近年關于教師教育改革的審議報告

日本教育職員培養(yǎng)審議會曾在1997年至1999年,連續(xù)三年了三個關于教師培養(yǎng)、錄用及培訓的審議報告。進入新世紀后,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于2006年7月發(fā)表了題為《關于今后的教師培養(yǎng)資格許可證制度的形態(tài)》的最終審議報告,針對日本教師隊伍的現狀、問題及社會的期待與要求,提出了改革教師教育的政策措施。該報告認為,在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以及全球化、少子化、老齡化和高學歷化等背景的影響下,社會結構發(fā)生著巨大而較以往更為迅速的變化。今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人才的質量都將極大地左右社會的發(fā)展格局,因此教育的質量變得更為重要。為了回應社會的巨大變動以及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期待,同時維持日本的國際競爭力,有必要確立國民對教師隊伍堅實信賴的基礎,使教師達到國際更高水準。時代變化要求教師切實具備應有的資質能力,要求他們不斷地學習掌握最新的專業(yè)知識和指導技能,具有更強烈的“學習精神”。

2.教師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具體措施

上述2006年審議報告提出了今后日本教師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一是提高大學教師培養(yǎng)課程的質量水平,二是創(chuàng)設“教職大學院”制度以作為教師培養(yǎng)課程改革的樣本,三是采用教師資格許可證更新制度以確保教師適應發(fā)展變化的資質能力。

大學教師培養(yǎng)課程質量的提高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第一,新設“教職實踐演習”課并列為必修,最低設兩個學分。采取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案例研究、實地調查、模擬教學等方式開展教學,培養(yǎng)教師應具備的使命感、責任感以及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社會協(xié)調性及人際交往能力,對兒童、學生的洞察、理解以及班級管理經營能力,科目教學及保育方面的指導能力。第二,改善和充實教育實習。加強大學教師與實習學校教師在指導實習學生方面的協(xié)同合作,各都道府縣也要設立教育實習聯絡會,負責溝通實習內容,接收實習學生等工作。第三,充實有關教育職業(yè)的指導。增加學生教學實習的機會、與孩子接觸的機會以及同在職教師交流意見的機會等。第四,強化和充實教師培養(yǎng)課程委員會的機能,使其擔負起教師培養(yǎng)課程的運營及教職指導的責任,構建起適應學校和社會需求并不斷完善的教職課程體系。第五,充實對教師培養(yǎng)課程的事后評價和認定審查。對開設教師培養(yǎng)課程的大學,從專業(yè)角度進行評價,審查包括教師培養(yǎng)理念及課程設置思路等在內的內容,促使學校在這些方面進行充實和改善。

“教職大學院”制度的創(chuàng)設,一方面以本科畢業(yè)生為對象,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指導能力,為建設新型學校培養(yǎng)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以在職教師為對象,通過大學院的高層次教育培訓為學校輸送具有理論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領導者和骨干力量。招收的在職教師要選拔具備相應的資質能力、將來能夠擔當中堅力量與領導職責的人才?!敖搪毚髮W院”一般學制為兩年,學生必修學分在45個學分以上,其中至少有10個學分是在學校的實習,而有教職經歷的教師可以折算部分實習學分。課程上要求以培養(yǎng)學校教學一線的骨干和領導力量為目標,編制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的系統(tǒng)化的教育課程,包括教育課程的編制與實施、各學科的實踐性的指導方法、學生的指導與咨詢、班級和學校的經營管理、學校教育與教師專業(yè)化等內容。教學方法與授課形態(tài)要求以小班化、高密度教學為基本原則,融合理論與實踐,積極開發(fā)和采用案例研究、模擬授課、課堂觀察與分析、角色演練等新的教學方法。為方便在職教師邊工作邊學習,學制上可采用晝夜授課或晚間授課等彈性制度?!敖搪毚髮W院”要求至少有11名專任教員,其中實務家教員(指學校教育工作者、醫(yī)療或福利等行業(yè)人士、民間企業(yè)人士等)應占大約四成的比例。“教職大學院”除積極利用附屬學校,還可以從其他一般學校當中選定合作學校,并考慮聯合組建以及尋找合作伙伴等方式,其授課形式可以采用工作研討會以及田野調研等。另外,還要在學位規(guī)則當中為“教職大學院”的畢業(yè)生規(guī)定“教職碩士(專職)”這樣的專職學位。

教師資格許可證更新制度規(guī)定了許可證的10年有效期限以及更換證書的條件要求,即在教師資格許可證有效期滿之前的兩年之內,參加由大學或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舉辦的專門培訓講座至少達到30課時,并完成培訓內容,而后可向主管部門申請頒發(fā)新的許可證。證書更新的主管部門為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更新培訓講座由具有教師培養(yǎng)課程認定資格的大學開辦,或在這些大學的參與協(xié)助下由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開辦,國家負責開辦講座的資格認定及講座質量的檢查。培訓講座的內容要求包括教職實踐演習、適應形勢要求的教師資質能力、以及不分學校和教科種類的所有教師應掌握的共同內容。教師完成培訓與否的認定要根據事先確定的目標及聽講人的資質能力來進行判定,未達到更新條件者,其資格證不予更新而失效。

3.教師進修的經費

日本文部科學省1979年公布了《教師進修事業(yè)費等補助金支付要則》,2003年進行了最新的修訂。按照要則規(guī)定,教師進修經費作為文部科學省的一項事業(yè)費支出列入國庫補助負擔金的預算范疇,國家對新任教師進修、10年教齡教師進修等法定進修培訓以及以社會體驗為主的在職教師進修等給予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經費補助,補助金主要用于校外進修的培訓課講師酬金、交通費、會議費、相關耗材等。根據2005年度日本“國庫補助負擔金一般財源化支付措施”計劃,該年度文部科學省用于教師進修事業(yè)費的補助金額度為10億日元。

2009年開始,日本實施教師資格許可證更新制度,將資格證的更新與進修培訓聯系起來,在職教師每10年須更換資格許可證,與此同時按照《教育職員資格許可證法》的規(guī)定必須參加一定課時的進修培訓。根據文部科學省的預算,2009年日本專門用于為教師資格許可證更新而開設進修培訓講座的事業(yè)費補助金額為10億多日元,這些經費將分配給負責開設進修講座的118所大學以及相關的培訓機構,另有2千萬日元用于召開研究協(xié)議會及制作輔導指南等,以宣傳教師資格許可證更新制度。

參考文獻:

[1]文部科學省初等中等教育局教.免狀のの定程を有する大學等數[EB/OL].mext.go.jp/a_menu/shotou/kyoin/daigaku/06100220.htm.

[2]文部科學省.初任者研修施狀果(平成19年度)について[EB/OL]. mext.go.jp/a_menu/shotou/kenshu/1244930.htm.

[3]文部科學省.10年者研修施狀果(平成19年度)について[EB/OL].mext.go.jp/a_menu/shotou/kenshu/1244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