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范文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

第1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素質教育;基礎教育;新課程理念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的課程,和其他學科一樣,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的教師忙于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進,而輕視了數學實踐活動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還有的教師認為,實踐活動費時、費力,加重了師生負擔。其實,數學實踐活動以其豐富的內涵、多樣的形式,綻放出巨大的魅力,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要積極開展這項活動。

1. 充分利用數學課本中的實踐活動內容

實踐活動內容具體而廣泛,數學教材中就有許多實踐活動的內容,它體現了動手、動腦相結合,課內所學和課外活動相統(tǒng)一的思想。

我參加的一次數學觀摩活動就很有說服力?;顒右婚_始,教師把學生分為若干合作活動小組,教師引導學生說出他們最想知道的事作為活動切入點,學生現場采訪調查了觀摩教師所在的地區(qū)、縣市分布情況以及年齡結構、興趣愛好和學校的班級數,學生人數等問題。此后,各合作小組分頭完成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的制作。整個活動過程中,同學們有的制表,有的記錄,有的剪紙條,學生們人人參與,積極投入,力爭第一。還有一組同學在電腦上忙起了繪圖,同學們的活動熱情極大地感染了教師,就連聽課教師也不甘寂寞,參與學生活動,指點迷律。通過這次活動,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鍛煉了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在數學教學教程中,也可以隨機穿插實踐活動,如學完分數的認識后,布置讓學生把蘋果切成不同等份,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如把繩子折幾次求每段繩子的長和用繩子測井深等問題,都可以讓學生動手完成,得出結論。又如我在教完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計算后,練習中有計算中隊旗旗面面積的問題,讓學生動手做一中隊旗旗面,邊做邊思考,學生們很快就得出幾種不同的解法?;顒蛹ぐl(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動機,誘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啟迪了學生思維火花,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學生養(yǎng)成了遇到問題積極動腦,發(fā)揮想象,以尋求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思維品質。又如五年級數學課本中有對校園綠化面積調查的題目,學生經過調查,既鞏固了所學知識,也使學生真正懂得了“手不折花,跳不涉綠”的真正含義,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公德教育和愛校如家的教育。

2. 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源于生活,從最早的結繩記事到今天的計算機應用,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知識和數學現象,只要教師善于啟發(fā),誘導和發(fā)掘,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作為數學實踐活動的內容,如購物問題中應付多少?找零多少?鋪地用地磚多少的計算等。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并要求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給學生布置如不用攀爬電線桿,怎樣測定電線桿的高度?窗戶玻璃破損成不規(guī)則多邊形,怎樣很快裁取玻璃安裝?學生興趣高漲,引導學生認識自然,動腦思考,獨立發(fā)現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養(yǎng)成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好習慣。

3. 通過趣聞軼事,豐富數學實踐活動

通過趣聞、軼事及科學家的故事,感染和熏陶學生。用課外知識激活學生思維的能動性,如“高斯求和問題”,怎樣才能很快得出結果5050。又如通過介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講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做出的偉大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學習數學的熱情。這些都是學生在課本中沒有接觸,但又樂于接受的知識。

4. 采取多樣的形式,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舉行合理、恰當的競賽,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場地,以動手操作和訓練思維的敏捷性、準確性為目的,讓學生完成一定量和一定難度的題目,如怎樣把不規(guī)則形鋼板截取最大圓?不用尺子怎樣測量操場的周長?怎樣數三角形的個數,開發(fā)學生非智力潛能,給學生以智慧和美的啟迪,以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實現由家長、老師“要我不學”到“我要學”的質的飛躍。

數學實踐活動內容,形式多樣,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在內容的選擇上應有針對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還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而定,最好是分年齡、分層次進行。形式可采用興趣小組、游戲、競賽、調查采訪等,即不同的內容應選用不同的形式,教師還應適時給予恰當的檢查和必要的反饋,切莫撒手不管,虎頭蛇尾。

總之,數學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展,活動中求知,也為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和特長發(fā)揮提供良好的場所和自主發(fā)展的機會。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在活動中鍛煉才干,有效地推動新課程改革進程,為課堂教學補充新營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教師資源網》

[2] 《新課改目標》

第2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范文

關鍵詞:課堂氛圍;問題情境;合作學習

隨著社會文明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對于當代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體系也逐漸立體化。探究能力作為人才的必備能力,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只有具備了探究能力,才能自主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也只有具備了探究能力,才能更好地進行自我提升。但是,現在的許多小學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也沒有認識到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因此筆者選擇學生探究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培養(yǎng)策略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

一、營造和諧的小學數學課堂氛圍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理性的學科,學生對于其學多保持在嚴肅的狀態(tài)?;钴S小學數學課堂氛圍,對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課堂的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情緒有著直接的作用,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將學生視為與自己平等的角色,進行民主教學,使學生敢于與自己進行溝通,減小學生心里對于數學課堂的恐懼感,這對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可以利用積極的面部表情與具有正面意義的話語與學生進行交流,給予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情感上的交流會使小學數學課堂呈現出平等與和諧的畫面,使學生放松地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與教師進行教學配合。

師生互動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氛圍的營造有正面意義,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多邊溝通與交流的過程。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要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更要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合作者的角色。在學生進行討論之時教師可以融入學生當中,與學生共同討論,將學生的探究引向正確的方向,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加強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問題的提出對學生的探究積極性的調動與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沒有問題,小學數學課堂就是不完整的,學生也找不到進行探究的基點。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從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經歷與體驗角度出發(fā),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使學生可以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情境進行聯系,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如,在講解“減法”時教師可以利用孔融分梨的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開發(fā)自己的智力,解決孔融曾經解決過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利用小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分糖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假如媽媽今天去超市買了十個棒棒糖,給了你一個,給了姐姐兩個,那么,媽媽還剩下幾個棒棒糖呢?”這樣的問題極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學生的注意力被集中起來之后,就可以對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究。在進行探究時學生也會自主地將問題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利用已有的生活經歷來簡化教師的問題。因此,教師要開發(fā)不同的問題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

三、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

學生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開發(fā)學生個人的探究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使學生學會利用小組合作來實現問題的解決。在小學數學課堂之上有許多問題是需要學生解決的,更有一些問題需要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才能得到高效的解決。如,在進行數學概念的講解之時,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教師會先對概念進行解讀,讓學生理解課本上給出的數學概念,再利用一些習題來加深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還有一些教師會利用一些生活現象去引出數學概念。后者對小學生的探究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讓學生作為探究活動的主體,會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更為深入的提高。如在學習正方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正方形模型的制作,從模型的圖形性質方面自己探究與總結正方形的性質,從而得出正方形的概念。

綜上所述,學生的探究能力對于其自身學習能力的提高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筆者以小學數學課堂為載體,對小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分析,希望以此來提高當代教師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視,利用正確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小學生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官林.小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4).

[2]馬國杰.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J].吉林教育,2011(3).

第3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范文

一、通過多媒體介入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活潑好動,當課程進行不到一半時,很多學生就坐不住了,無法被教師的教學所吸引,開始想其他的事情,或者搞小動作、打瞌睡等。有的學生看似在認真聽講,當教師提問時,卻不知道問了什么等等,這些問題都暴露了小學生上課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教師在課堂上抽象地理論說教,學生對數學的接受比較有難度,聽起來即困難又枯燥,因此就提不起學習的精神,沒有學習興趣,注意力不能持久。如果將多媒體課件介入到課堂教學中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集合了多種媒體的功能為一身,通過視頻、圖畫、音樂、聲音等多種展現手法,創(chuàng)設了逼真的學習情境。把抽象的學習內容遷移到畫面上,學生看得見、聽得見,學習更加生動和活潑,激活了課堂學習氛圍,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讓以往呆板的教學變得有趣味,寓教于樂,學習的興趣大增。除此之外,多媒體具有人機交互的功能,作為一種學習手段,能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改變了學生以往被動按照教師要求學習的方式,學生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學習,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擺脫了教師是教學唯一的束縛,學生養(yǎng)成進行自主分析,探究學習的習慣。教師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學生可以在網上搜索,找尋學習的信息,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個性化的學習。還可以針對自己的學習弱點,進行網上練習等。學生進行網上自主學習,發(fā)揮了主體作用,培養(yǎng)了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

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展開討論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習慣了被動地聽教師講,不喜歡發(fā)言。由于性格內向、不敢說話、怕說錯等等原因,學生根本不習慣提出自己的想法,主動向教師提問,即便有了學習的障礙也不愿意向教師請教。我們必須要扭轉這種學習局面,讓學生大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敢于表現自己??梢酝ㄟ^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自己的圈子里鍛煉參與討論的能力。由于是面對自己的同伴,學生沒有面對教師的緊張和壓力感,思想上沒有過多的顧慮,也不怕說錯話被取消,會更加投入其中。進行小組討論,發(fā)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學生與學生之間再互相討論,交流看法,通過討論,自我探索,共同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結論。這樣一來,課堂的氣氛顯得活而不亂,學生在這種交互的氛圍中說出自己想說的觀點,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積極分析探索的能力。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傳遞只是教師向學生單向進行,這樣的信息傳遞大多是師生問答式,沒有學生之間的討論,沒有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從而也就無法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而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恰恰是對這種缺陷的彌補,它的作用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學,以優(yōu)帶差;增加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辯論的機會,在辯論中鍛煉思維的敏捷性;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為此,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就應該做到科學、合理。首先是異質搭配的原則,即同一小組的學生在知識、情感、態(tài)度、能力等方面應該是不同層次的,這樣有利于取長補短,互相幫忙,共同提高。其次,是男女搭配的原則,各小組內的成員男女比例應基本相同,這樣可以優(yōu)勢互補,有效地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間的競爭。組與組之間的相對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學習的評價。

三、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是不可忽視的教學因素

教師要平等對待、尊重信任學生,對所有學生要一視同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公平的發(fā)展機會。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和個性。應明確無論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如何,無論他的家庭背景如何,都應作為有獨立人格的人受到尊重。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文化背景以及興趣和愛好的不同,導致發(fā)展的個體差異。這種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求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做到因材施教,要相信在差別性對待的前提下,學生會獲得發(fā)展。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應當歧視學生,更不能諷刺和挖苦乃至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理解關懷,嚴格要求學生。前蘇聯教育家捷爾仁斯基曾說“誰不愛孩子,誰就無法教育他們?!崩斫怅P懷學生是教師熱愛學生的一種表現。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更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的切身感受,相信他們會朝著健康、上進的方向發(fā)展。關懷學生即是指教師能敏銳體察學生的情感變化,善于與學生對話與溝通,同時具備關懷知識和關懷信念,并能以適當的方式積極主動地關心學生成長。但理解關懷并不是遷就溺愛,這種愛是有原則的,即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在身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均為成熟,自制力相對缺乏,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但是,教師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時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其次要適合學生的行為能力和認識水平;再次要做到嚴中有情、嚴中有愛。

四、改革教學評價制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組成部分,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以往的教學評價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標準,是一元、單向的評價,圍繞應試而展開的教學。教學評價服務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升學,這就導致了教師教學的片面性,教學方法的不合理之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比如,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過于重視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以此來評定好學生和壞學生,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上一味地教知識,造成了學生被動地學知識,教育變成了機械的灌輸,沒有生命力。學生重復性地去死記硬背、做大量的練習題和試卷。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一件苦差,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意學習,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教學改革轉變了教學評價的立場,要從素質教育的高度去評價教學。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的情感構成了多元的評價內容,不再圍繞著分數打轉,更多是關系學生整體的成長過程。在自然狀態(tài)下,有目的的、有計劃地觀察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和行為,并記錄下來,作為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評價的依據。

第4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范文

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應善于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中引出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例如,在教學“分數與除法”時,首先問學生:“你們過生日分過蛋糕嗎?“分過 ”。在此基礎上出示例題: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多少?學生嘗試解答。又如,在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時,先讓學生觀看熟悉的烏鴉喝水的情景短片,從學生熟悉的故事出發(fā),再通過實驗“取兩個大小同樣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里?!弊寣W生觀察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將問題情境“故事化”,增強樂學趣味性

學生都愛聽故事,特別是一些童話、寓言故事,教師要善于將問題情境故事化,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到知識。例如,我在組織練習“平均分”的時候,首先出示課件《狗媽媽分骨頭》。教師講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高興興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見黑狗、白狗、花狗3只狗媽媽在商量事情。原來3只狗媽媽各獲得12根骨頭。黑狗媽媽有兩個孩子,白狗媽媽有3個孩子。花狗媽媽有4個孩子。你們愿意幫3只狗媽媽把骨頭平均分給他們的孩子嗎?”“愿意”,學生回答。說著有的拿出小棒代替骨頭,有的畫出圖片,用各自喜歡的方法分了起來。接著出示課件《替小熊分食物》,教師講述:告別狗媽媽,小猴蹦蹦跳跳地繼續(xù)往山下走。路過亞馬遜餐廳時被熊大嬸叫住了。原來今天服務員有事請假了。熊大嬸一個人忙得不可開交??腿藗兌嫉戎諉T給他們平均分配食物呢!同學們,你們愿意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幫幫熊大嬸的忙嗎?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又高漲起來,齊聲回答:“愿意”?!澳俏覀兿葋砜纯床蛷d里來了哪些客人?他們各有多少食物?!痹诜值臅r候適時組織進行匯報交流,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學生受到了啟迪,鞏固了本課所學的知識。豐富感人的故事情境,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挖掘教材,注重思維求異性的培養(yǎng)

教材只是思維訓練,文化學習的一種載體。教材本身具有多樣性、可塑性,甚至片面性。教師應準確地把握教材的內涵,挖掘教材的深度,注重學生思維的求異性。

(一)注重教材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敖處熞粫r疏忽,扼殺的可能是一位科學家、學者甚至是一個教育思想家”。有的教材特別是試用教材,問題的答案并非單一,學生的信息有悖于標準答案也非錯誤,教師不能扼殺學生的求異思維,而應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鼓勵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問題。例如:有位教師在講二年級基礎訓練看圖學文《學游泳》時,除在水中的學生外,遠處有兩學生坐在池邊。全班大部分學生都在敘述中說到池邊兩個游累的學生正在休息,唯獨有一學生說成池邊兩學生不敢下水。教師在獲得負面信息時,稍作停頓,因勢利導――你為什么說不敢下水?這位學生回答說:“如果是游完在池邊休息,那他們身上、腳上應該有水滴往下掉,而圖上沒畫,說明沒下水。”教師引導學生再次看圖,肯定了這位學生的答案,經過集中討論認為這位學生的說法更合理。寫作順序由此有了改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更強烈?!边@位教師正是在反饋矯正中發(fā)現,強化了這種探索精神。

(二)注重教材的片面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問難(對范文本身不是質疑,對教材的未解之惑質疑,對教師質疑),正是訓練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最好契機。例如:在一次自然考試中有一道這樣的題目:魚離開水就會死亡。有一學生竟給了一個“×”,并附注“有些不會”。在非洲有一種肺魚能在陸地上生活幾個月,這不能不說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閃現的火花,是對教師的質疑,對教材的挑戰(zhàn)。

四、重在全面持久、施以身教言傳,形成良好習慣

習慣是一種穩(wěn)固的動力定型,屬于后天獲得的反射。小學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良好習慣的形成,則要通過不斷重復和有意識的訓練,數學教學中通過嚴格認真的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格認真、獨立思考、書寫整潔、勇于克服困難、勇于創(chuàng)新等習慣。

初入學兒童,一般都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教學中結合課本中插圖內容在活動情景中對兒童進行常規(guī)訓練。如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結合“準備課”的內容教育學生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熱愛勞動、認真鍛煉身體等;結合“1的認識”,要求學生養(yǎng)成坐姿端正、書寫整潔、一筆一劃寫在規(guī)定的格子里;結合加、減法計算,指導兒童利用學具操作,培養(yǎng)兒童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每天練習口算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的增長逐步提高對學生的要求。

作業(yè)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各種習慣的有效途徑,我對學生的作業(yè)要求有:態(tài)度端正、書寫整潔、格式規(guī)范、獨立完成、按時交卷等。平時,我著重抓獨立、按時、檢驗幾個環(huán)節(jié),并特別注意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做榜樣,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嚴格守時的習慣,我總是按時到校,準時上下課,要求今天做的事決不拖到明天。對學生的作業(yè),盡力做到當天批改,隨時評價,及時反饋校正;對于錯題,鼓勵學生看書、思考,先找出錯誤的地方和原因,然后再改正。

檢驗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的過程。要求學生做完作業(yè)要認真檢查,看看題意是否弄清,數據、運算符號有沒有抄錯,答案是否合理,還可以用哪些方法檢驗,自己放心了才交作業(yè)。

第5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范文

關鍵詞:數學思想;數學活動;小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6-0163-01

小學數學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與生活密切相關,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形成數學思維,并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應貼合學生生活展開數學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促使學生能通過學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革新傳統(tǒng)教學方式,能讓小學生獲取基本的數學經驗,在數學知識學習中形成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

一、數學思想與數學活動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

數學思想和數學活動都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將數學思想和數學活動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要包含數學思想和數學活動,才能滿足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數學思想是小學生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鑰匙,小學中包含的數學思想一類是分類統(tǒng)計思想,一類是數形結合和符號化思想,是小學數學中對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需要學生能深入學習數學思想,掌握數學思想的形象特征,明白特定符號的含義,理解數學符號中蘊含的數學象征和數量關系,這些也恰恰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小學數學活動是小學數學開展的實際形式之一,數學教學離不開數學活動,通過數學活動展開數學教學,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特征,數學活動是開展數學教學的關鍵,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遵循數學教學特點,從小學生數學學習特征入手,注重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在實踐中開展數學知識教學,才能優(yōu)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因此小學數學活動含有實踐性、體驗性和趣味性等特點,才能切實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展開數學教學,為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學習實踐和生活體驗,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特征的教學活動,在實踐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實踐運用能力,豐富學生數學學習的體驗,數學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數學思想和數學活動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將數學思想和數學活動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勢在必行。首先,要契合小學生的學習和個性,從小學生的活潑好動的本性入手,小學數學教學要進讓學生多動手、多交流、多學習,在實踐互動中拓展學生的知識深度和知識廣度,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考,深層次地理解數學知識,保證數學教學符合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和思維引導。教師要多組織學生之間的辯論和實踐,以小組形式讓學生辯論,在辯論中相互交流和溝通,通過辯論過程不斷地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取長補短,全面提升班級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挖掘知識和理解知識,促使學生在理性思考中,形成優(yōu)良的數學思維習慣,在思考中不斷創(chuàng)新,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習內容的理解,并且提高數學教學的可操作性。例如在授課階段中,將數學思想作為根本,用數學活動串聯起整個數學課堂,保證數學課堂教學具有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在“圓的認識”中,采用剪紙的方式,通過美術的畫畫和圖形教學結合,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利用紙張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與圓等多種形狀,并通過剪紙讓學生按照要求制作相應的圖形,計算面積和認識周長,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切實感受不同形狀的數學特征,并將特征和數學公式等聯系起來。然后用相應的數形游戲或者是跑圈活動等,讓學生用自身的感受,去學習圓中所包含的數學思想、計算方法,積極加強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的理解,通過數學活動和數學思想相互滲透,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最后,教師要在課后階段中,促使學生總結和提煉數學思想,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歸納與總結,為避免學生陷入題海戰(zhàn)術,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教師要在課后組織學生學會總結知識,例如在《數的概念》教學結束后,教師要用個性化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采用中自己的方式,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可以用多媒體將數學知識歸納案例列出來,再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制作數學知識框架,使得學生梳理所學章節(jié)的知識,從而實現數學思想的提煉和總結。

第6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范文

關鍵詞:源于生活 探索實踐 合作交流 走出礁石

數學本身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是人類在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對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經驗概括的結果。數學的產生、形成與應用的過程是人類的一項實踐活動。因此,數學活動是人類對待外部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方式,是人類進行數學抽象與數學應用的實踐過程。本人結合自己幾年來的摸索,談談幾點開展小學數學活動的看法。[1]

一、活動教學源于生活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能找到其原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一切數學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生活的現實?!?小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經歷,有些知識的學習感到吃力,而且乏味、抽象。這就需要在教授這些知識之前,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收集生活中相應的數學素材,為教學提供感性認識。如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中,很多學生見過媽媽交垃圾費或買過美樂多等等,可從來沒想過,還蘊涵著很多學問。例如“1個月的垃圾費要5元,媽媽交了3個月,一共交了多少元?”又如“一排美樂多有5瓶,媽媽買了4排,一共有多少瓶美樂多?”學生融入了情景,自然而然地進入到親身體驗的境界。生活化是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多角度、多維空間去思考問題,靈活地處理問題。[2]

二、活動教學的重心是自主探索實踐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動手實踐可以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效,動手實踐可以促進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動手實踐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教學時,必須創(chuàng)設探索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去探索。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的“長短”時,筆者設計了“比一比”:隨意拿了學生3支鉛筆,怎樣比較長短呢?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他們在小組內展開激烈的討論,想出許多辦法:有的將3支鉛筆左端點對齊,比較右端點的;有的把3支鉛筆右端點對齊,比較左端點的;有的把3支鉛筆疊加在一起,比較哪支露出多的;還有用手比劃出其中一支鉛筆的長度,手形保持不變,再到另兩支鉛筆上進行比較的。雖然學生在能力高低上存在差異,選擇方法難易上各有不同,但他們探索的熱情、張揚的個性卻是如此的相似,不正是體現了新課標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理念嗎?

三、活動教學的有效途徑是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指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級集體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相互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這種學習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學習環(huán)境,擴大參與面,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合作交流這種學習方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小學數學活動教學中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推行“合作交流”這種活動方式的最好體現。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小組的整體功能。因為有些實驗操作靠個人力量無法進行,有些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無法獨立自主地探究,這就需要發(fā)揮集體的力量,使學生在互幫互助、集思廣益的前提下進行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在促進學生合作交流時要做到:(1)問題要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注重組際之間的競爭;(2)教師要留出充分的探索時空,明確組內的角色分工;(3)教師要深入到小組合作中去,營造寬松愉悅的匯報氛圍;(4)由課內發(fā)散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習慣。如教學一年級上冊“10的認識和加減法”學生自主操作,用蘋果卡片在桌上擺一擺,分一分。在學生有了初步的分蘋果及10的分解與組成的概念后,教師提出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六人小組,每個小組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成員有秩序地完成合作任務)、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組內交流的結果)、一名發(fā)言代表(負責全班交流時匯報小組交流結果)?;顒舆^程要求每人操作一次,并提出數學問題,而其他成員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列出算式,若有不同意見,要讓發(fā)言人說完后再說。輪流發(fā)表意見,記錄員做好記錄?;顒拥闹鹘鞘菍W生,引導者是老師,這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3]

四、活動教學的延伸――帶著問題走出礁石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化能有效地使學生產生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習慣和能力?!耙伞笔钦{動學生積極思維“催化劑”?!皩W貴有疑”,教師啟發(fā)學生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先由學生自己討論解決,然后由教師協(xié)助形成完整的答案。這樣做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的大門。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chuàng)新”。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刺激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打破課堂40分鐘的界限,不能說這不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曾聽一位教育專家在一節(jié)課后評價說:一節(jié)課下來,如果所有的學生都不能提出問題,那么,這節(jié)課就不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如果學生都能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說出自己的見解,那么這節(jié)課才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

總之,小學數學活動教學是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產生的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育模式,在新課程的指導下,它展現了以人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中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4]

參考文獻:

[1]劉兼 孫曉天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常汝吉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葉堯城 向鶴梅 《數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金春平 《小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實踐與研究》 [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第7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范文

一、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現狀分析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學為例,當前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教學實踐活動認識不足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對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對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夠,沒有全面理解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意義,加之教學體系對該課程沒有形成相配套的評價手段,也導致一些教師對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不高,致使這一課程的教學價值和意義沒有真正表現出來,同時一些老師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對學生缺乏有效的指導和學業(yè)評價,也導致許多教師不愿意在教學實踐活動方面投入時間和精力。

(二)教學實踐活動定位不清晰

當前一些小學教師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對教學實踐活動的研究不夠,仍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論知識的講授層面,這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定位不清晰,致使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將實踐課當做理論課,沒有及時把握教學難度和教學質量,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小學數學教學課程的改革發(fā)展。同時受到小學教師對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的認識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對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缺乏清晰的定位,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的實踐課投入不多,這不利于學生探索和發(fā)現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教學實踐活動開展不夠

在當前小學教學過程中,實踐活動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可以說是很多學科都存在的問題,這主要表現為在教學活動中仍然以教師為主體,教學內容是按照先前設定好的程序進行教學,這就直接影響了學生參加教學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當前小學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設施不夠齊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實踐活動的效果。

二、增加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效果的措施

結合蘇教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為了增加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效果,建議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一)提高教師對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

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加強對其的認識,提高對這一教學模式的重視程度,充分理解這一教學模式的重要性,進一步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加深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理解和認識,才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進而有效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比如,在學習周長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讓他們主動去計量周圍物體的周長,才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周長,通過調動學生的感官去學習數學知識,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優(yōu)化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教學資源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效率,不僅要從教師個人層面采取措施,也要從教學資源等角度來入手,學校應該不斷優(yōu)化自身教學資源,比如,可以建立實踐活動基地,為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提供必要保障,同時要充分重視學生對教學實踐過程的體驗,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進而推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數學。

(三)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有效教學

第8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范文

【關 鍵 詞】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重要意義;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

新課程理念實施以來,不難發(fā)現,實踐活動課已成為課程改革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稊祵W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并能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庇纱丝梢姡谛W數學教學中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課的意義重大,可行性強。在以前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觀摩活動中,各位數學特級教師就很注意實踐活動的運用,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生活情境中感悟數學,在操作中體驗數學,在過程中發(fā)現數學,讓情感價值觀在活動中體現。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實踐與探索談談對實踐活動的幾點認識。

一、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兒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盡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主動地去探索、研究,努力尋找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依據小學生好動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學生以活動為主,對一些數學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演示去發(fā)現問題,獲取數學知識,這樣既能鞏固、加深記憶,又能很好的運用所獲取的數學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如在講“軸對稱圖形”內容時,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讓學生試著對每種圖形紙片對折,使圖形對折后能完全重合。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觀察,發(fā)現有些圖形是能夠完全重合的,有些圖形是不能完全重合的。從而從自身操作活動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數學知識,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出各種具有問題和故事情境的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踐活動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是實踐活動的核心任務。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測方法、推理方法、轉化方法、統(tǒng)計方法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這些數學的思想方法都是通過解決問題而滲透的,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一定的充滿著研討、探究、思考的氣氛問題情境。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要允許學生失敗,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探究。數學實踐活動能為學生探索知識、形成能力、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廣闊的空間。因為,它可以讓其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歸納,清楚地發(fā)現其本質的內在聯系,從而獲得知識,并在其基礎上有所發(fā)展。

如在教學幾何形體體積的復習與整理一課時,教師出示兩個不同的長方體形狀的魚缸,問:“這兩個魚缸是什么形狀?如果想給小魚找一個寬敞的家,大家準備選哪個做它們的家?我們給小魚搬家前,需要先往魚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適呢?”同學們開始往魚缸里倒水。接著教師問:“大家估測一下,現在魚缸里水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學生通過動手量,算出體積。接著,教師又說:“讓小魚住進一個正方體的空間里該怎么倒水呢?”由此復習了正方體體積。最后,出示圓柱體、圓錐體形狀的魚缸,教師往里倒水,問:“這時魚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狀?要計算水的體積,需要測量些什么數據?”這些實踐活動,不僅直觀形象地讓學生看到了四種形狀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狀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取得必要數據進行計算,既達到了整理復習的目的,又使同學們直接感受到幾何形體相互之間的聯系。這當中教師提出問題:“這些計算公式看起來各不相同,但他們有沒有內在聯系?”從而得出,要計算體積,當兩個底面相同時,可以用“底面積×高”得出。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很快掌握了每一種圖形之間的聯系,以及相互可以“轉化”的思想。學生參與了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將知識發(fā)展的過程觀察得直接具體,使整堂課既生動活潑,又富有情趣。

三、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多次參加教研活動,聆聽他人的數學課,有時感覺是以“說數學”為主,也就是很多教師都熱衷于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方式。這種“說數學”最突出的問題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面窄,表面上看上去秩序井然,實際上缺乏一種內在的活力,大部分學生沒有機會答題會覺得很無聊,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效率不是很理想。近年來,在不斷學習新課程、轉換教師的角色、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習《有效教學》理論的過程中,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我感到:要想讓學生有真正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就要讓學生積極地去參加實踐活動。也許有的老師對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可能會產生種種擔心:擔心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用,預定的教學任務完不成;擔心學生思維一發(fā)不可收,出現教學的意外而令人尷尬;擔心課堂教學秩序混亂,難以控制局面;擔心困難學生更難跟上,等等。然而我們應該知道,像以往那樣只是表面上熱熱鬧鬧,不注意活動的有效性、有序性,或者教師過多地引導,這種教學只會束縛學生的手腳,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而真正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只有做好實踐活動。

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想一想的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學生廣泛參與。如上《時分的認識》一課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針,得出不同的時刻,教學的重難點,在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中迎刃而解。在“圓柱的認識”教學中,老師提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狀的?”“有幾種剪法?”同桌兩人一組,利用身邊的工具和材料合作解決。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學生動手操作互相討論。接著,全班匯報交流,得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既可以是長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邊形,還可以是不規(guī)則的圖形。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形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一一對應式的教學形式,優(yōu)勢便凸現了出來。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再現升華,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是知識理論的升華,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各種實踐活動,提供從事實踐的機會,活動空間,充分利用家、校、社會的資源優(yōu)勢,使學生帶著數學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實踐,在具體的實踐活動和生活情境中感悟數學、學數學,在實際生活中能運用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陳清容.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設計[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第9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范文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利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1B-0061-01

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已經非常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有效管理,注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有效性,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得以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發(fā)現“體驗式學習”已經被廣大教師普遍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這種學習方式,不但能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提升學生數學活動的參與率,促進他們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這種學習方式,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幫助學生實現有效互動,促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樹立積極的學習情感,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數學情感體驗和數學學習快樂。個人現就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談談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一、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活動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的熱情

數學教學活動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指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科書上的導學內容和教學計劃的安排,積極地精心地創(chuàng)設具體形象、生動有趣且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數學知識點有一個非常直觀、具體的初步感知,有效調動他們深入探究的積極性,促進他們對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所以,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精心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符合教學實踐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化的學習氛圍里,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體驗活動。如在教學有關《百以內的加(減)法》時,我課前準備了各種物品,標上合適的價格,把教室打扮成“超市”。課中,讓學生在真實購物情境中體會購物以及購物中的計算。這樣通過真實的購物、計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并掌握有關計算的方法及技巧,同時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的教學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之中,讓他們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成功體驗,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及生活知識。

二、不斷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自主體驗與探究,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實施新課標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應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大膽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體驗。所以,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提供探究、體驗的時空。讓學生在獨立自主的體驗和探究中,學會獨立操作、獨立驗證、獨立反思、獨立探究,最終逐步提高數學實踐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我讓學生提前預習,并準備好多個圓形紙片。課中,我在黑板上寫出:圓心、半徑、直徑以及同一個圓中半徑、直徑之間的關系,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用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動手操作實踐,體驗、探究這些概念,當學生體驗、探究完成后,我引導他們總結圓的性質、特征。這樣,學生就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在課中通過自主探究、自我實踐、獨立思考,通過自己的體驗經歷知識的產生、發(fā)展的過程,使他們對知識的認識和體驗更加豐富,印象更加深刻,同時也有利于他們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有序組織學生開展互動,實施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在體驗中享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小學生喜好跟同學交流,特別喜好展示自己。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分組,方便他們有序有效地開展互動、合作式體驗學習。這樣,不但能使學生之間形成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和相互促進的良好學風,還能使他們在合作中有效地實現情感交流,充分體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如在教學《千克和克》這一課時,為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直觀理解,在他們掌握了最基礎的知識后,我讓學生拿出自帶的一些質量在1千克左右的物品,讓他們在小組內先掂一掂、再稱一稱,最后相互說一說,是怎么知道,是怎么想的。這樣,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一些數學方法,比如,觀察、猜測和驗證等等。同時也讓學生在合作中發(fā)展了動手操作能力,在體驗活動中形成了對數學知識的理性認識。

四、 有效拓展延伸體驗活動,從課內走向課外,拓寬學生數學體驗的領域

數學課堂教學的時空是有限的,學生在課中學到的知識,有時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應用,這就需要他們通過課外的時間彌補,體驗。事實上,課外體驗也是以課內知識為基礎的。我們可以將課內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進行課外的體驗活動。這樣做,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讓學生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如學習了有關百分數的知識,我讓學生搜集附近銀行、超市的促銷活動信息,并從中抽取數學素材,整理編輯成數學問題,然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換、相互做練習、相互批改,共同總結與反思。比如,學生收集到的有關商品打折、銀行利率等等問題,讓他們通過計算發(fā)現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學好知識的動力,從而提升他們對數學知識價值的體驗。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較好的利用體驗式學習,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能很好的端正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tài)度,從而促進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