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范文

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

第1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范文

關鍵詞:古詩文 方法策略 初中語文

千百年來,從上古的《詩經(jīng)》到的《沁園春·雪》,由于語言生動凝練、音韻優(yōu)美和諧而膾炙人口,從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長。古典詩歌對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養(yǎng)青少年的審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奮發(fā)有為具有重要意義。選入初中教材的古詩,都是歷經(jīng)錘煉的名篇和勵志佳作。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初中古詩教學方法。

一、查閱文學常識的策略

我們常說“詩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從側面了解其詩。孟子也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詩人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豐富情感的重要一環(huán),它可以使學生對詩歌及詩人有一個初步感知,為理解詩歌作好鋪墊。了解詩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介紹詩人的詩風。如先引導學生復習小學古詩《望廬山瀑布》,有了感性體驗后接著板書“李白·豪邁奔放”,再教學《望天門山》。這樣,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認識過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對詩人、詩歌的感知在不斷深化。

2.介紹詩人的評價。如講孟浩然,可以從其他詩人或詩論入手來介紹:孟浩然是唐朝第一個大量寫山水的詩人,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他的詩,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贊揚。大詩人李白在《贈孟浩然》這首詩中,不同尋常地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還發(fā)出了“高山安可仰”的長嘆。杜甫也稱贊他“清詩句句盡堪傳”。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贊揚的詩人,可見其詩歌是多么的不同凡響。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過故人莊》。

3.介紹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如教學杜牧的《泊秦淮》,先有感情地介紹時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時代,當時唐朝已呈衰落跡象,風雨飄搖,然而當朝的達官貴人卻不顧國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有家不歸,有案不辦。

杜牧是一個有正義感和遠見的詩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這個場面后,感到非常悲憤:那些向歌女點歌的達官貴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國之痛呢?奢華不除,大唐必亡!

4.學會劃分節(jié)奏,讓學生體驗古詩詞的音樂美。古詩分為古體詩、樂府詩、近體詩。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劃分以唐朝出現(xiàn)格律詩來劃分。近體詩也稱今體詩,它分為律詩和絕句,它們都是格律詩。而格律詩的聲序排列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另一種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因此,古詩詞的節(jié)奏劃分為:四言采用22,五言23,六言222,七言223,八言2222,其中3可析為12或21。而現(xiàn)代詩為自由詩,沒有這樣的限制。例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我們可以這樣劃分:“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七言詩的劃分)。再如王維的《使至塞上》,我們可以這樣劃分節(jié)奏:“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五言詩的劃分)。

二、解讀詩題點明主旨的策略

詩題往往點出了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寫作對象和場景,解讀詩題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從多個角度了解詩歌。舉例如下:《泊秦淮》,詩人杜牧什么時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當時環(huán)境怎樣?(夜色迷茫,“籠”。)詩人的情緒是怎樣的?歡快還是憂愁?為什么?

三、創(chuàng)設情境品味古詩意境美的策略

詩歌美,常常表現(xiàn)在詩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主觀的生命情調(diào)和客觀的自然景色互相滲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無我之境。由于古詩產(chǎn)生的年代久遠,所反映的思維、情感以及社會、民俗、人文、地理與學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配合,引導學生根據(jù)詞語所蘊含的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蘊其中的濃郁的詩情,獲得強烈的審美體驗,真正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效果。

第2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21

從古至今,我國對古詩的重視程度都較高。在古代,評價一個學生為神童的重要標準即是“三歲做詩”或者“七步成詩”。而在當前社會,評價一個孩子聰明的標準大同小異,即是在很小的年紀就能夠背誦很多古詩,由此可見古詩在我國文化環(huán)境下的重要程度。而孔子曾說“不讀詩,無以言”,因此在教學中,加強古詩的教學也就有了理論依據(jù)。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了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這正是我國的教育部門對古詩的重視的體現(xiàn),而很多學生愿意去學古詩,愿意背誦他們喜歡的詩篇,也體現(xiàn)出古詩在學生心目中也有著較高的地位。但當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現(xiàn)狀卻不盡如人意,即便教材中有很多古詩,學生也喜歡古詩,但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注重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教學中學不到有用的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受到打擊。當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教學流程幾乎是固定不變的,主要是解釋詩句――分析感情――背誦,小學Z文詩歌教學“三步走”的策略比較常見,但其影響卻相對較為惡劣。

一、著眼學生的字詞積累,使學生在閱讀時能夠讀懂

小學生的語文功底較差,他們所認識的字也有限,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涉及到很多學生不認識的字,因此一堂課下來,老師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古詩里面生字,其他內(nèi)容完全沒講,這就拖慢了教學計劃。事實上,如果學生平時就能夠積累字、詞,提升學生的識字水平,在真正遇到很多較難的字時,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認識,那么教學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因此小學古詩教學的第一步應該是著重于字詞積累,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只有他們的識字能力得到了提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古詩才能夠更快的讀懂。積累字詞最關鍵的就是做好讀書筆記,在學生讀書過程中遇到生字就要記錄下來,久而久之,積累的字詞就多了,學生的語文水平也就得到了提升。

二、提倡學生大聲誦讀,鼓勵學生對古詩進行解讀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古詩時,分析古詩的內(nèi)涵并不顯得很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能夠簡單理解并記住古詩。因此誦讀就顯得很重要,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聲誦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讀得多了,古詩的內(nèi)容也就自然而然的領悟了,而對古詩的印象也就更深了。有時候不需要再去刻意背誦,只需要多讀幾遍,學生就能夠背誦下來。除此之外,在教學當中經(jīng)常會對古詩的含義進行分析,包括古詩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等,針對這些問題,很多老師都會覺得學生的想法是幼稚的、錯誤的,因此對學生的想法不加支持,而是自己設定標準,認為對一首古詩的分析只能有一個答案。實際上這是絕對錯誤的做法,對一首古詩進行分析,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背誦能力。如果老師否定了學生的觀點,那么學生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也就難以再有新的想法,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因此在古詩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并尊重學生的想法。

三、注重古詩的意境,結合生活實際分析意境

每一首古詩背后都設定了相關的意境,小學生可能無法理解什么是意境,但老師可以運用其他的辦法幫助學生理解意境,比如老師可以用“畫”來比喻,一首詩反映給學生的畫面就是意境,也即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舉個例子,“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描述的就是一幅畫,即詩中有畫。學生閱讀過程中,老師要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即什么樣的地方是山有色而水無聲,水只要流動就會有聲音,學生就會進行聯(lián)想,最終明白,畫里的水是無聲的。分析一首古詩的意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因此教師在分析意境時要能夠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另外小學教材中的故事并不難,很多意象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比如說“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生活中也有黃鸝鳥在柳樹上鳴叫,白鷺在天上飛翔的場景。又比如“二月春風似剪刀,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就是形容柳樹在二月長出新葉的景象,這是學生常見的,老師也就可以運用這一場景結合生活進行講解。

四、加強互動,以互動促進學生理解古詩

小學古詩教學中,加強學生和老師的互動是極為有效的做法,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起到推進教學、調(diào)節(jié)課堂氛圍的作用。在學習古詩時加強互動,也可以起到幫助學生理解古詩內(nèi)容的作用,在互動過程中,老師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調(diào)整教學計劃。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互動應該包括師生互動、學生之間互動、老師之間互動。師生互動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之間互動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合作學習,而老師之間的互動則可以讓老師之間分享教學心得,尤其對于新老師而言,老師之間的互動可以幫助他們學到教學經(jīng)驗。

五、不拘泥于課本,拓展閱讀范圍

小學古詩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應該將教學拘泥于課本,而是應該在課本之外還要有延伸,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比如說,老師在講駱賓王的《詠鵝》時,就可以延伸幾首駱賓王的其他古詩,從而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這樣的方法是比較適用的,小學涉及的古詩大多出自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之手,這部分詩人留下的詩篇很多,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這類詩人,老師就可以選擇幾首同一詩人的古詩讓學生學習。除此之外,老師在課后作業(yè)的布置當中也可以采取靈活的方法,不一定要布置作業(yè),而是根據(jù)課堂上所學的古詩,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去找?guī)资淄辉娙嘶蛲活愋偷墓旁娺M行閱讀,在閱讀之后學生要能夠分析閱讀的感受。除此之外,在教學方法之中,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部分古詩進行演唱,演唱不一定要有曲子,學生隨意編曲,跟著自己的心性演唱。或者是將古詩的詞加到其他的歌曲的曲中進行演唱。

第3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范文

文言文是初中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但由于文言文的年代久遠,經(jīng)歷了語言的變遷發(fā)展,現(xiàn)代人閱讀確實有點隱晦難懂。所以,文言文教學總是顯得艱深難學、乏味枯燥,加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普遍存在于大部分老師的文言教學中,致使學生學習沒有什么主動性,學起來缺乏興趣。于是學生厭學古文,教師提不起勁去教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教學過程中如何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呢?我認為,在古文教學中,應該采用以下幾種有效策略,就能把古文教活。

一 尋“美”

我國古代文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論是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充滿著美的力量,但只重灌輸不重感悟、只會死記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像一道屏障阻隔了學生的視線,令他們看不到文言文的美。所以文言文教學必須充滿審美的愉悅,必須能引領學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境界,流連于祖國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學獲得成功,即讓學生在文字上增些品味、增些風采,又能在思想內(nèi)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華,在形象上多些感動、多些向往,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也就是說,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掘文言文教學美的因素,讓學生從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千古佳作中領略祖國文化的內(nèi)涵,汲取營養(yǎng),古為今用。要有效地實行這一點,就要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尋美”。

1.尋找朗讀的“美” 。

教材所選的文言文,語言或氣勢磅礴,或娟秀優(yōu)美。朗讀時,我們要做到抑揚頓挫、節(jié)奏鮮明,才能讀出其中的“韻味”來。如何才讀得好?這是個值得思索,應反復嘗試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并通過反復的朗讀,尋找出最有效的讀法,讀出文章的韻味。

2.尋找翻譯語言的“美” 。

古文大多是單音節(jié)詞,語句簡潔,但言簡意賅。在引導學生進行翻譯時,我們要求他們不但要譯出其基本意思,而且還應盡量做到文辭生動,譯出原文的韻味。為了達到這點,我們可以采取小組討論,全班師生評比“誰譯得最好”等形式,共同尋找翻譯的美。這種做法,充分發(fā)揚了學生的合作探討的精神,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化死記為理解,進而使學生對翻譯古文產(chǎn)生興趣。

3.尋找文中所蘊含的思想境界的“美” 。

初中課文所選的文言課文,都是經(jīng)過歷史長河沖刷而流傳下來的作品,當然是思想文化的精華,是可以讓我們?nèi)ヅ械亟邮艿膬?yōu)秀遺產(chǎn)。充分發(fā)掘出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對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華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學要達到的目的之一。因此,我們要正確地引導學生,讓他們接受優(yōu)秀思想文化的熏陶。無論是《關雎》中的“渴望美好愛情”思想,還是《岳陽樓記》的“先天下之憂而比,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境界,都是青少年最好的思想熏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討論、評議的方式,深入發(fā)掘文章思想的精華,體會作者的思想動機,進而拓展學習,提高他們的人文精神。

4.尋找寫作特色的“美”。

古人的文章,或駢散結合,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或比擬夸張,或渲染,或白描……每一點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要使古文真正做到“古為今用”,就要引導學生進行認真賞析,尋找出其寫法的美,以便更好的應用于學生的寫作中去。

二 找“樂”

1.在小結積累中找到樂趣。

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一樣,如果不積累足夠的詞匯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所以字詞積累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然而,整個初中階段所學的文言文詞匯不少,要把它們基本上記起來確實不容易。所以我們?nèi)粢髮W生做到定期小結、不斷積累,把不同詞匯(如“通假字”、“活用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一義多詞”)以及一些成語、名句等以分類歸納的形式,分門別類地歸納、積累起來,使所學的詞語一目了然,這樣,記憶起來就很容易了。學生在積累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充分發(fā)揮自主的能動作用,使他們有了成就感;另一方面使他們通過對古文特殊詞匯的了解,可從中找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2.在字詞觸類旁通中找到樂趣。

文言詞匯的意義長久以來雖變化較大,但仍有不少是不斷沿用的。如成語中的某些詞至今還保留著文言色彩。在指導學生理解詞義的時候,如果我們注意引導學生做到觸類旁通,那么學習起來就更有樂趣了。例如,講了《夸父逐日》中“夸父與日逐走”一句中的“走”字是“跑”義后,可讓學生聯(lián)想一下有哪些含有相同義字的成語,那么學生自然就會說出好幾個來,如“走馬觀花”、“奔走相告”、“不脛而走”等。這樣一來,不但該詞的理解加深了,而且學習的樂趣也來了。

3.鼓勵學生在質(zhì)疑討論中找到樂趣。

第4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范文

一、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yǎng)初中生的想象力。古詩詞精煉、簡潔,寥寥數(shù)語就能充分表達詩人的情緒和描寫的畫面。只要學生接觸到古詩詞,并加以理解,就能被詩詞的意境美俘獲。當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再次深入探究詩句的言外之意時就能從側面提升自己的想象力。當然,初中生群體是個愛“做夢”愛“幻想”的群體,他們有著極強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將語文古詩詞教學作為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的一個起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聯(lián)想、去補充,以構成想象中的畫面。

2.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詩詞具有音律美、意境美和色彩美。它將色彩、聲音、畫面充分融合在一起,能使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所以,與其說初中古詩詞教學是一個提升學生理解能力的過程,還不如說是鑒賞美的過程。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所形成的審美體系還不夠完善,對于好與壞、善與惡還不能完全區(qū)分開來。而教師通過古詩詞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幫助學生完善審美體系,真正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弊端

1.學生方面。就現(xiàn)階段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很多初中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都不高,他們陷入了古詩詞學習的誤區(qū),片面地將古詩詞的學習歸納為“死記硬背才是硬道理”。不注重理解、記不熟、記得混亂等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另一方面,迫于升學的壓力,他們只是抓重點,記憶一些考試重點,對古詩詞的名句學習猶如囫圇吞棗。這些嚴重阻礙了教師的教學活動,也影響了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

2.教學方法方面。從教學方法上來講,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古詩詞過程中會看重串講,輕視吟誦。他們并沒有明確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目標,只是將古詩詞當作另一種文言文進行講解。這樣既影響了古詩詞的美感,又會讓學生走入學習的誤區(qū)。其次,很多語文教師都看重傳授,輕視學生的主觀感受。教師往往會告訴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理解,卻忘了鼓勵學生大膽探究自己的獨特體會。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困惑,使優(yōu)秀生成為被動的課堂記錄者。

三、提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水平的措施

1.強化吟誦,注重感悟?!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里所說的其實是吟誦的重要性。葉圣陶先生也曾提到:詩要反復的吟誦。只有通過反復的吟誦,才能真正與作者進行精神層面的交流??犊ぐ旱刈x、婉轉低回的吟,整個課堂回蕩的是由古詩詞構成的交響曲,學生與教師都能沉醉其中。

2.走進詩人,加深理解。詩人是寫作古詩詞的主體,學生要想真正理解詩人創(chuàng)作詩詞的背景,就需要深入詩人的社會背景,真正了解詩人。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前作業(yè),讓學生預習某一首古詩詞,指導學生通過課前上網(wǎng)、查閱資料等方式真正深入詩人的生活,了解詩人。以杜甫的《春望》為例,杜甫在寫這首詩時面臨的是國破家亡的背景,他的悲痛,他的無奈其實早就體現(xiàn)在詩句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短短兩句話就可以把垂垂老者的無國可歸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W生只有走進詩人,通過各種手段搜集關于詩人的信息,才能真正了解詩人作詩的情緒,與詩人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3.開展活動,聯(lián)系生活。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活動應將詩詞的學習引領到更加廣闊的空間。因此,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拓展詩詞學習的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關于詩詞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之余放松心情,又能在活動中加強對詩詞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開設專題的詩詞講座??捎蓪W生和教師作為講座的嘉賓,圍繞某一固定的主題進行講座。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根據(jù)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課外活動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從活動中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情感。教師要重視古詩詞的教學,實施有效性教學??梢酝ㄟ^強化朗誦、開展課外活動、古詩詞競賽等方式轉換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激發(fā)初中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從而達到古詩詞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張丁榮.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對策[J].讀寫算(教研版),2015,7.

[2]王汝飛.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9.

第5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范文

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方法古典詩詞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重要內(nèi)容。然而,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往往有個誤區(qū):重翻譯分析、輕賞析審美,把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學味的欣賞課變得枯燥乏味、死氣沉沉,致使古詩詞的文化底蘊流失殆盡。實際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那如何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提高古典詩詞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注重積累,反復誦讀

學生能力的提高離不開知識的積累。因此,加強學生整首詩的積累、詩詞名句的積累是豐富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一有優(yōu)美的詩詞名句我就要求學生積累下來。此外,我還收集打印了“古典佳句”給學生背誦,增加學生的積累量,通過積累,內(nèi)化為他們自身的財富。在古詩詞教學中加強朗讀及朗讀方法的指導也是非常重要的。詩詞這種文學形式,很多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只有靠自己邊讀邊體會,方能理解得深刻。所以,我在教學中會盡可能地運用各種手段、多種方式進行誦讀教學。

1.做好朗讀指導,使朗讀有的放矢。古典詩詞的音樂之美來源于平仄、節(jié)奏、韻律,所以讀起來抑揚頓挫、瑯瑯上口。在誦讀教學中,要訓練學生學會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形式

2.引導學生自主誦讀,讓他們真正地進入角色,身歷其境,與詩中景、詩中情相融,與詩中人相通,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讀出語言的味道,讀出語言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要把朗讀技巧與情感體味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寫詩詞時的心情、情境,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使他們準確充沛地表達出詩人的情感。

4.發(fā)動學生進行朗讀表演??勺寣W生遴選出自己喜歡的詩詞,參加古詩詞誦讀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反對死記硬背,提倡理解基礎上的背誦、默寫

理解是記憶的第一步,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則記憶內(nèi)容更準確,記憶時間更長。在實際古詩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把提前預習改成提前背誦,私下以為很不可取。在沒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況下,就盲目背誦。一個是機械記憶,不易記。另一個是容易在默寫時因不理解而記不準或寫錯別字。因為沒理解意思“柳‘岸’花明又一‘村’”“勸君更‘進’一杯酒”“渭城朝雨‘清晨’”等諸如此類的錯誤也就在所難免了。當然細心的教師會亡羊補牢,反復糾正這種錯誤,但糾正頑固的第一印象真是既費時又費力。所以我主張應在學生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上再背誦默寫。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重視教法,主動探究

古詩詞閱讀教學和鑒賞訓練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古典詩詞文字簡約、蘊涵豐富。因此,對于傳統(tǒng)詩詞教學我采取了批判吸收的態(tài)度,融入新課標主動探究的理念。

1.抓住意象賞詩法。意象就是出現(xiàn)在作品中的主觀感情的物象,在作品中以個體形式存在,多個個體連接起來的整體,便是我們常說的意境。閱讀時應首先抓住意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再做整體理解,體會意境。如的《沁園春?雪》:“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边@個句子中的“紅日”,如同給大地披上了紅紗,白雪在紅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嫵媚動人,既有青春的活力,又有青春的純潔。

2.知人讀詩鑒賞法。詩歌是一種用凝練的語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學形式,它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感情,是發(fā)自詩人內(nèi)心的聲音。詩歌創(chuàng)作往往“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詩詞作品往往是作者個人經(jīng)歷、思想感情的外觀。因此,我們賞詩之前,應先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及思想情感有一個較為細致的了解,這就是“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教學的《沁園春?雪》就采用了這種方法,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寫作背景,才有可能解得這首詞。

四、加強認識,將作者介紹視為古詩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精心打造這一環(huán)節(jié)

古代詞教學強調(diào)知人論世,這就要求我們介紹作者時,不應只是空洞地字號稱謂生活時代的介紹,更應關注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重大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風格等。很難想象如果不介紹韓愈的諫迎佛骨險遭送命的經(jīng)歷,如何學習他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不介紹李白被賜金還山的故事,怎么來學習他的《行路難》;如果不了解李煜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的悲慘經(jīng)歷,如何理解他對故國的不盡懷戀和“剪不斷,理還亂”的一腔愁緒。不了解曹操的豪壯雄健,陶淵明的超然閑適,李白的飄逸灑脫,杜甫的沉郁頓挫……如何進行古詩詞學習呢?毋庸置疑,作者本身的相關經(jīng)歷、創(chuàng)作風格等,對準確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情感思想作用不小。所以,建議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應更深層次地走近作者,不只見古詩詞的“骨頭”,更要見其“血肉”。當然這也要求我們執(zhí)教者課余要多讀些古代文學史、人物傳記,以加強學養(yǎng),拓寬視野。使我們在介紹作者時能夠高屋建瓴、深入淺出,把一個充滿立體感的作者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融進作者營造的情感世界,最終更好地“披文以入情”。

五、要把古詩詞賞析作為古詩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第6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范文

到目前為止,關于語文背誦教學的著述卷帙浩繁,要做一個全面的描述很困難。在筆者閱讀的相關文獻中,有關“誦讀”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誦讀”的歷史發(fā)展、內(nèi)涵特征。其次,“誦讀”教學的現(xiàn)狀和歸因分析。再次,語文誦讀教學策略研究。

一、誦讀的內(nèi)涵特征

背誦,古稱“諷”,最早見于《周禮》,鄭玄注釋:“倍文曰諷,以聲節(jié)之曰誦。”早在周朝,吟誦詩歌就是學校里的必修課。荀子說:“始于誦經(jīng),終于續(xù)禮?!笨鬃诱f:“誦詩三百?!薄睹献印罚骸罢b其詩,讀其書。”韓愈說:“口不絕于六藝之文。”自古以來,誦讀就是基本的語文教學方法,而且是只讀書不講解,號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古漢語字典》對“背誦”一詞的解釋為憑記憶誦讀?!掇o海》的解釋為記熟文字,不看原文念出來。張心科在《論誦讀的內(nèi)涵、意義及要求》中嘗試將“誦讀”定義為:一種用標準的普通話,注意聲音與意義的有機結合,用略帶夸張的語調(diào)讀文言詩文,用說話的語調(diào)讀白話詩文的讀的方式。誦讀時要特別注意“口誦”與“心惟”結合、反復以及語體和文體的區(qū)分等。綜合上面幾種釋義,背誦應該離不開兩大基本要素——記憶和誦讀。

二、誦讀教學實施現(xiàn)狀和歸因分析

中學古詩文背誦現(xiàn)狀令人堪憂,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首先在誦讀興趣方面。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生認為考試只考幾分,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背誦古詩文,與其背那么多古詩文還不如花更多的時間在數(shù)理化方面,對古詩文背誦比較抵觸。大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誦讀的習慣,不會自覺閱讀。尤其是針對古詩文誦讀,更是寥寥無幾。學生背誦興趣的缺乏是影響古詩文背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陳薇薇在《初中古詩文背誦“真興趣”培養(yǎng)初探》中,提出古詩詞背誦需要興趣,提出了一些培養(yǎng)初中古詩文背誦“真興趣”的方法和策略。

其次在誦讀時間方面。學生在有限的語文課堂上誦讀時間很少,課堂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即便古詩詞課堂上都會誦讀,但是當學生正盡興的時候,因為教師要把握總體課堂時間,便戛然而止。誦讀的形式也很少,主要有齊讀、分性別讀、錄音范讀,教師的范讀較少。教師的垂范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然而現(xiàn)在一些教師還是不愿意下功夫提升自己的誦讀能力。誦讀指導也主要集中在音準上,對于練氣、練聲等指導較少,很少注重情感體驗。

再次,學生的誦讀目的不明確。在古詩詞課堂上,學生誦讀多遍,然而誦讀效果依舊不理想,這是因為個別教師并沒有在學生誦讀之前明確誦讀任務。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對誦讀認識存在偏差,并不把誦讀當成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第二,教師范讀少,學生缺乏專業(yè)的誦讀指導。第三,考試只考查默寫題,很難考查到學生的誦讀能力,像停頓、音準等考查難度大。

三、誦讀教學策略

筆者閱讀文獻發(fā)現(xiàn),對于誦讀教學策略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觀念、方法、指導和

評價。

觀念:誦讀并不等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死記硬背,是學生通過誦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美妙并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方法:以調(diào)動學生興趣為前提,選擇多種誦讀方式,齊讀、范讀、分角色讀、個別誦讀等,要特別重視教師范讀。孫清武在《中學古詩文背誦的戰(zhàn)略意義與指導方略》一文中強調(diào)古詩詞背誦的價值意義,提出了古詩詞背誦的指導方法。宋艷萍在《初中語文背誦教學策略研究》中,基于當前語文教學背誦的一些問題,通過對初中生認知方式和對背誦時學生心理機制變化的了解,指導背誦教學,制定背誦方法。李學勇在《淺談中小學古詩文背誦》中,分析了古詩文背誦的有關因素,對古詩文背誦的科學原理,特別是對語感形成的突出作用有所論述,歸納、整合了一些背誦方法,就如何持續(xù)長久地加強中小學古詩文背誦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討。

指導:誦讀指導要遵循學生知情意行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除了發(fā)音、停頓、重音等基本的指導之外,還應該注意到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進行一些誦讀技能、技巧和基調(diào)教學。

評價:完善誦讀評價體系,全方位考查學生的誦讀能力。不只是依靠考試,還應該遵循鼓勵、及時和個性化原則,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面參與。

四、關于背誦指導教學的思考

第7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文 詩意 詩境 詩情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2-0200-02

經(jīng)典古詩文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瑰寶,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多首文質(zhì)兼美的古詩文,其語言凝練含蓄,意境深邃優(yōu)美,不僅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內(nèi)容。在教學中,怎樣化難為易,由淺入深,體驗那源遠流長的美好意境、美好情感,把古詩文教好、教活呢?對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與古詩詞教學更是這樣。古詩教學的導入,要緊密結合教學的內(nèi)容,特別是針對低年級,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詩的欲望。

1.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

小學生尤其喜歡聽故事,如果在古詩教學前講述一段有關的故事或傳說,當然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教學《七步詩》時,在釋題時跟學生講曹丕、曹植兄弟不能相容的故事。這些曲折動人的故事,引人入勝,易于在學生的心中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和感悟。

1.2創(chuàng)設圖像情境

如教《江上漁者》時,讓學生通過課件觀察捕魚人在風浪中捕魚的畫面,想像漁民辛勤勞動的形象,體會惡劣天氣勞作的艱辛,從而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

1.3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

教授寫景的古詩文,可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現(xiàn),如《春日》中萬紫千紅的春景圖;《飲湖上初晴后雨》中西湖“曲苑風荷”的美景,把學生帶入了詩的意境,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1.4創(chuàng)設吟誦情境

根據(jù)所學古詩的內(nèi)容,先讓學生背誦學過的同類古詩,這樣既可復習舊知、加強記憶,又易找到知識的聯(lián)接點,為學習古詩作平穩(wěn)的鋪墊。當然也可以典故引入、簡介背景等形式導入。這不僅開放學生視野,吸引學生,也為下面學生更好地體會此詩的意境作了鋪墊。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興奮劑。學生一旦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就會迸發(fā)出無限的熱情。激趣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能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對新生事物的好奇與對新知識的渴求沖動。

2 緊扣題眼,解題意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能夠捕捉到很多信息。古詩文的題目較為凝練,必須花一番工夫才能真正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可以作為預習作業(yè)前一天給學生布置下去。對于作者的介紹,教師在學生介紹完后應相機補充和本詩理解相關的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在解釋題部分可讓學生對詩題進行質(zhì)疑,其他同學根據(jù)預習解疑。如:在教學《十五從軍征》時,從詩題入手:“從軍”是什么意思?“征”又是什么意思?這兩個詞可以看出與什么有關?待學生將關鍵詞語理解后,再請其自主質(zhì)疑,老兵為什么十五歲就去當兵?他過著怎樣的生活?他能安然無恙地回來嗎?他去當兵家中的情況怎樣?通過層層質(zhì)疑學生不但了解了詩題的意思,而且對作者的寫作意圖,詩的內(nèi)容有了都有了初步的感知,為下步了解詩意做了良好的鋪墊。

3 初讀詩歌,明詩意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基本的了解詩意的方法,借助注釋,聯(lián)系實際疏通詩意。本環(huán)節(jié)可完全放手讓學生細讀古詩,互幫互學,釋字詞譯詩句。師引導學生自讀、組內(nèi)交流,試著自己讀懂字、詞,在此基礎上,再理解整句詩。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

4 真切體驗,入詩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意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水融的藝術境界,為之動情。如《泊船瓜洲》中,詩人為什么看到“春風又綠江南岸”,就會產(chǎn)生“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動情發(fā)問呢?進一步探究詩人眼前所見之景,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情是怎樣自然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讓學生體驗,這是怎樣的一個天地啊。在入詩境中我們可以借助以下一些方法:

(1)朗讀入境。即借助朗讀想象悟情入境。(2)復述入境。把詩歌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并融進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體驗,較自由地走入詩歌境界。(3)表演入境。有些詩歌,可以通過讓學生扮演抒情主人公或詩中人物,較“實在”地構建起一個詩歌所表現(xiàn)的藝術天地,讓學生似乎直接進入了詩歌意境,如《小兒垂釣》等。

4 品詞析句,悟詩情

都說詩是語言的精華,一字一句都是詩人經(jīng)過斟酌得來的,有的甚至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們一字一句地逐一講解,反而會讓古詩文失去原本的魅力。新課標指出,古詩的學習,重點在于考查“是否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教師不要過多地講解,一味追求標準答案,而是應當鼓勵學生多點個性化的理解,把握中心,體味詩情。如學習陸游的《示兒》,詩中“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字就是詩眼。陸游悲的是什么?透過一個“悲”字,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學生通過課前資料的搜集,明白了陸游悲的是祖國還沒有統(tǒng)一。透過“悲”字,我們仿佛看到一個骨瘦如柴的老人,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臥在床上,雙手緊緊地握住兒子的手,告訴兒子,自己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等到收復失地了,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失地的消息告訴他。這“悲”中有遺憾、有悲傷、有痛心,這是多么悲壯的一幕,這是多么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6 改寫詩文,編故事

古詩語言凝練,感情充沛。有很強的畫面感。一首詩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一首詩就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學完古詩后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進行改寫創(chuàng)作和交流活動,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其書面表達能力。如在學習《小兒垂釣》后,可讓學生通過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利用想象把小兒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在寫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加深了對古詩和詩人情感的理解,文本也因此靈動而富有生命的活力。

在古詩的改寫時應強調(diào)學生要做到四要:一要理解古詩的意境;二要把握古詩的原意;三要展開合理的想象。四要結構完整,敘事完整。

第8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范文

加深理解與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边@個建議對古詩教學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性作用。下面筆者就以自己執(zhí)教的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第20課《古詩兩首》為例,具體談談在古詩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策略及效果。

《古詩兩首》中編入的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這兩首古詩。筆者在課前收集了有關圖片、音樂和文字資料,做好多媒體課件,僅用了一個課時,就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引著學生如癡如醉地在古詩的情境里走了一回。

教學過程解讀

在“課前交流”時,運用多媒體激發(fā)興趣 利用課前三分鐘和學生們一起分享一段詩文誦讀的錄像。錄像中聲情并茂的朗誦,深深地感染了學生,激起了他們誦讀詩歌的欲望;錄像中的朗誦,也為學生們提供了良好的誦讀示范。而傳統(tǒng)教學手段,大多是教師運用口述和小黑板板書一些詩句、資料介紹,教學手段單一,課堂學詩氣氛在課前就低沉下來,學生很難入課境,體現(xiàn)出努力回憶和適應,入詩境就更難了。

在“介紹背景,解詩題”時,運用多媒體培養(yǎng)處理信息的能力 筆者用多媒體便捷地出示了學生在課前收集的李白和王維等有關詩人的資料,了解相關信息,從而輕松地理解詩題。如果不用多媒體,而是教師口述,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取,對作者和背景就會有很深的隔閡,不利于學生入情入境。

在“初讀古詩,知詩音”時,運用多媒體鋪設感情基調(diào) 用課件呈現(xiàn)兩首詩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讀兩遍,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然后,播放背景音樂,老師配樂范讀,讓學生感受詩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有了原型示范后,再讓學生配樂讀詩。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音樂的作用的確不可估量,一首輕柔的古曲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入到了一個詩情畫意、古色古香的情境中,“詩味”就讀出來了!傳統(tǒng)古詩文教學中,教師運用較多的是在黑板上板書出全詩,標上拼音,劃上節(jié)奏線,引導學生反復讀,學生表現(xiàn)為對生字“音、形、義”的片面把握,讀詩的韻味由于課堂氣氛的單調(diào)也顯得只有聲音而無情韻。

在“再讀古詩,明詩意”時,運用多媒體教給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 用多媒體出示自學提示――“讀詩三步曲:一讀大聲讀,知詩音;二讀小聲讀,明詩意(可借助注釋等);三讀用情讀,悟詩情?!睂W生在提示的指導下,有目的地讀詩、思考、討論。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也會將這種讀詩的方法用到課外。然而,傳統(tǒng)的古詩文教學是教師口述自學提示,學生只聽其音,不見其字,不利于學生掌握學詩的方法。

在“品讀古詩,悟詩情”時,運用多媒體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用多媒體配合教學,逐句出示要感悟的詩句和相關的圖片、音樂和視頻資料。例如:當學生談到是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時,筆者出示黃鶴樓的圖片,還出示從黃鶴樓到揚州的簡圖,幫助他們弄懂地理位置,直觀地理解了“西辭”“下?lián)P州”等詞語的意思。學生談到是在“煙花三月”送別時,筆者先讓學生讀詩句,想象“煙花三月”的情景。接著出示多媒體資料,讓孩子伴著音樂來觀賞江南春景,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自然地讀出“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的情味來了。在牽引學生學完第一首詩之后,筆者放手讓學生用剛剛學到的步驟和方法去自學第二首詩《送元二使安西》。多媒體播放從渭城經(jīng)過陽關到安西一路艱辛的圖片和《陽光三疊》的歌曲,都一次次地打動著學生們的心。每一次有了感受之后,筆者都讓學生伴著配樂來讀,用配樂美讀來內(nèi)化為自己的情感。在這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筆者利用多媒體將文字策略、圖片策略、聲音策略、影像策略交互使用,使“聽、說、讀、寫、悟”等學習手段有了很好的媒介,對“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較之傳統(tǒng)教學中只靠語言和書上插圖等方法,顯得豐富而又生動。

在“拓展延伸,話別離”時,運用多媒體回歸主題,延伸拓展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課堂,播放《送別》背景音樂,讓學生在情境中背誦,然后師生話別,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結束本課教學?!端蛣e》音樂,既渲染了氣氛,又再一次回歸主題。最后,用多媒體快捷地呈現(xiàn)作業(yè),將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

結束語

第9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策略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 教學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奇葩,它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誦古詩,學古詩,自古以來就是一件雅事,古詩文對兒童的熏陶,一直為老師們所重視。2001年新試行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第一學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第二學段為50篇(段),第三學段為60篇(段)。而且在其附錄的“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見,新課程標準肯定和提高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地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婦孺皆知、膾炙人口,都是古詩中的精品。隨著古詩入選教材的增多,古詩教學的研究也越來越生機勃發(fā),呈現(xiàn)出一派“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新面貌。可見,古詩詞的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讓學生學習古詩,既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需要,更是積累與感悟的需要。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指導學生理解并誦讀這些古詩詞呢?

1、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在“古詩文閱讀的評價”一段明確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的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就表明,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要以閱讀和記誦為主,強調(diào)要有一個對古詩文閱讀記誦的“過程”。

強調(diào)以學生自主誦讀為主,淡化對詩歌的分析與講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改變以往那種以分析講解為主的教學行為,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誦讀,有時間誦讀。很長時間以來,老師上課就是要“講”,仿佛不“講”就不是上課。因此,一首只有四句的短詩,老師也要講一堂。雖然,老師“講”的過程中也有讀,也有背,甚至學生最后也都能夠會背,但這種讀、背,是在老師“講”的擠壓中完成的,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從容地對古詩進行品味和感悟。有很多本該是學生在誦讀中品味感悟到的東西,老師全都“講”出來了,學生在上課時只有聽和記的份兒了。要完成新課程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就必須淡化課堂教學中的講解與分析,騰出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誦讀,在誦讀中品味詩歌的語言,在誦讀中感悟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要讓學生充分閱讀,熟讀成誦。

2、結合寫作背景,挖掘主旨

古詩詞,無論是語言的表述,還是所寫的內(nèi)容,都離我們的時代比較遙遠。而且,古詩詞寄予的是古人的思想與情感,與當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有相當大的距離。白居易元和年間被貶為江州司馬,寫了千古絕唱《琵琶行》,抒發(fā)的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之情;而李白的作品《夢游天姥吟留別》則反映了詩人在長安受排擠被放逐后東游齊魯時追求自由的心情。這一類詩歌教學,需要比較詳細地介紹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把握詩人的感情脈絡。

抓住題目內(nèi)容。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能夠捕捉到很多信息。古詩的題目較為凝練,必須花一番工夫才能真正理解。如《春日偶成》是詩人程顥春日郊游,即景生情,興之所至寫下來的。這樣教學,學生既培養(yǎng)了搜集信息的能力,又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和聽說能力,同時又加深了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對詩歌整體感情基調(diào)的把握。

了解作者生平。一要了解作者,即詩人。學生可通過各種渠道,如圖書館、網(wǎng)絡等,查找、探尋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主要成就,以此來了解詩人。二要了解詩中的其他人物。如《別董大》這首詩中,“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里的君就是指董大。那么董大是誰呢?他和高適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這就需要學生“知人”。

詩必有感而發(fā),優(yōu)秀的詩作都是詩人感情被現(xiàn)實生活激發(fā)點燃后抒寫的。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社會生活及個人際遇、經(jīng)歷、創(chuàng)作意圖、個性氣質(zhì)不同,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樣。

3、引導學生發(fā)揮想像,體味詩的意境

古詩是用凝練的詞句創(chuàng)造意境、勾畫形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循著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及勾勒的形象去想象,這樣才能融入詩境,才能品悟詩情。古詩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現(xiàn)得比較含蓄。教學時,必須啟發(fā)學生逐句逐段地進入詩中所描寫的意象中去感受,去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學習古詩《春日偶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描繪春游時看到的景象。然后讓學生讀詩,想象詩人所描繪的畫面: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詩人閑來無事,于中午前后出去春游。一路上,只見鮮花翠柳,河水長流,心曠神怡。這樣一來,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自己也成了詩人,這時教師再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朗讀詩句,就更能感受詩人那種愉悅的心情。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源遠流長,內(nèi)涵豐富,充分體現(xiàn)了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但是,由于白話與文言的差異,小學生在學習古詩的時候會感覺內(nèi)容晦澀難懂,往往就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的熱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愛上古詩詞的學習,豐富他們的文化積累。

參考文獻:

[1]任運昌.小學古詩文教學的意義、現(xiàn)狀與優(yōu)化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07(08)

[2]戴軍.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方法[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1)

[3]劉廷慧.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J].貴州教育.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