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范文

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

第1篇: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范文

[關鍵詞] 征地補償失地農民農民權益

由于我國不同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現(xiàn)實差異,我國現(xiàn)行法律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土地征用具體補償標準,因而對于失地農民的補償,各省可以有自己的標準,但在計算方法上主要采用“產(chǎn)值倍增法”,而忽視土地的機會成本以及土地對農民的保障作用等,使補償價值遠低于市場價值,直接侵害了失地農民權益。因此,從完善我國征地制度角度來保障失地農民權益,就必然要求構建新的補償方式。

一、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土地補償價格機制

國外主要發(fā)達國家基本是按市場價格來確定征地補償價格。根據(jù)美國財產(chǎn)法,“合理補償”是指賠償所有者財產(chǎn)的公平市場價格,包括財產(chǎn)的現(xiàn)有價值和財產(chǎn)未來贏利的折扣價格。美國土地征收補償根據(jù)征收前的市場價格為計算標準,它充分考慮到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不僅補償被征土地現(xiàn)有的價值,而且考慮補償土地可預見的未來價值。英國土地征用補償?shù)捻椖堪ㄍ恋匮a償費、殘余地的分割或損害補償、租賃權損失補償、遷移費及經(jīng)營損失等干擾的補償、其他必要費用支出的補償。補償標準為土地補償費以公開市場價格為標準,殘余地補償標準為市場的貶值價格,租賃損失補償標準為契約未到期的價值及因征用而引起的損害。日本土地征用賠償?shù)捻椖颗c標準為征用損失賠償,按正常的市場價格計價賠償;殘余地補償,標準為因征用減低的價值;通損賠償,包括建筑物、設備、樹木等的賠償及歇業(yè)賠償、停業(yè)賠償、營業(yè)規(guī)模縮小賠償以及農業(yè)賠償和漁業(yè)賠償;離職者賠償,標準為離職者尋找工作所需的期間內,對其支付不超過原工資的適當賠償金;少數(shù)殘存者補償;事業(yè)損失賠償。

可見,我國征地制度應明確規(guī)定被征地價格按市場價格確定,采用土地或其它標的物在征用機關裁定征用申請當日的市場價值為準,殘余地補償標準為市場的貶值價格,假如土地征收補償爭議上訴時,則以裁決機構決定進行裁決的那一天為估價日期。

二、新的補償方式應包括對失地農民生存的“技能補償”

我國征地制度在強調了對失地農民貨幣補償?shù)耐瑫r,忽視了土地對農民的非貨幣價值意義,由(圖1)可見,在目前農民的社會保障非常不完善的現(xiàn)狀下,土地作為不變資本是農民生活的保障,由于失地農民所受教育水平低,再缺少技能培訓,他們很難順利的從土地剝離出來,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凹寄苎a償”指在征地過程中,政府有免費培訓失地農民使其掌握一技之長,從而順利脫離原有的生活狀態(tài)并進入新的生活狀態(tài)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可見,對失地農民進行“技能補償”是我國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新的補償方式的一個前進方向。

實踐也證明,失地農民進入城市有利于其收入的提高。我們以農民工較多的浙江為例,2002年浙江省農村人均純收入4940.36元,農村居民在本地企業(yè)或外出從事勞務等工資性收入人均為2437.42元,占人均總收入的49%;農村居民從家庭經(jīng)營中得到的人均純收入為2075.36元,占全部純收入的42%;而1990年工資性收入只有324.2元,占當年人均純收入29.5%,見(圖2)和(圖3)。

可見進入城市后,農民的純收入隨著經(jīng)營性收入的增加而大幅增加,但是,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是很強的,有田心里才踏實,而土地補償費無論多少,總是有限的,一旦用光有可能陷入困境。特別是失地農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就業(yè)技能是阻礙他們生存的重要障礙,見(圖4)。

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全國農村居民家庭勞動力中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較大,達到50.24%,即使是北京和上海這樣發(fā)達的地區(qū)比例也達到了56.94%和48.94%,遼寧更是高達61.93%;而在全國農村居民家庭勞動力中大專及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僅為0.64%,北京和上海也僅分別為4.83%和4.31%,最低的僅僅為0.17%??梢?,政府加大對失地農民的“技能補償”是何等的重要。

三、新的補償方式應包括對相關利益受損群體的補償

我國征地制度補償?shù)膶ο笾饕獮楸徽鞯剞r民,對利益相關群體的調查和補償并沒有規(guī)定,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受利益驅使;二是沒有將建設項目與本地區(qū)成系統(tǒng)整體考慮。如果征用土地來建設學校,周圍居民會從中收益,這體現(xiàn)了公共利益原則,但如果在河流上游征用土地來建設污染度較大的工廠,則下游的養(yǎng)殖業(yè)會受到損失,我國現(xiàn)行征地制度并沒有就這種損失如何補償做出明確規(guī)定,實際上間接侵害了公共利益。

因此,完善我國征地制度、健全補償方式,政府應擴大被補償主體的范圍,科學的評估征地這一行為對整個利益相關體的影響,從維護公共利益的原則對相關利益受損群體做出合理的補償。

參考文獻:

[1]浙江省人民政府課題.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市民化問題研究的調查與思考[J].浙江社會科學,2003,(7):90―95

[2]李臘云:論失地農民權益保障[J].中國勞動,2004,(6):10―13

第2篇: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范文

征地公告遲到三年

麗江村地處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味江河畔、著名旅游勝地青城山外。此次麗江村、石佛村被征的200畝地,主要集中在十二組。十二組人口250人左右,原本人均占有土地1.35畝,從1995年至今,經(jīng)過房地產(chǎn)開發(fā)、修建人工湖、修建高爾夫球場等歷次征地后,就剩下125畝土地了,除去20多畝非耕地,人均僅剩四分地。

村民們稱,這次被征用為“小城鎮(zhèn)建設用地”圈占的200畝土地,麗江村村干部曾于2001年口頭對村民們說過是租用來修建一個生物研究所,當年村民停種了一年并得到了每畝地1000斤大米的市價賠償。第二年因項目擱淺,土地由農民繼續(xù)耕種,直到2004年6月21日貼出公告,村民們才知道這塊地已于2001年被征占為“國有土地”。

村民們提出疑問:土地開發(fā)的是什么項目、有沒有審批手續(xù)、小城鎮(zhèn)建設用地是否可以轉為商業(yè)用地等等。對此都江堰市統(tǒng)一征地辦公室作出的答復是:200畝土地的征用是依據(jù)省政府2001年第二批試點小城鎮(zhèn)有關政策批準的建設用地,此宗地的征用程序和對村民的補賠償符合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規(guī)定。

10月29日,村鎮(zhèn)組織村民開會,由征地辦公室發(fā)給村民一份《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都江堰市2001年第二批試點小城鎮(zhèn)建設用地的批復》和《科利科制藥有限公司征用大觀鎮(zhèn)瓦窯村四組土地安置人員社保及就業(yè)補助方案》。11月2日,幾位村民代表前往都江堰市國土局查詢,才確知這塊地已于2005年7月28日以36萬元/畝的價格拍賣給了廣州一家投資有限公司,土地用途則是定義不明確的“住宅”,土地使用年限標注為70年。經(jīng)查詢,該公司主營是房地產(chǎn)開發(fā)。

村民們說,此宗土地雖然在2001年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試點小城鎮(zhèn)建設用地”,但征占的土地距大觀鎮(zhèn)2.5-3公里,是否確屬“試點小城鎮(zhèn)建設”范圍還存在疑問,而且用地單位也由科利科制藥有限公司改為了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土地使用性質發(fā)生了實質性的改變,更何況其間還經(jīng)歷了一次《土地管理法》把土地“征用”改為“征收”的變化。

新《土地管理法》第10條第3款規(guī)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倍惤?00畝被征地的用途雖然只是含糊地說為“住宅”,但中標的廣州某投資公司是用之來進行商品房開發(fā)的,這顯然不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但原來擬“征用”的土地卻變?yōu)榱碎L期性“征收”。

都江堰市統(tǒng)一征地辦公室反復強調這塊地早在2001年已成為“國有土地”,而麗江村民則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總則第2條也規(guī)定了土地所有權屬“集體所有”,“國有土地”也不能片面理解成地方政府職能部門所有。

征地補償僅為收益5.5%

2004年11月12日國土資源部出臺的《關于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明文規(guī)定:在征地過程中必須嚴格履行法定程序,特別是要保護被征地者的知情權。

村民們2005年11月2日在都江堰市國土局的查詢卻查出一張村民們稱從來無被征地農民本人簽過字的《都江堰市統(tǒng)征辦征用200畝儲備土地農轉非人員自愿放棄參加社會保險登記表》。記者在麗江和臨近涉及征地最多的石佛村聽農民們抱怨得最多的除了賠償過低,就是失地后無社保。麗江四組村民稱按成都市人民政府[2004]19號文件,2004年1月1日以后成都市行政區(qū)域內因土地被征用農轉非人員實行社會保險,而麗江十二組符合當?shù)匾?guī)定“男滿60、女滿50”以上的人員卻由村組干部通過抓鬮確定了14個名額,而在這張“保險登記表”上,已通過抓鬮買了社保的鄧光全、曾玉蘭、趙玉良等人仍簽字“表示自愿放棄參加社會保險”。

據(jù)麗江村民們稱,該村十年來很少召開過正式的村民大會,村組合并后的麗江村村支部書記、組長全由原瓦窯村四組組長楊文伏一人擔任,他上任后對麗江村的村務多用口頭傳達,村里雖設有村務公開欄,但只是一個“擺設”;如麗江十二組前三次土地征用,村民們都不知道被征用的具體畝數(shù);這次一次性的“征收”土地,也沒有發(fā)放過正式的宣傳冊子,村民甚至沒有與村上簽訂過《土地承包合同》,歷次土地征用都是村、組長楊文伏一人簽字。

都江堰市麗江村此次被征占的200畝土地,在以土沃田豐聞名天下、享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平原,這可是上等良田。十二組村民每人得到8500元的賠償安置費,而土地被征用后轉讓拍賣每畝得36萬元,農民獲賠為實得收益的5.5%,處于2005年7月新華社研發(fā)文章所述“容易引起“的范疇。

征地辦公室是依據(jù)1998年《中華人民土地管理辦法》來賠償安置的,補償安置標準是按照2001年的標準來計算。而村民們要求,應依據(jù)2004年8月28日頒布的新《土地管理法》制定辦法,也應該按照2004年的物價水平來制定標準。但征地辦公室負責人解釋說“兩者是差不多的”。

“我們不眼紅土地拍賣了每畝36萬元,我們只想依法得到我們應該得到的補償!”村民代表吳國輝反復對記者說。

農民生活艱難

經(jīng)歷次征地開發(fā),麗江村及相鄰的石佛村已被房地產(chǎn)所包圍?!靶蔓惤薄ⅰ叭斯ず?、“高山流水”……,這些詩意盎然、令向往遠離喧囂親近自然的城市人怦然心動的樓盤名字后面,也潛藏著上千失地農民嚴峻的生存現(xiàn)實和對未來的沉重憂慮。占地近兩千畝的四川青城高爾夫俱樂部就在106國道一面與麗江村遙遙相對。每天,眼見城里人開著豪華高檔轎車來俱樂部奢糜消費,一場球下來就是幾千、上萬元,麗江村人的心情是復雜的。

而就在這時,人工湖要“賣斷”、高爾夫球場租用的地也要“賣斷”的傳言在村里散開。

“如果真是這樣,這等于是斷了我們的后路!”村民楊坤無奈地對記者說。

因占了一定的地理之利,麗江十二組農民的生活狀況在山區(qū)農村中還不算太差,村中大部分農家都修了房子。但談到生活水準和今后的發(fā)展,村民們就大搖其頭了。57歲的村民楊先有,一家5口人,兒子和父親都是泥瓦匠,靠著在外承包點小工程每年能有萬把元的收入,加上歷年征地補的糧食款,10多年間積攢4萬多元靠自己出人工修起了一座漂亮的二層樓房,在村中生活條件算好的。但他覺得一次性賠償一點錢讓他心里沒底:“有地的時候,隨便種點什么,生活也能對付,但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了。”談到打工,他連稱現(xiàn)在的活路越來越不好做,“大型工程要施工證,自己沒文化接不下來,小型工程傷亡事故賠不起”。

79歲的村民高順富沒能在抓鬮買社保中買上社保,他語帶嘲諷地稱“不打工喝西北風(哦)”,“(村里)3天工人、5天工人多得很!”他18歲的孫女高華初中畢業(yè)后想進高爾夫球場當每月100多元正式工資的“球童”,但跑了三年關系至今沒能進成。

68歲的楊保芳一家五口人,是97年征地拆遷后搬到“農民街”上來的。距大觀鎮(zhèn)政府所在地約1千米的“農民街”是政府為征地拆遷農民修建的集中安置房。楊保芳的兒子患了腦膜炎,她自己在這一次征地安置中抓鬮幸運買到了社保。“家里沒地了,就在這里開個鋪子,可都是生意人對生意人,做的生意呀?想進高爾夫球場每天10元錢打工撬草都要憑關系!以后咋辦呀?”她的臉上滿是哀愁。

在“農民街”上,村民們紛紛拉著記者訴說修建的房子漏雨,有農民說有的墻壁裂縫曾經(jīng)手指都能伸進去,“簡直就成了危房”,政府去年花錢修補了之后仍然在漏。記者在村民王建英和黃正群等人家里的確看到四處墻壁和天花板上留有漏雨留下的痕跡。

“漏、漏,漏!”,情緒激動的群眾拉看記者看完東家走西家,四處都在抱怨修補后的安置房仍在漏雨,記者當晚幾乎就無法脫身。

10月29日晚20時30分,記者離開時,偌大的“農民街”上竟沒幾家點亮電燈。經(jīng)打聽才知是為了節(jié)省電費!

后續(xù):

第3篇: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范文

[關鍵詞] 農村;農民;集體土地;征地補償;性質

Abstract:In rural land expropriation ,the character of compensation and the character of collective collection are two definitions which are both related and different. The character of land collection decides the character of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and the expropriation character decides its stander and distribution range、 method and proportion. As the character of the compensation is not clear, it brings about many problems at work. Under the present legal system,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has some characters, i.e. the characters with legality , non-market orientation , imperfection , communion of members, non-state payment,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prior payment, etc.

Key words: country; farmer; collective owned land;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character. 

農村征地補償?shù)男再|不明,在現(xiàn)實中產(chǎn)生了很多問題。據(jù)某基層法院統(tǒng)計,該院每年3 000件執(zhí)行案件中,近15%的案件涉及農村土地征用補償費的執(zhí)行,而執(zhí)行中由于土地補償費的性質不明,致使法院在能否扣留和提取該補償費的做法上產(chǎn)生較大分歧,嚴重影響了執(zhí)行工作的開展,影響了申請人權益的實現(xiàn)[1],也導致征地補償?shù)馁M用往往不能落實到每一個農民,既引發(fā)了大量的糾紛,也很不公平[2]。因此,探究農村集體土地征地補償?shù)男再|具有現(xiàn)實意義。農村征地補償?shù)男再|取決于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性質,鑒于征收和征用對于農村土地的所有者來說都是失去土地,都應獲得相應補償,在這一方面,兩者基本相同,故如無特別說明,本文所指農村土地征地補償性質包含征收補償?shù)男再|和征用補償?shù)男再|兩個方面。筆者認為對農村的征地補償主要有以下特性:

一、土地補償?shù)姆ǘㄐ?/p>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4年修正,以下簡稱《憲法》)第十條規(guī)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chǎn)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以下簡稱《土地法》)第二條規(guī)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土地征收的法定補償范圍,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社會保障費用”??梢?,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法定補償,補償依據(jù)、補償范圍、補償項目和補償標準均由法律條文直接規(guī)定,剛性較強,彈性較差,可調空間較小。

二、補償依據(jù)的非市場性

補償依據(jù)(或補償基礎)的非市場性是指主觀上不以土地的市場價值為依據(jù)進行補償,或者客觀上不存在確定土地補償價格的土地市場,土地補償?shù)囊罁?jù)只能由國家確定,具體補償執(zhí)行的是一種非市場性標準。

在西方國家,土地是“私有財產(chǎn)”(當然政府也有強制征收的權利),客觀上存在著土地交易市場,這就使政府對土地的征收或征用能以市場價格為依據(jù)進行測定并補償。這種以“公平的市場價值”為依據(jù)的補償對買賣雙方來說都是公平的。從理論上說,這種“公平補償”的價格只能在充分發(fā)達的土地交易市場上才能體現(xiàn)出來,城市化發(fā)展較早的國家, 像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荷蘭等國, 由于其土地大多數(shù)屬于個人或企業(yè)所有, 土地市場機制比較健全, 征用農民土地一般按市場價格對失地農民進行補償, 農民基本上都能得到較為滿意的補償[4],如英國以征用者實際占有該土地的當日市價計算補償[5],就是以市場為依據(jù)的補償。

但在我國,農村土地具有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主要是農村的土地從來沒有被當做商品來看待,嚴格意義上的土地市場并不存在。即不存在一個融入市場經(jīng)濟的“土地交易市場”, 也沒有一個客觀公正的土地買賣價格。再者,進入土地市場交易的土地,應該來源于市場,但我國農民的集體土地是國家按照農村社區(qū)人口平均分配的,而不是農民以市場價格從土地市場購得的,其分配方式是非市場化的[6]。既然不是從市場上以市場價“購入”的,也就不能從市場上以市場價“售出”。因此,我國的土地無論是國家所有還是集體所有,在現(xiàn)行體制和法律框架下都不能真正地進入市場,不可能根據(jù)土地的供求關系或商品的價值規(guī)律來確定土地的價格和補償標準,只能由國家根據(jù)土地的總體狀況和基本國情予以“規(guī)定”,補償?shù)囊罁?jù)不是客觀的“市場”,而是法定的“年產(chǎn)值”。

三、補償金額的非完全性

土地補償金額的非完全性,也可稱之為補償?shù)倪m度性或補償?shù)姆堑葍r性,是指土地補償?shù)慕痤~不能完全體現(xiàn)土地價值的補償。征地補償依據(jù)的非市場性,必然會產(chǎn)生土地補償范圍或項目的不全面和土地補償標準的較低或過低,最終導致補償金額的非完全性。其中征地補償標準的高低對補償金額的影響最大。

從各國(地區(qū))情況來看,征地補償標準與土地制度和經(jīng)濟發(fā)達程度有密切的關系。國際上對于征地補償標準的理論主要有完全補償論、不完全補償論、相當補償論[7], 正當補償論(日本、韓國)、合理補償論(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充分補償論(荷蘭)、公平補償論(法國、瑞典、中國臺灣、菲律賓和巴西)[8],日本當代也有一種“生活權補償”的新的補償理論[9]。盡管各國或不同的學者對補償標準理論的表述是不盡相同的,含義也略有不同,但西方國家所普遍確立的補償原則是“公平補償”或“正當補償”原則。只是“公平補償”(Just Compensation)是一個抽象的、內涵極不確定的概念,不同的國家可能有不同的界定,在不同的政治法律實踐中也有著不同認識??偟膩碚f,依據(jù)公平的市場價值對財產(chǎn)所有者的損失進行評估被認為是確立補償標準的最佳選擇[10] 。

對于我國目前的征地補償,有人認為是“適當補償”[11](所謂適當補償就是嚴格依據(jù)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guī)定予以補償,征地補償以使被征用土地的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為原則),也有“合理補償”[12]、“相當補償”[13](土地補償數(shù)額與土地實際價值不相等,偏重于國家利益而忽視對農民合法權益的保護)、“超低價補償” [14]等不同的觀點,甚至有人認為我國對農村土地的補償僅是“生存權利”補償[15](征地補償制度核心并不在于保障集體土地的財產(chǎn)性權利,而在于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存權利)。綜合起來看,上述不管是哪一種觀點,均認為我國的征地補償是一種非完全補償,補償金額并不能完全彌補被征地方的損失。因此,從總體上說,我國對農村的征地補償,存在著隨意性大、安撫色彩濃的非完全性補償?shù)奶攸c,不能為被征地農民的正當權益提供有力充分的保護。

四、補償分配的成員共有性

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性質決定了征地補償?shù)男再|,也決定著征地補償?shù)姆峙湓瓌t、權利的實現(xiàn)形式、補償范圍和補償?shù)姆峙浞椒?。在土地所有權歸“集體公有”的觀點下,土地補償費的分配方法與比例由“集體”決定,土地補償費屬集體公有,理論上是不能進行分配的;就是進行分配,集體也是得大頭,失地農民只能獲得少量的土地補償。在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成員共有”的觀點下,“集體成員”對被征土地的補償分配就有最終的決定權,農民個人就有可能直接得到絕大部分的征地補償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梢姼鶕?jù)“集體公有”和法律規(guī)定,土地補償是禁止用于集體經(jīng)濟組織內部分配的,但這些規(guī)定與現(xiàn)實差距太大。筆者曾認為農村集體土地歸以村為一個區(qū)域范圍的全體成員平均共有[16]。在此前提下,這個“農民集體”中的每個成員對土地及土地補償擁有平等的權利,即擁有平等的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土地收益權、宅基地分配權和征地補償分配權,集體的權利表現(xiàn)為成員個人權利的集合,屬集體共有。換言之,土地補償費的受益主體是該集體經(jīng)濟組織內部全體成員,而不是空泛的集體。土地補償費是因集體土地的被征收或征用導致土地的流逝而取得的,其歸集體成員共有的性質,構成土地補償費分配的基礎。

農村土地的集體成員共有性,對土地補償分配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

1.決定著土地補償分配的原則。對于征地補償款,全體成員享有平等的權利,即平均分配土地補償款。

2.決定著土地補償?shù)姆峙浞秶?。土地補償歸“本集體”全體成員平均共有,即應該在失去土地所有權及使用權的產(chǎn)權主體之間進行分配,也就是在集體經(jīng)濟組織及農民個人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氨炯w”以外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土地補償,否則就是侵權。然而在實際中,只要存在土地利益收入,鄉(xiāng)政府、村委會和鄉(xiā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都爭當土地所有權主體,一些地方的市級和縣級政府甚至也參與了土地補償?shù)姆峙?。土地補償費經(jīng)層層克扣或被少數(shù)干部侵吞,使本來就較低的土地補償真正落實到失地農民頭上的就更少了。

3.決定了個人權利的實現(xiàn)形式。(1)全體成員大會是該集體的最高決策機構,任何一個集體成員(包括該機構的負責人)不能以個人身份決定集體財產(chǎn)(土地)的用途、使用方向和收益分配。(2)任何成員不能獨立享有特定指向的土地所有權。因為農民的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是無償取得的,且具有社會保障性質,所以,成員個人雖對土地享有使用權、收益權、轉包(讓)權等,但不能享有按份分割的特定土地份額,即不能要求該集體將某一具體地塊分歸自己獨立所有。(3)任何成員不能單獨行使土地處分權。(4)有權單獨享有屬于個人的土地補償。對土地的收益根據(jù)成員大會的意見可以獲得獨立的份額補償。如果成員大會需要留存收益,成員個人應該服從。

4.決定了補償?shù)姆峙浞椒?。根?jù)集體財產(chǎn)的特點,土地補償費具有集體財產(chǎn)性質,它既有別于公有財產(chǎn),也有別于私有財產(chǎn),其分配既要考慮集體利益,也要考慮農民個人利益;既要照顧到目前利益,也要考慮到長遠利益。因此,其分配程序與方法應為:(1)由集體成員大會確定集體與個人的分配比例,集體留存主要用于集體經(jīng)濟發(fā)展、集體福利和農民社會保障;(2)確定集體留存資金各部分的比例;(3)確定集體留存資金的用途;(4)在成員之間平均分配剩余補償。這部分補償是被征地農民個人所有,從理論上說法院是可以執(zhí)行的。

五、補償支付的非國家性

在關于征地補償理論中,有一種理論叫“特別犧牲論”[17]。特別犧牲論認為,被征收人所受的不可預期的損失即為特別犧牲,理論上應該由受益者即公眾承擔補償義務,但由公眾承擔補償義務是無法執(zhí)行的,因此就由公眾的合法代表——政府承擔補償責任。這種理論在德國的研究最為深入。根據(jù)該理論,國家在征收或征用農村土地將其變?yōu)閲型恋貢r,支付給農民的土地補償費應該由政府支付。但這個理論要求政府有充足的財力,否則執(zhí)行起來難度較大。我國目前的征地補償名義上是由國家支付的?!锻恋毓芾矸ā返诙l規(guī)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規(guī)定中,不管是“征收或者征用”均由國家予以補償。但實際上,我國執(zhí)行的卻是“誰使用土地誰補償” [18]或“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國家在將農村土地轉變?yōu)閲型恋貢r,征地補償費并不由國家支付,而是由用地單位支付。筆者認為,對征地補償應該分別情況予以處理:對用于公益事業(yè)的“土地征收”,應該由國家對失地農民予以土地補償;對非公益性的“土地征用”,則由用地單位進行土地補償。這是因為,公益用地,直接體現(xiàn)的是國家利益,公益用地的單位也是國家財政預算單位,由國家直接征地轉供用地單位,可減輕用地單位的財政負擔,減少用地單位與農民因土地補償問題的直接對抗。對于非公益用地,體現(xiàn)的是用地單位的經(jīng)濟利益,是經(jīng)濟利益在不同的經(jīng)濟利益體之間的分配,由用地單位支付征用土地補償不僅是合理的,也是用地單位的一項法定義務,承擔此項義務是使用被征土地的必要條件,用地單位必須按法定的標準或市場標準,向被征用土地的集體組織給予補償。補償支付的非國家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的使用者特別是非公益用地者廉價“圈地”,但同時卻給政府“經(jīng)營土地”,從中獲取高額土地價差提供了條件。

六、土地補償?shù)牡赜虿顒e性

我國幅員遼闊,東西部之間、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區(qū)之間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差異較大,如實行全國統(tǒng)一的補償標準,既不能體現(xiàn)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差別,也不能體現(xiàn)土地作為特殊資源的區(qū)位價值。因此,我國在統(tǒng)一規(guī)定了補償項目的基礎上,在征地補償標準上適用了地域差異原則?!锻恋毓芾矸ā返谒氖邨l規(guī)定:“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chǎn)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shù)計算”;“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guī)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當然這種地域差別是比較有限的。

七、土地補償?shù)南雀缎?/p>

征地補償與民法上基于侵權行為的賠償在性質上是不同的。征地補償不是由于違法行為所引起的,而是基于合法的公法上的原因所致[19]。民法上的損害賠償是損害在先,賠償在后;而征地補償是賠償(或補償)在先,損害在后。這種對損失的補償不是以實際發(fā)生額為基礎,而是一種以法定標準或市場標準為依據(jù)的預付性賠償,并且要在實際使用土地前一次付清,是土地使用人為取得土地使用權而按照法定標準或市場標準預先支付給土地所有權人的一次性補償。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征地補償具有法定性、非市場性、非完全性、成員共有性、非國家支付性、地域差別性和先付性的特點。對征地補償性質的探討,有利于規(guī)范征地補償?shù)姆峙浞椒?,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明確各方的責任,也有利于我國土地制度的根本變革。

[參考文獻]

[1] 朱效良,蔣曉東.土地征用補償費法律性質不明[EB/OL]. rmfyb.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65251,2004-01-01.

[2] 管志勇.淺述土地征用補償費的分配——兼議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權[EB/OL]. law863.com/n254379c452.shtml. 2006-10-03.

[3]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憲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13.

[4] 王 政,李 磊.國外土地征用制度的特點及對中國的建議[EB/OL].hanruixuan.com.cn/News/Show.asp?id=297,2007-01-01.

[5] 楊 玲,晏 群.國外土地征用制度比較及借鑒[EB/OL].hanruixuan.com.cn/News/Show.asp?id=260,2006-12-28.

[6] 何國俊,徐 沖.城郊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分析——基于北京郊區(qū)6村的實證研究[J].經(jīng)濟科學,2007,(5):83.

[7] 陳泉生.海峽兩岸土地征用補償之比較研究[J].亞太經(jīng)濟,1998,(3):38-39.

[8] 曹春杰 .完善我國土地征用制度的法律思考[J] .貴州警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6,(1):24-26.

[9] 林來梵.論私人財產(chǎn)權的憲法保障[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6%5C21%5C1619132991.htm,2004-09-10.

[10] 沈開舉.中國土地征收補償標準研究[EB/OL].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3685,2007-07-07.

[11] 姚長飛.論土地征用[EB/OL]. tudifa.com/zl3/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1 ,2006-07-10.

[12] 王書娟.論我國土地征收補償制度之完善[EB/OL].dffy.com/wz/zhaishow.asp?id=4725, 2006-03-27.

[13] 倪雄飛.評析我國農村土地征用補償新標準[EB/OL].tudifa.com/zl3/ShowArticle.asp?ArticleID=489,2006-12-04.

[14] 王桂芳.土地征收侵權類型及其法律責任方式析論[EB/OL].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3/5447972.html,2007-03-07.

[15] 凌維慈.我國土地征用中的生存權補償 ——以Z村為研究對象[EB/OL]./minfa/060522/1722251.html,2006-05-22.

[16] 田 平.農村土地到底歸誰所有[J].十堰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2):24-29.

[17] 郭 潔.土地資源保護與民事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16.

第4篇: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范文

本文闡述了農村土地保障制度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得出加速中國城市化進程是中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的結論,建議改革城市化土地利用與管理制度,為失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障提供資金來源;建議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關鍵詞】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

1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

1.1 征地補償標準偏低

在征地這一博弈過程中,各方利益主休所處的地位不同,征用部門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獲取了土地征用所帶來的大部分利益,使得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民獲得的利益非常有限。征地一方之所以能夠在與失地農民的博弈中處于壓倒性的優(yōu)勢,這與現(xiàn)行征地制度有關。征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分別為耕地被征用前三年每畝平均年產(chǎn)值的3—6倍和2—3倍。但第二十九條同時規(guī)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chǎn)值的20倍。補償標準偏低,難以維持長遠生計。

1.2 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嚴重缺位

目前,政府對農民的安置方式是采用貨幣化安置的方法,一次性買斷。政府出錢對農民的土地進行“強行購買”,但沒有對今后的生活給出合理的安置辦法,沒有對農民提供就業(yè)機會,沒有建立社會保障。這種不顧失地農民生計的安置方法,被農民稱為“一腳踢開”。雖然,在征地后,許多農民通過各種渠道實現(xiàn)了就業(yè),但是這種就業(yè)很不穩(wěn)定,經(jīng)常發(fā)生變動,這種情況強化了失地農民種地更為牢靠、保險的思想,進而對生活前景感到彷徨、焦慮;另一方面,失地農民認為補償標準偏低,對征地安置、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以及政府圈地行為不滿。

1.3 經(jīng)濟條件決定是否參與社會保障

在我國長期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體系以及工農產(chǎn)品價格“剪刀差”的利益掠奪使得農民的生活狀況相對低下。經(jīng)濟收入的貧乏使得廣大農村居民把改善生活作為最大的目標。在有限的收入來源僅僅能夠維持一個家庭生存的情況下,農村居民們往往忽略了自身的長遠保障。這也就是為什么失地農民參保意愿低下的根本原因。

1.4 失地農民自我保險意識缺乏

可以說社會公眾對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的認知普遍不到位。受傳統(tǒng)計劃經(jīng)濟時期觀念的影響,認為土地就是農民的社會保障,現(xiàn)在農民失去了土地給予他們的補償費就應理所當然的轉為社會保障費。另一方面,作為弱勢群體的失地農民,由于文化水平偏低,獲得政策信息的渠道有限,自我保護和自我保障意識淡薄,對什么是社會保險、商業(yè)保險都界定不清,即使有所了解,但潛意識中卻把自己當成“外人”,不敢奢求原來只有城里人才能享有的社會保險。

2 構建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對策

2.1 完善失地農民的補償、賠償安置機制

2.1.1政策層面

當前,如果繼續(xù)執(zhí)行目前對失地農民低標準貨幣安置政策,將導致全國耕地總面積呈加速遞減態(tài)勢,從而威脅國家糧食安全并將直接導致失地農民群體的擴大,成為社會穩(wěn)定的巨大隱患。同時,鑒于土地補償費及安置補助費是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主要資金來源,其能否及時足額到位,對該項制度的順利、健康運行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建立健全失地農民的補償、賠償安置機制對于建立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障制度資金的安全收繳機制,避免基金空賬運行問題的發(fā)生,就顯得尤其重要且刻不容緩。這就需要政府盡快調整和完善土地征用和補償政策,加強土地補償費的安全保障措施,杜絕征地中的“白條”現(xiàn)象。同時,土地補償費及安置補助費的高低,又直接決定失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障水平的高低,因此,科學合理確定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費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2.1.2操作層面

在改革完善征地制度時,要及時調整“要地不要人”的補償安置模式,將貨幣安置、招工安置、留地安置、生產(chǎn)資料轉換安置、社會保障安置結合起來,以社會保障安置為主,發(fā)展集體經(jīng)濟,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增加收入,切實解除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與此同時,還必須統(tǒng)籌考慮失地農民的就業(yè)和社會保障問題,通過建立適合失地農民特點的就業(yè)和社會保障制度,為失地農民向市民的轉變提供制度保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地可針對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進行安置手段的組合搭配,通過各種途徑的綜合利用,把失地農民的風險降到最低。

2.2 建立健全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

失地是一國城市化、工業(yè)化進程中不可避免的必然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處理由此帶來的失地農民問題就成為各國經(jīng)濟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國家已經(jīng)遠遠地走在了我們的前面。在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土地征用方都給土地所有者以較為滿意的補償,征用補償通常山兩部分組成:土地征用費和土地賠償額。其中土地征用費相當于土地價值,一般按照征用時的市場價格給足補償:土地賠償額是對土地權利人因征用而造成的經(jīng)濟及其他損失的補償。農民因征地而失去土地的社會保障權利,國家通常給子失地農民保障補償。為失地農民設立社會保障基金是各國政府對失地農民所做的通行做法,這有助于降低他們而臨的風險,促進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許多國家在法律上,把征地嚴格區(qū)分為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兩種不同類型的征地行為,分別采取不同的征地補償和安置標準,并規(guī)定補償和安置費應用于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

依國際經(jīng)驗,多數(shù)國家社會保障基金一般交由私營機構而非政府機構經(jīng)營管理,且由多家經(jīng)營而非獨家壟斷。來自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全世界范圍內除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少數(shù)國家外,在大部分國家,由私營機構經(jīng)營的社會保障基金收益率普遍高于由政府部門經(jīng)營的收益率,說明這種做法是切實可行的。從資金監(jiān)管角度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與經(jīng)營機構分開設置,前者負責對后者的監(jiān)管和對社會保障市場的調控,后者負責基金的籌集、投資運營和保險金的發(fā)放等,并保證監(jiān)管機構的權威性、公正性、科學性和獨立性。

第5篇: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范文

對集體土地實施征收的法律依據(jù)主要是《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征收土地公告辦法》。對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實施征收的法律依據(jù)主要是《物權法》、《房地產(chǎn)管理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國有土地房屋征收評估辦法》。 

訴訟程序適用《行政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等等。 

二、征收、拆遷的法定程序 

(一)集體土地征收的程序 

①征地公告。②征詢村民意見。③實地調查與登記。 

④一書四方案。⑤張?zhí)鞯毓?。⑥張貼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⑦報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⑧批準征地補償安置方案。⑨土地補償?shù)怯?。⑩實施征地補償與土地交付。 

根據(jù)《征收土地公告辦法(2010修正)》第二條“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適用本辦法?!?nbsp;

第三條“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征收土地方案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組內以書面形式公告。其中,征收鄉(xiāng)(鎮(zhèn))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在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所在地進行公告?!?nbsp;

第七條“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jù)批準的征收土地方案,在征收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內以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為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nbsp;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條“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薄氨徽魇胀恋氐乃袡嗳?、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guī)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shù)厝嗣裾恋匦姓鞴懿块T辦理征地補償?shù)怯洝!?nbsp;

第四十八條“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并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根據(jù)《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市縣征地信息公開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guī)定:市、縣政府用地報批時擬定的“一書四方案”(建設用地項目呈報說明書、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供地方案;城市建設用地為“一書三方案”,即建設用地項目呈報說明書、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 

(二)房屋訴遷的程序 

①確定房屋征收范圍。②擬定征收補償方案。③征收補償方案與聽證。④征收補償方案征求公眾意見。⑤修改征收補償方案。⑥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⑦落實征收補償費用。⑧公告。 

根據(jù)《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qū)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薄笆?、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征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征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qū)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nbsp;

第十條“房屋征收部門擬定征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征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并予以公布,征求公眾意見。征求意見期限不得少于30日。” 

第十二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房屋征收決定涉及被征收人數(shù)量較多的,應當經(jīng)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nbsp;

三、土地征收、房屋拆遷的行政救濟 

(一)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在拆遷中的作用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實施是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在征地、拆遷行政案件中政府信息公開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如果行政機關不愿意公開手中的信息,或者是不履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的規(guī)定的義務,沒有對申請做出回復是違法的。申請人可以通過在國土資源局、規(guī)劃局、環(huán)保局等相關部門依法申請相關信息,可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給當事人提供了依法調取對自己有利證據(jù)的法律依據(jù)。 

(二)行政復議制度 

根據(jù)《行政復議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法。” 

“第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法律規(guī)定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的除外。” 

“第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jù)的下列規(guī)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guī)定的審查申請:①國務院部門的規(guī)定;②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guī)定;③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的規(guī)定。前款所列規(guī)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guī)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guī)章。規(guī)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辦理。” 

(三)土地監(jiān)察制度 

土地監(jiān)察法律制度,是隨著我國加強土地管理工作、特別是土地管理立法工作而建立和完善起來的。根據(jù)“《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檢查。土地管理監(jiān)督檢查人員應當熟悉土地管理法律、法規(guī),忠于職守、秉公執(zhí)法。” 

“第六十九條有關單位和個人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就土地違法行為進行的監(jiān)督檢查應當支持與配合,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絕與阻礙土地管理監(jiān)督檢查人員依法執(zhí)行職務。”

      四、被拆遷人的訴訟救濟 

(一)征收與拆遷案件的受案范圍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四條和第二十六條第三款分別規(guī)定:“被征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做出的房屋征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被征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五)項規(guī)定“對征收、征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第十二條第(十一)項規(guī)定“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jīng)營協(xié)議、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等協(xié)議的”提起訴訟的屬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二)征收與拆遷案件地域和級別管轄 

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的規(guī)定,應“由不動產(chǎn)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guī)定可知,房屋征收決定和房屋補償決定案件都應由中級人民法院作為一審管轄法院。 

(三)征收與拆遷案件的起訴與受理 

被征收人不服房屋征收決定和房屋補償決定提起行政訴訟的起訴狀內容: 

(1)征收人和被征收人的基本情況。 

(2)寫明因不服某市、縣級人民政府所作出的房屋征收決定或房屋補償決定的名稱、編號。 

(3)寫明訴訟請求,包括請求撤銷、變更或確認違法等具體訴訟請求,如同時要求政府賠償?shù)倪€要寫明具體賠償請求的數(shù)額。如果請求對規(guī)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查的應單獨列出一項訴訟請求。 

(四)征收與拆遷案件原告、被告主體資格的認定 

房屋征收決定和房屋補償決定中的相對人都是房屋被征收人,被征收人包括:①公民個人。當公民個人的房屋被政府征收時,其就會成為房屋征收決定或房屋征收補償決定的行政相對人。②法人。具備法人資格的單位成為房屋征收相對人時,如果對房屋征收決定或房屋征收補償決定不服均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行政訴訟。③其他組織。被告包括:a.市、縣級人民政府擔當被告。b.房屋征收部門。 

五、結語 

土地房屋征收與補償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穩(wěn)定大局,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和問題,也是矛盾多發(fā)的領域。因此,近年來,房屋征收行政訴訟已上升趨勢的增加,隨著2015年行政訴訟的新修改明確有關房屋征收的法律內容,更是與當今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時俱進,依法慎重處理好每一起行政征收、拆遷案件,可以減輕矛盾激化,減少惡性事件,為推進社會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時間緊湊,相關法律知識研究并不全面,今后希望與大家一起探討,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中國法制出版社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案例注釋版(第二版),2013年5月. 

[2]中國法制出版社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拆遷補償法典》,2014年5月. 

第6篇: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范文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因國家建設在本市范圍征用土地的所有機關、團體、部隊、企事業(yè)單位。

第三條  國家建設征用土地,在上海市土地管理局(以下簡稱市土地局)組織指導下,由縣人民政府統(tǒng)一負責,實行征地費包干使用。

第四條  申請征用土地經(jīng)依法批準后,用地單位應向市土地局征地事務部(以下簡稱市征地事務部)辦理征地包干手續(xù)。

市征地事務部應通知縣土地管理部門提供所征用土地的面積、地上地下附著物等有關情況資料,經(jīng)用地單位核實后,由縣土地管理部門與用地單位協(xié)商、簽訂征地費用包干協(xié)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協(xié)議主要內容應包括征地費金額、支付期限、交地時間和違約責任等。

征地費用包干協(xié)議必須經(jīng)市征地事務部審核蓋章并監(jiān)督執(zhí)行。

用地單位不得直接與被征地單位擅自商議征地。

第五條  征地包干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償費、農村集體和個人的地上地下附著物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征地管理費、不可預見費以及國家和本市規(guī)定應交納的其他費用。

第六條  征地包干費用的取費,以《土地管理法》和本市規(guī)定的各項費用標準為依據(jù)??h土地管理部門應根據(jù)所征土地類別及人口、勞動力、地上地下附著物等情況,實事求是地確定征地包干費額,不得任意擴大征地包干取費范圍和提高取費標準。

第七條  因國家建設征用土地造成的多余勞動力、被征地單位群眾的生產(chǎn)和生活,由縣土地管理部門組織被征地單位、用地單位和勞動部門或有關單位協(xié)商,妥善安置;有招工指標的應優(yōu)先安排符合條件的人員,并將相應的安置補助費轉給吸收勞動力的單位。

第八條  征地管理費按土地補償、青苗補償、地上地下附著物補償、安置補助、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及本市規(guī)定的其他有關費用總額計算提取。其標準一般為百分之二;對征地數(shù)量較大、動遷工作量相對較小的,取費標準應低于百分之二;對征地數(shù)量較少,動遷工作量相對較大的,可適當提高取費比例,但最高不超過百分之三。每塊征用土地提取征地管理費的具體比例,由市土地局核定。

第九條  對征地包干費計算中一時預計不到或可能發(fā)生變化的情況,可提取不可預見費。不可預見費的計算基數(shù)為土地補償、青苗補償、地上地下附著物補償、安置補助費用的總額,其取費標準最高不超過百分之二。不可預見費具體比例由縣土地管理部門與用地單位協(xié)商議定,報市土地局核定。協(xié)議簽訂后不論盈虧,雙方均應嚴格執(zhí)行。

第十條  征地管理費和不可預見費由土地管理部門掌管,??顚S谩?/p>

征地管理費的使用分配為:市征地事務部百分之三十,縣、鄉(xiāng)土地管理部門百分之七十;縣、鄉(xiāng)征地管理費的使用分配由縣人民政府決定。征地管理費主要用于征地拆遷安置工作的辦公,借用、招聘人員,業(yè)務培訓,宣傳教育,經(jīng)驗交流,設備購置及其他必需的費用。

不可預見費??顚S糜谡鞯匕身椖恐邪l(fā)生差價、漏項時的補償,各項目之間可調劑使用。

第十一條  縣土地管理部門要會同有關單位認真做好征地、拆遷、安置工作,保證國家建設項目按期用地。用地單位應按期交付征地費用,積極配合縣土地管理部門做好安置工作。任何一方不履行協(xié)議或違反協(xié)議的,應承擔違約責任,并賠償因違約而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

第十二條  縣人民政府對征地費包干所收取的征地費用,必須按規(guī)定用途,妥善安排,合理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挪用、占用。

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對征地費應專設財務,單獨造帳,收支情況按規(guī)定列表上報。財政部門、建設銀行和上級土地管理機關應加強對征地費包干使用情況的檢查、監(jiān)督。

第7篇: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范文

第二條  華僑在省內城鎮(zhèn)合法的私有房屋(以下簡稱華僑房屋),其所有權和繼承權以及宅基地(包括建筑物的附屬庭園地)的土地使用權,受國家法律保護。

第三條  凡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廣東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規(guī)定,經(jīng)國家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列入國家和地方固定資產(chǎn)投資計劃的或者準許建設的國家建設項目,在征用土地中必須拆除華僑房屋時,建設用地單位應辦理如下手續(xù):

(一)持建設項目的批準文件,向當?shù)乜h級國土管理部門提交申請書,經(jīng)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或地區(qū)行政公署批準。

(二)與華僑房屋業(yè)主(以下簡稱業(yè)主)簽訂補償合同,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手續(xù)。

第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拆除華僑房屋和占用其宅基地。違者,應賠償業(yè)主的損失,并由當?shù)貒凉芾聿块T提出意見,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條  經(jīng)批準征地拆除華僑房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管理部門書面通知業(yè)主或人。業(yè)主或人從接到通知之日起,應會同建設用地單位在一年內辦理有關手續(xù)。因特殊情況不能按規(guī)定期限辦理的,業(yè)主或人應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管理部門提出延期申請。逾期不辦理的,由該國土管理部門通知同級房管部門代辦征地拆房手續(xù)和無息代管補償費。

第六條  建設用地單位與業(yè)主應共同協(xié)商,簽訂補償合同。雙方協(xié)商不一致的,由當?shù)貒凉芾聿块T調解解決。調解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七條  征地拆除華僑房屋,建設用地單位應給業(yè)主合理補償。補償可采取下列辦法:

(一)業(yè)主要回房屋產(chǎn)權的,補給業(yè)主相當于原有房屋建筑面積和質量的新建房屋。

(二)業(yè)主要求付給補償費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房管部門根據(jù)原房屋的質量、建筑面積以及建筑物的附屬庭園地和配套生活設施,核定相當于復建新房的費用和搬遷費,由建設用地單位給付。

第八條  征地拆除華僑出租房屋,原承租戶的住房由建設用地單位解決,或由建設用地單位與承租戶所在單位協(xié)商解決。

第九條  本規(guī)定適用于城鎮(zhèn)范圍內征地拆除歸國華僑合法的私有房屋、建國后用僑匯購建的私有房屋、依法繼承的華僑私有房屋,以及征地拆除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合法的私有房屋。

第8篇: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范文

一、油田與地方政府矛盾的成因分析

1.土地所有權不明確,導致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

土地所有權是指土地的所有權的使用和他項權利的歸屬,土地所有權和土地所有權依法包括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在我國,土地歸屬于國家,很多國有礦山企業(yè)土地利用方式是行政劃撥,沒有形成有效的土地交易市場。而且,我國當前土地管理法允許在土地國有的前提下出讓土地的使用權,但并未考慮到應把所有的國土資源所有權進一步劃分,即土地資源所有權模糊。資源所有權劃分不明確直接導致了油田與地方政府間的矛盾。

2.傳統(tǒng)的財稅制度,導致地方財力不足

油田所屬地區(qū)的財政收入主要是來自石油企業(yè)的稅收。就其比例而言,中央財政在總的稅收中所占的比例約為77%,省級財政約占總稅收的18%,其余部分上繳油田所在地區(qū)財政:包括營業(yè)稅、增值稅、城建稅、教育附加費和土地使用稅等稅種,但在總稅收中所占比例僅為5%。地方政府石油權益分配的過少,直接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權力的效果,導致了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的不對稱。因此,出現(xiàn)了財政制約著地方政府,導致難以承擔企業(yè)移交的辦社會職能的問題,阻礙了國有大型企業(yè)的改革步伐,影響了社會公共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

3.利益分配不平衡造成的行政權力濫用

石油行業(yè)是大型國有企業(yè),它的收益大部分歸國家所有,而地方政府的收益卻十分有限,上繳的如資源稅、礦產(chǎn)資源補償費、營業(yè)稅等基本屬省級財政;余下只有少量的稅費,如城市維護建設稅留在市級以下財政,特別是在行政級別比較低的地方政府,只享有油氣田企業(yè)因勘探、作業(yè)施工等行為所繳納的耕地占用費、青苗賠償費等少量收益。這樣就形成了油氣資源的收益大部分上繳給國家,很少一部分留在當?shù)?,形成了地方與中央在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而當?shù)卣矒撝l(fā)展經(jīng)濟,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務,為了保證自己財政收支的平衡,難免會利用他們掌握的權力,設法參與石油資源利益的分享,出現(xiàn)了多部門亂收費、的現(xiàn)象。

二、當前處理油田與地方糾紛的難點

1.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對油田正常生產(chǎn)建設帶來影響。

近幾年來,隨著農業(yè)稅的免除高新農業(yè)及畝產(chǎn)值的逐年提高,加大了油田占用土地的補償費用。地方政府與油田作業(yè)區(qū)的溝通不及時,如在將要大驚的土地上耕種,加大了青苗賠償?shù)馁M用,在賠償費用上企業(yè)又難以給與合適的賠償。部分油管老化,加之盜油分子的猖狂盜油行為,導致地方可耕種土地的減少,從而加大了油田與地方糾紛處理的難度。

2.油田企業(yè)缺乏專門的賠償機構,賠償標準不規(guī)范

油田生產(chǎn)的方式是各單位各工種聯(lián)合施工,由于內部管理采用縱向管理,同時存在許多獨立經(jīng)營的二級單位,自身決策的權限較大,為了本單位工作的正常開展,往往采取一些靈活變通的補償方式。如在鉆井施工的過程中,鉆井單位為了搶時間、拿進度、爭效益,在打井占地補償上往往高于采油廠補償標準。在為采油廠施工的油建等施工單位,由于是“外來戶”,地方索賠的價格人為抬高,否則便影響正常的施工。而各平級單位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xié)商,在賠償標準上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賠償價格高低不一的現(xiàn)象。而地方部門往往以相對高的價位作為賠償標準,導致采油廠的工農費用越抬越高,從而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

3.油區(qū)內部用地制度不合理,造成重復補償。

目前鉆井打井,每口井征地3.1畝,在用地管理上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為國家節(jié)約了大量的土地,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許多遺留問題,如當初的計劃不周全,造成施工過程中土地不夠用,導致重復征地的現(xiàn)象。

三、處理好油田與地方糾紛工作探討

1.處理油地工作中原則性與靈活性

在處理油田與地方糾紛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堅持原則性原則和靈活性原則。原則性是指在處理油地糾紛工作中要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辦事,既不能損害企業(yè)利益,更不能損害國家利益。靈活性是指在相應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照顧地方利益,從而處理好油地糾紛工作。在處理相應問題的過程中,油田工作人員要切實深入到田間,真正了解賠償?shù)挠嘘P問題,如征地面積﹑污染面積﹑青苗面積等。賠償標準應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相關準則,盡可能地照顧當?shù)剞r民得利益;當然面對地方政府的不切實際的賠償時,油地工作人員應堅持用法律維護自身企業(yè)的利益。為此,提高油地工作人員處理由地工作能力,石油企業(yè)要經(jīng)常組織政治理論政策法規(guī)的學習和業(yè)務培訓,從而提高工作人員的法律素質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做到依法維持自己的權利。

2.采取多種方式解決土地問題

解決油地糾紛的問題,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油田的土地和國家土地政策,采取多種方式合理解決。首先,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的土地,轉讓土地使用權采用一次性買斷的方式。油田因為大多數(shù)在市中心地段的土地,有升值潛力,轉讓的方式采用一次性買斷土地使用權,從長遠來看是有利的。其次,規(guī)劃區(qū)內的工業(yè)生產(chǎn)用地應分為兩大類分為:直接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生產(chǎn),或從事輔助生產(chǎn)用地按照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這些公司應該繼續(xù)享受國家的土地分配政策;依靠油田開發(fā)石油和天然氣生產(chǎn)而發(fā)展的經(jīng)營企業(yè),是油田改制和剝離的重點,應改變其土地性質。然而,鑒于其有限的償付能力,與企業(yè)改制同步規(guī)劃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實行有償使用。三,公用事業(yè)和基礎設施,土地應根據(jù)國家政策免征土地使用費。四,油田住宅用地,要區(qū)分不同地區(qū)和低收入人群,土地增值慢的領域包括在福利住宅用地,應繼續(xù)享受分配土地政策,土地增值快居民在收入較高的地區(qū)單一的土地使用權。采用多種方式來處理土地問題,以發(fā)展當?shù)亟?jīng)濟,不僅增加政府的土地收入,而且還解決油田的成本負擔。

四、小結

油田與地方糾紛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土地所有權不明確,導致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傳統(tǒng)的財稅制度,導致地方財力不足;利益分配不平衡造成的行政權力濫用。當前處理油田與地方糾紛的難點在于: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對油田正常生產(chǎn)建設帶來影響;油田企業(yè)缺乏專門的賠償機構,賠償標準不規(guī)范。處理油田與地方糾紛的過程中應采用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方式,應采用多種措施解決土地問題,從而合理解決油田與地方的糾紛問題。

參考文獻

第9篇:土地征地賠償規(guī)定范文

鄆城黃河二期標準化堤防建設包括2006年實施方案和2007年實施方案。其中,2006方案項目包括堤防加固工程6段長度15.949Km,堤頂?shù)缆烽L度28.075Km,堤防幫寬長度3.227Km,根石加固4道壩,防汛道路改建2處4.8k;2007年方案項目包括堤防加固工程3段長度8.1Km,防浪林長度19.577Km,防汛道路改建1處1.9Km。

06方案和07方案工程建設共需土方933.58萬m3,征地1488.68畝,挖地4390.34畝,拆遷186戶,涉及 3個鄉(xiāng)鎮(zhèn)34個行政村。

上級要求2009年底全部完成工程建設任務,面對時間緊、項目多、任務重的嚴峻形勢,山東鄆城黃河河務局將工程建設列為全局的第一要務,其中移民遷占工作是重中之重。

2. 移民遷占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2.1 賠償標準與相鄰縣(濟寧市梁山縣)有所不同,梁山縣地面附著物補償標準經(jīng)多次調整,特別是房屋標準提高了70%左右,村民不理解地區(qū)差,存有較大異議,并多次上訪。

2.2 二次搬遷的村莊有4個,這些村莊堤外沒有一分耕地,所需宅基地全部需要購置,曾兩次變更施工設計,致使工程3年沒有進展。

2.3 所征土地必須按照圖紙設計劃定征地范圍,劃定區(qū)域邊緣的一些遷房戶雖然房屋拆遷給予了補償,但征購宅基地只給了圖紙設計劃定范圍內的幾個平方,遷房村民拒絕接受。

2.4 土地少,其中有2個村莊完成征地后就沒有了一分土地。

3. 移民遷占工作方法

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下,實施和諧拆遷是遷占工作的首要任務。鄆城河務局領導高度重視,面對重重壓力,千方百計尋找遷占工作的出路。

3.1 制定及公布補償標準。

鄆城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移民任務,涉及我縣張集、李集、黃集三個鄉(xiāng),任務下達后,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06年7月7日 國務院第471號)、《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魯政辦發(fā)【2004】51號《關于調整征地年產(chǎn)值和補償標準的通知》以及菏澤市物價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局《關于調整征地地面附著物補償標準的通知》(菏價費發(fā)【2007】16號文件規(guī)定,編制了關于征地及移民補償安置標準的說明、黃河防洪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移民實施計劃,經(jīng)縣長辦公會議研究,于2008年3月10日分別出臺了鄆城縣人民政府黃河防洪工程建設征地及房屋拆遷公告、黃河防洪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安置方案(鄆政辦發(fā)【2008】10號),并貫徹執(zhí)行。

3.2 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

在移民遷占工作中,地方政府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靠山,鄆城河務局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排除干擾,才如期完成了任務。在工作中,河務部門多次向縣委、縣政府匯報、溝通,并通過各種關系做工作,經(jīng)過艱難攻關,縣政府將標準化堤防建設納入其工作日程,組成由縣長掛帥,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縣人大副主任、縣政府黨組成員、政協(xié)副主席具體負責,國土、水務、林業(yè)、發(fā)改、公安、鄉(xiāng)鎮(zhèn)政府、河務部門等單位共同參與的標準化堤防建設遷占指揮部,統(tǒng)一負責工程移民實施的指揮、領導工作,指揮部下設鄆城縣黃河防洪工程建設暨遷占工作指揮部

辦公室,由鄉(xiāng)鎮(zhèn)長擔任辦公室主任,主抓遷占,具體組織移民遷占的實施和施工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等工作,現(xiàn)場辦公,現(xiàn)場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地方政府已經(jīng)認識到“搞好黃河工程建設,確保黃河安全就是保護沿黃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關于土地、宅基地的協(xié)調問題,由縣政府負責各鄉(xiāng)鎮(zhèn)之間的協(xié)調,鄉(xiāng)政府負責村與村之間的協(xié)調。分管縣長萬存周時刻惦記著遷占進度,在百忙之中不定期擠出時間召開調度會議,到現(xiàn)場查看搬遷情況,督促各鄉(xiāng)鎮(zhèn)加大遷占力度,盡快落實群眾宅基地。

3.3 河務部門積極主動盯上靠上做工作。

面對遷占頑疾,鄆城河務局成立遷占工作組,一名副局長親自帶隊駐扎到任務重的村莊,加大協(xié)調力度,盯上靠上做工作,進行挨家挨戶摸底調查,建立遷占戶信息卡,對每一遷占戶困難都做到了如指掌,并宣傳發(fā)動,教育群眾認清標準化堤防建設的重要意義,對遷占戶亮明政策,公開標準,公開程序,做到陽光操作。協(xié)同沿黃鄉(xiāng)鎮(zhèn)政府竭力為遷占戶聯(lián)系宅基地和臨時住所,做到和諧遷占。根據(jù)遷占情況,制定獎懲辦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搬遷者,給予一定獎勵,做到在政策范圍內盡可能地照顧群眾利益,力爭讓每個拆遷戶都有住處,在每項工作操作中都充分考慮到遷占戶的利益,同時遷占組人員空閑時間還不斷動手幫助同意搬遷的住戶搬抬家俱、鍋灶等,力爭讓政策說服人,讓行動感動人,經(jīng)過遷占組人員冒嚴寒、戰(zhàn)酷暑, 極智窮思 ,耐心細致、苦口婆心的做工作,復雜繁瑣的遺留問題終于用“心”化解,鐵了心的不遷戶逐步動搖,基本上做到搬遷戶找住處、找宅基地與扒房同步進行,遷占環(huán)境逐步呈現(xiàn)出和諧局面。

4.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