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免疫學的理解范文

對免疫學的理解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免疫學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免疫學的理解

第1篇:對免疫學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醫(yī)學免疫學教學方法學習興趣深入理解

免疫學既是研究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之一,也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程。免疫學的教學內容抽象、概念晦澀難懂、邏輯性強,而且與其他學科聯系密切[1]。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尤其是高職高專的醫(yī)學生。并逐漸喪失了學習免疫學的興趣。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免疫學的興趣,提高免疫學教學質量,使學生感到免疫學比較容易學習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情況,教學仍以教師講授為主, 教師在授課之前要精心備課,反復鉆研教材,吃透教學內容,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中從簡到難,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引用其他學科相關知識,聯系臨床的現狀。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感覺到免疫學容易懂、容易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適當采取其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免疫學教學質量[2]。

一、比喻式教學

運用比喻式教學可以使晦澀難懂的免疫學內容變得有趣易懂。如在講述抗原的特異性時,運用“一把鑰匙配一把鎖”作比喻,將抗原比擬為鑰匙,鑰匙上的齒突就相當于抗原決定簇(表位)。還可以將抗體比喻成一個人:如果向上伸展的雙臂就是抗體的Y型,平展雙臂就是抗體的T型。抗體的V區(qū)類似雙手可抓住抗原;鉸鏈區(qū)雷同人的肩關節(jié),可隨意改變上肢(Fab 段)伸展的角度,以便更好地結合抗原;C區(qū)恰似人的軀干和下肢, CH2 區(qū)相當人的腰部(腰不好需補體),CH3、CH4 相當人腿和腳(腳接地球,地球類似細胞)。把房屋比如成人體,房屋上的門窗類似人體的免疫,可以保護人體的安全。如果門窗壞,小偷可以隨意進出。那么就像人體免疫功能弱,病原微生物可以感染人體。還比如把自身物質比喻成家人,如果家人去整容,會把他當成陌生人。自身物質結構化學成分發(fā)生改變,人體的免疫細胞就把自身物質當成非己物質一樣??傊?,教學過程中運用比喻,既可以使知識形象化,又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提問式教學

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對相關概念進行思考。比如在講免疫的概念前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有些人經常感冒,有些人身體很棒?是不是身體好就一定是好事呢?這樣就可以引出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的雙重性。免疫不一定對人體都是有益的。接下來講免疫的三大功能也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入,為什么日本會侵略中國?為什么有些人得腫瘤,有些人不得腫瘤?如果每天垃圾都不清理結果會是怎樣?通過提問使學生產生疑問,進而思考。順勢引導學生,這樣學生就會對內容感興趣。

三、比較式教學

免疫學的內容繁雜,有些內容容易混淆。通過比較來把握相關內容,既可以使學生在區(qū)別的同時掌握新知識,又可以使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先天免疫是生來就有,后天免疫為后面獲得。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完全一樣嗎?這樣通過啟發(fā)引導學生從幾個方面將二者進行比較,理解二者的異同,掌握新知識新內容。依次可以將“初次應答與再次應答對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對比、人工自動免疫與人工被動免疫對比、抗體和免疫球蛋白對比”等。通過比較使學生加深對類似事物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四、主線式教學

免疫學的知識點多而雜,學生需要背記的內容太多,如果學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更加無法記住。勢必會影響學生學習免疫學的積極性,所以要抓住免疫學的主線,以主線為背景,延伸其他內容,抓住重點和難點,有的放矢。免疫學的主線為免疫應答,適應性免疫應答重點學習其基本過程(略去) ,畫出主線。這樣就可以將前面所學的抗原、抗體、補體、免疫細胞等知識點在免疫應答這條主線中聯系在一起??梢詫W生體會到免疫學內容的網絡化、系統性和相關內容間聯系的密切性[3]。學生可以對免疫學留下整體印象,還可以把教材中繁鎖的內容簡單化,零散的內容系統化, 雜亂的內容有序化,便于學生記憶和學習。

五、多媒體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及課堂信息需求量和涵蓋量增加, 近些年各大高校在教學中都開始大量采用多媒體以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像、聲音及動畫等集于一身,為教學提供了逼真的表現效果,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深受師生的歡迎。但如何合理地制作和運用多媒體課件,與現代醫(yī)學教育的啟發(fā)、誘導式教學相結合,要求教師本身對所講內容要充分理解,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技巧。而且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掌握一些具體的方法,如逐步出現、適當修飾、利用超級鏈接、合理插入圖片等。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啟發(fā)和誘導學生按教師的思路理解教學內容。免疫學知識較抽象,學生反映難理解。為此,我們設計了整套教學課件,對難以理解的一些過程還設計了動畫,如“抗原的特性、補體激活過程、超敏反應機制、免疫應答過程”等。以動畫的形式,將上述過程演示于屏幕上,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動態(tài)畫面,增強對教學內容的形象化理解,提高教學效果。總之,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不再覺得免疫學枯燥難懂。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來合理選擇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將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和長處,以適應學生的學習特點,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總之,高職高專免疫學教學應在結合實際的情況下有效采用比喻式教學和提問式教學,并注重比較式教學和主線式教學的合理利用,借助有效的多媒體輔助,不斷促進免疫學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曹雪濤. 免疫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及我國免疫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09,25( 1) : 10 -23.

第2篇:對免疫學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 變態(tài)反應和免疫學;教學方法;教育改革

醫(yī)學免疫學作為生命科學發(fā)展的前沿學科,以其廣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層次性,成為溝通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無可替代的橋梁學科。在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多學科的滲透下,當代醫(yī)學免疫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并顯示出和臨床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診斷、治療以及預防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息息相關,和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及產業(yè)化緊密聯系等一系列特點,加之免疫學理論具有相對獨立性,名詞新穎概念繁多,內容比較深奧抽象,學生初次接觸時,覺得學習較為困難。因此,如何適應當代醫(yī)學免疫學發(fā)展的時代要求,針對免疫學知識體系的特點,有效提高醫(yī)學免疫學教學質量,成為醫(yī)學免疫學教學的關鍵。幾年來,我們在免疫學教學中,注重加強教學改革,對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方面進行培養(yǎng),收到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 優(yōu)化免疫學理論課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免疫學理論具有相對獨立性,內容比較抽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較多,在教學上歷來存在內容多而課時少的矛盾,如果教師為完成教學內容而滿堂灌,就會造成教師講的越多,學生得到的越少;教師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難點講不透,學生的印象模糊不清,結果事倍功半,事與愿違。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從分析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出發(fā),把握教學重點,找出難點和關鍵。并對知識結構進行重新優(yōu)化組合,使之成為能為學生接受的知識框架,例如免疫應答是基礎免疫學的核心內容,以往學生反映本章理論深奧,難以掌握,為此我們在教學時,將每一種應答的基本內容設計為圖表進行歸納,把繁雜的文字敘述提煉為知識點串聯起來的框架,提供給學生最簡單、最有效的知識養(yǎng)分。在課堂上主要講解重點和難點內容,而對其他次要內容或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則略講或讓學生自學。根據學生情況,推薦一些新版專著及相關的綜述文章作為參考,以開闊其思路和視野。這樣,一方面在不失全面性、系統性的基礎上,緊扣重點、突破難點,精辟講解,使學生學得懂,學得精;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動性。

2 改革免疫學理論課教授方法,注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

2.1 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1] 醫(yī)學免疫學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如果教學方法不當,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照科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知識結構相互依存關系,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地展現知識,啟迪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加強記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們經常運用提問方式,把要講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然后圍繞問題以解答的方式授課;或者有的問題問而不答,讓學生自己思考、討論,激勵學生大膽質疑,老師學生共同解疑。比如在講免疫學緒論時,我們采用提問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首先提出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是如何發(fā)生的?乙型肝炎如何預防等,然后簡單回答,最后小結免疫學與疾病的發(fā)生、診斷、預防、治療等息息相關,以此說明免疫學的重要性和激發(fā)學生對免疫學學習的興趣。

2.2 利用多媒體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2]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載體結合在一起,具有信息載體多樣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點,它改變了“一本書、一張嘴、外加板書和掛圖”的傳統教學模式。近年來,我們在免疫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深受學生的歡迎,應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可以講授更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獲得知識的時間和空間范圍。此外,多媒體教學應用視聽結合方式表達授課內容,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兩種功能的作用,為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化深奧為簡易,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使過于理論化、抽象的免疫學理論得到更形象、直觀的闡述,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如在講解抗原提呈細胞章節(jié)時,可用幾幅帶有動畫效果的畫面,通過顏色和不同畫面出現的時間差的變化,比較形象地把抗原提呈細胞對抗原的攝取、加工處理及提呈過程展現給學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3] 古人曰:“授人以魚,一食之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作為身心均發(fā)育成熟的大學生,其“會學”比“學會”更重要,又由于免疫學對初學者而言需要接受、理解、記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太多,因此,指導學習方法是必需的。我們認為給學生有意識地介紹學習方法,對幫助其學好免疫學非常重要。在免疫學學習過程中,第一是要求學生上課時注重對問題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記住相應的知識,切忌上課當“打字機”。第二是要求做好筆記。因我們所選教材的內容豐富、繁雜,有時一次課涉及多個章節(jié)內容,如果學生上課時不做筆記,或做得不好,課后將難以把握本次課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難點,這就要求學生邊聽邊在重點部分做符號,重點內容重點記,一般內容略記。重點的內容提示學生先理解聽懂,再留時間做筆記。第三是課后要求及時復習。因免疫學內容抽象,要理解的內容多,如不及時復習就容易忘記,而理不清其內在邏輯關系,學生不能在理解基礎上記憶就會感到難以記住。第四是要求階段小結。因為免疫學前后章節(jié)聯系緊密,前邊所學內容進一步為后邊的內容打下基礎,如果前邊的內容沒學好,學習“欠帳”越多,后邊的內容理解就越困難。因此,要求學生對前邊所學的內容要進行階段小結,并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題;第五是指導記憶方法。因免疫學內容繁多,不好記憶,根據不同章節(jié)指導學生應用圖示、提綱、列表、對比等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介紹,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相應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2.4 引入PBL教學法,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臨床免疫學的內容,如超敏反應、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腫瘤免疫等,在學生對免疫學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熟悉和掌握的基礎上,我們采用PBL教學法[4],進行病例討論。討論課前將病例及問題發(fā)給學生,比如“急性腎小球腎炎”病例,列出“初步考慮病人患何???”、“發(fā)生機理如何?”、“如何進一步明確診斷?”、“如何預防?”等問題。讓學生查閱資料,預習相關的知識點,自學總結,準備小組討論提綱。在PBL教學課中,圍繞病例所提出的問題,首先由組長作中心發(fā)言,然后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或修正。再由教師提出新問題,讓作中心發(fā)言的學生解答,或由他人回答。若問題比較難,學生解決不了時,教師可做適當啟發(fā)和引導,如果仍不能解決,則由教師解答。PBL教學課結束前幾分鐘內,教師做總結歸納,強調一下重點和難點。此外,課堂討論前,教師應隨機地檢查學生的預習筆記,了解學生的主動學習情況。課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中的表現,實事求是,客觀地做出評定。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3 改進實驗課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免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實驗的開設很重要。實驗課不僅可以驗證學生在理論課學到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培養(yǎng)其科學思維能力。為此,我們增加了實用性強的實驗,并注重對實驗內容的整體安排。另外,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我們開展課外科研興趣小組活動,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圍繞某一問題查找文獻,收集資料,在老師指導下設計實驗計劃,親自動手完成相關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寫成論文。比如以免疫球蛋白的分離、純化、鑒定為主線,安排了血清IgG的提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免疫印跡等一系列實驗。這樣做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同時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習慣和對實驗結果的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這對日后進一步深造及科研創(chuàng)新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功。

4 利用網絡資源,開展高效輕松的課后復習方式,提高學習效果

醫(yī)學免疫學的內容需要反復理解和記憶,我們利用學院網絡資源,建設網絡課程,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上網自學和復習。學生可以通過終端與網絡中心連接,將課堂上講解的多媒體課件再從教學資料中心的服務器中讀取,對不理解的環(huán)節(jié)可反復觀看。同時,可以利用網上提供的練習題進行自我測驗,檢查學習效果。對還沒有掌握的內容再進行學習。這種做法,不僅降低了教師工作強度,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5]。2006級學生醫(yī)學免疫學期考成績?yōu)椋?0.32±16.46)分,2005級學生期考成績?yōu)椋?2.78±21.75)分,統計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t=6.18,P<0.01),2006級學生醫(yī)學免疫學期考成績比2005級學生有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根據免疫學的學科特點,對免疫學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方面進行了改革,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靜,毛立群,牛秀瓏.醫(yī)學免疫學教學法初探[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4,6(6):571-572.

[2] 程桂芝,郗雪艷,馬杰,等.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26(4):319-320.

[3] 樊曉暉,楊海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21):120-121.

第3篇:對免疫學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醫(yī)學免疫學;中職護生;教學方法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620-02

1 集體備課,合理制定授課計劃

集體備課,能夠使教師集思廣益,通過研討促進教學,最終形成資源共享。通過免疫學教學實踐“教”與“學”皆不易滿足教師和學生最深的體會。由于中職護理專業(yè)要求課時少,如何取舍教學內容,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都給教師的個人備課和教學帶來不小的困惑。通過集體備課,正確分析教材,針對各部分特點制定授課計劃,便于集思廣益,解決教師個人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的問題。

2 教學過程中,授課方式改革

2.1 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免疫學部分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疲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啟迪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握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經常采用指導性和啟發(fā)式教學,把要講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然后圍繞問題以解答的方式授課。學生很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會認真聽教師趣味性的講解,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如,免疫“戰(zhàn)爭”的導火索―抗原。免疫是機體識別和清除抗原性異物的功能。通俗地說,免疫就是機體針對抗原的一場“戰(zhàn)爭”,而這場“戰(zhàn)爭”的始動因素和必備條件就是抗原的進入和出現發(fā)生的一場免疫應答[1]。

2.2 采用比喻學習法,有利于難點的記憶

在醫(yī)學免疫學學習的過程中,也不乏一些可以運用巧妙記憶的地方。如,抗原提呈的內外源途徑的比較難理解,很多學生記不住MHC-Ⅰ類分子和MHC-Ⅱ類分子究竟是將抗原肽提呈給T細胞表面的CD4分子還是CD8分子。其實,在這里可以應用一些記憶技巧,即因為MHC-Ⅰ小,所以要和大分子CD8結合為靠山;而MHC-Ⅱ大,因此選擇和小個子CD4 結合。教學中,還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此種記憶技巧。

2.3 利用圖表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問題

在學習免疫學時會遇到很多概念,有時僅看書本上的文字敘述很難理解其本質含義。如,

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區(qū)別,通過看圖,則可以輕松理解這些概念。T淋巴細胞膜上有CD2受體(E受體),通過E花環(huán)試驗,T淋巴細胞與綿羊的紅細胞結合,形成了“玫瑰花環(huán)”。而B淋巴細胞沒有CD2受體,沒有結合綿羊的紅細胞,沒有花環(huán)。通過圖解,學生能很快能區(qū)別T和B淋巴細胞,也有利于實驗課鏡下區(qū)分T和B淋巴細胞,圖表有利于學生對復雜問題的理解[2]。

2.4 利用多媒體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具有直觀性好、思路清晰、邏輯性強等特點,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點和難點。應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可以講授更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化深奧為簡易,化抽象為具體。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理解,還能強化學生對所授內容的記憶,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

3.1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

免疫學是一門與其他生物學科,臨床醫(yī)學學科廣泛交叉的前沿學科。學科知識覆蓋面廣,內容更新快,深奧抽象。筆者認為,雖然免疫學知識日新月異,但是學好免疫學的第一步依然是打牢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理解并記住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知識。

3.2 教給學生“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在講解免疫學這部分內容時,概念多、抽象、理論深奧、不易理解,因此,指導學習方法是必需的,對幫助學生學好免疫學這章非常重要。首先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把問題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記住相應的知識。其次要求學生上課做好筆記。學生做好筆記,容易把握本次課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難點,還要求學生邊聽邊在重點部分做符號,重點內容重點記,一般內容略記。

3.2.1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預習,逐步提高自學能力。

應安排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培養(yǎng)自學能力,拓寬視野,增長人文知識,發(fā)展個性。預習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第一步,通過預習和獨立思考,學生在教師講課前就已經掌握了大部分內容,一些不懂的關鍵問題在課堂上經教師一點,不僅理解,而且記憶深刻,這樣逐漸地通過自學也能掌握應學會的內容。每節(jié)課結束時,教師都要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內容,下節(jié)課開始時進行提問,逐漸培養(yǎng)學生預習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3.2.2督促經常復習,復習是增強記憶的有效方法

免疫學教科書的編排邏輯性強,各章節(jié)之間聯系緊密、前后呼應,尤其是后面的章節(jié)所介紹的知識通常是基于前面所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免疫球蛋白章節(jié)中所闡述的,抗體是介導體液免疫應答的重要效應分子,是B淋巴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為漿細胞,產生具有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這里提到了B細胞、抗原等名詞,關于B細胞、抗原的概念是在免疫學總論和抗原前兩個章節(jié)中分別介紹的。有的同學課后未能及時復習,已經記不清這些概念,就不能深刻地理解抗體的概念,甚至會聽不懂課。為此,提醒學生要經常復習,尤其是在下一次課之前,完成對于上一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復習,做到溫故而知新。及時的進行復習,前邊所學的內容掌握了,為后邊的內容理解就打下了基礎。通過這些方法的介紹,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相應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3.2.3 結合相關學科知識,促進學生消化吸收

醫(yī)學免疫學屬于前沿學科,涉及范圍廣,其中滲透了生物學、生理學、病理學以及微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學生對這些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免疫學的學習效果。那么,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增強教學效果,需經常給學生簡單復習一下相關學科的知識,以幫助他們學習免疫學。當然,這對于教師本身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它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吃透免疫學,還要了解其他重要的相關學科??傊瑧闷渌麑W科的知識促進免疫學的學習,是學好醫(yī)學免疫學的推進器。

4 重視實驗課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積極開展實驗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實踐一認識(理論)一再實踐,這是人的認識規(guī)律,也是科研發(fā)展的規(guī)律。醫(yī)學免疫學實驗課是最基本的免疫學科研實踐。通過實驗課教學,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甚至自己設計實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免疫學原理。通過實驗現象和結果來幫助學生理解理論課上的內容。如,通過觀察豚鼠過敏性休克的現象,是一個經典的動物Ⅰ型過敏性休克試驗[3]。此型過敏反應發(fā)生迅速,又稱速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具有嚴格的特異性以及明顯的個體差異特點。過敏反應過程中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等細胞釋放多種血管活性介質,作用于效應器官,引起特有癥狀。與臨床常見的青霉素過敏性休克很相似。通過實驗進一步加深對Ⅰ型變態(tài)反應機理的理解,并提高護生對防治青霉素過敏重要性的認識,使上述各節(jié)的理論內容與實驗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驗操作和示教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和判斷,使理論課上無法完成的內容在實驗課上完成,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加強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在教學實踐中,要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蕴岣呓虒W質量為中心,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的方法,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合格技能型醫(yī)學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第4篇:對免疫學的理解范文

免疫學是一門臨床學科,如果單獨介紹書本知識,而沒有醫(yī)院、病例和醫(yī)藥公司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學生就會感覺學習起來干巴巴的,沒有實際意義,從而導致教學效果甚微。我們在課堂上導入為當今社會所熟知的艾滋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免疫性疾病,和學生一起討論這些疾病的發(fā)病機制,讓學生思考如何針對這些疾病的病理機制進行藥物設計。也可以針對免疫學技術在臨床醫(yī)學診斷和生物醫(yī)學研究中的運用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例如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用于乙肝病毒HBsAg診斷的原理和過程,以啟發(fā)學生思維。這些舉措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2.寓教于樂,漫畫、主題游戲體驗式教學

傳統的免疫學課堂教學,多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大量枯燥的免疫學知識,不但讓學生無所適從,還會對本科程產生“厭學”心理[3]。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擬在采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選用大量圖片、漫畫、視頻等教學工具,采用圖片啟示法能使學生更好、更快、更形象地掌握所教內容。例如,講B淋巴細胞時,我們選擇“B細胞的一生”這組漫畫,使得學生的課堂氣氛驟升,課后學生也對這組漫畫記憶猶新,明顯加強了對B淋巴細胞的認識和記憶。此外,針對免疫學名詞概念多且難以理解的問題,我們設計了免疫學名詞猜猜看游戲,即一個學生站在講臺上,背對黑板,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免疫學名詞,下面同學給他描述這個名詞的功能和行為,講臺上的同學根據大家的描述來猜,在熱烈的游戲氣氛中,大家對這個概念的認識和理解顯著加深,學生在快樂中完成了學習的過程,通過體驗將老師講授的知識化為自己的知識。

3.通過論文導讀和小組討論激發(fā)學生對免疫學的興趣

在工科院校,免疫學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即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免疫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了解該領域內的最新研究進展,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能獨立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免疫相關問題?;诖四康?,我們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免疫學論文導讀,例如講授完樹突狀細胞后,教師以題為“DC-CIK細胞體外抗淋巴瘤細胞的免疫效應研究[4]”進行導讀,并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這種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形式,有如剝筍般層層深入閱讀文獻,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DC、CIK細胞、細胞因子、細胞表面抗原等知識點的理解,另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激發(fā)了學生的科研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

4.以專題講座和課外興趣小組的形式演示免疫學新技術

建立伊始,我院就成立了本科生導師制這種“2+2”的培養(yǎng)方案,以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免疫學技術已廣泛應用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如果不了解這些技術和方法,學生在閱讀文獻時會遇到很多障礙,也很難建立自己的科研思路。針對這些問題,利用本院現有資源,我們以專題講座的形式給學生現場演示免疫學新技術,例如流式細胞儀技術、共聚焦顯微鏡技術等,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并可激發(fā)對免疫學有興趣的學生成立科研小組。這樣一種教學實踐,不但加深了師生之間的聯系,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意識,我們成立的科研小組曾以“抗LDL多克隆抗體的制備”為題參加浙江省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并取得三等獎。

5.結果與分析

第5篇:對免疫學的理解范文

1加強教學基本功練習、認真準備教案,做到對醫(yī)學免疫學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

現在進入高校的年輕教師基本上都具有博士學位,學歷層次高,專業(yè)知識扎實,但是很大一部分年輕教師來自非師范非醫(yī)學專業(yè),缺乏系統專業(yè)的教學基本功訓練,教學經驗不足,導致年輕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掌控能力不強,教學效果不理想。筆者認為,聽教學經驗豐富的高年資教師講課是提高教學能力的一個快捷、有效的途徑。在聽課過程中除了能鞏固醫(yī)學免疫學專業(yè)知識外,還能學習到實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以及課堂掌控能力和活躍課堂氣氛的策略等,然后與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比較,進而反思如何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反復多次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年輕教師,特別是不具備醫(yī)學背景的年輕教師還要多聽其他相關學科的教師授課。由于醫(yī)學免疫學課程內容與微生物學、寄生蟲學、細胞生物學和病理學等學科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增加自己對于相關學科知識的了解有利于更好地講授醫(yī)學免疫學。安徽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要求不具備醫(yī)學背景的年輕教師入職后必須參加醫(yī)學基礎相關課程培訓,實行導師制度,在年輕教師的教學實踐中,指定高資歷教師進行“傳、幫、帶”。這些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年輕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年輕教師除了需要認真聽課,練好教學基本功外,上課前認真?zhèn)湔n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每次上課前均要認真?zhèn)湔n,備有詳細的教案和講稿。醫(yī)學免疫學教學內容多,信息量大,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全所有的內容,在備課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專業(yè)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有所取舍,突出重點,講明難點。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醫(yī)學免疫學課程的特點要求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能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醫(yī)學免疫學的學習,并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醫(yī)學免疫學中很多概念較為抽象,難以理解和記憶,應注重將抽象內容形象化,通過形象的內容引出抽象概念的本質,使學生在理性思維的基礎上做到真正理解。例如,抗原章節(jié)關于抗體高變區(qū)(互補決定區(qū))與抗原表位(抗原決定基)的結合是一個抽象的知識點,講述時結合形象化的模式圖顯得尤為必要,讓學生看到六根手指夾住一個橘子的示意圖,這樣就很容易理解到抗體高變區(qū)與抗原表位之間的結合方式,印象特別深刻。在掌握多種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還要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手段。醫(yī)學免疫學內容抽象、理論性強,如果單純依靠某一種教學手段難免枯燥,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普及,可以很方便地將文字、聲音和圖像有機結合在一起,將一些抽象、難懂的免疫學知識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例如講述抗原提呈時可采用動畫片的形式形象地將整個抗原提呈過程演示出來,使學生在看動畫的過程中記住所學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在教學中也可以采用“比喻法”等多種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講述免疫應答時可將其比喻為維持機體健康秩序的公安系統,抗原就是“擾亂秩序的不法分子”,中樞免疫器官是“警察培訓中心”,外周免疫器官是“派出所”,免疫細胞是“公安民警”,抗體、補體、細胞因子就是“防爆武器”。這樣就將枯燥的免疫學知識變得生動、易懂,改變單純記憶的學習方式,學習興趣隨之提高。也可以若干問題為引導實施教學,如在講述T細胞發(fā)育過程中陽性選擇時,與T細胞識別抗原的MHC限制性聯系起來提問,如果不結合MHC分子的T細胞克隆留下來會怎么樣?如果與MHC分子存在超強結合的T細胞克隆也留下來會產生什么后果?T細胞發(fā)育過程中之所以要這樣選擇是何原因?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積極性。

3注重實驗課教學,利用實驗課教學補充和擴展理論課教學

第6篇:對免疫學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 醫(yī)學免疫學;疑難;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10(a)-119-02

Medical immunology difficult question and answer for four plans

WANG Jian

(Zhangzhou Healthy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cuss how to resolve students come across the various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medical immunology curriculum learning. Methods: After a long research in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the use of metaphor analogy, review contact, imaging actually said that the deepening memory and so on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resolve, and the circumstances for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Results: It can be achieved giving image, promoting understanding and avoiding misunderstanding, building effect etc.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an greatly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Conclusion: As long as we are willing to use our brains, in-depth study, various difficult problems of medical immunology can be solved.

[Key words] Medical immunology; Difficult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醫(yī)學免疫學是一門比較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程,同時又是一門比較深奧難懂的學問。由于其內容抽象復雜,難以理解,難以形成印象,學生每學到此,莫不深感頭痛。甚至有許多本科或碩士畢業(yè)的醫(yī)務工作者,已經工作多年,對醫(yī)學免疫學的理論、概念仍然一知半解[1-2]。能從何處著手,使這門過于深奧的課程,較為容易地被學生所理解接受呢?筆者在經過長期教學研究的揣摩和課堂授課的實際檢驗后,反復梳理、推敲、驗證,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值得考慮、深思和采納的。

1 比喻、比擬賦予形象

醫(yī)學免疫學的許多基本理論和概念,就其本身而言,已經脫離現實生活很遠,是抽象后再抽象的集合。如果簡單地照搬書本來進行講授,學生往往聽了半天還云里霧里、不知所然。例如,“免疫”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免疫耐受”又當如何?“抗原”自身已很費解,“胸腺非依賴性抗原”又是怎么回事?以抽象的語言和概念來解釋抽象的概念是最使人費解、也最使人頭疼的。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使這些過于抽象的理論、概念與現實生活中的某種事物聯系起來,賦予它們一定的形象,才便于學生理解[3]。例如,我們可以把人比喻為一個國家,把免疫系統比喻為這個國家的軍隊和警察。這樣,免疫系統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穩(wěn)定、免疫監(jiān)視)就比較容易解釋了,免疫細胞的分化、分布與分工也較為容易說明了。再如,免疫應答與超敏反應的關系,學生總是感到費解,免疫應答不是專門保護機體免受微生物等損害的防御機制嗎?為什么又會反過來損傷機體自身呢?我們可以這樣解釋:免疫應答消滅微生物就好像警察消滅匪徒一樣,在射擊匪徒的過程中,有可能誤傷平民;如果匪徒過多,過于頑強,或躲在居民建筑物里,不得不動用炸彈等激烈手段時,還有可能毀壞民房和其他建筑物,有時甚至造成更大的損失和不應有的平民傷亡。這種情況,就有點類似于超敏反應的發(fā)生。這樣一解說,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也比較容易聽懂了。

2 回顧、聯系促進理解

由于醫(yī)學免疫學的理論、概念是從抽象到抽象,如果我們不把一個內容的上下關系理清,并反復進行聯系對比,學生往往是不易理解、也不易記住的,不但每一章節(jié)內的各部分應互相聯系;各章節(jié)之間,尤應互相呼應,學生才容易搭起記憶的橋梁,做到融會貫通[4]。這在免疫學的教學上,特別重要。有許多內容,特別是在教學時段上分隔較遠的內容,如果以為教師能夠及時回憶并進行聯系的,學生也能做到,是一種教學上的誤解(這也是剛踏入教學領域不久的青年教師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主要是沒有能做到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因為,學生對免疫學的內容絕對沒有教師嫻熟,對許多部分的理解,也還遠遠達不到教師的程度,更何況,免疫學是一門那么難懂費學的課程。因此,及時地對前面章節(jié)已經講過的內容進行回顧、聯系,在免疫學的教學中,是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的。例如,我們在前面章節(jié)講過免疫細胞的受體、細胞因子、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抗原提呈細胞的種類與功能等內容后,在新的一堂課中繼續(xù)講到免疫應答章節(jié)時,就應適當進行回顧,把前述章節(jié)的那些內容,與它們在免疫應答中的具體作用聯系起來,以便互相呼應、加深理解。這樣,才能使各章節(jié)的那些看似抽象、紛雜、散亂的理論和概念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免疫學整體,學生才能夠較為容易地做到上下聯系并確實理解,同時較為牢固地記住這部分內容,也才有可能真正進入到這門以抽象和枯燥聞名的學問中去。

3 圖像實說、避免誤會

書上畫的免疫球蛋白,像一個形狀奇特的大叉子。學生們總是感到困惑:這么一個叉叉棒棒一樣的東西,怎么會有那么多神奇復雜的作用和功能?在現實生活中實在沒有見過這樣類似的東西,這有點近乎于神話了。為了解除學生的這種理解上的心理障礙,我們最好給他們進行實際說明。我們可以說,免疫球蛋白實際上雖是由四條多肽鏈構成,但在現實生活中,它既看不見,也沒有書上劃的那么直,之所以畫成這個樣子,是為了理解上的需要。作為一種蛋白質,它當然是有多種功能的,劃得直,便于我們解說在哪個部位有哪種特性和功能。這樣說明后,學生在理解上的心理障礙大都可以消除。另如,抗體的各種協同殺菌作用(如ADCC作用――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雖然可以基本上依照書上的插圖或類似的掛圖、圖片來進行解說,但我們必須同時聲明,實際上抗體作為一種蛋白質分子,它的大小遠遠小于細菌細胞,兩者相差懸殊。這猶如在地球上站著一個人一樣,當地球縮小到一個籃球大小時,這個人實際上已經微小到我們無法看見了。同樣,我們可以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細菌細胞,但卻看不見抗體這種蛋白質分子。如果照實畫,那就沒法畫了,只能按照書上的這種比例畫出來,才能便于理解。同時它自身也沒有穿孔、殺傷等毒性作用,故抗體與細菌細胞的結合并不能直接殺死細菌,甚至還不能限制大多數細菌的運動。它是借助于NK細胞、補體、吞噬細胞等其他殺菌因素來消滅細菌的,這樣做接近于真實的補充說明,可能對學生的理解更有幫助。

4 深化記憶、鞏固效果

醫(yī)學免疫學實在太抽象,不但在學生第一次看過、聽過后留不下什么印象,而且有許多學生在課堂上聽懂后,過后又會完全忘記。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課程本身的高度抽象性。它從一開始就是抽象的,而且后面的內容又是在前面抽象的基礎上再進行抽象論證,不斷推進,不斷演化。在反復抽象的情況下就容易造成思維脫節(jié),學生難以跟進。其次的原因是,學生要學的課程很多,醫(yī)學基礎課又大都比較艱深,都要分去學生不少精力。另外相當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從免疫學教學本身而言,我們是應該多想辦法,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印象和更牢固的學習記憶。除了前面所講的那幾點外,從筆者多年反復揣摩、反復驗證的經驗結果來看,在每堂課講課前,一定要鄭重叮囑學生們做好課前預習(要說明原因,以免學生等閑視之、不以為然),看不懂也要看一至數遍(要強調看不懂也要看下去這一點),以便建立起最初印象或至少引起學習上的疑惑或感到疑難,為接下來上課時能夠用心聽講做好心理準備。在上課時,應要求所有的學生專心致志聽課,而任課教師應調動一切語言的、聲調的、動作的、形色的以及各種輔助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工具,幫助學生建立印象、加深理解[5-6]。這時教師要像一個小品演員或一個節(jié)目主持人一樣,充分調動起課堂上的學習氣氛,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熱烈的討論和認真的思考中來。課后則應要求學生,當晚把本次課學過的內容再好好復習一遍,時間不需太長,但必須做到。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回顧聯系以前學過的內容,并找到相應章節(jié)一并加以復習[6]。同時告訴學生,以上這些內容,應分別在1周、1個月、數月后再重復復習,以便加深印象,建立牢固的學習記憶。在這個深化記憶三步曲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時時鼓勵學生,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在下課后的任何時候向教師請求解疑[7]。這是學生最容易做到也最樂意采取的學習方式,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都大多如此。往往學生的困惑之處只是一個小小的死結,如同一層薄薄的窗戶紙,教師只需關鍵性的一句話,就可以點破窗紙,使之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這是學生們在學習上極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的瞬間,也是學好這門知識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但往往有許多教師恰恰忽略了這一點,不愿意或不屑于做這一件對教學效果、對學生的成長而言,都是事半功倍的事情。筆者所教過的課程或參觀考察過的許多醫(yī)學院校,成為醫(yī)學??圃盒V械囊环N極普遍現象。這是專業(yè)學校的歷史慣性?還是現時社會大環(huán)境的熏陶?或是許多人認為這種方法太簡單,不值得去做或不屑于去做?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總之,在醫(yī)學免疫學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及時地從學生中發(fā)現問題,并且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才能把這門過于抽象、過于復雜、過于晦澀難懂的學問,較為容易地傳授給學生,而不致造成費解、誤解,甚至泛泛不著邊際的局面。當然,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可能碰到的問題還很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這些問題,反復研究,不斷探索,不管什么樣的疑難問題,都是可以化解的。

[參考文獻]

[1]劉榮臻.病原生物與免疫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78.

[2]陳慰峰.醫(yī)學免疫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277.

[3]蔡翔.淺談形喻法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27(15):49-50.

[4]蔣萍,金毅斌.生理學教學中教學方法的應用體會[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28(4):386.

[5]楊朝曄.高職護理專業(y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9,153(9):64-65.

[6]張典,姜鳳良.五年制高職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體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26(3):69-70.

第7篇:對免疫學的理解范文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將計算機、投影儀等現代媒體設備應用于授課過程中,將文本、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形式。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將多媒體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以保證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以下優(yōu)點:一是教學過程形象具體、生動深刻;二是課堂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化;三是教學環(huán)境的個性化與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多媒體其難以比擬的優(yōu)勢,無疑為抽象難懂的免疫學教學提供契機。但教師容易過度依賴多媒體,成為課件單純的講解者,忽視和傳統有效教學手段的配合,也對老教師授課帶來挑戰(zhàn)。相比板書和手繪圖,多媒體課件授課節(jié)省時間,課堂的節(jié)奏會加快,易出現學生思維及理解吸收進度不一的情況。另外,多媒體設備在偏遠地區(qū)的普及仍存在困難。

二、基于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

免疫學引入PBL的教學理念較以往的教學模式存在根本區(qū)別。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少有時間及能力分析解決問題,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PBL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中心,老師根據課堂的內容,結合臨床案例給出問題,如流行性感冒期間,健康人群免疫系統如何抵抗病毒感染?乙肝疫苗為什么要多次注射?引導學生圍繞問題求索學習,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的綜合培養(yǎng)。PBL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理論架構和基本知識,而且讓學生發(fā)現醫(yī)學免疫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養(yǎng)成發(fā)展性的思維模式。PBL教學模式在免疫學應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作為基礎學科,醫(yī)學院校教學安排較早,學生缺乏基礎醫(yī)學理論知識支撐,實行有難度。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課時安排也提出較高要求。因此,在免疫學教學實踐中,需要根據學情逐漸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對PBL進行應用。

三、轉化醫(yī)學理念教學模式

轉化醫(yī)學也稱轉化研究,是近年新提出的理念,強調將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緊密結合,使兩者之間建立更為直接的關系。未來醫(yī)學想要取得突破性進展依賴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結合,轉化醫(yī)學理念的出現有效地彌補了基礎研發(fā)與臨床治療之間的鴻溝,注重學科間多層次、深層次的整合與合作,避免基礎與臨床的脫節(jié)現象,符合當前醫(yī)學教育改革的整體方向。醫(yī)學免疫學是橋梁學科,具備轉化特性,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貼合臨床應用,靶向授課,增強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免疫應答是免疫學的核心內容,完整的機體免疫應答幾乎涵括了免疫學大部分知識,是學習的重難點,牽涉的內容多且零散。傳統的教學方法講解難以讓學生掌握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應用轉化醫(yī)學則可以以學生感興趣的臨床常見病為例,與相關章節(jié)相結合,激發(fā)學生興趣,如新生兒溶血癥的發(fā)生與免疫學抗原章節(jié)相結合;器官移植排斥反應與HLA的關系;系統性紅斑狼瘡與自身抗體的關系等等。轉化醫(yī)學應用于免疫學教學最大的阻礙是:基礎免疫學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工作,教學能力強卻脫離臨床實踐,知識體系單一,缺乏實踐性、應用性,存在一定的缺陷;臨床免疫學教師有豐富臨床經驗,教學力量卻較弱。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優(yōu)劣勢有待繼續(xù)摸索。

四、融入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

20世紀60年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首次提出建構主義,80年代開始,漸漸在教育領域得以應用。建構主義理論重新詮釋了學習的內涵,它最基本的理念是:知識是由學習者主動建構而來,并非被動接受和灌輸,不同個體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的理解不盡相同。建構主義學歷理論強調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信息認知和加工的執(zhí)行者,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隱含著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因為個人先前的經驗知識與心理結構,學習過后,其原有的知識結構被轉換、重組或者改造。免疫學理論枯燥,填鴨式講解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建構主義理論應用于免疫學教學實踐,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的提高。講授免疫學理論過程中,將教學過程分階段逐級進行,注重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達成學員自我建構的目的。每完成一階段學習后,提出綜合性問題鞏固所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提高自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舊知識的不斷積累、沖突下,逐步完成免疫學的整體建構。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對學員的自學能力、自制力提出較高要求,教師的教學理念也須隨之改變。對于已經習慣被動學習的學生,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有待完善。

五、框架式教學模式

第8篇:對免疫學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 本科生;醫(yī)學免疫學;理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10(a)-0141-03

《醫(yī)學免疫學》作為一門生命科學中的前沿學科,其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涉及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多個領域,是各醫(yī)學類專業(yè)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礎醫(yī)學課程。由于醫(yī)學免疫學的理論內容抽象、概念較多、系統性強、難以理解,且與其他學科如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及臨床醫(yī)學聯系緊密,加之免疫學新理論和新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使它成為醫(yī)學生感覺較難學的基礎醫(yī)學課程之一。學生在開始學習時還充滿熱情和興趣,但隨著學習的進展,免疫相關概念的增多、發(fā)生機制深入,越到后面學生越感到聽不懂、學不進,導致學生逐漸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挫敗感和失落感。如何在免疫學教學中深入淺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是每一位授課教師在教學上需思考和探討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1 設定培養(yǎng)目標

針對本科不同專業(yè)學生特點,以教材為主設置教學內容醫(yī)學院校本科的不同專業(yè)具有各自的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不同學習的側重點就不同,對于各門課程的要求也有差別?!夺t(yī)學免疫學》對于各個專業(yè)的教學要求也不一致,在學院教務處的領導下,根據專業(yè)特點編寫Ⅰ、Ⅱ、Ⅲ模塊的教學大綱,適當調整教學內容,讓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使他們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學習更多有用的知識。以現有教材為依據,由于醫(yī)學免疫學這門學科理論與新技術發(fā)展迅速,就講解的內容是否脫離教材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83%的學生希望不脫離現有的教材[1]。對于他們來說,醫(yī)學免疫學這門學科抽象、深奧,如再脫離教材進行講解,就更難理解,依據教材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有據可尋。同時,根據教材編寫《醫(yī)學免疫學學習指導》[2],為同學歸納總結知識要點,省去同學課堂筆記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更注重知識的理解。當然,對于發(fā)展日新月異的免疫學,任何一本教材的內容都會與最新的發(fā)現和進展有差距,對于學有余力渴望學習更多更深免疫學知識的學生,可以通過第二課堂、講座、課后輔導、網絡共同學習等方式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以教材為主的基礎上精簡教學內容。本科生已具有前期課程知識基礎及自學能力,醫(yī)學免疫學理論教學學時相對較少,《醫(yī)學免疫學》課堂理論教學內容應適當刪減。授課教師可指導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章節(jié),課堂上詳細講解必須掌握的重點章節(jié)。例如在學習“免疫器官”一章時,在解剖學和組織學的基礎上,教師只需對要求掌握的內容進行概括總結,讓學生復習并自學;而對于“抗體”一章,作為基礎免疫學重點,則要詳細為學生講解概念、結構、生物學作用等重點和難點內容。同時,讓基礎醫(yī)學各學科知識優(yōu)化組合,讓各種相似相同的概念做到學科交叉但避免過多重復。例如:醫(yī)學免疫學有關凋亡信號轉導的內容,會在細胞分子生物學和病理生理學中詳細講解,有關基因重排的內容,在生物化學中也會詳細講解,在講解這些內容時,可讓同學回顧或者在其他學科詳細學習。

2 框架式導課

本校所用《醫(yī)學免疫學》教材全書分五篇共二十三章,各章節(jié)的內容看似彼此相對獨立、沒有任何關聯。如第二篇“免疫分子與免疫細胞”包括免疫球蛋白、補體系統、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細胞因子、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淋巴細胞及抗原提呈細胞等七章。第三篇“免疫應答及免疫調節(jié)”則包括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免疫調節(jié)和免疫耐受等內容。如果按部就班,一章接一章的依次介紹,學生不僅學起來常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不易理解。其實基礎免疫學章節(jié)的內容有著密切聯系,完全可以通過內在的聯系串聯起來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強調免疫是機體對“自我”和“非我”的識別, 抗原作為刺激機體的起始物,免疫應答作為“識別和排除”的核心,免疫系統則是整個免疫應答的物質基礎。有了這一基本框架后, 讓學生在學習免疫學的基礎知識都緊緊圍繞這一框架來展開, 從開始就了解免疫知識結構的系統性, 使局部知識與整體相聯系。在每次新課的導課過程中, 都讓同學重溫這一系統的框架, 明白在這個框架中已經學習了什么、將要學習什么、將要學習的內容和已經學習的內容之間的關系、將要學習的內容在整個免疫學中的位置。這樣從整體去闡述局部,再從各部分又回歸到整體。那么每次課的內容都不再是孤立的,每一章節(jié)都不再單一。有了這樣整體思維過程,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學習起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3]。

3 三級案例啟發(fā)式推進教學

醫(yī)學免疫學許多概念和知識點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難理解性,結合案例的啟發(fā)式教育在授課時能明顯提高學生興趣。一級案例首先選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例如學生都知道的預防接種,引入免疫的概念、預防疾病的原理、抗原的性質、抗原進入機體的途徑等,再就是注射青霉素之前的皮試,在講解的過程中多進行引導漸進式提問,例如“針對這一現象,你覺得是為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你認為有哪些可能性?”,“請用所學過的知識來試著解釋一下這一現象”或“除此之外你還有哪些看法?”;隨著知識的積累,二級案例的選擇可以進一步地結合臨床,在教學中把學生已感知到的臨床現象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從現象到本質,使學生的感性認識轉變?yōu)槔硇哉J識,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教學內容富有特色。例如在講述“MHC”內容時,先提出器官移植會存在哪些問題,再來幫助學生分析移植排斥出現的原因,即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供者與受者的組織相容性。什么是決定兩者間的組織相容性呢?緊接著引入組織相容性抗原的概念,隨即提出了MHC的概念。將基礎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聯系,利用推進式提問達到啟發(fā)學生的目的,從現象到本質,將感性認識轉換成理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趣味性。第三層次的案例則是目前免疫學最新的技術進展,特別是免疫新技術在臨床、科研中的應用,如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術生產的單克隆抗體、細胞因子、黏附分子、生物導彈、基因工程疫苗等,以及利用這些技術為臨床提供的服務,包括開發(fā)新型藥物、“免疫”細胞治療等,特別是在一些眾所周知醫(yī)學難題如控制惡性腫瘤、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艾滋病、延緩衰老等方面發(fā)揮作用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學習醫(yī)學免疫學的積極性隨著教學的推進通過三級案例的啟發(fā),讓學生建立合理知識結構,不斷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積極發(fā)展想象力,初步建立科學思維能力[4]。

4 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來提高授課效果

針對醫(yī)學免疫學理論性較強、概念較多、內容抽象等特點,我們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達到教學目的。

4.1 多媒體應用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在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引入多媒體以適應新形式下醫(yī)學教育的需要成為必然。通過PPT、flash等軟件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展示免疫學相關圖片、免疫分子結構圖模式圖、免疫學動畫、臨床病案等,并結合適量文字,盡量將幻燈內容做得通俗易懂,將需要掌握的內容歸納總結展示。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表現力豐富、共享性好、知識組織形式更佳等特點。但多媒體無法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方式有其無法替代的優(yōu)勢,例如板書,即時書寫各堂課提綱性內容,并保存到課堂結束,有利于抓住學生學習思路并突出重點、難點;即時書寫重要內容、數據及手繪的簡圖等,例如在講解免疫球蛋白結構時,在黑板上手繪簡圖,邊繪邊講,當圖繪好,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功能和水解片段就一目了然,這是其他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的效果。

4.2 擬人化教學

擬人化教學是讓語言形象生動起來的重要手段。使用擬人化的方法,不僅易于應用形象思維激起抽象思維,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帶來學習的樂趣,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醫(yī)學免疫學的研究內容之一是研究免疫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將人體比作一個國家,免疫系統就相當于維護這個國家和諧穩(wěn)定的軍隊(免疫防御)、清潔工(免疫自穩(wěn))和人民警察(免疫監(jiān)視);在講到五類免疫球蛋白的功能時,在機體抗感染過程中將IgG比作的“主力軍”,將IgM比作“先頭部隊”,將SIgA比作“邊防軍”。

4.3 充分利用常見物品舉例

例如在講授抗原表位時,以手邊的書本、粉筆盒、筆等物品來講解抗原與抗原表位之間的關系;在講授免疫球蛋白的結構時,教師高舉雙臂,可將整個人體看作一個免疫球蛋白,兩肘關節(jié)以前部位就是可變區(qū),其中手掌則是超變區(qū);在講授抗原抗體之間的結合時以“鑰匙和鎖”的關系來進行舉例等。

4.4 制作教學模具

在講授免疫分子時,教師在課堂上都會有事倍功半的感覺,僅僅通過語言和平面圖總是難以讓同學理解結構復雜的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MHC等,而這些內容又直接關系到后續(xù)教學內容的理解。根據免疫分子模式制作其立體教學模具,讓同學們看得見摸得到。學生看到形象具體的模具勝于教師模糊空洞的說教[5]。

5 多種方式評估反饋教學效果

教學反饋行為,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對教學活動的反應[6]。在《醫(yī)學免疫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后,再把學生接受信息的狀況,通過課堂提問、單元測驗、課間課后交流等多種反饋途徑加以掌握,評估教學效果,并調整教學策略和調控教學過程。學生的及時反饋,是教師改進教學的很重要的依據。這樣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對重要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點撥、啟發(fā)?!夺t(yī)學免疫學》教學課時少、進度快、要求高,評估并反饋教學效果,增強師生互動,讓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真正結合在一起,真正實現“教學互長”。

[參考文獻]

[1] 高燕,張?zhí)m英,鄔于川.臨床本科醫(yī)學免疫學教學方法的調查及改革思考[J]. 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5,7(4):348-350.

[2] 許琰,吳虢東,寶福凱. 醫(yī)學免疫學學習指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陳永文,吳玉章. 《醫(yī)學免疫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J]. 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7,23(9):1414-1415.

[4] 張才軍,王玲. 《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12):181-183.

[5] 尹曉林,盛贊. 淺議如何提高免疫學教學效果[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3, 16(8):986.

第9篇:對免疫學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醫(yī)學免疫學;數字化平臺;教學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3-0091-02

一、引言

醫(yī)學免疫學是生命科學發(fā)展的前沿學科,主要研究機體免疫系統結構和功能、免疫功能異常所致的病理過程和機制、疾病預防診斷以及治療等,是溝通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橋梁。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學科的滲透,醫(yī)學免疫學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大量臨床應用、疾病診斷、生物技術知識緊密聯系,新名詞新概念層出不窮,其抽象深奧的內容和復雜多樣的聯系,使得很多學生學習較為困難,而醫(yī)學免疫學又需要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等三方面得到提高,使得醫(yī)學免疫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成為一個難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大量數字化教學資源得以在教學中得到應用,給醫(yī)學免疫學的教學帶來革命性意義,很好地滿足了醫(yī)學免疫學教學的需要。下面,本文就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數字化平臺的應用進行淺要的探討。

二、數字化教學平臺在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適應性

1.數字化教學平臺的特點。數字化教學平臺是基于信息技術,實現教學資源數字化的互聯網流媒體技術系統,數字化教學平臺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和網絡環(huán)境,為教學資源的制作、使用、存儲、管理等提供全套支撐,以滿足數字化教學的需要。首先數字化教學平臺擁有龐大的、易于管理的資源庫,能不斷積累、存儲、集中管理教學資源,實現視頻、音頻、文字、實物展示、文檔等多種資源的存儲和管理。通過數字化教學平臺的應用,能滿足實時、互動、場景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的需要,并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遠程教育、評估展示等。同時,結合直播、點播、錄播系統,還能滿足大規(guī)模教學、多層次教學、個體自我學習、公共教學服務等方面的需要,獲取豐富的應用效果。

2.數字化教學平臺在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適應性。醫(yī)學免疫學是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程,是構筑學生醫(yī)學知識結構體系,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要課程,由于其內容抽象、概念繁多、交叉性強等特點,一直是學生基礎醫(yī)學學習中的難點課程。很多學生在學習醫(yī)學免疫學后,甚至對基本理論都無法正確回答,僅只是為應付考試而機械地記憶一些知識點,真正能掌握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的學生較少,能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現并提出新問題的學生更少。在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需要更多地關注于實踐需求,注重學生個性、專業(yè)、基礎上的差異,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感知與領悟力。尤其是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的聯系,更應當作為醫(yī)學免疫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將醫(yī)學免疫學中的理論、觀點與相關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適當以臨床應用為導向進行討論式、引導式教學。數字化教學平臺不只是簡單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只是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而是一個以校園網絡為硬件基礎,以各類應用系統為軟件支撐,把教學、科研、管理、生活服務相關的信息資源全面數字化,利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對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最終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拓展構建起的一個數字空間,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能很好地解除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滿足醫(yī)學免疫學在理論知識、實踐應用方面的需要。

三、醫(yī)學免疫教學中數字化平臺的應用策略

1.利用數字化環(huán)境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數字化教學平臺所構筑的數字化環(huán)境,有效地實現了數據資源與應用系統的集中,實現資源的整合、優(yōu)化與管理,龐大的數據資源和豐富的應用系統,能為醫(yī)學免疫學教學提供豐富的空間,更能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堅實的基礎。醫(yī)學免疫學有很多理論性的內容,這些內容較為抽象,同時醫(yī)學免疫學又有很多新理論、新技術、新知識,在這種情況下,醫(yī)學免疫學的課時通常又較少,存在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極容易造成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重點不突出、難點不透徹等現象極為普遍,極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利用數字化平臺,教師可以更好地將學科知識的聯系、教材內容前后知識的聯系分析出來,把握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重組,形成學生更容易接受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僅只對重點、難點進行講解,而其他內容則可以讓學生通過數字化平臺自學,利用知識框架通過自我搜集、材料閱讀、相互學習等方法,開拓學生的思路和視野,這樣既能形成全面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又有利于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對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醫(yī)學免疫學的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

2.利用數字化資源在知識傳授中滲透能力培養(yǎng)。數字化教學平臺根據教學需要,整合了大量資源,包括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教學資源、素材、數據、軟件、文獻、案例、試題等,大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國內外資源,使學生能夠利用數字化平臺滿足學習、交流、練習需求,能充分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做學習的主人和自我學習的主體。數字化平臺的優(yōu)勢在于其豐富的資源和多樣的利用方法。醫(yī)學免疫學中存在大量抽象的、生硬的概念和理論,而很多東西又需要學生記憶。同時,醫(yī)學免疫學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抽象知識的傳授極容易造成學生的疲勞感,更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帶來弊端,利用數字化平臺,可以讓學生更多地去思考、討論、分析,使學生能觸類旁通、學會質疑、學會聯系。這種資源多樣性、集成性與交互性的優(yōu)點,能極好地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將文字、圖像、聲音結合于一體,拓寬學生的感知空間,獲得更為形象、直觀的感知效果,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尤其是過程的展示、聯系的分解、細節(jié)的放大,更能避免僅局限于邏輯思維的對知識的掌握,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復雜過程和知識。

3.利用數字化科研平臺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數字化平臺能根據學科培養(yǎng)方向和內容,整合學科相關科研基礎數據、文獻資料、研究方法、技術資源、軟件組合等,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科科研資源的共享,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與此同時,通過數字化科研平臺,還能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研究中,更好地開展研討和交流,促進學生運用學科知識進行實踐與創(chuàng)新探索。醫(yī)學免疫學是一門有著很強的實踐性的學科,很多內容都需要實驗的輔助,一方面能驗證理論知識,一方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但由于課時及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實驗課還無法滿足醫(yī)學免疫學實踐教學的需要。利用數字化平臺,可以事先讓學生對一些病例和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如免疫缺陷、移植免疫、腫瘤免疫等內容,當學生掌握了一定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自我分析、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如果再結合數字化平臺的交互能力,還能起到更好的補充、修正、引導、啟發(fā)作用。而在具體實驗方面,對于一些無法實時完成的內容,也可以以問題為中心,利用數字化平臺,讓學生圍繞某一問題查找資料、收集資料,并借助于相關實驗分析材料獲取初步的實驗思維,再結合具體的實驗操作將多個實驗整合為一個實驗快速有效地進行驗證,如免疫球蛋白分離純化鑒定實驗,就可與血清提純、免疫印跡等實驗整合,使學生通過實驗獲取更為多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